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财务报告信息含量不够完备
传统的财务报告主要是以 历史 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强调的是对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 总结 ,这种总结是决策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决策活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筹划或规划,是一种包含有预期的经济行为。这就是说,如果会计数据仅仅局限于对以往经营过程的简单描述,便会形成会计数据信息的历史性与决策活动的未来性之间的不对称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投资形式的不断多样化(如证券投资、期货交易等形式),这种不完备的会计信息就会成为培育市场主体、支撑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可忽视的障碍,因而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终端产品的财务报告的“增容”,是我国经济对外开放逐步提高的客观要求。
其次,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把重点放在硬性资产上,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才资源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软性资产才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在一些高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然而传统的财务报告对此却无法充分反映。
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为了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情况,传统财务报告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而如今,随着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和 金融 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动,企业的经营类型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适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因此,为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外提供更短期间的财务报告就成为当务之急。
3.财务信息披露方式不够完善
历来,借助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是企业把财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这种通用式的报告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因为就使用者而言,有的习惯于利用综合信息,有的习惯于利用明细信息,有的喜用文字信息,有的喜用图表等直观信息,因此如何妥善解决这类信息使用上的差异问题,便给未来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会计的性质也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正在被打破,对财务报告加以改进势在必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拓展信息披露 内容 ,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揭示非财务信息
第一,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按照财务报告的充分揭示原则,应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首先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报酬与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 影响 。其次,增加财务报表附注。在会计发达国家,会计报表附注长度几乎是报表本身的5倍,从中可以看到附注的地位。相比之下,我国现行财务报表仍停留在以报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因而适当增加报表附注,增加对表外项目如长期购买协议以及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定义与确认标准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的披露。
第二,改进信息模式。按照宽型会计信息结构的思路,财务报告应当传导的信息指标体系至少应当包括企业财务信息和非企业财务信息(如经营业绩信息)两大基本组成部分。企业非财务信息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 自然 以及相关环境所产生的效应,以便为投资和购买活动提供更完整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企业财务报告不仅要及时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还应及时提供反映企业经营社会边际成本及其变动状况的信息。
2.编制实时报告,缩短报告的时间间隔,提高财务报告及时性
广大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企业未来的前途是否乐观,而预测未来的变化,单凭过去按月、按年编制的会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为当前企业面临的现实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衍生工具不断涌现,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日益显著,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将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编制实进报告作为决策的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就有技术上的支持。
3.改进信息披露方式,增加财务数据 分析
篇2
关键词:农村财务;三代管;资金;账务;合同
一、农村财务“三代管”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都积极实行财务代管制度,财务代管制度是指在坚持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村级所有会计业务由乡镇进行,使分散管理、各自核算的财务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当然,由于各地情况不同,代管内容也不尽相同。笔者所在地山东莒南县财务代管可分为三部分:资金、账务、合同,也就是在基于“三不变”的基础上村集体的资金(现金、银行存款)、账务、各种承包租赁合同等由乡镇相关部门管理。农村财务“三代管”在为村集体提供会计服务的同时,也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强化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提供核算依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笔者注意到,财务三代管制度在实际运行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资金代管不规范
部分村居在集体账务代管后,资金却未代管或未完全代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所有现金均应及时入账,不准以白条抵库,不准坐支,不准挪用,不准公款私存。但有的村集体却无视这些规定,有的村干部怕花钱不自由、受限制,以种种借口和理由不按规定办,集体的收入不及时足额地交与乡镇代管机构代管,而是直接用一些支出单据抵顶,边收款边开支,造成较为严重的坐收坐支、以支抵收现象,更有甚者,把取得的现金收入挪作它用,或者公款私存,套取利息收入。
2.账务代管不及时
财务管理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定,必须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处理账务应及时,当期业务不得拖至后期。报账员在家做好每日的现金日记账后,到月底按时到代管机构报账。但一些村居还是老习惯,总是平时不记账,到年底才进行一次大的财务清理,有些收支单据都是跨好几个月甚至好几个年度,经办人、事由等模糊不清,由此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财务管理混乱,不能真正反映出村集体当期内的收支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管理核算依据更是无从谈起。
3.合同未完全代管
村居签订的合同大部分为土地承包、租赁合同,包括四园、机动地、荒山荒岭、水面等承包、租赁合同。按照党委政府规定,村居在对这些集体资产进行发包时,应履行公开程序,进行民主议事,公开招标竞标,然后和承包方签订书面合同,签订的合同需由相应的鉴证机关鉴证,然后交与代管中心代管。但部分村居村干部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在发包时有的根本就不签订合同,有的是口头合同,有的虽然签订书面合同,但合同内容不全面不真实、标的不清、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等,发生纠纷时容易分不清责任从而引起混乱。有的是好几年前承包,也签了合同,但村干部换届频繁,移交时未作交代,所以承包期限是否到期,承包费是否已经交清,无从追究。还有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在承包过程中,还存在“人情”承包、“以权”承包、暗箱操作等,签订合同时明显偏向承包方,损公肥私,引起集体资产流失,给集体带来损失。个别村甚至因为没签订合同而瞒报发包收入,成为其私设“小金库”的主要收入来源,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引发群众集体上访。
二、强化农村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收入报告制度、财务开支事前审批制度、预决算制度、代管资金监管制度、合同签订鉴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狠抓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的落实。村集体在收到任何一笔收入时,应由报账员及时到镇机构入账代管。村居开支时,应事前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理财小组)研究同意并签字后报镇相关负责人审批,审批同意后方可到代管中心支取代管资金进行开支,对未经审批同意的开支单据一律不得入账,其支出由相关经办人私人承担。代管中心在开出任何一笔收入单据时应确保开出的收入都及时入账,若发现有收入单据开出而收入未入账,应及时查清原因,将收入上交代管或收回原开出单据并作废处理,以防止村居坐收坐支,以支抵收。对于村集体进行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应有相应部门单位的预决算书,实行事前预算,事后决算制度,坚决杜绝部分村干部利用工程项目浑水摸鱼,虚增开支,中饱私囊。同时还应建立专项审计制度,代管中心建立审计规范,抓好对村每月报账事项的审计监督,突出审计重点,抓好群众敏感、热点、难点经济事项的审计,有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对在任何一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应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
2.深化财务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身清白
为达到财务公开的预期目的,应将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方式和程序进行完善规范。规范公开内容,应细化到每笔业务收支,本期收入多少,收入什么项目,支出多少,支出什么项目这些应做到一目了然,清晰明了。规范公开时间,规定每月的公开日期,在规定地点到期必须公开,公开必须保证一定时间长度,不得少于几天等。规范公开方式,通过一定的公开形式,使公开内容通俗易懂。规范公开程序,公开的财务内容,事先经民主理财小组理财通过,书记签字报代管中心审批记账再经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通过后才能公开。
3.加强合同管理
对合同未代管或代管不完全的村居要进行全面清理。通过清理收入项目,审查机动地、四荒等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的发包租赁等是否订立合同,合同订立内容是否真实,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到代管中心备案,有无村干部、行为,若发现有上述行为应由相关部门严肃处理。同时代管中心成立合同管理小组,由专业技术棒、政治素质高的人员为村居的各种合同签订、变更、解除、鉴证、检查、监督合同履行和调解合同纠纷等提供全方面服务,这样既能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充分发挥集体资产资源的效益又能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总之,目前看来,在农村实行财务三代管制度,在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推进村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民主建设,促进广大农民快速奔小康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师高康.加强指导,强化监督,不断完善村级会计委托[J].农村财务会计,2010,(3).
篇3
近年来,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市场竞争环境的白热化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要求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又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增加了经济利益。所以,合理使用财务管理的职能,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必要。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有限,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的融资渠道没有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虽然最近几年,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鲜有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现。当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很多,首先是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比如说,企业不从自己的举债能力出发,过多的举债,导致大大超过了本企业的偿债能力,对获得贷款后需要履行的义务却置若罔闻,认为获得银行的贷款就等于是套现,眼光短浅,没有好好研究如何发挥资金周转的作用,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偿还能力受限严重影响企业的信用。有的甚至以企业的财产重复做担保。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冒险做法,会导致企业的信用危机和加大财务风险。
2.企业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
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在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和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在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生产经营的管理,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更没有把财务管理看作是企业的常规管理内容之一,在财务管理方法方面显得捉襟见肘,长此以往,财务管理就失去它在企业中本身应发挥的作用。现在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接触不到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即使有,人才流失也是非常严重的。
3.企业缺乏便捷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
中小型企业由于得到的政策性支持比较晚,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几乎都是单兵作战,这种相对孤立无援的状态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闭塞,其他融资渠道也很难想到去开发中小企业的金融市场,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如果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整个生产经营就会限于瘫痪,更谈不上企业扩大规模再生产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有些经营状况不太好的企业甚至会出现资不抵债的结果,面临破产的境地。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和壮大起来,可靠的资金保障是首要条件,企业只有在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化。因此,融资困难的现象必须要得到解决,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保障问题的关键。从我国的金融行业来看,融资困难的现象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病,国有四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业务,使得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要获得这些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但是,银行也属于企业,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和避免金融风险,更青睐于和大型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手续过于繁杂,往往耽误了抓住商机的机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非常强劲,但是得不到我国立法部门的法律支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不正言不顺”,监管也不到位,使得中小企业在民间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面前犹豫不决。种种以上因素,加大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管理水平提高的前提是意识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层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虽然最近我国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无论从管理水平还是技术水平上,都不能和大企业同日而语。比如说,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避免盲目的行为,贷款的数额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能以追求不当利益为目的。同时,企业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制定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保证企业的决策能够及时的施行,规范的操作采购销售等于财务有关的各种流程,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2.确立财务管理先进思想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而财务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并要求所有部门都要充分重视。企业还要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认真监督各项财务收支的明细,完善管理体制上的缺陷。
3.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
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重点关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融资渠道畅通的问题,这是企业能够长远发展并壮大实力的保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中小企业规范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实行分层管理,集中领导;其次,中小企业要加强自己的信用度建设,得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信任,降低获得贷款的难度,并通过提高商业信用,规范财务报表使用等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融资能力。
篇4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财务会计制度 问题 措施
农业科研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农业基础性的科研工作。现代事业单位已经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其资金的来源渠道较过去有较大的差异,从国家财政供给转变为自身争取经费。因此,现代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是由国家财政供给、相关部门投入、社会单位投资及其他方面共同构成,资金的数量较大,在资金的消耗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科目,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资金的浪费问题、摊入项目的规范等,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可有效地管理措施对于单位财政健康、稳定发展、资金使用效率等,都是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一、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特点
农业科研单位原来主要是靠国家财政拨款来保持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与收入来源有所变化。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来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
(1)作好资产保值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要想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其必须不断地开发和研究出新的科研成果,而要想有新的研究成果,就必须需要科研经费。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这是资金保值的一个内在要求。此外农业可按单位生产的产品具有公益性,因而其产生的效果可能是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因此,如何提高经费的效益性,做好资产的增值保值是科研单位财会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
(2)农业科研单位核算内容比较多。农业科研单位涉及很多的研究试验点,管理内容也比较复杂。例如,从事良种繁育的单位核算的内容主要是种子、种苗等成本费用;从事森林保护的单位核算的内容则以造林营林成本费用为主;从事病虫害防治的单位则以农(兽)药、机械设备为主。
(3)核算的对象特殊,需要借助专业判断。农业科研单位的业务活动与自然环境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其会计核算具有区别其他事业单位的特点。例如,种子和种畜的核算,就比较特殊,这种核算常需要进行专业判断,需要借助专业人士对整个农业科研业务活动的熟悉程度和了解,从而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例如,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将一项科研成果认定为无形资产,如何判断这项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如何对此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都需要借助专业的人员利用相关知识来进行。
二、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本建设会计的核算问题。我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在基本建设方面采取按基本建设投资单独建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建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这项规定最大的问题是造成了一个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了两个会计主体,一个单位执行两种会计核算制度,编制两类会计报表。但是由于财政拨的基本建设款都放入了事业零事业零余额账户,如果该账户中不体现这笔收入和支出显然是不完整的,而基建账对其进行核算,资金的操作权又没办法掌握。对两种生产活动的核算执行两种会计制度,分开建账,造成单位将整体经济活动的记录人为分割成两部分,导致了任何一种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均不够完整,从而不能满足农业科研单位相关利益者全面了解其整体经济活动的需求,也不利于农业科研单位项目资金的管理和完整。
(2)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研活动以及其他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固定资产核算,是农业科研单位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上,采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科目同时核算。这就非常容易在资产负债表上存在虚增资产及净资产的问题。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不能有效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情况。因此,不能有效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不能为评估固定资产更新和再生产提供保障。
(3)会计报表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单位会计报表内容主要包括了:“资产负债表及补充资料”、“收入支出总表”、“事业支出明细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组成。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会计资产负债表格式采用的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不仅报表内容与其名称不吻合,而且与收支表的关系显得重复累赘,而且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其进行分析。
三、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进措施分析
(1)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是财会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原则,采取权责发生制可以有效地记录在会计期间内的,各项会计事项的收入与成本,而考虑具体是否付出了现金。权责发生制是不管本期是否收到了款项,也不管本期是否费用进行了支付,只要发生了相关的经济事项,就应该对此进行记录,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权责发生制是可以综合反映农业科研单位的收入与费用配比的财务结果,从而可以为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者提供切实的资金来源、运行成本、成本收益、资源消耗等各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变动情况,从而有助于农业科研单位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
(2)基建会计应该建立统一的核算制度。本文认为在不影响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对基建信息需求的前提下,将农业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拨款纳入事业单位会计统一核算。通过在农业科研单位会计中增设会计科目和调整有关报表体系,全面、完整地重构基建资金和事业经费统一管理与核算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3)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是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目前在农业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上一般不计提折旧,这种方式造成的结果是:容易造成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背离,不能有效地核算农业科研单位的成本,不能有效地对固定资产产生的价值损耗进行补偿,保证农业事业单位的再生产能力。因此,本文建议,可以通过采取提取修理和维护自己的方式来保证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同时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上,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同时要提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建立完善的会计报表体系。首先,农业科研单位应该提供详细的报表,这些报表应该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充分的说明,主要包括了:关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单位总体情况。例如,目前农业科研单位的重点研究课题是哪些,研究的方向,科研成果的转化情况等;关于本单位除财政拨款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对本单位的收入、费用、成本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并找出原因,进行总结;关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情况,要通过对这些工作的总结来进一步提供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的水平。其次,农业科研单位应该增加能够有效反映其现金变动、收入与流出情况的现金流量表,从而可以有效清晰地把握住该单位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为农业科研单位的其他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用信息。
随着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需要,新理论和新机制也会在发展的同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财务人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继续关注和学习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最新知识,力求做好科研项目的服务。
(作者单位为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的分析工作非常重要,其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转,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财务分析能够让企业管理层掌握正确及时的财务信息,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对于企业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合理正确的财务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等能够被明晰地反映出来,其完全可以成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根据。其次,通过财务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状况等都被企业的管理层一一掌握。这些信息的掌握对于企业后续的发展非常重要。最后,通过财务分析,企业管理层能够更好的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同时让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足
受到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会计核算的掌握是非常全面的,但是对于财务分析则鲜有涉及。其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目的不明确,对于财务分析的要求也不清楚,更有甚者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财务分析到底是给谁看的。因此,这种对于财务管理不科学且片面的认识让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流于形式或者是浮于表面,不具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二)重视财务指标分析,忽视非财务指标
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中仅仅只是重视对于财务指标的分析,而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则明显重视程度不够。这种财务分析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一些非财务指标也是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例如企业的供应商、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工艺流程等这些都属于非财务指标的范畴。但是却也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这些非财务指标都是传统意义的财务指标无法进行准确量化的。
(三)缺少与行业以及对标企业的对比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的财务分析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其中仅仅只对自己企业内部的进行分析,而对于外部的市场行情和一些对标企业则不进行分析。这个显然也是不完整的财务分析。市场行情与对标企业和自己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容忽视。企业在进行分析中应该具有大局意识,关注市场及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动态。同时,一些优秀的对标企业也是自己企业应该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四)现有的财务分析不能够预示风险
现在很多企业进行的财务分析大都是对过去已经完成的不再会发生变化的活动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由于不涉及未来的活动,因此对于风险的预警是明显欠缺的。同时,现在的财务分析也不太具有前瞻性,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指导性不大。
三、企业财务分析改进的措施
(一)加强财务分析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企业要想实现良性持续的发展,企业员工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对于专业业务素质要求较高的财务分析工作而言,其相应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财务分析工作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财务分析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一,企业可以为财务分析工作人员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能够时时接触到业界最新的动态与消息,保持自己知识体系的新鲜性。第二,还可以让员工具备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些知识的具备能够让他们在进行财务分析工作的时候更加的得心应手。并让财务分析的视角更为广阔,提供的数据和内容更加具有有效性。
(二)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除了注重财务指标的分析外,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的内容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非财务指标虽然不能直接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却直接影响着企业将来的发展动向。因此,对于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必须提上议事日程。第一,将财务指标的分析和非财务指标的分析进行相互的结合,不偏废其中任何一项,两手抓,两手硬。第二,要想企业有着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认真对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且在分析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数量的要求上,而是应该提升分析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助力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通过横向比较,充分认识企业的行业实力
在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中,除了进行纵向对比外,横向比较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纵向比较,企业找到了自己与之前存在的差别,但是自己与竞争企业之间的差别,自己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别就需要依靠横向对比才能完成。而找到这些差别就是进行有效评价数据的基本前提。其中对比一般比较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与过去相比,企业现如今的发展程度如何?其次,与企业事先制定的预算相比,企业的业务水平是否达到相应的要求?最后,与行业标杆企业之间的距离到底还有多远?只有对比分析出这三方面的内容后,企业的财务分析才算完整。
(四)创新财务分析体系,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在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中,将现有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建立一套创新型的财务分析体系。在这个创新型的财务分析体系中可以包括有以现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还可以有以突出市场情况为主的创新内容。在创新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再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通过这个预警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及时的提醒,规避相应风险的发生。
四、结束语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非常巨大。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应该对财务分析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工作中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素质,创新工作方法,让企业的发展始终保持良性和高速。
参考文献:
[1]卢霞.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2014,(02).
篇6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问题分析 对策
会计点算化从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原有的记账、报账、算账等模式,采用计算机处理及管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过程中的差错几率,增强了会计报表及各项统计功能,是当今我国会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辅助工具。应用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及部门积极参与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单位领导对会计点算化认识不多,重视不够
单位的业务工作都会得到领导的很大重视,财务部门一般为视作辅部门。会计电算化也被一些领导误认为只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忽视了其很多模块和功能的作用,从而致使会计点算化失去了其强大的功能。
2.财务人员操作能力低,水平有限
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只能完成基本操作,简单的工作基本胜任,但对于会计点算化整个系统却很难驾驭,造成一人只能完成本职范围内的基本操作,很多功能不会操作,遇到一些问题不能进行简单维护,对于数据的认识可不够,可能会因操作失误造成数据丢失等情况发生,加之财务制度的不完善,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软件的不完善及安全隐患
现阶段财务软件开发没有统一标准,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软件与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不好,操作繁琐,不利于管理,一些单位不注意安全保密工作,财务计算机与互联网接入点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一些数据存储设备的连接也没有很好的管理,留下很多隐患。
4.会计电算化水平发展的不平衡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西部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无论是从业人员资质或配套设施水平相对较低。而东部沿海和一些大型综合性城市却非常先进,致使差距较大,兼容性差。导致同行业的不同地区的会计电算化水平有很大差距,有些相对落后地区虽然也使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但对其功能应用性很低,有些甚至只是摆设,还在沿用手工记账、手工报表等落后的工作模式。致使会计电算化不能很好的普及和使用。
以上的一些问题是当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遇到的比较常见的问题,致使许多单位因此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由于原因的不同致使有些单位采用的改进措施也各不相同,效果也不尽相同,有些单位只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工作需要,顾此失彼,造成了其他方面的损失,甚至有些得不偿失,失去了改进的意义。只有在行业内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或办法,才能使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落到实处,改进措施真正有效。
二、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单位领导的认识
邀请管理者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议,从单位未来发展的角度提高领导者对会计点算化工作的重视,利用软件的功能及作用,让领导者看到会计点算化的优势和作用。
2.增强对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强化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升
从基础培训入手,计算机操作能力入手,制定培训计划,结合考试考核。对业务好,技能佳的财务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对不适合会计点算化工作的人员经行调岗或解聘处理。将财务制度与会计电算化工作相融合,不断完善和提高单位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3.完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建设,增强安全控制
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应遵循现有的一些标准执行,根据不同领域不同需要的单位而完善,单位的特殊需要应与开发部门共同协商,对于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或漏洞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完善。财务部门的特别是装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计算机在与互联网接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一些数据储存设备的连接要注意防范,正规操作,保证信息及数据的安全。
4.应对会计电算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国家应统筹发展
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制定措施,将发达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向相对落后地区传授。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便捷予以宣传和推广,提高会计点算化意识。设置一对一帮扶对象,将发达地区的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提供给相对落后地区。帮助相对落后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以上的分析与对策还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尤为重要,规范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会计点算化工作的开展的必要条件,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优势和安全稳定才会体现。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使用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普及的较广,未来发展的路还很长,会计电算化工作不仅仅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辅助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广,要求的条件高,未来发展和完善的路还很长,这就需要我们业内和相关领域的人士共同努力,将会计点算化工程与我国未来发展之路有效融合,迈向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蒋耀宇.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财务会计,2010(16)
篇7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会计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及会计制度等相关事宜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我国高度重视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问题,不断对相关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以保证其能够充分服务于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从财务风险视角来看,我国高校会计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会计信息难以有效反映、资产核算问题、缺乏专业化人才的问题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进而对其财务风险管理埋下了隐患,最终将影响到我国高校及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
1.财务风险视角下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现有会计制度难以完全化解财务风险
2014年的新版《高校会计制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在固定资产折旧和累计摊销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使得高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以大大提升。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对新颁布的会计制度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例如预算管理的问题、报表列示收支的问题,因此现有的会计制度确也难以全面解决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 资产核算的问题
2014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虽然修改了高校在固定资产审查时不包含折旧和跌价的相关条款,要求高校对部分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累计摊销。但并未要求对高校所有资产计提折旧,书籍、文物、陈列品、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等仍然排除在外。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方法也未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对其部分资产存废及使用情况的反映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也未能完全避免。
1.3 缺乏专业性强、知识水平高的会计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人员大多都是“自产自销”,也就是来自于高校内部。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及会计执行措施存在很大的专业性,这就加重了会计人员的负担。完善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必须要有专业会计人员的保障。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大疏忽之一,因此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1.4 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
由于会计制度的不同,其对相同会计事项的干预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高校的会计报表难以有效反映相关信息。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设置会计科目方面,还不够完善,例如支出科目,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财政补助支出与非财政整部补助支出是支出科目的明细科目”,这是一种能够真实反映财政性资金开支情况科目的设置方式。但从另一方面看,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是以“大收入、大开支”为基础的,支出科目的细分与之又是相违背的。这使得《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实施难度增大,并使得高校现有资金的支出在反映时难免会出现偏差。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高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缺失,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又增加了难度。
2 .财务风险视角下完善高校会计制度的对策
2.1 强化会计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明确方向
从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要从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强化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明确的措施保证高校会计制度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朝着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保证高校健康发展的角度进行相关的改革。
2.2 完善资产的核算方法
虽然新版《高校会计制度》对相关的问题有所改进,但是对其进行核算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虚增和漏洞,高校的部分资产损失也难以计量。因此,要借助《企业会计准则》,将高校有效资产全部纳入计提折旧范围,明确折旧标准与年限,使得高校的资产价值与真实情况能够在会计报表中得以准确反映,同时能够有效反映其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等情况,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
2.3 强化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度、改进会计科目的设置
我国高校属于事业型单位,其财务报告中列示了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及相关的收支情况说明等,缺乏其他详细信息的披露,因此会计信息只能通过报表进行反映,难以反映非量化的信息。因此,高校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要向上市企业学习,提高其会计报表中对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增强会计报表中的信息含量,促使现有的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仍然要以“大收入、大开支”为基本依据,并不是会计科目设置越详细越科学,对专项资金应设置一级科目核算。
2.4 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完善高校会计制度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首先,必须要着力提升高校财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高校的财会人员进行定时培训,使其熟知最新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另一方面,要鼓励高校财会人员其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能力综合素质、丰富其知识结构,以充分迎合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增加应对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总结
完善的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对高校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变革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应该主要从改进会计科目设置、完善资产的核算方法、强化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等角度出发促进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变革,进而有效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改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9日
与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的区别在于,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尽管实力与国有企业无法相比,可正是由于这些中小企业的存在,才使压力很大的就业现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因此,中小企业为缔造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结合现状解决实际问题,方可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制度不够完善,这是由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企业管理者意识不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就会出现权责不明、分工不明确的现象。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不正规,还十分混乱,由于制度不完善,财务信息时常会存在偏差,这样就会出现很大的财务风险。
S多中小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认为此类工作就是将账目记清楚,算明白即可,或者通过工商税务的检查就算是完成任务。企业的管理者不了解财务数据分析等工作的重要性,针对财务管理基本不会设置相应的制度,或者制度随意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约束性。而且,一些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会将许多财务管理工作交给一个人完成,或者聘请兼职会计全权处理,这样就会缺乏有效的制约,一些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也因此而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二)企业资金实力有限。相比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实力有限、资金不足,由此造成了各种连锁反应。受到企业自身实力所限,银行贷款不会轻易发放给这些企业,否则银行将面临着很大的信贷风险。而且,企业受贷款时间的限制,一些原本很好的商机可能会因迟到的贷款而错过。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而造成的融资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许多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十分有限,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考察会认定其信用不足,这样就不情愿发放贷款。这些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有限,的确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信用等级低在所难免。
第二,银行贷款的手续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吻合。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会缺乏十分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融资缺乏一定的计划,融资金额和频率缺乏妥善的规划,这样就会影响贷款的成功率。
第三,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扶持机构缺失。目前,社会中十分缺乏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扶持机构和政策的扶持,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十分窘迫。国家对金融市场加大了管理力度,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因此而得到了更多融资机会,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少得可怜。
以上是从企业的融资角度问题进行的探讨。企业资金有限所带来的不仅是融资困难,还有投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财务数据分析,因此就不了解市场的整体走向,投资缺乏有效的依据,投资后的回报状况不容乐观。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有限。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到规模小、成本有限等方面的限制,在财务管理上基本缺乏规范管理,更谈不上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的缔造。许多中小企业基本采用原始的核算体系,缺乏现代化核算体系,彰显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严重不足。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会操作信息化的分析工具,因此工作效率很低。企业很难从财务管理中找到对决策有益处的依据。
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信息化方面的专业培训,因此不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去处理财务问题,这样就会影响财务管理效率,加之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关于信息化的处理更是缺乏系统的保障。
(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许多中小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的发展,因此其相关人员的设置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这些企业通常会将一些重要的财务工作交给一个人来完成,暴露出会计结构设置的不完善。而且,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限,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很难在财务管理方面有所建树。许多企业仅仅会设置一个会计机构,却缺乏更加系统完善的机构,相关财务人员不够专业,甚至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做起。中小企业需要创新自身财务制度,通过合理的财务控制与治理全面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因为,这二者能够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实现企业的合理经营。在财务控制方面,首先,要进行流程的优化,确保财务管理具有科学合理的流程,这样才能实行有效的监控;其次,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并对其进行创新。在这一系列的改进之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会得到进一步创新,同时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真正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企业的资金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之所以不完善,主要是受到了企业规模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并且我国的法律尚不足以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国家不仅要大力发展各种重点龙头企业,也不能忽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制定完善的法律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促进其财务管理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中小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此外,国家可以成立中小企业专项基金,采用封闭管理的方式使资金得到妥善的保管。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丰富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使融资更加便捷,帮助中小企业抓住商机,得到发展。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当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不足、素质有限,因此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制定相应的培养机制,创新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对于财务人员而言,需要了解企业所适应的法律环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企业要不断激发财务人员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培养财务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学会运用现代财务管理工具进行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风险观念,以现代化管理理念完成工作。企业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一旦他们尝到甜头,就会更加积极肯干。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不断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深造机会,从整体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培养一批强大的业务骨干,使其能够真正扛得起企业财务管理的大梁。
(四)完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引入先进的技g,全面做到与时俱进。融合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通过现代化手段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减轻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其能够提高效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加重要的工作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不是朝夕之间的成绩,财务管理者需要结合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优势和责任,为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和建议,并能够准确、合理预测当下发展趋势,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有助于上层正确决策。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企业还要不断提升资金运作能力,认真维护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提升信用,使自身更加具备融资的实力。
三、结束语
总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绝不容忽视的。如果财务管理问题不能得到改善,就会大大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必须要打破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主要从财务管理入手,将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改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困难、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都是问题,这就需要采取实质性的改进措施,壮大中小企业的实力,相关的扶持政策要不断完善,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在财务管理方面,要不断创新、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改进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并不是短期内即可实现的事情,而是要多元化、全方位进行提升,才能使中小企业具备更加强大的竞争力。通过中小企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改善就业问题,能够不断壮大我国的实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小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2.
[2]申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3]张胜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13.20.
篇9
一、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是由美国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由戴明博士推广应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其最早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领域,后逐渐推广到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控制方面,其核心思想是将预算管理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利用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调整,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所谓PDCA分别指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四个阶段。
(一)计划(Plan) 计划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目标。这一阶段包括企业现状分析、问题诊断、原因分析、关键原因确定、可行性措施五个环节。
(二)执行(Do) 执行是组织落实既定的措施来实现预期计划目标的过程。
(三)检查(Check) 检查是把执行的情况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或者将执行过程与预订措施进行对比,以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确保能够达成预定目标。包括预算监督和分析评价,其中预算监督强调对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而预算分析则着重于阶段性的评价。
(四)行动(Action)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总结出现偏差的原因以防范类似问题的出现,或者总结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
按照上述循环步骤及主要任务,可以将PDCA循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用图1进行表述。
二、基于PDCA 循环的企业动态预算管理内容
(一)动态预算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企业动态预算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预算目标,并形成企业的预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企业预算管理要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来组织实施,在计划阶段要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从而了解预算管理的关键点。在明确各部门的主要战略目标之后,要分析各部门的现状,确定预算管理的范围、重点,这是预算编制的主要准备工作。
(2)预算管理内容的细化。预算管理的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必须进行细化分解,将预算项目由面到点的进行细化,再由点到面的进行控制,既要做到统筹兼顾,又能做到重点控制,“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办法肯定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要分析每一项预算的动因,找出控制节点,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同时,PDCA又要求预算必须深入、细化到基础作业面或作业点。
(3)预算内容的指标化。预算内容进行分解细化之后仍然需要通过量化才能便于执行和考核,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主要工作任务用合适的预算指标来量化,进而形成企业预算指标体系。预算指标的指标值应结合历史数据与同行业企业的情况来确定,指标值既要能够通过努力而实现,也要有良好的激励效果,从而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充分沟通形成最终预算。预算的编制需要经过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要经过多次反复,其目的是在企业预算管理部门与企业业务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预算执行部门能够充分了解预算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提出修改意见,提高最终预算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二)动态预算执行阶段 具体包括:
(1)产品关键绩效指标控制。在预算编制阶段会根据竞争对手的产品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这些意见往往会体现在一些关键性的指标上,例如耐火材料的耐高温度、使用寿命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对这些指标的改进情况进行重点控制。公司应成立由技术总监为组长,销售、技术、生产等部门专业人员参加的检查组织,按照PDCA的管理方式及时发现、快速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核心产品与工艺重点管理。核心产品是保持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对公司预算目标的完成贡献最大的产品,是整个预算执行控制阶段的重点,要在质量、产能、成本等方面挖掘潜力,相关工作由公司分管经理直接负责,总经理及办公会议进行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例如对白云石生产线的隧道窑实施一项技术改造,调整喷枪燃料中煤焦油和柴油的比例并减少一只喷枪,将会减少6万元的成本,但是,该项技术改造实施后会对白云石砖的寿命、合格率产生什么影响需要进行专门跟踪调查。
(3)薄弱环节重点控制。公司应分析经营运行情况,结合用户调查资料认清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重点管理。例如客户反映公司在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不足,就需要采取措施予以改进,通过售后服务流程再设计,保证24小时现场服务,同时,保证服务人员的工作交接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并对服务情况进行售后回访,保证用户满意。
(三)动态预算检查阶段 动态预算的检查阶段是对预算管理的事中控制,也是每个戴明环循环控制的关键,在整个循环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保证预算检查的效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1)制度化的预算分析机制。为了及时发现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定期召开预算执行会议,用以解决需要多部门、多环节相互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预算执行会议应当制度化,一般按月召开,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随时召开。预算执行会议主要是听取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简要介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提供相关的支撑材料。部门负责人对问题中涉及到本部门的问题,要说明原因、分析问题,并形成预算执行情况专项报告。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要以文件方式下达至各部门,形成具体的工作计划表,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期限,并作为日后跟踪监控的重点进行管理。
(2)科学有效的预算分析内容。一是进度分析。企业应对车间、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进行分析,比照实际工程量、产品产量等,对整个预算的执行进度进行评价,进度过快应注意检查质量是否过关,进度过慢则应分析导致进度滞后的原因,通过分析能够减少预算执行的偏差,保证预算执行质量。二是业绩分析。结合预算考核指标对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过程既要注重财务指标,也要考察非财务指标。其中财务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的指标,包括收支结构、资源配置水平、发展潜力等指标,比如毛利率、净利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等。非财务指标包括科研成果数量、管理效率、职工培训等。业绩考评结果应报送人力资源部门,经主管领导审核后公布,并在当月的工资薪酬中体现奖惩措施。
(四)动态预算处理阶段 PDCA循环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与配合,既强调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重要性,也重视事后控制在改进预算管理方面的作用。动态预算的处理阶段不是整个预算管理的结束,而是下一个预算循环的基础,通过总结分析改进预算编制、执行、检查三个阶段的水平,剔除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低效率环节,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例如采取措施纠正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定额不科学、成本动因不合理等问题,在下一次预算循环前纠正这些问题,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
三、基于PDCA循环的动态预算管理保障措施
PDCA的引入有利于整个预算管理体系更加全面、高效,但PDCA引入预算管理之后要切实发挥作用,还需要企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整个PDCA预算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因此,企业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动态预算管理要立足全局贯穿始终 企业要把握住“全程”和“动态”这两个特征,将预算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在PDCA循环基础上的动态预算管理不仅强调预算管理活动的长期性、持续性,还要具有动态性、战略性。战略性就要求预算管理活动立足于企业经营战略,将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动态性就是能够迅速地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做出反应,以保证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预算管理活动要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匹配,将预算管理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高质量的销售预算、成本预算、存货预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预算、利润表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通过资金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
图2显示了整个预算管理活动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位置,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够为企业的筹资、投资、资金运营等财务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在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通过具体业务预算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预算管理活动通过生成的预算表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决策信息,预算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点,通过预算管理指标强化落实,实现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有机结合,做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企业动态预算管理的动态性表现为打破严格按照时间进行预算管理的束缚,将年度预算划分为若干个PDCA循环组合,而且借助于滚动预算的方法,每个月保持n个PDCA循环,下一个月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开始新的循环,这样就能保证上一个阶段的PDCA为下一阶段PDCA提供必要的修正。一个年度划分为多少个PDCA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来确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变化较大,情况复杂的企业可以划分更多的PDCA循环,这个也需要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并没有硬性的要求。
(二)构建有效支持动态预算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 动态预算管理强调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强调信息在企业内部的高效传递,但预算管理的最终信息来源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因此,必须建立起规范、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会计处理全面、真实地反映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预算管理就是要从大量的会计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实施必要的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确保企业预算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预算管理需要会计信息的支持,企业会计核算必须能够为企业预算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会计信息系统支持的动态预算管理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ERP系统有效对接,实现资源、信息的多部门共享,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产生的基础信息及时确认、计量,形成会计信息,不仅能够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还应对预算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科学的判断,为预算管理提供参考。预算管理通过财务指标、目标值等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都需要会计信息,需要一系列的财务指标,在预算考评与改进阶段,财务指标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三)适应动态预算管理要求进行体制改革 动态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预算管理部门的作用大大提高,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需要与更多的部门进行沟通合作,也需要接触企业外的人和事,这使得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需要对企业现有的体制进行变革,为动态预算管理的执行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的预算管理机构。动态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组织和实施这项工作。因此,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来负责预算目标的制定、监督预算执行并进行预算的评价与改进成为一种必然。没有条件成立专门预算管理机构的企业应在财务部门设置专门的岗位来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预算管理部门要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在企业发挥作用,目前,比较通行的办法是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负责整个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预算管理委员会由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直接领导,各分公司、子公司、部门领导担任委员,具体业务活动则由熟悉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来完成。各分公司、子公司、部门设有预算管理部门或者预算员,负责本公司、本部门的预算核算、预算报审工作。
(2)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在整个PDCA预算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的发现、偏差的纠正、管理的改进都依赖于及时、可靠的信息。为此,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信息交流平台才能实现各方面信息的归集、处理。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数据的主要收集和处理部门,必须在体制上进行改进,实现部门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这种体制的安排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制定,例如在各部门指定预算管理信息收集人员,依靠网络技术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为预算管理部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效率。借助信息化平台和预算管理软件,在企业内部建立预算管理系统,整个公司的预算执行数据由基层的预算员负责录入,数据录入之后就能够上传到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预算数据处理中心,在这里进行数据的审核、分析,预算数据处理中心作为整个预算管理的核心部门,负责分析预算执行的进度是否偏离预算目标以及预算偏离的原因,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预算管理委员会形成有关预算调整、预算控制的决议后,立即组织相关的调整、协调工作。
(3)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各项预算管理措施能够得以贯彻执行的关键,企业预算管理必须通过适当的奖惩来进行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通过奖励使预算管理执行好的部门更加有积极性,通过惩罚措施促使预算管理执行不佳的相关部门不断改进预算管理手段,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粲:《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改进》,《商业会计》2011年第9期。
篇10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部分高校不重视预算管理,弱化了预算管理职能,致使预算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预算编制不科学。许多高校在编制预算中没有全部涵盖资金收支,形成了预算外资金,同时预算编制一般采用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使得编制欠缺科学性;其二,预算执行力不足。高校没有针对预算执行建立健全相应的跟踪、分析、评价制度,存在随意扩大预算支出的问题,从而严重削弱了预算对资金管理的约束力;其三,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高校忽视预算考核,没有根据考核结果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得预算管理形式化,进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财务内部控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虽然也都建有内控制度,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工作中并未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规定执行,致使该制度形同虚设。有些高校仅对财政资金的内部控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却并未对预算外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没有将这部分资金纳入到内部控制的范畴,由此引起了诸多不规范的行为,从而使高校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为此,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尤为重要。
(三)资产管理不完善。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资产管理往往被忽视,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从而使得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完善,管理也欠缺规范性,这就导致了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不仅如此,部分高校在固定资产的盘点及核对上也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致使成本核算失真,高校的经济效益也因此大受影响。
(四)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近年来,各大高校全都在不断扩招,学生的大量增多,使教学设施等基础条件越来越紧张。为了满足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高校纷纷加大了基础建设力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财政拨款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支出,这使得部分高校开始向银行贷款,巨额的利息和长期的负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发展。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健全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大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首先,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高校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约束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对预算进行调整时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调整程序进行调整,避免随意扩大预算支出。其次,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高校应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将高校全部的收支计划纳入到预算编制中,增强预算管理对高校财务活动的约束力。再次,落实预算绩效考核机制,根据预算考核结果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各大高校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及现行的财务制度为依据,并充分结合本校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其一,内部控制工作应当一预防为主,控制为辅,避免管理的无效性和各种不法行为的发生;其二,应当对程序制约予以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较为重要的业务都必须进过授权、审批、执行、记录、检查等程序控制环节;其三,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以及工作岗位的分工上,必须进一步明确部门及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并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彼此互相监督和制约;其四,要对收费审批手续进行严格规范,与收费有关的内容都必须报给学校财务部门审核,收费收据可向财政部门领取,使用完毕应当及时上缴销毁,将实收的金额交由财务纳入到计划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高校应当设置专门的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借此来加大管理力度,同时还应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并建立健全资产采购制度,对于需要购置的设备应当做好科学论证工作,以免出现重复购置的情况。此外,应对物资收发保管制度进行不断完善,遵循谁用谁管理的原则,将资产的管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其次,高校应建立并不断完善资产配置制度,这样有助于确保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并通过投、调、租、借等方式将校内现有的闲置资产全部盘活,这有助于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再次,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对资产的使用和保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高校的财务部分要做好资产的定期盘点和清查工作,对相关账目进行核对,明确产权。
(四)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为了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方案,使资金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充分发挥出资金的最大效用,尽可能减少贷款资金的使用,这有助于办学成本的降低。同时,高校还应对自身的资源实力予以考虑,从力所能及的角度出发,对资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并对贷款的额度进行有效控制。此外,高校应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在购置大型设备时,可以利用融资或是租赁等方式,避免一次性的投入过大,这不但能够拓宽融资渠道,而且还能规避财务风险,有利于促进高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高校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认真分析自身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通过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强化财务风险控制等措施,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确保资金得以高效利用,从而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学忠.高校财务管理具体环境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11(06).
[2]罗大庆.浅析高校财务管理新理念与创新机制[J].大观周刊,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