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范文
时间:2023-04-11 07:5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下列常用键中,可以与字母键同时配合,进行大小写转换的是( )。
A.Ctrl
B.Alt
C.Shin
D.Tab
2.能够生成各种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各种信息,为决策提供正确依据的模块是( )。
A.账务处理模块
B.财务分析模块
C.成本管理模块
D.报表管理模块
3.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的时间是( )。
A.2006年11月
B.2007年11月
C.2008年11月
D.2009年4月
4.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中,属于区分每一项固定资产唯一标识的是( )。
A.固定资产名称
B.固定资产编码
C.固定资产类别
D.固定资产使用部门
5.显示器按( )划分,可分为单色显示器和彩色显示器两大类。
A.颜色
B.性能
C.原理
D.分辨率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优点是( )。
A.运行成本低
B.技术成熟
C.响应速度快
D.适合处理大量数据
7.计算机黑客在进行密码破解时常用的手段是( )。
A.字典攻击
B.网络监听
C.攻击系统漏洞
D.端口扫描
8.某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属于( )。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工具软件
9.下列硬件结构中,适用于数据输入量较小企业的是( )。
A.单机结构
B.微机局域网络
C.多机松散结构>
D.多用户结构
10.在Excel中,选定Al单元格,按住( )键的同时单击83单元格,即可一次选中(A1:B3)整个区域之间的所有单元格。
A.Tab
B.Ctrl
C.Shift
D. Alt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网络连接设备的有( )。
A.交换机
B.路由器
C.集线器
D.中继器
2.建立账套时,需要设置的账套信息主要有( )。
A.企业名称
B.账套号
C.会计期间
D.企业性质
3.下列关于凭证录入的输入校验说法正确的有( )。
A.会计科目是否存在
B.会计科目是否为一级科目
c.凭证必填内容是否填写完整
D.会计科目是否符合凭证的类别限制条件
4.下列属于数据清单具有的特点有( )。
A.第一行是字段名
B.不存在全空的行
C.不存在全空的列
D.每列数据具有不同的性质
5.下列各项中,属于根据黑客行为的性质进行划分的有( )。
A.脚本兔
B.白帽黑客
C.红帽黑客
D.黑帽黑客
6.Excel提供了( )等14类100多种基本图表。
A.散点图
B.饼图
C.折线图
D.气泡图
7.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计算机将根据程序和指令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完成的工作有( )。
A.会计数据的分类
B.会计数据的汇总
C.会计数据的计算
D.会计数据的传递
8.下列有关鼠标的操作方式正确的有( )。
A.拖动
B.滚轮滚动
C.左键单击
D.右键双击
9.在Excel中,要求A1、A2、A3单元格中数据的平均值,并在B1单元格中显示出来,下列公式正确的有( )。
A.=(A1+A2+A3)/3
B.=AVERAGE(A1:A3)
C.=AVERAGE(A1:A2:A3)
D.=SUM(A1:A3)/3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机器语言的特点有( )。
A.易读
B.易理解
C.速度快
D.灵活 三、判断题(每题l分,共10分)
1.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由过去的纯粹人工控制变为由计算机控制。( )
2.系统级初始化是设置特定模块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参数、数据和本模块的基础信息。( )
3.编码符号能唯一地确定被标识的对象。( )
4.运算>!
5.欺骗是一种被动式攻击,它将网络上的某台计算机伪装成另一台不同的主机。( )
6.在工作表中,“E1:G6”表示从单元格“E1”到单元格“G6”的整个矩形区域。( )
7.会计软件是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软件。( )
8.在对等网中,每台计算机都可以共享其他计算机的资源。(
) 9.计算机病毒的人工检测比较复杂,需要检测者熟悉机器指令和操作系统。( )
10.Windows95操作系统流行的键盘主要以83键为主。( ) 四、实务操作题(每题4分,共60分)
1.(操作员:系统主管;账套:112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1日)
修改操作员权限。
(1)取消操作员“王婧”的所有模块权限;
(2)将操作员“张会计”的权限,由“账务处理”改为“固定资产、工资管理”。
2.(操作员:丁主管;账套:518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1日)
新增会计科目。
科目编码:1401-01
科目名称:甲材料
数量核算,计量单位:千克
3.(操作员:宋主管;账套:516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1日)
修改固定资产原始卡片。
将固定资产编号为“0011”的使用部门“销售部”修改为“生产部”。
4.(操作员:系统主管;账套:l06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1日)
修改开户行信息。
将开户银行“中国银行”的账号改为:9555001203264528
5.(操作员:宋主管;账套:516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1日)
录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
2015年重庆第四期会计从业会计电算化临考押题试卷(1)
2015年重庆第四期会计从业会计电算化临考押题试卷(1)
6.(操作员:王主管;账套:211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3113)
查询凭证中带有“库存现金”科目的凭证。
7.(操作员:张主管;账套:202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1日)
将编码为“05研发部”的部门档案删除。
8.(操作员:赵主管;账套:109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113)
新增供应商档案。
供应商编码:003
供应商名称:卓尔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类型:生产商
9.(操作员:郭主管;账套:615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31日)
将单据号为0001的应收单取消审核。
10.(操作员:江出纳;账套:106账套;操作13期:2014年1月3113)
对1月份填制的所有收款凭证进行取消出纳签字。
11.(操作员:许主管;账套:512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1日)
在“管理人员”工资表中,录入以下员工的考勤数据。
职员姓名:肖阳
事假天数:2
病假天数:2
12.(操作员:陈主管;账套:507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31日)
将1月份已结账的该账套进行取消结账操作。
13.(操作员:郭主管;账套:615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31日)
1月31日,录入固定资产编号为“3012”专用机器本月的工作量为300小时。
14.(操作员:王主管;账套:508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31日)
对“2014年1月份工资表”进行如下设置。
设置计算公式:应发合计=基本工资+岗位津贴
15.(操作员:郭主管;账套:615账套;操作日期:2014年1月31日)
将固定资产编号为“5001”中的折旧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Shift键可以与字母键同时配合,进行大小写转换;也可以与双符号键同时配合。
2.【答案】B
【解析】财务分析模块运用各种专门的分析方法,完成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分析,实现对财务数据的进一步加工,生成各种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各种信息,为决策提供正确依据。
3.【答案】C
【解析】2008年11月,×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标志着中国会计信息化迈上一个新台阶。
4.【答案】B
【解析】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中,固定资产卡片记录每项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其中固定资产编码是区分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唯一标识。
5.【答案】A
【解析】显示器按颜色划分,可分为单色显示器和彩色显示器两大类;按原理划分,可分为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按分辨率划分,可分为低分辨率显示器、中分辨率显示器和高分辨率显示器三类。
6.【答案】A
【解析】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将计算机应用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由多台计算机分工完成,其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响应速度快、适合处理大量数据。选项A属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优点。
7.【答案】A
【解析】计算机黑客在进行密码破解时通常采用的攻击方式有字典攻击、假登录操作、密码探测程序等。
8.【答案】C
【解析】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专门
设计的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属于应用软件。 9.【答案】A
【解析】单机结构适用于数据输入量小的企业;微机局域网络适用于大中型规模的机关、企业等单位;多机松散结构主要适用于输入量较大的企业;多用户结构主要适用于输入量大的企业。
10.【答案】C
【解析】同时选定相邻的多个单元格时,一般按住Shift键;同时选定不相邻的多个单元格时,应按住Ctrl键。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网络连接设备是把网络中的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各种设备的总称,包括中继器、交换机、集线器和路由器等。
2.【答案】ABCD
【解析】建立账套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核算要求设置相关信息,账套信息主要包括账套号、企业名称、企业性质、会计期间、记账本位币等。
3.【答案】ACD
【解析】选项B正确的说法应为:会计科目是否为末级科目。
4.【答案】ABC
【解析】数据清单的特点有:(1)第一行是字段名,其余行是清单中的数据,每行表示一个记录,如果本数据清单有标题行,则标题行与其他行隔开一个或多个空行;(2)每列数据具有相同的性质;(3)在数据清单中,不存在全空行或全空列。
5.【答案】ABD
【解析】根据黑客行为的性质,一般可把黑客分为白帽黑客、黑帽黑客、计算机窃贼、脚本兔。
6.【答案】ABCD
【解析】Excel提供了散点图、柱形图、饼图、条形图、面积图、折线图、气泡图、三维图等l4类100多种基本图表。
7.【答案】ABCD
【解析】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计算机将根据程序和指令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完成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传递及报告等工作。
8.【答案】ABC
【解析】鼠标的操作包括移动、左键单击、左键双击、右键单击、拖动、滚动滚轮等。
9.【答案】ABD
【解析】选项A:直接列出计算公式;选项B:引用AVERAGE函数,直接求出A1、A2、A3单元格中数据的算数平均值;选项D:先引用SUM函数计算A1、A2、A3单元格数据的总和,再除以3计算出平均值。
10.【答案】CD
【解析】机器语言的特点是运算速度快、灵活、直接执行;相对于机器语言而言,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易读、易检查、易理解。 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内部控制由过去的纯粹人工控制发展成为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控制形式。
2.【答案】×
【解析】系统级初始化是设置会计软件所公用的数据、参数和系统公用基础信息,其初始化的内容涉及多个模块的运行,不特定专属于某个模块。
3.【答案】√
4.【答案】×
【解析】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单元,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答案】×
【解析】欺骗是一种主动式攻击,它将网络上的某台计算机伪装成另一台不同的主机。
6.【答案】√
7.【答案】×
【解析】会计软件是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解析】Windows95操作系统流行的键盘主要是l01键和l04键。 四、实务操作题
1.【操作提示】“系统管理”“用户管理”,选择对应的操作员,点击“修改”,根据要求选择对应的权限,点击“确定”即可。
2.【操作提示】“基础编码”“会计科目”“新增”_+输入相关信息“确定”。
3.【操作提示】“期初设置”(或在工具栏中点击“固资”)“固定资产期初”选中对应的固定资产编号“修改”,根据要求进行修改,点击“确定”即可。
4.【操作提示】“系统管理”“开户行”,单击选中对应开户行,按题目要求修改账号,点击“修改”即可。
5.【操作提示】“期初设置”(或在工具栏中点击“固资”)“固定资产期初”“资产增加”,输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的相关信息,“确定”即可。
6.【操作提示】“总账”“凭证管理”在“查找”处输入1001单击“回车键”即可。
7.【操作提示】“基础编码”“部门”选中对应部门,点击“删除”,弹出确认对话框,点击“确定”即可。
8.【操作提示】“基础编码”“供应商”“新增”,根据要求输入相关信息,“确定”即可。
9.【操作提示】“应收管理”“单据列表”选中相应的应收单“取消审核”,弹出确定对话框,点击“是”即可。
10.【操作提示】“总账”“出纳签字”分别选中相应凭证“取消签字”,弹出确定对话框,点击“是”即可。
11.【操作提示】“工资管理”“工资表录入”输入相关数据。
12.【操作提示】“总账”“取消结账”,根据向导提示即可取消该账套的结账操作。
13.【操作提示】“固定资产”“工作量录入”,根据要求输入相关信息即可。
篇2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会计电算化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才,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一)所用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操。
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在于:例如产本文由收集整理品成本的结转、税费的计算、期末会计业务的处理等,这些内容手工会计是要进行很多的计算工作才能有结果的,而电算化只要进行相关公式的设置,运用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功能就能很快计算出来,而且只需设置一次,每个月都能自动生成凭证。目前大部分学校都使用《广东省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该教材共六章,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第三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第四章:账务与报表处理系统;第五章:会计软件的其他核算系统;第六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大部分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操作部分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用友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对于实操方面的很多内容都没有提到,按教材的内容,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二)教学内容考证化。
据了解,大部分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让学生考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为目标,围绕考证的内容进行教学。该证书是由财政部门组织的考试,主要面向社会上的普通会计人员,考试的范围、内容、难易程度与校内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差距。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对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的较低要求,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大班化教学,课程教学时数不足。
现阶段该课程一般都开设一学期,每周2学时,一学期大概就是40学时左右,往往每次课都只能讲授很少的知识,一学期下来,学生也都只停留会简单的操作水平,但一旦出现问题自己就无法解决,例如,编制报表时,发现报表数字有错,老师告诉他说先查公式,然后查账簿,接着查凭证,但学生就是不知如何操作,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指导。大班化教学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多,出现问题都是教师帮学生解决,其实大部财务软件都有帮助功能,但学生就是不能养成出现问题自己去探索去解决的好习惯。从而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实践
(一)加强会计基础教学,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在手工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软件也是程序设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手工会计核算方法开发设计而成的,会计人员只要把会计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借助于会计软件,经过一番处理,便可输出账簿和报表。因此,财会人员没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即使电脑操作的再好,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没有手工做账的实际经验,就弄不明白会计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搞不清其内部的勾稽关系,因而就不能透彻地理解会计软件核算原理。笔者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之后,随即进行手工做账实习,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这样便于学生顺利地操作会计软件,深刻地理解会计软件的工作原理,为他们将来掌握其他或升级的会计软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实训室,为顺利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顺利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保障,以我校为例学校建立一个120个工位的会计手工与电算化一体化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安装多媒体教学平台和极域电子教室以及财务软件如金蝶和用友软件。上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教学功能,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全体、部分或单个学生。在广播教学时,学生机完全接收教师机的屏幕,并且自动锁住学生机,此时学生不能自行操作,只有等广播教学活动停止后,方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边学习边实际操作。在开始建立账套时,一般学生对过程都不是太清楚,此时教师可以在操作演示完后停止屏幕广播,让学生立即操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继续进行广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学生机演示功能实时地将某个操作很好的学生或出现普遍问题的学生的屏幕转播到其他学生机上进行演示操作,增加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建好了实训室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开设手工会计模拟课,又开设会计核算软件操作课,让学生亲手完成从建帐、编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到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等一个会计循环的全过程。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在完成手工核算全过程后,再完成电算方式下的全过程。这种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从事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能力。
(三)增加课时进行小班化教学,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创造条件。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必须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为了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上机实验操作课时,由原
来的每周4节课改为6节,同时操作课实行小班化教学,将一个班拆分为两个班同时上课,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能迅速掌握技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信息化社会,不同企业运用的财务软件不一定相同,而我们不可能教学生学习每种软件,由于任何一个会计软件的处理程序都是相同的:即“初始化设置——财务处理——账簿处理——报表处理——财务分析”。增加了课时同时实行小班化,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与探讨会计软件的原理,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会计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
(四)开发校本实训教材,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
校本教材是教师根据企业实践与多年教学相结合的成果,笔者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按照用友(金蝶)财务软件编写一套会计电算化实验上机数据分模块进行教学;第二阶段,练习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教师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资料改编成一套适合用友(金蝶)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资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整、系统地操作这套会计资料,从初始化设置、填制凭证、记账到报表的产生,经过这样一个环节训练后,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该种会计软件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为他们将来掌握其他会计软件的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改变考核方式,真正培养学生的技能。
之前为了应付学生考证,考核方式中基本上都是出一份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在内的理论试卷,同时出一份简单的上机操作试卷,两者各占50%,期末总评按照“平时∶期中∶期末=3∶3∶4”的比例进行的,因为中职学校考试一般情况都会有复习资料,这样会引发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操作,到考前加大火候复习同样拿好成绩。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考试成绩的高低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平时的功夫是否到位非常关键,因此考核标准中我们设置平时成绩占大部分,笔者在教学中,将比例改为5∶2∶3,学生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更加认真操作。
(六)注重细节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既要教学生正常的操作步骤,更要教会学生操作过程出错后如何处理的能力。例如假设财务报表出问题后先查公式,然后查账簿,查凭证,处理时要先将凭证反记账、反审核,然后修改凭证,重新审核、记账凭证,重新生成报表。我们教学生要充分运用软件中的“帮助”功能键,出现问题后要学会自已解决。经过强化训练后,学生都能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及处理技巧。我们学完一个软件后,学其他软件时,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电算化会计是一个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它依托的基础,一方面是“变化多端”的计算机技术,另一方面是相对稳定的会计技术。综观电算化会计教育的发展,虽然取得不少成绩,培养了大批的电算化应用人才,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电算化会计的实施环境相对淡漠。对于需要适应环境及如何适应环境考虑得还远远不够,因而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确定电算化会计教育目标,继续沿用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目标,显然已无法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2.电算化会计学科体系不健全。由于历史的原因,电算化会计学科体系主要是以计算机科学和会计学科为线索设置的,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会计原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是电算化会计实现的平台,是它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计算机技术又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创新的事物。如果在教学中不安排新的、热点知识,则不仅不能反映新形势,而且学生会感觉内容陈旧,毕业以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不强。如果在课程中安排太多的新知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内容的学习。
3.电算化会计教育的层次含糊。开展电算化会计工作以来,我国已建起了以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为主要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但电算化会计在教育层次上突出的缺憾是:教育层次的界限模糊、不够分明。也就是说,大专和本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只有广度的判别而缺乏深度的差别,各教育层次也没有各自明确的培养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对多种层次会计人才的需要。
4.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创新。目前许多高校的电算化会计实践课程是以传授国内比较著名的各家财务软件的应用为主,而且其实验数据时固定的,这就导致学生盲目地跟着指导老师的讲解完成会计流程操作,变成了纯粹的操作者,缺乏创新。其次在我国,实务界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因而使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远行机制。此外,由于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也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
5.教学活动的实施不能到位。首先,缺乏优秀、稳定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因教学目标不明确,看不到希望,而不得不放弃对电算化会计的研究。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各高校普遍存在问题是以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代替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讨论和深究。最后,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考核来验证,而目前在电算化会计课程的考核中,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手段单一的现象。考核强调的是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测试。
通过以上分析,能比较系统地认识我国电算化会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有助于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采取相应的对策。
1.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目标时,既要考虑现阶段社会对电算化会计应用人才的需要,又要从发展的角度(尤其是入世以后)兼顾社会对电算化会计创新人才的渴求。会计教育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成为合格人才,而且要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1)沟通的技能:能够交换信息,建立有意义的关系(2)战略性和关键性思考的能力:能够将数据、知识和智慧联系起来以提出高质量的建议。(3)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4)广博的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现代工商管理知识、税务与法律知识、会计专业知识。
2.健全学科体系。电算化会计学科学系构建的原则应为:符合会计教育目标、层次分明、系统全面。从层次上来看,应包括基础理论层、学科理论层和实务应用层;从学科内容来看,应优化课程设置,引入交叉学科。电算化会计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辅助决策等相关工作,其宗旨在于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且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电算实务、系统开发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诸多方面工作的专用人才。为了适应这一目标及要求,在电算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首先,应引入管理信息系统(mis)这门课程,因为mis是介于经济管理理论、统计学与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个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它运用这些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和领域。为便于学生领会和掌握这门课程,又必须围绕其开设相关课程,像经济学、管理学、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工程导论。在讲授这些课程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补充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和专业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对信息管理意识加以强化,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价值;其次,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改变重理论、轻技术的教学状况,同时迅猛发展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讯技术也要求计算机课程内容反映科技发展动向,应补充新技术、新方法,如可视化开发方法、internet技术、网络数据库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划分电算化会计教育层次的设想。首先,对于大专学生,重点放在会计软件的应用与操作上,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毕业后可立即投入使用的应用性人才;其次,对于本科学生,在掌握会计软件的应用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结合本系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和设备配置的情况,重点放在培养创造型复合人才,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提供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充足的后备军。
4.强化实践教学,并鼓励学生动手设计。注重实验动手能力是该专业的主要特点,但长期以来受条件所限,其实验课存在实验内容陈旧落后、实验资料不系统、实验方法不科学、实验设备老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和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从优化内部环境入手,必须全面改革现有的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和方法;有条件的院校还应为具备能力的学生提供网络实验环境,让他们学习网络的安装技巧、网络软件的设计技术。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与职业界业已建立的联系机制到电算化会计软件公司、企业等实业界实习。
5.高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在目标明确、学科体系完善和认识统一的前提下,关键的是如何高效地实施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电算化会计人才的目的。教学活动具体有如下几个环节:(1)加强师资建设。改善电算化会计师资队伍的状况,首先,有关部门应规范电算化会计体系结构;然后,应建立一种有效机制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电算化会计的教育工作,并不断培养、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更新其专业知识。最后,考虑到本学科的应用性强的特点,应鼓励教师走出校园,与企业、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开发实用系统的能力。(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和尝试新教学方法的原则是注意力新方法的实质效果而非表现现象,以及成本效益的考虑和时间限制。可行的方法有:案例教学、团队教学、模拟操作、小组辩论、文章研讨、模拟设计(有条件的院校可组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与指导下,直接进行实际系统设计工作)等。(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高校的计算机多媒体cai教学已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所以,应实施以多媒体cai教学为主,其他手段为辅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现教现学,教与学互动,达到最佳效果。应鼓励教师开发研制完整的电算化财务会计教学课件,要求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界面美观、操作简便。制作时切忌将书本上的文本内容生搬硬套,一定要集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结合案例,注重人机交互,侧重师生交流,既考虑学生的共性,又挖掘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多媒体功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和愉快的氛围下主动、自觉地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4)改革考试方式。考试方式是由新型教学方法产生的。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报告、案例讨论的形式。而对分小组进行系统设计的考核,则可由教师指导与同学课堂讨论相结合,综合加以评分,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此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工具,预先准备考试试题库,教师设计考试软件,在计算机机房中考核学生。
电算化会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职业界和教育界缺乏联系机制,导致教育目标与环境需求之间没有保持一致;二是学科体系不规范。因此,要在教育目标、学科体系、教育层次、实践方式以及教学活动等方面全方位地加大改革,满足会计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成本核算与管理 成绩评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2010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谈到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管是教育部16号文还是国务院的规划纲要,其核心观点都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教育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讨论很多,其中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接受,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解决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反过来,再利用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的工作问题,即所谓的“做中学,学中做”。
一、实验设计背景
成本核算与管理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设有90个学时。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以材料费用核算为例,其教学实施过程一般是:首先由教师讲解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然后学生模仿例题做练习,最后由教师评讲。结果是学生连领料单是什么都没见到,只会做练习,并不能解决工作中材料费用的核算问题。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我们首先对材料费用核算涉及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见表1),接下来针对表1分解的知识与能力重新组织教学过程,基本过程如下:学生(分组分岗)熟悉虚拟企业经营环境(来自实训教材或教学软件)、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制度、对单据进行归类、编制发料汇总表(假设企业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对发出材料进行计价)、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簿;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或者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面对众多的领料单怎么办?要不要一张张处理?怎样设计合适的发料汇总表?为什么要编制分配表?怎样设计合适的分配表?用什么方法分配公共材料费用?依据是什么?处理材料费用的原则是什么?明细账在材料费用核算中起什么作用?不要行不行?设计明细账的依据是什么?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管控好课堂,做一个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高度体现“知行合一”,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考核形式也由传统的“考勤+练习+期末考试”的形式改变为形成性考核方式,具体如表2所示,侧重考察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计
在高职教育中,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说明
(1)自变量:本实验中自变量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处理:被试采用该教学方法则是实验的“处理”。
(3)因变量:本实验中因变量是学生学习效果(用总评成绩来表示),可以由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三个指标来衡量。由表2可知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团队作业、期末考试三个方面构成。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可以用平时成绩作为学习态度的测量;团队作业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含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因此可以用团队作业成绩作为综合能力的测量;期末考试试题主要是按课程标准要求,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并做适当调整,因此可以用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测量。
(4)测试对象:本实验的测试对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2012级会计1班和2班学生,其中1班学生人数为45人,2班学生人数为43人。
2、实验设计方案说明
本研究拟采取事后对照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以2012会计1班作为控制组,该控制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未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2012会计2班作为实验组,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该实验方案中的处理X,表示是否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该变量与班级完全对应,所以可以直接以班级变量作为分组因素变量。R表示随机抽样,从诸多项目式教学课程中随机抽取到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作为实验。实验观察结果O1表示的是2012会计2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用平时成绩O11、团队作业成绩O12、期末考试成绩O13、总评成绩O14四个变量来衡量;O2表示的是2012会计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习效果,用平时成绩O21、团队作业成绩O22、期末考试成绩O23、总评成绩O24四个变量来衡量。除了独立样本T检验外,本实验还将采用方差分析,纳入分析的分组变量包括班级和性别。
(1)独立样本T检验的假设如下
H01:O11=O21,假设两个班平时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习态度无影响。
H02:O12=O22,假设两个班团队作业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综合能力的提升无影响。
H03:O13=O23,假设两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无影响。
H04:O14=O24,假设两个班总评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无影响。
(2)一元方差分析检验的假设如下
H05~H08:假设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H09~H12:假设性别分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H13~H16:假设一体化教学模式、性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
3、外生变量的控制
在本实验中通过以下途径来控制外生变量的影响。
(1)课程都安排在第3学期,所学课程一样,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都差不多。
(2)没有同学重修该课程,所以没有学生接受重复测试,这样也就不会产生因重复测试而对实验产生影响。
(3)两个班都是同一个老师负责上课和考核,课程考核方式也完全相同,所以对应的测量手段是一致的。
(4)在数据预处理时可以通过分析软件剔除掉极端值。
(5)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消除选择偏差。
三、实验结果及评价
1、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的探索分析结果的描述性统计摘要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2012会计2班的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无论是算术平均值还是中位数,都比2012会计1班高。两个班成绩的标准差规律性不明显。由于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假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和独立(对两个班级成本核算与管理成绩的测量是独立进行的,满足样本的独立性),所以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要做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从数据预处理的结果来看,只有2012会计1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要求(见表4,KS检验对应的P值分别为0.140、0.200,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接受服从正态分布的零假设),但样本数大于30,近似大样本,是否正态分布对后续分析影响不大;而方差齐性的Levene统计检验的结果(见表5)表明,除团队作业成绩的P值接近0.05,其余的P值都远大于0.05,接受方差齐性的零假设。从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结果来看,本次实验数据可以做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独立样本T检验的实验结果
从表6可知,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四个变量T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拒绝原假设,有95%的把握认为两个班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好其他外生变量的基础上,两个班级在成本核算与管理学习方面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实施一体化教学,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效果四个方面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从表7可知,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四个变量T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有95%的把握认为学生在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方差分析的实验结果
(1)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检验一致,此处不再表述。
(2)双因素方差分析
该分析主要是考虑班级和性别两个因素对各项成绩的影响。根据班级与性别的交叉表(见表8),2012会计1班的男女比例和2012会计2班的男女比例刚好颠倒过来,虽然从上面的T检验知道性别对成绩没有影响,但性别与班级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并没有得到证实。从表9班级与性别变量相关性的卡方检验结果来看,班级与性别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从表10至表13各项成绩的双因素分析表来看,所用方差分析模型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所用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该模型来判断变量系数的统计学意义。与T检验的结果一致,班级变量对四项成绩的影响显著,而性别变量对四项成绩均无影响,班级与性别的交互效应对四项成绩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
从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采取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班级的总评成绩明显高于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而且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提高衡量学习效果的三个方面指标: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效果。这为我们在其他专业课程中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经验指导。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实验过程中尚需完善的地方如下:一是选取的教学课程太少,可以抽取更多课程作为研究案例。二是选取的研究班级太少,只选取本人所教的2个班级进行测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和其他任课老师合作,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选择更多的班级做研究,比较适合做对比实验。
(注:本文由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金资助:高职财经类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优化与机制建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B052。)
篇5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155-02
一、修订的必要性
旧办法于2005年1月22日,同年3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至今已有八年。旧办法对规范和促进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人员队伍已经扩大到近1 400万,会计从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客观上对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旧办法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实践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试方式和免试条件已不能满足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需要;二是学时制管理模式制约了继续教育方式创新;三是会计从业资格退出机制没有建立;四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手续相对繁琐;五是会计从业资格持证人员信息变更手续比较复杂;六是对会计从业资格持证人员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够明确。因此,对旧办法进行修订,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客观需要。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分析
新办法分别从总则、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法律责任、附则进行了规定,共五章37条。与旧办法相比,新办法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修订:
1.明确了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新办法第10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之中,有利于方便考生应考,提高考试组织效率,降低考试管理成本,减少考题泄露风险。同时,统一全国各地区考试试题的类型和难度,有利于保障考试公平、公正。
2.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免试规定。旧办法第10条规定,“申请人符合本办法第8条规定且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二年内(含二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由于中专学历目前无法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网站查证,并且各类学校专业设置名称不一,会计类专业难以进行准确的界定,在免试认定具体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发矛盾、尺度不一等现象。同时,其他一些从业资格考试,如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均未规定免试条款。鉴于上述原因,新办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免试规定。
3.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引入了学分制管理制度。旧办法第20条规定,“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而新办法第16条规定,“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相关制度由财政部另行规定”。新办法上述关于继续教育的规定,有利于改变目前持证人员继续教育方法单一的局面。财政部通过将参加更高层级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加学历教育、在经济类媒体发表文章、承担会计类研究课题、撰写会计类专业著作等方式引入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从而丰富继续教育形式,充实继续教育手段。
4.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制度。旧办法第23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注册登记制度”。旧办法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年限的信息。而新办法第19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实行信息化管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持证人员从业档案信息系统,及时记载、更新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情况等信息”。该条规定加强了会计人员从业档案信息管理,所以不需要再继续保留注册登记制度。因此,新办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制度的有关规定。
5.简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手续。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领取,旧办法分别在第13条、第14条、第15条、第16条和第17条进行了规定,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科合格的申请人,需要通过提出申请、材料受理、材料审查、颁发资格证书等环节,手续烦琐。而新办法对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手续大大简化,新办法第11条规定,“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的地点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可。
6.简化了持证人员信息变更手续和途径。新办法第20条明确了持证人员及时进行信息变更登记的义务,规定持证人员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及号码、照片、学历或学位、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基础信息变更以及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受到表彰奖励情况等信息变更应当到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其他信息变更可以登陆指定的网站办理,从而方便持证人员办理相关信息变更,提高信息变更工作的可操作性,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7.增加了因遗失、毁损等原因补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关规定。新办法第22条规定,因遗失、毁损等原因,持证人员可通过公告、提出申请,经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核实无误后可以补发资格证书。增加补发资格证书的有关规定,既解决了持证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遗失、毁损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便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工作。
8.建立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定期换证制度。新办法第23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六年定期换证制度”。该规定有利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掌握持证人员从业信息,督促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9.增加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撤销和注销的情形。新办法第24条、第25条分别规定了会计从业资格的撤销和注销情形。相比旧办法,新办法补充完善退出机制,便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开展工作,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10.明确了持证人员的相关法律责任。新办法第30条加大了对考试舞弊的处罚力度,规定了二年的禁考期。此外,增加了持证人员不参加继续教育、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未按照规定办理调转登记的、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更新等情形的法律责任,规定由会计从业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
11.不参加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特殊情况。旧办法明确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但对某些特殊情况考虑不足。如对在能力上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会计从业资格要求,但因客观原因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目前仍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如何取得证书未作相关规定。新办法第36条针对上述情形,规定“本办法施行之日前已被聘任高级会计师或者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十年,且年满50周岁、目前尚在从事会计工作的,经本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核实无误后,发给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及“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目前尚在从事会计工作的,经本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核实无误后,发给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新办法的该条规定,更易于被上述情形人员接受,更利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开展工作,更符合会计队伍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注释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5.
[2]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G].财政部令,2005,(26):200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