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法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法发展史

篇1

__是一个城市新区、农业大区、工业强区。在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大别山逶迤南来,淮河水蜿蜒东去,曾经出土过精美绝伦的战国编钟,诞生过“亡羊补牢”的经典寓言。这里交通四通八达,京广、宁西铁路穿境而过,107、312国道在此交叉,京珠、信叶高速汇合区内。气候温暖湿润,兼具楚风豫韵,堪称北国江南、江南北国,更有亚洲储量第一的非金属矿产资源。随着__城市东移,__区将成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经济重要增长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牢固树立城市意识、开放意识、特色意识、机遇意识,提出要再创新优势,融入大开发,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如今的__,正在变成一片生机勃发的热土,一方投资兴业的宝地,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区。

一、苦练内功,广借外力,打造“工业强区”

我们把发展工业作为壮大区域经济的重中之重,着力培育城区和明港两大工业阵地。围绕__、__等大型企业,大力发展后继产业、配套产业,华豫建材产业带和明港“钢城”已具雏形。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一批亏损严重、救活无望的企业实施了“安乐死”,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恒达磷化等困难企业实施裂变,使其重新焕发生机。着力培育维雪啤酒、万富油脂等重点企业。维雪啤酒集团现产销量位居全省第二,拥有国内首创的小麦芽完全替代大麦芽啤酒酿制新技术。争取到20__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进入全国前十强。在啤酒厂周边建设融休闲、观光、品尝、娱乐为一体的配套服务设施,建成__地区著名的“啤酒城”。万富油脂公司依托我市双低油菜和花生基地,力争3年内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成为__金三角地带最大的食用油加工龙头。利用得天独厚的非金属矿资源,建立了五里民营产业带和平桥珍珠岩产业带,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实施非金属“虚拟科研”工程,目标是把__建成全国非金属研发、生产、销售中心。我们叫响全民招商口号,成立了专门的招商机构,在区内外聘请了招商顾问,向沿海沿江地区派出了200名招商特使,并设立了招商窗口。全方位的招商方式,高灵敏的招商触角,大规模的招商活动,吸引了各地客商纷至沓来。计划在三年内,使区属重点工业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突破80,使工业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强大支柱。

二、放大优势,规模发展,打造“农业特区”

我们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着力培育“围城经济”、“绿色经济”和“板块经济”。按照市场牵动、龙头带动、农户联动、基地互动的模式,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重点发展石榴、花生、花卉、特种养殖四大特色产业,努力培育一批大基地、大市场、大产业的特色产业群。以永翔石榴开发公司为龙头,在东大岗连片发展10万亩石榴种植基地,进而发展冷藏保鲜,形成专业市场,建立饮料加工企业,把__建成全国著名的石榴之乡。以万富油脂和长台关花生市场为龙头,在沿淮两岸东西两大岗建成20万亩花生基地,高标准建成占地500亩的长台花生交易市场,使之成为__地区最大的花生集散地。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时令花木。以震雷山为中心,建成5万亩的花卉苗圃种繁基地和大型花卉交易市场。同时,把花卉种植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打造生态休闲游。根据农户传统习惯和地域特点,大力发展特种养殖。引进__花花牛奶业,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1000万只养鹅基地。利用10万亩宜鱼水面和河流纵横的优势,发展龙虾、田螺、大闸蟹等水产养殖,并建成一批冷冻储运出口公司,使__的特种水产品走向世界。

三、城乡互动,提升品位,打造“花园城区”

近期我们将举全区之力,高标准、快速度强力推进平西路和龙江路两侧建设。已投资500万元对两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并请同济大学的专家对两路两侧建设进行了规划,拟布项目120个,吸引投资近15亿元。争取用两年时间把两路周边建成一流风格、一流质量、一流品位的多功能城区,成为市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积极争取政策投资,多方吸纳社会资金,开发震雷山,治理泗河__段,打通平南路。拟投资2.6亿元对泗河实施两岸护砌、河道清淤、沿岸绿化、建设橡胶坝等治理工程,利用水面宽阔的优势,建设水上运动中心。依托震雷山独有的自然优势,营造“山上原始森林、山腰茶果飘香、山下花草流金”的彩虹景观,把震雷山建成依山傍水、林果飘香、风光旖旎的大型风景旅游区。大力开展城区“洗面”、“治乱”工程,大树进城、拆墙透绿,形成林在城中、城在树中、花在园中的亮丽景观。力争五年内使__城区面积扩大一倍,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并建成一批各具魅力的卫星小城镇,构筑环__的半小时经济圈。把__建成诚信开放的文明新区,整洁高效的工业强区,景观协调的生态大区,城乡互动的花园城区。

四、科技兴区,转变观念,打造“文明新区”

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实际,分类实施“三个一”工程,给每位农村党员发一封公开信、

培训一门致富技术、提供一个发挥作用的舞台;给每位城市党员一个过组织生活的“家”,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发挥一项重要作用,使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全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小康实现程度和分值为94.1分。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消费水平明显提升,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它配套社会事业:教育、科技、卫生等也得到迅速进步。

篇2

发展方向包括正向发展即“正增长”、反向发展即“负增长”、不发展即“零增长”。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可在不同时期交替使用,也可在同一时期混合使用,即在不同领域、不同战略经营单位使用不同的战略。当然,正向发展是主流、根本的选择。

市场扩张、正增长,即企业增长战略,是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从而扩大市场的战略,适合在市场有需要、竞争有必要、企业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它可分为开拓型和赶超型两种形式:前者指先进企业以自身为对手,不断挑战自我、创新进取、开拓市场;后者指相对落后的企业通过提升竞争力,逐步缩小差距,从追随到争取赶超先进企业,提高在市场上的位次。

市场稳定、零增长,即企业稳定战略,是保持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基本不变,从而巩固市场的战略。在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均良好,但发展规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它有积极主动的一面,也有消极被动的一面。由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难长期维持原状,所以此战略只是短期相对的稳定战略。

市场收缩、负增长,即企业紧缩战略,是缩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从而缩小市场的战略,在出现严重不利的内外情况而无法扭转、改变时不得已而采用。可通过资产重组,抽资转向,出售、出租部分资产,业务拆分,企业分立等途径、形式,治理、整顿、改造,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克服困难、摆脱危机,力保生存,为以后复苏、振兴准备条件。

二、市场发展范围战略

市场发展范围战略是企业选择在老市场范围发展,还是在新市场范围发展的战略。

老市场就是现有市场、已实现的市场、已被满足的市场,包括本企业占有的市场和其他企业占有的市场。新市场包括任何企业都未开发过的全新市场(未被发现或虽已被发现,但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市场),以及已开发但未实现、未被满足、未被某一企业占有的市场。这里的市场既包括商品种类、顾客类别,也包括销售地域、场所。

企业扩大市场范围,可在老市场中发展,即争夺其他企业占有的市场,也可在新市场中发展,即去占领未实现的市场或开发新市场。一般而言,后者较好些,尤其在老市场的发展潜力有限或者在老市场缺乏竞争优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产品生产过剩、内需严重不足,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向国际市场寻求新的发展范围,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选择。

三、市场发展方式战略

市场发展方式战略是企业选择什么方式使市场扩展、企业成长的战略,可以分为:

1.专业化战略

专业化战略是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增长战略,即企业选择一个或几个小市场目标,实行专业化市场和销售,集中力量,力争在这些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采用这种战略时,企业的扩张速度随行业发展的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产品正处于成长期,速度可能很快;如已进入成熟期,速度就可能放慢;扩张速度还会因企业采用市场营销策略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策略正确而有效,速度可望加快。

(1)市场渗透

这是向市场深度发展的方式,在现有产品的市场尚有潜力可挖的情况下,一是设法使老客户增加购买本企业现有产品的数量、次数,甚至专门购买本企业产品而不购买竞争者的产品;二是设法把竞争者的顾客吸引过来本企业的现有产品;三是设法刺激潜在顾客购买本企业的现有产品。这样促进现有产品销量的增长,风险小,易监控,但需花费大量促销费用,且发展有限,是一种较保守的发展方式。

(2)市场开发

这是向市场广度发展的方式,一是努力将现有产品推广到新地区,如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从沿海到内陆,从本国到外国;二是努力将现有产品介绍给新顾客,推广到新的目标市场。这样发展风险不太大,但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分销、促销费用大。

(3)产品开发

只是在市场已经饱和、产品已成熟、老化的情况下,进行产品改革、创新,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差别化。一是增加品种、规格、型号、款式;二是增加、改变功能、用途;三是提高质量,改进包装,利用产品的新面貌来吸引顾客。这样可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延续产品,但风险较大,失败率较高,且新产品会夺去现有产品的市场,还需花费较多的研发费用。

专业化战略的优势是:可以使企业更清楚“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深入了解产品市场的需求;节省开支,增加利润;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创造竞争优势。专业化战略越成功,越能有效利用其积累的经验、特别的竞争力和品牌的声誉,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占据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专业化战略的主要风险是:容易限制获取整体市场份额,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如果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则企业会遇到麻烦。一些非企业所能控制的因素可能会引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需求的下降,如顾客偏好不稳定性的增加、竞争激烈程度和复杂性的增强、技术变革、政府政策的改变,这些都可能对实行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构成威胁。

2.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从现有产品、市场组合向外延伸,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向不同方向扩展市场的战略。实施多元化战略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不论是比竞争对手相关还是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只要能够让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就体现了多元化战略的价值。多元化战略能够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市场影响力,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影响力;通过业务组合降低管理者的风险等等。

(1)相关多元化战略

相关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为了追求战略竞争优势,增强或扩展已有的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而有意识采用的一种战略。实行这种战略的企业增加新的、但与原企业相关的产品与服务,这些业务在技术、市场、经验、特长等方面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性的存在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产生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难以有效地规避风险。

相关多元化包括集中性多元化和水平多元化。前者是利用企业原技术优势发展不同产品,即以现有一种产品为圆心,向外多方位扩展,生产经营原材料、工艺等相同的多种新产品;后者是利用原市场优势发展不同产品,即用不同技术生产经营多种产品,为原市场顾客提供多样化服务。

相关多元化要求企业具备这样的条件:①可以将技术、生产能力从一种业务转向另一种业务。②可以将不同业务的相关活动合并在一起运作,降低成本。③在新的业务中可以借鉴企业品牌的信誉。④以能够创建有价值的竞争能力的协作方式实施相关的价值链活动。

(2)不相关多元化战略

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就是企业进入与原有行业不相关的新业务,企业经营的各行业之间没有联系。这种战略的特点是能够分散经营,把发展新产品和和新的目标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但是不相关多元化的实施比较复杂,容易陷入盲目性,一旦处理不好,企业可能会陷入瘫痪。

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使用条件:①企业所在行业逐渐失去吸引力,企业销售额和利润下降。②企业没有能力进入相邻行业。③企业具有进入新行业所需的资金和人才。④企业有机会收购一个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

多元化战略的优势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多样化发展,进入高增长、高效益、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以减轻在现有产品市场上的压力;资源共享,发挥资源的协同效益,尤其在相关多元化战略上更为明显;企业的盛衰不受个别产品的生命周期左右,可以规避行业不景气所带来的风险和竞争压力,甚至可以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多元化战略的局限性是:新的领域需要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建立品牌,都需要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做后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人才队伍;管理的复杂性、难度会提高加大、管理的效率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做出选择之前,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否充裕;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在短期内中止该战略,其竞争地位是否能够继续维持。

3.一体化战略

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向经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有利于企业深化专业化协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综合利用效率。

(1)垂直一体化战略

垂直一体化战略就是企业在同行中两个可能的方向扩大企业竞争范围的战略,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战略。1.后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将价值链进一步反向延伸,即向原材料、零部件生产的方向扩展其生产和经营,使企业在内部就能满足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后向一体化战略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对战略起着关键作用的技术,增加能够提高客户价值的核心竞争力。2向前一体化战略是将企业的价值链进一步向前延伸,进入其产品的加工、销售行业。由于企业直接进入销售渠道,取消了销售渠道的议价,带来了明显的成本节约,降低了产品价格,并使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更接近消费者,有助于提高产品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向垂直一体化的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①它是否会提高对战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活动的业绩,降低成本或者加强差异化。②它对与协调更多阶段之间的活动有关的投资成本、灵活性、反应时间以及管理杂费所产生的影响。③它是否能够创造竞争优势。

(2)水平一体化战略

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置于同一所有权控制之下,兼并或与同行业的竞争者进行联合,以实现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实力、增强竞争优势。这种战略一般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情况下的一种选择。采用水平一体化战略,能够吞并或减少竞争对手,能够形成更大的竞争力量与对手抗衡,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能够取得被吞并企业的市场、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经验。

然而,现代市场竞争中,已不再是一味地、无条件地进行“小并大、大吃小”的资本和生产、经营的集中,而出现了与集中化并行不悖的分散化趋势,形成了少数大企业与大量小企业实行稳定的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系列化生产经营以求互补互利、共存共荣的格局。因此,企业需要并成功实施水平一体化战略,应在下列情况之下:①希望在某一地区或市场中减少竞争,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以提高进入进入障碍。②企业在一个成长着的行业中竞争。③需要扩大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竞争优势。当竞争是因为整个行业销售量下降而经营不善时,不适用于水平一体化战略。④企业具有成功管理更大的组织所需要的资本和人力资源,而竞争者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或特定资源停滞不前。⑤企业需要从购买对象上得到某种特别的资源。

综上所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谋求发展的方向、范围和方式对企业能否成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才能不断提升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吕健华:略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理论视野,2005年06期

[3]陈宏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求索,2005年08期

[4]姜绪敏:浅谈企业集团的战略管理.理论学习,2005年07期

篇3

1硅烷气性状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1.1物化性质硅烷(SiH4)熔点-185℃,沸点-112℃,在空气中会自燃,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体积分数0.8%~98.0%;在室温下可与卤素或重金属卤化物激烈反应;SiH4加热到400℃开始分解为非晶态硅和H2,600℃以上分解生成晶体硅,半导体工业主要采用该方法来生产多晶硅。SiH4的毒性很大,1983年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CGIH)提出的空气中最低允许质量浓度为5×10-6mg/m3。SiH4会强烈刺激人体的呼吸道,中毒者可能出现头痛和恶心等症状,吸入量较大时会引起呼吸及淋巴系统产生生理病变[2]。

1.2硅烷的应用单硅烷作为一种提供硅组分的气体源,可用于制造高纯度多晶硅、单晶硅、微晶硅、非晶硅、氮化硅、氧化硅、异质硅及多种金属硅化物,因其高纯度和能实现精细控制,已成为许多其他硅源无法取代的重要特种气体。单硅烷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电子工业,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器、玻璃和钢铁镀层等领域,并且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大规模生产粒状高纯度硅的中间产物。近年,硅烷类的高科技应用还在不断涌现,包括用于制造先进陶瓷、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生物材料、高能材料等,成为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的基础[3]。

1.3硅烷主要制备工艺硅烷制造工艺主要可分为硅化镁法、氢化铝锂法和UCC工艺(非均化法)等[4]。1)硅化镁法。该法又称为A-F硅烷法,是国外早期开发的第1种工业合成SiH4的方法,含砷烷较低,所含金属相对较低,粗制硅烷采用精馏或吸附、络合、吸收等净化工艺。硅化镁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熟,原料易得,其缺点是分离和回收液氨时能耗大,SiH4收率相对较低(平均产率为80%)。该工艺在硅烷生产史上持续了近1/4世纪,至今仍有一些硅烷制造商采用此工艺。2)氢化铝锂法。采用强还原剂LiAlH4在二甲醚四氢呋喃的溶剂中,通过还原反应生成SiH4气体。该法所用原料LiAlH4、SiCl4易得,但原料化学活性较强,反应剧烈,需谨慎处理,大规模化生产难以控制,但小规模合成非常方便。3)UCC法。氯硅烷经氢化,然后二次歧化反应制备硅烷。该方法所需初始原材料SiCl4或SiHCl3,可来自其他工业副产品或中间产品,也可预先制好SiCl。此工艺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年产量可上千吨,也是一种可以生产几种硅源气体(SiH4、SiH2Cl2、SiHCl3)的理想方法,3种硅源气体都可以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微电子、光纤制造领域,因此生产过程调节十分方便,由于可连续化生产,且根据各种硅产品的用量调节生产过程,因此制造硅烷成本低,又由于SiHCl3SiH2Cl2SiH4生产链条每一步都包括合成、净化,原料、产品纯度较纯,因此该方法已在大规模的硅烷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1.4硅烷国内外发展情况目前国际上硅烷主要制造商是日本小松电子金属公司、三井东亚化学公司、本荘化学公司、帝国氧气公司、美国普莱克斯(原UCC公司)、APCI公司、曼特森公司、液体碳素公司、Solkatronic化学品公司(已被AP美国气体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兼并)[11]。中国硅烷制造始于20世纪70年代,为满足超纯硅生产的需要,国内许多三氯氢硅生产厂家在从事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生产的同时也开展了硅烷合成净化系列研究,建起数家硅烷生产厂家,大多采用日本小松电子法。受条件所限,很多企业都停止生产,目前国内只有南京华厦特气公司、浙江大学还在生产。受国际硅烷价格的冲击,再加上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纯度不高或者批量产品纯度不稳定,主要用于硅化玻璃的硅化膜生产以及太阳能级光伏产业,高纯度的硅烷国内基本上是空白,高纯度的硅烷主要依赖进口。

2衢州硅烷气现状及整合发展建议

2.1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优势目前世界上能制备高纯硅烷技术主要掌握在美、日、德少数公司上,且对外进行技术封锁。为了打破国外公司在高纯硅烷上的垄断,中宁开展研究高纯硅烷项目,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了四氟化硅还原法硅烷生产和硅烷提纯技术,其工艺流程见图1。生产的硅烷产品经中国化学工业气体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纯度达到6N(其中SiH4的质量分数≥99.9999%,硅烷气杂质分析见表1),填补了我国高纯硅烷产业化生产的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稳定的量产,目前生产能力4.5kt/a,同时拥有充装700t/a以上的能力,是中国市场上唯一一家年产超过千吨级的硅烷气体生产企业,目前占领全国市场80%份额。2012年12月13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第1批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20家企业名单,中宁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家。

2.2未来发展模式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众多的气体公司,但没有世界级的“知名”气体公司。目前国内危化品的资质发放、管理十分苛刻,国内众多的中小型气体公司都拥有很有价值的危化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的相关资质和熟悉此类知识的专业人才,这一难得的资质就是合资的资本。整合衢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中宁的硅烷和富士特的三氯氢硅现有的2套生产装置,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新建1套高纯硅烷装置,既可以生产出高科技的硅烷系列产品,又能释放2家公司的原有生产装置的产能,同时在集聚区内形成完善的硅材料产业链。衢州硅烷系列未来发展重点主要有电子级硅烷、高纯二氯氢硅、三氯氢硅、四氯化硅、乙硅烷、甲基硅烷、硅氮烷等气体。主要技术路线是以硅粉与氯化氢为主要原料,利用富士特现有30kt/a三氯氢硅装置生产三氯氢硅,再以三氯氢硅为主要原料,新建1套2kt/a三氯氢硅歧化法生产高纯硅烷和四氯化硅的生产装置,其中硅烷气体输送到中宁现有硅烷提纯装置中进行净化提纯达到6N的电子级高纯硅烷气体,高纯硅烷气体部分作为产品直接销售,部分则作为原料用于生产电子级多晶硅、区熔多晶硅和高纯纳米硅粉,还用于生产乙硅烷、甲基硅烷、硅氮烷等硅系列特种气体,而副产物四氯化硅作为另外一个产物输送到富士特合成高纯气相白炭黑,还可送到另一家企业合成高纯石英玻璃,这样在园区内完全实现循环经济,减少了市场风险,减少运输、包装并极大地降低成本(见图2)。

3结束语

篇4

战争,顾名思义,是指国与国或国家内部,社会统治集团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大规模流血暴力冲突,其实质是政治博弈的特殊表现形式。战争法是战争的产物,基于战争的残酷性,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为了尽量避免平民百姓的伤亡而设立,同时也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合法利益,国家之间开始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条约等国际法来限制战争行为。

这些条约构成了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战争法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达成共识,起草了《联合国》,为了避免二战人道主义悲剧的重演,还制定了很多有关战争的国际法规则、原则、规范和条款。此后,随着反殖民主义战争、种族和宗教战争、国家内部分裂战争以及国际组织打击国家战争的此起彼伏,我们所制定的战争法的内容也随之丰富,作用越来越大。基于现代科技战争的不断深化,战争法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当今的战争法已经有了自身的框架体系,加之受到国际化和国际法的影响,它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将其作为制止战争、限制战争的工具效力,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对于防止战争、限制战争、减少国家和平民的损失起到积极作用,很好地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现代战争将变得更加复杂,我们需要战争法的进一步发展去规范战争,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损失。

二、战争法在当代的效用

在全球化的今天,运用战争法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战争双方都以平民遭受伤害、杀伤性武器威胁为借口开展武装斗争行动。这些无不表明战争虽然是各方为取得政治、经济、军事斗争胜利的有效手段,但博弈双方已经开始熟练运用战争法去维护自身的利益,以此来推动战争的胜利。

首先,熟练运用战争法有利于掌握战争中的政治和舆论主动权,因为战争法是应对战争的法律工具,有着不可比拟的权威性和正当性。由于战争法有保护人道主义的特点,战争双方都想取得社会舆论的支持,因此,一方在着手准备战争时,会运用国际达成的各项战争规则去指责对方违反相关国际法原则,谴责对方的战争是非法的,是对人权的践踏,违反人道主义原则,通过论证战争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己方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占据先机,在道义上有了主动权。其次,当战争进行时,如果一方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战争手段相对残酷,造成了大量平民百姓伤亡,违反了国际法准则,另一方便抓住这一破绽,通过批判战争手段的非法行为来赢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帮助,也有利于对国内民众的战争宣传,提高百姓的爱国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震慑对方。最后,不管是在战争过程中还是战争结束阶段,通过寻找对方的战争行为过错去追究其法律责任。能够使对方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其战争罪行,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存在反人类、反道义的罪行,那就可以运用战争法来追究对方国际法责任。因此,只有战争法是追究战争罪行的依据,我们只有通过研究并运用战争法的各项规则才能在追究战争责任方面取得优势,也可以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

我们必须承认,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联系愈加紧密,国与国之间形成更多的利益攸关方,此时需要一些法律规范去规范国际行为来厘清复杂的国际关系,战争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壮大并足以影响军事行动。乌克兰事件便很好的证明了战争法的实用性,否则陷落的恐怕不只是克里米亚了。

三、战争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其意义

篇5

一、广告在“传播”与“营销”间游动

20世纪是广告理论大发展的时代。回顾20世纪广告理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广告的核心功能是在“营销”和“传播”之间来回波动。

20世纪之前的广告功能单一,主要以简单告知的信息传播为任务。直到约翰・肯尼迪第一次明确把广告的功能从“传播”引向“营销”,提出“广告是印在纸上的推销术”,“营销”作为广告的核心功能逐渐压倒了“传播”。大卫・奥格威提出的品牌形象理论,把“产品”变为了“品牌”,使得广告关注的重点由“广告人”自身推进到“消费者”,相应的广告目的也不再是追求销售量的短期提高,而是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广告也开始由“营销本位”向“传播本位”回归。然而。定位理论把“广告”变成“窄告”,从根本上摧毁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广而告之”的印象,广告的核心功能也由信息传播变为对消费者因材施“告”。一时间,各种“精准”、“目标”之说纷纷出现,广告的核心功能又被定位在无所不能的“营销”上。

二、IMC理论对传统广告的“消解”

当广告的核心功能在“传播”和“营销”之间来回摆动时,20世纪末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整合了“营销”和“传播”两个概念。舒尔茨曾说。IMC“是关于营销传播规划的一种思想。它明确了综合规划所产生的附加价值。依靠综合规划,可以对一系列传播学科的战略角色进行评价,并且将其融合,从而使传播活动明了、一贯并获得最大的效果。”IMC理论以统一的传播目标来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在每一阶段发挥出最佳的作用,最终建立品牌整体的一致性,建立与消费者的长期、双向的关系。它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

营销就是传播,广告理论发展到IMC,广告的核心功能终于在“传播”和“营销”上“台而为一”,但这种整合却是以消解“广告”这一概念为前提下的无奈之举。为顺应潮流,各广告公司纷纷宣称能为客户提供广告、公共关系、促销、展示、直效营销、CI等设计项目,却不考虑自身是否有实施整合传播的能力。广告公司似乎越来越全能,“传播就是广告”。IMC理论对广告传播的意义不断扩大。“广告”在这一片叫嚣中“消亡”了。

三、整合式互动广告在IMC理论中“回归”

IMC理论源于4C理论,强调的是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以整合为核心思想的IMC理论,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策略,而不是一种简单的针对广告或公关技巧的具体传播工具思想。但IMC理论对于新时期的广告和广告业发展来说,最大的启示莫过于整合和互动的思想,为其具体的广告运作的执行策略提供了一种思路。

对于整合而言,首先在于广告信息的整合。IMC理论以消费者为核心,广告的重要任务是整合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从诱导导向转向沟通导向,摆脱传统的促销思维惯性,真正把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主要目标。其次是广告创意和策划的整合。广告策划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协调的过程。在充分遵循广告界广泛认可的“整体广告策划”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传统和新兴广告媒体的整合利用,注意传递信息主旨的一致。第三,广告传播渠道的整合。传统和新兴广告传播渠道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在策划时做好与其他营销推广要素的配合才能相得益彰。

篇6

债券是在金融市场上吸收资本的工具。它主要包括债券的收益结构、债券的流转期、债券的信用等级。

1992年俄罗斯开始推行全面的休克疗法,其核心内容是私有化和自由化。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收支出现巨大缺口。在1995年之前,弥补国家预算赤字主要靠向中央银行借贷来解决,即依靠多发行货币来补充预算的缺口,其后果是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为了遏制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5年开始俄罗斯政府不得不以发行国家债券方式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非通胀手段。

1.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ГКО-ОФЗ)市场的形成

在1991年末,俄罗斯就通过了《国家债务法》,俄罗斯中央银行也进行了第一次国内债务的试验性发行。这次试验性发行成为国家短期债务的原型。它的发行采取无纸方式,以竞买的方式出售,到期价格由市场的供求来决定。

1993年5月18日在莫斯科外汇交易所(ММВσ)进行了第一次短期国债的发行(一级交易),当年5月份开始了定期的二级交易,其中有24个银行和金融公司获得了短期国债市场交易商的资格。新债券以无纸方式发行,可以贴现销售,最小面值为10万卢布,流转期为3个月,免征税。中央银行对这批债券的发行给予担保。在当年国家发行了6500亿卢布的短期国债。进行了第一次债券的一级发行以后,开始每周进行两次二级交易,10月19日允许自然人参加国债市场交易。

1994年俄罗斯证券市场进一步向非居民开放,非居民获得了购买短期国债不超过发行总额10%的权利。同时,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远程终端和各地区的交易平台接入到莫斯科的交易所,市场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并且新的金融工具(期货等)也不断得到应用。1995年短期国债市场在俄罗斯经济中的作用开始增大。发展国家有价证券市场成为政府金融政策的优先目标。由于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具有高收益率,因而各商业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开始大规模参与短期国债市场。

俄罗斯在1995年发行了新的债券品种——联邦可变利息债券;6月15日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内又举行了联邦可变利息债券第一次竞拍。它是带有可变利息的、可贴现的国家有价证券,其利率水平以现行的短期国债市场的利率为基础来确定。

国家有价证券市场开始快速发展,到1995年末,国家有价证券市场规模达到了76.5万亿卢布。1995年8月俄罗斯发生了第一次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各银行争相抛售短期国债和财政部的外汇债券。在危机的2天之内,俄罗斯中央银行被迫购买1.6万亿卢布的短期国债。在银行间信贷市场危机一个月以后,金融市场上短期国债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久前还是金融市场中最发达部门的银行间信贷市场(МσК)降到第二的位置,主要表现为银行间信贷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急剧降低。许多银行又面临一个问题:“意外闲置的资金投向哪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别无选择,只有转向短期国债。

为了给国家预算吸收居民资金,在1995年11月,俄罗斯政府决定发行国家储蓄债券(ОГСЗ)。这种债券的结构与联邦债券十分相像,它不仅面向居民,而且也面向那些以债券市场为主要业务活动的银行发行。对于法人而言,国家储蓄债券不仅可以使交易成本减少,而且债券可以用于抵押,进行投机活动等。银行承保人与财政部签署发行国家储蓄债券,然后在自己的客户中推销该债券。它的每个季度利息可以在任何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上获得。

1996年,俄罗斯国债市场不仅开始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来源,而且也成为叶利钦竞选班子的主要资金来源。

2.外汇债券(ОВВЗ)的发行和外汇债券市场的产生

为完善金融市场,俄罗斯政府形成了“关于在俄罗斯国内发行外汇债券的决议”。该决议确定国内外汇债券的发行总量为50亿美元。这使外汇债券的市场规模可以与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市场规模相比。

外汇债券的交易平台是2000交易系统中的路透社网,每笔的标准交易量最低为100万,但交易经常仅有几十笔。从事外汇债券交易的客户有大约10个,其中有1/3是外国客户。交易市场是出清的,也就是说,在任何交易时点上都可以进行买卖交易,买和卖的数量是平衡的。在外汇债券市场上规定了严格的市场制度,并对交易制定了详细的规则。

根据外汇债券的市场交易规则,买卖价差不能超过0.3%,而最大的交易商可以维持在0.25%的水平上,商用这种办法来保持这些债券的流动性。

二、俄罗斯国家有价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全球化涉及所有的经济活动,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资本流动的自由程度等。其中,资本市场中非居民的比重是反映资本市场开放的主要指标。在美国国债市场上,非居民的比重为22%,德国为77%。受金融自由化思想的指导以及IMF的压力,俄罗斯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很高,如1997年在俄罗斯国家有价证券市场上非居民的比重为30%,在外汇债务市场上为40%。

俄罗斯的银行是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市场上最大的投资者。到2001年初,财政部发行的债券的50%掌握在银行手中,第二大投资者是非居民。根据中央银行的资料,在2001年初,非居民手中的国债为450亿卢布,约占市场的24.6%。其余20-25%的份额为俄罗斯的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占有。截止到2001年4月,中央银行持有总额为2560亿卢布的联邦债券。

俄罗斯卢布证券市场的特点是债券集中度很高。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大型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是市场的主体,它们可以操纵市场价格。中小投资者在市场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权利和利益无法得到保护。高风险是俄罗斯金融市场的特点之一。1996-1997年投资于短期国债和股票的巨大收益到1998年变成了巨大的损失。

俄罗斯国家有价证券市场的监管主要由财政部、证券委员会和中央银行来完成。由于分工的混乱和利益的争夺,这3家监管机构经常发生激烈冲突。

三、国家有价证券市场的规模和收益结构

在1993年,俄罗斯的国家有价证券市场开始形成,但是直到1995年之前,由于国家预算赤字的缺口主要是靠中央银行多发货币来弥补,所以国内债券市场规模不大。当国家宣布发行国债作为补偿国家预算赤字的主要手段后,国家有价证券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果在1994年只有3%的预算赤字是靠发行国债来补偿的,到1995年已经达到60%,1998年依靠短期国债补偿的预算赤字已经达到80%,国债市场规模开始急剧增长。可以说,1999年以前的俄罗斯有价证券市场的核心主体是短期国债。

1992-1998年俄罗斯预算赤字总量达到1.3万亿卢布(1998年价)。从1995年开始,预算赤字开始由发行有价证券来弥补,这导致了国家有价证券市场规模的急剧增大,到1998年达到了最高点。

在危机之前,俄罗斯金融市场上占优势的是12个月偿付期的国家短期无息债券。短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成为俄罗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指标。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的大部分金融资源都投入到了国家有价证券市场上,主要原因是短期国债的收益率较高,而且投资短期国债的流动性也较好。

金融危机使国家有价证券支付期结构更加不合理,如到2000年末,短期债券的比重不超过1%(在危机之前为31%)。2000年2月16日,在金融危机以后第一次发行2期,总额为50亿卢布,偿付期为196天和98天的短期国债,以后又多次发行。2000年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的交易量缩减到60亿美元,只有1997年的1/25。截止到2000年12月1日,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的债务总量为2297亿卢布,到2001年6月短期国侦和联邦债券的市场规模为1950亿卢布。

金融危机过后,俄罗斯将金融危机以前发行的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中的部分债券的支付期延长。1998年12月12日,俄罗斯政府颁布“关于国家有价证券创新的决定”,并授权俄罗斯财政部将在1999年12月12日到期的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转换成3-5年的国家长期债券(ОФЗ—ФД和ОФЗ—ПД)。

金融危机使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的持有者受到了很大损失。由于1998年8月的国债重组,投资者损失总额达到450亿美元,其中75%的损失落在俄罗斯投资者身上。在1999年,人们对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的兴趣下降,1999年1月28日,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进行了重组后的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的新发行。到1999年4月30日,国内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的重组工作结束,总的重组规模达到1733亿卢布。

四、俄罗斯发行国家有价证券的作用

国家的有价证券市场政策与国家预算情况密切相关。1996-1998年俄罗斯的预算赤字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发行短期国债来弥补的。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的发行不仅为国家预算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也减缓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可以说,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对经济转轨时期的俄罗斯经济有特殊意义。从1999年开始,俄罗斯的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国家预算收入开始好转,相应的国家有价证券市场的情况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金融市场吸收资金变得不是十分迫切。俄罗斯政府提出了用吸收的资金加快偿付内债,以减少内债规模。

国家有价证券的发行市场普遍成为国家预算补偿的主要工具。为了补偿支付缺口,国家需要短期卢布有价证券。在预算的1年框架内,预算的进项与支出在时间上很难一致,由此在预算的收入与支出上存在短期的缺口。与长期债券一样,在西方也发行短期国债,如美国和英国的短期国库券的发行期(偿付期)为91天,日本为60天。短期国债也用来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清偿。银行投资于短期国债,这些资产不仅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而且可以带来可观的、稳定的收益。

篇7

过了大约有一两个月吧,国王看那信史竟然还不回来,认为他们俩就在银月城(兽人族的首都)长期住着了,十分生气。便亲自带领大部队去找萨尔(兽人族的首领)。国王决定了这个意图,不久,就出发了。

巫妖王听有人来报说人族国王即将出征,他和伊力丹商量了许久,报信的听见巫妖王和伊力丹大臣在屋里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原来,他们已想出对策。

再说人族国王那边吧,上早朝时,国王了这项命令,众大臣都来劝阻他说:“国王,还是不要去为好,听说那两个人已经死亡了,那里绝对危险重重,请不要再去去了!”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想到这一番话激怒了国王,气愤的说:“我说去就得去,服从命令!我要你们是干什么,快两天之内就得出发,不能有任何延误!散朝!”大臣们看国王这样,也不敢再说什么了,便行了个礼,一一退去。

4月11号,国王出发的那天,他倒高兴的很,可他不知道,一场灾难降临了。国王派最厉害的盗贼去探路。盗贼走着走着,感觉到了有一些不对劲,刚想转过身来,一个黑影一闪而过,到了他前面。就是伊力丹!盗贼看了看眼前的伊力丹,往后退了几步,马上用了潜行在丛林间穿梭。伊力丹说:“你跑不了了,一会,一摊鲜红的血液流了出来。伊力丹撇嘴笑了笑,马上易容成为了他那样,回到了国王身边,给他带路,那是通望幽魂之地的道路。巫妖王看有一大部队人马走了过来,暗子一笑,心里夸伊力丹真是好样的。组织了一大部队人马准备迎战。国王一看,觉得不对,也不敢说什么,这时只是提高了戒备。到了幽魂之地,一大群鬼魂从树林间冒了出来。伊力丹,巫妖王来到了面前,几分钟过去了,杀戮结束了,那血,是幽魂之地的第一个胜利!

萨尔见他们迟迟不来,担心他们在那出了什么事情,这是,银月城已被包围了,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数。

篇8

一、充分认识加速邮政通讯事业发展的主要意义

邮政业是国家主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部分是国家保证公民享用基本通讯权益的执行者。长期以来,邮政部分在服务和促进我区城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知足人民群众丰厚多样的邮政寄递服务,充分发扬邮政收集独有的“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优势为大中小型企业服务等方面,发扬了主要效果。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7号)精神,邮政部分公司化后,仍将承当党和国家机关机要通讯职责,供应党报党刊刊行、信函、包裹、汇款、任务兵函件、瞎子读物等遍及寄递服务任务,还保证人民群众特别是遥远乡村、山区人民群众享用最基本的邮政通讯权益。为此,各级县政府、各部分要站在以人本,构建城乡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把加速邮政通讯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促进邮政通讯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加速促进全区邮政通讯事业发展的工作要求

(一)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本质。一是经过方式多样的宣布道育活动,大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思想品德本质;二是深化开展各类学科学、学常识、学司法、学技能活动,不断提高邮政企业员工队伍的文明本质;三是增强员工队伍专业技能、职业技艺、服务技巧培训,灵敏采用专业测评、服务审核、技艺竞赛等方法,不断指导和鼓励企业员工积极提高,自动学习,然后提高邮政行业服务程度和

(二)不断增强内部治理,建设新型服务治理平台。邮政企业要以规范服务、便民利民的准则,经过增强对邮政功课生产、窗口服务的治理力度,规范各项准则执行,充分应用社会监督员、11185服务热线等面向社会的沟通、反应、监督效果,不断提高邮政收寄、分拣等生产环节功课效率和窗口服务质量,坚持现代化的企业界部治理机制。

(三)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服务设备。邮政企业要积极借鉴国表里邮政发展的先进科技手段,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技能创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邮政综算计算机收集平台,拓展功能,增强开发使用,提高邮政服务和产物的科技含量。与此还,对邮政营业所、送达网、报刊亭、信报箱(筒)等基本设备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建设,逐渐建成技能先进、运作高效、规划科学、便民利民的现代邮政服务收集。

三、支持和完善全区邮政通讯事业发展的详细办法

(一)积极支持邮政服务网点建设。邮政部分要在规划部分的支持指导下,根据《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结合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需求,本着便民利民、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准则,编制《区邮政设备规划》。各街道和区相关部分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状况,统筹安排、统一建设,不断完善邮政服务网点结构;区国土、房产部分要按划拨供地的要求,支持处理邮政设备建设用地手续;以招拍挂方法出让土地进行较大规划房地产开发,规划、土地治理部分将配套建设邮政分支机构作为用地前提,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在开发建设项目中配建邮政分支机构;待其建成后由邮政部分依照不高于建安成本的价钱向开发建设单位购置。拆迁邮政网点,建设单位应本着便民用邮、就近安排的准则,按政策采取钱币或什物方法还建;如经协商,邮政部分选择在相邻地段自建邮政网点的方法还建,城建、规划国土等部分要积极支持处理相关建设审批手续。对邮政部分从事文明运营活动免征文明市场治理费,占用道路设备的邮亭、邮筒和其他邮政服务公益设备免缴城市道路占用费。

(二)不断增强邮政信报箱的建设和治理工作。邮政信报箱是单位、居民应用邮政通讯与外界联络的必备基本设备。各新建寓居区的建设单位要将信报箱等邮政设备作为配套设备列入寓居区规划设计方案,与新建房屋楼房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规划部分在审查规划方案和审批新建寓居区建设工程时,要依照《城市寓居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本着便民、适用等准则,将在建筑单位门厅配套建设信报箱群列为新建寓居区配套设备审批的项目,商相关部分在审批环节审核把关。建设、规划等部分和单位要会同邮政部分在新建寓居区建设项目完工后,依照国家行业规范进行验收,验收及格的,发给及格证实;不及格的,书面奉告其进行整改。对信报箱等通邮设备欠缺的老居民区,区人民县政府各相关部分要积极支持邮政部分施行“惠民信箱工程”,将其作为社区基本设备建设,归入区人民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各寓居区产权人或其托付的物业服务单位(机构)要负责邮政通讯设备的日常治理和维护。

(三)进一步落实邮政运输优惠政策。城建、交通部分对带有“中国邮政”标记及在册车辆车牌号的邮运专用车辆免办公路运输营运证;公安交通治理部分对执行邮政送达服务的车辆在禁、限行区域暂时停靠要赐与便利。

(四)加大县政府对邮政遍及服务的财务扶持。为处理邮政在乡村地域供应通讯服务上存在的坚苦,自年至2012年,由区财务每年安排必然资金用于津贴邮政遍及服务项目。

(五)积极推进乡村邮政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充分发扬邮政优势,合理规划,完善结构,加速提高乡村邮政物流服务才能和程度,着力打造治理集约化、收集规划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乡村邮政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各街道和区直有关部分要将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建设归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并赐与相关政策支持;为处理邮政企业农资配送进程中的运作资金坚苦,对加盟邮政“三农”服务网点的农户,经自己请求,农业部分审核,对符合农业科技示范户前提的,可参照其规范享用响应政策和借款贴息;商务部分要将符合前提的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归入“万村千乡工程”,并按政策赐与补助;工商行政治理部分要对区域内邮政“三农”服务网点的相关市场准入、注销注册手续简化审批顺序,供应优质服务;农业部分要为邮政乡村物流服务供应技能支持和培训指导,协助指导区邮政局开展乡村便民服务站建设,归入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各街道的建站目的,并严厉审核。

(六)充分发扬邮政行业吸纳就业容量较大的效果,积极支持邮政企业吸纳我区城镇就业坚苦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邮政企业对比商贸服务型企业,享用省、市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七)加大邮政对全区文明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邮政对全区乡村书屋、生长书屋、廉政书屋书报刊的征订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

(八)充分应用邮政全国名址数据库平台,发扬邮政DM广告、广告明信片、数据库商函等序言效果,加大县政府招商引资宣传工作力度及中小企业形象、营业拓展的宣传支持力度。

篇9

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是以营利为目的、由分散股东控制的公司制。在公司制下,企业控制者和决策者可以不购买或使用企业产品,所有权、控制权与交易权不挂钩。交易所允许客户之外的市场参与者和非市场参与者对企业有投票权,也允许非会员成为其客户。交易所不需要留存所有的利润于企业之内,绝大部分利润通常是分配给股东的。公司制的目标理想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内容上看,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非互助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分散所有权,除向原有会员配售股票外,

其余的股票将发售给新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投资大众,使交易所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能充分反映更广泛的市场使用者的利益。

其次是分离所有权和交易权,任何符合资金和能力标准要求的国内外机构均能直接进入交易系统,从而使交易所所有者和市场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正式分离。

最后是挂牌上市,一方面使交易所的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化,另一方面又可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便利筹集资金,同时提高交易所运营的透明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交易所纷纷放弃传统的互助组织形式,转而改组为公司制,并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许多原来采取会员制的交易所已经或计划

采取公司制。目前,除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外的各大证券交易所纷纷改制并上市(见表一),而处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几度考虑改制方案。

第二,新成立的交易服务机构都采取了营利性的股份公司结构,如“自营交易系统运作机构”(PTS)和“另类交易系统”(ATS)。

可以预见,今后将有更多的交易所进行公司化改造,以适应证券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的原因是近十

多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交易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

传统的交易所在成立时普遍采取非营利的互助组织形式,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交易所经营处于垄断地位下,会员制的组织方式对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最小,会员可通过互助组织控制服务价格;二是会员制交易所适应了交易非自动化的需要,

由于交易大厅空间有限,不可能将交易权给予所有投资者,因此,须对进入市场的资格加以限制,将交易资格分配给固定的会员或席位。

近十多年来,交易所之间的竞争白热化,竞争使传统的互助组织失去存在基础,最终导致交易所的治理结构向公司制转变。具体来说,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有如下几个原因:

1、竞争挑战会员制存在的垄断基础。证券市场的激烈竞争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资本市场全球化加剧了传统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交易所的垄断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由于技术进步,另类交易系统对传统交易所构成巨大威胁;

(3)监管体制变化鼓励竞争,如美国证监会1999年作出两个决定,允许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在不满纽交所服务的情况下可转到纽交所的竞争对手纳斯达克上市,并允许电子交易系统申请成为交易所,并自由交易在纽交所上市的股票。

激烈的竞争对交易所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和重大的:其一,会员制存在的垄断基础不复存在,证券市场上交易所之间不断激烈的竞争使金融中介控制交易所服务价格的需要和能力下降;其二,激烈的竞争迫使交易所采取以获得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商业治理结构,否则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

2、交易自动化使交易所失去采取会员制的必要。会员制是技术不发达的产物,适应了交易大厅的需要。在自动化的市场,进入市场没有任何技术障碍,投资者可在任何地方买卖任何一家交易所的股票,投资者直接交易的成本较低,从而减少了对金融中介的需求。也就是说,交易自动化使得交易所的产权可同会员资格分离,交易所无须采取互质的会员制。

3、会员制交易所筹资成本高,不适应交易所发展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为对抗另类交易系统的竞争,交易所对技术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大,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在过去10年中对技术投资20亿美元,纳斯达克计划在今后6年中对技术投资6亿美元。因此,交易所需要进行再融资。会员制不能通过发行普通股,进行股权与交易权脱钩的股票融资。相比之下,公司制交易所有较大的优势,它可以发行股票并上市,通过引进外部股东进行融资,其筹资成本较低。

4、会员日益多元化,导致利益冲突与集体决策效率低,使交易所对市场环境变化反应迟钝,竞争能力下降。

公司化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角色的挑战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环节。证券交易所以其对交易环境和市场的专业化知识及对市场异常现象的快速反应,为证券市场参与者提供优质监管服务。

交易所在进行公司制改造、确立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监管问题,最重要的是转制后以营利为目标的交易所能否较好地处理利益冲突,以较高标准履行自律监管职能和维护公众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剧原来交易所固有的商业角色和监管角色之间的利益冲突。在非营利的目标下,交易所在收入方面可能仅关注满足预算,但在营利目标下,交易所可能要求收入除了满足预算要求之外,还要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回报率。

在交易所对利润的追求中,利益冲突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化:(1)减少投入监管的资源;(2)交叉补贴,即当交易所的监管和商业运作都能产生收入,且收益率存在差距时,监管的资金可能再投资到交易所的商业活动中;而且,一些客户(如提供交易服务的另类交易系统)仅使用交易所的监管服务,但交易所将对这些客户的收费投入到交易服务中,加强同它们的竞争,这样,这种交叉补贴就扭曲了竞争;(3)非经济定价,即在交易所试图扩大其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时,可能会将价格定在较低水平,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来开展监管活动;(4)导致执法不严,如当某些客户对交易所的收入贡献很大时,或当暂停并调查一些交易非常活跃的证券的交易可能会影响交易费收入时,交易所可能不愿意对这些客户或异常证券交易行为采取严厉措施;(5)加剧交易所与其被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当交易所监管对象恰好是交易所在某些业务方面的竞争对手时,在交易所营利目标下,利益冲突会更明显。

第二,交易所上市带来新的利益冲突。当转为公司制的交易所为提高公司知名度和筹集资金等目的而上市时,会出现新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的严重性可能会超过交易所本身固有利益的冲突。交易所上市可能使其对其他上市公司的监管更加复杂,歧视性的监管待遇更可能出现。在交易所对自己进行上市监管时,需重新审视其监管行为。

第三,影响交易所的公益性质。一个高效、公平和透明的证券市场对公众利益至关重要,一个良好运作的交易所具有公益性质。而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制交易所则可能会有损于交易所的这一公益性质。

公司化证券交易所监管利益冲突的化解机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就

有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但必须指出,这种利益冲突并非必然的,相反,外部竞争的压力、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合理的自律监管模式将有效化解监管冲突。

首先,公司制交易所具有提供优质监管服务的动机和能力。从动机上看,公司制交易所像普通商业企业一样,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吸引业务。也就是说,交易所只有有效监管市场,使市场公正、透明、有效,才能吸引更多的上市企业和投资者。再者,由于对违规行为进行货币化处罚可构成交易所的收入来源,将强化以利润为导向的交易所进行处罚尤其是货币处罚的动机,从而使监管更能够落到实处。最后,交易所股东出于自己的利益而维护交易所声誉,也将对有利于会员但却不利于市场发展的行为形成有力的约束。

从能力上看,一方面,公司制交易所愿意也能够投入更大的财力和人力更新监管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系统,从而能够提高监管水平,并设法平衡监管成本和收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公司制交易所市场反应迅速,能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修改监管规则,更新监管标准。

第二,交易所间的竞争可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促使公司制交易所加强监管。进一步,如果交易所上市而变成公众公司,就必须严格符合一些标准,尤其是信息披露标准,这将使其运作更透明、更规范。

第三,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消除潜在的目标冲突。一般地,为化解利益冲突,公司制交易所的治理结构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设立有公共董事,以增加董事会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可能性;(2)对持股比例予以适当限制,如在澳大利亚交易所曾规定个人所拥有的交易所股份不得超过5%(2000年10月扩大到15%),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规定,除非获得安大略证券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持有的未偿付股份不得超过5%;(3)加强交易所决策的透明度,如要求公布有关规则、行动和决策等;(4)交易所的商业活动和监管职能相互独立,如在交易所内部设立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和监督交易所的监管职能,或直接担起监管职能。如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成立了一个新公司--ASX监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加强交易所监管活动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伦敦证券交易所设立有独立的纪律委员会、纪律上诉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等。

第四,选择合适的自律监管模式有助于消除利益冲突。在交易所公司化后,可供选择的自律监管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版权所有

(1)内部分离模式,即交易所设立一家控股公司,下设两个分支机构,一个负责市场运作,另一个是非营利的监管机构,如那斯达克改制上市方案中就将其监管部门NASDR分拆组成一个专门的机构;

(2)监管分工模式,如Euronext,将监管分为会员监管和交易监管两部分,把与市场无关的所有自律功能集中到一个单一的机构,而各个市场则负责本市场的运作监管;

(3)分拆模式,即将交易所监管职能分拆出去,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独立的自律监管机构;

(4)部分自律监管功能转移模式,即将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监管权限,或将对上市交易所的监管权限移交给政府的证券监管机构,如英国将其上市审核权转移到金融服务局,香港证监会设立专门的部门把香港交易所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监管,同时在香港交易所面临利益冲突时,监管其他上市公司。

以上4种模式各有利弊,交易所需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调整自律监管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化解交易所自律监管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启示与借鉴前已述及,会员制在交易所发展初期促进了交易所的成长,但竞争的加剧、技术进步和会员利益的冲突已威胁到会员制交易所的生存,导致全球交易所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公司化浪潮。公司制交易所反应更迅速,服务成本更低,技术更先进,且在决策时不必担心有利益冲突的会员的抵制,不拘于现状,并能有效化解监管冲突,是交易所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员制组织,也不是股份公司制组织。从法律上看,证券交易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如《证券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是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是指依本办法规定条件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证券的集中和有组织的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职责,实行自律性管理的法人”。但事实上我国证券交易所没有自主利益的载体,因而也不是自律性管理的独立法人,它更多地是一个执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法规与行政命令的执行机构,可以说是既非会员制、又非公司制的“第三种模式”。

篇10

依笔者看,联盟的发展同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联盟发展的背景和条件,成为首当其冲的因素。外部条件当然包括经济形势、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包括行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劳动保护)等,而内在动力,则包含企业意愿、业务结构、基础条件等几个方面。

事实上,联盟发展少不了其催生动力。一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逐步恶化,市场秩序混乱、恶性竞争普遍存在,企业发展空间受限。二是运营成本在逐步增加,扭曲的价格形成机制难以传导上涨的成本,大多中小企业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支撑企业健康发展。三是从行业发展规律看,长期的粗放发展方式,落后的经营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过小、过散、过弱的市场格局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四是运输要素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愈发稀缺,人口红利已经宣告结束,集约利用各项资源已经刻不容缓。2013年5月,交通运输部制定印发的《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交通运输将在物流发展中起到的基础和主体作用,明确的7方面26项重点工作中,就包含“鼓励中小企业联盟发展”。《意见》强调“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联盟、联合、兼并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扭转市场主体过散、过弱的局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这无疑为2014年及以后联盟的发展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也让市场对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充满了期待。

联盟要想欣欣向荣地发展,需要具备几个显著特征。从外部特征看,联盟企业一般具备:一个共同的信息平台,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实现各项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一个共同的品牌,对外使用同一个品牌服务,也意味着同一个服务标准;一个组织管理实体,这个管理实体属非盈利机构,负责联盟品牌的维护、信息系统的维护、联盟发展战略的制订、制订和维护联盟各项制度、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并不参与具体的业务运作。但能够实现运输要素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如货源、车辆、站场等的共享,共同承担发展中的风险和责任。同时,联盟的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从内部属性看,联盟具有资源的共享性、主体业务的趋同性、网络分布和优势的互补性、加盟和退出的开放性、成员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的认同性。应当说,具备上述特征的联盟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联盟,有活力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