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申报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涉农资金申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涉农资金申报

篇1

省扶贫办:

**区**镇**村位于西长公路**段东侧,全村共辖14个村民小组,746户,3588人,耕地面积8126亩。

今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按照“一个中心,六大功能区”(即以村部为中心,建成公益事业区、小康家园示范区、加工服务区、主导产业开发区、规模养殖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布局,对全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目前,已建成村部办公楼一幢,完成**小学改建,拓宽硬化村级道路9公里;建成前宅后院式小康农宅15套,已搬迁入住

15户,并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成标准化的村级卫生所1处,文化活动中心1处,新建水塔2座,铺设自来水管道3600米,共需资金93万元,现已自筹13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5万元,尚缺资金55万元,恳请贵办帮助解决。

篇2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认真总结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2011年项目申报工作,对今后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出意见。

1.正确评价五年来新农村专项资金投入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成立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6年专项资金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过去五年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突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全面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据统计,五年时间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46亿元,县(市、区)投入达到10.77亿元,乡镇投入达到4.09亿元,加上省级投入,各级财政投入总计达到25.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35.5%,市(州)级财政投入占5.8%,县级财政投入占42.5%,乡级财政投入占16.2%。到目前,全省有近1/3的市(州)、1/2的县(市、区)、3/4的乡镇都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是有效捆绑了各类资金项目和集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专项资金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在省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按照资金项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商贸网点、市场流通、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在全省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机制,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创新建立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同时,积极调动发挥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227.0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43亿元,占20.4%;各级各部门单位帮扶投入14.74亿元,占6.5%;发动社会能人和有关团体、企业捐助投入3.9亿元,占1.7%;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占22.7%;农民自主投入94.12亿元,占41.5%。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5.23,起到了“四两拨千斤”和杠杆撬动作用。

三是有力地支持了项目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补贴是省级专项投入的重点。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了试点阶段“百镇千村”和深入实施阶段10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538个,支持建设农村社会事业项目609个,支持建设农村环境改造项目437个,支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24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50110户,支持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13个。省级专项资金投入促进形成了新的农村投入机制,构建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渠道,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实现了市带县、城帮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全省共同努力下,有6类项目建设呈现了快速推进的大好局面:第一类是在产业发展上,全省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屯4205个,工业集中区72个,各类专业合作社978个,实现产业立村230个,市场活村75个,人才强村36个,旅游兴村58个,城镇带村63个,第二类是在农村道路建设上,全省1000个示范村,累计修水泥路11132公里,柏油路47公里,巷道铺砖466公里,修边沟1251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屯屯通和户户通达到70%以上,第三类是在农村房屋改造上,新建砖瓦房16.4万户,改造旧砖瓦房15.4万户,新建和改造面积2449万平方米,户均面积达到80平方米,重点推广了新式农居和暖房子,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第四类是在农村环境整治上,改围墙8.3万延长米,修铁大门21.6万个,建公共厕所14443个,建室内水冲厕所32151个,建户外卫生厕所33.9万个,建垃圾站18180个,建垃圾填埋点15117个,栽树15098万株,安装路灯50547盏,第五类是在办公健身活动场所上,新建和改造村部2240个、卫生所2342个、农民夜校1213个,建乡村文化站599个、村图书室2150个,建文体健身广场1093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4600套,第六类是在便民服务上,新建农村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通过新农村建设,全省打造了一大批产业发达、环境整洁、院落整齐、设施完备、美化绿化的魅力村庄。

四是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到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上来。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加大规划编制的资金支持,是启动规划、做好规划的重要保证。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累计投入规划编制资金5500万元,其中投入省级专项资金2220万元,地方配套3280万元。开展并完成了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概况、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数据普查,支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和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五是支持启动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信心。五年来,在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省新农村办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09年开始,由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实施两年已完成培训任务4000名。省里还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近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

总之,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这一成绩的取得与省和各级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专项资金的设立已经成为凝聚各级各方面力量,合力建设新农村的原动力和活化剂。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规范,积累了一定经验。一是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扭住关键,找准切入点,牢牢抓住发展生产和改善民生两项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强化扶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抓纲带目、纲举目张,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才能加快农村面貌的改变。二是尊重民愿,切实发挥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还权于民,建什么、怎么建都由农民自主决策,不包办代替,不行政命令,不搞暗箱操作,实行公开公示,接受农民群众监督,这是搞好新农村项目建设、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的有效办法和重要保障。三是激励约束,注重发挥专项资金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充分体现专项资金的补、引领性和带动性,对于项目捆绑多、自主投入大、干的效果好的,坚持多补助、多奖励,调动积极性;对于具有创新的、方向性强、起点高的项目,比如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这类项目等,给于重点倾斜和大力支持;对于那些无所作为、工作推进慢、建设效果不明显的,适当削减支持规模。四是立制规范,把各项制度建设贯穿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注重项目审批程序,坚持村申报,乡镇、县、市和省逐级审核审定的办法;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公示制、建设合同制、工程招标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等,严格履行各种手续;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检查,每年春秋各集中检查一次,既检查项目,又检查资金,确保项目建设扎扎实实,资金使用管理安全规范。五是协调配合,努力做到部门之间工作衔接有序、上下工作拧成一股绳。多年来,与省财政、省发改部门工作协调顺畅,保障了专项资金的规模和及时审批下拨;加强了与市(州)、县(市、区)和村镇工作的有序衔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真实性、可行性,保证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地发挥了专项资金的支持作用。可以说,这些工作经验是上下共同努力、共同实践的结果,要倍加珍惜,积极运用,以利工作,切实把今后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做的更加扎实、更富有成效。

2.全力做好今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申报工作

2011年是全省新农村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第二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省里继续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补助。前段时间,经过与省财政厅沟通协调,省农委党组研究确定,省新农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吉林省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以吉农综字[2011]56号文件下发到各地组织实施。2011年项目申报工作与历年比较,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一是时间紧。按照计划,在2月底前完成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下发工作,3月15日前完成项目申报,3月31日前完成项目考核,4月15日前完成项目调整,4月30日前审定项目上报省专项资金委员会,争取5月份第一次例会审核通过,6月底前将资金拨付到市、县。从整个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上看,可以说是步步紧逼、环环紧扣,时效性很强,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二是任务重。1000个示范村项目申报和审核审定工作,无论是从示范村数量来说,还是从工作环节来讲,都存在着点多面广、程序多项目多、数据量大工作量大、检查任务重和复核任务重的特点,需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合力攻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三是责任大。项目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示范村建设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资金的后续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和规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工作上要细上加细,做到申报无纰漏、无遗落,一次申报、一次成功。四是关注程度高。尽管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新农村办公室以及各个示范村对此非常重视,不仅关注能批多少资金,还关注今年干什么项目,我们一定要引导好,把好事办好,切实让各个方面和各个层级满意高兴。

根据2011年面临的新形势,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文件精神要求,今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一)申报范围、补助原则和支持重点项目。项目申报范围主要是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补助原则主要有5条:上限控制,对示范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并根据示范村大小、建设成效和原有条件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重点支持,主要是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相对集中,申报项目要具备一定规模,避免出现项目投资过小、数量过多。每个村申报项目1个,最多不超过2个,排好顺序;尊重民意,按照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确定建设项目;奖优罚懒,对于地方投入大、乡村集体和农民主动投入、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的,给予适当倾斜。相反,则适当削减支持规模。

2011年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0类,分别是: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二是桥涵建设。三是自来水工程建设。包括水源、泵房、管线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包括路边排水沟、屯内小河流两岸整治。五是清洁能源建设。兴建集中供气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省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70万元,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和村集体、农民自行筹措。六是休闲文化广场。包括场地整治、设施配备、宣传栏建设等。七是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场、垃圾转动车等。八是有线电视建设。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或建设卫星接收装置。九是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支持示范村改造农户围墙,统一格式,美观实用。十是太阳能路灯。这10类项目是省里综合考虑全省情况确定的,既照顾了建设好的地区,又考虑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项目申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对于省里没有支持的项目,各地可通过本级专项资金、乡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予以扶持。

(二)申报程序及时间要求。申报程序基本是与往年一致。各示范村要按照规划建设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经市(州)、县两级农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签属意见后,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按照早申报、早批复、早实施的要求,省里已将《项目申报管理指南》通过网络进行了转发。要求各地在3月15日前将申报项目上报到省里,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省里还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查、集中审核、专家论证,上报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审批。这样,2011年的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最晚不迟于6月底前完成。因为,省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规定,2011年同2010年一样,凡是6月底前没有下拨专项资金的,每逾期1个月削减10%,并在第二年预算安排时扣减。11月份起不再下达专项补助资金,结转下年使用。这次会议结束后,大家就要立即着手组织抓好本地项目申报工作,尤其是部分县(市、区)示范村数量较多,市县两级要加快项目审核进度,在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出现贻误时间,影响省里项目批复,责任自负。

(三)项目核查。为确保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省里要对各地的申报项目进行检查。3月15日以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会同财政部门组成9个组,对全省1000个示范村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实地考核,对所有示范村2010年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是查阅账目,对2011年申报项目进行逐村现场对接,根据实地与可能确定建设项目,同时对部分示范村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核和检查。要坚决杜绝和防止利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偿还历史积累的债务。发现哪个地方出现这类问题,不仅要追缴今年的专项资金,以后也不再支持安排。

(四)专项资金分配办法。在申请补助额度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申请额度要实事求是。一般来说,每个村申报资金规模在20万元左右,工作开展好的村可以多报一些。另一个是注意项目捆绑。省专项资金委员会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不撒‘芝麻盐’,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这是硬性要求。各县(市、区)要继续按照2010年的做法,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捆绑立项,以申报指南的10类项目进行捆绑整合,如,道路建设项目就是将各个示范村申报的道路建设项目捆绑为一个以县(市)为单位的项目,一般一类项目申报示范村个数要在3个村以上,申报补助资金超过50万元。各(县、市)在申报时一定注意,没有达到这个规模就协调各村进行项目调整。

(五)需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坚持以规划为指导进行项目申报。做好规划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特别是这1000个示范村,要进行连续三年的投入建设,必须要制定科学建设指导规划。去年,在省里的要求和督促下,各地、各示范村都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一些县(市、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本级拿出很大一块资金,推进省级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到目前已有近70%示范村规划编制任务已经完成。2011年还没有完成的,要抓紧完成,避免盲目建设和无序建设。在项目核查中,是否是按照规划进行申报将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二是突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面貌。经过省里积极协调,农户的院墙、大门建设和安装太阳能路灯纳入了2011年省里支持项目,这是一个突破。同时,市县两级也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主要投入方向,建立起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2011年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面铺开的有利时机,把省里专项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其它政策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立项和批复会充分考虑对其它方面投入带动情况,凡是有其它投入的就优先立项,凡是其它投入较大的就给予多一些的支持。几年来,省里一直督促市、县两级要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践看,凡是设立的,工作就主动,工作成果就大,就能形成多渠道投入、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社会广泛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这次会议后,还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的市(州)、县(市、区)还要继续积极争取,这不仅是我们做好工作的要求,也是强化单位职能、树立部门形象的重要方面。四是切实尊重农民群众建设意愿。项目申报要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重点解决好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路、水、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要坚持民主程序,项目申报要进行民主决策,申报项目要在村里公示7天。五是做好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申报。2011年继续以试点性质安排一部分秸秆气化站建设项目,总体考虑数量控制在15个以内,力求做到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由于秸秆气化项目投入较大,省里只解决项目投入的一半多一些,所以要求申报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示范村要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所在的县(市、区)财政投入要达到30万元以上。同时考虑项目长久运营,在项目检查中,凡是申报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省里将对村班子组织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农民自筹能力和县级财政匹配资金情况也要进行考核。对于不具备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不得申报秸秆气化站项目。

3.切实抓好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从全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看,各县(市、区)都能够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但个别县(市、区)仍然存在着缓拨、滞拨、串项使用等倾向性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就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切实保障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出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当年省里批复的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专项。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乡镇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拔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时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付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实行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实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经得起检查和审查。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不准暗箱操作。四是建档立卷。对于开展各类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四)加强存在问题的整改。从前段时间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调度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县(市、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是严肃规范的,专项资金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但也存在着有的地方资金挂帐、项目无法实施问题。对于过去擅自串项的要妥善处理,抓紧解决。对于去年和今后批复的项目,无论是因灾还是其他原因,省里要求一律不准串项。各地要坚决杜绝这类问题,哪个地方再出现这样问题,就取消哪个示范村资格,同时对县(市、区)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提出批评,并取消年终省级先进的资格。

篇3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现象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有利于逐步规范涉农资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克服“缺位”和“越位”现象,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当前,我县整合涉农资金的条件已经具备,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工作。

二、明确重点,有序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工作

现阶段,我县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重点是支持农业生产类资金,包括用于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各有关部门要突出重点,全力支持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二是涉农专项资金的申报立项要向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区域倾斜。三是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归并或按照资金用途重新分类打包,集中支持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区域。四是对上级下达长期不能实施的项目和结余资金由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重新整合立项。五是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真正实现涉农资金的有效整合。

三、科学部署,积极搭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平台

(一)以全县总体规划为平台。根据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资源条件,制定支持优势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规划,以规划引导和促进各部门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

(二)以主导产业和优势区域为平台。根据我县实际,积极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区域整合平台,引导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集中投放,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财力解决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挖掘主导产业优势,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以重点涉农专项资金为平台。要继续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重大专项资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项目申报、立项、涉农资金投入、投资效益分析等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创新管理模式,减少事权交叉,逐步形成部门间分工明确、责任统一、相互协作与制衡的工作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4

近年来,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总体是好的,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有的投向不准、乱用滥用、损失浪费严重,有的滞留缓拨、结存沉淀、长期在账上“趴窝”,特别是挪用、截留、套取、贪污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本文旨涉农资金管理政策建议在通过梳理天津市涉农资金管理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涉农资金管理的政策建议,助力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

关键词:

涉农资金;管理;建议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强涉农资金管理,从总体上看,涉农资金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为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涉农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本市涉农资金管理同全国各省市类似,存在一些管理需要与管理现状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问题之一:部门之间缺乏制度化工作协调机制和权责分担机制。如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土地手续不齐全影响施工、工程实施进度缓慢等情况,由于尚未建立解决此类问题制度化协调机制,容易出现推诿扯皮,资金拨付不足额、不及时,形成滞留、延压项目资金等问题。同时,涉农项目管理部门与资金管理部门权责不清晰,也容易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内容、地点等问题。问题之二:部分涉农项目评审论证欠科学,推动落实不到位。特别是部分涉农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不细致,如土地占用不符合政策规定、确定项目施工队缺乏公开透明等等,往往容易引发土地纠纷、施工冲突等矛盾,影响涉农项目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加之涉农项目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导致未按规定时间启动项目和未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等问题。问题之三:涉农项目资金管理碎片化,资金管理制度仍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涉农项目类型多、资金量大,客观上容易出现监管盲点和形成监管漏洞,特别是在缺乏完整、系统、科学、规范的涉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的条件下,加之“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涉农项目资金管理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形成涉农资金监管合力,导致涉农项目财务管理不符合规定问题时有发生。问题之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目前,本市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重点是将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整合,侧重于增量资金统筹整合,而目前,尚未形成涉农存量资金整合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难以将涉农领域存量结余资金高效整合使用。问题之五:涉农项目资金配套有关规定亟需清理整合。目前,涉农项目申报立项时往往要求区财政或项目单位配套资金,中央和市级涉农项目均需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承担单位,过多过繁的配套资金要求,造成项目单位配套资金压力较大,导致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轻则难以完成项目建设内容,重则存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风险,形成涉农项目资金监管隐患。问题之六:乡镇基层组织对涉农项目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台账工作不重视,导致个别区出现农户缴费保险单据发票不齐以及中标合同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二、政策建议

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只有通过建立健全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工作协调机制、制度研究机制、资金整合机制以及数据管理机制,并注重工作机制之间的协同性和联动性,最大限度发挥各项机制作用,才能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

科学论证关乎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科学论证有助于促进涉农项目预算编制科学性,提高涉农项目预算执行均衡性。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可以从组织管理、论证标准、论证程序、论证方式、专家管理等方面着手,通过总结涉农项目论证实践成果,逐步归纳、整合,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提高涉农资金投入使用科学性。

(二)建立健全涉农项目工作协调机制

从实践来看,涉农项目涉及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多部门,既包括项目立项、计划批复、组织实施、项目验收等项目管理环节,又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审计、竣工结算等资金管理环节,建立健全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可以更深入、细致推动项目落地,特别是及时解决涉农项目组织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纠纷、施工冲突等矛盾,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涉农资金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涉农项目制度研究机制

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涉农项目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扎好涉农资金管理的“制度笼子”,应坚持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四项原则。对尚未制定资金管理制度的有关项目,应按照程序及时研究制定,确保涉农资金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对已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应定期评估整合,针对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提高涉农资金管理制度时效性。

(四)建立健全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

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目的是统筹涉农资金用于重点项目、急需领域,有助于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应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协调、相统一的原则,着力打造现代都市新农业资金整合平台。一方面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构建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发挥顶层设计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总结在实践中探索的成果和经验,挖掘现代都市型农业实践内涵,拓展涉农资金支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路径,发挥实践探索的推动作用。

(五)建立健全涉农项目数据管理机制

通过收集、整理涉农项目基础数据信息,做好分类、建档工作,确保涉农项目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以满足涉农项目基础信息筛选、查询、分析、等工作需要。同时,要做好涉农项目资料及财务会计资料的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通过入户访问、发放问卷、开展统计、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提高涉农资金投入公平性和精准性。

作者:李伟 闫自仁 单位:天津市财政局农业处

参考文献:

[1]桂咏梅.当前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5(25):44-47.

[2]余瑾霞.县级财政涉农资金监管探析[J].财政监督,2015(24):39-41.

[3]李萍.加强基层财政涉农资金监管的思考———以广西为例[J].财政监督,2013(13):42-46.

篇5

一、基本情况

(一)涉农资金概况:镇2013-2014年涉农资金累计为2571.62万元,其中2013年1355.06万元(上级安排的项目资金1239.91万元,区本级安排的项目资金115.15万元;按资金性质分:农民补贴补偿类404.82万、农业生产发展类25.71万元、农村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类817.66万元、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46.87万元、其它类60万元);2014年1216.56万元(上级安排的项目资金1194.06万元,区本级安排的项目资金22.5万元。按资金性质分:农民补贴补偿类409.64万、农业生产发展类43.36万元、农村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类704.3万元、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47.26万元、其它类12万元)。

(二)加强涉农资金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领导。各村以支部书记揽总与镇签定涉农资金管理目标责任,严格责任追究;二是加大巡查力度,镇成立涉农资金领导小组,不定期的对全镇各村的涉农资金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三是加大涉农资金的宣传力度,使群众明白各项惠民政策,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加大公示力度,无论是资金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工期、承建方等资料予以公示,加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五是积极引导和利用村明主理财小组,让他们积极参与涉农资金的管理,在项目建设前、建设中及建成后全程监督。

二、自查自纠的主要做法

(一)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副镇长为副组长,镇级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我镇于4月14日起对2013年及2014年涉农资金按来源级次、资金性质逐笔核实到村、到组、到户和项目地点。主要做法:一是查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二是查村账与镇账是否相符;三是村查账面金额与合同承包人领取金额是否相符;四是查账面金额与实施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是否相符。在整个自查过程中,始终坚持一看是否有以虚假资料申报领取资金、收入不记账等手段贪污侵占涉农资金;二看是否有自己经营、经手的便利,帮助亲友等承揽涉农资金项目,索取或收受财物;三看是否伪造合同,报大建小等方式骗取涉农项目资金;四看是否挪用挤占涉农项目资金;五看是否用涉农项目资金进行公款消费;六看是否有损失浪费涉农资金;七看是否有涉农资金滞留闲置;八看是否有改变资金用途;九看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十看资金管护是否到位。

三、自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打卡直发2013-2014年度失败粮食直补及综合直补0.02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49万元、良种补贴0.04万元、危房改造资金0.3万元至今滞留在惠农资金账户。

二是个别项目建成后管护不到位。

三是个别项目票据还有待加强。

四、整改措施

一是打卡直发2013-2014年度失败粮食直补及综合直补0.02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49万元、良种补贴0.04万元、危房改造资金0.3万元至今滞留在惠农资金账户。根据银行频繁更换农户账号、外出务工农户不能及时联系等实际,镇责令村组干部通过多种方式限期将农户账户信息收集并报送相关单位,单位接收信息后,不超过5个工作日全额兑现到户,并纳入年度考核,逗硬奖惩。

篇6

一、高质量、高地项目申报工作。在210年支农项目及农发项目申报工作中,克服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提前运作,行动。在还未收到省财政厅项目申报指南正式文件时,就搜集信息,从《江苏农业网》网站下载项目申报指南文件,向县分管县长汇报,召集及专家学习领会项目申报指南精神。《徐州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10)》,规划中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一批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产业区和市场竞争主体,着力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且组织涉农、专家及技术人员对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效益性等指标论证,力争申报一项,一项。在月的里,共申报支农项目33项,申报金额6900万元,项目上报,实施方案内容科学规范、完整,了令人满意的。受到了县和市财政肯定。已批复项目资金3318万元,一大批支农项目的申报,将为丰县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二、项目资金管理,资金监管。农业项目多,财政资金量大的现实,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是摆在面前的艰巨任务。在对支农项目资金管理中,制度,按程序办事,依法理财,资金跟着项目走,杜绝截留、挪用、套取财政专项资金问题的。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同的专项资金,《江苏省农业园会计核算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徐州市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等操作。经常到项目实施地点察看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实施进度拨付款项。项目完工后,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拨付余款。人手少、缺少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实,在项目验收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项目工程的性、完整性及工程质量审计,防止工程中偷工减料、高估冒算的。,分清财政与项目实施的责任,项目实施是责任人,并写进项目实施合同。了社会上及对应由项目实施承担的责任而加给财政的误解。

三、千方百计农发债务核销申报工作。财政、开发的文件要求,精心组织的农发债务核销的证明材料。在紧、任务重、材料要求高、内容多的情况下,加班加点,通宵达旦,高质量地组织好债务核销一系列资料。省市财政、开发对我科上报的材料肯定,共批复核销560万元农发债务呆帐,了我县债务。

四、努力支农报表的编制上报工作。农财的报表较多,主要有农发资金报表、世行项目报表、“两高于一”统计表、财政支农投入情况统计表等等。领会报表口径和上报要求,严把报表质量关,报表数字无误,上报。支农资金支付进度,对支农资金支付进度慢的,指出原因,写出分析报告,向局汇报,支农资金支出数、支农增幅、支农支出进度符合“两个高于一”的要求。

五、责任状及工作有性地工作。市局支农资金、农发资金考核办法,局与股室签订的责任状文章。分值高的内容,努力的工作,力争不失分。,加分因素,工作,多得分。该得的分不失分,努力加分的因素多得分。力争在全市、全县的考核中好的名次。

二、存在的问题:

1、支农资金量大且项目多,是财政报账制的项目较多,审核起来工作量非常大。人手较少,且知识结构有局限性,是对工程类项目的审核不深不透,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大。:

2、防洪保安资金的征收征管办法不多,征收不大,仅仅依赖地税,征收任务难度大等问题。

三、明年工作思路

1、强化服务意识。为丰县经济发展服务,服务。款项项目进度拨付。丰县财政资金紧张的现实,应对的解释工作,让大家财政,理解财政,谅解财政。

篇7

【关键词】 涉农资金;统筹安排;监管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各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涉农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涉农资金投入不断增长。涉农资金是涉及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分为工程项目类资金和补贴补助类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村合作医疗等多个项目。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到70%,各类涉农资金使用情况如何,值得关注。

一、河南省涉农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支持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财政整合扶贫资金,用于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

近年来,河南省财政集中8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用于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经过多年努力,已完成4 800多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建设任务。2008年全省共有10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从2006年起先后在20个贫困县、185个贫困村开展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截至2008年底,全省互助资金规模达到1 916万多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 350万元,农户入股资金534.51万元,累计发放借款1 341.91万元,累计到期借款338.57万元,到期借款归还率达100%。①

(二)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

一是在中央财政投入方面,2003年至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补助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2.77亿元。尤其是在安排2009年预算资金时,国家农发办安排河南省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总计7.25亿元,约占13个粮食主产省的8%,占全国的5%,充分体现了对河南省的倾斜。二是在地方财政投入方面,河南地方财政每年除按照政策足额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外,近几年省级财政还安排8 400多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在整合其他支农资金方面,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平台,在24个重点县,近四年统筹涉农项目资金5.84亿元。2003年至2009年,地方财政累计筹措落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9亿元。三是吸引、统筹其他资金共同开发。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农民群众为其受益的项目建设筹资投劳,2003年至2009年,累计投入达15.1亿元。同时,通过投资参股、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78.17亿元。以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项目区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7.7亿元。②

(三)积极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支持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2009年河南省财政筹措47.6亿元,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由2008年的91.8%提高到94.2%。省财政落实1亿元,支持1万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二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河南省财政拨付农村低保补助资金20.6亿元,低保对象扩大到363.6万人,人均月补差标准提高不低于52元,落实2.2亿元,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和加强敬老院建设。三是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2009年河南省财政筹措4.9亿元,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四是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村公路、户用沼气、饮水安全建设投入、支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当前河南省涉农资金使用与管理中主要问题所在

由于监管体制不够健全以及基层面临的实际困难等多种原因,在涉农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甚至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当前河南省涉农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显不足

据对17个省辖市48个县(市、区)144个行政村的农田水利设施的调查③表明,河南省农田水利设施在建设和管理中问题重重:一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被调查的144个村中四成以上的机电井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70%以上的坑塘、堰坝及小型水库则建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经过几十年运行,因疏于管护、年久失修而毁坏严重。二是部分工程质量差且利用率低。三是重建轻管,毁坏严重,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长期以来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导致部分设施毁坏严重。被调查的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当中无专人管护的占47.4%。四是重大轻小,投入不足。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大江大河、病险水库等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能够使农业生产直接见效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按照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体制,大中型水利设施由中央财政投入,省级政府配套;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由县乡政府负责,对个别特殊项目省级政府进行适当补助。但近年来县乡财政普遍困难,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无力对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支持,导致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二)涉农资金使用缺乏统筹安排

由于涉农资金投放数量大、渠道多,政府对涉农资金缺乏统一管理调度,涉农部门各抓一块,资金管理较松散。一些地方在同类型项目的申报、审核及实施等环节上缺乏统筹安排。个别项目资金,本来资金总量就不大,由于各地争项目、争资金,资金管理部门为平衡关系等原因,将资金分散下拨,从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影响了涉农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部分涉农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不规范。部分工程项目开工前未经过招标投标,建设期缺乏有效监督,建成后未经过竣工决算。工程实际造价无从知晓,工程质量更难有保证。个别涉农部门或乡镇因经济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占挪用或套用项目资金等不良现象。二是项目配套资金缺乏。个别涉农部门或乡镇只局限于涉农项目本身争取的资金,较少或没有安排相应的配套建设资金,致使项目必要的配套工程缺乏相应的建设资金,影响了主体工程的顺利推进和投入使用。三是由于涉农资金拨付环节多、监督体制不健全、少数人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涉农资金违纪违法案件呈易发多发趋势。仅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河南省共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927件1 163人,涉及农村建设、道路交通、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农村医疗、土地开发、抢险救灾、农村低保等多个领域,涉案总金额2.5亿元,查办案件总数居全国第一。④

三、加强河南省涉农资金规范管理的思路

(一)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突出支农投入重点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当前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除了配合搞好中央大中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外,应着手搞好农业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着力解决好中小型农业基础建设资金无来源、维护无人管的问题。解决该问题,既要发挥好财政的支持作用,也要发挥好社会力量和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对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可实行财政补助;对受益对象明确的项目可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标委托社会力量进行经营、收费和维护。采取定期招标以确保中标者经营、收费和维护的合理性,财政对中标者予以适当补助,可降低农民的使用成本。

(二)建立整合涉农资金资源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涉农资金名目繁杂,来源渠道广,管理部门多。可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的原则,建立统筹安排各部门、各渠道、各层次支农资金的整合机制。基于现实,最好由省级财政部门牵头,将分割在发改、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国土等有关部门的支农资金统一归口到财政管理,建立起“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运行机制。若以县为单位整合,既缺位又越位,因为受现行资金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上级对资金性质和用途有明确规定等限制较多,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支农资金整合最好是从中央级、省级为龙头,再到地、县级实施。整合资金的同时,应加强涉农项目整合,由政府牵头组织领导,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围绕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公益事业项目等,相对集中管理项目,统一上报和审批项目,统一实施和验收,可有效避免多头申报多头审批、各行其是、擅自调整改变项目,导致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的情况,从而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投资效益。

(三)加强涉农资金监管,促进涉农项目资金管理日趋规范化

一是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从本地实际和项目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安排项目的配套建设资金,从而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及时峻工并投入运行。二是要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责任制,同时严格项目资金监管。规范项目招投标制度,从项目立项、项目实施直至项目建成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明确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峻工审计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规范和监督措施,并且责任落实到人。三是严格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强化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涉农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重点检查滞留闲置、挤占挪用涉农项目资金等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篇8

县位于陕西省市北部,辖7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211个村委会,10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1万人,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较差,但资源相对丰富,主要有土地、油气和人文旅游三大资源。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5亿元,财政总收入14.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较上年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4646元。下面就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近年来,党和国家特别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农惠农的力度逐年加大, 至三年内,中、省、市对我县强农惠农的补助资金累计达6.72亿元,重点支持了退耕还林、粮食综合直补、乡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为推进“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领导高度重视,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及时部署。

6月29日我县组织各涉农部门在分会场参加了全省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在会上县领导和各涉农部门认真领会会议精神,会后政府县长程引弟第一时间安排部署了我县清理检查工作。县财政局经过研究出台了《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安排》并向县政府做了汇报,并初步制定了《实施方案》草案。县政府对我县清理和检查工作给予重要指导意见,并提出了要求:一是思想重视,把握重点,吃透政策,掌握本次清查的政策界限。二是抓住本次清查问题中心,积极及时部署。三是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本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明确责任,明确任务,明确要求。

二、 前一阶段我县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 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7月25日,县政府印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关于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塞政发【】58号)文件,成立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程引弟任组长,政府副县长徐宪部、财政局局长李钟元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县级各涉农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 召开全县动员部署大会和业务培训会

8月3日,我县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清理和检查工作动员部署会在县邮政局三楼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政府常务副县长高树杰、政府副县长徐宪部、财政局局长李钟元及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由徐宪部主持。会上县财政局局长李钟元宣读了《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这次清查的目的、范围、内容、任务、职责。进一步明确目标,各司其职,这为保质、保量完成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任务做足准备。会后举办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业务培训班,加强思想宣传,确保了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顺利开展。

3、 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根据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部署,各单位按照检查范围和内容,全面摸清-上级下拨及本级财政安排强农惠农资金,对拨付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重点自查资金使用方向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发放对象、标准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等。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纪检、财政、经济发展、审计等单位人员,分成四个检查小组对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自查自纠阶段工作进行了督促指导,从检查情况来看,我县自查自纠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各部门、各乡镇都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积极自查,填报表格,确保了我县清理检查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4、 上下联动,积极沟通,相互协作。

自我县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积极与市领导小组沟通,扎实掌握政策,明确上级要求,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主动与各乡镇各部门联系,确定联系人员,及时布置工作任务,准确传达政策要求;财政、纪检、纠风、审计部门相互协作,积极配合。通过上下联动,积极沟通,相互协作,使我县清查工作准备充分、工作有序,实施有效。

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努力构建清查工作的舆论监督环境。

强农惠农资金涉及着广大农民利益,本次清查工作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也是对广大农民的负责,因此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努力构建清查工作的舆论监督环境尤为重要。我县《实施方案》出台后第一时间在县人民政府网进行公布,并印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简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0911-8300109、0911-6212529)、举报信箱(ascaizheng@fanwen.chazidian.com)、传真(0911-6212529)。

6、我县自查自纠工

某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汇报第2页

作基本情况

(1)通过自查自纠阶段工作,我县各项涉农资金管理状况良好,资金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各项涉农项目资金都能按计划执行,各项惠农补贴资金能及时足额兑付,并保证其准确性。基本不存在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问题。

(2)、我县—涉农资金基本情况。

,涉农资金合计25597.31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6932.29万元,县级资金8665.02万元

,涉农资金合计32502.4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3.23万元,县级资金12469.2万元

,涉农资金合计41696.6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30206.39万元,县级资金11490.24万元

三、 今后工作安排及想法

一是进一步完善自查自纠工作,对没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的部门和乡镇,作为重点检查对象,督促完善自查自纠工作,

篇9

关键词: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思考

农业专项资金为国家与地方财政投入的专门用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民收入,提升农业发展后劲,用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资金。若要进一步提升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还应不断完善涉农专项资金使用长效机制,增强强农惠农专项清理与检查工作,强化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增强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一、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现状

涉农专项资金发挥了自己的功能与作用,在刺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为:(1)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方面的相关制度不完善;(2)涉农专项资金使用中的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3)资金使用相关部门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4)部门间沟通、协作、配合不到位等,种种问题均应引起我们深思,并找出可提升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可行措施。

二、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规范的制度是保证专项资金得到有效使用的关键。首先应完善审核支付制度。各个农业项目实施单位需专门针对涉农专项资金支付建构一整套较完善的审批手续,保证预算安排针对性支出,各个主管领导应各司其职,认真负责,严把资金支出关卡,增强专项资金使用透明性,确保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同时,应完善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度、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等一系列制度,保证涉及专项资金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完善的制度保驾护航,用制度来约束相关人员行为,相关人员也应严格按照制度内容依法办事,依法使用、支配专项资金,尽可能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二)强化监督、增强监督效果

我国各项职能部门需对涉农资金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全面监督,每一笔财政支出均应心中有数,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关心涉农专项资金去向、流量与流速,进一步检查涉农项目计划,重点监督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全过程,以让项目资金在任何环节均能稳定、合法、高效运行。同时,建构计算机网络监督系统,将整个监督工作落实到资金使用整个过程,认真查处正支出资金的使用、拨付、管理,相关单位应自觉接受监督,让涉农专项资金在阳光下使用,尽可能的发挥涉农专项资金功效与用途。

(三)强化涉农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增强资金使用效益

各个涉农资金使用部门、企业在尽可能的获取上级部门增大三农资金供应的基础上,科学利用现有资金源,科学整合财政资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与理念,认真规划、设计涉农资金使用方向,真正将资金使用到民众收益的项目建设中,强化农村地区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理清财政主管部门与投资主管部门二者在资金分配管理中的职能定位,科学分工,尤其是在项目建设前,涉及项目建设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应加大协调、沟通力度,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事先加强监督、审核工作,整个项目建设中应科学申报,细化资金使用每一个环节的项目预算,保证涉农专项资金都用到可用之处,不断强化支农资金管理,进而增强涉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强化动态管理、确保专项资金正常运行

我国各级专项资金管理部门需建构起资金与项目监测网络系统,进一步做好资金动态监测工作,综合了解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从机制方面、体制方面、制度方面出发,严把涉农专项资金的审批、立项、拨款、使用、验收、结算等所有运行环节,进而建构系统的、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操作流程,保证每一分钱都真正为民所用,用在刀口上,想方设法让专项资金发挥自身效益。

(五)强化涉农资金管理业务培训,增强人员业务素质

篇10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兴宁区党委、政府认识到加强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的监管,保证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不出问题,真正用到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建设,顺利发放到农户手中。这不仅能有力地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也是落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重大举措。城区党委、政府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主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把财政涉农资金的落实情况,作为全城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抓紧抓好。

近两年,兴宁区纪检监察机关因新老干部交替,补充和调整后的纪检监察队伍新人新手比较多,在纪检监察业务方面正在加速知识充电和经验积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要打开工作局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城区纪委非常清楚这一点,为确保纪检监察两项职能作用的发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作用,牵头成立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的督查组,并明确了人员和工作职责:监察局负责违纪责任的追究工作,财政局、审计局派出业务能力强的骨干负责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工作,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由城区纪委、城区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交流情况,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和完善制度的措施,从而确保了此项工作有序进行。

二、认真抓好制度的执行,扎实推进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

为使整个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遵章循法,城区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与财政等有关部门多次深入基层开展前期调研工作,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农民及有关部门进行学习、座谈。要求各级认真按照上级的文件,如《广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抓好涉农资金政策宣传、资金申报、民主评议、社会公示、行政主管部门抽查审核、财政主管部门复核、资金拨付、资金发放、档案管理等重要环节的落实,严格按程序办事。一旦违反了这些程序,就是违规、违纪,群众就可以投诉求决,就必须处公断直,取信于民。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查处依据,实现了涉农资金管理监督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切实解决涉农资金发放中的突出问题。

三、强化监管,确保做到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公开透明

(一)组织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纪委组织监察、财政、审计人员,对城区16个单位35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20*年以来所有项目资金、支农资金、工作经费及其它补贴等管理使用情况。检查采取“四查四看”:一查计划,看有无擅自改变计划,实施计划外项目,套取涉农资金问题;二查支出账目,看涉农资金是否严格实行报账制,支出是否合理合法,有无贪污、挪用、挤占及胡支乱花问题;三查项目审批及建设程序,看项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有无违规实施项目的问题;四查资金兑现,看应兑现给群众的政策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兑现到位,有无代领、克扣、抵扣问题。经检查,20*年投入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道路改造和人饮工程的资金2000多万元,没有发现问题;发放各类补贴1010万元,已全部发放落实到户。

(二)拓宽监督渠道,加强社会监督。一是在乡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接受群众的举报,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二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村民代表等人担任监督员,组织他们开展监督,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三是推行政务公开,把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扶贫项目审批、各类补贴和救灾救济钱物的发放等内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让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了解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各个环节的工作,接受群众监督。

(三)抓好定点监察。除了加强面上监督外,还在农林水利、畜牧水产、扶贫办、农机局、民政、计生等重点部门建立监察点,纪检监察部门除了重视群众举报外,还经常到监察点去“听、查、看、测、评”,对他们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履行工作职责、工作效率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组织措施进行处理。

四、严肃纪律,坚决查处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中的违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