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政执法的种类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行政执法的种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业行政执法的种类

篇1

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林业五大转变中发挥先导作用,在建设林业六大工程中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在实施林业跨越式发展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林业行政案件呈上升趋势,林业执法难已成为林业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社会问题。

构成林业行政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1、修路、输气、输电、农网改造、危房改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以国家或地方重点工程为由,不按程序报批征占用林地手续,对所占用的林地、采伐的林木、破坏的植被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说法,使权属政策屡遭践踏;2、单位或个体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随意在林地进行开矿、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等活动,这种毁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3、一些农村集体组织和其他营林单位在取得了合法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后,不按照采伐要求进行作业,而是超强度、超范围、超限额采伐,以牟取更大的经济利益;4、在林区私采、偷砍、盗伐、滥挖林木幼树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有些居住在林区的农民因修房屋或其他用途,在林子偷砍林木;有些林区农民以自己生活烧柴为由,随意砍伐非规格木材,转而卖给木制品加工厂,牟取利益;5、受利益驱动,在林区采取自制器械非法猎取国家保护动物。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1、林业行政执法主体比较混乱。《行政处罚法》和《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已经对林业行政执法主体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有三类:(1)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2)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组织;(3)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组织。2、林业行政执法力量总体薄弱。体现在行政执法人员普遍偏少,文化层次低下;装备设施薄弱,办案车辆缺乏;办案经费投入不足。3、多头执法,杂乱无序。从目前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状况看,除林政部门作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内设机构代表其执法外,其他如森林公安机关、森林植物检疫站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使执法权,野保站、林业工作站在执行林政处罚时都需要林业行政机关的委托。由于这些单位时常未取得合法委托或超越委托职权、职责范围的情况下,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不利于打击违法行为。4、相关部门执法职权重合。森林公安是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其享有林业刑事侦破权和森林法授权的林政处罚权。林政部门是林业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是林业综合执法部门。林木检疫站、野保站、林业工作站都是按照各自的职权,根据林业行政机关的委托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部门均有超出管理、委托职权范围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为,即使发现本不隶属自己部门管辖的林政案件,也不按林政处罚程序的规定移交有管辖权的执法部门处理,而是违规行政,降低处罚标准。

解决对策:1、建立健全林业综合执法机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林业行政处罚程序的要求建立、健全林业执法机构,统一负责林政案件的把关、审核、监督工作,统一执法标准、程序,以从根源上堵塞执法漏洞。通过考核、测评的方式,成立以森林公安为主体、林业主管部门的各站、所、室业务骨干组成的林业执法综合队伍,更加有效地发挥森林公安机关这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的作用;2、加强执法制度建设。一是林业行政机关要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和过错追究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二是上级机关采取明查、暗访,结合查阅卷宗、开座谈会等方式,查摆、指导基层林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使林业行政执法制度日趋合理;3、完善执法体系。一是要规范林业行政执法的行为方式。二是要提高林业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和资格认证等形式,使行政执法人员熟悉本部门的法律法规、执法权限、范围、种类、程序等;切实加强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三是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执法行为与经济利益挂钩的现象。

篇2

第一条为了规范林业行政处罚,保障和监督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依法实施林业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实施林业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

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给予的林业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林业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第五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二章实施机关与管辖

第六条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机关,必须是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组织。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不得实施林业行政处罚。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实施林业行政处罚,必须办理书面委托手续,并由委托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委托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七条地州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统一管理林业行政处罚工作。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确定一个内部机构统一管理林业行政处罚工作。

第八条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区内的林业行政处罚。

地州级和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林业行政处罚。

林业部管辖全国重大、复杂的林业行政处罚。

第九条林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第十条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处理下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的林业行政处罚,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林业行政处罚交由下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下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重大、复杂的林业行政处罚需要由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可以报请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第十一条几个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都有管辖权的林业行政处罚,由最初受理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主要违法行为地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更为适宜的,可以移送主要违法行为地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林业行政处罚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二条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组织,管辖授权、委托范围内的林业行政处罚。

第三章立案、调查与决定

第十三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林业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执法证件由林业部统一制发,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执法证件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回避。

当事人认为林业行政执法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有权申请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回避。

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回避,由行政负责人决定;行政负责人的回避由集体讨论决定。

回避未被决定以前,不得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

第十六条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时应当依法收取证据。

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林业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林业行政处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林业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十九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纳。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二十条凡给予林业行政处罚的,应当具备下述条件:

(一)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

(二)有具体的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给予林业行政处罚的;

(四)属于查处的机关管辖。

第一节简易程序

第二十一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履行林业行政处罚决定。

第二十二条执法人员当场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由一个人进行,应当向当事作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当场处罚笔录》,填写《林业行政处罚当场处罚决定书》,按规定格式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或者警告、时间、地点以及本行政主管部门名称,由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场交付当事人。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林业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节一般程序

第二十三条除本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一般程序规定实施林业行政处罚。

第二十四条凡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移送、上级交办、主动交代等违反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应当填写《林业行政处罚登记表》,报行政负责人审批。对认为需要给予林业行政处罚的,在七日内予以立案;对认为不需要给予林业行政处罚的,不予立案。

立案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违法行为发生;

(二)违法行为是应受处罚的行为;

(三)属于本机关管辖;

(四)属于一般程序适用范围。

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以后,经调查并报行政负责人审批,没有违法事实的,撤销立案;不属于自己管辖的,移送有关主管部门;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不得少于二人。

第二十六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收集证据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填写《林业行政处罚登记保存通知单》,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第二十七条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全面、公正、客观地收集、调取各种证据。必要时,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收集、调集各种证据。收集、调取证据应当制作笔录,由调查人和有关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八条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询问当事人或者其他知情人(以下称被询问人),并制作《林业行政处罚询问笔录》。被询问人拒绝回答的,不影响根据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认定。

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被询问人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的,应当允许;被询问人确认笔录无误后,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应当在笔录上注明,询问人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被询问人要求自行书写的,应当允许;必要时,林业行政执法人员也可以要求被询问人自行书写,自行书写的应当有本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九条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可以进行勘验、检查。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勘验、检查,并可以邀请与案件无关的见证人和有关的当事人参加。当事人拒绝参加的,不影响勘验、检查的进行。

勘验、检查应当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勘验、检查笔录》,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和被邀请的见证人、有关的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条为解决林业行政处罚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派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

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提出书面鉴定结论并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本人身份。

第三十一条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经调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应当填写《林业行政处罚意见书》,并同《林业行政处罚登记表》和证据等有关材料,由林业行政执法人员送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初步意见后,再交由本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查决定。

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需要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二条凡决定给予林业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按照规定格式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林业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林业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报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三十三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作出的林业行政处罚,应当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林业行政处罚,应当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盖本组织的印章。

第三十四条林业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经行政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不得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下三个月内不能办理完毕的,报经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第三十五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第三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政执法人员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权提出申诉和检举;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审查,发现确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认为作出的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确有错误的,有权提请集体讨论,决定是否重新处理。

第三节听证程序

第三十七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制发《举行听证通知》,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听证笔录》。当事人不承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第三十八条听证结束后,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规定第三十一条,作出决定。

第四章送达与执行

第三十九条《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罚人,并由被处罚人在《林业行政处罚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被处罚人不在,可以交给其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代收,并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

被处罚人或者代收人拒绝签名、盖章的,送达人可以邀请其邻居或者其单位有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把《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其住处或者其单位,并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视为送达。

被处罚人不在本地的,可以委托被处罚人所在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代为送达,也可以挂号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四十条除依照本规定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第四十一条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一条可以当场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第四十二条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以当事人提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第四十三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第四十四条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至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作出处罚决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第四十七条除依法应当给予以销毁的物品外,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承办人应当将案件材料立卷。

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卷宗一般包括:卷皮、目录、案件登记表、证据材料、林业行政处罚意见书、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其他材料。

篇3

根据文件要求,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总工程师徐志伦为副组长组长,以种苗站、森林公安局、森防站、林政资源股执法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种苗站;在我局成立领导小组的同时,紧急向各乡镇传达文件精神,以便于配合开展专项行动。

二、开展专项行动

(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召开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会议,明确做好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专项行动的重要性。

(二)结合宣传贯彻《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3月27日-31印发专项行动宣传单,分发给市民及我县的种苗、花卉生产企业业主,向种苗生产经营企业、业主宣传种苗管理的有关要求,指导和引导他们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三)2013年4月1日-15日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活动。对苗圃及办证情况进行排查登记;对当地引进的品种和树种进行清理登记,排查未按规定使用标签、包装的非法经营行为;排查伪造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证参与招投标非法行为。清查生产、经营企业有关《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和《种子法》中“两证一签”和档案制度的执行情况。2013年4月16日-20日对非法从事种苗生产经营活动等行为、不严格执行标签制度、档案制度、引种审批和调种备案制度等行为责令限期整改。通过这次林木种苗执法专项行动,4月20日-25日建立健全了林木种子管理的各项档案和管理制度。要建立林木种子行政执法管理文书档案,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档案、林木品种审定与引种管理档案、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管理档案、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办证管理档案、林木种子质量管理档案。4月25日-30日对专项行动进行认真总结,开展“回头看”活动,查找存在的问题,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加强宣传教育为目的,巩固专项行动成果。

篇4

关键词:林业;改革;创新

在社会发展日益快捷的今天,林业在县区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就今天的林业的发展浅谈几点看法。

一、布局林业创新思路,深化林业改革发展

(一)扎实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发展

在林业改革中,既要坚决防止走形式和假发展,也要防止搞“一刀切”;既要明晰产权、激活产业,又要巩固增进集体经济。做到因村、因地制宜,使改革真正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动力。紧密结合县区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上级关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县林改工作的督促指导。坚持质量第一,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推进改革。

(二)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立群众性护林联防组织

总结推广民间护林组织的经验,按照“民办、民管、民监督、民受益”原则,引导林业生产经营者自愿组合、自定章程、自收会费,组建以防盗、防火、防病虫害为主的群众性护林组织。同时,建立森林防火风险基金,解决在扑救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的救治和补偿问题,加大对民间森林联防协会基础设施投入的补助,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三)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限制性利用试点工作,实现林农收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按照林业分类要求和不同生态区位、功能质量等级,把全县生态公益林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三种类型,对后两种的生态公益林实行限制性利用,允许经营主体通过抚育、更新性质采伐和林下合理利用获得经济效益,实现林农收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四)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进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建立健全伐区调查设计中心、木材检验中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合理界定中介组织职能,规范其服务行为,确保其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生产经营。整合现有的林业执法队伍,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实现由分散执法向集中执法转变。严格执法监督,实行错案追究和责任赔偿制度,提高执法水平。设立林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林业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林业科技普及,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科技素质。建立林业行政许可事项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

二、培育森林资源

以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和当地特产林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为载体,走速生、丰产、优质的发展路子,快速增进森林资源总量。

(一)探索种苗培育与营造林新机制

加大封育力度,及时完成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更新造林,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三大资源培育基地,确保按规划要求完成各年度造林任务。依托县区林业科技推广部门建设育苗基地;加快实施种苗国债项目建设。同时, 探索建立“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营造林机制。建立基层林木种苗检测中心,为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提供优良种苗保障。

(二)创新特产林科技推广模式,实施低产林改造试点项目

以特产林为重点,大力推广高效经营技术,促进特产林资源总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加快特产林产业化进程。明确低产林分改造对象,简化低产、低效林分的采伐审批程序,制定相应优惠政策,调动产权主体积极参与改造,为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提供林地保障,并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不断提高林地产出率。

三、实施品牌战略,推动森林资源规模化发展

充分发挥当地特产优势,加强产、学、研协作,实施以特产林为主的经济林品牌战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林农收入。放手发展个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国有控股、职工持股等混合型所有制林场。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鼓励林农和社会各方面以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参与生产经营,推动森林资源规模化发展。鼓励林纸、林板、林脂企业一体化经营,以“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创办工业原料林基地。 以资源为依托,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着力建设林业再加工生产基地壮大林产工业。

在加工和林产化工领域分别确定1~2家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税费、资金、贴息贷款、建设用地、加工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促进其做大做强。

四、构筑产业集群,创新经营体制

尽可能促进有一定规模的林产加工项目进入园区,调整优化林产工业结构。制定林产工业发展规划,推进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分散的小型林产工业企业相对集中,逐步形成链条、集约发展。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重组或行业协会运作,逐步实现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共同策划市场营销,推进联营联合,向规模经营、系列开发方向发展。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获得国有林产工业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吸引境内外资本改组国有林产工业企业;鼓励组建跨地区的林产工业企业联合体。落实产业政策,进一步把国家林业税费政策、林业产业扶持政策、放宽林木采伐政策等落到实处;各有关方面要协同动作,清理、取消与林产工业有关的不合理收费项目。

五、结束语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重要批示精神,积极稳妥地规划林业创新发展。强化领导,确保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实施中试点先行,坚持依靠群众和民主决策。在不断完善方案、加大培训力度、抓好主体改革的同时,相关配套改革要及时跟进,巩固发展其成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林木种苗业问题对策

长期以来,国家为了支持和发展林业,对林木种苗赋予了基础性地位并予以大力扶持。解放以来,我国林木种苗在引种驯化、遗产改良到壮苗培育等环节的科技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部分成就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全球所瞩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革,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成了我国林业的主要奋斗目标,相伴随的,林木种苗的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用材林树种中的杉、松、杨、桉等传统品种种苗严重滞销,而能满足当今工业原料要求的品种、新奇特的经济林品种、造型优美且色彩斑斓的绿化品种倍受市场青睐。社会对木本植物种苗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使得种苗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更使传统的林木种苗基地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勇敢地应对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追求成功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了解并理解发达国家种苗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准确定位我们自己的奋斗目标,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林木种苗业存在的几个问题

1、种苗总量严重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国有苗圃已达到9000多个,从事苗木生产的个人和企业超过了30万户,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总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量。根据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2005年雨季林木种苗供需情况通报,今年雨季种苗的剩余比例为70%:种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种子486万公斤,可供林木种子761万公斤,剩余种子200万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亿株,实际可供应苗木70多亿株,剩余苗木50多亿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均有剩余。

同时,由于苗木结构品种与生产需求不对路,以及苗木生产区域结构的不合理,种苗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原因主要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种苗生产的盲目性依然很大,不能与市场需求很好地衔接。

2、生产单位经营运行机制缺乏效率,信息化建设缓慢

目前我国大部分苗圃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增加了苗木成本和管理难度,缩小了苗木利润空间。目前,集成的苗圃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一个苗圃能实现,即便是入库和销售以及相关数据处理大部分也是用手工或半手工来处理或进行帐本登记。随着苗圃生产能力的提高,种苗品种增加和交易量增大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给传统处理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另外,苗圃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也使得苗圃自身无法与各级种苗信息网链接,这势必又造成了种苗的市场信息不畅,生产者找不到市场,需求者找不到苗源。这种信息阻断的情况无疑将成为制约种苗业发展的瓶颈。

3、科技研发与经济建设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据国外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而在我国每年取得的500多项林业科技成果中,能够得到推广应用的不足1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相当低。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脱离生产实际搞科研,使得许多科技成果仅能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根据去年的统计数字,我国林木种苗的的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为37%和43%,今年春季全国调度数据显示,大部分省区良种使用率偏低,个别省区仅为2%。

“科技链与产业链没有很好的结合”,取得的科技成果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推广应用,科研部门重研究轻推广,主动与生产单位结合的少。科研工作不能面向生产和市场需求,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淡薄,很难形成市场-科研-开发-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对策

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建立和完善4个体系。

1. 生产供应体系

生产供应体系是林木种苗产业建设的主体。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国有种苗基地为骨干,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今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国有苗圃进行产权改革和产业化重组,将其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能按市场法则办事,彻底抛弃“等、靠、要”的思想,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享有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实现经营管理机制由事业性管理转变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自觉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并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正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建设种苗生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种苗产业化的核心,它对于促进种苗产业化经营,推进种苗商品化、专业化进程,形成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要加快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种苗业开发,大力培育区域性种苗业骨干龙头企业,建设包括国有种苗基地和非公有制种苗基地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大型龙头企业。

2.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种苗行政执法是种苗生产和经营有序进行的保障。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指健全种苗执法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执法主体、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种苗案件查处等内容。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打击无证生产和经营,维护种苗生产者、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 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种苗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种苗科技含量的高低是林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业三大效益的发挥,因此,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是林木种苗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强科技研发攻关,根据“相持阶段”生态环境建设最终苗木的使用方向,发展林木种苗定向培育技术,采取相应的培育措施,使种苗在形态、生理等方面满足生态建设要求;二是努力提高种苗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4. 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行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种苗行政服务主要是提供法律、政策、资金和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服务,对种苗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信息服务包括各级种苗信息网的建设,提供生产和供求关系的信息服务,加强种苗生产的信息引导,减少或避免盲目生产和供求失调带来的损失;中介服务由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等相关中介机构负责,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市场体系的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种苗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通过展览会、信息会等多种形式,为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交流机会。

篇6

一、经济损失的计算无法把握。

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涉嫌渎职犯罪的罪名主要有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及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等四种类型。由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和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强调的是行为后果的严重性,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人民检察院直接受案《立案标准》中对这

两种罪的情节严重的情形予以具体化,对犯罪的行为方式,表

现形式等作了具体列举,因而较好把握。但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这两种罪来说,强调的是行为所造成的重大损失。这两种罪的本质在于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根据《立案标准》,滥用职权要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万元以上,玩忽职守达到30万元以上。在司法实践中林业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的行为造成大面积的林木被滥伐,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损失却无法科学计算。实践中常将卖树的价值计为经济损失数额,反映不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某镇一副镇长超越职权范围批准无证伐树,导致200余立方米林木被滥伐,但经济价值仅有7万余元,离20万元立案标准相距甚远,而其行为造成砍伐的数量超出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立案标准的近20倍。因立案标准不同,造成毁林后果严重的反而得不到刑事追究,有损法律的统一性和平等原则。森林资源生产周期长,难以用经济价值去衡量,用经济损失作为立案标准不利于打击涉林渎职犯罪。再者,卖树时,有的论斤卖,有的论棵卖,有的论方卖,卖法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在计算经济损失时,是以市场价格计算数额,还是以所卖的价格计算数额?由于缺乏统一的损失计算标准,无法用准确数额来计算损失,导致案件在处理时有分歧意见,使案件诉不出,判不了,影响案件质量。

二、非物质性损失缺乏立案标准不好把握。

涉林渎职犯罪案件中滥用职权犯罪和玩忽职守犯罪所造成

的重大损失包括有形的物质性损失和无形的非物质性损失。物质性损失可以用数额来确定,非物质损失则不能用数额、数量来测定,如犯罪造成恶劣的政治、社会影响。所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信誉和形象,或者引起群众严重不满,影响一定地区的社会稳定等。司法实践中,一般把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之外的其他危害后果统归到损害国家声誉和造成社会影响方面或者笼统称为政治影响,至于什么情况属于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一般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具体把握。由于《立案标准》中对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造成恶劣政治、社会影响的情形没有予以具体化,需要执法人员依据法理来裁量。由于认识上的不同,使侦、诉、审三方容易产生意见分歧,不利于案件的正确、及时处理。

为了公正执法、打击涉林渎职犯罪,提出以下建议。

1、法检两院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增加非物质性损失类型的渎职案件的立案标准,在立案标准中应当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中的滥伐林木行为从数量上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使立案标准更加完备。

篇7

为遏制林果病虫害日益严重的发生势头,保护林果资源,发展林果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局安排部署,在全市“十五”森防检疫工作的基础上,本着加强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控灾,创新务实,开拓进取的基本思路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全市林果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

我市现有林地面积320万亩,其中林木面积200万亩,果树面积120万亩,“十五”期间全市每年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达150多万亩,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艰苦努力,通过加强林果病虫监测和对主要病虫实施工程治理,使全市的林果病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监测覆盖率、种苗产地检疫率、无公害防治率逐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省林业局下达给我市的“十五”目标管理指标。全市共有11个县级森防站,森防检疫人员68名,已建立森林病虫测报点620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3个,测报人员860名。“十五”期间通过强化森防体系建设,使市站和10个县森防站达到了国家级森防检疫标准站标准,林木病虫害防治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队伍体系和检疫执法体系得到了显著加强。目前,我市森防检疫工作虽然发展较快,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成灾害虫种类增多。随着全市造林和果树生产的发展,林果资源面积增加,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也随之增加。2005年全市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已达160多万亩,成灾病虫种类已由过去的4?5种,增加到10种以上,以光肩星天牛和桑天牛为主的常发性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苹果绵蚜、二斑叶螨等危险性害虫已在我市大面积发生,美国白蛾对我市的威胁日益加剧,以春尺蠖、杨扇舟蛾、杨小舟蛾为主的食叶害虫不断暴发成灾,损失极为严重;以杨树溃疡病为主的林木病害呈迅速上升趋势。林果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我市林果资源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基础设施差、我市森防检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还相当薄弱,特别是一些县级森防站,队伍不稳定,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交通通讯工具,甚至有的连工资都不能保证,直接影响着全市森防检疫事业的发展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经过努力争取,在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林果病虫害防治投入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与全市森防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缺口很大,全市每年仅防治公益性的森林病虫害就达100多万亩,以每亩每年需20元计,年需2000多万元,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资金缺口就更大,由于防治经费不足,致使市县森防部门无力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基础设施条件相当落后,先进的测报、防治、检疫技术难以推广应用,这些都制约着我市森防检疫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紧围绕我市林业建设总体目标,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和行业管理,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出防控重点,实施工程治理,强化营林措施,促进森林健康,保护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任务:到2010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其中食叶害虫达到100%),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三、规划内容:

1、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杨树是我市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全市杨树资源面积达200多万亩,但由于80%以上为杨树纯林,生态体系脆弱,杨树病虫害连年发生,且逐年加重,为有效控制杨树病虫害的严重发生态势,“十五”期间在国家和省大力支持下,启动了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示范县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示范县四个(饶阳、武邑、桃城和深州),“十一五”期间将加速示范县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示范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森防补助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从防治队伍建设、防治机制、应急预案、防治技术培训、新技术新药械引进推广,监测预警体系等多方面强化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到“十一五”末全市十一个县市区全部实施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实现杨树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完成该项工作五年共需治理资金800万元,按国家、省、市1:1:1比例,各投入260万元,年均52万亩,不足部分由群众投工投劳解决。

2、*市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根据林木资源变化,及时调整测报站点,确保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依托,以市县重点测报站和监测点为基础,建立病虫害测报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主要林木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并结合全市各地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市主要林木病虫害的长期趋势预报,为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健全林木病虫预测预报档案和数据库,并采用高新技术开展监测和预报工作,到“十一五”末,使全市林木病虫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形成规模、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测报和监测能力能够适应工作需要。完成上述任务5年需投资400万元,年需投资80万元,由国家投入。

3、进一步强化森防检疫标准站建设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是森防管理体系的主体,是加强森防工作的基本保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2005年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市县森防站的行政管理和执法水平,按照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标准站建设原则和标准,强化建设,使标准站上档次,上水平,主要任务为完善和配备检疫检验室、防治试验室、档案室和必要的信息传输、交通、通讯设备、测报、检疫、防治器械等,同时实现测报管理办法及工作制度等规范化,需建设资金660万元。省、市、县投资分别为150万元、250万元、260万元。

4、强化监测,严防以美国白蛾为主的危险性检疫对象入侵。以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和开展群防群治为主要内容。在与沧州毗邻的7个县增加监测点,尤其要加强对木材、水果和蔬菜集散地及主要交通道路强化监测,每年在全市范围内5月份和8月份开展两次大规模专项调查,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要完善美国白蛾应急反应体系建设,从防治组织、资金、物资等多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灭疫。

5、大力推进依法防控。首先要加强检疫执法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和办事程序,加大执法力度,每年要组织全市森防人员开展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培训,逐步实现关键岗位资格证书确认,每年开展1?2次检疫执法大检查。根据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快实现森防检疫管理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对林果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都要把林果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防灾减灾计划,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监督检查,按森防目标管理和工程治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检查,严明奖惩。

2、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市县森防站承担着行政管理、行业执法及技术指导服务三大职能,因此市县森防站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增加森防人员,要做到专职专责,不能随意调换。

3、严格要求、强化管理。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监测预报放到森防工作的首位,做到及时准确预报,指导防治。二是对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等重大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按标准检查验收,三是加强督导,搞好检查验收。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年终搞好全面检查验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市。

篇8

1.发生面积居高不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态势。1996年,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700万公顷;2006年突破1000万公顷;2011年达到1168万公顷。据专家预测,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将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2.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加剧。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08年,入侵我国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达34种,年均发生面积达130万公顷。其中,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占林业生物灾害总损失的30%。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在我国呈入侵频次增加、种类增多、危害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3.本土重大有害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依然严重。松毛虫一直是我国林业历史上第一大害虫,近年来出现反弹,年均发生面积在140万公顷左右,一些地方仍周期性暴发成灾。杨树柱干害虫在三北地区发生危害依然严重。以鼢鼠、野兔为主的鼠(兔)在三北地区新植林地危害猖獗,年均发生100多万公顷,对未成林造林地林木构成严重威胁。4.突发性害虫种类增多,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春尺蠖、杨树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普遍,其中以华北、黄淮、江淮地区危害最为严重,致使多处绿色通道景观被毁,江苏、安徽等省的杨树产业损失巨大。随着气候变化和天然林卫生状况的改变,栗山天牛、云杉八齿小蠹、切梢小蠹等一些次要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区已上升为主要危害种类。5.经济林、竹林有害生物危害种类增多,发生面积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经济林面积不断增加。随着经济林、竹林面积的快速增加,经济林、竹林生物灾害的发生种类也不断增多。6.灌木林和荒漠植被有害生物危害日显突出。2003年以来,年均发生面积达200万公顷以上。沙棘木蠹蛾、梭梭尺蠖、灰斑古毒蛾、大沙鼠等对东北、西北广大灌木林和荒漠植被的危害日益突出,并在局部地区多点暴发成灾,新疆塔里木盆地累计有20万公顷胡杨林毁于虫害。(二)林业生物灾害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林业生物灾害是指森林、林木及林产品遭受微生物、动物、植物侵害而使其经济、生态及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的事件,包括由非生物因子引发的林木生理性灾害。1.林业生物灾害具有自然属性。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是由林业有害生物、森林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在不断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2.林业生物灾害具有社会属性。一方面,林业生物灾害具有人为灾害特征。引起林业生物灾害的有害生物是生态系统固有成分,生态系统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可利用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通过自身调节功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避免有害生物种群密度过度增大而形成灾害,即使偶有灾害发生,生态系统也能通过自身调节从干扰中自然恢复,一般不会因有害生物而使生态系统破坏至无法自然恢复的程度。但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地球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不合理的森林经营方式,生态系统被严重破碎化、人工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稳定性减弱,控制和制约有害生物的能力下降或丧失,导致有害生物繁殖失控,频频暴发成灾。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又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遭到进一步破坏,这成为当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灾害损失逐年加大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林业生物灾害事关国土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娱乐和食品安全,事关广大林农群众增产增收,事关林产品对外经济贸易安全,具有显著的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特性。(三)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林业部门抓住战略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开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这一大局。1.维护生态安全需要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治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职能,这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林业的更加紧迫而艰巨的使命。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生物灾害严重威胁着上述的“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迄今最高级的文明形态,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及其成果的反映。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一个健康的森林以她优美的形态、色调、音韵等陶冶着人类的情操,人们在其中体验和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中,人们对以森林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更加渴求,对生态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必须科学地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维持身边的绿色,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3.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2009年9月,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年均发生面积1000多万公顷,年致死树木4000万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巩固新增造林面积、保证森林蓄积稳步增长上,都具有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此外,林业有害生物还直接导致了森林的碳排放。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权威专家温奈尔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在加拿大因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森林碳排放是森林火灾和森林采伐总量的3-5倍。必须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少森林面积负增长和碳排放,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4.促进农民增收、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需要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承包后农村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林改后,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将成为广大林农日常生产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项新生事物。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例如:组织主体的多元化,广大林农中普遍存在的预防意识淡薄、缺乏病虫害防治知识,大型林用药械无力个人承担等。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引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严重发生,并导致因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伤农事件发生。这将极大地挫伤广大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林农因此至穷,因此破产。5.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拓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空间需要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一些国家散布中国,采取多种措施遏制我国经济发展。其中,利用林业有害生物设置贸易壁垒成为他们采用的手段之一。2010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美植保组织制订并区域标准植物检疫措施《来自亚洲舞毒蛾疫区的船舶及船上货物运行管理指南》。据国家质检部门估测,我国至少1/5的输美货船可能在美国口岸遭遇拒绝入港、锚地待检、港口滞留等形式的通关障碍,将有500亿美元的货物受到影响。2011年韩国方面又针对香蕉穿孔线虫,禁止进口我国南方三省区寄主植物,对当地苗木花卉产品出口造成不利影响。6.维护森林食品安全需要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资源认识的深入,森林食品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式、手段、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与农药残留、水体污染等有关的森林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按照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国经济林栽培面积达到3300万公顷,经济林总产量达到2亿吨。这一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大意义,调整防治思路,转变防治方式,改进防治技术,科学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从源头遏制食品安全隐患,有效应对森林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保证森林食品的安全。

做好新形势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从服务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和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高度,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深化改革,依靠人民群众,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一)坚持预防为主国内外灾害防治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某种灾害一旦发生,要完全挽回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减低损失程度也是相当困难的。从灾害防治的成本效益和工作绩效分析,做好预防是灾害防治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措施。林业生物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要树立森林健康理念,要从培育优良抗性品种入手,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到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森林自身抵御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要加强对林分的抚育管理,及时清理受有害生物感染的林木和火烧迹地的过火林木。加强对现有纯林、低产林的改造,优化林种、树种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加强测报、检疫、生物防治等预防性工作,在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上全力推进预防工作,由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转变,变灾后救灾为灾前御灾,切实把预防工作摆到首位。(二)加强科学治理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是由林业有害生物、森林植物、环境条件、人为干预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在不断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坚持科学治理的方针。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研究科学的对策,采取科学的措施。要正确处理好预防与除治、治标与治本、内部与外部、生态与经济、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科学布局防治资源。要转变防治理念,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认识灾害,推进灾害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主要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机制、防治技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机制等基础研究,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应用技术研究,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成熟度和集成度,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强化防治标准体系建设和技术监督。要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和绿色防治,实现可持续控灾,维护环境安全。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展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三)坚持依法监管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具有社会公益性,其职能的履行要依靠行政手段来推进、法制措施来保障。坚持依法监管,必须建立健全防治法规制度,加快完善行业法规体系,确定依法治理灾害的法治原则。要加大违法处罚的力度和刚性,提高违法成本。要强化执法能力,从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行政执法工作。要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监督,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要完善和严格执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奖惩、林业植物检疫报检、监测调查报告等制度,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四)强化责任落实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国家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的肩上,实行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建立科学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目标责任制度,提高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成效。要建立健全“分类、分级、突出重点、按需扶持”的公共财政扶持政策和“谁受益、谁投入”的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为辅的投入机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公共财政投入和应急储备资金纳入本级预算,保障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纳入森林灾害综合保险范畴,充分利用金融支持林业改革的相关政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方式,开展政策性保险工作。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支持。(五)深化改革,创新防治机制要加强林业、农业、交通、建设、工商、科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高效协调的联动机制。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积极推进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市场化,鼓励和引导不同形式的组织和个人成立防治专业公司、森林医院等,开展承包防治、技术咨询等业务,形成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防治格局。各级防治检疫机构要加速职能转变,加强社会化防治组织的监管和服务,探索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防治组织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规范防治生产作业,保证生态安全,保障防治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有序竞争。进一步完善联防联动机制,不同行政地区和部门间要及时沟通情况,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整体防治成效。引导农户本着自愿原则,建立联户合作防治、组内或村内统一防治的防治联合体、应急处置联合队,实行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建立重大责任事故追究和林业生物灾害有奖举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

本文作者:方国飞工作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篇9

1兰坪县林业资源概况

兰坪县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部,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域。全县国土总面积437238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37638.3hm2,占总面积的77.22%,非林业用地面积99599.7hm2,占总面积的22.78%。全县森林覆盖率66.32%,全县林木绿化率为73.91%。兰坪县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Ⅰ级保护树种1种,国家Ⅱ级保护树种3种;有名贵中药材160余种;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种,国家Ⅱ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4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8种。2015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5282万元,占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6.5%,林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兰坪县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现状

兰坪作为全省林业重点县之一,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林业发展十分重视,把发展林业作为全县社会经济支柱产业来抓,林业队伍不断壮大,2015年末全县林业职工8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42人,助理工程师24人,技术工人14人,天保职工113人,护林员335人,实施各类林业重大项目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2000年以来,已累计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180233.3hm2,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9466.7hm2,完成天然林资源管护221833.3hm2,实施退耕还林32300hm2,陡坡地生态治理2333.3hm2,生态修复660hm2,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建设50666.7hm2,完成174586.7hm2集体林确权发证工作,最大限度地解放林业发展生产力,全县林业产值不断提高,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森林资源保护及林区治安形势严峻。林地开发与保护是当今林业工作的难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建设和项目开发力度加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凸显,加之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顶风作案,偷砍盗伐、偷捕盗猎、乱占林地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区治安面临严峻挑战,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2.2.2生态建设体系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兰坪县境内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但澜沧江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状态仍未得到根本遏制,泥石流、滑坡现象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

2.2.3林业科技水平不高,林产业发展滞后。林业高科技人材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产品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完整的林业支柱产业,林产业对地方经济和农民增收贡献率偏低,全县林业发展仍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的状态,林产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3对策与建议

3.1依法治林,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1.1兰坪县矿产资源丰富,要协调发展。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构成了威胁,必须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加强以林地保护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合理规划,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促进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发展。

3.1.2建立健全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提高依法治林意识。兰坪县由于少数民族杂居,广大林农依山而居,林农交错。因此,要加大对相关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进一步健全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活动,依法保护森林资源。

3.1.3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林地非法流失。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必须加强林地管理,对征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程序申报、审批,防止林地非法流失。

3.1.4完善森林防灾体系建设。兰坪县森林覆盖率高,林下枯枝落叶深厚,可燃物多,火灾隐患大,要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全县森林防火体系;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一旦虫情蔓延成灾,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极为严重,要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健全森林防灾体系建设,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3.2搞好森林培育,扩大后续资源

要依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的实施,结合林业产业建设搞好造林规划设计、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和后期抚育管理等工作,提高造林质量,加快全县后续资源的培育力度。加大生态修复、陡坡地生态治理、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生态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强对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科学管理和动态监测,提高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安全保障功能。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地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步伐。

3.3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减少林木低值消耗

要继续推进以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推进以电代柴,多能互补,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加投入,举全县之力抓好农村能源建设,有效地降低森林资源低值消耗。

3.4继续加快全县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增加林农收入

3.4.1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努力把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培育成为兰坪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产业,大力推进特色经济林和林产业开发基地建设,扩大种植面积,促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3.4.2加快低效林改造步伐。通过改造,逐步培育不同种类的优质、高效的用材林和经济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发展后备资源,促进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3.4.3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全县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各种名贵中药材、野生蔬菜、天然食用菌及珍贵树种,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增收提供丰富的资源,只要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3.5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兰坪县地处三江世界自然遗产的中心地带,具有一日达三江的独特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丰富,兰坪拥有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罗古箐省级风景名胜区、大羊场高原牧场和澜沧江盐马古道等引人入胜的旅游景区。加强对以上旅游景区的重点建设,加快“澜沧江花谷”、“箐花甸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可形成集生态旅游、森林保健、森林探险、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环线。

4结语

兰坪县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只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大力实施好生态建设工程,就能实现兰坪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曹贤芬 单位:云南省兰坪县林业局

参考文献:

篇10

(一)坚持生态优先,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加大

1、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退耕还林工程质量不断提升。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25.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9.9万亩,荒山造林8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今年我市又争取了7万亩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任务,现已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整地已完成5.6万亩,预计在12月底全面完成整地工作。为了解我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动态,掌握工程建设底子,促进退耕还林各项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今年10月中旬到11月,我市开展了市级抽查工作,共抽查6.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造林4.7万亩,荒山造林1.4万亩,封山育林0.8万亩。通过市级抽查,及时发现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加以整改,重点抓了补植、补造和抚育培蔸工作。完成补植补造面积45万亩,抚育培蔸55万亩。通过整改,及时解决了我市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二是长防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年,承担我市此项工程任务的祁东、*两县分别完成了长防国债1.2万亩(1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造林)和长防基建0.855万亩(封山育林)工程建设任务。10月底,这两项工程建设已通过了省厅的专项检查验收。承担20*年长防国债项目的耒阳、常宁两个建设单位,也正在进行作业设计工作。

三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通过验收。该工程于2004年7月启动。按省厅统一部署,工程建设延期一年。衡南、祁东、珠晖和雁峰等四个工程建设单位克服了沿线紫色页岩立地条件差、资金紧张等困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面的补植、补造和抚育培蔸,圆满完成了任务。11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厅的检查验收,并获得检查组一致好评。

四是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全面铺开。今年,全市共吸引社会资金1000余万元投入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现已完成速生丰产林造林5万亩(含部分退耕还林)。

2、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有声有色。

在市长彭崇谷等党政军领导的带领下,今年我市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了健身和绿化的双重效果。全市共有498名县处级领导、2319名机关干部参加了植树活动,栽种各种乔木75460株,其中樟树310株,给全市市民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在党政领导的带动下,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师院等学校纷纷组织师生义务植树2万多株。据统计,20*年,我市共完成义务植树1350万株,占任务的103%,其中农村植树1296万株,各县市区均相应建立了义务植树基地,共0.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大大加快了我市国土绿化进程。

3、其它营造林生产任务全面完成。

20*年,全市共完成中幼林抚育70万亩,毛竹垦复9.8万亩,油茶垦复28.5万亩。另外,我们结合迹地更新和退耕还林,完成了速生丰产林造林5万亩,全面完成了年初市政府给我们下达的其它营造林工作任务。

(二)坚持依法治林,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加强

1、加强了林政管理和执法工作。

一是认真执行限额采伐制度。为严格按照木材生产计划指标进行商品材生产,我局组织召开了各县市区主管资源林政工作的局领导、资源林政股长会议,专题研究布置了木材限额采伐、木材运输证管理、两证清查等工作。开展了木材生产计划管理的“阳光行动”,严格执行“民生行动”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省厅要求下达木材生产计划,全年没有出现戴帽下达计划的情况,没有出现超限额、超计划、违规串用指标的情况。开展了对采伐证、运输证的检查工作,对存在问题严重的相关责任人提出了严厉批评并调离了办证岗位,两证核发做到了规范有序。

二是林地林权管理进一步规范。为依法保护林地资源,按照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依法开展了非法征占用林地清理工作。全市共清理出乱征滥占用林地349宗,占用林地面积5530.2亩,已处理项目数87宗,已处理面积1005.6亩,追缴了森林植被恢复费182.83万元。全面开展了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截至11月份止,已完成52.35万亩退耕还林换发证工作,占计划任务的47%,面上发证工作已全面铺开。

三是木竹经营(加工)管理进一步加强。年初统一安排了木竹经营(加工)户的年检、年审、换发新证工作。全市已完成了1118家木竹经营加工户的年检年审换发证工作,查处了13户无证经营加工单位,全年没有出现违规审批情况。

四是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根据省林业厅、公安厅安排部署,先后精心组织开展了“破案攻坚战”和“绿盾行动”等一系列行动,重点查办了衡东县滥伐林木案件、常宁市国有弥泉林场滥伐杉木案件、*县4.4森林火灾案件。全市共破获各类涉林案件302起,其中刑事案件48起。处理各类违法行为人270名,抓获犯罪嫌疑人56名,刑拘56名,逮捕24名。打掉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团伙1个(团伙成员10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包括直诉)27人,治安拘留20人,收缴木材313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337.1394万元。全市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953起,行政处罚866人次,没收非法木材2425立方米,没收违法所得3.8万元,收缴罚款665万元。

2、加强了森防野保工作。

据测报历史数据分析,20*年是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大发生年。为掌握全市防治工作主动权,我局先后多次到衡东、*、祁东等地调查核实发生情况,全面落实防治规划。从3月下旬到6月中旬,先后采用R44直升机、“运五”飞机对衡东、祁东、南岳等县区进行飞机防治,共飞防42架次。全市共防治面积6.57万亩,其中直升机防治1.8万亩,“运五”机防治3.06万亩,地面防治1.89万亩,有效地控制了大面积灾害的发生。4月上旬,联合市环保局、南华大学等6个单位开展了“爱鸟周”、《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宣传活动,展出宣传专版7块,鸟类生物标本30种,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邀请了市新闻媒体进行专题报道。从7月上旬到8月上旬,联合市工商局组织开展了对城区集贸市场和宾馆、酒楼等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稽查行动,查处并没收放养青蛙2000余公斤、蛇400公斤、鸟160只。

3、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

20*年森林防火工作,我局上下高度重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努力保障全市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重点防火期内,全市进入戒备状态,坚持24小时值班,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3月30日于耒阳成功举行了一次我市历年来规模最大的森林火灾扑救实战演习,省、市领导和*军分区领导观摩了演习,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实战演习,进一步提高了专业队伍对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和扑救能力。由于人努力、天帮忙,上半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次数121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5%,过火面积8000亩,比去年同期减少62.5%,火灾事故1起,比去年同期减少60%,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下半年,尽管天气处于高火警等级,但由于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防护得力,截至11月底,尚未发生一起重大的森林火灾事故,是历年来我市森林防火形势最好的一年。

4、加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古树名木、名居古建筑保护和管理的规定》及*市人民政府《公告》精神,我局于5月30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通知》,专门召开了各县市区分管绿化的副局长及绿委办专职副主任会议,传达了省林业厅及省绿委办有关古树名木调查会的精神,并就调查进度、质量标准、挂牌保护等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经过艰苦的努力,全市共调查出有100年以上的古树6938株,其中一级的50株,二级的322株,三级的5318株,自然保护区1248株。到目前为止,*、衡南、衡东、衡山、常宁等单位已完成了保护挂牌工作,对有些特殊的古树实行了抢救性保护。

(三)坚持龙头带动,林业产业建设步伐加快

20*年,我市从事林产品加工生产经营的企业包括国营、集体、私营、外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已增至1300多家,现有祁东开福家俱集团公司、*县天天见梳篦公司、*市湘竹木业有限公司等三家林产品加工企业被列入省“龙头”企业。林产工业年产值8.25亿元,同比增长4%。年产木材15.2万立方米,竹材610万根,松香1400吨,木竹胶合板8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5万立方米,林果林药5万吨,细木工板8万立方米,家具及其制品124万件(套),纸浆6.6万吨,竹木地板100万平方米。其中“开福”牌家具、“金拓天”牌茶油、“恒星”牌木地板、“天天见”牌梳篦等国、省、市名牌产品远销新加坡、日本、泰国、德国等地。森工企业改制稳步推进。市木材公司已完成改制验收;湖南林业机械施工公司降价10%挂牌拍卖,预计年底可完成改制验收;林业汽车运输公司水电分离工作已经完成;林业大厦正在加紧同有关客商谈判;原木材工业公司遗留问题已妥善处理。

(四)坚持引项争资,林业投资计划和专项资金落实到位

今年上级林业部门和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我市的林业投资,为了争取把这些项目资金及时地下拨到项目实施单位,我局多次跑财政、计委,做好协调工作。到11月底止,共争取各项国家和省里对我市的林业投资1.26亿元。其中退耕还林资金1.09亿元,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535万元,长防林工程233万元。目前这些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了项目实施单位。

(五)坚持管理创新,林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