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自查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染病报告自查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染病报告自查分析

篇1

【关键词】 传染病报告;预防控制

传染性疾病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不能忘记2003年突如其来的一场“非典”风暴使我们切身体验到了传染病的暴虐,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治、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1 传染病报告管理 

1.1 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传染病报告一条龙工作程序:“一填写、二收取、三查对、四直报、五登记”。即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疫情管理员收取卡片,核对无误后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疫情登记。传染病报告管理不能坐、等、靠,必须主动监测。

1.2 建立传染病自查制度及防止漏报制度。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1]医院应健全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网络明确各级各位职责,使各级人员重视医院感染[2]。专职每天深入检验科及影像中心查看阳性结果登记本,掌握第一手疫情监测信息,堵截漏报于当日,并根据阳性结果,找到开据检查单的医生,由医生根据临床做好的传染病诊断进行传染病报告。

1.3 及时收集卡片,接到门诊或临床科室的电话通知后,疫情管理员要及时去收取传染病报告卡,认真核对。疫情管理员收取卡片时,要进行“三查九对”。三查:卡片填写是否完整准确;传染病登记项目是否齐全准确;卡片是否与各种登记相符。九对:对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诊断、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发现问题及时请医生改正,以保证报告质量。确保门诊初始工作,加强对门诊日志填写质量的管理,要求凡初诊患者一定要详细登记个人基本信息资料,特别对疑有传染病或发热待查的患者。以及时发现疫情做到“五早”。

2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报告管理,为疾控部门提供了疫情信息,完成了传染病管理的第一步。传染病报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1 专职人员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管理。如口腔科器械繁杂,容易通过多种途径造成感染。加强对口腔科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的监控。依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制定“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操作流程”,首先对手机、器械进行收集及分检,及时用酶洗或流动水彻底清洗擦干,对能耐高温的器械必须采用小包装形式高温灭菌,对不能耐高温高压的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处理,浸泡时间大于10 h,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并登记浸泡的起止时间,器械从消毒液中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使用中的消毒液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这样可大大降低口腔科发生交叉感染。

2.2 加强传播环节的控制。医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传染患者接触的环境、产生的分泌物等相关,我们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双向防护,切断传染患者的传染途径。加强季节性的预防和控制,加强发热门诊院感控制措施的督查,及时转诊,杜绝传染病蔓延。

2.3 加强科室间信息共享,感染专职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确定传染类型和隔离种类,指导科室根据个案病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建立计算机监测系统[3],感染管理科在一定程度上是医院的一个执法部门,感染管理科对全院医疗安全起着很正要的作用。

2.4 加强总结和培训,每天对出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监测;每月对环境、医务人员手、空气等进行卫生学监测;对院内感染日常监测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反馈,总结各项工作实际效果,找出在管理控制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对全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及时培训,及时评价整改效果。

总之,通过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每天自查和追踪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或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院感科专职人员的主要职责。把传染病的报告管理与预防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疫情管理员为疾控部门做好监测的同时,也能为本院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好监督管理和检查指导,达到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午声,薛凌波,缪慧英.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路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2):235-236.

[2] 李颖.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基础医学论坛,2007,11(3A):283.

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威远县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防治方法,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相应传染病,尽快实现卫生部免疫规划目标。 方法 分析疫情,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加强监管,科学防制。 结果 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脊灰、白喉已达到消灭指标;麻疹、破伤风、流脑、乙脑已达到消除指标。 结论 综合防治,积极探索,措施到位,注重实效,是威远县早日实现卫生部免疫规划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计划免疫; 消除疾病; 探讨

【Abstract】 Purpose: to discuss the prevention of planned immunity including its infectious diseases; to control and clear up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effectively so that we can realise the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as early as possible.

Methods: to analyse the diseases, to integrade with practice, to give guidance for different localities,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control,to control it scientifical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his disease has dropped considerab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such as BCG and Diphtheria whose elimination of target has reached; Measles, Tetanus, Meningitis and Japanese Encephalitis have been all eliminated.

Conclusion: integrated control, active explorsion, proper measures, Driving for Results, all above are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realise the aims of planned immunity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Weiyuan county.

【Keywords】 planned immunity, eliminate diseases, discussion

前 言

威远县位于川中南部丘陵地区,总面积1288.47平方公里,其中,深丘60%,浅丘40%。辖20个镇323个村。总人口764351人。每年出生儿童7000余名。

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脑曾是严重危害全县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据资料记载,1951年白喉大流行发病1408例,发病率达327.09/10万; 1959年麻疹大流行发病9573例,发病率高达2024.09/10万;同年流脑大流行发病2148例,发病率达430.9/10万; 1977年百日咳流行发病1360例,发病率达227.28/10万;同年脊灰发病7例,发病率达1.17/10万;有相当数量儿童因病致残,给家庭造成重大损失,给社会增加了很大负担[1]。

从1978年起开展了实施计划免疫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研究。脊灰、白喉已达到消灭指标;麻疹、百日咳、破伤风、流脑、乙脑已达到消除指标,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内容和方法

1. 管理与监测的体系

① 建立了计免管理组织。县政府建立了“计划免疫技术冷链协调小组”,由分管文卫的副县长任组长,宣传、卫生为副组长,计委、交通、教育、电力等为成员。县卫生局建立了“计划免疫督导评审小组”,县疾控中心建立了“计划免疫技术指导小组” [2]。各镇政府和村委会及亦建立了相应组织。县政府每年拨专款10万元用于计免工作。党政干部参加计免工作有1056人。由于组织、人员、经费落实,计免工作有了保证。

建立了以县疾控为中心,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站为基础的三级防保网。县计免科6人,负责技术指导,检查督促。中心(镇)卫生院防保科3至5人,负责指导参与辖区内计免工作。各村卫生站有1名村医生负责预防接种。全县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71人,平均每个村2人以上。计免工作有了坚实地基础。

② 建立了计免管理与监测制度。县、镇都有一整套完整的计免管理与监测制度。行政领导有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年度考核。卫生部门实行承包,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质量、与经济挂勾。还建立了“预防接种制度”、“冷链运转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等。使计免落实到实处。

2. 加强了冷链建设。

县级配备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购置冷链车2辆,冷库1个,镇级配备普通冰箱,村级配备冷藏箱和注射器具。镇卫生院服务范围在10华里内,实行县、镇两级运转。在10华里以上的镇为县、镇、村三级运转。这样方便了群众,节约了经费,共享了资源,提高了接种质量,还落实了卫生人员报酬。全县设立冷链接种点183个,覆盖人口100%。全县实行了县、镇、村三级每月2至3次运转。

3. 落实免疫措施

① 常规免疫与突击免疫结合。根据全县传染病发病起始月龄、年发病专率、流动人口、边远山区等特点[3],同时考虑到婴幼儿机体的免疫反应性,不同月龄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应答等因素,开展常规接种每月两次。每年十月对接种史不清、流动儿童进行一次突击免疫。对提高和维持人群免疫水平有很大地意义。

② 强化免疫与局部免疫结合。 为建立可靠的免疫屏障,根据脊灰、麻疹的流行规律,从九一年起,利用冬春季有利时机,开展每年两轮脊灰疫苗普服[4],对重点地区进行白喉、麻疹的免疫。使难以获得常规免疫机会的儿童得到免疫服务[5]。要求统一行动,统一方法,接种率达95%以上。

4. 落实质量控制措施

① 分级培训、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分片轮训、一苗一训。结合“两干会”、“三干会”、“妇女会”培训宣传。集中接种活动期间,服药前一周,每天电台有节目、广播有新闻,有领导到现场督导。

② 使用了计划免疫表、卡、册、证作为儿童免疫档案,使全县儿童建卡率达98%以上。

③ 确保合格接种。单苗接种率达95%,四苗合格接种90%。

④ 开展各种形式的检查和多次现场试点。

⑤ 制定了计免考核方案,为计免工作考核提供了标准。

5. 推行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八十年代,我县农村实行,农村合作医疗解体。由儿童家长向镇卫生院每年交纳3元保偿费用,签定保偿合同,纳入法制管理。保偿制巩固了基层防保组织,提高了免疫及时率和成功率。保偿期间无一例赔偿。

6. 免疫考核与滥测。每年要进行两次自查与抽查相结合,逐级进行考核[6]。考核内容主要有计免建卡、建证率。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

7. 疾病监测。凡与计免有关的传染病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必须个案调查。全县设疾病监测哨点6个。建立了快速报告系统和“零”病例报告制[7],从而提高了疫情报告的敏感姓和及时性。

二、防治结果

1. 免疫接种率不断提高。六月和九一年三月联合国世界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审评第一、二个85%目标,抽查我县合格接种率96.19、98.2%。九六年三月,卫生部对县考核,合格接种率98.0%。2005年省在我县调查,合格接种率达97.8%。

2. 免疫监测。1995年预防接种成功率调查,百日咳测145人,凝集效价≥1:320的126人,合格86.7%,破伤风测141人≥0.01/毫升的116人,合格82.3%,白喉测161人≥0.01/毫升的149人,合格92.5%,麻疹测154人,抗体效价≥1:2的136人,合格88.3%[8]。

3. 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计免相应传染病控制在0.5/10万以下,已消除麻疹、流脑、乙脑、百日咳、破伤风;已30年无脊灰,28年无白喉。

三、体会

1.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人员到位和经费投入是搞好计划免疫工作的保证。从70年代开始预防接种,80年代开展计划免疫,90年代开展科学防治,2000年后政府大量投入,体现了政府对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作用。

2.落实措施,加强管理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关键。?通过各种疫苗的接种和管理,我县于70年代消灭了天花;90年后代消灭了脊灰、白喉、破伤风;2000年后消除了麻疹、百日咳、流脑,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比实施计划免疫前下降了98%以上[9],为保护儿童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分类指导、综合防治是计划免疫的有效方法。根据传染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预防接种。采取常规免疫与突击免疫结合,强化免疫与局部免疫结合,落实措施与控制质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考核与滥测结合,是计划免疫提前达标的重要举措[10]。

4.科学防治与科技防范结合。从无计划到有计划,从扩大年龄到疫苗更新,积极探索疾病防治新方法。根据国内个别地区初次报告流脑疫情反复的原因是不同种群所致。排除种种干扰,大胆尝试,于2003年率先开展三年一次流脑A+C疫苗接种[11],8年发病2例,平均年发病率0.03/10万,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朱祥斌.古田县1951―1999年麻疹等流行情况分析[J],中 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年,第17卷,第2期,117页

[2] 黄勇等.北京市东城区计划免疫管理,中国计划免疫,1997 年10月,第3卷,第5期,226页

[3] 赵丽丽等.强化免疫中流动儿童“补漏”工作探讨,中国计 划免疫,1997年10月,第3卷,第5期,201页

[4] 于竞竞.国内外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与我国目前的任务,中 国计划免疫,1997年11月,第3卷,第5期,234页[]、王克 安,有关疫苗免疫的几个问题,中国计划免疫,1997年12 月,第3卷,第6期,301页

[5] 速存芬等,2000年曲靖市12月龄儿童四苗及乙肝疫苗接种 率调查分析,2001年 第17卷 第6期

[6] 邓治铭.流脑菌苗轮种后14年流行病学特征变化的监测[J]. 中华流行病学,1996年,第17卷,第2期,127页

[7] 许建雄等,广东省陆丰市200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情况 及控制效果评价,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第26卷, 第5期,343页

[8] 芳等.农村儿童乙肝感染标志分析及疫苗效果观察, 中国计划免疫,1997年10月,第3卷,第5期,233页

[9] 李志明等.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免疫持久性----9年随 访观察,中国计划免疫,1997年10月,第3卷,第5期, 218页

[10] 刘忠.1996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情况,中国计划免疫,1997年11月,第3卷,第5期,2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