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医疗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联合研究报告认为,采用“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医疗服务”使普通患者不用住院治疗,有助于中国到2035年将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3%,每年可节省大量开支。
而如果不进一步深化改革,从2015年至2020年卫生支出就有可能每年增加8.4%,超过GDP年均6.5%的预计增长速度。
“几十年前,中国在卫生领域推行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等创新措施,向世界展示提高数亿人的健康水平和大幅延长预期寿命是可能的,”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说,“今天,中国可以再次率先推行前沿的基层卫生服务改革,实现患者优先,转变对昂贵的医院服务的依赖。我们相信,这些改革将会改善医药卫生体系,造福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全体中国人民。”
这项题为《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基于价值的优质服务提供体系》的研究报告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卫生改革的最全面的研究,历时两年,建立在20个背景研究、30多个案例分析、对中国21个省的实地调研以及与政策制定者、从业者、研究人员和学者专家召开一系列技术讨论会的基础之上。 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成功与挑战
报告为中国正在制定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报告提出的建议建立在中国在卫生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的基础上。在过去20年,中国对卫生基础设施的投资显著增加,到2011年95%以上的人口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中国大幅降低了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今天出生的中国婴儿预期寿命比50年前提高30岁以上。
但是,由于收入增加和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中国卫生成本持续增长。中国在过去30年帮助6亿人口脱贫和实现两位数经济增长之后,如今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和小康社会普遍出现的新挑战。
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癌症和心脏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增加,中国面临满足国民医疗卫生需求的新挑战。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有1.4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至2.3亿。非传染性疾病在每年1030万死亡病例中的占比超过80%。吸烟、久坐不动等生活方式,饮酒等高风险行为,以及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
这些问题对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压力。报告指出,2005年以来,中国的卫生总费用每年以高于GDP五到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但人民健康水平改善的步伐有所减缓。虽然近年来自付费用大幅下降,但2014年仍占卫生总支出的32%,超过高收入国家21%的平均水平。
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些挑战,2004年,总理在与世界银行行长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会见中提议开展此项研究。
报告提出一系列务实而具体的改革措施,通过改善服务提供和为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创造筹资和制度环境,构建未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
报告建议的核心是采用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模式,这一新模式的基础是加强基层卫生体系,结合更先进的护理方式,特别是针对癌症和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这一新模式还包括采用电子手段来确保完善的数据统计和卫生工作者之间的信息共享。
报告建议:一、改革公立医院,使其不再成为一站式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而是更加侧重疑难重症的治疗,将常规转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二、改变服务提供者的激励机制,以患者健康结果而不是提供治疗的数量或开药量作为支付的基础。
三、报告建议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地位,为他们提供更优厚的薪酬和更大的支持,建立一支人民信任的高素质的卫生人力队伍。
篇2
该研究报告还指出了2007第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以下几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跨国并购平均规模增加
第三季度,中国市场上共发生了18起跨国并购事件,其中9起披露价格事件的并购总额约为16.46亿美元。就并购事件的总数而言,2007年第三季度的跨国并购事件与去年同期以及今年上个季度相比略有下降;但按并购事件的平均规模比较,本季度跨国并购的平均规模为1.83亿美元,去年同期以及今年第二季度的平均规模分别为1.77、1.42亿美元,相比之下,本季度跨国并购的规模略有增长。
另外,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第三季度外资对国内公司和资产的收购比较活跃,第三季度所发生的18起跨国并购案例中,有12起是外资收购国内公司和资产。
TMT产业并购依然活跃
从TMT、能源与生技/健康三个产业的并购状况来看,第三季度TMT产业表现依然较为活跃,共发生19起并购事件,其中有10起事件披露了金额,披露的总金额约1.24亿美元,平均规模为12.373万美元。能源行业有2起并购事件发生,披露的总额为1.34亿美元,平均规模超过其他两个产业,达到66.95万美元。相对于以上两个产业,本季度生技/健康行业的并购总额最大,共发生7起并购事件,其中6起披露并购金额,总金额为2.76亿美元,平均规模为46.0767万美元,所发生的7起并购事件中,6起为国内公司之间的横向并购,1起为跨国并购。
VC/PE相关并购仍以TMT为主
2007年第三季度与VC/PE相关的并购事件共有6起,其中5起发生在TMT产业内,1起发生在生技/健康领域。TMT产业内发生的5起与VC/PE相关的并购事件中,按被并购方统计,有4件发生在软件领域,1起发生在互联网领域。在生技/健康领域,与VC/PE相关的1起并购事件则发生在医疗服务行业。
根据统计,国内企业第三季度在海外及国内证券交易市场上共有29支VC/PE相关的中国概念股发行IPO,相比较之下,创投和私募股权基金选择并购形式退出还比较少。
篇3
中央政府投入力度空前
2012年9月7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卫生信息利用与决策支持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时任原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做了《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报告。她在报告中称,自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连续三年增加对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已合计投入95亿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国卫生信息化总体框架‘3521’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从侯岩的报告提供的数据测算,国家财政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对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分别为25.3525亿元、27.284亿元和32.18亿元,虽每年提升不多,但整体呈上升态势。
纵观三年的投入,“卫生信息化综合试点项目”是每年的都会投入的项目,投资额分别是2.24亿元、4.06亿元和1.68亿元。2010年的“综合试点项目内容”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在上海、浙江、安徽、新疆、重庆5个地区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综合试点工作。
另一个延续三年的投入领域是基层医疗。2010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22个省42万个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共投入19.0532亿元;2011年,10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共投入12.5亿元;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投入30.5亿元。基层医疗也是所有领域里投入占比最大的一部分,比例超过70%。“强基”是新医改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对基层医疗的投入相信也会延续。
远程会诊系统在2010年和2011年均有投入,但数额不大,分别为0.84亿元和2.494亿元。此外,中央财政对中西部的投入也在持续进行,分别为19.0532亿元和8.32亿元,占比颇高。
在过往对医疗卫生信息化投入持续增加的基础上,该领域在未来的投入仍会持续加大。
报告称,到2020年共4000亿的投资计划中,将包括611亿元预算进行“全民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超过总投资规模的1/7。报告称,该工程的关键是推进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三项工作。
地方政府积极跟进
除了中央加大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预算外,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也在信息化方面增加投入。以2012年为例,天津滨海新区投入2.9亿元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河北6.5亿财政拨款追加医改,其中包括加强基层卫生和医保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费用。
篇4
中国生命小康指数72.2
2008年4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生命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中国生命小康指数为72.2分,比上一年增加0.4分。
生命小康指数主要从居民健康满意度、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等三个方面来衡量。其中,居民健康水平指标包括:平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被称为居民健康的“三大指标”;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指标包括: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等。
这一年,人们为股市担心,为楼市担心,为物价担心,为薪酬担心……
我们为他们的健康担心。
亚健康潜藏于压力之下。
压力肆虐健康
在《小康》的调查中,接近80%的人感觉到了压力,或者为工作,或者为生活;有人因为生存压力,也有人因为发展压力。调查结果显示,人们目前承受的最大压力来自工作。其次是家庭生活压力,紧接着是身体健康压力及婚姻情感压力。
受访者表示,工资薪酬未如理想、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是造成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超过60%的人认为目前的职业以及工作状态会对自己的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超过70%的人表示,如果能够得到更高的收入,或者因为喜欢这个职业,或者为了婚姻爱情,或者为了更高的社会地位等,他们愿意接受对健康影响更大的工作。仅有不到30%的人表示不会。
另一个调查结果让我们颇感意外。
《小康》调查显示,生活方面的压力,排在首位的不是衣食住行的问题,而是社会公平问题。超过40%的人认为,社会不公是给他们生活带来压力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糟糕的感情问题,接近30%的受访者坦言,感情上的不如意让他们备感压力。“工作方面的压力已经让我疲惫不堪,所以渴望回到家中享受温暖和关怀。但往往未如所愿,争吵、冷战、摩擦不断。”许多男性受访者抱怨伴侣未能给予理解和支持。女性则埋怨男性不够温柔和体贴。从调查结果来看,女性面临的情感压力比男性更大,可能发生的婚外情让她们深感不安,如果婆媳关系紧张则更是雪上加霜。
压力正在肆虐我们的健康,从生理的健康到心理的健康。“过劳死”、抑郁、自杀,几乎就在我们的身边。
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自杀率一直维持在23/10万,没有明显的增减,但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10万)。在《小康》调查中,70%以上的人不会通过与人交流的方式排解压力,其中,多数人愿意积极寻求自我调节的途径,约有22%左右的人不采取任何措施,自己默默忍受。
根据相关方面研究机构的统计,在中国,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5%-6%,目前估计有超过3000万人患病,有10%-15%的患者最终有可能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这不是在危言耸听。正视以及重视,始为正道。
个人与政府的健康负担
人们也的确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在我们的调查中,绝大多数人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这里的健康指的是身心的健康。他们时常提醒自己注意保持身心的健康,但必须承认,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小康》调查,“你常做身体锻炼吗?” 40 %的人偶尔会去锻炼,但次数不多;经常去锻炼、有自己健身计划的人大约在30%左右,剩下30%的人基本不锻炼。“你常做身体检查吗?”40%的人很少去医院,一般生病会自己去解决,不会定期做身体检查;32%的人称,一旦出现不适会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会定期做身体检查;对自己身体状况十分重视的人不到30%。“在过去的一年中,你花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是多少?”接近40%的人基本没有这方面的支出,大约50%的人支出在1000元以下,约有10%的人在这方面的支出超过1000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命健康观念不断在加强,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距离满意仍然很远。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7年,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2051万人,增加6319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3131万人,增加76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7755万人,增加1296万人。244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5.7%。
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而保障的水平却仍然较低。半数以上的人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健康保险保障。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顾昕认为,我们的问题正在于没有足够的医疗保障,个人支付太多。
政府公共卫生的支出占GDP比重依然很低。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公共卫生支出占GDP比重,高收入国家平均达6.7%,世界平均达5.9%,中等收入国家为3%,中下收入国家为2.1%,而中国仅为1.8%。
当然,政府也在不断努力。根据国家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对媒体的披露,从2002年到2006年,中国居民个人支付的医药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经有了一些变化。2002年,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15.69%,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57.22%。2005年,政府投入所占比例提高到17.93%,居民个人支出所占比例下降到52.2%。三年之中,政府投入比重上升了2.24个百分点,居民支付比重下降了5.5个百分点。2007年,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增长296.8%,2008年还要增长25.2%。
卫生总费用持续增加,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的比重在上升。“尽管调整的速度还比较慢,但发展趋势是好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全国卫生机构数达31.5万个,比2003年增加2.4万个;全国卫生人员数达570.0万人,比2003年增加42.5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2003年1.48人增加到2007年1.5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也由1.00人增加到1.12人;全国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到2007年达327.9万张,比2003年增加32.4万张;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由2003年2.34张增加到2007年2.54张。
平均预期寿命上升的问题
我们的一些指标已经好于中等收入国家,如平均预期寿命,2005年中国为72.95岁,世界平均为67.6岁,中等收入国家为70.42岁,高收入国家为79岁。婴儿死亡率由2003年25.5‰下降到2007年15.3‰,孕产妇死亡率由2003年51.3/10万下降到2007年36.6/10万。
另一边,未富先老正在成为问题。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称,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将面临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压力越来越大。根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该研究报告称,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而与此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处于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长时间内,未富先老是我们必须要积极应对的一个现状。
篇5
2010年1月,深交所的《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超募资金使用》,对超募资金的用途作出了应当用于公司主营业务、不得用于进行证券投资等高风险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的严格的限制,并且要求在资金到账后的6个月内公布超募资金的使用计划。
在6个月期限即将到来之际,银江电子于3月29日公开了其超募资金使用计划,该计划中第一项便是投资1000万元成立银江(北京)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直言做物联网应用领先企业
银江电子在3月30日公开的《银江(北京)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称研究报告)中直言不讳地表示,银江(北京)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银江北京)立志成为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应用企业,并将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充分应用在相关行业中。
银江北京主要依托银江电子的行业优势,重点切入医疗物联网、能源物联网、交通物联网三个行业的部分重点应用领域,推出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并完成部分系统产品的自主研发和销售。
研究报告表明,银江北京的应用开发是基于平台技术TOA(面向物联网的架构)和中间件TOC(面向物联网的通信)等物联网架构平台,通过集成不同的识别装置、传感装置与网关设备,快速开发并部署面向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的各种应用系统。
银江北京的应用开发技术路径是在感知层和网络层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进而在应用层为不同行业提供各种智能化应用系统,或者面向行业客户单独进行产品销售或作为智能化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移动终端、手机、专业设备等与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在实施策略上,医疗物联网、能源物联网的应用系统产品将以自主研发为主,而交通物联网应用系统产品和医疗物联网部分应用系统产品则与直接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合作研发。尽管银江北京被定位在北京、天津和河北这一区域市场,但银江电子认为,这一地区特别是北京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良好的政策支持、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典型应用全国示范效应,从而确保了银江北京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强的优势。
发力医疗、能源和交通行业
银江北京所关注的医疗、能源和交通领域既是当今物联网的热点领域,也是银江电子的行业优势所在。
在医疗领域,银江北京将推出包括手术室的预约、物理环境监控和手术室监控(手术包、手术人员和药物等监控)在内的医院手术室管理系统,具有药品、供应商、采购计划、仓储和用药等信息管理功能的药品管理系统,具有垃圾车位置、垃圾重量、操作者身份和健康等信息管理功能的医疗垃圾管理系统,以及医院资产管理系统。
在能源领域,它将推出的油田电能管理系统,可以将油井、加热炉、转油站、联合站等的电量数据通过GPRS传送到后台系统,从而在供电参数、用量、分段计费等方面对油井、办公楼等油田用电单位进行24小时的实时监测;而校园电能综合管理系统则在学生公寓、教学与办公场所、校园照明等三个方面实现了用电控制、收费管理、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城市路灯监控系统通过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实现了单灯的开关遥控、回路电压电流的遥测、电流的调节,以及对电力电缆和变压器房的防盗报警。
交通领域是银江电子成立初期最先涉足的领域,经过近10年的耕耘,银江电子已经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领先企业,拥有城市交通诱导系统、高清卡口自动检测系统、高清闯红灯违章自动记录检测系统、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系统、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平安城市监控系统等一批成熟的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
从物联网到智慧城市
成为全国物联网应用的领先企业应该是银江北京的目标,而银江电子设立银江北京的长远战略目的则是满足银江电子的智慧城市战略的需要。研究报告称,银江北京的建设是为了满足“银江致力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是银江股份实现引领智能技术未来、开启城市物联网新时代、打造智能城市、成为中国领先的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
篇6
①你一有头疼脑热就吃消炎药?吃药时,你从来没有关注过该药是不是抗生素?如果你的答案为“是”,恐怕你以后得改改这些危险的习惯。近日,英国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称,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携带有超强耐药性基因的新型“超级细菌”。这种细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而它的出现恰恰就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
②根据这份研究报告,这种“超级细菌”可能源自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因此,研究人员将细菌中携带的超强耐药性基因命名为“新德里金属B内酰胺酶—1”(NDM—1),这引起印度方面的强烈不满。从印度政府到医学界人士,纷纷谴责这一报告把最近的细菌感染事件与印度联系起来“不负责任”“不公平”,甚至有议员在国会发起议案,称英国此次的言论是一场阴谋,意在打击印度正在兴起的医疗旅游业。
③且不论这份报告是否有所谓的“阴谋”,新型“超级细菌”的出现为滥用抗生素现象再次敲响了警钟。在这场细菌与抗生素的拉锯战中,细菌暂时领先。
④在抗生素发明前的漫漫长夜,细菌感染曾是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上世纪40年代初,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从此人类有了与死神抗争的一大武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至今仍是治疗感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药品。
⑤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度迷信。目前,全球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严重,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抗生素俨然成了治病的“万能药方”。作为严格管制的处方药,在美国:“买抗生素比买枪还难”。可在其他很多国家。买抗生素却跟买糖果一样容易。
⑥长期以来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曾经遥远的“超级细菌”已经开始走向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们逐渐认识到,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科学合理地使用,就能为人类造福;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⑦据悉,目前这种携带NDM—1基因的新型“超级细菌”已经蔓延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并且已有因感染该细菌而死亡的病例。
⑧但这并不是人类第一次遇到“超级细菌”,历史上最著名的“超级细菌”当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自从1961年出现后,MRSA就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每年有数十万人因此而住院治疗。1997年,MRSA的变种在纽约被发现,病人感染后后果更为严重。
⑨如今,“超级细菌”的名单正在变得越来越长。与“超级细菌”之间的斗争,人类将有更漫长的路要走。
(选自《中国日报》2010年8月12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超级细菌”是指一种细菌吗?为什么会产生“超级细菌”?
3.第五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根据这份研究报告,这种“超级细菌”可能源自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
篇7
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日前在日内瓦表示,欧洲部分国家受污染蔬菜引起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世卫组织食品安全和动物卫生司专家安德莉亚・埃利斯说,世卫组织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或抗霍乱药物来治疗感染,因为抗生素反而可能恶化病情。公众注意饮食卫生,特别是认真洗手和消毒,将有助于预防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据新华社消息)
日本发现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新方法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发现,如果人为使一种蛋白质在未成熟的T细胞内大量表达,T细胞就难以分化成辅T细胞17(Th17细胞)。这项成果有助于治疗Th17过度作用导致的花粉或者食物过敏,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和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摘自《环球》)
受教育越少的人衰老越快
英国科学家近日发表的研究结果认为,接受教育越少的人往往更易衰老。
伦敦大学针对超过400名在53~75岁之间的男女所做的调查发现,接受教育少的人老得更快。DNA证据显示,和那些有大学学历的人相比,没有大学学历的人成年后细胞老化得更快。
一个人的健康与其社会经济地位有紧密的关系,这个理论在医学界早已经被认可。与那些富裕人家相比,出身贫穷家庭的人吸烟的比例更大,运动量较少,享有高品质医疗照顾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新的研究显示,和收入与社会经济地位相比,接受教育的程度对一个人的长期健康有更大的影响。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熟西红柿有助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熟西红柿有助降低胆固醇和血压,预防心脏病。常吃西红柿或西红柿制品或许可以替代少量的他汀类药物。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博士卡琳・里德和彼得・法克勒牵头这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临床数据表明,番茄红素可以降低血液中“有害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容易引发心脏问题。一般情况下,医生会给病人应用他汀类药物,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卡琳・里德博士说番茄红素“相当于低剂量药物,没有副作用,不会引发肌肉酸痛,也不会损伤神经。”
(摘自《健康时报》)
缺乏睡眠降低男性激素水平
美国科学家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缺乏睡眠会极大地降低健康男青年的激素水平。
医学教授、本项研究负责人伊芙・范考特博士发现,让一些男子在一个实验室中连续一周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结果这些男子的激素水平明显低于他们睡眠充足时的水平。激素水平过低会给男青年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而且不仅仅是在和生育方面。激素对积聚体力、增加肌肉质量和增强骨密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范考特说:“激素水平低与健康状况不佳、精力不够有关,同时也可能由睡眠不足造成。”
在美国,至少有15%的成年劳动者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并因此对身体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这项研究发现,缺乏睡眠对男青年激素水平的影响相当于变老10~15年所带来的影响。
(摘自《科学时报》)
有望提前十年查出老年痴呆症潜在患者
“未来,只要做一个脑部扫描,我们就可以提前10年检测出‘老年痴呆症’的潜在患者了!新技术的发展将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受惠。”诺贝尔医学奖的评奖单位――瑞典著名的卡罗琳斯卡大学医院临床神经科学部精神病学教授Lare Farde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
近年来,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等疾病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全球每7秒钟就有1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出现。而在中国,现在约有600万名老年痴呆症患者,其中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2%,居世界各国之首。
(摘自《健康时报》)
常吃苹果有助预防心脏病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塔拉哈西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日发表研究报告说,为了解苹果在预防心脏病方面的功效,他们对160名45~65岁的妇女进行了持续一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将这些妇女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人员每天吃75克苹果干。
研究发现,吃苹果干一组的妇女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降低了14%,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降低了23%,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提高了4%。研究人员认为,苹果所含的多种营养物质可起到消除体内炎症的作用,而且苹果还富含对身体有益的果胶及多种膳食纤维,这些物质可帮助清除体内垃圾,降低总胆固醇水平,从而起到保护心脏和预防多种疾病的作用。
(摘自《环球》)
贪睡婴儿易长高
美国《睡眠》杂志近日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均可导致中年人大脑老化,而贪睡的婴儿则更容易长高。
美国埃默里大学学者在对23名婴儿从其出生12天起进行的跟踪研究发现,这些婴儿在身高增长48小时前,都会出现连续两天日均增加4个半小时睡眠的贪睡情况。贪睡的婴儿每多一次睡眠,身高增长可能性增加43%;每多1小时睡眠,这种可能性增加20%。研究成果表明,睡眠确实影响婴儿的成长。婴儿睡眠多,他们就容易长高。但睡眠之所以促进婴儿身高增长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据新华社消息)
中年发福增加晚年患痴呆症风险
瑞典科学家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中年时期身体超重或肥胖可能会增加患某些类型的痴呆症的风险。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许伟博士说:“目前全世界有16亿成年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的状态,包括欧美地区一半以上的成年人。研究结果以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中年时期控制或减轻体重可以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据新华社消息)
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有助预防糖尿病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
篇8
近日,医疗器械板块在股票市场上表现抢眼,理邦仪器、和佳股份、阳普医疗等医疗器械股平均涨幅超过5%。
这跟卫生部近期的一项报告不无关系。8月17日,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7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
“对我们医疗器械厂商当然是利好消息。”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毕飞飞说,在卫生部4000亿元投资计划中,有1090亿元将用于县医院建设,“而和佳股份目前则正在加大力度开拓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市场。”受此利好消息,和佳股份的股价在8月17日后最高涨幅超过10%,一度逼近涨停。
而在安邦咨询医药行业研究员夏庆看来,从4000亿元的投向看,此次加强扶持的领域是新医改的延续和深化。
投资主要针对医疗行业
据悉,此次投资主要针对医疗体系,投资资金将主要流向医疗行业。在各大投资项目中,县医院建设行动计划(1090亿元)、护士培养工程(1050亿元)和特聘全科医师计划(1000亿元左右)是投资规模最大的3个项目,合计占总投资规模的75%以上。
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分析师董世高说,卫生部如此大规模的医疗投资计划,尚属首次。
“然而,此次的4000亿元投资显然更加势大力沉。”董世高说,虽说此次投资规划期较长,至今仍有8年,但是年均投资规模达500亿元,是2008年投资规模的10倍。
此外,记者注意到,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其中,卫生部计划设立210个项目基金,其中100个项目将资助医用耗材研发,每个项目2000万元,100个项目资助医疗器械研发,每个项目5000万元,另外10个项目用于资助大型医用设备研制,每个项目3亿元左右。
“县级医院设备装备有望成为下一块医疗基础设施市场的主要增长点。”董世高说,从产业链的角度看,高新医疗器械/设备研发厂商、医疗信息化的相关企业(如医疗电子信息采集设备制造商)、医院基础建设承包单位以及医疗护理行业相关企业将直接受益。
专项资金投入,
将起到杠杆作用
“在国家对药品价格加强监控的背景下,医院为了平衡利益链,诊断时会加强医疗器械的作用,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力度会越来越大。”毕飞飞告诉记者,相对药品而言,由于起步较晚,在投资的拉动下,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成长性将更为突出。
有数据显示,医疗器械设备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已达到1200多亿元,2000—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约21.3%,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5年预计将超过3000多亿元。
夏庆更为看好此次4000亿元专项资金所带来的拉动与刺激作用。“通常专项资金的投入会带来相关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最终起到杠杆作用,将翘动更多资金投入到相关产业中。”夏庆向记者说道。
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专项投资,企业关注的是这些资金将投给谁。“在扶持领域中的企业,只要其产品或服务物美价廉、品牌知名度高、营销网络广泛、或具有进口产品替代优势、或产品为创新药等,这些企业受资金支持的概率就非常大。”夏庆说,对于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并及时提供下游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分享4000亿元资金支持这个大“蛋糕”的机遇更高些。
但毕飞飞也坦言,4000亿元的资金规模虽然足够大,但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医疗企业来说,能够获得资金专项支持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监管问题成关注焦点
正是由于企业数量多,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医疗服务专业性较强,使得医疗资金的监管工作变得很复杂,需要很强的技术性以及技巧性。“因此在监管这项巨大工程资金时,需要在整个流程中加以审核,并对有效性、公平性、管理便捷性等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夏庆说。
董世高也说道,国家、地方政府、甚至到各县级医院,都应该围绕该次投资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投资规划,从使用目的上保证资金用到正确的地方,“要建立起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管体制。”
用好4000亿元医疗体系建设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十分关键。“投资立项必须坚持可行性、可控性原则,注重项目科学规划。”董世高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资责任制、投资审核制与监督制。
篇9
病人的网络门户是一项有潜力的革新技术,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为病人提供了医疗信息、服务和临床治疗的在线访问,如可信赖的医学信息资源链接、预约、转诊服务管理、处方更新。有些站点允许病人访问自己的包括医生问题清单(physician’s problem list)在内的医疗记录、检验结果和放射结果查询以及安全的电子消息系统。虽然当前没有关于病人门户用户数量方面的统计,但显而易见,潜在用户数量是十分庞大的。在美国,早期的门户提供者包括Kaiser permanente(全国有820万用户)和退伍军人事务局健康系统(450万用户,7000万潜在服务对象)。
病人信息门户在美国普及
在美国,病人网络门户的普及是十分迅速的。加利福尼亚州、乔治亚州、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医疗卫生组织都已提供病人门户,使病人可以预约、更新处方、查询检验结果和放射结果、查看医疗记录和从自己的医生处获得“在线咨询”。美国国防部军人健康服务局斥资2000万美元开发的一个病人网络门户,允许病人建立与医疗记录相连接的个人的医疗历史记录、发送电子邮件给他们的医生预约、替换药物和其他信息。对门户系统的关注是世界范围的: 新加坡健康集团提供了NetCare门户,病人可以在线查看他们自己的医疗和健康档案,更改预约和电子支付。
尽管有改善的信息、服务和医疗质量的承诺,但证据显示,使用病人网络门户的通常是更年轻、更富有、更健康的白人。从美国来看,Internet的使用在黑人、西班牙裔和残障人士中还较为落后。2000年,以上人群的Internet使用率仅为22%~24%,是大众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总的比率是在增长的。另外,只有45%的加州低收入者上网,其他州是36%,而较富有者的这个比率分别为77%和74%。同样的问题存在于老年人群中,经常能上网的人通常是医疗信息热情的用户。2004年2月的全美调查显示,只有22%的超过65岁的老人使用Internet。这些人中的2/3上网是为了查询医疗相关信息,较2000年增长了25%。
病人网络门户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害怕得病、关心健康的人,还是忍受着急慢性疾病痛苦的患者?如果是前者,这会影响到保险公司支付医疗信息技术和电子访问试点研究的积极性、医疗行政主管对项目的资助以及联邦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对这项技术的推广。
这里所研究的两组数据来自于叫做PatientSite的综合门户,该门户是属于一家波士顿教学医院及其附属的社区医疗点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回答两个相关的问题:
第一,系统应具有什么功能 (比如临床消息、检验和放射结果查询、转诊、预约、开处方),哪些功能是病人最常使用的?
第二,对注册到PatientSite的成年病人的临床统计学属性进行分析。
谁在使用PatientSite
PatientSite()是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电子交流工具,由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BIDMC)开发(一家位于波士顿的教学医院),其目的是取代传统的E-mail(安全性不够好),并新增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特性。网站2000年4月开通,提供以下功能:
使用网络消息系统进行非紧急情况下的问诊;
预约与转诊;
处方更新;
提供医学信息;
更新统计数据,如电话号码和地址;
查看并增加部分医疗记录。
只要病人的医生登录在系统中,病人就可以注册使用PatientSite。所有的BIDMC的医生都可以注册到PatientSite,包括医院的初级医生和专科医生,以及以附属办公网络为基础的基层医生和专家。
PatientSite中的数据是加密的,密码是受保护的,医生和患者都必须输入密码经过验证后方可登录系统。为了提醒用户接收信息,Pateintsite通过传统的E-mail方式,发送一封包含PatientSite链接的通知,告诉用户他们有PatientSite消息。
在2003年的医疗服务解决方案大会(Healthcare Delivery Solutions Congress,HDSC)上,PatientSite被认为是在改善病人服务方面最具有革新意义的技术之一。马萨诸塞州健康数据协会授予PatientSite开发组“Investing in Information”奖。
从2000年4月站点开通到2004年3月,共有40个医疗点的180名医生和他们的18435名病人注册到了PatientSite,并至少登录了一次,这些人被定义为“活动用户”。系统在基层医疗点普及的速度最快,97名基层医生中的77(79%)名,他们的135246名病人中的15504名注册到了系统。虽然这段时期注册用户以超过每月500人的速度增长,但发展并不平衡。例如,在一个有6名医生的基层医疗点,四名医生注册了,并相应有36%~98%的所属病人注册,而另外的两名医生并没有注册。另外, 2003年有28名护理人员可以使用PatientSite。截止到2004年3月,28人中的18位注册了,还有231名专科医生中的28位注册了。
使用者的特征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病人的访问习惯和注册者的特征,研究人员从两个来源获取数据。
1. 群组研究: 门户访问的特征
研究者从信息系统部门获取了2003年4月PatientSite注册者的数据用于群组研究。那时,所有的基层医疗点的13500名患者已注册到了系统中,群组研究包括了全部的780名2003年4月登录到系统中的病人。技术人员追踪了PatientSite站点虚拟项目的使用和“点击”情况,包括检验和放射结果查询、处方更新、预约请求、转诊和临床消息。
2. 实例研究: 注册者与未注册的特征
为了找出PatientSite注册者的特征并与未注册者相区别,研究人员选取了医院的两个基层医疗点2004年3月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医疗点包括48个全职或兼职的医生和12名护士,服务范围包括30000人,包括大量的少数族裔和俄国移民。在2004年3月,这个站有2296名PatientSite的注册用户。
研究者从这两个点随机选取了100名注册者和100名未注册者。为了保证实验的质量,注册者必须是注册了的,并至少登录过一次(活动用户)。
研究表明,新用户在最初的一个月里登录最频繁,且有26%~77%的人在此之后至少每月登录一次。他们最常使用的功能是检验结果和放射结果查询以及给他们的医生发消息。PatientSite的注册者较未注册者更年轻、更富有、更少碰到医疗问题。然而,注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7%的用户年龄超过65岁。
病人会使用哪些在线信息和服务?研究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使病人有机会定期访问他们的医疗记录是病人最感兴趣的。研究还表明,较年轻、较健康的病人更倾向使用该技术,这与之前的研究报告是一致的。
为了消除医疗信息领域的这一数字鸿沟,医疗卫生领域的领导者必须着力消除弱势病人群体网络注册和应用的障碍。虽然研究人员没有对医生的行为进行调查,但报告指出有些医生十分关心在与谁进行在线交流。英国的一份关于94家基层医疗点的调查中显示,75%的医生发E-mail给他们的病人,却很少有病人(少于5%)会全部做出回应。半数回答问题的医生认为,1/4的病人会与他们通过E-mail交流。
篇10
移动医疗方兴未艾
根据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的定义,移动医疗指的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14个国家的调查,大多数国家已开展移动医疗行动,最普遍的是建立医疗呼叫中心(38%),其次是通过短信发送预约提醒(25%)。北美、南美、东南亚是移动医疗技术采用最广的地区,非洲则排在最后。
《移动医疗在中美》报告表示,全球移动医疗市场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230亿美元规模,欧洲与亚太将占据这一领域最大市场份额,北美则排在第三。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建立了一个模型来预测移动医疗的增长。在亚洲地区,中国和日本的市场份额将分别在37%和21%。GSM协会预计,到2017年,美国和中国将成为全球移动医疗的两大市场,共享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1/3。普华永道估计,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将达230亿美元,美中则分别达59亿美元和25亿美元,与GSM协会所预测的份额基本相符。
移动互联网第三方咨询机构艾媒咨询公司说,中国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市场增长迅速。该公司估计,中国的移动医疗市场约为18.6亿元人民币,到2017年,这一市场将达百亿元规模。
移动医疗比较热门的两个领域,一是可穿戴医疗设备,一是远程监控。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已达人民币4.2亿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增长10倍以上,达到50亿元规模。远程监控方面,GSM和普华永道联合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医疗监控服务市场将在2017年达12亿美元规模,其中90%的收入将来自慢性病治疗管理解决方案。
削减医疗费用的利器
医疗费用过高是中美两国共同存在的问题。《移动医疗在中美》报告说,2011年中国医疗费用为396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为5.15%。美国2013年的医疗费用约为2.9万亿美元,预计这一数字将在2021年增至4.8万亿美元,其在GDP中的占比也将从2006年的16.2%升至19.6%。即使富如美国,医疗费用也是普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据凯撒家庭基金会估计,美国普通家庭的医疗保险费从1999年到2012年翻了三番,医疗费用在家庭开支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
对解决这一问题,移动医疗技术具有几大优势。
可减少医疗资源出现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不平等现象。以中国“移动心健康”项目为例。该项目选择山东、安徽、四川及重庆的部分资源欠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了基于3G网络的心血管病检查及监测系统。这套新型的3G系统包括了内置心电图(ECG)传感功能的智能手机,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病历软件,以及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3G无线工作站。医务工作者能即时调取包括心电图数据在内的病人电子病历。智能手机通过3G网络自动将患者的心电数据发送给位于北京的监测中心的心脏专科医生,进行实时分析。医生通过短信或电话为患者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实时反馈。这使得偏远山区的病人也能享受到北京医生的服务。
可以简化医疗流程,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医疗信息“孤岛”现象在中美都普遍存在。病人在甲医院做一项检查,转到乙医院可能又得重新挂号检查,因为甲乙两家医院信息不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医院系统信息化很落后,基本上都是小厂商在做,没有像SAP、用友、金蝶这样的大厂商。
究其原因,在于医院“三无”:无动力,病人络绎不绝,不做也行;无余钱,医院在IT方面的年预算在百万元级别,要做好信息化可能要到千万元级别甚至上亿元的投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都是小厂商在做的原因;无标准,医院情况特殊,每家医院情况都不一样,甚至医疗设备的标准也不一样,很难做到行业标准,定制化服务比较多。
为打破信息“孤岛”,美国部分地区已建立了地区医疗信息组织(RHIO),这是一个政府主导的中立的信息平台,可使患者信息在几个医疗机构间共享,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同时,移动医疗可以改善患者体验,发送医疗提醒和诊断信息,比如按时吃药的提示。这样可以加强疾病预防和治疗,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另外,推动移动医疗可以使数据收集变得更加方便。大量医疗数据的采集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开展和政府的决策。
挑战犹存
报告提出,尽管移动医疗发展前景明朗,但目前还面临规模不足、政策法律限制、标准不确定三大挑战。
目前,移动医疗市场还处于初期,在中美都是画饼不小,规模不大。移动医疗牵涉多个主体,比如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服务提供商、医院、患者,将多个主体纳入合作创新体系,需要时间。
在政策和法律上,中国卫生部当前仅允许服务提供商通过移动设备提供咨询服务,不能为患者开处方,这可能阻碍移动医疗的发展。而美国最大的障碍是赔偿金问题。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营的保险公司都没将移动医疗咨询、诊断、治疗服务纳入保险范围。
监管与技术标准不确定也是个问题。在美国,大多数移动医疗应用未被监管,它们宣称自己涉及的是保健而非医疗行业,比如跟踪卡路里摄入或运动量。不过,2013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指导文件,明确哪些应用在监管范围内,哪些应用可能适用“自由裁量权”,这向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