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调研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养殖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河北省畜牧业发展情况概述
1.1畜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至 2010 年年底,河北省肉类产量 435 万 t、禽蛋产量 360 万 t、奶类产量 480 万 t,同比分别增长2.0%、1.9%和 4.0%。全省初步形成了奶牛、肉牛、肉羊、瘦肉型猪、蛋鸡“五大优势产区”和太行鸡、皮毛动物“两大特色产业”。
1.2畜禽养殖方式明显改善
在规模养殖程度方面,2010 年河北省奶牛、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100%、56%、78%、75%、35%和 28%。在畜牧业产业化程度方面,2009 年河北省畜牧产业化产值 510 亿元,辐射带动农户 90 万户。在畜禽养殖标准化程度方面,2009 年河北省在建或已建成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达到 15 家。全省有效期内的产地认定单位达到 1 507 家,认证产品 258 个,产地认定数量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1.3畜牧产业支撑体系日臻完善
一是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河北省配种改良网络初步建立,猪、鸡、牛、羊良种覆盖率稳步提高。二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框架已具雏形。基本形成以省级兽医实验室为核心,以市级和动物疫情测报站为骨干,以县级实验室为主体,以乡级小型实验室为补充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动物疫情专家解析预警制度。三是省、市、县三级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初步建立。2010 年河北省完成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 175 个、产品认证 112 个,位居全国前列。四是兽药安全监管效果显著。2010 年27家兽药生产企业通过农业部 GMP 验收,河北省兽药 GMP 认证企业达到 135 家,位居全国第 3 位。五是科技工作成效明显。2010年内获得省部级奖励 7 项,其中“提高羊非繁殖季节率及排卵数量研究与推广”等 6 项科技成果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六是饲料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10 年河北省饲料生产企业 1 027 家,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饲料生产企业达到360 多家。
1.4草原建设成效显著
丰宁县、沽源县禁牧、休牧和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鼠、虫害防治面积 760.9 万亩(1 亩≈667 m2),未发生严重的鼠虫害破坏草原事件。经过综合治理,天然草地植被履盖由 2000 年以前的不足 45%增加到 2010 年的 70%左右,项目区达到 85%左右,工程区草原退化、沙化得到有效遏制,明沙区域显著减少。
2河北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河北省畜牧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饲料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2.1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常见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致使细菌性传染病加重,新病种类增多,营养代谢及中毒性疾病也日益突出。有关数据显示,河北省猪、牛、羊和禽的病死率分别为 8%、2%、4%和18%,每年由于动物疾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养殖业总产值增量的 60%左右。
2.2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添加剂的应用尽管降低了动物死亡率,缩短了动物饲养周期,促进了动物性产品产量的增长,但饲料中的部分养分超标甚至严重超标,再加上抗生素及药物添加剂的违规使用,使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畜产品质量下降。河北省部分饲料和食品加工企业尽管实行了 HACCP 质量控制体系,但总体而言,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2.3资源短缺特别是饲料原料短缺长期存在
据统计,河北省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3,饲料粮的短缺直接制约了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今后一段时间,人畜争地、人畜争粮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4科技支撑能力相对滞后
畜牧业新技术难以顺利推广。一是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全面地落实到生产场户,不能尽快发挥效益。据测算,一项实用的新技术一般需要 3~5 年的时间才能逐步普及。二是科研推广体系效率低,推广仍以项目为载体,推广范围窄,项目范围以外的广大养殖户缺乏获得新技术的渠道。三是经费投入低,许多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的课题不能立项。
2.5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恶化
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的养殖场(户)向外界排放的大量废弃物,由于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任意排放的现象非常严重。
3促进河北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现代化水平
目前散养农户仍是河北省畜牧业的主体,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向现代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式转变,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对散养农户的培训,促进散养户的规模扩大,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促进养殖观念转变,推进健康养殖发展。二是加大支持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财政专项投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三是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新经济结构,落实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资源禀赋,引导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四是增强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加快河北省畜禽良种的繁育推广。
3.2加强各环节的监管,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投入品和饲料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教育并指导养殖户科学用料、用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淘汰条件不符的兽药、饲料企业和不合格产品。二是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通过产、加、销一体化等形式,采取商品畜禽集中屠宰、主产区就近加工的方式,尽量减少活畜禽流通。三是积极引导消费,从需求方面促进安全、健康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四是建立完善的动物标识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
3.3加大饲料资源的开发力度,打破饲料资源制约经济瓶颈
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与推广饲料玉米、饲料稻、苜蓿等高产饲料作物,适当增加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饲料作物生产中,要以精饲料为基础,青饲料为重点,秸秆料为辅助,互为补充,协调发展。二是开发利用糠麸、饼粕等蛋白质饲料资源。以开发利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为主,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为辅,提高菜籽饼与棉籽饼的利用率。积极抓紧氨基酸添加剂、非蛋白氮和单细胞蛋白等工业饲料的开发与利用。三是大力推广秸秆等农副产品的利用技术。目前利用青贮、氨化等技术处理的秸秆仅占总量的 3%,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四是加速饲料工业的发展。目前的重点应放在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上(如充分利用微生物、微生物酶资源),解决好规模化养殖业所需的浓缩料和配合饲料,以及农户分散养殖所需预混料的供给问题。
3.4加强畜牧科技研究,大力推广科技成果
一是积极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高新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重大疫病防治技术、优良品种的遗传育种技术、畜产品深加工技术、现代化畜牧企业管理新技术等技术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牧业生产力。二是搞好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科技推广体系是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应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各级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一方面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畜牧业科技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畜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养殖户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畜牧业科技成果的扩散与传播。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养殖协会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发挥其在畜牧业科技推广中的积极作用。还要考虑提高生产者的素质,办好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让生产者尽快得利于科技进步。
篇2
[关键词] 绿色 畜牧养殖技术 推广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44-01
在绿色畜牧养殖中动物的健康是第一要务,一切活动的进行都是为了保证动物的健康,只有保证动物的健康,在绿色畜牧养殖中才可以提升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促进绿色养殖的进行,所以动物医学为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是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实行的保障。
1 推广绿色养殖这样技术的原因
在人们健康意识日渐增强的今天,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随之兴起了绿色畜牧养殖。所谓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其一要选定一个没有工业废水、废渣、废气,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地点建立养殖场,并且还要有专门机构对当地大气、水和土壤进行监测,保证其符合规定标准。同时还要保证养殖场地的防疫条件,并处在非疫区。其二,要保证饲料中没有防腐剂、兴奋剂或是激素、开胃药以及人工合成色素、抗生素等。下面具体分析下推广此项技术的原因:
第一,推广绿色养殖这项技术,可以使人们食用的禽畜食品变得更加安全。在社会逐渐进步的进程中,人们研发出诸多种科学技术,并将其有效的应用到了不同行业当中。而在畜禽养殖这个领域上,大量的激素以及兽药被应用,这虽然提升了禽畜肉类食品的产量,且生长周期也被缩短,这些应用技术而获得到的食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1]。这样人们在长时间食用这些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以后,身体里就会积累大量的激素以及兽药成分,进而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为了让人们可以食用到安全的禽畜肉类食品,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就一定要对绿色养殖技术进行大力推广,以使人们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第二,绿色研制技术存在的绿色空间非常大,所以,应用绿色养殖这项技术进行畜禽养殖,能够获得到非常高的经济效益。我们现在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人们在食品健康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这样便说明了绿色畜禽食品已经具备了发展市场,并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利润空间。例如:人们在购买鸡蛋时,普通鸡蛋一千克要8元钱,而通过绿色方法所获得的鸡蛋,一千克要20元左右,这都是鸡蛋可是在价格上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便表明绿色食品的市场空间非常大,由于市场不断变化自己的需求,进而使产品价格一再的发生波动。由此可知,应用绿色养殖技术对禽畜进行饲养,养殖户是可以从中获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的,所以,我们需要对绿色养殖技术进行积极的推广[2]。
2 推广绿色养殖技术的方法
2.1 对绿色养殖市场进行分析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所以,想要使绿色养殖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就一定要掌握养殖市场的情况。绿色养殖这项技术虽然能够使环境得到保障,但是在降低养殖过程中还是会引发的一些负面影响。现阶段养殖业主要的目的还是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所以,我们必须对绿色养殖市场进行开发,进而促使绿色养殖技术持续发展。其一,我们应该明确绿色养殖市场,可以让诸多绿色养殖户了解到绿色养着这个产业有着较好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让养殖户获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进而使养殖户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其二,我们还要通过调研的方式来了解市场情况,明确现在市场主要需要的禽畜有哪几种,进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养殖工作。
2.2 对绿色养殖技术进行宣传
首先,绿色养殖这项技术在营养元素摄入以及配比与兽药使用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的开展绿色养殖工作,而是应该邀请专业经验极其丰富的专家亲自到养殖场对工作进行指导,让每一名养殖户都可以掌握绿色养殖的技术。
其次,行业如果能够做好广告宣传工作,那么就能够繁荣并持续发展,绿色养殖技术也是如此。我们必须以及宣传绿色养殖技术,让养殖户们可以明确绿色养殖存在哪些优点,并让消费者意识到绿色养殖与传统养殖进行比较,绿色养殖所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的品质更高。
2.3 做好防治疫病的工作
规模化的养殖场当中存在着疫病的风险,规模越大,那么存在的疫病风险就会越大,所以,一定要加强防范。养殖场中应该树立起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理念。目前我国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已经出现了分析检测禽畜疫病的技术,可我国现在养殖企业却没有此种诊断技术,致使经常出现误诊的情况。在检测畜禽疫病时,对抗体水平检测不加重视,致使一些病毒与细菌产生非常强的耐药性。所以,养殖场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以及防治结合这项原则,防治应用含有大量激素的兽药,进而使上市的畜禽肉类产品质量更高,这样这些产品便会吸引更多的消费着,从而使绿色养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结语
绿色养殖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以及推广已经很久了,从整体上来看这一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还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想要推广以及普及绿色养殖技术,就需要对以前成功的养殖经验进行总结,明确推广技术过程中有难些不足存在,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进行解决,进而让诸多养殖关注和应用绿色养殖技术,让人们吃上安全的禽畜肉类产品。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抓住;机遇;调整;结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01-1
1 畜牧发展机遇大好,又形势严峻
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湖北省畜牧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畜牧事业蒸蒸日上。目前,畜牧业发展机遇大好,国家对畜牧业发展给予良好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但是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当今疫病形势日益严峻,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对于畜牧工作者,特别是扎根基层前沿和处于农村第一线的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畜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积极采取新技术,推动养殖产业体系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规模养殖,是我国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必然之路。秭归是个山区县,畜牧产业化、生态化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地理等因素的制约。要结合秭归实际,根据全县畜牧养殖产业格局,围绕“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思路,认真开展调研,集思广益,选准适宜家禽作为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推广突破口,做到有目的、有市场、有潜力,抓好产业化建设、规模养殖、生态养殖、新技术试验及示范,广泛深入农村,宣传国家扶持政策,给予农民技术支持,指导农民养殖生产。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采用新的养殖技术,提高农村畜牧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2 拓宽视野,拓展思路,更新观念
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畜牧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畜牧养殖的发展也不断出现新的突破,很多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但是我省的畜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即使与国内一些畜牧相对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也不小。
针对湖北省畜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畜牧的发展,加大对畜牧业支持力度。使得全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山区,养殖规模增长的速度缓慢,养殖结构相对单一,养殖方式落后,畜牧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滞后,基层畜牧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更新缓慢,新技术应用推广力量不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必须不断学习畜牧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现代畜牧养殖服务,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养殖增效、农民增收。
3 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畜牧业发展
大力发展畜牧业,调整畜牧业结构,增加养殖户收入,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措施。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现代养殖科技为手段,注重特色,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3.1 搞好正确引导,应对市场变化
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向养殖户传递信息,指导生产发展;调整畜群结构,淘汰劣质品种,更换优良品种,不等价、不压栏,对育肥牲畜做到适时出栏;保护和发展母畜,防止养殖户宰杀良种母畜,加强品种改良,提高良种比重和生产力;协调财政、金融、信贷等部门,积极为规模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发挥山区资源优势,鼓励发展草食畜牧养殖,确保畜牧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3.2 加强养殖创新,改进生产方式
要认真总结本地成功经验,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地制宜,指导养殖户改进传统生产方式,创新养殖模式,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
3.3 科学制定激励政策,抓好以点带面
要围绕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制定、落实优惠的激励政策,调动养殖户自觉地投资、投产,不断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同时狠抓养殖大户建设,通过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畜牧业养殖的快速发展。
3.4 切实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建设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提高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切实搞好规模养殖的指导和管理,实行专职技术人员分片分户负责制,努力提高村级畜牧防疫人员的待遇,积极改善村级畜牧人员的工作环境,使他们一心投入工作中,促使畜牧产业再上新台阶。
3.5 加强疫病防控,增强保障能力
篇4
一、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当前,畜牧产业正处在由传统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县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以上,规模养殖户发展到300多家。畜牧业污染源主要来自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废水等废弃物,我县畜牧业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沼气处理,就地消纳的原则进行处理,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营造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舆论氛围。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二级单位相关负责人和各镇(办事处)防检组长为成员的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宣传、技术指导、与环保部门协调沟通等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标语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共同监督养殖场户自觉遵守环保要求,全面推进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平时利用送科技下乡、畜牧科技人员进场入户、技术讲座等活动,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养殖场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农业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意识,增强了养殖业主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加强引导,加大投入,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近年来,我局将生猪标准化改扩建、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无害化处理补助等项目重点向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方面倾斜,平均每年向上争取相关资金约500万元,鼓励和引导规模养殖场科学开展粪污和病死畜禽等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大大改善了养殖场及周边环境。一方面大力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对于旧场加大标准化改造力度,督促养殖场配套贮粪池、沼气池、沉淀池、深度净化处理等粪污处理设施以及填埋、焚烧、高温化制等无害化处理设施,采用干清粪、控制用水、暗沟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等工艺,实现养殖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从源头削减粪污产生量。另一方面,着力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严格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降低日粮中粗蛋白含量,提高饲料蛋白质和磷消化吸收利用率,减轻环境压力;规范兽药使用,禁止违禁药品使用,严格掌握兽药休药期。通过规范投入品的使用,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防止铜、磷和药物通过粪便进入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推广畜牧业环境保护先进实用技术。我局多次邀请县环保局领导及专家对畜牧系统干部职工、规模养殖场业主进行畜牧业环保相关知识培训。同时,积极组织规模养殖场负责人、业务骨干到外地调研学习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经验,目前,根据不同养殖规模和周边环境,我县总结推广“畜-沼-果(菜、林)”、“猪-沼-鱼”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走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畜牧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4、研究对策,科学防治,促进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今年,我局将畜牧业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已经代县政府起草并下发了“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方案”、县适度规模场管理办法等,我局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科学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一是加强实用技术推广,继续推广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模式,从源头削减粪污,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监管,对所有已建规模养殖场登记造册,鼓励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逐步实现达标排放,对所有新建规模场严格项目选址,并要求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三是加大扶持,整合畜牧项目资源,重点向养殖污染防治方面倾斜,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养殖场一律不予扶持。
二、实施《环境保护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及原因
1、部分养殖场业主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养殖业主只注重规模扩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保设施的配套,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2、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普及率较低。畜禽环保养殖和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技术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涉及面广,畜牧部门环保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还很缺乏,致使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普及率较低。
3、大多养殖场粪污治理资金短缺。畜牧养殖业是微利行业,污染治理设施投资与运行费用较高,养殖业主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致使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投入滞后于经济发展。
4、养殖业主因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费用过高,不愿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三、进一步实施《环境保护法》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开展畜牧业环境保护的意义,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和畜禽养殖业主的责任意识,争取广泛支持,增强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政策倾向,引导养殖业主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改善养殖场及周边环境。
2、强化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大技术示范、培训和推广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人员及广大养殖场户技术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加快粪污综合治理、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及时梳理畜牧业环保工作遇到的问题,积极探寻经济、适用的畜禽粪污治理技术,促进生态型畜牧业发展。
篇5
关键词 牛羊肉;价格上涨;原因;对策;新疆喀什
中图分类号 F316.3;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345-02
喀什市于2010年被国家确定为经济特区,是南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周边8国接壤或毗邻,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全市总面积554.8 km2,总人口60万人(含流动人口1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8%以上,居住着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13个民族。拥有耕地面积6 333.33 hm2,农村人口17.5万人。2010年地方生产总值89.2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7.81亿元。城镇居民支配收入11 843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185元。喀什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热量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1.8 ℃,极端最高气温34.9 ℃,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气温-6 ℃,平均日较差11 ℃,年较差28 ℃,≥0 ℃的积温4 702 ℃,无霜期224 d,年降水量121 mm,年蒸发量2 162 mm;年日照2 652 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2%;年太阳总辐射量598.73 KJ/cm2,有效辐射量304.60 KJ/cm2。
牛羊肉是喀什市居民最主要的生活消费品,保证牛羊肉供应、稳定牛羊肉市场价格,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喀什市牛羊肉价格迅速走高,最近部分销售点突破60元/kg的大关,上涨态势显著。喀什市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虽然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努力降低牛羊肉价格,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牛羊肉价格仍然高于全国平均价格,现已直接影响到该市居民生活水平。近期笔者针对牛羊肉价格持续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了专门的调研分析,并对稳定牛羊肉价格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1-4]。
1 畜牧业及牛羊肉市场现状
1.1 畜牧业概况
喀什市的畜牧业主要以牛羊育肥和奶牛及家禽养殖为主的城郊畜牧业。畜禽养殖分布在辖区现有的6个乡、2个镇、1个场。2011年牲畜存栏27.04万头(只),其中绵羊存栏22.5万只,占牲畜存栏的83.21%;牛存栏15 700头,占5.8%;出栏畜64.97万头(只);家禽存栏约90万只,其中鸡64万只,鸽26万只。肉产量2.47万t、奶产量1.26万t、蛋产量7 940 t。喀什市畜牧业是以消费、流通为主,大部分畜产品从外地调入,牛羊养殖主要是以短期育肥为主,采用传统的饲养模式,生产中分散养殖模式占主导地位,规模养殖比例较低,喀什市人多、地少、发展畜牧业所需要的饲草料不足,畜产品加工利用率低,目前除极少数乳制品加工生产以外,当地生产的大部分畜产品都直接在市场上消费、提供本地需求,畜产品的品种较单调,畜牧生产者不能够获得更多的生产附加值。
1.2 牛羊肉价格和屠宰情况
当前喀什市牛肉批发价45元/kg(带骨42元/kg),零售价48元/kg,羊肉批发价45元/kg(本地土羊50~53元/kg),零售价格48~55元/kg(本地土羊58~60元/kg)。该市与全国牛羊肉价格对比:2012年8月全国平均牛肉价44.7元/kg,最高价52.3元/kg(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最低价41.8元/kg(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和河南);乌鲁木齐市牛肉价46元/kg,喀什市牛肉平均价46.5元/kg,与全国平均价相比高1.8元/kg,高4.0%。2012年8月全国平均羊肉价格51元/kg,最高价格53元/kg(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最低价格50元/kg(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和新疆);乌鲁木齐市羊肉价格47元/kg,本市羊肉平均价54元/kg,与全国平均价相比高3元/kg,高5.9%。
2 近期牛羊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2.1 需求增大,供给不足
市民对牛羊肉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大与供给不足是导致牛羊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喀什市还没有一个规模大的肉用绵羊和肉牛养殖基地,牛羊肉主要是本地养殖户从北疆或邻近县调入活畜然后进行短期育肥而生产的,虽然近几年牛羊肉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总体趋势,但随着人口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和旅游业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的农转非人口、流动人口和外来游客的大量增加,致使牛羊肉的需求量增大,从而导致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喀什市市民喜欢食用绵羊肉,特别是新鲜的当地土种绵羊肉尤其是羔羊肉,这种习惯导致部分屠宰户提高羊肉价格,虽然这种卖高价土种羊的数量不多,但在社会上对物价方面的反面印象很大。
2.2 养殖成本增加助推牛羊肉价格上涨
一是喀什市以及周围县乡种植业结构不利于大力发展畜牧业,饲草产量严重不足,饲料成本投入加大。由于该市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7 m2,养殖所需的玉米、油渣等精饲料主要是从市场上购买;而粗饲料(饲草)供应也长期呈现出极度短缺的状态。饲料成本的提高直接加大了养殖成本,推动牛羊肉价格上涨。二是架子牛羊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增加,进而推动牛羊肉价格不断上涨。三是养殖业的人工费用增加,近几年来,农村部分年轻劳动力到城市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不愿意从事牛羊养殖这种又累又脏的行业,致使规模养殖户的雇工费用增加,人工成本的增加相应影响到整体养殖成本的增加。
2.3 饲草料供应不足,养殖业资金缺乏
城市规模扩张,部分规模养殖小区已整体拆迁,饲草地(包括苜蓿、复播玉米用地)也减少,发展养殖业饲草料供应不足问题突出。农户发展养殖业资金缺乏。随着架子牛羊、饲料价格上涨,农民发展养殖业所需的启动资金数额大幅增加,市财政对牛羊养殖的扶持力度有限,银行贷款又存在手续复杂、期限短等问题,致使农民发展养殖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极为突出。
3 牛羊养殖发展前景
绵羊肉是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穆斯林群众肉食的主体肉类,其他任何肉类(包括牛肉、山羊肉、鸡等禽类肉等)不能代替绵羊肉,因为喀什穆斯林群众肉食消费中绵羊肉占重要地位,即以绵羊肉为主,牛肉、山羊肉、鸡等禽类肉为辅,这就是几千年发展历史形成的民族特色。喀什市是国家乙级对外开放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旅游城市,是展示民族饮食文化的窗口,但是喀什市畜牧业是比较薄弱的产业,牲畜存栏量严重不足,特别是绵羊饲养量,绵羊肉消费缺口非常大,喀什市以及周围还没有一个规模超过1万只的绵羊养殖牧场或家庭牧场或养殖专业乡等。
当地农民具有传统的牛羊养殖习惯,并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该市养殖户对于从事牛羊育肥生产积极性极高,如创造条件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可以培育一批牛羊育肥基地和养殖大户。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大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喀什市,旅游业的发展,辖区长驻流动人口和旅游人员的增加,对于地产牛羊肉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趋势。随着国际各种规模的重大活动在国内的举行,对清真类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该市在生产清真类牛羊肉方面有地缘优势。
4 稳定牛羊肉价格的措施
4.1 扩大肉羊养殖规模
喀什市要发展独具喀什区域特色和区位优势的肉羊产业,突出发展肉用多浪羊、萨富克羊、肉用牛、奶牛,大力建设多浪羊优质羊肉产业区和奶牛肉牛养殖少区,建成自治区一流的地道的重要的牛羊肉、牛奶等畜产品基地。建立肉羊养殖规模达1万只的养殖小区若干个,同时建立放牧草场或割草场。培育或引进屠宰加工企业、畜产品精细加工包装企业、羊皮、羊毛、羊肠衣、羊血、羊骨头加工企业以及饲草料加工企业。在区内外建立羔羊肉出售网点。在星级宾馆1 kg羔羊肉的价格比市场1只羊的价格还高。建立以5 000头奶牛和5 000头肉牛为规模的养牛小区。建立新疆最大的“喀什牛羊国际交易活畜市场”。
4.2 实行牛羊肉储备与投放政策,畅通流通渠道
实行牛羊肉储备、节假日和大型活动期间政府向市场投放储备肉等政策。可以考虑长期设立牛羊肉政府直接销售点,安排批发户在指定点批发价出售牛羊肉,减少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价降低零售价格,为此必须本地建立稳定的规模较大的肉用绵羊、肉用牛以及肉用山羊养殖基地。畅通牲畜流通渠道,由于该市提供的肉食品大部分是从外地调入的,特别是大部分羊是从外县和北疆引进的,随着周边地区养殖业发展和从其他地区调畜的渠道逐步畅通,就可以达到降低肉价的目的,并减少或取消运输、交易环节的相关收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牛羊经纪人队伍,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他们从外地调入活畜或畜产品,增加当地活畜或畜产品总量。
4.3 对当地畜牧养殖业长远发展进行规划
长远考虑就要促进本地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一是统一规划建设一批牛羊养殖、育肥基地,鼓励城市发展过程中已拆迁或退出养殖业的养殖大户重新发展规模养殖业,并通过出台养殖优惠政策吸引其他行业的人员转产发展养殖业。二是大力增加饲用复播玉米、苜蓿等饲草料的种植面积,并全面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推广饲草青贮、黄贮、长草短喂、配方饲料等畜牧科技,努力解决饲草料不足问题。三是制定出台一些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安排一些畜牧业扶持资金、项目奖励资金、标准化改造资金、贴息贷款等,主要用于扶持牛羊养殖、育肥大户,对于养殖适龄母畜的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同时在继续推行奶牛、生猪政策性保险工作的基础上,将养殖业保险范围扩大到全部畜禽。四是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和管理养殖小区,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养殖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生产,扩大规模,从源头上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五是努力争取中央、自治区畜牧业项目资金和援疆资金来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张照新.如何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J].中国畜牧业,2012(12):30.
[2] 于艳萍.2012年5月份黑龙江省畜牧业情况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2(6):57.
篇6
我们屯垦镇东滩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东北5.5公里处,全村320户,1120人。辖东滩、许家地两个自然村。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850 亩,“一退双还”工程面积4700亩,自然草场1500亩。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属于典型的“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丰年尚能解决温饱,灾年即返贫困”劣势旱作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近年来,养殖规模逐渐增加,自然草场日益减少,“一退双还”工程无可收饲草,又难以科学合理利用,养殖水平一直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水平。“舍饲禁牧”与“规模生产”这个矛盾日趋严重。
今年全省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市中级法院包村工作队进驻我村,镇党委领导也多次进村调研,通过反复论证,决定将解决好制约畜牧业生产,提升养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个项目建设,摆在驻村工作队的重中之重。首先,把推广舍饲养殖技术、进行品种改良,作为突破口,在全村率先帮助十个养殖大户,建筑标准的舍饲大棚3000平方米,为全村不懈推广舍饲进步工作,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二、圈舍标准
一个养殖户为一个单元,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其中:饲喂大棚120平方米,暖圈80平方米,接羔室60平方米,饲料库4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砖石墙体,彩钢保暖顶棚,前后墙不得低于2.5米,山墙顶高为3米的“人”字形圈舍,草料库实行水泥地面处理。
三、工程造价
一个单元综合造价约9万元,其中墙体工程部分,共需砖4万块,18000元;石头10立方米,500元;水泥2顿900元;施工费12000元,(40000块砖X0.25元=10000元,水泥石头等施工费2000元)彩钢顶棚部分施工单位轻包160元/平方米,330平方米X160 元=52800元,全村10户共需投资83万元。
四、资金来源
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拟定采取:争取国家有关政策补贴一部分,帮扶单位资助一部分,养殖户自出一部分三个渠道来保障资金来源。国家政策补贴,按过去标准,150元/平方米,一个养殖户可获补贴49500元,帮扶单位按每户定额帮扶10000元,剩余的24000元由养殖户自筹。
五、项目的实施操作
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村两委班子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诚聘驻村工作队队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紧紧依靠工作队、镇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积极性,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办法,确保这一项目办实、办好、办出实惠。
六、时间安排
2014年4月底之前,完成项目的立项工作。5-7月为施工间段,10月底之前完成验收工作。
七、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实施后,采取舍饲养殖技术,配合羊只品种改良工作,从而取代传统的牧养方式,增加产出效益。现代舍饲养殖与传统牧养作比较进行效益分析如下:
传统放羊形式:
一只存栏成羊的年成本投入350元。其中放牧员工钱200元,草料费100元,防疫费、管理费等其他开支50元。一只存栏成羊年产、成活、出售成品羊一只约600元,可获纯利润250元。
舍饲养殖形式:
一只存栏成羊年成本投入700元,其中饲养员工钱300元,草料费300元,防疫费、管理费等其它开支100元。
一只存栏成羊年产、成活、出售商品羊3只约1800元,可获纯利润1100元。
篇7
【关键词】 抗生素; 畜牧养殖业; 细菌耐药性
ABSTRACT The increasing emergence of bacterial pathogens resistant to currently available antimicrobial agents continues to drive international efforts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drug resistance as a major public health and food safety issues. Accumulating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livestock breed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tributing factor in the emergence of resistant bacteria and dissemination of resistant gene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foodproducing animals and the potential risks to human health for controlling and banning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s in livestock.
KEY WORDS Antibiotic; Livestock;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我国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04年全国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7244.8万吨、2723.7万吨和2368.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禽蛋和肉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水产品总量也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2005年产量已超过4000万吨[1]。为了使我国畜牧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生产安全的畜、水产品,了解我国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为控制和限制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1 作为促生长剂的饲用抗生素
1.1 饲用抗生素发展
自1949年首先在仔猪和雏鸡饲养中使用抗生素以来,饲用抗生素的应用已有近60年的历史,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为第一阶段,饲用抗生素为人、畜共用的抗生素。60年代以后,人们逐步认识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其转移机制和饲用抗生素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提出了饲用抗生素应与人用抗生素分开,并开始研制专用饲用抗生素。20世纪80年代进入第三阶段,重点是筛选研制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的专用饲用抗生素,并与人用抗生素分开,以保证饲用抗生素的绝对安全。
1.2 饲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由于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使用所引起的病原菌耐药性和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及其产品中的残留问题,世界上取消饲用抗生素的呼声越来越高[2,3]。事实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已限制或禁止在饲料中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泰乐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尚在使用的抗生素,特别是人、畜共用的抗生素,也有严格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批准和限制本国饲用抗生素的品种、应用对象、使用剂量、停药期,制定畜产品中抗生素的最大允许残留标准,制定相关法律条文,设立监察机构监督执行等。
1.3 国内、外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家畜的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兽药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也日渐增加。据估计,我国每年抗生素原料生产量约为21万吨(化学工业学会和制药工业学会2005年统计数据),其中有9.7万吨(占年总产量的46.1%)的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我们于2007年对国内5省、市进行的畜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现场调查显示,饲养场滥用抗生素现象相当严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包括β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氟喹诺酮类的诺氟沙星、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新霉素、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林可酰胺类的克林霉素等。给药方式主要是加在饮用水中使用,而这种给药方式已被证明是最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
家禽生产中90%的抗生素被作为饲料添加剂[4]。由于我国许多制药厂商具备模仿生产高端抗生素的能力,使得兽用抗生素的更新几乎与人类临床用抗生素同步,而且售价非常低廉。
我国现有水产养殖面积573万公顷,以绿色、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在绿色和无公害养殖水面禁止使用各种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仅占5%(约30万公顷)。在近95%水产养殖面积中,人为保持生物体密度过大,为防止感染疾病的暴发,盲目地在水中投放抗生素,如氯霉素、土霉素、呋喃唑酮等[5]。据国外报道,氯霉素直接加入水中治疗黏细菌病,用量为2~4ppm。土霉素混入饵料或直接溶于养殖水体,用于抑制细菌病的发生。据推测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量一般不低于国外报道的剂量[6]。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资料,美国使用的抗生素促生长剂包括17大类,几乎包括了治疗人类感染的全部抗生素种类[7]。每年有18000吨抗生素用于农业畜牧业,其中12600吨用于非治疗用的促生长剂。据荷兰官方统计,1996年用于人类治疗的万古霉素总量仅为1500kg,而用做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同类抗生素达到80000kg,是人类用药量的53倍。从1992年到1996年,澳大利亚平均每年人用万古霉素的治疗用量为528kg,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同类抗生素用量达到62000kg,是人类治疗用量的119倍。在丹麦,每年供人类治疗用的万古霉素只有24kg,而养殖业却消耗了24000kg糖肽类抗生素同类药物。
在鲇鱼、三文鱼和龙虾养殖中经常使用土霉素和奥美普林/磺胺二甲氧嘧啶。2001年~2003年美国平均每年销售奥美普林/磺胺二甲氧嘧啶17340kg;2001年销售土霉素15200kg,2002年销售7134kg[8]。关于养殖水中抗生素的浓度调查资料不多[9],有资料表明在治疗鱼病或养殖排水中土霉素的含量非常低,约为0~2.3μg/L,奥美普林/磺胺二甲氧嘧啶为0~15μg/L。
2 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2.1 抗生素残留对人的直接影响
人体经常摄入低剂量的抗生素残留物,会逐渐在体内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发生病变。抗生素的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免疫抑制、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10]。有报道在分别食用了含有10、4、2、0.06或0.03 IU/ml青霉素的奶以后,发生了广泛性瘙痒、红疹、头疼等过敏反应。人在食用了屠宰前3d使用过青霉素的鲜猪肉后(猪肉中含青霉素0.45IU/g)出现了红疹[11]。
氯霉素可引起人肝脏和骨髓造血机能的损害,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粒状白细胞减少症、肝损伤等。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可使动物致癌。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禁止在食用动物饲养过程中使用氯霉素和呋喃唑酮。
2.2 抗生素残留对人类的间接影响
抗生素的代谢途径多种多样,但大多数以肝脏代谢为主,经胆汁由粪便排出体外。一些性质稳定的抗生素排泄到环境中后造成环境中的药物残留。这些残留的药物可通过畜禽产品直接蓄积于人体或通过环境释放蓄积到其它植物中,并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11],导致人体的慢性毒性作用和体内正常菌群的耐药性变化。
2.3 细菌耐药性对人类的危害
由于在食用动物养殖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趋严重和复杂。细菌耐药性不仅使抗生素的疗效降低,表现在药物剂量增大、疗程延长、复发率升高等,而且还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率升高。1997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空肠弯曲菌感染的大流行,卫生部门报道抽检了超市的鸡肉和火鸡肉,鸡肉被污染率为70%,其中20%的分离菌株有耐药性;火鸡被污染率为58%,其中84%对治疗弯曲杆菌病的抗生素有耐药性。流行病调查证明,患者多是由于食用了未煮熟的肉食品所致[12]。根据最近WHO统计表明,食源性疾病的实际发病数比报告的病例数多300~500倍,全世界因食物污染而致病者已达数亿[13]。
动物源性耐药细菌的耐药性向人类的转移,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据WHO引用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每年仅由于感染空肠弯曲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O157和H7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沙门菌、金葡菌等就造成美国330~1230万人患病和约3900人死亡,每年的经济损失约为65~349亿美元[14]。1997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发生的弯曲杆菌感染流行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惊慌,一个重要原因是弯曲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有严重耐药性,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来治疗弯曲杆菌引起的疾病。
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的目的主要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使用剂量低于治疗剂量)及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其使用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10~1/5)。虽然使用抗生素有可能降低养殖成本,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诱导耐药菌的出现[15],尤其在动物中长期使用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如预防剂量和促生长剂量)可加速耐药细菌的出现。耐药菌一旦在养殖动物中出现并在动物间传播,将使大规模养殖动物成为庞大的耐药基因储藏库,如近期美国市售鸡肉中分离的沙门菌和空肠弯曲菌已普遍对多种抗生素耐药[15,16]。有研究显示,食品中的耐药菌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传递给食用动物的最终消费者——人类,对人类临床感染的治疗产生严重威胁。
2.4 抗生素残留对动物的影响
大量抗生素被摄入机体后随血液循环分布于淋巴结、肾和肝等器官,使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菌乘虚而入造成更严重的危害。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造成动物肠道内菌群失调,破坏微生态环境。
2.5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动物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排除,残留于环境中,对土壤环境、表层水体等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17]。欧共体每年抗生素的消耗量达5000吨,其中四环素的用量达2300吨。据估计,国内一个万头猪场每年向环境中排泄的金霉素等原形药物约300~500kg。
3 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对经济的影响
3.1 抗生素残留对动物性产品出口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中,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加之农产品又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一直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逐渐加强,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1]。近年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绿色壁垒措施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18]。另外肉类出口仅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1.3%[19],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3.6%,主要原因就是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20]。
3.2 国内动物性食品抗生素残留情况
2006年11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外公布的专项抽检结果,从当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宾馆饭店采集的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样品均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同时部分样品还分别检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21]。这一事件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2007年7月,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2007年1月、4月两次畜产品中抽检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0%,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磺胺类药物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7%、99.0%和99.2%。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6%,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为100%、99.7%和99.3%
虽然我国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各种调研数据依然让我们对国内畜产品的抗生素残留情况表示担忧。在超市的食用动物内脏产品、生乳及养殖场动物尿样和饲料样中均有检出氯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代谢产物的报道,各种抗生素的检出率在3.3%~50%不等[22~27]。
3.4 禁用抗生素促生长剂对经济的影响
禁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可能会导致饲养成本的增加。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动物发病率提高加大治疗费用,二是由于采用新型饲料添加剂的成本高于抗生素,三是由于饲养管理更加严格会增加管理费用。美国的资料估计停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肉鸡的生产每年将增加成本30亿美元[28]。据统计,瑞典和丹麦在全面停用抗生素作为猪饲料添加剂后,猪肉的价格上涨了3%左右。有资料估计在畜牧业禁用抗生素后,猪肉和牛肉的价格可能每磅分别增加3和6美分、鸡肉每磅增加1美分[29]。另外,2007年发表的700万家禽饲养调查显示,停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并不会加大养殖业成本,也不会影响市场的有效供给。
丹麦在禁止使用抗生素添加剂以后,鸡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从80%减少到10%,猪分离的万古霉素耐药株从65%降至25%,可节约费用达2550万美元[29]。值得注意的是,畜牧养殖业禁用抗生素增加的成本,与使用抗生素每年300亿美元的费用和死亡9000人相比,禁用抗生素促生长剂对经济和人类健康更为重要。
4 养殖业滥用抗生素与食源性病原菌的耐药性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数据显示,1992年~2001年十年间,监测网地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微生物为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为代表,其耐药性有增强的趋势[30,31]。有报道在622株腹泻病原菌耐药性调查中,弧菌科分离率最高,为458株,占34.4%;肠杆菌科为140株,占10.1%。弧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85%~90%[32]。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上低剂量、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和蔓延。有调查表明,与水产动物感染相关的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海鲷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四环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均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且逐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3~35]。
美国有数百万人患食源性疾病,其中32.5万人住院治疗,5000人因此死亡[36]。英国有6万食源性病人住院治疗,1800人死亡[37],其中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O157、空肠弯曲菌和沙门菌。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14亿美元,196万患者所负担的费用达7亿美元之多,尤以耐药菌株感染突出。研究证明,鸡和猪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与畜牧业使用抗生素有关[38,39],其中,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与食源性动物使用阿伏帕星密切相关[40,41]。此外,畜牧业使用抗生素与人分离菌株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已被很多研究所证实[42,43]。
5 法规与监督
我国兽药使用及管理由农业部负责。为加强饲料、兽药和人用药品管理,防止在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和动物饮用水中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和抗生素添加剂,杜绝滥用违禁药品的行为,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农业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2月9日公布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1999年农业部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最高残留量》的通知,规定了对101种兽药的使用品种及在靶组织的最大残留限量。此外,《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制定,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法规保障。其中渔药使用、药物残留限量和渔用饲料安全限量等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性标准的制定取得突破性进展[44]。
伴随小康社会的建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将日益改善,特别是在肉、蛋和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上越来越注重安全和质量,限制或完全消除动物性产品的抗生素残留,必须做到有法必依,加强养殖、流通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 孔凡真. 我国肉类企业的现状与展望[J]. 山东食品科技,2004,6(5):3~5.
[2] Gorbach S L. Antimicrobial use in animal feedtime to stop [J]. New Engl J Med,2001,345(16):1202~1203.
[3] Alliance for the prudent use of antibiotics. The need to improve antimicrobial use in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nd human health consequences[J]. Clin Infect Dis,2002,34(S3):S71~S144
[4] 李凯年,姜荃. 严格控制药物残留,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J]. 山东饲料,2004,1:13~16.
[5] 王素凤,杨希存. 近海污染与人类健康[J]. 医学动物防制,2004,20(1):62~64.
[6] 孙会. 饲料因素与生态畜牧业的发展[J]. 畜禽业,2005,3(7):24~25.
[7] Anderson A D, McClellan J, Rossiter S, et al. Appendix a public health consequences of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agriculture [M]//Knobler S L, Lemon S M, Najaf C M, et al. The resistance phenomenon in microb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 vector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and strategies for containment: Workshop Summary.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3,231~243.
[8] MacMillan J R, Schnick R, Fornshell G. Volume of antibiotics sold (2001 and 2002) in US domestic aquaculture industry [J]. Prev Vet Med,2006,73(1):197~202.
[9] MacMillan J R. Aquaculture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a negligible public health risk [J]. J World Aquac Soc,2001,32(1):49~51.
[10] 杨华,许冰白. 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控的进展及重要意义[J].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1,6(4):39~41.
[11] 陈西钊,朱蓓蕾. 食品动物组织中兽药结合残留的毒性[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6):74~82.
[12] Barke M G, Wilson N A. Chicken meat is clearly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human Campylobacter infection in New Zealand [J]. N Z J Med Lab Sci,2007,61:44~47.
[13] 凌文华,朱惠莲. 控制食源性疾病是一项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J]. 疾病控制杂志,1999,3(4):304~306.
[14] Shan S A. 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霉素耐药基因由禽类菌株向人类临床菌株的转移[J].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2,25(1):46~47.
[15] Luo N, Sahin O, Lin J, et al. In vivo selection of Campylobacter isolates with high levels of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associated with gyrA mutation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meABC efflux pump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3,47(1):390~394.
[16] Cui S, Ge B, Zheng J, et al. Prevalence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Campylobacter spp. and Salmonella serovars in organic chickens from Maryland retail stores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5,71(7):4108~4111.
[17] Balter M. Scientific cross claims fly in continuing beef war [J]. Science,1999,284(5419):1453~1455.
[18] 田晓菁.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 开发研究,2007,7(2):46~50.
[19] 彭剑虹.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危害及其监管对策[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6(2):42~45.
[20] 于维军. 动物疫病对我国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上)[J]. 肉品卫生,2005,35(10):12~14.
[21] 叶佳林. “多宝鱼”事件的思考[J]. 中国水产,2006,12(1):14~16.
[22] 管恩平. 中国肉品安全卫生状况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1):12~15.
[23] 凡强胜,蹇慧,刘力,等. 重庆猪肉(肝)中几种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研究[J]. 吉林畜牧兽医,2006,27(3):9~11.
[24] 覃志英,苏小川,黎军,等. 动物性食品中3种药物残留状况调查及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3):503~504.
[25] 刘月淑,王红娅,于明哲,等. 709份纯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量的调查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5):470~471.
[26] 李喜仙,吕全军,侯玉泽. 鲜牛乳消毒牛乳中抗菌类兽药残留对比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1):58~59.
[27] 刘维华,晁向阳,蒋安文,等. 从部分兽药残留检测状况浅谈畜产品质量安全[J]. 中国兽药杂志,2006,40(5):48~51.
[28]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osts of eliminating subtherapeutic use of antibiotics, chapter 7 [M].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1999:79.
[29] Graham J P, Boland J J, Silbergeld E. Growth promoting antibiotics in food animal production: an economic analysis [J]. Public Health Rep,2007,122(1):79~87.
[30] 刘秀梅,陈艳,王晓英,等. 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J]. 卫生研究,2004,33(6):725~727.
[31] 刘秀梅,程苏云,陈艳,等. 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2):97~99.
[32] 姜波,方云霞,苏兆兰,等. 烟台地区急性腹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6):36.
[33] 李爱华,蔡桃珍,吴玉深,等. 我国鱼类病原嗜水气单胞的耐药性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1):58~63.
[34] 石亚素,童国忠,薛超波,等. 舟山养殖大黄鱼烂尾病中哈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3):267~269.
[35] 刘军,赵婷. 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5,4(5):321.
[36] WHO, Foodborne Disease: A focus for health education [M]. Geneva: WHO,2000:1~6
[37] Mead P S, Slutsker L, Dietz V, et al. Foodrelated illness and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J]. Emerg Infect Dis,1999,5(5):607~625.
[38] Engel C. Wild Health: How animals keep themselves well and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m [M]. London: Weindenfeld & Nicolson,2002:24~38.
[39] Lathers C M.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antimicrobial use in humans and animals [J]. J Clin Pharmacol,2002,42(6):587~600.
[40] Shea K M. Antibiotic resistance: what is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uses of antibiotics on children′s health [J]. Pediatrics,2003,11(2):253~258.
[41] Garofalo C, Vignaroli C, Zandri G, et al. Direct detec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specimens of chicken and pork meat [J]. Int J Food Microbiol,2007,113(1):75~83.
[42] Helms M, Simonsen J, Olsen K E, et al. Adverse health events associated with 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in Campylobacter species: a registrybased cohort study [J]. J Infect Dis,2005,191(7):1050~1055.
篇8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政府引导;管理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65-1
奶牛业在畜牧养殖中投入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受农民欢迎。但是由于农村奶牛的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回报率差,影响了奶农的收入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不少奶农收入骤减,全国奶业出现行业不景气,随之而来的奶农宰杀、“贱卖”奶牛现象时有发生。奶牛养殖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这种困难与窘迫的形势,我镇畜牧兽医站,全体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谋划应对措施,在努力推进奶牛养殖业再创业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工作,现把农村奶牛养殖业的几点思考、心得总结如下:
1 目前农村奶牛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1.1 奶业市场走低
鲜奶收购价格波动和变低因素,不仅使部分奶农养殖积极性受到强烈冲击,而且使奶牛养殖数量出现急剧下降趋势。牛奶售价过低,已经不能维持奶农正常生产甚至资金周转;不少农民因亏本经营而被迫放弃奶牛饲养。
1.2 售奶渠道不畅通,收购企业太少,奶农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障
加上奶厅管理无序,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监管体系和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奶厅布局不合理,造成鲜奶收购无序竞争。
1.3 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
许多分散养殖的奶农没能及时拿到有效的资金补贴。或者还有部分分散农户,愿意饲养奶牛却没有相应的养殖业贷款政策。这些都是影响奶牛养殖农户稳定发展的因素。
1.4 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
大部分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饲养技术、管理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弱。部分养殖户,由于受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及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在奶牛喂养、品种选育、挤奶、送奶等环节缺乏科学性,使奶牛产奶量也相应变低。
2 解决农村奶牛养殖困境的有效方法
2.1 转变养殖经营思路,增强发展信心,积极推进奶牛养殖业再创业
首先作为基层畜牧站负责人,我站主要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奶牛养殖户,对养殖及生产情况进行多次调研,并多次和县级农业部门、奶牛协会,奶牛养殖户、奶厅业联手举办主奶牛业座谈会,认真听取奶牛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和座谈,对奶业生产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逐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调整养殖模式,走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养殖之路”的指导思想。
2.2 加强组织引导,千方百计确保奶业平稳运行
一是努力实现挤奶厅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对接,引导奶厅业主与乳制品加工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与责任共担的企业团体。确保鲜奶收购实现日检和抽检的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指标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相关标准,坚决查处问题牛奶,使鲜奶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努力培养奶农守法意识,加大卫生宣传和牛奶业各环节监控力度。
2.3 切实提高奶牛选育、饲养水平和管理方法指导
通过加强宣传,做好优质奶牛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淘汰劣质或低产奶牛,提高奶牛群体质量;通过推广应用青贮技术,提高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殖奶牛的成本。在奶牛饲养方法和管理方面,针对奶牛的不同生长期,使用不同的饲养方法。例如应根据奶牛的月龄、性别、体重及畜舍情况及时分群管理,实行定位管理。所谓分群管理就是成母牛按泌乳阶段分别集中管理,后备母牛按月龄分别集中管理。所谓定位饲养,就是无论成母牛还是后备牛都要固定床位饲养。同时要固定饲喂程序,稳定饲料品种。无论先粗后精,还是先精后粗,饲喂程序都应该固定和规范,不随意变更。饲料品种要保持稳定,更换饲料时要有一周的过渡期。要按营养需要配料饲养,合理保证奶牛的进食量,保持能量、营养平衡。还要完善奶牛饲养环境,稳定饲养人员,保持牛舍内外及运动场清洁卫生。运动场粪便及时清理,地面要做到夏季不积水,冬季不结冰。饲喂和挤奶用具要及时清洗干净,牛体应每天刷拭,经常保持牛体清洁。 我镇兽医站,配备村动物防疫协防员,每年春、秋两季为全镇奶牛进行免费防疫,定期举办奶牛养殖分散户技术辅导。以上措施,有效维护了奶牛生产的稳定性,鼓励和稳定性奶牛分散户的积极性,带动牛奶牛朝着稳定和健康发展。
2.4畜牧站积极宣传,政府引导、养殖户自愿参加
进入全县奶牛协会,规范奶牛养殖协会组织,形成奶业经营网络。畜牧站、奶牛协会组织专家座谈会,定期交流,市场信息,促进奶牛养殖资源整合和持续、协调发展。
3 推进规模化发展进程
篇9
**年,全县畜牧兽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增强做好畜牧兽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完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工作方式转变,努力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资源集约型、技术密集型、加工增值型、生态友好型”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主要目标是: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畜牧业产值增长*%,规模养殖比重提高*—*个百分点,禽流感、口蹄疫免疫抗体保护率达到**%以上,重大动物疫病继续保持稳定控制,畜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一、以推进规模经营为重点,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畜牧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产业基础,也是我县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去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以推进,加快提高畜牧生产的企业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引导和鼓励“三资”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大畜牧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按照标准化、机械化、无害化的要求,不断改善畜禽养殖场基础设施,优化畜禽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推行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发展**集团种猪繁育中心、县**万头基地、**兔场等一批现代化集约型规模养殖企业;培植**公司、**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一批畜牧产业化龙头。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重点扶持建设**、**养殖小区、**养殖小区、**黄鸡小区、**肉牛小区等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我县养殖小区标准初定为:生猪年出栏*万头,奶牛存栏**头,肉牛年出栏**头,羊年出栏**只,兔年出栏**万只,蛋禽存栏**万只,肉禽年出栏**万只(鹅*万只)。结合乡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切实做好养殖小区的规划工作,统筹安排好规模养殖建设用地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加强养殖小区建设的登记备案和技术服务工作,按照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的要求,严格实行统一品种、生产和防疫等技术规范,提升畜牧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水平。要加快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加大东海畜牧业协会、东海畜禽生产合作社、养殖经纪人等的培育力度,探索生产联合和利益连结的有效形式,通过组织形式的调整,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密切产加销各环节的衔接。今年省里将安排专项畜牧资金,加大投入并主要用于引导推进畜牧规模养殖发展,重点支持标准化畜牧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支持方向是养殖圈舍建设和畜禽粪尿综合处理补助。
二、以规范活畜禽经营市场为重点,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社会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确保实效。要继续坚持常年免疫和强制免疫制度,以禽流感和口蹄疫防疫为重点,组织实施春季突击防疫、夏季生猪高热病防治和秋冬防疫百日会战三大行动。完善牲畜标识制度,规范免疫程序,提高免疫质量;加强疫情监测,开展预警测报,科学指导防疫;严格产地报检制度,实行屠宰同步检疫,保证畜产品安全;完善应急机制,规范疫情报告,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果断处置突发疫情。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市场流通环节重大动物疫病监控工作,加强畜禽运输检查消毒及备案工作,严防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的通知”精神,严格活畜禽经营市场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活畜禽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活畜禽交易疫情可追溯制度,推行旱禽、水禽分区交易和定期休市制度。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活畜禽经营市场建设规划、市场活禽宰杀行为规范,逐步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引导居民转变消费活禽的习惯,提倡营养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
三、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畜牧业产业链长,辐射带动面广,经济优势明显,要以适度规模集约化养殖业为基础,以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带动种畜禽产业、饲料产业、畜牧机械制造业、物流服务业的同步发展,不断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要建设一批区域性优质商品基地。包括:1、分布全县的**万头**优质猪基地,2、以**为中心的**万只温氏优质鸡基地,3、以**为中心的**万只**肉鸭基地,4、**乡镇**万头肉牛基地,5、**部乡镇**头奶牛基地,6、以**为中心的西北部乡镇**万只**肉兔基地,7、西南部乡镇**万只**蛋鸡基地,8、**的万头淮猪基地。以推进畜牧规模养殖和无公害畜禽产
地认定、无公害畜禽产品认证为抓手,全面提高我县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要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把畜产品加工作为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总量的关键来抓,扶持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畜产品屠宰、加工、分级、保鲜、贮运和连锁销售,支持大型加工企业建设原料直供基地和加强与规模生产基地产销协作,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优势企业和著名品牌,包括**食品、**食品、**食品等,要加快提升饲料产业(**公司、**公司)经济总量,继续优化内部结构,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品牌、省级品牌和国家级免检产品,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
篇10
近年来,德江县瞄准“工业兴县、园区兴工”目标,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推进微型企业发展深化改革,打造贵州德江经开区微型企业创业园、泉口万亩草场生态畜牧养殖微企园和桶井乡场坝村微企村,初步实现了微型企业的集聚发展,为下一步的集群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通过强化服务增强吸引力,进一步吸引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资本、人才、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经验集聚园区,从而使产业园区成为具有德江县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窗口、基地与试验田,有效推进德江县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有力地促进了德江县“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德江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肯定,被誉为“德江模式”。
2012年以来,德江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3个15万”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机遇,按照省委书记赵克志抓好微型企业发展的要求,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五个优先”(项目优先审批、用地优先安排、产业优先扶持、资金优先支持、融资优先推荐)发展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以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为创业主体,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目前,全县共有微型企业550户,带动新增就业人员3025人,其中六大重点扶持行业微型企业占扶持总数的30%;财政补助资金到位1796万元,税收奖励56户64万元,贷款支持116户1297万元。
顺势而为 抱团发展
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和完善,德江的交通区位优势已逐步凸显,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各项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开发区龙头企业的带动,诸多利好因素的叠加使得建设微型企业创业园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发展之要。
为使微型企业集聚发展能落地成长,德江县紧紧抓住建设微企创业园这个“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以点带面。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现场调研和反复研究,积极挖掘潜在的产业转移因素,着力建设创业就业基地,全力打造微企创业园。县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论证,决定充分利用微型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创业方式灵活等特点,利用贵州德江经济开发区拆迁安置街和一期4万平米标准厂房,以“园区发展”带动“微企发展”相结合、“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首个城区微型企业创业园,成为该县在全省率先垂范的第一家微型企业创业园,多次成为全省(市)项目现场会的观摩点之一,成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抓微型企业要求的一次成功尝试,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
城区微型企业创业园以园区发展为平台,以迪蒙科技、昊诚服饰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可发展298家微型企业,为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移民搬迁和拆迁安置户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现已落户105家,持证上岗600余人。
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
新形势下,微型企业发展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任务艰巨繁重。为此,德江县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依次推开,突出强调创业园的四大功能:为附近居民就地就近提供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因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移民搬迁和民生工程建设等拆迁安置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实现资源更好配置,形成集聚发展效应;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减少投资创业风险,实现微型企业集聚发展、抱团成长。
为确保这项政策能真正惠及群众,县分管领导率县微型企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多次到相关乡镇实地调研,在同等条件下,选择了基础设施、创业激情等条件较好的地方打造创业园示范板块,决定在利用省追加微型企业指标、不多占年度分配指标的基础上,在乡镇和村级两个层面上做文章,将微型企业创业园模式发展到乡镇、到村组。经层层筛选,结合科技扶贫种草养羊、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旅游等项目,打造了泉口万亩草场生态畜牧养殖微企园,不仅充分整合并发挥了各项目的资源优势,而且解决了各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缺陷和不足,达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目前,泉口万亩草场生态畜牧养殖微企园有微型企业42户,带动群众就业223人。省、市领导调研后认为,德江能举一反三,因势利导,打造适宜当地发展的微型企业园,起到的示范带动效果必将为全县微型企业的大发展带来巨大的生机,必将成为德江打造微型企业的另一张名片。
与此同时,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行动,在乡镇领导特别重视、生态条件较好、种植养殖积极性很高的桶井乡成立了场坝微企村,成功促进村办12户微型企业联合抱团发展,在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为农民不出村就工作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目前,微企村共自筹资金350万元,建钢化大棚15个,标准圈舍4500平方米,带动群众就业 65人。这个模式的成功打造,对“3个15万元”扶持政策这个改革红利落户农家造福于民提供了一条新路子,对村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性土壤,也为相关部门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此外,借鉴先进理念,对微型企业发展路子大胆探索,组建微型企业创业园作为培育微型企业发展孵化器,形成“龙头企业+微型企业”运作模式,使微型企业集聚发展,抱团成长,实现资源更好配置,达到中、小、微型企业同步发展的目标,减少投资创业风险,有效解决了因城镇化、工业化造成移民搬迁和拆迁安置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既让“安置街”变身“创业园”,又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和促进社会和谐。生态畜牧养殖微企园(村)不仅解决了土地流转和牲畜投入带来的租金、分红等管理难题,而且还为微型企业搭建了平台、化解了风险,对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实践证明,通过积极探索并找准打造微型企业发展路径的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点,德江县微型企业园发展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政府主导是基础。微型企业园的成功推进得益于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多次到相关部门、企业调研并现场指导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创新工业园区企业融资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德江县进一步加强各项产业贷款贴息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统一规划地方创建微型企业园,政府完善“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自建或租赁厂房经营,租赁厂房统一由政府定价(门面租金控制在合理价位且3年内不得涨价),并拨付办公经费45万元,为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市场运作是关键。德江县在创建微型企业创业园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按行业尽量组合成公司,按自愿互利原则促进企业联合,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提升企业办事创业的积极性,以市场规律来办事,提供条件努力创造经济实体。
政策宣讲是抓手。设立咨询服务站,并充分利用电视新闻、电子显视屏、宣传专栏、网络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编制印发《贵州省关于扶持发展微型企业相关知识问答》及办事指南等资料3万余份,营造微型企业创业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