幼儿园环境监测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环境监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主要有幼儿园的大环境、教室的墙面环境、区角环境及其它刺激所构成的物质环境。它的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为孩子们的阅读活动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幼儿通过活动与阅读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适合孩子阅读的丰富的藏书
幼儿园要有自己的小型图书馆,每个班级要有自己的班级藏书,提供的图书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既有适合小班孩子看的,也有适合中、大班孩子看的书。图书的选择要多样化,从幼儿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情、克服困难、个人成长等不同题材的读物,以及多种绘本读物。绘本读物深受孩子喜爱,是低幼儿童阅读学习的主要对象,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同幼儿的接受视野相融合,它所呈现的形式是语码和图码的有机结合,它所具有的价值是阅读过程中生成的意义的显现。而师生共同解读绘本读物的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阅读能力以及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图书的来源除了幼儿园购置,家长捐赠以外,还可以是老师、家长、孩子们共同制作的,这样孩子可以体会到阅读的多元化风貌,会感觉更亲切更有趣,更能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对书籍的热爱。我园每年的小书制作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布书、照片书、手绘书、植物书,手工粘贴书,都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读本。
(二)能吸引孩子浏览和挑选的陈列方式
图书的陈列方式影响着图书是否可以受到更多的关注。例如宽敞明亮、藏书丰富的幼儿园图书室;装饰漂亮有趣的主题活动书车;有着适合幼儿身高取放的儿童书架、舒适的椅子、松软靠垫的班级阅读区;布置在幼儿园公共区域的故事墙、新书推介栏;定期开展的书展活动等等。从色彩搭配、家具购置、阅读的舒适度上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阅读时的不同需要,让孩子的视野所见都与书籍有关,让他们可以随时看到、听到、借到、读到他们想要的书籍。要让幼儿园的整个大环境散发出一种书香气息。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阅读状态,体会阅读的快乐。
(三)能让人专心不被打扰的阅读场所
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着极大的关系,要提供明亮、舒适、安静的阅读场所。例如园内可供所有班级轮流使用的小型图书馆或图书室,各个班级的阅读区、阅读角,公共区域的小小书吧等,这些阅读场所要有适合阅读使用的桌椅、书架、图书展示台,家具和装饰要色彩柔和,照明光线充足,要舒适,不能拥挤,并且相对封闭和安静,不容易受到其他活动的干扰。
二创设适合阅读的制度环境
显性的制度环境,是指按照儿童阅读的需要在园内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制度是用于支配行为与约束相互关系的一系列行为规则。人们通过这些规则来界定自己的选择空间并共同遵守一些行为规范,进而创造有效的运行条件,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科学有效的制度是对资源充分认识和合理开发运用的结果,人总是在由现实制度所制约的条件中活动的,这些规则的存在使阅读变得有序,使各种资源的配置使用更为合理,从而提高了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效率。主要有图书的购置和管理制度、图书室及活动书车的使用制度、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规则、阅读计划等。制度环境可以直接影响教师和幼儿的行为,确保阅读活动开展的质量,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安静、舒适、有序的阅读氛围能对孩子的阅读活动产生积极的帮助。
(一)制定时间表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阅读是需要专注投入的活动,需要完整的时间。有些幼儿园因为班级多,每个班级轮流到图书室看书只是个形式,除去排队、脱鞋、选书、收书等一些常规工作,孩子能看书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而班级内部的阅读区、阅读角也因为位置不够、常受到其他活动的干扰、统一安排的集体活动太多等各种原因,孩子们根本没有坐下来好好阅读的完整时间。建议在图书室的轮流使用上,一定要给予每个班级足够的时间,用表格的形式安排好每个班级使用图书室的时间和频率,可以用增加流动图书车的办法,保证每个班级幼儿的浏览和借阅时间。而对于班级内部的阅读区角,要布置在教室中比较安静的区域,尽量使读书的孩子不受干扰,用进区规则限制人数和阅读时间,可以有随机的、自由的阅读时间,也可以有午餐前听故事,午睡前集体阅读的固定时间。每天的纯阅读时间不少于20分钟,由幼儿园统一制定,要求大家严格遵守。
(二)制定阅读区的规则和图书管理制度
用切实可行的阅读制度管理图书室和阅读区,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借阅制度以及幼儿阅览制度,认真做好幼儿园图书室、班级阅读区、活动书车等的环境创设、书目的管理和完善工作。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如“静”、“请小声说话”等标志,提醒幼儿轻轻走路、轻拿轻放图书,看完书要懂得放回原处,放时封面向上,封底向下,看书时不折书、不撕书、不在书上涂画等。还可以定期组织孩子们一起整理和修补图书,用制度来管理图书,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抑制不良习惯,学会安静专注地看书,爱护图书。
(三)制定班级、小组、个人的阅读计划
幼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多时候的行为是随意的,缺乏计划性和持久力。教师在指导孩子进行阅读活动的时候,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比如结合自己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教学内容,制定班级的阅读计划,按计划投放书籍、推荐书目。再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兴趣点和接受能力,把孩子分成小组,制定小组的阅读计划,比如热衷于阅读有关动物世界书籍的孩子、热衷于阅读太空科学知识的孩子、热衷于阅读神话故事的孩子等,这些有着共同兴趣的小组阅读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交流和分享的乐趣,让孩子们的阅读更深入,更积极,他们迫不及待地和伙伴谈论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书里的一些内容,从而对继续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不同的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又扩展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帮助孩子们建立更广泛的阅读兴趣。个人的阅读计划包括教师的和幼儿的。教师要热爱阅读,才能给予孩子好的阅读指导,除了专业书籍,教师还要培养自己广泛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孩子的指导需求。幼儿园在学期末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同时,要制定本园的阅读活动计划,把和阅读有关的大型活动做初步设计,并要求教师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提供教师书吧、阅读心得会、好书推荐等活动平台,促进教师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帮助自己班级的每一个孩子制定个人阅读计划,计划每个月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读一本同伴或老师推荐的书,每天阅读多长时间等,鼓励孩子从简单的记录阅读书目开始,过渡到记阅读笔记,并逐步形成个人的阅读品味。
三创设适合阅读的心理环境
隐性的心理环境,是指影响因素的潜在性、隐蔽性,影响效果的渐进性、长效性等。主要有教师态度、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等所构成的人际环境,即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指出:心理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是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灵魂。安全、关心和爱的氛围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愿望,是孩子乐于阅读的良好心理基础。
(一)教师是早期阅读的引路人
孩子的每次阅读活动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循环历程的,包括选书、阅读、回应三个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另一个环节,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教师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对孩子的阅读起着重要的支持、带领、帮助、指导作用,在孩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很关键。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帮助的。为了能够称职地指导孩子阅读,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充实自己,首先教师自己要是一个成熟的读者,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并且教师们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时要对出版的儿童文学有完整而广泛的知识,也知道如何将这一切带给孩子,那么教师对阅读的指导就会很有效。教师对待阅读的态度,教师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甚至是对待书籍的态度都会影响孩子阅读的发展。如果教师态度和蔼,说话亲切,热情地指导帮助孩子们的阅读活动,孩子就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并表现出较高的阅读兴趣;如果教师严谨呆板,不拘言笑,冷漠地对待孩子们的阅读活动,孩子则会随意附和教师,对阅读兴趣较低。教师应每周固定抽出2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们聊一聊期望他们读的书,或叙述其中一小段情节,或针对一本书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欣赏它的原因,或介绍这位作者吸引人的地方,或讲述可以引起孩子们兴趣的细节;教师应坚持每天对孩子朗读,至少一天一次,用优美的朗读引起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师可以示范讲故事,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故事内容和人物,或者一起表演故事中的一些情节;教师应以实际行动让孩子们见识一位优秀的读者该有的样子,教师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图书和时间去阅读,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吸引人的阅读环境,在集体中协助孩子响应和分享阅读心得,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既可以独乐又可以分享的有趣的事情,让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爱上阅读。可以说,教师在幼儿选书、阅读、响应的阅读循环中,做了提供、刺激、示范、响应的工作,是孩子阅读的引路人,肩负着帮助孩子成为终身读者的重任。
(二)家长是早期阅读的榜样和陪伴者
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经常地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同时家长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幼儿园取得教育成功的必要途径。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却很少在时间上正确投入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调查表明,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即使在北京这样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比例也不到50%。幼儿园应通过家长学校、专家讲座、家长园地、读书节、好书推荐、亲子阅读计划等系列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家长明白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学习能力、性格发展、情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用专业的指导帮助家长解决读什么书,怎么读的问题。鼓励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定时定内容地去指导幼儿阅读图书,建立每天的纯阅读时间;鼓励幼儿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温馨自由的家庭阅读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喜爱的书;给家庭中的物品做一些标记,如电视机、洗衣机、宝宝的房间等;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向家长展示我们的阅读形式,帮助和指导家长的亲子阅读活动。
(三)幼儿园是早期阅读的宣传者和推动者
篇2
除了看得见的危险在威胁着儿童安全外,儿童房内也可能存在着隐形杀手,即室内污染。
对北京地区儿童房的最新检测结果显示,儿童房内存在影响儿童健康的甲醛、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等三大污染源。
甲醛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一类致癌物,并且与白血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调查显示,目前甲醛是我国新装修家庭中的主要污染物。儿童是室内环境污染的高危人群。儿童房中的甲醛污染主要来自于室内装饰装修、家具、玩具、服装、毛绒玩具、文具用品等。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曾经对北京市的近500k有儿童房的家庭进行甲醛检测,结果显示72.2%的儿童房内甲醛超标1~8倍。对甲醛有3种清除方法:①在儿童房装饰装修时选择符合甚至优于国家标准的材料。例如在选择彩色布料装饰孩子房间时,要把新买的布料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漂洗,晒干后再用;②加强儿童房的通风换气;③用空气净化器清除室内甲醛。
有害微生物有害微生物的5种清除方法:①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家长外出回家后也要洗手后再抱孩子;②家庭和幼儿园要注意居室通风换气和勤晒衣被;③不在手足日病流行期带孩子去公共游乐场所;④一旦孩子出现发烧或出现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医,同时注意隔离;⑤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可采用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空气净化器等室内空气消毒措施。
铅调查发现,80%儿童铅中毒与其居住环境及饮水有关。北京曾经发现1名出生仅1天即出现重度铅中毒症状的婴儿。空气铅污染主要来自于粉尘和烟雾。室内铅污染则主要来自家庭装饰装修材料、家居用品和玩具等。例如,如果家中使用的是PVC水管,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饮用水的铅污染。铅的3种清除方法:①严格控制家庭和幼儿园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家具的质量,特别是一些有颜色的涂料、油漆和壁纸,一定要按照国家标准购买;②谨防自来水管道的铅污染。由于PVC水管管壁中的铅有可能溶入自来水,因此,早晨应将自来水放3―5分钟后再用,有条件的可以将PVC水管更换为PPR管;③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的悬浮颗粒物,因为铅等重金属物质通常会与悬浮颗粒物相结合。
篇3
关键词 儿童 血铅 调查分析 防治
调查对象
7~8年选择驻马店市郊区不同的地理位置~6岁的所幼儿园971例其中男8例女89例;~岁男8例女例;5~6岁男例女9例。所小学7~11岁16例其中男86例女86例;7~9岁,男1例女例;1~11岁男16例女例。
方 法
①用肥皂反复清洗双手后用碘复棉签消毒被检儿童无名指准确采取末梢血或静脉血ml加入ml铅试剂中试剂与机器由厂家配套提供待测。②镀汞膜:用1:1乙醇溶液湿润滤纸擦拭玻碳电极用镀汞液上机连续5次自动镀汞。③将待测样品选用阳极溶出法连续测样次取平均值实验室内有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
问卷调查:对被检儿童的家庭住址、环境、父母职业、身体状况、饮食等诸多方面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进行问卷登记在医生指导下由家长填写。
诊断标准:1991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和国际上多个国家将儿童血铅水平1μg/8μmol/,制定为社会干预水平同时作为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统计方法:采用SAS医学统计软件计算机上完成不同组间血铅水平;年龄与性别组分别用X±S检验。
结 果
该市儿童中毒率5%略低于上海市血铅中毒比例78%但是受检6例儿童中666%血铅水平1μg/为相对安全血铅水平有5%属于Ⅱ-A级1~19μg/,虽无Ⅱ、Ⅲ级铅中毒者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各年龄组儿童铅均值及铅中毒率见表1。
讨 论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21-01
目前,世界环境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为了经济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就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开端,以地球的圈层结构来揭示地理环境的特点,以自然资源为纽带,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最后以协调人地关系作为总结,可以说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始终。
1.环保教育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结合的必要性
近些年频发的台风、洪水、地震、雪灾等灾害,除了自然因素,是否存在人类自身的原因?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后,经济条件发展了,但很多地方的白然环境却是一天天变差了。看看我们身边:农田被工厂取代了,冒出阵阵黑烟、流出臭水;清澈的小河流不见了,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生活垃圾;生活中到处是白色朔料袋、一次性饭盒和筷子……面对大白然,人类总是热衷于索取,却不愿好好的去保护。天灾不但是大白然反抗,更是大白然对人类的报复。我们在谴责老天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承担起白己的责任?答案是肯定的。环保问题是整个人类都要直面的问题。
地理学科与环保教育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环境保护问题,除了政府相关部门,更大程度上落在学校、落在教师的肩上。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一名受教育者至少有十几年在校园里度过。他们今天的思想,将直接决定地球未来的状况。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发育日趋成熟,人生观世界观日趋稳定。因此,将高中地理课程与环保教育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2.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
2.1地理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环境保护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它涉及每一个成员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学生是我国的下一代,环境的改变还依赖于下一代。因此对在校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环境意识是学生环境意识提高的前提、关键。只有提高地理教师的环境科学知识水平,并自觉地加入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中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2.2充分利用课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现在高中地理的教材是萦绕着环境和人类之间的联系所编著的,其中,他向学生揭示了人们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地理环境,还介绍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在地里环境中的作用。而地理环境包含了大气、宇宙、海洋、陆地等环境和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等。人类的活动包含了灾害预防与整治、资源的利用、工业生产及工业布局、业生产及工业布局、交通、城市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教师在地理的教学中,应联系教学的材料,利用事实证明:我们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土地、水还有开阔的空间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若是没有环境赐予我们的一切,我们也将不复存在。但是现如今人们的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必然会引起环境的污染及资源匮乏,环境不断恶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2.3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恶化的危害。在地理课堂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问题,适时渗透在地理教学中,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窥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20世纪发生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日本水俣湾有机汞污染等历史事件。再如:海湾战争、沙尘暴、厄尔尼诺现象、海水赤潮等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事件最终以公害的形式或各类环境问题给公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在地理课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的渗透教学,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的同时,还接受到环境教育,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了解研究,让学生学会用地理学知识分析、评价这些事件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与对策。如污染问题之所以在工业社会迅速发展,甚至形成公害,与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直接相关。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沉痛教训,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强烈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环保欲望。
2.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2.4.1举办环境科学专题讲座。课余时间,学校可以请环保局的同志作环境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讲座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并能用本土材料加以证明。如讲水资源短缺时,有的学生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水资源很丰富,用不着节约。在请专家介绍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时,学生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篇5
一、以专项治理活动为载体,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针对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县坚持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作为切入点,重拳出击,从严治理。一是教育收费专项治理。重点开展了对侵占学生利益行为的专项治理,共检查清理了全县33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财务情况,对代收学生的服务性费用要求当年结余当年清退,将结余款全部退还给学生。全年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3起,收缴金额7000元,清退违规收费7.31万元,对1名校长和1名相关责任人作了责任追究并立案处理。二是涉农收费专项治理。推行了涉农收费公示制,全县13个乡镇134个行政村全部制作和悬挂永久性涉农收费公示牌,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到户,严防乱收费现象发生。对农民建房、村级公路修建等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检查清理,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3起。20**年7月,对全县涉林乱收费现象进行了大检查,查实并清退11个乡镇在发放林木砍伐指标时搭车收取的水土保持费、新农村建设费共计117.32万元。三是卫生领域和公路“三乱”治理。对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进行全面调整,价格偏高的实行分期分批降价,加强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执行情况的监管和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坚决制止科室承包及医务人员收入同药品销售、医疗收入直接挂钩,查处乱检查、乱用药、乱加价、乱收费等行为。20**年,全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金额758.28万元,占用药总金额的87.36%;省级定价药品降价总金额169.41万元;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违纪违法案件1起,查处人员18人。健全治理公路“三乱”网络体系,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经常性组织开展公路执法联合巡查,健全了从源头上防治公路“三乱”的工作机制。认真开展纠正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工作,取消通行费减免待遇车辆60辆。
二、以民主评议活动为载体,解决政风行风领域的突出问题
针对政风行风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民主评议为抓手,创新方式,狠抓整改,有效推动了政风行风的改善。一是开展重点科股室评议。在全县172个重点科股室中首批抽取了51个科股室作为评议对象,开展重点科股室评议活动,通过服务对象意见反馈评议、调查走访问卷评议、服务对象集中测评、创业环境监测点评议、效能监督员评议和效能投诉评议等形式进行综合评定,评出优胜单位,评议结果在全县公布。二是开展县直开展机关民主评议评价。对全县98个行政事业单位、服务部门民主评议评价,通过问卷评议,集中测评,县四套班子领导、法检两长评议和效能投诉评议四个阶段,按县直重点、条管重点和一般单位三类评议打分,在全县的通报会上当场进行汇总计算并公布结果,对排位前两名的颁发“群众满意单位”奖牌,排位后两名的在通报会上作表态发言。三是开展专题评议。在学校和医院开展了专题民主评议;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开展了创建“群众满意局和基层站所”活动;电力、电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开展了创建“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活动。三个专题评议活动共有45个县直单位参与,开展明察暗访135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43条,为群众办实事难事466件,解决并反馈群众反映的问题96个。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浏览不良网站,造成青少年身心健康损害的问题,我们在全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网吧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不法经营网吧和违法经营行为,共立案查处违规网吧6家,责令停业整顿网吧1家,关闭取缔网吧5家,使全县网吧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
篇6
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类
城市公共设施指满足市民公共需求的设施用品,是伴随城市发展的融工业产品与环境发展为一体的公共物品或设备,主要分布于主题公园、广场、商业步行街、医院、学校、绿道、小区、快速公交等场所。从功能属性进行分类:健身类公共设施主要有小区、公园及广场健身设备;休息娱乐类公共设施主要有公园座椅;交通出行类主要有绿道、BRT快速公交系统、自行车租赁系统和停车场等;指示查询类公共设施主要有教育机构、行政机构、医院及道路的指示查询系统;照明类公共设施主要有小区及道路公共照明。其他人们经常享用的公共设施有:具备使用功能的电话亭和垃圾桶,具备精神审美功能的主题雕塑。
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及特点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由人类的生活需求发展而来,具备丰富的造型、多变的体量和多重功能,其内在核心功能是休闲和娱乐,在公共环境空间中解决社会大众实际生活中的住、用、行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问题,因此综合反映出实用性、合理性、审美性和系统性等原则。经深入调研发现,当今国内城市公共设施并不缺乏细节特征和个性元素,但整体功能单一,机械乏味,使用体验欠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基于共享因素的公共设施再利用设计原则
优良精致的公共设施能直接反映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与精神价值,国内城市公共设施需要在现有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再利用设计。所谓再利用设计,指的是并不需要大刀阔斧的革命性颠覆创新,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改造,赋予产品新的功能和意义,需要从生活形态的角度出发,研究当今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日常生活行为和消费价值观,以及人、产品和环境空间的整体关系。
1.充分利用空闲资源建设休闲和娱乐空间
建设和美化城市空间生活环境,形成富有弹性和可持续性的居住环境是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设计的最终目的,因此不仅仅限于重复式的资源浪费型设计,而可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的空闲资源进行再利用。最经典的案例是丹麦BIG设计事务为美国东海岸城市曼哈顿所设计的防洪规划方案中,针对高架公路下方狭长而又昏暗的通道,充分的利用这块闲置的空间,在高架桥底下巧妙的设计了下拉式展板,内嵌灯光照明并表面涂鸦处理,环境的有效提升让附近居民能在此享受前所未有的健身,游览和购物乐趣。
同样可以运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对其他公共设施加以利用,比如针对现今小车驾照学员急剧增多而驾照考场设置过少,导致驾照考试排队时间特别长的问题,则可以利用地处偏远和车辆行人稀少的公路段设置某科目的考场。城市路边的大量广告灯箱也造成定资源浪费,其空闲空间和温度如有效利用可提供给在恶劣天气中路人的短时居住。空闲资源的有效利用将使人们共同享受创新设计后带来的便利,同时能解决一定的社会矛盾问题。
2.以物联网技术赋予传统公共设施新功能
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猛进的背景下,各种生活电器和日用品都变得“智能”起来,与之相应城市公共设施创新应将信息技术与景观设计有效的结合,具体表现在智能交互和用户体验上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应该深入分析未来社会和生活形态的走势,洞悉人们在共享生活形态下产生的新需求和生活愿景。如城市中传统电话亭的通信功能已经大幅弱化,而智能手机续航时间短的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可将电话亭中植入精密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从而具备语音拨号,网络化预约出租车和查询紧急信息的功能。公共座椅是人们需要休憩的必备场所,通过植入传感技术和APP技术,则能监测环境和天气,同时具备充电和称量体重的功能。在传统的景观灯设计中加入自动过滤系统和传感器,则能净化空气和实时监控拍照。通过以上设计思路分析总结:传统的公共设施有必要通过物联网技术给人类带来诸如安全和健康监控、环境监测、信息查询和手机电量续航等新舒适和便捷的功能,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运用公共设施作为载体产生新能源
城市公共设施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占用大量的公共面积和耗费了过多的资源。公共设施设计创新的内核和外延也面临多元的转变,以应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日益复杂的问题,设计师有责任思考并提出全新的可持续性解决方案,以公共设施作为载体产生新能源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2010年台湾光宝奖的金奖作品“Green Pass”将传统的三棍闸机进行再利用设计,将人通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动能转化为电能,以供给后面通行的人提供刷卡识别的电量所需,该套公共设施系统设计让世博会等大型赛事免去重新布置电源和线路而产生大量能源消耗。高速公路上汽车高速行驶所产生的风能和噪音能转化为电能,能提供路灯的能量供给。这种能量自给自足的设计思路在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中得以充分展现,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为人类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同时也为不发达地区的能量供给提供了新路径。
4.注重安全性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安全性设计原则除了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结构和工艺,避免给行人造成伤害以外,更需要迫切关注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恶劣天气中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弱势群体缺少保护;暴风雨导致的路面破损;幼儿园和小学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等。虽然一些城市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设置了残疾人通道、老年人马桶和盲人过红绿灯的声音提醒设备,但以上这些只是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一些细微地方更需要努力创新并完善,如在电梯扶手上增加盲文便于盲人知道楼层;在斑马线上设置行人通过警示灯,在有行人通过时能最大化的阻止少数非文明车辆通行;在下井盖的洞壁上沿处增加光带,当雨水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冲走井盖时能自动感应发光,防止行人掉进井盖的悲剧发生;在天桥下端设置一条专门为宠物通行的“小天桥”通道,避免宠物横穿马路造成的危险。所以,基于安全性的设计原则,城市公共设施中有大量需要改进和再利用设计的地方,能直接反映出未来城市的善意、和谐和高质量,也体现出对生命文化的强烈关注,对弱势群体和动物的高度人文关怀。
篇7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本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保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建设“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以及《舟山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岱山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校园内突发性各类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2)“以人为本,安全优先”的原则;
(3)“立足基层,有效控制”的原则;
(4)“加强教育,预防为主”的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岱山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领导体系的要求,成立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1.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成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是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机构,负责对全县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县教育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各乡镇、县委宣传部、县安全监管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交通局、县消防大队、县气象局、县环保局、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县工商局、县质量技监局、电信岱山分公司、移动岱山分公司、联通岱山分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组成。
2.1.2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校园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向县政府和市教育行政部门 报告有关校园突发事件以及应急处置情况。
(3)组织会商,分析、判断校园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提出对策和措施。
(4)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学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对校园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做好事后评估和信息工作。
(6)调动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做好应急救助工作。
(7)决定其他有关重大事项。
2.1.3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各乡镇: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协助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对本行政区域内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承担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事项。
(2)县委宣传部:协调校园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拟定对外宣传口径,组织、协调校园突发事件的新闻,具体按照《岱山县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实施。
(3)县安全监管局: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参与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4)县公安局:负责校园突发事件处置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工作;负责保障抢险救援人员、车辆的通行,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依法查处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
(5)县财政局:负责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管理。
(6)县建设局:负责对受灾学校校舍的鉴定及修复重建报告的审批等工作。
(7)县卫生局: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负责获救伤病员和感染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及紧急医疗援助,实施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应急措施,预防和控制校园内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指导学校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8)县教育局:承担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参与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负责搜集和传递校园突发事件信息,组织指挥事发学校实施紧急抢险行动,协助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调动专业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联络与报告工作;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组织指挥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日常安全督查工作。
(9)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依法开展对校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配合;负责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管。
(10)县交通局: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交通保障等。
(11)县消防大队:参与校园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并提供救援装备和技术支持。
(12)县气象局:负责向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近期及每天的气象预报信息。
(13)县环保局: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校园重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调查及环境监测工作;负责污染的处置工作,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14)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受灾学校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
(15)县工商局:依法开展对食品流通环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
(16)县质监局:依法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参与校园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依法开展校园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技术鉴定。
(17)电信岱山分公司、移动岱山分公司、联通岱山分公司:负责校园突发事件救助活动中通信保障工作和提供通信技术支持。
2.2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
2.2.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县教育局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书记担任。
办公室成员: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教育科科长、计财科科长、组织人事科科长、督导室主任、纪检监察科科长。事件响应时,抽调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充实办公室力量。
2.2.2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参与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2)负责搜集和传递校园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汇总、评估、报告校园突发事件的救助工作情况;
(3)组织指挥事发学校实施紧急抢险行动;
(4)协助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调动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助;
(5)参与学校突发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6)组织指挥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日常安全督查工作,组织预案演练;
(7)承担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事项。
2.3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2.3.1专家组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与级别,组织相应的专家组。专家组由公安、卫生、消防、工商、食品药品、质量技监、气象、环保、安全监管等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提供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咨询和建议;参与相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分析事件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2.3.2综合协调组
由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县教育局办公室和教育科组成,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展开应急救援工作;密切关注事件发展的动向,及时收集、汇总、核对事件发展情况;在接报事件发生1小时内向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送信息,及时传达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指示。
2.3.3宣传报道与信息收集组
由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县教育局及相关成员单位人员做好信息收集工作,组织新闻媒体对校园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的追踪报道。
2.3.4后勤保障组
由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县教育局办公室、计财科组成,负责各类物资储备工作,确保应急处置的物资供应。
2.4各学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各学校都应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校长负责指挥本校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主要职责:及时上报本学校的突发事件信息,在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紧急抢险行动,及时如实报告学校突发事件的情况,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负责对学校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教育课程,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演练。
3事件分类分级
3.1事件分类
本预案将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
3.2事件分级
按照校园发生的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特别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ⅰ级)、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ⅱ级)、较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ⅲ级)、一般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ⅳ级)。
3.2.1特别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ⅰ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群体性人员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或者校舍大面积倒塌等特别重大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鼠疫、肺炭疽及其他新传染病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校园内发生师生员工群体性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50例,或食物中毒死亡3例及以上;校园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校园内发生霍乱疫情,5天内发病10例及以上或死亡3例及以上;省级以上政府卫生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的突发性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3人及以上群体性死亡,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或者造成学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校园内发生群殴、械斗以及打砸公物事件,并造成人员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或者造成学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大量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事件;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实习期间发生3人及以上死亡事件;校园内一次性发生3人及以上多个体学生自杀、劫持人质、坠楼、溺水、触电死亡事件;中、高考试卷泄密、造成严重后果;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者人员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的安全事件。
3.2.2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ⅱ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人员死亡2人,或者人员受伤10-19人,或者造成学校重大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肺鼠疫、非典、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腺鼠疫确诊病例;校园内发生师生员工群体性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49例,或食物中毒死亡病例2例;校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校园内发生霍乱疫情,5天内发病5-9例或死亡2例;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出现人员死亡;省级以上政府卫生部门认定的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2人死亡,或者人员受伤10-19人,或者造成学校重大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发生学校人员群体性非法集会、罢教、参与__功等组织渗透、煽动、闹事;校园内发生群殴、械斗以及破坏公物事件,并造成人员死亡2人或人员受伤10-19人;发生学校人员群体性越级上访、离校出走事件;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大量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2人死亡或者10-19人受伤事件;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实习期间发生2人死亡或者10-19人受伤事件;校园内发生个体学生自杀、劫持人质、坠楼、溺水、触电事件,并一次死亡2人;学校聘用的外籍教师在本县所聘学校内或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组织师生到境外参加学习活动时发生人员生命安全事件,并造成人员死亡2人;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重大财产损失,或者人员死亡2人,或者人员受伤10-19人的安全事件。
3.2.3较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ⅲ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人员死亡1人,或者人员受伤3-9人,或者造成学校较大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霍乱疫情,5天内发病2-4例及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10-29人或出现死亡1例;1周内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或体征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发生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市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1人死亡,或者人员受伤3-9人,或者造成学校较大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校园内发生师生员工群殴以及破坏公物,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大量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实习期间发生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校园内发生个体学生自杀、劫持人质、坠楼、溺水、触电事件,并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校园内发生原因不明的多名学生出走事件;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财产较大损失,或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
3.2.4一般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ⅳ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1-2人受伤或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霍乱病人1例及以上,或在饮用水、食物中检出霍乱流行菌株;1周内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或体征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5例以上;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1-2人受伤或学校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学校内发生师生员工群殴以及打砸公物,并造成1-2人受伤事件;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1-2人受伤事件;学校组织学生实践或实习期间发生1-2人受伤事件;学校内发生不明原因的个别学生出走事件;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财产损失或出现1-2人受伤事件。
4预警与报告
4.1预警
及时收集可能引起校园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及等级,采取相应措施,提前做好应急反应方案和应急准备工作。
4.1.1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1)预防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全县校园突发事件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平台,构建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级各类学校的预防预报预警网络,及时获取校园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实时信息。
(2)信息收集与分析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为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供即时的学校有关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根据预警采取应急准备。
4.1.2预防预警行动
事先针对不同学校突发事件,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预案,并根据学校 不同的预警等级,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及时向相关部门、相关学校预警信息,防止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学校突发事件对人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1)学校预报预警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的预报预警信息,经办公室负责人确认,通过相关部门向学校可能引起学校突发事件的信息。
(2)救助力量应急待命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到可能引起学校突发事件预警后,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及相关指定救助力量负责人进入应急指挥待命,指定救助力量单位的指挥员、救援人员进入待命,各种备车待命,应急通信设备进入守听状态。
4.2突发事件险情信息报告
(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到学校突发事件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核实后,按照信息报告程序在1小时内向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2)各级各类学校接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报告后,应当按应急信息上行快速报告渠道,在第一时间向县教育局报告。上报信息应当做到客观、真实、及时,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并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主管部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件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件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件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应急分级响应
依据校园安全事件的分级,救援行动实施分级响应。校园安全事件救援应急响应以属地管理为主,事发地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学校安全事件的救援,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相关成员单位,根据校园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的实际情况,实行统一指挥。
5.1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相关成员单位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并立即向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汇报,相关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必须启动。
(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到现场组织指挥,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参加,对校园突发安全事件救援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控制事件的损失和扩大,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及时全面了解事件情况,与上级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援,并将上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及时传达。
(2)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的信息。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1小时内向县政府、市教育局报告,以后每天及时向县政府、市教育局报告前24小时安全事件情况。
(3)迅速了解、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件发展趋势等;迅速制定事件处置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
(4)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件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恢复生活与教学秩序以及各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5)事发地乡(镇)政府,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并安排人员及时引导疏散教职工、学生前往安全地带,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
(6)如发生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前,县教育局立即发出停课通知,所有学校全部停课,所有学生全部离校回家,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无法迅速离校回家的,学校负责将学生安置到安全地方,并安排专人负责。同时安排人员参加抗御自然灾害,保护国家财产的一级抢险处置工作。各学校除安排抗灾值班人员外,将其余教职工全部撤离学校。
(7)如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各学校在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必要时相关学校、相关班级安排停课。
5.2较大(ⅲ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进入应急响应程序,县教育局实行24小时值班,指导相关乡(镇)、学校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相关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必须启动。
(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学校安全事件信息;组织会商,分析学校安全事件形势,落实对事发学校的救助支持措施;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共同听取事发学校的情况汇报。
(2)及时向上级政府和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的信息。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1小时内向县政府、市教育局报告,以后每天及时向县政府、市教育局报告前24小时安全事件情况。
(3)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迅速制定事故处置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
(4)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恢复生活与教学秩序以及各项突发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5)事发地的乡(镇)政府,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并安排人员及时引导疏散教职工、学生前往安全地带,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
(6)如发生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前,县教育局立即发出停课通知,所有学校全部停课,所有学生全部离校回家,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无法迅速离校回家的,学校负责将学生安置到安全地方,并安排专人负责。同时安排人员参加抗御自然灾害,保护国家财产的一级抢险处置工作。各学校除安排抗灾值班人员外,将其余教职工全部撤离学校。
(7)如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各学校在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落实隔离、消毒等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相关学校、相关班级安排停课。
5.3一般(ⅳ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启动相关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本预案视情启动。
乡(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进入应急响应程序,县教育局指导事发学校开展救援工作。
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后,事发地政府、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学校校长及校领导班子成员应立即赶到现场,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及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在第一时间,即1小时内向县政府和教育局报告,以后每天一次向县政府和教育局报告前24小时安全事故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发生情况补充处置方案;请求上级部门尽快安排支援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在应急救援力量未到之前,及时安排人员抢救伤病人员、引导疏散教职工和学生前往安全地带,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恢复生活与教学秩序以及各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5.4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事件发生的学校及学校所属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学校和当地乡(镇)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应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5.5应急响应结束及后期处置
5.5.1应急响应结束
校园突发事件救援工作已完成,事发学校秩序基本恢复,由实施应急响应的指挥机构 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5.2善后处理
根据学校突发事件情况,相关成员单位按各自的职责,在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指挥下,进行具体后期处理。
5.5.3总结
有关部门做好学校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总结评估工作,并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提交总结评估报告。
6应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宣传报道与信息收集组负责承担学校安全事件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社会校园突发安全事件信息,并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对媒体的信息,必须经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向社会。
6.2医疗保障
学校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部门应开展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
6.3人员保障
事发学校所在乡(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事件处置。
6.4技术保障
学校安全事件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资质检测机构受县、乡(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委托,立即开始工作,为事故的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6.5治安维护
学校安全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维护由县公安局负责。应急预案启动后,公安部门应立即启动治安应急保障行动方案和有关预案,组织、指导现场治安保障工作。根据应急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调动力量参与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依法严厉打击学校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
7应急管理
7.1安全教育培训与演练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校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按规定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并保证课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进行督查。
(2)各学校每年要认真制订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向师生宣传教育。普及基本的安全预防知识和避险、自救、生存基本技能。要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进行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教育;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游泳安全以及卫生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3)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人员、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
(4)学校应当制定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5)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6)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教育行政部门适时组织预案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建立学校应急处置和抢救小分队。
7.2安全专管员
各级各类学校应配备专、兼职安全专管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加强常规信息和突发事件易发地的信息监控。多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做好信息的分析、评估与判定工作,并建立有关制度,鼓励学生、教师、职工、家长或者其他人员、单位提供有关突发事件信息。
7.3奖励与责任
对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成绩显著或者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视情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校园突发事件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因而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附则
8.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教育局会同县政府有关部门制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形势发展,由县教育局牵头及时修订本预案。各乡(镇)应根据本预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8.2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8
关键词:澳大利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86-02
澳大利亚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的国家,被誉为全球最宜居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客观原因是澳洲地广人稀,环境自净能力很强,环境容量很大,但其环境的可持续性更得益于澳大利亚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在中小学、高校、公园、自然保护区、企业和社区教育中,形成了完善的、全方位的、全社会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澳大利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在中、小学生的课程教学中
澳大利亚于1989年了幼儿园至12年级环境教育课程声明,所有公立学校必须使用该声明作为指导文件进行环境教育,并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生的课程教学及大纲中。如科学课的内容都与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教育学生了解维持生命的过程,并以尊重的态度看待大气、海洋、土壤、农业、林业、城市等;地理课教给学生理解自然方面的知识及价值观,包括自然结构,土地结构特征,全球及各地区系统、自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方面如何互相作用形成了地球及我们生活的地区。地理课还能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某种族生活在某一地区并繁荣发展,而有些种族生活在某地区却生活困苦,甚至面临灭绝;数学课教给学生各种量度,数学模型,收集数据,表示法及分析能力,学会审计,度量,使用测量仪器,理解收据及帐单上的数字(如电费单),数学能帮助学生解释并表示各种模式,各种数字之间的关系及其展现的图象;文艺是人类进行反思的镜子,使人类思考自我,自身的行为,行为的原因,富有创造力的文艺表现方式也同时给人类极大的精神及情绪的愉悦和满足。许多艺术家都从自然中得到灵感,许许多多自然的画面出现在绘画、音乐、舞蹈及戏剧作品中,所有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的,人为的还是想象的,都是人类灵感的来源,以展示艺术家对于所处世界的想法和感受。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更是通过演讲、调查实践等形式进行环境教育,如通过学校和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让学生懂得节水节能的重要性,通过学生亲手种植植物和调查动物种类的实践,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澳大利亚的中学环境教育还强调人类对大自然所承担的保护责任,环境教育的目标拓展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保护问题上,不单单限于本国的水危机、森林大火、物种的减少这样的环境危机。
二、高校课程中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澳大利亚大学高校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课程纳入了学生必选课或选修课程中。悉尼大学就开设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类选修课,比如自然环境方面的课程有气候与环境、农业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态系统、植物及环境、环境水质量等;生物学方面的课程有保护生物学及应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家生态原则、生态系统方法等。悉尼大学还有环境教育研究生课程:如环境研究项目、环境化学入门、环境的社会科学、环境模拟模式等。此外,悉尼大学还有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课程,该课程是由悉尼大学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学院及业内专业人士共同合作设置,内容包括能源、金融、规划、法律及卫生等。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迪肯大学还有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墨尔本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分为环境模型、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循序渐进,不同方向的学生一方面需要学习某些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模块中深入钻研某一模块。此外,澳大利亚的许多高校加入多个大型的国内、国际宣言项目,如托罗瑞思(Talloires)宣言、哈利发克斯(Halifax)宣言等。
三、澳大利亚的户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澳大利亚不仅重视学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更注重学生进行户外体验。在澳大利亚,几乎每个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水处理厂等都有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会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组织各种各样的野外活动,例如,废品回收、垃圾分类、雨水收集利用、无脊椎动物的认识、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等,让学生直接参与环境保护过程,体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学大纲规定学生每年要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教育中心实习至少两个星期。教育中心组织户外活动的同时,会通过电影、幻灯、标本、模型、挂图、讲课、游戏、实验等直观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环保知识的乐趣,从各方面激发对环保的情感和责任感。同时,环境教育基地还经常组织学校教师培训,让教师学习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植物园教育基地培训教师种植植物的技能,自然保护区教育基地培训教师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教师再在课堂和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澳大利亚的社区及非政府组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作用
澳大利亚社区也积极参与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来。例如,社区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植树活动、灌木林复垦、社区自行车棚建造、雨水和生物多样性参观、回买冰箱项目等,还会对可持续性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如雨水污染、雨水收集、水资源管理、湿地保护、盐碱滩修复土生土长的灌木林和生物栖息地调查等,通过参观、讨论和讲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找到解决方案。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成立于1975的“保持美丽的澳大利亚”就是一个非政府环境组织,该组织致力于保护完善新州独特及多样化的环境,定期进行清洁城镇、清理沙滩、清除涂鸦行动日、废弃物监督者等活动,活动中通过讨论、海报分析、角色扮演、填词练习、对错小测验等形式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五、澳大利亚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澳大利亚环境的可持续性还得益于澳洲有健全的环保机构和法规政策,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及政府、企业、公民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澳大利亚生态环境建设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设立政府环保部门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在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个层次都设有专门的环保机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通过协商和合作方式来实现国家环境发展规划,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则主要采取直接干预方式使州环境规划得以实施。各级政府都直接主导相应层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运行,绝大部分环保工作由政府直接参与完成。1999年澳大利亚政府就在题为《现在塑造将来》的官方报告中提出:环境教育要使全居民关心了解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依赖性;环境教育要使每个人有机会学习环保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环境教育要培养每个人、每个团体和全社会要有爱护和改善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正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澳大利亚的全方位的环境教育体系得以有效实施。澳大利亚环境保护法律健全、环保执法十分严格。在澳大利亚,只要违反了环保法律法规,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要受到严肃查处。澳大利亚是一个缺水型的国家,许多城市都出台了严厉的节水措施,在时间上严格限制洗车、浇草坪等耗水性活动,任何人违反,都要受到处罚。健全的法律约束是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
六、澳大利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国环境教育的启示
澳大利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第一,要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始终贯穿于课程教学和大纲中,将基础环保教育的系统性和生态理念列入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教学体系中,组织形式多样的环境教学和户外实践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以尊重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在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的课程中建构系统和完整的环境知识系统性和框架,在环境有关的专业开设必修课程,与地方联合开进行环保项目研究;在全校开设环境保护的选修课程,同时在高校组织形式多样的环保社团,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第三,我们的政府改变教育理念,建立相应机构负责环境教育的推行,主导建立多种多样的校外教育基地,让公园、自然保护区甚至企业都具有教育功能,让学生走出教室,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类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第四,加强环境执法、强化全民环境意识,强化环境制约措施,用法律法规严格约束每个人的环境行为,以此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责任。虽然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环保法律,如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教育做了原则上的规定,但全民环境意识不强,政府仍需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环境教育的立法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一个全方位的环境教育法律体系,真正从法律上保证环境教育的贯彻落实。第五,非政府组织、企业应转变观念,顺应绿色营销观的时代潮流,参与环境教育,提供教育基地,在我国环境教育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环境资源大量需求的时期,环境的保护格外重要。这就要学习澳大利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要有确立环境优先的现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环境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国未来环境状况的优劣,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环境教育蕴涵着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必将成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基点和依据。
参考文献:
篇9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工作的意见》(〔〕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预警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全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到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认真实施市人民政府、省气象局共同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和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加快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年前,建成全市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气象灾害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精度连续监测。在全市城镇、农村、山区、交通干线、江河、水库和重点林区、旅游景区等,加密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增加观测要素,新建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系统、水汽监测系统和交通气象探测系统等。加快建立农业气象试验站、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作物长势实景监测站和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强化现代农业气象保障能力。坚持共建共享,统筹实施渭河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布设气象监测站点,构建水利、国土、气象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建设移动应急气象台和应急通信网络保障系统,加大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力度,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支撑。
(四)强化监测预报工作。依托数值天气预报、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手段,完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开展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跟踪预报,着力提高强对流天气、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建设县级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将气象要素、定量降水等预报逐步延伸到乡镇。建立灾害综合临近报警系统,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中小河流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加强山洪、城市内涝及滑坡、泥石流等联合监测预警,做到险情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建成森林火险气象预警服务网,开展火情遥感监测,及时高火险天气预报。
(五)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各县区要做好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查清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在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要严格按规定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三、加强预警信息
(六)强化预警信息管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各级气象部门负责制作,洪涝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分别由水利、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进行综合会商研判,根据政府授权按预警级别分级,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自行向社会。气象部门要细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标准,明确灾害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等,提高预警信息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七)完善预警信息制度。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制度,明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权限、流程、渠道和工作机制等。气象部门气象预警信息后,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向有关部门和防灾减灾指挥机构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减少审批环节,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的“绿色通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传播。
(八)加快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各县区要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依托现有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完善预警信息接收传递设施,建成市级预警信息中心和重点县区分中心。制定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形成上下衔接、规范统一的预警信息体系。
四、强化预警信息传播
(九)建立预警信息多部门传播机制。市级工业和信息化、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组织有关媒体、电信企业,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工作。各电台、电视台(频率、频道)、报社、网站、通信运营商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及时、准确、无偿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接收到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要采取节目插播、悬挂图标、滚动字幕等形式,必须在30分钟内向社会公众播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接收到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必须在30分钟内向预警区域内的所有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确保预警信息快速传递给各级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提前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十)完善预警信息传播手段。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同时,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传播手段。在社区、车站、医院、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设置电子显示装置传播预警信息。重点加强农村偏远地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对学校、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和流动人口、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十一)加强基层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各级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要指定专人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工作,重点健全基层传递预警信息机制,形成县—乡—村—户直通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群测群防员传播预警信息的作用,为其配备必要的装备,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五、有效发挥预警信息作用
(十二)健全预警联动机制。建立气象灾害预警联络员制度,完善预警信息传播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部门联动。气象部门及时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预警信息科学安排部署防灾减灾工作。预警信息时,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军队有关单位和武警部队,加强军地合作,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十三)落实防灾避险措施。预警信息后,灾害影响区内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社区、乡村和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采取防范措施和行动,做好队伍、装备、资金、物资等应急准备,必要时根据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加强水利、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监控、调度,组织对高风险部位进行巡查,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疏散、救助安置等工作。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同时,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完善本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工作,切实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规定,加强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定期组织检查评估,发挥好预警信息作用,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十五)加大财政投入。各县区要把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工作作为防灾减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立项支持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设施和预警信息平台建设。
篇10
一、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工作
1、全面推动生态镇创建。按照“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标准,我局进一步加强对生态镇、村创建工作的指导,提高创建效果。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生态县建设的先进经验;到平湖市参观农村生活污水多种处理模式;到嘉善县了解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镇创建的工作要求和考核验收规定,参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继去年澉浦镇通过省级生态镇以来,今年秦山、百步、通元已通过省级生态镇预验收,同时,澉浦镇又申报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县的生态镇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稳步推进生态村建设。今年上半年,会同县农经、建设、财政等部门,对去年创建的未经验收的10个生态村进行验收。年初列入生态村创建计划的12个村,将按照计划进行验收。至12月底,我县已通过验收的生态村有25个,占全县行政村的24%。
3、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我局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自去年在雪水港村和永兴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试点取得成功以来,大力推动集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至12月底,澉浦、百步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并已投入试运行;秦山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土建工程基本结束;通元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中;沈荡镇生活污水将纳入县污水管网,设计方案正在论证中。集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将有效改善集镇和农村的生活环境。
4、加大生态建设推动力度。出台了生态建设补助资金政策(盐环[20*]24号),生态镇补助从原先的5万元提高到15万元;全国优美乡镇建设通过验收再增补20万元;并新增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补助政策,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最高补助30万元。补助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村、镇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依法办事,优化服务,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1、树立环保服务意识。
一是围绕“发展”主题,服务重大项目。在依法规范的基础上,积极做好项目的全程服务,积极配合县经济发展中心做好重大项目“一站式”审批服务工作。我局特别注重对引资项目的全程服务,在对诺成化工、鼎欣钢管项目的引进中,从项目立项、技术论证、项目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努力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是简化审批环节,做好项目的环保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环保行政许可制度,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益,有力促进项目推进工作。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73个,为省、市局预审项目18个,涉及投资总额人民币764600万元,环保投资100*万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做好建设项目的试生产审批和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试生产企业24家,完成“三同时”验收项目26家;核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登记139个;核准并当场办结夜间建筑施工许可34个。
三是提前介入、把好准入关。为确保引进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做到提前介入,把好准入关,今年共事前否决项目12个。认真落实环保审批的各项工作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依法对重点污染项目严格把关基础上,对一批无污染、轻污染项目采取承诺告知制或现场审核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2、落实“实事工程”,全面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
编制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居民安全用水,今年3月初,我局委托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编制《*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对水源16个指标中超标严重的8项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治意见,并经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组织实施20*年“四整治一规范”工作任务。根据《*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年度天仙河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积极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协助做好生态带建设、河道清淤、码头搬迁、城效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等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落实。(1)现有工业企业污染整治。浙江恒越绢纺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已全面展开;完成*城西船舶修造厂的搬迁任务;对*常绿标准件有限公司码头、*秦丰建材综合码头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完成了*常绿标准件有限公司污染整治,该公司区域内的所有企业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后入网,并取缔所有沿河排污口;粮食中转库内所有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入网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西片污水处理工程于城至沈荡段已完成投资1511万元,已铺设污水管线3835米,预计2007年初投入运行。(2)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完成了实施生态带工程的土地借用、青苗补偿、机耕路建设、农渠改造等已完成调查摸底;完成了对保护区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及保护区东侧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的勘察工作,对该区域内的企业进行调查,掌握企业垃圾处理及污水水处理的有关情况,并制定整治方案;对划入禁养、限养区域内的规模饲养户进行了畜禽存栏量的确认工作。(3)水上交通污染整治。制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码头综合整治方案,明确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塘官堂支线以东至*镇市河段已设置的码头在二00九年六月三十日前进行搬迁或关停。(4)河道疏浚整治。初步摸清了河道疏浚整治的工作量、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制定河道疏浚整治方案。(5)一规范工程。保护区内的标志、标牌设置方案已制定,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主要入境水的水质监测;完善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宣传与教育工作。
3、继续实施“123”行动方案,狠抓“六个一批”。对列入“123”污染整治行动方案中的企业,按照“六个一批”要求进行整治。对秦山工业园区的18家企业完成了限期入网任务;对*经济开发区兴达拉丝厂等6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治理;完成了*嘉湖纸业有限公司、于城漂染有限公司、嘉兴中威印染有限公司、浙江银燕啤酒有限公司、*嘉湖纸业有限公司、浙江吉安纸容器有限公司、*鸳鸯丝绸印花厂、*八达印染有限公司、嘉兴市博莱特纸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限期完成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对浙江恒越绢纺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农药厂、*县城西船舶修造厂等两家企业基本完成搬迁任务;关闭1座水泥机立窑(城西水泥厂)。通过全面整治,有效遏制了污染反弹。
三、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做好环保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
今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450人次,检查企业725厂次,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80份,现场改正通知书159份,查处违法企业70家,罚款217.3万元,实行限期治理(入网)企业18家,报政府实行停产治理企业5家,经县环境污染整治联席会议同意实行停电企业2家,取缔无证企业2家。为切实维护环保法律的严肃性,我局对去年以来没有自行履行的11起案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有力的震慑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1、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6月份,我局会同工商、供电、发改、公安、监察等部门制定工作方案,以巩固去年专项检查成效为起点,进一步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辖区内的重点环境案件、重点敏感区域、违规建设项目开展为期5个多月的整治工作,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5*人次,检查排污企业507次,查处违法企业36家,向市局上报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简报9期,成为近年来查处力度最大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
2、围绕重点,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我局积极围绕3+2污染整治方案开展环境执法,“3”是按照上级确定的“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问题、集中整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这三个集中整治。“2”是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整治和入网企业达标入网监管作为今年专项行动的两项重点。(1)1月份初开展“蓝箭一号”行动,分四组对63家重点污染源进行突击检查。(2)2月份对30多家化工企业进行环境安全大检查,并督促企业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防范。(3)3月份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大检查,检查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摸清了污染源现状,为编制我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提供详实资料。(4)4-5月份开展“蓝箭二号”行动,重点查处超标入网企业,确保市联合污水处理厂通过验收性监测。(5)6月上旬开展全县拉丝酸洗企业专项整治,重点对二个工业小区的50多家污染企业进行限期入网检查。
3、加强对放射源的监督管理力度。年初,我局成立辐射环境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并召开专门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一年来,对全县各类放射源(密封源)进行了二次全面检查,同时,积极做好各类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辐射许可证换发工作,至目前,全县16家涉源企业和有放射性装置的单位按照规定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换发辐射许可证4家。
4、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一是新开征了城镇建噪施工和服装企业生活污水的排污费征收;二是认真做好排污申报、核准工作,不漏征、少征;三是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控,增加监察频率,对超标排污加大收费力度。1-12月共征收排污费8*.9万元。
5、办好,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积极办理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办理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7件;坚持为民办实事,及时解决各类污染纠纷,各类处理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环保“110”的及时处置率达100%。至12月底,共办理各类环境投诉8*件,其中办理12345县长公开电话投诉480件;12369环境投诉电话174件;环境“110”处警65件;来信来访环境投诉86件。
四、创新机制,加强宣传,全力营造生态*的氛围
1、开展生态环境宣传“四进”基层活动。“四进”为: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方式方法:一是印发环保科普小册子5000多份(宣传环保知识、做环保市民),发放给绿色学校的师生和广大居民,二是制作、展览图板。新制作“建设生态家园,构建和谐*”宣传图板10块,并在秦山广场和枣园社区等地进行展览,三是在学校和社区各举办环保知识讲座1次。四是进行生态环保知识竞赛,在全县绿色学校开展环保征文比赛,有97名师生获奖。五是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送《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给企业人员。通过“四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的环保理念。
2、依托创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我县绿色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开展了县级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已完成了3个省级绿色学校(*县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心、*县西塘桥镇元通中学、*县于城中学)和10所县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完成了2个县级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绿色学校与绿色社区的创建,进一步浓厚了“人人参与环保,创建绿色家园”的氛围。
3、开展省级绿色公益使者和绿色小卫士活动。随着生态省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心参与环境保护的有识之士。经各学校、社区推荐,省绿色系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审查评估,我县有2人被评为省级“绿色公益使者”;有5名同学评为省级“绿色小卫士”。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一是在嘉兴日报*专版上刊登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文章,刊登“六五”世界环境日彩色专版。二是向重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赠送生态保护挂图10套。三是开展了“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大型横幅巡回签名和环保志愿者宣读倡议书活动,机关、学校、社区居民共500多人进行了签名活动。四是在枣园社区开展幼儿园学生环保绘画和有奖知识比赛,有300多人次参与。五是在全县绿色学校开展环保征文比赛,有97名师生获奖。通过宣传,有效增强了公民的环境意识,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
五、夯实基础,开拓创新,逐步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1、环保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监管力度。20*年4月份,我局又建立了百名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人民日报华东版有报道),在全县(特别是重点污染区域)聘请了一百名义务环保监督员,共同参与对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
2、环保科技建设进一步加强。自去年完成王道宅界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后,我局继续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力度,20*年投入共投入200多万元建设*县环境信息中心,对全县印染、化工等安装在线装置的污染企业实行实时视频监控。高科技监控手段的运用,对环境违法行为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污水的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环境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培养一支快速反应、上下协调联动、实战能力强的环保队伍,我局积极开展环境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研究,组织编写了*县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县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了我县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4、环境监测服务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积极开展服务性委托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监测,室内环境质量监测,完成建设项目“三同时”和限期治理项目验收监测。进一步提高监测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较好完成了客户的委托监测。全年完成服务服务性环境监测收费117万元。
六、团结协作,规范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1、抓学习型机关建设,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制定了《*县环保局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方案》和《*县环保局四项基本功训练实施方案》,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掀起熟悉环保法律、法规和了解公共法律;熟知监管对象治污情况;熟悉执法程序;熟练法律文书制作四项基本功训练。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支部与县张元济图书馆签订了图书资料资源共享协议,并为职工免费办理借书证,在全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积极抓好“四五”普法学习,鼓励干部职工进行提升学历学习、专业技能职称培训考试。通过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全局人员的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四五普法”工作也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2、抓精神文明创建,队伍的凝聚力得到提升。局党组注重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中,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载体,开展多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是抓好文明结对活动。与澉浦镇南北湖村和单位所在地的枣园社区进行文明结对,赠送共建社区一套乒乓球桌,并为南北湖村提供了一套电脑和打印机,为村民委建立农民信箱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文明共建,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促进了单位文明建设。二是开展先锋示范岗活动。在全局各科室开展了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和优异服务业绩为目标,规范工作制度,实行持牌上岗、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党员先锋作用得到进一步显现。三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年初,局投入资金1万多元用于改善体育设施,建立了塑胶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和综合文体活动室等。在今年5月份市环保系统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我局获得了男子团体、男女混双和男子单打冠军;在今年“七一”机关党工委组织的“党在我心中、唱响正气歌”活动中,我局又获得二等奖。我局把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与环保各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在全局形成了浓厚的精神文明氛围。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我局被县文明办评为创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通过精神文明创建,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昂扬,队伍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一年来,全局干部职工向贫困地区及县慈善总会捐款17590元、捐赠衣被211件。
3、抓党风廉政建设,队伍的拒腐防变得到有效增强。
一是抓制度完善。局党组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注重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制定了《*县环保局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实施方案》(盐环党组[20*]2号),先后修订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廉政约谈制度》、《效能、纪律检查制度》等,从制度上健全反腐倡廉的预防体系,逐步完善考评惩处机制,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领导小组专题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向党支部大会进行工作汇报。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规范了工作程序,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
二是抓制度落实。局纪检组与全局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签订了“廉洁从政”、“廉洁自律”承诺书。在完善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认真抓好制度落实,局效能、纪律检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的对环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率进行监督、检查。对效能建设和工作纪律进行督查考核,并与月、年度考核奖挂钩,把行政管理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来,局纪检组已收到12人次主动上缴各类评审会的评审费和有关单位赠送的购物券和物品,共计折合人民币13700余元,并按规定进行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