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创新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政管理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基层;财政管理;机制;创新
1研究背景
基层财政部门在我国的整体财政管理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省一级到县一级的财政局,都需要参与到基层财政管理创新的活动之中。一方面,对于基层财政部门来说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国计民生也是有益的。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某种机制来推进基层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发挥基层财政部门作用,充分利用先进的基层财政管理机制,开拓新时代的基层财政管理局面,进一步打开基层财政管理的思路。
2基层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现实情况
2.1基层财政部门的领导对于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基层财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对于财政管理机制的构建及完善也是如此,领导能对这件事情有足够的重视,那么这项工作就能顺利地开展。当前,部分基层财政部门的领导存在着对这方面工作重视不够的现实情况。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对于财政管理机制的认识不足,不了解其机制最终运行的目标和结果,因此,对于财政管理机制的创新,并未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上的投入。另一方面,有些基层财政部门的领导仅仅把财政管理人员当成是简单的会计人员来看待和使用,在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过程当中,对于人员的安排和调配没有计划性和规范性,随意地凭着自己的想法去调动相应的人员,限制了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发展。
2.2财政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术落后,缺少相应的财政管理人才
作为基层的财政部门,日常的财政管理常规工作十分繁杂,工作压力繁重,除了日常财政管理事务,如日常管理的收支、补助资金的审核、监管资金等,无论是从工作内容还是事务数量来说,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加上国家的政策变动的概率较大,因此财政管理开展的难度也不小。一方面,由于财政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术落后,基层的财政管理人员仍采用大量的手工记账方式来处理一些会计信息,尚未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参与到财政管理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基层财政部门缺少相应的财政管理人才,现在的财政管理人才呈现着知识老旧、人员老龄化严重的情况。
2.3基层财政部门资金上存在一定的压力,对财政工作监管需要加强
财政部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拨付和地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益,具体来说有公共预算拨款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入、其他财政预算拨款收入等,由于我国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财政部门每年的资金逐年下滑,资金上压力也比较明显。同时,基层财政部门对于其财政工作的监管还不到位,为了拿业绩而放松了部分监管工作。
3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的创新思考
3.1从领导层面开始,强化对于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从领导层面开始,强化对于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基层财政管理机制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基层财政部门的财政管理工作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基层财政部门的领导应正确认识当前形势,进一步开拓财政管理的软件学习财政管理的新思路、新点子、新办法,从思想上和认识上对于财政管理机制树立正确的意识,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推进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的创新,基于自身基层财政部门的情况,进一步做财政管理机制的创新工作。具体来说,在建立创新的基层财政管理机制之前,基层财政单位的领导需要进一步学习财政管理的理念,用先进的财政管理理念以及方法有效推动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的创新工作。一方面,基层财政单位领导应该主动学习先进的财政管理机制理念,主动走出去学习先进单位的理念,深入了解财政管理工作应如何进一步开展,财政管理机制应如何建立,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财政管理理念指导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的创新工作。另一方面,在做好表率的前提下,带领广大员工投入到此项工作之中,真正把基层财政管理机制创新当作基层财政部门的重点工作来做。
3.2财政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术落后,缺少相应的财政管理人才
财政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性质的工作,所涵盖的内容多,因此需要相应的工作方法和人员。从方法和技术的角度来说,基层财政部门需要加强对于现代科技的运用和投入,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参与到财政管理工作之中,把财政管理人员从枯燥的财政日常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就是要引进专业的财政管理人才,主动培养已有的财政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很广泛的。他们对于《新预算法》、会计电算化等相关知识也要进行学习,基层财政部门要倡导全体职工做技术型职工,由领导引领大家一起学习,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和再学习热情,在基层财政所内部开展各类会计业务知识培训讲座,邀请会计、预算和国库领域等资深专业人士或者上级单位的优秀会计骨干来定期办讲座,做到全体职工共同沟通学习,努力提升基层组织全体职工的职业能力,培养更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实战能力。
3.3缓解基层财政部门资金上存在的压力,加强财政管理工作的监管
要实现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创新,那么缓解基层财政部门资金上的压力就成为一项重点工作,这项工作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影响很大。基于此,基层财政部门需要加强对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的监管,在监管的基础上,才能推进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的创新。对一些基层的财政所工作要进行全面的整治与改革,转变财政管理的模式,可以投入到当地的科技产业进行,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优化当地的经济结构;还可以发展一些农业、林业等产业,这样不仅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能提高财政收入,另外,还要加大对财政管理的监管力度,对财政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走访调查,进行合理有效的财政支付,使得财政管理工作能够按照相关的法规政策进行。
4结语
基层财政单位是我国财政体系构成的关键部分,是我国的财政事业能落实到民众身上的有效渠道。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当前社会大背景的要求,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财政管理机制创新方面,基层财政部门仍需要不断尝试。
主要参考文献
[1]董芳.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的创新策略探讨[J].当代经济,2016(23):110-111.
篇2
本文针对现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
财政税收是国家财政金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些年经济发展稳步加快,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使得我国财政税收呈直线上升趋势,财税收入量增加,种类繁多,给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带来了极大挑战,传统的财政税收管理模式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引入财税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对实现我国财政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国家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一)完善了财政支出体制
上世纪 80 年代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较大,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逐步减少,财政支出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财政支出占据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是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适应的,且经过财政绩效管理制度改革,财政支出的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公共设施建设、民生建设、社会服务所占投入比例逐步上升,说明我国财政管理改革初具成效,政府已经迈向服务型道路,并不断大踏步前行。
(二)优化了财政预算体制
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财政预算,财政预算管理是国家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收支计划,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铺设好基础条件。我国的财政预算体制尽力过多次改革,现已形成较为规范化的体系,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作为原则和出发点,科学划分中央与地区的财政支出范围,按照税种类型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其中还包括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
此外,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的返还额度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依据全国增值税与消费税平均增长率的比例确定增长率,全国增值税每上涨百分之一,返还税收增长 0.3 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了财政预算体制,对引导社会经济运作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行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税收管理难以控制
这方面的问题产生主要由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让财政税收管理方面出现一些弊端。这些弊端的出现主要变现在财政税收没有一套完善的有效监督机制,造成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可以坚持的原则及可行性的监督机制进行有效监督,此外,财政税收人员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约束感,让财政税收管理发展有所限制。
(二)财税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法律制度是体制顺畅运行的保障,但目前我国对于税收管理方面规章明显多于法律,强制力度不够,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享有过量的自由权,致使税收工作人为性强,随意性大,严重损害了我国财税执法部门的公允性和权威性。此外,我国财税体制现有法律也不够系统,相关规定极为分散,也给财税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财政税收监督不够到位,民主管理不完善
对于民主管理其实多数地方都没有落实到,包括民主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的公开,这些都应该实行民主监督管理制度,但是实际上,在我国一些地方的财政税收人员并不是民主选举出来的,很多都是由领导直接设立,这些直接设立的财政税收管理人员也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样也起不到最基本的监督作用,同时这些工作人员由于主动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等一些问题,使得财政管理制度出现一定的问题。
(四)政府财政税收职能未能转型
就目前情况而言,相关部门仍将经济发展作为税收的第一支出,主要投资于竞争项目,忽视了公共设施的建设,致使公共基础设备较差,人民生活舒适度得不到保证,难以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纳税理念,造成社会舆论导向失衡,不利于我国财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针对财税管理体制问题的创新对策
(一)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建设也一直受到集权与分权循环影响,并且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对财政税收缺乏重视度,许多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不重视。这些情况的出现,让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任务变得尤为重要。要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就要求相关的管理部门强化法律权威,完善财务管理机制,让债务呈现正常现象,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健康和谐发展。
(二)建立健全财税制度
想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必须有相应的法令作为指导,应建立系统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保证既能从整体上纵览全局,又能对财税工作的细化环节进行约束,使每一个工作步骤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财政税收管理的顺利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应注重税收与支出管理范围的科学划分,明确税负比例,进一步加大在公共设施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税收支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此基础上,兼顾中央宏观调控与区域发展需求,挖掘财税制度的积极引导与调控作用,促进我国整体财政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明确范围,全责统一
财政税收是经济政策表现形式之一,对财政税收管理体系进行改革的时候们一定要合理,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范围作出明确规定,科学的规范各级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做到权责统一,避免出现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的行为,让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四)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政税收资金应该用在公共事业发展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率变得非常重要。财政税收管理部门要对财政税收资源进行整合,让所有财政税收情况进行公开、透明化管理,同时,加大财政税收信息交流力度,通过财政税收管理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财政税收资金整合协调机制,让财政税收资金有效使用。
篇3
一、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内容和方式仍以直接检查为主,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处理,缺乏事前事中监督。由于缺乏事前监督,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以争投资、上项目为目的,只注重争取建设资金,对于项目立项可行性、投资收益、偿债能力等问题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预算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不能对整个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因此使财政管理中许多不应发生的问题发生了,而且有些违纪问题触目惊心:截留、挪用、支出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诸多,有的甚者连人民的“保命钱”社会保障资金也敢挪用。
(二)财政监督偏重微观监督,忽视宏观监督,已与现行的财政职能转变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主要通过税收来调整,财政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对企业财务收支管得过死的状况应该改变,对企业财务决算的审核要逐步交给中介机构来完成,今后财政监督工作应主要强化对预算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宏观监督。这就要求我们的财政监督的思路、方式、手段也要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类型为例,真正属于财务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属于少数,而违纪的实质在于部门、单位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违纪,如:擅自立项收取基金,挪用专项资金等,而对这种行政违纪,再采用经济处罚手段,就难以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三)财政监督绩效的考核指标弊端严重。长期以来,对财政监督机构的考核指标是以组织收入为主,也就是以入库额多少为评价指标,这样造成了现行财政监督存在着重检查,轻整改,重罚缴,轻堵漏,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脱离。一方面监督机构认为处罚数额越大,监督成效就越突出,从而把查处违纪行为作为财政监督唯一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被查单位感到监督检查只是罚款了事,这就促使被查单位在违纪风险与成本和违纪“收益”之间权衡得失,认为查着了是你的,查不着是我的,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这也是出现边查边犯,屡查屡犯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目前,财政职能部门尚未与监督机构建立规范、畅通的沟通方式和制度,致使监督机构不能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拨付情况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使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地位,降低了检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权威性。
(五)财政监督立法严重滞后。建国以未,财政立法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颁布了《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使财政运行中一些重大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财政立法严重滞后,迄今尚无一部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对财政监督职能、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作出专门规定的法律。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时,至今还是依照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和财政部于1998年制发的《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由于没有将财政监督提到足够的立法高度,因而财政监督地位得不到法律保障,在执法上存在着尺度偏松、手段偏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成效。
二、建立新型的财政监督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监督机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工作的制度创新。回顾财政监督工作的实践历程,我们认为,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一)加快财政监督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研究制订《财政监督法》以及完善各项财政、预算、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财税法律框架和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把财政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财政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二)监督方式要有所创新。改变单一的事后检查型的监督方式,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督方法,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存的新格局。
一是事前预警。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进行论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项目前期准备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资金需要差别很大,资金缺口无从解决;有些地方反映拿到资金感到措手不及,来了钱不知道是干什么,来了钱不知道是给谁的。因此,财政监督机构要参与项目立项工作,对项目的论证过程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对项目借款的偿还能力进行论证。财政监督部门要落实还贷资金是否有可靠来源,督促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对还贷资金作出具体规划,测算各方面的财力和资金来源,制订出具体的还贷计划。
二是事中监管。财政工作要一手抓好分钱,一手抓好管钱,两手都不能软。财政部门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职责,必须睁大监督的眼睛,监督跟着资金走,财政资金分配到什么地方,财政就必须监督到什么地方,建立跟踪监督机制,随时掌握预算单位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财政监督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范违规违纪与损失浪费的屏障,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使用。
三是事后评价。建立资金使用效果或效益评价制度,以利于调整政策,改进工作。
篇4
关键词 民政财务 创新 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民政财务管理
民政财务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机制中主体性的一环。在进行民政财务工作时,工作人员要本着"综合协调,当家理财, 平衡调度, 保障监督"的原则有理有利有节地完成民政财务个性工作。在社会主义经济形势下,为了适应新的需要,我们建立了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同时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大胆创新,在创新民政财务管理机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民政部门是一个政府中主管社会保障和社会事务的职能部门,如何在新形势下完善民政资金管理运行模式,是对民政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二、民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民政财务工作在民政工作整体甚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加强民政财务工作,不断创新民政财务管理机制,努力探索着在新形势下民政资金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加强着对民政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尽可能地把民政财务资金用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发挥民政资金"救命钱"、"及时雨"的作用,努力使民政财务工作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范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民政财务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民政干部对民政财务管理创新机制的认识有偏差。
民政工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体性工作,集中要求在工作中把握整体性,把民政工作包括民政财务工作的管理机制创新改革都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对待。但是在有些地区,民政财务管理上因为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一直存在着"散"和"死"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民政经费开支随意性太大,各部门经常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从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部门割据,甚至在支持下属业务部门建立账户,最终脱离财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这样的结果首先是有限的财政经费无法集中使用,同时还会造成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二)民政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因为民政财务的管理工作最重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而每一个工作人员或者说是民政干部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社会关系,因此在民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就存在着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这些行为首先违反了相关的规定,同时还给民政财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加强民政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就显得刻不容缓。在某些地方,已经过时的“方法”仍然在用,一些现在看来还不健全、不完善的工作制度也在大行其道。
三、民政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笔者针对民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民政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基层财务管理工作。
谈到创新民政财务管理机制就不得不提基层的民政工作。从整体上来说,每年政府预算中的民政资金都要落实到基层,因此说加强基层民政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不流失是发展民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江苏省近年来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举例来说,主要有三种形式来加强基层民政资金工作:一种办法是延续着过去垂直管理的管理办法,这种情况在真个江苏省大约占到20%的比重;第二种方法就是财政局和人头经费联合下达指标任务,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既定的指标标准,这种情况在江苏全境能占到60%以上;剩下的约20%则是通过把经费全部划分到乡镇一级,实行切块包干管理,其中既包括人头经费又包括临时救济经费。
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如能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基层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要注意的是,个地方财政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领导及社会力量联系,搞好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以达到最终壮大民政经济实力的目的。
(二)加强民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
对于大多数民政财务工作者尤其是地方乡镇一级财政会计来说,刚开始从事民政财务工作会因为业务不熟练而感到对工作力不从心。但是通过对民政干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业务培训,这些民政财务工作者能够熟练地完成自己工作,这就是民政财务工作中队伍专业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民政财务监督新机制。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模式 创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现象,导致相应问题出现后无法解决,更无法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因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将无法规范化的管理单位财务,不能规范单位人员行为,使其缺乏完善的资金利用规划,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性发展。并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相对完善、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再加上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其出现胡乱花钱的现象,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
从我国现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来讲,存在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现象,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未充分掌握基础性的业务知识,无法胜任管理财务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低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未精准的处理单位财务、未全面设置单位账簿、未科学应用相应的科目等,导致财务信息不准确。从另一方面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选拔时,未按照相应的标准,甚至仅根据自身爱好选拔,并未考察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素质,最终出现管理人员素质低的现象。
(三)成本核算、预算体系不健全
核算、预算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是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但从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来讲,普遍存在核算、预算体系不健全现象,不但影响着重大决策的确定,还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核算成本时,核算方法、核算内容不合理,再加上监督管理体制的缺乏,导致无法有效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容不全面,无法从根本上反映行政单位的发展方向,部分领导不重视财务预算管理,随意花费资金,造成无法真实反映财务预算结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要想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必须制定和现代化社会相符合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促进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涉及内容相对^多,比如:计划性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的使用等。当然,资金使用中需明确具体的使用情况,保证相应资金用到实处。同时,还应加大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预防贪污现象的发生,保证财务管理的透明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的预算机制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机制,是保证相应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故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非常重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预算时,应预算各个部门的财务支出,适当扩大财务预算范围,保证相应的开支均处于科学、合理状态,提高财务管理预算的准确性。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若未进行针对性的预算,会使其出现预算超支现象,降低资源的利用率,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需积极吸取工作经验,科学、合理的预算相应支持,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结果开展相应工作,加大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减少资金的大量浪费。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大内的财务管理质量受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素质的影响,故需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保证相应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从这样几点进行:加大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工作能力,保证每位管理人员具备专业性财务管理知识,完善法律意识;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便于及时处理滥竽充数现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帮助相应工作走向正规。
(四)创新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要想更好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需建立相对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保证相应标准、制度落实到底,以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同时,保证相应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监督机制的建立可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走向,了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从现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来讲,财务的开支大多由单位领导主管,其他的管理人员并不了解资金的动向,即便财务的管理存在不合法情况,也无法查找具体原因。因此,需加大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创新力度,发挥员工作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情况。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选拔时,应严格遵循公开选拔的原则,进而预防任用亲戚的现象,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真实性,为财务管理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相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财务管理需求,甚至因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核算和预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故而,需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的监督体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相应工作的落实到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4,(34):49-50
[2]王成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236,238
篇6
一、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其一,财政的旧模式已被打破。以前,财政的财务管理模式一直实行的是省财政厅统一制定的总会计、总出纳制度,下面分设:预算会计、农财农税会计、统管会计等专业会计。其运作机制是总会计、各专业会计、总出纳之间相互管理、相互制约,这种管理模式较为合理、成熟。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取消乃至周转金的冻结,财政所财政业务量大大减小,其功能与作用也随之减小。尤其是后来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后,又实行“乡财县管”,打破了财政所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机制。预算改为“乡财县管”,农税取消等,“乡财县管”与“公共财政”的建立,使乡镇财政与农村财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农村财务的参与和管理也显得十分必要。
其二,农经的“双代管”模式尚待规范与整合。农村财务“双代管”,按要求要成立代管中心,且有一套独立而完整的设计,而这套设计,在基层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目前,农经的财务管理呈现两个问题:一是管理运作不规范。实际操作中,农经的财务管理采用名为管账、管资金的“双代管”,实为记账的代而不管。如代管中心的会计与出纳出现会计不管出纳、不对账。即会计核算放弃了“银行存款”(或“专户存款”),全部以“现金”科目核算,与出纳的代管资金――专户存款混淆,失去了会计对出纳账目的控管。由于出纳专户存款――代管资金不受会计管理与监督,使其所管资金存款,实际成为村报账会计的专管。二是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改革使人员减少,而工作专班与岗位并没有减少。人员分工需要整合,但各自的要求与做法,难以兼容与融合。物力、财力――办公资源,也因模式与专班分设而受限与分隔,得不到有效整合,农经工作效率也就大打折扣。
二、新管理模式构想与创新整合
第一,打破格局,实行完全的合署办公。一是整合人员。财政所、农经站合并后,人少事多,整合人员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工作。因此,要转变观念,在全所范围内因势利导,用人所长,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二是整合办公资源。要整合房屋、办公设施及用品,要从工作出发,合理调配办公资源,以实行现有的办公资源最大效益化。三是统一财务管理。“零户统管”与农村财务“双代管”,都可看作是为地方的单位服务,其财务管理的核算不需要分设。统一财务管理既节省人力、财力,又可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篇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作为国内六大电信基础运营商之一,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移动已经成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海外成功实施整体上市的旗舰企业。近年来,从中国移动公开披露的年报和其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出色表现可以肯定,国有特大型企业完全可以在世界一流企业的第一阵营中占据一席之地。
仔细回顾中国移动的发展历程,从业界财经专业人士津津乐道的客观讦价可以看出,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中国移动目前已经是世界卜第二人市值的电信上市公司,并超出NTT Docomo成为亚洲最大市值的电信上市公司。通过上市,中国移动得以在同一个平台上与世界其他一流通信企业进行比较。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为探索国有企业通过海外上市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创新的思维模式,其理财的理念和对国有特大型企业财务管理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思考和实践,结出累累硕果,成绩催人奋进,运作力式让人耳日一新。
近日,为了探寻中国移动成为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成功秘诀,深入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本刊记者对中国移动副总裁、总会计师薛涛海(以下简称“薛总”)进行了专访。
打造旗舰企业,争做世界一流
薛总告诉记者,中国移动作为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公司成立五年来,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位列全球第一,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中国移动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移动通信服务供应商,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用户基础和全球最大的一体化连续覆盖全数字网路,截至2005年11月底,中国移动的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2.43亿户。2004年,中国移动再次被国际著名商业杂志《福市斯》选入其“全球400家A级最佳大公司”榜,成为唯一的连续三年榜上有名的中国公司。与此同时,在《亚洲货币》杂志的评比中,中国移动连续两年获得了“最佳财务管理公司中国公司第一名”的殊朵;尤其是在债信评级方面,中国移动财务管理的稳健和诚信得到了穆迪和标普的高度评价,树立了市场对中国移动的信心。日前中国移动是唯一获得穆迪和标普等同国家评级的中国公司(标普A―/正面前景,穆迪A2/稳定前景)。
薛总自豪地讲,中国移动在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优良的公司发展业绩和财务部门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自己有幸成为其中一分子,亲自投身于中国移动搭建的这个广阔的舞台,在公司实现价值的同时,财务人员的价值同时也完全体现出来。
把玩资本魔方,提升企业价值
薛总表示,中国移动通过探索资本市场运作方式,完成了整体改制上市。按照国家“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战略部署,在国资委、财政部、监事会、证监会等国家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人力支持下,中国移动在2004年顺利地完成了整体改制上市工作,成为国内第一家整体海外上市的国有大型企业。企业自1997年IPO以来,公司成功地采取了多种具有开创性质的融资方式,其中很多方式,如美元全球债券、美元可转换债券以及在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上市等方面在国企公司当小都具有开创性,这些方式的成功尝试无疑为国企公司确立了良好的市场杠杆和基准。中国移动已累计在国内外资奉市场融资195.75亿美元和255亿元人民币。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市值已经达到7280亿元,P/E倍数达到17.9倍。中国移动利用筹集的资金,对上市剥离的负债进行了清还,对当时尚未上市的省公司实施了汗资减债,降低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提高了公司的资产质量,大大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为企业持续长远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
薛总特别强调,公司上市的日的除了融资输血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上市改制借助外力,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健全经营管理机制,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通过上市,中国移动建立了市场化的薪酬体系、期权制度和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将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二是建立了有效的约束机制。资本市场有着非常严格的监管约束要求,比如及时,透明,真实的信息披露、严格的关联交易管理、美国证券监管部门的萨班斯法案有关条款的执行、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另外投资者、分析员及媒体的监督和关注也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着很强烈的约束作用。上市后,各级管理层都非常关注投资者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把外在的压力转变为内在动力,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流程,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好地平衡了运营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历次收购上市,企业的整合效益以及业绩都有较大的提升,增厚了公司的盈利,提升了公司的整体价值。因此,抓住公司上市这个契机,借助外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中国移动这些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搭建闭环平台,实施精细管理
谈到中国移动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薛总指出,首先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搭建闭环管理平台。在“整体上市、分步实施”过程中,公司不失时机地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加之逐步创新完善的业绩考核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预算、考核、薪酬为一体的闭环管理平台。日前已经建立了预算组织和较为完善的管理流程,保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初步实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年度业务计划与年度预算的衔接,资源得到了合理优化的配置,并且建立了与考核奖惩的闭环管理,有效地提升子公司的价值,真正做到了将全面预算作为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其次是落实精细化管理,夯实财务统计基础工作。薛总讲,这项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公司财务上作的重点,近年来公司在这方面花了很大气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将信息披露时间提前,2004千年报及2005年中报披露时间均比上一年提前一周,成为上市公司中披露时间最早的公司之一,这也反映出公司高效的管理水平和过硬的管理基础,在技术支撑于段方面,中国移动在国内电信行业中,是第一家全面引进并整体成功实施MIS系统的国有大型企业。MIS系统基本上覆盖了公司主要的生产运营和业务管理
流程,全国31省已经全部上线使用了该系统,顺利实现了平稳过渡。财务MIS系统的实施上线不仅规范统一了公司的财务管理,也优化重组了公司的管理流程。目前公司已经在省公司层面实现了一本“账”管理,实现了关键业务编码的内涵和分类的统一,系统自动生成报表,人为干预减少了,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通过在系统中设置关键业务流程的控制点,实现财务监控点前移深入,公司充分利用MIS的信息集成和挖掘功能,把数据变成有用的决策信息,建立了面向管理层的内部运营综合分析展示平台。
推行策略财务,升华管理理念
薛总表示,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行为,从其职能和专业角度而言,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更大的挑战,公司的财务管理该如何适应时展的需要,前瞻性地思考和变革,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当谈到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时,薛总分析指出,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已经发牛了重大变化,比如由过去的以利润为导向,到以公司市值、现金流利利润为导向;由处理交易为丰,转向更多地提供将来的信息;由简单的记账核算,到运用财务专业知识,参与公司业务发展、营销政策的研究制定,扮演业务部门的财务咨询顾问的角色;由仅仅是信息储存,到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分享者;由以事后反映为上,以结果为驱动,到计划主导、结果和过程驱动。
薛总坦言,随着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财务角色及职能将从“记录员”、“监督员”向“评论员”、“业务伙伴”发展,这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财务角色和职能的发展促使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好基础工作,做好核算和监督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和挖掘信息.前瞻性地策略理财,深入到业务的商业机会与风险评估过程中,发挥财务专业顾问的作用,真正成为公司的业务伙伴。四个阶段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前面的工作是后面工作的基础,后面工作又是前面工作的升华。随着财务角色的演变,财务工作重心和精力也将发生重大转移。由于信息技术的完善。财务管理花在核算和编制报表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花在有效培育和配置财务资源,处理与财务相关的各种管理关系,以及资金盈利管理等方面的时间将越来越多。
薛总进一步指出,财务管理的发展日标就是实施策略性财务,制定前瞻性财务策略,促进企业叫可持续发展。策略性财务的“策略”二字,主要体现在――进行有附加值的企业营运分析、中长期的资源配置规划、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架构、商业机会和风险的管理,以及战略与业务计划的参与及推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各级财务部门都非常重视策略理财,制定前瞻性的财务策略。通过加强与投资者、分析员的沟通,使资本市场更为客观地厂解公司的业绩,资本市场的预期也更为合理;在考虑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进行了中长期的盈利规划,把握好公司的未来发展。从目前的财务管理向更高的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一点对于上市公司更加重要,中国移动致力于“做世界一流通信企业”,就需要在则务管理力面也有很大的提升。
树科学理财观,视诚信为根本
篇8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创新;策略;国民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在税收体制创新时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有效践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的行政机关一定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财政税收体制,一定要加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整体性和有效性,企业机关一定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财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深化改革也在深入推进,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一些体制改革的措施,而且要对相应的措施做出合理的解读,以便财税工作人员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一定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的过程一定要把广大人民的广大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权利,做好财政管理机制改革的先前的准备,更好的推动机制改革的进行,促进财政税收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调动起税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工作能力。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
1.财政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
我国在推进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中,还是有出现了诸多问题,在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我国财政收支的分布区域不是太稀疏,增大了分税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的难度,同时还存在地方财政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国家财政管理的宏观调控,大大的降低了国家财政税收工作的工作效率。此外,在我国的财政税收体系制度中,那些具有国有资源以及资产收入的非税收入,因为它们不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管理内容,所以这也造成了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2.转移支付不专业
财政税收的工作中有一项步骤至关重要,即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本来是推进财政税收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由于我国财政的税收体制不够完善,在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想着省事,就简略了转移支付的步骤,有的主管由于习惯性就简单看了一下就随意签了字,也不管票据上的数据是否准确,就直接放入档案中。这些都是转移支付中工作人员常出现不专业的运行步骤,这样就会对税收工作起到阻碍的作用。转移支付的专业性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运行步骤专业性强会帮助税收在二次检验时节约时间,能够合理安排运行的时间,转移支付是税收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的专业性强也会增加自己做事的严谨度,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历练和积累经验,逐渐成长起来。有着这么多的好处,我们要不断完善转移支付专业性,培育一拨有才能的团队。
3.频频发生乱收费现象
我国在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给了很多优惠,全身心的投入,给出了不少大规模的优惠政策,为促进财政税收体制,优惠了许多税种,比如:农业税、营改增、提高个税起征点等,但是还是会出现众多的乱收费的现象。比如,一些工作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不按照规定收费,自行提高收税的起征点,有的老百姓由于权力的胁迫,只能委曲求全,交上不合理的收费;还有的是一些工作人员把国家的优惠政策歪解,把本来属于利于百姓的政策转变成利于自己的政策,从百姓手里谋取不合理的收费。这些现象严重阻碍税收体制的创新和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群众发展成果共享,更不利于我国经济快速腾飞。同时阻碍我国综合国力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对此现象要有足够的重视。
4.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尽管我国预算管理体制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导致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是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还不太完善,相关政府部门在财政收支期间没有把财政预算列入管理工作的范围。在这个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比如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指标不够具体等,这些在客观上给预计监督带来困难,对相关财政管理人员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这些都势必影响到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
三、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1.建立健全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
为了更好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确保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持续稳定平衡。建立健全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还可以保证地方政府在地方税种范畴内行使税收立法,税收减免等财政政策,中央可授予地方相应的权力,增加地方税收,同时,还可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需要,把财政税收创新赋予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特征,有时代特有的标识,更好的推进改革创新的进行,促进财政税收体制的顺利推进。当前,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有很多单位聘任临时工,这对于我国财政税收执法部门非常不严肃。他们工作粗鲁、蛮爆,没有专业技能,现代化办公应用技术较低,因此,应加强财政税收人员的考核制度,提高财政税收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税收管理人员有较高专业技术资格,提高国家安全系数,合理利用国家税收工作管理资源。
2.合理优化转移支付体系
转移支付体系是税收工作的重要部分。现在我国的转移支付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业性,因此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合理控制转移支付过程中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保证转移支付在有效的社会环境里进行优化处理,保证财政的系列工作顺利推进。在优化过程中要把转移支付所需的工作操作进行合理分配,把工作操作的流程进行专业性的分析,让工作人员都知道规范性的转移支付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要提倡财政信息公开化,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服务。
3.制定结构合理的税负征收标准
在税负征收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标准科学的主题税种设计、适合有效的税负标准。首先,需要从整体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序研究对一些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要降低税负标准,以此来保障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其次,在制定合理的税负之前一定要对周围的社会环境要有所了解,针对某一地区要制定正确的税收收入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机制,确保二者的工作不发生矛盾冲突,依据法律来制定税负征收标准,以此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要大力宣传税负的好处,让广大人民都知道税负,这样就有利于财政税收工作的有序推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会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合理的税负征收标准可以稳定人心,增加社会稳定度,税负征收标准前提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合理制定标准。
四、结语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有先进的理念,也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属于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我们在财政税收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探究、总结工作经验,把不足之处尽量补救回来,之后,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理论相结合。明确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目的是什么,明确之后根据我国独特的国情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完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制定出规范科学可行的税负征收标准”等制度、标准和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发展。在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过程是一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把财务税收的目的作为工作的中心。在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跟着党的节奏走,再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思路开拓才会有好的体制上的创新。财政税收工作机制的创新关乎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一个好的财政税收体制,经济也会迅速得到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也会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清楚认识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目标,全面分析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现状,在创新中追寻中国梦,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何鹤鑫.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创新策略探析[J].商,2016(04):131.
[2]李奕宏.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孙哲.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成本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篇9
1. 财务管理的创新
1.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建立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目标的建立要随着市场的转变而不断调整。现今的市场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化,知识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不断加大,今后的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应该向知识最大化方向过度。知识最大化可以削弱非企业股东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在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同时夯实企业发展的后劲,防止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行为的出现;其次,知识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部劳资利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对维持企业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知识最大化目标在落实物质资本的同时,强调了无形资产的可以实现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智力资本的最佳组合。
1.2实现融资模式的创新
企业融资决策就是要以低成本、低风险的方式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金。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金转向知识资本。知识资本加快了知识资本化的步伐,一方面只是提高了金融信息和金融工具的运用水平,丰富了企业资金融通的渠道和方法;另一方面快大了企业融资的边界,拓宽了知识资本融资的新方向。
1.3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
资本结构可以是由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的各种资本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存续、财务状况的基础。提升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的地位,是是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划分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关系;(2)、在确定传统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关系、形式、的基础上,确立知识资本的种类和形式,以及非资本化的知识资产的债务形式等;(3)、优化新资本结构下的融资和投资管理原则,使企业各类资本的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4实现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
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企业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1)、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的比重逐步减小,而研发成本急剧上升,销售风险成倍扩大;(2)、金融市场和企业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多样,如技术资料的流失、泄密或超过保护期,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人力资源的特殊使用寿命会加剧企业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3)、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客户关系等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经营风险是分突出。所以必须对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预控系统,以便采取合理手段来控制风险。
1.5实现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
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因此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必将构成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如何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源、顾客忠诚度等方面的变化,使企业管理者真正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设立知识资本考核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创新指标,如知识资本的创新能力;(2)、效率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资本利润率;(3)、构成和稳定指标,如每股知识资本帐面价值、知识资本增长率等。
1.6实现财务成果分配方式的创新
财富的分配原则应该遵循促进效益增长的各要素的贡献来决定的。随着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因素,财富分配方式就必须要创新:(1)、量化知识资本在企业财务成果分配中的比重,使员工认识到知识能力可以分享更多的企业财富;(2)、 改变过去以工作量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利用“经济价值树”的方法来界定职工、技术小组所创造的价值;(3)、在一般薪酬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以个人创造的价值为标准的分配机制,如股票期权、创新增值奖金、职工持股、职业投资信托基金等方式的使用。
1.7实现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财务管理正面临着向网络化管理的转变。网络财务管理的出现,使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可以无限延伸,距离将不再是管理上的难题,任何位置距离都演变为鼠标距离,这将极大地拓展财务的管理能力,必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1.8实现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创新
企业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要尽快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在保证业务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强调知识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创新能力,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2. 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财务管理要实现创新,首先要在制度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营造出勇于创新、以创新为宗旨的企业环境和经济管理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提供动力源泉。具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做:
2.1营造出鼓励创新、主动创新的企业氛围。环境对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处在紧密人际关系中的企业财务管理领域更是如此。由于每一个人的素质差异和权力因素的作用,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气氛环境,不良的环境会使人的价值表达受到压制,缺少企业认同感,被雇佣意识超过自主创新意识;好的环境使人的价值得以恰当体现,企业主人的意识明显,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氛围的形成,企业领导的作用是关键。企业领导者应该努力去创造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财务管理“软”环境,激发参与者的创新动力,推动创新精神的萌生。
2.2确立正确的财务管理创新目标。一切创新活动都是追求目标的行为,目标是构成管理者创新活动经久不衰的动机和动力。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纳入创新主体的意识或者创新计划之内,同时与企业的管理目标紧密关联,服务于企业总体目标。财务管理创新目标是创新行动的导向,可以避免创新脱离正常轨道,同时创新目标也要随着企业总体目标的改变而调整,以保持其对创新的持久动力。
2.3不断拓展财务管理创新的空间。创新空间的狭窄会导致财务管理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程度不高。因此,为创新的主体提供和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十分必要。企业不仅要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持基础,还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政策、体制和企业文化环境,使创新者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和创新空间,有效地激发其创新意识,建立起适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2.4完善财务管理创新奖励制度。完善的奖励制度能满足个人不同程度的需要,有效激发人的潜在创新动力。奖励制度首先要明确创新的量化标准,使创新有一个客观的、可以普遍认同的评价体系;其次按照创新的绩效和成果采用灵活多样的奖励方式,奖励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以满足个人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产生更大的创新激励。随着收入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逐步把激励重心转移到以满足更高层次需要,即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等的激励方式上去。
篇10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 财务管理 创新
推动医院在新医改的环境下开展财务管理创新不仅能够推动医院的平稳发展,更是保障医院财务活动科学合理进行的关键。创新工作的开展需要医院结合已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加强流程管理,确保财务工作的到位。笔者通过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推动创新工作进行的意见。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体现着国家对国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只有做好基础性的医疗服务建设,国家的各项建设才能够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里稳步推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新医改的长远目标,这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收费结构的完善与管理
新医改的推行需要医院能够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在原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收费结构的完善与调整。医院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医疗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经济收益的回报。新医改政策更多强调的是政府在医疗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以减轻居民的就医负担。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结构需要综合考虑国家政策的因素以及政府可能参与调控的手段来进行适当的完善,在已有的管理结构上适当的进行人员的变动或部门设置的完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
(二)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新医改的环境下,需要将社会效益渗透到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医院的服务对象为广大的群众,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和庞大性,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固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将社会效益的实现这一目标进行细化,结合管理体系以及管理人员双方,制定完善的效益双赢目标,既保证了经济效益,又确保了社会效益。
二、推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措施
新医改政策的推行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医院的正常经营时,医院管理层需要结合这些新要求开展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培养医院的风险意识
新医改的推行需要医院能够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进行管理工作的创新,培养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十分重要。风险意识不仅能够为医院的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意识保障,更加能够减少因不科学管理带来的财务纠纷的出现。在进行风险意识培养时,医院领导层需要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对医护人员以及各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向员工讲解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风险意识的理解。
(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医院需要结合已有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首先,医院需要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核,将工作能力优秀的员工进行提拔,分配到重要岗位,并实行责任制,对一些工作能力欠佳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其次,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需要医院安排专人进行监管,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更趋合理与科学,同时,较少冗杂环节的干扰,确保工作效率;最后,医院需要综合其他医院的优秀体系结合本医院的特点进行体系的完善,将管理新理念贯穿到工作细则中,通过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推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加强投资管理
新医改的推行需要医院能够对本院的投资工作进行管理。医院的正常运营需要投资环节的支撑。第一,财务管理部门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小组采取责任制确保投资工作开展的正常;第二,医院要加强对投资渠道的监管,严格控制投资的合理与科学;第三,对医院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确保该项目切实可行,较少医院的经济损失的发生;第四,对投资项目进行价格管理,医院的投资项目要以招标的形式进行,尽可能降低医院的投资成本,确保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
(四)建立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医院需要引进优秀的人才,建立合格的管理团队。首先,医院需要对已有的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将优秀员工作为部门的学习榜样,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从而推动员工自身的素质建设;其次,医院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建立一支合格的团队。一方面,建立健全员工福利制度,保障员工的薪资利益,另一方面,加强对管理团队的培养;最后,医院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各负其责。
三、结束语
新医改的深入不仅要求医院能够及时的进行内部制度的调整,更加需要医院能够将财务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结合目前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适当地对管理流程进行监控,进而确保创新工作顺利开展。只有积极的推动制度以及管理理念的创新,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和发展才能够平稳向前。
参考文献:
[1]蔡莉.浅析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3)
[2]张振敏.试论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卫生经济,2008(05)
- 上一篇:法制建设总结
- 下一篇:人工智能医疗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