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1 06:5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

篇1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 高职 以赛促教

1 概述

传统建筑物要求建筑、土木、设备等方面,而现代智能建筑从5A角度对建筑物提出新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环境,其中5A包括: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技术(OA),建筑设备控制系统(BA),通信自动化技术(CA),消防自动化技术(FA),安全防范自动化技术(SA)。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是建筑的一个新兴发展方向,并处于上升的发展,从楼宇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修、楼宇设备监控到楼宇智能化设备的制造、销售、售后服务、技术管理,这为楼宇智能化行业提供大量的人才需求。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这个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楼宇智能化产业的规模空前庞大,因此市场对楼宇智能化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价值不断提升、领域不断扩大[1]。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抓住行业机遇,开设并壮大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行业人才,对扩大就业渠道有实质性意义。

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学手段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楼宇智能化专门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采用“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针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技能熟练的专门实用性人才。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校企紧密合作,从企业需求作为出发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设置合理的理论课程,建立楼宇智能化的专业知识体系,让学生从掌握入门的基础知识,并提出考证要求[2];其次让学生走进实验室,通过模块化实训和综合实训去理解理论知识并加以应用;除此之外,还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1 合理的课程设置

为了设置合理的课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指导思想,以智能建筑的5A为专业方向,对楼宇智能化行业的公司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学校专业负责人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制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如表1。

第一阶段,作为电气类的高职院校学生,应掌握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与此同时,针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这一专业特性,结合了建筑和电气,因此还需了解智能建筑的基础知识,对智能建筑的5A要求有概念性了解。第二阶段是专业技术的学习和运用。紧密围绕智能建筑的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技术(OA),建筑设备控制系统(BA),通信自动化技术(CA),消防自动化技术(FA),安全防范自动化技术(SA),针对每个A都开设对应的的课程;此外还利用配电、楼宇智能化等实验室加以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三阶段是实行“2+1”计划,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能技巧、丰富的实践经验,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从实习就业情况来看,本校该专业学生成功率甚高,而且大部分都从事楼宇方面的工程和设计工作。

2.2 指导性的实训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与高等教育的一大区别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动手能力强,因此,实践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而实验室建设是实践的重要环境[3]。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有较好的实验条件:专业基础实验室如电工实验室、数模电实验室等,独立的楼宇智能化技术实训室、建筑配电实训室和机房,从硬件和软件熟悉楼宇智能化的安装、调试、设计与设备监控。

实训室配备了防盗报警系统、一卡通消费系统、门禁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广播系统等实训平台,学生可针对这系列实验室对象,进行自主性实验,把教材中枯燥的知识点活灵活现于实验室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以赛促教

楼宇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离不开企业的创新、另一方面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加盟。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的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是大赛的目的。近年来,随着楼宇项目的全国技能竞赛的开展,高职院校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比赛训练中不断寻求问题的最优解。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采用天煌三代的实训装置,要求学生在五小时内完成模拟大楼的自动化系统,包括门禁对讲、闭路电视监控、消防、安防、DDC等系统。通过一套完整的大楼自动化系统,把楼宇智能化知识融汇贯通,让先进行一场模拟楼宇智能化的安装调试,以熟练的技能走到工作岗位。

3 结语

本文始终围绕智能建筑的5A标准,从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计划和以赛促教三方面,来展开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探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楼宇智能化专业建设过程中,这三方面都离不开企业。日后,还可以利用专业教师社会实践的机会,把企业需求带到课堂,增加课堂的实用性,使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晓安,黄秀艳.浅析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249—249.

篇2

关键词: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转型与提升阶段,在这个时期,作为高职教育发展抓手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校企共建合作,可建立“教学工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广具有生产性、工程性、实践性的训练项目,以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极大地提高高职教育的育人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共建的活动中,但是在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认为简单地将学生推到企业就是校企合作,最常见的就是“顶岗实习”。

2.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深度不够,对教师下企业实践有抵触情绪,而且在教师的考核业绩、工作量计算上也没有得到体现,所以推进起来比较困难。

3.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不够明显,本科院校有科研优势、技术服务优势和学术圈优势,能够吸引知名企业进行合作,而高职院校的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比较差,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又比较重,所以很难吸引企业。

(二)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往往对校企合作的准备工作不足,盲目接受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通常只安排一些技术低层次的工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对一些核心技术掌握不牢。

2.很多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责任,导致最终的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遴选自己满意的人才上。

三、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从2002年招生以来,已有多年的教学实践沉淀,也在不断地与周边的行业企业进行互动,寻求合作的机会,实现互惠双赢,但是效果总是不太理想。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深入推进这项工作。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以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和高档社区为工作背景,面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类、维保类企业,从事建筑安防系统、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控制系统、建筑网络与通信设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智能化弱电系统施工、调试、运行、维保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设备多、散、杂,且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学校一次性投资建设实训中心多年无法更新替代实训设备,导致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比较陈旧,很难跟上企业对新型设备使用的脚步,所以光依靠学校的力量建设的话比较困难,可见该专业进行校企共建合作的意义非常大。

四、如何推进该专业的校企合作

(一)以互惠互赢为基础,让利于企业。

学校是社会公益类单位,企业是盈利性单位,在合作前期为了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学院可以让利于企业。比如可以提供场地为企业培训员工,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仪器为企业研发提供支持,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的顶岗实习的毕业生,以适应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弹性需求,楼宇智能化行业是隶属于建筑机电安装大类,项目实施对人员的需求量弹性变化很大,在当前劳务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学校的优良资源应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便利,学校还可以为企业进行品牌推广。

(二)完善校企合作的保障激励机制。

首先学校要专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有学校领导牵头会同当地的行业企业协会,有专门的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主任负责,各系部各专业要成立自己的校企合作办公室并由专人负责。其次要规范校企合作文件的制订,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再次学校要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对工作优秀的教师要有专门的表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就是面向工程一线,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可以适当加大对教师的补贴力度,比如楼宇专业的教师在现场参与指导学生的可以酌情补贴工作量,如果在工作过程表现优秀的可以得到学院专门的表彰基金。

(三)体现学院自身优势,吸引企业主动合作。

长期依赖企业帮助,没有自身优势,这种校企合作是不能长久的,学校一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优势吸引企业,比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员工通常没有完善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而学校各专业可以相互的补充,为企业解决一些问题。楼宇专业是工程类专业,对现场施工的人员数量弹性很大,学校有稳定的生源,可以满足企业对员工数量的需求。

(四)深入企业进行文化交流,实现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不光可以实现技术层面上的融合,更深入的是可以进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学校可以采用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按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考核,比如实现实训场所的5S管理。校园文化也可以走进企业,比如定期举行联谊会,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在这期间两者可以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基础,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改变实训室形态,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从改变实训室形态入手,对实训环境进行改造,破除原有格局,对于楼宇智能化专业来说可以以实训室作为智能建筑对象来建设,对实训室的门禁系统、防盗防入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照明控制系统进行工程化的改造,符合企业工程施工的规范与要求,与企业实现无缝化融接。企业也可以配备一些实训装备,让教师参与指导实训。

五、结语

校企合作没有一套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色与情况,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色,只有在各自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所以校企合作这种办学模式的探索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篇3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计划中,必须注重专业技能的反复训导。通过实验、实训、实习3个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基本硬件。实训基地建设己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年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2015年教育部把此专业更名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紧跟东莞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携手东莞中云智慧城市产业园,对接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标准,广泛开展网络、监控、门禁等物业维护管理等校园顶岗活动,重点培养满足智能楼宇、智能工厂和大型社区智能设备维护和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院强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性、实用性,结合我院自身发展的实际,通过优化整合学校资源,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搭建“工学结合”的学习平台,拓宽训练设备的建设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营造真实和仿真的职业环境。

2.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和学院发展实际科学规划校内实训基地

我院在电子工程系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框架下增设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此专业提供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审、组态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等。这些基础实验实训室可满足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需求。专业实训室的建设需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和学院发展实情况,科学地进行规划。较早发展的专业般建设有近10间实验实训室,做到小而全,但导致实训室建设场地紧缺,难以满足后期迮设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场地需求。

建筑智能化是交叉学科的应用技术,涉及楼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监控系统、消防系统、防盗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规划专业实训室时,需实现各子系统的独立性、联动性、开放性,还需考虑系统应用的综合性。因此,我院结合原有的基础实验实训室,全面规划建设一体化的专业实训室:建筑钙能化工程实训室、建筑稗能化综合实训室。

2.1 一体化专业实训室的组成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训室由10个实训屋、1个开放式中控管理区以及1个能授课与研讨灵活变换组合的学习区组成。中控管理区集中监控和管理各实训屋和整个实训室。每个实训屋综合了一卡通、布线、网络、卫星奋线电视、智能抄表、门禁、监控、报警、广播、远程控制、环境监测、电源开关拽制、网上预约等多个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高度集成应用模式和方法,同时提供部分控制模块的创新幵发。

建筑智能化综合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包括:群控电梯系统、暖通抟制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能竞赛平台。每袞实训系统有相应的工作站,每个工作站既实现能独立控制,也以联网的方式对其他系统进行控制。供配电实训系统既可以为实训室供电。又是独立的实训设备,能提供实训教学项目,如:供配电原理认知、控制器编程检测、运行监测与控制等。

实训设备是结合工程中实际应用的产品进行配置,能体现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实训设备的选型还充分参考国家智能楼宇管理师鉴定要求规划并以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的设备功能要求进行配置,对接行业的职业能力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训教学后,真正地掌握楼宇智能化系统的系统配置、产品选型、设备安装、工程布线、硬件调试、软件使用、施工工艺、故障检测、系统维护、设备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工程的全部环节。此外,通过搭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设备的缺乏和受实践条件制约而影响教学的困难,更提高实训项目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目前,已开发和应用建筑通信智能化仿真教学系统和建筑安防智能化仿真教学系统。

2.2 利用校园顶岗拓宽校内实训基地

我院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信息化院校,其建筑面积大、类型多,智能化水平高,建筑智能化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校园的应用内比比皆是。在建筑、电气和自动控制方面。我院校舍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9万余平方米,有教学、实训、办公、住宅、餐饮、商业、运动等多种用途类型的建筑,每栋楼各自配备了完善的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在通信网络方面,我院的数字校园建设总投入6000多万,信息网络遍及校内的教学、办公、住宿等楼宇建筑,校园网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在安防方面,实训中心、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宿舍等非完全开放的建筑群都安装了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遍布学院所有建筑和道路。在消防方面,根据楼宇面积、楼宇高度与用途等,在全院范围内部署了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水喷淋系统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等多种消防设施。

建筑智能化专业与校园内日常工作和生活联系紧密,利用学校数字校园和平安校园等丰富时又优质的智能化资源,开展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校园顶岗课程,为校园顶岗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校内相关部门上岗,开展建筑智能化专业所需的各种实习活动。校园顶岗课程有助于减轻学院后勤管理处、教育技术中心、保卫处等部门繁重的工作任务,还可以把校园内建筑、电气、通信网络、安防等方面实际应用的案例作为建筑智能化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实践资源。此课程以专业拓展课的方式供学生选修,由顶岗部门与电子工程系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完成并通过考核者即修满此门专业拓展课的学分。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由基础实验实训室、专业实训室和“校园顶岗”组成。实训基地把建筑智能化各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以接近现场环境下对智能建筑相应子系统及各个设备的实际应用进行实操训练,并以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为基础,建立实训教学体系,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

3.存在问题及思考

如何更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校内实训基地是一个的重要问题。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形式不一,管理相对分散,各实训室的场地、设备、人员缺乏统一的调配管理,容易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和难以协调管理。专业教师除了承担室训室建设、专业教学,还要负责室训室管理和维护。实训基地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每次使用的登记手续烦琐,每次耗材、设备、工具的存入和取出均需要人工登记。由于运行与管理机制不到位,大多数实训室管理是封闭式的,除了规定的课时,其余时间实训室往往不开放。实训基地处于封闭和各自为战的状态,既不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也未面向社会提供科研和产品开发的服务。因此,我们下一步将提升实训基地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实训基地运行好的作用。

4.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广西;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093-02

1984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随后,智能建筑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发展极快。近年来,部分大学和高职院校相继开设该专业,但由于楼宇智能化尚属新兴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仅十来年时间,虽然从事该行业的研究、设计及理论专家相继出现,但该专业技能型施工一线的人才培训和培养工作相对滞后。

1 中国建筑业发展急需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人才

在社会信息文化的现代化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人不是在马路上就是在建筑物内”,随之而来的建设项目遍布世界各地。目前,世界最大的建筑业市场在亚洲,而亚洲最大的建筑业市场在中国。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智能化的提高,建筑企业、监理公司、星级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停车场、医院、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急需大量从事楼宇智能化专业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测试及推销产品的技能型人才,并且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必然与建筑智能化发展速度同步。黑龙江省建筑专家委员会对黑龙江、辽宁、浙江、四川、深圳、广东、广西等省区建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及物业公司等78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的用人比例为1∶6∶3,由此可见,专科生仍是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主流。这类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符合他们的要求,因而更倾向于使用高职高专类人才。

我国的建筑界、工程界、学术界和有关政府部门对此已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建设部、信息产业部于2003年发文,规定了建筑行业楼宇智能化建设标准、建设工程质量监理规范;国家人事部在2004年把智能楼宇管理师列为我国十大新职业之一;国家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执行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把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列入其中;2005年,国家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施工和工程监理持证上岗的规定。

可见,中国的发展急需大批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楼宇智能化及其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2 楼宇智能化的高科技急需大量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人才

随着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节能化和多样化管理等最新楼宇智能化高科技成果在各种大型建筑、大型商场、会展中心、高档宾馆、智能小区的广泛应用,楼宇智能化技术不断向系统集成化、功能多元化以及管理综合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楼宇智能化技术的科技含量。该领域技术高,工艺精,难度大,不是一般的普通工人能完成的,要求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要懂得相应的法律法规、工程规范和技术要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担当。

中国楼宇智能化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职业。据网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北京的智能化建筑行业,今年涉及楼宇智能化领域的人才缺口为120万人。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的技工人员,月工资收入比普通工程师要高1000元左右。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技术人才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可见,楼宇智能化的高科技发展对楼宇智能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给高职教育发展楼宇智能化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 加入WTO急需大量楼宇智能化技能型人才

中国加入WTO,国内建筑业市场将融入国际大市场,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把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机构及规范的运作程序带入我国,有助于提高我国楼宇智能化的整体水平,但同时也是对我国楼宇智能化专业的极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迅速提高竞争力。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懂国际惯例的,技术过硬的、能正确使用计算机工具直接为企业生产及管理服务的楼宇智能化技术应用型人才。

4 广西的发展急需大量楼宇智能化技能型人才

4.1 广西建筑业发展预测

“十一五”将是广西艰难爬坡、突破重点、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北部湾被作为重点发展地区战略的确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程的加快;广西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重点的确立;特别是2006年8月,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在南宁视察城市建设发展时明确提出:南宁市要实施重点向南战略,开发新区,集中力量搞好五象新区的建设,力争核心区今后五年初具规模,在这个方向上再造一个具有150万人口的新南宁的建设发展目标,强调南宁要争当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排头兵,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

所有信息表明,广西房地产业将长期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必将成为广西建筑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4.2 广西建筑业人才要求

根据广西建设厅“十一五”规划,至“十一五”期末,在全区建筑行业全面实施“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鉴定”的原则和要求,建设职工队伍中90%以上技术工人和劳务人员经过培训鉴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其中:生产管理、技术人员中,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一般岗位达到90%;生产操作人员中,特殊工种和主体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一般工种达到90%;进入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专门人才占职工队伍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设教育、科研勘察设计、咨询等单位职业队伍专门人才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6个百分点。

4.3 广西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根据广西建设厅对12个地级市的统计:广西2006年竣工和2007年计划开工的建筑面积分别为1310万平方米和1441万平方米。按楼宇竣工后每2万平方米需楼宇智能化专业管理、维护人员1名,楼宇封顶后每2万平方米需楼宇智能化专业安装施工技术员1名计算,广西2006年至少需楼宇智能化专业技术管理、维护人员655名,2007年需楼宇智能化专业施工技术员721名。从2006年开始,广西每年至少需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1376名。根据广西目前发展势头,每年可按10%递增。可见,在区内外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背景下,广西对楼宇智能化技能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4.4 广西建筑业现有从业人员状况

广西是建筑大省,位于全国前列,据统计:至2005年,广西各类建筑业施工企业1510家,建筑业从业人数70万人,其中城镇建筑业占50万人,且遍布全国各地,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进行劳务输出。广西获得建设行业从业资格(包括:项目经理,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共30594人,只占建筑业从业人数的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楼宇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业各项工程中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不难想象,广西具有楼宇智能化专业资质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建筑业从业人数的极少部分,即楼宇智能化专业资质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极其匮乏,许多公司由于没有专业的楼宇智能化专业管理和施工队伍,不能进行专业的管理和施工,或凭经验管理和施工,造成这部分工程项目不能承包,影响了公司的效益。广西人才交流中心的信息及近年高职院校毕业生招聘情况也可充分说明,楼宇智能化专业市场需求与人才紧缺的矛盾非常突出。

4.5 广西现有建筑业人才培养状况

我区52所高校(含普通本科及成人高校开设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开设有土建类专业的院校共有25所,19个专业,但致力于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只有4个布点,年均毕业生人数约为150人,远远不能满足广西年均1376名,且每年10%递增的需要。全区建筑类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一直位居前茅,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

综上所述,迅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断采用的楼宇智能化高新技术,迫切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综合素质高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技术人才;广西目前楼宇智能化从业人员及高职高专楼宇智能化人才培养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楼宇智能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广西要实现由建筑大省变成建筑强省的目标,迫切需要大量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可以考虑增设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布点,加大既有专业的办学规模,并力争将楼宇智能化专业建设成为广西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优质专业和精品专业,以缓解该专业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供需之间的突出矛盾。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市场广泛而又缺乏专业人才的领域,在我区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楼宇智能化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专业发展规划,该专业的就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达到了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需求性和可行性的统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翟立.我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辉煌走过“十五”稳步迈入“十一五”[J].中国建设报,2006(4):23-24.

[2]曹露.中国房地产建筑人才网分析预测报告[J].江苏商报,2006(12):48-49.

篇5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1导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智能化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智能化工程的运用促进了建筑各项使用功能的实现,有效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各种需求,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先对当前我国的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并对智能化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最后对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智能化工程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已经位列世界前茅。而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得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更加迅猛、快速。《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实施,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促进住宅科技与住宅建设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核心理论,促使我国智能化市场已经有效实现了实用化与个性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力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智能化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3.1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我国很多智能化建筑的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建筑设计的定位不清晰最为突出。对于智能建筑,相当一部分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此并没能深入的理解,加上传统建筑思想的根深蒂固,对智能建筑设计的重视度不高,对于智能化建筑的理解只停留在传统弱点系统的层面上。在建筑需求上,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对建筑需求加以明确,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做到系统、全面,缺乏整体考虑、统筹兼顾的思维。另外在对建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涉及往往在建筑施工设计之后,施工设计时智能化系统却还没有进行选型、订货,导致土建设计与智能系统设计相脱节,弱点管线预埋一楼、电缆通道缺乏或者过小的情况时有发生。设计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3.2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存在的诸多漏洞导致很多管理人员是依托关系进行工程管理部门,不完善的准入制度使得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工程管理的执行中,分工不明、全责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管理方式不科学,工程管理与人员管理严重脱节,管理随意性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

3.3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理念

很多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简直不能够做到深入的理解,以致于经常从单方主观意识出发,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加上建筑工程的承包单位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理念,工程管理部门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常常导致只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有效性。

4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4.1施工前加强对施工设计、人员查验

施工设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智能化工程施工之前,应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计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施工中所用的设备、仪器、器件等材质、规格、型号等完全符合设计中所规定的。除此之前,还应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实力等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施工人员具有专业的施工技能。

4.2施工中进行规范性施工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安装步骤等进行规范操作。我们主要通过具体案例对施工重点进行分析。某建筑属于高级住宅楼,在智能化系统施工时,为保证其低碳、节能、舒适、方便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施工时,第一,对各个系统的操作界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充分保证整齐有序,常用标识清晰、准确。第二,在对主机房进行施工时,对于活动地板下的低压电路,选择了铜芯屏蔽导线以及铜芯屏蔽电缆,同时保证电源线里的弱电信号线并排敷设,并使其相临信号线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保证地板支架、墙面龙骨、吊顶内的龙骨应按照要求与接地网衔接。除此之外,还在保证主机房专用的配电箱内的低压配电母线上,安装了浪涌保护装置,浪涌保护装置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第三,在安装相关设备的机柜时,按照相关的防震措施对其进行了加固。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检修,机柜背面与墙之间的距离没有小于0.8m,并充分保证机柜内的接线端子标志齐全,整个机柜接地应保持良好。同时保证机柜内的开关、插座等均牢牢的固定在机柜内壁上。第四,在进行线路敷设时,我们在进行弱电电缆敷设时,充分保证其平直,没有出现打圈、扭绞现象,有效避免了因外力作用而出现挤压、损伤等不良现象。

4.3施工后严格进行项目验收

在施工后,应及时对施工项目进行验收,检查各个系统的使用功能是否得到实现,要充分保证施工技术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施工设计的具体要求实施。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的,应坚决进行返工,保证每一线、每一器件、每一个系统的施工工艺均达到质量保证的效果。

4.4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物资材料的质量是关系到最终施工结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质量的物资材料是高质量施工体系的基本保障。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为基础,不断分析问题,团队研讨,实现共同的质量改善计划行动。第一,明确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进行多道工程的质量把关,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材料坚决抵制,实现施工材料的高标准和高准入。第二,以国家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为依据,做充分的工程施工物资的检验工作,通过有效的物资材料的质量检测方式,确保施工材料的高准入和高要求。然后,在对施工材料进行多方面检测的前提下,要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明确合同单号、材料单号、数量、外观等基本的条目,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4.5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的过程,无论在建筑工程的哪个阶段都要重视对于资料,数据等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实现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就必须得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如果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就给智能化管理方法莫定了一些资料、信息的基础,二者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做好信息统一管理需要对工程各个阶段的资料、数据、计划、记录等进行统一的收集、划分、整理以及分析,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真的总结归纳,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找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避免下次再犯,这样工程的管理就更加智能化,科学化了。

5结论

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智能化建筑逐渐得到发展和普及,并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良好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做好智能建筑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健全智能化管理体系,完善施工管理水平,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进而推动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兰.关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4,28:256-257.

篇6

关键词:智能楼宇;实践教学;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1 我国智能楼宇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和我校智能楼宇专业学生培养定位

我校作为江苏地区为数不多的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五年一贯制大专专业的学校,在近两年组织了专业情况调研。调研情况显示企业对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并且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需要掌握的知识,具备的专业能力、素养也是不一样的。从楼宇智能化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管理到楼宇智能化系统的专业设计、开发、工程验收各环节;从楼宇智能化设备及施工企业的领导、经理、部门负责人到智能楼宇管理师,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智能楼宇管理员等各个岗位和层次的人才社会都有需求。

2 现阶段智能楼宇安全防范系统运行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

智能楼宇的核心是 5A系统,智能楼宇就是通过总线系统将此 5 个系统进行软硬件的联结,将设备、系统、服务、管理之间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物业单位具备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但与技术发展的逐渐深入和细化相反,智能楼宇技术在实际应用和维护中并不乐观, 具体表现在多数的智能楼宇系统建设成本投入很大,但应用效果差,利用率较低,许多系统建成后实际的利用率极低。

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为智能楼宇创造一个高度安全的环境,安防系统联动功能的实现直接决定集成环境下智能楼宇的安全防范系统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周界防范系统、门禁对讲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构成的三层立体式安防体系的有效运行。只有系统的有效运行才能高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大降低人员管理费用。

3 典型学生实操训练任务

(一)设备

(1)前端报警传感器:红外对射探测器、门磁/窗磁、玻璃破碎探测器;(2)摄像机:智能高速球一体机、红外枪式摄像机;(3)视频矩阵控制器;(4)数字硬盘录相机;(5)视频监控管理软件;(6)BOSCH DS7400报警主机、DS7412通信模块、及软件平台和DSR-32输出模块。

(二)系统功能实现

本安防系统主要由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联动功能所需设备组成。

模拟对一物业小区全监视功能,物业管理人员能够在控制室观察到小区周边和主要建筑物内和周界重要地点的图像,利用系统间的联动设置防止非法入侵并联动跟踪记录警情信息的功能。

(1)入侵报警系统的功能实现;(2)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3)入侵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照明系统联动功能的实现。

(三)实操训练任务

(1)入侵报警系统:本系统采用BOSCH公司的以DS7400总线周界报警主机为硬件平台,报警管理软件CMS7000为软件平台的防盗报警系统。模拟在周界围墙上方安装红外对射探测器,在主要建筑物出入口安装了门磁探测器、玻璃破碎报警探测器。连接报警线路和设置主机参数,能够正常运行入侵报警系统主机。

(2)视频监控系统:系统通过数字硬盘录像机和PC机WEB页控件管理红外枪式摄像机及高速球一体机、并显示实时监控画面、回放监视记录以及控制摄像头,可设置摄录计划,实现系统内部报警的处理等操作。

(3)入侵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照明系统联动功能的实现:

第一,入侵报警系统系统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功能:①当周界红外对射探测器触发后,报警系统报警的同时,高速球一体机能根据预置位调用一预设的模式路径,立即转向所触发周界防区范围,监视现场情况,并开始录像。②当门磁或玻璃破碎探测器触发后,报警系统报警的同时,红外枪式摄像机对监视画面进行录像;高速球一体机调用预置点立即转向报警探测的区域,录像。

第二,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入侵报警系统。在入侵报警系统中连接和设置来源于硬盘录像机报警输出的相应防区。当视频监控系统中出现摄像机动态检测、视频丢失、遮挡监测等信号时,视频监控系统内部报警的同时,入侵报警系统能够识别相应防区报警及显示地图地点。功能:①当高速球机视频丢失后,视频系统报警的同时,联动入侵报警系统相应防区报警,显示地址和地图。②当红外探测器受遮挡后,视频系统报警的同时,联动入侵报警系统相应防区报警,显示地址和地图。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市场智能楼宇设备运营情况及从业人员调研,提出应重视高职智能楼宇专业学生在安全防范课程实践教学中对系统间联动知识技能的教学,设计了一项联动实操任务,目的是促进安防课程实践教学能更适应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篇7

李教授:我从1991年从新加坡到国内来开展智能建筑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参与智能建筑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已经有15个年头了。在这15年来经历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建设的历程中,对于我来讲感悟最深的是1996年的上海博物馆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1998年的上海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H00 1年的广州汇景新城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2005年的南昌恒茂国际华城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通过这四个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我对智能建筑和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

我多年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心得就是:“智能建筑的核心是智能化系统集成,系统集成的目的是整合楼宇物业及设施管理和信息增值服务”。我主持负责的大型系统集成项目主要有:上海博物馆的楼宇管理系统BMS系统集成;上海金茂大厦整合楼宇设施管理的IBMS一体化系统集成;广州汇景新城基于网络化的IBMS.省略/IBMS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一体化信息与数据集成。总结我从事智能建筑技术应用和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智能建筑系统与信息集成就是智能建筑建设的主线和目标。

记者:您曾在深圳大学担任过科研和教学工作,并出版了《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等多部智能建筑专著,在您的眼中,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教育状况是怎样的?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

李教授:我大学毕业以后,第一份正式的职业就是在深圳大学电子系当老师。无论我曾担任过新加坡科技电子在中国的首代和总经理,还是香港上市公司迪臣智能的总经理,我始终觉得自己更胜任当一名好教师。根据国家目前提出技术创新在现代建筑和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建筑节能、绿色环保方面的应用需求。我国的院校目前均不能系统提供现代建筑与居住区在数字化应用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绿色环保技术方面的教学课程和相关教材,同时国家在数字化与智能化建筑领域急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认为对于新一代智能建筑的专业人才,应以培养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网络信息系统集成工程师为教学目标,毕业学员应达到可以独立的完成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任务,具有在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综合信息系统集成,以及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掌握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要求、实施步骤和方法。目前我已经和国内多所大专院校签订了智能建筑与数字社区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专业课程联合办学的协议,广州市电大今年就开始招生该专业学生。我也计划积极参与建设部《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中长期培训计划的教学工作。

记者:您曾经说过“数字社区信息化建设要遵循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智能化系统的双重设计规范标准”,能否请您为我们详细解释一下“双化建设”?

李教授:首先我们要了解所谓智能化与数字化标准,我国在2000年颁布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简称“智能化标准”),在2006年12月颁布了GB/T20299.1-4《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简称“数字化标准”),这两标准对于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的规划和设计都十分重要,同时这两个标准对于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的规划和设计各有侧重面。智能化标准的重面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如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综合安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

数字化标准的侧重面是以数字化综合信息集成为平台,强调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一卡通综合服务、业务应用系统的网络融合、信息共享、功能协同,如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楼宇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信息集成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应用等。鉴于数字化与智能化标准对于现代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规划和设计在侧重面与技术应用上的互补性,遵循数字化与智能化“双重设计规范标准”是必须的。我最近主持设计和参与担任首席技术顾问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智能化系统工程、江苏广电中心智能化系统工程、宁波万达广场数字社区、贵阳金元国际新城数字社区都遵循数字化与智能化“双化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记者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国家标准从去年12月开始在全国实施,至今也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您作为参与此次标准编制的专家,能否为我们广大读者简单介绍一下数字化国标编制过程吗?在您的眼中此次国标颁布实施的最大意义在哪里?

李教授:随着信息网络化科技在我国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的投资者和产品设备供应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传统的建筑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建筑业必须采用信息化科技来改造和提升自己。值得庆幸的是建筑及住宅社区智能化建设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这为我国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的编制,就是为了增强我国建筑产业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为了统一和规范国家关于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应用的技术构成、内容和方法,以及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建设和运营的要求与标准。

由建设部牵头组织,由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参与编制,从2003年初到2006年12月颁布执行,历时四年。《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国家标准由以下四个分标准组成:

(1) 《建筑及居住区运营服务数字化技术应用》

(2)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统检测验收》

(3) 《建筑及居住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

(4) 《建筑及居住区控制网络通讯协议技术应用要求》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国家标准与以往编制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和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导则所编写内容和技术应用的重点有所不同,《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国家标准编制内容的重点,强调了在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建设系统工程中的物业及设施管理和综合信息增值服务,数字化及智能化应用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数字化及智能化应用系统的检测与验收,以及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接口标准四个方面数字化应用的技术构成、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内容和方法,而不

仅仅是涉及一些具体应用系统实现的功能要求。

此次国标颁布实施的最大意义在于,将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的技术应用、实现功能、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集成、信息增值服务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我国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的建设、产品与应用软件开发指明丁方向和实现目标。

记者:《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国家标准涉及社区数字化工程技术领域由数字化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网络三个系统和所属九个子系统以及四个相关技术设施等组成。如此庞大的技术体系是如何制定的,该体系能否全面涵盖现阶段建筑智能领域所存在的问题?

李教授:我在《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起草的初期,就提出确定编制本系列标准技术体系的思路,提出起草标准的题目是“数字化技术应用”,因此首先要明确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特点、范围和内容,要明确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区别、应用范围、应用内容的不同点。数字化技术应用体系的核心应该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网络化技术应用、软件及数据库技术应用的综合与集成。为此在标准中明确了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术语和定义”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构成”等条文,从而确定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的技术体系结构。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的颁布执行,完善和补充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在综合信息集成平台、物业与设施管理、一卡通增值服务在信息、网络、软件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和系统规划和设计方面的内容和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提升,《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还需要不断的补充和提升。《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委会计划在今后三年内每年召开多次标准修订会议,就修订内容、修订大纲、修订要求进行讨论。

篇8

[关键词]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

1、引言

智能建筑主要包括三大系统,即通信网络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这三大系统又包含各种功能的子系统,常见的子系统有: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消防与火灾报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讯系统、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智能卡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计算机机房工程、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灯光音像控制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智能大厦集成管理系统等等。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2、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量应用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建筑在全国各地大量兴建,如果说对结构工程进行监理是保障建筑物“身强体壮”,那么对智能化系统的工程监理就是保障建筑物“耳聪目明”。目前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中主要暴露出以下问题:

(1)是设计深度不够,影响施工。设计深度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设计院电气专业设计人员对智能化系统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了解不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智能化设备产品各具特点,在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时业主尚未选型、订货,使设计人员不能按照特定产品进行设计。而按照目前我国的监理工作情况,监理还无法在设计阶段实施。

(2)是工程质量环节构成复杂。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质量是由采用的元器件、主机设备、终端、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安装、调试等多种环节的质量综合而成,而这一系列环节又涉及到多个主体,如生产制造厂家、供应商、安装公司,这就给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带来困难。

(3)是投资控制缺乏相应的依据。由于大多智能化系统设备需要进口,其价格咨询往往比较困难,除了安装的人工费、材料费可依据当地定额或行业定额外,其系统的设备价格只是向厂家询价后的参考价,对这部分的投资控制往往心中无数,对做好投资控制往往缺乏依据。另外,由于智能化系统设备一般为业主采购、供货,所以当设备质量有问题及设备进场时间过晚影响到施工进度时,监理工程师有时要处理施工索赔的问题,往往难度较大。

(4)是行业管理部门多,协调困难。智能建筑中的安保、消防控制、电视与广播、通信与网络等系统分属于公安、消防、文化、电信及建委等专业部门归口管理,在报批报建、设备选型及安装队伍选择时,往往会受到某些干扰,使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时常遇到困难,有时甚至难以正常开展。

(5)是与其它工种牵扯面广。智能化系统在施工中除不可避免地牵扯到强电系统外,其楼宇自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还要涉及到动力、空调、给排水等设备工种,在安装及调试时互相牵制。

(6)是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需要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诸多专业知识的支持,这就对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在专业知识、工程技术、管理经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的智能化工程监理队伍的素质令人堪忧。

(7)是供货与安装的分离。智能化设备制造商、商一般只负责供货、安装指导、调试,而现场安装往往是土建施工单位或设备安装公司负责,因此当一些预埋管、预埋盒、预留引线及穿线不符合设备安装要求时,容易造成扯皮。

(8)是智能化系统验收时间长、工作量大,且组成系统分属于不同的专业或承包商,检测过程中不同专业之间相互干扰,检测时间长、质量问题查找困难,各系统验收资料多。

3、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实施要点

智能建筑系统繁多,且构成复杂、技术先进、施工周期长、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品种多,因此,在实施监理的过程中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设计方案和图纸核查

从设计角度看,大体可分为:①设计依据和设计参数;②方案的选择;③线路的布置;④设备、器材的选择。由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规范及行业标准来确定方案和设计细节。作为监理,应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充分掌握国家政策及行业规范,在依据和参数与实际使用要求的吻合程度上以及各种产品在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协助业主慎重分析。对图纸的核查,监理不仅要从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出发,而且要从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比较与审核,使方案设计更为合理。如:审查电气专业图纸对智能建筑各系统的前端电源配置是否齐全,同时应了解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业主的使用需求,应有扩展余量。

3.2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

一个比较全面的弱电系统施工组织设计,通常有前言、编制依据、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机械及材料安排、项目管理和责任 技术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安全保证体系、检验和验收、人员培训方案、用户支持计划等部分组成。监理在审核时,首先审核其组成内容是否符合业主要求,是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其次,审核其有效性,施工组织设计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主持编写,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监理部接到报审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是监理工作中及其重要的一环。

篇9

1、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矿山机电、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2、商学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国际贸易、报关与国际货代、会展策划与管理;

3、光电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光伏应用工程;

4、软件学系: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及物联网应用技术;

5、航空学系: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服务工程;

6、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7、金融会计系:会计计算化、财务管理、投资理财;

8、化工新材料工程系: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应用化工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

篇10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用型;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67-0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为适应社会需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必须以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提炼、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问题和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本文就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近几年的专业建设探索实践,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模式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中还不能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专业教师团队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专业建设时间不长,导致本专业长期教学积累有限,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校外专家和行业专家指导,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与市场需求对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能满足企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新兴专业,专业建设时间不长,人才培养方案由团队教师制订,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不能反映市场的最新动向,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得 到行业和企业认可。

(三)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比重较大,实验实训类实践环节比例不高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应着重于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不恰当,受实践场地影响,实验实训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比较低。

(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缺乏,不能产教融合,影响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和提高

专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有限,大多实践课程安排在校内或是演示教学,学生不能根据具体工程项目需求独立完成工程设计,缺乏工程应用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方法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加大实践学时比例,校企共建实习单位,提高人才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

(一)抓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团队素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鼓励本专业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参加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和江苏省建(构)筑特种行业执业资格等行业资格认证考试,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进行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引进与本专业相关专业教授、博士和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素质。

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鼓励本专业教师到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有限公司和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实验室参与企业科技攻关,进一步提高教师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聘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培训、学术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同时,邀请“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专家进行专业发展及专业实践教育等方面的指导,校企共同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开展实验、实践教学。

形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结合,高学位比例高,爱岗敬业,能满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

(二)以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到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就业指导体系中来。行业专家与企业技术负责人,校企共同确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能力要求;由企业联合学校组建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专业突出工程应用,整合知识能力体系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行业特色,构建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拓展课程和工程实践五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理论基础和工程应用能力,如下图所示。

(三)基于理论课程学习,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培养比重,结合工程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实践课程强化学生创新应用能力训练,开展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根本的实践教学,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实践类环节在总学时中的占比,并形成鲜明的工程技术特色。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工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暑期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科研创新及各类竞赛,将实际工程融入课程设计、工程实习中。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已具备工程实践经验和技能,在毕业时,基本能够胜任岗位需要。

(四)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产教融合,实行学历教育与工程能力培养相结合

加强与行业主管机构、相关企业产学合作,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能力本位制的培养模式。联合相关企业,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广泛建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并共同建设了智能消防系统、智能安全防范系统、楼宇电梯监控系统、暖通空调实训系统、信息化智能小区实训系统、系统集成实训系统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所特有的实验实训平台,这些实验实训平台为学生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联合攻关,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施工中来,以应用能力为核心指导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毕业时即拥有从事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和光缆认证测试工程师(CFTT)证书,以及安防维保、消防维保等执业资格证书。

三、结论

通过近几年对该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和改革,使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得到了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逐渐得到增强。从就业后收入水平来看,本专业人才就业薪水平均高于省内非211高校的平均月收入。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社会竞争力,与企业对接的有效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世斌,郄海霞,余建星,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2] 靳宏,陈虹,莫岳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