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见闻范文
时间:2023-03-28 16:0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学见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个快乐愉越的暑期过去了,我又回到小别一段时间的校园了,走进校园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老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同学是那么的活泼可爱。
新学期的校园到处可以听到师生之间的问候声,校园还是像往日一样,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女生围在一起谈笑风生,男生围在一起嬉戏打闹,还有几个好学的同学还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呢。
转眼间,我们又上课了,朗朗的读书声又回荡在校园的上空。这一年,我们都六年级了,不再是那些坐在地上丢手绢的小孩子了,最后一个学期了,同学们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不听管教了,大家都认认真真的看着黑板,仔细听老师讲课……
一个假期没有见的校园,老师和同学,一草一木,一花一水都让我倍感亲切,我热切的与我四周的同学打着招呼,我站在操场中央,四周的花花草草都在与我打着招呼,风也轻轻的拂过我的脸,仿佛也在与我打着见面礼呢。我把暑假生活一一与同学们说起,同学们也都乐此不疲的听着,校园是那么的亲切,新学期,新面貌,加油。
开学见闻周记【二】
人世间的事物总是变化莫测,许多事情常常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就拿本学期来说吧,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就发生了使我想不到的“小三部曲”。第一部“哎,你听说了吗?这学期我们班换班主任了,据说还是位男老师。”“啊,男老师?”我一进校门,便听到我们班同学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仔细一打听,我才知道我们班真的换了班主任。急切的我多么想知道这位老师到底长什么样?严厉不严厉?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上楼去报名,心里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我边走边自言自语道:“这位老师会是谁呢?按常理,男老师一般都会很凶,这位接任我们班的老师不会也是这样吧?”我一边思索一边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三楼报名处……
第二部
当我走到办公室门口时,却迟迟不敢进去,只得透过玻璃窗向内看,只见里面坐着一位看上去年龄有点大的男老师,他的穿着整洁朴素,手不停的写着。我想:“那位不会就是我们的新老师吧?他的神情可真严肃而认真。“喂,你怎么不进去?”一位同学拍拍我的肩膀打断了我的思绪。于是,我小心翼翼的踏进了办公室的门,排在几个同学的后面。轮到我了,那位新老师还是像问其他同学那样问我,并主动告诉了他叫“王老师”。从他的话语中透出的慈祥,和蔼使我感到亲切。不过我不禁怀疑起眼前这位陌生的老师,他能把我们这班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好吗?他会和我们友好相处吗?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眼前不断浮现……
第三部
怀疑不等于现实。
出人意料,当我们与王老师相处一个星期后,大家发现,这位老师诙谐幽默,无论上语文课还是班会课,课堂总是愉悦而和谐,总能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下,我才认识到这位老师并不是我想象之中的那样威严与可怕。在班会课上,他喜欢和同学们演小品,讲故事。不仅如此,在他的严格管理下,就连我们班最懒的同学也主动做作业了。真让我有些敬佩啊!
是呀,人间事物变幻莫测,许多事情总令人摸不着头脑,正如在我身边发生的这小“三部曲”一样。不过,现在同学们还挺喜欢王老师的,我相信,在他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开学见闻周记【三】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是在草地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也不再是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来到了沙市二中。
我们学校门口旁摆着一排花,为学校增添了一丝美丽;一进校门就是花坛;中间有两座教学楼,它的后面有四个字“晴川书院”,这是每一个学子的骄傲!旁边还有一尊雕像——那是一个女孩,正在静静的看书;还有后面的医务室、认真负责的校长和主任,都做好了一切设备,为同学们的完全做好了设施有防御。还有后面的停车场,这样,每个骑自行车的同学都有了十分安全的处所。更好的是,学校的教学楼左边有一个较大的食堂,为我们准备了香喷喷的早餐和饭菜!
篇2
进行作文教学十多年来,开放性作文所提出的“提前起步,整体发育,练笔育人”的原则,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也为培养塑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有竞争意识,“懂得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我一边探索,一边实践,在进行开放性作文教学中结合农村实际走了以下路子。
一、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由“怕写”变为“乐写”、“愿写”
(1)消除学生写作的恐惧感。通过长期仔细的观察,我了解到许多学生平时说话头头是道,讲故事、讲日常琐事滔滔不绝,可一作文,就无话可说。其根源在于学生对作文怀有一种恐惧感。因此,消除学生作文的恐惧感是学生想写作文的首要条件。在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时,如果这样指导,先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再将这几幅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学生可能会吓得无话可说。教学时换一个方式,请小朋友跟老师看这几幅故事图画,看谁能说说这几幅故事图?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回答令人满意,接着再激发他们——哪个小朋友能将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再将这个故事写下给爸爸妈妈看呢?写得好的学生,老师奖励一朵大红花。这样根据儿童好奇好胜好强的心理进行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表达得也流畅。高年级作文,老师告诉他们: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怎样说就怎样写。又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让每个同学准备一本“悄悄话”或“新闻记录”本,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进行交流、评选,久而久之,就积累了大量素材,学生作文就可以信手拈来,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作文就是反映生活,反映社会,向别人倾吐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消除了学生作文的恐惧感。
(2)让学生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树立每个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信心是每个人成功的内驱力,一旦有了信心,他们就会迎难而上。近年来,我班自办了一本《小学生作文天地》,刊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写出的好作文。如《老师,我想对您说》、《这件事不是我做的》、《风波》、《妈妈,请听我说》、《我为女孩争光》、《后母,我的再生母亲》等,老师及时地将这些作文在班上传阅,还推荐到学校大队部主办的黑板报上,让师生欣赏,让小作者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他们自然就乐于写作,提高了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由怕作文而爱作文,有些甚至成了“作文迷”。
二、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写作中去,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开放性作文一个重要原则是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到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城市自然景色优美迷人,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这是写作的源泉。针对学生对所经历之事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情况,我首先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1)让学生明确观察与说写的关系。乌申斯基说:“儿童不会观察,就不能学会思考,就不能积累起明确的物体观念,善于观察的学生,他手中的素材就丰富,有素材,有话可说,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他就不怕作文,写作文的兴趣就浓,劲头就足,写出的作文内容就充实具体、有细节、有感情。”观察是说写的基础。它可以为写提供材料,观察得好,才能说得好,写得好,这里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观察时要分析事物、认识事物。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积累材料,这样可以取得“下笔成文”或“出口成章”的效果。
(2)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新鲜点是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如观察冬景,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观察,观察中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如观察动物可以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指导学生学会全面观察。这样,学生观察有方,说写也就自然得法,顺理成章。
(3)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先做后写。开放性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让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获取题材是极为重要的,随着作文教学探索路子的拓宽,小学作文教学打破了以往那种“闭门造车”的旧模式。作文教学,有时把“做”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先做后写,即先指导做,再指导写,在做前列出做的顺序,让学生留心做的环节各有什么特点,这样既增强了他们参加活动的兴趣,又提高了活动效益。学生做后,胸有成竹,心有所感,写起来内容自然充实。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开展了各种活动,如做针线比赛、制作猫头鹰蛋壳玩具,参加植树等。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并使学生在做中受到教育,解决学生“无什么可写”的困难,同时达到练笔育人的目的。
三、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从书本中来,从“读”中学方法,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篇3
教学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对过去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经验、教学制
>> 论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路与路径 大学精神与开放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从大学组织文化角度看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 论教学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论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 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现大学精神的大学文化建设 论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论大学文化建设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 试论新媒体对开放大学文化传播的影响 我国大学教学文化建设探析 论办好开放大学的能力及其能力建设 新疆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探讨 大学文化建设途径的理性思考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学生视角下的大学文化建设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张俊列. 中西教学文化差异比较、文化探源与启示 [J]. 教学与管理,2009,(1):65-66.
[4][6] 转引刘庆昌. 教学文化的意义探寻[J]. 山西大学学报,2008,(2):73-77.
[5] 赵复查. 主体间性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文化[J]. 教育评论,2005, (6):40-43.
[7] 郑金洲. 重构课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53-63.
[8] 李秀萍. 教学文化:师生生活方式的构建及呈现[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8):48-53.
[9] 陈旭远. 论交往文化及其教学论意义[J].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5):123-127.
[10] 龚波. 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文化的转型:从接受到批判[J]. 教育情报参考,2005,(17):29-31.
[11] 董洪亮. 教学文化及其变迁机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8):47-50.
[12] 刘庆昌. 教学文化:内涵与构成[J]. 教育研究,2008,(4):48-50.
[13][17][25] 孙绿怡. 走向文化自觉――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12、58、63.
[14] 张俊列. 教学文化及其变迁探析[J]. 当代教学科学2009,(19):28-31.
[15][31] 张海楠. 教探寻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文化[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5-7.
[16][18] 转引王永辉,冯丽樱.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文化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07,(5):23-27.
[19] 肖正德. 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7,(4):64-69.
[20] 祝智庭. 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6.
[21] 李秉德,李定仁. 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22][24] 德斯蒙德・基更,丁新等译. 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23、98.
[23] 转引丁兴富. 远程教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0.
[26] 李志厚. 论教学文化的性质[J]. 课程・教材・教法,2008,(3):15-19.
[27] 马克斯・韦伯. 于晓,陈维刚译.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3.
[28] 王彦明. 教学共同体:一种社会学的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12,(12):13-18.
[29] 杨柳. 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 现代阅读,2011,(8):66-67.
[30] 孟凡丽. 教学理论研究中的文化适应:教学理论必须关注的课题[J]. 教学与管理,2003,(2):3-4.
[34] 肖俊洪. 远程教育教师的边缘化[J]. 中国远程教育,2006,(2):30-31.
[35] 王彦明. 教学文化的控制性及其超越[J]. 教育发展研究,2012,(6):28-32.
[37][38][39] 车丽娜,徐继存. 论教学文化建设[J]. 中国教育学刊,2010,(7):43-46.
篇4
为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平台,游戏软件所建造的情景教学,让小学生深入其中,有效的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并为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与发展构建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使小学生巩固了学过了的知识,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富有多种功能,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游戏软件,使学生课前就对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不胜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播放。如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减少了对知识点的强调往复,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当前游戏软件开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
1.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游戏界面制作没有严谨性,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一般的游戏软件教学的过程中,界面所播放的画面与所要教授的单词、语法等内容能否一致,画面与情景介绍能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文字内容与背景的融合是否合理等都没有进行严格的考虑与检查。2.游戏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游戏软件应用于英语教学,在软件界面上过于重复再现单词与语法,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而教师在此软件中,无法调整完全适宜的软件进行英语教学,学生难以依据自身的基础水平选择恰当的游戏软件学习。3.游戏软件没有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当前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多没有与游戏软件相结合,这样既不利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又使教学方法与游戏软件方向难以统一。教学上要求由浅入深,在教学中运用游戏化软件也应遵循这一理论,若教学方法没有与游戏软件相结合,根据英语的分级理论一步一步的进行教学设计,构建英语知识点的相关链接,学生则很难讲英语学习与游戏软件联系起来,增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游戏软件之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游戏软件具有开放性。在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游戏软件的中英对白、情节介绍、人物形象都无形中训练了小学生的理解力与学习语言能力。还有,游戏软件的开发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为小学生创造力类似真实的教学情景,其画面色彩、声音等都于人真实感,让小学生如身临其境,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软件游戏中的曲调、节奏和韵律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开拓了小学生的音乐智能、辨别能力、记忆能力等。
四、结语
篇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唱歌谣、唱童谣、讲故事和猜谜语”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领悟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一、听歌谣,体会母亲歌声的动听
课文中作者写道:“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在作者的笔下,母亲的歌声是那么地美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虽然作者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比喻,可是书本上举例的歌谣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而且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两段语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母亲依恋的情感,我从网上寻找到一段音频。女演员伴着轻柔的音乐,柔柔地演唱着母亲曾经为作者一遍遍唱起的歌谣。那声音就像是三月的和风轻轻柔柔的,像小溪的流水潺潺动听。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朗读了几遍歌谣,理解歌谣的意思,体会歌谣的魅力,然后我再播放音频。我发现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静静地聆听着音频中传出的美妙音乐。听完以后让学生说说第四白然段中作者对母亲歌谣的描述是什么意思,浸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们一下子就能理解到位。当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歌谣的时候,学生们都自觉地降低了音量,尽力做到轻柔地朗读,学生的这种朗读可谓是人情入境。
语文教学不是封闭的,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的正确运用为语文课的教学增光添彩,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二、唱童谣,感受民族语言的风趣
作者孙友田是安徽人,他的母亲在为他唱起那幽默风趣的童谣时运用的应该是具有特色的安徽话。有节奏感的童谣配上母亲的安徽方言给作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充分显示了民族语言的艺术魅力。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我在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熟之后再打着节奏朗读。学生们快乐地打着节奏,开心地朗读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我并没有就此满足,还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家乡的语言来说一说这些童谣。这样的提议一出,班级里就炸开了锅,白由练读的时候学生们都非常投入。因为班级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当老师要求用方言唱一唱童谣的时候,他们都积极、大方地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家乡的语言。一时间,语文课堂成为了各地方言的展示台。学生们在这一环节中感受到不同地方语言的特色,再一次领略到中国的文化。童谣幽默风趣的特点在方言的展示中更加突出。很多学生在课后还念念不忘,相信他们对自己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后,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语言。作者对母亲、对家乡那种怀念的情感学生也能得到理解。
三、讲故事,领略中华文化的深远
课文中的母亲在月光下为作者讲述了一个个神话故事,让作者体会到了高深莫测的夜空竟然是一个神话的世界,为作者打开了民间文化宝库的大门,也启迪了他的智慧。文章中处处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是母亲让作者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母亲让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博大深远,是母亲让作者喜欢上了文学,为他今后成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奠定了基础。
可是作者在描述母亲为他讲故事的时候,只用了寥寥数笔,例举了两个神话故事,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天空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还有哪些?这些故事表达了普通老百姓怎样的愿望和情感?在这些疑问的驱使下,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拓展了相关的资料:天女散花、天仙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这些故事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对一则故事的聆听并不能满足学生们对故事的热爱,但是我又不能在语文课堂中用太多的时间给学生讲故事,于足我要求学生白己课外去网络上、书本上寻找相关的故事。班队课上我们还举行了一次神话故事大会。不管是课堂中,还是故事大会上,学生们都被这些神话故事深深吸引了,静静地聆听着。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们更加热爱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国的文化。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做到的。
四、猜谜语,回忆童年生活的快乐
母亲唱过童谣之后,作者还要求母亲为他说谜语,作者猜谜底。明亮的月光下,母子俩互动进行猜谜,让作者再一次领略到中国民间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母子之间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恋。
篇6
关键词:分层;基础;目标;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45-01
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师总是想要兼顾全班同学的成绩,过于强调平均,平均主义的弊端就是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状,语文课虽然花费功夫多,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教学效果不理想,成绩出不来。 教育家柳斌曾指出,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就语文教学而言,如何面向两头,特别是面向中下生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我们的重点。以下去就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开展分层教学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1.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实施分层组合
分层教学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特别是对中下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原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上,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原则在分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在分组之前,教师必须深入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别特点,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对班级中每一个优秀生,中等生及学困生的优缺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为实施分层教学掌握了相应的尺度,为设计分层教学打下了基础。
了解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不同基础,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命名为"创新组","争优组""勇敢组"等。根据不同的程度分组,同组的学生程度差不多,心理上的压力减轻了,比较的对象也合理,反而学生的自信和学语文的情趣会提高。老师设计供不同基础学生选择的三层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和课堂作业也能在课堂里较好地落实;也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分层设计鼓励,采取不同的施救方法,不同的评价标准。 组合是灵活的,学生有了进步可以选择他自己认为适合的组,切忌把学生看死,因为造成程度不同的原因有很多,同个层次的教学也有个性,不断鼓励学生向更高的要求进发。
2.合理制订分层教学目标,发挥主体作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是避免语文课堂教学陷于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先决条件。如何把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转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根据不同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自觉地努力, 逐步实现目标,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
2.1 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制定长期的学习目标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帮助每一位学生了解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从而制定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学生自己会对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主体作用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充分了解并牢记每一位学生的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给予鼓励,树立信心,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目标。例如:对差生,我引导建立以教材为文本,学好书本知识,适当地延伸积累自己喜欢的课外知识;对待中等生,我引导树立在学好文本教材的基础上,学会主动学习,有效地积累课外知识;对待优等生,则引导他们像蜜蜂一样,贪婪地有选择性地吸收各种有益的课外知识,并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并掌握。
2.2 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基础,确立课堂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将课时分层教学目标及时传递给学生,否则,选择低级目标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或者选择不当可能使学生达不到目标,或目标太容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教育,帮助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基础,从而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迅速了解学生所选择的目标,在教学中实施适当的分层方法,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达到目标。例如:在同样是积累好词好段中,我们引导学困生对教材文本上出现过的好词好段进行归类记忆,达到知道好词好段意思,会听写就可以了;对于中等生,我们在归类记忆的基础上要求能适当地积累课外书籍中的好词好段;而对优等生来说,我们还要求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说出它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3 调整目标,培养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分层教学的关键任务是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目标的实现正是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提高的标志,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是无止境的,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不能停留在起始阶段设定的的目标上,而应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的进步,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功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调整,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不断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使学生不断朝着目标努力学习,也不断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绩。
3.进行分层施教 树立学习信心
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能消化,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有梯度,不同的认知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分层教学特别要关注中下学生,因为他们学习基础差,成绩跟不上,在家长、老师的压力下,厌学心理随着年级升高而加重。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实现情感体验,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被提出,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倡导学习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表达,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其特征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一定课题进行自主、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打破了单一的学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信息,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性的研究中总结学习成果,生成新的知识,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改变教师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开创性的思维能力,例如,著名的问题“雪化了之后是什么?”探究性学习就能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路和解答方式,让语文教学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与开创性。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必然要适应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也要在学习中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情境,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引入一种充满渴望的学习心理之中,带着疑问进入探究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营造造跃自由、勇于表达的学习氛围。如在《司马光》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砸缸救人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为好的救人方法。二是提供具有探究意义的课程资源。例如在《回声》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中小青蛙听到回声的故事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表达能力。
(2)设计有层次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①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是关于太阳的大小还是离人的远近?②文中两个小孩的观念和理由分别是什么……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再加以提升,让学生解答关于主题、思想的问题,从对文本的阅读、想象、思考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探究经验,学习深入探究的方法。
(3)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也离不开教师对探究过程的指导和探究方法的传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课题、重点词句和语段、文章的空白处、文章的结构、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探究,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在《生命 生命》教学中对标题的“生命”进行探究,产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鸟的天堂》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中的引号也是学生理解文章、体会感情的绝佳途径……
(4)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提高。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能够充分展现集体的力量,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取长补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看到与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与别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
篇8
题目:血、汗、泪:“日神-酒神精神”下对杰克?伦敦小说《拳赛》的研究
Blood,Sweat,andTears:AStudyonJackLondon'sNovellaTheGameunderApollonian-DionysianSpirit
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有关情况)
目的: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风刚劲,热衷在文学中探寻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在美国甚至世界文坛“自然主义”文学中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对杰克?伦敦文学创作产生影响的哲学思想中,尼采的哲学的影响最深(白淑荣2),学界对杰克?伦敦“自然小说”中尼采哲学渗透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学术界对杰克?伦敦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给予了极大关注,却忽视了其在另一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一领域便是拳击文学。在对国内外拳击文学研究进行检索之后发现,学界对拳击文学的准确概念尚无定论,普遍认为拳击文学是拳击运动市场化的一部分(Mitchell225)。类比体育文学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拳击文学定义为“从拳击的基本精神及立足于此的现实情况出发所进行的文学性虚构”(申相星29)。杰克?伦敦作为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名副其实的拳击文学作家(Mitchell225),其拳击小说理应受到读者及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填补文学界对杰克?伦敦拳击小说研究的空白,以杰克?伦敦作品中最为核心的尼采哲学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尼采的代表性思想“日神-酒神精神”在杰克?伦敦拳击小说上的体现程度及体现方式,证明“日神-酒神精神”是杰克?伦敦拳击文学创作的主导哲学主题,更是一大创作特色和标志。
意义:
拳击文学是杰克?伦敦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其非拳击文学拥有相同的文学地位。同时,拳击文学作为“体育文学”这一更大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研究“日神-酒神精神”在杰克?伦敦小说上的体现,不仅仅可以完善杰克?伦敦小说的研究,更是对体育文学所承载的哲学内涵愈加深入的挖掘,对学术界具有双重意义。
国外研究情况: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表明,在杰克?伦敦拳击文学研究这一领域里,成熟的学术研究非常匮乏。实际上,自杰克?伦敦的第一部拳击小说诞生起,学术界和评论界便对之采取忽视态度,没有以严肃、严谨的学术态度予以对待。富兰克林?沃克评价杰克?伦敦的拳击小说《蹩脚?贝路》为“杰克?伦敦最差的小说之一”(Mitchell226),凯文?斯达在其为小说《月亮谷》所做序言中,对主人公比利?罗伯特的拳击手背景只字未提。直到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学界才出现了少量对杰克?伦敦拳击文学的研究,且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对其拳击场面描写“真实性”(Mitchell229)的探讨,而未深入至主题及哲学内涵层面。
国内研究情况:
反观国内,学界对杰克?伦敦文学的研究更为局限,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总库中以“杰克?伦敦”为关键词检索,所得结果60%以上都是对其“自然主义”小说《野性的呼唤》、《海狼》和《白牙》的研究,而其余研究也大多关注杰克?伦敦的政治观和超人思想,极少涉及“日神-酒神精神”,更未见对其拳击文学的分析。在此研究背景下,本研究将尝试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并试图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完善杰克?伦敦小说的研究,更为体育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结果
主要内容:
本文的写作基于广泛阅读,包括杰克?伦敦的小说《拳赛》及尼采的著作《悲剧的诞生》,国内外各评论界批评文章,以及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的相关文献。
写作内容主要分为:1、“日神-酒神精神”的概述;2、利用“日神-酒神精神”对杰克?伦敦小说《拳赛》进行文本分析,具体包括(1)情节分析,(2)人物分析,(3)写作手法分析;3、综合文本分析,总结出杰克?伦敦的拳击小说在“日神-酒神精神”视角下的文学意义和哲学内涵,并得出其拳击小说作为传达“日神-酒神精神”的载体之一所具备的独特性。
预期结果:
本论文试图证明尼采的“日神-酒神精神”不仅仅是杰克?伦敦的“自然主义”小说的核心哲学思想,也是其拳击小说中的重要哲学主题,是杰克?伦敦创作艺术的一大特色和标志。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杰克·伦敦拳击小说:《拳赛》。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于作家作品、相关评论等文献资料的阅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合。2、逻辑分析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找出内在联系。
论文进展计划
6月10日论文撰写工作启动,通知学生暑假论文选题,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7月15日——8月31日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9月1-6日学生将论文开题报告交给班长,统一汇齐后交给外语系负责老师。
9月15日前外语系根据学生选题分配论文指导教师,通知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制定科研工作计划。
9月30日前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
10月31日前查阅资料、处理数据,完成论文写作大纲,交给指导教师审定。
11月30日前按指导老师审定后的提纲完成初稿,交给指导教师审阅,进行论文中期检查。
12月20日前按指导老师意见完成初稿修订工作,提交论文二稿
1月10日前提交论文终稿,交给指导教师,进行论文初步评定。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摘要:开题报告是本科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并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能力,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报告,它是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检查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学术著作撰写的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2]。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在本文中对大学生开题报告的目的和在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2.开题报告答辩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通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的形式组织专家对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1)检查学生阅读的相关文献是否充分;对研究背景的了解是否深入,全面;对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具体进展是否了解的全面、详细;引用的资料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比性;(2)检查学生是否充分具备完成论文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3)检查学生所选课题是否符合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检查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否适中,是否适合于本科生的特点和毕业论文的时间要求。(5)检查学生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是否合理,是否切实可行等等。为有助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顺利进行,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中,专家组还针对具体的检查结果对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因此大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主要针对以上目标和要求进行准备。
3.大学本科生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本科生的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题报告题目中出现的问题
开题报告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开题报告题目应该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尽量简要概括出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此要求题目既要准确又要规范,既能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又能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开题报告题目中的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所选题目过大,过于笼统。例如2006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性质研究”。众所周知,稀土过渡族化合物有很多种类,每一种又有多方面的性质,因此从题目上根本得不到论文选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另一个常出现的问题是题目与将要研究的内容不符,例如2004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答辩中发现其研究内容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虽然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与其结构和磁性有关,但很明显这个题目与具体的研究内容是不相符的。实际上出现这些错误与指导教师的工作不细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在开题报告的题目上要充分重视起来,严格把关。
(2)文献综述中出现的问题
文献综述,即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比较,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过于局限就会忽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不能充分理解文献的意义,不能准确地掌握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文献阅读量少,信息不充分,特别是缺少对重要文献的评述,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状况了解的不够;②对文献只引用,不评述,缺乏对文献的理解,实际上是对文献的罗列;③文献综述定性描述过多,缺少重要的定量的数据指标。例如2009年有个学生描述其拟研究的某种光致色变材料时,介绍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电导率高”,这里就应该有一个定量的与其它相关材料的电导率的比较,作为其立论的依据;④引用文献的结论时不加标注。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这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此外,在文中相应的引用之处必须加以标注;⑤对文献中(研究内容中)中所涉及的特征量(研究目标)的含义不清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2008年有个学生拟研究的内容是某种有机分子磁体的结构对Tc温度的影响,答辩中发现学生不知道“Tc”这个符号表示的是居里温度,更不知道居里温度的意义,甚至在反铁磁材料的论述中还在讨论Tc温度。这个学生显然不具备研究内容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文献阅读之前,应该补上这些必要的知识。这一点要特别引起学生注意,任何一个研究工作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因此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及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之中都要不断地去学习。另外,学生在文献综述中经常过多地介绍基本概念,占去了大量篇幅,实际上忽略了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
(3)研究内容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本科论文的目的、特点和完成论文的时间要求,学生的研究内容计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研究内容过多、过泛,有些甚至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这在本科论文半年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其次是忽略了主次关系,研究计划中对重要的问题没有充分安排,而不重要的问题却安排得很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目标的理解还不够。
(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中出现的问题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科论文应尽量采用已经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当然,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但在本科论文阶段,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时一定要慎重,最好有一定的预研工作作为基础。在这部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对已经成熟的方法介绍得过细,占去了过多的篇幅,另外一个是详细描述整个实验(或研究)过程,包括每一步的研究结果,似乎研究结果已经确定,全部研究工作已经完成。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每一部分基本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开题报告之前为学生专门做一个专题讲座,以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问题学生 和谐校园 影响及对策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和社区环境共同努力,其中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展示校园文化、校园风貌的主体;学生个体出现了不和谐,将打破校园的和谐。然而,在当今的高校由于受校园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加之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产生了不少有不良习惯、不良思想等的大学生,我们称其为“问题学生”。这类的大学生诱发了一些校园的不和谐,正是这些不和谐,在不断加重学生家长负担、学校管理上的压力,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滋生着校园和社会的隐患。
一、什么是“问题学生”
就是在大学校园里,未能妥善处理自己在学习、工作、时候中的矛盾和压力,从而对学校和校园环境造成现实和潜在消极影响的学生。其特征为,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内心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严重;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家庭,自己与社会环境关系紧张,甚至畸形。存在思想真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位或错位,信念扭曲。“问题学生”对校园环境会产生消极影响或危害性。一方面,他们自己有无法排解的焦虑、疑惑、郁闷、不安等问题,另一方面,又给校园制造影响校园和谐的问题。
二、“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大学校园内“啃网族”,“迷茫、郁闷”族,“休闲族”,“厌学族”等的产生原因,一部分是中学应试教育下的一种人的思想的畸形发展,一部分是受校园、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使大学生逐步演化分层而形成的,他们都因自身内部、自身与家庭、自身与校园环境的不和谐而产生的。
首先,自身内部的不和谐。“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和父母在教育中过份夸大和强调高考通过后将给他们带去的现实价值,忽视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建立和提高的教育,使得一部分学生中学阶段的信念全部集中到了文化学习中,每天就是文化学习、再文化学习;应该在中学解决的人生问题、思想问题、人格问题等都一股脑的堆积到了大学校园,升入大学后,大学教育和管理方式与中学阶段完全不一样,大学校园中存在不仅仅是单纯学习的竞争,还有逐步展示出其它方面的能力竞争,这时,这一部分学生就显得无所适从,自身内部的矛盾不断冲突,使其内心深处失去平衡。
其次,自身与家庭的不和谐。“问题学生”自身与家庭存在着不和谐,主要是因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结构的缺省(如:单亲家庭)或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如:过份溺爱、教育方式粗暴、缺乏交流和沟通等),使得他们在上大学前就潜在着个性畸形,性格内向偏激,甚至心灵扭曲。他们与自己的家庭成员无法沟通和交流,对自己的家庭缺乏依赖和信任感,他们“漂游”在对家庭的期望和失望之间,内心矛盾重重,当他们带着这种与家庭的不和谐关系走入大学校园后,在逃离了父母的“控制”,后,极易引发他们在情感、品德、性格、学习、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成为高校内的“问题学生”。
再次,是自身与学校之间的不和谐,一种是由于高考失利,很无赖无望的走进了自己不愿上的学校,在内心深处无法接纳现在的学校,总是沉浸在自己的高考失利的阴影下不能自拔,对学校认可度很低,内心深处在不知不觉的随时都在抗拒对学校的认可,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就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进一步的寻找学校不足点来支撑自己的观念,从而更深层次的加强了对学校的不认可,这样他们就会自觉理所当然的不学习,混天过日;另一种是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由于遭遇矛盾和挫折后,不愿意从主观上去找原因,总希望环境改变去适应他们,当他们发现,自己在遭遇矛盾和挫折时客观上有由于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着“瑕疵”而引发的,而这些学校的“瑕疵”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律是可以克服的,但他们不愿改变,进而产生对学校的不认同。他们在生活上、言辞上、举止上、喜好上、情感上都表现出小叛逆,表现出与众不同,个别的好惊世骇俗,标新立异,只追求自己爽的感觉,不关心同学,不关心班级,不关心学校,厌弃学校校园的主流和趋势,不以为伍,追求个人生活另类和激情。
转贴于 三、“问题学生”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负担
高校内“问题学生”的存在与和谐校园的建设格格不入,已成为家庭、校园不和谐的因素,随时都有可能打破宁静的校园和家庭的平衡,伤害到自己或他人或家庭。如:现在校园中“啃网族”,已成为大学校园学生荒废学业者之最,他们不上课,不做作业、不做实验等与学业有关的任何教学活动,每天上网打游戏,阅读网络小说、网络聊天等等,废寝忘食,一天吃一顿或胡乱填肚子,困了就地休息一会儿,总之他们离开网络就无法生活和生存。这样的学生是高校“问题学生”中的人数之最。还有“迷茫、郁闷”族,他们在大学校园内,由于受中学不恰当的教育理念所支配,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无忧,加之五光十色的大学校园生活,使他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目标和前进的动力;但现实的校园内又充满了竞争,身边同学取得的成绩令他们羡慕不与,这种心理矛盾不断的在发生冲闯,使得他们迷茫、郁闷,每天“机械式”的上课,混文凭,下课后就无所事事,畅想在无尽无止的、飘游不定的“混思”之中,即想上进,又缺乏信心、毅力和勇气;徜徉在自我徘徊中,他们失去方向而迷茫,精神无所寄托而郁闷,这一群体中一部分可以挣脱“迷茫、郁闷”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一部分会滑向“问题学生”的行列,学业荒废,成为学校和家庭、社会的包袱。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还有“休闲族”“厌学族”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时尚、前卫、很狂热很自我的追求个性,感到自己才是引领校园的风云人物,其实,他们在彰显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也是内部的危机一种展现,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危机者。
四、对“问题学生”实施个性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个性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在“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中,要依据教育本质,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使性情各异的大学生按照自身的本面目投入到大学校园生活中,去体味大学生生活的多姿多彩,全方位的参与校园实践锻炼活动,实现“问题学生”与校园环境和谐相处,并健康成长。
1.加强“问题学生”的个性教育,实现“问题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大学里的“问题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都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对其个性完善和提升,这部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受到压抑和阻碍,因此,在大学教育环境应该从促进“问题学生”的个性完善和提高为工作的切入点,在充分肯定其优势方面,从他们的性格、气质、情感控制等方面开展循序渐进的训导工作,纠正“问题学生”身上存在的不利用因素,提高“问题学生”的基本素质,让“问题学生”走出自己与家庭、学校、自身不和谐的环境,帮助“问题学生”找到自信,树立人生目标。
2.为“问题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转化环境。在大学教育过程中,为“问题学生”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那就要做到“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帮助他们寻找解决和克服其内心矛盾,开启他们心智,完善他们的人格,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融入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关心和爱护“问题学生”,使他们有时间、有机会、有空间顺利回归到和谐校园中。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初中 创新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积极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学会自由学习、自主发展。而惟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根本转变。本文探讨了在新型的学习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可行性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急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具有和谐共融的智商情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阅读教学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不断发现、丰富、完善和超越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阅读量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应该重视开展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引导;其次,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课外阅读材料应注意与课内内容的沟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再次,强调读写结合。养成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三、放眼社会,开展社会时间学习
1、教学内容上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一定要求学生一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读者》等杂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最后再向他们推荐大部头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如鲁迅小说,中外名著等。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消除了学生对名著的恐惧,并且整个过程由老师启发,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从生理与心理都比较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