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学生帮扶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亲学生帮扶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亲学生帮扶计划

篇1

工作计划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教师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参考!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对班级中的“三困生”进行着帮助,并带动全班同学,倡导“团结友爱,伸出友谊之手”的精神。结合过去一年的情况,新学期我又将工作做的细致些,全面些。

一、对“家庭困难生”的帮助

作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的对“家庭困难生”在物质上给予帮助,也可发动班级学生,为他们奉献爱心。比如孩子的文具坏了,太旧了,教师可以在期末以奖励的方式送给孩子文具;孩子家里条件差,吃的营养不够,在平时我要尽力给予帮助。还可以倡导“互相帮助”的活动,让班级的孩子们将自己用过但不是很旧的文具或书本献给那些家庭条件的孩子,但要注意形式,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二、对“学习困难生”的帮助

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群体,它包括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和对学习厌恶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是很强的,教师要尊重、关怀、爱护学习困难生,这是后进生自尊心得到满足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教育帮助他们的时候,我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座位安排方面,故意安排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他们周围,尽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也可为他们联系一些学科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补习。对于他们不理想的学习成绩,继续保持不挖苦、不指责。要帮助他们先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帮助其改正。我还要争取从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找到他的“闪光点”,要在他们特长的方面多搞些活动,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再转化到学习方面,这样孩子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做出成绩来,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对“思想困惑学生”的帮助

“思想困惑学生”主要指“单亲家庭的学生”。父母的离异使子女失去了爱的温暖。新学期我还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弥补、关心、真爱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要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关爱他们。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的爱是残缺的。作为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应无处不在。要真诚的爱护他们,关键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向。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感染单亲家庭的孩子,除了要鼓励全班同学与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接触,特别是班干部关心、团结、帮助他们之外,还可以用“结对子”的方法,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组织一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帮助单亲孩子,使班内同学都能意识到自己帮助他们的责任,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帮助这些“三困生”孩子,让他们不再“贫困”,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

后进生是相对的;后进生的缺陷是在成长中产生的,是客观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以宽容和尊重去赢得学生。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教育,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经学校研究决定,本学期在六年级教师中开展“教师帮扶后进生”的活动。

二、后进生转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成员:xx

三、我校后进生现状的分析

后进生是指思想素质低、组织纪律观念谈薄,学习成绩差的双差生。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一般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在组织纪律方面一般组织纪律观念谈薄,经常违反组织纪律,遭到老师甚至学校的批评,在学习成绩方面基础很差,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但是他们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怀,甚至也希望提高学习成绩,但缺乏恒心。这就需要我校全体教职员工要多关心他们,持之以恒的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一)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

1、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2、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例如:学生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是“出卖朋友”等,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

3、认识特征上特别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常模糊或颠倒,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4、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基础都比较差,学习习惯及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

(二)学校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学生本身素质差,不求上进,觉悟低。

2、家庭的不良影响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3、教师教育不得法,师生关系紧张等造成的恶果。

4、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学生等因素有关系,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女和男女青年”。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能够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四、本学期工作目标

1、建立后进生档案。具体内容包括:主要违纪倾向、学业状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交友状况等等。

2、提高后进生的思想纪律观念。

3、培养后进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4、各班期末主科考试成绩合格率达90%以上。

5、力争后进生转化面达到40%。

五、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措施

1、建立后进生档案。第三周摸底考试后,各班班主任根据班内学生实际表现及摸底成绩,按每班10人确定各班后进生名单。并于第四周将后进生登记表填写好交教导处存档。

2、每位帮教老师要熟知后进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帮教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教计划。

3、班主任、任课教师责任到人,每名教师转化2名后进生。要根据帮教学生的特点及心理要求,寓帮教活动于日常的教学之中,力争达到较好的帮教效果。

4、要关心帮教学生的家庭生活,全学期电访或家访不少于2次,主动走访学生家庭,做好家校联系,使帮教工作能对症下药,同时要做好家访工作记录。

5、要努力掌握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方法,要以诚心、耐心、细心、信心,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感化引导他(她)们,启发其觉悟,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转化,努力完成学校安排的帮教工作。

6、教师每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次;每周找帮扶学生谈话一次,且有每次谈话记录。

7、帮扶教师每学期要写200-800字后进生转化心得体会;

8、领导分年级分学科负责制。根据中层干部分工负责的年级和科组,将负责领导蹲点的年级和科组的后进生转化具体工作。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我校以“我与学生结对子”为载体,开展“教师帮扶学生”的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学校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平等教育,获得成功的`理念。

一、学生分析从这2名学生成绩来看,他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情况:

㈠学习态度存在问题:有两位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总是在班级的后边,而且在老师的课堂上,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周围的同学,自己也是不求上进。

㈡智力水平较低:有三位同学课堂上看似认真听课,且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基础较差,课上所学

㈢基本知识都掌握的不牢固,遇到稍微需要动脑筋的问题,更是卡壳。

㈣严重的偏科现象:有一位同学语文、数学成绩较好,英语却很差,上课有事走神,学习英语的兴趣提不上去。

㈤学习成绩不稳定:有两个同学学习态度较好,上课也认真听课,作业完成的较认真。但是,成绩不稳定,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二、辅导措施

后进生辅导计划所谓后进生,照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主要原因是一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不一定是学习不好的学生。相信加强常规教育工作,会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1、坚持以课堂辅导为主,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帮助。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2、课堂练习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抓住重点、难点,采取小组指导或个别指导结合的方式进行辅导。

3、对学习暂困生要给予厚爱、尊重、热爱、信任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励他们上进。

4、对学习暂困生要实施“一帮一”措施,让好学生在课余空闲时间给予辅导帮助。

5、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以免一拖再拖,耽误辅导时机。

三、边缘生辅导计划

在十名学生中,边缘生占大多数学生,他们的智力较好,但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他们的智力特点,适当的进行辅导,使他们全面地掌握知识,辅导计划如下:

1、树立目标,严格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更快的进步。

2、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上课积极发言,开发智力。

3、设鼓励奖,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4、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尽量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

5、让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6、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他们进行联系,达到熟练。了解训练情况,尽量少批评多表扬,使每个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求知欲,使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发展。

尖子生辅导计划具有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相对较高,成绩较稳定的学生可以成为尖子生,在尖子生的培养方面,从以下方面入手:

1、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学习动机。在这方面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习改变命运”为载体,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引导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2)磨炼意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可能有一次成绩优异而沾沾自喜,也可能有一次成绩的降低二情绪低落。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安排适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解决,要从思想上加以指导、提高他们抵抗压力的意志。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3)良好的习惯: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听课,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记忆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解题步骤,规范解题过程。

2、能力培养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及表达能力。

方法是分层教学:

(1)课堂教学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在共同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让他们当先生说一说,将一将。习题的总量也要分层。可以每次课后布置一道思考题由尖子生完成。

(2)作业分层在共同提高的基础上每次的作业都要给尖子生留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习题当中带有星号的题目可以让他们去做。

篇2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我校计划倡导在年全校教师中开展对学生“结对子、送温暖”活动,为学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身体残疾或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扶助力度

1、继续争取政策扶持,拓展资金来源。

2、广泛宣传,进一步加大社会各单位、团体和个人捐赠。

3、发动本校教师捐款捐物。

三、扶助方式

1、倡导全体学校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每人扶助一名学生;

2、具体活动由学校组织进行,学校教师自愿扶助,扶助名单学校统一安排;

3、扶助包括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上帮助提高。

四、扶助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我校学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残疾生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我校学生来自家庭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这些残疾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他们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扶助方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五、扶助要求

1、扶助工作自愿进行。热忱欢迎并提倡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2、扶助工作应保持持续性、稳定性;

篇3

关键词:高职 单亲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单亲高职生在高职院校的成长现状

据对长沙市河东地区几所高职院校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单亲高职学生比例已达到了10%以上,部分班级比例高达24.6%。与非单亲学生相同,大部分单亲学生都具备一定自理能力,能照顾好自己,较快地适应大学独立生活环境。他们中不乏优秀学生,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会外出兼职,获取经济收入;会定期或不定期和家人联系,与家长交流沟通感情;平时也会参加一些公共活动,锻炼社交能力等。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发现,在这部分群体中也有不少学生,虽具有独立性,但参与一些公共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却没有普通学生高,并且在社交、沟通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性格上孤僻或相对内向一些,不轻易或不擅于对外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一些学生家庭亲情观念比较淡薄,不主动、也不愿意和家人交流沟通;不关心周边的事物,也不关心个人的学习和以后的就业问题等。在对高职大学生SCL-90问卷调查中发现,单亲学生与非单亲学生相比,其在人际关系、焦虑、神精病性多个因子上的得分均较高,但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在敌对、偏执和其他因子上,单亲学生得分非常显著的高于非单学生的得分。这一结果暗示:单亲学生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如非单亲学生,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与人际关系相关的情绪体验上面。其他这项则主要反映单亲学生在睡眠、饮食等方面的质量也差于非单亲学生。对不同性别单亲学生SCL-90问卷调查中反映,男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因子上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单亲学生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1]

二、单亲高职生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心理上的问题。相关调查反映,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非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大部分人在心理上呈现出了如自卑、敏感、恐惧、多疑、嫉妒、逆反等一些列特征。这些特征无疑增加了单亲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和情感中的不自信感和不安全感,也势必导致他们很难和其周围的人进行交流沟通,最终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感情认知、自身控制、能力提升成等方面和非单亲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次是性格上的问题。完整的家庭结构与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也会影响着他们的性格。父、母和子女会形成一个家庭中相互联系且稳定的三方关系。而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一方的缺失会使这种有机关系失去平衡,造成对其子女个性发展上的重大的影响。在家庭破裂、父母疏远等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比正常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一种封闭意识,不愿与外界打交道,对周围抱着一种排斥防御心理。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学生,即便进入高职院校以后,短时间内也难以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圈。第三是行为上的问题。单亲学生心理、性格上的若干问题,也导致了他们在个人行为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非单亲学生的地方,或排斥、或过度敏感、或也无所谓的态度。比方说部分单亲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不会给自己拟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不愿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个人交往却又较多的在意对方的个人条件、家庭状况、行为能力等,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第四是生活情感上的问题。有的单亲家庭,生活拮据,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单亲学生会因此而自卑、保守、压力大,即使自己边读书边兼职,但也表现出一些不够自信;有的单亲家庭,家长因为觉得亏欠子女,一味从物资上予以满足,在身心关爱上却不够细心,对其过渡溺爱、放纵。不管哪种情况,都可能会使得这些单亲学生在感情上产生的烦心、郁闷、甚至痛苦,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他们很想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又不愿、害怕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最终也只能封闭自己的情感,默默承受。

三、单亲高职生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

其一是家庭的不完整性。由于父母角色残缺,单亲家庭子女往往缺乏父爱或母爱。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关心给予鼓励时,得不到相应的关怀,这必定会使孩子在心灵上受到沉重的打击,也会为其成长经历留下阴影。而且这些负面的经历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宣泄将会影响人格的发展甚至将影响其一生。其次是家庭教养方式的极端性。正是因为家庭的不完整性,单亲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有可能出现对其子女的或过度溺爱,或不管不问,或滥施暴力等。不少家长教养子女时会带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单亲孩子在一种极端环境下成长,过于偏激,逆反心理严重。再者是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来源于对高职院校的不完全了解和认识,以及对单亲家庭的歧视和偏见。还有是个人自身因素。单亲家庭的不完整性及由此导致的种种实际困难对学生心理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导致个体产生消极情绪反应,这种反应进而对现实产生各种非理性认知。这种非理性认知又会反过来加剧他们对环境的不适应。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形成有效适应环境及应对挫折的心理,遇到困难只能做出消极对待,从而影响了其人格结构的健全与完善。[2]

四、单亲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措施

首先,从学校入手。进入大学后,学校环境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成长。因此,学校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发建设相关心理课程。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积极引进、培养心理健康教师,构建团队,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研活动。在课程开发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可多关注单亲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通过一些适当途径和方法,在不显露家庭隐私的情况下,突显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家庭观、爱情观和就业观。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沟通,对这部分学生因材施教,增强教育的号召性、感染性和实效性;课堂外,充分利用大学城空间,建立导师制,定期开展活动,进行心理、学习、生活、爱情、就业等方面的集体指导、个人对话,逐步形成这一群体的教育资源和体系。第二,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应配套建设、完善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体系,多组织开展一系列多元化、健康化的各类校园团体文化活动,引导单亲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和文化活动中不断弱化自身的自卑性和消极性,增强积极性、开朗性和乐观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班级、寝室开展各类多彩多样的课外业余活动,比如寝室文化大赛、个人技能比拼、才艺魅力展现、青年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积极有意义的活动,让单亲学生在活动中正视自我、重视自我和充实自我,促进交流,开阔视野,锻炼意志,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第三,要完善相应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科学实施有效的引导管理办法。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相应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并逐步制度化,让院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单亲学生通过专职心理教师有效、合理的辅导,解决个人心理上的问题。同时,院心理咨询室也可以和系部联合,开设心理咨询分支机构。即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由辅导员负责建立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邀请班级相关科任教师、学生党团总支书记参与,负责对不同单亲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关照等,也可成立一些学生帮扶社团、小组,在尊重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开展学生间的帮扶活动。当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建立家长群,通过电话、邮件、面谈等方式,更多地了解学生个人、家庭状况,并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和帮助中来。

其次,从家庭入手。调查统计反映,单亲学生越是主动的和家人交流沟通,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理想。多与家人交流本身就暗示着他们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是讨论、分析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对心理健康就是大有裨益的。家人通常是年长的,能够为学生所遭遇的各种问题提供更有建设性的解决意见,即使不能够如此,也能够提供真心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学生度过难关。通过交流沟通,可以让子女正视家庭问题。健全家庭固然好,但单亲家庭及单亲子女只是一种被动的身份,虽然不完整,也并无本质好坏区别,单亲家长应正确引导教育子女建立这一理念。单亲高职生现已是成年人,对事物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辨别能力,更能客观对待这些问题。即便有些单亲生当初是因为父母的离异而消极、颓废,甚至憎恨,但现在通过和父母的多交流、多沟通,他们也会纠正以前的非理性观念,理解父母、正视家庭,乐观面对。通过交流沟通,也可以拉近彼此距离。子女在校读书,家长不在身边,往往是靠电话联系。不少学生会在周末打电话给父母汇报在校的情况,家长也可以多尝试给子女主动打电话,问寒问暖,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和个人交往,不光是物资上给与关心,更要从心身上关心子女,了解他们的内心,成为知心朋友,建立健康的父子(女)、母子(女)关系。离异的单亲家庭,父母双方在孩子面前也应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不要仇视,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身心环境中成长。当然,家长还应主动与学校多联系,多关心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入大学后,就像完成了个任务,只负责按月汇付子女的生活费,每周打打电话问问孩子生活情况,很少有主动和孩子的辅导员、班主任联系的。这样对子女在校情况的了解就不够全面,且有些只是孩子的一面之词。家长还是应该多和子女的辅导员联系交流,随时关注子女在校的状况,并积极参与到学校、辅导员开展的一些互动、团体活动中来,让子女在校期间也能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再者,从社会入手。单亲学生只是一种身份,这是学生自己不能改变的。社会不要因此而认为他们另类、可怜,或认为他们自卑、极端,而是应该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就像对待普通学生一样。当然可以更关注、更热情,不过也要注意方法手段,毕竟这部分群体还是比较敏感且内心很脆弱的。社会可以组织一系列公益活动,在学习、生活上给予这部分弱势学生群体一些经济物资资助;也可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措施,给他们提供就业、社保等方面的帮助;还可以通过一些舆论报道,积极宣传单亲学生健康成长的案例,让社会各界能正确对待、关怀支持单亲学生并重视他们的教育问题。让更多的单亲学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优良环境,固然为单亲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外界条件,但这部分学生要从心理上真正改变,关键还取决于自己,需要自己不断努力。单亲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家人、认识自己的家庭,摆正心态,从困惑与矛盾中走出来,摆脱心理阴影,这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自我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其次,单亲学生应不断提升自我素养、明确自身价值,树立学习目标,积极学习,勇于进取,这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专业培养、思政教育和个人努力来实现;还有,单亲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类大小活动,加强交流沟通,人际交往,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而这些又可以通过自己积极参与,家长、学校、老师和同学一起帮助得以实现。总之,单亲学生要努力以健康、热情、乐观的心态认真做好每件事情。

参考文献:

[1]徐秀梅等.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13)

[2]许成坤,王宇晗.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J].北方经贸,2013,(6)

篇4

关键词: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62-02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间,作者对山东聊城市聊城大学东昌学院20个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查出各专业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共300名。于是,作者给这300名单亲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最终问卷共收回280份,问卷回收率93.3%。同时,作者对其中的50名单亲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问卷和访谈的内容涉及学业态度、家庭满意度、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社会情感等诸多方面。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过度敏感、疑心重、朋友少。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长期缺失父爱或母爱造成的情感伤害和心理压力是挥之不去的,直到大学依然如此,而这种伤害和压力在人际交往中的直接表现是过度敏感、疑心重,进一步导致朋友少。

2.缺乏自信,自卑忧郁。与正常家庭的孩子比起来,单亲大学生经济困难,家庭结构不完整,更谈不上生活幸福,因此他们往往感觉矮人一截,自卑忧郁。

3.孤僻冷漠,行为偏激。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因为家庭破碎,引起对家庭、社会的不满和失望,甚至把自己家庭生活的不幸迁怒于老师和同学,这就造成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孤僻冷漠,缺少同情心,在为人处事上行为偏激,让人难以理解。

4.焦虑恐惧,叛逆行为较多。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大学生都经历了人生的重大不幸,他们害怕生活中未知灾难再次发生,因此往往焦虑恐惧,有很强的不安全感,这种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导致他们的叛逆行为较多。

三、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影响。研究表明,生活在温馨和睦家庭中的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多是积极向上的,相反,在缺少温暖和关爱的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很容易出现悲观情绪,出现人格心理的不健全。我国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长期两地分居、未婚生子等。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单亲家庭,对大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有数据显示,单亲家庭大学生患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比例远高于双亲大学生,而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

2.社会因素影响。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有研究显示,在单亲家庭中,因为父母离异而成为单亲大学生的比例最高,虽然现代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离婚的容忍度也越来越高,但是离婚始终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单亲大学生受到这些社会思想风气的影响,心理的波动起伏肯定在所难免。

3.学校因素影响。当前,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面临巨大挑战。很多大学生步入大学以后,面对太多的自由时间,往往感到迷惘郁闷。加上有的老师不负责任,教育方法太过简单,滥用批评或惩罚,也伤害了一些单亲家庭大学生的自尊,使得他们更加敏感、孤僻。

4.个人原因。在生活中,一些单亲大学生自认为和普通大学生相比是特殊群体,普通大学生家庭完整,父母会经常打电话问候,甚至到学校探望,这些都致使单亲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愈加严重。归根结底,单亲大学生的种种消极行为源于他们对单亲家庭的错误认识导致的自卑敏感、自惭形秽、自我否认等消极心理。

四、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

(一)家庭教育

单亲家庭的家长一方面要自立自强,勇敢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积极地迎接新生活。在教育孩子方面,单亲家长不要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而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他们亲自去体验生活中一些必不可少的风险。另一方面,单亲家长要当好孩子的辅导员和检查员,多抽时间陪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把爱心献给孩子。

(二)学校教育

1.全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首先,每所高校都应高度重视心理课程的开设,把心理健康课定为多学时、高学分的必修课,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其次,高校应建立针对学生免费开放的心理咨询室,并备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对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特别是单亲大学生设立专门的健康档案,定期调查掌握他们的学业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再次,高校应针对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以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理论指导实践,更顺利地解决问题。

2.鼓励同学多交流互助。笔者作为一线辅导员老师,体会到的一点就是:有些事情学生不愿意告诉家长和老师,他们更愿意向要好的同学倾诉,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单亲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学生中培养老师的好帮手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管理方法。建议每个寝室都要有寝室长,每个班级都要有心理委员,这些职位选有爱心、有威信的同学担任。寝室长和心理委员要定期和同学进行谈心交流,特别是单亲大学生更要多沟通、多帮助,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随时了解单亲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学校反映,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单亲大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

3.家长的配合必不可少。要使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老师和家长的沟通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和家长抱有同样的教育目的,都希望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所以作为单亲大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的领路人,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多沟通探讨,确定共同的教育立场和教育方法,这样才能相互理解。

(三)社会帮扶

1.正确积极的舆论引导。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一定要通过报道,给单亲大学生树立一些榜样,多报道那些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坚强拼搏而最终成功成才的单亲大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另外,大众媒介要通过积极引导使单亲大学生对父母的婚姻或者家庭突然遭遇的变故有清醒正确的认识,父母有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权利,天灾人祸有时也逃脱不了,面对这些,抱怨、自卑、怨恨都解决不了问题,唯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开拓新的未来。

2.社会支持和帮助。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残缺的同时,往往还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社会救助,以补偿单亲家庭子女的不平衡心理。例如:政府可以考虑使单亲家长在就业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开办“单亲家长就业技能培训学校”,建立“单亲大学生扶助基金”等。

(四)自我调节

首先,单亲家庭大学生要懂得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指导生活,做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同时,单亲大学生要认识到单亲家庭也是正常家庭的一种类型,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其次,单亲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与同学们多沟通交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增强自信,建立和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再次,单亲大学生要尽早自立自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地向高层次目标迈进。最后,单亲大学生要善于运用自我欣赏、自我安慰等方法进行调节,以自我减压,减轻焦虑。

参考文献:

[1]雎密太,张建新,云炜恒,等.关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的理论建构[J].心理科学,2005,28(6):1463-1467.

[2]李纯丽,张秋红.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69-71.

篇5

关键词: 农业高校 贫困大学生 心理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贫困家庭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农业高校因其生源的特殊性,其贫困大学生比例又远远高于其他类别高校。经统计,青岛农业大学近三年来贫困大学生比例超过30%,很多西部农业院校甚至达到35%。这些贫困大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也形成了许多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将影响这些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高等农业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一、农业高校贫困大学生贫困的主要原因

农业高校贫困大学生数量之所以如此之大,缘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人均收入不高,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另外,高校实行并轨后,上大学费用有所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与家长的经济负担。但仔细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地区性经济落后。

农业高校的学生有一大半来自农村以及偏远的山区、牧区、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学生家庭收入普遍偏低。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农村应往届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74.77%,其中许多来自云南、海南、鲁西南、鲁西北等经济不发达地区,他们的家庭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工资水平、家庭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承担子女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费用[1]。

2.社会转型、结构调整造成家庭经济的低收入。

有些学生虽来自城镇,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企事业人员下岗分流等原因,致使父母一方或双方不能就业,降低了家庭收入,加之城镇基本生活支出较大和物价上涨,使这部分学生步入贫困大学生行列。

3.孤儿或单亲。

农业高校贫困大学生中孤儿和单亲家庭学生所占比例不小,他们因为失去了供养来源或者缺少供养来源而造成经济上的困难。失去双亲的大学生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亲戚、福利机构代养,能够上到大学已属不易,祖父母多在这时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也有的会因为经济情况或贫困大学生已经年届成人而不能或不愿供给;单亲家庭则会因为父亲或母亲已经去世或者另组家庭而大幅度减少教育费用供给,致使大学生上学困难。

4.家庭子女多,负担较重。

尽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经近三十年,但是很多地区、很多人的男尊女卑、传延香火的观念比较重,仍然采取各种措施多要孩子,这不仅使得家庭在起步阶段经济收入就受到了很大影响,更由于违反计划生育所受的处罚使得这些家庭更加一贫如洗,等到孩子渐大,教育费用又是别的家庭的几倍,贫困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尤其是几个孩子同时上学,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5.家庭遭遇某些特殊变故。

有些学生原本不属于贫困大学生行列,但由于地区遭受灾难或者父母遭遇车祸、重大疾病等变故,使家庭经济收入剧减,甚至断流,从而造成教育费用供给上的困难。这种情况不仅给学生带来经济困难,同时还使其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2]。

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心理敏感,态度消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很敏感。容易把同学交往中的一些正常行为加以误解,或把一些小的误会加以放大。由于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习、陌生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贫困大学生变得敏感多疑。孤儿、单亲贫困大学生受这方面的影响较大,由于缺少关爱、父母不和、成长环境不佳、遭遇某些歧视,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偏离社会主流观点,比较多疑、敏感,常常表现得悲观、偏激甚至有病态的固执倾向,不能正确对待困难,而让贫困成为绊脚石。“人穷志不短”往往只是用来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他们的志向往往受限于贫困,不拼搏、不进取、甘愿消沉。

2.容易自卑,易于嫉妒。

贫困大学生常常会焦虑家庭的负担、自身的发展,担心受到别人歧视,有过多的心理负担,不能自信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陷入自卑的境遇。有些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经济境况不如其他同学,心理感到十分不平衡。对于条件较好的同学,由羡慕而嫉妒,经常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生活在沉闷和郁闷之中,因此造成身心疲乏,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引起的身体上的不适,从而影响学业和生活。

3.羞于交往,自闭严重。

多数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较强,常常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自惭形秽,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既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同他人交往,整天游离于集体之外,囿于个人圈子,顾影自怜。据调查,高校贫困大学生中,有30%的学生认为贫困影响其人际交往,有27.5%的人长期感到心理压抑[3]。他们感到自己不被别人接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封闭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愿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也尽量不参加同学们的聚会活动,独来独往,离群索居,结果变得越来越孤独,甚至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一道围墙。他们常常给人以一种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

4.否定自我,认识错位。

部分贫困大学生发现自己在经济能力、人际交往、生活习性等方面与他人存在巨大差距,从而怀疑、否定自我,开始变得性格敏感、态度消极、自卑、嫉妒、自闭,高估别人的优势,夸大自己的劣势,过分谦让、委屈自己,甚至无视自己的价值与意义,难以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出现自我认识错位。

5.怨天尤人,易走极端。

由于现实沉重的经济压力、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紧张的学习、封闭的生活、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就业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等问题的存在,部分贫困大学生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因为贫困而感到羞耻,他们怨恨家庭的贫穷,埋怨父母无能,怨恨社会不公、无情。有个别人甚至对社会,对他人充满敌意和仇恨。他们不思进取、自暴自弃,把自己的贫困归罪于社会的不公平。有的在思想上走向了极端,表现为对社会和学校的什么现象都看不惯,对社会及当前改革产生悲观否定偏激看法甚至是极端抵触的态度。有的对一切正面的教育不信任,持怀疑态度,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学校和教师教育的反感与抵触,觉得生活无聊、没有意义。这导致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内心不够宽广和宽容,易固执己见,爱钻牛角尖,认死理,言语犀利,思想行为上易走极端[4]。

三、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高校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贫困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坚持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认识。通过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激发生活的热情和勇气,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通过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帮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学会自我接纳,以平常的心态面对贫困,正确对待消费,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通过自立自强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引导他们战胜挫折、转变观念,采取积极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克服依赖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思想,走自食其力的道路。贫困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一些优势,并发扬这些优点,同时要善于接受自己的缺点和劣势才可产生动力、激活自身的资源,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5]。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

高校具有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相对稳定、从业人员素质较高、工作对象基本固定的工作优势,应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帮助贫困大学生及时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一是发挥专、兼、聘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优势,凭借完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讲座等多种形式,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6]。二是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心理健康普查、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三是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方面的社团、设立班级学生心理协管员,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贫困大学生心理指导帮扶体系。

3.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经济帮扶工作,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高校应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政策和资金支持,从学校和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免、缓”的贫困大学生经济帮扶体系,从物质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可以安心学业,这也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7]。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贫困大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中,可以使贫困大学生在宽松的人际环境中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忘掉自己的弱项和失败,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擅长的事情上,从中获取乐趣和成就感,强化自信,驱散自卑的阴影,缓解心理压力和紧张[8]。

参考文献:

[1]赵炳起.高校贫困大学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06,(4):20-26.

[2]蒋文成,黄秋名.高校贫困大学生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1,(6):188.

[3]田军鹏.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认定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年2期:47.

[4]张敏生.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5]焦士清.关于我省部分高校贫困生和救助工作情况调查[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25.

[6]许若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2):23-26.

篇6

一、打造润泽教室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朴实无华的话语,传递出一片深情,也指明了中国梦的根本依托。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头羊”,无论梦想多么绚烂,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有很多,但教室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根据地”。我所梦想的教室,应该充满着阳光、真诚、友善、和谐,人与人之间都能平等快乐地学习生活。教室不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建筑结构,而是那么的温暖灵动,正如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先生所倡导的润泽教室一般。究其所言,“润泽”这个词表示润湿程度,传达出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的感觉,人的呼吸和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听闻佐藤学先生的演讲,我有一种深深陶醉的感觉,心中充满了热切向往。为了打造润泽教室,学校推出了“小老师开讲”模式,其完善经历了教研组开发―实验班践行―人人参与研究三个阶段。所谓的“小老师开讲”,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的预习及探究成果与同学一起分享。为了让其具备系统性、实效性,我们按照“家庭开讲奠基”“班级开讲提升”两大步骤来进行。“家庭开讲”环节,低年级主要是课后的知识巩固,中高年级主要是课前的知识预习。“班级开讲”环节,低年级以培养合作能力为主,中高年级以培养质疑思辨能力为主。无论是整体的理念架构,还是细微的操作要领,都经过了反复的探索、调试、修正。为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博客,老师们有计划地将精彩片段上传,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

陶行知先生曾经谆谆教导:“教育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另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前一种倾向会把学生灌输成烤鸭,后一种倾向则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对于这一点,佐藤学先生也有类似表达,如他特别强调倾听的重要性。润泽教室不应仅仅追求发言热闹,还必须让每个人都懂得倾听。倾听的和谐氛围里,大家轻松地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即便是耸耸肩提不出什么意见,也能得到尊重和承认。据此,我们提出了“五个倾听好习惯”,将其视为评价课堂的核心要素之一。当然也有异议,有人指出西方的课堂非常开放,学生甚至可以坐在桌子上上课。不管这是否是普遍现象,我坚持自己的判断,东西方差异巨大,不可一概而论。现实语境下,让学生从小懂得倾听与尊重或许才是最重要的。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教育理性与激情同样重要。当前,有些学校误以为撤掉讲台便是以生为本,实则不然。罔顾课型,一刀切地追赶表层热闹,只会陷入邯郸学步的窘境。热闹不一定代表深入,寂静也不一定代表低效,教师尤其要警惕那种虚假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经过磨砺,学生们的整体精神风貌发生了较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敢于走上讲台发表见解。教室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场域,恰如“云润雨酥”,变得“润泽”起来。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眺望梦想,润泽的教室正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二、回归教育的原点

谈及如何实现中国梦,掷地有声地表明:“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一个国家只有准确定位自身历史方位,才能找准前进的道路,走向远方。教育亦是如此,只有明白了原点所在,才不致迷失方向。教育的原点在哪?我想应该是培育一个个健全完整的人,身体与心灵、智识与德性应该和谐统一。苏格拉底说:德性即知识。但我想,知识绝不等同于德性。润泽教室毕竟有限,我们还应该有所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是阳光教育,一直潜心于关爱那些单亲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004年发生的一起“学生砸栏杆”事件,让我们认识到了单亲学生严重的心理及行为问题。随后,我们系统开展了专题研究,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自卑内向、情感淡漠、狂诞异常等心理问题。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童年时的坏习气如果一任沿袭,今后将很难矫正。作为一名校长,如果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我会感到刺心般难受。经过发动组织,学校成立了阳光中队,通过开展户外活动、撰写爱心日记、召开亲子家长会等方式帮助单亲学生走出阴霾。帮助一个孩子,往往也就意味着帮助了一位失落的母亲或父亲,同时为这个社会败火理气。悠悠数载,阳光中队越来越有知名度,学生因此而受益,教师整体素养日趋优良。

虽然我们所做的都是普通小事,并无冲天撼地的大爱之行,但却有着碧透秋水般的纯净。阳光中队所引发的心灵回荡,让我们充满了前行的力量。帮扶范围以单亲学生为圆心,逐渐扩展到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欠缺的孩子身上。我们开展了阳光教师牵手阳光宝宝活动,每名教师定向帮扶两名学生,实施“八个一”关爱行动,即每节课一次发言机会、每天检查作业一次、每周与家长沟通一次、每月一封信、每人一个锻炼岗位、每人一个互助伙伴、每学期一次获奖机会、每学期一次成功体验,让弱势学生体验到尊重感和成就感。教育是一条阳光大道,越往前走路越宽,也能发现更多的美景。爱的理念逐渐辐射到全体师生身上,融入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整所学校化为一个爱的磁场。全区的爱心行动计划开展以来,我们由衷地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同时也压力倍增。春江取不尽,秋水竟自来。教育是一项有始无终的伟大工程。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了详细的成长档案,全面全程关注其成长过程。阳光少年成长档案内容丰厚,从性格、习惯、心理等方面解读学生,读懂需求,并以多元化的记录评价手段助其进步。

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平台之上,那就是教师的优良素养。教师情感枯涩、教艺粗劣,奢谈爱的教育只能是天方夜谭。教师心中有爱,才能以爱育爱,用真情感动生命。我们提出了做“三能”教师的目标:一能以爱育爱,做个有情义的教师;二能实施主体性、差异性育人,做个有力量的教师;三能追求人生幸福,做个有幸福感的教师。大家躬身自省,反思自己在专业素养、师德师风、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欠缺。整理过后集思广益,编写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爱的智慧背囊》一书,全书脉络分明,理论实践熔铸一炉,指导性非常强。每年学校还会举办爱心教师评选工程,经过材料审阅、学生家长满意度调查、讲述爱心故事等环节,最终投票产生年度爱心教师。四季寒暑岁月流转,变的是一茬茬学生,不变的是一颗颗赤子之心。类似的爱心之举不一而足,如深度家访等,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多年的实践昭示着,回归教育的原点,以爱育爱,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三、共享出彩的机会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之所以引发热议,在于其将壮阔的宏观叙事与个体命运紧密结合了起来,触及人的灵魂深处。出彩是人生价值得以彰显的辉煌时刻,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有相通之处。如果要想教师当好学生梦想的“引航员”,校长就应该努力创造机会让每位教师都出彩。唯其如此,师生才能梦想成真,携手成长与进步。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将其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成长期、成型期、成熟期、成才期。教师根据评价标准确认自己属于哪一个阶段?最近发展区在哪?优势劣势是什么?发展规划是什么?看似简单的“四问”,实际上饱含着晶亮可贵的专业自省精神。针对教师的自我定位与发展需求,学校会努力为其搭建平台。每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培训方案》等均要经过全体教师讨论。人人都是教研培训的主体,没有任何一个“边缘人”,大家认真填写《反馈意见表》。内容指向明确,包括你最赞成的工作思路、你最反对的工作安排、你的合理化建议或设想等版块,充分发挥民主人文管理的效用。学校还与各科教研员建立了良好关系,经常邀请他们来校上“下水课”,答疑解惑。支玉恒等名师也多次莅临指导,和教师们开展同备同上同研活动。

篇7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植一棵树,让它成材需要十年,而教育学生却是百年大计,也就是说培养人才是件大事,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有长远的计划。

这几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计划生育和全民素质的提高。每户家庭只有1个或2个孩子,有的还是几代单传,是长辈和父母的掌上明珠,事事都有人包办,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所以在学校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和其他的同学交往、交流,融入不了集体生活,长大后就性格怪僻,做事不考虑后果。

2.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约有2300万人。在农村,有一家两个老人带两三个或更多孩子生活的,他们只能给孩子吃饱穿暖,根本谈不上辅导文化知识及教育孩子。孩子们与父母长期分离,得不到正常的家庭监护和教育,所以,他们也成为中国未成年违法犯罪中一个不容易忽视的群体。

3.因为父母离异,过着单亲生活,缺少另一方的爱,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儿童学业荒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我们学校就有一位学生,因为父母离婚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当时他的成绩不错,但他对同学不友好,对老师也不礼貌,所以他就特别不招人喜欢,就这样,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有的父母本身素质低下,社会风气日下,有些家长甚至染有赌博习气,对孩子漠不关心,长期下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有的父母追求的是孩子的分数,淡化对孩子言行举止的约束,忽视这个思想性格形成的有机部分。

因为没有父母的监护,长辈的溺爱,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所以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更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二、解决之道

孩子们走上不正之路,家庭教育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我觉得学校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一棵树苗,我们发现它长歪了,我们社会用捆绑的方法帮它扶正,如果在成长中发现它歪了,我们也可以在树干系上绳子,或埋土等方法帮它,扶正长大后,它也会成为一棵笔直的参天大树,学校教育就起着这种帮扶的作用。我们的小学生正是一棵棵正在生长的树苗,慢慢地升到初中、高中,不就是正在成长中的树吗?我们应怎样去做好帮扶呢?

1.做好启蒙教育是基础。俗话说:“三岁定终身”,虽说有些偏颇,但却是很有道理的,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很重要,在幼儿园里要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方面的教育甚为重要,能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现在,大部分家长及教师都是在盲目教育,认为上幼儿园就要认识多少字,学多少计算,其实,在幼儿园就得学习一些最基本的人生观及做人的道理。

2.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分数。在当今这个社会下,分数固然重要,但我们想想,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不健康,即使他的文化知识再好,最终也会被社会所淘汰。而且上大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诚实、勤劳,就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一位教师及家长应该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审美观、人生观教育时时放在心上。

3.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放在首位,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将民族精神文化和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要扩大德育的队伍,不能认为这些教育是班主任的事,而应要求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参与,及时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些教育不是某一阶段的事情,而应一直贯穿于孩子的学生时代。每个学校都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生的基础道德、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人生观、审美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狠抓文化育人、环境育人。

篇8

为落实《赤峰市教育系统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宁城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和《宁城县教育局“一个都不能少”班集体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及汐子镇总校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一个都不能少”为主题的班集体创建活动,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宁城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及总校工作安排,实施“双线控辍”工作流程,坚持“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教改控辍、情感控辍、扶贫控辍”工作途径,发挥班集体主阵地作用,突出“重点学段、重点时段和重点人群”工作重点,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从源头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打造不放弃、不嫌弃、不歧视、不疏忽的育人氛围,营造平等、和谐、友好、愉悦的育人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努力做到在校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三、具体内容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严禁教师歧视学习困难学生,无故体罚、变相体罚学困生,对学困生劝休劝退。对于散布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和对学生不利言论、擅自办班或工作日参与有偿补课、收受家长财物等教职工师德负面现象,全体教师填写《教职工师德负面清单统计表》,教师都要面向全体、平等对人,用善良的目光欣赏学生,用向上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二)营造浓厚的班级氛围。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营造教师不放弃学生,学生不歧视和孤立同学的良好氛围,让“一个也不能少”成为班级目标,让“不离不弃、不掉队”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誓言,打造有浓郁向心力、凝聚力、团结力的班集体。

(三)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班级每一名学生都要至少参与一项社团活动,特别是要为学困生开辟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绿洲,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清除“唯分数”至上的思想,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的兴趣、特长、多样发展开辟空间、搭建舞台。

(四)建立学困生帮扶机制。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班主任要分学科确定学困生名单,任课教师要制定学习困难生帮扶计划,定期开展谈心谈话、知识辅导,并纳入任课教师绩效考核。

(五)建立特殊学生关爱体系。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生等特殊学生群体,是辍学高发人群。各班对重点关爱的学生要深入摸排筛查,要为这些学生建立档案,一生一案,跟踪管理。要建立关爱、帮扶体系,落实救助政策,班主任要及时掌握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让他们感受温暖,安心学习。

(六)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等方式,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监护人法定责任意识,推动认真履行监护职责。灌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转变个别家长读书无用论、升学无用论等观念,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开展创建评选活动。每学年末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成绩,发现典型。

(二)创新质量评价体系。设立“一个不能少”优秀班集体创建特殊贡献奖,表彰激励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工作突出的老师和班级。

(三)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实施《宁城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以成长记录袋方式,记录学生发展过程,通过增值评价方式,监测学生学业发展轨迹。改变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四)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低保家庭子女全部纳入各学段贫困学生享受资助政策范围,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让每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五)落实双线控辍责任制。认真落实双线控辍责任制,规范双线控辍操作流程,与乡镇政府密切协作,及时向乡镇政府报告学生辍学情况,共同做好劝返复学工作。

(六)实施分级承包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学校班子成员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任课教师包学生的分级承包机制。

(七)建立追责问责机制。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列为教师考核重要指标。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开展“一个都不能少”班集体创建活动,是宁城县教育局贯彻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要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高度重视。

篇9

  春节慰问活动总结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区计生委安排,我街在春节期间,积极开展了慰问计划生育家庭和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双慰问”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生活中实际困难,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一)开展走进基层慰问活动。

  我街计生办在春节前夕,积极开展走进基层慰问活动,召开座谈会,向一年来辛勤工作计生主任们进行了慰问,大家畅所欲言,总结一年来取得成绩及对今后计生工作提出意见及建议,对今后做好计生工作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座谈会受到了很好效果。

  各社区计生协会召开由协会会员、楼门长、志愿者参加新年茶话会,对一年来协会工作给予肯定,并感谢协会会员对计划生育工作支持,大家纷纷表示在新一年里,将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人口计生基础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我街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更好,并对协会会员进行了慰问,并送上慰问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增强了协会凝聚力,拉近了我们与协会会员距离,对协会工作起了促进作用。

  (二)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慰问困难家庭活动

  我街各社区计生协会充分利用春节有利时机,结合 “真情助困进万家”活动,与民政、妇联等部门紧密配合,入户走访社区计生困难家庭、单亲困难家庭,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等,送去了党和政府温暖。共慰问困难家庭700余户,其中计划生育伤残家庭2户、单亲家庭150余户、低保边缘户320余户、新生儿独生子女家庭50余户,送去了米、面、油,吊钱、福字、对联、计划生育宣传品、儿童小围嘴等,并带去区政府对困难家庭关怀及慰问。

  春节慰问活动总结2

  遵照市慈善协会元月十九号会议精神,分会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依照《安康市慈善协会关于第十二届(20xx年),春节向城乡特困户送温暖联合慈善爱心大行动的实施意见》。动员会员迅速行动。充分发挥会员、志愿者积极性。号召倡议大家积极开展安老抚孤、扶贫济困、爱心救助等公益活动,短时间内,分会协同慈善协会三十七小组共同完成市慈善协会配发的任务,同时自筹资金壹万零伍拾元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并将各项活动及时上网公布,做到公开透明,随时接受上级领导、全体会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每项慈善活动规范、阳光,力争更多慈心善士的支持和参与。具体活动汇报如下:

  一、元月20日分会会长李建国带领小组会员冒着雨雪前往汉滨区北山最边远地区紫荆小学、沙坝小学,慰问贫困孤儿小学生十一名,给他们送去春节慰问金,并鼓励同学们要爱惜身体,好好学习,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二、元月21日分会组织人员前往汉滨区石转镇慰问贫困家庭五户,并送上粮、油及慰问现金,把春节的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他们手里。同时祝福春节愉快,努力发展生产,勤劳农耕,来年日子越过越好。

  三、元月22日分会部分成员前往吉河高山碳沟村九十四岁长寿老人,向老人送去棉被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祝福老人节日愉快,健康长寿。

  四、元月23日分会成员又分别去向汉滨区田坝、五里、共进镇出发,看望生活在那里的贫困户,并送去粮油、现金。

  五、元月24至25日分会安排走访城区贫困户对残疾及患癌症病患者困难户送去粮油及慰问金。

  六、元月26日,分会专程对城区大南街李晓霞特困户进行看望慰问。一月前李晓霞家中发生火灾,丈夫被活活烧死,留下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及正在上学的孩子,火灾将家中烧的一贫如洗,面对现状,分会特别组织会员进行安慰帮扶,及时送上生活用品粮、油、棉被、等及慰问金等,并鼓励他们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分会将继续予以关注和帮扶。

  七、元月27、28两天分会特邀安康知名书法家举行迎春节义写春联活动,义写春联300余幅,受到社区民众好评。

  八、关注贫困地区孤儿,向四川省甘孜洲德格县藏区贫困孤儿汇去慰问金两千五佰元并带去春节的问候。

  通过以上系列活动,使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关怀。慈善协会的温暖、关爱。许多人发来短信感谢信及、表达感激之情。充分扩展慈善协会的影响,树立慈善志愿者良好爱心的形象。

  截止目前共慰问困难户26户,慰问资金10050元。春节前后分会会员自发组织的各种慰问活动仍在继续进行。

  春节慰问活动总结3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开展好xx年春节送温暖慰问活动,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xx县委十届五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落实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医院领导十分重视春节送温暖活动,医院领导召开会议,专门对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进行了布置,做到了思想统一、要求明确、任务落实。

  二、精心组织,形式多样

  根据xx县总工会《关于开展xx年春节送温暖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院领导召开了专门会议,为开展的系列活动作了具体布置和安排,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务必落实慰问活动。

  一是爱心到病房。在春节来临之际,医院相关领导及工会主席一行来到住院病房看望、慰问病人,为肝癌、白血病、尿毒症等因病致贫的困难病人送去春节慰问金,祝愿他们过一个祥和温暖的春节。另外,在初一早晨,医院还为因病不能回家过春节的住院病人每床位准备了两份热气腾腾的饺子,让他们在住院的时候仍能感受到春节的喜庆祥和。

  二是针对全院职工及时足额发放过节费500元。

  三是拨出春节慰问专款,对除夕及大年初一的值班人员,医院领导做了相应的安排,除夕晚上、初一早晨领导准备进行慰问活动,慰问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个人,为辛苦了一年的他们送上慰问金及新年祝福的话语,除夕、初一还为值班人员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在喜庆中迎接春节的到来。

  四是春节前对本院外地职工进行一次摸底排查统计活动,为因种种原因不能回家过春节的外地职工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安排相关领导作陪。

篇10

[关键词]贫困乡村 岗村对接 帮扶模式 扶贫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348-02

面对贫困地区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相对滞后的困境,如何让贫困乡村群众解放思想、政企联动参与扶贫开发,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建设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背景

沿着渝宜高速,经长寿向渝东北进发,便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连接城市发展新区的“门户”――重庆垫江。垫江县永平镇罐石村是垫江南部一个典型的高台地区,海拔370米,距县城35公里,地理位置非常偏僻,信息闭塞,人称“三蹬坡”。该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居多,特别是孤寡、高龄老人、单亲家庭尤为突出,村民生活拮据,脱贫举步维艰。村民安全意识淡薄用电极不规范、触电伤人风险极高,“家电下乡”的拉动和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原先一、二期农网改造的配网现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凸显出对供电服务很高的依赖度。

针对垫江县此类偏远贫困乡村现状,国网垫江县供电公司于2013年初创新实施标兵岗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岗村对接”新模式,以建设生态涵养区为核心的温暖扶贫开发为突破口,开展“点对点”结对帮扶行动,激励供电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积极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以此行动帮助贫困乡村脱贫致富。

二、创新举措

“岗村对接”模式即:坚持“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理念,以巾帼岗结对帮扶贫困乡村为龙头,充分发挥国家电网女职工“半边天”作用,扩展到文明岗、标兵岗、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的部室或班组对口帮扶贫困乡村,开展“点对点、1+X结对帮扶”行动。

对接方式实行公司工会搭桥、班组唱戏、专业部门支撑的帮扶方式,包括资金赞助、技术扶贫、智力支持、爱心互助。对象涵盖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务工人员以及创业人士。范围涉及配网规划建设,工农业用电保障,产业和信息技术支持,微企用电绿色通道,家禽蜜柚农副产品推销。

(一)以“岗”为平台广对接

与垫江县妇联搭建对接平台,签署帮扶目标责任书,制定详细帮扶方案。公司工会迅速行动、精密部署,将荣获2013年重庆市“巾帼文明岗”、“五一巾帼标兵岗”的电力调控班与罐石村结成对子,带领其他青年志愿者在全县率先开展多渠道的“岗-村”对口帮扶。组织党员服务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乡村、学校、敬老院,走向社会延伸志愿服务。开展夏季安全用电宣传、银行代扣业务办理、检修开关线路、维修电动机抽水机等帮扶行动。

(二)以“电”为媒细实施

1. 建设坚强的农村配网。充分发挥国家电网自身优势,开展以“电”为基础的帮扶行动,超前规划建设乡村电网,将村社薄弱的配电台区纳入优先改造;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向村民宣传,化解农网工程阻工矛盾。调控班两次协调公司运检部、营销部,促成罐石村3组、5组低电压整治工程的优先实施,让村民群众用上舒心电。

近年来,永平镇政府在该村扶持g溪蜜柚及林下养殖,2012年,重庆市人大代表陈良玉又在该村3组创办了九牧养殖场,用电负荷大增。为了提高罐石村用电质量,电力调控班协调为罐石村增容1台160千伏安变压器,将配电容量增大2倍,破解了困扰九牧养殖场扩大再生产的用电难题。

2.开展技术扶贫和智力帮扶。“岗-村”联动,与村支书、主任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建立自然灾害供电抢险应急预案;开展“一对一”报修服务,提高抢修效率,缩短故障处理恢复时间;寓教于乐宣传安全用电常识,传授电器维修技术,使村民都会排除简单的用电故障。

调控班组织巾帼志愿者结对帮扶1户或X户困难家庭,为特殊群体捐助生活必需品、赠送农具、电器免费维修等;捐建农家书屋,普及用电知识、农业技术,畅通信息渠道;给农户送去杀虫用喷雾器,为特色农产品g溪蜜柚销售出谋划策;将罐石村纳入“协议用户”进行调度管理,向该村公开班长电话,告知各种停电信息,不定期到现场进行用电咨询答疑。

3.实施温暖工程长效帮扶。每年春节前、开学前,调控班自发捐款购买学习用具、图书等资助贫困儿童、学生,定期家访给他们讲故事、谈人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春节、重阳节慰问孤寡、高龄老人,购置生活用品,每年形成惯例。

在村办公点建立“国家电网罐石村图书室”,捐赠科普、养生、种养殖、教育等种类齐全的图书,为4家贫困儿童送去了学习用具和助学金、为6家留守老人送去了菜油、大米、糖果以及慰问金。2013年,共资助6名留守儿童,定期家访让2名高中生顺利考上大学,继续资助2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三)以“网络”为纽带增值服务

协助建设通信网络及互联网,为招商引资、农副产品推销等提供增值服务。针对罐石村建立的全国村级网站集群“村易通”, 定期上门或远程提供网站维护指导,为该村网站负责人提供特色产业推广内容、资料、图片上传,适时更新。巾帼标兵、青年志愿者主动为村民义务维修电器设备,通过网络以及商家帮助罐石村推销柚子。

去年金秋时节,针对罐石村大量柚子无法脱手的问题,积极出谋划策,制定推销方案,帮该村的柚子卖了个好价钱,解决了村里两万斤柚子积压销售不出的难题。

三、工作成效

“岗村对接”以来,为该村用电安全夯实了基础,激发了特色产业发展活力,营造了隆厚的扶贫济困帮扶氛围,激励员工成长岗位建功:

1、破解了村民用电难题,低电压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电压合格率98.44%,提高了0.5个百分点,配电容量增加一倍,供电可靠率99.87%,提高了1个百分点。村民用电安全意识大大提高,没有发生电器设备漏电和触电伤人事件。增容变压器助力九牧养殖场扩大生产,每年给村民提供20余万元的务工收入。

2、用电和调度信息的畅通化解了村民与入驻企业间的矛盾,消除了村民和用电大户的用电纷争,没有发生一起电力设施被偷盗事件;帮扶事迹感染更多的社会人士,营造了爱心互助隆厚氛围。2013年,罐石村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增长20%,全村生产总值增长25%,购置空调、冰箱、彩电的农户比去年增长13.5%。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蜜柚销售渠道的扩大带动了该村快速脱贫致富。目前,罐石村成为全县闻名的g溪蜜柚生产基地和优质黄金黎科技示范园。

3、巾帼岗员工身临其境感受乡村艰苦生活环境,激励工作热情,涌现出一批“巾帼标兵”、“女职工建工立业标兵”。调控班荣获县级和市级“先进班组”、“巾帼文明岗”、“五一巾帼标兵岗”,“5.6”风灾供电抢险先进班组,开展“QC”科技创新经济调度使垫江县中压网损降低2个百分点。“岗村对接”实现了电网、员工、乡村共同发展、互惠双赢。

四、下一步计划

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电网 和谐企业”目标,跟进电气化新农村建设步伐,细化“岗村对接”措施着实为美丽乡村建设奉献力量。

一是完善提升“岗村对接”帮扶履责行动工作思路和创新做法,将工作做细做实,探索“点带面”帮扶推广新模式,公司凡是荣获重庆市、垫江县总工会(妇联)荣誉的“巾帼岗”、“文明岗”、“标兵岗”,均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开展此类帮扶行动,让“岗村对接”覆盖全县所有乡村,真正让“国家电网”品牌根植千家万户。

二是立足“你用电、我用心”,缩短乡村配网故障抢修时间。重点帮扶1-2家特困儿童和孤寡老人,让儿童健康成长,帮助贫困子女完成学业,为特困孤寡老人解决后顾之忧、安享晚年。

三是对村办企业、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创业实施电力绿色通道,加强农村特色产业电力帮扶,多渠道为农民创收。

民生无小事,关键抓落实。垫江县供电公司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始终贯彻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和时间节点,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切切实实让城乡分享“绿色电网 清洁能源”带来的红利,感受来自国家电网的温暖。

五、行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