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入学教育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入学教育建议

篇1

关键词:入学教育 班级建设 心理调适

大学是人生发展和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知识,增强本领的阶段。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切实满足和解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由于新生入学的管理关乎基础性,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研究和探讨就显的更为重要。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1.定调子

在新生中树立弘扬正气、奠定基础、立足现在、放眼长远、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注重学习、注重锻炼的氛围。

新生在经历了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难免对大学的学习有所放松,加上本科阶段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与高中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很多学生对此了解不够、准备不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面对这样的情况,辅导员要以入学教育为契机,采取多样性、灵活性、互动性的教育方式,使新生了解大学、了解专业。例如:邀请专家,举办名师讲坛,为新生介绍所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参观实验室和先进实验仪器;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与新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使新生对所选专业的学习生活有个整体认识,不断激发新生求知的愿望,树立自信,有利于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定思路

既有总体规划,又有个性发展指导,结合每名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专业发展方向,尽快缩短学生由高中向大学过渡的时间过程,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摒弃无所事事、不适应大学生活,对自我前途茫然的思想,树立正确对待自我前途的良好学风。

从大一起,抓好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可在新生中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供广大同学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学校以及省市级的各种学习竞赛和科创活动。如:数学建模、知识竞答、英语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将学风建设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形成良好的学风的教育机制,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定措施

结合班级男女同学比例、党团员比重,相对优劣生的占比,结合所学专业和学科方向,制定班级的总体培养目标和方向,确定成才率和就业率的量化指标,使每个学生发展有方向、学习有重点、人生有目标。

二、加强管理,形成惯性

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

加强新生对学校校史、校规、校纪的学习了解,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学习,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人生目标的规范和纠偏,加强对新生的纪律管理,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大学适应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其中对于社会实践教育,要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载体,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检验知识、增长才干,提升新生责任感。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军训,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用自己的行动肩负起社会责任,服务于社会,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组织学生清明扫墓,让学生认识到身上肩负的历史的神圣使命,激发爱国爱党的热情;组织学生爱心支教、到敬老中心慰问老人,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利用寒、暑假送科技下乡,走访农户,调查农村现状,反馈农民问题。使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贯穿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便于学生尽早接触社会,积累实际经验,受教育,长知识,同时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

2.强化新生班级建设

辅导员首先要从建立班级目标着手,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在目标确立和调整过程中,逐步完善班级的建设。班级的建设目标,要经过班级学生集体充分酝酿和讨论制定,只有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才能得到高度的认同,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向共同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形成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从而使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能进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入社团组织,做到管理从学生中来并运用到学生中去,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人生历程和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协调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就是要在完成学校、学院发起的活动同时,创造性地结合班级特点,开展富有个性的班级活动。以个人发展促班级建设,以班级进步带动个人提升,促进班级建设的和谐性和创新性。

3.建立健全新生管理规章制度

在新生中推行制度化建设,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为学生提供了可参考的行为标准和规范,使学生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依。例如,建立课堂考勤制度、请假制度,评先创优制度、班级干部岗位轮换制、社会实践指导办法、主题班会制度、政治学习制度、寝室长责任制、寝室卫生纪律条例、文明寝室倡议书、学风建设纲要,等等。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征求意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具体可行、便于操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自制力,从他律走向自律。

4.加强辅导员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服务与管理

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危机,引导新生正确运用心理调适方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切实做好评奖、评优工作,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思想上、经济上予以关心和帮助,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和资助工作,引导他们参加勤工助学和社会公益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和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工作的研究是无止境的,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新生管理工作更是年年遇到、熟而不透、管而不精,是个不断践行的课题,如果能把新生建设管理工作形成一种常态,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形成体系,这项工作我们不仅能够做好,而且可以为学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这既是种目标,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浩.大学新生班级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教育理论,2010,(02).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第一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85-01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内涵、形式、重要性、操作方法和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那么,何为实践教学呢?有的学者说,实践教学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的教学。有的学者认为,把握和判定的标准,主要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中”,而是与课堂理论课相区别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教学环节和模式。这其实是广义的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持狭义论的学者则认为以课堂内外为区分,认为实践教学应是课堂之外开展的,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环节。前者体现功能论,后者体现场所论。有的学者则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指以思想政治理论为指导,来处理人和自然、人和人(社会)的关系的实践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身体力行――体悟是实践教学;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式实践教学;用理论解决问题――应用式实践教学。”①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笔者倾向于前者――功能论。在本文中,笔者想以自己所在学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为例,来谈谈自己将实践教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方法的初步探索。

二、实践教学的形式

根据场所的不同,实践教学的形式被区分为四种形式: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如上文关于实践教学内涵的狭义和广义划分,有的学者相应地将实践教学分为两种: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他们否定课堂实践教学。笔者认为,课堂实践教学亦可以起到“富含社会实践性”的功效。笔者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例。

(一)课前精彩八分钟

大学新生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来丰富课堂,二来可以更好地锲入学生的内心,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第一堂课做好课堂示范:做一个简单的PPT,PPT讲述在3到5分钟,学生集体讨论3到5分钟,总体时间控制在8分钟,讲述内容贴近课程内容。笔者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集体协作。因为有具体示范,加上笔者以鼓励为主,新生们的参与热情还是很高的。比如,有一次讲到关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内容,当时娱乐节目“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马诺的拜金主义观点,闹得沸沸扬扬。有学生就作了一个关于“你是愿意坐在宝马上哭,还是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为主题的课前演讲。学生搜集了图片、配上音乐,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总体而言是拜金主义观点进行了批评,最后同学们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们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具有实效性,学生们从搜集资料到进行讲述,再进行讨论,就是一种思想的交锋,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体现。

(二)作业的设置

笔者在给新生上课的时候,会给学生布置三道题目:1、你从哪里来?2、你要到哪里去?3、怎么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的部分,笔者布置这个作业,然后叮嘱同学们在大学毕业的社会在来看看自己的答案。尤其是对第3个问题,笔者会强调详细和计划性。并且笔者会鼓励学生,这样的作业,与其说是交给老师看,不如说是交给自己看,老师不会给予不好的成绩,因为,需要交代的,是自己。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笔者布置的作业会是:1、一年的大学生活,你收获了什么?2、最近看的一本书是什么,所获得的启发是什么?学生的作业可以部分体现学生的想法。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我们思政课教师唯有更好地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将课程内容的实效性发挥出来。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水平,这样才能起到引导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三)直接实践与间接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基于安全考虑和基本设施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将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相结合。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们以教师为领队,在所在班级推举几名学生,集体参观革命纪念馆。对于直接参与的学生,我们予以拍摄照片、做PPT以及搜集相关资料的任务,要求他们负责将自己耳闻目见的内容告知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官,同时让学生参与。鉴于希望更多的学生参与直接实践,我们建议学生不重复参与此项活动。这算得上是全校范围内的参与模式,学生参与积极性比较高,效果良好。

三、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反思

关于实践教学的分歧,焦点在于到底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思政课教师当然希望采取狭义的实践教学方式,但是基于实际状况下的大班教学、经费有限以及安全考虑等因素的制约,校外实践很难全面展开。而实践教学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个体获得高级心理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表现形式。从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来看,实践教学应该走向社会实践,但是在条件有限的实然状态下,思政课教师可以从广义的界定模式下,尽可能得将实践教学融入第一课堂。

有些人说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一个重复教学的过程,这个观点并不合理。面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一本院校、二本院校;本科生、专科生),老师们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是应该略有差别的,恰如孔子所言“因材施教”或许才是可行且有效之方。

篇3

论文关键词:文化;文化导入;问卷调查;教师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在进行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化导入,传授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说、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语用失误。

一、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对文化导人这一问题的现状有更好的了解,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从南京邮电大学大学英语教师中随机抽取4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包含25个问题,涉及跨文化意识和知识、教学方法、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继续教育四个方面。

(一)跨文化意识和知识

作为文化导入的主体和操纵者,教师是否具备跨文化意识和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人的客观因素。笔者从这一方面对教师展开跨文化意识和知识的统计图表分析。如图1:

图1显示教师普遍比较重视通过阅读加强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但对用目的语来表达本国文化的接触较少。

从表l调查统计的结果可见,多数教师的跨文化知识比较有限。而尽管老师对本国文化有着较深的了解,但却只有26.7%的被调查教师能熟练地用英文介绍中国的文化、风俗、历史和地理,表明用英语表达目的语文化好于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不太重视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受到冷落。表1还显示有半数以上老师意识到目的语文化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

具备了跨文化意识,有了相关的文化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导入的成效。有关教师教学方法的统计图表分析见图2:

图2说明多数教师注重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并能利用各种形式使学生了解有关英美的文化知识。但只有少数教师能经常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这说明仍有相当多的教师还不太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表2清楚的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视文化背景介绍,对目的语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对母语文化的重视。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传统语法翻译法的教师所占比例已大大减少.而相应的采用交际法和听说法的比例大大增加。该表显示教师已从以往注重单词和语法转向听说训练,显示出教师对语言能力训练的重视和教学观念的改变,但相比之下对文化背景的教学不够重视。

(三)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

以下是就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所展开的相关的统计表分析。如下:

由上面一系列表总结得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意识不强。另外。将表3—3与3—4比较可以看出,75.6%的教师经常对英语成语、谚语进行讲解,而在遇到汉语成语翻译时却只有51.1%的教师通过文化分析比较来讲解,这表明教师更加注重单向的文化教育即目的语的文化学习.而忽视了培养学生母语文化意识。

(四)继续教育

图3是就教师是否愿意进一步深造。参加继续教育来提升跨文化教育能力所展开的相关的统计图表分析。

图3说明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据调查,88.9%的教师希望在近期参加继续教育,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教师注重自我提高。多数教师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出国进修学习获得有关目的语文化的第一手材料,直接感知外国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人文历史与地理等,从而加深对目的语国家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教师对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较为重视。而针对系统的理论研究则不太重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师在文化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缺乏文化意识和文化教育能力

这也是调查中凸显的主要问题。尽管许多英语教师文化意识有所提高,但他们普遍缺乏跨文化的视野,认为外语教学就是讲授语言知识,重视语言形式,忽略社会文化因素。教师普遍对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在英语教学中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忽略了对母语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在外语技能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教师跨文化教育的知识普遍不足,可供参考的资料也极其有限。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不全面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没有形成体系.文化教学尚无纲可循。语言教学中,经常把文化教学的目标和通过语言教学获得的文化成果混为一谈。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材和阅读材料多是介绍西方世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关于跨文化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很少。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不利于开扩视野,提高英语表达水平和交际能力,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相对简单

教师不善于灵活运用文化教学方法。从目前情况看,多数英语教师还不能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法,特别是还不太善于根据具体教学目的需要选择各种教学法中最适用的部分。教学中偏重语法和句法.偏重语言交际,忽视文化因素以及非语言交际。教学中往往注重书本知识,而在如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西方文化和获取跨文化交际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等方面重视不够,方法不得当。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师文化意识培养途径

培养大学教师的文化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同时,文化意识的养成又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要提高教师的文化意识,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

(一)更新教育观念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多元化角色发展,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评价者,而且还要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大胆地摆脱教材的束缚,围绕教材布置任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二)提高思想认识

英语教师必须广泛地吸取当今世界一切有用的文化成果,增强自身的文化知识的底蕴。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应精通所学语言本身,还要具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并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自我完善的良好机遇。

(三)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机会,有效地培养和提高文化洞察力

加强自我学习意识,强化自我进修,保证个人实时学习。在继续教育中。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深入细致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传统节日等等。为改善英语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在继续教育中可以把一些最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作为我们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重要方面。

篇4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语言的巧妙运用,适合的肢体语言,与对学生的期待相结合,能产生较佳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效果。在课堂上,我常用“今天,我们一起走入……这一课。”“同老师一起去探讨一下……”“老师说得全面不全面?”“请你来补充……”“请你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等话语引导学生,让学生进入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氛围中。讲课时,给学生鼓励的眼神、动作、话语,让他们受到鼓舞。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学习知识,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受到心灵的重塑和洗涤。

二、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选择他们最关注、最渴望解决、最想了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又一方法。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剂、推动力,兴趣也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的不断完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文本特点、学生特点、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在上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怎样爱护小动物的讨论中,我先让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兴趣极浓的情况下,我突然问学生:“你们知道法布尔的《昆虫记》吗?”学生愕然。我又说:“谁知道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有几个学生就非常高兴举手,嚷道:“我知道,我知道,在书上的91~92页。”学生纷纷都翻到91~92页读《装满昆虫的口袋》。等他们读完,我马上说:“谁来说,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要有耐心,仔细观察,还要动脑筋。“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笔下生花,填填___最喜爱的动物___?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思路,学生静下心,边思考边写,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学生不仅 “会学”而且“乐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就能取得小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创设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克服厌学情绪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感。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都加以肯定,对差错或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自己发现、修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的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四、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形成阳光心态

在进行教学时,我尽量不挖苦、讽刺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潜能生的人格。原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认为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对班上的生性胆小、自卑、性格内向的男、女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才能健全他们的心理。他们特别害怕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我就有意为他们创造机会。

五、允许学生犯错,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我一直对学生说课堂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答错了也不应该受到批评或嘲笑。答错一次下次还有机会,绝不为难学生。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上《装满昆虫的口袋》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出示要求:本文讲了主人公是谁?讲了他哪些事?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课堂上举手者众。学生积极发言。回答对错与否学生都可以坐下。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从不怕回答错,心理也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强烈。我还让他们结对子,相互探讨问题,相互读书,相互听写,相互批改作业,这样做是通过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能力,尽量做到消除引起课堂纪律问题的不利因素,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六、学校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结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归属感

篇5

一、初中入学范围界定及指标分配政策

我市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入学实行“免试、划片、相对就近”的原则。完成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在户籍所在地初中就近入学,城内初中服务区域户籍的应在市教育局确定的服务区域初中入学。

在规定初中就读的学生,享有就读初中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资格。初中毕业升高中时,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就读初中优质高中分配指标,否则不能享受。为充分享受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到校优惠政策,小学毕业生必须在规定的初中入学。

今年我市仍然将部分优质高中的招生计划按有关原则分配到初中学校,分配比率为80%。

二、关于占用优质高中分配指标的资格确认及条件

(一)户籍及户主:未满18周岁在校生的第一监护人为父亲和母亲(监护人依法或自然转移者除外)。学生父母户口在本市的,拥有自己的住房,学生户籍的户主应为父(母)亲,父母无自己的住房也可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父(母)、本人为一户;父母户口在本市外的,需提供父母亲的户口本,学生户籍的户主可为本市户口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学生的监护人依法或自然转移的,其户籍的户主应为其他法定人。

学生户籍变更的,须提供父母购房、多套住房、工作变更、婚姻关系变故、户籍与住房相一致的证件原件及复印件,经审核符合《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的给予确认,否则不予确认。

在校生单立户或将户口挂靠在亲戚名下的,入学审核时现户籍入学资格不予确认,以原户籍确认。

(二)住房:指购买或修建的自家私产住宅用房。

住房确认时,家庭户须按房产所属性质提供房产证件:

1.房屋产权证或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的商品房购房协议(合同)、交款收据、入住证等。

2.自建住房(无房产证)的宅基地使用权证。

3.未过户二手房的买卖协议(合同)、公证书等。

集体户有住房的按家庭户要求提供房产证件。

学生户籍户主的非住宅用房(商铺、商业店面房、工业厂房、储藏室、车库等)、违法建造的房屋不能作为学生入学住房依据。已交购房款,未建成交付使用入住的住房也不能作为学生入学的住房依据。

学生户籍的户主、住房、住房的产权人三者要一致。学生户籍的户主具有两处住房及以上的,以户籍的住房确认。

(三)分配指标资格的条件:学生初中入学至毕业,户籍和住房均须在就读初中服务区域内,且三年直升至初中毕业。

三、城内初中入学工作

(一)城内初中入学原则和办法

我市城内初中,现有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和北城中学五所。

今年城内初中入学服务区域的划分继续实行“户籍、住址、分片、分配”的办法。我市城内初中入学工作要做到政策、计划、范围、结果四公开,实行阳光招生。依法保障服务区域内适龄少年按规定公平、公正、有序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入学前,市教育局要对市直及三个街道所辖小学毕业生的户籍、住房、学籍、文化户口等相关信息逐一进行审核,并分类做出详细统计。审核时间及方式另行通知。凡属城内初中服务区域户籍的在外就读小学毕业生,要求回原籍上学的,持全家户口本、家庭房产手续、毕业证、学籍卡等原件及复印件,于8月1日至8月15日到市教育局报名并填写回原籍就读初中申请表,并提供学生本人的全国学籍号,同时审核相关证件。

相关入学证件审核结束后,依据城内初中入学原则和办法,确定学生入学学校,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下达入学通知。

(二)城内初中入学计划

今年,我市市直及三个街道共有小学毕业生1665名(不含属城内初中服务区域户籍在外就读小学的)。城内初中计划招收42个班,其中三中12个,四中10个,五中8个,六中8个,北城中学4个。

城内初中的总服务区域

五所城内初中的服务区域为我市三个街道所辖76个居(村)委(市区32个居委、非市区44个村委)。76个居(村)委具体为:

(四)城内各初中的服务区域

凡具有城内初中服务区域户籍的小学毕业生,户籍与住址一致的按下列规定入住相应初中学校;户籍与住址分离的按住址分配入学;只有户籍无房产的根据户籍属地对应分配就读北城中学、五中、六中。

(五)城内初中班容量及编班

根据省、市规范办学行为相关规定,我市从2014年起,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全面实行均衡配备教师、均衡编班制度,城内初中的班容量要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

今年我市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继续全面实行均衡配备教师、均衡编班制度。各初中学校要按照“统筹兼顾、平衡配备”的原则,提前均衡配备班主任和代课教师。对新生编班继续采取“控制规模、电脑排位、随机编班、直达班级”的方法,统一实行均衡编班、阳光编班。各班学生和各班代课教师随机挂钩。编班结束后,及时将各班学生花名和班主任及代课教师花名向社会公示,公示后不得更改。同时于8月下旬择时将邀请我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学生家长现场参与并监督初中入学新生编班工作。

四、城外初中入学工作

(一)要依法做好本乡(镇)初中入学工作。

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所有小学毕业生必须依法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监护人有法定责任和义务督促小学生到初中学校继续就读。各乡(镇)中心校要主动协调当地政府,努力创造条件、优化办学设施,大力宣传并积极动员本乡(镇)在城内上小学的毕业生返乡就读,确保本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使适龄少年按规定能充分享受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到校优惠政策。

(二)合理划分初中服务区域

乡(镇)初中入学实行“免试、就近、划片”的原则。

各乡(镇)所辖行政村的本籍毕业生就近入住本乡(镇)范围内初中。有两所及以上初中的中心校,要依据学生居住村方位、入学习惯,本着方便家长和学生的原则合理划分服务区域。

初中班容量及编班

今年我市城外初中的班容量,依照省教育厅的规定,要力争控制在45至50人范围内,未经教育局批准,不得随意增加规制、减小班容量。

各乡(镇)初中的新生入学及编班工作,由各中心校和初中学校负责,其要求及方法参照城内初中执行。

五、关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

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育。务工人员子女,凭父母就业证或就业协议或工商营业执照、现居住地一年以上居住证(本市的不提供)、学籍卡(就读学校所属的县区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学籍证明)等相关证件入住初中学校。对符合入学条件的,租房或住房属地为我市三个街道的,由市教育局依照学生家长的租房或住房属地北城、东城、南城对应分配入住北城中学、五中、六中;居住在我市乡(镇)的,由居住地所属乡(镇)中心校安排入学。

为使每位务工人员子女都能充分享受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到校的政策,市教育局对五中、六中、北城中学学生初中升高中实行倾斜政策。

若务工人员在我市城内购有住房或长期(2年以上)打工或具有我市城内初中服务区域户籍,其子女入五中、六中、北城中学就读,三年直升至初中毕业,升高中时可享有就读初中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资格。

若务工人员在我市城外(本市的在外乡镇)购有住房或长期(2年以上)打工,其子女入住居住地所属乡(镇)初中就读,三年直升至初中毕业,升高中时也可享有就读初中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资格。

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务工人员子女,初中毕业升高中时不享有就读初中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资格。

六、其它

(一)积极做好初中入学宣传工作

各单位要认真学习本《意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做好初中入学宣传工作,并严格按本《意见》执行。初中学校不得违犯规定擅自招收非本服务区域内的学生,否则学籍部门不予学籍备案,该生中考不能享受就读学校分配指标,且中考成绩不计入就读学校。

(二)签订放弃占用优质高中分配指标协议书

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与非服务区域内学生(因打工等原因可占指标的除外)的监护人签订放弃占用优质高中分配指标《协议书》。协议书签订后,学校方可给该生在本校电子学籍备案,不签订协议书的,须教育引导其返回户籍初中学校就读。

(三)建立学生档案

入学工作结束后,各初中校要积极配合做好学生的户籍、住址等复核工作,按要求建立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建档时须严格按入学通知造册;市招办要建立城内各初中校学生花名册,将学生的户籍、房产等相关证件复印件建档,供中考报名、高中录取时资格审查使用;市教育局学管科要依照分配指标资格确认条件对备案的新生进行资格审查确认。市已在统一实行初中学籍电子化管理的软件中设置规范班数、规范班容量的指令,如超班容量,超出部分将不能在电子学籍中备案。未按规定建立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的,不予分配优质高中招生指标。

(四)相关照顾政策

1.本市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本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和支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2.本市初中教师子女在其父母任教学校就读;本市南城街街道的圪塔、龙渠两居委的本籍原农户子女到三中就读;本市南城街街道的庄则、上庄、谷口三个行政村的本籍毕业生到北城中学就读,且三年直升至初中毕业,升高中时可享有就读初中学校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资格。

篇6

1.离异家庭学生的特点

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多方面的。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学习、品德行为都有影响,使之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1.1心理、性格特点。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破裂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打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客观现实,这些学生一时无所适从,心境突变,容易产生自卑、孤独、冷漠、怯懦和粗暴等心理、性格特点。

1.2学习、行为特点。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的破裂造成的阴影,变得心情烦躁、萎靡不振,这必然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行为的发展,其特点有:智力受到影响,它主要表现为认识能力下降、接受能力差、反应迟缓等;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拒绝接受教育,在学校发展成为学习、表现都差的"双差生",甚至部分学生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染上抽烟、酗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

2.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在对待离异家庭学生教育上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2.1心灵哺育。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学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要用自己的情感去复苏他们的心灵。爱,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同时,爱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对离异家庭的学生来说,尤其需要爱的温暖和爱的激励。当离异家庭的学生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班主任在教育中要注入积极的情感因素,批评、期望、鼓励、慰勉都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即使离异家庭学生犯了严重错误,也要积极挽救,教师在严肃指正其错误的同时,更要注意用自己的情感去唤醒他们的良知,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尽可能多剖析、少指责,多慰勉、少埋怨。在批评中寄予殷切的希望,在慰勉中引导他们鼓起勇气,在剖析中让他们看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让学生通过体会老师的爱,调动其内因,唤起改正错误的决心。

2.2情感的引导。班主任要帮助离异家庭学生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明白,父母离异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起不再感到幸福,需要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这是父母的权利,做子女的不能过多地干涉。况且,父母离异已经客观存在,如果长期不能自拔而苦恼、自卑,只能加重自己的负担。只有正确对待,努力消除不利处境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班主任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主动把自己置于同学、同伴等群体中,鼓励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尽快从父母离婚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适应新的家庭生活。

2.3行为矫正。俗话说得好,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班主任教育学生时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效。如:针对他们智力发展迟缓和学习不良,通过必要的补课、个别辅导以及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互教互学活动对他们进行智力、学习培养;针对他们的孤独、忧郁等,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班主任有意识地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加强人际交往,进行合理的情绪疏导。针对部分离异家庭学生的迟到、旷课、破坏课堂纪律等违纪现象,班主任可以开展有效的个别谈心活动,对他们加强纪律行为的训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进行适时鼓励:应重视和发现离异家庭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并努力加以扶植、鼓励。比如,一般离异家庭学生独立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等。只有充分认识并积极发掘离异家庭学生的积极因素,才能更好地遏制、克服消极因素,才能实事求是地对他们施以良好的教育,使他们在紧张、和谐、欢愉的气氛中成长。

篇7

论文关键词:化学史教育,科学探究能力,质疑精神,化学教学

 

1851年,英国科学促进会(BAAS)主席在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是科学方法,更不如说是科学史。科学史作为人类长期以来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真实记录,每个章节都留下了先行者探索的足迹,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前人的卓越智慧[1]。因此,科学史能从科学的方法、精神和态度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史还能从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等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科学史能让教师在每一个伟大的历史瞬间中得到自我充实并提高[2]。

化学史作为科学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大自然中相关的化学知识的系统描述,它是从化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对化学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3]。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史的讲述,可让学生们知道,他们所学的知识点并非凭空出现的,不是纯粹偶然的,而是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再现这些化学探究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可使学生掌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质疑精神,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4]。以下是笔者联系教学实际,有关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通过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在孩子们身上把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这句话说的含义是用尽一切办法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5]。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介绍那些古往今来伟大的化学家成功的事迹,是诱发学习动机的一个极好的动因。教师可利用化学史上的故事,引导学生去寻觅化学家成长的足迹,追溯化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把学生引进化学家进行科研创造的实验室之中,了解每个科学成果背后或辛酸、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从而积极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怎么写论文。

例如:在卤素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氯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化学武器的历史故事,1915年,伊普尔前线阵地上,德军和英法联军两军对阵,英法联军指挥官通过阵前观察,发现德军阵地上出现大量的“啤酒桶”,顿时感到大惑不解,窃以为德军在开玩笑,遂不以为然,掉以轻心。甚至,指挥官还说:“打赢了大家就有啤酒喝了!”话音刚落,只见德军战壕里许多士兵迅速拧开了“啤酒桶”桶盖。在绵延几公里长的战线上,所有的“啤酒桶”全被打开了,冒出来的非但不是啤酒反而是浓浓的黄绿色的烟。顿时,在风的推动下,一人多高的黄绿色气浪紧贴地面,像潮水一样扑向英法联军阵地。跟在黄色烟雾后面的德国军队,没有开一枪打一炮,就轻松地突破了英法联军防线,把整个战线向前推进了至少4公里,重新占领了失去的一些重要的战略要塞。在这次毒气袭击中,英法联军死伤惨重,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悲剧,仅仅是由于这个简单的分子式:Cl2。通过这简单介绍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氯气的毒性。不仅可以活跃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化学课,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入化学史教育,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珍贵的求知欲望。通过化学史料故事的催化质疑精神,培养并保持学习化学的热情,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通过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对所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6]。利用化学史料,使学生重复化学家曾经经历过的、成功的研究途径和采用的科学方法。从提出问题开始,到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收集实验事实、处理与分析化学实验事实、运用一系列的逻辑方法进行科学抽象,直到得到规律性的认识,再用实验检验认识成果。这种做法易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放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之中,这就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从中学习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例如在《苯的结构和性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讲述苯的结构课堂教学做如下设计,将课本知识还原为发现这一知识的历史背景中。19世纪的欧洲,在电灯还未被发明的年代里,许多国家寻常百姓家里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储存和运输通常都是压缩在桶里,用了一段时间后,桶里总会产生一种油状液体,但这一现象长时间被人忽视。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这一现象后,立即对这种液体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提取这种液体花费了法拉第整整五年的时间,当时他把这种液体命名为“氢的重碳化合物”。直到近十年后的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与法拉第所制取的液体相同的一种物质,并把它命名为苯。此后,随着有机化学中的正确的分子式概念的建立,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等人又确定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其中碳的组成含量如此之高,使化学家们感到困惑。如何确定它的结构式呢?当时包括凯库勒在内的化学家们都倍感为难。

苯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如果在座的各位是当时的科学家,根据你们所学的知识能不能推测出苯分子可能的结构?提出问题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在学生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实时启发学生进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不失时机地再引入化学史。在1858年,这个时间距苯的分子式被确定已有二十多年了,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集中所有精力,花了七年的时间,对大量的实验事实进行系统分析了之后,终于在1865年,对苯的结构提出两个大胆的假设: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了环状闭链,即平面六角闭链;2)原子之间存在着单、双键交替形式怎么写论文。在座的“科学家们”, 如果你们真的在当时知道了这些,如何验证凯库勒所提出的结构是否正确?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些学生提出用实验来验证质疑精神,结果发现这个结构式存在不合理之处。肯定了同学们的观点之后,讲述化学史上被人津津乐道的凯库勒关于蛇形苯环的奇幻故事,据凯库勒自己的描述这源自一个梦。那时他任教于比利时的根特大学,某天晚上,又是用功了一整天之后,犯困的他趴在书桌上打起了瞌睡,眼前立刻浮现出不停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构成的长链就像是一条蛇盘绕弯曲,突然这条蛇不顾一切地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盘旋在天空中。就在这时他触电般地清醒了,又继续工作了一夜,提出了苯环结构这个极具创意的假说。但是,苯分子的真实结构应当是:六个碳连成环状,苯分子中,既没有单键,也没有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凯库勒的这个结构式虽然是错的,但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后人为了纪念他在苯结构探究中的巨大贡献,至今一直沿用了他的结构式。

通过讲述这样不朽的传奇故事,学生不仅理解了苯的抽象结构,也深刻领悟到苯分子结构的发现绝非偶然,而是科学家们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忠于实验,勇于探究的必然结果,这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并迸发出学习化学的热情。

通过化学史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实现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7]。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是有效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且必要的前提条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科学试验由两个步骤组成: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不是对象的自然变化,而是人造变化。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认识对象的客观性质,对实验作出解释,而解释的前提是理解。同科学观察一样,科学实验也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理解,切忌主观主义。

例如:1822年,在著名化学家巴拉尔发现元素溴的前四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收到德国商人给他的海藻灰的滤液,分析这瓶浸泡过海藻植物的溶液成分,借助当时李比希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通过化学分析实验,从这瓶液体中发现新元素溴。但是,李比希在没有做任何系统详细的实验情况下,只用眼睛观察,就急于下结论质疑精神,认为瓶中之物是氯化碘,然后随手将这瓶液体放入实验柜里,这一放可就是四年。1826,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宣布,发现了新元素溴这种元素性质介于氯和碘之间,这一重大发现震惊了化学界。李比希看到了巴拉尔的报告以后,立即想起那四年前被他放进实验柜里的氯化碘,他急忙翻箱倒柜,把那瓶棕色液体找出来,认认真真的做起化学分析实验,确定这瓶棕色液体既不含氯,更不含碘,也绝非他所猜测的氯化碘,这正是巴拉尔所发现的新元素溴。如果四年前李比希采取严格的科学态度,认真通过实验分析那瓶棕色液体,那么发现元素溴的不是巴拉尔,而将是李比希。也许那时他只要通过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不轻易下结论,这个重大的科学发现不会与他失之交臂。

通过结合化学家的真人真事进行化学史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重视化学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没有通过实验检验之前,绝不要轻易下结论,更不能用肉眼代替实验。从而在思想上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验科学家们的科学观察、科学谈究的过程,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通过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则需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人张载这句话指的是,做学问必须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从事科学研究,问题意识极为重要怎么写论文。只有敢于怀疑,勇于向所谓的权威提出不同意见,勤于思考,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才有可能提和明确存在的问题。因此有人说,质疑是探求发展真理的前提和基础。将化学史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怀疑精神。每个化学史上伟大的发现,或多或少都起源于怀疑精神,质疑或许有时也会有出错,但是,只有经过千百次的锤炼,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探寻真理,才有可能获得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因此质疑精神,只有在怀疑中学会思考,才能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近代化学的奠基者、怀疑派化学家波义耳如果没有强烈的创造愿望和敢于怀疑的创新精神,便不可能促使化学从医药和炼金术中分离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德国化学家维勒、柯尔柏也正是因敢于怀疑“生命力”学说,先后合成尿素、醋酸,打破了“生命力”学说的神话,推动有机化学的迅速崛起。然而德国化学家李比西、维勒却由于一时的疏忽,使他们与溴、钒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遗憾终生;普利斯特里虽已发现并制出氧气,但受传统的“燃素学说”束缚,让真理从自己的鼻尖下溜走了。

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不仅让学生识到质疑精神在科学发明和创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质疑提供了认识论的指导。如果学生们了解到科学史上许多当时的权威科学家,都曾犯过较为严重的甚至有些愚蠢的错误时,这难道不会大大增强他们质疑前人的勇气和信心?

古罗马西塞罗说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孩童。这个道理非常正确,西塞罗指出了历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而化学的历史则是化学学科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把化学史引进课堂,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实验科学的教育目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日华.试论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08,(28): 181

[2]庞正龙.化学教育中渗透化学史教育的研究[R].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7

[3]孙建新.谈高中新课程化学史渗透教学的策略[J]. 广东化工,2008,34(10): 124-127

[4]宋付州.化学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山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3

[5]张家治.化学史教程[M]. 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6]张子高.中国化学史稿(古代之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7]郭保障.20世纪化学史[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篇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6号)等法律法规及工作要求,为促进依法办学,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现就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招生的原则,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

2、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

3、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满足每一位适龄学生的入学需要,切实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信息,并加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三、具体要求

1、各校要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本辖区内生源的摸底调研(南桥城区生源由教育局统一摸底调研;非南桥城区生源由所在镇区、社区学校摸底调研),并根据学校办班规模、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和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确保辖区内符合规定的适龄学生都有相应的学位。

2、根据本地区实际,南桥城区学校原则上班额控制在40人,其他镇区学校班额控制在40人以内,接纳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学校班额可适当放宽。有条件的学校,小学班额可在30人以内,初中35人以内。

3、各校要切实贯彻就近入学原则,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计划之外自行招收学生。各类初中学校不得招收无学籍材料的学生。

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不得以任何形式测试选拔学生,不得将创建特色学校与招生入学工作挂钩。

5、公办学校应按照区教育局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的适龄儿童携带相关证明到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报名咨询,经教育行政部门核定后,安排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6、跨区县就读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应在就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小学毕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回户籍所在区县就读初中,或在就读学校所在区县就读初中,办理回户口所在地就读手续的截止日期为4月30日。要求回本区就读初中的学生,由区教育局根据本区制定的初中招生入学的规定和实施办法安排就读学校。

7、各学校要通过学校网站公告、发放新生入学《告知书》、在社区张贴《招生告示》等形式,向辖区内适龄儿童家长告知招生工作政策、报名时间、地点,以及报名所需携带的各种证件,5月22、23日为全市公办、民办小学新生报名时间,民办小学可同时开展面谈。

8、按照市教委关于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政策,民办学校自主招生办法、招生广告及招生简章首先须在4月10日前向区教育局申报备案,经教育局审核后向社会公布并实施。

民办初中报名时间为5月8、9日,5月15、16日采用电脑派位或面谈的方式决定录取名单,与5月30日前完成招生录取工作。民办小学报名时间为5月22、23日,于6月13日前完成招生录取工作。

民办学校招生必须执行沪教委基【】26号文要求,并严格按照区教育局核准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招生。有寄宿条件的经区教育局审核并报市教委备案后,方可跨区县招生。

9、切实做好持有《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以下简称《临时居住证》)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凡符合市教委《关于加强持有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人员子女入学工作管理的通知》(沪教委基〔〕8号)规定条件的临时居住证人员子女,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小学阶段以进入公办学校为主,部分地区的公办学校限于条件不能完全接收招生地域范围内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区教育局统筹安排进入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就读。小学毕业的持有《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人员子女,统一安排到公办初中就读。

对持有《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人员子女及在本市借读的其他非本市户籍学生,学校应告知学生及家长完成义务教育后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等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10、加强对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招生工作管理。经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中小学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可以按有关规定招收批准项目与计划的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办法、计划另发)

11、各类学校应按区教育局规定的时间节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四、监察要求

1、教育局行政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招生入学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依法依纪查处招生入学工作过程中的违纪违规事件,协助解决本地区中小学招生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区教育督导室要对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进行专项督导,重点督导持有《临时居住证》人员子女招生入学、体育及艺术特长生招生、民办学校规范招生等。

篇9

1.突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锻炼;重视组织教法的创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如:来自济宁黄莉梅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篮球课,课上黄老师通过直线运球和曲线运球,使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行进间运球技术,黄老师加入到学生练习中,学生练习乐此不疲,巧妙利用语言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注意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视运用情境教学、体育游戏、激励性评价、师生互动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并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锻炼中。如:来自淄博商文杰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一节精彩的耐久跑示范课,从体验跑、间歇跑到用太极动作放松,整个课环环相扣,精彩的队列队形变换,场地的灵活应用,使整个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把耐久跑真正变成趣味体育课。

3.关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体能的发展,不仅教学的方法手段机械单调,而且有时对待学生的态度极其恶劣,很少顾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常常把学生推向尴尬的境地,学生的自尊自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的人性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其次,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获得心理感受的载体,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心理感受,包括:喜悦、沮丧、紧张、兴奋、劳累等;再次,要建构让学生交流心理感受的平台。就是当一项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参加活动的情况的学习结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学习,而且便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想法,以便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最后,教师要细心观察活动中的学生。学生心理会随着活动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往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而及时调整教学。

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4.1认真倾听的习惯。特别是在新授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了解动作技术的要领、做法、结构、技巧,等等,如果学生做到了这一点,他在练习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时还应注意倾听老师的语言提示。如在练习前滚翻时,老师会提示:低头、含胸、抱腿,学生就会下意识地根据老师的提示做。

4.2仔细观察的习惯。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一边是老师对动作的讲解示范,一边是学生的观察模仿。学生在学习动作时,观察是重要的一环,善于观察的学生,能很快地了解动作的实质,抓住动作的关键,那么他在练习时就会有针对性地对动作难点加以注意。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示范,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示范对比,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以提问的方式让他们找出各动作的不同点,找出可取之处和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4.3善于思考的习惯。在体育学习及活动中同样需要参与者动脑筋,尤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显得更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不会到会,最后达到自动化。这个过程就要求学生动脑筋思考动作的重点、难点,结合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分析该动作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再进行反复练习并用心感觉,直到做得满意为止。

4.注重运用体育游戏

4.1选择体育游戏的内容。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的任务选择体育游戏,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创造能力。如果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就可选择趣味性较强、易使注意力集中的游戏内容,协调性和灵巧性的游戏可安排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外;如果课程内容全为体育游戏,就应当按教学任务安排;如果同其他项目配合使用,则必须注意相互配合、补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2游戏场地和器材用具的准备。体育游戏的场地应当宽敞平坦、清洁卫生,室内场地还要注意通风和采光;场地的在一定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以免发生伤害事故;根据游戏的内容和需要,划出场地上的固定界限,如起跑线、终点线、折返线、投掷区,并设置好游戏所需的各种标志物。

4.3游戏的讲解和示范。讲解游戏时,要充分运用语言技巧,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让他们理解并掌握体育游戏的目的、方法、规则和要求。

4.4组织和引导。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做出及时准确的引导;对学生违反规则、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要及时制止,进行教育。教师还应对每位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活动场上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而必要的措施,如增加或减少比赛的次数、扩大或缩小场地、及时停止游戏等,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5.注重德育渗透

篇10

关键词:学生心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80-01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成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参与生产服务和推进技术应用的人才输出平台。然而在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除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简言之,就是要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如何培养学生拥有良好心理素质,我们要针对学校不一,生源不同,文化差异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

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构成看,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是以农村生源为主的职业教育。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内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相对薄弱,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基层设施跟不上、家长对孩子教育管理不够等诸多问题,这样就导致农村学生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一些孩子家长疏于监管,学生校外生活中热衷于网络,接受网络的信息量比较大,但缺乏对网络信息正确与否的判断,思想活跃,逆反意识强,基本上属于初中阶段班里最"调皮"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班里学习成绩好一点的上了高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上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些不同乡村地区却有共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不良的习惯和爱好与思想便集体、集中体现出来,大致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存在焦虑恐惧不愿学习,承受挫折能力弱,嫉妒心理比较强,容易动怒、对网络十分依赖,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劳动,缺乏集体观念,生活自理能力差、贪图享受、太过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等。

要做好这些孩子的心理教育,必须深入分析并把握其心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年教学积累,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1)在个性心理方面,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没有正确的理想和追求,存在混日子的想法;迷恋网络,责任意识差,不愿意担当;自卑心理严重,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

(2)在学习心理方面,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正确理解学习与今后就业的关系;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3)情感心理方面,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弱;缺少独立思考与判断总问题的能力,感情容易遭受挫折,而且耐挫折能力极弱。

(4)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对教师不尊重,对教师的管教言语理解不到位且产生厌烦情绪;班级同学之间没有大家庭观念,彼此缺乏信任,还有部分学生存在盲目崇拜班级内蓄意违反纪律的人;与家长关系隔阂日趋明显,存在对父母长辈欺骗隐瞒的心理。

(5)就业心理方面,存在择业紧张焦虑心理,对自己不自信,总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有家人管理自己。

以上几个方面,大体包含了中职在校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状态。对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教育活动:

(1)加强对学生心理情况的了解,教育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平时的工作中,要从学生的学习、与别人相处中存在哪些不良心理,怎样对待家长、老师的批评等点滴方面,全面了解学生,详细掌握孩子的性格秉性思想倾向,认真梳理归类学生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将其行为与思想彻底把握清楚,然后再分析对策,否则,教师的教育就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结果,教师一个劲地要求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结果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教育无效果。

(2)强化教师对学生齐抓共管,将心理教育贯穿于课堂教育之中。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大多处于15到19岁的年龄,他们身上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但他们的性格还是具有可塑性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往的观念认为只有在政治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其实不然, 在各个学科中都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大有裨益。所以,我们和各学科的教师从所教的教材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认真研究在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上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堂课上,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教育氛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强化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目前中职的在校学生,大多数不想让家里知道自己的成绩,也不愿意班主任、辅导员和父母联系,认为自己不是以前的中学生或者小学生,什么事情都要父母管。对此,我们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适应和融入学校环境,产生归属感。要使学生对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家校合作打下良好的情感沟通基础。其次要注意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与内容,不能一与家长联系就是"告状",学生差的表现要与家长沟通,好的、一般的表现也要和家长经常沟通,经常性与家长沟通是消除学生抵触家校联络情绪的好方法。最后是要提高家长与学校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通过教师主动联系等多种途径让家长充分理解多与学校教师联系的好处,从而提高家长与学校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