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感想范文
时间:2024-03-10 10:1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每一个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都面临着从高中时的“象牙塔”到大学时的“小社会”这样一个环境的转变。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以及老师和家长对于大学夸张性的描述,又加之,大学新生在高中时对大学生活和大学学习的憧憬和向往,使许多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产生了过高的期待,但是,差距依然存在于现实的环境和过高的期望之间,大学新生还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从而导致许多大学新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
1.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
1.1学习适应问题
首先,大学的教育要求与教学目的决定了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差异。课程的进度快、知识的跳跃性强和学习内容的容量大是大学教学模式所呈现出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较多,导致了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与目标。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应社会市场的需求设立了很多新兴专业,而大多数新生由于对于某些热门专业的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往往对自己所读的专业不满意及对未来职业的前景有茫然感,因此引致对学习与大学生活的失望甚至堕落。再次,许多新生入学适应的难题还包括对大学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大学新生对于大学中的学分制度,选课制度,挂科制度,奖学金制度,和保研制度有诸多的困惑,这也是大学新生的适应困难问题之一。
1.2生活适应问题
大学新生入学以后,面对着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上,从家庭生活变为集体生活,并由自己自主安排日常生活,但是,很多同学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一时间很难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上,有些同学远离家乡,又加之新环境的饮食、气候和语言环境与家乡的熟悉环境不同,因而更容易对新环境产生强烈的陌生感、排斥感和不适感;生活范围上,由“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式的中学生活变为生活领域较宽、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是,课余时间的突然增多,导致了大学新生对闲暇时间的无所适从。很多学生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感到生活空虚,出现沉溺网络或盲目恋爱等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1.3人际关系适应问题
大学环境中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特点:师生关系不如中学时密切,师生互动机会少;同学互动相对频繁,寝室的人际关系微妙并且对个体的影响较大。大学新生的自我角色定位具有模糊性,使得缺乏经验的大学新生出现了一些社交上的障碍。
2.成长小组的可行性分析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和相互支持而发挥出来,并且需要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和指导。作为小组工作的一种,成长小组在针对新生适应性问题上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是一种较好的解决问题方法。
2.1理论基础
首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五个等级构成的,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成长小组可以使新生尽快熟悉校园及周边环境,使其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并且帮助组员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在成长小组中,组员可以通过观察其他组员的行为,习得正确的行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通过分享各自的想法、经验、感受使个体获得提升改正。
2.2伦理原则
其次,成长小组中的每一位新生都是平等的。社会工作者与新生之间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在成长小组中社会工作者尊重每个小组成员的尊严和独特性,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潜能。并且始终坚持“案主自决”的原则,让小组成员成为问题的真正解决者。最重要的“助人自助”的理念,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自我的能力和愿望,调动小组成员本身的力量达到本质上的改变。
2.3已有实践
再次,已有的经验尝试为新生成长小组提供了实践支撑。运用小组工作解决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在国内有许多高校都有过尝试,例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同心圆”项目、沈阳理工大学的“同伴教育”、杭州师范大学开展的“同伴教育”等都为新生成长小组活动提供了经验支撑。
3.成长小组的实施过程
(见上表)。
4.成长小组的效果分析
在我院2011级新生入学适应辅导后,笔者对参加本次活动的新生进行的个案访谈的过程中发现,新生入学适应成长小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的方面:
4.1能够帮助新生缩短相互认识和熟悉的过程
新生们普遍表示——“成长小组很快的拉近了全班同学的距离,特别是在‘突围与介入’这个环节中,感觉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之间也不像小组刚开始时那么陌生了。”“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平时不愿意说话,但是,在成长小组中,我觉得自己没那么害怕了,能融入到班级里去了。”
4.2能够帮助新生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与大学学习
在访谈中,新生认为——“刚到学校的时候,感觉学校特别大,去报到的时候,经常找不到地方,但是,成长小组中有关于熟悉校园环境的环节,我现在基本能自己找到路了。”“刚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我一点也不了解这里,看了有关这的DV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很喜欢这里。”
4.3能够帮助新生建立起对班集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参加了成长小组后,新生作了如下的一些感想——“成长小组中的很多游戏都需要团队协作才可以完成,这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同时也明白自己的团队意识还有待加强。在‘信任背摔’这个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之间信任的重要性,也尝到了被人信任与信任别人的滋味。”
通过上述有关成长小组的实施过程的分析可以说明,成长小组在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以往的入学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环境和个人的特点。在提倡人性教育的现代社会,成长小组应运而生。期望随着成长小组的日趋成熟和完善,成长小组能更好的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有助于其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郝婷婷.浅谈高校新生适应性的社会工作介入[J].魅力中国,2011(17)
篇2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20__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20__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10月15日、18日、22日、27日在4602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10月28日,20__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0__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20__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20__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20__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10月28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20__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体会、感想。20__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
20__级新生在此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各种多彩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利用周末组织班级同学游览了千佛山、植物园、泉城广场等济南各大景点,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入学以来的各种体会感想,为以后的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感情。20__级摄影班还为班级起了一个“22度奇迹空间”的名字,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班级奇迹。另外,英语是美术学院学生的弱项,20__级新生在一入学便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们组织同学一起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以学唱英语歌曲、举办英语角等各种形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起来。
篇3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回访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37-03
一、大学新生心理回访的意义
(一)心理回访有利于更全面、真实地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心理回访,与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交谈后,学校心理教育者能直接了解学生在心理测试结果中反映的状况,补充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能收集到相当数量的信息,通过这些资料既能了解个体的特殊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予以评估,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也能在资料的汇总中看到每一届新生具有共性的问题(如大学生活适应问题),为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的基础。
(二)心理回访对心理危机者防患于未然
心理咨询老师在访谈中除了了解到新生当前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访谈对象都是心理测试筛选出来的具有某些特点的个体,他们可能正存在某些心理困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及时处理和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三)心理回访能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心理测评及回访的资料对学院和各系部掌握学生的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回访工作本身非常有针对性,做好了这部分同学的干预,就解决了绝大部分具有心理困扰学生的问题。此外,参加回访的学生虽然只占一定比例,但是这部分学生反映的问题在同层次学生中具有很大代表性,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针对这类问题展开教育引导活动,则会增加工作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让广大学生获益。
(四)心理回访能端正大学新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新生在入校后能与心理咨询老师有一次交谈,能感受到对他们的关心;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特别是自己在新环境中的压力和困扰,获取需要的信息,获得前进的动力;能亲身感知心理咨询,真正了解这种服务形式,知道在大学里,咨询是一种可以自助的方式,同时,交谈的过程中也有引导、宣传的作用。通过交谈,提醒同学在新环境中通常会遇到的问题,提高挫折承受力和应对力;通过访谈,能让同学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知道大学里心理咨询是可以倾诉心事、获得帮助的“专业谈心机构”。
二、大学新生心理回访的工作模式
(一)明确筛选指标
各大学的新生入校后基本上都会进行心理普测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普测的某些指标可作为心理回访对象的筛选标准。如,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项目中,符合第一类的学生;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试中,抑郁、偏执、人际敏感、精神病等因子的得分为严重程度的学生;在基本情况中反映近期有重大应激事件的学生。指标的选择应将专业测量与学校的需要相结合。
(二)培训回访工作人员
参与回访工作的人员由几部分组成:1.掌握学生信息的专职心理教育工作者。2.参与访谈的咨询师。3.协助回访工作的系部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4.知晓访谈结果的学生管理者。对每一部分的人员,都应依据其工作职责进行事前培训,在细节上进行沟通和商讨,统一流程和用语,使回访工作规范有效。
按相关标准筛选出的回访对象,由心理中心向系部反馈总体情况并统一安排每一位学生的访谈时间和地点,逐条打印成“心理中心抽查访谈”通知条。由各院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或班级心理委员统一发放给被访同学,统一用语。
(三)规范访谈流程
1.首先对学生表示欢迎并对访谈的目的进行解释,如:“按照心理健康工作的常规要求,我们需要安排一些同学进行面谈,谢谢你的配合。”
2.可以先提问:“进校后同学们都参加了心理测试,你看过自己的测评结果吗?有什么感想?”
3.按回访记录表上的半结构化内容进行询问,具体涉及:来访学生目前的压力;在测试中反映出的特定情况(如轻生倾向、家庭不幸等);针对抑郁、偏执、人际和精神病症倾向等因素进行了解;近期的重大生活事件及其造成的影响;遇到困难时可以获得的支持力量;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等方面。
4.对想要咨询的学生或在20分钟内不能完成的访谈,可以告诉他:“看来我们还有一些特别重要的问题要谈,但今天的访谈时间有限,你可以另约时间再来咨询。”
5.访谈结束后,在回访记录表上写下对回访者的评估。
(四)评估访谈结果
每一个访谈结束后,给出评估结果,如危机干预、转介、主动干预、建议咨询和无明显异常。
对需要危机干预的回访对象,一般是访谈中有轻生设想的,按危机干预反应机制流程进行。
对需要转介到专业机构的,即有明显的精神分裂、躁狂、抑郁倾向的学生,通知系部,心理中心备案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安排再次咨询或立即转介。
对情绪、行为上表现有异样的学生,实施主动干预,适时安排咨询并且通知系部。
对当下就有各种问题或咨询师主观观察有可能存在问题的回访者,做“建议咨询”。留下回访者的联系方式,由心理中心统一预约,预约时首选回访咨询师。
对无明显异常的回访者,在访谈中对心理咨询进行宣传,作常规结束。
(五)整理总结报告
回访结束后,由心理中心统一整理咨询师的访谈资料,撰写新生心理回访报告,提交学生管理相关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应针对心理回访情况开展专题工作会议,学习了解、分析讨论,作出对策。
(六)跟踪评估重点学生
心理中心和学生管理部门对回访评估中前三类,即需要主动干预的危机干预对象、转介对象和情绪行为表现异样对象,建立特殊个案心理档案,进行后续跟踪评估工作,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真正做到预防在先,关怀为主。
三、大学新生心理回访的思考
(一)应端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高校心理咨询具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保健功能、治疗功能。心理咨询服务是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但诸多研究揭示,多数学生在产生心理困扰时并不积极主动求助心理咨询。据我院近几年的心理测评数据显示,新生中感到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在12%以上,但接受过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比例只有2.5%不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选择心理咨询的仅占3.2%,而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列第一位的是心理健康书籍,校内心理咨询机构仅列第八位,很大部分同学认为只有在心理问题严重到成明显病症的程度才有必要去心理咨询,还有部分同学则是因为不了解,对心理咨询存在偏见,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有心理问题。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家庭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危机有增无减。面对这种形势,除了自身需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之外,能积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是促进心理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一旦延误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往往会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所以端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应加强入学初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回访中我们听到,许多学生正是通过本校的入学教育,参加了心理健康讲座或心理读本的宣讲,或是参加了心理测试,才知道了“心理健康”,知道了自己新入一个环境中处于“不适应”。20世纪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德里克・博克在上世纪70年代就指出:对大学生不要进行简单的说教、灌输,不要向他们说出正确的答案,而应该通过积极地引导使之得出正确的判断。这些最好安排在其大学生活的头几周进行,因为这个时期是形成其(学术)思想和态度的最佳期。实践证明了入学初期的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健康观念有重要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定基调的效果。我们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针对心理读本进行导读,开展心理测试,针对心理测试的结果进行释疑性讲座,举办一系列大学生活主题的讨论沙龙等活动,能让新生在大学初期接触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去适应新生活。
(三)应采用灵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大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尤其是心理咨询遵循自愿原则。就心理咨询而言,一般不强行要求学生接受咨询或辅导,只有在自我改变动机强烈的基础上,咨询才能起效。但是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心理开放性低、求助意愿低的现实,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工作模式,变被动等待为主动走近,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比如可通过学生工作会议等形式,培训相关的师生,让他们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加强电话和网络等匿名性和隐蔽性咨询,作为面询的有益补充。提供方便的咨询求助机会,为求助者提供初步帮助,缓解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活动也应循此思路扩大宣传,主动提供各类学生都有兴趣有机会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身心的成长。
(四)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特别是咨询者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准、个人特质、人生阅历等都会影响到访谈效果。除此之外,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领导的统筹定位,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关心和指导,班级心理委员的双向沟通作用,全体教职人员的心理健康观,在新生心理回访中都有一定的体现。我们要努力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氛围――输导心理健康观念,提升辅导人员的专业性,培养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让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应在全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氛围
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心态是需要全方位的因素来支持的,“健康的环境孕育健康的心灵”,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能力。无论是学生的教育培养方案、后勤服务的保障,还是针对每个阶段的主题教育,都是保障学生有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渗透,成为大学文化中最主要的观念和力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大氛围。
[ 参 考 文 献 ]
[1] 郑安云.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状况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学版),2006,(6).
[2] 江光荣,夏勉.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决策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
[3] 郝志红,梁宝勇,邵秀巧.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因素研究的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1).
篇4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心理;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27-01
一、中专生的生存现状及其分析
1.自卑心理严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学习兴趣不浓,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在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模式中,一直以来,这些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普遍不受到重视,遭遇的批评、冷眼颇多,表扬却少得可怜,使学生觉得总是事事不如人。又加上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对中专学校并不寄予太大的厚望,认为读中专是低人一等,是上不了普高的无奈选择,所以对自己的前途即便不说丧失了信心,也至少是信心很不足。
2.父母:存有“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有些中专生的父母认为,孩子上普高遥不可及、也不是上大学的料;或者对自己的孩子已不抱太大的奢望,随便挑一所学校就学了事;或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因此进技校将就,但愿学得一技之长,以后作为谋生手段,死马当做活马医。
3.社会:对中专教育的偏见依然存在,往往对中专生低看一眼。当今社会,学生等级观念非常严重,学生心里也明白得很。它们依次是重点高中、一般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后两者中的一部分学生走出校门连校徽也不敢挂;回家不敢说在中专学校校读书;怕让人笑话。连毕业以后就业,也只能进劳动力市场而不是人才市场;更有甚者,当中专学生毕业后,也得不到单位的正确对待;一般的厂矿企业把中专生与高中生是放在同一档次上的,其待遇均比中专生少,更不用说与大专生相比了。
4.中专学校:“硬管理”加重“病症”。中职学生本是带着一身伤痕进入学校,亟需人文关怀;但中专学校等待他们的却是缺乏人情味的“硬管理”。学校往往采用所谓封闭式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或者完全被“封闭”,或者绞尽脑汁冲破“封闭”;因而许多学生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同时中专学校的教学还在沿袭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思路,抑制了学生学到一技之长的许多机会,学生总感到技校的学习还是以前教学的翻版,缺乏新鲜感。
二、加强学生入学教育,夯实学生前进基础
1.思想教育应先行。中专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对新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和远大的目标。首先,可以根据所在地区实际,请革命前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请社会上优秀人才做人生奋斗报告,使新生一入学就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以身边熟悉的事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再次,密切联系所学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请权威人士分析形势,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避免新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盲无目的,使新生从入学起就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2.文化课补习是基础。学生在初中时由于某些原因致使功课不佳,如果我们无视这一现实,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传授新知识,必将使学生更不适应,加剧本以存在的厌学情绪。因此,入学时有必要安排2―3周的时间进行必备的基础知识补习,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做好铺垫。这一阶段可以先按照适当的形式进行摸底,然后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划分各种学习小组,补习一些初中内容与中专学校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
3.学习方法指导是诀窍。首先,邀请教育专家开设讲座,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道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通病,同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过去学习失败的症结所在,有意识地摸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其次,请高年级成绩优异的学生到各个班级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使同学们从中借鉴适合自己的经验;或者请进技校时基础较差,但通过努力在理论或在实践中有相当大进步的学生到各班谈自己进步的原因;同时,可以在班级内部展开讨论,同学们结合自己初中时的强项课程,谈经验、方法,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激发大家培养良好学习方法的热情。
4.专业教育是学生定位的重要前提。学生进校前专业的选择一般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学生入学后,首先请学校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专业教育,让学生树立热爱自己专业的思想;其次,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下厂参观,邀请厂家专业人员进行介绍,这样学生一入学就知自己今后的去向,知道自己需学习何种专业的知识;最后,学生在近一个月的入学教育中,重新剖析自己,为今后的出路、方向定位,从而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5.生活指导是关键。中专学生大多住校,管理问题历来是一大难题。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富有创意的管理,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结合新生军训进行遵纪守法,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进行文明礼貌和沟通能力的专题讲座,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其次,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如社会公德、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技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预防不良倾向的出现,扼制不良事态的发展,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再次,针对日益严重的学生无节制上网,邀请有关专家对互联网的利弊作一讲座,也可让学生谈一下上网感想,也可在学生中开展讨论,从中得出正确的认识,及早纠正迷恋网络的现象,科学地对待网络文化。最后,可根据学生“可塑性”的特点,请心理学专家作有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心理讲座或心理咨询,校正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学校应开设心理信箱,随时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校的有关教师对学生的生理方面进行正确辅导,指导学生如何处理青春期碰到的各类问题,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思想。
篇5
2016年的夏天,笔者正式成为了学校16-4机电6班的班主任。初入技校,班级学生几乎都没有明确的学习和工作目标,兴趣爱好狭窄,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认识模糊。作为班主任,笔者常常思考,有没有可能从最简单直接的意义上讨论:如何对各方面基础都很薄弱的技校学生进行素养教育?
一、“我们是技校生,不是差生”
记得刚入职时,笔者对技工院校不是太熟悉,对技工院校学生的情况也不是太了解,经过四年的工作,慢慢知道技工院校学生也有其可爱之处。
给16-4机电6班开第一节班会时,笔者信心满满地对学生说:“开始新一个阶段的学习,大家要有信心!”这时班里有一个学生说:“有什么信心,俺要是能去别的学校就不来这里了。”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被班里其余43名学生(我们班共有44人)听得真真切切。笔者不知道其他人作何感想,笔者面红耳赤。原因有三:其一,他说的几乎是事实,而笔者一时间竟然无可辩驳而感到失望;其二,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师,笔者认为他亵渎了笔者的工作、侮辱了笔者所奋斗的单位而感到失落;其三,自己班的学生有这样的想法,笔者感到失败。由此,笔者想到了建立学生对学校“归属感”“荣誉感”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班主任要尽力帮助学生战胜自卑,迎接挑战,发奋学习,成为大有作为的技能人才。
1.通过优秀毕业生事迹宣传,提升新生信心
事上技工院校真的是学生们最后的选择吗?其实不然。回想笔者上高中的第一节课,就是所有的新生班依次进入学校校史纪念室,听学长、学姐介绍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笔者在班级管理中也效仿了这一做法,笔者学校也有无数优秀毕业生以优异成绩奋战在各自岗位,笔者把他们的事迹作为学生入校第一课的理想教育,对学生的触动很大。例如,笔者所在的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生孙日新于2012年进入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电工。2013年集团技能考试中以集团第三名的成绩破格晋升为技师;毕业生齐振鲁于2013年进入山东诺博泰智能科技公司担任电气工程师一职,设计完成铝模板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并已申请到国家专利……这些学生当年都只不过是一些中考失败进入技师学院的十五六岁学生而已,他们通过努力学习、通过参加各级大赛、通过技术创造创新实现了自己更高的追求――总之,让这些优秀校友的鲜活事例,以学校的名义传递给学生,成为学生的信念,成为学生的骄傲。
2.正确运用“反面教材”
笔者邀请学校毕业班的学生给全校学生做“反面教材”教育,把即将离校的毕业生请到新生班级当中,谈谈他们在学校的遗憾。例如,因为没有多考一个资格证而损失了优秀企业的报名机会,因为没有珍惜见习机会、没有多学习一点专业知识而在临毕业时追悔不已,这些都是对新生最好的警醒教育。事实证明,正是在2016级新生入学三个月之后,笔者请毕业班学生来给学生上课,新生反响强烈:纷纷表示要汲取学长们的教训,在校学习期间,认真踏实,见习时吃苦耐劳,最终努力以丰富的学习实践成果进入毕业季。
二、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怎样看待学生,这是教师学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教师怎么看待学生,将影响着教师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把某个学生看得一无是处,那么教师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用挑剔的目光注视他,甚至用有色眼光去对待他,教师就会觉得他只有缺点,毫无优点。相反,对于每一个富有灵气、生动活泼的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值得教师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的闪光点有很多。笔者总结了自己工作中的两点经验。
1.指导学生多读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入学伊始,笔者要求班级的学生每人从家里带一本书放到班级的图书角。在笔者带领下,有的同学带了破损了的电工手册(家里父亲就是做电工的)、有的学生带了初中统发的课外阅读、还有同学因为家中无书只能现买、还有学生干脆交钱给笔者并委托笔者来买……总之,大家总算凑齐了44本书放在班级图书角――涉及题材各式各样,种类丰富。渐渐笔者发现学生们开始了“抢书”行动:每次进入教室,大家都会先去图书角,先拿到那些又新又有趣的书;后来,学生们为了能够一口气读完自己喜欢的书而不被其他同学“先下手为强”,开始自己买书了;再后来,大家为了包邮,四五个同学从网上凑单,把好书排行榜的书依次购回并一一阅读,逐一评论,并开始向笔者求书。这一切变化,都让笔者感到欣喜不已――事实证明,我们的学生是可以读书的,他们只是需要引导。
2.班主任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的组织当中,引导和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爱好
开学近一个学期了,学院布置了班歌比赛,一开始笔者想要学生自主选歌,结果发现,学生们选出来的都是一些网络、另类歌曲。于是笔者决定收回学生们的“选择权”,为了培养学生自信、热情、勇敢的态度,笔者选择了一首《超级英雄》作为班歌以强化学生们心中的正向信念。不仅如此,笔者还通过班会,跟同学们讨论,对歌词进行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的修改,例如,“即使很平凡也觉得自己有用,我只想通过努力看见雨后的彩虹”,“我说我是我的超级英雄,就算摔倒也不感到疼痛,携手冲向我们心中的梦,做班级里的萤火虫”……同时,配合歌曲购买了包括“超人”“闪电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形象的班服。最终,经过几个星期的排练,当学生们穿上“超级英雄”的战服高唱“超级英雄”时,从他们热情洋溢的笑容和高昂的歌声中,笔者看到他们真的变得不一样了。
三、关注学生发展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当今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状态,在技工院校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学生们还处于青春年少期,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困难的磨砺,缺少主见,不能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或怨天尤人,面对选择时又眼高手低、自以为是。这时,作为班主任,就需要及时出现,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导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去年5月份,笔者所带班级一毕业生突然打来电话,他说:“老师,我不想干了。因为看到车间里的老师傅们啊,就好像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一直到老,我不想这样,我想去大城市,去闯荡,去实现我的梦想。”电话里,笔者一时语塞,竟找不到话语来反驳。只能无力地劝他:“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笔者曾对所带毕业班(初中起点)的学生们说:“给自己四年的时间,在一个企业干下来,这四年就是你当年的初中同学在上大学的时间,而你要把自己工作的单位当做一所大学,你是去那儿学东西的,不要轻易地从这所‘社会大学’退学(辞职),一定要学到足够多的知识,得到足够的资本再去寻求改变。”也许是为了遵守我们的承诺,我们一向任性的学生即使在离校后,面对这样重大的决策时还是想到了找笔者倾诉。
四、企业需要的正是学校所关注的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
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培训基地,他们的身份将由一名学生转变职业工作者。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不仅要在办学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而且要开展学校人才培养的“订单式”模式,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避免企业人才的“两次培训”。因为企业的“订单”不仅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更是一份“人才质量明细表”。成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提供了理论、知识、情感基础,为学生将来从业打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一、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其他教学内容的融合
开展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课堂教学、实验教育活动、校内实习工厂教学、校外企业基地教学、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等作为突破口;把社会实践、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与职业道德教育融合,与政治课程教学相融合,与专业技能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渗透职业道德教学。
(一)重点关注思想品德课和理论课在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建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成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学一定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再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革新,依据各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征的不同来调整课程的安排。
(二)充分发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可以从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中挑选。以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大众、奉献社会、公私分明的精神与严谨求实的行事作风作为方向,以职业道德教育课为中心,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三)强化专业课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师的合作,使职业道德课和专业课相呼应。让学生在专业课的课程中,将这类道德认知和情感进化为道德行为,促进其培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二、注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职业道德的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在职业道德培训与职业道德的实践后才能展现。在实践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的领悟、感受和体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因此,要尽可能让学校的实践基地、学校工厂的实习内容得到充分使用,让学生以实践的角度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训。
(一)高职院校可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持续增加给开展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中的各式实践、实习机会要充分利用,用心设计,统筹安排,分工合作聘请实践、实习基地的专业管理人员或者行业劳动模范讲解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定和要求。指导学生去实践操作的现场体会和感受从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意义。学生必须完成例如:“什么样的毕业生才是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等为主题的职业道德实践感想,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态度的教育内涵。
(二)职业道德品德的养成需要社会职业实践。社会职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增强大学生乐业、敬业、守业、诚实守信的职业品德起到了良好作用,协助大学生了解其所学专业与未来从事职业所需要的道德规范,按照职业的要求进行自己的形象塑造,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让职业道德渐渐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与职业规范。例如:寒暑假岗位职业实践等,通过深入企业、社区、公共事业岗位的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经历岗位生产的各项要求与规范,加快学生的社会化。
三、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整合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力量
校企合作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可以改进现有教学理念,引入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考虑大学生将来就业中对企业环境的适应力和竞争的适应力,从而了解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道德教育,加速学生身份转变为职业者身份的认同。
(一)高职学院应该向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设计辅导,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并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大学生个人职业前景的各个阶段开展指导。职业生涯设计辅导要与新生入学的教育相融合,让新生了解专业知识、发展导向、就业前景,增强大学生学习乐趣与职业感情。另外要与课堂主渠道融合,还要与技能训练相融合,增强技能训练,发现自己的差距,让学生明白未来职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二)在实践的方面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的养成培训,要进一步推进高职学生的下厂实习实践,并在校园营造企业氛围。积极开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可以在高校、教室、楼道的墙壁上、实习基地布置优秀毕业生图片、灯箱、全球知名企业家寄语等,强调先进的企业理念、行业质量标准、管理模范、专业的特色等主题的宣传,让学生的职业道德品德在学校进行耳濡目染地升华。
(三)高职学院可以结合并发掘学校周边各方面的资源
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与社区、企业等设立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可以共享的资源,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会邀请基地工作人员进入学校为相关专业学生开讲座、作报告。这样,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专业与社会需要的对接,还可以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看到市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需求,促进他们坚定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勤业、乐业和敬业开展工作。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要考虑市场经济的特点,建设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讲信誉、守法纪、讲公道的新型道德规范,还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中定义正确的位置,学会辨别善恶。因此,在职业道德建设中,还要着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高职学院的德育工作,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结合心理健康辅导,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让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
作者:余卫宁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美艳,张华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
[2]梁辉.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J].社会科学家,2012,6
[3]郑春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培养[J].职教论坛,2013,29
篇7
Abstract: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are still the core of the high education, the class adviser should complete the important task.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eriod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nior and gave some advises for the class adviser.
关键词: 大三;高校班主任
Key words: the Junior;class adviser of colleg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43-02
0引言
班主任工作是大学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成为班主任,意味着要承担起教学的目标,以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掌握着思想教育的技巧[1],一路陪学生们走过。关于高校班主任的管理论文可以用汗牛冲栋来形容。毕竟,高校班主任这个词被赋予了老师、兄长、朋友等角色含义[2-3],在学风建设、班级管理乃至心理疏导[5-7]等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众多班主任更是立足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探寻着优化工作方法的路径,李娇英分析在高职院校如何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鲁旭探讨了高校专业教师班主任制的可行性分析,作为地方院校的班主任,封新林谈了一些看法,不一而足。但是,对高校班主任工作分阶段进行考察与分析的文献非常少,即便有也是对大学新生倾注了注意力。但是,高校班主任毕竟是连续的工作,有必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大学生们进入大三阶段的时候将对他们的关注与帮助持续下去。
大三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巨大的转变,刚入校时的青涩少年如今对待大学生活已是胸有成竹甚至游刃有余了。进入大三,他们所经历过的大学生活,所曾经面对的点点滴滴,让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变,在面临新的学业以及不远的就业压力的时候,他们所代表的大三学生群体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笔者有幸参与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组织的07级本科生调研工作,现提炼工作结果希望能够总结大学三年级阶段特点,为高校班主任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对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调研于2009年12月完成,该学院共有9个本科专业,07级学生人数736,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共收到有效问卷655份。
1大学三年级的特点
1.1 大学三年级阶段在整个大学生涯中非常关键大一是适应期,大二时间用来调整,大四直接面临就业压力,而大三是巨大就业压力的缓冲期,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充分做好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将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考研、考证、出国这些词语常常在学生中间提起,毕竟无论将来从事怎样的工作,走向何方,都需要在大三阶段做好规划并开始准备。准备考研的同学开始寻找报考信息,联系导师,报各类型的考研辅导班;规划找工作的同学对职业资格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准备出国的同学则可能整日抱着英语书,也会准备写推荐信。学生职业规划情况可见图1: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大体分为四种,其中打算毕业之后找工作的同学占的比例最大,占总人数43%。其次是出国和考公务员。由于信息学院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学生人数占全院的66%,这两个注重应用的专业就业形势在全校来说都非常喜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9年就业率在全校排名第三。可见,专业就业形势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规划倾向。但是,不能忽视的现实是有10%的同学居然对未来还没有清晰规划。
1.2 学生分化明显到了大三,学生们的学习更加具有专业性。他们所接触的课程已经很专业了,原本就对本专业很感兴趣的部分同学会非常乐意吸收专业知识,接收相关培训或者参加实习。而这些在那些从来不热爱本专业的同学眼里,可能毫无意义。而很多学生可能在大一入学伊始就缺乏对专业的兴趣,直接导致课程成绩不好甚至是多门重修,整体绩点也上不去。班级同学的学习成绩已经出现了分水岭,以07级某软件工程专业班为例,班上有同学的绩点在全年级排第二,同时也有同学已累计5门功课重修。还有一个班级,全班人数29人,其中优秀人数14人,重修人数11人,分化十分严重。无法否认的是,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自信以及对自己的定位和职业规划。绩点一直很高,对专业也很感兴趣的同学,对未来也有着比较明确的思考。以之前的职业规划调查为例,绩点比较高的同学如选择毕业直接找工作,则会对未来有明晰规划,其就业方向十分明确,并已经开始参加专业老师的项目,积累着经验。而那些绩点较低的同学大多希望能够尽快提高绩点,为能够毕业而努力。
1.3 学生更易迷惘学生们进入大三阶段,已经十分熟悉大学生活,大学校园里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活动已经越来越少,导致学生们找不到值得全力以赴投入的兴奋点,于是很多学生会变得更慵懒,他们可能对网络游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容易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据调查,有78%的学生每天上网打游戏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一旦网瘾抬头,学习、职业规划这些急需思考的问题就会统统靠边。就在一些同学就在为大三做什么而苦恼时,另一些学生即使有了初步的规划,要么经常更改,要么对如何具体操作还是毫无头绪。
2班主任的工作方向
高校班主任作为和大学生接触最近的老师,主要从事学生学习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性质决定有必要和必须了解学生动态,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从几个角度展开工作:
2.1 了解学生动态,这些动态反映的可能是班上的学风,也可能反映同学中间的思想动态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为取得第一手数据,采取了多种方式:如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进入大三以后,23个班级中有18个曾经进行班干部换届选举,因为考虑到班干部队伍的重要性,班主任需要亲自对新一届班委进行考察和把关,事实也证明,负责得力的班委作用十分巨大。据调查,全年级只有24%的主要班委能够做到定期向班主任汇报班上情况,让班主任了解学生动态。针对现实,调动班委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主动出击,采取邮件、QQ及电话方式与班委保持联系;要调查学生动态,还必须要要做到经常下到班级,下到宿舍,只有深入学生中间才能知道学生到底如何想,到底如何做。能够做到牢记各位同学的资料,对于重点同学给予重点关注。重点同学指的那些绩点低的,家庭特别困难的,性格内向甚至是心理有障碍的同学。通过和他们聊天谈心的方式走近他们的心。了解学生动态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如深入学习与分析好本次调研结果,甚至直接组织本班的调研摸底会,可了解同学个体对职业的规划以及对专业真实的看法。
2.2 由于大学三年级是职业选择的缓冲期班主任必须为同学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对那些专业成绩好,职业规划清楚的同学,似乎是不需要操心的,但是班主任必须要告诉他们,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必须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也要给他们描绘美好的未来:机会总是会偏好有准备的头脑。至于那些非常厌恶本专业的同学,要逐一帮他们做职业规划。以07R1班为例,有一名同学陈姓同学本专业知识一塌糊涂,已经累计四门重修,连毕业都有危险。但是却十分喜欢课本以外的另一种编程语言,还有一手绝活,擅修电脑。了解情况后,笔者向该同学申明现实的严峻性,鼓励同学好好学习,指明主要矛盾是如何毕业,只要能够毕业,他将来完全可以从事非专业的工作。还有一些同学在方式方法上有迷惑,如有些同学想考研或者是考公务员,却无法找到突破口。而班主任如果知道具体的操作方法则很乐意帮助他们,至少能够为他们指一个努力方向。
2.3 同学中的差距已不可避免,如何让差距不变成鸿沟是班主任工作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让全班同学的绩点都抬高,让同学少一点隔阂,多一些亲密。有一个班级的口号是“毕业聚餐时候我们一个都不能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班的班主任利用得力的班委会,让班干部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特别给几位尖子生下达了任务。还有,多组织班级活动,鉴于大三学生容易散漫,班级活动可以选取郊游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2.4 以实际工作帮助迷惘的同学定位迷惘是一种病毒,可能侵害不少人。对于有些本来就不热爱本专业的同学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愈发常见。对于他们,就需要了解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热爱本专业的同学往往在其他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或者有其他方面的特长。还有同学沉浸在网络里无法自拔,久而久之对自己毫无自信可言,对未来也很迷惘的,将他们从网络的世界里是关键所在。笔者为每位网瘾重的同学都指派了一名班干部,让班干部帮助这些同学,带他们出门自习。还有一些同学则可能在一些生活问题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如一些同学会为情所困。班主任也会根据个例给予指导。
3总结
20出头的年纪,是学生们人生中的黄金时刻。大三阶段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又非常关键,作为职业选择的缓冲期,大学生们必须要克服自己散漫的缺点,让自己走出迷惘,迅速做好职业规划,做好准备迎接明日的挑战。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更是他们的朋友,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每个同学成长。若能针对大三学生特点,为引导与教育工作拟定切合实际的方法,无论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还是班主任工作经验都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朝霞,陈文华.大学班主任教书育人及管理育人工作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4):42-43.
[2]翁洁.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必须注意的三种关系.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86-89.
[3]李娇英.高职院校班主任角色定位的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0,3(上):186-187.
[4]文美荣.浅析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中国电力教育,2010,(13):170-171.
[5]封新林.谈地方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与感想.科教文汇,2010,05(上):11,21.
篇8
一、转变观念,正视学生的语文基础,使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后续,然而大多数中职生都有综合素质低、文化基础差,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像对高中生一样要求他们,而要把他们看成是一粒粒种子,有强大的生命力,也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我们有耐心、不求急功近利、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在课堂讲授时要面对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
例如,在学习汪曾祺《胡同文化》时,我让学生前先谈谈自己对北京的印象。可以联系北京的历史,与北京有关的歌曲来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去过北京的同学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以及旅游感想,也有同学谈了北京奥运会的盛况,想到的歌曲有《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一夜》《我和你》等,我们还轻声合唱《北京欢迎你》,对首都北京充满了憧憬。
然后,我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看看胡同里的北京人的生活是怎样的,胡同文化指的是什么。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进行了讨论,归纳出胡同的特点,胡同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等要点。也有学生谈到北方人和我们南方人的差异性,作者笔下的老北京人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北京人的变化,也有学生谈到了北漂一族的无奈和坚持。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入了《胡同文化》的深入学习,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对问题的把握也在探讨中逐渐明朗。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结合我们赣南的特色,谈谈客家文化或围屋文化,下次课请学生发言。大家对这个自己家乡的话题也很感兴趣,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并能积极发言,效果不错。
又如,让学生“做一回老师”。每篇课文,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分析。“小老师”可以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设计题目问台下同学,还可以让同学提出疑问,当众解答。这种人人动脑、各个动口的教学方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在平等和谐气氛中师生融为一体,取得“双赢”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自觉恰当地为教学艺术服务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教育部就做出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大决策。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学校应配备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相关器材、装备多媒体教室,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的功能,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音、图、文并茂,创设出奇妙的情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确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避免走入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和相信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把一堂课上成的图片和音乐的展示课,过分花哨,华而不实,严重影响了教师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缺少语文实践。
其实,只有当教学媒体自觉恰当地为教学艺术服务时,才能取得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也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创新,体现出教学媒体的价值。如果忽略对教学本身内容的扎实钻研,对教学艺术的追求,而片面强调课件的运用或者对教学技术过分依赖,只能导致教学技术化的危险倾向。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抹煞了学生的优点,失去了引导学生创新的可能,倡导在课堂中进行快乐教学
中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这一优点给抹煞了,往往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较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失去了引导学生创新的可能。于是,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而学生或呼呼大睡,或窃窃私语,或玩手机。教师埋怨学生难伺候,学生则大发牢骚,说老师授课味同嚼蜡。
所以,我们倡导在课堂中进行快乐教学。快乐教学往往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思维活动带来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
首先,我们提倡教师微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再次,要善于肯定和表扬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还可以故意设置障碍,造成疑虑,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起争鸣,并引导学生用故事、演讲、小品、绘画等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更全面。
总之,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运用各种方法(课堂观察、谈话、作业反馈、问卷调查,等等),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才能选择最佳策略,设计最有效的教学(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创新、快乐等),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同时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1.
篇9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创新路径
一、自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自媒体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1年,它具有平等性,平民化,交互性强等特点。
(一)自媒体的含义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1]简言之,即公民用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二)自媒体的特点
1、平等性:通过自媒体这一平台,无论是高层还是百姓都可以利用自媒体信息,任何人都有了在自媒体平台上信息、评论信息、转发信息、举报信息的权利。同时也拉近了不同阶层的距离感,通过这一平台,不论认识与否,都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
2、平民化:百姓可以利用自媒体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他们将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通过自媒体表达出来,让更多人了解百姓的生活,体现了平民化这一特点。
3、交互性强,传播快:自媒体强调着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式的交流。通过自媒体,人们可以即时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这种交互性超越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往必须“在场”的局限。[2]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消息,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消息进行转发,评论,除去了传统媒体的印刷的复杂程序,其传播速度之快。
4、信息容量小:在一般的自媒体平台上,大家信息一般根据自己当时的感想所写,信息量较少。
5、易操作:利用自媒体平台,只需下载好软件并注册成功,再往上打字发图就可以了,所以一般用户一学就会,不需要繁琐的操作步骤,所以很受大家喜爱。
6、信息自由化:与传统信息渠道相比,利用自媒体平台信息更加方便自由,传统信息一般是通过报纸、新闻等形式,其需要时间与自媒体软件相比,耗费时间之长,而且大量信息需要被筛选而受到约束,相对而言自媒体更自由。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现状调查
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忠实粉丝,他们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自媒体的使用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以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一共调查了186为学生,涉及各个年级及专业,大多数人对自媒体的了解与官方自媒体定义基本一致,但还存在6.4%的学生对自媒体不了解。在受调查者中占大多数的学生浏览自媒体所花费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之上,其中32.2%的学生花9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使用自媒体上。对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说,自媒体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是有帮助的,但觉得自媒体会影响他们的也不在少数。目前,占绝大多数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手机关注时事。对于是否了解本校的自媒体平台,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寻找路径,但学校宣传所占比重最大。与此同时,81.1%的学生使用自媒体在于社交网络功能,很少有人用于学习。但又有另一情况是大家还是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体,但自媒体获取信息更加快捷。学生认为最有效的维护自媒体舆论环境的是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需要借助一定的环境来运用自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同时,56.4%的学生认为运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难以监管。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自媒体已经深入人心,将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获取信息的手段,而面对这一现状,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的应对,认识到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三、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由于自媒体的出现,网络监管建设不完善,大学生认知尚未成熟,对网络信息辨别力不够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观遭到冲击
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都是通过层层筛选,再发表出来,这些内容大部分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自媒体具有信息自由化的特点,出来的信息无人监管,所以网络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其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尚未成熟时期,对于信息的选择上会有失手的时候,而思想政治教育者们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尽量让大学生接受到的是优秀的思想,避免不良思想的侵害。
(二)自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面对面的方式传授知识,和学生的交流也是面对面的交流,一般是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而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利用自媒体,大学生可以在网易公开课、慕课等各种学习网站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讲师,从而改变了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在一种虚拟的世界里,进行学习,从而学生更容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因此,如何结合传统教育方式与自媒体相结合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三)自媒体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挑战
在传统媒体时期,都是由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从不知到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接受者,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一般只是接受知识,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很少有质疑的声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自己可以主动的获取知识,学生的地位从被动变成主动,学生对待新事物越来越认同,而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却比不上新生代,因此,在这方面与受教育者相比,教育者处于劣势,不能及时的获取最新信息,而且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远不如受教育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者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学生开始有了不服从教育工作者的心理,从内心轻视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工作者还有不知道的知识,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学生有了这种轻视的心理,对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学生开始瞧不起老师,对老师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有一种抵触排斥心理,一方面,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不平衡,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也受到了影响。但同时,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之间的地位更加趋于平等,使得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也是当今教育现象中一种普遍的状况。
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面对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突发事件,低俗文化,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质等。
(一)建设好自媒体平台,高效处理突发事件
面对自媒体的开放性,在舆论的冲击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沉着冷静的应对,引导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分析事情的利害关系。在此同时,应该深入剖析事情发展的背景和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突发性的事件,作为教育者应该及时站出来,解决突发性事件。如,面对外来媒体的造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关注,跟进消息,确切的分析造谣事件的本质,在自媒体平台提出自己对此问题的有利论证,以免造成社会秩序不稳定。
(二)加强法律法规意识,传播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
由于自媒体是新兴事物,针对网络还的法律条文还不健全。也正因为此,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低俗文化才此起彼伏,得不到遏制,所以,工作者要重视并建立有效的网络法律条文,并对网络进行有效监督,对一些不属实的危害国家、青年的网络谣言加以澄清并惩罚相关人员。
与此同时,高校工作者应该建立健康向上的交流平台,传播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利用自媒体平台创建交流平台,激励大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利用自媒体交流平台探讨社会文化发展,国家主流价值文化,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对国家的向心力。对于大学生的困惑,作为教育者应该积极主动耐心地解答大学生的疑难问题,响应大学生的需求问题。
(三)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质教育
早在1993年,英国的李维斯和汤普森合作出版《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一书,首次对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套比较完整的建议,其基本目的是“力求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免受媒介所传播的不良文化、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3]为了缓解大学生浏览低级趣味的文化现象,应当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质,树立大学生正确上网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害,能够清晰的辨别、筛选有利信息。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起了更重要的责任,而教育工作者要承担这些责任,就需要更熟练的了解自媒体知识,利用自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教育者应该有效的管理校园网络,洞察学生的最新状态。高校思政工作队伍需要高度重视、积极研究自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发展方向,注重发挥团队优势,实现成员在知识结构、时间精力和技术技巧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主动深入学生的日常网络活动中。[4]当然,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问题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姿态,亲和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新闻界,2011,(4).
[2]都慧英,周方道.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 自信心 技能大赛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86-01
目前,高职院校将面临生源减少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遭遇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困境,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遭遇进出两难的窘境,而其中学习质量提高不显著很大一部分原因都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行为具有较强的从众性与依附性;精神状态懒惰松懈,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求知欲、上进心,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和社会责任等等。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校课程设置、教师评价等几个角度进行测评,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从教育教学这一系列问题出发,造成高职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学习基础差、学习方式不当;(2)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目标不明确;(3)缺乏正确的归因方式;(4)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5)课程设置呆板、教材选用缺乏特色;(6)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7)教学评价体系单一;(8)缺乏完善的就业指导与心理咨询。
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成才,也将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现结合本人的体会,就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
1.培养自信心,教师有责任
首先,高职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普遍存在着学科发展不全面,或是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他们在学习上往往自暴自弃,对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认为自己永远也摆脱不了差生的帽子,自卑心理较重。其次,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而高职专业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专业教师的专业介绍和专业导读等形式,让新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和就业前景,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面对学习主体的转变以及深度、广度都有较大提高的专业学习,他们在知识、能力以及心理上的准备不足,难以适应,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的问题也就随之突显。因此,老师在学生入学的初期阶段的合理引导就尤为重要,在初始授课阶段,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从某种意义来说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面使得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喜爱而更加喜欢这门课程。
2.优化学习环境 ,改革教学模式 ,激发学习兴趣 ,改善学习状态
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是以老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被充分应用到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培养创造能力。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容易理解接受,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变死记硬背为理解型思维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同时实验实训是高职院校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进行相关操作,同学们在别样的教学方式中,兴趣浓郁,也能更好的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相互配合。
3.加强就业指导 ,定位职业角色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市场制约着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要求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进行办学。如果学校培养出的技术工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滞后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或者由于专业不对口,造成人才的积压,导致产销不平衡,那么学校必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职业学校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专业。一个好的专业如同一个知识的品牌,会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会以此为骄傲,产生学习的动力。相反,一个不被市场所需的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被社会所需要,“英雄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英雄”也就不愿学习了。所以,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一定要考虑市场所需,及时调整学校办学方向。同时对自我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学会调整择业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挫折和失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能力等,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高专院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引导。 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宏观和微观的就业形势,了解本专业就业去向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4.技能大赛搭平台,大家都来试身手
教育部定期举行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此项比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师生专业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各职业学校应以全国技能大赛为契机,在本学校开展各种技术大比武,让同学们人人都有机会参加,要形成一种尊重、崇尚和争做优秀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技术大比武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果的展示。技术大比武是展示台,同学们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技术、技能和技巧,显露真活、细活和绝活。通过比赛,同学们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更培养了自信心,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学校在安排学生就业时要优先考虑比赛中获胜的同学,使学生明白“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得好与不好不一样”,让学生懂得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充满了竞争与机遇,只有不断学习,艰苦创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成功。
5.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内要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职业技能比赛,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习乐趣,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组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增长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邀请优秀的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企业家到校作报告,将先进的科技成果、管理经验和个人的创业经历展现在学生面前, 拓宽其视野,鼓舞其士气,增强其信心,启发其灵感。
参考文献:
[1]李彩云.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究[J].科技信息,2009(24).
[2]王付全,柴红.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之探讨[J].科技信息,2006(11).
[3]查俊峰,李敬.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其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3).
[4]王水江.如何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J].改革与开放,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