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

篇1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落后于养殖业发展,畜禽粪污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偏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忽视畜禽粪污的生物质资源特性而采取工业废水治理模式,工业治污模式投资大且商业化产品回报率低,养殖业自身缺乏大量资金进行粪污处理,从而导致企业治污积极性下降、粪污处理效率低;二是虽然认识到了畜禽粪污的生物质资源特性但没能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且高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由于畜禽养殖业利润空间较小,又存在高风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必须考虑经济性。一般工程的经济性体现在对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控制,但畜禽养殖污染的实质是生物质资源的浪费。如果将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产生的再生资源效益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投资成本,从而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的经济性。因此,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采取合适的畜禽粪污资源化技术来实现。

新环境形势下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思路

1面临的新环境形势

(1)严格的排放标准。2011年陕西省实施《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以下称新标准),在新标准出台之前陕西省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从表1来看,新标准的COD、BOD5、NH3-N三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严于国家行业标准,分别比国家行业标准排放限值严格了87.5%、86.7%、85%。由于新标准取消执行行业标准,所有排污单位执行统一标准,因此新标准的出台使得全省尤其黄河流域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排污成本将大幅度增加。(2)严峻的减排形势。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污染排放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其COD、TP、TN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污染排放总量的96%、56%和38%,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经给环保施加了巨大压力,“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纳入水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2010年陕西省农业源污染物COD与NH3-N排放基数分别为19.9万t和1.5万t,按照2015年COD与NH3-N排放量分别下降7.6%和9.8%的减排目标测算,2015年COD与NH3-N排放量分别为18.4万t和1.4万t,其中畜禽养殖业的COD与NH3-N目标排放量为18.3万t和1.1万t,相比2010年排放基数降幅分别达到7.6%和8.3%。随着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逐渐凸显,“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减排面临的压力不小。

2畜禽粪污资源能源化技术方向

畜禽粪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是新环境形势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方向,也是推动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畜禽粪污的资源特性,其资源化利用的形式包括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形式的代表工艺及其局限性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畜禽粪污的肥料化利用和饲料化利用形式是单纯的固体粪便资源化利用,不能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未能全面考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就目前看来,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得高温堆肥和烘干技术会继续存在发展,但在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和严峻的减排形势下它们并不是全面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最佳选择。以沼气发酵为代表的能源化利用方向,通过厌氧发酵获取沼气,沼气用于燃料、发电等,沼渣沼液制有机肥来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沼气工程兼具能源效益、肥料效益、环境效益,能够实现畜禽粪污处理从单纯的用肥用能、末端治理向综合利用转变。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实现热、电、肥联产的沼气工程将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4]。因此沼气化是理想的畜禽粪污资源化途径,是全面应对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

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产业化思路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水平不断提高,畜禽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加快了畜禽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在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保障、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规模化养殖比散户养殖优势明显。规模化、产业化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化养殖场成为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主战场。针对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采取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畜禽粪污处理产业化方式能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相比单纯的污染防治行为,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产业化方式能够将畜禽粪污从产生到消纳的整个过程形成产业链条,协调上下游物质能量的流动,最大程度提升粪污的利用价值;同时产业化方式有利于将污染治理成本转化为经济投入,将治理投资转化为产业投资,促进环保产业与养殖业共同发展[5]。综上所述,按照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防治方向,选择合适的资源化技术,并借用商业运作模式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形成产业,将是未来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思路。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思路见图1。

陕西省畜禽养殖沼气产业化发展

沼气工程通过厌氧发酵获取沼气、沼渣沼液制有机肥来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沼气、沼渣、沼液均具备商品化、产业化条件,因此沼气工程是一项利于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产业化的资源化技术。随着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养殖业沼气工程也呈规模化发展趋势,规模化养殖能为沼气工程保证充足的原料,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条件都有利于沼气产品实现高值高效利用。国家“十二五”规划大力支持推动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陕西省农业厅已经将规模化养殖场的大型沼气工程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全省沼气普及的重点任务之一,颇具前景的沼气产业势必推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向资源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畜禽养殖业潜在的沼气产量与分布

2010年陕西省畜禽粪便产生量约4381.7万t,若将畜禽养殖业粪便资源全部进行沼气化开发利用,陕西省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可产生约22.5亿m3沼气(替代煤炭量[6]约为225.0万t)。沼气的开发利用价值与养殖规模和粪便收集程度相关,因此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更具备实际开发利用价值,2010年陕西省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约374万t,可产生约2.1亿m3沼气(替代煤炭量约为21.0万t)。2010年陕西省各市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潜在的沼气产生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宝鸡(0.51亿m3)、渭南(0.42亿m3)、西安(0.35亿m3)、咸阳(0.29亿m3)、榆林(0.15亿m3)、铜川(0.14亿m3)、延安(0.12亿m3)、商洛(0.08亿m3)、汉中(0.05亿m3)、安康(0.02亿m3)。沿渭河四市(即宝鸡、渭南、西安、咸阳)所在的关中平原经济条件好、城市发展迅速,种植业、养殖业较为发达,是全省集约化养殖水平较高的区域,该区潜在的沼气产量占到全省总数的73%。陕北两市(即延安、榆林)及渭北的铜川属于煤炭资源富集区和工业集中区,工矿业发达,规模化养殖活动开展较晚,但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地域,近年来该区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潜在的沼气产量占到全省总数的20%。陕南三市(即商洛、汉中、安康)整体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近年来政府一直倡导陕南养殖业以区域适度集中、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为主,这与陕南经济实力薄弱、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等因素有一定关联,该区潜在的沼气产量只占到全省总数的7%。

2规模化养殖沼气产业优先布局区域

养殖业沼气工程的分布受其载体规模化养殖企业分布的限制,关中平原沿渭四市是目前陕西省发展沼气产业最有潜力的地区。沿渭四市所在的关中地区人口数量、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分别占到全省总量的62%、77%和53%。区内布局有大中城市群和渭河干流,2010年渭河干流水质属重度污染(以劣Ⅴ类水质为主),为了减少畜禽养殖活动对城镇环境和渭河水质的影响,该区应该积极发展沼气产业。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关中地区是我国小麦、棉花、苹果等农产品的优势产区,丰富的耕地资源有利于粪污资源化利用。2010年沿渭四市范围内仅14%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建有沼气工程,沼气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根据沿渭四市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种养结合程度,划定沼气产业优先布局区域,涉及西安市临潼区、长安区、周至县、户县;宝鸡市陈仓区、岐山县、眉县;咸阳市杨凌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武功县、兴平市;渭南市临渭区、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等区县。规模化养殖沼气产业优先布局区域在养殖区域集中化进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畜禽粪污沼气化开发利用,逐步推进集中养殖、集中收集粪污和集中沼气化利用;积极培养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等相关产业,与种植业、养殖业、社会服务、工业生产等形成产业链条,促进沼气产业化进程。

3沼气产业化关键技术

大型沼气工程分为能源环保型和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以沼液达标排放为目的,能源生态型以沼液不排放为目的,因此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更符合生态学理念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沼气产业的发展对象。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整个的能量物质循环过程包括畜禽饲养、粪污产生、沼气产生、沼气利用、沼渣沼液利用等[7],围绕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综合考虑成本投资、运行费用、环境效益、技术成熟先进性等因素,选择适用于发展沼气产业化的关键技术。(1)沼气发酵技术。沼气的产业化要求原料处理量和产气量都要大,其核心技术发酵工艺的选择应该满足这些条件。CSTR(连续搅拌反应器)技术是目前欧洲等沼气工程发达地区的主流发酵工艺,可使畜禽粪便污水全部进行发酵处理,优点是:原料适应性广;处理量大;沼气产量大;运行费用低;利于热电联产。因其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特别适用于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大型沼气工程,适宜引进并国产转化,例如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机肥加工[8]。(2)沼气利用技术。针对沼气的利用方式,沼气要实现产业化必须突破自产自用的小沼气模式,逐渐转向社会服务、工业生产等领域。沼气的社会服务类应用包括发电并网、天然气并网、车用天然气等,工业生产以制取CH4和CO2工业气体及其合成气等为代表[9],这些是未来沼气产业的发展趋势。就目前产业发展条件来看,除了满足企业自身及户用需求之外,沼气发电、净化后补充天然气源等利用途径较为可行。(3)沼渣沼液利用技术。沼渣、沼液等发酵后残留物质具有良好的肥料效应,传统农业将其直接还田,但在养殖规模化发展的今天,种养脱节现象突出,沼渣沼液的肥料效应趋向于通过制造有机肥来实现。通过固液分离、沼液抽渣分离出来的沼渣用于生产有机复合肥;沼液浓缩制肥工艺生产液体有机肥[10],沼渣沼液制取有机肥提高了肥效、且方便运输和使用。

篇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规模化养殖对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精神,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现就用地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养殖用地

(一)县级畜牧主管部门要依据上级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畜牧业生产基础、农业资源条件等,编制好县级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其用地的数量、布局和规模要求。

(二)在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修编的情况下,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实行一事一议,依照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做好用地论证等工作,提供用地保障。下一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要统筹安排,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落实养殖用地,满足用地需求。

(三)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各地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合理确定用地标准,节约集约用地。

(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用地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防止借规模化养殖之机圈占土地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

二、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

(一)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二)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其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三)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所需的用地计划指标,今年要从已下达的计划指标中调剂解决,以后要在年度计划中予以安排;占用耕地的,原则上由养殖企业或个人负责补充,有条件的,也可由县级人民政府实施的投资项目予以扶持。

三、简化程序,及时提供用地

(一)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企业或个人,无论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其他企业或个人,需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向县级畜牧主管部门提出规模化养殖项目申请,进行审核备案。

(二)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经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乡(镇)国土所要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要签订复耕保证书,原则上不收取保证金或押金;原址不能复耕的,要依法另行补充耕地。

(三)其他企业或个人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经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县(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其中,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占用耕地的,应签订复耕保证书,原址不能复耕的,要依法另行补充耕地;附属设施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和要求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出租、转包等合法方式取得,切实维护好土地所有权人和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有关手续完备后,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工作。因建设确需占用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应根据规划布局和养殖企业或个人要求,重新相应落实新的养殖用地,依法保护养殖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四、通力合作,共同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落实

(一)各地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细化有关规定,积极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做好服务。

(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畜牧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合作,及时研究规模化畜禽养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相应政策和措施,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健康发展。

篇3

(一)为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业防治环境污染,可作为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工程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等的依据,指导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农业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总体发展战略,促进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重视畜禽养殖的温室气体减排,逐步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整治。

(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方针,实行“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技术路线。

(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贯彻执行当地人民政府颁布的畜禽养殖区划,严格遵守“禁养区”和“限养区”的规定,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应限期搬迁;结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优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布局,避开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

2.发展清洁养殖,重视圈舍结构、粪污清理、饲料配比等环节的环境保护要求;注重在养殖过程中降低资源耗损和污染负荷,实现源头减排;提高末端治理效率,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和“近零排放”。

3.鼓励畜禽养殖规模化和粪污利用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适合不同养殖规模和养殖形式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污染防治措施应优先考虑资源化综合利用。

4.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充分考虑农田土壤消纳能力和区域环境容量要求,确保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效还田利用,防止二次污染。

5.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畜禽养殖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环保验收、日常执法监督和例行监测等环境管理环节,完善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体系;强化农田土壤的环境安全,防止以“农田利用”为名变相排放污染物。

二、清洁养殖与废弃物收集

(一)畜禽养殖应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切实控制饲料组分中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的添加量,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安全。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污应实行固液分离,粪便应与废水分开处理和处置;应逐步推行干清粪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

(三)畜禽养殖宜推广可吸附粪污、利于干式清理和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技术,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如麦壳、稻壳、谷糠、秸秆、锯末、灰土等)作为圈、舍垫料,或采用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生物发酵床垫料。

(四)不适合敷设垫料的畜禽养殖圈、舍,宜采用漏缝地板和粪、尿分离排放的圈舍结构,以利于畜禽粪污的固液分离与干式清除。尚无法实现干清粪的畜禽养殖圈、舍,宜采用旋转筛网对粪污进行预处理。

(五)畜禽粪便、垫料等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定期清运,外运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贮存、运输器具应采取可靠的密闭、防泄漏等卫生、环保措施;临时储存畜禽养殖废弃物,应设置专用堆场,周边应设置围挡,具有可靠的防渗、防漏、防冲刷、防流失等功能。

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一)应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粪污收集方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废水排放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并择优选用低成本的处理处置技术。

(二)鼓励发展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社会化集中处理与规模化利用。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

(三)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工厂宜采用“厌氧发酵-(发酵后固体物)好氧堆肥工艺”和“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回收沼气能源或生产高肥效、高附加值复合有机肥。

(四)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应进行收集,并根据利用途径进行脱水、脱硫、脱碳等净化处理。沼气宜作为燃料直接利用,达到一定规模的可发展瓶装燃气,有条件的应采取发电方式间接利用,并优先满足养殖场内及场区周边区域的用电需要,沼气产生量达到足够规模的,应优先采取热电联供方式进行沼气发电并并入电网。

(五)厌氧发酵产生的底物宜采取压榨、过滤等方式进行固液分离,沼渣和沼液应进一步加工成复合有机肥进行利用。或按照种养结合要求,充分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周边的农田、山林、草场和果园,就地消纳沼液、沼渣。

(六)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宜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或“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有机肥,或采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沼气,并做到产用平衡。

(七)畜禽尸体应按照有关卫生防疫规定单独进行妥善处置。染疫畜禽及其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污染物,应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畜禽养殖废水处理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建立完备的排水设施并保持畅通,其废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制。

(二)布局集中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宜采取废水集中处理模式,布局分散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单独进行就地处理。鼓励废水回用于场区园林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三)应根据畜禽养殖场的清粪方式、废水水质、排放去向、外排水应达到的环境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回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质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产生的废水应进行固液分离预处理,采用脱氮除磷效率高的“厌氧+兼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达标处理,并应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五、畜禽养殖空气污染防治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加强恶臭气体净化处理并覆盖所有恶臭发生源,排放的气体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厂产生的恶臭气体,宜采用生物吸附和生物过滤等除臭技术进行集中处理。

(三)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场所密闭、喷洒除臭剂等措施,减少恶臭气体扩散,降低恶臭气体对场区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四)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圈舍通风、建设绿化隔离带、及时清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手段,减少恶臭气体的污染。

六、畜禽养殖二次污染防治

(一)应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污染防治,满足当地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保护要求。

(二)通过测试农田土壤肥效,根据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有效利用沼液、沼渣和有机肥,合理施肥,预防面源污染。

(三)加强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等环境污染物的处理,严格达标排放。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宜采用有效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畜禽养殖废弃物作为有机肥进行农田利用时,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养殖场垫料应妥善处置。

七、鼓励开发应用的新技术

(一)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1.高品质、高肥效复合有机肥制造技术和成套装备。2.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预处理新技术。3.快速厌氧发酵工艺和高效生物菌种。4.沼气净化、提纯和压缩等燃料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二)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1.高效、低成本的畜禽养殖废水脱氮除磷处理技术。2.畜禽养殖废水回用处理技术与成套装备。

(三)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清洁养殖技术与装备:1.适合干式清粪操作的废弃物清理机械和新型圈舍。2.符合生物安全的畜禽养殖技术及微生物菌剂。

八、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设置规范化排污口,并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有关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应符合相关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篇4

1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长白山区。全市幅圆面积15195km2,人口227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通化市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方式从过去以农村分散饲养为主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以集中式规模化养殖为主。为便于运输,降低成本,养殖重点区域从过去的偏远农村逐渐转移到城市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养殖数量及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按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0头以上、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肉鸡年出栏5000只以上标准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户达2800多个,猪养殖数量达17万多头、奶牛达1600多头、肉牛近2万头、蛋鸡达200多万只、肉鸡达1000多万只。多年来,随着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呈现出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量大、污染程度加剧和范围扩大等特点。

1.1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量大

目前,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户达2800多个,年产畜禽粪便达31万t,年产污水达25万t。其中,养殖户年产畜禽粪便18万t,年产污水15万t,粪便年产生量占全市规模化养殖业年产生量的58%,污水产生量占全市规模化养殖业年产生量的60%。而绝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是粗放型管理,畜禽粪便有效利用率要低于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产生的畜禽粪便及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十分严重。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已成为通化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1.2畜禽粪便污染程度加剧

随着畜禽粪便产生量的增加及养殖方式的改变,污染程度也日益加重。过去,农村的一家一户散养,畜禽粪便产生量少,自家土地足以消纳。而目前采用的集中式规模化养殖,使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大大增加,加之养殖业户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养殖场都属于微利企业,没有能力上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随意丢弃或任意堆放在露天环境中及污水任意排放的现象极为普遍,既浪费了大量有机肥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周围的水体、空气及土壤,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通化市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上访案件时有发生。

1.3畜禽粪便污染范围扩大

近年来,由于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为便于运输,降低生产成本,很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集中在城市近郊和城乡结合部。东昌区是通化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全区规模化养殖业户达50多个,不够规模的养殖户则不计其数,这些养殖场均建在东昌区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在满足市区老百姓生活需求的同时,大量含有毒有害成份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及高浓度污水严重污染着附近的生态环境,威胁着市区周边的环境质量。而这种状况在通化市所属其它县(市、区)也普遍存在。

2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及管理对策

2.1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造成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方式及养殖区域的变化;二是在提倡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没有意识到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三是多年来,政策上的农牧脱节使畜禽粪便不能及时被农业生产有效利用;四是畜禽养殖业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只注重眼前利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五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级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六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等相关部门执法较困难。

2.2污染防治与管理对策

针对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及环境污染现状,现对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2.1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机构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级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全市7个县(市、区)环保局只有4个县成立了农村生态环保站,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各县(市、区)农村生态环保机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最好是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中。这是做好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的前提与根本保障。

2.2.2加强宣传,提高经营者的环境保护与法律意识目前,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粗放经营管理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必须利用有利时机,采取集中培训、散发传单等有效形式,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等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从而提高经营者与公众的环境保护及法律意识。

2.2.3加大政策扶持与科技投入力度,逐步改善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造成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经营者没有经济能力购置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通化市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及科技上的投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并组织环保、农业、畜牧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倡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一体化,鼓励养殖业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建“四位一体”(即畜禽舍、温室、沼气池、厕所一体化)能源生态工程,配备质高价廉的有机肥生产及污水处理设备等,以逐步减轻和改善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状,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篇5

关键词 涉农企业;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现状;社会障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X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37-03

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的总称,具有排放量大、范围广和污染程度大的特点[1],将农业废弃物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和改善中国农村环境的必要途径。近10年来,陕西省畜禽规模化养殖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2010年陕西省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场约占全省畜牧总量的70%[2]。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2003年规模化养猪场年生猪出栏量仅占到全省总量的2.75%,但到了2009年就已达到了24.06%,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3]。规模化养殖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畜禽粪便大量增多的问题。2009年陕西省规模化养殖年产粪污约4 900万t,而真正实现无害化处理的仅为900万t,不足总量的20%[2]。陕西畜禽粪便的氮磷耕地负荷以榆林、咸阳、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区较高,总体上虽未超过环境污染标准,但已经逼近污染标准[4]。随着集约化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率却逐年下降,畜禽粪便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5]。如何合理利用剩余的畜禽粪便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环境污染是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后果,污染治理也应该调整政策以合理地引导生产者的行为和意识。而政策调整的基础就是分析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障碍。社会障碍主要指那些影响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包括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环境的变化、新产品新技术的冲击等。

已有研究将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障碍归纳为几点:一是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力度相对较小,可操作的实质性政策措施还未很好地执行[6],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7],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只是大力宣传经济效益,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8];二是生产加工设备和技术较为传统,浪费程度大,缺乏一体化的机构装置来进行集中的作业[9],缺乏先进的利用技术,不能满足现展的要求[10];三是人工投入量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较大,绝大多数低碳技术成本高,这样带来的效益不能抵消成本的支出[8];四是生产者的利用意识和环保的意识淡薄,由于经济成本和操作繁琐等原因,很多的生产者往往不愿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合理利用[7]。面对诸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提出的解决措施主要有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给予资金和技术的大力支持,研发有利于农业废弃物规模化利用的科学技术用于改善现状,强化监督机制,进行环保宣传,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等[7]。

已有研究对陕西省养殖业规模化利用的研究涉及较少,且缺乏对利用过程具体环节的研究。陕西省是一个有着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农业大省,不同地区的农业废弃物利用情况不同,不同的农业废弃物类型的利用情况也不尽相同,有必要在系统性、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和深入探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武功县某涉农企业的调查,发现其在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障碍、政策障碍和市场障碍3个方面,深入分析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障碍,以期促进陕西省农业废弃物规模化利用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材料。

本研究所调查的一家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占地面积5.33 hm2,企业经营类别为生猪养殖和猪粪有机堆肥。该企业是由政府机关干部在退休后创办的私营企业,经过近10年的努力和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咸阳市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该企业有技术员11名,负责技术顾问、研制配方,原料检验,生产过程监管,组织生产等项目;正式工人4名;此外,经常雇佣附近村民(人数不固定,产量大时人多)。本研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一方面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结构式访谈,一方面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收集详实的调查资料。

1 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现状

1.1 企业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模式

私营企业为陕西省涉农企业的主体,但是由于私营企业有投入资金少、融资困难和管理不科学等先天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畜禽粪便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有机肥生产设备已基本实现专业化和自动化,无须占用大量的土地和使用大量的人力。该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依托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有机肥生产,在近期猪肉市场整体价格下跌的影响下,负责生猪养殖的临时工人数减少,同时根据有机肥产品的销量,进行有机肥生产的临时工人数在不断变动。企业技术人员的招聘也有一定的流动性,技术顾问和产品配方需要聘请高校研究人员定期进厂指导,厂内负责生产和检验的技术人员由临时工组成。

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有机肥和猪肉,企业的生产模式为“畜禽养殖―有机肥(沼气、沼液)―农作物种植”的典型模式,通过合作社集体养殖大量生猪,用产出的动物粪便进行有机肥生产或用于沼气、沼液的生产,生产出的有机肥用于销售,沼液用于企业生产生活,沼渣施用于附近的农田或果园,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该模式是目前中国集约化养殖企业的基本发展模式[11],生产模式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1.2 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现状

该企业收集原料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部分是利用自家养殖生猪产出的粪便废弃物,一部分粪便和秸秆等需要从附近的养殖场或农户处收购,少部分所需的稻壳等废弃物需要从汉中收购。当前废弃物原料的收购在买方市场的影响下不存在原料不足或运输困难的问题。因为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等产品对原料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原料的检验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原料收集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原料质量的不确定性。例如,陕西省专业秸秆利用合作社分布不均且数量较少,这不仅会导致普通农户家中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不能得到集中有效地利用,还会使企业直接从附近农户家中收集的农业废弃物难以满足原料的标准,还需进一步加工和检验,造成资源的浪费。该企业因为无法确保从附近农户和养殖场收购的原料是否达到生产标准,还需自行购买检验设备对收购的原料进行检测。根据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该企业生产有机肥的检验结果,如果企业不符合国家制定的有机肥生产标准,企业则无法获得有机肥生产许可证,同时,对获得有机肥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也会进行定期的抽检。该企业生产有机肥和沼气的初期建设成本在100万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进行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以此来建设规模化生产线、引进生产技术等。国家扶持是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申请国家资金扶持的审批程序十分严格和复杂,且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申请国家扶植资金。另外,国家和有关部门没有对涉农企业进行相关的技术支持,并且在生产厂房建好后,国家不再继续投入资金确保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正常运行。该企业的沼气生产设备由于缺少建设资金、设备老化和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不能继续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备资源的浪费。

对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畜禽的养殖规模和粪便产量方面,养殖400头猪(最多时有4 000头),目前粪便不能完全供应有机肥生产。生产原料包括周边农户生产的小麦秸秆、附近养殖场产生的牛粪(80元/m3)和猪粪(100元/m3)、汉中送货而来的稻壳以及附近收购的锯末和烟梗等。对于原料的检测,需要用专门原料检验设备严格检验原料的微量元素,确定使用比例。经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西安)检验,颁发陕西省农肥生产许可证。检验数据为:有机质含量50%,氮磷钾总养分含量9.6%,水分含量23.6%,pH值7.6,同时含有西北地区土壤缺乏的钙、锌、铁等微量元素。生产初期成本方面,租赁场地、设备和厂房共计115万元,国家仅在初期建厂时补贴80万元(但后期不继续补贴)的资金,技术方面国家没有支持,需要自行联系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此条件下,年产量5 000 t,年生产成本600元/t。

1.3 企业产品宣传和销售情况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该企业的年有机肥销售量小于年产量,产品处于滞销状态且企业仍未通过销售有机肥产品获得赢利。由于产品积压量大,该企业目前已经不再进行有机肥的生产。该企业的产品定价标准为有机肥高于成本300元/t左右,国家尚未出台有机肥产品的政府指导价格,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没有对有机肥产品的销售给予实质性的政策扶植,有机肥产品的定价和销售仅依赖市场调节。有机肥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是该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该企业负责人认为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缺少专业的销售团队,产品销售给经销商的利润低;有机肥相比化肥的施用次数多,成本较高,农民不愿使用;政府不愿参与有机肥的引进和使用,政策落实不到位;有机肥市场混乱,不法商贩虚假宣传,哄抬售价,有些化肥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行恶性竞争。对企业的产品宣传和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年销售量2 000 t,售价为900元/t(价格制定的依据是高于成本300元/t左右),产品滞销则无盈利。销售方式为网上销售、销售给附近村民或出售给经销商,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收购政策。企业产品销售范围包括洛川县、礼泉、乾县、武功县。宣传方式为网上宣传和借助进厂参观的学生带动宣传,但是宣传效果不佳,目前处于滞销状态,但发展前景看好。政府对销售的支持方面,政府进行宣传和引导,但不愿参与产品引进。

2 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障碍

2.1 市场障碍

2.1.1 原料来源不稳定,且质量不能达到生产标准。受猪肉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近年来农村合作社生猪养殖量减少。同时,受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结构改变的影响,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减少。畜禽粪便和秸秆是北方地区农业废弃物规模化利用的主要原料,受市场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原料来源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研究资料表明,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一些新型畜禽饲料添加剂中含有铜、砷、汞、硒等重金属元素,全国仅从养殖场的猪粪中每年带入土壤的就有砷230 t、铜2 400 t、锌90 000 t、铁40 000 t[11]。由于畜禽饲养过程中饲料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导致畜禽粪便等原料受到污染,有机肥产品质量不高。同时,陕西省专业秸秆利用合作社分布不均且数量较少,原材料中秸秆大多直接向附近农户购买,由于没有正规的定价和检测标准,导致原材料的成本和质量难以保证,从而影响产品的成本和质量。企业直接收购的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废弃物不能满足原料的标准,还需进一步加工和检验,增加了生产成本。

2.1.2 有机肥等产品价格制定无统一标准,行业市场混乱。由于地方生产的差异性和成本的不确定性,有机肥产品目前仍没有统一的国家指导价格。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没有规范的产品定价标准,难以保证企业盈利。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和刚刚发展起步的行业现状,国家及时出台有机肥产品定价标准很有必要。在有机肥行业内部,存在不按标准生产和虚假宣传的现象,刻意降低成本、抬高售价,影响有机肥产品的质量和有机肥市场的有序性。同时,一些化肥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与有机肥企业恶意竞争,打压有机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机肥行业和市场的混乱,给正在处于发展阶段的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带来一定的社会障碍。

2.1.3 有机肥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低,销售范围较小。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处于滞销或亏损的状态,如何打开商业有机肥的市场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难题。有机肥产品大多在省内销售,有的仅在周边农村销售,产品销售的辐射范围较小;有机肥产品宣传难度大,农户接受困难,农户对有机肥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农户习惯于施用化肥,省时省工,商品有机肥使用较少;由于农户不愿使用有机肥产品,大多数企业选择深入农村宣传或进行免费试点试验,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宣传成本,而且农户接受周期较长。

2.2 政策障碍

2.2.1 政策扶植力度不足或投入不到位。进行畜禽粪便的规模化利用需要建设厂房、购买设备和引进技术等大量的资金投入。面对庞大的前期投入资金,一些农业企业往往难以负担,资金不足制约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国家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的环保产业链升级进行扶持,小型企业则很难申请到国家扶持资金;资金扶持较少,大部分建厂费用仍需企业自身承担;在企业正式投入生产后国家将不再继续投入扶持资金,对于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国家不再予以后期的支持;有关部门缺少对扶植企业的后期监管,一些不法企业假借开办农业企业骗取国家资金,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造成资源的浪费。

2.2.2 有关部门对生产和市场的监管不到位。目前,国家针对农业废弃物利用多颁布的是指导性政策,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或约束性政策。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基本能够在国家政策的规定和扶持下进行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但是对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小型养殖企业或农业合作社来说,目前“原则性规定多,可操作性规定少,限制性政策多,经济激励性政策少”的政策格局,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造成分散的小型养殖企业难以进行畜禽粪便的规模化利用,且监管难度较大。

2.2.3 政策实施难度大,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难以权衡。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例如,政府规定农民种植猕猴桃必须施用有机肥,但是因有机肥具有见效慢、缺乏针对性等特性,导致成熟后的猕猴桃品相欠佳,在市场上销售困难,没有施用化肥的猕猴桃市场竞争力大,从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对政策实施的抵触情绪大。这正是因为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与农民经济效益的平衡,没有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所以导致政策实施出现问题。进行畜禽粪便的科学利用不仅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更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更多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保障农民的利益,增加政策的可实施性。

2.3 技术障碍

2.3.1 生产设备更新慢,难以满足生产要求。购买和维护畜禽粪便加工的设备需投入的资金量大,且国家扶植多为一次性资助,企业在生产后期设备更新困难。同时,较多的科研项目停留在设计、研究阶段,尚未与市场接轨,没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中。例如,企业因为缺少资金和技术不能对沼气池进行维修和扩建,造成畜禽粪便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3.2 农业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困难,制约产品改良和企业发展。农业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数量少,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大。在企业面临生产技术和产品亟需改良的情况下,企业技术人员大多不能参与到产品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改良的工作中。问及人才引进计划,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薪金待遇和企业现状,难以引进高水平技术人才。只有不断进行产品改良才能保证有机肥逐渐克服见效慢、针对性差等不足,因此人才引进的制约因素不容小觑。

3 政策建议

本研究将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障碍分为市场、政策和技术障碍3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市场的规范化,政策的合理化和技术的适用性等是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过程中亟待完善的几个重要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以期为畜禽粪便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一是健全有关农村环境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法律体系,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约束机制,各级政府充分发挥职能,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有关政策的落实;二是加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例如提高有机肥的行业准入标准,对有机肥市场进行监督和调控,形成完善的畜禽粪便规模化处理的奖惩机制等;三是政府应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建立用于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的专项补贴,制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方案,并积极实行补贴政策;四是合理规划农村发展布局,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户、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当地政府加强引导,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4 参考文献

[1] 秦翠兰,王磊元,刘飞,等.畜禽粪便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5,36(6):234-238.

[2] 林启才,杜利劳,张振文.陕西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成因及防治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1(6):56-58.

[3] 文凌.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调查及环境监管[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 朱建春,李荣华,杨香云,等.陕西畜禽粪便的时空分布、氮磷负荷及利用策略[J].可再生能源,2012,33(12):117-121.

[5] 仇焕广,严健标,蔡亚庆,等.我国专业畜禽养殖的污染排放与治理对策分析:基于五省调查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5):29-35.

[6] 刘涛,郭世荣,孙朋朋,等.江苏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217-219.

[7] 韦佳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8] 冯天忠.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8):229.

[9] 查良玉,李毅念,王兆烨,等.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经济效益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3):467-476.

篇6

1养殖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1.1主要污染源畜产废弃物是造成养殖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一般情况下,1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排粪量850~1050kg,排尿1200~1300kg。1个万头猪场每年排放纯粪尿3万t,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每年可排放粪尿及污水6~7万t[2]。而北京郊区采用工程措施处理的粪水只占各自排放量的5%左右。畜禽粪尿排泄量很大,若以生物耗氧量(BOD)来折算,则1头猪1天所排粪尿的BOD相当于10口人,1只鸡相当于0.7口人。也就是说,建1个20万只蛋鸡场或1个1万头猪场,相当于出现1个14万人或5万人的城镇[3]。

1.2空气污染畜牧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是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两类物质分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最终产物———无机盐类,不会有臭气产生。当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带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烂白菜味等带刺激性的特殊气味。若臭气浓度不大、量少,可由大气释稀扩散到上空,不会引起公害问题。若臭气量大且长期高浓度的臭气存在,会使人有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精神不愉快,影响人体健康。据1992年日本居民对畜牧业的投诉案件中,起因于臭气问题的案件占63.2%。我国近年来也出现此类投诉案件,例如河南省泌阳县1个村3000名村民状告该地区1个鸡场,其臭气扰乱村民生活和健康的投诉案件[4]。当前城镇建设向郊区农村迅速延伸,原远离城镇的饲养场与居民点距离缩短,畜牧场臭气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3土壤和水源污染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微生物和药物以及饲料添加剂的残留物,它们是污染土壤、水源的主要有害成分。1头育肥猪平均每1天产生的废物为5.46L,1年排泄的总氮量达9.534kg,磷达6.5kg。1个万头猪场年可排放100~161t氮和20~33t磷,并且1g猪粪污中还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虫卵等。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猪场污物中的BOD(生化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值急剧上升。据报道,某些地区猪场的BOD高达1000~3000mg/L,COD高达2000~3000mg/L,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BOD6~80mg/L,COD150~200mg/L)[5]。在生产中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残留、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超量部分也随猪粪尿排出体外;规模化猪场用于清洗消毒的化学消毒剂则直接进入污水。这些有害物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土壤和水源构成严重的污染。

2京郊养殖场污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1养殖场存在的问题

2.1.1多数养殖场都不太重视对动物及生产污水的科学管理。没有贮存设施,任其流淌,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近几年由国外引进的20~30套万头猪场整套设备,为节省外汇,节约的居然是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等部分。所有这些做法的后果,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也会影响养殖场的持续发展。

2.1.2一些养殖场片面追求大型化或建场过于集中,增加了粪尿及污水处理与利用的难度。有的地区在不到10km2的土地上相继建起5个万头猪场,粪便处理成为很大的难题。在北京的整个郊区,家畜粪便远远超过了工业废渣排放量与全市居民生活废弃物排放量,成为一大污染源。

2.1.3有的养殖场不讲条件,片面提倡“鸡粪喂猪,猪粪喂鱼”,并誉之谓“良性循环”,这种方法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南方不少地区水塘中施猪粪,种水生植物作饲料喂猪,引起了蛔虫、姜片吸虫的交叉感染。

2.1.4适应商品生产发展而兴起的畜产品加工厂,在选址、建厂、原料收购、处理以及生产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影响环境的问题。如许多屠宰场的生产污水、养殖场的粪尿不经处理任意排放的情况屡见不鲜。屠宰场、毛皮加工厂等原料购自各个地区,难免带有病原微生物,既易导致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也易引发人畜共患传染病。

2.1.5资源变污染在北京郊区还有其特殊原因:由于北京郊区大量的养殖场采用水冲式清理,使畜禽粪直接进入水中,固液混合,难以分离,无法成为有机肥原料,并且使水处理成了养殖污染处理中最花钱的项目。据介绍,1t废水处理如果直接排入河道的地表水需要5000~10000元。据一位专家介绍,曾有官员到国外猪场考察,觉得那里的水冲式好,劳动强度低,所以在国内推广。北京推行菜篮子工程时,对养殖业进行补贴,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使用水冲式清理,由此这种形式遍地开花。但弊端很快显露出来,北京是缺水城市,水源有限,于是水冲变成了水泡,结果是对水和空气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而且增加了处理难度。国外的水冲因为有配套用地,可以进行长时间密闭发酵,然后就近还田。日本实行的也是水冲式,虽然同样缺水,但在回收前期的干湿分离做得很好,到水冲阶段时,已没有很多固体成分,污染程度接近生活用水,因而处理起来也比较简单便宜。

2.2养殖场环境污染的原因

2.2.1环保意识薄弱:有关部门和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视,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仍然存在,没有做到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安全高产的综合发展。

2.2.2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虽然国家制定了GB18596-200《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有些地区未按《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进展缓慢。

2.2.3资金投入不到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程,业主在治理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制约了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2.2.4治理措施不到位:调查发现,大部分养殖场畜禽粪便干、湿分离程度低,虽配套建设了沼气池,但畜禽粪便经沼气池处理后,沼液、沼渣的污染物浓度仍然严重超过排放标准。除个别养猪场沼液、沼渣进入氧化塘或回田外,大部分是直接外排,污染防治措施还不完善,治理程度很低。部分业主认识上也存在误区,认为通过沼气处理就能达标排放。

3养殖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环保观念要广泛宣传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有关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现状调查,制定工作计划,切实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尽快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制定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下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计划,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要动员规模化养殖场针对各自实际,围绕综合利用这个核心,积极、主动寻找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3.2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治理难度大,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急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因此,应尽快成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管理部门,为开展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负责牵头协调和治理方案的组织实施,落实治理进度,指导养殖场的综合整治工作,统一监管,协助提供达标治理的技术支持和污染监测,指导各地区要认真地对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限期治理计划,落实工作措施,进行治理检查。

3.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治理投入针对治理资金困难的问题,建议成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基金”,集中使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和环保设施示范工程给予重点扶持。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拓宽筹资渠道:一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养殖场自筹为主;二是向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三是对大、中型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可以申请政府的资金补贴;四是农业、畜牧业主管部门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环保部门从业主缴纳的排污费中给予适当补助;五是争取金融部门在治理资金贷款上给予倾斜。通过多渠道筹资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进程。

3.4坚持综合利用,应用生态技术,实现有效治理

3.4.1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发展生态畜牧业:将养殖场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牧、鱼牧、果牧相结合的牧-沼-果、牧-沼-鱼、牧-沼-菜等种养模式,实现对有机营养物质进行多层次的利用,达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利用有机肥料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组织有关专家对郊区运行良好的大、中型沼气设施以及畜禽污染综合治理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改进,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图纸、工艺、模式、管理技术规程等,为全市养殖业提供一些适度规模、科学饲养、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3.4.2养殖场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实现零排放:要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少量粪便随废水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回收利用,沼液(渣)进行生化处理或进入氧化塘、调节池后最终返回农田、菜地、果山综合利用,使畜禽粪便和污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

3.4.3利用人工湿地实现养殖场污水的治理: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沉淀、过滤和消毒。但在大中型集约化畜牧场污水排放量大,经过沉淀、酸化水解等一级处理后,出水中COD和SS含量仍然较高,尚需进行二级处理方可达到排放标准。人工湿地的应用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湿地由碎石构成碎石床,在碎石床上栽种耐有机物污水的高等植物,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人工湿地碎石床上的营养物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污水得以净化。同时,当污水渗流石床后,在一定时间内碎石床会生长出生物膜,在近根区有氧情况下,生物膜上的大量微生物把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通过氨化、硝化作用把含氮有机物转化为含氮无机物。在缺氧区,通过反硝化作用脱氮。所以人工湿地碎石床既是植物的土壤,又是一种高效化的生物滤床,是一种理想的全方位生态净化方法。

3.4.4利用环保饲料降低粪便中的氮污染: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污染,是消除畜牧环境污染的“治本”之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高效促生长添加剂,应用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如用生物制剂处理、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技术)等手段外,应用生态营养原理开发环保饲料,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如美国设计的饲料配方,使肉鸡的肉料比已达到了1∶1.7~1∶1.8,猪的肉料比达到1∶2.5~1∶2.9,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排泄物中氮的含量。

3.4.5利用除臭剂减少养殖场空气污染: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可在饲料中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如应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海泡石、膨润土、凹凸棒石、蛭石、硅藻石等)、绿矾(硫酸亚铁)等,来吸咐、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将氨变成硝酸盐,将硫化氢变成硫酸,从而减轻或消除污染。EM制剂是一种由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不仅能增重、防病、改善畜产品品质,而且具有除臭效果。在猪、鸡饲料中加入EM制剂,舍内的氨气浓度下降,臭味降低。据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对EM制剂除臭效果进行测试的结果,在猪饲料中使用了EM制剂1个月后,恶臭浓度下降97%[6]。

3.5坚持防治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抓紧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的同时,要坚持防治并举,以防为主,坚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农业、畜牧、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引导鼓励企业走综合利用的路子,促进畜禽养殖污染的资源化、无害化,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一是要严格按照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坚决禁止在禁养区、禁建区内兴建畜禽养殖场。二是在禁建区外兴建畜禽养殖场,选址上应考虑与蔬菜基地、果品基地等农业生产基地相结合,配套相应的消纳土地,为畜禽粪便或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打好基础。三是新建的养殖场应有足够的场所,以满足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所需的用地。

4小结

篇7

1.1洱源县畜禽污染现状

洱源县是畜禽养殖大县,畜禽在地区农业经济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16年洱源县全县奶牛存栏41101头,黄牛和水牛存栏52421头,马、骡、驴存栏8290匹以上,生猪存栏235167头,山绵羊存栏109360只,禽存栏487661羽,是一个典型的养殖大县。而洱源县紧靠洱海利于,如此大量的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便和污水,按奶牛日排粪便31kg、黄牛和水牛日排粪便19kg、马骡日排粪便19kg、猪日排粪便6kg、羊日排粪便4.5kg、禽日排粪0.1kg测算,全县畜禽日粪便产生总量5400多t,这些粪污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滋生蚊虫,导致疾病传播,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另外大量的粪便随着雨水污水进入沟渠河流,畜禽养殖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会对水体造成富营养化,对洱海源头水质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

1.2洱海流域养殖业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洱海流域地区政府按照“高效、生态、优质、环保”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以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高度重视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全州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以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为抓手,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程,完善对顺丰有机肥厂收集处理畜禽粪便的补助机制,鼓励企业应收尽收,扩大生产规模。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对洱海污染。在洱海流域扶持发展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300头以上)4个、存栏2141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年出栏300头以上)33个、存栏10571头。加强圈舍改造、粪污治理及养殖场(户)沼气工程建设,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目前,改造畜厩8万m2、粪污处理池1万m3,沼气5469口,新希望蝶泉乳业建成1000m3的大型沼气池1个、顺丰肥业建成27m3的小型沼气池1个;建成畜禽粪便收集站48个、生物有机肥生产厂3个。2016年,收集处理畜禽粪便6.09万t,极大地缓解了洱海流域养殖污染治理压力。

2洱海流域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

2.1明确洱海流域养殖范围和对象

对洱海流域的养殖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将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周边200m,洱海及主要湖库周边500m和城市建成区划定为规模化畜禽禁养区。禁养区内严格禁止新建(改、扩)畜禽养殖场,现有养殖场(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搬迁,手续不全的一律关停取缔。关停取缔。对于禁养区内已有的生猪(常年存栏5头以上)、水禽(鹅、鸭常年存栏50羽以上)和牛养殖场全部关停取缔,其他畜禽养殖场(肉鸡、蛋鸡、羊等)若建有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且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可以予以保留,否则一律关停取缔,并逐渐将禁养区内养殖场向着洱海流域以外地区搬迁。将洱海两侧各500~1000m区域设置成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这两个区域内实行总量控制,规范审批程序,养殖场应具有与之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或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并办理相关手续。对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内养殖污染严重、无粪污处理设施且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生猪、水禽、牛养殖场一律予以关停取缔。

2.2加强宣传、疏堵结合

各乡镇、村要充分认识全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依法依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认真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政策,切实提高广大农民自觉治理的环保意识。养殖污染治理疏堵结合,对排污达不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养殖场严肃处罚,处罚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实施强行关闭。对新、改、扩建养殖场,不履行规范审批程序的视作违章建筑,将予以。同时,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模式,指导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鼓励采取粪肥还田、制造有机肥等方法,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2.3长效管理、规范养殖

整治工作完成后,各地要加强畜禽养殖的监管,建立畜禽养殖长效监管机制,将监管纳入镇对村的考核范畴,群防群治,形成镇、行政村、自然村三级监管体系,监管责任层层落实,特别是要加强落实村级监管责任,并建立考核办法,定期督查考核,形成镇、村自觉抓畜禽养殖监管的自觉性。严格把关审批环节,对适度养殖区内新、改、扩建的养殖场,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实施,建设治污设施或委托他人处理污粪;未通过环评、不满足动物防疫条件、不符合用地等要求的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和生产。一旦出现反弹回潮或者擅自违规建设的畜禽养殖场,坚决予以取缔并进行问责。

作者:张晓娟 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畜牧工作站

篇8

近年来,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__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__县不断在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扶持龙头企业、推广优良品种、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工夫,全县生猪产业化发展取得较大的进展,特别是生猪生产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生猪产业一年一个新台阶。__年全年生猪饲养量达193万头,其中生猪出栏119万头;有规模养殖专业户1600户,其中有年出栏万头以上专业大户24户,年出栏千头以上的268户,有省一级种猪场11个,二级扩繁场14个,在养殖企业中有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9家,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11个,市级3个;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养猪专业合作社30多家;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在全县迅速发展,专业户规模养殖占全县饲养总数的90%以上。全县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已经成为__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__县委县政府围绕现代畜牧业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畜禽产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国内不断发生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二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难度不断增加,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成为影响和制约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三是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粪污处理技术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四是畜牧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较弱,支撑和引领畜牧业的能力也不强;五是生猪深加工发展比较滞后,“僵尸”企业__祥润食品有限公司亟待盘活。

1、继续以“稳增长、保安全”为目标,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稳定提升生猪产业,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加快生猪、家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生猪联合育种和性能测定,提升生猪质量。

2、 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畜禽养殖标准化项目等,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3、坚持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畜牧产业布局,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确保肉食和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妥善处理好养殖业生产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关系,加快推进养殖业环境问题治理,不断加强畜牧业生态保护与建设,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畜牧养殖与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的匹配度。

4、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畜牧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努力健全畜产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畜产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5、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认真宣传贯彻省政府《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编制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布局与建设。

篇9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 监督管理 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258-01

最近几年,府谷县高度重视规模化养殖场监督管理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控制好疫情,保证市场肉制品供给安全。一方面加强规模养殖场的防疫监管,切实加强饲养环节的防疫监管,有效降低规模养殖场畜禽发病风险。健全了免疫、卫生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人员管理等制度。规模养殖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闲杂人员出入,新补栏的畜禽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新购进和新补栏畜禽无疫病进场饲养。对无专职兽医的养殖场,由村级防疫员和驻场观察员负责防疫工作。另一方面强化检疫监督,严防疫情传播和扩散。各养殖场、养殖小区进一步完善防疫制度,配齐防疫设施,改善防疫条件,建立健全报检制度。加强对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监管,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为。

1 规模化养殖场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生产管理不规范

现阶段,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管理制度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很多饲养户在饲养动物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执行规模化饲养技术规范,很多饲养户依然采用过去传统的饲养技术和饲养理念进行日常生产管理工作。饲养户未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非饲养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场内部,不能做到畜禽动物全进全出,新品种引进后不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就混入种群中,养殖场卫生条件较差,病死动物不进行无害化处理。

1.2 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不完善

很多饲养户并不知道发展规模化养殖技术的重要性,更不了解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相关法规,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更是认识不足。饲养户在执行检疫和消毒工作时并不能按照既定的操作规范进行消毒作业,养殖场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动物疫病、免疫、消毒和疫情监控等制度建设不完善,养殖场饲养档案建设不完整,新动物的引进、饲料管理以及免疫注射等内容也缺乏较为详细的记录。

1.3 基层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

县级以下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服务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现阶段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还不是很完善很到位,导致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对规模化养殖场的饲养情况和监督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工作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饲养户都不从规定的渠道购买动物疫苗,私下从其他途径购买低质量的疫苗,导致了县级动物房卫生监督部门不能及时掌握饲养户的免疫情况,给畜禽饲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 规模化养殖场监督模式分析

2.1 做好规模化养殖场备案工作

首先,要对所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场数量进行摸底调查,弄清楚各个饲养场的补栏计划和引种计划,要提高动物监督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要进一步摸清规模化饲养场的硬件设施建设情况,对规模化养殖场的档案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全面掌握规模化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现状,为相应的动物监督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在工作过程中要对规模化养殖场的动物饲养种类、存栏数量、是否持有完善的证明、饲养管理人员是否健康、饲养场是否有兽医、是否有监管兽医、是否有完善的废物循环利用处理设备、动物是否全部进行了免疫、进出场的动物是否进行申报检疫、病死动物是否进行了无害化等几个部分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为地区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2 严格对规模化养殖场防疫条件进行审批

对于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规模化养殖场,但是动物防疫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动物防疫部门应该下达相应的整改通知书,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整改合格之后才能发放相应的动物法防疫合格证书。对于整改之后依然不符合规定的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而对于新建而又没有进行投入使用的饲养场,要监理严格的审批验收制度,保证建设合格之后才能发放合格证书,并正式投入使用。

2.3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规模化养殖场监管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系统的社会化工程,他既要保证地区的政府行政单位高度重视,同时也离不开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和联合监管,因而就需要事项行政和业务联合发展,规模化养殖场自我完善和相关部门有效监管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分级监管负责,在重大疫病防控方面实行政府负责制,与此同时,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规模化饲养场实行一对一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强化部门监督,进一步保证规模化饲养场的饲养质量。

2.4 切实做好服务创新工作

首先,告知。通过签订防疫责任状等形式告知养殖场负责人应如何做,才能达到动物防疫的要求,如规模猪场作为防疫主体,对防疫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必须严格执行有关防疫政策和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和封闭饲养的原则,聘请有资质兽医人员,研究制定本场免疫程序,做好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其次,服务。防疫监管员对养殖场主提出的问题、困难等及时做好协调解释工作,及时提供所需强制免疫疫苗等。防疫监管员每月不少于两次到对接养殖场巡查,查阅相关台帐,了解免疫、疾病、进出栏、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对不到位的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及时记录《如皋市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监管台帐》。

参考文献

篇10

1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危害主要为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及土壤污染。在生产过程中,畜禽粪便和污水量超出承载消纳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不经妥善处理,将会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并危及畜禽本身及人体健康。特别是大型养殖场(区),畜禽粪便不仅没有被认为是资源,而且视为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一些畜牧场是粪便没有出路,长期堆放,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致使空气恶臭,蚊蝇孳生,污染空气。在畜牧生产中,清洗、消毒等所产生的污水数量大大超过畜禽粪便的排水量,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机质和消毒剂的化学成分,且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养殖场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渣块及悬浮物,排入地下或江河,将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致使公共水系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长期施有粪肥的土壤,将导致磷、铜、锌及其他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富积,从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使作物减产。

2畜禽养殖治污中存在的问题

2.1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不到位

多数畜禽养殖场规模较小,实力偏弱,利润受周期性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属于微利经营。养殖业主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承担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与运行费用。各级政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投入不足,“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污染治理的财政投资、价格补贴以及有机肥利用等方面扶持政策出台较少。

2.2污染治理技术支撑不到位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太低,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应用出路,被随意堆存丢弃,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缺乏实用性强、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防治技术。污染防治大多采取传统方法,处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在冬季气温较低时,畜禽粪污沼气化工程难以正常运行,不得不停用,闲置。

2.3环境监督管理不到位

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薄弱,乡镇基层环保机构缺位,偏远地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存在空白,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城市周边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环保审批和验收手续不落实,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已建治污设施的养殖场多数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有的运行不正常,甚至当摆设不起作用,养殖粪便随意堆放和污水外排,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3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防治与措施

3.1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

政府要在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方面做好文章,积极推广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模式。

3.1.1提倡区域种养结合

让畜禽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使用畜禽粪便肥回归土地,控制了粪污的排放,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良性循环。

3.1.2改造传统养殖方式

通过采用科学饲料配方、立体养殖等措施,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从源头减少养殖污染物的排放。

3.1.3推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积极推广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废弃物综合处理等实用环保技术,努力降低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3.2强化长效监管,实现全过程管理

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选址,场区布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的长效监督管理,把具有与畜禽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列为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审批的必要条件加以审核。

3.2.1严格环境准入制度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已运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督促其依法补办审批手续,限期建设和完善治理设施。

3.2.2加大监管力度

环保部门要将规模以上的养殖场纳入监管重点,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总量减排、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规定。依法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

3.3加强疫情监控,确保生产安全制定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防疫和消毒措施,尽量做到不发生疫情,不滥用药物,提高饲养水平,定期监测疫病和疫病的快速早期诊断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畜禽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生物学特性为依据,要求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场内、场外布局和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的措施,给畜禽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生产和繁育的环境。

3.4优化畜禽饲料配方,减少粪尿中的有害成分含量控制

饲料中成分不易吸收的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添加量,加入酶制剂、酸制剂、益生素等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减少粪尿中氮磷和其他腐败物及重金属元素含量,降低对环境污染程度。

3.5强化政府支持,健全激励机制

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在环保设施建设工作运行上,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的适当支持。

3.5.1健全污染治理的保障机制

设立畜禽养殖治理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投入力度,研究制定污染、治污的贷款贴息政策,着力减轻畜禽养殖企业治污的经济负担。

3.5.2建立污染治理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