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管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管理计划

篇1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计划

(一)充分深入地了解公司情况。

了解公司的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发展远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公司的主营业务、车间各部门各项工作和流程、以及工作技能技巧,组织结构,公司的整体运作,以及公司目前状况等。获取信息的方式如下:

1、在征得你同意的前提下,从公司档案调阅有关公司远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公司的主营业务、内部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等的文件资料。

2、把以往所有的通知,规定,制度全部读阅,进一步了解公司目前实际运作状况和模式,公司的发展战略、管理理念等。

(二)深入认识和领会自己的工作职责。

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后,我还需要了解人事主管这个职位在公司的职位序列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职能。

1、根据你对我工作的职能职责的要求,并就其中的相关职责、权力、工作汇报关系、沟通方式等和你进行沟通。

2、了解下属的职位说明书,并就下属职位说明书中相关要求和其日常工作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指导。

3、查阅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三)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进而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在了解了公司的远景和发展战略等基本情况、深入领会了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定位,按照人事主管职位对公司的重要程度来明确工作重点,并就这些工作重点制

定工作计划方案和备选方案。

(四)具体工作业务开展。

1、开展日常工作,在不是很清楚了解公司整体运作和现行状况的时候,少说多做。

2、就人事主管工作范围内工作中,某些环节发现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等,对最重要的、需要迅速解决的问题拟定提案,和经理进行沟通,征得经理你的同意。

3、根据上述提案制定多项工作计划方案,包括计划目标、计划对象、计划的参与人员及各人员的工作分配、计划时间表、计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计划是否达到目标的评估标准等。

4、和下属沟通这些工作计划方案,对这些工作计划方案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解并征取下属的意见,修改完善这些工作计划方案,获取下属的支持。

5、和经理你就提案涉及的多项工作计划方案进行讨论,并征求其意见,征得经理对其中某一方案的批准。

6、召集下属开会,在了解其各自职位说明书的前提下,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及其在经理已批准工作计划方案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工作的时间表等,共同推进工作计划的实施。

7、对该工作计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及时调整修改工作计划,记录下属员工在工作计划实施中的工作表现,并向经理汇报工作进度。

8、对该工作计划方案的实施成果按照事先制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上报给经理审阅。

9、对该工作计划方案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经理审阅,批准通过。

10、进行下一个工作计划。

11、在实施上述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我所负责的各项日常工作以及其下属负责的日常工作都要照常进行。

(五)定期总结和改进工作。

1、对以上的各项工作计划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工作总结,并提交给经理审阅,充分听你其对工作的各项指导意见。

2、按各项工作计划的具体进度审阅下属的工作计划,审阅报告报备经理,听取你对报告的指导意见。

(六)注重与上级、其他部门以及员工的沟通。

人事工作在公司内部属于一项服务支援性工作,对主要的业务流程提供人事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主要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实现公司的保值增值。

1、注重和上级领导的沟通,深入了解上级领导对自己各项工作的看法,让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工作多多提出意见,让自身工作中尽量少犯错误、不犯错误。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能够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依法组织和管理司法行政工作。

2、建立健全本单位依法行政机制,全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3、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向社会提供的政务公开信息全面、准确、及时。

4、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行政管理和服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三、主要任务

1、起草和下发《*区司法局二九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报市司法局和区政府法制办备案,向社会公开公布。(4月份)

2、针对行政执法人员调整,对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报市司法局和区政府法制办备案,向社会公开公布。(4月份)

3、制定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制度,报市司法局和区政府法制办备案。(4月份)

4、针对行政执法人员调整,按要求对20*年制定的《宁波市*区司法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并报市司法局和区政府法制办备案,向社会公开公布。(5月份)

5、通过区政府政务网站,将司法行政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程序、办事期限、收费标准、承办机构和执法人员及对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方式等向社会公开公布。(5月份)

6、完善《*区司法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区司法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区司法局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制》等制度。(6月份)

7、组织人员参加市政府法制办举办的“申领省行政执法证法律知识培训班”。(6月份)

8、对行政执法人员有无渎职、越权、、、徇私枉法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8月份)

9、对律师事务所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执业纪律教育、业务学习培训、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落实、所务公开、律师违纪违法等情况进行检查。(9月份)

9、对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援助中心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服务质量跟踪卡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查。(10月份)

10、对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赔偿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针对检查后的实际情况,起草行政执法自查情况汇报,及时向市司法局和区法制办报告,向社会公开公布。(10-11月份)

篇3

一、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重点,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全面提升服务发展的层次和效果

(一)强力推行12315“五进”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科学整合12315网络,实现维权服务网络的全覆盖,以保护社区居民、农村村民、学校学生等弱势群体消费权益为重点,突出抓好消费维权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超市、进企业”工作,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全国消费维权“五进”工作现场会的召开。

(二)建立健全服务制度,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一是建立“工商顾问制度”。向企业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登记制度。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搞好服务。三是进一步发挥工商联络员作用。拓宽“绿色通道”,对企业进行行政指导,帮助解决企业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制定具体措施,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是继续细化我局制定的42条措施,围绕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搞好服务。二是关注社会就业问题。做到培养一家,发展一家,壮大一家,形成“数质并举”的民营经济发展导向。三是大力支持XX市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和新农村建设。

(四)认真实施商标战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大力推进“品牌宁夏”建设。以全市6大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产业集群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开展“商标强企”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培育库,形成重点商标企业品牌帮扶机制。三是稳步推进全市注册商标总量持续增长。力争到今年底,全市注册商标申请量同比增长25%,证明商标、驰、着名商标认定取得新的进展。

(五)推进“红盾护农”工程,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推进“红盾护农”。探索实施农资经营户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二继续推进“经纪活农”。不断提升农村经纪人的经纪业务水平和能力,使其健康发展。三是继续推进“合同助农”。规范涉农合同管理,调解涉农合同纠纷,查处涉农合同欺诈行为。

二、以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目标,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着力保障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面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继续依法监督食品经营户建立并执行“一单通”台账制度,积极推进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二是积极研究制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三是要积极研究推行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模式。进一步在批发户中推行“票证通”;在规模较大的商场、超市推行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在零售户中推行“诚信通”。四是继续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治。

(二)认真开展网络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工作。通过调研排查,建立起网络交易市场监管机制;通过行政指导,引导从事网络商品交易经营者依法经营;通过网络监管,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的经营行为。

(三)进一步拓宽执法领域,加大公平交易执法力度。一是加强反垄断执法工作。查处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等公用企业滥用垄断地位强制交易、强制服务的违法行为。二是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突出保险、存贷款业务、教辅材料购销、招投标、土地出让、资源开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加大商业贿赂案件查办力度,突出查处大型超市、商场、酒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构建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力度,开展打击“傍名牌”和商标侵权执法行动。四是开展查处“两虚一逃”及中介组织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执法行动。五是开展建筑建材、装饰装修市场等关乎人民财产安全行业的专项治理,强化报废车辆拆解市场和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监控。

(四)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作用,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利用电脑监控设备,对全市的电视广告实施动态监控;积极探索研究网络广告监管模式,着力拓展广告监管领域;认真履行指导广告业发展的职能,尽快促成市政府出台加强广告管理的意见。

(五)以推进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为契机,创建文明市场。

三、以“三个过硬”为目标,强化培训提高,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行风政风评议为抓手,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

二是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两承诺三评议”活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三是进一步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落实“逢训必考”制度,切实改进培训方法,着力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四是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指导,积极开展网上案件核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执法责任制。

篇4

(一)认真抓好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力促市场主体多生快长。一是落实准入政策。继续贯彻落实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多生”、“快生”、“优生”。二是加强创业引导。开展进高校、进乡村、进社区,进行创业宣传,变坐等上门登记为提前介入、主动引导创业。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和无业、失业人群,把潜在的创业主体变为现实的市场主体;面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把微型的创业主体变为规模的市场主体;面向广大农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把分散的创业主体变为集群的市场主体。三是强化咨政服务。提高工商咨政的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为县委和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等提供决策参考。定期向社会公众市场主体发展信息,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打造工商咨政服务的新品牌。截至2015年6月30日,共登记企业1855户,登记个体工商户5220户。今年上半年新增企业237户,注册资金881680万元,投资人数262人;新增个体工商户412户,新增资金数额7316.6万元,新增从业人员347人。

(二)多措并举开展服务企业年报和信息公示工作。《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自2014年10月1日实施以来,按照上级部署,广泛宣传,精心组织,从学业务、畅咨询、忙指导等方面跟进服务,有效推进全县企业、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确保企业公示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顺利完成。截止6底受理企业年报电话咨询1500余个,已完成年报信息公示企业3954户,公示率95%,提供指导服务360余次

(三)推进实现“三证合一”制,与质监局做好衔接,将机构代码窗口与注册登记窗口合署办公;以“三通”服务制度化、登记事项标准化、窗口服务规范化,提升服务软实力。6月30日,注册登记大厅发放了我县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一)县局制定并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促进全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全局深入开展深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困专项行动”,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服务,并实行了小微企业年检备案制,受到了企业好评。

(二)实施商标兴市战略,提升__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重点商标企业联系制度,上门实地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商标申请企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手把手指导企业准备商标申报材料,帮助企业提高申报成功率。

(四)主动作为激活要素,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组织培训3次,举办金融产品推介会2次。坚持“依法登记、快捷方便、灵活处理”的原则,认真落实当场办结、限时办结、跟踪服务、事后回访等制度,努力提升服务效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抵押人提交的有关登记材料严格审查把关,对《物权法》明令禁止抵押的动产,坚决不予办理,确保抵押登记质量。同时加强对抵押合同的后续监管,对当事人抵押合同履行情况,定期进行回访,及时掌握抵押物变动情况,防止其流失和非法转让。 帮助30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1.2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4份,助企融资5778万元。

(一)监管执法扎实推进。一是积极开展“红盾护农”,抽样检测化肥17个批次,化肥合格率67.5%,检查农资经营户600户次,立案4起。二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商标侵权违法行为,查办假冒伪劣和商标侵权案件18件。三是大力治理虚假违法广告,监测广告1.6万条次,责令停止10条次,下达行政告诫、限期整改通知书8条次,立案查处4件。四是严厉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与公安、住建、社区服务中心等部门密切配合,围绕以基层社区为创建重点,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深入推进基层打击传销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日常督查、监管、巡查力度,开展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重点时段等关键节点执法清查,共开展清查2次。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建立相关台账。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打击传销志愿者队伍1个。五是继续开展重点区域、重大节日和重点食品品种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严厉打击

销售不合格、过期、“三无”食品和假冒、仿冒食品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突出抓好节日性食品以及季节性食品的检查,特别是元旦、春节、“五一”、“十一”、中秋节等节日性食品市场专项检查,净化流通环节消费环境,确保市场食品安全。 (二)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开展高危行业、煤碳和无照经营专项整治。检查经营主体716户次,查处无照经营36户,补办营业执照25户。配合环保、安监、公安等部门,对严重影响环境的小电镀、小冶炼、化工、液化气站等行业进行执法检查,检点行业企业、个体工商户202户次,办理注销登记11户,办理变更登记5户。

(三)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依据市场巡查和行政处罚情况,不断完善全市市场主体信用数据库,实现企业信用动态长效监管。

(一)进一步完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大12315“五进”工作力度,完善受理和处理工作程序,进一步畅通受理消费者诉求渠道。截止6月30日,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9件,处理19件,挽回经济损失8.23万元;消费投诉调解成功率达100%以上。围绕2015年“携手共治、畅享消费”年主题,开展了“3.15”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现场答复群众各类消费咨询300余人次,填写消费者调查问卷100份。

(二)强化重点商品质量监管。监测商品25个批次,对不合格商品依法进行了处理。对儿童用品、手机、家电、汽配、装饰装修材料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对315晚会曝光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处置。

一是以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延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落实省局“十用十不用”的用人标准,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深化班子思想政治、组织建。二是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八条禁令”,严格落实党政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三是不断强化干部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严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四是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进一步健全监督制度,不断深化行风建设和效能建设。

(一)主动服务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全县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帮扶工作。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点对点对接服务机制,主动融入,跟踪服务,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加快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推行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政策,让地方经济充分享受改革红利。进一步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建立个体私营企业诚信档案,把个体私营企业的自律情况、经营活动、年报告情况、突出事迹以及重大失信事实等全部记录备案,全面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三)强化行政执法,切实整顿和规范好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流通领域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抓好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进一步加大校园周边环境、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及电子电器、服装鞋帽、交通工具、装饰材料等重点品种的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篇5

2.由管制型行政转变为服务型行政。随着政府管理的国际化以及公共行政职能的加强,政府的基本运作方式,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重新界定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职能,并且将其部分职能进行市场化,即便是那些必须由政府承担的公共职能以及所需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也必须强调以社会公众至上,公共行政绩效的评价指标是政府的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以及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力求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给社会公众最有效的服务,政府的公共行政不再是管制型的行政方式,而是服务型行政。

3.由人治型行政转变为法治型行政。我国政府是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忠实的履行对世界贸易组织所做出的承诺,我国政府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指定的规则,逐步改进我国市场准入以及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过度,逐渐达到国际标准。

4.由暗箱性行政转变为透明型行政。我国作为WTO的成员质疑,要遵守WTO的基本规则,确保贸易政策法规的统一性和透明度。透明度原则是WTO对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提出的强制性要求。我国政府在入世设定书中承担了更多的有关透明度方面的义务,这要求我国政府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但在事实上,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现状与其所要求的透明度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为了保证政府透明度义务的事实,就必须建立以及完善政府工作信息的公开制度,推进政府行政执法程序的公开化,减少直至消灭暗箱操作现象的存在,实现政府行政的透明性,

篇6

一、理论背景

破窗理论是指:一扇破窗造成的环境的无序感,会给人纵容性的暗示,导致更多的玻璃被打破。这扇窗如果得不到及时修补,就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纽约交通局长布拉顿就曾以破窗理论为师改善地铁治安,抑制犯罪率。在此治理过程中包含三个关键点:(l法律制度方面,推行关于生活质量的法律,着眼于打击逃票和改善车厢环境,将降低犯罪率这个庞大抽象的任务分解成抓逃票和清洁车厢卫生的这类操作性强的、具体的微型任务。(2)治安环境方面,干净有序的乘车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力,避免做打破窗户的人,良好的乘车环境带来了良好的治安。(3)管理者方面,布拉顿的到任,扭转了长久以来混乱的治安,这显示了领导者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以上三个关键点对于修补纽约破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将其应用于高校行政管理中,可得到三个视角:管理制度;环境质量;管理团队的领导者。

二、视角的应用

(一)视角一:管理制度。制定具有执行力的管理制度,旨在提升工作效率和效度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制度和功能。组织中的制度决定了这种功能能否发挥以及在怎样的程度上得以发挥。制度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对个体和组织有着指导和约束作用。然而,在我国高校中,很多管理制度的操作性并不明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虚无的万能制度:热爱工作,忠于职守,热情服务,团结协作,要有计划性、预见性等等。这类制度缺乏操作性,不具有指导作用,间接导致基层人员执行力缺失,这就是管理无效率甚至无效的制度性原因。因此,高校要制定具有执行力的管理制度。

执行力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至少内含三个问题:执行什么?怎么执行?谁来执行?这三者是一个具有执行力的制度应当包含的要素。高校组织的管理制度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制度是否能落实。执行什么。这是对目的或任务的要求。从终极意义上讲,在高校中,行政事务是为学术事务服务的。所以,行政人员工作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学术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中的行政工作应当以学术为中心和落脚点,以支撑学术工作为本,以此来确定其任务。(2)怎么执行。这是对原则的要求。我国高校实行依法治校是必然的选择与趋势。在高校内部依照规章制度办事,是法治而非人治的微观体现,因而制度必须完善且符合逻辑。另一方面,行政工作是围绕学术工作进行的,行政系统应该抱有一种服务意识,这也是行政人员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说学生是高校的最终客户,那么学术人员就是中间客户,行政人员应当按需服务。这首先要求行政人员与学术人员的双向交流,前者只有明白了后者的需求才能提供恰当的服务,后者明白了前者的动向才能提供建议与意见。(3)谁来执行。这说明了行政人员的责任。不同的职能部门有不同的职责,在部门内部又要分配责权,保证责任到人,遇到问题找其负责人,这样就避免了人浮于事、工作无效率的困境。目的、原则、责任,这就是一个具有执行力的制度应当蕴含的三个要素。

好的政策与制度本身就是软的教育资源,可以产生动力,为办学创造更多的良好机遇。[3]因此,制定具有执行力的高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效度,是修补高校破窗的视角之一。

(二)视角二:环境质量。健康的行政环境,是学术事业茁壮成长的温室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迈人大众化阶段,大学早已成为一个拥有庞大的学生和教职工人数的组织机构,存在着类似于企业职工聘任、奖惩、组织绩效、目标等关于人、事、物、资金等的管理,管理幅度和层次相较于原始的大学都有巨大的变化。大学内部衍生出文化和职能迥异的两个部分:学术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结构特征。高校行政本质上是高等教育的一个衍生性行为,现已构成高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将行政管理看作与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学校三要素之一。

高校行政环境,是指存在于学术事务周围的、由高校的各类行政事务、管理行为所构成的环境。它包括的因素诸如学生管理、后勤基建、财务管理等等。高校行政环境的规范,从微观层次来讲要让每一个基层行政人员尽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和为学术服务的意识;从宏观上讲,做好高校行政和后勤的规划,精简机构,合理用人。在高校组织中,高校系统可比拟为社会系统。健康的高校行政环境相当于良好的社会治安。学术事业之于高校,犹如居民生活之于社会。在此比喻之下,可以明确看出行政环境对于学术和高校的重要意义。然而长久以来,我国高校管理呈现出一种泛行政化特征。行政权力喧宾夺主,压倒学术权力。有的学者指出,行政权力强调效率,与学术权力相悖,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必然的矛盾。但是在我国高校中,恰恰是行政权力的无效率扰乱了学术事业。学术权力是通过行政权力对于特定学术管理组织与学者个体履行职责的一种授权。在结构臃肿、权责不明确的行政权力中,效率何从体现?无效率的行政权力盲目扩张,导致学术权力的授权错位或不到位,学术事业怎能不虚弱,学术不精的学术权力又怎能得到树立?笔者认为,在我国高校问题频发的现状之下,复归学术权力的着手点应放在行政环境的规范与优化上来。好的行政环境打造好的学术氛围。以英国伯明翰大学财务部门为例。英国高校财务部门的服务意识相当强,其服务观念贯彻在财务部门各个环节。伯明翰大学的每个学院都专设2一3名会计服务人员,他们负责处理日常采购、报账、学院预算管理事项。同时,他们也负责收集学院教工的票据,帮助其办理报销手续,以便教师和研究人员专心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在伯明翰大学财务处的网页上也提供了各种详细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报账要求等可供浏览和下载。在财务处的报账环节,各学院报账人员将票据交给校会计人员后,留下联系方式,正常情况下,两周之内报销款项即汇人有关老师的银行卡中。在财务部门很少有排队报账的现象,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报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校的秩序和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

行政与学术看似相悖,实则相辅相成。规范的高校行政环境体现了高校的良好秩序,对校园文化的养成以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学术事业均有所裨益。健康的行政环境,必定推动学术发展;而行政环境不健康的高校,其学术事业也必定将走下坡路。

(三)视角三:管理团队的领导者。具有胜任力的领导者对组织发展起决定作用

在组织中,不同层面的职务、不同职务系列的职务要求的具体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H]我国传统上就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高校中很多院长、副院长都是从成果较多的教授中选出来的。可是教授和院长要求的胜任力显然不同。从课堂教学到学校领导岗位的转变实际上是职业的变更,两者不论在所需的技巧上,还是在用于衡量成功的结果方面都迥然不同。因此,学术水平不能是衡量行政领导者胜任力的唯一标准。在高校组织中,行政领导者的胜任力应当体现在多个维度:

1.专业知识

教育组织和企业组织的不同性质决定了其领导者专业知识领域的不同。高校中的行政领导者除了要具备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方面的知识。转到领导岗位上的教授,需要进行管理学的培训,而懂得教育规律的学生工作管理者则会在其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我国高校行政领导者许多是非科班出身,不懂得管理规律,更不用说将教育规律同管理结合起来了。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管理工作借鉴了国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在管理工作上颇有成效。之所以有这个差别,部分是由于我国高校和企业对行政事务的重视度不同造成的。企业中的领导者大多具备管理学的知识,并且经常性地参加培训,而我国高校中却少有这样的机会。这不仅使得行政领导专业素质难以提升,而且使其自身无法意识到行政工作的专业性,有的甚至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这样一来便形成恶性循环,使高校管理偏离专业化而越发行政化、官僚化。

2.个人特质

知识固然重要,但远不够。领导者是否胜任要看其个人特质是否与所在职位匹配。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奥尔波特最先提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个人特质是一个人所独有的心理体验部分yob,是以个人经验的独特方式发展起来的动力倾向。个人特质具有指挥个体行为的能力,使许多刺激在机能反应上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即不同刺激能导致相似的行为。因此个人特质对领导者的行为起着内在的指挥作用。

3.目标与计划性

具有胜任力的领导应当经常反思部门的日常工作与其极为苛求的结果间有何联系,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令人吃惊的是,这种技巧(制定计划的技巧)恰恰是许多走上领导岗位的人首先丢弃的。对于高校组织领导者来说,最好呈现出书面计划,同时将行政工作与学术事务衔接起来。书面计划有利于领导者对自己日常工作的反思、监督和督促。此外,如果遇到计划外的状况,领导者应当根据其目的及时做出较优的决策。

4.学习力

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胜任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看他从组织中学习的能力。这要求领导者首先要了解这个组织。教育组织的领导者始终要明确高校的环境,认识到学术在高校中的核心地位,在实践中学习处理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学习怎样创造能够促进学术发展的行政环境。

具有胜任力的领导才能形成影响力,吸引并带领大家完成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胜任力逐渐升华为一种信任度。它会赢得组织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的支持(即使是一些尚不成熟的决策),有利于组织的执行力贯彻。

三、对策探析

(一)依据执行力体系,完善制度建设

高校各部门应将执行什么?怎么执行?谁来执行?这三个关于目的、原则与责任的体系植人制度建设中,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与执行力。另一方面,制度中体现出的执行力体系对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野做出规定,避免权力行使中的暴力。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学术管理中,都既涉及行政权力也涉及学术权力,目的、原则与责任三者中任何一者的缺失都会导致两种权力的错位和滥用。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腐蚀,就可归咎于这些制度盲点。

(二)成立相关部门,监督与评价上述管理制度的落实,提升行政环境质量

高质量的行政环境来源于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制度与行政环境,一者是制度基础,一者是实际执行结果。前者是应然的,后者是实然的,它们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各个部门对于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汇集成了总体的行政环境。因此,高校应当成立相关部门,作为连接应然与实然的桥梁,依据制度发现行政工作的不足,弥补行政环境的破窗,提升行政环境质量。

(三)构建胜任力模型,定量定性遴选具有胜任力的领导者

请相关心理学专家构建胜任力模型,对领导竞选人进行测试,此即定量评价。同时,对其进行面试,此即定性评价。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出综合素质最优的人来担当相应的领导者。这一方面需要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辅助进行。这一方法破除了传统上以经验和工作年限论英雄的观念,有助于领导者选拔上的突破。

篇7

【关键词】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任务实施

一、充分认识国土资源规划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国土资源规划行政管理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主要靠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调控和市场调控对资源优化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对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同样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就越需要统筹规划。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十分重视,通过国家对其进行宏观调使市场机制的不足之处得以弥补。

2.加强国土资源规划行政管理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是法律规定的规划。对于国土资源的用途必须进行依法管制,对于矿产资源按照法定的要求进行勘查开发利用。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政,当然这就要求土地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土规划要求办事。法律对国土的合理利用计划、农田基本区域的划分、建设用地的批准与开发、农用土地转建设用地的征用和土地执法的监督检察等,它们实施的依据都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国务院对《关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批复》中强调,对于矿产资源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按照法律的规定要求对矿产资源进行审批,对于勘查进行必要的监督,合理开展开采活动,一切都要服从规划的要求与规定,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工作。

二、明确国土资源规划行政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国土资源规划行政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建立科学完善的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充分有效地发挥规划对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管制、调控和协调作用;确立规划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实现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公开化、制度化和信息化,使国土资源规划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国土资源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科学、系统的国土资源规划体系

要以国土资源规划为主线,以土地利用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确定的国土资源规划权威地位和工作框架,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和运作机制三个方面下手,构筑我国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强化国土资源规划的综合性、战略性、指导性,充分发挥规划的管制和调控作用,为实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土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服务。

2.加快国土资源规划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的规划体系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条块分割的痕迹。规划的编制主要由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实施也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因此,规划性质不够明确,层次不清,各规划自成体系,与其他规划缺乏协调,致使内容重复、职能交叉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沿用现在的规划体制,依靠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来理清规划体系,减少规划的内容重复和职能交叉;另一种是重新建立一个独立于行政管理体系之外的规划体系,各规划由非政府机构(如科研院所)来编制,经一定的审批程序,通过后由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当然,无论哪一种改革思路都有赖于完善的规划立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以法律的形式将各规划的性质、地位、职能以及编制、审批程序确定下来,使我国的规划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三、切实做好当前国土资源规划行政管理工作

1.切实抓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做好土地规划的修编工作,前期工作不容轻视,对于土地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给以明确确立,对土地规划标准加以完善,同时在工作中做好防范措施工作,这些是做好土地规划修编工作的前提条件。特别重要的原因是,做好土地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在参与前期编修工作中不断探寻土地利用的新型模式,合理集约地开展土地利用工作,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来确保国土资源的利用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对于土地的供给又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坚持保护耕地的原则,对建设用地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对国土资源进行利用时,确保其节约和集约。一定要紧紧围绕修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开展工作,切实做到落实土地的规划管理,对于国土资源利用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切实加强国土资源规划实施管理,要强化实施手段

对国土资源进行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实施,要想做好土地规划的实施管理就必须不断完善保障体制。只有保障体制完善才能确保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对于国土资源的年度利用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与实施。国土资源的利用计划台账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地加强与完善,对于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检查。二是对于建设用地切实做好资格预审工作,对于不满足建设用地预审条件要求的或没有通过预审的建设项目,该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部门不得给以批准,对于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申请禁止土地行驶主管部门受理。

四、结语

总之,要想加强国土资源的规划行政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各个部门进行合理协调,通过各种渠道与手段(比如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同时,做好国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宣传与教育,加强国土资源的监督与检察工作,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落实国土资源规划管理。

参考文献

[1] 付英. 关于国土资源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7(07).

[2] 戚文学,马福. 对理顺民和县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思考和建议[J]. 青海国土经略. 2007(02).

篇8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行政服务 标准化

引言:标准化是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坚持基础工作标准化,就是要以标准化的要求来强化管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服务工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在全面推行服务型窗口单位的行政职能中,做为政府各部门集中开展审批服务的窗口单位,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示范窗口,行政服务标准化做为标准化工作的新领域,对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技术机构的标准化研究应分两个阶段。

一、关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的分析

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研究主要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省市标准化研究院承担。以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省级标准化技术机构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标准化研究应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各省市标准化研究部门建立至更名为标准化研究院。当时称为研究所,这时的标准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应该是从事标准化工作,研究甚少。当时省级标准化研究部门,从事的标准化研究只是收集标准文献,复印标准文献,要什么,给什么,拿来主义的咨询服务[1]。

第二阶段是由“所”更名为“院”以来,这时的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纷纷成立研究室,将工作中心逐步由拿来主义的咨询服务向标准化研究转移。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均在标准化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可喜成果。

二、质量监督部门行政服务的标准化的意义

随着当前各种监督管理不严等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威胁,在制度上更应该随着国家技术监督管理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监管机制,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机制完善的必由之路。加强技术监督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国家信息平台,以提高我国技术监督的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就是一种制度上的不断完善。

将行政监管由以往单一的命令强制方式向多元的柔性化方式转变,体现了服务和法治政府的理念,契合了当今文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倡导和优化社会的法制环境;其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法律中的缺失和不足,是行政监管方式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升质量监督部门的行政监管效能[2];第三,行政服务标准化制度强调沟通协商和宣传指导,注重发挥行政相对人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改善行政监管关系、提升相对人责任意识,促进行政目的的实现。

二、质量监督技术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构建策略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舆论宣传

首先,要以宣传为先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加强宣传,让社会广泛了解标准化工作,支持质监部门推行标准化的各项工作,使标准化工作能够及时得到社会各界和舆论的监督,进一步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加强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保证标准化信息的快捷传递。要用强有力的信息宣传工作促进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要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的职能优势,以技术为手段,以标准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着力提高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构建完善的标准化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的搭建,需要从多方面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多措并举,精心制订。首先要强化对现有制度的改善与运行力度,形成整体合力,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精心梳理,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该合并的合并,该修订的修订,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二是结合各岗位工作要求、各个服务项目办理规程和各个事项运转的保障需求,按需按岗建立健全涵盖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的标准,不留标准“盲点”。更好的实现 “程序最简、时间

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服务标准化要求。

3、转变职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关标准的大量具体工作主要由非官方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及企业的自身质检机构承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为了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要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把标准化管理工作由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转到主要运用政策导向的宏观管理上,要建立质监部门和企业的新型关系,把强化对企业的标准化服务工作作为从源头抓质量的根本手段[3]。一是结合深化企业改革,引导和推动企业严格内部质量管理,推行产品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仓储、标准化物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企业的质量基础。二是抓好标准的日常管理,规范和引导企业做好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完善产品标准的检测手段,提高产品标准的技术保障能力。

4、构建完善质量技术监测体系

对各种物品的监测管理,是完善监管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将农业、食品、工商等部门形成专业性强、资源共享的融合性监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一是加强质量体系文件学习。制定详细质量体系学习计划,按时进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学习;二是强化人员培训,积极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和岗位大练兵,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检测机构人员的整体能力[4]。加强企业技术监督的自我检验检测,譬如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从生产源头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上市批发、零星销售,把好每一环节的检测关,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度,向社会提供统一、权威、快捷的食品安全信息。引导群众安全消费,进一步规范各个流通市场秩序,强化流通环节监管,严格实行批发市场的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构建权威性的质量技术监督模式。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在突出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强调行政服务主体职能的转换,并通过建立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从管理、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上加以改善和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行政服务,实行阳光行政,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突显出“为民、务实、服务、清廉”的主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梁大辉,周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企业标准化监管的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42-43.

[2]张晓惠.完善全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几点思考[c].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2009.

篇9

关键词: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优化

一、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优化的涵义

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优化是指经济法要赋予政府依法干预、管理社会经济运行的职权,强化其管理权威,同时依法限定政府实施经济管理行为必须以保证市场运行的高效有序为目标,以保证市场调节的基本自然生态不被破坏为前提,以不超越法定职权范围为根本,遵循通行的市场规则和法律规定的内容、程序,促进市场配置资源成本更低且富有效率。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优化原则的第一层涵义是,经济法应当重视和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树立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活动的法律权威。通过经济立法赋予政府相当的管理权限,并通过经济执法和司法活动切实保障和维护政府职权。

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中,政府绝不是也不应是无所作为的,相反,市场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对政府素质及其干预、管理经济的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当有所作为。而作为规范政府管理经济的经济法,亦应对政府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职能行为予以调整和确认,通过经济立法,使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和管理具有国家意志性。具体说,经济法应赋予政府调整、平衡经济总供求的职权,授权政府运用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控制总需求的变动,实现总供求的平衡,以减轻市场机制内在产生的周期性波动;依法赋予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职权,通过差别性贷款利率、差别性税收与补贴等财税方面的措施,重点扶持某些产业,以促进整体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依法赋予政府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职权,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以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依法赋予政府监督、管理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职权,通过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制,影响企业决策,并约束和限制其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当行为。

诚然,政府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的职能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为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最优化的目标,政府管理经济的职权亦应受到相应制约。即以法规制政府行为,使其符合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不损害市场调节效率。这是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优化原则的第二层涵义。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在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当中明确下列目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管理必须以保证市场调节的基本自然生态为前提,政府的经济调控行为不得损害市场调节整体的自然性,政府行为必须以保障和促进市场竞争为其目的而不是相反,政府活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及相应的程序,而不得越权行为或,尤其不得滥用权力非法干预企业经营,攫取企业利益。

政府行为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才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作为经济法。也仅限于对符合上述要求的政府干预才给予确认和保护。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是政府尊重市场规律。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适度有效调控的结果。总之,经济法中的政府管理行为优化原则既注重依法维护政府对社会经济运行的有效干预和管理,又强调控制和制约政府管理行为的内容、范围和方式。这两个方面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是有机统一整体。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都是不适当的,也是有害的。

二、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优化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经济法应为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管理是以直接微观管理为特征的。实践证明。这种无所不包的直接微观管理体制只能窒息经济发展的活力。既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在市场经济新体制下。经济法理应重构政府行为模式,以法确认和保障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间接、宏观调控方式,使企业从政府附属物的地位中彻底分离和解放出来,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真正主体。为此,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微观管理应逐步减弱,与微观效益直接相关的政府管理行为应渐次放弃。政府的管理行为应重点指向宏观经济领域,如国民经济总供求的平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收人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管理应注重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实行间接控制。政府可通过直接反映经济利益的财政、税率、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以市场为中介和纽带,实现对企业行为的间接调控。这种经济调控方式主要是诱导性的,即政府利用各市场主体的利益欲望和动机,在尊重市场规律和规则的前提下。运用经济杠杆有意识地创设和改变各种利益关系,造成有利于或不利于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以此来激励各市场主体自觉依照国家宏观控制的需要行事。在这种利益诱导机制中,政府的宏观经济意志并不直接表现为对个别市场主体的指令,而是隐含于各种经济参数所形成的利益格局之中,因而较之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更灵活、更富有效率。同时,政府还可以对那些大量发生的、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经济关系,通过制定经济法规来进行规制,从而使政府的宏观经济意志获得超经济的国家强制力的效力,使市场主体在法所设定的权利义务格局中实现政府的宏观经济意图。当然,政府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的间接、宏观调控。并不排除特定条件下运用行政手段对特定经济关系的干预和调控。

(二)经济法要具体规定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的法定次序和范围以及越权干预的法律后果

通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基本的、首要的。对于绝大多数经济关系而言,市场调节属第一次调节。只有对一些重大经济关系市场机制无法发挥其调节作用时,才应当启动政府干预手段,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属二次调节。因此,经济法必须明确规定政府干预经济的次序、范围和程度。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场合,就应交由市场调节,政府在这一领域只是配合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并为确保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只有当市场机制不能带来效益或不能使效益最优时,才需要政府干预。而这一领域的政府干预也不是无所不包的。仍有干预程度和范围上的限制。市场失灵、缺损的程度和范围就决定着政府干预的程度和范围。一般来说,市场机制失效多涉及宏观经济领域,如经济运行总量和结构平衡、内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矛盾的解决场合,在此范围内,政府可以在市场机制之上运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杠杆间接影响,市场信号,平衡供求关系:借助直接投资扩大公共产品供给;在发生市场失灵场合,通过行政管制抑制和排除企业的垄断与不正当竞争

行为;在发生破坏资源和损害环境的场合,政府亦有权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予以规制。政府干预行为只有在上述范围内,才是合理、有效的,而一旦超越这一范围,就会落人无效的深渊,这时的政府干预和管理行为就是多余而有害的。对此,经济法除应对政府干预的次序、范围和程度予以明确界定外,还应该相应地对政府越权干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做出明确规定。以确保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最优化。

篇10

(二)不断延伸行政服务功能。一是全面推进网上申报工作。从网上申报系统运行近一年的情况来看,仍存在着诸如总体推进力度不足、资源共享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社会对该系统的认知程度不高、系统功能有待完善等一些问题,与全面推开网上申报工作上有一定差距,20*年将进一步完善中心网站和审批管理系统建设,挖掘更多可实行网上审批的窗口和项目,并加强对窗口工作的业务培训,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让企业与群众更多地了解网上申报系统,提高社会认知度,实现网上办件数量的新突破。二是规范镇乡为民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镇乡联络监督员的业务培训,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到中心实地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办事能力。同时,不断加强代办业务的衔接工作,形成上下联通、左右联动的审批项目全程工作机制。三是拓展华庭、浦西等社区平台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其便利优势,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有关审批办证方面的咨询、查阅材料、下载表格、查询结果以及网上申报等服务。四是积极探索电子监察系统。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结合中心实际,创新行政监督方式,适当时候配合县纪委监察部门在中心建立电子实时监察系统,将行政审批事项纳入电子实时监察系统的监控范围,实现监督信息互通,提高行政、监督效能。五是优化完善联办件审批制度。一方面,对基建项目并联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整合,在选址并联审批基础上拟新增图纸核对办理环节,尽可能完善消防审批环节,并逐步将规划、用地、环保、设计、验收五个环节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拟建立工商注册前置并联审批制度,由中心牵头、负责协调工作,工商窗口统一受理企业注册登记及前置并联审批申请,并将有关事项抄告给相关审批部门,实行同步审批。

(三)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公共资源配置交易范围。一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在做好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交易的同时,积极完善公共资源配置交易以及产权进场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推进产权、政府特许经营权、公共资源等项目统一进场公开交易,引进具有产权交易资质机构进场规范操作,界定拍卖公司与交易所的职责。三是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进场操作,加大对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规范,引进拍卖资格,实行集中交易,阳光操作,资源共享。

(四)进一步强化监管手段,着力规范招投标市场行为。一是强化资格预审关。在统一进场资格预审的基础上,加强公证处全过程参与资格预审的监督。业主、招标严格按照招标公告的要求进行审核,招管办、公证处必须在现场进行监督。对没有通过的单位,明确说明理由,切实解决因资格预审不严引起的投诉。二是强化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备案关。在招标公告前,要求公司提供完整的招标资料,公告内容经两人审核后,方可。在招标文件卖出前,必须到招管办备案。三是加强对投标企业的管理。在申请做交易证时,要求施工企业在提交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章的印签存根和法人代表的亲笔签名存根,便于在评标时核查。四是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快推进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在招投标领域建立建设单位、单位和投标单位的信用档案。建立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遏制招投标市场中不正当竞争、恶意竞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五是继续优化各类业务工作流程,促使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交易程序和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公平高效。同时制定各类标准化文本,完善和推行切合实际的招标文件通行范本,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