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财务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级财务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无确定权属涉案财物 扣押 先行登记保存

无确定权属涉案财物是指工商执法人员在市场主体合法住所之外的经营场所,或在未取得营业执照的经营场所,查获与行为人从事违法违章活动有关,现场行为人、相关人员一时无法提供权属证明的财物。无确定权属只是在案发现场对相关物物权表现的暂时性描述,它可以通过事后相关人员提供权属证明来改变物权无确定属性状况。近几年来,随着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章行为过程中,对物权人的权益保障日趋完善。但在对涉案财物采取强制措施方面仍然存在着制度真空,缺乏将物权人与当事人分离加以权属保护的相关规定。本文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办违法案件的实际出发,本着物权法的立法精神,在对直接采取扣押导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现场查获的无确定权属涉案财物适用先行登记保存制度进行处理的建议。

一、对权属关系不明的物品直接采取扣押措施存在的问题

1.侵犯物的实际所有人的物权权益

依照法律规定,对现场查获的涉案财物可以采取扣押措施的,工商执法人员在实施扣押前需要经过现场调查,查明涉案财物与当事人从事的违法行为有关,方可采取扣押措施。但在执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涉案物品被当场查获,现场相关人员一时无法提供相关权属证明文件,亦有矢口否认对该物的物权归属关系的情形,使得工商执法人员在现场调查短时间内无法确定涉案物权属人是谁。在权属关系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常常对涉案财物直接以“扣押”的方式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工商执法人员在案发现场开具的扣押法律文书,直接送达到现场相关人手上,其中案发物品有涉及到其他权属利益相关人的,再由现场相关人转交物权人。相关人员是否能真正转交到物权人手上,物权人能否通过合法途径对其享有的物权采取必要的救济措施,实际无从保障。这一情形经常发生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被查扣,由于托运人只提供送货地点及收货人的手机联络号码,且托运人本人也只向货运站或者承运人提供了手机号码,无法查找托运人。如2005年我局查获一起涉嫌倒卖无合法手续进口物资案,货物由承运人运送到查获现场,承运人见货物涉嫌“走私”被我局查扣,遂持我局出具的查扣法律文书逃匿,货主因联系不到承运人而误认为该货“被劫”,后经多方查找才得知是被我局扣押。在一些未办理营业执照的经营场所,也会因现场管理人员的“离职”而丧失救济权的情形,如对“黑网吧”的查处取缔,时常在现场遇到只是被雇请的管理人员,物权人并未直接参与管理。被雇请的管理人员见电脑等设备均被执法部门扣押搬走。经营场所实际已被取缔,无再继续经营的可能。遂“自动离职”将扣押法律文书一并带走。物权人因未拿到扣押法律文书,常常自认倒霉“主动”放弃救济途径。面对因第三人的责任而导致物权人权益未得到保障的现象,工商执法部门对尚未查明权属关系的涉案财物直接予以扣押,未予以权属人一个救济确认权属缓冲期。显然剥夺了物权人享有权益,潜在着间接侵犯物权情形。

2.确定违法行为主体时容易造成当事人混淆在对违法违章行为实施处罚时,确定行为人是重要的调查环节,对案发现场查获的涉案财物,确定权属关系也是调查行为人、权属人与违法违章行为是否有关的重要步骤。由于受案发现场调查的局限性,行为人很可能一时无法举证与涉案物的权属关系,提供不出该场所的租赁合同或使用证明,又拿不出能证明权属关系的相关票证。工商执法人员在现场也一时无法查证涉案物的归属权。如违法行为发生在未办理营业执照的经营场所,或者是在运输的环节等,在现场检查过程的短暂时间内无法查明当事人,甚至也不排除有的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矢口否认物权而故意张冠李戴违法违章的行为主体的现象。有的行为人甚至自己不出面接受调查,仅只是找个“替身”手持扣押法律文书到工商部门来“接受处罚”而已。因此,在尚未查证清楚涉案财物的权属关系,以及关联的行为人与违法违章活动是否有关的情况下,不宜盲目确定一个“当事人”作为扣押涉案物品的对象,其结果有可能最终导致认定违法行为人主体上的错误。

3.物品处置时间过长,大为增加保管难度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章案件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将违法涉案财物实施扣押等强制措施后,行为人拒不前来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调查,物权人无人前来认领,工商执法人员又无处查找物权人之情形。面对堆放在仓库内与日俱增的大量“无人认领”财物,如何尽快处置却成为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个棘手的问题。放置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保管物霉变,增加保管难度,提高保管成本,造成物品贬值等情形,盲目先行处理又可能未依法行政而侵害物权人的利益。如2005年至2007年,我局查获的用于从事互联网经营的“黑网吧”案件46起。查扣692台电脑,其中571台电脑均为“无人认领”之财物。从查扣到拍卖处理历时两年多时间。造成库存电脑大量积压,从而增加了保管难度,又因市场行情走低大量电脑只能贬值拍卖处理。

4.因缺少物品处理环节致使案件未能及时结案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调查违法违章行为时,对涉案财物需要采取扣押强制措施。必须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长批准,一旦实施强制措施又必须进入立案审批环节,按一般程序进行调查处理。其中对涉案财物从实施扣押到入库管理:从解除扣押退还当事人;从扣押物品转为没收物品:以及对没收物品如何处理,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对涉案财物记载过程,直到最终物品处理结果都有详细记录,方可将该案件承办调查过程予以结案处理,并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由于对涉案物未能及时处理,在整个案件查办过程中因缺少物品处理记录致使案件久拖不结。加之物品贬值拍卖使得上缴财政罚没入库数额减少等诸因素,挫伤了承办案件人的积极性。如我局在2006年至2007年查获的涉案财物案件有49起,至今“无人认领”财物案件14起,其中缺少物品处理记录而未结案件11起。

为何在实际查处违法行为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涉案财物扣押存放仓库保管后,既无当事人前来接受调查,又无物权人来认领的情况?从其背景分析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行为人明知被查扣的物品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如假烟、假酒等物品(案值未

达到追溯刑事责任),在现场查获时物权人矢口否认拥有该物的归属权,该物品被扣押后物权人主动放弃认领权属:二是行为人在案发后对自己从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有所认识,知晓不仅涉案财物将予以没收还将承担罚金,权属人为逃避法律责任主动放弃认领权属。如取缔“黑网吧”违法经营活动中,依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27条对经营者的惩处;三是畏惧执法部门而逃匿,主动放弃认领权属,四是执法程序上存在瑕疵,如未能及时出具相关扣押、询问法律文书给行为人(物权人),或在送达方式上存在瑕疵未直接将法律文书送达到实际物权人手上,物权人不明确应到何处去认领,如现场相关人员因畏惧逃匿或“离职”而未将扣押法律文书转送到物权人手上。

2007年10月《物权法》施行后,明确了物权人对“物权”的归属、取得与享有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它反映出“物”本身是中性的。只有特定的归属权益性。从物权立法的角度来讲任何财产都有个归属权,在物权没有转为国家所有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将物归还权属人。现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57条规定,自立案之日起90日内要作出处理决定。执法办案人员在90日届满之际仍未等到当事人出现,才有可能以公告或者其他方式,履行查找当事人之责。以公告方式发出要经过60日视为有效送达,送达期届满6个月后仍无人来认领财物,才可以将保管物拍卖或变卖。

二、对无确定权属涉案财物适用先行登记保存制度可行性分析

1.建立先行登记保存制度可保护物权人的合法权益

从物权法的角度来看,首先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对无确定权属涉案财物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笔者认为,对物进行先行登记保存在物权法上是一种占有的行为。物权法上的占有,是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有实际控制与支配的事实。工商行政机关在查获这些无确定权属财物时,如果对它们进行先行登记保存,对这些“物”就有了实际控制与支配的事实,也就是说工商行政机关“占有”了这些物。占有作为物权法上的一项制度,它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1)占有的客体只能是物即动产与不动产,不包括权利。工商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所查获的物品一般为动产;(2)占有为对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即对物取得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工商行政机关在对这些“无确定权属财物”进行登记保存时实际上是排除了非权利人对该财物的支配;(3)占有为一种事实状态而非权利,占有人不一定为权利人,工商行政部门对“无确定权属财物”的占有实际上是一种无权占有。

目前工商执法人员对权属不明的涉案物的处置方式是直接进行扣押,然后将扣押文书送达到现场相关人员的手上,再由相关人员转交给物权人,相关人员能否真正将扣押文书真正转交到物权人手上,物权人能否通过合法途径对其享有的物权采取必要的权益救济保障,均无定论。如果能采取先行登记保存制度,只要证明现场相关人员不是涉案财物的所有权人,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关系,就是工商行政机关作为占有人与物的所有权人作为权利人之间的关系。《物权法》第243规定:“动产或不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根据这一条。“无确定权属财物”的所有权人只要能证明被工商行政机关先行登记保存的涉案财物归其所有。就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以权利人的身份向工商行政机关主张其对物的权利。

2.建立先行登记保存制度可督促物权人尽快行使权利

由于将对物进行先行登记保存认定为一种物权法上的占有行为,且工商行政机关对无确定权属涉案财物进行占有是为了防止无确定权属财物的损坏和灭失,物权法法理认为“无权占有,除相反证据证明外,推定为善意占有。”所以,我们可以推定工商行政机关对无确定权属涉案财物的占有是一种善意占有。本着物尽其用的法理,法律赋予了善意占有人使用、收益占有物的权利,且善意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物而使该物受到损害的,可以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无确定权属财物的所有权人不尽快行使其权利,善意占有人就可以合法地使用、收益所占有的无确定权属财物。《物权法》第243条还规定权利人在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时,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维护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支出的必要费用。如果权利人不尽快主张其权利,那么保管这些“无确定权属财物”的费用就要由权利人来支付。

三、对无确定权属涉案财物适用先行登记保存制度的程序设计

篇2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手续不健全。在对村级财务清理和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村所取得的原始凭证不够规范,有的无出票单位签章、原始凭证上未注明经办人、无支出事由等现象,白条抵库现象也较为严重。

(二)资金使用比较随意。部分村干部在集体资金的使用上无视财经法规的规定,随意支配资金,挤占挪用集体资金,并且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现象比较严重。在资金的投放上不遵循市场规律,在未进行投资前考察的情况下,将专项资金进行盲目投资,直接导致村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

(三)财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村级财务公开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但是部分村在财务公开工作中还是敷衍了事,虽然进行了公开,但内容老百姓看不懂,财务公开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固定。

(四)财务档案管理不完善。部分村在会计资料的管理上不够完善,原始票据未能及时进行搜集、归档、立卷保存,导致会计资料遗漏、丢失、致使财务数据失真。

二、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一)村干部和财会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当前,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法治意识淡薄、文化水平偏低,有的村干部忽略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财会人员的财经法纪观念不强,没有经过专业的财会业务知识培训,在账务处理上一知半解,缺乏会计基础知识和对财经政策方面的认识,不具备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二)在财务管理上缺乏有效监督。当前,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过程中缺少上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更缺少广大村民的监督,大部分村民认为村干部在村集体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是否违规合法有上级政府监督管理,与自己无关,没有履行自己的监督义务,这些都是造成村集体资金不可避免地被挤占、挪用、甚至快速流失的原因。

三、主要对策建议

针对现阶段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使村级财务制度得到真正落实,做到运转合规、管理有序,我们必须要在培训、规范、监督等方面做好工作。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增强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法治意识,提高村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和专业水平,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对村财务管理监督的积极性。

(一)加强村级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和提高。目前,针对村级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有的地区实行村账镇管,短期来看还是可行的,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和发挥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做到村账村管,充分体现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村民当家作主。对于村财务人员职业技能偏低现象,上级财政部门应当长期对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既要包括会计实务、又要包括财经法规等。通过长期不断的培训和学习,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才会不断提高。这样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二)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度制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村干部与村民共同的任务,搞好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的重要途径是村级财务的透明度。首先,村集体经济活动收支应完整地进行公开,建立定期公开制度,每月公开一次,公开时间和地点要固定,所公布的内容应清晰易懂。其次,成立村监事会小组,监事会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对村集体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村财务公开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在选拔监事会小组成员时,要进行民主选举,监事会小组成员应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

(三)切实做好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上级部门管理村级财务工作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他们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加强村级会计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同时,村干部、财务人员应当依据财经制度对村集体经济收支进行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并按时对村集体经济收支进行上墙公布,公布内容应清晰易懂。上级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定期对村级账目进行审计检查,主要审查村级经济活动是否合规合法、有无小金库现象、有无白条抵库等现象、账目是否做到账款、账证、账实、账表相符。在审计过程中如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应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应该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村民的法治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教育可以使村民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主动监督村级财务制度的执行及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建立健全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为了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必须加强对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首先,实行村级财务管理乡镇领导负责制,对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而引起群众不满,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经查实,须追究乡镇领导的责任。其次,加大对村干部在村级财务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一旦发现村干部在村财务中有虚报、瞒报、白条入账、贪污受贿、占用挪用集体资产或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一律依规依法严肃处理。

(五)规范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村级会计档案的管理,我们必须加强对村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和保管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严防损毁、遗漏和丢失。村级财务档案的归档应根据财务资料的类别及时完成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必须规范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监督约束村干部,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财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财务公开力度和审计监督力度,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执行力,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3

村级核算,应当全面反映村级经济活动的全部经济事项。纳入村级会计核算的集体资金包括: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②“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③统一经营性收入;④土地、企业等发包及租金收入;⑤土地补偿费;⑥扶贫、救济款;⑦机关、团体、经济组织及个人对村民委员会的拨款、补贴、资助、捐赠及借、贷款等;⑧利息等其他收入。

村办企业和其他村属经营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其业务不记人村级财务账内。

村集体资金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转移支付资金”只能用于村(组)干部报酬、五保供养和村办公经费。其中,村办公经费主要有差旅费及办公用品购置费、报刊征订费、邮电费、水电费等项支出。“一事一议”所筹资金必须专项用于议定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实行滚动使用制度。结余留存下年继续使用,不得参与收益分配。

2加强对委托程序进行检查、监督

委托机构应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委托记账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代管事项及权限,并严格程序。委托机构应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完善内部管理和会计核算,严禁平调、挪用资金。要纠正和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对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求委托机构及时进行整改;对工作成效明显的,要进行认真总结推广,确保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

机构应按如下程序记账:村集体经济组织办理经济业务取得原始凭证后,由经手人注明用途签字盖章后,交民主理财小组组织审核,重点审核经济业务的真实性,通过后加盖民主理财印章,交村集体主管财务领导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字盖章,交村报账员。村报账员定期及时向机构进行报账并妥善保管会计档案、资料,对机构退回的不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始凭证及时予以更正、补充。

3加强对委托的‘相关制度进行检查、监督

完善制度建设是做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前提。要严格执行《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度,按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求,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水平。要建立健全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岗位责任、操作流程、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村级会计委托工作。加强资金管理,资金支取实行“双印鉴”监管,确保村级集体资金安全。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村级资金,要纳入会计委托机构统一管理,建账核算,严格监督使用。

机构必须设置会计和审核两个岗位,涉及资金管理的机构必须设置出纳岗位,根据业务需要也可设置档案管理等岗位,会计、出纳必须分开设置。会计岗位负责核查村级财务流程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整并负责编制凭证和会计报表等;审核岗位负责对机构的会计岗位工作人员具体工作进行审核监督,对于村级重大财务活动也要进行监督;出纳岗位工作人员负责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相关业务。不涉及资金管理的机构不需设置出纳岗位。

4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对会计基础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账簿的设置是否合理,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合规,记账凭证编制是否规范,会计凭证审核是否到位等。如下是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支出报销单据粘贴不平整,没有经办人签字,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签字,单据分项支出内容、单据份数都没有填写。账簿使用存在随意性,总账使用活页账本,没有启用单位名称,没加盖启用章。财务主管、会计都没有签字、盖章。会计科目名称使用不规范,存在随意性,比如制度规定科目为“应付福利费”,实际被改为“福利费”,“银行存款”被改为“银行”或“银行存”等。账户余额存在跨年度不结转,账户没有月结、年结。发生记录书写错误,没按纠错规定采用“红线法”划一道红线更正,而是直接用“蓝笔”划二道线。凭证装订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各类票据的管理,特别要规范收支凭证和内部结算凭证等。逐步规范机构相关账、证、表等各类票据格式,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生成的各类凭证、账簿等,格式必须符合统一标准要求。规范机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票据的使用行为,严格按照会计业务流程规定操作,坚决杜绝“白条”人账等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有据可查、运行规范。

5县级农经站要对村级相关人员和机构会计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保障。县级农经站要根据工作需要,充实会计委托机构工作人员,指导会计委托机构完善用人制度,确保从业队伍稳定。

要建立村级会计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应将会计人员、村委会干部、村民理财小组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货币资金管理、家电下乡、会计委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涉农政策和业务。对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等业务培训。对农村会计的业务培训应侧重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以基础知识、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规范、财务制度、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主。

6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篇4

本次培训班为时 3天 ,共计 24个课时 ;培训班采取集中面授、统一食宿、脱产培训的方式;统一使用财政部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支农政策、涉农会计法规与职业 道德 、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三个模块。培训班结束时进行了结业考试、教学评估与座谈。

一、 培训基本目标和教学安排

参加培训的学员以报账员和出纳人员为主.虽然学员们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是在职人员,对支农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对会计凭证、账簿 、报表等会计资料已有感性认识。考虑到培训时间的限制 ,教学按三个模块制定了培训目标并明确了具体教学内容 :

(一)财政支农政策宣讲。以了解、熟悉和掌握财政支农政策,提高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成效,促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为目标。教学安排 8课时。主要参考《甘肃省农村财会人员支农政策培训教学大纲》和财政部总校师资培训班提供的 《财政支农政策与资金 管理 》教学内容,将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划分为三大类强化粮食增产及 农业 基础相关政策、发展农业产业及强劲农村发展活力相关政策 、提高农民节本增效及增加收入的相关政策.同时特别强调甘肃省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内容及相关管理办法。

(二j涉农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以掌握会计职业道德具体内容和要求,了解会计 档案 的管理、村集体 经济 组织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农财 财务 内部控制制度为目标。教学安排 4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档案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农村财务内部控制。其中: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档案管理根据授课教师本人在会计人员继续 教育 培训中的相关要点授课;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农村财务内部控制的教学 ,参考财政部总校师资培训班《村集体经济组织 财务管理 》的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授课。

(三 )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培训 目标是 :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核算从原始凭证取得和审核到会计报表的编制及村财务公开栏公布全过程,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对形成会计报告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技能;按会计制度要求 ,进行会计核算 ,加强会计监督。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教学安排 8课时。教学内容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教材为主线,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阐明会计与出纳或报账员的会计分工 、凭证传递、会计核算 、对账等工作要点。其 中:用 4课时重点讲述如何建账 (包括总账和明细账 );原始凭证的取得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重点强调会计科 目的确认和使用);账簿的登记(分别强调了出纳人员 日记账的登记要点,会计人员总账和相关 明细账的登记要点 以及对 账工作要 点 );会计报表的编制。用 3课时以会计实务操作方式,讲述教材中第三部分的基本核算业务。用 1个课时 总结 《中华会计学习增刊》中关于村级三项资金 、村级组织征地补偿费、村级组织对政府补助资金的核算。

在 会计 教学中 。最大 限度 地将会计基础 相关概 念 、分类等理论知识依据教材做简要说明,以帮助学员 回去后 自学。在会计基本技能的讲解中,用 财务 软件将教材中第三部分涉及货币资金、往来款项 、经营收支、 财政 转移支付资金等核算业务制作了一套模拟账套 ,包括设 置总账 和明细账 ,记账凭 证 (26个 ),科目汇总表 ,账簿(总账 、日记账 、明细账)、会计报表。

二 、培训体会

(一)培训天数太短,课时安排紧张。学员们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国家财政支农惠农政策 。进一步提高了政策水平 ,强化了会计专业 素质 。但 由于培训 时间较 短 ,不能全面 了解 和掌握培训内容,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员 ,需要进一步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强化会计操作规范。

(二 )集中全脱产培训。深受学员欢迎。据学员反映,他们常年身处乡村,第一次到省城参加培训 ,聆听了高水平教师的授课,开阔了眼界,也感受到政府对基层财会人员的关怀和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高度重视,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十分必要。培训结束时,学校组织了结业考试。从卷面情况看 ,学员们能够基本掌握财政支农政策的相关内容、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基本熟悉本乡镇实施的各项财政支农政策。但会计业务处理方面,发现有的学员总账科目使用不正确有的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 目分类不清,有的记账不规范,甚至不理解账簿登记项 目的内容,也有的会计分录对应关系不规范等等,培训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三 、教学建议

我们认为,要真正达到培训目标,需要在教学方面解决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

(一 )需要加强调研,深入了解财政支农政策执行中的薄弱环节,了解 农村 财会人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典型案例 ,丰富教学 内容,把财政支农政策真正宣传解读到位。

篇5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1、村级资金坐收坐支,白条顶库现象严重

有的村干部在收取集体资金后,不经资金代管及审批程序就私自开支,没有村民代表记录,没有理财小组签字,将发包收入和在有关单位争取的项目工程款项坐收坐支;有的村则是先从出纳那里打白条支配一定数量的现金,而村在支出现金时没有取得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手续不完备,不能及时撤条报帐,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群众不满。

2、开支随意性大,往来结算票据使用混乱

部分地方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无视有关规定,随意开支,公款吃喝挥霍无度;有的则非法侵占、挪用集体资金,致使有限的村集体资金流失严重。

3、民主理财监督流于形式

有些村理财小组成员大多是老好人,理财只是走过场,有些单据甚至不看就盖章;有的村虽然建立了理财组织,但没有定期开展理财活动,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财务制度规定大额开支、举债等重大事项需经有关民主会议讨论决定,但真正履行程序的很少,有些村就是支部书记一个人说了算。

4、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有的地方违反规定,长期不向群众公布账目,搞“暗箱操作”,或者在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情况下才被迫公开;有的公开的内容不全面,避重就轻,欺骗群众;公开事项不及时,公开的内容不具体不详细,老百姓看不懂。凡此种种,都违背了村财务公开的初衷。

(二)农村村级财会人员变动频繁。业务素质不高

1、财会人员变动频繁。队伍不稳定

由于现在农村换届比较频繁,有些村是“一任书记、一任会计”。由于会计任期较短,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受到严重影响。

2、业务素质不高,任用程序不规范

现在的村财会人员文化素质低,没有专业的财会知识,干会计也都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业务上只能达到“记记帐、打打算盘”,无能力开展成本核算、会计分析。

(三)乡镇服务中心把关不严

乡镇服务中心把关不严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于一些不合理开支,村里变换单据后就成了合理的项目,审计员不能深入到村,无法掌握第一手资料,不能有效地行使监督职能。二是账前审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在票据上盖上“同意注账”的字样了事。

二、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成因分析

(一)村班子不团结

有的村支书或村主任独断专行,开支自己一人说了算,不和村委会其他成员商量,有的是班子不健全,村会计形同虚设;班子交接时,新任不接前任的帐,这样的情况大多表现为新老班子有矛盾,意见不统一,或村的外债较多。

(二)财务管理不严

有的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一片混乱的局面。

(三)村民自治组织软弱无力

有的村长半年不召开一次群众大会或村民代表会,更有甚者村里没有村民代表,有事时村干部在喇叭里喊喊,民主理财形同虚设。

三、强化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狠抓落实

管好村级财务,关键要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一是村集体账内要坚决杜绝一切不符合上级政策规定的收入、开支项目。二是将“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有两名村干部签名,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二)完善财务公开、民主理财

1、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定期如实地向群众公布有关账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做到每季度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

2、每次公开前,应由村理财小组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公开

公开后,应由村监督小组进行评议,而且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提出的疑问,要及时作出解释;对群众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三)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农村会计素质,稳定农村会计队伍

聘用会计时,应选用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村民或从事过财会工作、懂得财会业务知识的其他人员,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篇6

1-6月,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07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6422万元的94.6%,同比增加3835万元,增长171.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91万元,增长193.9%;非税收入实现782万元,增长78.5%。全县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780万元,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448万元,以上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1301万元,增长160.9%。1-6月,全县基金收入完成86万元,增长186.7%。一般预算支出158679万元,占年初预算289902万元的54.7%,同比增加63975万元,增长67.6%。

(一)全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需求。截止2010年6月底,累计筹集灾后重建基金1547644.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560372.72万元、省级资金35080.13万元、特殊党费33958.1万元、捐赠资金26200万元、援建资金520345万元、融资及银行贷款69000万元、其它资金302689万元。累计支出931567.32万元,确保了恢复重建资金需求。

(二)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安排城乡低保资金2456.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95万元、新农合资金1355.45万元、就业资金476万元,缓解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及时兑付惠民政策,安排粮食直补资金2135万元、退耕还林资金3236.4万元,发放家电下乡与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400万元。

(三)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加强指导乡镇会计基础工作,做好乡镇救灾资金、重建资金、民生资金监管。加强与浙援指标部的衔接工作,确保浙援资金及时到账。严格资金拨付管理,确保浙援资金安全高效支付。开展了乡镇、部门扩大内需和恢复重建资金、援建补助资金、捐赠资金、专项资金清理检查。对全县123个单位小金库进行清理和重点检查。对土地收购资金和全县农村城镇居民住房重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加强财政投资评审,评审项目420个,送审总投资是15.88亿元,审减金额为1.07亿元,审减率为6.75%。

(四)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实行部门单位和乡镇预算上人大常委会审议,预算管理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全面启用“乡财县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规范乡镇债务管理,出台了《村级财务清理实施方案》、《乡村债务清理核实和审计锁定工作方案》。采购金额达到6487.6万元,节约资金1388.3万元,节约率17.6%。国库集中支付资金59447万元。直接支付占95.8%,授权支付占4.2%。全面开展国有资产清理检查,注册成立青川县洁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完成东山小区住房销售、租住的调配。:

(五)扎实做好帮扶工作。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帮扶规划,帮扶工作队先后7次到乡镇实地规划并组织实施。

(六)其他工作。一是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并通过验收,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二是开展业务培训2期,参培人数300余人。三是机关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二、2010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增收节支,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一是咬定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努力培植稳定财源和纳税大户,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强税收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做到应收尽收。二是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加大与省、市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进一步做好项目申报和已申报项目的跟踪管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努力增加全县财力。抓紧灾后企业生产恢复,支持招商引资。三是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恢复发展,保障县城老城“脱胎换骨”重建资金需要。

(二)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好各项涉农惠农政策,加快涉农补贴、农村社会事业等资金的拨付兑现。大力支持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落实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提高就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事业人员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三)切实做好项目资金监督检查。认真做好我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两房”恢复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和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等的监督检查工作。全程跟踪各类资金的管理使用过程,防范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抓好县级部门各类财政资金和财务核算的清理检查工作。深入推进治理“小金库”工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抓好强农惠农、乡村债务核实锁定、村级财务清理等工作。搞好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使单位财务核算更加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切实规范和加强项目支出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加强项目预算评审、竣工决算评审,提高财政投资效益。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继续做好财政改革相关工作。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定员定额管理。积极配合推进“大平台”建设。深入推进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有效性。开展“村财民理乡管”改革。规范程序,加强政府采购力度。完成国有资产清理,加强国资管理。

篇7

为贯彻市委**七次全会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工作要求,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现就做好20**年**郊区农民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训目标

依托历年培训基础,加大推进从“过程型培训”向“战略型培养”转变,从“行政型管理”向“品牌型建设”转变力度。围绕正确把握办班方向,切实优化课件设置实施“针对性”培训。以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基地、粮食丰产示范基地、蔬菜供应基地为重点,把创业农民培训、合作社干部轮训、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和新生农民培训作为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推进本市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更紧密的服务。

二、主要任务

以本市高水平农业设施、高水平农业组织、高水平农业科技建设为目标,以培训为手段,培养新农村建设各类人才。

1、努力培育一批创业型农民。培训对象锁定20**年参加本市创业农民培训的214名学员,在去年已完成创业课程培训、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基础上,今年突出对创业农民的创业扶植和跟踪服务。由市、区县农业部门共同组织,通过专题讲座、基地见习、专家志愿团跟踪指导以及相关政策扶持等形式,帮助农民实现创业发展目标。

2、精心实施农民合作社干部轮训。以各区县骨干合作社理事长、经理(包括财务、销售)、生产主管为重点,依托市农广校等开发适合现阶段合作社干部培训的课件,实施一周轮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合作社干部生产和管理能力,规范和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

3、继续组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在目前已开发的农业职业技能工种范围内,由市、区县组织开展初、中、高等级农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和鉴定,年培训合格率达到市平均线以上。通过培训,加快受训学员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努力发挥学员在本市农业生产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4、扎实推进专业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稳定从事粮食、蔬菜、水产、畜禽、农机等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有一定文化程度、年龄在60周岁以下农民为重点,由区县按产业(产品)特点和当年实际需求(如扩大面积、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等),形成针对性课件和教案并组织实施。通过培训,努力提高学员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能力。

5、多层次、多形式扩大引导性培训。围绕农业生产,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防病抗灾能力为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以拓展村级服务性岗位为重点,开展如农业生产单项知识和技能、农村信息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岗位人员等培训。培训方式以知识普及、辅导讲座、远程教育、现场技术指导等为主,培训时间一般为1-2个半天,重点培训按实际需求可增至3-4个半天。通过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单项实用知识和技能水平。

6、探索新生农民试点培训。以近年来新进农业领域的学(院)校毕业生、新一代创业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有志青年等为重点,委托涉农院校开展“三农”基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让新生农民全面了解“三农”,熟悉新农村建设政策法规,掌握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转变观念。近年来本市农民培训的实践证明,运用一般理论对农民进行普及性培训已难以满足本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上下一致,以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把握培训重点,完善课件设置,提升培训质量,强化项目监管,以确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本市农民培训工作。

(二)准确把握需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培训单位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和分析本地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培训需求,根据本地农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发培训专业,实施针对性培训。同时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有一定培训需求,一定经营规模、文化基础和年纪相对较轻的农民列为本市农民培训的主体。

(三)完善课件设置。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培训单位要充分利用本市涉农院校、科研院所优质教育资源和行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优势,加大课件开发和完善力度。课件设置要针对关键技术要领,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特点设置,并按一般掌握、深入掌握、重点掌握编制讲义或教案,让农民真正听得懂、会运用。

篇8

(一)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

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就是县级财政部门设立资金专户,由财政部门专人负责专账核算进行资金拨付管理的资金管理方式。该制度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抓项目建设,组织实施、督促进度、监督质量,财政部门管项目资金,负责审核相关项目资料和票据,并根据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实施进度,直接向项目实施单位拨付项目资金。目前,县级财政实行报账制的资金主要有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

(二)县级报账制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积极作用

1. 对专项资金专户集中管理,在财政部门报账,由财政业务股室把关,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资金的支出进行合规性审核,监督项目实施单位的支出行为,规范资金使用,加强财务管理,防止项目主管部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资金运行阳光透明。

2. 业务股室审核报账资料符合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后,通过资金专户直接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减少在项目主管部门账户存留的环节,缩短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目前并存两种运作方式,一种是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一种是财政专户支付方式,本文仅就财政专户支付方式进行探讨。

二、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的运作方式

1. 资金到位。项目指标下达后由国库将项目资金拨付到业务股室专项资金专户。由项目主管部门依据被批复的计划启动项目,如果项目实施金额在规定数额以上(≥50万元),必须组织招标,并与中标的项目实施单位签订合同。

2. 资金预拨。由项目实施单位填项目资金预拨单。预拨单上要填明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地点、项目总投资、财政补助金额、项目批复文号及资金下达文号等基本内容,还需项目实施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县级领导加注意见。预拨金额根据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定,初次预付一般要附实施方案或合同、招投标资料。在预拨单上先由实施单位加注意见并盖章,再转到项目主管部门由领导加注意见盖章,最后到财政部门,由业务股室业务主办审核所附资料是否合规后相关领导签字,(如资金量大,还需要县级相关主管领导签字),由业务股室业务主办进行资金预付,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3. 资金决算。项目竣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申请验收,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监理、审计、财政、纪检等相关部门联合验收,并填制验收单将验收情况如实反映并由参验人员签字。实施单位填制项目资金报账单,由主管部门加注意见盖章后送达财政部门并附相关支出发票及验收报告、决算,审计报告等,业务股室业务主办对相关资料进行合规性审核后,转领导审核签字后拨付到实施单位(大额支出需相关县级领导签字)。基建类支出,需扣质量保证金,在质保期满后,由主管部门开具工程质量合格证明后,将剩余资金拨付实施单位,所有报账原件由财政业务股室保管并进行账务处理。

三、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中存在的弊端

1. 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有的参照相关的资金管理办法来管理,有的依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核算办法五花八门,对于基建类项目没有按基建账核算。

2. 由于专项资金类别多,专户设置过多,资金由国库以拨代支进入专户,专户拨款一般要经过预拨,报账等环节,工程如不及时验收或报账不及时都会造成大量资金存放在专户中,造成资金二次沉淀。而当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目的就是要增加国库的资金调度能力,实现资金的高效透明运行,专户存量资金过大与改革初衷不符。

3. 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主体是项目主管部门,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但是项目资金由财政部门管理拨付并核算记账,核算主体是财政部门,使会计主体与核算主体不一致,有违会计法精神。项目主管部门虽然在资金申请单上也需要签字盖章把关,但大部分单位报账资料原件交付财政部门后不留复印件也不记辅助账,认为自己的责任已负,在审计、检察等相关部门检查时如有资金使用方面的问题都会把责任转嫁到财政部门,常此以往,使财政部门在拨付资金时即使资料齐全也会有各种顾虑,因为自身并未全程参与到项目建设,由于专业性限制,财政部门也没有精力对所有项目的具体实施跟踪问效,但审计出问题又会有责任,让财政业务人员左右为难。

4. 财政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而财政专项涉及水利、交通、农业等各个方面,对相关资料审核不专业,对具体的项目工程各专业标准依据、预决算数据等不熟悉,只是就账报账,泛泛的看一看发票合同等,无法对资料的真实及合理做出专业判断,使财政把关流于形式。

5. 对项目资金核算不完整,在财政报账中只是反映了财政拨款部分,对自筹及县级配套部分并未纳入专户进行报账,使账务不能反映项目的全貌。并且相当一部分贫困县的项目资金县级配套其实很难兑现,所以在项目实施中只能依收定支,使项目的质量及数量大打折扣。

6. 完工项目没有转入固定资产管理,在账务上做了竣工项目支出后年底转入结余与收入对冲,虽然实物由项目主管部门转交由乡镇或相关部门管理,但后续管理缺乏资金及人员,对形成的固定资产持续发挥效益有影响。

7. 国库拨款时间与项目报账时间不同步,造成部门决算数字失真。例如国库在2013年将项目资金拨付到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但专户在2014年才将资金拨付到基层乡镇,在2013年的部门决算数中就包含国库以拨代支的专项资金,在2014年底进行部门决算时,就需要乡镇对财政拨款数进行调整,减去实际的项目收入数,无法实现部门决算数与实际支出数的一致,不符合决算真实准确的要求。

四、完善县级报账制的建议

1. 将专项资金专户并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大平台管理,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流程,由业务股室下达指标,项目主管部门上报直接支付计划,业务股室批复计划后,由项目实施单位组织报账材料经项目主管部门确认签字盖章后报业务股室审核,向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下达支付令,由支付中心通过直接支付平台将资金直接拨付项目实施单位。将项目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项目资金国库支出时间与项目实际报账时间一致,没有了在专户停留的时间差,解决了部门决算对决算数字真实准确的要求。

2. 报账资料原件留在项目主管部门记账,做直接支付分录,财政部门业务股室存复印件备查,并制电子台账定时与主管部门及国库对账,明确了相关单位的主体责任:项目实施单位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提供真实准确的报账资料;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监督项目实施,组织验收、核算并记账,财政部门负责项目报账资料的合规性审核和资金拨付。

3. 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力度,不但要培训业务知识,还要扩展知识范围,加大对基建、水利等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培训,使财务人员在审核资料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理有据。

4. 将自筹资金及县配套资金存入专户并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让账务处理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情况。建议上级对于项目资金拨付中的县级配套部分根据县情区别核定,对于贫困县的配套进行减免,以便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及数量。

篇9

论文摘要:目前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农村理财市场的发展。如何培养大量的农村理财技能人才,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理财服务和理财收益,需要清楚地了解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培养途径,以推进我国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开发。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理财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需要有一批了解农村实情和现代经济知识的投资理财人才,帮助农民群众放心投资理财,确保财富留得住、增值快,使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实惠受益人。而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目前相当缺乏,成为制约农村理财市场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试图研究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培养途径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

1。农民迫切需要理财技能人才的帮助或者提升自身的理财技能,以促使其资产得到保值增值。随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在持续增长,农民的理财观念正在转变,投资理财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大多数农民缺乏投资理财知识、缺乏农村理财技能人才、农村理财渠道单一等因素,农村理财市场发展缓慢,农民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不强,如国家统计局2007年10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为84元。

2.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是提供农村理财服务的重要平台,需要大量的具有农村理财技能的工作人员。过去,由于利益问题各大银行似乎对农村理财市场兴趣不大,收缩农村网点,限制向农村贷款,理财产品主要针对城市人口,证券、期货、保险公司也难以深入农村,使大部分的农民无缘享受城市居民“大众化”的理财服务。其实我国农村理财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各级农村金融机构应该承担起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投资理财知识普及和教育的责任,积极聘用和培养大量的理财技能人才深入到农村,搭建农村理财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和乡村企业提供良好金融理财服务。

3.农村乡村企业、农民私营企业以及乡、村委也需要理财技能人才。大部分农村企业资本金小、抗风险能力差,这就需要具有企业理财技能的人才帮助企业解决投、融资等经营管理问题。比如农村民间资金借贷、地下钱庄这种高风险投融资活动,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理财质量,需要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正确引导。各级农村管理者如乡、村委,为了发展本地农业经济,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更需要理财技能人才来参与乡村经济的建设,提高村级理财水平。

二、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

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体现在:一要有较丰富的农村金融、经济、投资等基础知识;二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须具备实际的操作能力。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基本技能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与农村客户的沟通能力,理财服务的营销能力,财务策划书和文字表达能力及风险的预知和平衡能力。

农村理财技能人才主要的培养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院校面向农村大力培养和输送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目前,高等院校的金融理财专业非常热门,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学习这个专业。但是绝大部分理财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工作,主要面对大中城市的理财市场,为城市企业和居民提供理财服务,这造成了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匾乏。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大力培养为农村理财服务的专门人才,建立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开设针对农村理财的课程。

例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与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同组建了“浙江农村合作金融学院”,针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农村金融岗位现有员工的知识结构和在校大学生学习状况,在高校中率先创设了“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并在现有的专业中,设立农村金融方向,如财会专业设置农村金融柜台方向,保险专业设置农业保险方向,理财专业设置农民理财方向,营销专业设置农产品交易方向等;同时,增加与“三农”经济有关的课,编写《农户经济行为》、《农村金融》、《农村信用社综合柜台业务》等特色化教材,制定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专业教学计划,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农村、了解农业、熟悉农民。学院每年还落实20%的毕业生到农村金融部门工作,并建立奖学金,对到农村金融系统工作的优秀毕业生给予鼓励。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也积极培养理财技能人才,建立和利用金融服务实验公司平台,开设金融服务公司岗位认识课程,在各模块老师的指导下对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金融服务实验公司直接引入各大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作为理财实践的对象,由金融机构的专家直接参与产品和专业的辅导和培训,再辅以校内指导老师的辅导和管理以及创新的课程考核手段,所以学生基本上在就学期间就可以开展相应的理财业务。学院还通过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证合一”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就学期间能够考取保险、证券、期货、会计等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胜任理财工作岗位。

2.各级金融机构应积极搭建农村理财服务平台,积极聘用具有农村理财技能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宣传和提供理对月又务。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农村理财市场的发展,开发和聘用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积极拓展农村理财市场。如在县城设立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农村理财部门,搭建功能完善的理财平台,承担专业化管理和服务;在乡镇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营业网点为主设立农村理财服务柜台,聘用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财服务,推出满足农民特征化要求的“农民理财顾问”,为农民答疑解惑,在提供生产贷款、搜集市场信息、参谋致富项目过程中,将通俗易懂、具体实用的理财知识宣传到农户家中,从而大大提高农民的理财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生产、流通、理财、投资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参与发展浙江省农村理财市场的主力军。

3.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的理财意识和技能,使一部分农民逐渐提升为理财技能人才。金融机构、乡镇各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应该相互联合,组织农村理财技能人员进村入户,向农民开办理财讲座和培训班。利用宽带网络、电视、报刊和发放资料等多种载体,组织农民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知识的学习和宣传。金融机构在农村开设网点的同时,还要积极对广大农民进行“金融理财扫盲”行动,开办乡村技能培训学院等,如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省淳安县农村共同开办的“幸福学院”,不仅使当地农民能够提高素质,学到有用知识,而且使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价值突显,增强了农民群众的金融、理财、风险等基本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自身素质,使农民成为自己的理财专家,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也改善了农村的理财环境,繁荣农村理财市场。

三、士音养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建议

下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开发,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农村理财技能人才落户农村、扎根农村,并解决技能人才住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后续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为留住农村理财技能人才、发展农村理财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