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信息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信息报告

篇1

关键词:经济;会计信息;披露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体现,而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经济情况的直观表现,对于经济决策者的决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企业对于自身发展的参考衡量指标,所以这些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我们所重视。

一、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对无形资产的披露不全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企业的发展的影响因素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它并不仅仅包括金钱,物资等有形的财产,也包括知识产权,发明创造等无形的财产。并且这些在一个企业的资产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知识为代表的的无形资产更能直观的评价一个企业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也更能判断企业的未来经济走向。而在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中,往往依据传统的信息披露的原则,而忽视无形资产这一点。这就导致了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全面,不能满足投资者,债权者以及企业管理者决策的需要。

(二)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必须要承担和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对企业发展的必然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免不了其他企业和行政执法部门的互相影响。在资源的使用上,企业对于资源的获取途径和对资源的使用率以及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另外企业的生产免不了会对社会环境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这些都属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体现在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中。但事实上有不少企业忽略了这一点,并没有将社会责任纳入到会计信息的核算中,主要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社会责任的重视,是会计信息的核算不够完善。

(三)信息的披露缺少时效性

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也是如此。市场的形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可以说经济市场受多种因素的调控,所以他每时每刻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这种情况下,经济市场的一点小的波动,都会影响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决策。但现在一般的财务会计信息报告是采取定期报告的形式,而缺少实时的披露,这就不能满足决策者对于信息时效性的要求,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

二、强化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依法治国的国家,要想保证一项工作很好的进行,必须有一定的法律规定进行约束。对于财务报表会计信息披露也是如此,要想加强对其工作的控制,必须完善相关的法规,这是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合理的对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理,加强相关立法,加大惩罚力度,对企业管理者和会计进行相应的法制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另外有关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的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进行一定的检查,并且制定一系列的惩治标准,对其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加强对无形资产和社会责任的披露

对于无形资产核算的忽略,我们应该从企业内部入手,加大对无形资产方面的重视。具体可以增设相应的科室,聘用专门的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与鉴定,建立无形资产核算的体系。其次,对于社会责任的披露的忽略主要是在体现在企业对于环境的影响,这可以用法律规定来约束,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说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对于企业生产中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必须付一定的责任,这也从某种角度体现了社会的公平。

(三)提高创新能力,使会计信息披露成多元化发展

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进行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告别以往单调的信息,编制全面完整的专用信息报告表,其中的项目必须多样,以满足不同需求者的需要,可以使决策者从多方面了解会计信息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对于经济市场的情况足够了解,需要有专门的经济市场分析人员配合会计的工作。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会计信息的披露,防止鼠目寸光,过分关注眼前利益而使财务信息失真。而新的会计信息披露中也应该反映出对于会计信息时效性的要求。首先在报告的周期上,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缩减,在信息的方式上,我们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表格,图像等,使决策者可以对信息有更直观的了解。另外在信息的传送方式上我们最好采用网络传送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一定的时间,实现信息的时效性。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这些的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但具体的改革也是小的改革措施汇集起来的,所以在现阶段,我们还是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对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小问题进行优化和创新。是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朝着准确,完整,直观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茂礼.我国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

[2]吴彦杰,于子元.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篇2

一、网络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基本形式

网络财务报告的兴起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信息的网络传播比纸质传播便宜,因此增加了信息的价值;其次,总体企业报告特别是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具有较高的短期即时价值;再次,虽然企业报告信息的价值随时间推移的递减,但在纵向与跨部门的横向分析中仍需要利用相同的信息,而网络报告较易存档;最后,网络可以利用在纸质报告中不可能的交互形式传播信息。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相关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国在互联网上公司财务报告的比例迅速增长,内容丰富多样。目前各国的网上报告主要于两类网站,一是政府指定网站的强制性披露,二是公司网站的自愿披露。目前我国已有许多上市公司积极地在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在应用互联网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向前迈了一大步。这不仅标志着我国财务报告披露方式的扩展(从纸制报告到网络报告),披露内容的扩大(从年报摘要到全文及其他相关信息),更重要的,其给证券市场各主体(上市公司、股东、注册会计师、市场监管)乃至所有企业(包括非上市公司)信息传播的有关各方(信息供给方、信息需求方、监管方)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各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不相同。主要特点:一是采用图表文声像并用的形式提供公司财务信息,例如在提供文字说明、财务报表外,还大量使用各类会议录音录像实况或录音播放,允许信息使用者在网上听会议录音或观看会议录像;二是提供可供选择的多语种网上报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报告语种主要有中文和英文两种;三 是同时采用不同国家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报告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网上信息。

从现有公司网站的披露内容看,是规范披露和自愿披露的混杂体。主要特点:一是公司对原会计规范要求披露的内容进行了再选择。如公司或按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告、或大大删减披露信息的内容、或对披露形式进行重新选择。二是公司网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愿披露信息,公司正通过越来越多的自愿披露使他们显得与从不同,以增进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经营的透明度。自愿披露信息的内容包括:公司背景,如公司目标及战略、领域及产业结构对公司的影响;产品及服务信息,新产品的诞生和生产线的扩大,企业生产能量,国内外合作者;销售和市场信息,市场份额及市场开发、海外市场;价格信息;研发信息;人力资源信息,雇员信息;其他财务业绩,如收益增大,投资回报,投资信息,财务比率分析;企业文等等。网上披露的大量非财务信息和监管要求之外的财务信息,在公司看来可能对其成功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因而,其比重之大,已呈“超越”传统财务报告之势;三是提供历年财务指标的年限越来越长;四是注重信息的相关性,如网上报告在及时性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方式无法相比的,许多公司在公布财务信息当天就可以各种形式在公司网站财务信息。另外公司上还披露部分前瞻性信息。

二、网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网络信息下,会计信息在互联风上高效、快速地自由传递,会计信息真实性会受到一定影响。首先,原始会计信息的确认,在网络经济活动中,由交易业务生成的电子会计信息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数据库系统中派生的会计帐籍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会计信息受到质疑。其次,原始会计信息的存储管理和传递。在网络。在网络技术下,企业商务交易信息一旦被确认就不能随便更改,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需要通过计算及网络处理形成几分相同的信息备份,一切原始会计信息生成的真伪是会计信息在网络技术下披露所面临的新问题。

2.会计信息安全性问题。会计信息 处理越来越依靠计算机自动处理功能,计算机自身的微小差错也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相互链接,各系统间的信息流动性很强,会计信息在传输中容易被窃取、改动、删除、电子会计信息的安性性受到威胁,主要表现为黑客侵入窃地计信息,造成数年据信息失真、丢失、电脑病毒的破坏。

3.网络信息披露基础设施问题。主要指两方面:网络基础和信息基础。

网络基础主要表现为:(1)会计信息披露所必要的宽带网和增值服务功能的传递能力较弱。(2)网络的覆盖范围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不能同步。(3)一个网络一种业务的标准,不同网络及不同应用之间不能协调实现互连互通。

会计信息基础主要表现为:(1)企业和客户信息的数据及其服务系统,缺乏买卖双方从第三者得到公正的信用信息。(2)商品的电子价格和信息。(3)商品的服务代码和国际标准。

4.网络信息披露法律规范问题。对新技术的运用一定要有法律规范的约束,引导其健康发展,有了法律依据也好处理发现的问题。

5.网络信息披露内部控制风险问题。在实行网络技术信息披露过程中,由于会计信息的开发性和保密性,系统程序员、系统操作员、系统分析员、系统维护员等各类人员对其权限内的工作设置一定的口令或密码,但是他们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一旦系统操作员违背职业道德,擅自更改他人的口令密码,改变他人的权限,势必造成整个信息系统管理的混乱,从而给网络会计信息带来很大的控制风险。

三、网上会计信息披露的保证措施

为了使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披露得以更好地推行与发展,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1.加强会计信息数据录入管理。在网络环境下,从不同的计算机上输入不同会计信息集资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会计信息数据库,再加上信息共享,如果控制制度不严密健全,把没有严格检验的会计信息录入到整个网络中,就很难查明原因,这样直接影响到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管理,严格控制和检验会计信息的录入过程。在会计信息输入系统前要经过检验,并且分工录入,各负其责,明确责任。根据会计核算和网络技术系统的特点,可以把同类型的会计信息分组录入。

2.加强对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软件的维护和管理。首先,在采用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软件时,必须先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测试,查看该软件是否与有容错和纠错的能力,确定该软件的合格性和合规性。其次,电子会计制度、政策和核算方法不断的变化和更新,必须对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软件不断升级,以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用户等方面的要求。再次,鼓励和扶持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软件的研发和开发。

3.加强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数据的控制。在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数据是会计信息的核心,为了保证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可以采用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分散式指由网络服务器统一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管理,服务器将这些会计信息传送到各个工作站,再由各个工作站分别在本站处理各自的业务,每天结束后,各个工作站都将当天新处理的会计信息传送到服务器,有服务器集中进行序时处理,并加入到相应的会计信息库中。控制方法的授权是指当工作站有业务需要访问网络服务器中的会计信息时,服务器可以根据当时的忙闲决定是否允许访问。

4.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制订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内部人员道德素质培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严格把守会计信息储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设定各会计人员上机操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通过对每个用户进行系统功能的授权来落实其责任和权限,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各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篇3

目前,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关部门己着手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包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责令其按规定调整账务,补缴应缴的税款,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对严重违反《会计法》的企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取消应负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资格等;并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责任的总经理、厂长、财务科长进行行政记过、行政警告、等处分;对涉及违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上述这些做法对已经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和违犯法律的企业、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处罚和处分是十分必要和恰当的。但是,如果仅仅以事后理的方式来制止新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力度是不够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企业文化,不是由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管理机构所能造就和形成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粉饰经营目标和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腐败,对已产生企业文化腐败的那些经济组织,限期整改和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调整只是动其肌肤而难伤其筋骨,而其腐败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仅对个人加以惩罚,由惩罚个别有罪之人替代经济组织的违法之过是不足以消除影响的,应该同时对企业加以经济制裁,令其对因会计信息的失真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补偿。另外,一个企业能产生大量的会计假信息是会计主体不到位的表现。企业主体有意干预会计主体,在我国的一些企业组织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假信息出得越多的企业,这种缺位和越位情况越严重。处罚己经造成危害的缺位者和越位者,对正确的会计主体定位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要缺位实质还存在,新的主角还会重新登场,旧戏重演。因此,不能把制造会计假信息的问题只看作是账务调整的问题,在具有严格会计主体概念的企业中,账务调整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把企业的会计业务置于有组织的厂际会计集体监督之下,是一种既能剥离企业主体侵犯会计主体,又能保证会计主体与企业经营密切沟通的社会监督方式。

二、关于会计主体的到位

笔者认为,防范和化解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主要集中在两项管理策略上,一是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保障会计主体的到位;二是要加强会计行为人的素质培养,提高职能水平,提高会计服务质量,有效防范企业主体越位。

会计主体的不到位,归根结底是因为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是企业主体越位的行为结果。从抽象的关系来讲,会计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再生产运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主体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力,创造利润的能力,财务成果是企业活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而财务成果的表达,则必须通过会计活动来完成。所以,在对会计基本概念的认识上,会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这使得会计主体的行为在极大的程度上能与企业主体的意志一致。但是二者在经济管理关系上的区别,往往会在管理工作中产生矛盾,特别是管理规则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会计主体难以到位。会计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般经济规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体体现在会计确认和计量这两个方面;企业主体在财务管理上则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所确定的各项规则。会计主体所遵循的管理规则具有强制性、法令性和指定性,企业主体遵循的管理规则则具有制度化、灵活性和协商性。以会计核算规则为例,相同的会计核算规则,两个主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的:会计核算原理及规则对于会计主体来说是条例和命令,会计主体所关心的是会计客体如何科学、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账面上来;企业主体所关心的是企业的债权及债务关系如何摆平衡,企业经济地位如何保障,企业与国家、个人的经济利益如何处理。会计主体讲究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建立的是一整套以账户结构、记账方法和汇总方法为内容的独立的会计核算程序;企业主体讲究的是企业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的管理目标。

要使会计主体在企业管理的活动中确保定位,首要的任务是实施管理体制的更新和改造,企业主管会计的地位不应受到企业主体的制约,会计人员委派制度、财务总监制度及注册会计师制度等,都是可行的方法。《会计法》强调了企业主管人员同会计人员在执业方面的关系是遵法、护法与业务执法、守法的关系,为确保会计主体独立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是对充当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必须建立合理的主体定位标准。包括心理定位标准、素质定位标准、环境定位标准和职业定位标准。心理定位是指会计主体在位的思想稳定性和优越感,即会计主体定位的心态平衡感,高效率、高质量的会计主体执业活动意味着知识,文化,技能的高速交流与融合,是会计主体

稳定在位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和作用的基本条件。从业于会计主体的个体不能只是会算账的机器,而是会把握企业经济信息流通的“会计人”。素质是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道德水准的综合反映,每个人接受的基础教育和再教育不同,必然表现出个人的素质差异。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对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定位要赋予明确的概念和内涵条件,素质高低之分,反映到会计主体身上,就是对不同的会计知识结构和不同层次的素质要求,实施会计主体合格或资格的定期考核,是确保素质定位的手段。当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的职位相对固定时,他们总是会置身于某一个具体的环境中,这就必然存在一个会计主体的环境约束问题,环境与会计主体从业者的自我定位有着直接的依附关系,会计主体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会计环境及其与企业环境的差异,会计上的高手同企业管理上的高手都是由各自的从业环境所造就出来的,如果把两个主体的环境位置互换其位,恐怕谁也难以胜任其责,因此,强调会计主体的环境定位是保证会计主体到位的充分条件。职业定位是指对会计主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性质的识别和定位,有人对职业定位的种类作过专门的研究,认为职业定位包括技术型定位、管理型定位、创造型定位、自由独立型定位和安全型定位这五种基本类型,这些分类在性质上并不是对职业的好坏之分,而是对职业标准的划分,会计职业应是一种技术型为首,管理型和安全型为辅的职业。作为技术型主体,从业者在会计技能和技术上具有强烈的从业意愿,把希望寄托在继续研究自己的会计专业上;作为管理型主体,具有很好的会计分析能力,会计监控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等管理素质,对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具有长期稳定和安全的心态。总之,保证会计主体的定位,必须首先确认会计主体定位的基本标准,这是选拔会计主体从业人员的标准。三、关于创建会计行为合理化的标准制度

什么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属性?这是研究会计行为涉及的基本问题。如果信息发自客观事物对自身的一种自然表达,这种表达对客观事物来说就是一种真实的表现,如天气状况信息的自然表达,物质运动状况信息的自然表达,均是客观事物的真实表现。会计信息则不完全是会计客体的真实表达,以企业的收益和资产为例,它们是企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客体,也是会计

行为所要反映的会计客体,但是,收益的确定和资产的计量则需要通过会计人的脑力劳动来表达,这就在会计客体和会计信息之间设置了一道人的行为过程。人的行为在会计信息能否完成对会计客体的真实表达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能力差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会计客体状况的信息表达是有差异的。所以,便产生了会计信息对会计

客体进行价值表达和服务的真实性的争论,这种争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会计工作性质的机会。作为会计主体,至少应该以真实的行为去完成对会计客体的表达和服务。事实上,虽然在企业中存在的各种物流都是真真切切的实体,但它的价值面却必须通过人的脑力劳动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会计客体的价值面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对价值面的描述在目前又只能通过会计信息来表达,并通过会计信息的途径向会计的服务客体进行传达,这使得人们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的认识完全受到人的行为的控制,在未能揭话出会计信息失真之前,人们只能将己获得的会计信息作为经济面貌的价值来认识,而一但会计信息的失真被暴露出来,人们就将失去对企业经济活动价值面取得认识的机会,从而造成决策损失。

篇4

[关键词] 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局限性;改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05. 006

[中图分类号] F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14- 03

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财务会计报表为中心、表外披露为补充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由于现行的模式对表内报告有着苛刻的确认标准,而对于不能满足确认标准的某些重要信息则被摒弃在报告体系之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报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披露要求,使用者不仅要求报告披露企业内部经营的信息,还要求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不仅要求报告经营的历史成本信息,还要求报告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信息;不仅要求报告货币量度信息,还要求更多地报告非货币量度信息等。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领域正酝酿着另一场深刻的革命,可以说,从财务会计产生的那一天起,其报告无不以需求为导向,随着需求者及新需求的日益扩大,更加充分、可靠和相关信息的及时披露昭示着财务会计报告的系统演进。

1 现行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或表述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它披露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会计环境变化和使用者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对无形资产内容披露不全面

现行财务报告把重点放在有形资产上,而知识经济从更广的范围上拓展了企业的经济资源,使企业资源观念日趋多元化。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但在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等信息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以至其在会计信息披露时,未予以充分披露。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能大大增加产品和服务价值,有时甚至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等项目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定义与确认标准,所以一直被视为表外项目而不予以重视。随着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和经营风险的增加,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集团迫切要求企业披露这些不具备确认条件的无形资产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1.2 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够

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只披露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不仅要获得对以往业绩评价的依据,更需要获得对企业未来业绩预期的信息,进而做出投资决策和其他决策。现行财务报告缺少对企业的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各种软资产等非财务信息的提供,使得建立在原有经济环境之上的财务报告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经济事实。

1.3 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信息的披露

作为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的会计,不仅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评价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还需要运用监督管理的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行财务报告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无法提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相关信息。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和计量,对社区建设、人员就业和培训、产品质量、公益捐赠、社会保障、植被绿化等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而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缺乏这些内容。

1.4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不能充分披露

现行财务报告不能完全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问题,按照资产负债现有的项目分类,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会计理论中资产、负债的定义,另外,传统财务报告揭示的是历史成本信息,衍生金融工具大多只是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尚未发生,因而无历史成本可循。大多数的衍生金融工具都是待执行的合约,一项合约的签订往往意味着将来的风险和收益,公允价值是其唯一的计量属性。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运作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控制不足,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甚至招致巨额损失;另一方面,因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害关系人缺乏投资企业的衍生金融交易的相关会计信息,无从了解企业的财务全貌,增加了使用者解读信息的难度和潜在风险。

1.5 只注重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

历史成本作为人们广泛接受和习惯采纳的会计惯例,交易双方都很信赖其可靠性,但是以历史成本为主编制的现行财务报告,存在严重局限性。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在于创造未来经济利益,而历史成本,只能反映为取得该项资产所花费的代价,却不能计量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而且,在价格明显变动时,除货币性项目外,对非货币性项目都可能因此被高估或低估,使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大大加快,若完全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方法,必将使反映的会计信息失真。

1.6 过分重视货币计量会计信息的披露

货币计量使现行财务报告掩盖许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事实,企业经营活动中有许多事项如前所述的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等都无法用货币表述,但是这些对信息使用者来说却是很有价值的,因为他们能根据这些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途。

2 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和措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2.1 明确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由于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那么几乎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考虑到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专业用户的需求、代表社会公众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府经济机构的需求。

会计信息的专业用户往往掌握着共同基金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对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次专业用户的分析手段较一般会计信息使用者先进,因此必须研究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辨明专业用户的需求时,应该关注专业用户所采纳的分析方法,因为分析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对于代表社会公众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共机构的信息需求,企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将招致巨额的社会成本和管制成本。

2.2 财务业绩报表的改进

目前,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首先,在现阶段推行全面收益表,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进而促使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推行全面收益表有助于解决我国现在已经出现和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计难题。我国目前已有不少利得项目绕过利润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比如外币折算差额、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利得等,以后这类非所有者权益变化项目还会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增加一个能系统地把这些项目列示出来的报表――全面收益表。而且,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财政部也在制定衍生金融工具准则,如果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工具的计量属性,那么就必须解决公允价值变动的确认和报告问题。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在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中增加“全面收益表”。

2.3 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中,披露企业的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

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如果有关部门仍然固执地坚持财务报表项目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那么受损的将是投资者和企业,而受益的将是国家,如果企业坚持历史成本计量,那么受损的将主要是投资者。会计信息使用者将会受到误导。尤其在通货膨胀的时期,决不可以忽略物价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所以建议鼓励企业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有关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

2.4 强化表外信息披露

表外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西方国家,表外信息的长度已经大大超过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表外信息构成了财务报告体系十分重要的内容。我国应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有计划地规范不同类型企业的表外信息的披露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如对非财务信息、未确认的知识、智力资产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等的披露。

2.5 改进中期财务报告

中期报告是指以短于1年的期间为基础所编制的财务报告,包括半年报、季报、月报,甚至更短。通过各季度甚至各月份的财务报告可以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更好地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在实务中,必须注意中期报告的及时性、充分性,杜绝虚假陈述和盈余操纵。

2.6 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

企业在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也要反映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企业是生产者,为社会提供商品,创造物质财富。企业生产活动对社会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对于那些对社会有卓越贡献的企业应编制增值表,反映企业对社会贡献所形成的价值;对于那些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企业,应披露其社会危害,以引起有关当局的重视。企业同时也是自然资源的消费者,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重大,因此很有必要披露企业消耗自然资源的情况,以督促企业节约自然资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7 提供灵活多样的会计报表

(1)编制专用财务报告或差别财务报告。实现从标准化的通用报告向按信息使用者编制专用报告的转变,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的要求。现行的报告已经无法适应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应该在规定的基本的财务报告内容和格式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化信息的披露。通过编制差别报告,企业既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信息需求,又可避免因为广泛对外披露信息给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企业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披露某些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特殊需要的信息。从会计规范角度,建立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它实际上是由一国政府通过有关的准则或法规规定,对不同规模或类型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对待的一种制度安排,不同规模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的要求,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迎合了这一要求。

(2)财务报告的表达方式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披露的表达方式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报表、文字信息以外,还会辅之以图形、图像化信息等多种表达方式;除了纸质的报告之外还会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技术实现非纸质报告的实时传播。财务报告的传递方式会向随时报告、实时传递转化。企业内外部人员可动态地、随时地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2.8 提供多种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选用公允价值或资本化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同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本,无形资产成为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投资者的决策需要企业提供有关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以判断企业发展前途和投资价值,因而要对传统的计量模式进行改革。会计计量模式应当坚持历史成本为主,加强多种计量属性和多元计量单位的应用,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

货币计量有直观和普遍接受性的优点,但是在当今如此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若仅仅使用货币计量恐怕不能展现经济活动的全貌,从而不能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所以我们可以在以货币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以时间计量和劳务计量等计量单位,增加因货币计量而不能进入财务会计报告的非货币信息,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全面认识,增加决策的正确性。

总之,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取财务信息的重要途径,必须保证其可靠性、全面性、及时性、有用性。为各方面信息使用者进行预测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智.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J].经营与管理,2005(9).

[2] 杨秀良.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J]. 中国市场, 2005(32).

[3] 张惠彦. 浅谈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 魅力中国, 2008(19).

篇5

一、 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二、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三、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四、 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五、 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六、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七、 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 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八、 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通过此次,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共同点为:

1、无论是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其最终目标仍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2、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是遵守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3、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及会计准则。

4、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基本功能相同,基本功能为:信息的采集与记录、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输出。

5、保存会计档案。

6、编制会计报表。

二、不同点为:

1、运算工具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运算工具是算盘或电子计算器等,计算过程每运算一次要重复一次,由于不能存储运算结果,人要边算边记录,工作量大,速度慢。电算化会计的运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能自动及时的存储运算结果,人只要输入原始数据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载体不同;传统手工会计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难。电算化会计除了必要的会计凭证之外,均可用磁盘、磁带做信息载体,它占用空间小,保管容易,查找方便。

3、帐薄规则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规定日记帐、总帐要用订本式帐册,明细帐要用活页式帐册;帐薄记录的错误要用化线法和红字法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消。电算化会计不采用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一套改错方案,凡是登记过帐的数据,不得更改(当然还是要辅以技术控制),即使有错,只能采用输入“更改凭证”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动痕迹。对需要打印的帐页的空行、空页可以用手工处理。

4、帐务的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处理帐务的程序有4种,但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与环节的增多和差错的增多。成熟的电算化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用同一模式来处理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成本核算程序以软件固化形式在计算机里,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过程都由计算机处理完成后,而任何要求的输出都能得到满足。

5、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的会计组织工作以会计事物的不同性质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电算化会计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做为制定的主要依据。

6、人员结果不同;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其中的权威应是会计师;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其中权威应为掌握电算化会计中级的会计师。

7、内部控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对会计凭证的正确性,一般从摘要内容、数量、单价、金额、会计科目等项目来审核;对帐户的正确性一般从三套帐的相互核对来验证;还通过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堵塞漏洞。电算化会计由于帐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由原会计人员进行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内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计算机技术替代,由手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

以上种种区别,集于一点,就是由于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方式的改变,引起了传统手工会计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将使得系统功能更为加强,系统结构更为合理,系统管理更为完善。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电算化会计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作为自身而言,处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经济大潮时代,作为一名财会专业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应更好的学好财会专业里的专业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在财务的时候按要求认真参与每一个的机会,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积累学习中自身的不足,密切关注和了解会计工作发展的最新动向,为以后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自己走出校园,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财会专业人才,在大浪淘沙中让自己能够找到自己屹立之地,让自己的所学为社会经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本学期初,我们乐于参加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会计。

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三年会计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性。离开操作和,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

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篇6

一、实习目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二、实习单位情况

xx酒店是一家位于佛山大沥的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人才搭建展示和创业的平台,企业本身也为员工增加了更多晋升及施展才能的机会。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注重企业文化的宣传和个人素质的提升!

三、实习过程

实习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实习也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够体现它的意义。

通过这段的实习,我懂得了会计的一些流a程:

1、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2、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3、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4、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5、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7、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

8、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利润表

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篇7

一、国际会计职业团体对外报告的实践

本文收集和整理了全球23家会计职业团体最新年度的对外报告,涵盖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津巴布韦以及我国港澳台等国家与地区。笔者发现,除了台湾会计师公会、澳门会计师公会与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外,其他20家会计职业团体都向社会公开了年度报告。其中,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了3份报告,包括工作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综合报告。本文对这20家会计职业团体的22份年度报告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靣的描述和分析。

(一)报告形式

1.报告名称

新颖别致的报告名称会增加年度报告对读者的吸引力。在20家会计职业团体的对外报告中,有5个会计职业团体对报告名称进行了修饰(见表1)。香港会计师公会以“成功的艺术”命名,把会计比喻为一门艺术;美国会计师公会以“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变革”为题,昭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日新月异。而其余的15家职业团体多数以“年度报告”为题或者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年度报告与财务报表”。相对“年度报告”这一内容单一的标题而言,凸显报告主题的名称可以提升读者对报告的兴趣,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感受。

2. 报告篇幅

每份报告长短不一,最长的为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年度报告长达99页,而最短的则是澳大利亚管理会计师协会香港分支机构11页的报告。澳大利亚管理会计师协会香港分会用简短的篇幅介绍了CEO致辞、机构活动回顾、战略伙伴关系、会员简况、会员福利以及品牌建设。本文对报告以页数进行分组,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大部分报告篇幅在30页以上。样本篇幅的中位数为55,即一半的报告超过55页。从篇幅上看,大多数会计职业团体试图为读者呈现内容丰富的报告,报告篇幅对于报告的可读性影响很大。如果报告的页数太少,其呈现的内容可能会过于简略,不能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但报告的页数也不宜过多,否则会显得冗余累赘,缺乏重点,降低读者的阅读兴趣。

3. 财务报表及附注

财务报表是年度报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澳大利亚管理会计师协会香港分支机构的年度报告外,其他机构均提供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作为财务报表的解释说明,也受到了绝大部分会计职业团体的重视。在20家会计职业团体中,其年度报告中同时提供财务报表及附注的机构占90%。财务报表及附注的披露可以减少会员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成本,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更能增强会员对职业团体的信心与认可。

(二)报告内容

国际会计职业团体最新年度的对外报告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工作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综合报告(见表3)。

1.工作报告

由表3可以看出,22份年度报告中有12份可以归入工作报告。会计职业团体的年度工作报告是对其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包括目标的实现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年度工作报告有重点、有组织地记录着职业团体一年来的工作成就,为社会公众完整地呈现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工作报告主要关注职业团体的内部信息,容易收集;职业团体内部各部门的协作配合也较为简便,容易操作。因此,会计职业团体采取工作报告的形式比较简单方便,对于刚开始对外报告的职业团体来说,工作报告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然而,工作报告更多关注于职业团体内部,较少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及关注团体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总结12份会计职业团体的工作报告可以发现,优秀的工作报告披露的内容既全靣又重点突出,重视对会员披露信息,能为会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一定信息量。如披露会员的数量及增长趋势、会员结构、为会员提供的服务和开发的产品、对会员的监督等。其次,优秀工作汇报在披露方式上并不使用刻板的套话和信息含量少的总结性话语进行文字堆积,而是注重采用图表形式直观地提供重要数据的披露。

津巴布韦特许会计师协会的年度报告是一份典型的工作报告。报告分为五部分,着重介绍了各专门委员会(即协会各部门)的工作、会员教育、关系维护与市场开发、公司治理等重点工作,最后披露了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与附注。该工作报告结构清晰,内容厚实,重点由表3可以看出,22份年度报告中有12份可以归入工作报告。会计职业团体的年度工作报告是对其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包括目标的实现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年度工作报告有重点、有组织地记录着职业团体一年来的工作成就,为社会公众完整地呈现各部门的工作情况。

突出,将津巴布韦特许会计师协会一年的工作完整地呈现给社会公众。在报告呈现方式上,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加拿大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等团体的工作报告形式灵活,色彩丰富,图形生动,增加了报告的可读性。

2. 社会责任报告

在22份报告中,只有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一份报告直接使用“社会责任报告”这一名称,还有4份报告虽未直接命名为“社会责任报告”,但其内容涵盖了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因此也将其归入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着眼于社会责任履行的方针政策、行动表现及愿景。会计职业团体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对各方利益相关者在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靣的议题做出回应,是职业团体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平台。会计职业团体的社会责任报告同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有所差别。虽然会计职业团体的社会责任报告也关注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靣,但由于其非营利性使其在经济和环境方靣的工作和信息较少,因此会计职业团体社会责任报告的适用度较窄。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长达28页的社会责任报告遵循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对标指引,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靣阐述报告期内的社会责任工作成就,内容涵盖了机构简介、报告说明、GRI内容索引、会计师公会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机制与领导承诺、社会责任行动、引领专业发展、员工、全球劳动力数据、环境信息、经济影响、社区等方靣的信息,向读者展示会计师公会的社会公民形象。尤其是在环境方靣,报告披露了会计师公会一年的用纸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耗电量等。会计职业团体社会责任报告的彰显了职业团体对非财务信息的重视,有利于引导整个行业及整个社会关注社会责任信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3. 综合报告

在22份年度报告中,有5份标注为综合报告。相比工作报告与社会责任报告,综合报告将原先单独披露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融于一体,将有关组织战略、治理、业绩与前景等重要信息综合在一起,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反映组织在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宏观条件下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短、中、长期创造并维持价值的方式,有助于组织做出更具可持续性的决策,也有助于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组织真正的表现。综合报告将会计职业团

体所做的工作融入企业的战略发展和价值创造中,分专题报告,突显出会计职业团体在战略和价值方靣的工作,使整份报告得到升华。

以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综合报告为例,报告试图向读者讲述一个简洁而清晰的关于公会的战略绩效和未来前景的故事。报告以总裁的介绍开篇,讲述了公会在2011-2012年度的进步与成就;接下来是历年的关键绩效、CEO致辞、公会简介、使命与价值观、公司治理与环境变化;战略绩效把整个故事推向了,阐述了公会2015年的战略目标、衡量标准、目标与实现等,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利益相关者、判断利益相关者议题;接着运用战略地图,从“政府、会员、流程、创新”四个维度展示12个战略目标,2011-2012年度的3个战略重点及其与战略目标的关系、风险,5年的财务数据对比分析,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资源运用的优势与发展;最后以2012-2013年的战略重点和2015年以后的展望结尾,为价值创造这一故事埋下想象的伏笔。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综合报告以战略贯穿整个报告,以一种主动的姿态立足现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将过去的经验与成就吸收到未来的战略和目标中,持续创造价值。

二、国际会计职业团体对外报告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职业团体的特殊性要求其公开运作的相关信息

一般的职业团体和行业协会只是为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群体服务,而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专业性强和服务社会的特点,对社会影响深远,关乎整个社会的利益。会计职业团体在发展过程中与政府关系密切,发挥着与政府的规范会计职业团体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对各方利益相关者在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议题做出回应,是职业团体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平台。会计职业团体的社会责任报告同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有所差别。虽然会计职业团体的社会责任报告也关注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但由于其非营利性使其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工作和信息较少,因此会计职业团体社会责任报告的适用度较窄。

相协调并完善政府公共政策的作用。这种治理结构下,政府会将一些职权交由会计职业团体代为行使,由此职业团体具有自律、准公共性的地位。其权力来自两方靣:一是自身所具有的能够持续保护市场的组织能力;二是国家所赋予的控制和监管会计劳动的供应以及影响其需求的权力。因此,凭借着公共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会计职业团体应该像政府一样成为信息公开的主体。

(二)会员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使会计职业团体披露信息成为必然

会计职业团体的经费来源于会费、捐赠、政府资助、依法开展活动或提供服务的收入和其他收入等,个人会员享有监督会计职业团体会费收支的权利。大部分会员不直接参与团体的日常管理,监督权利难以实现。管理者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为追求私利而牺牲会员的利益。信息的不对称要求会计职业团体公开而透明地披露相关信息,如定期向会员报告业绩与工作进度、披露附有财务报表的年度报告等,以便于会员对其进行监督。

(三)会计职业团体对外报告有利于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

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之一,年度报告同样也起到监督的作用。会计职业团体的年度报告把年度工作成果与战略目标对比,找出差异点并分析原因,为下一年的工作重点提供参考,起到自我监督作用。以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例,报告以战略目标为主线,提出六大战略目标:一是保障会员权利的同时确保职业团体权益的完整性;二是加强职业团体品牌的认可度与需求;三是增加会员与市场份额;四是向会计职业和公众提供价值;五是通过在教育评估与传授、认证、继续教育发展方靣的创新,巩固其领先地位;六是加强与相关组织的合作沟通。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与绩效同战略目标相对比,起到了很好的反思效果。从长远考虑,定期的对外报告可以让会计职业团体定期检视自己的工作,约束职业团体的公众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职业团体向战略目标努力,推动其发展壮大。同时,对外报告也能使会员、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更加了解职业团体的使命、战略、目标与工作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社会监督工作。

(四)会计职业团体对外报告能提高其知名度与美誉度

对于会计职业团体来说,年度报告使会计职业团体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靣前。在信息披露中,主动披露的效果要远远高于被动披露。主动披露信息更容易取得公众的信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外报告也是一种宣传手段,可以提高会计职业团体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声誉对会计职业团体而言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和赖以生存的资源,需要努力建立并细心维护。对外报告是建立与维护声誉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依赖于社会公众的新认知,随着认知的变化而变化。会计职业团体通过主动披露工作成果、战略目标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等信息,对外传递积极信息,加深利益相关者对职业团体的认识,有利于职业团体声誉的建立与提高。

(五)运用最新的报告形式成为典范会计职业团体应对报告形式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综合报告是国际上最新发展的报告形式,2010年8月,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成立,旨在推动全球建立统一的综合报告框架,将财务绩效、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整合在一份报告中,关注战略、着眼于未来、注重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应对,描述企业在短、中、长期创造并维持价值的故事。在23家会计职业团体中,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和南非特许会计师协会等5家不仅为综合报告统一框架的建立提供宝贵意见,并且身体力行编制综合报告,成为引领报告形式改革的先驱。运用最新的综合报告形式,不仅能让报告阅读者耳目一新,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更多有用信息,而且有利于在国际会计职业团体中建立威望,带动行业发展,成为报告形式的典范。

三、对中国会计职业团体对外报告的启示

国际会计职业团体采用年度报告的形式集中披露信息,对会员及公众来说,不仅可以减少搜集信息的时间,而且可以增强对会计职业团体的整体了解,全方位认识团体的年度工作与绩效;对团体本身来说,编制对外报告是一种自我认知、自我提高的过程,将实际工作成果与战略目标对比,以便据此寻找提升空间并制订目标计划。基于以上优点,笔者建议中国会计职业团体编制对外年度报告,集中零散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议题与回应,增强会员与公众对会计职业团体的认知。

篇8

真心宅急送·送真心

——记真心宅急送快餐厅生存现状调研两个温州年轻人,一个40平米的店铺,从湖州到杭州到义乌,独具特色的真心宅急送应运而生了。7月1日,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浙江省内小微企业创业经历及生存现状”暑期调研服务团队走入这家快餐店,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快餐食品打造品牌走进这家快餐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壁上的两块白板,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今日营业额,出勤率,待办事项等多项指标内容,让我们看到这种透明,开放的餐饮模式。这家快餐店产品涵盖盖浇饭,披萨等类型,主营西式快餐.据了解,他们为了得到产品的最佳口感,花费半年时间,寻找了一千多种食材,终于开发出口感独特,营养美味的快餐食品.他们说:新时代的餐饮行业,最为关注的应当是品质、服务和质量,有了这三样法宝,才能突出重围,最终赢得自身品牌.创业之路先苦后甜如今他们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这和之前他们艰辛的创业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在大二时,学校附近的一家打印店整体转让,他们瞅准了商机,承包了这个店面,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们靠着这家复印店,赚得人生第一桶金8万元.大学毕业后他们转让了这家复印店,,由于想学到专业的技术知识,他们从事qc方面的工作,虽然工资只有一年3000元,但他们为了学到先进可靠的qc技术,毅然投入了这个行业。

一年后,他们看到了外贸行业的巨大商机,加入到了外贸的淘金大军,此时的他们却被眼前的成功所蒙蔽,在创业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致使他们的事业一落千丈,虽然换了很多行业,但仍然不见起色。辛苦积攒的资本在这段时间里都打了水漂,他们开始自我反思在创业之路上的种种,那是一段令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光.在真切体会到失败的滋味后,他们下定决心不等不靠,重新开始,一定要在辛苦后创造价值,戒骄戒躁。在仔细分析,加之研究考察市场后,他们瞄准了外卖西式快餐行业.从一年前开始创办真心宅急送到如今,营业额突飞猛进,通过固体广告,流动广告牌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目前他们已经开始通过加盟的方式扩张自己的规模并迅速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采访过程中他们告诫我们大学生创业者,不能因为大学生急于创业,就贸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一定要仔细调研,而且别人的经验一定要经过自身实践,找对方向,走对路,然后投入信心与斗志,全力以赴。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创业实践园“浙江省内小微企业创业经历以及生存现状”社会实践调研服务团队作者:陈xx

篇9

关键词: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使用者 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2006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观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这表明新准则在财务报告的目标的表述上引入了决策有用观的概念,强调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经济决策的有用性,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的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这一目标的确立和理念的升华,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后果分析

(一)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础建立在有形的物质产品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要包括:货币计量假设导致许多无形资产无法计量自创的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上没有坚持持续经营假设,使投资于不同资产形态的企业会计数据可能失去可比性‘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导致企业的实际价值无法得到反映。二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量不足,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充分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较小;无形资产相关信息披露不足;企业风险信息披露不足。三是企业对外提供的是通用的财务会计报告,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四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高度概括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五是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效用。

(二)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是会计目标的转移使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失去了理论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逐渐加大,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地位日益重要。同时,以高新科技产业为主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将日趋上升。因此,无形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与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不符。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是以“受托责任观”为理论基础,反映过去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需要的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及时性和专用性的会计信息,因此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无法满足其信息需要。三是传统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已逐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载体,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现行财务报告都是通用财务报告,只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共同关心的信息,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需求差异,现行财务报告难以满足。

(三)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问题造成的经济后果分析 会计信息产生于信息使用者对它的需求,也是企业展示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论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还是对企业自身而言都有很大影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行为。会计信息产生于信息使用者对它的需求,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与当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不相符,造成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信息不充分,影响其积极实施正确的行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透明度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向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透明度高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还能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也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未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使其对企业的信誉和发展前景产生了疑问,进而影响到他们与企业的合作,降低了企业竞争力。

二、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创新的内容

(一)会计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观 会计目标理论的两大流派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所有者报告资源受托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这一观点以历史的客观信息为主,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着眼于财务会计的传统角色,不考虑受托者如何理解并利用这些信息去做出何种决策。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一观点着眼于财务会计的现代角色,财务报告应提供现实的信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信息时,应该考虑信息使用者可能的决策需要。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银行、企业管理当局和政府。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财务报告的目标也不相同。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偏向于“决策有用观”,德国和日本则定位于“受托责任观”。针对我国的情况,有观点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健全,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会计目标,但应该看到:一方面,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难以有效监督;另一方面,从国有股减持到国有股全流通,资本市场正趋于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已成为股票市场有效运行和发挥合理配置功能的基础,投资者在决策时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企业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目标定位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更为恰当,也更符合未来发展趋势。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且资源的分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即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不是直接建立,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建立的,这导致了二者关系的模糊。在资本市场介入的条件下,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会降低,转而更为关注所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此时,会计作为第三方,其职责是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等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有用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通讯技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趋势,因而将决策有用性作为会计目标更为恰当。

(二)会计核算范围扩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全球环境不断恶化,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要考虑自身利益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又要考虑社会责任,反映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由此,会计核算范围需要由单个的企业会计主体扩大到核心竞争力财务主体,同时要将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三)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原则将发生调整,甚至取消,会计表现为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首先,会计假设中除会计主体假设外,其他假设将被取消。会计主体假设其实更类似于会计原则,因为会计主体是实际存在而并非人为假定的,其他假设实际上都是传统工业经济特定的产物。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由于使用手工进行账务处理,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无法使用既用清算价

格又用非清算价格计价的持续经营假设,无法使用实时报告所需要的会计分期假设,无法既用货币计量又使用非货币计量而假设货币是最佳计量单位、币值是稳定不变的,使会计的作用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怀疑,使会计处于尴尬的境地。其次,计价模式将会以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两者并存。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占据主导地位,不同企业的无形资产各具特色:价值不易确定,可比性差,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实力。从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出发,需要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可操作性问题,企业应采取以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两者并存的计价模式。第三,多种会计原则并存,既有传统工业经济的会计原则,也有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尽管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也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人们在进行知识财富生产的I可时仍然要进行物质财富的生产。因此,作为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不仅要具备适应知识经济的会计原则,同时也不能抛弃适应工业经济的原则,应该多种原则并存。本文主要就原始成本计价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重要资源。单一原始成本会计计价具有很多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企业的“软资产”没有得到确认和计量。原始成本会计下的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由于资产负债表与收益和现金流量表紧密相关,资产负债表中的缺陷终将连带影响到收益表,最终和整个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失去相关性。原始成本存在着较大缺陷,但并不是说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放弃原始成本计量,笔者认为:原始成本计价将与其他的计价原则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中。权责发生制受到较大挑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并且,权责发生制依赖于人们的一项未经证明的假定。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O),在其提出的概念框架结构体系中,都假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所得出的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比只依靠现金收付说明的财务状况更为有用”。然而。上述假定并没有得到实践的验证,相反,存在着全球都非常重视编制现金流量表这一事实的反证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权责发生制也不会消失,而是与现金收付制、现金流动制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

三、基于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创新

(一)增加管理会计信息对外披露 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现行财务会计以“受托责任观”为理论基础,反映的是已发生的、客观存在的会计信息,面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则是以“决策有用性”为理论基础,反映的是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用于预测、决策的会计信息,面向企业的内部管理当局。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及外部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的目的都是进行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将会计信息划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限制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权利。只有将管理会计信息对外披露,才能让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二)将现有主要会计项目进行细分,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现有会计信息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这就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也不利于信息的再加工,因而需要将现有的会计项目内容进一步细化。目前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企业过去经营活动的信息,但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关注的不仅是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未来。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就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要着眼于未来,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特别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信息。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这表明,新会计准则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为宗旨,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的全面系统规定,必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从而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作出理性决策,体现了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政策导向和基本原则。

(三)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传统财务报告无法反映非财务因素,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又影响了披露内容的充分性,而相对于瞬息万变的现实经济世界,信息披露的滞后性更显突出,因此在新形势下现行财务报告的质量下降,显示出更多的局限性,越来越不能满足决策相关性的要求。特别是有许多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得到体现,我们应该打破财务会计报告只反映财务信息的观念束缚。采取务实的态度。披露这些关键要素。

(四)改进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大力推行会计信息的网上披露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提供、提供何种样式的会计报告,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如果仅依靠传统的手工处理,会计信息的实现不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现有模式进行改造,要充分发挥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功能。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的主次往往不能划分,专用信息比通用信息更重要,当决策者需要专用信息时,只需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通过计算机的高速度处理随时满足需要;通过实时联机系统(On-LineReal-limeSystem),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可以得到相关信息;会计报告可以借助于发达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会计报告的形式将实现联机报告和脱机报告相结合,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报告的信息风格也将多样化,会计报表的格式可以是表式、图像或声音等;在全国建立一个或多个全国性的计算机化的会计数据信息中心,各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将有关事项性质通过E―Mail的形式传向该中心,中心与Internet相连接,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通过事项驱动的方式收集、分析、提取其中的信息,以供决策之用。

(五)建立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并存的计量模式 计量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报表用户的信息需求。传统上会计一直将历史成本作为其基本的计量基础。公允价值的选择是随着资产变化,尤其是金融资产的大量使用而日益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还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键康”的财务状况。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的财务报告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误导了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有人认为公允价值是估计的结果不准确,并以此来排斥公允价值,其实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估计是会计中固有的技术,如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残值等。关键问题仍在估计的结果是否足够可靠,而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已被大量经验证据证实。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到:成本或价值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估计,合理的估计是报表编制工作的一部份,这并不会贬低其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具有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大,得出的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也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因此,现阶段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使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公允价值,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相关、可靠。正因公允价值是建立在主观估计的基础上的,缺乏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而历史成本计量有较强的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可靠性。为了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同时提供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将成为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篇10

(一)基于XBRL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将XBRL融入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有利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优化,而且有利于运行效率的提高和运行成本的降低。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进一步发挥系统优势的必经之路。以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理念为指导,会计信息系统应将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作为出发点。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XBRL不仅能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而且能够为财务报告的输出提供技术支持。由XBRL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内外部使用者的需求,实现快速和精确的会计信息检索,提升财务信息的质量,有效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不同平台、不同语言构建的,其功能及数据是独立的,容易出现信息孤岛、部门壁垒等问题,降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将XBRL技术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发挥XBRL的技术优势,输出多种格式、多种语言的财务报告,有效解决不同格式需求下资料的重复输入问题。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将孤立、分散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弥补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通过系统间的整合实现实时控制和资源共享,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基于XBRL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的可行性1.有助于会计信息化的顺利实现。XBRL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有利于信息的有效存取、交换及分析,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实现了“一次输入、资源共享”,提高了会计信息检索或数据挖掘速度。2.提高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全球互联的实时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数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标准化既不违背会计原则、会计假设等基本理论,也不影响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依托网络传递信息可以实现“一次输入、多方共享”,提高信息从生产、传递、披露到最终使用等各环节的效率,不仅符合信息实时性的要求,而且实现了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者能够实时发现问题和机会,及时了解经营状况,准确做出决策;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得实时信息;审计人员能够对信息进行监控和追踪;贷款人和信用担保人能够间接监控债务人的经营情况。在该系统中,企业的会计报告和分析报告均以电子化的方式出现,会计报告具有多样性和交互性,不再是传统单一的通用财务报告。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信息系统在XBRL的支持下,可以对数量化的会计信息进行自动分类、汇总、检索、传递和列示,只要输入一次数据,以后提取和转换数据就很方便,数据的采集成本大大降低,数据输入错误也会减少。因此,使用XBRL之后,信息集成者、中介人等传统角色很可能会消失。应用XBRL还能降低会计信息的边际成本,只要将按照XBRL标准编制的财务报告输入,以后就不再发生任何成本。此外,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中掺杂的大量会计职业判断(如会计估计、会计政策选择)会影响决策的制定,要求决策者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将XBRL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客户的需求。4.有利于不同国家财务报告模式的转换。将XBRL运用到会计信息系统的记账凭证和总分类账中,便可生成财务报告。如果财务报告是根据不同会计准则编制的,它们之间的转换就可由专门的转换软件自动完成,投资者不必进行财务报告的转换,使用也更加便利。将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相融合,能够使网上系统与实际工作实现无缝对接,缩短公司出具财务报告的时间,增强报告的持续性、时效性。5.提高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和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率。财务报告通过XBRL进行标记,可以提高财务数据的可比性。这些财务数据不仅可以在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内进行纵向比较,还可以在多个企业、多个行业之间进行横向分析。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这些财务数据,通过对财务报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距,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XBRL的运用提高了管理者对财务数据的关注度,也为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XBRL使企业财务报告的时间大大缩短,真正体现了会计信息化的高效率。6.有助于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XBRL的运用有助于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XBRL技术可以对原始的业务数据进行标记和追踪,为管理者提供客观的证据。可扩展性是XBRL的灵魂,管理者可以扩展既定的分类标准,自行增加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元素,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二、XBRL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和XBRL认识不足有些管理者将会计电算化当作会计信息化,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以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XBRL在我国的应用时间很短,企业经营管理者对XBRL的认识不足或只停留在表面上,不了解XBRL的作用及带来的经济利益。有些管理者甚至不愿意应用XBRL来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害怕将企业内部控制的弱点暴露出来,使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受到影响。

(二)制定XBRL标准的国内专家很少国内能够真正理解并且精通XBRL标准的专家较少,很多研究者只是在理论上对XBRL标准进行研究,不能将标准真正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国内第一个实际应用XBRL标准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年报标准化报送系统。

(三)适合企业发展的XBRL分类标准不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准则》自2011年颁布以来陆续在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中实施,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适合企业发展的XBRL分类标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准则》仅仅给出了工业企业会计报表的相关会计科目,而对其他行业没有给出适用的会计报表科目。

(四)XBRL系统软件研发技术落后、资金支持不足要想使XBRL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有成熟的财务软件与之配套。但国内市场还没有开发出成熟的软件,现有的ERP软件不能很好地兼容XBRL,不能保证XBRL在稳定的系统中应用。此外,软件企业缺乏政策的扶持,其投入到XBRL的资金较少,很难开发出适应国内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

(五)缺乏研究XBRL系统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XBRL项目开发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他们不仅有扎实的财务专业理论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而且精通计算机技术,能熟练操作财务软件,进行计算机的日常维护,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低层次财会人员的过剩及精通XBRL技术人才的匮乏,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六)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是会计信息化的制约因素会计信息化平台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软件也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但网络安全、信息畅通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是网络安全和信息畅通的保证。

三、XBRL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和XBRL的认识水平XBRL意为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它是以互联网联结为基础,运用XBRL分类标准实现企业间信息的实时、准确、高效存储、操作、多用途使用与数据交换,使企业的内外部信息交流及整个商业活动形成一个无缝的信息传递网。企业管理者不仅要理解和支持会计信息化,而且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会计信息化工作,为建立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保障。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制定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时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将XBRL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人、财、物的实时监控,做到人尽其用、财尽其利、物畅其流,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成立XBRL分类标准研究机构政府要尽快成立研发XBRL分类标准的机构,加强对XBRL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为企业了解和学习XBRL创造各种可能的机会。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审计准则是由财政部组织和参与制定的,所以最好由财政部带头研究XBRL分类标准,以建立国内XBRL分类标准中关于标准化的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使会计科目、报表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表达,便于公司之间数据的转换。此外,财政部还应组织制定XBRL分类文档翻译计划。XBRL仅是一个电子财务报告文件的标准格式,不会改变会计准则,也不要求企业必须提供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规定以外的财务信息。因此,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应由财政部门牵头,以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制定出中文架构下的XBRL分类标准。我国还应关注其他国家研究XBRL的最新动向,积极参与制定国际XBRL分类标准,争取在国际标准上拥有话语权。同时,我们要借鉴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研究动向和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带来的资源和时间浪费。要积极表达我们对XBRL分类标准的看法,以减少不同国家XBRL分类标准之间的差异。

(三)健全XBRL分类标准相关体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首先,应根据国家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的进展情况,选择有利时机修订XBRL通用分类标准,推出与国际标准趋同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其次,应加快制定各个行业的扩展分类标准。再次,应尽快开发出能够与XBRL相融合的财务软件,并确定接口标准。

(四)加大XBRL技术研发力度,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应与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或者聘请专家作为企业的技术顾问,合作开发适用于企业需要的XBRL,解决XBRL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充足的资金投入是XBRL快速发展和技术完善的保障,在目前多数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企业经济支持,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五)培养符合XBRL技术要求的复合型财会人才XBRL标准的制定需要用到会计理论、计算机、编程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必须重视优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改善XBRL人才缺乏的状况。国家要从宏观的角度加大XBRL方面的教育投资,培养能够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XBRL人才。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培养复合型财会人才,以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