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团队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25 09:1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团队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团队建设

篇1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财务团队 构建

一、引言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集团公司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管理会计人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其遵循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及时、高效地为公司各方面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尽其会计职责,更好地促进公司健康有序发展。

二、目前我国企业在会计人员团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

当前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真实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很多会计人员面对单位压力、利益诱惑或者出于其他目的,采取各种会计舞弊手段如企业内部利润调整、数据过滤和篡改、提前或延迟入账等,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违背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的规定,粉饰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虚假会计凭证,甚至与他人串通侵吞公款,以牺牲企业利益来实现私人贪欲,这就违背了市场公平透明的原则,不利于市场秩序尤其是会计行业秩序的稳定和规范。

(二)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

目前,我国虽然推行了会计继续教育政策,但是现实中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缺失,加上会计人员持应付态度对待继续教育,最终导致很少有会计人员会主动学习新的会计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提升有限,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会计人员工作重点仍然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简单加工,缺乏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运用。此外,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对会计人员计算机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的企业既缺乏既有专业会计知识又有专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缺乏“管理型”会计人才,导致依赖财务操作软件,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会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计工作效率不高。

(三)集团化管理中,财务人员团队效益不明显

首先,各分支机构,如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人员团队建设不合理,老、中、青结合不够,不能形成合理的梯队体系。同时,由于企业人才流动等原因,往往导致人员变动影响工作开展,形成“塌方”式的人员变动。其次,财务集团中对于集团整体的人员体系配置不合理。例如,有些企业集团采取财务人员委派制,下边的财务负责人由集团统一安排,这样使得分支机构的财务受到总部的控制。但对于下派财务负责人却缺乏较好的考核与管理方案,或者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控制不力,子公司、分公司在财务方面各搞一套,不向上级汇报真实的财务数据,资金调度不受整体约束,导致集团财务资源不能优化使用。

三、进一步构建合理的集团财务团队的重要方法

(一)建立公司财务稽核网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及时性

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完善财务稽核网络,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使财务人员责任划分明晰,从而实现相互牵制和制约,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工作中的失误,督促会计工作人员端正思想行为,确保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主要包括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会计记账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的权责明晰划分,相互制衡和监督。最后,企业要依据《行政许可法》,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管理,切实将会计执业准入的门槛提高,逐步建设一批具备较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强的会计队伍,加强监督和自觉抵制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会计责任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和工作纪律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自觉遵守财经法规。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评价系统,制订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以及适当的评价方式,可采取单位内部评价、自我评价、外单位服务对象评价、会计组织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处于社会、单位和个人的监督之下,促进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为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企业集团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管理型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以下几点:一是具有经营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在关键部位压缩费用,降低成本,在财务决策中获得更多地主动权,推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具有分析能力,能够客观分析市场经济形势和企业状况,尤其是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预测。三是要给领导者提供辅意见,为领导者提供企业和经济信息,并做出客观判断,帮助领导者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发展决策。

在具体建设企业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中,企业应该着重以下三点要求:对于要招聘引入的会计人员,应该着重于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水平、财务分析能力等多方面,引入复合型人才;对于现存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浮于形式,企业可以拓展会计人员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和运用会计网络传递会计信息和烦琐的账务处理方法,还应该学习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从专门账务处理工作拓展到参与企业财务策划、经营管理、财务问题诊断等工作中去。企业应该建立配套的会计人员知识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例如,举行一些会计知识竞赛、定期考核会计人员知识水平。定期考核财会人员的工作成绩、工作质量、业务水平,将年度先进评比和财会人员升职与工作绩效挂钩。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对掌握的会计信息采取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重要的经济活动趋势做出预测或者规划。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将学校作为主要培训机构,定期培训和考核。此外,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通过企业文化环境建设,激发会计人员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集团财务人员团队体系

各子公司、分公司要基于自身的情况,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体系建设,使单位财务部门的人员实现良好的“老中青”结合,充分发挥“传帮带”职能,同时要做好岗位备份人员建设设置,这样即使个别岗位空缺,也马上有其他人替代工作,使整个财务工作不受影响。其次,要在集团与下属单位之间以财务资源为纽带建立控制体系。除了向下属企业外派财务负责人外,对财务负责人的考核也要加大力度,防止外派财务人员与下属单位形成“利益共同体”,丧失外派的意义。同时,集团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合理的财务管理流程,使整个集团的财务资源与相关业务办理形成一个闭环、完整的操作系统,这样使财务的中枢作用发挥更加突出。

(作者单位为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 李云雁.论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36+42.

篇2

Zeng Aimin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rbin 150025,China)

摘要: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工程造价专业是建筑业的主干专业,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高职院校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成功的关键。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one of China's pillar industries, and the project cost major is the backbon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social demand for project cost talent is increasing. How the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that the business need is the key to build a teaching team with high-quality. The article, from the reality of teaching, discuss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building of project cos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教学团队 专业建设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Key words: teaching tea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 and stud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40-02

0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据调查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约4000多万,其中在技术及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约350万,造价员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等专业人才的缺口极大。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实行,业主和施工单位对造价专业人才需求增多。我国现有四级以上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约5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约2.5万家,每年需求造价人员就是3万多人。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和装饰业的发展,装饰装修工程公司对造价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现有装饰公司20多万家,每年需求造价员2万多人。随着工程造价咨询和工程中介机构的兴起和发展,对造价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吸引着众多人员从事工程造价工作。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园林绿化,市政建设的造价人员,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不断需求是该专业建设发展的前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求的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理论坚实、思想观念新、师德高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和“专兼结合”并具有适应专业需求教学资源的教学团队是成功的关键。下面是笔者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开发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1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实行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主要进行专业知识、专业基本能力的学习,同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学以教师团队中的校内教师为主,并有企业专家参与共同完成。最后1年到企业进行毕业实践顶岗学习,主要进行岗位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学以教师团队中的企业工程师为主,并有校内教师参与组织和教学指导。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新模式,指导思想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领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校企合作为途经,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以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需要为依据,使学校教育贴近生产、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缩短适应期,尽快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1.2 人才培养模式“2”阶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2.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借鉴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首先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进行社会经济框架条件分析,进行企业调查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框架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体系,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它彻底摒弃了学科体系并将其解构,重新构建了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使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1.2.2 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标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职业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解,对应专项能力,划分若干个即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课程或训练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建筑材料应用和管理能力、土建工程装饰及预算能力、水暖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预算能力、土建招标能力、合同管理能力、资料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各项职业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企业对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序列开发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构建突出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新的课程体系。

1.2.3 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工作过程统领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施工现场,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1.2.4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引导和特别鼓励。

1.3 人才培养模式“1”阶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1”阶段教育教学在企业进行。教学设计包括职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包括现场教学、毕业设计)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基本思路如下:

1.3.1 建立满足工程造价岗位技术能力训练需要的,集教学、职业资格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的紧密结合型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的企业实践过程作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当中重要的一环。

1.3.2 通过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使学生学习到在学校学不到或不容易学会的专业知识,获得真实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同时增加对社会的了解,真正感受在学校的“情景”中不容易感受到的企业生产和文化氛围,增强了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3.3 学生毕业论文在企业进行。学生结合企业项目实际选择毕业论文课题。论文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深化,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

2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依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通过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2.1 以“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2.2 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模式,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组织模式。专业带头人主持本团队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及管理工作。

2.3 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入职实操考试制度。学院每年新录用的专业教学人员及外聘的兼职教师试讲合格,方能安排教学任务。

2.4 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参加教学方法及实践技能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参加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推广工作,参与课程建设,参加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主干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有关学术交流等,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

2.5 制订《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6 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引、聘、下、带”和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引”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加大师资培养力度。“聘”是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下”是让骨干教师下到基层单位(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相关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并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地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评。

2.7 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参加教育部国内、外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和参加专业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教师眼界,了解外界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

2.8 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经常开展科研、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的研制使全体教师在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上得到提高。

2.9 认真培养年青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工作:①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的培养,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并认真执行。②加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培养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③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养:提高学历,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④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编制工程预算或到企业挂职锻炼。⑤以老带新,进行全面指导。⑥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化工生产实习;团队建设;实习团队;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18-02

一、引言

化工生产实习是学生消化吸收课堂上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案确定、管理措施落实、经营管理和环保安全知识,更好地掌握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处理,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设计、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明确提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并将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举措。毫无疑问,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教学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团队并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是加强学校学科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1]。

众所周知,化工企业的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有毒等风险,要想能够胜任该项工作,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与实际操作训练。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增大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压力,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企业没有主动接收学生实习的动力,高校联系生产实习的压力激增。

由于石油化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一套生产装置都是自动化、信息化的高度集成,厂区内所看到的是无人值守的各种管线、加热炉和各种塔器等动、静设备,学生很少能够近距离了解化工过程的实际情况,设备内部的流动介质无从知晓,更没有机会接触装置的实际操作。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带队教师及装置技术人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现场的工艺流程,生产控制方法等,这就要求带队教师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与沟通能力。因此,根据目前生产实习的具体状况,加强实习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化工生产实习团队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高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及高校考核制度的强化,人才强校成为高校的共识,大批的高层次、学历人员相继充实到教师队伍中。由于引进年龄的限制,大批青年教师虽然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但他们的成长经历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对化工生产的认识和理解,生产实习团队面临以下问题:

(一)实习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化工生产实习的指导不同于理论课的讲授,要求带队教师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校内课堂相比,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较大,分布于多个生产车间;生产实习不仅需要指导与管理学生,而且要协调校企之间、实习班组与车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带队教师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奉献精神。

但由于生产实习条件比较艰苦,需要克服高温酷暑、环境恶劣的影响,校外实习时间较长,工作十分辛苦。同时,由于实习属于现场实践,很难产生影响力较强、显示度较高的成果。考核工作量因实习学时的有限而封顶,没有办法与、授权专利、科研经费及科研获奖相比,严重影响到教师职称的晋升,也直接影响着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大部分教师为了自己能够尽早晋升,往往不愿意参加生产实习的指导工作。导致生产实习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不能够相对固定,稳定比例甚至不超过20%。即使参加生产实习,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实习上。

(二)年轻教师指导经验不足,严重影响实习质量

化工专业生产实习具有很强的专业与行业背景,学生一般会被分配在10~15套生产装置上进行现场实习,要求指导教师有着广泛、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尽管高校引进的年轻教师学历很高,且大多拥有海外学习经历,但是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生产装置不熟悉。有些年轻教师甚至在上学期间自己都没参加过生产实习,很难胜任生产实习的工作。

同时,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参加生产实习的人数急剧增加[2-4]。而化工企业恰好进行了必要的合并重组,成立联合车间,要求技术人员更加全面,但人数相应减少。二者的矛盾,导致现场指导学生实习的师傅人数紧张,无形中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由于年轻教师现场指导实习经验的匮乏,导致实习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实习质量。

(三)学校对实习团队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

实习教师团队的建设,是关乎实习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以及完成质量好坏的大事。实习团队建设投入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学校没有相关的制度及投入的经费不足,同时生产实习的工作量在考核及待遇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的解决。

实习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学生的安全问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实习方面的进修、培训、考察学习机会很少,尽管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同,从而极大地挫伤了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因此,一旦满足考核要求,首先推掉的就是实习任务,导致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如车水马龙,人员更迭很快,很难形成相对固定的实习教师队伍,导致团队中有经验的教师人数“流失”严重,使实习质量雪上加霜。

三、化工生产实习团队建设得几点举措

(一)培养团队成员的奉献精神

团队是一个整体,团队的核心是奉献,如果缺失这一点,团队就只能是个一般的群体。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带来高昂的士气,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精神是一种力量,要求团队成员用心去体会和感悟。

由于生产实习指导工作辛苦,考核课时计算工作量较少,对教师的职称晋升帮助不大,因此吸引力小。但尽管如此,团队教师也不能将个人的发展凌驾于团队的目标之上。就需要团队的每位成员具有奉献精神,必须为团队设定的目标努力工作。同时,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对这些不可或缺、工作比较辛苦,但业绩又不可能十分凸显的团队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实习团队成员的顾虑,团队成员的奉献精神也就能够自然形成,生产实习整体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二)通过企业实践,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水平

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在实践中知识又起了指导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青年教师赴企业实践项目正好能把这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青年教师来说,企业实践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通过实践,了解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更好改进教学方法。

企业实践可以极大提升教师在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年轻教师基本上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本、硕、博连读的教师甚至连企业都没有去过,更谈不上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因此,应建立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制度。采用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分派到各个岗位学习,使其逐步掌握化工企业生产的工艺技术及控制方法等。从而实现学历与技能相结合,使教师具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技能的同时,对企业的文化、管理及经营等各方面都会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其指导生产实习的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发挥“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

由于青年教师工作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较浅,在实习联系、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同时,企业大量引进的现代化工业装置及新技术,也要求青年教师去实地培训,培养青年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提前一周安排青年教师进厂熟悉生产装置及工艺流程,提前做好功课,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为实习指导教师的生力军。

另外,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还要建立结构合理的指导教师梯队,做到老、中、青相结合。提倡建立导师制,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的作用,逐个实习装置对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经验交流和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生产实习基地情况,具备指导实习的能力。通过实际教学,逐步积累经验。

(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人员交流

首先,应定期选派实习教师赴实习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同时也要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校讲课,这样既可提高实习教师水平,又可加强校企联系。其次,重视师德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第三,学校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证实习团队教师的利益,从教师的职称评定、经济收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考虑,并形成相应的制度文件,让教师安心并调动其积极性。有了稳定的实习教师团队,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和与实习企业的沟通,也有利于教师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提高实习效果奠定基础。

因此,迫切需要将化工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到议事日程,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更多地参与,使实习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目的,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晓光.高等学校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

[2]孙学文,周亚松,孟祥海,等.构建优质生产实习平台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辅导员,团队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与辅导员建设密切相关。加强和优化高职辅导员的团队建设能使得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合力,促进高职思政工作水平的提升。下面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为例,讨论高职辅导员如何加强和优化辅导员的团队建设。

一、构建高职辅导员团队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辅导员团队主要构成有: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学生工作处管理人员、各系部书记、主任、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各辅导员。这些人员共同构成了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的辅导员团队,但是他们在具体工作中的分工不同、角色和定位不同。具体如下:

二、高职辅导员团队建设目标

(一)辅导员工作网状化。辅导员的工作应该强调团队协作,因为在高职院校,一个辅导员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也不可能24小时全程跟踪服务学生,自然就免不了管理的时间空白和漏洞,同时辅导员工作对口部门多,如学籍、资助、公寓、就业、党团等方面的工作都具体落在了一线辅导员身上,那么面对这么对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能将工作做好,就必须发挥辅导员团队的力量,构建辅导员的网状化工作网络,通过团队协作来弥补个体辅导员管理和时间的不足。

(二)辅导员队伍的层级化。上文分析了不同层级的辅导员的职责,在高职辅导员团队中,应构建层级合理的辅导员团队,这样才能构建各司其职,各有分工,相互协作的辅导员团队。辅导员的工作不仅需要顶层设计,同时需要具体实施,需要不同层级的辅导员具体分工,相互协助,促进辅导员从政策上、从人员上得到保障,促进辅导员工作长效发展。

(三)辅导员队伍的专职化。高职辅导员发展的方向是专职化,专职化的辅导员有利于集中时间、集中经历做好辅导员的工作,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但是同时,辅导员专职化面临困境,主要为:专职化人员在职称方面的发展受限;专职化人员在职务提升方面受限;专职化人员在个人出路方面的困境;专职化人员在个人待遇方面的困境等。

(四)辅导员队伍的优化。辅导员队伍应该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动态发展才能吸引更有责任心、更有能力、适合辅导员工作的人投身辅导员工作中去,使得因为年龄、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不再符合辅导员工作的人员转岗其他岗位。只有辅导员队伍不断优化,辅导员工作才能做好、做实。

三、创建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

(一)高度负责。辅导员工作好坏的最低评价标准是学生的人身安全,然后才能有条件谈及其他工作,所以说,高职辅导员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才能做好辅导员工作。在事关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学生利益的时候,辅导员能够不计个人得失,勇于负责,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安全和利益。

(二)沟通顺畅。辅导员之间、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辅导员和家长之间都需要良好顺畅的沟通。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沟通的成效决定工作的成效。高职教育中辅导员工作不能以权力、威严来管理学生,而应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循循善诱地教育引导学生,这更需要辅导员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互补协作。辅导员团队应该团结协作,达到优势互补,促进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提升辅导员团队的凝聚力。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相互促进的辅导员工作机制。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容易出现各自为阵、互不协管的工作局面,这样不利于发挥团队的优势,也会因为个体辅导员工作的空档和失误影响团队整体工作。

(四)有效激励。团队内部辅导员工作质量的好坏,需要有健全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辅导员工作。“著书都为稻粱谋”,没有良好的激励,就不可能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就容易形成辅导员的工作懈怠,这样不仅影响个体辅导员的工作,也会制约辅导员团队的工作和荣誉。学院和各系部应通过工资待遇、评奖评选等各方面的激励增强辅导员的荣誉感,激发辅导员的工作内动力,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四、高职辅导员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辅导员团队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协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团队协作能力强,辅导员工作才能做好,仅靠辅导员个人的一己之力,会存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情况,发挥好团队的能力,才能万无一失。高职辅导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一)凝聚共同目标。辅导员的团队建设重要的内容是凝聚共同的目标,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辅导员的工作才能有方向,团队内的各辅导员才能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形成团队合力。辅导员共同的目标是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生生活、学习、就业择业提供应有的服务。

(二)明确个体责任。团队内工作能够合理运行,需要明确团队内部个体的责任,这样辅导员自身才能明确自身责任,做好自己应有工作,个体责任不明,容易造成辅导员之间相互推诿,延缓相关工作甚至造成重大疏漏。学院和系部应该就辅导员工作做好具体的分工,均衡各辅导员的工作量。

(三)领导决策有力。辅导员团队建设不能成之为一盘散沙,其中关键在于团队领导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一个团队的发展和协作,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有较强的决策能力,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应对得当、处理及时,降低不利影响。尤其是辅导员的工作会面临打架斗殴、群体恶性事件、学生因病因事而发生的紧急事件,所以在面对这样的困境时更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决策,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利益。

(四)成员相互学习。团队内部成员的提升在于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作为辅导员团队,应该及时就所遇到的困难、工作方法、处理方式等辅导员工作内容作交流,研讨应对方法,促进团队成员在团队内有所提升,在团队成员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团队内的其他辅导员应该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五)工作研讨机制。辅导员工作的突发性,使得辅导员工作没有固定工作方式,需要辅导员在具体的实践中摸索,那么在辅导员团队内部,形成定期机制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有针对性的研讨有助于辅导员提升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五、结语

辅导员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中难度高,任务重、责任大的工作,但是也是高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内容。面对这样的工作,靠个人主义、靠辅导员单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尽善尽美的,所以要构建分工明确、上下协作的辅导员团队,这样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团队的优势,以整个学院一盘棋的团队精神将辅导员工作和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靳永慧,甄亚丽,郝敬京.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团队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3年11月

篇5

 

一、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目前赣州市只有5所高等院校或技工职业类院校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各院校师资建设整体起步晚且不具规模。笔者认为,限制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目前,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的主要来源,一方面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跨专业或转岗教师,比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计算机信息等;另一方面是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院校任教。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普遍年轻化,实践能力不强,企业、行业背景较少,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性强,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将不利于对学生的指导。

 

二是教师的团队意识不足,工作主动性有待提高。目前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尚处在初级阶段,教师队伍的工作形式仍较传统,教师只对自己所任的课程负责,工作的主动性也未被完全激发出来。

 

三是教师专业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新生入校一般是零基础,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目前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略显不足,尤其在实践教学中更是捉襟见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四是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教育势头不强。物流业作为赣州市服务类的新兴产业,行业发展前景可观,但物流的职业技能教育明显落后于行业发展,体现为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落后、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专业教师待遇低等。相对于一些技工职业类院校的老牌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自身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

 

二、对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定位

 

一是要有共同的目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应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作为职责和目标,并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团队建设是相互促进的。考虑到专业发展的实际,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教研和学习中不断给自己充电,并积极配合团队工作。

 

二是分工及协作。在科学技术和教学改革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教学内容日益综合化,不同课程可能内容交叉、边界模糊,任何一个教师不可能完全驾驭一门学科并深入研究,只有团队和分工可以让不同教师发挥专长、取长补短,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专业研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通常需要掌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港站、信息、单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在以上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研究,有效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

 

四是构建合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学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中应思考如何改善因循不变的考核评价机制,更新教学团队的准入和淘汰机制,提高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热情。

 

五是要有和谐的团队氛围。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交流的质量受教研团队工作氛围的影响。在专业教学团队中,成员的积极投入和通力合作是团队在实际教学、教研中产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个体和群体合作,和谐的氛围相互交互,既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个体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充分调动团队的力量,保持良好的沟通,创设和维护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对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目前,赣州市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首要问题在于师资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所以在抓好团队协作、优化师资效能、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应致力于解决团队结构和学校环境支持等基础性问题。

 

一是要合理建立团队,发挥“学科带头人”效应。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可以弥补教师各自为战的缺陷。在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时,应综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意见,考虑专业建设目标和教学团队结构。此外,在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教研中,学科带头人要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作为团队的核心,学科带头人应准确把握团队的工作方向,提高队伍的凝聚力,促进成员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不断增长。团队成员应着手各自岗位,致力于发挥教学团队“以学生为服务对象,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作用,以具体教学任务为主,积极配合团队的工作,以个体的努力和团队合力保证工作高效完成。

 

四、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首先要适应专业的现代化、多元化,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构成可以是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主的跨学科专业的人员组合。按照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团队可由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计算机信息等专业的教师构成。其次,师资的来源应结合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将行业、企业中兼具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技术骨干引进作为外聘教师使用,以促进教学团队提高实操水平。再次,依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来设定教学模块。如物流实务模块应由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物流理论知识模块应由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物流服务和信息技术模块最好由有企业背景或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并根据不同类型教师及其专长进行不同倾向的培养和分配。

 

二是行业、企业助力教学团队建设。针对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实操水平不高的现状,打造、建设好一支专任教师队伍是教学上的首要问题。

 

三是技工职业类院校要用好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既可以为学生担任实习教师、为团队担任教研顾问,也可以在校外实践时担任师傅。学校应协助兼职教师克服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时参与的广度、深度不够的问题,解决兼职教师在评价考核、薪资待遇上的问题。

 

同时,学校可以鼓励、安排校内教师深入企业,达到校、企人才双向交流的目的。向企业输送教师时可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将教师定期送往物流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和学习,使教师熟悉企业的工作现场、服务流程和实际操作规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完成阶段性任务;也可以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到物流企业兼职,像企业员工一样多方了解企业运营;还可以鼓励和推选物流管理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加入行业协会,参加培训、交流,把行业标准和前沿理念带回物流课堂和教研活动中,以“职业人”的身份教授学生。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离不开学校、教师和社会的支持,不同院校应根据自身现状找出适合团队发展的有效途径,凝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篇6

 企业文化  团队  建设  探讨

内容摘要:

1.企业在宏观上可行的团队建设架构。

2.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员工团队建设方式。

3.与其他企业文化要素配合加强员工团队建设。

4.员工团队建设中重视不同人员的特点。

5.员工团队建设必须紧扣业务工作。

6.员工团队建设中警惕不良文化的侵袭。

7.对优秀员工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的基本要求。

8.理顺内部关系,增强团队合力。

 

 浅谈员工团队建设

目前,国内外强势企业纷纷把加强员工团队建设当作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简言之,员工团队就是企业为达成发展愿景,以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在一起的企业员工协作组织。在日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过硬员工团队,对于企业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团队建设是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课题,因此本文只是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企业在宏观上可行的团队建设架构

企业的行业不依、类型不同,加之大小有别,所以在团队建设的架构上应有所区别。在大企业中,根据企业各专业化公司的行业共性与各自特性,企业团队建设必须是一个多层团队系统,但层次太多又会显得过于松散,所以以不超过三层为宜。三层团队能将企业上下凝聚在一起,它精干地将整个企业建立在高层团队、流程团队及行动团队的三级架构基础上。每级团队都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责,相应的,针对每个团队建有不同的评估标准。

这个多层团队系统,企业总部作为指挥机关,掌握全局性的产业发展思路、勾勒发展愿景,向局属各单位下达经营业绩指标,处在核心、中枢位置,是高层团队。

企业这一高层团队的下一层是以不同专业特点下属单位为代表的负责经营的团队,在这里就是战略流程团队。他们的工作是经营管理各自的企业,作为闯市场的主体以缩短团队当前业绩与可达业绩之间的差距。

第三层是行动团队,隶属在第二层之下。负责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它往往是基层车间或基层队站。行动团队是最基层的一个群体,这种团队快捷高效,如今在全球顶级企业中极为盛行。

多层团队系统的设置遵循一条指导原则:企业架构的设计应确保企业的各个部门对全局都能心知肚明,并为企业的整体目标各尽其力。三个不同层面的团队在管理上各司其职,分别偏重于高层管理,策略及流程控制,以及以具体行动贯彻执行。这种划分旨在将高层的任务目标,细化成企业经营中至为关键的业绩差距,并最终付诸行动。

二、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员工团队建设方式

在员工团队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上,既要继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如集体主义思想),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大胆借鉴国外团队建设的经验。近20多年来,企业文化在国内外著名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日本的松下公司、丰田公司,都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著称。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员工团队建设也体现着不同的特点。在欧美知名企业,在团队建设中重视发掘个人潜能,重视员工个性化发展,允许员工“张扬自我”。在企业文化发祥地的日本,企业员工团队建设则比较强调对员工思想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重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而像海尔、联想等中国的一批现代企业的文化既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烙印,又大胆借鉴、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华,达到了中西合璧、优势互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鉴于此,企业在员工团队建设中,科研院所等技术知识密集的部门应更强调激发个人潜能,基层队站等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应更强调约束与规范。

三、与其他企业文化要素配合加强员工团队建设

员工团队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与企业文化中的其他部分相辅相成,企业文化中一些要素对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的形成必不可少。首先是CI。近年来,企业整体形象设计—CI大行其道,源于企业家们经营理念的深化。CI给企业带来的是鲜明的品牌、统一的标示、整洁的场所、文明的举止、周到的服务和一致的风格。一个好的CI设计,可以使外界对企业的形象识别更加容易,通过视觉冲击强化人的记忆,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其次是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炼出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符合企业当前实际的价值要素,是企业的宗旨、员工的共同信念和信仰,它规定着全体员工的共同一致的方向和行为准则,它指导着团队整体的活动和形象,是为企业实现宗旨和目标服务的。

上述两点对外标志着企业的形象和地位,对内则会使整个团队极大地增强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化为团队不竭的前进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增长,以合力提高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和知名度、美誉度。企业在CI、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方面的设计提炼,以局为单位进行还是局属各单位分别进行,以及怎样进行,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里只谈它们与员工团队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

四、员工团队建设中重视不同人员的特点

团队建设中应重视团队人员特点。比如,企业各级机关人员相对于一般操作员工素质要高。但在数量上可能比普通员工要少,个人素质高,独立思维能力强,信息渠道多,容易造成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各拉各的套的局面。普通生产人员则一般是人数众多,但在创造性工作,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要弱一些。因此在建设高素质团队中要重视不同人员特点,有的放矢开展管理教育、使用培训,灵活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这一点在团队建设上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予以正确处理。

五、员工团队建设必须紧扣业务工作

企业的追求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其实现途径是把自己的产品或劳务卖出去,这就要求产品或劳务必须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或者说是具有较高的质量和信誉。这也是团队建设的目的所在。团队建设、团队精神只有与企业核心业务如生产、营销、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寓于业务工作之中,从业务工作中建设,在业务工作中展现,才能有更大、更强的活力,才能更有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员工团队建设中警惕不良文化的侵袭

建设团队要反对不良文化的侵袭,这里主要是指背后的小报告等非正式信息。管理层(者)与团队成员之间健康的信息沟通有助于管理层(者)更好地指导团队成员的行动,消除误解。

不管是公有企业、私有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企业管理者的家人亲戚、同学朋友,是经营者了解下情的一大“渠道”,其基础缘于信任,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要警惕并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老板是想用“自己人”做事,倒被“自己人”利用老板做了自己想做不能做、想做做不成的事,最终影响老板的视听。因为他会以自己的好坏标准评判他人,甚至以谗言排挤人。当然不是所有的“自己人”都这样,但员工团队特别是机关团队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与解决这一不良文化,警惕小报告对团结与信任的冲击——因为团队的基础是团结。

七、对优秀员工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的基本要求

优秀员工团队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处于团队的核心地位,是团队精神形成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根据企业的情况,他应具备以下素质:

对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以及生产经营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企业精神是一种经营理念。业务知识、管理技能对企业的经营必不可少。管理者只有对两者都理解熟知和掌握才能成为优秀团队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是成为优秀员工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的基础。员工团队,无疑是要用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业准则去统一每一个员工。因此,尊重、理解、关心所有员工对一个优秀的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必不可少。

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成为优秀的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至关重要。 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布置工作,都需要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建设员工团队,培育团队精神,这一点至关重要。

率先垂范必须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员工团队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只有要求别人的自己先做到,在思想意识和工作行为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团队。

八、理顺内部关系,增强团队合力

团队合力是团队精神形成的基础。只有理顺内部关系,才能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尽其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谐协调,以促进整个团队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一致。

理顺内部关系一是各尽其职,各尽其能。在理解组织目标的基础上,尽个人的最大努力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分内工作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的事情争着干,无利的事情“踢皮球”,见成绩就揽,有问题就推,肯定是岗位分工不合理或是职责不明确所致。

篇7

关键词:浅谈;加油站;团队建设

加油站是中国石化销售板块最基层单位,也是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部分,是展示中国石油品牌和形象的重要窗口, 更是企业团队建设的基本阵地。加油站团队建设在公司日常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油站团队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加油站的经营和管理,更是衡量一个公司整体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所以增强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势在必行,公司应该以全面提升基层员工的团队意识,实现加油站管理规范、标准、统一、精细为目标, 切实做好加油站团队建设。

一、加油站团队组成现状

安徽石油目前的加油站岗位主要有站长、账管员、班长、便利店销售员、加油员、IC卡充值员等。其中站长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所有成员以站长为中心,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整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共同努力。

二、影响加油站团队建设的障碍

(1)来自于团队管理者的障碍。加油站目前的管理体制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以销量看业绩、以检查看管理,而部分加油站站长为了应付这两项工作往往忽略了团队协作、明确责任,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员工的头上,更不能制定出加油站的工作目标和规范的奖罚措施,造成加油站的日常工作较为凌乱,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也就谈不上团队建设了。

(2)激励机制不够造成的障碍。绩效考核已经执行,但目前还属于粗线条的考核,考核不是很精细,特别是在班组之间和员工之间体现的不明显,根据目前的考核办法,同一加油站内员工之间不会有很大的收入差距。所以考核的奖惩仅仅体现在工资收入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和员工的个人荣誉、员工的晋升紧密挂钩。

(3)团队成员个人因素造成的障碍。团队成员因素造成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缺乏责任心,一些加油员就知道埋头干活,加完油交账下班,对站内其他事情不管不问;第二是成员国之间沟通不够,各自为政,甚至还存在“窝里斗”现象,给加油站团队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提升加油站团队建设的措施

(1)制定出明确的目标。目标的一致性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为大家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这样团队的能量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目标明确了,所有的制度和措施都围绕着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制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所有成员都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积极工作。

(2)站长以身作则。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在整个团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站长在加油站里的表率作用毋庸置疑,站长的表现往往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站内所有的员工。所以站长首先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树立起正面的个人形象,并号召大家都“向我看齐”,引导和带领大家共同完成目标。同时还要多和员工沟通,爱护员工,多为员工着想,力所能及地为员工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一股核心竞争力。

(3)健全制度、明确责任。要将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分工,使每个团队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都有明确的定位,不要产生推诿、扯皮的现象。比喻目前加油站内的非油品销售,就要根据每个人的销售能力、社会关系网等因素,适当的分配任务,同时还要制定明了的工作标准和合理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在团队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学习、提高技能。任何一个团队,总有优秀成员、中性成员和相对落后的成员,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使优秀的变得更优秀,落后的能有进步,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要求所有成员把学习当作一个习惯,不仅集中学习,还要鼓励自学;不仅学习业务知识,还要提高政治素养,并经常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共同提高,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求知氛围,促使各项技能和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篇8

十一月是四季度比较重要的一个月份,下面我从业务进度、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及提出我们目前工作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业务完成情况

截止11月30日,我部门完成保费元, 年月份单月完成保费元,车险元,非车险元。

二、部门常规工作

我部门制定并实施了《营业一部岗位设置及职责》(试行),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从而以细则要求每位内勤人员,这也是我们年初整年度工作计划中提到的一点。

11月份部门内增添了三个新的工号,和一个合同的续签。

三、团队建设方面

十一月份团队建设方面我们突破了“0”的局面,但由于现在团队不成规模,没有办法去集中进行培训、学习,所以开展业务也是非常困难。

团队建设方面,在年初我们的工作计划中也重中之重的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希望公司能一对一的对我们团队建设进行帮助。

十一月份,是第四季度的第二个月,公司给我部门下达的计划任务十分艰巨,离计划任务完成还是相当困难的。目前我部门主要业务来源为家庭自用车,占总保费的80%以上,所以按现在部门业务结构来说,不发展营业性货车及非车险业务,很难完成计划任务。

在团队建设方面,我部门积极组建团队,通过培训,发展成为有效的营销人员。

篇9

关键词:“五轮驱动”;专业教学团队;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C-0074-03

专业教学团队就是任教同一专业的教师所建立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共识常常会让教师在实践教学理念时获得肯定与鼓励,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下简称“国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作为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支持专业,创新采用“五轮驱动”培养机制,加强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五轮驱动”培养机制的蕴涵

“五轮驱动”培养机制就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五个轮子共同驱动”,着力培养专业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使专业教学团队迅速成长。第一个“轮子”:一个理念即现代职教理念;第二个“轮子”:两个建设规划即专业团队建设规划与教师成长规划;第三个“轮子”:三层次人培养目标即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其他教师;第四个“轮子”:四个平台即校企合作平台、课程建设平台、课堂教学平台、教研活动平台;第五个子“轮子”:五个载体即产教研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专业课两课评比、技能比赛、实训基地建设。

在国示范校两年期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卓有成效的“五轮驱动”培养机制,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由原来的13位专职教师和4位从行业企业引进的兼职教师扩大为15位专职教师和5位兼职教师,其中校级专业负责人由1位增加为2位,骨干教师由3位增加到5位,“双师型”教师由10位增加到17位,这不仅仅是教师数量的增加,而是通过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不断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

二、专业教学团队

“五轮驱动”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一)确立理念,引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灵魂是成员之间要有一个明确的现代职教理念,因为理念能起引领作用。两年来,专业教学团队听过多场专家报告:张学政教授的《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姜大源教授的《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张渝鸿教授《消除职业倦怠成就幸福教师》等。派出3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学习,14人次参加省级培训学习等活动,深刻理解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下企业锻炼和专业调研活动让教师认识到在新型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承载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责任,任重而道远。建立一支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培养现代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二)建设规划,兼顾专业教师个人成长与专业教学团队发展

建设规划包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和专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就是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为任务,整合现有和潜在的资源,形成一定数量业务能力互补、教龄年龄梯度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规划。专业教师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个体,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应该为自己成长规划未来,使自己在从事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根据专业2年建设规划和专业教学团队的实际状况,制定了专业教学团队2年建设规划,专业教师根据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制定了个人成长规划,并将专业教师个人成长、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三)明确培养目标,培养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

专业教学团队的设岗原则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课程负责人为骨干教师,课程团队成员为基础。专业教学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拥有某些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如何发挥团队成员各自优势形成团队合力,得到团队及个人双赢的结果是重点思考的问题。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的举措是以培养专业负责人为团队核心,带动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共同发展。

培养“领头羊”――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按专业骨干教师申报、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学校认定程序确定。专业负责人通过校内外培训学习、下企业锻炼、参加国家级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共建共享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自身综合素质,然后带领专业教学团队解决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等突出问题[1],调动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负责人还应善于与成员沟通,营造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培养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负责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标准和实习指导大纲,组织课程教学、考核题库与教学质量评价,培养青年教师,组织任课教师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时解决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难题。经过开展专业负责人说专业,课程负责人轮流主讲专业主干课程,所讲课程之间基本做到了前后连贯、知识之间融会贯通。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依靠培养专业负责人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工程,依靠培养课程负责人实施校本课程建设工程,依靠培养其他教师实施教学资源建设工程,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老、中、青教师教学工作的传、帮、带作用,在互助协作中发挥各自特长,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搭建平台,夯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基础

课程建设是专业教学团队成长的基础。课程始终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3]。专业课程团队根据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研究,创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模式,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4],从岗位需求出发,基于“首岗胜任、多岗适应”的原则,建立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体系。[5]确定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实务》《农业会计与统计》《农产品营销》《财经法规》《农产品物流单证实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每门课程由3―5名专兼职教师构成课程团队,课程团队设计开发每门课程以培养经验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课堂教学是提升专业教学团队内功的法宝。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要素组成的整体”[6]。为尽快让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校内“五课”(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比赛,参加省市“两课”评比活动,提升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内功;积极推行“任务驱动+过程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一年一度的技能节活动使专业教学团队的技能竞赛趋于常态化,既调动了团队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团队教师的专业意识、团结协作及创新精神,达到了“以赛促教,以教促赛,赛教并举”的效果。

教研活动是专业教学团队迅速成长的重要手段。专业教学团队水平提高的基础在于开展专业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教师得到快速的成长。在课程教研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团队成员申报市级研究课题1项,校级研究课题6项,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成果。

(五)借助载体,提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水平

学校通过产教研结合,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教科研能力。通过与江苏悦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江苏悦达农园贸易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新洋农场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班”培养协议,与江苏汇源果汁等七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议,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课题研究、专利研发、顶岗实践等活动,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教科研能力。

学校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升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建设能力。两年来,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共建共享课题项目六门精品课程建设,主持其中两门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团队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三门,开发校本教材两部。

学校通过专业课“两课”评比,提升了专业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组织专业教师10人次参加学校、市、省级专业课“两课”评比活动,组成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课程教学团队为“两课”评比小组,推荐参加两课评比人选、集体制定两课评比教案,集体听评并指导两课评比。

学校通过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操作技能。组织专业教师成立了珠算、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会计电算化、物流单证等四个项目技能比赛教练团队,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

学校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安排专业教师40人次到校企合作联盟江苏悦达农园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实践,熟悉农村经济综合管理职业技能,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团队参与ERP沙盘实训室建设,《农业会计与统计》课程团队参与建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实训中心建设,《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物流单证实务》课程团队参与农产品物流实训室建设等。教学团队从实训室建设调研编制计划撰写实训室建设申报书拟定设备采购合同参与实训室设备招投标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验收实训室功能与文化的布置实训室使用、维护与管理等建设环节融入到专业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五轮驱动”培养机制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显著;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更加优化,产教研成果丰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当然加快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形成专业教学团队文化,凝聚需要专业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能量,构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学习型的团队机制;专业教师静下心来,养成严谨的教学作风;需要专业教师发扬团队协作、互助学习的精神,形成人人勇于担当,敢于出成果的机制;需要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形成动态的培养机制;需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条件保障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顾京.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08).

篇10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团队建设

一、团队的相关概念

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这个定义中明确规定了团队成员的下限,它不是单独的一个个体,而是至少由两个个体构成的。团队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来解决问题,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可以总结为5P,即目标(Purpose)、人(People)、定位(Place)、权限(Power)、计划(Plan)。团队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基础,一个平台,也是构建公司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如果把现代企业进行分解,就可以看到企业是由多个团队构成的。团队建设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出最大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行为。

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团队成员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人无完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善于与人协调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合作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可以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长远来看,这不仅有利于团队的成长,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唐僧的取经团队就是团队建设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在这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也有自己非常明确的任务。这个团队的领队唐僧虽然文弱,却能够号召所有团队成员并把他们管得服服帖帖;孙悟空虽然脾气不好,却是业务骨干,是排除西天取经路上各种困难的主力;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且好色,却幽默善于打交道,是团队中的剂;沙僧老实本分,承担着所有行李的搬运工作;白龙马充当了去西天路上唐僧的重要交通工具。从唐僧团队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成员都是优缺点共存的,正是由于大家在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扬长避短,才取得了最终的成功。2.合作才能共赢企业在团队建设中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不仅可以壮大企业的实力,同时也能让个人从中获得益处,这就是所谓的共赢。付出与索取本身就是一种辩证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光是强调让员工付出而不给予回报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而企业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定也需要效益的产出与利润的回报。企业讲效益、讲利润,与员工想要获得更好更多的报酬是既矛盾又合理的存在。如何才能让这样的矛盾变得和谐,唯有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合作。这个道理就好比是分蛋糕,蛋糕的分量是既定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到的量就越少。我们是不是考虑一件事情就让一个人去完成,最后整块蛋糕都是他的,这个人也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这是一种典型的享受财富哲学。在信息瞬息万变的21世纪,这种享受哲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显然的,比如会让个人狂妄自大,让企业缺乏内外竞争力而停滞不前,最终走向灭亡等等。既然如此,那在当下的企业发展中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的财富,成为一个价值王国。试想,当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把原来的蛋糕做得更大更可口,那么每个成员就有可能分到比原来整个蛋糕还大的分量,企业也可以做到远远超越过去。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进行团队建设

现代企业中的团队建设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领导层的观念和态度,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员工的态度,等等。下面从现代企业管理中团队建设的几个核心要素谈起。1.增强团队的目标意识团队的存在必然有其明确的目标,这是团队努力的方向。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团队建设必须培养团队成员的目标意识,并让团队成员充分理解和认同团队的目标,让团队成员的工作行为与团队目标相一致。这样在工作时团队成员才能步调一致,最终实现团队的目标。2.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心责任是团队成员的分内之事,是团队成员一定要做的事情。责任心是指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组织、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应遵守的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团队合作的核心。团队协作成功与否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责任心。首先,团队成员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细节做起,从遵纪守法做起,日事日毕,牢记岗位职责。其次,团队成员责任心的培养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来达成。所以,一个团队一旦形成就应该与时俱进,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学习新的工作技能,让成员学习吸收新的观念,养成好的工作态度。3.建立团队的信任感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团队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价值理念。信任是团队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基础。信任包括两方面:一是团队领导信任团队成员。在团队工作安排中要敢于放权,给团队成员以相对广阔的发挥空间;二是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在同一个团队中,所有成员就好比是共乘一条船,只有彼此信任才能同舟共济,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4.提高团队的沟通能力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提高团队的沟通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更多地实现团队的有效沟通。沟通主要涉及信息发受的双方,提高双方沟通的有效性就是尽可能地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和增强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能力。要实现这两点,就应做到:首先,要求团队成员必须有较好的领悟能力;其次,要求团队内部能够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最后,要塑造公平、合理的沟通环境。5.提高团队的执行能力执行是自上而下的任务传递和完成过程。做到以人为本才是提高团队的执行能力的根本解决之道,过去那种把员工看成经济人的观点是行不通的。要关心员工的需求,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轻松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一个团队的执行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命。无论怎样好的经营、管理策略,假如执行不力,都是废纸。执行能力也折射出领导者的统筹能力和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1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姚裕群.团队建设与管理[M].3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