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概括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环境概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92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of the Kindergarten
Design Review over the Past Decade
WU Zhiqin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99)
Abstract Our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design kindergarten outdoor activitie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First Thoughts on outdoor activities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design itself; the second is comparative study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chievements in this regard; the third is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the proposed real problem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kindergarten outdoor environment; design; review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起了园林和建筑设计、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人员的研究兴趣,大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催生了不少研究结果。本文对有关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希望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本身的思考
1.1 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内涵
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内涵,大家的观点较为一致。师卫华认为室外游戏场地、室外小品、铺装、植物绿化等是幼儿园的室外环境主要成分。①陈捷频认为室外环境设计的要素要从造型、色彩、安全、材质、尺度和行为心理等方面来探讨。②
汪颖赫认为,就空间分布来说,幼儿园户外环境指在幼儿园内,与构筑物里面空间相对应的空间形态,在幼儿园构筑物以外,它是由构筑物及建筑围合而成的,有可能还包括构筑物或建筑物;就景观分布来说,是指在幼儿园中,对行走、穿越、游戏和休息、交往等具有服务功能的包含游戏场所、沙水地、通道、植被等各种硬质、软质景观设施场地。③
孙娜分析了幼儿园户外环境的类型及特征,将幼儿园户外环境功能分区为集散区、体育运动区、游戏活动区、绿化观赏区和劳作体验区。④武艳艳提出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基本板块包涵功能性空间、场所性空间和领域性空间。⑤
1.2 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的基点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原则。汤志民提出幼儿园游戏场设计原则有统整性、发展性、多样性、挑战性、创造性、近便性及安全性。⑥
师卫华提出的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五项原则是安全性、开放性、主体性、游戏性、教育性。范磊提出了户外活动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有系统化、现代化、人本化、开放化、游戏化、趣味化、幼儿化等。⑦
可见,以上设计原则大都体现了关注幼儿与环境的关系,突出幼儿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2 关于国外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成果的介绍
师卫华在其博士论文中介绍了以下四位学者的研究专著:一是美国的Linda Cain Ruth (琳达・凯恩・鲁思)的著作《简捷图示儿童绪论建筑环境设计手册》(2003年出版),为之后的设计者提供了与儿童有关尺度的参照标准。二是美国的AnitaRulOldS(安妮塔・鲁伊・奥尔兹)创作的《儿童保育中心设计指南》(2008年出版),本书从多角度非常详细而具体地介绍了儿童保育的中心设计相关方面的内容。三是德国的Mark Dudek马克・杜德克的著作《学校与幼儿园建筑设计手册》(2008年出版),书中论述的建筑和室外空间的设计是有关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四是西班牙建筑师帕科・阿森西奥的著作《世界幼儿园设计典例》(2003年出版),本书收集了22所幼儿设计案例,都是来自全世界的设计作品。⑧
张莅颖介绍了英国在进行学前教育户外游戏环境设计时考虑以下方面:室内教育环境和户外游戏环境的衔接、游戏场地的面积、游戏场地的布局、固定设备设施、当地的气候条件、地面状况、座位安排、环境的外观和物品储藏地的安排等。⑨
德国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崇尚自然,园内有大片活动场地,草地沙地、水沟以及花草树木,活动场上放置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材料,孩子们可自由搬动它们,此类做法使孩子们与自然的亲近得到促进。日本幼儿园的自然环境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游戏和探索需要,而不是用来欣赏。幼儿园室外地面绝大部分是沙土地,供幼儿嬉戏和探索。⑩
朱海婧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指导思想,并从政治经济文化视角深入分析了美国幼儿园实施中的一系列过程环节,和我国进行比较,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建议。
3 关于我国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实践成果
3.1 对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相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方面:(1)幼儿园选址的客观问题、规划布局不够合理、整体性把握不足;(2)细部处理不适宜、个性空间及趣味性设计不足、绿色空间及可持续性设计不足、器材器械单一、缺少大量的自然元素;(3)资金缺乏导致的管理不到位、缺乏有体育知识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3.2 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的建设性意见
(1)针对不同地域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研究。这类研究注重不同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地设计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蔡琦分析了寒地住区幼儿园户外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寒地住区儿童活动环境设计原则、具体建议,突出气侯和地域文化性的特点。 董筱娓认为西部幼儿园环境创设时应注意童真童趣,注重安全性;整体突出,兼顾层次性;动态环境,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冷晓阳对北方幼儿园户外设施进行地域性分析,提出了北方幼儿园户外设施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以及设计的实际应用。
(2)从室外环境的整体设计着手的研究。建筑设计师黎志涛于2006年出版了《幼儿园建筑设计》一书,付瑶于2007年出版了《幼儿园建筑设计》一书,这两本书整合了学前教育学、环境心理学和景观设计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幼儿园建筑设计的理论,过程与方法及设计规范等。
武艳艳提出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设计策略是在空间格局上追求开放与整体、在空间设施上追求个性与趣味、在环境设计上追求绿色可持续、在材料投放上追求丰富与多变。 孟成伟提出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应实现户外环境功能与景观的和谐与融合,要力求为幼儿设计自然化的幼儿园环境,固定的和可移动的游戏器械相结合,应排除公园化和乐园化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建设这二种趋向等观点。
师卫华、汪颖赫等人系统研究了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总体方案,包括户外环境设计,这其中的设计内容有幼儿园建筑布局、户外游戏场地、通道、绿化、水体、铺张和小品。
研究者注重从户外环境的整体来设计,但研究中对户外活动区域的细节及区域间的联系性和层次性方面的关注度仍然不够。
4 展望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观点,但也存在很多重复研究的情况,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度不高,思维扩展性不够,且部分文章只是感性认识,未做深度和系统分析。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为使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更趋人性化,研究者需对幼儿园户外环境中的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科学、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从而深入了解幼儿活动的特点和需要,并关注户外活动区域设计的细节,以及活动区域间的层次和联系。(2)多学科领域人员参与研究是有必要的,今后相关研究可将园长和教师吸收进来,并做到以下三结合:一是将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结合起来;二是将室内外环境设计和室内外活动衔接起来;三是将户外环境创设与户外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相结合来研究,最终做到户外环境创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系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管理研究”(编号14ZC252)和2014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4C 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②⑦⑧ 师卫华.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的当前我国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9.
③ 汪颖赫.幼儿园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④ 孙娜.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探讨[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⑤ 武艳艳.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济南市部分幼儿园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
⑥ 汤志民.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与实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⑨ 张莅颖、张世锋.英国开展儿童户外游戏理论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0.8.
⑩ 王欣.日本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创设和利用[J].早期教育,2003.9.
朱海婧.美国幼儿园环境设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蔡琦.寒地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环境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5.
董筱娓.从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看西部幼儿园环境创设[J].科教导刊,2012.12.
篇2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给幼儿园小朋友上课的方式
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大部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完成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指导来实现。老师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内容,或者以师幼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新课内容,进而又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还可以通过猜谜语能够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理解新课内容,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四种方法是通过情境、小品、舞蹈、木偶等表演形式导入新课。第五种方法是借助实物,玩具,图片,贴绒等道具演示的形式导入新课,直观形象,幼儿既感兴趣,又容易理解。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内有许多供幼儿游戏的设施,比如滑梯、秋千、平衡踩踏车等。这些设施原本是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但是如果这些设备陈旧、老化、年久失修而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就会给幼儿的安全带来隐患。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
制度不严、管理不善,是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娄底市幼儿园为例,公办园和大型民办园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备,但未能严格执行。中小型的幼儿园在幼儿的晨检、饮食问题上不够重视,对于幼儿的每日身体健康状况缺乏了解,对食品的安全缺乏监督,交接班时没有统一的制度,门卫管理不严,出现陌生人出入的情况,有的教师在离园时,将幼儿交给未受家长委托的熟人或邻居,造成不良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三)幼儿教师实施安全教育的现存问题
1.幼儿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
幼儿园虽然开展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但安全主题活动进行的不多;大多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多数都是教师以讲故事或训导的方式进行,但是实际演练少,有的幼儿园甚至从来就没有进行过一次演练。
2.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健康发展。
现今,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为了迎合家长的口味,很多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识字、数学、英语上,小学化倾向也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幼儿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安全教育就更不用说了,导致幼儿处于一个危险的环境中。
(四)上级部门对幼儿园开办缺乏严格管理
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对我国幼儿园办园资格等方面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规划和设计时“偷工减料”导致很多项目不达标,安全隐患频出;加上有的上级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只是走过场,对幼儿园无法进行彻底改造,从而为幼儿园安全埋下了各种隐患。
二、对于改进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政府重视幼儿园安全教育
第一,进一步加强上级部门同教育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门等相关部门对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的指导;第二,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三,政府有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安全方面的基础建设;第四,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二)幼教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
1.创设健康安全的环境,排除安全隐患。
秉着“一切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幼儿园应该切实落实《园车接送幼儿制度》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针对幼儿园的环境以及相关设施,应派专人负责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比如幼儿园的攀岩墙、滑滑梯等攀爬类设施下面垫上泡沫垫子。
2.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研讨与培训。
园长应在给教师的的培训中,制定教师安全培训计划、开展定期的安全教育专题研讨会,制定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借鉴其他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宝贵经验,不断提高防范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三)幼儿教师增强责任心、提高专业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幼儿年龄、思维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游戏、安全演练活动让孩子主动地获取安全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基本的急救常识和技能,如及时对幼儿受伤状况作出判断、简单止血,一旦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能够控制险情,配合医生及时医治。
(四)同家园、社区携手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篇4
一、从环境偏好理论看幼儿园空间环境
有关环境偏好的研究中较为著名的有普拉和卡普兰环境偏好模型。人类对环境的偏好是符合功能进化的需求的,我们偏好那些在进化的过程中给了我们更多机会,使我们的功能得以发挥的环境。因此可理解性和有意义性是影响环境偏好的主要因素,即“人们一般会被那种他们的功能能最有效地在其中实现的环境所吸引……能刺激人的信息加工能力,并能使人的加工过程成功的环境”。[2] 卡普兰把信息维度组织成一个由4个部分组成的偏好矩阵,详见表1。根据人们不同的处理信息的特点分类,一是需要人们用已有的经验理解得出的是一致性和易识记性。一致性(Coherence),景色组织的程度越一致,人们的喜爱程度越高。易识记性(Legibility),景色越容易辨认和理解,内容越容易分类,识记难度越小人们越喜欢。二是需要通过探索得出的是复杂性和神秘性。复杂性(Complexity),景色中各种要素的数量的复杂程度越高,人们越喜欢。神秘性(Mystery),景色中有隐藏的信息,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它,越神秘人们越喜欢。当人们面临一个环境时,它是一致的或是复杂的,这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而它是否易识记和神秘则需要人们加以推断和预测。
由以上能使儿童产生环境偏好的应该处在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某个联系节点上,也就是说它应当来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从而满足环境偏好中的一致性和易识记性,使儿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应该具有相当的部分是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场域,从而满足环境偏好中的复杂性和神秘性,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它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空间。有丰富的内容、种类和层次,有灵活多变的组合形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唤起儿童已有的经验,能够最大程度地引导儿童做学习的主人。环境中承载的信息量和环境的新异性都处于儿童“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高度”,儿童可以实现与空间的对话,达成儿童和空间双向的建构与螺旋式上升的交互式发展。
二、儿童行为发展需求与幼儿园空间环境类型
我国学者周南将学校教育空间划分为以下三种空间:功能性空间、领域性空间、场所性空间。[3] 从横向上看,儿童的发展包括认知发展、语言发展、道德发展、游戏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群性发展等,概括起来就是身体性发展、创造性发展、社会性发展、自我性发展和感性发展五大类,详见表2。从纵向上看,儿童对空间的需求经历了机能性发展、技术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三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空间环境的需求也不同。如一个对于儿童很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综合大型玩具,机能性发展阶段的儿童反复玩滑梯,享受由高处快速滑下带来的机能;技术性发展阶段的儿童开始用攀、爬、抓、滑等多种技巧探究,享受新的玩法和新的技巧带来的满足感;社会性发展阶段的儿童不再满足于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仅仅和玩具交互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和同伴一起三五成群地玩耍。
由表2可见,人们对环境的偏好和儿童发展的复杂性都对幼儿园空间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多种多样、可变程度高的空间不再是封闭的场域,每一种空间只是满足儿童某一种发展需求的主要而非唯一环境载体,它们彼此相通,共同构成儿童在园一日生活的大环境。
三、幼儿园空间环境中的教育意义
勒温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复合函数”,即B(Behavior)=P(People)·E(Environment)。通常我们把这句话理解为,儿童行为对环境的依赖。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看,儿童行为也积极地构建了文化环境。“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这首小诗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以文化为中介物“把自然世界转化为文化的而调节他们同自然之间的心理距离”。[4] 因此,儿童对于环境的建构,致使环境产生了相对的新异性,这种和原环境同质异构的“新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儿童,使其也产生新异性。可以说,人在与空间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人和空间本身都得到了发展。
正如富兰所言:“重大的改革不是在实施单项的革新,它是在变革学校的文化和结构。”[5] 因而,重建幼儿园文化、幼儿园精神是幼儿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而幼儿园教育空间作为幼儿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其本身糅合着设计者、建筑者和使用者对幼儿园文化的理解,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变革不仅体现着教育观念的变革,更是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由开放空间、冒险空间、交往空间、秘密空间、自然空间共同组成的幼儿园教育空间里,儿童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得到自我挑战式的发展。各种空间之间应该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比如,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它主要是一个开放空间,但其他空间也存在于其中。它应该是复杂却易于识记的,复杂是指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刺激物,易于识记是指它符合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又有一些能吸引儿童的新异性。这就意味着它既要有平台、运动场等激发儿童运动欲的广场,又可以设置激发儿童挑战欲的斜坡,采用不同材质制作,可攀爬可滑行,使儿童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并掌握多种运动技巧,还可以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几处瞭望台、小丘陵等可登高眺望远处的“展望处”,还有洞窟、土坡一类能使儿童体验到“无权威感”和儿童群体精神的藏身之处,各种对象物的共同唤起、还原了儿童对真实世界的整体体验。一次简单的户外活动,儿童的身体性、创造性、社会性、自我性和感性都能有所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
参考文献:
[1] [德] 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美]保罗·贝尔.环境心理学[M].朱建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周南.小学校园规划与儿童行为发展之研究[J].建筑学报,1998(8).
篇5
关键词:现代化幼儿园;环境设计;审美需求;办园理念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32-02
一、现代化幼儿园环境设计原则
幼儿园环境建设必须要根据幼儿特点,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还要同时充分满足幼儿审美需要的理想环境,让幼儿园环境设计从科学角度、教育角度、艺术角度和情趣角度方面完美统一。教育环境在教育资源中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本文坚持以“尊重儿童天性,保护儿童童真”的设计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和各省《幼儿园评级标准》,提出了“环境设计应围绕儿童来开展”的设计观,将现代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幼儿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协助园所做好园所的环境规划设计,从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上进行改造。让每个孩子融入在舒适、温馨、环保、充满童趣的氛围中,与环境进行真正的对话,把园所当成家一样看待,从而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幼教机构的环境设计既要符合家长们的审美需求,更要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以及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需求,这是成功的幼儿园装修设计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好的幼儿园设计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正如装饰公司和家装公司的各种装修设计一样,在进行儿园装修设计时既要从整体设计风格进行定位,也要对颜色材质搭配,软装上面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幼儿园的设计还应该考虑更多的融入教育的元素和理念,在一些结构设计上,要根据孩子的身高单独设计,如高低不同的洗手池、适合幼儿使用的小马桶、可以自由组合的安全桌椅等。一个幼儿园的环境舒适度、人性化程序、设计风格,都是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一些重要的考虑元素。
二、现代化幼儿园环境设计要点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几下几点:
(一)根据办园理念和地方特色来设计。每个园所都有自己的办园理念,有的是校园文化的展现,有的是地方特色,要根据园所的特点来进行相关的环境设计。让别人一看到园所的环境时,就能感受到园所的办园思想,从中体会到园所的品牌文化。以前很多幼儿园都是找装修公司做环境设计,大部分装修公司不懂教育,把园所当作家装和工装一样做,导致园所虽然有时尚的外观设计,却没有精神内涵。例如我在做一个青山幼儿园改造项目时,他以前就是找的装修公司做的设计,除了风格有点现代,材料比较高档以外,我无法感受到设计理念和幼儿教育的气息。于是在跟园长深入沟通后,我对他的园所重新定位,一楼给他设计一个利用实木书柜放置图书的书架墙,根据儿童身高设计的书吧桌椅,打造一个书香门第的气息;二楼给他用原木、绿植等自然材料为背景,打造一种自然风情。三楼我按现在的街景进行设计,打造时尚街区,使孩子们有一个新鲜的教育环境。
(二)根据幼儿的生活规律整体设计。孩子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学习、玩耍,在室内室内上要多设置一些趣味场所和功能教室,如趣味角、英语角、艺术角、互动区、亲子区等,让孩子不会对室内的环境产生厌烦,因为孩子如果感到枯燥就会躁动不安,哭闹甚至相互打闹。有时候也会到户外开展活动,如做早操、玩运动器材、荡秋千等,在户外设计上,要尽可能多考虑安全因素,既可以让孩子们玩的开心,同时也要保证孩子不会受到意外伤害。
(三)重视家具安全处理。在幼儿能够接触的每个部位,要特别注意设计的细节和安全的处理,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例如:在所有桌椅边缘安装防护角、在上下楼道安装矮的扶手、在楼地面铺设软木地板或者防滑PVC材料、在厕所蹲便旁边安装隔板和扶手、在所有电器开关上面安装保护装置、在室内水池边安装护栏、在阳台和窗户安装安全防护栏等,把园所安全隐患降低为零。保证每个孩子都不会因为大意而受到意外伤害。
(四)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来设计。幼儿的身高尺度、环境喜好、建筑造型及窗台、踏步等等,幼儿比较喜欢可爱的形象和亮丽的色彩、活泼的装修处理、生动的建筑小品、独特的家具陈设等。幼儿园建设在选址时要避免周围有噪音的污染和环境的污染、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阳光照射、空气流通、通风换气等因素。还要每个空间的距离要合理,保证孩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方便。
各种亮丽的颜色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而变化多端的图案,则可激发儿童对整个世界的无限遐想。色彩最好以明快、亮丽、鲜明为特点,以浅色系为佳,尽量不使用太重的颜色。如果设计到两种颜色的搭配,如天蓝配白色、淡蓝配白、粉红配白色、榉木配浅棕等等,就会显得比较多姿多彩,符合孩子幻想中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活泼、艳丽的色彩会使儿童拥有开朗健康的心态,还能提高室内亮度,形成明朗亲切的室内环境。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产生安全感。粉红、淡绿色、淡蓝色都是比较常用的墙面装饰色彩,太过亮丽的色彩只适合局部使用。因为它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
最后要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孩子这个阶段的好奇心很强,有比较活泼好动的特点,如不小心,最容易发生意外,在设计时,需特别细心,如在窗户设护栏、家具都要尽量避免棱角的出现、采用圆弧收边等。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无论墙面、顶棚还是地板,应选择天然环保材料,以减少VOC可挥发性有毒物质对小孩身体造成危害。地面最好用实木地板和软木地板,或者PVC地垫等,还要充分考虑地面的防滑措施等。
三、现代化幼儿园环境设计具体实施方法
本文所提到的现代化幼儿园环境设计,除了要考虑以上多方面的设计因素,还要结合现代化的概念综合考虑设计方案。本文所提出的概念主要实施方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活动区设计:深入研究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与幼儿园角色区、美工区、阅读区、科学区、表演区、智力游戏区、运动区、建构区、沙水区、养殖种植区等区域,用建筑布局、结构造型、色彩与材质的设计表现手法,将学习要求、适宜活动、常用材料的教育要求体现在园所的环境中去,打造真正适宜儿童发展、符合教育要求的幼儿园活动区环境。
(二)户外设计:在对园所全面勘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园所的办园理念、园所发展规划、区域环境等方面对园所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提供户外整体设计方案及配套的草图、平面布置图、立面施工图、或3D效果图,打造最专业、最适宜的园所环境。
(三)装修设计原则:坚持“尊重儿童天性,保护儿童童性”“以幼儿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将环境设计与教育理念紧密结合,确定科学的设计方案,精心绘制配套图纸,让幼儿在自然、温馨、充满童趣的氛围中与环境进行真正的对话。现代化幼儿园设计跟普通幼儿园也有所区别,除了考虑各功能分区和设计风格之外,还应更多的考虑交通流向、各区域的衔接、突发事件逃生线路、监控布置和网络布局等,尽可能为后期的现代化幼儿园的建设落成减少障碍(如下图所示)。
图1 幼儿园门头外观设计
图2 幼儿园鸟瞰图设计
参考文献:
[1]马俊娥.谈幼儿园环境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
[2]吴玉英.探讨幼儿园环境与景观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1.
篇6
总目标:
增进幼儿对自然的情感,增进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求知欲。
探索精神以及好学、好问、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以及爱劳动、责任感等意志品质。
层次目标:
第一阶段
培养幼儿对自然区的兴趣,在教师引导下,关心区域内容,喜欢问这是什么?在教师引导下,发现物体的明显特征,说出生物、非生物的名称。学习种植一、二种种子大、容易生长的植物、饲养小动物,爱护动物。具有初步观察,比较能力。
第二阶段
初步学习观察、归纳的方法,发现其中变化,喜欢问:这是什么?能进行操作、实验,在老师提示下,简单概括结果。对自然有一定认识,通过种植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可缺少阳光、空气、水和土壤,饲养鱼、鸟、昆虫各1―3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习性、外形特征、功用和人们的关系,比较其异同。培养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认识非生物,了解它们的来源、特征、学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观察。
第三阶段
热爱大自然,掌握观察、概括的方法,能按已定目的,主动地观察并能发现较细致部分差异,找到一般规律。在教师引导下,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对有探索欲望,能乐于解决自己或同伴提出的“为什么?”学习照料动植物、制作标本。掌握简单的保存方法,主动参加劳动,掌握一定技巧。认识非生物,知道它们的来源、特征、用途及人类的关系,会正确分类。
创设和利用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更有效地将教育寓于自然区中,我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幼儿园建筑,因地制宜地创设。利用活动室、走廊、楼梯转弯处等灵活设置,并根据动物、植物生长的习性,选择阳光充足或阴凉的地方,如:将青菜、葱蒜这些喜欢阳光植物置于室外,文竹喜阴,放在室内通风处。使有限的空间充分利用。
2.一切为幼儿考虑的原则。除保证物品摆放整洁、有层次,注意色彩搭配协调之外,更要注意每个物体间有便于幼儿观察、操作的空间。物品摆放要与幼儿水平视线相协调,不要过高或过低。并保证幼儿安全,避免物品砸伤或刮伤幼儿。
3.内容丰富性原则。内容的丰富性是指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从葱、蒜、鱼等单调的材料,还可提供利用自然物的制作,或选择便于照顾、不费工、易生长而效果明显的常见动植物,及昆虫标本、树叶标本,及各种自然物。另外还要提供可供幼儿操作和观察的剪刀、放大镜等等。
4.计划性原则。围绕教育目标的不同阶段,有计划的调整设置活动。根据不同季节,准备相应材料。春季开画展,插桃花、迎春花,种植种子,饲养小蝌蚪;夏天举办水果大会,种植蔬菜;秋天收集落叶,各种种子、干果,体验收获、劳动的乐趣。
5.参与性原则。为幼儿提供自己创设环境的机会,通过孩子自己收集的生物、非生物,帮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认知、体验。让幼儿参与布置,孩子会认真的思考:怎样放会更美观,哪些植物可以放在一起栽培,鱼缸中为什么放些水草等,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孩子受到了熏陶,提高了审美情趣,也为自己的能力感到愉快和自豪,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6.开放性原则。从时间、空间、材料等方面对幼儿全方位开放。根据每个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随时向幼儿开放,保证幼儿自主、自由地探索、感知;空间上开放,各班级设置不同,园统筹安排,班级之间互相开放,开展以大代小的活动,发挥活动区的最大教育功效。
利用活动区实施教育:
(一)科学意识培养
科学情感是形成科学意识的动力,幼儿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有效地引导会让幼儿一生受益。植物的果实有些在树枝上、有些在土壤中;有些鱼直接生出宝宝,有些鱼却产卵…这些多是孩子们渴求的,但教师不及时引导,孩子可能放弃或不会知道正确答案,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去从书本、网络、实践中去收集答案,发现事物间内在的联系。
(二)动手能力培养
自然区不是一个静态的环境,应让它充分的动起来,开展利用自然物的制作,还会激发孩子对自然美的浓厚兴趣。根据自然物的形态,简单加工,巧妙造型,大大提高了幼儿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篇7
关键词:分离焦虑;幼儿园新生;缓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1;B8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68-01
新生入园时,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是幼儿园必须关注的问题。入园分离焦虑在幼儿身上表现为焦虑不安、哭闹、拒绝进食,或是脱离群体、默默不语等。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给家长带来了麻烦。教师应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认真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由家庭走向幼儿园,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从这一刻起,就迈出了家庭的狭小天地,真正走进了充实灿烂的集体生活。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幼儿刚入园出F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说来,孩子眷恋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天性或本能。依恋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现。一定的依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及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是幼儿由于过分依恋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则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而长时间处于消极的焦虑状态,会严重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对幼儿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进行恰当分析并尽量缓解他们的这些焦虑,是摆在幼儿园教师和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独生子女和入园的低龄化,使缩短入园适应期、减少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
二、运用《新生入园适应性评价量表》进行评估
为了比较客观地了解、分析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状况及其发展的变化,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自编了一套《新生入园适应性评价量表》。该量表有7个分量表,教师通过对幼儿入园的适应的观察,每日对幼儿的表现给出评定分数。分数越高,表示分离焦虑程度越轻,适应性越强。本研究采用观察法,由三名保教人员对幼儿气质类型进行评估,通过反复讨论确定每一名幼儿主导的气质类型。教师将7个分量表的内容概括为高兴、无须安抚、积极参与活动、情绪稳定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统计。
运用《新生入园适应性评价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在入园适应期有着不同的反应。一般认为,不同的气质类型对环境会有不同的适应过程。通常在心理学上把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的幼儿比较热情,见到认识的人会主动上去打招呼,但是脾气不是太好,没有足够的忍耐力,这样的幼儿适应能力很强。多血质的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和气主动,但做事情容易冲动。这类幼儿来到幼儿园第一天的时候,也是对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很多东西都可以吸引住他,但是看不见爸爸妈妈的时候会大哭。教师只要做好思想工作,这类幼儿就会快速地接受现实。黏液质的幼儿文静,做事比较稳重,比较有忍耐性,但反应有可能有点慢。这样气质的幼儿所占的比例偏高,这类幼儿哪怕是心理上不适应,但不会表露在面目上,所以适应比较慢。可见,幼儿入园适应期的表现与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家庭教育策略,也和幼儿的入园适应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在入园适应阶段的家园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对家长和教师两方面提出要求
1. 在家长方面
第一,一定要以正确的方法对待幼儿入园的哭闹现象。在幼儿入园的时候,家长不可以见到幼儿哭闹自己就掉眼泪,甚至把孩子领回家去,这样就会使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延长。第二,及时与老师沟通。家长应积极主动地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和老师沟通,积极询问孩子在园经历的事情。第三,遵守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坚持天天送幼儿园。只有天天送孩子入园,才能尽快地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四,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只要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努力,孩子一定能够适应新环境。
2. 在教师方面
第一,教师应尽量详细地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以及查看“宝宝在家基本情况调查表”,掌握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第二,积极给幼儿打造一个温馨熟悉的环境。教师可以叫幼儿的小名,让幼儿觉得非常亲切,这样能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很快建立起孩子和家长对老师的信任。第三,要根据幼儿不同的气质特点,针对幼儿不同的兴趣爱好,给幼儿提供自己喜欢的玩具,让他有事情做,“忘掉”分离的情绪。第四,最好的安抚技术就是教学。教师要多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第五,以慈母般的爱奉献给幼儿,让幼儿感觉到母爱的存在,使幼儿“移情别恋”,建立起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四、结束语
总之,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适应幼儿园环境的基本目标就是“开心、开口、开胃、开窍”。只要家长能与幼儿通力合作,幼儿就可以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参与设计、视知觉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学龄前儿童学习、游戏以及活动的场所----幼儿园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家长、幼儿教育机构和建设单位的重视。当前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由于建筑师对幼儿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不甚了解,造成一系列问题,如建筑的功能布局不太合理、对细节考虑不周、室内外环境设计粗糙、建筑形象不佳等。建筑师在创作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幼儿行为、心理角度出发,以幼儿的需求为原则,通过使用者参与设计、对建筑功能重新定义、充分利用视知觉和行为学等一系列手段创造既符合建筑形式美学,又满足幼儿使用的建筑环境空间。
使用者参与设计
为了解决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与业主之间的沟通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对幼儿园建筑来说,参与者主要包括幼儿家长、幼儿教育机构和建设单位。从设计前期开始,就要这些利害关系者参与其中,以便建筑师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包括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经济收入和喜好等),创造既符合他们要求又被幼儿所接受的建筑空间。如北京的家育苑幼儿园就是这样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其创办者Karyn Robarts想在北京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好幼儿园,无奈走遍了北京城也没有找到一个令她满意的,于是萌生了自己创办一家幼儿园的想法。Karyn Robarts本身是设计师,兼有家长和投资者的角色,这使她能够参与幼儿园的全部建设过程,又对各方的需求充分了解,最终创办了一个成功的幼儿园。
重新定义功能
现代建筑运动最流行的口号是“形式随从功能”,随之产生的建筑过于功能化,不能满足人的实际功能需要,这是因为人的功能需要是多方面的,它除了包含使用、材料、结构等技术功能,还包括更为广泛的精神需要、安全、自我表达和美学功能等。我们可以通过对功能重新定义来赋予空间更多功能。如幼儿园的各房间均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进行功能化设计,游戏室每一间的布置都可以不同。中庭也可以被赋予更多的功能:交通、公共活动大厅、集会场所……从而成为有趣的、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空间。
如乌干达的某幼儿园活动场地有多种不同的诠释方式。在场地中半埋的轮胎可以是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的,也可以在车胎上标上数字,做数字游戏;擦掉数字添上绳子,瞬间就变成大型的迷宫,再加上些凳子就能充当议会的“席位”,同时也是露天的大教室。这样一些简单的调整和改变,空间就会发生功能的质变。
北欧的Tromsø幼儿园中,承担分隔空间与隔音作用的墙壁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功能。简单的折叠和推拉墙面即可改变房间的大小,创造出容纳新功能的空间,如同童话故事中的魔法墙。墙面拥有鲜艳的色彩和不同的材质,并且开设了许多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洞口。这些洞口可以被开发成多种用途:书架、抽屉、公仔盒;稍大的洞口还可以允许孩子们窝在里面拥有一个独立的玩耍空间,为捉迷藏提供了绝好的空间;有的洞口设计了小小的窗帘,限定了空间,成为一个“成人勿入”的地方,也是玩“过家家”的绝佳场所。较高的墙安装了攀援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们攀爬;较厚的墙内设计了可容纳孩子躺卧的微型小床,成为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小卧室。
根据视知觉要求设计
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其中视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之一,通过视觉能辨别光线强弱、颜色及物体形状、远近。视觉过程除了眼睛的作用外,还包括大脑的作用。人们对视觉形象的感知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当时情绪与心态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幼儿的视知觉与成人不同,建筑师若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利用幼儿区分颜色的能力不同(3~4个月时可分辨彩色和非彩色;4岁能区别各种色调;5岁时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不同的色彩以增加建筑空问的可识别性;儿童对颜色纯度的敏感性,在局部色彩的选择上大胆采用亮色,突显建筑活力和个性。
幼儿感知空间的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对简单完整的图形更容易接受,在设计中可以利用概括的形态要素、简约的设计手法来表现建筑。幼儿感到亲切的高度是1.2米左右,距离和深度的感知也要比,营造小尺度的建筑空间更容易被幼儿所喜爱。这种小尺度的空间可以是地下室或凹室,也可以是楼阁,或者仅仅是可以供一个人读书或邀请几位朋友窃窃私语的“密室”。
北京家育苑幼儿园设计看起来简单,但是却很漂亮实用:适当的家具陈设,没有花哨装饰的墙面,有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因为有余地的空间更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小朋友第一次走进家育苑幼儿园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好像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一样亲切,而大人们进入教室的时候则一定会觉得来到了小人国――教室内所有的家具都是按照儿童的尺寸而设计的,桌椅、书架、卧榻、厨房,包括小小的马桶和小小的洗手池。设计师希望用这样的形式来提醒大人要尊重孩子的世界。
注重细节设计
细节设计更体现在对设计理念、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为了符合幼儿园的气氛,可以在墙上挖各种图形的窗洞;天窗做成儿童更容易记忆的简单的形式等等。为防止幼儿受到伤害,教室和家具都做圆角;儿童能接触到的金属构件诸如栏杆、灯柱等加工更精细;在建筑边缘布置绿篱,既能防止幼儿碰到玻璃,又起到绿化环境的作用。如家育苑幼儿园室内整体的风格采用的是简洁的现代主义,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则融入了多种地域和国家的特色,中式迷你罗汉榻前的圆形地毯,传达的是西方的生活方式,而书柜上的各国国旗,则表达了幼儿园放眼国际的志向。
五、结语
通过对幼儿行为心理特征的阐述,可以使建筑师明确幼儿园环境与儿童行为心理的相关性,同时也为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设计方法。建筑师必须明确儿童是幼儿园建筑的使用主体,设计必须满足幼儿园教学要求并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西)帕科・阿森西奥.世界幼儿园设计典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苏扬.视知觉理论下的幼儿园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0(6) .
篇9
关键词:瑞吉欧;幼儿教育;学前课程
1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吉欧幼儿教育逐渐走向国际社会,其教育理念非常丰富,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1科学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
在瑞吉欧看来,儿童是社会成员之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继承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儿童拥有自己的文化与权利。他们能广泛运用、创造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马拉古齐形象地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雕刻、泥工、建造、肢体动作等等。”[1]26瑞吉欧人认为教育要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实施,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重“教”之时,更应重“学”,以学定教。根据幼儿的行为反应决定主题进行的时间与空间。幼儿教师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权威者、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儿童也不是被教育者,儿童的行为引领着教师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
1.2注重关系的建立
在瑞吉欧学校,教育者与儿童、家庭、社区公民在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世界中对话,民主参与与合作是他们实施幼儿教育的砝码。教育者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关注、关心每一个儿童,但并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儿童。关系是幼儿教育长远发展的枢纽,促使幼儿与他人建立关系并及时、有效、良好的互动,是幼儿完成教育目标、走向世界的基石。幼儿与教师即使有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校与家长、社区人员建立起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意大利人坚信,个人———“我”只有在团体———“我们”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之间建立集体协作的关系,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来共同进步。
1.3教学记录的影响力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教学记录是其重要的教育精髓之一。教师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幼儿,与幼儿耐心地交流,通过幼儿作品、文字、声像资料等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资料收集与记录。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使用多种符号表征世界的方式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与诠释,不断反思与总结幼儿的优缺点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自己及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与展望,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幼儿,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拓宽教学思路。记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且可以促使师幼互动,促进家园共育。
1.4生成课程和方案探究
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强调团体中心、关系与互动中心,构建孩子与教师、成人一起游戏、工作、对话、创新的课程模式;强调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文化。瑞吉欧幼儿教育取向认为,“与幼儿共事,是由三分之一的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构成的。”[2]方案课程在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以“课程就是所发生”的为课程观,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倡导教育应当“引导人去探索知识”,“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3]190。其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是在即时的情境、突发的事件中生成,是教师与幼儿对话、探究、合作的结果。方案课程在横向上将认知、情感、技能等多种领域加以组织和整合,纵向上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与方案。
1.5工作坊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创设以家庭社区、文化折射、年龄发展、时间与空间、尊重使用者、评估更新为原则;坚持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之一的价值取向。瑞吉欧的工作坊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收集了幼儿的各种学习作品,而且收集、记录着老师及家长们研究学习的各种成果。马拉古奇说:“工作坊是幼儿双手和心智探索的空间,是课程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更多,所以‘工作坊是激发幼儿的地方’。”[4]137-140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互相接近,一起游戏、对话,享受童年的乐趣。
2瑞吉欧教育理念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启示我们,要在中国文化的视角下,在我国先进、优秀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势的学习并吸收其教育精髓,从中获取灵感,得到感悟。
2.1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秉持“以教定学”的主旨,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中心。课程设计目标化、成人化、知识化;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小学化倾向严重;课程实施机械、死板、非游戏化;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是教材内容的“搬用工”,儿童对教师更多的是害怕与服从。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与关注儿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实现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5]。课程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将计划性与生成性结合;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同时具有兴趣性、启蒙性、安全性、适宜性、可探究性、整合性;教学活动生动、有序、以学定教。
2.2注重关系的建立,构建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在瑞吉欧,学校与家长、社区建立对话、合作、共同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瑞吉欧学校的课堂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错误”观点的存在,是儿童和教师发表各种不同观点的场所。在我国,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及幼儿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关系”的建立及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的开发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及社区公民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其社区及社会文化建设带来的相关益处;家园及社区关系的建立被功利化;社区发展的重心只在文化建设上。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家长、学校、社区共同管理的关系;提高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的“儿童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幼儿园文化的建设中来,使其在成员合作中找到平衡点,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平等、和睦,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发展,逐渐壮大;将自身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及社会文化中,为孩子建立幸福、快乐的家园。
2.3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国,教师的记录面临着巨大挑战。教师队伍发展缓慢,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幼儿园班额较大,教师难以记录幼儿的成长经历;教育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学记录流于形式;家长的参与度低,其记录的效度难以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模糊。由此可见,各方面的制约使得教师教学记录的意义难以显性。因此,我们应通过记录及观察的方法去研究教师与儿童的成长及发展。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加快学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精神。其次,缩小幼儿园班额,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观察、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再次,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再者,让更多的老师、专家、学者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最后,规范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给教师一个公平、民主、和谐的工作及学习环境。
2.4以方案课程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瑞吉欧教育之所以创造出自己的国际之路,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教育者可以拥有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及体系,他们可以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可以不遵循任何国家预设的课程内容框架。其课程的主要运行形式是方案活动,主题的开展以“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对生成性的方案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预制性与生成性把握不准,找不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同化、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构建弹性课堂,促进幼儿智慧的成长。鼓励教师学习生成课程理论,处理好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提高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驾驭生成性与预设性关系的能力;鼓励家长及社区人员为生成课程的实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完善教师培养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保障幼儿园、家长、社区及专家、骨干教师的协作机制。
2.5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儿童是环境的产物,瑞吉欧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是儿童周围的环境,来自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6]。“工作坊”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精髓,代表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文化特色及人文情怀,代表着人类基础生活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特质。在我国,活动室就是工作坊的缩影,记录着教师与幼儿的成长经历,记载着我们的文化精髓,寄托着国家及民族的希望。然而,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幼儿及家长的参与;以视觉刺激为“美与教育”的象征,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淹没;重视物质环境创设,忽视精神环境创设,对环境的理解片面;追求昂贵、时尚的教育资源,乡土教育资源被边缘化。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本、归还幼儿、家长、社会人员的主动权、参与权、自。根据各地发展差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幼儿园课程思路,进行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完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7]。既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又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活动室的建设避免“唯美的误区”“文字的误区”和“结构的误区”[8]。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具有教育性、环保性、适宜性的幼儿园文化,使园内环境自然化、多元化、民族化、生态化、生活化、动态化。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卡洛琳•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埃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5]郑益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J].文教资料,2011(28):138.
[6]李从军.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述评[J].教育论坛,2015(320):297.
[7]朱从琴.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园本课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17.
篇10
生态环境教育意义深远,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的家园。由于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淡薄导致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现如今的生态平衡失调,给人类生活、生命带来了种种威胁。因此,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生态环境教育”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如今,生态环境教育已走进中小学的课堂,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也有必要尽早让幼儿从小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热爱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然,当今的幼儿园环境教育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由于对幼儿的认知和年龄特点的了解不够,一些教育内容和方法超越了幼儿的理解水平,使得环境教育成为一种灌输,片面的把环境教育单单理解为环境保护教育。幼儿的环境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应该走出“危机教育、责任教育”等的框框,不要让幼儿去承担成人的责任,而要从幼儿熟悉的周围事和物入手,帮助幼儿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及其广泛的生态关系。
幼儿期更多的是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生活的,我们不需要向幼儿介绍太多的抽象的生态知识,可以渗透进各种内容中。如:随着城市改造的飞速发展,不少绿地水景出现在孩子们身边,成为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为此,我们开展“水”这一主题活动,试图让孩子们了解人类生活与水的关系,给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等理性认识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活动的目标定位是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配合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帮助幼儿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使幼儿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世界,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来关心这个世界。
幼儿期是幼儿世界观、自然观刚刚萌发的时期。幼儿天生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他们能和大自然亲密的对话,在他们的眼里到处是“红花姐姐、燕子阿姨、蝴蝶姑娘”。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可以从保护动植物入手,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如:通过培育植物、饲养小动物的活动,使幼儿知道动植物生长的不易和保护他们生长的艰辛。在感受到付出的艰辛、失败的伤悲、收获的喜悦后,幼儿会更加自觉的去关心身边的花花草草和小动物们。生态环境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得自然事物的形象知识,还要帮助其理解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幼儿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并加以概括,这样才能有所体会。总之,生态环境教育应该把生态环境知识的特点和幼儿思维、学习的特点结合起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取丰富的经验。
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不易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单独的学习领域,而要采取综合活动的形式,在各个领域的课程中加以渗透,明确目标和内容,并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教育活动。
小班幼儿一般是通过游戏性的活动来激发兴趣的,幼儿通过观察周围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获取具体的、直接的经验,如:在“各种各样的树叶”中,可以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树,使幼儿知道每棵树都有树叶,而树叶的样子又各不相同,使幼儿从中积累有关树叶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思考“爱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既了解了树叶的多样性,又为中、大班积累了相关的知识。
对于小班的幼儿还可将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培养联系起来,从平时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保持自己周围环境整洁的方面来进行。通过让幼儿学习有关的诗歌、故事等,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育,初步尝试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如:“洗手歌”“小兔子走路轻又轻”“小纽扣钻山洞”“我有一双巧巧手”等。引导幼儿注意着装整洁、手脸干净、勤剪指甲等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指导幼儿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认识到自身清洁及环境整洁的重要性。让幼儿发现整洁的环境是很美的,产生保持整洁的愿望。
中班这个阶段的幼儿的思维具有了一定的概括性,往往通过自身对事物的观察、认识,已能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所以,针对中班幼儿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良好环境的重要性,由浅入深的理解环保的意义,培养幼儿自觉的环保行为。如:在地球资源中,水是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而节约用水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然而,在南方的一些城市中缺水问题不是很明显,幼儿虽然知道要节约用水,他们一边说节约用水,一边却在洗手、洗澡、上厕所的过程中浪费水。因此可以设计“节约用水”的教育主题,先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幼儿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的习惯;然后,用儿歌、猜谜的形式,引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水资源的现状;通过图片、课件、视频、实物演示等方式找出地球上有水的地带,告诉幼儿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很多而且各种各样,可是我们可以利用、饮用的淡水却很少很少。让幼儿深刻体会到,如果不节约用水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在教育过程中抓住机会、创造机会,让幼儿亲身体验没有水的艰难,真切的感受到珍稀水资源的重要性。
大班幼儿对世界万物都非常感兴趣,在这个时期重点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进行探究的能力。启发幼儿思考、主动探究、最终得出结论。随着大班幼儿知识面的扩展,我们可以尝试向他们进行生态平衡的启蒙教育,引导幼儿科学的看待和爱护自然界的生灵。特别是那些凶狠的动物或被人们喻为“坏蛋”的那些狼、狐狸、蛇等,告诉幼儿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过度的捕杀是有害的。通过图片、新闻等让幼儿看看它们本来可爱的样子,激发幼儿关心自然、关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