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文化底蕴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的文化底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字的文化底蕴

篇1

一、《三字经》在蒙学教育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

何为蒙学?蒙,取自《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注云:“童蒙之来求我,欲决所惑也。”(1)童蒙,即初入学的儿童。蒙学,《辞海》的解释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2)由此可见,古代的蒙学近似于当代的学前教育和初级小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上起周秦,下迄民国,用于蒙学教育的书籍或文献随着社会历史的递进而增益。据张志公编的《蒙学书目稿》统计有580种之多。徐梓的《中国传统蒙学书目》在此基础上作了增补,达到1300余种。蒙学教育的书籍虽然门类繁多,但基本义理都是为启智、认知、修心、养性、立德、规行等必须遵循的教范。

在诸多的蒙学书籍文献中,有一本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这就是《三字经》。

《三字经》从问世起,就以其难以比拟的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那么,《三字经》是出自何人之手呢?明代黄佐的《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的《大云山房记·二》都记述为是宋代末年区适子撰著,依据出自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有“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作。适子,顺德登州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之语。更有人迎合此说补证为“南宋末年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清代邵晋涵诗在其《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中断定为:“《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清代夏之翰在其《小学绀珠·序》中提出了:“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认定为《三字经》是南宋学者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1223~1296〉)撰著;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中也说:“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明确认定《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经当代学者研究,清人夏之翰、贺兴思的论断是可确信的。《三字经》问世后,虽屡有人因应世化做了诸多适变增删,依佘人之见,这些增删本非但无有多少增益,反而留下了明显的斧砍雕凿的痕迹,对《三字经》时代特征及其思想蕴含有所损毁。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传统蒙学读物的句式主要是四言句式。《三字经》以三言句式这一新的面貌出现,从形式上对传统读物进行了创辟性革新,而且这种革新符合儿童阅读习惯。明人赵南星说:《三字经》“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明人吕坤在《社学要略》中说:《三字经》“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3)清人王相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在《三字经注解备要·叙》中认为它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近代章太炎称赞《三字经》:“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天人性命之微,地理山水之奇,历代帝王之统绪,诸子百家著作之原由”。是一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内容丰富的启蒙读物,在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不仅对本民族、本土文化影响巨大,而且很早就在少数民族中传播。清代出现了陈格敬翻译的《满汉三字经》、崧岩富俊翻译的《蒙汉三字经》等,由此可知《三字经》在清代已为兄弟民族所接受;清雍正五年(1727)订立《恰克图界约》后,沙皇政府派来中国的学艺者就是以《三字经》为识字课本的。后来又被翻译成俄文,跨国界走出国门。道光九年(1829)俄国又在圣彼得堡出版了《汉俄对照三字经》,在俄国知识界和公众中广为诵读使用,被喻为“十九世纪的百科全书”;道光十五年(1835),由美国传教士出版的英文译本,被视为风靡世界的华夏古籍之一;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新英译本《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二、《三字经》深邃义理和丰厚的文化蕴涵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动力,这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一词源于《易传·乾卦》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时间不断的流逝,天体始终运转不止,君子应当仿效天体的这种精神,奋发有为,勉力向前,永不滞步。这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是个人健康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三字经》贯穿的基本的思想理念。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义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长为“经世致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教导儿童要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告知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简明扼要,一应俱全;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展示古代重要典籍和教授儿童习学的规程,胪列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等儒家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表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更替递嬗,中国两千多年变革发展史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劝诫习学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自幼打下坚实的“治世”知才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古代蒙教注重以人为本,首要目的是授教“做人”,教导“修身”。《三字经》的开首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在中国思想史上,关于“人性”的争议向无定论。老子认为:人性像水一样,是一个自然的东西,“人性之无分善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认为:性善是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活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性是本善的;荀子与孟子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然而,二人在人性善恶问题上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趋“利”的,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人性就是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而善的一面都是后天习得的;西汉儒家代表人物杨雄则认为人性是善恶混合的,学善则为善人,学恶即为恶人。其实,这些不同的观点是他们基于人这个生产、生活、文化、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态的感知思维,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也都不免有所偏激。《三字经》中“性相近,习相远”源自于《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并没有轻言人性,没有给人性定论,只是说人性相近,而后天的习惯与兴趣使人与人之间的天性相去甚远。先哲们尽管对人之初性善恶的观点不同,但对于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认可和赞同。“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积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本性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教化来改变的;一个人的习惯也不是生来就有的,陋习也是可以通过教化来改善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三字经》的作者是知晓在他之前关于人之初,性善恶的各种观点的,开首之语取人性本善之义,阐释“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足见其以人为本、劝人从善的理念是欲言于不言之中的。”

道德伦理是《三字经》的核心价值理念。《三字经》中:“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集中体现了“别尊卑,序长幼”的道德伦理修养。《三字经》里“三纲”指的是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三个主要方面。以“君臣义”为例,它秉承了孟子处理君臣关系的思想,即“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义”、“孝”、“亲”这种真情真义无不体现了和谐的思想。即或是董仲舒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也是具有历史的积极意义的。如若“君”不能为臣所尊,不能号令臣子与天下,君也就不成为君,臣也就不成为臣,朝纲必乱,国之将倾,这是任何国度和社会所不期望的;如若父亲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模式教养子女,父子关系将失去存续的基本基础,不成其为父子;如若夫不能为妇尽一家之主的责任和担当,那他(她)只是一双性器具的偶合,焉能成为夫妇?董仲舒的“三纲”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是不能冒然否定的。以今人的思维取向去苛求古人,否定古人,甚者批判古人,是忘根弃祖的不肖子孙。

《三字经》所倡导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不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现今,是做人、做事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和最低的底线。上有道,下有德,真善美才能够彰显,社会才会和谐。

《三字经》倡导“首孝悌”。今天的社会中不赡养老人,不孝敬父母尊长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当一个人在高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阔论时,不尊古训,不讲“首孝悌”,对父母尊长尙且不存一颗孝心,岂能够恰谈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实诚心?

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的磨炼。年轮的流转使已经逐渐苍老疲惫的古典教育中许多精髓在岁月侵蚀中散落;市场经济的大潮浪涛奔涌,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家园被荡涤的空旷溃颓。蒙学教育的根系不可中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能滞弃。时代需要重新捧拾起尘封缺失的精神文化遗产,深入研习其义理,汲取其精华,延续其命脉,润泽其后世。《三字经》这一先祖遗留给后世的精神瑰宝将闪烁永辉。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汉字 图形化 标志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74-0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崛起于世界之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设计师开始探讨挖掘汉字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标志设计之中。如何在现代设计充分发掘汉字的艺术魅力和造型特点,使其能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理念和形象,成为中国设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汉字图形化与现代标志设计

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汉字和图形一直是人们传达信息、交流和记录思想的主要形式之一:前者是以抽象概括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视觉思维,后者是以形象概括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视觉思维,二者不同的视觉形态特性决定了设计的艺术效果的差异。

具体来说,汉字图形化就是以汉字的字形结构和文化寓意为基础,赋予其图形化并涵盖特定意义和思维的设计形式,即把形象具体化的图形与抽象化思维的汉字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融合在一起,对汉字的线条造型进行变形和提炼,从而赋予汉字新的涵义。丰富的内涵、完美的构架,使汉字图形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标志等设计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观者的青睐。

二、汉字图形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汉字图形化并被运用到现代设计领域。但是,汉字图形化能否让信息传达得更加准确生动、合理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创意表现方式。由于标志需要传达商品信息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的设计不能像其他艺术设计形式一样自由。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我国《商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理念、市场需求、受众群体、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因素,在作出全面的了解后,再对商品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加以充分的展示。如何在标志设计中生动准确地表现出商品的包含的信息和寓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汉字图形化的创意表现方法。下面就概括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一)笔画共用

汉字是由点线面的不同结构而组成的符号。它最大的特点是同时具有象形和会意两种特征。笔画共用就是设计师通过对汉字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的共用部分的连接,创造出一个新的整体形象,如王军强设计的湖北省图书馆的标志。在这个设计中,王军强巧妙地将湖北省的简称“鄂”字的偏旁与“图”字中的“冬”连在一起,同时通过对“鄂”字中的两个“口”字的变形,寓意图书馆人员上下同心合力,彼此相通。整个标志设计简洁、耐人寻味。

(二)文字变形

文字变形是指以汉字为基础,根据设计的需要,对汉字的字体结构或部分笔画进行变形和提炼,使汉字呈现出新鲜、生动的形象。如杭州城市的标志设计,设计师通过对汉字“杭”的篆书演变,巧妙地将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园林、拱桥、航船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字体与图形互为补充,浑然一体,既体现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又表现出在新时期杭州的精神风貌。又如首都机场的标志,设计者以汉字“首”字为设计元素,结合飞机跑道的造型特点,通过形、音、意三者的巧妙结合,把设计主题和意蕴直观地传达给了人们。

(三)书法表现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由于其同时具有中国书法的意蕴美和图形特征的形象美,因此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舞动北京”的设计,就是将中国书法与篆刻艺术等元素加以融合的典范制作。设计者通过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段,将汉字“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不仅对北京奥运 “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给予艺术性的升华,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汉字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文字组合

文字组合,是指通过对汉字笔画和字形重新结构的艺术手法,将寓意和字形相近的汉字进行重新组合,构思出与设计主题表达相近的图画,进而提炼出最能表现主题的寓意。如民间博物馆的标志,设计以汉字“民”字为基础,运用抽象归纳、字形提炼的艺术手法,将两个“民”字重新对称组合成一个“间”字。整个标志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扇正要开启的大门,解构精巧,意境悠长。又如,中国丝绸标志的设计,设计者将对称字“丝”嵌入粗写汉字“中”的内白形成的两个空g里,整体视觉效果简洁清晰,信息传达效果一目了然,使艺术效果和形式到达完美统一。

(五)字形简化和装饰

汉字是由笔画、部首构成的线条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设计者通过对独立的汉字或一组字的笔画、部首、字形等要素,运用装饰性的艺术手法使其富有更深厚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如海基会的标志设计,汉字“交”的部首被设计者以中国传统云纹加以装饰,以此寓意海峡两岸之间是大海,波澜汹涌,行云流水,由此,将标志的意义清晰地传递给观者。

(六)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是运用视觉原理,通过一种视觉错觉构建虚拟的景象和空间的立体幻象,建造实际并不存在的空间。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利用虚拟空间的特有效果对图形加以设计,可以使作品的造型更具有艺术感和审美性。如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的标志,设计者利用“包”字的象形特征,对笔画和字形结构加以艺术性的抽象概括,使之与折纸艺术形成容器的结合形式,既传达了行业的特点,又具有现代感的标志,给人以深刻的记忆和强大的视觉冲击。

三、汉字图形化设计带来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开始被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中。其中,汉字图形设计又以其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包含的信息,并且更加清晰、更加国际化的视觉外形,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崇洋,汉字图形化在满足国际设计领域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现代设计和民族因素融合在一起,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因此,如何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加强民族化设计元素发展进程,是未来中国设计者关注的问题。

(一)立意

汉字是同时具有象征和会意两种特征的符号系统。解构汉字的设计就是通过文字的象形具象和抽象概括的表现方法,寻找表达“意”的具象元素与之融合。换言之,汉字图形化就是通过设计者的视角,在保持汉字字形辨析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对笔画的增减、变形或提炼等方法对汉字字形进行重新结构,体现汉字其独有的造型,进而表达出特定内容的傩院头岣荒诤。这种根据汉字变化而来的写意性标志设计不仅容易识别、记忆,也使得设计理念能真正为人们服务。

作为承载着设计理念的载体,由不同字体构成的汉字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气氛,不仅重新解构了汉字本身,也使设计者在运用汉字图形进行标志设计时,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汉字进行新的改造和提炼,并且获得新的创意和启示,最终使新的标志设计成为能蕴含民族文化和风格的独特载体,成为承载民族风格的发现与创造、交流与理解,使设计者与受众形成良性的对话和有效的沟通的工具,从而推动设计民族化的历史进程。

(二)创新

在现代设计中使用文字图形化不仅是民族审美需求的普遍趋势,也符合时展的需要。对于优秀的平面设计师来说,对汉字进行再创造、再更新,使其具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底蕴,这就使未来汉字图形化的设计领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因为一个汉字或几个汉字的组合,都能使特定的设计具有不同的意义,而设计者不同的审美趣味也会无限拓宽汉字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日益白热化,越来越多的文字设计开始进入世界设计领域,汉字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使其区别于世界大多数使用字母符号的国家,在设计领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和设计理念,也使设计者认识到只有正确表现出汉字潜在的意蕴和精神,发现汉字运用的美学规范,才能有所创新。

(三)适用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关注汉字设计领域,而不断获得世界性奖项的汉字图形化设计,也证明了汉字图形化在现代设计领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与大多数文化一样,汉字也有其生存和适用的特定族群和空间,一旦脱离了这个空间,它就会失去独特的艺术魅力,变成没有任何意义和艺术性的纯供欣赏的造型艺术。成功的设计者不仅要了解时展的需求和民族审美趋势,还要将文字图形化看作是一种新的艺术创作,以独属的艺术视角和设计理念重新对汉字进行再塑造,进而传达一种特定文化和艺术的独特属性,以全新的面貌与最清晰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独特的理念与智慧的,更好地弘扬东方文化精髓。

四、结语

汉字是中国文化浓缩的精华,经过上下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汉字图形化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发现,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汉字图形化不仅是一种设计语言和视觉传达方式,它还承载着弘扬东方文化的特殊意义。在设计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在设计文化传统和现代设计文化秩序之间取得平衡,运用创造性的视觉表达方式,把中华文化精华和历史底蕴表达在设计作品之中,使作品展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更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使其在世界设计舞台中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柳林、汤晓颖、李国庆.文字创意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冯建基.现代标志设计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徐成钢.关于汉字标志设计的探讨[J].美术界,2010(11).

[4] (日)伊达千代, (日)内藤孝彦.文字设计的原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5 ]杨新忠,吴娜. 汉字图形化创意表现空间[ J] .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10).

篇3

汉字,它美,它哪美?形体美。他们千资百态、形态万千。

汉字,它美,它哪美?音韵美。他们每个字都有拼音,拼音,是字怎么读,读出来清快、脆爽。

汉字,它美,它哪美?情感美。伤感、喜悦、无奈......就几个字,就能把意思全表达出来,表达了什么呢?表达了哲人们深刻奥妙的思想,赞颂了平凡人生的宁静而致远。

篇4

[关键词]:汉字 文化蕴涵 教学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好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起点,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以往的汉字教学,只是把汉字当作简单的信息符号来处理,对汉字的文化意蕴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学中进行的往往是一种非文化形态的机械识记或趣味识记。这种识字法虽有一定直观性,但字形与字义的联想比较随意,没有把汉字丰富的文化意味展示出来,导致汉字丰韵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在教学中的枯萎与流失,学生对识字写字不感兴趣。在汉字教学中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使学生通过汉字这个媒介掌握更多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厚学生文化底蕴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是进行汉字教学的重要前提,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在认识汉字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从汉字的表意特点出发,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汉字不同时期的不同形体,使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通过分析汉字形体展示其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汉字文化产生认同感。同时,直观的教学方式符合中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

可以通过讲故事、画简笔画、编顺口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汉字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识字。可以开掘某一字形的文化含义,使学生掌握与之有关的其他的一系列汉字,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汉字字形的创造和形成看,汉字与中国人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应重视汉字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不足。因此,在汉字教学中可以适度运用多媒体课件,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田里播下关于汉字的情感的种子至关重要,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机械地死记硬背每个汉字及其笔划转到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每个汉字后面的美丽故事,这个变化令索然无味的识字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二、开掘汉字的文化意蕴,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以求善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或崇德型文化,重视“内圣外王”之道,把“修身”“养性”“明人伦”作为育人的核心。因此,可以选择恰切的时机,利用汉字这一文化媒介,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化、审美陶冶以及道德培育,使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自主的文化积累、审美体验和道德完善的过程。

如讲“人”字。简单的一个字,包藏了极其深刻的道理。有做人的两条原理:第一,站起来。站起来是做人的第一步。第二,讲仁爱。因为人是互相支撑的社会群体,任何人都需要互相帮助,所以,要讲仁爱,这是人性之本。让我们明白:做人就应该做一个宽厚的人、有爱心的人、与人为善的人、善于合作的人。在此基础上,如果由此一点辐射开来,再联系中国历史上“站立着的大写的人”的形象,更能让学生真切地理解: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孔子所追求的坚贞品格;“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形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人生追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出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心声;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许多默默奉献者的生命写照……从一个汉字出发探求其丰厚的思想文化教育因素,理据性强,视角独特。这种教学方式比空洞的进行思想教育更有实效。我们知道,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宝库,因此,开掘汉字的审美因素、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三、引导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品格

汉字书法作为我们民族的一门传统艺术,它所具有的陶冶心性的作用及独特的教育价值,是电脑代替不了的。专家指出:使用电脑是科学技术能力,汉字书写是基础教育能力。前者是先进科学,后者是传统文化。如果只用电脑打宇,必然会导致手写能力的退化,尤其是学生尚处于汉语言的基础学习阶段,过早地脱离手写会影响汉语掌握的水平。

篇5

关键词:初中 汉字教学 误区 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在正确、主动地学习、使用语言文字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因此,汉字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民族文化传递的过程,它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高超和源远流长,对民族文化产生亲近感,认同感,进而还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然而,今天的不少中学,却往往因为追求升学率等功利因素,而忽略了汉字教学。笔者在近几年中,结合当前初中汉字教学的误区,探索初中汉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便引导初中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汉字文化。

一、当前初中汉字教学的误区

(一)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热情不高

当今社会,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电脑“码”字的生活。键盘正在悄悄地取代着硬笔,“手写体”正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而今的中小学生受信息化的影响,对写好汉字的热情也不高,而能写一手好字的学生越来越少。

(二)汉字书写几乎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随便翻开初中生的作业本,我们见到的往往是笔走龙蛇、龙飞凤舞,如吹乱一地的稻草字,看到的是错字连篇,像黑云翻墨的不规范字,甚至还会冒出乱七八糟的旁人绝对无法辨识的火星文,如果我们还不下功夫整治,很难想像受电脑文化冲击的中国人,将来是否还会书写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汉字。

(三)汉字教学的方向存在明显的偏颇,尤其忽略了汉字的文化底蕴

其实,在中国的几千年的识字教学中,一直是非常重视汉字文化渊源的,只是五四之后改变了汉字教学的方式,是受当时极端“西化”思想影响造成的恶果而已。翻开解放以来的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我们把汉字仅仅当作是工具,让学生认认读读写写而已,很少有教材能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如果说小学生如此教学,还可以理解,但是,初中生我们完全有必要加强汉字文化意蕴的渗透。

(四)许多语文教师没有摆正写字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忽略了汉字教学

这个忽略,有两方面,其一,今天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就难以“过关”。不少语文教师自己的汉字就写得很糟糕,那些歪歪斜斜的板书,潦草凌乱的汉字如何能引导自己的学生写好汉字。其二,今天的语文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已经很难找到安排书法(写字)课的老师了,忽略汉字教学也在情理之中。

(五)不少学校的汉字教学是扫除阅读障碍时可有可无的“插曲”

如今的不少初中都极为漠视汉字的教学,不仅语文教学中没有对汉字内容进行必要的重视,而且,很难找到开设了写字课的学校,更谈不上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活动了,在这些学校,汉字教学不过就是多认几个字而已。比起轰轰烈烈、全民皆兵的学英语来讲,简直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这是一种说不出的尴尬。

二、探索初中汉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重视显得尤其重要

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能重视,则语文教师的自身的书法水平将会大幅度提高,学校的书法比赛等活动将会大力地开展,学生的书写兴趣也将得到激发,热爱汉字的也将超过喜欢英语的学生。

(二)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1.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中学阶段教学任务重,内容多,要在几分钟内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生字的兴趣。将汉字字音的音韵美,汉字字形的结构美,汉字字义的意境美都通过生动鲜活的例子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了兴趣,便会自主、自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课堂上教会初中生识字方法,让学生不仅会学,而且能把握汉字的文化内涵。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学生识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形象记忆法、顺口溜识字法、找规律识字法、故事识字法、比较识记法、“新说文解字”法、字义字理法等方法,但是对初中学生来讲,“新说文解字”法、字义字理法都能拓展汉字的文化内蕴,其比过去的仅仅是看看读读写写的效果更显著。

3.积极开展有关汉字的综合性活动,普及汉字知识。例如汉字的造字法,通过收集展示甚至自行书写大量生动的汉字实例,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的同时,揭示汉字造字的规律,即汉字可从形体中感知意义,甚至是深刻的哲理。学生则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择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

(三)汉字书写教学有效策略

1.各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急需提高书法素养。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批改,都尽力把字写得端正、规范。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感受到老师也在认真书写,他们也会跟着认真书写,这样就营造出认真书写汉字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一手好字,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起着一种榜样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做学生的“活字帖”。

2.坚持每周的书法课已经势在必行。不管课程压力与升学压力多大,学校和语文教师都应该坚持聘请书法老师,上好书法课。汉字,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如何使它在发展历程中以更顽强鲜活的生命力绽放出灿烂的光辉是每一个中国人,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朱丽叶 《初中汉字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教研 2010年第9期

篇6

关键词:标志设计 汉字 创意

汉字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传播媒介,越来越多地被全世界广泛认知,他的独特性产生艺术魅力无限深远,。在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字体和书法各有不同,见证了历史发展过程和字体设计过程,因为不同所以才有不断的创新。是当下标志设计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设计作品中体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在多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师在汉字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利用结构、笔画、字体等变化,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很多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

标志设计的全过程,可以从含意、图形、文字、形式、色彩五个环节出发,疏而不漏、掐骨掐点。好比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各有各的妙用。它们相辅相成、自成体系,名为“创意五行”。创意五行,使标志设计明朗化、系统化。

汉字元素是标志设计中分量很重的一部分。字体设计充满了无限的魅力,而字体标志又将字体设计提高到符号传播学的高度。在艺术与科学的天平中,汉字在动态平衡艺术与信息的比重。标志从汉字出发,是人们较早选择的一个种标志设计方式。所看到的即是所读出的,声音与视觉达到一,同时又具有识别性。汉字标志,是语言的视觉化符号。汉字源于图形,保留有许多图形的特征。汉字标志,胜在听觉与视觉结合。

标志设计之中汉字应用既体现了传统民族文化底蕴,又突出了时代特性,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设计师。标志设计中汉字的形态要与标志在内容,形式和功能上相辅相成,通过象征性意象表现来准确地解释设计观念,最终走向“文化图形”的形成。

一、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汉字

从标志设计来说,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汉字无疑是中国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平面设计。设计元素简洁,涵义内容丰富,被广泛应用于设计行业中。

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线面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符号。汉字发展至今形式抽象、精炼,是一种特殊的平面设计图形。

二、现代标志设计中汉字的应用

汉字作为标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标志设计的新方向。其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从造型上看不仅有图案形式,而且也有字符形式,许多著名的标志设计都是由汉字构成的。以汉字作为符号的形式来进行标志的创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汉字作为信息媒介的一种视觉符号,具有特定的形式理念,人们用汉字独特意味的“形”来传递信息,由此产生交流与沟通,了解所传达的信息涵义。如何通过汉字创意进行标志设计呢,下面结合较知名的汉字标志谈谈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从汉字的字意切入进行标志设计

在进行标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如果运用汉字的字义来传达设计理念,那么必须对字体的意义和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解析,经过构思、重构、归纳,形成新的图形从而达到望“文”而生“义”,创作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的标志,进行视觉信息传达。如中国铁路标志,字义运用充分,由工人、火车头与铁轨的断面相融合而成的,设计师将“工人”两个汉字刻意地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合二为一,构成火车头和铁轨断面的形象,使工人、火车头、铁轨三位一体,行业属性跃然之上,形象简洁凝练,寓意深刻。“工人”点明铁路行业之属性,即铁路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而工人阶级又是国家的主人,它洋溢着铁路工人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从汉字的字形切入进行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中,利用汉字字形的变化组合应用较为常见,设计过程中找出字形间可以连接的部分,相互借用,让字与字之间互相穿插,达到造型简练、结构紧凑、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如中国工商银行标志整体上市一个隐性的方孔钱币,体现金融业的行业特征,并借题发挥出“方圆的规矩”的哲理思想,中心是一个“工”字,经过变形,中间断开,加强的“工”字的特点,使工字更加突出,含义深刻,两边对称,体现银行与客户之间平等互信的依存关系。以“断”强化“续”,以“分”形成“合”,是哲学上的辩证法,是银行与客户的共存基础。汉字字形的巧妙运用,强化了标志的语言表达力,中国汉字与古钱币造型的结合运用,充分体现了汉字的力量。

3.从书法切入进行标志设计

近年来运用书法的造型作为标志设计中主要元素的不少,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画面有重量感,又不缺乏变化,但是,有些书法字体不易快速识别,从而运用的书法字体得到了限制。如上海世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书法体的世字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对举办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吉祥物与汉字"人"为原形作呼应,可谓珠连壁合,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强化了人与地球,人与世界的紧密关连,深化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书法的魅力身在其中。

4.从印章形式切入进行标志设计

篇7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其以独特的魅力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元素。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丰富的造型,在标志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给设计师带来广阔的设计思路。该文从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汉字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演变、汉字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意义。

关键词:

汉字;标志设计;中华设计

一、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汉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出现和应用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早在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遗址就已经出现了符号化的汉字。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从古老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不难发现,每种字体其实都是在模仿和简化生活中出现的事物。正因如此,汉字在日后的发展中形成了生动有趣、形态各异的样式。纵观中国历史,每个时期的汉字都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楷书工整、严谨,行书明快、高效,篆书质朴、典雅。所以,汉字具有无穷的魅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汉字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演变

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字体由繁到简,由象形到会意。在艺术层面,汉字艺术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提高。笔者以典型的印章为例追溯标志设计中汉字的原型。印章在很早之前就出现了,据史料记载,印章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皇帝手里的印章是权力的象征,谓之玉玺;将军手里的印章是兵权的象征,谓之兵符。不同形式的汉字印章既能识别身份,又具有审美价值,还能代表不同的地位与权势。由此可见,以汉字为原型的符号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期,国家富强,经济繁荣,人民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升。“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商品有了不同的样式,于是交换者在自己的商品上做出标志加以区分,并且借此宣传、销售自己的商品,甚至以标志辨别真伪。古代的标志运用于许多地方。如战旗,在军事中,为了区分敌我,需要树立旗帜,因此,战旗上的符号是古时的典型标志之一。又如服饰,为了区分尊卑、辨别官职,需要在衣服上缝制不同的图案或文字。这些符号的演绎大大促进了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汉字设计是一种文化的设计,具有良好的表意功能和独特的音、义、形,这是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

三、汉字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

现代标志是时展的产物,它寓意深刻、形象生动,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刺激观者的视觉,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者利用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等进行标志设计,既增加了标志设计的艺术形式,又丰富了标志设计的内涵,同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1.汉字的形态美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汉字独特的造型、形象的笔画,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汉字属于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是一幅生动、有趣的美丽画卷。如,汉字中的“旦”字就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一样,形象而生动。随着多年的演变,汉字形成了非常优雅的形态。汉字的美不妖、不浮,历史的沉淀让它淡雅,时间的积累让它清新。所以,设计者利用汉字的形态美进行设计标志,能使标志多一份底蕴、少一份浮华。

2.汉字字义美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汉字的字义十分丰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有的汉字一字多义、多音,内涵深厚,简约而不简单。标志设计的主旨在于用有限的符号表达更多的意义,从这一点看,汉字与其不谋而合。汉字既丰富了标志设计的内涵,又增强了标志设计趣味性,能传递出更多的信息。这样的标志设计正是时代的需要和设计者的追求。

3.汉字字音美在现代标志中的体现

中国文字具有音、形、义三大特点。古人云:先有其音,后有其字。由此可以看出,汉字的读音是关键。汉字的读音是十分讲究的,汉字的抑扬顿挫与古音律的宫、商、角、徵、羽一脉相承。古代人认为,无论音律还是字音,都应朗朗上口,如诗、如曲。所以,汉字的读音十分复杂,但也十分动听。设计者利用汉字的字音可以让标志设计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标志的传播。

四、结语

设计者要不断挖掘汉字的意义,总结汉字的特点。在标志设计中,设计者要利用汉字的特点,通过美学原理和艺术手段,结合汉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挥汉字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2]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姜亮夫.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篇8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其他国家认识和了解,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的关注。艺术创作要有创新,要有独特性,但是创新也要有依据,要立足于独特的文化,这样才会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生命力,展现其独具的魅力。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深厚的文化宝库,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外在美,还能够彰显其内在魅力,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平面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文化产业有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产生了更多具有创意的设计,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新鲜感和活力。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受到了国内外设计人员的青睐,具有强大的市场吸纳力,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再次,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平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艺术,主要通过图形、色彩来吸引受众,若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受众快速、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文化内涵,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民族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一)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当前,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中都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统图形作为其中的一个元素也被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是创作者和消费者传递信息的媒介和工具。在实际的设计和创作中,我们不能将传统图形直接移植到平面作品中,而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的不同需求和喜好,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别受众的审美观和心理需求等,使平面设计与传统图形在本质上有机结合,从外观造型、文化内涵、神韵等方面寻求二者的融合和统一。因此,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要体现出原创性、新颖性、独特性,要面向国际市场,用具有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作品来推动中国平面设计与世界优秀艺术设计接轨,并启发和引导我国平面设计者探究和产生更多的新思维、新理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设计者要充分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在继承、吸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正因如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将传统图形艺术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需要注意的是,表现对象的特点和内容决定了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而表现形式又反作用于表现对象,因此,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要体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比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香港凤凰卫视的徽标,也是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民族文化厚实而凝重的底蕴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由一对凤鸟盘旋对望的“喜相逢”图案,表达出了圆满吉祥的含义,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我国传统艺术中高超的艺术手法在这个图案中得到了完美体现。由此可见,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的时候,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统一,注重色彩的协调与对比,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图案中的色彩元素,而应该进一步地修改和创新,才能使现代平面设计的民族特征和现代性体现出来。

(二)民族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民族色彩是最具活力的一种元素,其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习俗、审美心理,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和亲和力。而且,色彩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将民族色彩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能够提升作品的内涵和底蕴,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的表现,也给当前的平面设计以启发和借鉴,使我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了国际。我国的民族色彩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较大,因此青、黄、黑、白、赤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色彩,而且都象征着不同的寓意。五色与五行、五方相结合,形成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东方属木,色青;南方属火,色红;西方属金,色白;北方属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具体来说,青色包括绿色和蓝色,绿色是植物的色彩,象征自然环境和生命力,同时充满着青春活力,表达了和平的希望及安全感;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色彩,蓝色使人联想起平静的情感,含有神秘感,表达了人们的期望,也代表着沉思、冷静、智慧。黄色经常用来表示阳光和大地的色彩。在中国历史上,黄色曾是历代帝王的专用色彩,从唐代开始,黄袍从祭祀的专用礼服,变为皇帝的常服,这一规则被后世中国帝王所延续,长达两千多年,因此,黄色在古代象征政权、富贵、地位和威严等。黑色代表着神秘、力量、厚重和博大,同时具有庄重、冷酷、沉稳的寓意。白色代表纯洁、高尚、友爱。红色是生命、吉祥、喜庆、热闹的象征,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一种色彩。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民族色彩,既能够增强受众的亲切感,又能提升表现对象的意蕴内涵,也能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比如,一幅关于“汾酒”包装的平面设计作品就以蓝色为包装盒的主要色调,体现出了酒的历史久远,而且青花瓷的瓶身也体现出了古典、儒雅的意境。

(三)汉字书法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是中国艺术中的灵魂与核心,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和书法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把书法元素运用到平面设计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信息,还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情感的表现空间也更大。如今,很多设计师都或多或少地注意到中国传统笔墨的元素,将笔墨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无论是汉字还是书法,其在平面设计中突显出来的艺术生命力都是其他任何设计语言都无法企及的。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成功范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就是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典型应用,古代铜钱中融入一个“中”字,似两扇上了锁的门,很好地象征了安全与诚信;再如“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体现了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巧妙应用,它借助中国书法的灵感,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京”字的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接胜利的人形,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

三、总结

篇9

在标志设计中,以形达意的汉字解构重构是指通过汉字解构重构后的外形直接反映标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让受众见形知意,意与形会。汉字虽只有“点、横、竖、撇、捺、折、弯、钩”八种基本笔画,但如果通过视觉审美的间架结构和谐地组合成整体,就能产生独特的造型艺术美感。在标志设计中,以形达意的汉字解构重构主要依据汉字点画和字形结构,运用添加、删减、重组、改造等手法,将汉字结构与外在形态加以美化或与其他图像融于一体,赋予汉字新的视觉审美形象及标志所要求的特殊含意。当然,以汉字为主要元素的标志设计在解构重构时,应注重对汉字“形”与“意”的融合、整理、归纳,进行寓意、美感上的视觉再创造,设计、创造出全新含意的视觉形象,从而达到以形达意的设计目的。“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从汉字的形入手,通过解构重构来表达标志深邃的含意,是标志设计中常用的手法。

在设计时,以汉字为主元素,在充分理解设计要求与意图的基础上,借鉴汉字的架构、笔法、布白、虚实、承转、长短、宽窄、大小、高低、粗重、俯仰、轻逸、苍茫、秀润、急疾、疏密、斜正、争让、主次、向背等规律,运用对称、均衡、对比、韵律等审美原则,以概括凝练的手法,对汉字加以巧妙地处理与变化,产生全新的视觉图形,从而设计出极富民族韵味的汉字标志。香港设计师靳埭强非常善于运用汉字作为设计元素,重视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中,强调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利用汉字元素进行解构重构,合理地变形、取舍与创新,设计出以形达意、符合东方情感与审美的标志。如他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志,造型上以汉字“中”和古钱币为元素进行解构重构,以形达意、意寓形中。中心的方孔以中线贯穿象征流通和联系,外圆则寓意中国银行面向世界的企业理念,同时又融合了中国古典哲学“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整体标志颜色为传统的朱红色,彰显出民族特色,既表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功能,又准确传达了中国银行这一特定概念。造型简洁、内涵丰富、寓意清晰,将中国银行的基本要素、经营理念囊括于一个“中”字的解构重构中。利用汉字解构重构的组合变化来以形达意是现代标志设计的有效手法之一,依托汉字独特的结构、笔画、布白、虚实等规律,运用对称、均衡、对比、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对汉字的外形进行巧妙地处理,就可以演绎出全新的视觉符号。

如靳埭强为重庆设计的城市形象标志,以汉字“庆”为基本设计元素,“双重喜庆”为创作主题,用书法特有的枯笔效果结合解构重构手法,将两个欢乐喜悦的“人”重叠成一个“庆”字,既道出了重庆名称的历史由来,又表现出两人携手并进、迎向未来、共谋重庆发展的精神内涵。整个标志配以代表吉祥、时尚的红、黄二色,巧妙而又形象地传递出重庆人“广”“大”的开放胸怀和“双人成庆”的寓意。由“庆”字解构出的“广”、“大”二字的双人之形,充分地达到了以形达意的设计目的,成为极易被大众接受的视觉传达语言,很好地诠释了标志作为符号所具有的代表性与象征性意义。

2隐形见意的汉字解构重构

隐形见意的汉字解构重构是指汉字字形被隐含于标志图形中,通过解构重构后的汉字图形来展现标志预期传达给受众的含意。通过这种方法的汉字解构重构,汉字的外在形态在标志中已经隐去,视觉图形则凸显于视觉中心,从而汉字与图形虚实相交、兼容并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香港大新银行标志由两颗中国传统算盘珠解构重构成一个“大”字,寓意为客户“精打细算”服务宗旨,巧妙地表现出企业理念,在视觉造型上阴阳互补、虚实相生、前后置换,具有强烈的运动态势,暗含该银行发展趋势迅猛。在对汉字标志进行隐形见意的解构重构时,必须充分领会设计主题的含义、目标、企业的经营理念及服务受众群,然后再对汉字的外在形态与含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采用解构重构手法经过巧妙构思、归纳、整理、组合形成全新的视觉图形,达到隐形见意、形意一体,从而创造既具个性、饱含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又能有效传达信息的标志。如中国工会会徽标志采用的主要设计元素就是汉字“中”“工”,设计者通过解构重构将二字变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红色同心圆,并用二字共同的竖画紧密联系一起,寓意着中国工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团结、齐心、统一。

整个标志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了中国工会的职能与内涵,颇具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充满了热烈而恒久的生命力。汉字笔画结构复杂,各种字体的笔法变化多端,但整体字形趋于方正平板,这对标志设计中隐形见意的汉字解构重构带来一定的不便,难以充分发挥解构重构的艺术化设计手法。基于此,在进行汉字为主体的标志设计中,无论是设计构思还是造型表现,都要充分考虑汉字的字形、笔法、字体、字势等客观实际,以及艺术表现的自然、合理、巧妙。通过对汉字整体性能的把握与含义的深度发掘,形成隐形见意的构成关系,产生极具创新与视觉表现的标志。如北京东道形象设计制作有限责任公司为杭州市设计的城市标志,是以汉字“杭”的篆书演变为基础的。“杭”古义为舟、船,杭州得名于“大禹舍舟登岸”的历史典故。通过隐形见意的解构重构,设计者巧妙地将城廓、建筑、航船、园林、拱桥等诸多要素融入“杭”字中,使整个标志如一起航的航船。该标志运用江南建筑中具有标志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作为“杭”字的外在视觉形式,虽隐去了字形,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江南地域特征。而且,标志中还隐含了杭州著名景点“三潭印月”的形象,凸显了杭州“五水共导”的独有城市特征,寓含了杭州历史文化底蕴,又象征着杭州正起航、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3形意相融的汉字解构重构

形意相融的汉字解构重构是指在标志设计中,汉字与图形异质同构,通过添减、取舍、变形、颠覆、同形同构、异形同构、分解重构、以图结字、元素融合等解构重构手法,使汉字与图形建立起由内在至形式上的某种共性,达到字与形有机地合二为一,从而巧妙地揭示设计意图,有效地传达信息。形意相融的汉字解构重构,不仅可使标志具有汉字的形象特征,同时还能通过外形与标志寓意相关联,达到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视觉效果,勾引起受众认知的兴趣和丰富的联想。如陈玉昶设计的中国铁路标志,采用“工人”二个汉字解构重构而成,变形的工字如铁轨横切面,人字呈环形于工字之上,配上红色既如初升太阳,又有东方光明、祥和之意。“工”与“人”形意相融于一体,恰似行驶在社会主义建设大道上的火车头。整个标志构思精巧、构图精美、意蕴深刻,醒目、简练、形象、文化蕴涵丰富。汉字造字本身就源于象形,具有很强的图形性、符号感及造型价值。因此,在将汉字解构重构进行标志设计时,要精心地将字形与图形符号相融合,将汉字造型与标志意蕴相融合,从而使标志创意与造型完美无缺地融于一体,达到形简意赅、传情达意、内涵丰富的预期目标。

在进行形意相融的汉字标志设计时,由于汉字笔画多寡悬殊、结构复杂、可塑性较差,在解构重构时难以做到汉字与图形之间的形意相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巧妙地运用汉字与图形的特点及蕴含的意义,在解构重构时从整体着手、省略细支末节、注重文字图形之间的融合,造型要自然合理,形象力求新颖别致,达到形与意的完美相融与统一。优秀的汉字解构重构标志,要如羚羊挂角般无迹可寻,切忌牵强与削足适履,为了适合特定的形态而对汉字笔画蛮横地改造、甚至扭曲变形,而是要新颖、巧妙、自然、易识别,有利于设计意图的传达与表现。毕竟实用、有的放矢是标志设计的第一要义。脱离这一要义,标志的功能需要与商业诉求就无法得以表现,形意相融也就无所依附了。分析现有形意相融优秀的标志作品,无不是贴切、自然、信手拈来皆成妙境的。如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设计的2008年申奥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其构思为传统印章形的“京”字,通过解构重构的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将京字幻化为载歌载舞、昂首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生动地表现出北京张开双臂喜迎八方来客的热情与真诚。整个标志如一方充满传统文化底蕴的印章,其中人的造型暗含“京”的神韵,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中国韵味,可谓是形意相融的完美结晶。

另外,形意相融的汉字解构重构要重视设计元素的挑选、切分、组合及转化,从而能合理地将汉字、图形元素重构在一个标志中。当然,这除了需要艺术、美学及设计技巧之外,还必须遵循符号学的原理。标志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符号,而符号本身具有能指与所指二重性:能指为承载符号内容的“中介物”,即“形”,代表着标志的表达层面;所指为符号在其受众心里的表象,即“意”,代表着标志的内容层面,它与受众心理及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及经验积累有密切关系。正如贡布里希所言:“读解图像和接受别的信息一样,得依靠对各种可能性的原有知识,我们只能认出我们知道的东西。”凡是优秀的形意相融标志设计,往往在能指、所指二重性上会达到既稳定又统一的完善结合。如2010年世博会标志,就是这一思想的完美体现。整个标志运用解构重构中的切割、连接、形图共生等手法,将汉字“世”与字母、数字巧妙地同构于一体,形成一个三口之家相拥、放飞梦想的视觉画面。在视觉上合理地解决了相关符号间的对立与矛盾,使之相互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贴切而又生动地阐释了世博会“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和“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4结语

篇10

汉字的应用具有灵活性、重构性和全息性,所以便于设计、创意和传播。为了更好形象地说明汉字形貌修辞和汉字字体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在此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广告案例加以阐释,以说明传统汉字在现代广告运用中的可行性。

1.关于汉字形貌修辞在广告中的应用以下是WWF中国(WorldWildlifeFund,世界自然基金会)制作投放了一则公益广告,利用汉字“见形识意”,充分利用它的形,通过汉字的特殊形体结构,来表达传递广告的信息。直观而巧妙地表达了保护森林的主题———乱砍滥伐的直接后果。“森”变成“林”,“林”变成“木”,最终变成“十字架”。其寓意很明确,当树木砍光时,人类也就不存在了,使这则广告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传统汉字同样也应用于城市形象标志,例如杭州市的城市形象标志,里面采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包括航船的底部造型、江南飞檐屋顶的建筑风格以及西湖园林圆洞门元素,同时整个标志又采用书法笔触来进行演绎,整体造型和局部处理不仅充分体现了杭州市本身的特色,同时又艺术化地传达了杭州市大气与精致的完美结合的城市形象。整个标志的形态处理非常舒展,传达新杭州的大气与开放,寓意今天的杭州正起航的“意”念,展现出更为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的杭州城市新精神风貌。标志下方增加了书法笔触的笔“意”,且以“形”不到而“意”到的巧妙性诠释了西湖水的意象,自然而流畅地传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与水的亲近感,凸现了杭州独有的“五水共导”的城市特质,增强了杭州城市标志的人文意蕴。这样不仅使得标志的内涵得到了充分“森”变成十字架而又直观的表达,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2.关于汉字字体设计在广告中的应用以下是一则公益宣传招贴。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公益广告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泛黄且断裂的习字纸上,上红下黑的“汶”、“川”二字撞击着人们的视神经-汶川告急!两字组合在一起形成大大的“济”字,广告主题是“我们在一起”,清晰而准确-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这则广告的感召下,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另一则公益广告,同样很好地运用了汉字字体设计的拆字设计方法。作者以拆分“食”字的形式,来告诫食品供应商:“人”和“良”两字方能组成的“食”!做一个有“人”心、“良心”的商家才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人”与“良”异质同构,组合成广告的主体“食”字字形,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整个作品不仅充分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很好地传达了“做良食,方可为人食”的主题。通过对以上广告创意中汉字的运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汉字创意广告如果运用得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汉字创意广告可以制造差异性,引起受众的好奇心;能以简蕴繁,以少藏多,契合快节奏生活,人们期盼信息简洁的心理;相对而言,制作费用低廉;体现了传承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汉字字体设计和汉字形貌修辞分别属于不同的领域,两者的结合在广告创作和设计中已经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两者都强调视觉效果,尤其是汉字形貌修辞对汉字字体设计具有启发作用,而汉字形貌修辞则在增加文字内涵等方面技高一筹。广告学、艺术学与语言文字类专业的专家学者,应该开展汉字艺术设计和汉字形貌修辞的交叉研究,总结各自的规律,使各种艺术创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如果我们能够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并借鉴新的研究成果,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的既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又能表现国际主题,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作品。

二、汉字在广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当代设计行业领域越来越青睐于将汉字以设计元素的方式引入到其范畴之中,同时这种以设计的眼光着眼汉字字形的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汉字本身的具体应用方面,通过对案例的简单分析,我们发现,在广告设计中通过对文字应用简单的拆分、组合等设计方法,并从中得到创意思路,赋予新生字形不同的意义,这不仅开拓了广告创意的新领域,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领悟到文字设计的字形与字意的趣味性和逻辑性,给广告受众最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促使形成创意汉字运用的新时尚。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是违规违法问题。国家工商总局《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广告中因创意等需要使用的手书体字、美术字、变体字、古文字,应当易于辨认,不得引起误导”。目前广告界出现滥用汉字的现象,可归结于两方面原因:其一为根本原因,即人类的意向观念问题;其二为表层原因,即着眼于汉字在广告中的实际应用角度。正如克里福德·格尔兹所说“文化是通过符号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他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对人生的知识以及对生命的态度。”而汉字正是作为这样一种文化符号,起着沟通和传承的作用。所以,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呢?首先,在汉字字体设计方面,我们要注重汉字易解性。传播信息是广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这使得广告作品中的汉字在信息传达上,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汉字设计过程中必须将广告信息准确的传达给观众,切勿为了单方面过度强调某种特定的形态,增减关键比划或者扭曲变形,结果弄巧成拙,而应该要做到因地制宜,自然巧妙,易认易懂,不引起受众误解,这样才利于信息的传播。优美的汉字设计应该以清晰的视觉形象,使人在自然的环境中完成对广告的认知,从而达到其宣传的效果。其次,汉字的字体设计含义应与广告本身的意境相吻合。我们都知道,一则广告不可能适应于多种产品或是品牌,进行广告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产品属性和品牌个性,同样,把汉字应用到广告中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两者的匹配性。好的汉字设计是设计者智慧和阅历的完美体现,能给人以独特醒目的视觉享受,因此我们要根据广告目标的属性和特点进行创意构思,突出汉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在保持汉字字体本身独特个性的同时,使设计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增强广告设计中传统汉字的整体视觉效果。再次,汉字字体设计应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广告设计中,文字的存在具有三种意义:一是作为语言信息载体而存在的文字,二是书写在广告表面的汉字形态,三是作为激发观者艺术想象力和联想的工具之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这样使汉字摆脱传统的表现方式。这种将传统汉字重构、拆分或亦字亦画的表现形式,使汉字在辨识中促生新的意趣,将习惯的“文字叙述”变为强烈的“视觉表现”,以惊奇的视觉来审视这种迷离的传统汉字。总之对于从事创意工作的从业者来说,对待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取向应该本着传承为本源,超越为目标。我们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应该不囿于传统的樊篱。因而,现代广告对传统图案文化的借鉴绝不是随意拼凑组合,现代广告创意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当代广告人应该把握传统图案所蕴含的审美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现代广告创意中,在整合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才能创造出更具民族文化底蕴的优秀广告作品。

三、“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化”的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