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会监督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会监督的重要意义

篇1

 关键词:会计监督;财务管理;重要性。

  会计监督表示对会计管理方面展开全程的监督与控制,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对其中可能涉及的舞弊造假等违规违法活动,展开有效、科学、合理的运作制度监查。伴随市场经济革新进程的持续深入,相关法律规范让会计监督者承担起这份责任。因此,应当提高 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会计监督力度,从而取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主要职责之一,是会计工作者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法律规范,依靠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展开系统的监控,让其实现既定目标的作用,其主要涉及内部与外部两种监督。

结合相关法律要求,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

(1)对会计资料的可靠性进行监督。

(2)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3)对 资产的完整与安全情况展开监督。

(4)对财经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展开监督。

二、会计监督的特点

与别的形式的经济监督进行比较可知,会计监督有如下特征:

1完整性

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必然会进行会计监督。因为 在日常活动中所进行的经济活动,都需要资金支出,因此这些支出会被记录下来。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也会对这些花费和支出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他们是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2.综合性

在进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借助一些价值指标来展现单位经济活动的结果,诸如资产、收益、利润等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很全面的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

3.强制性

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是会计监督的主要依据,它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具有强制性。根据相关的法律可知,会计机构或者人员有权对单位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督,同时倘若出现违反犯罪的行为,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三、会计监督的功能

1.能够维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财经法是国家根据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台的一个法律,国内所有单位开展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在该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根据这条法律,会计监督可以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展开监督和审查,确保它们的开展与实施是遵从相关法律规范的。所以,会计监督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拥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和影响,其可以有效预防一些违法犯罪现象出现。

2. 可以加强单位的经营管理。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会计监督是一种很常用的手段,其可以帮助规范经营管理,提升经营效益,进而推动单位的稳定发展。

四、会计监督中涉及的问题

根据会计监督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应大力加强会计监督工作。但是,伴随经济的持续增长,外界环境改变越来越快,给会计监督带来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人员定位不清 

会计工作者在财务管理中通常拥有两种角色,不仅是单位的经济管理者,同时也是监督者,负责对单位财会经济类活动的监督与核查。单位经济管理者主要是站在单位的位置上来开展财会方面的事宜,监督者则是以国家的角度出发,来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职责是通过会计工作者来完成的,倘若是他们对自身的职责都不明确,极易造成其监督职责没有办法获得有效的执行,从而制约会计监督作用的施展。因此,会计工作者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 

(二)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养较低 

目前,国内会计工作者的规模比较庞大,但是该行业高人才资源却较为紧缺。会计工作者缺乏对自身监督职责的认知,而且法律意识较为薄弱,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又紧缺,因而怎样确保会计监督职责的高效施展成为重要问题,所以,必须关注会计工作者各个方面的素质,如此才可以给有效施展会计职能提供基础。 

(三)会计监督外部监管不严 

现在,国内相关监督管理单位在审查会计活动时,往往存在走过场的问题。由于会计监督属于内部与外部监管相配合的过程,因而,这种问题必然会导致外部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缺失,所以,出于上述分析可知,要实现高效的会计监督管理职能,应当同时提高外部与内部的监督管理力度,如此才可以确保总体监督管理成效与现实要求相符。    

 综上所诉,目前会计监督确实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形式下加强会计监督是一个殛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因此,本人重点提供下面几种对策:

1.开展“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制度 

根据目前正在实施的《会计法》可知,单位应该形成内部、外部以及政府三个方面的监管体系,进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这不仅能够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单位的会计资料的完整、可信,还能够增强单位的运营收益,推动其长久平稳的发展。此外,该种监管制度还有助于维护国内的经济秩序。就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单位应该尽早的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让会计监督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的作用,进而维护国内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 

2.确定相关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负责人 

首先,单位的会计监督负责人应该根据国家的规定形式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其次,构建健全和完善的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最后,单位应该为会计人员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所以,必须要确定单位会计监督的负责人,才能将该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进而确保该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3.对财务管理进行过程控制 

首先,加强财务管理的事前与事中控制。其次,全方位掌控资金流动的过程;再次,提升财务管理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力度;最后,大力培养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时,切实做好财务监督工作,确保其贯穿在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进而确保其尽可能的发挥最大效用。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进步必然要求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来看,会计监督在确保经济有序平稳运行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完善会计监督对财务管理的重要促进作用,把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落实到实处,让会计监督的职能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医院会计监督财务风险分析,2011年2期 

篇2

关键词:林业;财务会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多年以来,我国的林业财会信息失真比较严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林业财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现在来看,做好林业财会工作在当下的林业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做好林业财会工作的重要意义

笔者分析认为,在我国做好林业财会工作它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重要职能之一,同时也是有力促进林业企业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重要措施及保障。所以,做好林业财会工作有着任重道远的重要意义。

二、林业财会目前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林业企业工作了多年,深知财会工作在这里面经常出现的问题,一般来说,出现问题后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出现问题后不及时加以解决,任其问题肆意发展,最终不可收拾,导致了林业企业财产的损失。就目前来看,林业企业财会工作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林业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低。这主要集中体现在财会的基本功底,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或教育就直接从事财会工作。导致了对业务不熟悉或者不能胜任。还有的是甚至是未能严格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做假帐等等,制造虚假利润;在会计内控上,对于不真实或虚假的单据,也不予或不敢制止等。

第二,林业企业中内控制度不健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这样也会造成企业内部的财务失控。还有一个情况是制度虽有,但就是不好好执行;或者说是财务状况不透明,或者会计报表掩盖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等。类似这样的情况都是内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

第三,岗位不健全出现工作混乱。目前一些的林业企业出现岗位混乱,导致管理没有条理、职责权利不清楚一团乱的现象。同时各个机构之间不能够进行顺利无阻的沟通,致使部门间不能够顺利的获取最新信息,严重的阻碍了会计监管。

还有一种就是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项目资金使用不清楚,乱用,套取工程资金以外的资金使用。还有就是管理不到位,成本核算不规范。

三、做好林业财会工作的若干措施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成就,和现在大环境,谈谈自身对做好林业财会工作措施的几点意见。

第一,其实做好新会计准则及制度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由当地有关部门和当地林业企业一起制定,同时还要根据国有林场现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遵守。

第二,遵守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并且要遵守会计监督机制。一般来说,林业企业控制体系有内部凭证制度、健全账簿制度、科学预算制度等组成。在林业企业的内部,企业高层一定要明确规定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这样就可对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切实要加强林业企业的外部监督检查。现在一般地国有林场专项资金比较多,采用专项检查或财务收支审计等方式,加强对林场财务的监督检查。对林场新发生的业务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同时还要做好应对会计报表、财务收支、会计基础工作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被检查林场应积极配合,对发现的错误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

第四,做好林业财会人员的培训。要在林业企业中不定期地做好对林业财会人员知识面、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要与社会上各种琳琅满目的商业培训相区别,突出自身特点,树立良好形象。

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培训质量,选准培训内容等。据了解,财政部将要求所有大中型企业在2007年全面执行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它将取代行业会计制度,成为新的会计遵循,许多现行会计处理办法都将发生改变。

第五,要不断地加强林业企业财会理论的研究分析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林业财会应该参与环境资源的保护,促进森林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发展,要让得当前林业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林业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

第六,加强林业企业财会信息质量。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同时我们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对那些不合理的费用开支予以抵制,保证林业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李宇.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林业财务会计工作[J].企业导报,2013(02).

[2]张吉丽.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林业财务会计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3]石道金,冯迎春,杨丽霞,邬慧君.林业会计改革的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02).

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构建策略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供电企业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管理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供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信息采集、存储、输出和总体框架,还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保证供电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安全、资产完整与安全,提高经营效率,控制经济风险,有必要不断深入探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的策略。

一、供电企业构建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重要意义

会计能够为企业提供辅助经营管理、投资决策的必要信息,供电企业构建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提高自身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首先,目前我国还有许多的供电企业不具备健全的、高效的内控体系,内部会计控制的理念、方法都比较落后;其次,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内控体系的基础,制约着内控体系的实效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再次,供电企业是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的重要支柱,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有效保障供电企业资产安全,促进供电企业的资产增值,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最后,内部会计控制要求供电企业结合近期与长远利益,明确阶段性和战略性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有助于供电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供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关键要素

目前,供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是贯彻落实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护企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供电企业需要从会计控制环境、会计控制平台、风险防范体系、信息与沟通系统、多层次监督体系等方面构建会计控制体系的总体框架,并保证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与相互配合,从而进一步构建高效、健全的会计控制体系。

供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关键要素是人力资源,目前我国供电企业已转变成公司化的结构,会计控制体系相关的责任人主要有战略层的最高管理层、战术层的高管人员、业务层的财会人员。为保证会计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必须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权力、责任,战略层负责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目标、财务与营销策略、制定发展计划等,战术层负责资产处置、年度利润、资金调拨等,业务层负责坏账处理、开单程序、薪金、采购、赊销等。

三、供电企业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面临的问题

首先,从制度方面来看,供电企业的内控体系还存在不够健全的问题。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制度存在不够科学、连贯的问题。多数企业还没有健全的内控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也比较零散,有不少重复甚至矛盾的条例。个别企业制定相关制度仅仅为了走走形式,既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又没有从行动上安排专人认真、严格的考核检查,导致内控体系的执行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效。

其次,从人员方面来看,供电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高管人员、财会人员以及普通员工对内控制度缺乏认识,人员整体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不少供电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的作用与意义,仅仅将内部会计控制当作大量的资料和繁复的规章制度,导致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缺乏内控制度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度,有些企业存在关键环节失控甚至是串通舞弊的现象。

再次,从管理方面来看,供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执行力和有效的监督。很多企业没有从严执行内控制度,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可操作性差,还有些企业有着较为严密、健全的内控制度,却由于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的不重视影响了执行的成效。由于缺乏执行力,多数供电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成为了一种形式,缺乏刚性和权威性、严肃性。除此之外,在内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不少供电企业自身的审计部门不具备独立性,导致内部监督形同虚设,而我国的政府、社会监督等外部监督体系还不够成熟,没能形成合力,导致外部监督也缺乏力度。

四、供电企业构建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策略

针对供电企业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策略来保障内控体系的健全与高效:

1.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

财务部门的工作贯穿于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构建内控体系首先需要财务部门将眼光落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财务活动。财务部门需要立足于内控体系、贯穿于内控过程,为制定发展战略、评估风险做好辅助工作。因此,供电企业管理层需要赋予财务部门相应的权力,支持其财务管理工作,为内控体系的构建打好基础。

2.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供电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管理人员、财会人员以及普通员工的素质必须适应内控体系构建的需要,尤其是财会人员必须掌握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与方法,与制度和体系进行协调、配合,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内控体系。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使各层次、部门人员承担自身的职责和相应的风险,以员工素质建设实现内控体系的构建。

3.内控体系构建的内容

首先,需要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明确岗位责任;其次,结合企业实际设计账簿等文件和登记等程序;再次,将内控体系与授权审批、绩效考核等控制措施相结合,将内控体系融入到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之中;最后,健全内控评价体系,制定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组织内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对内控体系进行评价,接受政府、社会的监督,以确保其有效性,促使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完善。

总结: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构建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供电企业需要合理构建内控体系的总体框架,把握住其关键要素,针对制度、人员、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构建策略,并不断更新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作用,有机结合内控评价与审计机制,为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核算;监督机制;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150-02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而会计核算又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同时它在激活市场竞争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一般的中小企业规模小,会计核算问题一直都没有引起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因此关注和研究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对于我国的发展中小企业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很多的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会计人员工作的约束力较低,导致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企业的财务核算主体不明确

当前我国的经济市场体制中,较多数企业为中小企业,部分企业投资人错误地将企业财务当成自己的财产随意取用,或者聘任亲属担任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加上企业的财务核算主体不明确,使得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不规范,核算工作质

量不高。

(三)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核算监督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企业财务核算监督机制,导致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督效果不佳。大部分企业只有年度例行审计和日常的报表报送,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准确性不高。由于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不完善,只作为形式上的审计机构,却为真正对企业的核算工作起监督作用。因此,有的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利用各种手段非法占有企业资产,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

(四)企业的财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一

企业财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质量息息相关,然而当前企业的财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一,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由于过于重视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而忽视了财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加上企业未能定期为财会从业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化的培训,导致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使得企业的财务核算结果质量及效率大大降低。

二、完善企业财务核算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核算制度建设

1.加大相关财务法规的宣传力度。企业必须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首先必须加强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经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整改,并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及违法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财务法规真正落实到企业的财务核

算之中。

在相关法规体系的建设上,企业必须注重法规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尤其要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便于财务法规真正落实于企业的日常财务工作中。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保障企业财务核算的准确度。

2.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通过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使得企业的财务核算更为完善。其中,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方法。通过内部稽核制度,可以约束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及职责,避免出现一人多职,防止出现的现象。内部稽核制度可以作为企业财务人员相互制约的措施,即使得财务人员做到管钱不管帐,管账不管钱等相互牵制的机制。

(2)成本核算制度一般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方法、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其中,成本分析为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及成本分析制度,可以确定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分析的方法、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它是企业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国家财经制度、法令的执行情况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成本核算,不仅有利于改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工作,而且有利于了解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性,从而制定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完善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

(二)明确企业的财务核算主体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企业必须明确财务核算主体。企业的财务核算必须以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主体,避免与其他核算主体混肴。

一方面,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之前,应当先判断该会计主体是否具备独立核算的能力,只有具备独立核算能力,才能作为单独的会计主体。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两方面原则作为依据,一是根据企业是否从资本市场筹资;二是根据企业的注册资本大小,从而判定其是否为中小企业。若企业不从资本市场筹资而且其注册资本不超过规定的标准,则该企业为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财务核算与监督的依据。

(三)完善企业的财务核算监督机制

1.加大企业的财务核算监督力度。在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时,除了要加强对企业的税收情况监督,还要对一些违纪违规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其中,税务、工商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审计时,必须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税收征管法》、《公司法》等法规衡量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是否合法、合理。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加强规范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企业,相关监督部门必须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从严处罚,保障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

2.严格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当前,税务部门忽视加强监督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工作,导致大量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因此,税务部门必须对企业的财务核算人员进一步核实,可以通过加强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加大对企业财务核算的监督力度,从而促进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健康发展及准确性。

(四)提高企业的财会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

1.规范企业的日常财务工作。当前,规范企业的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规范企业的日常财务工作,完善企业的财务核算,并使之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财务核算工作,预先做好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企业发展前景。企业还可以通过将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提供给管理者、经营者及有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核算的准确度与公开性。

2.加强企业的财会人员法治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在企业的财会核算中占据重要位置,财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及职业道德与企业的财务核算息息相关。只有确保财务人员具备合格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进一步保障企业的财务核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法治教育,确保财会人员了解相关财务法律法规,具备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另外,企业应当多多鼓励、支持财务人员多在业余时间多多学习相关财会知识,参加后续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提高企业的财务核算成果

质量。

3.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会计法规和税收法规的培训。通过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提高会计人员对于财务工作的认识及业务水平。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进一步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通过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可以促进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

另外,企业中的相关部门还要对财务专职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确保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具备高效性及准确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对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注重加强财务核算工作,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改进财务核算方法,提升企业财务核算的有效性及真实性,推动企业不断健康、持续地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津丽.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1,(4).

[2] 高晓东.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与成本管理[J].冶金财会,2012,(8).

[3] 崔杰.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

篇5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策与建议

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随着企业发展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财务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也逐步增大,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既是建立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颁布实施以来,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导致会计秩序混乱、信息失真,影响了单位经济管理。必须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并予以加强,建立正常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济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当前会计基础工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颁布实施以来,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一些单位由于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管理乏力、会计外部监管缺失等多方面的原因,会计基础工作做得不深不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主要存在:会计账目设置、使用不正确、会计记账随意性大,费用报销手续不规范、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原始凭证不完整、不合规。如,报销会议费、培训费未见通知、会议记录等相关会议信息;发票无抬头或抬头不完整;报销差旅费未标明出差事由;发票开具单位与领用单位不一致;发票未加盖“发票专用章”;代开发票不符合单位注册地或劳务发生地的税法规定。

2.实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会计基础工作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为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服务。会计基础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各个方面,具有广泛性、基础性。只有正确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的重要性,才能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好地发挥管理、监督职能,服务于现代经营管理。一是有利于执行财务标准制度和维护财经纪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不仅对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任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对会计主管、会计和出纳的业务分工和相互制约关系也作了具体的规定,这就从组织上保证了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二是有利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与规范后能对各项支出作出准确、及时的反映和有效的控制,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预算的执行情况,又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三是有利于改善会计工作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基础工作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与协调性,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并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为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服务,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

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是会计机构和人员设置条件、职责,会计岗位设置与岗位轮换,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会计职业道德与继续教育。二是会计核算的要求,包括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的填制、更正、审核、装订,会计帐簿的设置、对帐、结账和保管。三是财务报告编制、报送、审核,财务说明书编制要求和财务分析指标等。四是会计档案保管,包括归档内容、档案立卷、移交、保管期限和销毁。五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

4.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对策与建议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工作、强化会计工作管理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规定,对照查找工作中的差距,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一要加强学习培养,提高队伍素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必须靠广大财会人员来实现。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结合会计证颁发、年检和职称考试等,采取举办会计培训班、自学、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形式,着重学习和掌握会计规定、财务处理、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与各项规定,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要求,使财会人员及时更新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规教育,建立健全企业会计人员培养制度,如培训、考核、晋升、淘汰等,健全财会人员业绩档案,促进会计行为规范化,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同时,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约束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二要加强会计核算,夯实工作基础。会计核算是会计人员主要职责,也是工作重点。会计人员进行核算要认真对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从日常工作入手,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做好内部稽核工作,根据本单位管理需要,科学设置会计科目进行记帐、对帐、结帐,编制会计报告,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为单位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资料。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我国各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同时事业单位也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问题,但现行的财会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的需求,这样使得事业单位在处理财会事务时无章可循,从现行的财会制度中难以找到可靠的依据,导致事业单位中出现了私设小金库,预算不科学,国有资产的流失等现象。因此财会制度的改革是时展的必须,同时也是我国事业单位健康运行的前提。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在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

在事业单位中如果要完善财会制度,首先就必须把握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对单位的预算要进行合理的编制,对单位的财务情况要进行如实地反映。单位应该根据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收入增减因素以及相应的措施,编制单位的收入预算,依据单位发展需求以及财务的可能,编制单位的支出预算。单位的预算要符合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得出现赤字预算的现象。其二,对单位的各项收入要依法合理地组织,同时要努力控制节约支出。单位的各项收入要全部纳入单位的统一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单位的支出要符合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开支标准。其三,对单位的财务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经济的核算,增大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单位应采取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预算资金,采取权责发生制核算经营的资金。其四,国有资产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避免流失国有资产。单位应该定期或者每年做好资产清查,确保国有资产完整性,避免流失国有资产,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其五,控制和监督单位的财务经济活动。事业单位应该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保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对财务预算全面进行落实,最终实现财务强化管理的目的。

二、我们国家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现状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与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地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财会制度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改革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大方面:(一)宏观方面;第一,现有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比较滞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是1998年进行颁布实施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情况。首先,现在的市场经济迫切需求事业单位能够自求发展和相对独立,但是目前的财会制度模式不够科学合理,还是之前的老框框,主要业务只是简单追求跑财政和要经费、要款,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针对目前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国家的事业单位在管理、业务和性质等很多方面发生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会计内容。但是目前的财会制度对这些业务并没有明确做出规定,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操作性。第二,财会体系国际化的程度比较低。根据实践证明,事业单位要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国家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单位内部的财会环境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经常参与国际事务,同国际相关组织和团体进行合作。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的很多方面和国际的惯例存在很大的差异,很难和国外进行交流合作。(二)微观方面;第一,现有的财会制度没有真正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国税总局规定事业单位和企业应该制定同样标准缴税,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缺乏对应的纳税核算,如果仅仅依赖纳税的申报调整,纳税核算的差异将进一步加大,纳税成本将同程度地增加。第二,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年终报表存在差异性。当前财会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支出形成事业的支出,预算之外的收入则是事业收入一部分,而目前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和现有的财会制度相互矛盾。有些单位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预算,采用的预算之外进行决算报表的单独填报加大工作量,其完整性和严谨性有待商讨。第三,目前事业单位的财会规则不够完善、规范。事业单位的劳务服务或者精神产品,尤其是那些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难以准确地计量以及推销,若机械简单按照纳税征管的有关规定纳税,缺乏公平性。

三、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竞争下事业单位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根据市场经济需求改革财会制度,进一步地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其次是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内在的需要。事业单位一切活动都与财会制度紧紧相关,同时财会制度也是单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地管理单位的资金活动以及价值形态,最终实现财务的统一管理。然后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社会形势促使事业单位加强财会制度改革。目前我们国家财会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如财务和会计部分等,不能很好管理单位财务。因此改革财会制度能够很好地管理单位财务方面事务,促进单位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的有关措施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提高和受对外开放竞争影响的需要,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针对以上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所提出的问题,我国事业单位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借鉴国外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经验和改革趋势,尽快修改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财会制度准则和财会制度,使我国的财会制度更加健全化、科学化和国际化。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应:其一、应该接受财会会计的统一指挥和领导,将企业的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划分开,由现有的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还要有相关的部门和机构成立准则委员会,各司其职。其二、尽快制定我国的财会会计准则的理论结构,用以制定和完善具体的会计准则。借鉴一些经验,参照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结合现有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际趋势,对事业单位要求的报表、报告和内容重新定义,为会计的确认、记录、核算提供指导。其三、加强我国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为了适应我国财会制度的财务报告体系发展提供了依据,为各行业和系统提供帮助。第二、我们国家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科目的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目前设置的会计科目一般围绕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的收支核算的科目,是围绕日常所开展的事业管理活动产生收支的事项,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经营的收支核算的科目,围绕为弥补经费不足而参与市场的经营活动所发生收支的事项。尽管目前的财会科目体系针对这两方面已作出有关规定,但却忽视市场运行的特殊规律,导致财务处理的随意性比较大,带来混乱。因此在事业单位的总账科目再增加“实收投资”等二级科目的设置,用于专门核算无形资产、材料和货币资金等。第三,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合理的财务的评价体系要尽快建立。其一是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控制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健全,强化管理收支。事业单位要统一管理预算内外资金,强化管理收支,用有限资金获得最高的效益。强化管理收入就是要大力鼓励给各个部门利用现有资源增加收入,弥补财政不足,并用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收入的完成情况,有对应的激励政策推动开展创收活动。同时单位要加强审计的监督功能,制定完善单位的财会制度,增加约束自己行为能力,强化管理支出。其二是推进运用管理财会,合理科学的财务的评价体系要尽快建立。伴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变化,也只有对财会管理的各种方法灵活运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的评价体系,才能不断改善单位财会管理,进一步提高单位效益。第四,财务报告的体系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新形势下,为满足事业单位多元化的发展要求,财会制度要根据不同目的和层次的需要进行改革,顺应时展要求。

五、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很好地发展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健全、科学的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波.浅议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改革[J].统计与管理,2010(4):32-33.

[2]杨曙,彭小珈.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8):242-243.

[3]丁晓燕.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6):25.

篇7

【关键词】企业破产;财务问题;破产清算

企业破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负债达到或超过其全部资产,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和资不抵债的企业行为。本文所论述的是传统破产法上的企业破产,指在债务人无力偿债的情况下以其全部财产对债权人进行公平清偿的法律程序,即破产清算。作为企业经济运行中常见的经济现象,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债务的清偿和债权人利益的保障,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破产财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破产财产评估的问题

破产财产是企业用于清偿债务的全部财产,主要包括企业流动资金和土地等不动产,产生于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时到破产程序终结前。企业破产程序中破产财产的评估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债务的清偿和破产程序的有序运行,对于企业资金运行和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企业破产财产的清查、评估和变现过程中,存在着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和企业破产财产流失等诸多问题。一方面,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前转移企业资产逃避债务的行为,不利于企业债权人利益的保障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在市场经济运行实践中,部分企业在破产宣告前为逃避债务转移资金和隐匿财产,严重损害了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另一方面,由于对企业破产财产的评估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破产的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由于部门分割与清算组利益关系的影响和破产财产评估监督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产评估流于形式和破产企业资产的流失,无法真正维护评估管理办法适用的统一性和作用的权威性。

企业破产财产的评估对于不仅有利于企业债务的公平合理清偿和破产清算程序的有序开展,对于破产企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合法权益的卫华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实现企业破产制度的完善,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破产资产评估制度,以规范对企业破产财产的清查、评估和变现行为。一方面,为保证企业破产财产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有必要对申请破产企业的财产报告实行由律师事务所进行独立审计的制度,以改变之前法院以破产申请企业提交的财务会计报告或以破产申请企业提交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会计报告为依据的混乱局面。另一方面,为建立完善的企业破产财产评估制度,破产企业资产评估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必须需经过三分之二以上主要债权人同意。该强制执行制度的建立,不仅课以有效避免因利益冲突而影响破产财产评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问题,对于企业债务的合理公平清偿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破产的会计处理问题

在破产企业的清算过程中,清算组在记账方法和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存在的会计处理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和有序开展。首先,在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财会人员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以现金为记账载体,记账方法不规范,造成了账目混乱的后果。其次,部分破产企业的清算组将单位资金以个人储蓄方式存入储蓄所,以个人名义存入或支出,违反了现金管理相关规定。最后,在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存在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的行为,不利于企业债务的公平合理清偿。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清算组应从清算之日开始另外设立新的账目,而且新设账目的科目必须与破产企业移交的账目余数额相对应和衔接。破产企业为逃避债务或为其他利害关系人谋利,将企业对单位的债务以抹账的方式调整到其他应付款的个人账户,混淆了单位债务与个人债务,造成了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失衡,不利于企业债权人合法利益的维护。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和保证破产清算程序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分析并解决破产程序中出现的会计处理问题。首先,破产清算组领导者及其工作人员应增强法制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会计记账方法,采取复式记账方式,认真贯彻落实企业破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清算组应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 ,取消以个人方式开立存折,破产企业银行存款科目可移交给清算组继续使用,不得公款私存。最后,破产清算组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以破产企业科目余额为准,实现会计科目的正确衔接。同时,清算组应对不一致的会计科目进行划分,对相同科目进行合并整理,以避免会计科目混乱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清算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破产企业所欠税款、破产债权的先后顺序进行破产债务的清偿,以维护破产企业债权人合法权益和实现破产债务科学合法清偿。

三、企业破产费用的管理问题

企业的破产费用是清算组在企业破产程序中管理破产财产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诉讼费用、管理、处理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管理人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等。企业破产程序中破产费用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破产程序的高效开展和顺利进行。一方面,法律关于破产费用开支的具体量化标准、破产费用预提和破产费用占破产财产的比例没有具体的规定,造成了企业破产费用没有统一的适用标准,不利于加强对破产费用的管理。另一方面,在企业破产程序中,对清算组的运行和破产清算费用的管理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极易造成破产清算组乱收费的问题,甚至可能严重背离对破产债务公平合理清偿的破产清算的最终目标。

为提高破产程序的运行效率和进一步完善破产清算程序,必须加强对破产费用的管理。一方面,为加强对破产费用的管理,在破产费用的支出过程中必须遵循节约原则和严格审查原则。破产费用必须是为所有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支出的费用,在破产费用的支出过程中必须严格审查,以加强对破产费用的管理和规范。清算组的工作人员已在本部门发放工资的,不得在清算组重复支付。在企业破产程序的具体运行过程中,清算组应厉行节约原则,尽量减少破产费用的支出。另一方面,为强化对破产财产的管理,必须加强破产管理人的财务管理行为和破产费用的支出情况的监管。在企业破产程序运行过程中,清算组应根据科学性和必要性原则提出破产费用的预算,并交债权人会议审核,以实现对破产费用的提前监督和管理。企业破产程序终结后,清算组应将破产费用的具体开支情况交由相关审计部门审查和监督,以实现对破产费用的事后监督。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破产管理人对破产财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力度,并设置相应的处罚措施,以进一步规范破产费用的支出。

总结:

企业破产制度的建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破产财务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破产清算程序的规范与完善,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保障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必须完善企业破产财产的评估制度,加强对破产清算费用的管理,做好企业破产的会计处理工作,以充分发挥企业破产制度在资源配置和市场经济运行中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国壮.企业清算中的财务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23.

[2]韦永福.论企业破产清算的若干财务问题[J].时代金融,2011(12):2-3.

篇8

【关键词】乡镇财政;监督工作

当前,全国乡镇经济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表现在经济总量逐步增大,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构建,财政监督显得越来越重要,乡镇财政监督是层级最低的一级财政监督,如何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其任重而道远。下面,就如何加强乡镇财政监督工作谈几点浅见。

一、当前乡镇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乡镇财政监督受传统观念和多种因素影响,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边缘,导致财政监督工作相对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不够。最近财政部、省财政厅无论是从政策方面还是在人力、物力、精力方面都显著加强。财政部曾专门以第61号部长令形式印发《财政部门监督办法》,省财政厅一直以来对财政监督工作高度重视,表现在检查频度加大,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加大。而到市、县级,就给人渐次减弱的感觉,特别是乡镇,财政监督就是内部检查,许多地方检查也是敷衍了事,触及不到深处。被动应付多,主动出击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把财政工作的重点放在收入和支出上,把财政监督挂在墙上。

(二)专业人才缺乏。当前乡镇财政监督力量十分薄弱,乡镇财政监督干部不仅数量少,变动频繁,且结构不合理,人员大多来自非专业人员,对财政监督业务不够熟悉,文化层次和技术职称偏低。还要承担乡镇定村和中心工作等任务,人手显得十分紧张。

(三)工作机制不活。一是监督缺乏主动性。长期以来,由于受财政监督职责权限等因素的影响,乡镇财政监督工作主要就是内部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性检查少,经常监督更少,往往偏重于事后监督,使很多违法违纪问题都在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从而造成财政、税收等经济领域的违法违纪现象屡查屡犯。二是监督缺乏针对性。目前,乡镇财政监督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措施,财政支出监督机制以及财政内部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机制仍很不完善,导致监督效率不高。三是内部监督十分薄弱。近年来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财经系统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这与财政内部监督不健全、检查和处罚不到位、缺乏约束机制有很大关系。

二、加强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的思路

财政监督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乡镇财政监督工作对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特别是促进乡镇财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学习,充分认识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当前一些领导对财政监督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财政监督缺乏正确的定位。乡镇领导特别是财政部门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越发展,财政监督越重要的道理。要组织广大乡镇干部认真学习财政部《财政部门监督办法》等国家、省、市、县有关加强财政监督的政策文件,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推动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切实加强财政监督政策的宣传工作,利用标语、墙报、广播、电视等形式,宣传加强财政监督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要求,积极营造上下关心财政、支持财政的良好工作氛围。

篇9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医院财务管理;核心地位;有效途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21

1前言

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就深化医疗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公立医院改革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指明了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围绕医疗改革的多方面举措,在部分领域已显成效,如全民医保的实施,极大地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开拓了医疗市场的资金来源,同时也给医院提高自身能力以赢取医疗市场带来了动力和机遇,对医院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是极大的促动。那么,公立医院依靠什么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呢?那就是管理,管理出效益。在管理中,财务管理历来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地位,有效地发挥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这不仅是医院适应医疗改革的需要,也必将对医疗改革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医院的管理和经营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从提高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转变管理模式,注重管理效益上探求发展的出路,然而,多年来,由于医疗体制上一味强调其公益性、事业性,而忽视其经营性,在医院管理上极少提及经营,这种倾向,在国家相关的医疗改革指导文件中已明确有所改变,但在现实的医院管理中,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以及作为其核心地位的财务管理的重视仍未提到日程上来,特别是县区级公立医院,这种现象极其普遍。这种现状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必将造成极大的阻碍。

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能否确立,核心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取决于医院领导的认识和态度,医院领导层对医院财务管理必须有明确的“中心”“核心”意识,才能在决策时和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把财务管理真正放在中心地位,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

目前在区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下实行的是院长负责制,院长多出身于医疗业务骨干,而非管理专业人员,他们对医疗业务驾轻就熟,而对统驭全院各部门协同管理医院,往往以其经验处之。现实中,医院内部财务、总务、设备、药品各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会计业务指导不够、督促不力。

2012年1月1日实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提出:医院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即是指医院的财务活动在院长和总会计师领导下进行,明确了在三级医院中设立总会计师的要求。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集中管理”是指一切财务活动都要集中在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即是从管理体制上保障了医院财务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然而,至今为止,不设立总会计师或以医疗副院长兼管财务部门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医院的财务负责人与收款处负责人同一级别,财务部门负责人不具有领导收款部门的职责,根本谈不上对经济活动部门及其业务的统一领导。财务负责人与收款部门负责人同是医院的中层干部,享受同等级的职权和待遇,严重地挫伤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遏制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医院财务管理职能主要有:核算职能、参与职能、监督职能、管理职能、分析职能和协调职能。目前医院财务人员主要履行的是核算职能,对于参与管理、监督经营行为、管理经济活动、分析投资经营效果,以及协调参与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共同完成经营目标等职能,部分已被弱化和取缔。要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内容主要有:统一人员管理,即是所有财务人员统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账户管理,即所有账户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核算管理,即所有核算部门、业务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资金管理,即所有资金收入、支出使用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资产管理,即所有涉及物资管理部门的流程、环节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票据管理,即所有收发票据业务和对票据使用、保管和销毁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收入;统一成本管理;统一物价管理;统一分配管理。等等。医疗服务涉及复杂的流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医疗服务还具有全天候特征和高度专业性,要建立医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必须适时调整管理策略,加强医院经营管理,确立医院财务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使医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因此,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改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就要遵循有效的途径,首先从宏观上,要从医院管理的制度体系上对医院管理的体制加以规范,要明确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要确实实行总会计师制,要明确其职责范围,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从医院内部管理体系上更要从多角度、多途径、多举措加强财务管理。

31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

国务院有关医疗改革文件中也提到要建立法人治理机制,医院要在内部管理机构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控制机制。医院财务部门是医院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本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为此,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牵制机制,实行严格的职务分工岗位制度,即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等。应制定严密的授权控制制度,将所有经营活动都纳入授权管理范围,保证各管理层次权责分明。应建立岗位轮换制,医院重要职位和内部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关键岗位还应实行回避制度等。

32要加强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

医院的财务人员担负着财务核算、监督、检查等重要工作职能,以人为本,提高财务人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是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根本。

财务人员要“以诚信为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具有实事求是、慎独自律的品质,要具有敬业、乐于奉献、廉洁奉公的精神,要建立、健全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执业能力,提高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等业务能力和方法的研究和培训,不断拓展应用先进方法和手段用来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财会队伍。

33要搞好财务预测与决策

遵循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积极开展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做好预测是医院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投资决策即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要建立立项制度,要建立健全投资的分析、决策制度,分析投资的可行性,考核投资回报率、确保投资安全性。

近年来,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需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引进高技术人才,改善医疗环境,医院领导层过于相信自己能控制好局面,低估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盲目投资基本建设,超规模购置大型设备,超越了自身承受能力,带来投资风险。

34要搞好成本管理,开展全成本核算

严格按照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支出标准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支出,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根本。

加强成本管理就要对物资采购、物资保管、物资消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控,物资采购要货比三家,同时查看历史进货价格,以最低的价格获取最优的物资;物资保管是要以最少的库存量保证临床所需,减少过期、损耗等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物资消耗要合理、可控,尽量采用与收费相关联的消耗和定额定量消耗等措施。对于费用支出,要确定合理的支出范围,严格遵守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杜绝随意性。

35要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防范财务风险

资金的流动性是保证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资金储备总量要与业务量相适应,资金过剩是种浪费,资金不足影响周转和使用,更会带来风险,因此要有一个合理的储备界限;二是资金使用上要有管理跟踪,重视资金在经营活动中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流动风险,监控现金流量的合理性,及时发现问题,杜绝风险发生;三是加强对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设定应收账款款期,有计划地安排应付账款,严格控制呆、死账,加快资金流动,使资金运用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志强,李盛军,郑凤春,等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培训教材[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篇10

会计监督工作时乡镇卫生院财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完善和解决其现有问题,是当前卫生院的一个工作重点。乡镇卫生院处于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中间层,起着沟通村民卫生服务站和县级医院的枢纽作用,是保障乡镇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年,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和环境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改善和提高,给乡镇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医疗便利,同时也为卫生院创造了更多的业务收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这收入逐渐增加的现状下,如何做好有效的收支管理,给卫生院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乡镇卫生院规模较小,人员素质不高,且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会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其发展。本文就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措施。

1 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乡镇卫生院的会计工作往往存在着诸多基础工作的问题,诸如:原始凭证要素漏填、少填;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项目内容不相符,存在移花接木、项目内容与使用范围不符等;支出的费用随意性较大,甚至无原始凭证审核手续,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内容填写太过简单,容易产生内容不完整、科目不规范、不合理问题,常常是只做报表,不做财务状况分析,使得财务报告和帐表存在许多不完整和不相符的问题。

1.2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不能及时对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材料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统一装订存档处理的问题,很容易产生档案丢失或部分丢失的情况,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财会资料的重要性非常明显,但乡镇卫生院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忽视了对财会资料的归档管理,仅仅随意堆放在仓库或其他地方,容易造成丢失和查找困难,无法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我国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国医疗企业财务基础管理、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政策和文件,从而使得乡镇卫生院逐渐认识到了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然而,少部分卫生院仍然存在会计兼职出纳、药房人员兼职会计等问题,虽然表面上节约了人力资源,但是无形中给卫生院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带来了巨大影响,甚至使得会计职能无法履行。

2 基于制度视角下加强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工作的策略分析

2.1完善院长任用机制

在我国,绝大部分卫生院采用院长任用机制,对提高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在现状下,为了强化会计监督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仍需深层次完善院长任用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通过业务水平、政治素养、管理水平、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评定,进行卫生院院长选拔工作,并且签订聘任责任书,对任职期间的责任、权限和目标进行明确,进行定期考核。在任期结束或者其他原因离任时,对任职期间工作进行审计,对经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状况等实行审查,明确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实行情况,并分析是否正确,明确卫生院的整体发展是否健康。

2.2财务支出采取会审会签制度

为能够加快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水平的提升,笔者认为应当建立与完善相应的财务支出会审会签制度,根据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会审会签工作。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性,提升会计票据、原始凭证等会审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会计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同时也可以保障会计监督效果,尤其是针对于卫生院在医疗设备等方面的重大金额支出的监督,有利于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

2.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确保乡镇卫生院会计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中的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会计人员在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培养一批高素质会计工作人员,提升乡镇卫生院会计管理工作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