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研究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不断恶化,国家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资源的合理发展会帮助我国的经济不断的提高,而环境监测就是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环境的现状提出合理的规划和实施路线,然后进行具体的环境监测,通过高科技技术,对计划进行一一实现。在我国的高度重视之下,全国在大规模的开展土地污染调查,这会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带来好的帮助。下面就来探讨目前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状况。
1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和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随之忽略的就是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了土地的资源越来越匮乏,从而产生的问题就是粮食的不足,从原本的粮食出口国变为了粮食进口国。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少,其环境质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土地环境污染的途径特别多,而且想要对污染状况进行分析,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调查,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过程。土地出现无机和有机混合污染的情况,这是我国面临的十分严峻的一大问题。因为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考验,甚至一些重工业企业和矿业企业对土壤环境不重视,大大加快了土壤环境的污染,使得土壤环境污染非但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而且越来越严重[1]。土地污染不但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好影响,还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土地环境污染治理是一定要进行的。国土资源部门在全国各地调查走访,其结果显示系列地球生态化学问题最为突出,而且局部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并且污水灌溉耕地的面积在不断的增加,使得土壤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土地环境污染是不可逆的,并且会长期影响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也会有着很大的抑制作用。这就是我国目前土壤环境污染的现状,而土壤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也很严峻,需要我们注意并且及时解决[2]。第一大问题就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不到位,导致防治的效果不明显,尤其是资金的投入问题,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防治基础特别薄弱。虽然我国意识到土壤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但是如果不解决防治问题不大力投入资金,就会对环境保护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效果。并且防治的针对性不足,难以对各地土壤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解决和缓解。而且在一些地方没有明确地规定针对土壤污染防治,导致了很多部门和群众没有意识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生产的农作物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使其内部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改变或者有害物质超标,不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对于出口的产品也会在国际市场产生很多的不利影响,使我国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2国内外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情况
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问题,不只是我国有着严峻的土壤污染问题,国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土壤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在国外对土壤环境监测实验,是美国首先进行的。而随后,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等经济大国也相继展开了土壤环境监测研究。这些国家通过对土壤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测,建立了很健全的监管系统,值得我们去应用和学习。有些国家还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和实践按照严格的规定执行。在随后的很多年间,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陆续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并且十分重视土壤污染的改善和治理[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土壤环境的监测调查和研究,并且通过采集土壤当中的化学用品建立了一些近代土壤元素分析方法,并且出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供人们借鉴。近些年来,国家环境保护组织通过连续几年的调查监测,了详细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并且提出了很多有用和有效的规范方法,进而带动了我国各个地区积极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这样一来,我国便初步建立了全国性的土壤样品资源库,并且对这些土壤调查监测的文件进行保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提高了国内土壤环境监测水平,对国家土壤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存在着很多不健全的漏洞,并且监测方法并不是十分规范,难以在当下得到有效的利用,达不到国家的需求。并且在现有的标准下采用的检测技术相对于一些发达地区来说相对落后,而且许多设施和硬件等条件也达不到先进的水平。因为缺少了先进的监管技术和工作方法,所以对一些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带来很大的挑战。并且在国内,因为地区的不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技术发达程度也不尽相同,这样也给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
上面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我国只有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并且大力加强土壤环境管理技术,以基本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基础,用科学的监管和安全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监测,确保质量。
3.1监测点位的建立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进行着标准测量的逐步开展,并在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连续的工作原则,对一些重点工地和土壤基地进行详细的勘测,建立重点监测点位体系,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对这些点位进行系统化的基本监测。然后对这些点位的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2采样的方法和制样的方法
将记录过点位坐标的样品进行采集,然后在采集点采集0~20cm表层土壤。根据科学的迁移情况分析出采集面儿的样品污染情况,认真记录,然后进行风干,风干时要将样本土壤放置风干盘中,去除土壤中的杂质,然后搁置在阴凉处进行自然风干。风干以后进行粗磨加工和细磨加工两道工序,进行完两道工序以后就可以对新鲜样品进行监测和分析。
3.3评价方法和监测方案
在全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之后,就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目标进行土壤监测工作。对于不同的监测点位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质量,所以在各个环节就要进行认真的工作和记录。这样的检测是指将检测路线的基本要求在健全的质量管理网络之下,要保证土壤环境质量报告的科学可信程度,并且要用最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效率,并且保存土壤样品档案,保证各个样品都可以进行合理的保管和复制。
3.4报告的编写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用的是每年监测部分重点区域和基础点位的制度,所以每年都要完成一份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在五年一周期的情况下要完成一份完整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家级报告,并且各省也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合理的报告进行阐明,上交到国家,对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的研究带来更好的发展和帮助。
4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保障措施
首先,要建立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网络。这个网络的建立要由国家负责,并且由各个省市环境局进行辅助管理,保障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质量。各省市要完成国家下达的土壤监测任务,并且上交到国家监管部门,保证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网络的成功构建。其次要建立和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法,由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相当于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问题较为突出,所以要对检测方法进行提高和强化。要以全国土壤实际污染情况为例,并且借鉴国外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法,保证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强化土壤监测能力建设,保障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
5结束语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要实施的主要任务目标。为了对我国土壤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就要大力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的科学性。这样既保障了人们的健康不受到威胁,还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快的帮助,对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业耀,赵晓军,何立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6,28(3):116-120.
[2]周亚.质量监测技术路线在我国土壤环境的研究[J].科研,2017,(2):00137.
篇2
【摘要】 目的对重庆市主要根茎类药材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方法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评价,以便为中药材GAP基地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结果土壤的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0.7。结论污染水平远低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要求》(GB/T18407.1-2001)标准,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关键词】 根茎药材; 土壤环境质量; 评价; 重庆市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中药材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土壤作为药材生长的主要载体,对药材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主要根茎类药材牡丹、白术、白芷和玄参的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并对监测区域内的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以《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要求》[1](GB/T18407.1-2001)为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及Nemerow综合指数法[2]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几种主要药材的生产发展和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重庆东南部的武陵山区域为众多传统川产药材的分布东南限,这一广大范围地处重庆东南部,为四川盆地东南山地河谷地区,是重庆市主要药材集中产区之一,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降雨集中,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最高15.8℃,无霜期超过280d。年日照80%保证率超过1 000 h。年降雨量多大于1 100~1 500 mm。该区域的南川区(川白芷[3])为我国三大白芷主产县之一,玄参药材产量为全国最大,白术常年在地面积也保持在2700 hm2以上。
重庆东北部的垫江县为川东平行岭谷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40℃,最低零下4℃,年积温6 000℃左右,无霜期280 d,年降水1 160 mm左右,蒸发量约1 100 mm,年均日照时数1 260 h,年均相对湿度82% 。所产垫江丹皮是原川丹皮[4]的主要产地。
1.2 采样的区域及方法采用梅花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每个区域5个点,每个点1 kg,深度0~15 cm,均采自耕作层,将各点样品5 kg充分混匀,并用四分法缩分为2.5 kg作为原始样品。按各分布村社种植面积集中程度分别在各药材品种主产区域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牡丹土样主要在垫江县采集,白术土样主要在酉阳县,白芷土样主要在南川区,玄参土样主要在酉阳和南川。
1.3 测定方法土壤中重金属分析参照《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1] (GB/T18407.1-2001)中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pH的检测用玻璃电极法;Pb的检测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Cr的检测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Cd的检测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Hg的检测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As的检测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2 结果
2.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为了全面了解几种药材主要分布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我们布置了32个监测样点。土壤监测分析结果见表1。
2.2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2.2.1 评价参数选择汞、镉、铅、砷和铬5项作为评价参数。
2.2.2 评价标准汞、镉、铅、砷和铬按照《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1](GB/T18407.1-2001)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标准执行。
2.2.3 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划分依据《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1] (GB/T18407.1-2001)进行。
2.2.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模式与方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基础上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污染因子的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按公式①计算。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公式:评价公式:Pi=CiSi ①式中:Pi――为土壤中污染物 i 的单项污染指数;Ci——为土壤中污染物 i 的实测值;Si——土壤中污染物 i 的评价标准。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和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相结合的综合污染指数法,土壤综合污染指数按②式计算。评价公式:P综=(Pimax)2+(Pi)22 ②式中:P综——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imax——为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Pi——为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
2.3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结果见表2,图1。表1 生长土壤的重金属状况 表2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
3 结论
由图1可以看出,在所选择的4个品种中,牡丹土壤的总体污染水平都极低,且各样点变化幅度都不大。牡丹在地生长时间较长,一般需要约4~5年的时间才能采挖,因此土壤质量对于优质药材的形成尤为重要。参照《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01)标准,由评价结果可知,垫江牡丹主产地土壤各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均远低于0.7,表明该区域土壤无超标污染物;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该区域污染水平均为清洁水平,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表明在明月山西山内槽地带进行牡丹皮GAP基地建设是合适的。在今后的生产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重金属的污染,保证产区优质生态环境的持续。图1 重庆市主要根茎类药材土壤污染状况
在白术、白芷和玄参3个品种的研究中,其产地土壤各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l,表明土壤无超标污染物;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指数值均小于0.7,表明每个测样点的药材产地综合污染水平均处于安全级别,没有受到污染,污染水平为清洁,适合于发展A级绿色药材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
除垫江牡丹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域外,白术、白芷和玄参的主产区域都处于武陵山系这一大的分布区域,且各品种分布还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性,因此这3个品种的土壤污染状况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镉、铅和砷的污染都普遍比牡丹生长环境要高1倍多。一些样点个别重金属元素还达到了警戒水平,是否土壤背景值偏高所致,应继续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及早提出预防和规避措施,以保证无公害药材生产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8407.1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 徐 颖.苏南地区航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处置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1,27(5):33.
篇3
关键词:石窑当归;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质;评价;良好农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S567.23+9;X83;X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4-5708-05
中药当归是中医里最常用的药材之一,中药妇科处方里有“十方九归”之说。中药当归是用伞形科(Umbelliferae)当归属(Angelic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炮制而成的,含阿魏酸、藁本内酯等有效成分;此外当归中还有当归多糖、当归挥发油(除藁本内酯以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其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病症[1-3]。
湖北省有较大范围的当归适生区,其中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当归最为著名。因其主产于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一带,且其药材在当地传统、独特的加工工艺下制作而成,具有“皮色橙黄、肉质乳白、柔软芳香、横切面有纹心”等特点而被称为石窑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in Shiyao),习称窑归。窑归种植历史悠久,是恩施的特色传统地道药材之一,其补血效果尤为卓著,被誉为“归中上品”,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长期以来倍受各地药商青睐,曾远销港澳、东南亚地区[4,5]。现代研究表明,窑归为优质天然富硒当归,精氨酸含量高[6],且当归多糖含量为全国之冠[7],是值得开发的优质当归原料药材。
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8]的要求,推进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在中药农业的施行,建立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中药材生产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建立GAP生产基地必须开展的重要工作[9,10]。恩施济源药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提升石窑当归的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推动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致富,从2007年起在恩施市红土乡等地建立了当归规范化种植基地,其核心区位于恩施市东南方向的红土乡。从当归的生态因子(水分、温度、日照、土壤等)及当地为传统地道产区着手开展的产地适宜性分析表明,选址符合当归的生态适宜性要求[11]。本研究对该基地的空气、土壤、灌溉水源等环境质量因子进行了监测与评价,旨在为当归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种植基地
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李建强研究员和湖北中医药大学詹亚华教授鉴定,恩施市红土乡当归规范化种植基地种植的当归种质来源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 [12]收载的当归药材来源植物相同。
种植基地核心区位于恩施市红土乡的石灰窑村,基地中心地理位置处在北纬30°15′、东经109°55′区域,海拔1 580~1 640 m,地形为缓坡地,周边有人工培育的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林,覆盖率达70%以上。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及速效氮、磷、钾养分均比较丰富,潜在养分价值大,速效养分处在中等水平。
2010年4月,根据《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13]的要求, 在基地取样检测,对基地的整个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1.2 分析方法
1.2.1 环境空气质量 分别参照文献[14]和文献[15]的方法实施布点采样。采用文献[16]和文献[17]的方法检测大气环境质量。在采样日每天采样4次,分别在当天的8∶00、12∶00、16∶00、20∶00等4个时段进行。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则每个采样日接连采样6~8 h,连续采样3 d,采用文献[18]的方法测定其浓度;SO2、NO2每个时段监测60 min,NO2的浓度采用文献[19]的方法测定,SO2的浓度采用文献[20]的方法测定;氟化物则1 d连续采样10 h,其浓度采用文献[21]的方法测定。
1.2.2 土壤环境质量 分别参照文献[14]和文献[15]的方法,在取样地点按“S”形均匀布点采样。采用文献[22]的方法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土壤中的Pb、Cd含量采用文献[23]和文献[24]的方法测定;土壤中的As含量采用文献[25]的方法测定;土壤中的Cr含量采用文献[26]的方法测定;土壤中的Hg含量采用文献[27]的方法测定,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采用文献[28]的方法测定。
1.2.3 基地地表水水质检测 采样和监测参照文献[14]的方法实施,分析项目参照文献[29]的方法测定。地表水的pH采用文献[30]的方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氟化物浓度采用文献[31]的方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浓度采用文献[32]的方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氰化物浓度采用文献[33]的方法测定(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地表水中的Pb、Cd浓度采用文献[34]的方法测定;地表水中的As浓度采用文献[35]的方法测定;地表水中的Cr浓度采用文献[36]的方法测定;地表水中的Hg浓度采用文献[37]的方法测定。
1.4 评价方法
主要按单项污染因子评价标准或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8]。将各项测定值与标准限定值进行比较,若控制指标的各个参数无一超标,则直接判定为该测定项合格,可不进行单项污染因子评价或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若控制指标任一参数出现了超标情况,则采用单项污染因子或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其中如果严控指标(大气检测严控指标有SO2、NO2浓度,地表水检测严控指标有Cd、As、Hg、Cr浓度;土壤检测严控指标有Cd、As、Hg、Cr含量)的所有污染指数均小于1,一般控制指标出现超标情况,则需按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公式作进一步评价;若严控指标中大气或灌溉水任一污染指数大于1,则判定为不合格,不适合当归生产;若严控指标中土壤指标的任一污染指数大于1,则需要进一步分析,视其对所影响的植物、周围环境和(或)人体健康有无危害,再确认是否判定为污染[40,41]。
2 结果与分析
从实地调查来看,恩施市红土乡周边没有造成污染的工厂存在,因此没有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来源,符合当归生产基地的基本条件。
2.1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对当归规范化种植基地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基地环境空气中均未检出氟化物,SO2、NO2、总悬浮颗粒物日平均浓度监测值也均低于国家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限值[16],环境空气质量优良,而GAP对中药材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仅要求符合国家标准中的二级标准[16]即可,因此就不需进行单项污染因子评价或综合污染指数的分析。如果按照吕洪飞[15]对大气质量的分级标准,这个检测结果也全部达到了其一级标准,符合中药材GAP栽培基地的空气环境要求。
2.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一般认为,土壤质量属于一级或二级标准,适宜发展绿色中药材种植,即药材产地的土壤环境应符合文献[22]的二级质量标准。对当归规范化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该基地土壤环境质量中重金属及农残测定的各项指标,除土壤中镉含量略超过国家标准[22]的二级标准限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二级标准的限值规定。对单项污染因子进行评价,可见除镉外每一项的Pi值均小于1;其镉污染物指数为PCd=1.67,呈现偏高态势(PCd>1);经进一步的调研发现,当归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土壤系由沉积母质本身的原因形成了土壤背景值中的镉含量升高,不属于外来污染,且对当归植株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和(或)人体健康没有产生危害;并且通过对种植区域内产出的当归进行多批次检测,均未发现镉含量超过现行绿色食品行业标准(镉以Cd计,≤0.30 mg/kg)[41](另文发表),由此确认当归对镉无富集现象。这可能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镉只是游离态镉[42]而已,而农户多年来坚持窑归有机种植,其药园土壤中腐殖质含量比较高,各种成分复杂,对游离镉产生了络合、沉淀或拮抗等作用,从而降低了植物对镉的吸收所致[17]。
对于环境监测中所确认的超标等级而言,只要各严格控制指标超标1项即视为不合格,若是灌溉水、大气就可认为属于污染;而土壤是否污染应作进一步调研,若确实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或可食用部分与作为饮料原料部分超标、或周围环境(地下水、地表水、大气等)和人体健康已经出现了受害情况等,方能确定为污染[39,40];这在近年来的GAP认证实务中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土壤方面,若不区分土壤镉的地质背景和人为化学污染来源,评估镉污染潜在风险可按前述计算得到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1.28(土壤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三级标准);而产区土壤的高镉背景值对其所影响的当归植株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危害出现,这样也可确定为无镉化学污染;结合前述除镉外的各项指标,故该当归栽培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可视同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的二级标准,也符合中药材GAP栽培的环境要求。
2.3 基地地表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当归栽培基地的主要种植地块属于坡地,依靠自然灌溉,水源均为泉水,主要供生活饮用和加工消耗。因为雨水和天然泉水符合绿色中药材用水要求;所以我们只对基地的地面流水(地表水)做了监测,结果见表3。从表3可见,地表水呈微酸性,不含氟化物、氰化物、Pb、Cd,As、Hg、Cr仅有极微量检出,其他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国家标准[29]的二级标准,为无污染的优质安全饮用水和农业生产加工用水,因而也就不需进行单项污染因子评价或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这与农田灌溉水质量国家标准的水质要求[43]相比较,除少数指标等同外,GB3838-2002二级标准大多数指标要求更严[29],而GAP对中药材产地的地表水仅要求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国家标准的水质要求即可,说明当归种植区地面流水符合绿色药材的灌溉用水要求。
3 小结与讨论
当归的GAP种植必须是在环境条件良好的前提下限制农药、化肥、激素等农化物质的使用,因此当归种植环境(大气、水源、土壤)持续达到要求是生产优质当归的前提和基础[44]。如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高,势必加剧植(作)物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国内外近几年已在多种农作物、蔬菜、药用植物[45]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因此国家GAP标准对中药材种植的环境条件要求极为严格,并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8,13,23,40,41]。石窑当归种植基地的选址正是按GAP的要求确定的,该基地位于高山地区,周边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46-48]。经检测,其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一级标准[16];用水质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国家标准二级标准[29];尽管其土壤镉含量略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二级标准[22]的限值,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其不属人为的外来污染,且对当归生长及药材质量、周围环境或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而其余各项土壤指标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二级标准的限值规定,故其土壤环境质量仍视同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二级标准[22]。
综合上述检测与分析,石窑当归基地的空气、土壤、地表水质量均符合国家GAP对中药材产地生态环境相应的规定,因此可得出初步结论,基地环境质量良好,未受污染,是生产石窑当归这一绿色中药材的适宜区域。
不过由于条件所限,对基地连续多年的监测[49]尚未充分展开,尤其是地表水质量指标检测仅限于主要污染物指标,在正式启动GAP认证前还要进行补充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常用中药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54-255.
[2] 汤飞宇,郭玉海,马永良,等.当归[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2.
[3] 廖朝林,由金文.湖北恩施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9.
[4] 由金文,李成祥,廖朝林,等.恩施窑归生产现状及振兴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09,5(7):3-4.
[5] DB42/T-2007,石窑当归[S].
[6] 刘金龙,赵梅轩.窑归成分分析[J].特产研究,2003,25(4):46-48.
[7] 严 辉,段金廒,钱大玮,等.我国不同产地当归药材质量的分析与评价[J].中草药, 2009,40(12):1988-1992.
[8]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3(5):45-47.
[9] 张医平,郑洪灵,段雪丰,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手册[M].北京:金版电子出版公司,2002.1-9.
[10] 任德权,周荣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实施指南[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
[11] 严 辉,段金廒,孙成忠,等.基于TCMGIS的当归生态适宜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3):416-422.
[1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24.
[1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4(5):32-33.
[14] HJ 168-2010,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S].
[15] 吕洪飞. 绿色中药材的栽培和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8):499-512.
[16] GB/T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17] 么 厉,程惠珍,杨 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475,1479-1489.
[18] GB/T 15432-95,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S].
[19] GB/T 15436-95,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Saltzman法[S].
[20] GB/T 15262-94,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S].
[21] GB/T 15434-95,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S].
[22]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23] YB-T-1-2003,药用植物绿色出口生产基地行业标准[S].
[24] GB/T 17140-1997,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
[25] GB/T 17134-1997,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S].
[26] GB/T 17137-1997,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
[27] GB/T 17136-1997,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
[28] GB/T 14550-2003,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 气相色谱法[S].
[29]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30] GB/T 6920-1986,水质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S].
[31] GB/T 7484-1987,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S].
[32] GB/T 11898-1989,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S].
[33] GB/T 7486-1987,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 总氰化物的测定 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S].
[34] GB/T 7475-1987,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
[35] GB/T 7485-1987,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S].
[36] GB/T 7467-198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S].
[37] GB/T7468-1987,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
[38] 马 涛,孔令毅,杨凤辉,等.上海市城区空气质量现状与分析——兼论对空气质量日(周)报数据的利用[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6):604-608.
[39] 梁 俊,赵政阳.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J]. 西北农业学报,2003,12(4):128-131.
[40] HJ332-2006,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S].
[41] WM2-2001,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S].
[42] HOLM P E, ROOTZEN H, BORGGAARD O K, et al. Correlation of cadmium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to soil characteristics[J]. J Environ Qual,2003,32:138-145.
[43] GB 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
[44] 杨小军,丁永辉.甘肃当归GAP栽培的环境质量评价[J].药学学报,2004,20(2):110-112.
[45] 翟 琨.竹节人参GAP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0):2477-2478.
[46] 杨永康,向极钎,刘海华,等.恩施地道药材GAP基地建设与药业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20-20121.
[47] 王敬民,刘焕明,任强华,等.创建GAP药源基地的实践[J].中国药事,2002,16(1):32-34.
篇4
2013年粮食风险基金补助款315亿元
近日,中央财政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拨付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支持春耕生产。财政部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2013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兑付方案,力争在春耕前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
同时,为支持地方做好粮食直补和调控工作,中央财政及时拨付2013年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补助款315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67亿元,目前粮食风险基金规模为382亿元。该基金由地方政府按规定用于粮食直补和地方储备粮油补贴等方面支出。为减轻粮食主产区财政负担,全国13个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已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摘自《人民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
《通知》提出,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有序推进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加快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通知》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逐步加大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投入力度,保障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经费。完善法规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土壤环境信息制度,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和支持土壤环境保护。建立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成绩突出的地方人民政府和企业给予表彰,对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进行问责。
摘自《农民日报》
农业部研究精简会议
改进会风文风等工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研究2013年农业部重点工作分工安排、精简会议和农业信息化等工作。
会议重点研究了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会议指出,党的十提出了推进“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要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融合,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农业信息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加大统筹协调配合力度,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工作协作协同。探索有效途径,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推动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既要抓当前,做好生产经营信息技术的服务应用,又要顾长远,做好产销衔接、价格监管、质量追溯等市场方面的信息建设。同时,加强顶层设计,抓紧谋划和启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积极做好项目落实和资金争取工作。
会议要求,2013年农业部重点工作已经确定,要尽职尽责抓好落实。从现在开始常抓不懈,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要强化绩效管理,把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部党组的各项要求,细化量化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创设力度,形成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篇5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系统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负责、部门有责”,全面加强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切实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这一突出短板;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优先,源头治理。加强空间布局管控,严格环境准入管理,切断污染物进入土壤、地下水环境的途径。强化农村环境整治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2.坚持预防为主,分类管控。强化源头防控,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巩固提升耕地分类管理成效,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坚持分类施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同农村厕所改造的衔接,大力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慈峪镇污水处理厂邻近村庄生活污水网管铺设工作,大力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3.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围绕重点问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污染物,聚焦突出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土壤、地下水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类施策、分阶段整治。加大执法监管和督导检查力度,防止新增污染。
4.坚持属地治理,协同防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负责、部门有责”,建立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的污染防治体系。打通地上和地下、城市和农村,协同水、气、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系统实施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三、主要目标
2021年,落实保护优先措施,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成果,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持续实现安全利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坚决杜绝违规再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智能监控体系。完成5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突出具备条件乡镇实行管网归集和终端无害化处理,注重中水再利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实现动态清零。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土壤环境调查监测
1.配合省市开展非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根据省市工作安排,配合调查单位做好我县相关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一步摸清相关非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及分布,为非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提供依据。(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改局配合)
2.强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配合开展国控、省控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省控耕地土壤监测。按照年度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和有关文件要求,组织对全县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园区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周边土壤开展监督性监测,并按时上报监测结果。对监测发现的土壤超标情况,组织开展溯源排查,查明原因并及时阻断污染源。(县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重点区域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建立并完善省市县三级耕地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及时掌握受污染耕地农作物种植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县区内受污染耕地面积、污染类型和程度,设立监测点位,为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加强超标农产品收购、收回等环节监管,禁止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继续开展农田灌溉水质监测,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未经处理或达不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废(污)水进入农田灌溉系统。(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配合)
(二)严防新增土壤污染
4.加强耕地污染源头防控。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制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方案,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持续开展耕地周边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强化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重点监管单位监管。监督全县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严格按照《土壤法》落实相关责任义务,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并开展自行监测。对企业自行监测、隐患排查以及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和台账,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污染隐患。加强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现场检查,督促企业落实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措施。(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发改局、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统筹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促进工业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塑料污染防控,开展专项治理,强化对生产、使用、销售塑料制品单位的监督检查,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活、销售、使用,稳中有序治理塑料污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高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补齐危险废物处理短板。(县发改局、生态环境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强化危险废物监管。积极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智能监控体系建设,提升危险废物智能化监管水平,督导企业主动在河北省固体废物动态信息管理平台申报危险废物相关信息,确保全县涉危险废物工业企业应纳尽纳,实现有效监管。组织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全面查清涉危单位生产经营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环境风险隐患。强化“一长三员”网格管理机制,统筹区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排放、倾倒和处理处置等违法犯罪行为。(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卫健委、公安局、交通局等配合)
(三)巩固提升耕地分类管理
8.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清单管理。加强部门信息共享,根据土地用途变更、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深度调查、加密调查等成果以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效果,结合实际,进一步精准识别受污染耕地面积、分布等。不鼓励曾用于生产、使用、贮存、回收、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工矿用地复垦为耕地;确需复垦为耕地的,应确保农用地管控标准之外的特征污染物不超过所在地土壤环境背景值,并依法进行分类管理。(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持续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结合当地主要农产品品种和种植习惯,在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农艺调控、低积累品种替代、轮作间作等措施,保证每季作物都得到管控。巩固严格管控类耕地治理成果,落实种植结构调整、休耕、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管理,严禁种植特定食用农产品和饲草。建立完善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动态管理制度,为动态更新提供依据。(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
(四)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10.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排查。组织开展关闭、搬迁、腾退工业企业用地全面梳理排查,依据《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动态更新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对列入疑似污染地块名单的地块,督促土地使用权人6个月内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确定的污染地块,督促指导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及时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县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改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组织开展建设用地风险调查评估。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监测、现场检查等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督促土地使用权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中,查明的高风险地块开展调查和风险评估。严格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治理修复的监督管理。(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发改局、审批局等配合)
12.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优化主体功能布局,明确用途分区,合理安排城市产业用地。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不得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事项。依法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或风险评估而未开展或尚未完成调查评估的土壤污染风险不明地块,不得进入用地程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生态环境分局、行政审批局等配合)
13.抓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认真落实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涉重金属企业新、改、扩建。在涉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的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环节,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及时查询相关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涉及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的,要记录查询日期和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果,并征求生态环境部门意见,取得生态环境部门书面回复。对涉及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在土地规划、土地收回收购、供地、改变用途、开工建设等环节,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防止未按要求进行调查评估、风险管控不到位、治理修复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污染地块被开发利用,切实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行政审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监管和保障能力建设
14.提升土壤执法监管能力。提升土壤环境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进一步强化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管,实现实时监管、动态监管、智慧化监管,全面提升土壤环境执法能力。(县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及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15.加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乡镇所在地、中心村等规模较大、人口集中、具备完整上下水管道的村庄,实施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统筹建设,实现厕所粪污与生活灰水一体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邻近村庄可采用联合共建方式建设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相对集中无害化处理。鼓励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街道冲洗、农田灌溉和景观用水。相关部门和乡镇加强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县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6.统筹厕所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和生活灰水有效管控。对规模较小、实行单坑或其他形式卫生厕所改造的村庄,或不具备管网收集条件的村庄,统一实施厕所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和生活灰水有效管控。根据人口规模和实际产生粪污量、处理覆盖范围等情况,统筹建立区域性厕所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或利用已有沼气工程进行集中处理,集中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后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制定农村生活灰水收集回用等有效管控措施,通过冲厕、庭院绿化等原位消纳方式,或联户建立集中生态化处理设施处理后中水回用,实现生活污水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推进山区村庄生活污水分散治理。对居住分散、粪污不易集中处理的山区边远村,可采取户用化粪池、沼气池等进行分散治理,建设污水储存罐用于冬季储存,结合农业化肥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等,引导林果种植、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将治理后的污水作为有机肥水使用,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及管控。组织对行政村内村民主要聚集区向外延伸1000米范围内、乡级以上公路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河、塘、沟渠(不含城乡结合部或县城建成区),其他行政村区域范围内的河、坑、塘、沟渠等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划分排查责任区,建立排查责任清单,逐条纳入黑臭水体清单台帐。对排查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要查明污染来源,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综合措施逐条明确治理方法和途径,完成治理。(县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19.配合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按照工作安排配合省市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提出分区防治建议,确保分区划分工作圆满完成。(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五、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属地治理。各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省、市、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部署,切实担负起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按照职责严格落实主体管理责任,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二是强化协调联动。县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粮食和物资储备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打通沟通渠道,完善各级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互通、联动监管机制。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建立协调机制。县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的监督指导、考核检查及日常工作;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的监督指导和考核检查等工作。
篇6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农产品质量不良的因素,包括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其中生态环境,即水、土、气、生等方面的污染,是导致农产品品质不良的重要根源。以往人们关注的是“蓝天、碧水”,认为只要天蓝,水碧,就能保证农业环境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岂不知,除了“蓝天、碧水”外,更重要的是保证土壤质量的安全,只有保证了“净土”、才能保证“洁食”,才能保证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最终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相反,如果没有“净土”,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将影响大气,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也会影响到水体,致使天不再蓝,水不再碧,即使天蓝、水碧,也会有毒害物质飘在空中,溶在水中,或进入土中。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净土、洁食”比“蓝天、碧水”更加重要,都是同等重要的战略性安全问题。
土壤污染是农产品不安全的源头
不洁净的土壤是指遭受不良物质污染的土壤。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化肥施用污染等多方面。
随着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的土壤环境安全问题越加突出。据统计,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达2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6。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近700万公顷,使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其中,在一些污灌区土壤镉的污染超标面积,近20年来增加了14.6%,在东南地区,汞、砷、铜、锌等元素的超标面积占污染总面积的45.5%。有资料报道,华南地区有的城市有50%的农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的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有万亩连片农田受镉、铅、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也曾发生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一些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镉污染普遍,其中有的市郊大型设施蔬菜园艺场中,土壤中锌含量高达517毫克/千克,超标5倍之多。
其次,我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1.2万吨(成药),平均每亩施用931.3克,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特别是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制,蔬菜和瓜果的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这些作物的农药用量可超过100公斤/公顷,甚至高达219公斤/公顷,较粮食作物高出1~2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已经长期停用的六六六、滴滴涕目前在土壤中的可检出率仍然很高。据调查,一些名特优农副产品中,有机磷检出率100%,六六六检出率95%,超标2.4%。另在全国16个省的检查结果,蔬菜、水果中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因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引起人畜中毒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自1997年至2001年共发生因蔬菜农药残留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28起,中毒415人,个别地市高毒、高残留农药每年造成急性中毒5~7宗,受害人数约300人。类似的急性中毒事故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沿海大部分地区的大田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大量积累,2000年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为100%,六六六、滴滴涕超标率为28%和24%。令人不安的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
第三,过量施用化肥也会造成土壤污染。90年代,全世界氮肥使用量为8000万吨氮,其中我国用量达1726吨氮,占世界用量的21.6%。我国耕地平均施用化肥氮量为224.8公斤/公顷,其中有17个省的平均施用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公斤/公顷,有4个省达到了400公斤/公顷。据3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目前在农业结构改制后的蔬菜、瓜果地里,单季作物化肥(折合纯养分)用量通常可达569~2000公斤/公顷以上,如一些蔬果种植大县的化肥平均用量已达1146公斤/公顷;滇池区蔬菜花卉基地,一季作物氮磷肥用量(纯养分)达687公斤/公顷,最高可达3300公斤/公顷;其化肥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0公斤/公顷),较之世界用化肥首户的荷兰还高出一倍多;每年农田使用化肥氮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000万吨左右,有些地区饮用水及农产品中,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均明显超标。2000年下半年,华南地区有的城市监测到菜地土壤硝酸盐含量超标率为33.1%;据中国农科院对某地32种主要蔬菜调查,蔬菜硝酸盐含量比80年代初增加了1~4倍,其中有17种蔬菜硝酸盐含量超过欧盟提出的最低量标准;2001年长江三角洲的个别省份农产品出口由于监测不合格而损失数亿美元。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土壤污染正在向不同尺度的区域性发展,并对各种农产品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壤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1.持久性微量毒害污染物已成为新的、长期潜在的区域性土、水环境污染问题;2.大气中有害气体细粒子和痕量毒害污染物构成了土壤与大气的复合污染,城市光化学烟雾频繁并加重;3.农田与菜地土壤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突出,硝酸盐积累显著,已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4.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普遍,已发现一些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有害污染物的潜在高风险区。
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为活动是产生土壤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大量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向农田转移,过量的化肥与农药大量在土壤与水体中残留,造成我国大面积农田土壤环境发生显性或潜性污染,成为影响我国农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
应当指出,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质量,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才能实现农业安全,保证人畜健康。
值得商榷的几种认识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社会上有各种提法。如建立“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等。的确,21世纪的农业应该建立以“生态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化农业,但生态农业并不等于或不能完全保证农产品是安全的。如果不能从本质上实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杜绝有害物质的介入,不能通过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与全程质量控制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则上述的这些提法均是无济于事的。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商榷。
1.“有机”不能替代“无机”,有机肥并非是最“洁净”的
人们一般认为有机肥培肥土壤是最安全的。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第一,农业增产的实践证明,1公斤化肥,可增产5公斤~10公斤粮食。我国粮食的增产,有30%~35%是靠施用化肥取得的,化肥的贡献不容忽视。正确地说,化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才是最有效的增产措施。第二,从对环境的污染看,无论是化肥还是有机肥,只要施用不当,均会出现污染。过量施用化肥是有害的,但有机肥若用量过大,腐熟不全,施用季节不当,也会对水圈、生物圈与大气圈产生污染。特别应注意的是,当前农村中的有机肥有不少是来自含化学激素或重金属等饲料饲养的畜禽排泄物,不少企业制造的商品有机肥的原料也不纯净。因此,有机肥也会变成引发土壤污染的根源。第三,目前社会上提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以及A级、AA级“绿色食品”等,是以不使用或少用化学合成物质(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等)为主要标准的,其中以有机食品为最高等级。然而,这些标准还有待于国家对土壤与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全面建立和完善后才能真正做到。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2. “无土栽培”不能代替“净土”种植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已广泛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或基地,并以高度集约的方式,进行无土栽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解决了部分城市的蔬菜、瓜果供给,获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从国家的粮食总体需求来看,至少在近阶段(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仍然不能取代广阔的农业耕地。因此,必须在发展无土栽培蔬菜、瓜果的同时,继续强化全国耕地土壤肥力的培育与土壤污染防治,用“净土”生产粮食,造福于人民。
3.目前的“生态农业”并非等于安全农业
所谓“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手段,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在建设生态农业过程中,必须注意贯彻生态学原理,做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建立多层次的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并按区域特点建立生态区域模式。从而使现代生态农业在促进地区与国家经济发展方面起重要推动作用。生态农业是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国家及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核心是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其中土壤与环境质量是农业生态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需要投入实力,坚持不懈,科学实施的宏大工程。而目前多数地方多只是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尤其不注意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大家应对此有清醒认识。
4.“净土”不等于“洁食”
的确,洁净的土壤只是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基本保证。事实上,洁净基地生产出的清洁农产品,还需经过储存、运输、深加工、市场流通直至餐桌等诸多过程。只有经过了这些全过程质量控制,最后到达餐桌仍是清洁的,才算农产品的真正安全。因此,在农业安全生产中,除了从防治土壤污染这个源头抓起外,还必须注意防治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并通过建立与制定国家与地方一系列的农产品规范,完善质量认证、监测、管理、法制等体系建设,严格控制农产品的“全程清洁”生产,才能使农业安全得到可靠保障。 转贴于
保护和治理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建议
1.开展全国土壤质量本底调查,建立全国土壤质量监测网络,为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不同利用方式、不同投入水平、不同管理模式均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虽然已经进行过两次全国性的土壤普查,但最近的一次已经过去了20多年,当时所获得的有关土壤环境质量的信息甚少,不能满足当今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需要。如最近在太湖地区进行的土壤质量调查,其结果表明土壤质量的空间变异很大,环境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如果不全面摸清各地土壤质量本底情况,针对不同质量土壤进行农业清洁生产,就根本不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壤质量的本底调查十分紧迫。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推动全国性的与土壤质量有关的调查,如国土资源部的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土壤污染调查;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中国科学院的土壤质量研究等。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各部门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缺乏必要的统一与整合,造成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国务院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强资源和技术的整合,逐步、分区、分阶段地开展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国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工作,并建立长期的动态监测体系。
2. 尽快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土壤有机与激素类污染物质的监测和研究,并尽快与国际接轨
目前,就农业生产中污染物而言,FAO(联合国粮农组织)迄今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共2522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它发达国家的控制标准达数百项甚至上千项,而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所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也仅规定了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控制标准,这与发达国家的限制标准不相适应。此外,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对PCBs(多氯联苯)、PAHs(多环芳烃)、PCDD/PCDFs(二恶英类)等与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有机污染物(环境激素)也制订了有关的质量控制标准。而我国新近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仍是引用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且重金属仅限5种,农药仅限六六六和滴滴涕,其它有机污染物未涉及。因此,建议加强土壤中环境激素类物质的监测和研究,尽快修订有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3.大力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土地质量保护和修复的研究
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是解决农产品品质的根本措施。据江苏的经验,必须在摸清土壤与环境质量本底,抓好“净土”这个源头的基础上,选好主要农产品,明确技术规程,通过试验示范抓好并建立五大体系,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与认证体系;质量安全农产品管理与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与执法体系。
对大面积遭受污染的土壤,必须开发行之有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并对有关环境技术基础与原理,如土壤污染形成机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持久性微量毒害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及人体健康危害;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生物修复;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过程与机理;痕量气体污染、细粒子污染及酸雨的形成、危害机制与防治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恢复和提高其土壤与环境质量水平。与此同时,应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与产业。此外,应将生态环境资产损失计入生产成本,以绿色GDP指标来衡量和考核地区经济发展成就。
4.制订土地质量修复和保护规划,加强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
应利用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制订土地质量修复和保护规划,包括质量安全农产品发展的生产基地布局、结构调整、污染防治、污染土壤修复、农业清洁生产规划等,加强污染土地整治与修复的资金投入。同时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京津塘和东北等地区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在全国建成一批安全、优质(营养、保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此外,应加强环保法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在保证国家现行环境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区域性新法规。在控制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的工作中,重点应该包括制定合理的土壤质量保护条例、湖泊和近海养殖规划,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养殖,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社区和污水废物集中处理,合理使用有机肥,推广使用绿色农药,推广精准施肥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重视土壤、水体和大气持久性有毒物质及其长期危害效应的监测。
5.加强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篇7
【摘要】 依据返魂草生长习性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选择返魂草生产基地种植地点。通化县兴林镇是返魂草的野生分布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特别适宜返魂草生长,当地农民又有丰富的种植药材的生产经验。通过对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分析,大气、土壤、水质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适宜建立返魂草GAP生产基地。
【关键词】 返魂草 大气 水质 土壤
返魂草是中成药“肺宁冲剂”的原料药,原植物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宽叶返魂草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和单叶返魂草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 var. integerifius (Koidz) Kitag.[1] ,以花期采收的地上干燥全草入药。在民间广泛用于抗病毒性感冒、抗炎及感染性疾患的治疗[2] 。返魂草具有清热解毒、舒肝理气等作用,外用还可用于止血及分娩的镇痛等[3] 。返魂草主要分布于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另外,黑龙江、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及朝鲜、日本、前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少量分布[4] 。生于海拔700~1 100 m的林间湿地、山沟林缘及湿草甸子[5] 。因其野生资源贮量有限,分布范围窄,为保护野生资源,目前已开始人工栽培。为实现药材的“安全、优质、稳定、可控”,修正药业、华康药业积极开展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基地环境质量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首要条件,中药材GAP[6] 第四,五条规定: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中药材产地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因此,合理选址是基地建设前提。本文依据返魂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对基地的自然状况进行分析,对环境质量做出定量描述,为企业选择返魂草种植基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企业进一步改善和维护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
1 返魂草的生长习性
1.1 返魂草的生长发育规律返魂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年生育期为95~120 d,每年4月上中旬开始萌芽,经出苗期、幼苗期、拔节期、孕蕾期、开花期、种熟期,到秋季随着种子的成熟开始进入枯萎休眠期。各生育期间有明显的重叠和持续现象,据野外和田间观察,一般生长在无霜期较短、特别是生于疏林下的返魂草通常是由于早霜期来临而被迫进入枯萎期,栽培的枯萎或收割后,只要环境条件适宜,还会萌发新苗。
返魂草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采用分株繁殖。种子细小,千粒重为0.82 g,具有吸水障碍和含抑制发芽物质的休眠特性,经流水浸种或赤霉素处理,发芽率可达90%以上[7] ,实生苗幼苗期较长,当年播种多不开花,二年生以上均可开花结实。根茎歪斜、短缩,根茎上形成数条须根构成发达的须根系,每条须根皆为白色肉质,很少形成幼侧根,每年可形成多个更新越冬芽及潜伏芽,并于种子成熟后植株养分开始向根及越冬芽转移,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植株株丛枝数增加。
1.2 返魂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返魂草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以气候冷凉的地区栽培为好,生长发育良好而且迅速。种子在土温15~25℃,有足够的湿度,5~10 d即可出苗,最迟的15 d即可出苗,出苗最适的平均气温为10℃。生长期要求气温也不高,生长期最适宜气温为15~25℃,当气温达到25℃左右时,在强光下生长的返魂草,叶片极易萎蔫,若及时补充水分,则会立刻复原,是称“返魂”之故。耐严寒,越冬期间能耐-40℃左右的环境温度。
返魂草生长期喜湿润的环境,但怕水涝和积水。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情况下,易发生根系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当生长的土壤环境较干燥时,肉质须根的先端会形成分支。过于干燥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对返魂草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特别是育苗幼苗出土时遇干旱会影响出苗;秋季发生持续干旱,会影响根部发育,降低翌年产量。
返魂草对土壤的选择不严格,多生于土层深厚的阔叶疏林林缘及草甸等地。适宜生长在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通气透水性能好、pH值为5.5~6.5的微酸性的壤土或砂壤土及森林暗棕壤土。
2 所选种植地点自然状况
通化县兴林镇,地处东经125°59′~126°17′,北纬41°57′~42°07′。北、东北与柳河县凉水河子镇相连,南与白山市为邻,西与光华镇大安乡接壤,东西最宽处25.3 km,而南北最长处19.5 km,总面积225 km2。其中山林占88.7%,水面占0.8%,农田占10.4%,道路0.3%,其它占0.8%。全镇辖7个行政村,30个居民组。
兴林镇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我国山地寒温带湿冷气候区。由于受长白山地形影响,呈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7.4℃,日极值-40.6℃,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0.8℃,日极值为34.1℃。年降水量为600~1 200 mm之间,平均值为900 mm左右。无霜期为110~120 d。年≥10℃的有效积温2 200~2 400℃,年平均气温为3.7℃。境内水土保持完好,自然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染区,野生返魂草遍生,发育优良。
通化县兴林镇境内山峦重叠,沟谷交错,逐山均属长白山系龙岗山脉的分支。最高处大窝子峰海拔1 138.8 m,最低处曲柳川村海拔550 m,一般均在海拔700 m以上。土壤为泥炭土、腐殖土、冲积土等。腐殖质含量一般在24.5%,全氮0.52%,全磷0.12%,全钾1.5%,碱解氮560 mg/kg,速效磷18 mg/kg,速效钾210 mg/kg,pH值5.6。土壤的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均较高,通气性好,易于耕作,野生返魂草在此地生长发育良好。
3 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由通化市环境质量监测站对基地大气、土壤、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大气设3个点位,监测3 d,3次/d,监测结果(见表1);土壤在基地内设3个点位,监测1次。结果见表2;水质监测朝阳河上游及下游两个断面,监测1次。结果见表3。表1 空气中各项污染物含量表2 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含量表3 水中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含量限值
3.1 大气环境质量以国家标准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各样点的各项指标均未超过所规定浓度限值的一级标准。表明整个基地片区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3.2 土壤质量土壤质量以国家标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参照标准,3个监测点土壤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的一级农田标准限值,说明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3.3 水质以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相关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基地水源的一般理化指标、毒理指标、重金属及有害物质21项均未超过国家农田灌溉水相关标准的限制指标。基地水源可作为中药材生产GAP基地灌溉用水。
4 结论与建议
通化县兴林镇是返魂草的主产区,基地四周群山环抱,无污染源,空气清新,水源充沛,土壤、水、大气环境符合GAP要求,环境质量优良。同时村村皆通水泥路、通讯、供电便利。当地药农又有栽培药材的经验,也发展了一定面积的返魂草,该地适宜作为建立返魂草生产基地。
为保持基地环境的优良现状,应严禁在基地周围建设有“三废”污染的各类项目;生产管理要严格按GAP要求进行,正确使用化肥、农药,以防农业自身污染;加强基地环境质量的动态监测,及时控制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七十七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25.
[2] 李宗诚.返魂草中铁、锰、锌、铜元素的形态分析[J].吉林中医药,2002,22(4):49.
[3] 吴立军,吴 斌,金哲史,等.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21(5):341.
[4] 李丽静,王继彦,王本祥,等. 返魂草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抗病毒机制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6):65.
[5] 秦佳梅,张卫东.返魂草栽培技术[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S],2002.
篇8
关键词:大田县;矿产资源开发;环保建议
1引言
大田县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县域经济、农村经济建设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但同时也给辖区生态环境带来冲击和压力,给大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大田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大田县矿产资源丰富,有“闽中宝库”之称。现已发现的矿产有煤、铁等30多种。已探明煤炭储量2.25亿t,预测全县蕴藏量2.9亿t,是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铁矿石已探明储量为5914.7万t,预测全县蕴藏量1.5亿t,是省内五大铁矿之一;含氧化钙55%以上的石灰石预测储量5亿t;瓷土已探明储量182万t,预测总储量1.5亿t[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大田县财政的主要来源,县财政收入80%来自工业,而工业80%是资源型的[2]。
3大田县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生态治理待强化
大田矿山企业多为露采矿山,由于缺乏详细而全面的规划布局,矿产企业较为分散不能形成连片和上规模的工业区,企业环保投资不到位,导致露采矿山开采直接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造成的矿区水土流失、采空区塌陷、地下水下降等现象比较严重。根据2011年遥感普查,大田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9.8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95%,其中:矿山水土流失面积3万亩,占流失总面积的7.53%;强烈流失6.11万亩,占流失面积的15.35%;极强烈以上流失1.89万亩,占流失总面积的4.74%[3]。永安煤业柯坑煤矿、仕坑石灰石矿、龙床石灰石矿因水源问题影响当地群众日常生活。2012年,大田县被列为福建省22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之一。
3.2土壤污染待修复
大田县矿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整体还是安全稳定的,但局部区域土壤污染状况不容忽视。根据环保部全国土壤现状调查数据,大田县土壤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超标率为14.29%,位居全省第10、全市第3。土壤重金属主要超标因子是镉、砷,土壤污染主要分布在矿区采、选区域。其中,建设、太华、均溪等以资源为主要产业的乡镇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较为严重[4]。3.3矿权整合待彻底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有的矿权整合不够彻底,矿权配置出现了区块交叉现象,导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权责不清,矿山企业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影响了废水、弃土、弃碴等环保设施的统一规划、治理。如银川矿区和均溪十八湾硫铁矿区,一个独立的开采区有多个开采权人[1]。
3.4科技含量待提升
产业链短,主要以探、采、选为主,有2/3的企业处于矿产资源的原矿初加工水平。如煤炭资源主要以原煤销售为主,加工转化率仅为3%,煤矸石等的综合利用率不高[1]。
3.5环保意识待提高
据2009年调查,大田矿产企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短,小学以下文化占46.6%,初中文化占4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2.9%[5]。由于矿山企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部分业主、员工存在“先污染后治理”、“重经济轻环保”的心理,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期经济行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4对策及取得的成效
4.1矿产资源开发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
近年来,大田县采取法律支持、经济补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办法,集中整合矿产资源,截至2015年,整合配置矿权138个,面积达190km2[6]。随着探采区块的不断扩大,大田县矿产企业利用区域、资源等优势,加大对选、冶技术的科技攻关力度,就地提高精矿的品位,建设“海西机械铸造重要基地”就地生产铸件,延伸矿产业的产业链。如鑫荣矿业投资1亿元与武汉高等院校合作建设年可处理50万t低品位锰矿渣铁锰分离的项目,年产重型机械配件10万t的华伦特重工、年产5万t铸件的长鑫船舶配件铸造等35家机械铸造业先后投产[7]。
4.2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显成效
2012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大田矿山水土流失治理要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创治理样板”的要求。针对矿山水土流失严重问题,大田县委、县政府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推进矿山治理的“五园模式”,对不同的矿山实行分类治理,重点抓好贵竹林、山贵崎、十八湾、银顶格骏原工贸矿区、川石矿区等23个示范点建设,致力将矿山逐步修复打造成公园、工业园、物流园、田园、家园。2012~2014年,全县筹资3.79亿元,实施治理项目128个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91%,年减少土壤流失总量4.27万t[8]。
4.3统筹推进矿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近年来,大田县通过开展矿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有针对地在建设、太华、均溪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相对较为严重的乡镇开展土壤污染修复示范项目建设,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矿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5大田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建议
5.1完善环境规划,把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关
大田矿产资源开发要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和环境保护状况,将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作为依据,修编矿产资源开发方案,将矿产资源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为项目所处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保护目标、准入条件、保护措施等提供环境准入依据。要做好资源整合、铅锌业发展、煤矿业发展、铸造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把专项规划环评作为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在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管理中,要严把环保关,凡不符合国家产业和技术政策、生态功能区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求的项目坚决“卡死”,一律不批,对新建项目全过程进行环境监管和竣工验收。
5.2注重生态保护,加强矿山水土流失治理
按照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并重的思路,大力恢复矿山植被和治理“青山挂白”,着力探索推行“五园治理”模式,把废弃矿区变为公园、田园、家园、物流园、工业园,推进废弃矿山复垦和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样板。
5.3推进土壤修复,改善矿区土壤环境质量
按《土十条》有关规定,把改善矿区土壤环境质量作为实现矿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将矿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监管和修复措施,开展矿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建设。
5.4推进矿业转型,打造绿色矿业园区
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淘汰落后产能,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转型升级,建设绿色矿业链群。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支持矿产品深加工产业的绿色转型,建立矿产资源粗放开发企业的升级改造和退出机制;引导县内优势企业整合全县矿产资源,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产业链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把现有园区逐步改造成为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无污染的绿色生态矿业园区。
5.5加大环保宣传,增强矿产资源从业人员环保意识
篇9
关键词:东海县;平衡施肥;技术推广
1 东海县平衡施肥现状
国际通用的平衡施肥,是以技术原理命名的。即指通过施用配方肥,达到农作物需肥和供肥之间的平衡。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全县面积为2250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193.2万亩,人口111万(其中农村人口95万)。县域土壤类型复杂,分六大土类,十一个亚类,47个土种。辖区内农民施肥重氮磷肥,轻钾肥,不施微肥现象严重,施肥结构极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下,推广应用平衡施肥技术十分必要。
2 东海县平衡施肥存在的问题
2.1 东海县农民施肥现状2.1.1 土壤肥力状况不清
第一次土壤肥力调查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过去20多年。随着种植结构的单一化,现在土壤肥力状况不清,整体土壤肥力下降明显。
2.1.2 施肥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农户种植1亩水稻施用纯氮超过60个,P、K肥施用量相对较少,对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认识不足,造成稻麦群体大,抗倒性差,投入增加,产出比降低。
2.1.3 农业技术利用率下降明显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青壮年特别是有知识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增大。有的一个村庄基本全是没有上过学的人在家种田,以前培训过的农村青年外出,在家的种田人除了老人就是妇女儿童,培训起来难度大,农业技术进不了田头。
2.1.4 村级技术员断层
随着村支两委班子换届,村级干部职数有了硬性规定,村级债务较大,村级农技员拿不上工资,又被排除在村级班子之外,造成现在村中基本无农技员现象,这样,农业技术进村入户难度加大。
2.2 平衡施肥存在问题
2.2.1 土壤状况不清楚
测土是平衡施肥技术的基础,到目前为止,20多年未测土,生产厂家所卖肥料,所宣传的产品说符合某乡镇实际,其实是一句空话,测土是工作量很大的一项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又不具备测土条件,需要上级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2.2.2 施肥盲目性大
东海县在稻麦生产上施肥随意性较大,一是施肥量不合理,二是施肥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施肥前后比例不合理。
2.2.3 对平衡施肥认识不足
稻麦精确施肥对稻麦产量的影响等项目在平明实施了多年,有关稻麦产量与施肥多少的关系已很明确,精确施肥理论已形成,但大多数农户仍不接受,嫌麻烦,一炮轰施肥法仍在使用。对平衡施肥认识不够,不相信上级部门会免费为其测量土壤养分含量,判定施肥标准。
3 提高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的基本对策
紧紧围绕测土、配方、施肥三大技术环节,建立健全平衡施肥技术推广三大体系。
——耕地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网络、土壤肥料分析化验室、肥料试验示范基地、施肥专家决策系统、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1]。通过耕地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形成区域性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长期定位监测网络,具备耕地土壤肥力与质量分析化验能力,开展土壤肥力日常分析化验工作,进行不同作物肥料试验示范,不断探索作物需肥规律,逐步建立健全不同区域农作物科学施肥专家决策系统与耕地质量监管信息化系统,使耕地保护与建设纳入系统化管理轨道。
——配方肥料研制产供体系:建立农作物需肥配方研制、配方肥科学性校验、配方肥生产与供给。通过耕地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掌握耕地肥力状况与作物需肥规律,确定不同农作物的需肥配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给肥料生产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需肥配方,指导配方肥料生产企业生产具有针对性的配方专用肥料,并进行进一步的配方肥科学性校验,然后将科学可靠的配方专用肥料提供给农民进行施用,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真正做到了因土因作物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2]。
——配方肥料推广应用体系: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土肥信息网络、肥料销售网络。通过配方肥料推广应用体系的建立,努力搞好配方专用肥料的推广销售网络,建立健全配方肥料的销售渠道,促进配方专用优质肥料的施用范围与数量。通过已形成的推广网络,不断加强对肥料销售点或肥料经销商、农民或种田大户以及农业服务团体(或各种农业行业协会等)的宣传与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田意识、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施肥水平,使农民能够及时地了解土肥信息,及时买到具有针对性的放心的专用肥料,使优质的放心配方专用肥料及时进村入户到田,达到肥料配方科学、土肥信息迅速、肥料销售畅通、农民施用得当、农业清洁生产、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3.1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管体系
3.1.1 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按照“试点启动、县区调查、全面开展”的步骤,进一步扩大县区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积极应用“3S”等高新技术,通过科学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查清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耕地土壤退化和土壤障碍因素现状,尤其污染耕地的类型、分布、途径以及变化趋势[3-4]。
3.1.2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1)建立耕地质量监测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根据不同农区生态环境、耕地土壤类型、作物类型、作物布局、耕作种植利用模式等因素,进行科学设置土壤质量监测网点,同时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优选和增设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监测点、土壤肥力常规监测点、土壤改良实验监测点和旱作耕地墒情监测点,并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通过对耕地质量的长期定位监测,密切掌握全市耕地质量状况。
(2)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站。加强市县两级土壤肥料分析化验室建设,装备和维护监测仪器与化验设备,积极开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对辖区内主要耕地质量和作物需肥规律进行调查、动态监测与评价。
(3)建立土壤与肥料试验基地。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开展耕地土壤供肥性能与作物需肥规律肥料试验。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耕地土壤不同目标产量作物的需肥规律。
(4)建立区域性耕地质量数据库。包括辖区内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环境质量指标等监测资料,对辖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高速传递,密切掌握耕地质量和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动态变化情况,为开展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作物需肥配方,研制生产配方肥料,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3.1.3 建立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市县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市、县土肥站)要在区域性耕地质量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性的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并加载配方施肥专用模块,建立配方施肥专家系统。根据养分丰缺指标由计算机生成数字化土壤养分分区图[5];根据肥效试验结果确定的作物配方施肥参数,由信息系统制作电子化施肥配方分区图,并利用斯坦福公式或其他施肥推荐模型生成特定区域某一作物一定目标产量下的施肥配方。
3.2 建立健全配方肥料研制产供体系
根据土壤测试和肥效试验,筛选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需肥配方,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或社会团体指导或委托相关企业加工生产配方肥,实行定向生产与供应,做到广谱型配方与专用型配方相结合。目前,东海县复混肥生产企业有十余家,年总生产能力可达10多万吨,完全有能力满足区域性配方肥批量生产的需要。
3.3 建立健全配方肥料推广应用体系
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工作涉及到各级政府部门、农技推广部门、配方肥生产企业、肥料经营单位等众多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农民还没有真正认识,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及农技推广部门的扶持。同时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工作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更需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协作,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配方肥料农技推广网络尤为必要。只有农技推广网络建立健全,才能确保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1)宣传培训。县级主要是培训乡镇分管领导、农技人员培训、种田大户和农民骨干,通过县级广播、电视、报刊等定期宣传,建立县级示范方,印发各乡村施肥分区图和施肥技术手册,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进行现场观摩;乡(镇)主要是在村级发放测土施肥技术宣传挂图、施肥明白纸、施肥技术手册等。
(2)示范推广。层层建立平衡施肥示范区(片、方)。原则上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在主要土壤类型上按每100万亩建立1个万亩示范区,每50万亩建立1个千亩示范片,示范作物为当地优势作物主栽品种。示范区(片、方)内,设置对比田,向农民全面展示配方施肥技术的实际效果,在关键时期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现场参观。
(3)施肥效果评价。为了科学地评价平衡施肥的实际效果,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必须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和倾听反馈意见。一是开展农户反馈评价。利用统一的地块施肥调查表,以耕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点为重点,调查一定数量的平衡施肥和常规施肥农户的施肥、产量和效益,评价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应用状况以及技术准确度。二是区域应用效果评价。综合利用田间试验、配方校验和大区应用及农户田块施肥调研结果,对区域性配方施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作为监督、验收和奖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胜海,刘玉忠,张考,姜玉超.基于信息技术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19(11):62-64
[2] 曹阿翔,何方,李玲,吴楠,陶文新,任天真.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8(8):177-179
[3] 麻志周.基于3S技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法的应用与展望[J],土壤通报,2005,16(6):111-115
[4] 刘代,董晓敏,单晓云.“3S”技术在土地利用数据更新及建库中的应用[J],地质与资源,2007,40(3):93-94
篇10
[关键词]土壤污染,农产品安全,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19-01
1农田土壤質量现状
1.1土壤污染的概念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1.2农田土壤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田土壤遭受有机物、重金属和化肥等污染物质的污染较为严重。据调查,我国农田受有机污染物(农药、多环芳烃等)污染的面积已达3600万hm2,其中农药污染面积约1600万hm2。农药是毒性高、环境释放率大、影响面广的有机污染物,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危害的同时也污染环境和农产品。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归宿,主要是迁移、滞留、转化。化学农药施于农田后,约有40%-60%落入土壤中。
2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2.1农产品的化学污染严重
近几年来我国蔬菜污染问题严重,其中化学农药、重金属、化肥和硝酸盐的污染最为突出。
2.1.1化学农药污染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蔬菜的高产和稳产。但与此同时,蔬菜产品遭受着严重的化学农药污染。目前,化学农药污染问题在我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2.1.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2.1.3化肥与硝酸盐污染
化肥对蔬菜生产影响最大的是氮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蔬菜的品质和耐贮性下降。氮肥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致病、致癌物质,在蔬菜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由一些文献报道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蔬菜中化肥与硝酸盐污染已相当严重。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叶菜类和根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最严重,厦门、广东省6个典型地区、长沙、哈尔滨四地区叶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别已达1019mg/kg、3180mg/kg、3130mg/kg、3432mg/kg,根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于厦门、长沙、哈尔滨三城市分别为669mg/kg、1682mg/kg、2107mg/kg。
2.2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管理现状分析
2.2.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依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国外发达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和最低的限制性标准。我国国家农业部、省、市、自治区针对日益增多的食品中毒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蔬菜质量安全标准,对蔬菜安全生产起了积极作用。最近几年,通过对蔬菜安全生产的逐步重视,蔬菜质量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目前,国家农业部已颁布了13蔬菜产品标准,其中白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和甘蓝类蔬菜,其余是单个蔬菜如韭菜、芹菜、黄瓜等标准。另外,还制定了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及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地情况,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出台了一些标准,如浙江省和天津市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系列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不同行业也制定了自己的行业标准,一般而言,先实行行业标准,其次是省、市、自治区标准,最后才考虑国家标准。
2.2.2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为减轻农产品生产中可能遭受到的工业“三废”以及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污染,提高安全农产品的供给水平,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开展全国农畜产品药物残留调查的基础上,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产业,2001年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5年4月1日起实施有机食品的国家标准,稳步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
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600个,认证面积达到2107万公顷;认证绿色农产品14339个,认证产地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认证有机农产品2647个,认证面积达到311万公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7)。
3建议与展望
3.1建议
3.3.1加强检测能力建设
农产品是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其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因而必须采取科学的、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首先,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监测和检测,以保证种植地的环境达标,进而保证消费者食用的是健康安全农产品。其监测与检测项目具体包括:⑴环境空气质量,主要监测和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如二氧化硫、氟化物、一氧化碳等;⑵灌溉水质量,重点检测pH、氰化物、重金属;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检测,重点为重金属。
其次,监测和检测农业投入品,即要对化肥和农药种类进行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的限量、种类进行控制。
除此之外,还要对农产品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其检测内容有农药残留、化肥残留、重金属、卫生指标等。
3.2从源头防范
我国农田土壤和农产品污染日益严重,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多。针对此种情况,建议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结合农业土壤污染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治理措施以改善受污染的土壤。
(2)积极选育、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产前要挑选遗传品质好、遗传性状稳定、适合本地环境的品种进行种植或饲养。依照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依照规定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⑶加快对长效肥、缓效肥等低污染、低消耗肥料的研究开发、加大在生物农药研究方面的科技投入。
⑷继续推广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
参考文献
[1]徐月珍.防止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1):29-31
[2]任旭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9,25(5):31-33
[3]陈晶中,陈杰,谢学俭,等.土壤污染及其环境效应[J].土壤,2003,35(4):29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