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

篇1

关键词:财务报告解读分析,开发目标,开发策略

 

一、高职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1、承载性。从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看,高职课程开发既是“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的承载平台,又是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展示平台。

2、识别性。高职教育既有普通教育的一般性,也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突出市场就业与职业的应用性。由此而指导下的课程开发,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与普通高教课程开发无论在操作程序上与产生的成果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3、创新性。在高职领域内,由于所处行业、地域、经济与文化的差异及办学的理念、师资构成、教学软硬件、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评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相互作用,课程开发的创新性便由此而“凸现”出来。

二、《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课程现状分析

《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是我院近年开设的投资与理财专业必修课,目前采用崔钢编著的、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解读与案例分析》一书作为教材开发目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授课教师单一,只有专职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二是教材缺乏,市场上高职高专类《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课程教材难觅,原教材针对性不强,与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因课时所限,“教做学”教学模式尚难以在本课程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四是课程标准、习题集、题库、案例集、课外阅读资料等课程教学资源及课程网站尚在建设之中。

三、《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课程开发目标

1、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经过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要达到以下5个基本目标:(1)课程开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2)课程开发为社会发展服务;(3)课程开发为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服务;(4)课程开发为学生的就业服务;(5)课程开发为打造本院办学特色与品牌服务。

2、课程开发的突破点。(1)根据工作任务调查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财务分析岗位工作目标,以财务分析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设计课程能力目标;(2)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财务分析岗位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职业标准确定课程标准;(3)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结果,设计课程考核方案。

3、课程特色。(1)教学内容贴近社会实际。选取最新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案例进行讲授和讨论,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看报表”,如何“用会计”。(2)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合一。专兼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填补本课程教材空白。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与本课程名称和内容完全一致的高职教材。以遵守课程结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专职教师将与校外专家共同编制并出版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特色教材论文格式模板。

四、《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课程开发的策略

1、教学团队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本课程团队有5名教师组成,其中开发目标,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2人。3位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1人、硕士3人,2/3教师具有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经历。2位兼职教师分别来自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所属行业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证券投资分析师资格。通过主讲教师下企业调研、挂职锻炼、外出培训和进修;专兼职教师联合授课、座谈交流总结等形式逐步提高团队项目导向教学能力。

2、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以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为指导,基于读懂和运用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而把握公司行为真谛和公司投资价值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财务报告解读能力、分析能力的课程目标要求,设置以下8个项目的教学内容(表1)。

表1 《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课程教学内容

 

序号

项目

任务

1

财务报告分析与解读理论基础

任务一:财务报告的含义、目标、体系、作用

任务二:财务报告分析方法

2

资产负债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一:资产负债表结构、内容、作用

任务二:资产负债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三:资产负债表项目解读与分析

3

利润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一:利润表结构、内容、作用

任务二:利润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三:利润表项目解读与分析

4

现金流量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一:现金流量表结构、内容、作用

任务二:现金流量表解读与分析

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结构、内容、作用

任务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解读与分析

6

财务报告附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一:财务报告附注内容解读

任务二:分部报告解读与分析

7

财务指标分析

任务一:盈利能力分析

任务二:营运能力分析

任务三:偿债能力分析

任务四:发展能力分析

8

综合绩效评价

篇2

1.财务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

①财务分析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企业经济状况,这基本方法分为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两类;②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比较分析法的价值只有在具有可比性指标采用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在不同的企业甚至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财务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存在局限。③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对会计方法的使用产生影响

2.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我国财务指标的标准存在统一性和一般性的问题,就目前的一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都存在着缺乏代表性、行业划分粗、抽样误差大等问题,使财务的会计报表使用者无从下手。另外,由于我国对财务分析指标的投资报酬、资产负债比率分析的忽视,必备内容也没有变现指标和风险指标。这样就很难揭示会计报表的详实资料,从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很难取得资产结构、存货结构、季节性生产变化和批量大小等实时信息。

二、改进财务报表分析的建议

1.对报表分析方法的建议

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正确评价,是为了提高财务的质量分析。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时,无论是投资者、企业经营者、还是各类中介机构、债权人乃至普通员工都应该注意一下三点:

(1)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是把现金比率、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等指标结合起来;

(2)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是把资产报酬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结合起来;

(3)企业利息和股利支付能力的分析,是把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每股现金净流量和有关利润指标结合起来。针对比率分析法做到以下:①对企业全面的了解,尽可能地掌握企业被分析的非财务性质的背景资料,做好比率分析的基础工作,控制和减少在财务比率分析时的失误判断,②在比率分析中,对财务比率、面向市场和面向未来对财务报表解读理念的确立,以市价为基础调整历史成本,使财务比率的过去性、历史性和账面性等特点带来的缺陷等到避免。③多种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关注和注重企业的数量与质量,避免比率分析结论的片面性。④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对比率指标解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与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和减少因为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比率分析失误。

2.针对会计原则提出以下建议

(1)在历史遗留的问题基础上加以改革,一方面尽量缩小账目与现实物价的距离,另一方面王权时间现实成本减价,使书面账务与实际账目的统一,缩小书面与现实的差距,增加财务报表的真实可行性。

(2)就币值的稳定而言,以调整计价为原则。一是会计中应加入一些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不能以货币计量的资源,如潜在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为了确保计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计量的具体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对物价的变动和通货膨胀因素的考量。物价的变动和通货膨胀是非经常性的因素,就现实而言,在货币计量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进行实时披露,这样会为企业的财务带来真实性和及时行的好处,也会得到广大投资者的信任,为企业的发展是有益的,但会给财务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

(3)恰当的使用稳健性原则。使用稳健性原则,在使企业的资产缩减,经营者的风险减小的同时局限了企业形象,所以我们应当对计量方法进行合理使用,稳健性原则的使用要有节制,不能减少利润和资产,夸大费用。以稳健原则为基点,客观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要,让更多的信息使用者有了解企业实力的机会,从而成为企业的支持者。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问题;分析

为了使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能够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揭示的真正的经济内涵,我们就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经营业绩分析

财会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关注的,比如收入、利润等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同计划数及以前年度同期相比有何变化等。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

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可采用本期收入与计划数及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和同比增减情况。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

(三)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反之亦然。这可通过销售利润率或成本费用利润率来验证。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即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对应收账款周转率,通常可采用账龄分析法,重点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状况,评价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对于呆账和坏账,还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将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和企业以前年度同期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个别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周转情况,以找出影响存货周转率水平的根本原因。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进行。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是比较适宜的。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比较适合。但由于流动资产中有可能存在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所以,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该比率的局限性,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用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

3.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为60%较适宜。比率过低,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4.股东权益比率是所有者权益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资产负债率越小,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较高;而该指标的值越小,风险就越高。

5.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该指标说明的企业利润偿还借款利息以后还有多大盈余。一般认为利息保障倍数为3,该指标值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

2.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实现账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

3.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净利润中所获得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的数量,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及企业分红派息的能力。

4.资产的现金净流量回报率。该比率反映了每一元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5.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流动负债的比率。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偿还当期流动负债。

五、对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由于会计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有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对这些重要事项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1.对或有事项的分析。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中披露。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有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财务报告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3.关联易。企业的关联易,是关联企业之间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交易。对这些交易,我们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了解企业被交换出去的资产是否是企业的非重要性资产,而被交易进来的资产是否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企业经营者、债权人、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通过分析报告,可从不同的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从而为各自的目的对该企业作出一系列的决策。

篇4

关键词:软件企业 财务管理 管理优化 优化措施

自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社会便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作为新兴产业的软件产业也迅速发展了起来,成为了新产业时代的宠儿。软件产业,主要指的是为计算机提供硬件生产服务、软件开发服务和其他相关配套服务的现代化绿色产业,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软件企业发展过于迅速,其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发展需求,进而导致软件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软件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软件企业开始对财务管理进行优化。接下来,本文就将对软件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措施进行研究。

1.软件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在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注重对企业物质资产等有形资产的管理,主要方式是对企业物资成本的筹集、投入、收回以及分配利用进行管理,使企业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更好、更快持续发展的主要目的。而相比于传统企业,软件企业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物质等有形资产进行管理,更需要对企业中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这才是软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软件企业中,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企业所拥有的产品或者是设计的专利权、企业的商标权、企业专有计算机软件或者是相关配套设施、企业产品的创新理念或者是创新设计以及企业的信誉和品牌等[1]。

在软件企业中,这些无形资产才是软件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在对软件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措施进行改革和优化,充分重视起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同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投入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以实现对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的高效管理,不断提升软件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软件企业的良性发展。

2.当前软件企业财务管理优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信息化管理技术尚未得到高效应用

相对于其他的企业,虽然软件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比较高,并在不断推动着软件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信息化管理技术却没有得到高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2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低下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对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而在当前软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并不是很健全,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影响[2]。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因为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较低,有关组织机构的权责界限设置不清,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无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控;第二,是因为软件企业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弱,审计模式也缺乏突破性和创新性,无法对财务管理业务风险进行深入了解,导致财务管理决策具有一定风险。

2.3缺乏管理人才

想要使软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优化,使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就要确保软件企业能够拥有专业的管理人才。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绝大多数软件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都比较缺乏,能够胜任软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对财务管理措施进行优化的专业人才数量较少。而导致软件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软件行业发展时间尚短,虽然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但是行业的过快发展,使得软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发展需求,导致软件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匮乏,无法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第二,是因为我国软件企业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对财务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大,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都不是很理想,无法留住和招揽到专业的管理人才。

3.软件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措施

3.1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在对软件企业财务管理措施进行有效优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而在对软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其应该针对自身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特点,在合理参考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符合软件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不能照本宣科甚至是直接搬用传统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否则很难满足软件企业财务管理对信息系统的需求。

3.2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制

在所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软件企业同样如此,因此,在软件企业财务管理措施优化的过程中,就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通常情况下,在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制,不仅要包括完善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收入和支出的审批报告、财务机构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以及企业运营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还应包括该完善的财务监督、财务定期汇报、财务核对以及最重要的财务风险监控制度。而在软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详细包括以上几点,还应该包括对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既要让这些无形资产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又要避免他人或者是竞争对手对这些无形资产造成损害和盗用,以确保软件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3完善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制度

在优化软件企业财务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对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制度进行完善,能够进一步提升软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在对软件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编制之前,应该先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数据信息进行审核,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才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编制,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编制时,首先,要对报表进行全面、详细编制,要将财务管理信息都编入报表中,并且,在编制过程中,还要确保编制方法符合财务报表编制要求,各指标的逻辑关系要正确,以确保后期财务审查工作的顺利进行[3]。其次,在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编制报表的材料应该规范、准确,如果存在较大偏差和波动,应该对其原因进行详细说明。

3.4提高软件企业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作为软件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考核,包括财经法规、会计制度、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会计基础等知识考核,优胜劣汰,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促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自我提升。其次,适当提高财务管理岗位的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通过扩大工作岗位的诱惑力来从高校和社会选拔高能力、高素质管理人才,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使软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解决以往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财务管理优化,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4.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软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利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对软件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很难获得理想的工作效率,需要对其管理措施进行优化,通过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制以及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软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莉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现代营销,2012(5)

篇5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量;分析;利用

一、前言

我国企业传统财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1998年开始,财政部才要求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其最大的作用是能揭示企业某一时期创造的现金数额,并能看出现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相关指标进行科学分析,就可以发现企业的资金筹措和使用是否合理,变动比例是否适当,从而使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对企业经营的运转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做出各项正确的经营决策。本文以国内中型制造加工企业(丙企业和B公司有关财务报表数据)为例,从现金流量表的项目、结构和指标三方面去阐述现金流量表有关重要指标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二、现金流量表项目分析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企业要在商战中得到生存,必须拥有资金的供血机制――经营现金流量。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经营现金流量,企业才能健康成长、发展壮大。现金流量表就是企业这个“机体”健康与否的诊断书,因此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中的重中之重。诊断的项目:

(一)销售收现率

通过销售收现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收入质量,卖出产品,收回货款才是硬道理。

销售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净收入)×100%

销售收现率是企业当期销售净收入中实际取得现金的比重。一般来说,该比值越大,表明企业销售收现能力越强,销售质量越高。销售所体现的是利益的总流入,若企业的全部销售都带来利益的流入,则该收入为高质量的收入,企业没有存在收款的风险。考察指标时:销售收现率=1,说明企业的销售已在当年全部收现,企业的销售收入为无风险收入;若该数值>1,说明企业不仅已将当年的销售全部收现,而且还回笼了部分以往年度的欠款(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企业的收益也为高质量收益;若该指标数值

(二)现金购销比率

分析该项指标主要是了解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是否符合常规。现金购销比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比率应接近于商品销售成本率。如果购销比率不正常,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可能购进了呆滞积压商品;另一可能企业经营业务萎缩。如出现以上任一种情况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三、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就是将各种现金流入量、流出量以及现金净流量在企业总的现金流入量、总的现金流出量及总的现金净流量中的比例关系。通过进行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明确现金流入、现金支出的构成及现金余额是如何形成的,有利于说明企业现金增减变动的原因,并据以了解企业现金充裕或紧张的原因,还进一步预测企业在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

(一)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现金流入结构分析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在全部现金流入中的比重以及各项活动现金流入中具体项目在该类活动的现金流入中的结构和比重。通过现金流入结构的比重可以了解企业的现金是通过什么渠道得来,以判断和评价企业现金收入的合理性,把握增加现金的途经。下面以丙企业2009年度现金流量表(简表)的有关数据,分析其现金流动情况。

情况说明:该企业当年流入的现金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占总现金流入量的95.733%,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占0.46%,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3.8%。通过分析还可以看出,企业当年的现金流入主要靠经营活动产生,一小部分来自筹资活动,来自投资活动的比例极少。再从现金流入量的小项目中发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绝大部分是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引起的,该项指标占现金流入合计的绝大部分,所以企业的现金流入几乎是由销售业务产生的。这说明,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势头还好。

(二)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现金流出结构分析是指企业的各项现金支出占企业全部支出的百分比。在分析应用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企业的现金主要用在哪些地方。一般情况下,经营活动如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和支付经营活动等活动所支出的现金往往要占较大的比重,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则因企业的财务政策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分析时,应结合企业目前的投资项目进行,不能简单地以现金净流入还是净流出来论优势。下面仍以丙企业2009年度现金流量表(简表)为例进行分析。

情况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占企业当年全部流出的93.49%,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占企业当年全部现金流出的3.06%。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占企业当年全部现金流出的3.46%。可见,丙企业的主要现金流出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大致相当,都占总现金流出的3%左右,可以发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大部分是由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各种款项所引起的。总体上看,丙企业当年的经营是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没有高投入的经营举措。

(三)现金净流量的结构分析

现金净流量结构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中的比重。通过现金净流量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现金净流量形成的原因,反映企业的现金收支是否平衡。

假设,企业在经营活动正常、投资和筹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现金流量净额越大,则企业活力越强。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是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则说明企业的收现能力强,坏账风险小,其营销能力较好;如果企业现金流量净额主要是通过投资活动产生的,则可能说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衰退,需要通过处置非流动资产以缓和资金矛盾,也可能是企业为了走出不良境地而调整资产结构,具体情况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深入分析。如果企业现金净额主要是通过筹资活动产生的,则说明企业从外部筹集大量的资金,意味着企业在今后将支付更多的资金成本,未来现金流量净额必须更大,才能满足企业偿付的需求。否则,企业将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下面对丙企业2009年度现金净流量的结构进行分析。

情况说明:丙企业的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使得企业在2009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了。通过上表分析,三项活动中经营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均为正值,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值。说明丙企业经营活动获得的现金流入量不能保证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出现这种情况,表明企业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只要投资项目具有可行性,在保证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是正常,企业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进行投资。但是必须是在投资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的项目中才为稳健。

四、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企业现金流量指标的分析,主要是用于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和获利能力分析。本文借助B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关指标: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53889万元;②流动负债合计:721065万元;③负债总额:1251368万元;④净利润:105973万元;⑤经营利润额:109108万元)为资料来源,对现金流量指标进行综合论述。

(一)现金流量的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现金流量的偿债能力是企业现金流量和存量应付企业经营、偿债和投资需要的能力。企业对于现金流转能力虽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比率分析也能反映其流动性,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存在应收账款可回收性问题、存货占了流动资产很大的一部分不能很快变为现金问题、待摊费用也不能变为现金问题,等等。用现金流量分析流动性是最客观的,因为现金代表了直接的支付能力,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1.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是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用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分析偿债能力,同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相比更得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为该指标不受那些不易变现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影响。评价时:该数值>1,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现金偿债时效性好;该比值

以下根据B公司的报表数据,分析现金流量偿还当期债务。

2008年: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53889/721065)×100%=7.47%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B公司2008年100元的到期债务只有7.47元的经营活动的净现金作保证,说明B公司利用经营产生的现金净额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实在太弱了,公司未来短期偿债压力非常之大。

2.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也叫债务保障率,是指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全部债务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100%

运用现金流量指标分析现金债务总额比,可以比较真实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而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企业最可靠、最稳定的现金来源,是清偿债务的基本保证。一般来说,该比率值越大,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大,偿债时效保障越强,相应风险越小;其值越小,表明偿债能力越小,偿债时效保障越弱,相应的风险越大。如B公司:

现金债务总额比=(53889/1251368)×100%=4.3%

经计算结果数据显示,2008年现金债务总额比为4.3%,也就是说100元的债务总额中,依靠经营活动的现金偿还只能拿出4.3元的能力。显然,B公司已经是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因此,该公司应立即作出提高经营活动的决策,赚取现金能力,增强偿还债务的能力。

(二)现金流量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营销能力、收现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债权人债权回收的最后保证。通过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之间的对比分析计算出来的盈利能力指标值高,并不代表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多。有的企业虽在利润表反映有丰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但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或全部现金流量净额却是负数,这样的企业经营是多么危险。如果不及时扭转被动局面,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现金流量盈利质量可从净利润现金比率和现金获利指数进行分析。

1.净利润现金比率

净利润现金比率是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00%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所实现净利润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质量越高。如果净利润高,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很低,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企业净收益很差,即使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同样会导致企业破产。特别值得一提,在分析这一指标时,只有在企业经营正常,既能创造利润,同时现金净流量又为正值时才可比,分析起来才有意义。如:

B公司净利润经营现金比率=(53899/105973)×100%=50.85%

计算结果表明:B公司2008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不大,本年度净利润中尚存在未实现现金收入。

2.现金获利指数

现金获得指数是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与收付实现制下的利润比较。计算公式:

现金获利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利润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每实现1万元的经营利润所带来的现金净流入的数额,主要用来衡量企业经营收益的风险程度。若该指标数值=1,说明企业的经营收益均为带来利益流入的真实收益,此收益为无风险收益。若该指标

B公司2008年现金获利指数=53 889/109 108=0.49

经计算结果表明,现金获利指数

企业的现金恰似人体的血液,人体内有了充足的血液,循环于躯干的各个部位,让身体产生能量焕发青春和活力。企业,需要有足够的现金并在企业的各个部位有条不紊地循环流动,才能使企业有强壮的体魄,以抵御风霜冰雪,抗拒外来的各种病毒。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管理和锻炼、让企业不断地健康成长,发展壮大,造出更多的新的“血液”。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时刻牢记当前企业界提出“现金为王”的理念,应同医生那样,精通企业脉络,把准脉象,以现金流量表为核心内容,结合财务其他报表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时刻关注企业的健康状况,以辨症施治,使企业的现金在企业里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循环。

参考文献:

[1]秦奇.会计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0.

[2]秋实.企业领导如何看会计报表[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7.

[3]周凤.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

篇6

***同志,男,现年***岁,现任***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该同志爱岗敬业,克服困难,勇于奉献,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根据该同志一年来的现实表现,经基层推荐、组织考核、市行党委审查,同意推荐该同志为银行2009年度金融先进工作者,其主要事迹是:

一、立足岗位,健全架构,促进发展

为配合全行实现抑制经营亏损目标,该同志充分发挥其信贷工作经验,广泛吸取新知识,探索工作新途径,立足岗位,为行内当好参谋,收到较好效果。

1、进一步完善管理架构,形成以制度规范操作、监督的制约机制。今年年初以来,***同志先后组织起草下发了《法人客户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信贷员工贷后管理不良积分制度》、《****分行个人消费信贷审查委[网文章-员会工作规则》、《***分行消费信贷审查中心管理办法》、《***加强贷后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规范提取信贷档案管理的补充规定》、《公司客户信贷资产质量和潜在风险贷款压缩退出考评办法》、《***分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操作及核保操作中心工作规则》等有关制度、规定共16项,有效加强了我行信贷管理工作,为我行信贷业务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基矗

2、抓好信贷基础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注重对基层行的工作指导以及问题的解答,在推广新知识、新业务上,能够首先做到本人熟知,以带动全行推广;同时加强对重点客户、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信贷调查与分析,全年共组织参与撰写钢铁行业、汽车配件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开发区贷款等有价值的调查分析报告60余份,有力地指导了我行公司业务开展,为本级行经营决策当好了参谋,也为上级行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创造了条件。

3、定期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对贷后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难点问题,通过定期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的形式,及时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整改规划,并以《信贷管理工作会议纪要》、《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等方式通知问题相关行,限期落实整改。一年来共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会议8次,下发《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62份,均收到较好效果。在业务指导方面,严格执行贷后管理“有请必复”工作制度,全年共答复各支行报请的信贷管理难点问题46启,答复率100%,有力地推动了我行信贷管理工作。

二、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勇挑重担

1、严格信贷管理,遏制滋生不良。年初以来,***同志通过从信贷基础工作抓起,在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的基础上,实行了含法人、消费业务全口径统一规范管理,组建了“信贷业务核保及操作中心,全面推行信贷“一对一“监督,实行了大客户分析制度、风险预警、提示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影响信贷资金正常运行症结。全年共组织下发《加强管理工作意见》25份,实现整改不规范操作问题24项,构建了防范风险的坚实屏障。为防范信贷风险,在2004年对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夯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资产质量认证,先后三次开展质量分类,对部分风险隐患较大的贷款下达清收处置计划,查清、查实责任人,赋予必要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2、全力压缩潜在风险贷款,进一步夯实信贷资产质量。***同志针对贷款剥离后潜在风险贷款日益显露的现象,及时组织全行进行潜在风险贷款阶段式排查,加大压降工作力度。期间共锁定潜在风险贷款**户,金额**亿元,截止2009年年底已实现压缩**亿元,处置率列全省第*位。对暂时无法收回和消费信贷存在批量还款问题的**亿元贷款,开展了管理责任认定,逐笔制定了处置预案,将其列入不良贷款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信贷资产质量。

3、实行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为推进信贷资产精细化管理,下半年着手组织对剥离后的**户企业,金额为***万元的贷款全面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根据总行制定的行业信贷政策和信贷管理规定,结合客户实际情况,从规避信贷风险入手细分客户,适时划定支持、维持、压缩、退出四个类别,按不同贷款方式和形态,逐户、逐笔制定和落实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4、规范消费信贷管理,夯实资产质量。消费信贷实行统一后台管理后,***同志立即着手组织资产质量清查。按总省行要求,及时将具有违约和批量还款特征的贷款***万元转入不良贷款管理,并采取了定期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规范催收、风险、依法诉讼等13项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措施,仅下半年即实现清收任务***万元,清收处置率列全省同系统之首。

5、组织好信贷员工业务技能培训。为提高信贷员工素质,***同志认真组织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协调相关专业,确定主讲人、审定教案、制作幻灯片,全年共组织两期由支行信贷主管行长和市行相关部室人员参加的信贷管理脱产培训班,向参加培训的信贷人员讲解了《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与管理》、《信贷审查要点》、《客户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客户评价规则》、《统一综合授信申请与审查》等信贷业务涉及的内容,及时下发新业务幻灯片和讲义四套,开阔了信贷员工业务视野,推动了信贷人员学知识、比干劲氛围的形成。

三、廉洁奉公,服务员工,服务社会

篇7

【关 键 词】财务指标体系/“双高”企业/传统企业/投资价值

【 正 文】

如何利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对其进行财务评价,从而发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是股票投资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已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既有大量的传统企业,但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双高”企业。对于传统企业,财务评价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对于“双高”企业,如何对其进行恰当的财务评价,并据此评估其投资价值,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将主要从投资者的角度,探讨目前我国A 股上市公司中“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差异。我们将首先通过对现有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以及对股票投资者所做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出恰当评价“双高”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不尽相同的两套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利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数据进行实证性分析,验证两类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说明“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价值来源的差异性。

一、财务评价与企业价值

一般而言,财务评价就是通过收集和选取与决策相关的各项财务信息,并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进行信息加工,借以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不同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亦即不同财务评价主体,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评价的目的往往不尽相同。这些主体包括: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含潜在的投资者,下同)、债权人、与上市公司有业务联系的公司、有收购或兼并意向的公司、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咨询人员等)、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上市公司的员工和工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本文主要从投资者角度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问题。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评价,其目的一般包括:(1 )了解公司的经营成果、资本结构、资本保值增值、利润分配及现金流转的详情,以便做出增加投资、保持原有的投资规模、放弃投资、转让股份等投资决策;(2)了解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盈利能力、 资本结构等所有方面,对自己的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进行判断和估计;(3 )分析公司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对公司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带来的影响;(4)判断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潜力,评估这个公司整体的真实价值,并将其与公司的市场价值进行比较,寻找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进行投资以获取最大的收益。

企业价值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获利能力和竞争优势持续时间的综合表现,它不但度量了企业已有资产的获利能力,还体现了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战略适应能力。企业估价,就是对持续经营中的企业的经济价值所进行的估量。它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了企业能力、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人的主观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之后,对企业持续发展潜质的认识和评价过程。

投资者无论投资于“双高”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在可接受风险程度下获取最大的收益。传统企业与“双高”企业的内在特质不同,价值体现的方面不同,价值增值方式不同,对它们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手段也就应该有所差别。传统企业要合理的配置、利用自然资源,依赖大量的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来扩大再生产达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获取最大的利润。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双高”企业具有如下特征:(1)“双高”企业主要是知识、智力的投入,在美国,有许多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60%。(2 )知识已代替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并已经成为使投资获得高额回报和员工获得高额收入的基础。(3 )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研究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以获取技术上的优势,期望获得高额回报。(4 )企业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双高”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风险,即在产品研制和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失败而引致的损失;二是市场风险,即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能否取得必要的市场占有量;三是财务风险,即对技术创新的前期投资能否按期收回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5)企业成长快。 “双高”企业往往是开始规模很小,管理上很不成熟,但凭借其研究成果可以迅速发展成为组织和管理上日臻成熟的大公司。

传统企业多为基础性产业,由于技术、设备、工艺、生产相对成熟,企业大都处于成熟期,因而市场较稳定,风险较小。企业的历史业绩相对稳定,人们对其未来收益预期也相对稳定,波动空间相对狭窄,对投资者的激励作用不大。传统企业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将来收益的稳定与可预计性和低风险性上。“双高”企业则是新生事物,制度创新乃至企业、产品的创新都是有创新利润的存在(创新的边际利润大于创新的边际成本),预期的高额利润,对投资者激励作用大。一般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预期股利收益与市场利率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预期股利收益不断增大,则股价不断提高,企业的价值也不断提高。“双高”企业大都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由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费用高,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其利润波动预期也较大。“双高”企业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将来收益的高增长与高风险性上。

公司价值本质上是由其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对于传统企业,企业未来业绩与历史及当前业绩表现之间的关系密切,企业财务评价更注重企业“目前”价值的评估;而对于“双高”企业,企业未来业绩与历史和现在业绩表现之间没有联系或是联系不大,企业财务评价就应该更注重企业“未来”可能价值的评估。业绩评价和企业估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资本市场有效率的条件下,企业价值成为评价的核心,即评价体系的指标最终是与价值相关的。价值相关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前盈利性(用货币指标计量);二是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健康性指标);三是盈利能力的增长潜力(价值驱动因素等)。因为两类企业的价值体现不同,所以对它们进行财务评价所使用的财务指标体系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差异性:理论及调查分析

传统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股东利益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短期偿债比率、长期偿债比率和资产运营能力比率等五大类指标。其中,反映股东利益的比率主要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和股利支付率等;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经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等;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和有形净值债务率等;反映资产运营效率的比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款项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双高”企业财务特征的最明显之处就在于其高成长性。关于描述企业成长性和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人们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例如:

1.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中涉及的“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包括了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六个比率指标。其中:

3.张俊瑞和邓崇云(2000)认为,从选择投资对象和基于长期投资的目标出发,投资人应当认真地分析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及利润构成(张俊瑞和邓崇云,2000)。其中:

(1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2)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比=(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

4.黄磊(1999)认为,根据企业成长期的特点,可以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同前)、净利润增长率(同前)、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来评价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黄磊,1999)。其中:

(1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2)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报告期末股东权益)×100%

尽管人们对评价“双高”企业成长性和发展能力的指标选择存在认识上的一定分歧,但还是可以归纳出以下两个共同认识:

1.增长率指标是最能体现“双高”企业特征的财务指标;

2.成长性既反映为经营成果(盈利能力)的增长,如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等,又反映为财务状况(资本扩张能力)的增长,如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和持续可能成长率等。

为了更好等说明“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差异性,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具有一般财务知识的国内股票市场普通投资者。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分别从评价传统企业和“双高”企业的目的出发,判断各财务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重要性程度最高为7分,然后依次递减,最低为1分。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30%。调查结果详见表1。表1中的“平均分”为被调查者对各项财务指标重要性程度打分的平均值。由表1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投资者认为传统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应该有(按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取前18项):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市盈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经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净资产增长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净利率、应收款项周转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2.投资者认为“双高”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应该有(按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取前18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市盈率、每股收益、经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应收款项周转率、每股净资产、总资产周转率和持续可能成长率。

3.两类企业财务评价共同的比率指标有: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经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净利率、应收款项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每股净资产;评价传统企业特有的财务比率指标是:股利支付率、存货周转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评价“双高”企业特有的财务比率指标是:总资产增长率、持续可能成长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4.无论对于传统企业还是“双高”企业,投资者最重视的都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东利益这两类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总体获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是销售净利率、经营利润率、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及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等;反映股东利益的比率主要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盈率及净资产增长率等。

5.投资者评价传统企业时,更注重的是其经营稳定性和股利支付的连续性。传统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所以存货周转率也是评价传统企业特有的财务指标。有形净值债务率更为谨慎地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有形净值债务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有形净值债务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有形净值债务率成为评价传统企业特有的财务指标,说明投资者对传统企业财务(负债)风险的特别关注。

表1 传统企业与“双高”企业财务指标重要性程度比较

按重要性程度

传统企业

“双高”企业

由高到低排序

财务指标

重要性程度

财务指标

重要性程度

平均分

平均分

1

每股收益

5.817

销售收入增长率

5.967

2

净利润增长率

5.467

净利润增长率

5.817

3

净资产收益率

5.350

净资产增长率

5.583

4

每股净资产

5.233

总资产增长率

5.550

5

市盈率

5.217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5.383

6

资产负债率

5.200

市盈率

4.850

7

速动比率

4.983

每股收益

4.700

8

流动比率

4.933

经营利润率

4.650

9

经营利润率

4.850

销售净利率

4.633

10

销售净利率

4.833

资产净利率

4.533

11

股利支付率

4.633

净资产收益率

4.483

12

净资产增长率

4.617

流动比率

4.367

13

存货周转率

4.583

资产负债率

4.317

14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4.567

速动比率

4.300

15

资产净利率

4.550

应收帐款周转率

4.283

16

应收帐款周转率

4.517

每股净资产

4.283

17

有形净值债务率

4.333

总资产周转率

4.267

18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4.233

持续可能成长率

4.217

19

总资产周转率

4.167

存货周转率

3.867

20

已获利息倍数

4.150

已获利息倍数

3.750

21

持续可能成长率

3.750

股利支付率

3.700

22

总资产增长率

3.617

有形净值债务率

3.550

6.投资者评价“双高”企业,并不看重其当前的盈利性和股利支付水平,而是希望公司将主要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以便将来获取更大的收益,即投资者更看重公司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的增长潜力。从“双高”企业特有的财务评价指标来看,总资产增长率表示公司资产的增长情况,资产是公司生产经营获取利润、增加股东财富的物质基础,这个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潜力;持续可能成长率是衡量公司凭借自身财力支持成长能力的重要尺度;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全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

三、“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财务特征差异性: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沪深两地上市公司1997至2000年共四个年度的报表数据进行分析。从传统企业中随机选取30家公司,其中15家选自上海30指数股,另15家选自深圳成分指数股。从“双高”企业中随机选取30家公司,其中沪市15家,深市15家,入选的条件是1997年~2000年三年净利润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2000年每股收益达到0.20元以上。这30家“双高”企业中,大部分公司主营业务属于高科技领域,也有少数几家主营业务不属于高科技行业,但正进军高科技产业领域,拟以高科技产品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研究发现,两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传统企业与“双高”企业有关财务指标平均值与均方差比较

计算值

传统企业

“双高”企业

财务指标

平均值

均方差

平均值

均方差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三年平均增长率(%)

7.58

14.04

48.24

38.63

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率(%)

-3.66

32.58

56.30

24.19

总资产三年平均增长率(%)

13.64

13.52

53.76

23.79

净资产三年平均增长率(%)

14.42

13.25

58.32

33.13

主营业务利润率(%)三年平均值

24.47

13.27

32.29

11.24

净资产收益率(%)三年平均值

8.85

5.51

16.80

5.06

2000年度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比(%)

71.58

64.85

84.19

16.19

2000年度每股收益(元/股)

0.26

0.20

0.52

0.17

市盈率(2001年4月30)

56.13

34.82

52.30

24.25

由表2数据可以看到, 传统企业与“双高”企业的财务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归纳如下:

1.“双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三年平均增长率是传统企业的6.36倍;“双高”企业的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而传统企业的净利润三年平均减少3.66%;“双高”企业的总资产三年平均增长率是传统企业的3.94倍;“双高”企业的净资产三年平均增长率是传统企业的4.04倍。可见,“双高”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显著地快于传统企业。

2.“双高”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明“双高”企业产品获利能力在不断提高,企业正高速成长,未来获利将会增加。

3.“双高”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值高出传统企业7.82个百分点,表明“双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获利空间大,因此发展后劲比传统企业强。

4.“双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三年平均值几乎是传统企业的两倍,说明“双高”企业在同样的资金投入下为股东创造的效益更多。

5.“双高”企业2000年度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比高于传统企业12.61个百分点,说明“双高”企业的主营业务更突出。

6.“双高”企业2000年每股收益是传统企业的两倍。说明“双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明显高于传统企业。

7.“双高”企业的市盈率(2001年4月30日)略低于传统企业, 其主要原因是传统企业的每股收益偏低。

总的来看,上述实证分析结论验证了前文得出的“双高”企业和传统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差异存在的合理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企业与“双高”企业的不同特征决定了它们的价值来源不尽相同。传统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为股东创造当前财富的能力、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低风险性;“双高”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为股东创造增值财富的能力、获取未来收益的能力和高风险性。因此,投资者对这两类企业进行财务评价所关注的焦点就必然地出现了差异。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指标体系,而应为不同类型的企业设计不尽相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2000.财务成本管理.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戴维.F.霍金斯著.2000.财务报告与分析:教程与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杰弗里.C.胡克著:.1999.《华尔街证券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张俊瑞、邓崇云著.2000.上市公司分析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庆昌著.1999.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 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黄磊著.1999.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技巧.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林文俏著.2000.高速成长88家上市公司.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周首华、陆正飞、汤谷良主编.2000.财务理论前沿专题.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