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联动机制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联动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联动机制

篇1

出口童装安全风险防范检企联动机制的效用

1.风险预警。欧美地区是中国童装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同时也是对消费品安全性要求最严格的地区[1]。随着我国出口的增加,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出口童装安全质量风险也逐渐加大。检企联动机制首先检验企业内部在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包装以及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安全质量风险。系统化的预防和消除童装在机械、化学等方面的安全质量隐患,企业必须在设计、生产、检验、包装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所以检企联动机制首先要对企业内部进行检验。外部风险预警,主要是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对出口童装的日常监管,准确地掌握童装的安全质量动态,同时通过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及时关注,为企业积极有效应对国外市场的各种挑战提供预测预警。

2.信息服务。由近几年的通报召回数据显示,欧美对我国纺织服装尤其是童装的召回数量依旧呈现上升的态势[2]。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国内企业与进口国相关机构或组织未进行及时沟通,信息不畅,对进口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太了解造成的。检企联动机制就是要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通过收集整理世界各国有关童装安全质量的技术法规及标准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出口企业提供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和标准信息。

3.技术支持。出口童装生产企业大多为中小型的加工企业,利润比较低,而涉及童装安全的许多检测项目技术和设备要求高,企业一般很难有自己的检测力量。同时,由于我国童装生产呈现一种大产业、小企业的格局,童装企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企业生产管理不够完善。为了保障出口纺织服装的安全质量,提高童装企业的质控水平,应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出口童装产业的健康发展,检企联动机制通过技术支持和检测服务,指导童装企业按照进口国的相关标准组织生产和质控,同时为童装企业提供费用低廉、专业高效的检测服务,并为企业量身制定安全质量检测和控制方案,减小企业送检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降低企业成本,强化童装的安全质量。

出口童装安全风险防范检企联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检企联动机制主要立足于服务企业,积极发挥其在促进童装企业安全质量水平提升和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检企联动机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检验检疫部门和企业两方面的作为。

1.检验检疫部门的作为。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国家涉外经济执法监督管理部门,对于如何帮助童装企业提升产品安全质量水平,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负有重要的责任。检验检疫部门应积极发挥部门人才、信息和技术优势,为童装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及时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和准确可靠的安全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国外技术壁垒的预警机制;利用网络建立技术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充分发挥检验检疫实验室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作用。

2.企业作为。企业应及时调整、完善内部各种机制、制度和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加强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立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运转有效的管理体系;注重标准的应用和落实,标准生产;建立安全质量的自检验自控制度。

出口童装安全风险防范检企联动机制建设的基本途径

1.检企联动机制建设的内部途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建设是检企联动机制建设的内部途径。作为产品安全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应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资源调配。一是培训机制建设。出口童装企业要进行安全质量风险管理,首先要强化全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定期对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输入国或地区有关童装安全卫生的技术法规、法令,以及我国强制性要求。建立信息响应机制,规定有关人员针对有关信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变或更新产品的生产、包装和检验等。二是标准化建设。企业应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自觉消灭无标生产现象,生产中严格按标准采购原料、提供设备和工具、加工、检验、包装、贮运,成立标准化管理部门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项因素按标准要求加以控制,积极开展国际管理体系认证。三是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自主实验室,注重开展贸易方关注的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等项目的检验检测。对于自身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应将样品送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按检测结果对产品进行改进和控制。

2.检企联动机制建设的外部途径。检验检疫部门积极服务于出口童装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是检企联动机制建设的外部途径。检验检疫部门根据国际消费市场的形势,与童装企业共同建立相应的安全质量风险防范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包括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收集信息,信息,实现检验检疫部门与企业信息共享等,为企业完善内部产品安全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服务和技术支持,改变企业标准实施情况差的局面,完善国内童装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传和贯彻落实,达到童装企业与检验检疫部门共同应对安全风险的目的。具体而言,检验检疫部门目前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建立和完善出口童装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由检验检疫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童装安全质量风险预警工作小组,通过定期对企业生产和出口情况的分析、相关信息的研判以及对国外市场的及时跟踪,全面准确地掌握出口童装安全质量动态,及时有效地为出口企业提供分析数据和风险预警。建立童装安全质量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免费查询系统,搭建检企互动信息平台,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查询便捷的童装标准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的信息、技术优势和互动功能,为童装企业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产品检验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

第二,建立公益性童装安全质量检验制度。对涉及安全的童装检测项目实行减免检测费用等优惠政策,鼓励童装企业自愿、主动送检,保证出口童装的安全质量。全面提升检验检疫实验室的技术手段和检测能力,达到“检得出、检得了、检得准和检得快”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实验室布局、检测仪器配置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培养,不断跟踪国际动态,开拓新的检测项目;加强对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检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力争检测结果与国外检测机构互认,以便使出口童装能在产品环保、安全健康及安全性能评定方面具备国际资质。

第三,建立完整的有关童装的国内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以及检验检疫制度。跟踪国外先进标准动态,分析研究国内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异,以及国内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制定和完善国内童装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国内标准与国际的接轨步伐。同时,加强对企业安全质量标准运用状况的监管,引导和推动出口童装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实施标准的自觉性,杜绝无标生产。组织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童装企业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积极帮助企业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 袁琪. 出口儿童服装风险分析研究[J].中国检验检疫,2010(4):18-19.

篇2

【 关键词 】 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它主要包括了两个层面:一方面包含了互联网不受传统现实社会约束限制的个性,强调自由、平等的特性;另一方面在隐私性、攻击性等方面相比传统互联网具有更大的威胁。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显著:其一,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成本低,它可以凭借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接入;其二,移动互联网对接入地点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是有移动网络信号,就可以接入。

移动互联网信息主要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存取、访问的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信息。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具有几个特点:其一,保密性,主要是指信息不被未授权解析与使用的特性;其二,完整性,主要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不会遭到任何篡改;其三,可用性,主要是指不论处于何种情况下,信息与信息系统都能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被使用;其四,真实性,主要是指信息系统在交互运行的过程中,信息的来源与信息的者是真实可靠的。

2 制约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因素

2.1 移动互联网运行的全民性

移动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互联网自产生起就带有公开性、全民共享性。目前,这一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加显著,但是随着全民广泛参与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这就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控制权被分散。由于移动互联网使用者的利益、目标以及价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对移动互联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也就容易产生分歧,促使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问题变得更加广泛、复杂。

2.2 移动互联网监管不严

我们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界定不明晰、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比如对移动互联网上频繁出现的不良信息的划分不明确,这就导致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管时,没有可以依据的规则,进而导致监管过度或不力。

2.3 缺乏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技术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自主性的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这就导致我们在移动互联网运行过程中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则与标准。此外,由于我们的移动互联网核心技术主要是源自他国,这就导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常常会处于被窃听、干扰以及欺诈等信息威胁的状态之下,造成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极为脆弱。

2.4 缺乏制度化的移动互联网保障机制

我国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管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保障制度,同时也没有建立有效地安全检查制度与安全保护制度。此外,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当今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发展的需要,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护还存在着大量的立法空白。

3 建立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措施

3.1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

政府在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中,应占据主导地位,引导整个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首先,政府应发挥应急事件指挥者的角色。政府对控制一般网络公共信息安全事件演变为危机事件肩负巨大责任,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使社会秩序尽快恢复正常。其次,政府应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相关法律进行监管。政府应依据相关法律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是否安全运行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应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中薄弱环节的法律法规制度。

3.2 加强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法律建设

建立手机实名制法律。手机实名制对预防手机犯罪、净化手机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手机实名制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制定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对手机实名制就进行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若想让手机实名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加强公民隐私权益方面的建设。

完善公共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首先,应重点建立信息安全的基本法,保障信息安全的各项问题有法可依;其次,可以在专门信息安全基本法出台之前,建立必要的、急需的单行法;最后,在建立信息安全法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采用制定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方法代替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

3.3 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

建立统一的移动互联网管制机构时,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管制机构建立的独立性原则。建立的管制机构不仅要独立于电信运营企业,同时还应该独立于任何行政部门,这样才能够保障管制机构办事的公正性。其次,管制机构建立的依法设立原则。在建立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制机构时,应以《电信法》或专门管制机构法对所建立的管制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最后,管制机构建立的融合性原则。管制机构应是一个综合性的管制机构,它所监管的范围应该包括整个信息通信领域。

3.4 加强终端安全保障技术研发

(1)重视病毒防御。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基本上都是职能设备,采用的都是专门的移动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对常见的病毒、木马等的防范功能,同时也应不断降低应用软件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

(2)实施软件签名。软件签名的实现能够保障软件的完整性,从而避免用户的信息被篡改。此外,当应用程序发现信息被篡改后,能够及时向用户发出报警信息。

(3)采用软件防火墙。在终端设备上应用软件防火墙,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白名单与黑名单对设备上传入与传出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控制,保障信息安全。

(4)采用加密存储。用户对设备上的重要信息应在加密之后再将其存储到终端设备中,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非法窃取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用户在加密与解密的时候,一定要快速的完成,以防信息被窃取。

(5)统一管理。对安全设备应该进行统一管理,即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能够对全部的安全设备都进行相应的管理,并对网络中的实时信息进行及时反映,然后可以对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筛选、分析以及处理,从而提升终端对安全风险的反应能力,降低设备受到攻击的机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公共信息安全日益成为突出问题。保障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不仅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与国家安全也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从政府、法律、统一的管理机构以及终端安全保障技术研发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保障机制。只有大力保障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的安全性,才能够促使移动互联网更加健康的发展,使移动互联网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 满代军.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 毛晓娟.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 陈奇毅.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108-109.

[4] 范渊.移动互联网警钟长鸣信息安全保障迫在眉睫[J].杭州(周刊),2015,05:15-16.

篇3

被动免疫制剂包括抗毒素、抗血清和人源特异性免疫球蛋白3类。这3类制剂具有抗体属性,是通过直接输注循环抗体来实现被动免疫的目的,使机体获得短暂而有效的免疫力,起到对相应疾病的保护,使接受者产生抗感染的免疫治疗作用[1]。常用被动免疫制剂按其类型和作用见表1:

由于被动免疫制剂性质的决定,以及使用不当等原因,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本文就被动免疫制剂的安全性及与主动免疫制剂联合应用需注意的事项作以下介绍。

1常用被动免疫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目前国内被动免疫制剂,如抗毒素和抗血清多系由免疫的马血浆经胃酶消化用盐析法制备而成,虽然经过高度纯化,但其本质仍为动物血清异性蛋白,故这些制剂存在着引起过敏反应的致敏因子。以往一向认为丙种球蛋白是人血的正常成分,注射后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近年来,由于丙种球蛋白的品种和用量日益增多,也时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

由马血浆特异性蛋白引起的变态反应有Ⅰ型变态反应和Ⅲ型变态反应两种最为常见。Ⅰ型变态反应是抗毒素、抗血清应用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其表现形式以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出现。马血清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除与组织胺等过敏介质有关外,还有血浆中的过敏毒素参与,故症状一般较重。Ⅲ型变态反应典型的表现为血清病,这是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的反应。

由于丙种球蛋白放置的时间过长或受热,或制造过程中血红蛋白未能除尽,致使IgG聚合物增多,在不慎作静脉注射或反复肌内注射后引起的类过敏反应。若注射了含异性IgG(GM)丙种球蛋白也可使重复注射者发生类似输血反应的不良反应。IgA缺乏者若产生抗IgA抗体或少数对象体内含有微量IgA抗体,如果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系抗IgA的IgG抗体介导,少数为IgM和IgE,见于绝对选择性IgA缺乏伴有或没有IgG亚型缺陷病人而引起[2]。

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抗毒素或抗血清中的非特异性物质和热原质可引起发热反应。丙种球蛋白热原过高,也可引起发热反应,残留血红蛋白可引起注射局部疼痛。

2 常用被动免疫制剂的不良反应

2.1抗毒素和抗血清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抗毒素和抗血清的不良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多见,其中又以荨麻疹为常见,一般在使用后半小时、数小时以至数日发生[2]。过敏性皮疹可单独发生,或和过敏性休克同时出现。皮疹的治疗一般用抗组织胺药物,少数严重的需用激素治疗。

抗毒素和抗血清注射后还可出现血管性水肿,发生在注射后1~2日内[2]。除注射局部外,也可表现为全身性水肿,以眼睑、喉头水肿为多见,尿道水肿亦可发生;有瘙痒、麻木、肿胀感;有时可伴有过敏性皮疹出现。治疗用热敷和抗组织胺药物。预后良好。

过敏性休克是抗毒素或抗血清使用中最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突然发生,但以10分钟左右发生最多。如不及时抢救,常因血压下降、循环衰竭而死亡。需用1:1000肾上腺素抢救。稳定后用抗组织胺药物,少数严重的需用激素治疗。

血清病是抗毒素或抗血清引起的特有的不良反应。多在患者治疗过程1~2周内发病,少数可在3日内发生。广泛性淋巴结肿是血清病的第一体征,偶有脾肿大。90%左右病例的皮疹为荨麻疹,少数为斑丘疹或紫癜;30%的病例可没有皮疹出现。部分病例在起病3~4日发生低热,多在38℃左右。约半数病例发生关节疼痛。此外,血检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常有一过性蛋白尿,个别人有血尿,严重的可发生血管性水肿或器官水肿。多数病例可自愈,重症需作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必要时用激素。

发热反应主要是抗毒素或抗血清中的非特异性物质和热原质引起的,一般时间较快,注射后1小时至几小时即可发生,少数在5至6小时发生,中等热度偏多,亦可见高热。热退较快,当天多可退去,是其特点。

2.2 免疫球蛋白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热原性发热是丙种球蛋白注射后引起的反应。静脉误注大量丙种球蛋白,一般在注射后30分钟至1小时出现发热,体温逐渐升高,2至4小时达高峰,最高可达39~41℃,6~8小时后很快恢复正常。肌内注射偶见轻度周身不适反应 [2]。

对含抗体者注射丙种球蛋白发生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的荨麻疹或类似皮疹,也可能表现为轻度的过敏反应症状。因重复注射引起的过敏反应,则以寒颤、发热和荨麻疹为主要表现。但因注射剂量小,症状不如输血的不良反应严重[2]。

3 常用被动免疫制剂及与主动免疫制剂联合应用和注意事项

被动免疫制剂有时单独应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如肉毒抗毒素之用于肉毒中毒(由肉毒杆菌毒素引起),蛇毒抗血清之用于毒蛇咬伤后蛇毒毒素中毒等;凡有主动免疫制剂的,如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狂犬病等均需同时或先后联合应用;而应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时,还需配合有关的综合治疗。被动免疫制剂,特别是抗毒素、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不论是单独应用或与主动免疫制剂联合应用,其共同的注意事项基本一致。现以狂犬病防治中的主动免疫制剂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为代表进行介绍。

3.1 不同种类被动免疫制剂的选择

由于狂犬病疫苗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免疫效果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过去对疫苗中添加剂安全性担心的人血白蛋白,疯牛病等问题已得到澄清[3,4]。尽管高质量的狂犬病疫苗中细胞培养附加剂小牛血清含量已被控制在极微量水平,其与抗狂犬病血清联合使用,仍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因此被动免疫制剂的选择是重要的。

目前用于狂犬病防治的被动免疫制剂有两种:人源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以下简称免疫球蛋白;马源抗狂犬病血清(ERIG)制成的高纯化F(ab')2产品,即纯化的抗狂犬病血清,以下简称抗血清。其他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正在研制过程中,尚未大规模使用。

免疫球蛋白异源性小,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价格较高。其半衰期14~21天较抗血清的7~14天长,所以WHO建议,对多部位重度暴露的病例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用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由于目前抗血清的纯度较高,过敏反应和血清病的发生率已很低。泰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该国用瑞士或法国产的抗血清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85/10万,其中血清病的发生率为1.0%~1.6%。泰国的另一项报道,419人暴露后使用意大利Sclava公司的抗血清,1个月内15人出现血清样病症状,发生率占3.58%,仅1人需短期住院治疗。抗血清价格仅为人免疫球蛋白的1/10,在目前人免疫球蛋白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只要正确使用,抗血清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品,是狂犬病暴露后的首选被动免疫产品(严重犬伤例外)。

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和抗血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正确选择。免疫球蛋白制备要求高,而抗血清制备工艺较易;人血来源有限,理论上存在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潜在危险,而抗血清来源较易,无血源性疾病潜在感染的担心;免疫球蛋白与人同源,不属异种蛋白,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血清尽管纯度已经提高,但仍会发生过敏反应;抗血清较人免疫球蛋白价廉,患者易于承受。此外,由于用人血制备,可能还存在伦理道德的非议,而抗血清则无此之虞[5]。

3.2 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前必须作过敏试验

为防止抗狂犬病血清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对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抢救能力。抗血清注射前必须作过敏试验。过敏试验方法[6]基本原则是将抗血清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100倍,取稀释血清0.1mL在前臂掌侧作皮内试验。30分钟观察结果。

阴性反应:抗血清过敏试验阴性时,可一次性全量注射。但在注射期间应严密观察接种者反应,注射后继续观察30分钟。

弱阳性:如注射部位皮丘大于1 cm、红晕大于2 cm,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弱阳性反应。建议改用脱敏注射法。

强阳性: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并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等为强阳性反应,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改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如无法实施时则采用脱敏注射法,并做好抢救准备。

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生物实验室主张用皮下试验作为破伤风抗毒素使用前的过筛试验。如过敏试验发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速、低血压、刺激性咳嗽或喘鸣,或者出现血管性水肿等,而又必须全量注射时,则按下述步骤处理:①静注适量氯丙嗪,成人25~50mg,儿童每次0.5~1.0mg/kg体重;②用同一注射器取1:10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成人0.3~0.5mL,儿童0.1mL,余留待用;③令病人平卧,缓缓注入抗毒素,一般不发生过敏反应。万一发生,用以准备好的肾上腺素以及抗组织胺药物肌注治疗[2]。此法可借鉴于抗狂犬病血清。

国内报道956例暴露后患者抗狂犬病血清联合应用抗过敏药物的临床观察,其中注射疫苗和抗血清前服用氯雷他定10mg/天,连服3周。服药组仅发生过敏反应10例,明显低于非正规组39例,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服用抗过敏药能有效地预防抗狂犬病血清引起的过敏反应[7]。

3.3 严格执行脱敏治疗

由于狂犬病的严重后果及抗狂犬病血清在狂犬病防治策略上的不可取代性,皮试阳性并不构成血清疗法的绝对禁忌,这种情况下,应先进行脱敏注射[6]。

脱敏法原理为小剂量变应,所致生物活性介质的稀释量小,不致引起临床反应,而短时间内的连续多次注射逐渐消耗了体内已形成的IGE,故最终可以大量注射而不致发生过敏。

脱敏操作见表2,分小量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20~30分钟,观察有无紫绀、气喘或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无反应者,即可进行下次注射。

3.4 浸润注射的重要性

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伤口周围的局部浸润注射[6]是为了更大功效地发挥药理作用。浸润注射应尽可能的用原倍剂量。如伤口严重或有多处伤口(特别是幼儿),按常规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伤口周围的,注射人员需根据伤口多少和大小用生理盐水将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适当稀释到足够体积(最多3倍)再进行浸润注射。伤口无论大小均应进行浸润注射。

3.4.1剩余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推荐注射部位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时,应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深部肌内。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上肢及胸部以上躯干时,剩余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可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背部肌肉群,如斜方肌;疫苗接种于对侧上臂三角肌(婴儿在对侧大腿前外侧肌)。暴露部位位于下肢及胸部以下躯干时,剩余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可注射在暴露部位同测大腿外侧肌群。

3.4.2注射方法 伤口处理完成后,首先视创面大小在伤口内滴数滴被动免疫制剂。然后距伤口缘约0.5~1.0 cm处进针进行浸润注射。避免直接从伤口内进针,以免将病毒带入深部组织。进针深度超过伤口的深度,先进针至伤口基底部,边注射药液边退针,并转换方向于伤口边沿作12点6方位注射(取对应两点呈垂直和左右方向作环形全层注射),避免多次重复进针。还应避免注入血管内。手指或足趾浸润注射时,应注意防止因加压浸润过量液体而使血液循环受阻,引起间隔综合征。

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强调,疫苗和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应在不同部位同时注射,应尽量避免先用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后用疫苗。要避免用同一支注射器既注射疫苗又注射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3.5 延误使用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的处置

在伤后注射第一剂狂犬病疫苗后者,5~7日内仍应考虑注射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8],因此时机体的主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尚未达到保护水平;且局部浸润注射给予的被动免疫制剂对于血清中的抗狂犬病中和抗体水平尚不至于影响疫苗主动免疫的建立。

3.6 严格按量使用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为了在疫苗注射后,于机体产生抗体2~3周维持外源抗体的水平,抗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应严格按照公斤体重计算,其剂量分别为40IU/kg、20 IU/kg。剂量的确定是基于两者在体内的半衰期而定。过量的抗血清在体内8~12天后,体内会产生其特异性抗体,达到一定滴度即与残存在血循环中的血清(这时为抗原)结合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血清病。

4参考文献

[1] 迮文远. 预防接种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14.

[2] 谢广中,刁连东,王树巧,等.预防接种的反应和处理[M].第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董关木. 动物咬伤后的医学处理及狂犬病疫苗和抗血清的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18(5):200-221.

[4] Report of WHO Consultation Medicinal and Other Products in Relation to Human and Animal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itis [R]. WHO,1997.

[5] Note for Guidanc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Animal Immunoglobulins and Immunosera for Humanse [EB/OL]. emea.eu.int.

[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M]. 2007,6-10.

[7] 黄山旭,胡强. 856例暴露患者抗狂犬病血清联合运用抗过敏药的临床观察[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 29(9) :886.

篇4

【关键词】跨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联动网络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将统筹协调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大中城市或城市群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示范,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新模式,作为国家“十二五”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区域公共突发事件日趋增多,打破条块分割、地域隔离、联动主体协同不足、队伍和资源分散等体制弊端禁锢,建立统一协调、协同共治、运转高效的常态化应急联动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应急管理体系,对提升应急效率和能力、共建区域公共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跨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的内涵

所谓跨域应急联动机制,就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统一的联动平台,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的模式。跨域应急联动机制将联动主体拓展至区域内的所有应急单元,围绕共建、共享区域安全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实现地方政府间的充分协作,同时制度化地引入社会公众、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全程参与。各个应急单元在统一的应急平台上,在统一的指挥、协调和调度下,按照既定的行动安排、角色定位和职责权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的行动过程中实现区域应急的整体行动。

二、构建跨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网格化”管理组织框架

由于应急突发事件多样,联动过程贯穿于应急各阶段,且各区域应急单元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组织和行动逻辑,在应急能力、应急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跨域应急联动体系的框架设计需要在综合考量跨域突发事件发生演化的阶段性、复杂性、影响范围以及主体众多、联动过程相互交错等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高度开放性、动态性的多维立体组织系统。相对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而临时组织的应急联动体系,网格与网络管理理论成为在既定行政区划框架下解决跨地域、跨组织边界管理问题,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管理的现实路径。

网格化管理是指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基本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共享资源,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在既定行政规划框架下,以区域内地方政府为主导,制度化地纳入其管辖范围内多元应急主体全程参与,充分整合该地域应急信息和资源,形成众多应急网格,赋予各应急网格自主行动权,以作为区域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先头部队”和常态应急建设中的自主行动者,使之借助区域核心优势,更为积极主动、敏锐地监控所辖网格单元内的任何潜在风险,并进行科学的风险识别和预先处置,降低区域危机的可能性,避免区域应急管理的死角和盲区。同时,将区域整体应急事务内化为各应急单元身边的具体事务,能强化其危机意识和责任感,真正构建起区域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体应急格局。

三、实现跨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网格化”管理机制路径

更好的实现跨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网格化”管理组织框架,跨域应急联动不仅需要“联”,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序、有效、制度化、常态化地“动”,这都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认知转变、领域拓展、制度完善、机构设置、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全方位的努力、变革与创新。

第一,引导区域应急认知,实现应急单元事后的被动参与向共识基础上的自觉行动转变。要塑造区域应急单元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感,建构对共建并共享区域公共安全目标的认同、共识和承诺,自觉参与跨域突发事件全过程的合作治理,并按照统一的行动安排在各自自主行动中实现整合协调。

第二,拓展联动主体,实现由府际协作向全主体集体行动的转变。跨域应急协作机制需要坚持整体思路,拓展联动的主体范围,吸纳其他社会力量,真正构建起联动协作、携手应对的跨域应急联动体系,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形成区域内的集体应急行动。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视为一个综合的有机系统,以更为综合、前瞻的视角审视应急体系的建设。

第三,完善区域应急协作制度规则,实现由倡导型协作向制度化协作的转变。虽然区域内的各方具有联动协作的积极性和意愿,但当前业已制定形成的众多区域应急合作协议由于适宪性和适法性的缺失、协议的意向和宣言性质、协议内容的原则笼统性等缺陷极大地弱化了其应有的强制约束力和执行力,建构被各方共同认可接受并自觉履行的制度规则显得尤为必要。

第四,强化区域内的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的权责,建立跨域应急联动管理的权威机构。建立常设性的跨域应急联动核心管理机构,在各方协商基础上赋予其专门的职责权限,使之真正成为跨域应急联动体系的中枢神经系统,领导并协调各方行动,实现应急联动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转。

第五,实现区域内所有应急平台的无缝对接,搭建整体应急平台,共享信息与资源。借助通信、网络、图形图像、电视监控、数据库与信息处理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区域整体应急联动平台,形成跨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全面有效监控各类灾害隐患源,同时,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应急物质的调配以及辅助应急行动决策,提高应急联动的效率。

四、结语

总之,建立健全突发事件跨域应急联动机制是提高政府危机处置能力,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客观要求,必须从政策和制度入手,统一规划,明确权责,探索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资源配置模式,使各主体单元应高效有序地参与应急管理活动,全面提升合成应急与协同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如果任由这种“新剪刀差”恶化下去,会严重挫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危及到未来的我国粮食安全,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破解“新剪刀差”,让农民能够安下心来从事粮食生产?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其一是建立农资与粮食的联动机制。为了防止农资价格快速上涨,国家应该完善粮食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国家应该建立农资与粮价的联动机制,来决定对农民增加多少补贴,同时应适当对化肥、饲料等农资产品的价格进行限制,遏制愈拉愈大原农资与粮价涨幅差距。

其二是建立我国粮价与国际粮食价格的联动机制。我国的石油价格已经建立了一个国际联动机制,国内石油价格随着国际价格的上涨而上涨。我国粮食价格未来也应该建立起这样的联动机制,大幅度提高保护价,使我国的粮食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价关系。

其三是应该大幅度增加种粮农民的直补。目前种粮补贴主要是按承包的耕地补贴,导致有不少农民早已在城市工作,不从事粮食生产,也能够拿到国家补贴,而那些在家乡租种别人土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拿不到补贴。这样的补贴方法让那些多生产粮食的农民积极性严重受挫。未来应该慢慢过渡到按照农民所交粮食数量进行补。

篇6

(一)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期间车流量暴增,管理量大。节假日本来就是出行高峰,在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出台后,高速公路的车流量更是暴增,许多高速公路大大超过设计流量,不少高速公路因路堵而成了停车场。除了百姓的出行计划被打乱外,道路上事故不断,交警来不及处理的情况也引发出行者不满。上述状况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形成极大的挑战。在面对此类情况时,管理部门的最大难点是警力不足、车辆不足。

(二)冰、雪、雨、雾和台风等恶劣天气对道路交通影响大。恶劣天气特别是冰、雪、雨、雾天气是高速公路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对高速公路上通行的车辆而言,此类天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财产损失。恶劣天气引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造成群死群伤的情况屡见不鲜。遇到恶劣天气,往往要涉及到高速公路的封道、分流和开通,而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大量车辆和人员作为保障,仅交警一家力量明显不足。

(三)二次事故危害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交警不能及时到达现场,做好预警、隔离措施,往往会发生二次事故甚至三次事故,而二次、三次事故的后果往往比第一次事故要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引发二次、三次事故的车辆间的速度差较大。及时预警、做好防护措施,尽快进行事故处理是避免二次事故的重要环节,但受警力、车辆的制约,预防二次事故力度不够。

(四)预防高速公路疲劳驾驶的违法行为缺少有力措施。疲劳驾驶是高速公路上危害最大的违法行为之一,每年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伤亡事故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疲劳驾驶大多发生在夜间,仅靠交警对疲劳驾驶进行管理收效不大。

二、高速公路联勤联动机制的积极探索

浙江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警总队宁波支队二大队现共有民警18人,巡逻车6辆,后勤车3辆,管理着沈海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北起庵东互通,南至宁波北互通,总里程60公里的高速公路。由于该路段为双向六车道(单向三车道),车速快,流量大,大队在日常管理别在应对高速公路大流量、恶劣天气等复杂交通情况时,常常陷入警力不足的困境,导致交通流组织不到位,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效率低,预防二次事故力量不足,交通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面对上述高速公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该大队对高速公路联勤联动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该大队对辖区的道路情况进行详细的排摸后,将辖区内与高速公路管理有关的各单位巡逻力量进行整合。2012年8月15日,该大队将该路段相关的8家单位等联合起来,建立高速公路联勤联动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实施交通管理群防群治。通过建立联勤联动机制,执勤人员和车辆大幅增加,8家联勤单位充分沟通配合,各单位的任务按照交通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布置与整合,各单位路面巡逻力量按计划分时段、分路段工作,实现24小时全覆盖。每个联勤单位在联勤机制中既完成了本单位的工作职能要求,又达到了互利多赢的良好效果。该大队将设在宁波北收费站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监控中心的功能进行提升,命名为“872”,与支队指挥中心“870”进行对接,负责联络监督各联勤单位,并负责信息收集和。各联勤单位每月定期召开联勤单位例会,对上个月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并合理安排本月的工作任务,同时,对各联勤单位每月进行考评,以督促各联勤单位做好联勤工作。联勤联动机制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8家单位整合资源,不断沟通,勇于付出,实现联勤联动长期有效运作,体现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群防群治的理念,既实现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经济效益,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全、快捷出行。

三、联勤联动机制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联勤联动机制以监控中心“872”为运行枢纽,将各联勤单位有效联系在一起,高速公路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明显提升,有效减少了高速公路上的安全隐患,达到压事故、保畅通的目的。据统计,从2013年8月15日至2014年8月13日,连续363天没有发生一起死亡交通事故。2012年与2013年的高速公路管理主要四项指标全面下降。联勤联动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期间,压事故、保畅通。2012年国庆节期间,我国首次实行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该大队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严峻考验。2013年,经过工作总结,该大队充分运用联勤联动机制,在辖区路段布置联勤车辆15辆应对国庆节免费通行期间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交通事故数量大幅下降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该路段示警车辆增加,给驾驶员在视觉上有一个冲击,使驾驶员提高了警惕。

2.处置事故的警力和人力增加,减少了二次事故的隐患。如事故发生后,一支力量负责高速公路主线封道,一支力量负责事故现场施救与处理,一支力量负责堵车后方预警,因此,二次事故发生的风险大幅降低。

(二)恶劣天气情况下保障交通流组织平稳、顺畅。联勤联动机制保障了高速公路遇恶劣天气时封道分流工作的完成。沈海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是双向6车道,其中掌起互通(出口)最宽处双向有14个车道。在冰、雪、大雾和台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如果需要在掌起进行封道分流,光凭1辆警车2名交警很难顺利实施,更难保证交警和过往驾驶员的安全。联勤单位车辆加入后,现场可以保证4辆作业车,能顺利实现封道分流。如2013年12月7日22时左右,沈海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新浦路段起大雾,需要在上海方向掌起互通封道分流。上海方向掌起互通处有行车道3条,应急车道1条,匝道行车道2条和应急车道1条,共7条车道,交警对现场进行封道作业时,由于只有一辆警车,社会车辆不服从指挥,将现场封道用的隔离桩撞飞,冲进大雾路段。随后,依靠陆续到达的联勤车,主线3条行车道和1条应急车道才得以完成封堵,消除了安全隐患。恶劣天气封道后的开通初始阶段,更需要各联勤单位协同完成。该大队管理路段为双向6车道,恶劣天气封道开通初始阶段,由于道路不具备通行条件,为了早开通,大队往往采取警车压道带路通行,这样就至少需要6辆带路车,凭交警一家的力量很难实现,但有了联勤单位的加入,就可实现高速公路上15辆车同时调度和作业,有力保障了车辆的安全出行。

(三)提高事故现场处置效率,预防和降低二次事故发生的概率。联勤联动机制建立后,“872”监控中心可以就近调度离现场最近的车辆前往事故后方采取预警、隔离措施,争取了时间,有效降低了二次事故发生的概率。如2013年11月29日16时45分,在沈海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往上海方向1431KM+500M处的第一车道内发生一起两车追尾的交通事故。接到指令时,交警在宁波方向1466KM,到达事故现场起码要30分钟,而这时高速公路急救中心的车辆正在上海方向1450KM处巡逻,该车辆在接到指令后,在10分钟内便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预警和隔离。按照路面小时流量2000辆计算,20分钟会有近660辆车经过事故现场,如果没有对事故现场进行预警和隔离,很有可能引发二次事故。

篇7

关键词:过期药品 回收

药品有效期是衡量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过期药品对正常的药品市场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过期药品的监管,构建过期药品回收的长效机制,是确保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客观要求。

一、过期药品现状及危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健康观念和意识不断加强,我国非处方管理制度的实施,消费者不需医生处方可自行判断、购买、使用非处方药品,使得家庭中储存的药品品种增多、数量加大、储备过剩;与此同时,过期的药品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大浪费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据2006年一项社会调查表明,我国各大城市平均每个家庭有过期药215粒,其中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其中高达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储存过期药品的习惯,90.1%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以上数据表明,如忽视过期药品的处理将会给社会带来新的危害。

1、药品安全性及稳定性不可控。

2、扰乱药品市场。

3、对环境造成污染。

过期药品的存在扰乱了药品流通秩序,侵害了国家和百姓利益,对老百姓的用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当前急需对家庭过期药品进行合法回收并及时销毁。

二、我国目前过期药品回收困境

1、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都做了明确规定,禁止销售和使用都做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国除少数大中城市对过期药品进行了公益或者有偿回收活动外,绝大多数地区对过期药品的回收还停留在社会倡导和人民群众的自愿回收上,缺乏一套健全的回收机制。

2、经费问题的困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药品质量管理机构,同时也是回收过期药品的主体部门。回收工作要组织公益宣传,公益回收活动和统一销毁过期药品的活动涉及的综合费用十分庞大,因为过期药品回收箱的覆盖范围也较广,而药品监管部门的资源有限,无法为回收工作配备专门人员、投入大量专项资金。对于各级药监部门来说经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群众对回收药品认知率低。

三、建立过期药品回收联动机制

针对目前我国过期药品回收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法律规定,把人民群众的自愿回收转变为强制性的工作,健全回收处理制度,构建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主体,企业、社区、媒体、公安等部门全面参与的过期药品回收长效联动机制,以适应我国新形式下的药品管理工作。

1、建立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长效联动。

增强药品企业自觉参与意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是制造、销售药品的单位,首先负有承担过期药品回收的义务。根据《药品管理法》和GMP、GSP的要求,药品企业又应做到药品质量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回收过期药品的义务。企业在规划生产和经营的同时,还应把过期药品回收工作列入规划日程。并在人员、经费、回收技术指导的处理方面作出应有的努力。

在药品包装上新增提示语药品的包装与说明书是消费者选择、购买使用药品的重要信息。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包装或说明书上印制提示语,提醒消费者在药品过期时不要随意丢弃,应放入附近过期药品回收箱或交予过期药品回收点。这不仅告知消费者使用药品的权利的同时也有回收过期药品的义务。这一措施使公民在药品应用过程中受到一次公民道德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用药意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2、建立与城市街道及社区长效联动。

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委员会是我国最基层组织,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办事部门,同时也是国家了解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单元。社区是人民群众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过期药品回收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药监部门只有紧密依靠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力量,才能把过期药品回收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家庭。药监部门可与街道办事处及社区达成有关协议的长效联动机制。

3、建立与媒体长效联动。

当今世界,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对老百姓思想、生活影响很大。应充分利用这些宣传手段。药监部门与媒体长效合作,将过期药品回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由各种媒体推向社会,以公益广告、公益明星参与的形式长期在各种媒体上广泛宣传,让老百姓认识到过期药品的危害和无偿回收过期药品的义务与意义。

4、建立与公安部门长效联动。

药监部门在社区回收、企业回收的基础上不应忽视非法药品回收对于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相对于国家、企业合法回收的抵制作用。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印制张贴散发所谓的“高价回收药品、医保卡兑现”之类的宣传单,不少过期药品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经过伪造批号,改换包装、日期等后进行非法经营,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扰乱医药市场秩序,造成社会不稳定。过期药品回收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单凭药品监督部门很难完成该项工作。药监部门除与社区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合作外,公安部门应主动配合打击非法药品回收行为,多次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联合行动,以产生协同效应,更好地打击非法回收行为,确保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招生;就业;一体化

目前全国独立学院众多,高考生源大幅度减少,各院校之间招生竞争日趋激烈,而由于各院校仍在持续扩招,生源质量迅猛下降。独立学院在新形势下,深化招生就业模式改革,既能确保独立学院的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又能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建立独立学院招生就业一体化工作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一、独立学院在招生就业工作模式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1.招生、就业各自为战

招生与就业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很多的独立学院都是将两者剥离开来,导致各自为战的局面。独立学院招生过分依赖母体学校,招生的手段和方法单一。就业方面,尽管面对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各独立学院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对策。这是因为:其一,独立学院的就业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其二,独立学院的体制尚不完善,各项措施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很多独立学院因此放弃了促进就业的相关措施。

2.人才培养指向偏颇

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但是在办学定位上,很多独立学院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在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上没有充分考虑学校地理位置、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一味地求大求全,造成了与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相脱离的现象。对社会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高不成低不就”。学生无法就业,心怀不满,在社会上的负面宣传直接影响学院的招生工作。

3.就业实习实践模式流于形式

由于考虑到成本及学生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加之就业基地建设和就业市场开辟力度不够,独立学院的就业实习实践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主要体现在:①地域狭窄,一般实习实践单位就在独立学院所在城市的学校或企业,学生无法与沿海等发达城市和先进的文化理念接触,犹如“井底之蛙”。②实习实践单位数量屈指可数,出现了实习学生多,实习单位少的现象,很多的单位由于接收的实习生太多,无法安排实习岗位,以致大都采取了“放羊”的政策,学生愿意实习就实习,不愿意的也不勉强,到了实习期结束,在实习鉴定表上草草盖章了事。③实习实践时间不够。一般实习期为8周,实际只有4~6周的实习时间,实习实践时间太短,学生刚刚接触实际工作就被强制喊停,学生工作能力难以得到全方位锻炼。

二、独立学院招生就业一体化工作模式的构建

1.组建一个机构

为解决招生和就业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我们急需组建招生就业一体化模式专家指导委员会,作为常设决策咨询机构。该机构由校领导、校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企业高管、人才服务机构负责人、优秀校友等组成,为高校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就业市场开拓等提供决策咨询,并参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实习见习指导和就业指导教育等。

2.树立两种观念

(1)树立以就业为参照的品牌招生观。独立学院如何科学定位,张扬个性,办出特色,并用个性、特色去参与生源市场竞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独立学院在确定招生战略目标时,要参照学院历年来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优势专业为基础,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道路,根据自己的办学传统、资源条件、特色优势等,打造特色专业和学科,不去拼规模有多大,而要注重特色与优势,以自身比较优势的学科和特色学科作为经营品牌来招揽生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创出名牌,办出特色。

(2)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众就业观。面对新形势,独立学院要认识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已不仅是量的变化,其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也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构性的变化突出的特征是既要培养精英人才和专门人才,还要承担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满足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此外,独立学院有责任向学生和社会公众正确宣传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就业岗位大众化的新理念,使学生和社会公众正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思维方式,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普通的有一定技术含量或管理要求的劳动岗位上去。

3.构建三个联动机制

(1)政校联动机制。独立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依托母体高校而兴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主导角色,真正将独立学院的发展纳入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并做好统一规划。具体表现在: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或引导的作用。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制定政策、激励评价等多种手段,在独立学院的学校规模、招生政策、人才培养、就业工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和监督,促进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二是适时组建独立学院教育协同联盟。通过积极协调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利益,搭建合作平台,构建政校合作联动机制,使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校企联动机制。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独立学院要激发校企双方合作的愿望和积极性,探索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互促互动的机制和全面深入的新型校企关系,使校企真正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生产。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校企合作要在深层次展开,要让企业全面深入地介入学校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修订、校本课程开发、特色教材编写、校企师资互动、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校企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3)校际联动机制。同为独立学院,应当打破各自为战、相互排斥的传统招生模式和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切实有效的招生、就业工作联动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互补和统筹协调作用,谋求在招生生源质量、数量和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共赢。校际联动机制主要包括:共同分析招生形势,制主要招生战略和目标,规避各自招生优势的冲突;共同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统一规范、相互贯通的信息平台和网站,建立就业指导课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陈世庆,鲍硕来.地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2):67―70.

篇9

价格改革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2015年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几项改革中,你得到实惠了吗?

你家药箱有啥变化

2015年6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除品、第一类之外的2000多种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管理,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药价改革启动半年来,市场总体平稳,虽然部分低价药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基本处于政策规定的红线以内,一些过去不好买的低价药更容易买到,价格杠杆在维护药品市场竞争秩序中发挥了更积极的作用。

药价改革不是一放了之,而是从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强化价格行为监管等多方面为价格波动装上“安全阀”。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提上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近日称,争取年底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指导意见印发全国,力争2016年取得明显进展。

我国已明确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的目标。这位负责人说,对市场竞争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医疗服务,取消政府定价,通过竞争让价格趋向合理;科学核算医疗成本,确保总量不增,结构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电改破冰关键一步

2015年是电力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推进的一年,电价改革则是电改“破冰”的关键环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从深圳启动,扩大到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改革原则是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单独核定输配电价,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由市场形成。

改革后,深圳输配电价每千瓦时较上年下降1.23分,传导至销售电价端,商业电价平均降价幅度为每千瓦时8.43分。

2015年上半年,通过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工商业用电同价,燃煤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工商业电价每千瓦时分别降低约2分钱和1.8分钱,减轻用电企业负担约600亿元。

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将逐步覆盖到各省级电网,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标杆电价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根据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工商业电价有望进一步下调。

居民用水用气用电阶梯价格全国推开

2015年,多地召开的气价、水价听证会吸引广泛关注。截至目前,阶梯气价制度已在18个省区市的160多个城市建立,其余地方正有序推进。

民生领域价格改革遵循“保基本、促公平”的原则。对居民基本用电、用水、用气等需求实行相对较低价格,保持价格相对稳定;针对非基本需求,实行相对较高价格,抑制过度消费。目前,阶梯电价制度已在内地除新疆、外的全部省区市实施;阶梯水价制度已在除青海、外其余29个省区市建立。

近两年国际油气价格低迷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提速创造契机。2015年上半年,非居民用存量气和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我国40%以上天然气价格实现市场化。2015年11月,非居民用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下调0.7元,每年可直接减轻下游企业负担430亿元以上,并建立门站价格上下浮动机制。

我国天然气行业充分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气价改革将结合市场发展状况逐步推进。未来已明确“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加快放开气源和销售价格,合理制定天然气管网输配价格。

景区价格一年停涨

2015年国庆前夕,我国宣布从9月起开展为期一年的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其间,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景区,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门票价格方案。

专项整治期间,将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景区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或调查。未来将建立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门票价格水平惩戒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门票价格监管长效机制,鼓励各地转变“门票创收”思路,从旅游经济中获益。

政府定价行为清单管理

价格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政府“这只手”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是价格改革迈向深水区必须解决的问题。

建立政府定价“目录清单”。2015年,通过修订中央定价目录,将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从13种(类)精简为7个,具体定价项目从约100项减至20项。31个省区市的地方定价目录已全部修订完成,具体定价项目平均缩减约55%。

篇10

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是威胁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主要突发公共事件之一。当前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系统运行后,新的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工作已完成。为落实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演练要求,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公司整体应急处置能力。按照要求,公司于6月份全国安全月“应急预案演练周”期间,开展了一次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现结合本次演练谈谈开展好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的几点做法。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演练成功的关键。供电企业要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不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各供电公司电网调控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是处理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主要机构。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是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领导重视才能有效的调动公司各单位有效资源和应急演练积极性,演练工作还能充分展现公司领导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领导指挥职能。面对公司生产、营销、后勤等众多的单位、部门参加演练,只靠应急部门来组织、协调是不现实的,所以开展大面积停电演练要紧紧依靠公司领导,取得应急领导小组的支持,在各分管领导的组织协调下实施。特别是电网进入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公司把应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开展一次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公司领导多次指导演练筹备工作,演练方案、演练剧本编制工作,参与修改和讨论演练脚本。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分管应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的演练指挥小组,领导支持为确保演练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精心组织、事前沟通。

大面积停电预案演练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检验公司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应对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协调机制和处置能力,从演练中取得经验,从而提高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的能力。演习小组认真编制了大面积预案停电应急演练方案,为使演练取得实效,通过与参演单位进行有效的事前演练沟通,达到培训演练单位,提高各部门应急处理的水平。在公司召开参演单位讨论会后,公司领导带队,调度、运维、安监、后勤等各专业管理人员参加,分别到各参演单位和县公司研讨,就电网运行方式、演练科目及故障设置、演练程序、停电后怎样发起演练及先期处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通过沟通不仅达到演练的目的和效果,而且起到了促进各单位细化了本部门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取得较好的演练实效。

三、突出演练的针对性

根据本公司电网结构和本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结合信阳地区夏季强对流雷雨天气特点,本次演练模拟因强对流雷雨天气造成城区主要220千伏变电站主设备损坏后失压和东部2个县主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应急处置。信阳地区地处大别山区,恶劣天气时有发生,所以模拟强对流雷雨天气造成大面积停电符合实际和具有现实意义。

本次演练设1个主会场(公司应急指挥中心),4个分会场(信阳220千伏变电站会场、220千伏潢线路掉串故障处置会场、县公司农网低压线路恢复供电会场、县公司95598应对处置现场)。主会场应急指挥中心和分会场分别邀请市政府应急办、安监局、能源局等政府部门,显示了政府对各突发事件处置的行政指导职能和评估,对展现供电部门供好电、服好务职责具有重要意义。主会场、分会场以及各参演单位采用桌面推演和现场实战方式,上调下演、整体联动,突出了演练的针对特点。

四、技术保障有力

本次演练设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及同步演练点。如何保证演练点的图像、声音传输到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也是演练成功的关键。在2010年,公司就建成了一套完善的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系统。此次演练,我们充分利用此套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主会场与4个分场的画面、声音传输,展现了应急会商、应急汇报、应急指示、应急处置工作布置场景。

通过3G“侦察兵”系统可以实时把各演练现场画面传输到应急中心。依靠公司信通公司设备技术人员,有力的保证演练设备的可靠运行。在演练前的设备联调时,分会场与主会场的图像发暗、声音啸叫,网络信号时有时断现象都一一克服。为了保证演练质量,演练当天技术人员分3组分别在不同设备机房蹲守、做好现场实时技术保障。信通公司就演练不同情况编制各种技术处置措施和备用方案,事前还进行了备用方案演练,确保了演练成功。

五、区域协作联动。

区域电网安全、可靠地运行必须有一个实效、实用、实际的应急救援区域联动机制。由于电力应急抢修、专业性强,救援、事故处理工作难度大。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抢修联动机制区域,做到统一指挥、分级联动、互相支援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联动切实有效。

本次演练剧本设置了政企联动机制,供电公司向市政府汇报电力负荷紧张时申请有序用电汇报场景,争取电网事故停电处置时,得到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演练还设计了在县级供电区域受灾严重时,本县抢修力量薄弱,人员、设备不足,申请市公司救援和相邻县公司间区域救援场景。在接到县公司应急抢修物质支援申请后,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演练小组向物质部门发出调配电杆、导线、配变等应急物质指令。同时指令部分县公司调配抢修队伍、车辆、技术人员对受灾县公司进行支援,争分夺秒的开展电网抢修,尽早恢复供电。区域联动演练较好的检验和实践了政企、市县、县县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六、及时评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