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财政监督管理

篇1

关键词:县级财政部门;乡镇财政;监督与管理

一、乡镇财政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级财政部门监督机构不完善、地位不统一

通过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和实施新的财政体系“分税制”,县级财政部门监督机构的内部关系虽然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岗位职责不明确,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一,机构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能导致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的缺失,严重降低了县级财政部门在乡镇财政监管中发挥的作用。由于各方面原因,各地县级财政监督机构地位不统一,有的县区单设了财政监督管理局,有的只设置财政监督股,不利于财政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县级财政部门监督职能不明确

首先,县级财政部门监督机构设置不规范,对于乡镇财政监督部门的设置没有单独区分,部分县级政府财政监督部门与乡镇财政监督部门并未分离,从而削弱了乡镇财政监管的独立性,监督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工作范围与乡镇财政监管也没有划分明界限;其次乡镇财政监督工作方式相对单一,县级财政监督部门在执行财政监督工作时没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只有当上级下达检查任务时,才会组织相关监督人员开展工作,而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时又常常受限于普通的检查发放,导致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在对乡镇财政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县级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不够明确,人员机构设置不适应财监工作要求,对于进行乡镇财政监管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县级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不能在促进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乡镇财政所内控制度不完备,欠缺有效合理的监察机制

乡镇财政是财政体系中政府管理的一级财政,对其监管容易受到当地财务环境、基本财政政策的影响,监管工作难以到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乡镇财政常常出现滞后性,在年终预算决算工作中,由于年底工作内容繁多,当时发生的业务会顺延到随后几个月中进行记账,导致实际发生的账务于账面的会计业务难以对等,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作为县级财政部门内部监察力度不够,遇到问题不及时反馈和监管,不能纠正乡镇财政部门这些不合理的操作。

(四)对乡镇财政管理和监督存在误区

在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中,绝大部分县级财政部门认为只需要对拨入乡镇财政中的部分资金进行管理,而忽略了乡镇自身的资金收入和其他的资金的监管。国家补贴逐年增多,乡镇财政所可以发放的专项资金呈增长趋势,县级财政部门对于这一块的监管缺位,强化对乡镇财政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势在必行。

(五)薄弱环节存在于财政监查过程中,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现在各地实行的“村财乡管”、“乡财县管”政策,乡镇财政所在财政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自,“村财乡管”就是县级财政监察的一个薄弱环节,让乡镇财政资金出现漏洞,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只有找准薄弱环节才能完善并运行财政监督制约机制。

二、乡镇财政监督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乡镇财政所对财经法规政策执行力不够

在乡镇财政工作中不根据财经法规政策来执行的成为普遍现象,例如,发票管理混乱,发票内容不明,发票盖章不清晰,购货单位不详,规格单价不详;报销管理流程混乱,不合规的原始凭证,无财政部门盖章的非正规发票都可入账;账务管理随意化让资金使用的真实性难以考察,县级财政部门一旦监管不到位就容易出现财务漏洞,让的情况发生。

(二)财政监察人员业务水平不达标

财政监察工作是一项对监察人员业务技能、政策水平、综合素质都有较高要求的一项工作,但因为财政监察工作起步较晚,能提供参考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极其有限,因此有很多监察人员的业务水平达不到标准,也给县级财政部门的监察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财政监察人员工作方式存在问题

由于财政监督和管理工作工作要求比较高、内容相对复杂、政策性强,在监督和管理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方法单一,不能够灵活变通,用单一的业务经验去处理相对复杂的工作问题,常常达不到理想效果,不改变工作方法和方式会影响实际的工作效果,影响财政监督职能的发挥。

(四)乡镇财政所人员工作独立性得不到保证

实行“乡财县管”以来,大多地方的乡镇财政所人员受县级财政部门及乡镇政府双重管理,工资归口财政发放,但人事编制还在乡镇政府,由于双重身份影响,财政所人员在对乡镇财务监督与管理中缺乏工作独立性。

三、加强乡镇财政监督与管理的举措

(一)强化县级财政部门干部的队伍建设

培育一支业务能力强、监察水平高的财监干部队伍是当前县级财政部门一项重要任务,县级财政部门有必要对财政监察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审计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巩固财政监督知识,提高查账能力;熟悉财政监督的流程和规范;强化财监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县级财政监察干部的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夯实财政监督工作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县级财政部门可以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完善各项财政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对乡镇财政所的资金使用和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和巡查,建立乡镇财政部门横向管理与县级财政部门纵向管理的双重管理制度。另外,为基层财政监察工作人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各项工作中结合内部的制度建设,用制度建设来带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一个长期高效的管理体制。

(三)加大监管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力度

县级财政部门应将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统一”的原则,落实乡镇各项资金监管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资金、各个环节在资金监管上不留空白,杜绝死角。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纳入对乡镇财政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范围,对乡镇财政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奖罚分明,表彰奖励与通报批评相结合。只有由上而下的落实监管政策,责任到人,任何地方出现问题都能及时发现,才能有效的管好乡镇财政,堵住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漏洞。

(四)完善乡镇财政部门财务管理制度

县级财政部门对于乡镇财政监管不力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乡镇财政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要加强乡镇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严格按流程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与管理,完善费用的审批权限,严格遵循现金管理结算制度,建立严格的原始凭证审核程序,明确责任,严格控制财务资金的收支,确保财务资金的安全。

(五)建立乡镇财政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度

县级财政部门应督促乡镇财政所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度,提高各项资金使用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让百姓拥有知情权,对各项资金及时公开、公示,踏踏实实做好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对于由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发放的资金,县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向乡镇财政提出监管要求,乡镇财政根据上级财政的委托,做好监管工作。公开公示制度能防范资金使用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为县级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降低难度。

综上所述,县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好各项监督和管理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的跟踪督查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县级部门财政监督职能,使乡镇财政资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参考文献:

[1] 苗玉龙.加强乡镇财政监督规范乡镇财政管理[J],2011.

篇2

一、地方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我国的财政监督总体上得到了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制度仍然不够健全,规范的财政自主监督体系还不完善,使得现行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工作方式和监督手段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的需要。当前财政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监督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在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的过程中,发挥好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已成当务之急。但是,目前,地方财政监督检查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适应当前公共财政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财政监督还存在着“缺位”现象,基层财务监督薄弱,财务制度约束力不强,财务管理不严格的问题仍然存在。从监督内容上看,对公共收入的检查多,对公共支出监督少;对财政分配的最终结果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跟踪问效少;从监督的方式上看,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监督环节上看,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这就导致很多财政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从而造成财政管理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在工作中议“收”的多,谈监督的少。现在议财政多是从“收”的角度做文章,如何扩展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如何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可用财力,如何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建设项目等等。在“用”的要求上监督少、问效少、追责少。二是存在重拨付,轻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决策层决定拨付,财政部门执行划拨是常规财政资金运转程序,由于有的专项资金使用周期长,跟踪监督环节较为薄弱,项目决算审计、检查成为事后监督,耽误了及时纠错的最佳时机,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重查错,轻绩效。把财政监督仅限于查错纠弊,监督视角没有得到拓展。一些地方乡镇领导主要精力都用在乡镇经济发展和资金筹集上,资金监管意识不够强,精细管理还做得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监管”、“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弱化

许多地方乡镇没有制定规范完整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模式各异,没有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使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有的乡镇领导仅仅把财政所当成乡镇政府收支的“钱袋子”,乡镇对财务收支凭据审批、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资金的监督管理等环节缺乏相应制度,资金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少数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财务收支活动没有严格遵守国家财务规章制度。

(四)内部监督效率不高

财政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二者相比较而言,财政的内部监督显得极为薄弱,财政对自身的监督力度还远远达不到管理的要求,财政监督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给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和预算的执行留下了漏洞和隐患。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松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财政系统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财政部门腐败现象的蔓延与财政监督尤其是内部监督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约束机制等有着直接关系。一是缺乏常规监督指标考核。财政工作中重在业务管理考核,缺乏监督考核指标,尤其是缺乏日常财政工作监督考核细则和要求。二是纵向的财政监督需要加强。财政监督要走向常态化,业务自我监督是必要的。但从财政监督效果看,自上而下的业务监督更显得重要和必须。三是财政执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经领域内违纪问题仍然存在,滋生“小金库”的土壤还未彻底铲除,可能还存在着财会做假行为。四是地方财政监督环节缺乏有效的机制。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上随意性较大,预算和实际支出形成“两张皮”现象,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财务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监督化存在漏洞,在制度设计上,财政监督部门没有直接处分权,所以面临检查容易、处罚艰难的窘境,这在乡镇一级表现得更为明显,监督执法陷入屡查屡犯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财政监督效能的发挥。

(五)涉农资金监管乏力,制约了资金效益的发挥

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很难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其一,少数惠农补贴资金没有纳入财政所专户管理,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发放给农户。其二,乡镇财政受制于乡镇政府,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转移用途、截留挪用现象,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致使乡镇财政监督弱化,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同时,对涉农资金违纪违规问题缺乏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管理和监督的威慑力不大。其三,对非财政渠道下达的涉农资金监管难。不少涉农补助资金分属民政、林业、农业、教育、计生等多个部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乡镇财政对这些资金监管乏力。其四,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监督职责的范围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还没有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要求。

(六)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是地方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几十项涉农政策资金的管理、拔付、审核、结算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财政的综合职能明显增加了很多。但是由于由于体制原因,各地乡镇财政长期未能注入新鲜血液,致使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加之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慢,普遍存在青黄不接、业务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财政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监督队伍力量薄弱,财政部门内设的监督管理人员配备难以担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日常监督业务的需要。三是地方财政对预算收支运行的质量、效果和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资金的专项监督检查乏力。地方财政内部监督手段比较落后,存在着不好监督,不能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

二、地方财政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责任和制度不到位

一是业务监督缺失。财政监督概念教条化,排除在业务之外,该全程监督的缺乏有效监督;二是上下联动不够协调。财政资金运行是个上下衔接的链条,从财政资金收入的筹集、财政资金的配置到财政资金的使用的各个重点环节都应设置可上下监督的指标,使上下监督全程可连续、可操作;三是责任不明。财政监督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行政执法工作,该由那一些负责,哪些人负主要责任必须明确。从现行运作体制看,还无法实现财政部门全口径管理,从上至下的资金各渠道运行,并由相对应的各部门管理,无法统一标准,不单是一个财政部门的内部需要加强监督的问题。

(二)横向协调机制不畅

财政监督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一方面是各业务机构在履行相应监督职责时,专职监督机构在整个监督工作中的牵头和协调作用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与审计、纪检监察、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

(三)社会监督互动不足

一是人大财政监督缺乏应有直属机构和队伍。通过人大监督渠道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应建立隶属于人大的审计机构,代表人大监督财政运作,增强财政监督的有效性。二是其他机构监督合力未形成。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机关的参政监督,监察机关的执纪监督、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与财政业务监督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三是群众监督还比较困难。由于财政信息披露原因,社会公众的监督还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群众依法进行财政监督的意识。

(四)上级财政对基层财政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

一是对发现的问题没有督促落实整改或督促力度不够,整改效果不够明显。二是在严肃财经纪律、打击违规违纪行为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较为宽松,导致财政监督权威性不高。

(五)跟踪监管不到位

首先是惠农补贴资金基础数据存在信息审核不严、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甚至存在虚报冒领和“二次分配”的现象。其次是除上级“高压线”的项目资金外,乡镇财政一般未安排项目配套资金和前期费用,或多或少存在转移用途、挤占挪用等雁过拔毛现象。

(六)受财政体制因素限制,形成编制少、新生力量不足

由于乡镇财政所的人员、业务由县局管理,而编制、工作、考核由乡镇管理,每个所一般只有3至5个编制,业务量大,人员少,而且人员基本都是八十年代初建立乡镇财政所时招聘进入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少,素质较低,理论基础薄弱,难以适应业务流程规范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乡镇财政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对策建议

我国新农村建设已进入重要时期,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如何把握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监督观念

牢固树立科学的财政监督理念,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建立健全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财政监督体现在方方面面,仅靠财政监督专职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各业务职能机构也应落实监督职责,财政监督机构和业务职能机构之间,是共同的监督关系,必须加强沟通协调,统一组织,达成监督的互补性,把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监督”。要克服为检查而检查、为应付监督而监督的小地域思维,建立纵观大局、服务大局、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监督格局。紧紧围绕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这个中心,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突出监管特色,有重点地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如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资金管理使用,按照预算执行的进度,工作的质量拨款,实施预算过程控制。专职监督机构要侧重于组织协调专项监督,违规违纪的处理、处罚和对日常业务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常态化的监督,彻底改变重拨款、轻监督、资金一拨了之、监督缺位的问题。

(二)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监督手段

依法理财是财政监督的根本要求,坚持依法理财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监督手段,形成制度、措施并重、相关执法部门共同监督、各负其责、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以制度规范财政执法行为,用制度来管人,努力完善财政管理机制,细化管理办法,堵塞漏洞。二是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规范工作方法及手段,建立健全责任制,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财政监督业务考核指标,并纳入整个财政系统的效能评价体系,定期检查、考核评比,切实推进财政监督的全面开展。三是坚持查处违法违纪事项与有关责任人相结合,增强财政监督的震慑力,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触动违法违纪责任人的切身利益,促进遵纪守法意识的提高。四是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乡镇财政管理新模式。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以规范收支行为为重点,明确规范乡镇财政支出顺序和行为,确保乡镇重点支出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在不改变预算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对乡镇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以促使乡镇的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核算权和监督管理权相分离,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创新监管机制,促进监督制约

依法监督是财政监督的准则,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只有程序合法、行为规范,才能保证监督结果的公正与合法。一是要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应从重事后、突击性监督转变为全过程、日常性监督,强化事前、事中,将监督关口前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调节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二是要理顺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各级各部门审计、监督、检查、稽核、督促建议和意见等结论性的建议和意见,应通过联席会、通报等形式进行相互沟通、协调、督办,认真落实工作成果,取得综合监督实效,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建立财政监督成果与预算管理挂钓制度,将监督结果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四是完善财政监督机构与预算管理机构共同实施监督的责任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五是实施财政监督的“阳光工程”,方便群众监督。要定期和不定期披露公共财政信息,特别是惠民政策的预算、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政务公开方式进行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阳光理财、民主监督。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监督效率

一是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加强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财政监督信息披露和公告制度。二是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严格财政总预算会计关键环节,把防范资金风险贯穿和落实到财政资金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三是要积极推进财政绩效监督工作,在推进财政绩效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坚持“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选择些规模适宜、基础管理比较规范、绩效容易量化的重点公共支出项目作为突破口,率先开展绩效监督,比如扶贫项目、社会保障项目等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充实绩效监督机制,逐步将财政绩效监督推广到其他财政经常性收支项目中去;四是要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提高财政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将违法违规行为杜绝在萌芽状态。

(五)加强涉农资金监管,保障政策有效落实

为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中央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扩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乡镇财政应将乡镇本级资金、镇集体经济收入、上级政府安排各类涉农补资金、上级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二是加强补资金的监管力度。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和政策,要实行公示制,充分发挥群众、社会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补贴政策的透明度,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采取“部门造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折通”,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的现象,以保证资金按期如数拨付、并兑现到位。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乡镇财政必须严把项目申报关,做好项目公示。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及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四是加强镇、村资金的财务监管,强化镇、村财政预算管理,将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按规定将所有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五是乡镇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上级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核算工作的跟踪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内审制度,规范财政监督检查行为。

篇3

一、我股的工作职责

1、研究拟订财政监督的制度办法;研究提出强化财政监督管理的建议或措施。

2、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财税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各项财政收入的征管及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效益等情况;配合监察、审计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工作,对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并提出完善监管制度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3、会同局内有关股室监督县本级预算的执行。

4、研究拟订全局对外检查计划,统一管理全局对外检查工作。

5、监督局内各股室财政法规、政策、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本级预算管理及预算执行情况。

6、按照上级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要求,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7、协调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工作关系;协调和指导局内各业务股室的监督检查工作;参与全局各项财政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制定。

8、办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10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贯彻省市精神,强化2010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1、认真开展2010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回头看”工作,并配合完成了省级的专项检查验收工作。

2、协调县民政局组织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和公募基金进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并于10月9日完成了自查阶段的上报工作。

3、经县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制定了《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我县具体实情,对六户相关企业布置了自查和有选择的重点检查,并且完成了上报工作。

(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组织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和全局对外检查计划,组织实施了4户行政事业单位(含2户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通过检查规范了单位财务收支行为,维护了财经纪律,促进了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按照时间要求及时将检查情况上报市局,受到市局的肯定和表扬。

(三)全面监督,突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了强农惠农专项清查、配合参与了纪检委组织的2010年财政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

1、按照省、市强农惠农专项清查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制定了《县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各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了强农惠农专项清查各阶段的工作,清查项目个数76项,资金总量达61134万元。并且通过县局与市局的协调,省级检查组未抽选我县作为重点检查县。

2、按照县委2010年财政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要求,配合纪检委对纳入治理范围的重点审计、重点检查资金进行了清理摸底。

(四)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为规范乡镇财政、财务和会计工作,提升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水平,促进乡镇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大力调整乡镇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支出节约和管理规范。按照市局文件安排部署,组织县辖18个乡镇开展2010年监督检查的自查,并分片选取独石口、龙门所、东万口、大海陀、样田、炮梁6个乡镇进行了重点检查。

(五)以提高财政资金运行质量为重点,搞好政府及局领导交办的临时性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1、参与带队组织对区实施了财税大检查的县区互查工作。

2、根据县政府相关工作安排,对大海陀、黑龙山、剪子岭三个上划林场的人员编制、固定资产情况及债权债务进行了监督核查。

3、根据县领导的有关批示,对我县白河治理征地补偿资金使用及县政府招待所2009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4、完成了县卫生局下辖茨营子、镇宁堡、炮梁、三道川四个乡镇卫生院基建欠款和健龙福利化工厂贷款的核实。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继续深入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各项工作。

2、完成2010年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及强农惠专项清查和检查工作的扫尾工作。

3、一如既往的配合好市局派驻我县的财政监察员工作。

4、努力完成上级及本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2010年个人廉政情况

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规范乡镇政府收支行为,加强农村基层财政建设,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财政保障。

(二)基本原则

1、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从有利于乡镇财政建设、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出发,将适合我县管理的事权上收到县,将适合乡镇管理的事权下划归到乡镇。在合理划分县乡事权的基础上,相应调整财权,使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2、坚持“三个不变”。一是乡镇政府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二是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三是政府享有的债权和承担的债务不变。

二、主要内容

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县乡“预算共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县财政部门将监督和管理乡镇财政收支。

(一)预算共编。县级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乡镇财力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报同级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经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法定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法定程序审批执行。

(二)帐户统设。保留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职能仍由乡镇财政履行,并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和核算乡镇各部门及单位的财务收支。保留乡镇财政金库和预算外专户,办理预算内外资金收支业务。乡镇财政将统一开设“工资专户”、“公用经费专户”、“村级资金专户”和“结算户”,除国家、省有明文规定开设的帐户(如“粮食直补专户”等)可以保留外,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其它财政专户一律撤销。

(三)集中收付。按照资金调度权上移、既得利益不变的原则,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乡镇财政收入由乡镇按年初预算组织征收和缴库,乡镇财政预算内资金统一缴入县人民银行本乡镇金库。乡镇预算外收入要全部上划县人民银行本乡镇预算外专户。乡镇根据年初预算,按月或支出进度向县财政提出支出计划和申请。县级财政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严格审核。对符合预算要求的资金支出将按规定程序及时拨付,同时建立公务费支出备用金制度,方便乡镇及时用款。

(四)采购统办。凡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乡镇各项采购支出,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中心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货物、工程和服务供应商。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基金等票据的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部门,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乡镇坐收坐支,转移和隐匿各项收入。

(六)县乡联网。实行乡镇财政与县级财政联网。财政支出实行网上申请、审核、支付和查询,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行政成本。

三、配套措施

(一)调整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按照积极稳妥、简明规范和让利于乡镇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使县乡政府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从体制上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的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调动和保护好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县财政不会截留、挪用和平调乡镇财政资金。

(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一是编制乡镇财政部门预算,按规定程序报批和执行。二是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的原则,优先保证人员工资的发放。三是分类制定公用经费定额,严格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小汽车燃修费和电话费等一般性支出。四是全面清理、核实和锁定乡镇政府债务,严禁新增债务,积极稳妥化解旧债。

(三)进行“五项清理”工作。全面彻底地开展前期清理工作,为改革做好充分准备。由财政、监察、审计、人事劳资、农业等部门共同组成清理工作小组,开展以下五项清理工作:第一,清理乡镇供养人员,摸清乡镇现有人员的基本情况,实行编制实名制,单独造册,落实到人。要清理和清退各类超编人员,严禁编外进人,对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得供给经费。第二,清理乡镇行政事业收费票据。限定时间,该缴销的缴销,该作废的作废,票据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第三,清理乡镇预算内、外账户。除规定保留的银行帐户外,其他帐户一律撤销。第四,清理乡镇政府资产。认真进行清产核资,登记造册,防止资产流失。第五,清理核实乡镇政府债权债务。在债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落实偿债责任,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

(四)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和资金流程,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监督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及规程、财务管理规定、财政资金流程、支出业务审批流程、乡镇财政所总预算会计和出纳岗位职责及业务操作规程、县乡网络及计算机管理操作规程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乡镇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四、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8月)。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完善配套措施。

(二)清理清查阶段(*年8月)。全面清理乡镇供养人员,清理乡镇行政事业收费票据,清理乡镇预算内、外帐户,清理乡镇政府资产,清理核实乡镇政府债权债务,为全面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三)县乡联网和人员培训阶段(*年8月)。配备和调试乡财县管软、硬件,实现县乡联网。进行财政业务和软件操作等培训。

篇5

分层分级财政监督体系的运行,遵循“统一组织管理、统一计划部署、统一检查规程、统一处理处罚、独立开展检查”的运作机制。

(一)统一组织管理财政部门专职监督机构作为分层分级财政监督管理的牵头部门,对分层分级财政监督工作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界定各层各级的工作职责,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等,使分层分级财政监督体系运转流畅。

(二)统一计划部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财政的授权,上报本管理条线年度财政监督工作计划。财政部门将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年度计划统一纳入财政监督检查年度工作目标中进行审核。经批准确定后,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年度计划作为财政监督检查年度工作计划整体的一部分,由财政部门统一进行部署。各层级检查主体按照分配的任务,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有序开展检查工作。

(三)统一检查规程财政部门专职监督机构应参照《财政部门监督办法》和《财政检查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分层分级的特点,制定既合法合规,又简便易行的分层分级财政监督检查规程,使各检查主体有章可循,确保检查工作质量。

(四)统一处理处罚合理分配各层各级的执法权限,做到既能促进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又能维护财政监督的严肃性。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财政监督的过程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根据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或者财政部门的授权,对下属单位开展行政指导,督促单位进行整改;涉及重大违反财经纪律的事项,应将相关案卷移送财政部门专职监督机构复核,根据复核结果,由财政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统一进行处理处罚。

(五)独立开展检查财政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统一部署的年度财政监督工作目标和计划,在各自任务范围内,独立开展检查工作。各层级检查主体可自行制定检查方案、选派或聘请检查人员、在监督范围和权限内确定检查内容等。另外,行政主管部门分层分级财政监督工作应归口本级部门内设的财务机构进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设置独立内审机构的,可由财务机构联合内审机构开展财政监督检查。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应形成年度专题工作报告,提交财政部门备案。

二、分层分级财政监督体系的操作模型

(一)加强制度建设

1、要做到有章可循,合乎规范。在制定分层分级财政监督相关制度的时候,要以现行《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令第69号)和《财政检查工作办法》(财政部令第32号)的要求为依托,进行合法合理授权,使各层各级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有章可循,合乎规范。

2、要做到简便易行,利于操作。除财政部门专职监督机构外,其他部门在行使财政监督检查职能时,由于工作任务、时间、人员等诸多因素,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制定合适的、简便的操作规程,使检查工作井然有序。

3、要做到权责到位,沟通流畅。通过制度约束,明确职责,分工清晰,使各层各级在实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时,真正做到沟通无障碍,协作无阻碍,让分层分级财政监督体系运作流畅、高效。

(二)强化实施效能

在创建分层分级财政监督体系时,要注重实施效能,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逐步完善。

第一步,在市本级行政主管部门中推行分层分级监督制度。可选取部分主管职能较为集中、财务工作基础较好的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试点,拟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的具体办法;通过试点运作,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逐步在市本级全面推行分层分级财政监督的运作机制。

第二步,指导辖市、区开展分层分级财政监督工作。各辖市、区可以结合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设置的规模,选取某个机构或行业条线,以点带面开展分层分级财政监督工作;同时,辖市、区应强化对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的管理,与乡镇财政联动开展分层分级监督工作。

篇6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对策探析

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状况备受社会关注,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乡镇政府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对此展开探讨。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从近年来审计反应的情况来看,乡镇在预算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不透明。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大量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预算调整不规范。有些乡镇追加预算没有严格履行报同级人大审批的程序,超出预算部分脱离了同级人大的监督。

2.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此外,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突击性检查多,且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使监督流于形式,致使乡镇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代管资金的情况。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乡镇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五花八门。有的是财政所做账,有的是经管站做账,有的整个乡镇政府机关一套账,有的却多达四套账。乡镇财务人员的分工不科学。有些财政所长既是所长,还是会计兼出纳,有的乡镇一年做一次账,出纳成了事实上的兼职会计,内部管理控制基本失效;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4.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负债现象严重。目前,大部分的乡镇在农村基金会、财政周转金、商业银行贷款等方面普遍存在数额大、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是有的工程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一些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资金收不回来;二是有的乡镇盲目搞建设,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借钱上项目;三是个别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入不敷出,靠借款来维持日常的费用开支。

二、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体制运行缺陷,没有约束机制。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约束力弱化,预算编制程序不到位,支出预算编制粗糙。

2.经济利益驱动,法制观念不强。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缺乏制度约束。不少乡镇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一些财会人员未能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4.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培训教育,部分乡镇的财会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影响了工作开展。

5.个别部门对乡财信息化管理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个别部门未能继续对乡财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经济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后续管理不够。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财政职能日益强化,地位愈加重要,作用越来越大。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战场作用,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1.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推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模式。按照公共财政的管理要求,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或“镇财县管镇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1)对实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的乡镇,坚持“五不变”原则。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财政所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二是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财务审批程序按各乡镇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度执行。四是独立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财务核算,结余归各乡镇所有。五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篇7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乡镇预算不规范,预算执行不严格。目前乡镇级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区级金库,财政支出由区级财政拨款,多数乡镇连形式上的预算都不编,与一级政权、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原则相悖。预算执行中没有刚性,与乡镇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频繁发生追加或追减情况,预算调整不规范。多数乡镇财政支出不受预算约束,基本是有钱就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什么钱都敢花,在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执行预算的概念,造成财政决算与预算数据相差悬殊,使人代会批准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财政预算形同虚设。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还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大量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

2.财政决算不真实,账表严重不符。乡镇财政决算报表的数据,不是依据会计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填列,而是根据上级财政决算编制的相关要求进行调整后填列,部分乡镇在账薄中不设“一般预算收入”账户,只在年终财政决算时根据上级财政机关提供的“一般预算收入”数据,填入决算报表,账上则不进行记录,有些数据是为寻求平衡倒挤出来的,甚至为达到收支平衡,该入账的支出不入账,虚顶资金,或虚增调入收入,或虚列财政支出,造成决算数据不真实。

3.资金安全存隐患,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乡镇对财务收支凭据审批、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资金的监督管理等环节缺乏相应制度,表现在:现金管理混乱,有的库存现金数额过大;有的将单位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当地银行或信用社,形成公款私存;个别乡镇因债务纠纷银行被冻结或担心被法院执行,就将单位资金以存折形式存入银行。或将一些不合理支出长期用白条虚顶现金,借款条长期不入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资产虚构,现金账款不符,甚至形成长期挪用。凭证审核不严,不合规票据入账已成为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普遍现象,这为一些不合理开支报账打开了方便之门。

4.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乡镇普遍存在往来款项挂账数额过大、时间过长的问题,且有的挂账时间经过了几任领导,有些债权债务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单位人员已无人知晓,有些往来款项账户,本来就记载不清, 日积月累,不少已成为呆死账,无头账,严重影响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性。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 以上问题存在的成因,主要是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有缺陷,没有约束机制,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程序不到位,支出预算编制粗糙。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完善,忽视专项资金管理。

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要改革目前区乡财政管理体系, 在保持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情况下,乡镇政府根据区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乡镇财政所具体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强化财政收入征管,对政府性收入应全部纳入财政管理,确保财政收入的完整性,强化,净化财政支出内容,不向非预算单位拨款,杜绝人为调节财政支出行为。强化综合财政预算制度,统一编制内外收支,严格进行决算工作,增强预算的刚性和约束力,确保收支平衡。

2.完善各类财政制度,规范财政基础工作。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加强制度约束,认真清理不切实际的财政财务规章制度,充实和完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办法,细化有关财务收支管理规定,制定乡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负债资金收支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往来账项的管理,使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各乡镇要进一步重视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建立往来款项定期核对和清理制度,建立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催收应收款项,拨付应付款项,对呆死坏账进行清理调整,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严防利用往来款项调节财政收支。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应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督范围,切实做好专项资金项目的立项与审批、拨付、使用。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与管理,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和结算纪律,对报账的原始凭证要严格审核程序,认真执行法定代表人、财务主管、会计人员、经办人员“四方会签”制度,严肃票据管理规定,杜绝不合规发票入账问题的发生。

篇8

随着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收支范围明显缩小,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和新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本文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实践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乡镇财政管理;改革;乡财县管

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辽中县从2007年初,就选择了三个乡镇进行了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试推广了这项工作,2009年全县全面运行。2012年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惠农补助资金“一折通”发放、支持乡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乡镇财政机构职能及人员配备、乡镇财政档案管理等方面加强了建设,对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职能作用,至关重要。

一、“乡财县管”的指导思想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通过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规范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不合理增长,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乡财县管”工作主要做法

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在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县财政局负责监督管理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主要内容包括:

1.预算共编,按照“统一工作部署、统一支出范围、统一定额标准、统一核算办法”和“保人员工资、保正常运转、保重点支出”的原则,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2.帐户统设,取消乡镇原有在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由县财政局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开设“财政结算专户”、“村级资金专户”、“基本支出户”和“工资补贴专户”实行“封闭型管理,开放型服务”,2008年增设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账户。

3.集中收付,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乡镇所有资金进入“财政结算专户”根据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

4.采购统办,乡镇各项采购支出,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和在政府采购标准以上的,由乡镇编制政府采购计划,县财政局进行审核,再交县政府招标采购办公室统一采购。

5.票据管理,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其票据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局,实行“专人负责、以旧领新、限量领购、定期核销、票款分离”的管理办法。

6.县乡联网,建立乡财县管局域网,乡镇与县级财政核算目前已实现光纤联接,局域网封闭运行,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三、“乡财县管”工作取得的成果

1.乡镇财政理财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思路决定出路,面对新形势,切实转变了观念,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各乡镇领导由原来的不认识、不理解,到逐步认识,到现在“很有必要”的思想转变。乡镇财政从过去注重面向千家万户抓收入的“征管型”向面向农村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服务型”转变。

2.乡镇财政的收支行为切实得到规范。改革前,我县乡镇财务管理薄弱,银行账户开设不规范,支出不按标准,收支执行无预算,财政监督不到位。改革后,规范了乡镇收支行为,增强了乡镇理财的透明度。县财政部门参与了乡镇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管理,加大了对乡镇财政的指导力度。财政所按照乡财县管资金批复程序核算,改变原来乡镇财政所审核管理不力现象。

3.加强了对乡镇账户的管理,避免了“小金库”现象的发生。取消乡镇原有在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由县财政局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开设“财政结算专户”、“村级资金专户”、“基本支出户”和“工资补贴专户”。统一了会计核算方法,规范了收支票据,杜绝了白条抵库和入账现象的发生。

4.实现了乡镇财政管理的网络化和现代化。全县建立了乡财县管局域网,各乡镇财政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目前已甩掉了几千年来手工记账的历史,全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节约成本,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四、“乡财县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现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与“乡财县管”工作不配套。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能满足乡财县管工作的需要,给乡镇留的资金缺口较大,实行改革后,加强了监管,不许乡镇举债和变卖国有资产,乡镇财政收入主要靠县级财政补助,乡镇机构正常运转困难。

2.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乡镇财政岗位职级低,工作量大,业务性强,有些年轻人不安于工作,流动较大,造成财政队伍人员年龄老化,不利于财政队伍稳定和建设。二是乡财县管工作要求财会人员不断提高电算化水平,各乡镇财会电算化技能有待进一步培训和提高。

3.乡镇债务问题突出,财政风险很大,有些乡镇从帐面上看赤字数额不大,但是债务是实的多,债权是虚的多,债权呆死账较多,实际能要回来的少,这是乡镇债务风险所在,尤其村级债务底数不清,监管不严,债务风险更大,进而有可能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4.多重管理单位,造成管理混乱。乡镇财政与农业经管站在乡镇分属两个办公室,乡镇财政属乡镇经济办公室,业务隶属县财政局;经管站现改为村级财务代管办公室属乡镇农业办公室,业务隶属县农村经济管理局。乡镇财政与乡镇村财代管办分属不同部门,不利于乡村财政资金的管理和落实。

五、推进“乡财县管”改革的具体措施

随着“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及时整改,2012年开始我县围绕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新时期乡镇财政建设及规范化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支持乡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便民服务优质化。按照省市财政支持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会议精神,我们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从实际出发,本着经济、实用、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宜改则改,宜建则建,新建了11个,改扩建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百姓办事“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办结,明显地提升了基层财政形象。

2.创新资金监管方式,实现资金监管科学化。我县从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县17个镇全面推行以“一折通”为主要内容乡镇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具体做法是指定辽中县农村信用联社为机构,通过系统在县级实行统一发放,即将相关惠农补贴资金直接拨入受益农户的专用存折,以确保各项惠农补贴不折不扣地兑付到农户手中。并通过设在各镇便民服务大厅的“一点通”查询机及时进行公开公示,方便群众随时了解国家惠农政策及本镇惠农资金发放情况。

3.乡镇财政档案全面达标,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目前,我县17个乡镇财政所都有独立的财务档案室,配备了档案管理专用软件,有7个镇财政所达到省一级档案管理达标要求,我县乡镇档案管理水平已走在全市前列。

六、完善乡财县管改革的几点建议

1.建立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应与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到乡镇一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保证乡镇资金安全。

2.实行部门联动,构建新型财政稽查监督机制。纪委、监察、财政、审计、金融等部门要加强乡财县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阻碍改革或违反财政纪律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

3.将乡镇管理村级资金的职能划归乡镇财政,下设村级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乡村两级财政资金。

4.加强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绩效考核。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应加强领导、考核,保证乡财县管改革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七、结语

篇9

现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是:一是本级预算资金实行“乡财县管”。二是“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由乡镇政府直接对村进行考核分配。三是“以钱养事”资金实行合同管理,日常服务的人头经费及保险按劳务合同兑现。四是惠农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据实申报,专项办理、专款专用、“一卡通”直达个人账户。五是重点项目资金和“一事一议”奖扶资金按照项目“四制”要求和合同管理。六是村集体资金委托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监管。七是其他资金归口管理,即隶属关系属乡镇的由乡镇财政管理,属县直的由县直部门直接管理、乡镇财政监管。所有财政资金由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

实行以上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为抓手,加强了预算管理,理顺了分配关系,提高了管理水平。二是以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为手段,通过严格票据管理,从源头上规范了收入行为,遏制了乱收费。三是以资金管理为载体,认真执行“人员经费定时拨、公用经费季度拨、项目经费进度拨、应急经费及时拨”的管理要求,实现了镇村干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惠农资金直达农户“一卡通”,社保资金社会化发放,项目资金直达劳务供应商,偿债资金直达债权人,有效避免了乡(镇)、村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确保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乡村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发展。四是以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目标,不断加大财政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力度,完善财政管理体系,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提供体制制度保障。

目前,尽管从上到下都很重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措施也得力有效。但由于涉及乡镇财政监管的资金门类较多,点多面广,工作复杂,财政所有时也鞭长莫及,监管很难到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认识上错位。部分财政所干部对于财政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管理还是花了心血,下了功夫,加强了管理。但对资金使用方向、用途、效益关心不够。普遍认为,财政所就是把上级拨付的各类资金按要求正确设置会计账簿、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拨款手续合法,不截留、不挤占、不套取,在本部门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至于资金出了财政“门”,钱干什么去了,是与已无关紧要的事,一拨了之。资金发挥效益如何,是否用到规定的项目、人员上,有无截留挪用套取等现象不得而之,认为监督管理是政府、项目资金的主管部门和县财政监督局的职责。

(二)管理上失位。主要表现在项目资金上,因为项目资金立项申报基本是靠乡(镇)、村争取而来,虽然有严格的审批拨付程序,但资金核拨仍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导,财政所只是办理拨款手续而已。按照“项目跟着预算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责任跟着监督走”的要求执行不到位。造成资金使用“张冠李戴”,违规操作,致使部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农民群众不能从中受益。有的项目甚至成了半拉子工程。这也说明财政所的建议权和参谋助手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到位。

(三)监管上缺位。主要表现在到人到户的补贴资金发放方面。由于该项资金类别多,涉及面广,季节性强,加之财政所现有人员老化,事多人手少,难以按户据实调查,多以村、组干部填报数据为准,对于抛荒、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没有适时核调,客观上给动态监管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每当忙季,只能满足新数据录入,而对于数据的审核、更正、更新、纠偏则应接不暇,反应迟钝,导致有的新数据上了,旧的网络却保持原样,进而发生少数补贴有同名、同号的现象。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管理工作、确保乡镇财政资金高效运行的重要举措。作为最基层的乡镇财政所,要结合实际,强化措施,逐步建立“职责明确、保障有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财政监管机制,不断在规范化、常态化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细化办法,力求监管行为规范。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落实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的必由之路。必须从完善制度、细化办法入手,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程序规范。一是规范本级预算资金管理。按照“乡财县管”的要求,实行预算统编、账户统设、资金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规范流程,切实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二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按照村级财务“双”的要求,村级所有收入由财政所统一开具收据,将款项全部存入财政“农村资金专户”,实行用款按程序申请。严格实行民主理财的要求审核村级各项开支条据,规范村级“三资”监管。三是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按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重大资金审批、资金使用公示、项目验收结算、资金监管绩效考评等制度。

(二)把握关键,力求监管工作常态化。做好资金监管工作是一项常年系统的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寻求监管的关键措施,推动资金监管日常化。一是建立资金监管台账。按照资金监管的要求,对所有财政性资金进行清理,分类整理,分别建立资金监管台帐,对每项资金的“收、拨、用”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二是建立信息通达机制。保证上下通达,县直部门在下达资金和指标文件时,明确乡镇、财政所及相关单位的监管职责,将各类政策、资金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及时告知乡镇主管领导和财政所,以乡镇主管领导、财政所、乡镇相关部门为成员,组建财政资金监管qq群,传递资金监管往来信息,保证乡(镇)内横向通达,并及时向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反馈监管意见。

(三)创新形式,加强资金监管公开公示。公开公示是资金监管工作的关键环节,要不断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增强财政资金透明度。一是明确公示主体。把监管资金按不同的主体进行分类,乡(镇)集中公示的有:转移支付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扶资金、退耕还林补贴资金、移民后扶资金、项目招投标情况。村级公示的有:低保五保资金、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村级财务收支。二是细化公示内容,主要包括各项资金的补助政策、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资金拨付的文件、资金监督电话、资金查询的方式等。三是规范公示形式,以“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为平台实行网上公开,以会议宣讲、发放《公开信》、张贴

篇10

一、乡镇财政作用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弱,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较多,乡镇财政在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持农村基本稳定等。具体来说,我国乡镇财政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了必要的财政保障,主要包括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政策等内容。其次,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想要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乡镇有关部门提供大量的资金,此时乡镇财政组织资金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招商引资等等。

二、乡镇财政管理的现状

首先,我国乡镇的大部分地区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对乡镇财政进行管理。所谓的收支两条线其实就是指支出下拨、定收定支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县级财政部门将乡镇级的财政部门的财政指标进行硬性规定。在完成国家财政税收之后,乡镇财政部门再从县级财政部门获得该年度所需要指出的相关经费。当然,这些经费都是明确规定的,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根据乡镇的计划安排以及对财政收入的客观分析基础上实现的,这种方式的应用一方面使乡镇即使在收入小于支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对财政的科学化管理,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能够对财政实现简单地、方便的操作。其次,我国乡镇实行的是手指挂钩的方式对乡镇财政进行管理,所谓的手指挂钩方式其实就是指收支能够保持一致,与此同时,还能够对收支依照总额分成的方式实现挂钩。每年县级以上的财政部门都会对乡镇部门的财政收支任务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制定和安排,依照一定的要求来对收入与支出之间存在的比重对财政进行规定,将规定的财政总额进行科学的管理,然后在依照财政设定的比例在年底的时候将留成的部分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结算。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乡镇财政的管理工作,将乡镇对财政的特殊管理作用充分的发挥了出来。再次,乡镇财政体制不全,预算机能较弱。笔者从20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谈起。现在来看,当时的“分税制”改革虽然速度较快,且取得了极大的效果,但是由于各个地区还没有实现彻底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乡镇地区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混乱,对于财政资金的审计工作非常不利。不仅如此,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乡镇都处于经济比较落后、比较偏远的地区,所以乡镇的很多方面难免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例如没有实现科学有效的预算机制、没能实现监督审计、财务培训、电算化等。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乡镇机关普遍存在着财政预算不具体、不细化、不规范的现象,预算与实际发展不相符合,难以对实际的财政支出工作进行指导。最后,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能力、审计监督职能涣散。我国会计核算方法等随着税费制的改革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由于财务管理技能落后等诸多原因导致其自身的财务管理现象出现了极大的混乱;不仅如此,现阶段乡镇基层公务人员绝大多数都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技能。防治财政机关腐败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实现内部控制以及年终审计。现阶段,由于我国乡镇财政制度不健全、监督审计职能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等,没有能够科学有效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财败行为的不断发生,对财政资金作用的发挥非常不利。

三、乡镇财政管理遇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乡镇财政的预算问题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在乡镇财政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预算这项有着严格管理程序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预算编制制度不严谨。其次,乡镇财政管理比较薄弱,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乡镇的财政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我国乡镇财政收入的规模,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乡镇财政的实例。最后,乡镇财政工作建设不到位。近些年来,政府的相关部门的财政管理职能的地位愈加明显,但是不得不说,由于政府内部机构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政府并没有实现对财政部门的管理的科学化。这种现状,给我国乡镇部门的财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乡镇财政管理模式的重构

首先,建立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财政管理系统。重构乡镇部门的管理模式必须改革乡镇财政部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管理系统,依照公共管理制度去实行财政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要改革支付形式,以达到重构乡镇财政管理系统的目的。进一步创建与财政管理支出相适应的支付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财政监督管理办法,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还应当树立“乡财县管”的管理理念,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财政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值得注意的是,乡镇财政部门还应当积极防范财政资金被截留、被挪用的现象,进一步提高财政自己的利用率。其次,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素质。工作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财政管理部门的整体工作,甚至还会对财政系统的构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乡镇财政人员的素质问题,帮助财政人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的提升财政人员的素质能力,提高财政人员队伍的整体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当在每名财政管理人员心中树立财政安全管理意识,使他们深刻的意识到财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财政部门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统一,进一步促进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乡镇财政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再次,落实财政管理制度,监督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构建乡镇财政管理模式,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确定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仔细分析上述问题之根源所在,即当前条件下统一的乡镇财政体制缺乏。只有把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核算、报账、审计监督等一系列程序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才能从根源上断绝在财务管理程序中出现问题的可能。当前的财政建设正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基层财政由专门的部门负责,有专门的财务收支决策程序,不再只受行政长官意志的影响。与此同时,明确乡镇财政审计监督责任制。造成现阶段我国乡镇审计监督缺陷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没有审计监督,而是审计监督职能执行权责不明、效率低、审计监督易于受上级行政领导的影响。要想进一步降低这种现象的发生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机关的年终审计,通过严格的绩效评估来执行对乡镇财政部门的审计监督;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审计部门的全责统一;与此同时,还要对部门领导的权利进行控制,避免其私自利用权力挪用财政资金。最后,增强乡镇财政的预算机制。说起财政,大家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是财务管理和财务预算。编制预算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资金使用方向,也就是说编制预算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资金应用到实处,应用到其需要的地方。加强-财政预算机制建设也是基于从制度上规范财务预算的设想。笔者认为,在对财政预算进行规范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预算编制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当与实际支付挂钩,还要遵循实际支出符合明确支出规范的原则。这就确定了预算编制的前提,不仅如此,还能够从源头上避免有的领导干部私自利用职权而进行的和挪用公共财产的行为。

(2)进一步缩短预算的编制周期,尽可能的将预算的编制时间提前,尽可能的避免财政机关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自主行为。

(3)有针对性的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对于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事后控制,进一步加强预算周期的执行力。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