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帮扶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11 17:4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帮扶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xx年8月,我镇分配到两名省委组织部选聘生(大学生村官),分别在我镇的黄台村和xx村任职,为各该村的团支部书记。两个村均以水产养殖为主要产业,有较好的创业基础。
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计划主要依托团省委“计划”,联合其所在村和镇涉农部门对其提供帮扶,主要包括为其创业提供场地,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其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方案,开展养殖技术、疾病防治、日常管理、市场信息等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活动开展半年以来,我镇团委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1、建立帮扶机制,选择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及实施方案。镇团委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项目选择提供咨询意见,并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联合起所在的村组织和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对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2、镇团委负责帮助其解决前期资金筹集、场地建设、养殖品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生产用水、用电及交通畅通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帮主其申请“田园小康”项目和争取“计划”创业资金,目前,两名大学生村官都已经获批了“计划”创业资金,其中一个还申请到了“田园小康”的创业帮扶资金,初步解决了其创业所需的资金问题。场地方面主要是做当地养殖大户的工作,从其养殖场地分出一部分提供给大学生村官作为出资,年底可以用分红的形式补偿收入,目前,两人均得到了适合的创业场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3、组织涉农部门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其创业过程中,组织涉农部门对口帮扶,主要是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当地养殖大户进行经验交流,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养殖规模,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去年底到今年初,由于养殖周期问题,只能做场地维护,技术学习等方面的工作,三月份以来,我镇团委两次带领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在鱼苗购买和放养等方面为其提供指导。同时鼓励其参加相关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会,自己多掌握一些技术,确保创业成功。
4、在其创业过程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尽力帮助解决其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代购饲料、药物等,力争助其创业成功。由于刚参加工作,经济能力有限,虽然有团省委各个项目的大力支持,但是在资金方面还是有些压力。今年三月,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经销商承诺,为两名村官每人赊购4000元的饲料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其创业积极性。
篇2
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计划主要依托团省委“计划”,联合其所在村和镇涉农部门对其提供帮扶,主要包括为其创业提供场地,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其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方案,开展养殖技术、疾病防治、日常管理、市场信息等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活动开展半年以来,我镇团委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1、建立帮扶机制,选择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及实施方案。镇团委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项目选择提供咨询意见,并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联合起所在的村组织和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对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2、镇团委负责帮助其解决前期资金筹集、场地建设、养殖品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生产用水、用电及交通畅通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帮主其申请“田园小康”项目和争取“计划”创业资金,目前,两名大学生村官都已经获批了“计划”创业资金,其中一个还申请到了“田园小康”的创业帮扶资金,初步解决了其创业所需的资金问题。场地方面主要是做当地养殖大户的工作,从其养殖场地分出一部分提供给大学生村官作为出资,年底可以用分红的形式补偿收入,目前,两人均得到了适合的创业场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3、组织涉农部门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其创业过程中,组织涉农部门对口帮扶,主要是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当地养殖大户进行经验交流,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养殖规模,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去年底到今年初,由于养殖周期问题,只能做场地维护,技术学习等方面的工作,三月份以来,我镇团委两次带领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在鱼苗购买和放养等方面为其提供指导。同时鼓励其参加相关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会,自己多掌握一些技术,确保创业成功。
4、在其创业过程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尽力帮助解决其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代购饲料、药物等,力争助其创业成功。由于刚参加工作,经济能力有限,虽然有团省委各个项目的大力支持,但是在资金方面还是有些压力。今年三月,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经销商承诺,为两名村官每人赊购4000元的饲料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其创业积极性。
篇3
1、中青互联平台由北京中青助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搭建。中青互联大病重疾互助公益帮扶项目通过互联网传播手段,利用互助共济、帮扶分摊原理。
2、面对全民的“人人乐大病重疾互助公益救助计划”,以彻底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面对“解放军退役军人”的一人加入、全家受益的“退役军人大病重疾互助医疗保障计划”;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关爱大学生大病重疾互助医疗救助计划”,让校内大学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困难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现如今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可能面临的问题
工作难找。工作难找、就业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普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一些大学生投出的一份份简历往往石沉大海,而每一次面试的失败无不考验着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才能找到工作一直困扰着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导致他们每天都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思想包袱过重。在很多大学生看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上了大学就意味着以后可以有个美好的未来。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一些大学生十年寒窗苦读却换不来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们无法和父母交代,他们害怕让父母失望,每一次父母的电话询问都会让他们“心虚”和难过,同时他们也更害怕会遭到周围亲朋好友的嘲笑,这会严重地刺伤他们的自尊心,种种这些问题都会让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背负着严重的思想负担。
容易对未来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在面对屡次的求职失败和无工作可找,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一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对未来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而这种情绪蔓延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对生活和做事的态度。这种不良情绪一般在短期内都很难消除,绝对不应小视,需要相关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及时做好情绪调整,积极乐观面对未来。
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机构的关心和帮扶,同样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注和帮扶
国家的关注和帮扶。国家的关注和帮扶对于有效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顺利就业至关重要。国家对于高校就业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早有关注,为了有效解决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009〕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39号)等,在政策和措施上予以了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帮扶。此外,国家又要求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和省市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协同推M高校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可以说,有了国家、政府的关注和帮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难的问题,也让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关心和关爱。
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机构的关心和帮扶,同样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注和帮扶。对于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光有国家的政策和措施是不够的,它需要地方各级政府的贯彻和落实,同样也需要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出台相应辅政策与措施,推动和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地方各级政府要争取把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纳入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困难群体帮扶体系,实施相应的援助项目在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要为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就业服务,此外,还要加强市场监管,为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营造公平、安全、有序的就业环境。可以说,地方各级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时它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可能对于推动和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让大学毕业生直接感受到福利。因此,推动和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
高校的帮扶与指导。高校要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管理和服务,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优质的就业管理和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群体,高校要建立就业困难学生信息库,根据类型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计划,要坚持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力争帮助多数就业困难学生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此外,高校还要设立专项经费作为经济困难家庭毕业生的求职补助,或对已成功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奖励。
另外,由于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普及化,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没有走出精英心态,“高不成、低不就”和“眼高手低”的状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高校要积极帮助大学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引导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理性认识,正确定位,先就业、后择业,或者通过继续深造增加就业砝码,等等。同时,高校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在就业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切实帮助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提升就业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还要积极开展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心理辅导工作,有效提高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信心,帮助他们缓解因就业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确立自信心,勇敢就业。最后,高校还应提高办学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积极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尽全力为大学毕业生求职创业创造条件。
社会各界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大学生要积极提升自身就业或创业能力
社会的关心和关爱。帮助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实现顺利就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爱。就实际情况而言,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作为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因此,作为社会各界而言,应给予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尽可能给他们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各企事业单位应该敞开怀抱公平地接纳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岗位和就业机会。对于有就业或创业培训意愿的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相关机构应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免费的职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帮助他们提升相应的就业或创业能力,鼓励和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或创业。
学生自身的努力。顺利实现就业离不开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自身的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转变就业观念是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实现顺利就业关键。在现如今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形势下,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要学会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要避开求职热门和热点地区,要勇于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去就业,到城乡基层或西部边远地区去就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创业,尤其是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多便利和优惠政策的前提下,自主创业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此外,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还应积极提升自身就业或创业能力,从入大学开始就要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各种机会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求职技能或创业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在求职过程中,尤其要找准自我定位,通过积极努力寻求各种渠道进行求职就业。
(作者分别为辽宁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学风;优秀课堂;实践;活动
一、学风建设的实践活动
为更好地促进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学风建设,并将学风建设逐步引向深入,生环学院除坚持优秀课堂创建外,还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包括团学活动、科技竞赛活动、考研教育活动、春风帮助活动等,以下逐一详述。
二、团学活动
“团学活动”就是针对广大团员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团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人才为目标,以“创特色、求品牌、重个性”为理念,以“第二课堂”为方式,围绕运河文化节和环保科技节为主线,结合学院专业特点举办各类多彩的活动形式。团学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强健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了学生的社会视角,使学院的文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科技竞赛活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环学院一线教师积极利用科研和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培养,积极支持学生申报“省新苗人才计划”“省挑战杯竞赛”“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环保创意设计竞赛”等课外科技比赛,并给予精心的指导;还引导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取得良好的效果。学院重视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全院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推动了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2012年,生环学院7名学生申报成功“省新苗人才计划”,其中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7项,省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项;副院长陆胤指导的学生团队在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本学期共有5人在省级以上专业类竞赛中取得名次。这些奖项的获得,极大地激发了全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考研教育活动
从2008年开始,为加强学风建设和推动全院的考研风气,生环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各方面营造更好的考研氛围,引导学生考研。加强宣传,进行舆论引导,增强考研意识。考研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同样,一个学生最终是否决定考研乃至成功考取也不是瞬时的过程,而一个学生考研意愿的形成必然受到外界的影响。为了在全院营造考研的氛围,生环学院积极收集并相关高校的考研信息,加强感性认识,在认知上明确考研的存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学院近几年考研高录取率以及被成功录取为研究生的毕业生就是激励在校学生考研的学习榜样。为激励学生考研,生环学院通过宣传栏、考研推广座谈会以及邀请基础部许跃宇老师前来召开经验传授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使低年级学生知道考研成功的可能,消除对考研的畏惧感,萌生考研的意愿。
五、春风帮扶活动
高校学风建设不是要帮助某一个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式,而是要尽量将所有学生都纳入优良的学习气氛中。但是,每所高校、每个院系的学生都是各有差别的,有些学生素质较高、学习习惯良好,有些学生则自律性较差。学风建设就要让先进帮助并影响后进,从而实现学风的整体改善。为此,我院开展了旨在帮助落后学生的“春风行动”。经过多年的探索,“春风行动”现已发展成为“以党团共建为基础,由学生党员带动普通学生”的基本模式,从单纯的帮扶活动发展成为以帮扶活动为主体,兴趣小组为拓展的复合形式。活动形式也从单一的“学困生”帮扶拓展为“学习成绩困难、学习习惯困难、寝室卫生困难”的三困生帮扶和以“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三类兴趣小组。通过帮扶,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提高成绩、改变学习习惯;通过团队式学习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对于生环学院而言,这项工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优秀课堂”的创建。但是,仅有优秀的课堂还远远不够,对于大学生来说,仅依靠课堂学习是不足以使其成才的。另外,“优秀课堂”侧重于强调硬性指标,强调对学生的严格管理,而缺少对学生的柔性引导和熏陶。因此,生环学院在“优秀课堂”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是“优秀课堂”有益和必要的补充,是实现学风建设多元化和立体化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硬性”要求之外的“柔性”引导。从实际成效看,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推动生环学院优良学风的建设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篇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日前,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推出5个方面18条政策措施,大力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促进2014年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
今年,各地、各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6个月之内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具体标准由各地确定。各城市按照文件要求,要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提供便利。
今年继续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全省安排省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500人,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计划招募1600人,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服务社区计划各招募300人。此外,继续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继续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和经济困难县补充农村教师资助计划。进一步落实服务基层期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逐步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比例;县及县以上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也将安排一定比例,聘用符合条件的服务基层毕业生;加大乡(镇)事业单位对服务基层期满毕业生考核聘用力度,鼓励毕业生服务期满后留在服务单位或面向农村基层就业。从2014年起,参加省级“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生活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600元提高至2000元,参加服务社区计划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生活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4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800元。
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各地、各相关部门将依法简化注册登记手续、降低创业门槛,使毕业生能够高效、便捷申领证照;明确一次性开业补贴、带动就业奖励、创业场所租金补贴、社保补贴等具体标准和申领程序;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省财政投入1300万元由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我省今年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按每人800元标准给予专项补助。各设区市、省级基地、有关高校根据年度培训任务,结合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类型等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通过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各高校校园网面向社会公布,符合培训条件的大学生均可报名参训。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继续遴选扶持一批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每个省级资助项目给予3万~10万元的资金扶持;支持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支持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省市共建福建省(福州)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孵化服务。
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
2014年全省将举办80场公益性大型专场招聘会,目前省人社厅已牵头举办了2014年全省大中专毕业生春季大型供需见面会和建设行业、交通运输行业、IT行业等6场综合性、行业性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2170家用人单位累计提供了近7万个岗位信息。毕业生可登录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各高校校园网查询招聘活动和岗位信息。省财政继续对举办毕业生公益性专场招聘会、为待就业毕业生提供免费档案保管、转递服务等就业公共服务的人才服务机构给予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专项补贴。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将启动三期建设项目,开发建设“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网上办事系统”、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系统、开发毕业生需求信息公开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各地将加强实名登记和就业跟踪服务,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活动,重点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全省将组织1万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活动,其中省级就业见习计划1000名。各地、各高校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数据库,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制定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女毕业生等就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继续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 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帮扶。
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
各高校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基础建设,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继续实施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建立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开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校园行”活动,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重点宣传自主创业、基层就业、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政策。2014年起,我省各高校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省人社厅与省教育厅将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机制,落实就业状况与高校发展相关工作适度挂钩的制度,将就业状况作为有关经费安排、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减就业率持续偏低专业的招生计划。各高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消除就业歧视维护就业公平
篇7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成因;对策
一、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
笔者对本校100名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将近九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回到农村就业;大中城市是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最低选择也是留在中小城市;相比较民营企业,贫困大学生更多倾向于稳定的国有企业。这其实反映了贫困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又很少关注个人事业发展前景,甚至为达到目的改变专业也在所不惜,选工作时显得不切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
2.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他们非常珍惜来自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往往具备朴实、勤奋、认真、好学的特点,这是贫困大学生的优势与长处,但当前社会的人才评判标准更多也更复杂化,除了把大学生专业、技能、证书等基本可以量化的标准变成基本素质要求以外,在校期间的社会活动参与情况、获奖情况、工作实习经验等附加条件也越来越多,而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和素质教育培养等方面劣势就凸显出来。家庭条件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就业的面相对就广,而家庭条件差、社会关系单一的贫困学生就业途径就少。
3.不断攀升的求职成本令贫困大学生望机会而怯步
不断攀升的求职成本对就业的影响已经凸显。近几年,随着求职的竞争激烈化,很多学生为了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在求职的道路上都使出了很多方法,所以求职成本又成为了贫困生的一笔大支出。服装费、食宿费、电话费、服装费等等,每一次求职都是几百上千的支出,对于还没有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使得困难家庭雪上加霜,也丧失了许多的工作机会。由此可见,在贫困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他们除了承担基本生活的压力,承担就业难的压力,还要承担为就业付出更多真金白银的经济压力。
4.高校和社会在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帮扶体系不健全
很多高校对于帮扶贫困大学生就业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还是难以针对核心问题给予充分引导,高校本身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缺乏紧迫性,都只是做了一般的工作而没有专门的帮扶政策和帮扶渠道。很多高校的资金调度也是一个问题,他们也没有关于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专门调查,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和辅导信息掌握得不够准确,从而导致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能以思想教育代替就业帮扶。高校里对于就业过程深入研究的老师十分有限,导致就业帮扶工作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说教而已,服务内容不全面。目前,国家制定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频频出台,但这些对于大学生就业队伍中的贫困大学生而言,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国家应在出台的所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中,给予贫困大学生以特殊待遇,以示对其的特别帮扶。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控制对策研究
1.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拓展就业思路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决定着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因此,要求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就要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针对贫困毕业生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对其开展教育,加强引导。鼓励贫困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勇于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西部、边疆和基层去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鼓励贫困大学生立足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念,优先考虑回到生源地为家乡建设服务,基层的锻炼是为他们今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要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这样将更为有利于毕业生的现在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就业、择业和创业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引导贫困大学生克服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和悲观畏难、消极等待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一职定终生的旧的就业观念。这是一种最现实的选择,对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2.整体关注,提高贫困毕业生的求职择业能力
在当今个人能力成为求职关键的买方市场面前,只能将突破口选定在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整体能力上面,而这方面恰恰是贫困生比较薄弱的环节。首先,很多贫困生学习成绩不错,但由于家庭环境影响,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都比家庭经济较好的同学略为逊色,因此增强这些能力,是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次,贫困大学生应借助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课程,了解从学生到职业人身份转折过程中所带来的心理困惑,掌握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保障贫困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再次,贫困生应充分利用校园的一切资源,确保在校期间提升计算机与外语等贫困学生往往欠缺能力的水平。此外,求职面试是就业过程的决定性环节,贫困生要在锻炼人际沟通的能力之上,学会推销自己,及时总结分析不足之处并改进,进而在实战面试中能娴熟掌握,提升技巧。
3.建立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
要建立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要注重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科学分析市场,客观认识自己,要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实现就业。学校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时,应该把为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单列出来,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在开展就业指导方面,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面试成功率;专为贫困的毕业生建立档案,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为贫困生组织专场招聘会;也可以在低年级就将贫困生情况向急需人才的企业宣布,由企业和贫困生签订协议,组成帮扶对子,由企业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贫困生毕业后再到企业工作,将二者捆绑起来,双方互惠互利,既有利于贫困生顺利找到工作,又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
4.采取有效的贫困大学生就业政策并促进落实
首先,可以专门开发和创造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其次,要鼓励贫困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再次,要引导贫困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此外,还要鼓励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予方便。要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扶持。通过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鼓励贫困大学生自主就业,积极创业。
对于招聘困难大学生的单位给予政策扶持。很多企业对于贫困生都有一种歧视,使得贫困生的自信倍受打击。但是又有很多的企业非常乐于招聘贫困大学生,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学生谦虚好学,经过几年的培养之后,会成为公司的栋梁之才。为了鼓励这些公司招聘困难大学生,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企业必要的补贴,帮助他们力所能及地吸纳大学毕业生,使得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求职之路充满自信,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
三、结束语
贫困大学生仍然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只是他们个人的事,更关系到家庭、社会的稳定,这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问题。要不断完善贫困生就业保障机制,努力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力量支持的整体综合力量,加强各支持主体之间联动与信息交换。高校要重视贫和加强贫困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通过职业规划活动、就业指导课程、就业经验交流等途径帮助贫困生明确职业目标,通过开展就业模拟训练等活动积累实战经验和应变能力,通过实施就业援助计划为贫困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平台,从而不断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切实解决贫困生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国蓉.《制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李筱白.《形象识别在大学生就业准备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3]熊文斌.《论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支持系统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09年09期
[4]王睿娜,尹晓丹.《大学生就业意识状况及提升策略―以兰州大学为例》.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6期
[5]陆莹.《浅析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索》.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学风;学业生涯规划;学习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风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学生普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制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迷茫等问题。
第一,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同学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由于不再接受高中严格的监督,自己有所放松,整日无所事事,缺乏正确的规划和指导,这样使得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更加迷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第二,学习纪律松懈。目前有些在校大学生学习作风拖沓,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下课玩网络游戏。平时得过且过,期末突击复习,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同学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冒险作弊。
第三,专业思想淡薄。大多数学生高中时期缺乏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甚至许多学生是调剂分配而来,学习主动性较差、专业认同度较低。加之进入高校后学习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能动能力,难以从高中的学习方法转变,在缺乏专业指导和关注时丧失学习信心和热情。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从以往经验看,单纯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要求学生养成学习习惯,营造学习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实现学风建设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习是持续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才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离开学校讲授式授课的前提下,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仍然能够将学习和求知作为个人发展的动力,寻求新知识,探求新方法,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学业规划有助于端正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学时期是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知识高度积累并向质变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来到大学,摆脱了高中时期家长的管理、老师的“填鸭式”教育、同学之间的竞争,开始在所谓“自由”的大学氛围中放纵自己,不思进取。通过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同学认识大学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业安排,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带动效应,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氛围。
3.学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学业生涯规划会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形成不同的计划、安排。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根据自己对大学的初步认识形成简单的学习计划,并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根据自己的见识、经验、能力的提升不断调整,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按计划”变为“定计划”,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狭义学习变为主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不断地进步和自主能力提高,成就感不断提升,自信心增强,思维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进而更有信心和勇气。
4.学业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为求职就业创造条件
大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支撑。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相继和交叉的关系,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学业着手,根据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未来求职的依据和保障,通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完成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为职业的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依据。学业规划通过依托于专业学习,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个人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加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确定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
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目标,总觉得进入大学后碌碌无为又好像每天很忙,渐渐萌生出“混日子”的心态。其实每个人的学业规划都会依据自身特性的不同而不同。每个学生初到学校,因受教育经历、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理想信念影响,对自己的学业规划和个人未来发展的期许会有不同。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学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确定阶段性目标及整体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另一方面,将职业发展与学习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大学时间,敦促学生在校四年为其职业理想而奋斗。
2.入学初期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业规划的制定更主要是目标激励和时间管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目标的达成与努力程度相辅相成。学业生涯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大学阶段每个年级的不同,随着学生个人的成长、思想和见识的不断成熟,学业规划也会循序渐进。对于入学之初的新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新生增加对学科的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每一个时间单元,周、月、学期、学年设定学习目标并敦促其完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单元打基础。随着学生适应性的增强,后期学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3.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目前的学生管理者,往往一开始就为学生制定了大量的规矩和惩罚措施,学生被迫接受,但并不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和动态,很多要求适应低年级但并是适应高年级同学。学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入学初期,学生设计的学业生涯规划必将随着其专业知识、社会经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新生指定学业生涯后,一定要求学生定期对其学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辅导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整对学生的管理思路,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正确引导、规划其发展。 4.构建学生管理与教师教学的交流平台
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通常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缺乏沟通和探讨,学生往往是“填鸭式”学习,逐渐丧失了学习、研究热情,更有甚者认为“与其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看书”的念头,课程过半逃课人数剧增。学生学业生涯的构建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无论是针对大一新生的新生研讨课,大二大三的科技竞赛辅导,还是大四时期的考研指导,抑或者是学业生涯规划调整,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与沟通贯穿一个学生求学生涯的始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白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将学生的需求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学生可以向老师反映课程的难点,更加深刻消化课堂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三、制定不同时期的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入学后,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存在差异和不同,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和规划也会不断改变,学业生涯规划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生涯做出指导和调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制定辅导计划时必须考虑年级、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
一年级偏重于学业适应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主要包括基础课程辅导、新生中的杰出学子培养、新生适应性教育和新生研讨课等,通过对大学学科介绍和适应性培养,帮助新生适应自主生活、学习方式,做好角色转换定位,同时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增强学生学习基础课及专业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二年级重点做好学业规划辅导。此阶段包括基础课程辅导计划、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学业危机干预和科技竞赛辅导。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和适应,大多数同学大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学生的优点也开始显现。这一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规划学业目标,鼓励个性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或科创研究,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及时做出帮扶和学业危机干预。此外,该阶段针对发展目标明确地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考研或就业指导。
三年级加强学业创新辅导。这一阶段的学业指导内容包括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计划、科技竞赛辅导、考验辅导计划和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进一步深入、拓展科研和努力提升学业。通过深化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要求及大学生科技研究和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大学生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项实践工作,开展针对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并对学生未来规划和选择做出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四年级学业发展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包括实习指导、学业危机干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和毕业生职业规划,通过对学生三年的学业总结,有针对行地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找准原因,探索解决学业危机的途径,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通过系统性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实施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篇9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student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work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in 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five employment ways of the fine, institutionalization, normalization, project, precision, providing a realistic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employment level improv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高校;就业工作;途径;毕业生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mployment;way;graduat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223-02
0 引言
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总量持续增加(预计795万,比上年增加30万),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减少等新的形势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原因的复杂性,要求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形成联动机制,携手共同参与问题解决。[1]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大学生从“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探索以毕业生需求为目标的就业工作途径势在必行。
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实践,提出了就业指导服务精细化、就业工作制度化、创新创业工作常态化、就业能力提升项目化、就业帮扶精准化等五项就业工作途径,其模型图见图1。通过这五项就业工作途径的实施,该学院2016届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为94.17%,与2015届相比稳中有升,就业去向更加多元化。
1 就业指导服务精细化
1.1 搭建学院、班主任、班级就业宣传员三级就业指导服务平台
首先,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牵头,就业办公室统筹协调,确保就业工作机构、人员、资金、场地“四到位”,将就业工作从单一的就业管理转变为集指导、服务、研究、教学、管理为一体的模式;其次,将就业工作具体落实到班主任,鼓励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授课,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注入新的活力;最后,在高年级推出就业宣传员制度,直接对接学院就业工作办公室,及时传达学院就业工作相关文件、政策、用人单位信息等,并及时了解班上同学的就业状况,定期与班主任、就业工作专职教师沟通交流。
1.2 加强职业生涯与就业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建设
一是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覆盖全体学生,并以“慕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不同年级分层次开展活动。大一、大二以“生涯体验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工作坊”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树立就业意识,提前做好求职准备;大三、大四以“职业剧场、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邀请杰出校友、企业HR、技术骨干等进校举办报告、讲座、经验交流会引导学生及早了解工作世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业到就业到职业的转变。
1.3 坚持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效率
坚持“全年无休、就业信息网络全、对接半小时举办招聘会、满意服务承诺”等四项原则,充分利用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信息化服务载体,努力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效率,提高就业服务满意度。
2 就业工作制度化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就业工作经费、奖励、自设奖学金等管理办法形成制度保障。其中,《信自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经M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就业经费的使用额度和标准,并专门对各系接待用人单位、走(回)访用人单位等就业服务工作设立专项经费。《信自学院关于本科生就业工作的奖励规定》中从招聘信息提供、推荐学生就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学生成功创业等设置院设绩效点,充分挖掘专业教师的就业资源,提升全院教师服务学生就业的意识。《信自学院自设奖学金管理办法》中设置自主创业奖、就业帮扶奖、升学鼓励奖、标兵宿舍等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招聘会、考研、创业,提升学生互相推荐就业的意识。
3 创新创业工作常态化
安排学院团委专职教师组织和实施创新创业工作,将创新创业工作融入到常规工作中,制定《信自学院创新创业基金活动管理办法》和建立创新实验室和创业实践基地,保障创新创业工作常态化开展。依托“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大赛等各类竞赛引导学生树立“以创新创业引领就业”的就业观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对入驻到校团委创业孵化器的团队进行重点关注和扶持,做到“创业前有指导、创业中有帮扶、创业后有跟踪”,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成功走上创业之路。
4 就业能力提升项目化
结合学院专业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群体,鼓励就业工作专职老师及各班主任申报校级“就业质量提升计划”和“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项目,同时在学院设立“就业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支持各系以项目的形式开展就业工作,实现校院两级以项目化的形式推动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学院就业专职教师和班主任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素养、科研能力培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竞争力提升、信息学科女大学生就业困惑及干预研究”等方面立项6个项目,通过项目的开展弥补工科专业低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素养、科研能力低的现实,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工科女大学生克服职业困惑,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5 就业帮扶精准化
5.1 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动态数据库
就业困难群体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科女生、学习成绩较差型(学习警示、退学警示的学生)等类型,在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间节点摸清就业困难群体底数,准确掌握具体情况,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数据库和帮扶工作台账,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就业一个,销号一个。
5.2 _展个性化就业帮扶
针对不同类型的就业困难群体,通过班主任、就业专职教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一对一”个体就业咨询服务,并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并安排专业教师与就业困难群体学生结对子,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优先推荐”。
5.3 建立离校后一年持续帮扶机制
按照主动联系一次,就业指导一次,推荐单位一次的原则,加强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离校一年内,准确掌握和密切跟踪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持续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联系,力所能及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和支持,增进母校与毕业生的情感交流,切实做到对毕业生“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2]面对新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工作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实现就业工作精细化、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精准化,进一步推动就业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瑞军.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
篇10
一、突出实效,创新载体,推进城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是组建团干部与创业青年“1+1”包保帮扶团队和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开展团干部与创业青年“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定期了解创业青年和帮扶团干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出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组织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搭建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平台,吸纳学生会员800 余名,邀请60 余名企业家担任俱乐部导师。二是提高创业青年的创业技能。联合吉林青年创业园、人社部门面向创业青年举办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20 期,累计培训城市创业青年2739名。联合省人才中心举办培训班30 期,培训城市创业青年5000 余人。举办“金融知识进社区”讲座1182场,参与的城市创业青年达25000 余人次。三是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建立“人才培养计划数据库”,收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4 件。举办第六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选出金奖作品12个、银奖24 个、铜奖35 个、优秀奖49 个。举办“赢在校园”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会,邀请优秀企业家代表和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参加,其中4家企业与大学生创业团队现场成功对接。截至2012 年6月,全省建成省级青年创业园13家,已有268名创业青年入园,及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四是为创业青年提供金融扶持。联合吉林银行推出共青团专属的“吉青时贷”联名卡,除具有电话银行等功能外,还能实现优先审批、优先放贷、优先贴息,并可在全省200 余家单位享受创业和生活等方面的会员优惠待遇。开展青年金融助业贷款工程融资项目,向开发银行推荐项目2541个,发放贷款2.2亿元。五是成立律师服务团,随时为城市创业青年、创业大学生提供法律方面的援助。截至2012 年6 月,共受理创业青年维权电话1000余人次,为200余名创业青年解决了实际困难。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进城市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
一是广泛开展调研。团省委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到6 个市(州)的30多家企业开展调研,发放问卷1382份,走访一线青年工人470 余名,在此基础上,联合人社、工会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工具钳工、装配钳工等8 个通用工种和宾馆、餐饮、美容美发等7 个行业的45 个职业工种中开展“吉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吉林省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二是优化社会环境。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大企业团组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大对城市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选拔的宣传力度,推动员工所在单位高度关注青工技能素质的提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确定奖励政策。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下发文件,对符合条件的“吉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授予“吉林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一次性给予个人10000 元人民币奖金,获得各工种第一名且符合条件的,推荐省总工会颁发“五一劳动奖章”,在通用工种竞赛中获得前10 名的选手,人社部门直接晋升本职业(工种)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四是开展大赛选拔。今年5 月,由各市州团组织联合当地人社部门举办的通用工种预赛和团省委委托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组织举办的各特有工种的选拔赛已经全面展开,决赛将在9 月底前全部结束。10 月中旬,将组织专家对有关人员进行综合评审,确定2012 年度“吉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吉林省青年岗位能手”候选人,同时将做好表彰工作。
三、扎实服务,结对帮扶,推进农村青年致富星火培养计划
一是大力营造尊重农村青年致富星火带头人的良好氛围。2011 年12月,团省委召开了吉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会上联合省农委评选表彰了10名首届吉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和90 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并为每位标兵颁发了5000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二是开展团干部结对帮扶带头人活动。通过乡镇团委委员与培养对象“面对面”交流,了解掌握并协调解决培养对象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将帮扶措施登录数据管理系统。截至2012 年6 月,数据库已录入农村青年致富星火带头人9242 人。三是扎实开展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组建吉林省青年农民科技专家顾问团,举办“吉林省青年农民科技大讲堂”,利用远程教育网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农业技术培训。截至2012年6月,全省共培训包括农村青年致富星火带头人在内的农村青年38199人,实现就业13264人,落实培训资金61.4万元,落实培训机构70 家。四是建设培养对象成长成才所需要的服务载体,建立了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人才库,随时为培养对象提供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推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开展涉农院校大学生“五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科技讲座130 场,发放调查问卷8000 份,走访星火带头人3329人。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星火带头人的金融扶持力度。将培养对象列为“青创时贷”特色金融产品的推荐对象,全省累计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36 亿元,获得贷款人数8260人,带动就业人数8569人;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5288 户,已发放贷款户数3603 户,发放贷款金额1.1 亿元;开展金融知识培训118 期,培训团干部1439人,培训农村青年3995人。
四、打造平台,强化培训,推进青年志愿者骨干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