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

篇1

一、让环境创设中的地饰、墙饰“说话”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和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我们在设计环境中装饰的内容时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应更多考虑装饰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观。例如,在地面上贴摆放椅子的标志,在进行集体活动之前幼儿就能把自己的椅子放到位,不用老师亲自摆放一把把椅子,节省了很多时间,也锻炼了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还可以在活动室放玩具的墙上,张贴“玩具要轻拿轻放”“玩具要大家一起玩”等标语,随时提醒幼儿玩具是大家的,大家一起玩,潜移默化地强化幼儿分享的优秀品质。物品筐上贴上物品的标志,让幼儿很容易找到所需物品,又能很快地把物品放到位。孩子来到幼儿园,家长最关注自己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的饮水量,因此,我们在放保温桶附近的墙面上,布置一个版块——《今天你喝水了吗》。把一次性的纸杯固定在墙上,每人一个,上面贴有孩子的照片,从早上来幼儿园开始,幼儿每喝完一杯水,自己在贴有自己照片的杯子里插上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这样,孩子们喝水的积极性提高了,到晚上家长来接孩子时也能看到自己孩子一天喝了几杯水,老师也不用给家长逐一介绍孩子的喝水情况。我们在每张小床边上贴上了小圆点——小鞋子的“家”。午睡时,幼儿都能将自己脱下的鞋子整齐地摆放在自己的小床边。在盥洗室以幼儿如厕、洗手的先后顺序照片创设暗示环境,让环境“说话”,引导幼儿模仿学习照片上的正确方法,学会自主管理,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凭借自身的思考、判断,协调与环境的关系,不断获得经验,建构自我服务意识,使环境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做。这就充分发挥了环境隐性的教育作用。

二、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注重教育性、情趣性、参与性

秋天来了,我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来到大自然中,让孩子找找秋天的秘密,欣赏五彩缤纷的秋菊,看着落叶如蝴蝶般飘落,研究叶子的色彩变化。在孩子们热烈讨论后,我们决定通过画画、剪贴、制作的形式,共同来完成一幅主题为“秋天的公园”的画。孩子们有的用枫叶做装饰;有的用棉签蘸颜料画上五颜六色、姿态各异的;有的用红色皱纸卷制细巧的一串红,并用绿色彩纸剪成鸡心形状装饰成叶子;还有幼儿用油画棒画鸡冠花,还不忘在上面点上黑色的“花籽宝宝”……大家共同完成了“秋天的公园”。

让幼儿来提供布置主题环境的材料和作品,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设置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收集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子、盒子、挂历、包装纸、泡沫板、吸管、碎布头等废旧物品,也有蛋壳、开心果壳、田螺壳、蟹壳、蛏壳、树叶、柿子核、桂圆核等自然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用饼干盒做成了钟表、电视机,用牙膏盒做成了汽车、楼房,用酸奶瓶做成了小机器人、小鸟、望远镜,用糖果盒做成了电视机、宝塔、小猪,用易拉罐做成了各种娃娃、小动物,用蛋壳做成了熊猫、金鱼、娃娃……用这些幼儿的作品来装扮我们的活动室,孩子们都很开心,对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也更加感兴趣了。幼儿在这个积极参与收集、制作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让环境活起来,使环境无处处“说话”、处处有教育

幼儿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幼儿园布置的环境,开学时和放假时都是一个样儿的。这种环境创设得再美也只是一种静态的摆设而已,时间长了也不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了。以班级图书角为例,在班上设立一个书柜,放上一些图书,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取阅。但由于书柜容量有限,孩子短时间内就会把书柜上的书看完,之后书柜上的书就不再吸引他们了。而且,他们还会经常为争某本书发生争吵,在读书时大声喧哗、不爱护书本等。为了化解这些问题,我们决定让每个幼儿自带一本图书,写上班级、姓名后投放到图书角。为了让书真正“活”起来,我们尝试每周五家长和宝宝可自行借一本书回家进行亲子阅读,半个月或一个月后进行交换。教师对图书进行筛选后,还可以进行年级之间的交换。这样的举措深受孩子、教师和家长的喜爱。因为此时的图书角,不再是静态的摆设,而是活的教育资源,表面上是静态地呈现在班级的图书角,其实图书从一个班级传递到了另一个班级,传递到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手中。

为了促进孩子与环境互动,使进入图书角的每个孩子都能自觉地遵守读书规则,我们添加了“图书医院角”,投放了粘胶、剪刀等材料和工具,指导孩子对损坏的书进行修补。我们还结合阅读实践,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图书角里增加了图文并茂的友情提醒,让孩子进入后就知道要一页一页地翻、安静地看、看完后要放回原位等。

可见,幼儿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环境创设,为幼儿创设操作性、参与性强,充满童趣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使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篇2

【关键词】环保教育;幼儿;启蒙教育;活动;家庭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46-01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一、寓环保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萌发幼儿环保意识,增加幼儿环保知识

一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计划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主题教育活动和各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如在“6・15世界环境日”之际,开展“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带幼儿外出观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色、形、声的美妙,产生对美好环境的情感。同时,通过讲故事、观看录像、欣赏图片、谈话讨论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相应的环保知识教育。针对四、五月份沙尘暴天气,让幼儿在切身感受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环境被破坏后,我们的生存条件会变得怎样?”并通过对比,知道良好的环境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从而,教育幼儿减少废物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如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培养幼儿用水后关紧水龙头的习惯。针对“地球上的水可以用完吗?”等问题,组织幼儿在观看录像“宝贵的水资源”后,找出地球仪和地图上有水的地带,知道海水和淡水,知道水来之不易,如果不节约用水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幼儿园还可在各科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注意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如故事《窗外的垃圾》教育幼儿环境美好,人人有责,歌曲《小手娟》,教幼儿爱清洁,讲卫生。

二是环保教育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将环保教育与生活习惯的培训紧密结合,是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之一。我们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育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杂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说话、走路轻要轻;爱护图书,爱护玩具;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纸张的好习惯。平时,多组织孩子收集废纸,易拉罐,玻璃瓶,果冻盒等废弃物品,把它们再生利用,做成各种新颖、有趣、立体、直观的玩教具,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少污染。这些既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环保的基本要求。另外,我们还十分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首先,创设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如桌椅、玩具摆放整齐,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同时,对活动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一边是题为“绿色世界”的植物园墙饰,一边又是“我为环保出份力”的主题墙画,窗台上,设置了养殖园、种植角,让小朋友亲自养殖各种动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在感受了付出时的艰辛,长大后的喜悦时,孩子们会更加自觉地去关心身边的动植物,从而唤起了他们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

三是把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同幼儿观察、实践和行动结合起来。为了激发幼儿环保意识,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带领幼儿去实地调查,让幼儿听马路上的喧哗声、市场上的叫卖声和朗朗的儿歌声、优美的音乐声,通过比较、感受,明白好听的声音叫乐声,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从而了解噪音污染对人们情绪及听觉的影响。另外,通过观察,增进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到马路边观看车水马龙的情景,让幼儿知道废气的来源,亲身感受到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同时,注意引导幼儿把环保意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组织幼儿拾落叶、扫垃圾、为花草树木浇水、整理图书、玩具等,这也正是他们保护环境的行动体现。

四是充分利用户外丰富的环境资源开展教育。孩子一出生,就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他们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自然界中鲜艳的花朵、飘动的云彩、飞舞的蝴蝶以及高大的树木、碧绿的小草等都会使孩子乐不开支,流连忘返。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自然是兴奋的和愉快的,保护环境的情感便会自然萌生。

二、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

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时,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另一方面,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着装整洁、手脸干净,物品摆放有序;看见废物主动捡、看见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管。这样,孩子在耳熏目染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

三、发动家长参与、提高教育实效

篇3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同时,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

二、目标及任务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本学年,我们要充分利用空间,依托家乡特色资源,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创设一幅幅富有情趣、立体多样的画面,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想象,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是文明的校园,生活的校园,孩子的乐园。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应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营造。因为幼儿环境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做到 让幼儿自己说美。

三、措施与方法

我觉得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与教育任务,内容相结合,注重发挥,塑造幼儿的"三性",要使幼儿园的环境和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体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 主题墙墙面布置

班级墙面布置 教师大胆创新,能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创设与教育相吻合的环境,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本学期教师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使幼儿的参与性落到实处。中班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了松树爷爷(废旧纸杯,光碟)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班的幼儿和老师一起创作了主题活动(小狐狸)(小篱笆)每位幼儿都献计献策,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认证。

2. 户外环境

户外的环境也是整个幼儿园的脸面,优美户外环境让每个入园的幼儿心情格外舒畅。所以我们这次在大门口画了一个大大的房子,让幼儿每天早上都高高兴兴,蹦蹦跳跳的入园,每个幼儿都喜欢做游戏,本学期我们还布置了很多让幼儿做游戏的图案,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认识数字我们把我们把幼儿做早操的小红点改成了数字。

3. 廊道门窗

根据我园的特殊情况,阳台多应采用不易褪色的材料布置,可用幼儿的作品来装饰 廊道,称之为"幼儿天地"。这样家长也能看到我们的教学情况,幼儿也知道爱护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体会到成就感。

4.区域创设

为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与幼儿产生交流作用,要求每班提供的活动区至少5个以上,环境和准备投放材料时,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每位幼儿看到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在老师的改动下变成了自己喜爱的玩具,也使幼儿知道了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道理,我们开辟了(图书角)(益智区,棋类,扑克,算数等等)(巧巧手)(农贸市场)(音乐角),让幼儿自己的想象有了展示的舞台)

本学期我们还创设了一个(今天我过生日)的主题,也是幼儿很喜欢的一个活动。

5.家长园地

篇4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问题;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内容超载

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的超载表现在质和量的超载,幼儿园体育活动自觉的外在教育,必须建立在儿童活动中自发的内在教育性的基础上。如小班体育课《小蝌蚪找妈妈》中,教师首先分析了“小蝌蚪找妈妈”包含的教育性(如可以练习定向跑、向上、向前跳等方面发展的技能,促进幼儿对顺序、距离等的感知与判断,还可以促进儿童协商、轮流、合作等社会性发展)。然后在考虑儿童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确定2条主要目标:一是学会跑(定向跑)、向前和向上跳;二是练习跑、跳协调性,在力量、耐力、速度、平衡性上得以提高,对其进行自然、合理拓展,这是允许的。但如果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增加这样一条目标:学习听信号变速走并能绕过障碍曲线走,就可能会因超出儿童发展水平而出现教育性超载的现象。

判断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否存在质的超载的基本标准是活动者的能力,当教育性超出了活动者的现实能力就可能出现质的超载,除此以外,还存在量的超载。教育性体现过多往往意味着活动过于复杂,特别是规则过于繁琐,可能会让活动者应接不暇而最终放弃或中断游戏,这即是幼儿园体育活动教育性在量方面的超载。

1.2 轻重把握不当

1.2.1 重安全、轻运动。许多幼儿园在“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特别强调幼儿体育的安全性,大量带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运动项目因“安全问题”而被取消。幼儿被封闭在狭小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着最安全也是最基本的体育运动。幼儿的身体发育与发展需要和自身的运动兴趣遭遇越来越大的忽略。

1.2.2 重技能、轻感情。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动作及游戏,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器械类活动和游戏。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容易忽略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如大班体育活动“小马运粮”,小马帮助妈妈运粮食时,需要经过小沟、窄路、山洞、山路、树林、栅栏等,活动过程中容易因动作难度大而在衔接处过渡不自然,从而演变成单一的技能训练课。

2 教育对策

2.1 提高活动组织能力

2.1.1 游戏情境递进。游戏化和情景化是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如在大班开展体育活动时,以 “帮小红帽摘西瓜”为例,事件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动作要求贯穿其中,活动设计主要按照:“过红绿灯”(按照信号垫脚跑、半蹲走)――“弯弯曲曲的小路”(绕障碍跑)――“高速公路”(有秩序的快跑)――“过小河”(双脚并拢向前跳)――“西瓜地里”(躲避大灰狼四散追捉跑)――“把西瓜运回小红帽家”(整理动作)。如此循序渐进而自然的开展活动,避免僵硬无趣的教学。为了提高体育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和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会考虑,将现有的运动场所布置成一定的游戏情境,要注意整个活动的内容和情境设置,都应服从于一个完整的游戏时间,结合幼儿的经验按照符合逻辑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逐步展开。所以教师在设计体育活动时,如果能够条理清楚地把握这条线索,组织起来就会更加轻松。

2.1.2 运动强度递进。体育活动身体锻炼的效果直接体现在幼儿的动作过程中,通过参与活动时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体现出来。仍以“摘西瓜”为例,运动过程的递进就体现在运动强度的不断加大中:按照信号踮脚走、半蹲走――绕障碍物跑――有秩序快跑――双脚并拢向前跳――四散追捉跑。幼儿从开始阶段的限定性、规则性动作发展到最后非限定性、自主性的动作,从而突出活动的身体锻炼价值。在设计体育活动时,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运动强度的安排。体育活动包括新内容的联系、旧内容的巩固、多样内容的综合等具体的需要。从个体动作形成的规律来看,一个动作一项运动基本上要经历粗略掌握――改善提高――运用自如3个阶段。此外,要遵循“上升――平稳――下降”的身理机能变化。

2.2 关注轻重把握

2.2.1 确保安全,开展运动。幼儿园重安全,轻运动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是教育者封闭的思想在作祟,教师害怕上体育活动课,将体育活动基本的原则降低再降低,内容减缩再浓缩,甚至将体育活动课搬到室内,借此来避免意外伤害。针对这种恶性循环,幼儿园应该展开开放式体育教学法,它的基本策略包括:一是呈现内容时敞开教育空间。应创设可以选择的运动情境,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二是挖掘家庭中潜在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引导家长参与运动准备,鼓励家长参与运动指导并且指导家长利用和参与运动评价。三是利用社区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是《纲要》中的重要内容。如带领幼儿融入大自然,开展的远足综合教育,扩大范围,适当增加难度。

2.2.2 关注情感的体验。以上述“小马运量”为例,教师应加强在环节过渡处的设计,比如教师让幼儿一边体验小马感情的变化,感受母子之间的亲情传递出的温暖,一边鼓励幼儿不怕运动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坚持到底,完成任务。最后引导感受成功的开心体验,促进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动作技能和活动情感的发展。

除此之外,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应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各个领域,凡能贯彻体育要求的地方,都应注意培养,如幼儿正确的走路姿势,教师在幼儿行走时也可以进行讲解、示范,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 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教育出版社,2004

3 秦元东.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异化[J].幼儿教育,2011(4)

Kindergarten teaching :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篇5

关键词:幼儿园 育人环境创设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幼儿教育日益重视,幼教改革不断深入,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对幼儿成长环境的创设在我国古代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故事都充分体现了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 所谓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新《纲要》颁布之前,《规程》试行已十年有余,广大幼教工作者都在环境创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在这期间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我认为还需做进一步探究,现就自己的一些认识做以下浅析: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理解不全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说的环境系广义的环境,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环境,如家庭、社会、自然等。许多人将幼儿园环境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如园内环境、班级环境和墙饰等),这种观念导致人们对环境创设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一是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狭隘地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从而割裂了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的关系;二是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片面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而将园内环境创设狭隘地理解为班级环境的创设,更将班级环境创设又理解为主要是墙饰的设计与布置等。

(二)环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忽略了幼儿的介入。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它的教育性。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教师只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方便考虑,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成果的观赏者,较少倾听孩子们的建议,也很少顾及孩子们的感受,幼儿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教师全凭自己感觉评价好看或不好看等。所以,此种环境创设就成了纯粹的摆设,孩子们可望而不可及,根本不可能与之发生互动而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三)为追求新异效果而过度频繁地变换环境。

幼儿好奇心强,许多老师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总喜欢频繁地更换环境,其实这种做法也是欠妥当的。首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所创设环境的实用价值。其次,幼儿期正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频繁地变换环境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安全感,使孩子养成不稳定的心性,不利于孩子坚持性和耐性的培养。

(四)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

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这种片面的环境创设,十分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而忽视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由于教师对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从而忽略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研究与创新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的策略

(一)对环境创设要有全新的、全面的认识。

幼儿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片面的环境创设观念,全面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既要创设好幼儿园园内环境(包括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物质环境和体现幼儿主体地位的精神环境),又要创设好与幼儿园相关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社会和自然等),只有将这两者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彰显所创设环境的教育价值,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要创设适宜幼儿多方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如幼儿天性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愿望,教师就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机会;幼儿知识经验少,需要积累感性知识,教师就应多为幼儿提供接触实物、实景的机会。在创设具体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结构特点。如活动室的材料应摆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并将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让孩子学会分类、按序摆放,以方便幼儿取放;尽可能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探索需要;将幼儿的作品贴在艺术角时,应与他们的视线水平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了重视,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等。同时,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幼儿园的每一处空间(户外的草地、栏杆、楼梯、走廊等;室内的窗、门、角落、窗台等)、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以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获取有益的知识。

(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

篇6

【关键词】环境创设 幼儿园 环境 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的重要性。可以说,环境不仅是儿童赖以生存的因素,还是他们进行全部教育的基础。

一、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起幼儿园环境创设,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在墙面上画画,只要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孩子们喜欢,就万事大吉。如果再有那么一点教育意义这环境创设就太完美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念正悄然发生变化。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1]在这种情况下,环境不单是外在的一种感官性的东西,它带有了更多的教育价值,其实用性的特点也在逐步加强。环境创设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许多教育者开始发掘它的教育意义。

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过于追求精美,手段单调,孩子无法参与进来。

2. 把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等同于幼儿作品展示。但是这样的“作品展示”类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意义很少,造成了幼儿园环境资源的浪费。

3. 为追求新异刺激,环境变换频繁。

4. 环境创设过于求新,求奇,没有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目前,环境创设和幼儿园玩具教具制作有一个通病,就是过于追求新异,忽视了实用价值。

5. 环境创设缺乏连贯性,随意性太强,过于零散,不利于幼儿养成秩序感和系统获得知识。

二、解决对策

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对于外界事物的感觉和行为,所谓环境创设,就是在整个幼儿园营造出一种气氛,首先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玩耍的地方,对于幼儿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我认为在这方面的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而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成为一个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在幼儿园的布置中,主要以简单、可爱、卡通、色彩鲜艳为主,让幼儿感觉自己进入了童话的世界,从而对幼儿园产生喜爱和依赖的感觉;其次环境创设的生活性,有利于幼儿温馨安全、健康快乐的游戏。因此,在注重生活环境的创设上,首先突出了生活区环境的创设。这在以往的环境创设上也是不被重视的。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可以为幼儿带来一种安详平静的心情,在幼儿园尤其重要,而柔软立体的墙饰更加生动具体,有真实感,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和好玩心理。立体墙面,装饰具体直观、形象凹凸有序,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可视性强,幼儿也较喜欢。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角,一般都设在阳台上,这样可使盆栽的植物得到阳光和雨露,幼儿可以一起种植大蒜、白菜及各种草花等。观察植物的成长并学习用图画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观察和探索大自然。

2. 图书角,幼儿可以自由阅读,从中获取知识,并学会轮流与分享。

3. 美工角,这里不但陈列着幼儿的绘画手工制品,供幼儿欣赏评价,还摆放着纸、剪刀、浆糊、油画棒、橡皮泥等美术工具和材料,幼儿在游戏或自由活动时间可在这里剪贴、捏搓、涂画,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4. 语言角,其中备有各种头饰及字条、字卡等,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表演,以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5. 数学角,放有数字卡片、圆点卡片、数字转盘、各种几何图形等,让幼儿练习数数、计算。

6. 音乐角,使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才能充分发挥,音乐角中备有各种打击乐器,如铃鼓、串铃、沙球、响板、木鱼等。

三、环境创设要遵循“四项”原则

1. 墙面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为了保证环境的教育性,必须让环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创设墙面环境时应目标明确,而且要把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以至每个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创设环境。

2. 发展性原则。墙面环境的发展性是根据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现有水平,分期变换创设的。

3. 幼儿参与的原则。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4. 动态性原则。环境的动态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和幼儿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变化。二是指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除了考虑美观实用外还有考虑其安全性和方便性,要确保幼儿安全、有效地开展各种活动。因此要求幼儿园环境不能有污染,不能使用含有毒物质、放射性或释放有毒气体的装饰材料和物品,确保材料、工具、物品、设施等安排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其次地面不能太滑,墙式稳定牢固,各种威胁物品不能摆放在幼儿能够触摸的位置,厕所扶手高度符合幼儿使用等等。

篇7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 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多元渠道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幼儿阶段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是孩子接受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开发智力启蒙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幼儿身心健康教育、完善人格的德质教育,这是幼儿园实施德育的核心。我们所需推进的德育,显然不能够仅仅是加强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德育,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如何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全面推进德育是值得探讨的。

一、结合一日生活实施渗透式的德育教育

首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园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心里氛围,特别是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精神环境的影响更是潜在而深刻的。班级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片断,在区角活动时,有的幼儿先拿到了新提供的玩具,就霸着玩具不分给别人玩,这时,没拿到新玩具的幼儿便走过去,开始了争抢。出现上述情况,明显可以看出小朋友缺乏分享意识,孩子们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都让着他们,养成了自私霸道的习惯,并把这种不好的品质带到了幼儿园。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错误行为背后的原因,区别对待,杜绝粗暴的言语和惩罚,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

其次,为幼儿提供合理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把品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如“我爱家乡”的活动中,师幼可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展览,在真实、健康的情绪感染下,幼儿熟悉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萌发了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活动室内洋溢着浓烈的爱家乡的气氛和热情。幼儿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生活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把握节日等契机实施主题式的德育教育

主题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围绕这些节日主题,设计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德育活动,也是一条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仔细分析,在各个主题的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将主题内容与各个节日,纪念日结合,使幼儿德育教育事半功倍。如,大班主题《我的祖国》,可结合国庆节进行主题活动,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为中国加油》《中国,我为你自豪》等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亦可带领幼儿观看小学升国旗活动,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应有强烈的育人观念,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将各个主题的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地整合,让德育贯穿于主题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从情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了孩子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家园社区共同体,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1、德育教育与亲子活动相结合

家园互动,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品德健康地发展。幼儿园、家庭教育要取得一致性。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更换家园联系栏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首先,家长应为幼儿树立品德的榜样。当以身作则,在与孩子相处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影响孩子。其次,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为他们分担忧愁,学会分享,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在亲子活动中,设立劳动目标,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家长应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让品德教育走进幼儿的家庭中,让幼儿的各种品德认知和品德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

2、德育教育与大自然活动相结合

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教育,幼儿也初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能了解到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影响,想要让幼儿认识深刻,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爱护小动物,不能随意践踏草坪”等,就需要走出幼儿园,走入大自然。比如,散游时,组织幼儿到社区公园进行除草,浇花等活动;在春游和秋游的时候,带幼儿到大自然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路上可以看到小鸡小狗,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懂得了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它就像一位仁慈无私的母亲,大家不能去伤害它,要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它。教育幼儿从“节水节电”等最简单易行的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3、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应该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接受、认同、内化德育教育的内容。围绕德育中心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操作性强,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教育性。如:组织幼儿到儿童公园开展了以节约中国为主题的环保时装秀活动,活动前与家长、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将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再利用,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并巧妙制作成各种时装,有的用报纸和日历纸制作成背心,有的用塑料袋制作成裙子,孩子们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装进行时装表演,向社区群众宣传了“节约中国”的环保思想。

德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幼儿园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反思、探索、寻找多元渠道,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幼儿园教育环境;环境创设

0 引言

四川达州地区山清水秀,达州是中国“汉阙之乡”和“苎麻之乡”,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大竹苎麻、渠县黄花、开江银杏和油橄榄等享誉巴蜀内外。在广大农村,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有着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自然、人文景观精彩纷呈。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堪与“三星堆”媲美,开发潜力极大;渠县汉阙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万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壮丽,幽深高远,有“川东峨眉”之美称;宣汉百里峡,风光秀丽,曲折幽深,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大竹五峰山竹海绵连万余亩,相传为“天下竹林之根”;达县真佛山庙群是集“佛教、儒教、道教”合一的宗教胜地。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渠县三汇彩亭,踩高跷、杂技、戏剧于一炉,堪称中华一绝;通川元九登高,宣汉薅草锣鼓,大竹唢呐、巴山民歌等蜚声巴蜀内外。该地区幼儿从小在自然艺术资源的熏陶中成长。

课题组重点就达州市达县大风镇、麻柳镇、大树镇,渠县三汇镇、永兴镇等农村幼儿园和当地的自然资源作了考察调研。这些农村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幼儿园周边的树叶、鹅卵石等自然便捷的物质材料美化幼儿园环境,培养幼儿对原生态美术乡土资源的情感。另一方面,将本地传统的民俗民风和工艺技法等应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三,用本地独特的乡土美术作品美化幼儿园环境,具有独特性和鲜明特色。同时,考虑到达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的特点,也要关注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1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概念的界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即教育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综合。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1]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对农村的幼儿园所进行的教育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2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路径探析

2.1 地方自然资源的利用

调研发现,达州市有2/3的幼儿园基本是墙面大篇幅的主题画,吊饰设计是直接从市场买的塑料小花,塑料水果等,显得毫无生气。有些是老师们折的纸鹤和粘贴的花饰,所用材料为市场上购买的折纸用纸。其实这些材料完全可以用农村的树叶、玉米皮等替代。渠县某镇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非常简单,在外墙上由老师们描绘了一幅海底世界,基本上是教师基本功的展示墙,似乎跟幼儿关系不大。

达州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的乡土材料,经过稍加创意的改造,都能变成宝贵资料,创设具有鲜明个性,乡土特色的教育环境。在麻柳镇中心幼儿园的墙外有很多大树,树叶经常落到校园内,每天都要专人清扫。其实,可以用树叶做树叶贴画,代替色卡纸,大自然中树叶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不逊于纸张的效果。但是树叶过一段时间会变色,可以把捡到的树叶夹在书或夹子中,待水份干后,取出来打蜡保存,树叶会保持原有的亮丽色彩。还可以做树叶面具,在幼儿游戏中运用。棕榈树适合在四川生长,可以用棕榈叶编成蚱蜢等小昆虫,小动物。竹木、树枝线条清晰,坚韧挺拔,可以做成多种线体造型。墙面环境创设时,根据季节的变化,农村可利用的植物很多,如玉米、稻谷、花生等,可利用的材料也很多,如植物的种子、秸秆、树皮等。教师可与幼儿一起用捡来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或用各种植物的种子、干果壳拼成各种图形作为墙饰。

渠县的竹编工艺久负盛名,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农民非常熟悉竹编工艺,竹编手工艺品种类繁多,如:背篓、椅子等都是竹编工艺而成。幼儿可以学习简单的编制,如端午节编织粽子等作为节日环境的装饰。可以在墙壁上用竹席作底,把师幼编织的草帽、提包、挂盘等用来装饰墙面。在幼儿园活动中可以设计用稻草做“稻草人”,用玉米皮编小人等。楼道、楼梯扶手、区角等都可以用编织创设环境。[2]手工创设代替城市中塑料产品,更绿色环保,有人情味。幼儿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也不知不觉地对编织产生了亲近感。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身边有很多精美的废旧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不同废旧材料的特点、特质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让周围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巧妙的构思,使环境的布置更加回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使幼儿从小就建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可以采用多种材料,以主题方式构建幼儿活动室的整体环境。如以“海底世界”、“美丽星空”、“竹林”、“树”等为主题,利用竹子、树枝、藤条、草编等自然材料,或链条、铁丝、齿轮等工业材料进行加工,使环境既有艺术性又有教育性。用颜料把盛鸡蛋的包装盒染成各种图案,可以做成漂亮的中国结,作为吊饰很惹人喜爱。渠县农村有很多废旧的竹编簸箕,可在上面勾画脸谱,既节约资金,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体现了地方特色,可谓“一举三得”。

2.2 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介入

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每种文化都有潜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达州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有民间剪纸,川剧脸谱,川江号子,安仁板凳龙,渠县三汇彩亭会,土家族薅草锣鼓等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环境创设实践中,我们从幼儿熟悉的乡土文化中挖掘民间艺术教育资源,以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可以邀请本地民间艺人来园进行剪纸表演、指导,为幼儿现场讲解、演示剪纸技能。把这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资源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通过参观陶器、剪纸、脸谱等工艺品和精美绝伦的表演,直观感受到达州人民用勤劳和聪慧创造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激起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在创设游戏环境时,可以把传统的节日,如“达州元九登高节”,创设类似环境,让学生攀爬用当地苎麻、废旧轮胎等做成的攀爬墙,尽情享受民间传统节日带来的愉悦。大班走廊可以设计民间工艺室等,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同伴或成人交流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自由空间。让幼儿参与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重阳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活动,使幼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3 社会资源的渗透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与社会环境不可分离,社会环境造就了幼儿的认知过程,其本身就是幼儿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园中的环境就是他们在寻常时刻能接触到的一种社会情景。[1]

达州农村幼儿园中,留守儿童居多,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以安全教育为主,孩子在家中看电视时间居多,而当下电视节目混杂,幼儿失去了许多与外界接触交往的机会,严重的甚至会跟着电视上播放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学“坏”。幼儿园环境社会化的核心,主要是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往的丰富环境,让幼儿有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从而适应社会;让幼儿有机会获得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感受,从而加强幼儿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沟通。为幼儿创设具有社会模仿特征的“社会天地”、“游乐场”等,使幼儿对社会态度与社会角色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活动实现社会往环境,这些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教育性,形式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与能力水平。如大班的活动:郊游,可以让幼儿观察水稻、树木花草等,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感受田园风光,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类的关系;培养遵守集体活动的纪律、行为规则和自我保护能力。

2.4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

达州市农村幼儿园里,留守儿童居多,父母在外打工,一年见一两次面,由爷爷奶奶接送上学,缺少父母的关爱。不善交往,有些幼儿处于被孤立、被忽视的地位,逐渐产生了种种消极的人格特征,如孤僻、冷漠、自我怀疑、恐惧感以及攻击性、破坏性等。这就迫切需要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来扭转目前的状况。教师应多多肯定孩子,无论幼儿或成人都喜欢或容易接受肯定的、正面的引导与评价。[3]教师应多给幼儿鼓励、赞扬,形成积极、和谐的环境氛围,教师要经常微笑,表现出和蔼可亲的一面。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第三层次的需要,就是爱和自尊的需要。农村幼儿刚入园,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正承受着分离焦虑,教师应主动亲近这些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妈妈般”的关爱,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归属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是对幼儿积极关注的方式,这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础。帮助幼儿适当宣泄消极的情绪,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多接纳幼儿,包括幼儿的“错误”行为,并积极引导幼儿产生正确的认知,并实现自我矫正。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赏识”教育,营造精神环境还需要尊重赏识原则,多给幼儿赞扬和鼓励,使幼儿在不断的赏识中肯定自我的价值。

3 结语

我国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广泛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创设符合当地民俗风情的幼儿园教育和生活的特色环境。同时,促进教学心理环境的生态化建设,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意识,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断探索,创设适合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同时,国家在实现教育均衡问题上,应加快步伐,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10

【关键词】学前儿童 品德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32-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辨别能力弱,认知的方式建立在具体形象性思维上,因此幼儿园的德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把思想品德教育具体形象化。

一、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日常生活中广泛多样的道德教育因素,为形成幼儿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养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教师多加关注,随时观察幼儿行为动态,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契机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教师给予的一个满意的目光,一句赞扬的话,一个微微的点头,都是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强化,美德的渗透胜于任何说教。

二、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到品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获得生活经验、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体验快乐。虽然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有很多种,比如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等等。游戏没有固定模式,但游戏的组织形式只有两种:一是由教师发起并组织的游戏,二是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的自主游戏。

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不同游戏的类型特点,以及孩子们的现实需要,选择侧重点,在游戏中采取适宜的教育行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品德影响。

三、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有多种形式(集体、分组、个别),这里主要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素材。比如故事教学,哪些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强化,哪些应该给予弱化,是值得教师深思的。

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品德教育因素,使教育活动更有价值。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孩子的情绪情感,"以情感人,移情育人"从而实现教师期待的品德教育目标。

四、重视环境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影响

所谓环境,是指影响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真正给人的身心发展以巨大影响的是社会环境,它由人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条件、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经过改造的自然等因素构成,决定着人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着人身心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实践证明,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幼儿园的环境有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物质环境,主要指幼儿在园的生活环境,其中设施设备安全,卫生是基本要求,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二是精神环境,布局科学合理、安全美观,充满温情的园所环境,和谐、融洽的家园关系、师幼关系和生生关系无一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影响。

幼儿园的环境不仅有美化、绿化、儿童化的要求,而且有教育性和艺术性要求。比如:在幼儿园户外的墙壁上,画一些小动物一起游戏的图案,在走廊墙壁上张贴"谢谢"、"你好"、"对不起"等文明用语,以及有关于"家乡"的图片等,发挥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使孩子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图片了解家乡,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

幼儿是善于模仿的,因此幼儿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为幼儿做表率,保持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行为习惯,亲切、和蔼、充满爱心的职业形象,有利于融洽师幼关系,使幼儿更有安全感。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因此建立团结友爱,活泼向上的班级常规也很重要。当幼儿中出现好人好事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宣传,引导幼儿争做好孩子。幼儿在正面积极的、和谐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发挥家庭、社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比如:节日里,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聚,会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快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浓浓的亲情交流中得到传承。

综上所述,良好的品德修养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受他人尊重和欢迎的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品德的培养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因此学前儿童的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需要通过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协作,从小事入手、从常规入手,从细节管理抓起,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将"德育"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在良好人文环境的影响下,达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