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实施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09 16:0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河道管理实施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河道管理实施办法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河道管理,改善河道环境,保障城市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城市防洪规划》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城市防洪规划》确定的城市防洪治涝规划总面积198.42平方公里内的河道及其配套工程。城市防洪治涝规划范围:东(由北向南)至河、沿至中心河、沿至;南(由东向西)至河、、;西(由南向北)至和高速公路(河以北);北至高速公路并沿方向延伸至河。

本办法所称河道是指自然河道、人工河道及具有防洪排涝作用的沟、渠、塘;配套工程是指直接依附河道兴建的堤、坝、涵、闸、泵站、青坎(平台)、护坡、护堤地、防护林草及管理设施。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城市河道及其配套工程设施的主管机关。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河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二)组织编制河道的综合规划,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水功能区划,按照水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提出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制定河道综合整治和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防汛抗旱日常工作,制定工程调度运用计划,,执行上级调度指令;

(四)管理河道及其配套工程设施,审查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筑物及其设施的方案,审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与河道工程安全及正常运行有关的活动,并对其防汛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五)审批河道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在保证水工程安全运行和河道水功能区划对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河道的多种功能;

(六)依法征收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有关规费;

(七)依法制止和查处违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协调和处理水事纠纷;

(八)履行法律、法规、规章等赋予的其他职责,执行上级河道主管机关的决定、命令。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设立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河道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同级永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河道及其配套工程保护和管理的有关工作。

市、区交通部门负责城市河道通航水域、港口的水上安全监督、内河救助打捞等工作.市、区建设部门负责与城市河道相关的市政公用事业的建设管理等工作。城市河道环境卫生管护保洁工作按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河道及其配套工程实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河、,河、、,、河及其配套工程、《市城市防洪规划》实施中的骨干工程,除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外,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并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根据规定确权定界。

中心河、、、、、、等规划范围边界河道及其配套工程,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并由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确权定界。

其他河道及其配套工程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

第二章河道整治与建设

第六条城市河道按照所处位置和主要功能分为水源河道、风景观赏河道和排水河道。具体划分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河道整治、建设以及开发利用河道水土资源,防治水害,应当符合《市城市防洪规划》的有关技术要求。

第八条确需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等建筑物及设施,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单位在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前,必须先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涉及其他部门的,还需事先经其他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建设单位占用的水利工程,其土地使用权属不变。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批准文件和施工方案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涉及其他部门的,还应送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建设项目竣工后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启用。

在本办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批准后,应当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因建设前条所列工程设施,需要扩建、改建、拆除原水工程设施的,或者对原有水工程设施造成损坏的,建设单位应当负担扩建、改建的费用,补偿或者赔偿造成的损失。但是,原有工程设施属于违法工程的除外。

第十条开发商及沿河单位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工程项目时,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洪排涝措施,有关标准按《市城市防洪规划》规定执行。

第三章河道保护与管理

第十一条城市现行河道及其配套工程的管理范围,按照《市水利工程管理实施办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其中,城市范围内河道的管理范围如下:

(一)河: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河床、青坎、两岸堤防(积土区)及护堤地(背水坡堤脚外至截水沟外沟口);

(二)其他河道:有堤防的,两岸之间的水域、河床、青坎、两岸堤防及背水坡堤脚外5米(局部无堤防的,按有堤防处理),无堤防的,河口线外10米.

第十二条城市防洪规划实施过程中所实施的河道及其配套工程的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的划定,按照《市城市防洪规划》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城市河道水质应当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以下标准:

(一)冰源河道:二类水体标准;

(二)风景观赏河道:三类或者四类水体标准;

(三)排水河道:四类或者五类水体标准。

第十四条城市建设应当完善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禁止向水源河道内排放污水。对风景观赏河道和排水河道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城市污水应当经过集中处理,达标后方可向城市河道排放。

第十五条城市河道整治建设项目,可以结合河道两岸城市改造进行.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在河道两侧划出一定范围用于河道景观建设、环境改造和土地开发。河道整治建设经费可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筹集。

第十六条在城市河道及配套工程管理范围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损坏河道及其配套工程、水文监测设施、助航标志、宣传标牌、驳岸、护栏、道路、景点、绿化等相关配套设施;

(二)禁止擅自搭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

(三)禁止在河道设障阻水、设置各类捕捞养殖设施,经批准的工程建设施工坝埂和淤积物,建设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清除;

(四)禁止种植阻水植物,经批准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旅游需要的除外;

(五)禁止设置废品收存点,不得擅自停泊杂船;

(六)禁止擅自设置排污口;禁止抛弃工业固体废物、其他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倾倒液化气残液、有毒有害液体;

(七)禁止擅自设置广告和水上交易市场以及码头、流动餐厅、水上游船、水上加油站等。

第十七条有关部门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审批下列事项,应当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一)规划建设项目;

(二)土地征用或土地供应.

第十八条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采砂、取土、弃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钻探、挖筑鱼塘;

(三)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

(四)在河道滩地开采地下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

从事前款所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时,需提交经有资质的单位论证的下列有关论证资料:

(一)对河道行水及河势影响的分析;

(二)对水质影响的分析;

(三)对堤防、河岸和沿线建筑物影响的分析;

(四)水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九条城市建设应当按照防洪规划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竖向标高,兼顾低洼地改造、河道整治、排水管网敷设、泵站建设,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沟、塘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确需填堵或者废除的,应当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护堤护岸的林木,由河道管理机构组织营造和管理。护堤护岸林木,不得任意砍伐。采伐护堤护岸林木的,须经河道管理机构同意后,报有关部门批准,依法办理采伐许可手续,并完成规定的更新补种任务。

其他部门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营造的林木,其日常管理和更新采伐必须满足河道行洪排涝,防汛抢险、工程安全和水土保持的需要。

第二十一条对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清障计划和实施方案,由防汛指挥部责令设障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清除。逾期不清除者,由防汛指挥部组织水利、公安、交通、海洋与渔业、环保、城管等部门强行拆除,并由设障者负担全部清障费用。

第四章经费

第二十二条城市河道及其配套工程建设,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和“政府投入与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依法筹集资金。

第二十三条新建河道及其配套工程申请立项时,必须明确工程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的性质,按国家审定的编制定员标准确定管理人员的编制及运行管理费、大修理费、折旧费等经费来源。在工程设计中应当考虑各种管护基础设施,其中包括闸、坝、堤观测设施、防汛设施、水文设施、管理用房、职工宿舍活福利设施、基地建设和工程管理范围等.工程概预算中必须包括上述单项工程的投资,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将上述工程一并验收,并将有关资料(包括土地使用证书)移交工程管理单位。

对于已建的工程,其管护设施不完善的,应比照上款新建工程的规定,在改建、扩建和加固工程时列入计划逐步予以解决。

第二十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的规定,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筹集防洪保安资金。防洪保安资金纳入水利建设基金管理,主要用于防洪工程和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各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资金等。

河道环境卫生保洁等经费由市财政在城市维护建设费中解决。

第二十五条因生产、经营需要,确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临时设施或临时占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领取河道工程占用证并交纳河道堤防工程占用补偿费。占用补偿费征收办法和标准,按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1—3万元的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第十六条规定,损坏河道及其配套工程和相关设施的;设置阻水障碍物及各类捕捞养殖设施的;擅自设置排污口的。

(二)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筑设施及从事务类活动的。

第二十七条对拒绝、阻碍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违反治安管理的规定,由公安部门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2

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1、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局财务科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制度,界定岗位职责,明确各会计人员具体分工,保证会计结算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工作计划、综合预算、费用开支标准,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保证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报帐员管理和培训。各站必须设置报帐员1人,业务量大的站,如杜桥站应设置报帐员2人。报帐员原则上由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担任,没有从业资格证书的,限定时间培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务科还要对各站的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管理。

二、局财务科和结报单位的职责

(一)财务科的职责

负责各结报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核算和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介缴财政专户,支出按核定的定额拨付,实行报帐结算制度、集中核算。保证各站经费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具体如下:

1、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按照会计主体不变原则,分户建帐、集中核算、正确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严格按帐务处理流程操作。着重强化事前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的费用开支标准,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和不合理的凭证或支出项目等情况,财务科有权拒绝支付,保证资金合规高效使用。

3、工资支出。对各站人员工资,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和有关规定,由局财务科统一编制工资表册,寄到各站,并将款拨付到各站的银行帐户上。

4、备用金管理。为保证各站零星现金支出的需要,建立备用金制度。核定各站备用金3000-5000元,一次性汇入各站银行帐户,结帐后补足定额备用金。

5、款项拨付程序。各站日常发生的小额部分,如: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等,在核定备用金额度内支取。购买性支出,根据各站用款申请书和政府采购审批表,经审核批准后,原则上将款汇到政府采购中心或其他对方单位(根据实际也可汇到有关站的帐户上)。因情况特别紧急的支出,核定的备用金不足时,可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追加拨付。工程款项,实行工程预(决)算制度,经局审核批准后,专项拨付。经确定缴付的公积金、各种社保基金,由局财务科直接支付,其他有关规定的支出款项,经批准,将款拨付各站。

6、按报表的报送日期,定期向各站发送财务报告,以便站长及时了解本站的财务收支和资金结存情况,并接受财政、审计、物价等有关部门监督和检查。(二)结报单位的职责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责任主体仍是各广电站,经济活动主体、权利不变,各站必须对自己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负责。结报单位主要职责是:

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经纪律以及有关管理办法、规定,坚持费用开支标准,执行工程预(决)算制度。

2、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按规定及时足额将所收取的各类资金缴入财政专户。所有收入必须按规定标准收取,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不得截留、隐瞒、坐支收入,更不准私设“小金库”。

3、按规定准确、及时编制综合财务预算(局财务科协助提供有关资料),编制综合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作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先向局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4、定期结帐。结报单位每月向局财务科结报二次,业务量大的可结报三次,原则上每月的15号、16号、25号、26号为结报日。结报时,带齐当前的收支票据,分别按规定准确无误填写好收支结报单。收入结报单一式四份,一份广电站备查,一份粘于存根联,一份附发票记帐联报局财务科记帐,一份附发票报核联报总站审核(一本发票一份结报单)。支出结报单一式二份,一份附原始凭证报局财务科记帐,一份备查。

5、按规定审核各种报销凭证和收入票据,保证凭证和票据合理、合规、合法。票据领缴销手续等按局规定办理。

6、银行帐户的管理。各站只许开设一个支出帐户,不得开设第二个帐户和储蓄帐户。支出帐户的收入方,只有局财务科汇入的款项和该支出帐户的利息收入。银行帐户印鉴,实行分别保管。即:站长1枚印章,报帐员一枚印章,报帐员应登记现金、银行日记帐(备查簿)。

三、会计人员、计算机、档案室的配置与会计档案的移交

1、会计人员、计算机、档案室的配置

会计集中核算后,应配置会计人员、计算机(详见集中核算管理方案),配置会计专用档案室一间,以规范会计档案,加强管理,便于查阅,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的决策为指导,结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观念,优化管理方式,推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执法行为与执法责任相统一,明确内部机构的执法职责和各执法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正确处理“统”与“分”及归口管理的关系,形成执法合力。建立考核和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做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责权明晰,有效实施水行政管理,维护正常水事秩序,保护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二、执法依据

(一)水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二)水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3、《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4、《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7、《城市供水条例》

8、《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

9、《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

10、《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11、《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三)水行政规章及文件

1、《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

2、《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

3、《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

4、《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6、《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7、《水政监察工作章程》

8、《水利部行政复议工作暂行规定》

9、《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

10、《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11、《堤防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1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

1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14、《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15、《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16、《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1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18《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19、《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20、《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

21、《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办法》

(四)地方水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

1、《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2、《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3、《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

4、《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5、《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

6、《江西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7、《江西省实施〈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细则》

8、《江西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9、《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

10、《江西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办法》

11、《江西省水政监察规定》

12、《江西省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若干规定》13、《江西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

三、执法机构及责任人

局长负责所有水利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并承担责任。副局长按照各自分工负责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承担相应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贯彻执行各科室都应按照各自职责承担相应执法任务,并负相关责任。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相关执法任务,按照各科室职能进行分工,并承担相应责任。具体分工如下:

1、局水政水资源科

水政水资源科为水利局综合法制工作机构,是归口管理水利法制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负责拟定全市水利法制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协调并仲裁部门间和跨县间的水事纠纷。水政具体负责执行《水行

政处罚实施办法》、《水政监察工作章程》、《水利部行政复议工作暂行规定》、《江西省水政监察规定》、《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江西省实施〈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细则》、《江西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等,责任人:宁革。水资源具体负责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城市供水条例》、《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江西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责任人:黄绍北。

2、局水政监察支队

具体负责执行《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水政监察工作章程》、《江西省水政监察规定》、《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江西省实施〈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细则》、《江西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江西省都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等。责任人:陈绪修。

3、局计划财务科

具体负责执行《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办法》、《江西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办法》、《江西省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若干规定》、《江西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责任人:熊诞宁。

4、局水利建设与管理科

具体负责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堤防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等。责任人:张化雨。

5、局农村水利科

具体负责执行《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办法》。协助执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责任人:戚方亮。

6、局水土保持站

具体负责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等。

责任人:冷珍吾。

7、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具体负责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等。

责任人:邓习珠。

局办公室、监察室、机关党委等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法律法规在本行业的贯彻执行,并接受有关执法主体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一个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涉及多个内设机构的,以一个内设机构为主,相关内设机构为辅,共同配合进行执法。

四、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

1、错案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在执法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导致具体行政行为错误的案件。

2、错案责任追究应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责任与过错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3、行政执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错案:

①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撤销或变更的;

②经行政复议决定撤销的;

③经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或上级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权而予以撤销或者纠正的;

④法律、法规规定其他形式确认违法的。

4、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①依法应当履行法定职责而不履行,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②所办案件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的;

③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或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滥施处罚的;

④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⑤违反法定的行政许可规定和行政处罚程序的;

⑥处理结果显失公正的;

⑦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徇私枉法、索贿受贿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⑧其他违法失职行为导致错案的。

5、错案责任按下列规定划分:

①两个以上行政执法机构共同执法造成的错案,按主次各自承担过错责任;

②行政执法错案责任由有过错的责任人承担;两人以上均有过错的,按其责任大小分担;

③行政执法人员直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导致的错案该执法人员为错案责任人;

④经过审批的具体行政执法行为造成错案的,按以下规定承担责任:

(l)由于案件承办人的故意或严重失职行为导致审核人、审批人失误而造成的错案,案件承办人为错案主要责任人,审核人、审批人也应负相应责任;

(2)由于审核人的过错导致审批人失误而造成的错案,审核人为错案主要责任人,批准人应负相应责任;

(3)由于批准人的过错造成的错案,批准人为责任人;

(4)案件承办人、审核人、审批人都有过错造成错案的,均为责任人,各自承担其过错责任。

⑤经集体讨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产生的错案,决策人为主要责任人,主张错误意见的人为次要责任人,应当经过集体讨论而未提请讨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错案,批准决定人为责任人。

⑥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指使或者授意承办人违法办案的,该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

⑦行政执法机关使用不具有执法资格的人执法导致错案发生的,用人失职者为错案主要责任人;

⑧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损害当事人利益或影响恶劣的,由相应责任人承担责任;

⑨应当经过审核、审批而未经审核、审批,擅自作出决定而造成错案的,作出该决定的行为人为责任人。

6、行政执法错案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按下列方式承担责任:

①、限期改正;

②、

通报批评;③、取销当年度评先资格;

④、给予行政处分;

⑤、追偿国家赔偿费用;

⑥、停止上岗执法或者取销其执法资格;

⑦、其他责任形式。

7、行政执法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错案,可以从轻或者免予追究其责任:

①、因过失造成错案,且情节轻微,影响较小的;

②、错案发生后,能主动承担过错并积极配合纠正错案,挽回损失的;

③、确因经办人员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错案的。

④执法实践中难以认定的疑难案件;

⑤错误的裁决于执行前自行发现并积极纠正的。

五、行政执法评议考核

1、将行政执法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执法岗位和执法个人,承担执法任务的个人对本职责范围内的执法负责。

2、对各岗位和个人的执法任务执行完成情况及效果每年进行一次评议考核,并作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3、评议由各科室进行,考核由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进行。对岗位和个人的评议考核,一次未达到合格标准的,给予一次警告,并限其改正。两次考核未达到合格标准的,将其调离执法岗位。两年内不得再在执法岗位上工作。两年后需重新回到执法岗位上工作的,必须通过上岗培训及考核。

六、措施要求

1、召开局党组或局长办公会议,认真学习依法治国方略和市政府关于依法治市的决策、决定,明确建立执法责任制的意义,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执法责任制重要性的认识,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奠定思想基础。

2、分解、细化执法内容,明确每个部门及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范围、执法职责、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做到层层落实,责任明确。

3、将执法责任制作为部门年度考核目标管理和个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明确奖惩;

4、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制订有利于将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的各项保障措施。

篇4

第二条本意见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河道管理。

本意见所称的农村河道是指本镇行政区域内市级、镇级和村级引排河道,包括村级沟溏。

第三条镇水管站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协助市农村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市级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镇河道管护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的镇级河道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制止各类侵占、破坏河道及其配套水工程设施的行为。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的村级河道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制止各类侵占、破坏河道及其配套水工程设施的行为。

第六条镇河道管护领导小组及村民委员会应严格履行农村河道管理职责,接受市农村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定期汇报管理情况。其管理职责如下:

(一)负责对所管辖的镇级、村级河道及其配套水工程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

(二)制止侵占、破坏河道及其配套水工程设施的行为。

(三)对本辖区内需要依法查处的违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及时上报市农村河道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河道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类河道的管理范围:

(一)市级河道管理范围:河槽、滩地、迎水坡的坡面、青坎,青坎不小于10米。

(二)镇级河道管理范围:河槽、滩地、迎水坡坡面、青坎,青坎不小于5米。

(三)村级河道管理范围:村级河道及两侧各3米。

第九条镇河道管护领导小组及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总体要求,将河道逐条、逐段落实管护责任人,做好河道的日常保洁和维护工作,做到河面清洁、水体干净、河坡完整、无侵占河道等现象。

第十条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损坏涵闸、电灌站等各类建筑物及机电设备、水文、通讯、供电、观测等设施。

第十一条禁止在河坡及河道保护范围内取土、扒口、挖坑、扒翻种植和毁坏护坡、护岸林木及草皮等行为。

第十二条禁止在行洪、排涝、送水河道内设置影响行水的建筑物、障碍物以及种植高杆植物。

第十三条禁止向河道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废渣、农药,禁止排放油类、酸液、剧毒废液以及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禁止排放的其它有毒、有害的污水和废弃物。

第十四条禁止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房、圈围墙、堆放物料、葬坟、埋设管道和电缆或者兴建吊车、码头及其它建筑物;禁止擅自填塞河道。

第十五条禁止任意平毁和拆除、变卖、转让、出租河道工程设施;禁止擅自转让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

第十六条禁止在区域性河道和市骨干河道内设置鱼罾、鱼簖等阻水捕鱼设施。

第十七条禁止擅自圈围河滩。河道管理范围一经确定,管理权属河道主管机关,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占用、损毁设施,妨碍或危害河道工程安全运行。

第十八条凡违反本意见的,由镇河道管护领导小组协助市农村河道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镇河道管护领导小组及村民委员会应在确保河道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水面、河坡资源,增加收益,用于河道的管理。

第二十条建立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镇河道管护领导小组及村民委员会应因地制宜,推广以树养河、以水养河、以渔养河等管护新模式。不断完善建立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第二十一条农村河道管理经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市、镇、村三级负担,主要用于河道巡查、保洁人员的报酬、河道工程日常的维修养护以及考核奖励等。

市级通航河道推广以树养河管护模式;未通航河道推广以树养河和以渔养河管护模式。管理经费按管护合同经市农村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年度考核验收后进行补助。

镇级、村级河道管理推广以树养河和以渔养河管护模式。管理经费按管护合同经市农村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和镇河道管护领导小组年度考核验收后进行以奖代补。

第二十二条镇河道管护领导小组应建立经常性检查制度,对农村河道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检查应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挂钩。具体办法由镇河道管护领导小组负责制订。

第二十三条镇河道管护领导小组应制订相应的自查、检查制度,加强对农村河道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本镇此前有关农村河道管理的规定凡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一律废止。

篇5

这样,既违背了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又因账上无法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使得在填报会计报表时因需对账上数字进行一一甄别、分析计算而增加了难度,难免造成账表不一的现象。

笔者经过对《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总预算会计制度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参照有关法规和其他行业会计的原则,在对此类会计业务做了充分调研后,提出以下商榷意见,以供业内人员参考。

一、乡镇与街道办事处,的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应有所不同

根据《预算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的规定,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应设立一级预算。并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等各级财政部门的总预算会计”的规定,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应设立总预算会计,对本级财政预算收支进行独立核算。

根据上述《预算法》第二条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本级政府授权进行预算管理活动,但不作为一级预算”的规定,街道办事处属区政府派出机构,非一级政府,它代表区政府执行政府各项行政职能。因此,街道办事处不能作为一级预算,而须将其财政收支纳入区本级预算,接受区人大的管理、监督。

按以上所述,街道办事处即相当于区政府的本级部门。并且,依据《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条的规定,街道办事处未包含在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因此,似乎应将街道办事处视为区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来处理相关预算缴拨款和预算收支会计业务。但是,由于街道办事处本身具有他有别于一般政府行政部门的独特性质,其行政管理模式特点上更近似于乡镇政府,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于将其归入《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工作中,为调动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动性。各区政府在制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时,通常也将街道办事处视同乡镇政府,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划定其一定的财政收支管理权限。

根据以上所述,笔者认为,由于街道办事处在与区级财政办理上下级财政决算和乡镇政、府财政的近似性,其总预算会计还是应参照《总预算会计制度》来执行。但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街道办事处又不得作为一级预算。因此,区、街两级总预算会计在核算相关会计业务时,应采取与乡镇政府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既相近、又有区别的核算方法。

二、有关乡镇财政(未设立国库)的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提倡已具备条件的乡镇一级财政设立国库。但我国目前情况,大多数乡镇均尚未具备条件设立国库。因而采取的办法是,各地区根据当地财政管理体制,将应属乡镇的财政收入通过税务所或财政所收缴后尽数纳入区国库,待年终上下级结算时再予区分、确认。因此,对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而言,其年度中日常会计核算所体现的收入是所属全辖区的财政收入,而支出则是区本级的财政支出,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账中体现却只有财政支出,而没有财政收入。因此,尚需对上下级之间有关往来办理年终决算。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处理业务时,未将根据当地财政管理体制应属乡镇的各项财政收入进行一一冲转,而是采取在年终结转预算结余时,直接冲转预算结余的方式,或通过补助支出科目来体现乡镇的预算收入,导致账上数字脱离客观真实。根据《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补助支出是本级财政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下级财政的款项及其他转移支付的支出”的规定,笔者认为,补助支出科目应用来核算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结算,将其同时用于核算乡镇一般预算收入的结算易造成会计事项的交错、混淆。此外,这种核算方法也不利于县区级总预算会计参预并监控县区与乡镇的上下级结算过程。

三、街道办事处的相关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街道办事处的总预算会计与乡镇政府的总预算会计,在核算方法有些近似,但也有明显区别。

1、预算收人的确认:街道办事处年度中将各项预算收入收缴纳入区级国库,因这些预算收入应届区本级财政收入,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按常规直接确认为本级预算收入即可,不需另行会计处理。这一点与乡镇财政的相关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2、财政支出资金的调度和预算支出的确认:①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平时根据街道办事处年度预算列支财政拨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该笔业务,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则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以上作法,会导致年度平时县区级财政与街道办事处的往来款不相符,需等年终结算后方能一致。但此作法有利于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账真实体观本级预算支出执行的序时进度情况。

有另一种核算方式值得推敲,它采取与处理乡镇的日常支出需要类似办法,年度平时通过往来款来调度资金,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亦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待年终区与街道办事处办理决算后,区级财政再根据决算情况将街道办事处的预算支出决算数字予以列支,作以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x x街道办

贷: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这种核算方法可使上下级之间的往来款保持相符,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违背了《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及《总预算会计制度》第十一条:“总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结果。”、第十二条:“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预算法的要求,……”的规定。因为街道办事处不作为一级预算,其预算纳入区本级的预算,因此在区财政根据街道办事处年度预算拨款时就应该确认为预算支出,才符合会计客观性的一般原则。

②街道办事处平时根据年度预算列支财政拨款时,则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

、贷:其他财政存款 ,

③如街道办事处需要调入区级资金时,区级财政应列: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街道办事处应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④如果有市级专项补助或其他转移支付时,区财政应列:

借:补助支出――x x x x(专项补助)――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应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3、年终决算: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在办理年终财政决算时,应依据实际决算情况分别作出会计处理。

①将划人本街道办事处管辖权限的预算收入从往来款中冲转:

借:与上级往来

贷:一般预算收入――X x X x(收入科目)

②其他结算事项:

借:与上级往来

贷:补助收入――X x x x(专项补助)

借:上解支出

贷:与上级往来

③而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则只需对街道办事处上解收人作以下分录: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贷:上解收入――x X街道办

篇6

【关键词】河道管理;模式;演变;现状分析

1 河道管理模式的演变

1.1管理制度与法规的演变

1949年建国原来,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系列政治性纲领的影响和推动,水利事业得到不断发展、水法规建设逐步加强。在1988年《水法》出台前,一些省市,尤其像江苏等较发达地区都有了自己的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水利工程管理实施办法等。第一部《水法》虽集百家之长,但受当时条件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文本也只对工程保护、工程管理、防汛与清障等作了规范。而我们现在执行2002年颁布的新《水法》已对原来的法律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加强了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制定了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水量调度预案制度,对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也做了完整的规定。作为母法,《水法》为我们现行的水法律和规章制度做了纲领性指导,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地方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使我们的河道管理等水行政管理与执法有了较为完善、便于操作的法律依据。

1.2 河道区位的演变

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容,至本世纪初,如秦淮河管理处所辖河道的灌溉泵站和农用引水涵闸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全是城市排涝泵站及引水冲污涵闸,所辖河道也全部成为两岸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城区河道。河道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管理模式也在适时改变。

1.3 河道工程设施的演变

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水环境的自身要求,河道工程设施正在不断改变,亲水平台、生态护坡、景观河道一系列工程设施都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的理念下逐步实现。城区及近郊河道正在成为美丽的河、流动的河、繁华的河。同时,大量的水景观设施也派生了水行政管理之外的专门管理机构,对河道管理进行补充。

1.4 河道功能的演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河道区位的演变,河道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景观河道的建设及秦淮河百里风光带的建设,秦淮新河的旅游也正在筹谋之中。河道功能的演变带来了管理任务、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的变化。

1.5 河道管理方式的演变

在改革开放以前,河道的管理主要以河道工程的工况检查、老旧破险设施的维护更新、防汛抗旱等工作为主。当时沿河的开发利用及少,管理任务相对较轻。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崛起的上世纪末,城市及近郊河道经历了一个最“繁忙”的时期。城市的扩展、各开发区的兴起,沿河厂房、住房、市政设施一拥而上。沿河码头雨后春笋,砂石、砖瓦、竹木、水泥、钢材等连片成市,公企、私企、大小单位开始与河争地。如秦淮新河就有正式码头8座,土码头5座;外秦淮河有正式码头13座。仅秦淮新河就有建材经营户159家,集体、个体小企业33家。因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我们的管理力量下,我们采取规范占用,控制规模,打击擅自占用和对水利设施破坏为主的粗放式管理。近1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水生态、水景观要求的提高,随着大规模的投入和整治,也随着管理力量和执法力量的加强,城区码头全部关停或拆除,历史占用逐步清除,河道面貌大为改观。同时,通过“百湖大检查”等方式摸清家底,推进管养分离和管理执法一体化模式,河道管理逐步向精细化模式过渡。

2 河道管理现状

2.1 水项目的审批逐步规范。

随着多年来的水法规宣传和全民法制意识的提高,水项目擅自开工建设的已大大减少(除个别重特大项目因时间等因素会采取边开工边申报手续的方式),项目基本都能做到申报、评审、审批后实施,为建设过程及后期跟踪监管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的日常管理做好资料积累。

2.2 违章搭建擅自占用大大减少。

经过近10年的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城市等一系列的达标创建,通过沿河大规模的清障整治和生态景观建设,通过巡查密度和执法力量的加大,沿河私搭乱建、擅自堆放等违章占用已经少见。历史占用也在逐步清除。但沿河偷到垃圾、小块种植等现象时有发生。

2.3 河道养护质量水平都有待提高。

近年来推进的河道管养分离模式各家效果也不一样,有河道先天条件的差别,有管养经费到位的差别,有监管机制的差别,也有管养队伍自身素质的差别。河道建设标准高、设施完善、景色怡人的河段人们的爱护程度相对较高,管理难度相对就小一点。对个别地势较偏僻,甚至堤防还不达标的河道管理者和养护人员自身心理就放低了要求。再有管护经费底,甚至不到位,监管跟不上,养护要求达不到。个别养护单位工资发放不及时,甚至闹成用工矛盾。

2.4 管理与执法有时衔接不上。

有时一个水项目批准了,但管理执法人员并不知道这么批的,什么内容和要求也不知道,因此缺乏监管。少数人还存在你只要批了我就不管,从而造成项目设施时走样,甚至批文要求没落实,造成后期被动。

2.5 水行行政管理与执法能力还不强。

目前城区及近郊河道边小搭小建、随着堆放等违章现象已少有发生,这类情况处置较快、难度不大。但不排除个别“有来头”的项目在手续不完善的情况下擅自建设。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取土时有发生。而我们现有的管理水平还不高、执法力量还不足。这就更需要我们敢于碰硬,坚持原则和底线。

3 存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水法规建设水法规宣传与普及有待加强。

现行的上位法已比较健全,而部分地方性法规还需健全和完善,立法质量不高,在一些领域还缺乏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制度。同时,应对水法规制度过时的删除,缺失的增补,并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而水法规的宣传不仅是在“水日”、“水周”期间,更应该贯穿在日常的管理与执法过程之中。使全社会树立爱护河道、保护河道的理念,彻底打消少数人“水是天上下,河在地上过,我用谁来管”的理念。

3.2 进一步理顺和健全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们建立了管理制度、执法制度、养护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执法管理依据。但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还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也只是纸上制度、墙上制度。我们要通过多年了的实践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

3.3 争取和加大管护投入。

近年来管护经费、执法经费以及运行经费都有了较大提高,但我们的城区及近郊河道管养经费与市政河道的管养经费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随着管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人员经费的投入必然增大。

3.4 执法管理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应继续推进和完善管理执法一体化建设,加强执法与管理的有效衔接。完善和落实河道联合管理、联合执法机制,不断提高管理和整合执法能力,有力、有效遏制水事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在一些项目的前期论证和方案评审中从水利百年大计的前提出发,坚持行业要求、维护行业形象。

3.5 继续推进和落实河道管理达标晋级。

要以河道管理达标晋级为抓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道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推进信息化管理的准备实现,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努力使我们的河道管理工作逐步达标、不断晋级。

4 结语

我们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以不断适应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来加强河道管理,使我们的河道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为社会提供更大的效益。

篇7

高原的血脉是丰腴的,但并不是源源不绝、坚不可摧的,甚至还有一点脆弱。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特别是人们急于脱贫致富的心理膨胀,对地下及地表的矿产资源进行了无序的甚至近乎于疯狂的开采,而对于水资源,更是陷入了一边是需求量急速上升,一边是浪费和污染加剧的怪圈之中。在黄土高原上流淌了百万年的“血脉”,一时间竟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地。

在高原血脉需要守护、畅通、清洁和延续的关口,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挺身而出。

成立于1980年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按照国家授权,负责黄河流域省(区)近7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预防监督、管理和黄河上中游4200公里(现为3616公里)黄河干流及2400公里主要支流的水行政执法、河道建设项目日常监管、水事纠纷协助调处、取水许可日常监管等方面的水行政管理与执法工作。

而承担这么一个艰巨任务的竟然是一个目前仅仅拥有28人的黄河上中游水政监察队伍。其中包括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直属晋陕蒙接壤地区水政监察支队和天水、西峰、绥德3个水政监察大队的18人,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水政水资源处10人。

对黄河上中游水政监察队伍近年来的工作,现任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副局长王银山用了8个字进行概括:“立法、普法、维法、执法”。

他们先后制定了《黄河上中游河道管理巡查报告制度》、《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行政执法检查办案制度》、《黄河上中游河道水行政管理工作责任与考核办法》、《黄河上中游流域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尽可能理顺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这一具有创新型管理体制的关系,进一步推进了水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近年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先后荣获水利部“四五”普法先进集体、黄委“五五”普法先进集体等荣誉。

执法是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水政水资源工作的重点,也是黄河上中游水政水资源工作中的亮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用水需求量的猛增,黄河上中游流域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省际水事纠纷、违法水事案件频发等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涉及省份多、水事关系复杂,河道管理上还存在着干流河道管理有待规范,重点支流河道管理相对滞后;源头控制薄弱,造成违规建设项目较多;河道建设项目防洪评价论证及审查过程缓慢,个别省(区)存在越权审批现象;水事活动频繁,省际水事纠纷矛盾突出;执法手段单一,执法措施和力度不到位以及基层执法单位缺乏正常工作经费拨付渠道,执法装备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履职管理可谓难题重重!

而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通过加强河道巡查和加大对重点河段监管力度,规范河道建设项目管理,有效预防和处理水事纠纷,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据统计,自1992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以来,在黄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共受理、审查河道建设项目100余项,颁发施工许可证60多套,均按审查批复意见得以顺利实施。2008年联合有关省区组织开展并完成了重点省际边界河段违规建设项目调查和现场查处工作,并配合黄委圆满调处了甘陕界泾河长庆桥省际水事纠纷;2009年配合黄委开展了黄河干流晋蒙河曲准格尔河段、陕甘界渭河干流凤阁岭河段省际水事纠纷的调处工作,妥善解决了有关省区间水事矛盾,及时预防和控制了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对黄河沿岸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面对重要而棘手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近年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以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制度为重点,完成了黄河上中游取水许可登记、发证工作,实现了各取水口由无序管理向有序管理的突破。先后组织开展了黄河上中游水电站执法摸底排查及渭河流域等重点支流用水情况调研,督促黄河上中游干流16座水电站办理了取水许可证,启动了黄河上中游水电站的日常监督管理。完成了渭河流域4个农业取水口取水许可证的填报及发放工作。目前,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实施监督管理的取水口已有105个,涉及黄委审批发证的66套取水许可证、54家持证单位,许可取水总量4200多亿立方米,退水总量4000多亿立方米,耗水总量110多亿立方米。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配合黄委开展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现场执法检查,完成了黄河干、支流年度水量调度督察及对有关省区水权转让实施监管调研工作,逐步建立起了按总量控制、省区平衡只减不增和与沿黄省区联合年审的取水动态监管机制,初步实现了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范管理。

而在这些亮点和业绩背后,却有着这批守护者说不尽、倒不出的尴尬。尴尬从何而来?

原因就是受执法权限限制,执法强制力有限,监管效力有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局直属4个水政监察支队都是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未取得执法主体资格,发现问题后只能上报,不能对违章行为采取强制措施,对违法对象没有足够的约束力,使得执法力度很有限。二是地方水行政执法部门有顾虑,由于流域内的建设项目多为国家或地方的重点项目,地方政府对这些项目高度支持,并且要求相关部门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因此,当对违规工程依法查处时,地方各级水利部门普遍有畏难情绪,导致该停工的施工单位停不下来,该整改的建设单位不积极去落实,使执法查处工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执法工作线长面广,环境复杂,难度大,执法工作受到影响,执法无法到位,执法效果大打折扣。

西峰水土保持治理监督局水政科副科长、西峰水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慕鹏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2009年冬天,西长凤高速公路泾河特大桥趁枯河之际,未经河道管理部门许可便擅自开工建设。2010年汛前,西峰水政监察支队在对泾河进行河道巡查时,发现桥墩已浇筑到设计的三分之二左右,慕鹏立即与建设单位甘肃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办进行了沟通,开始对方还比较客气,还能坐下来与慕鹏等人面谈。可是当了解了西峰水政监察支队的来意后,态度当即就冷淡了。慕鹏等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第二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于2010年4月29日向该工程工地下发了现场处理通知书,要求限期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之后慕鹏打电话,该项目办便再也不接。慕鹏等人硬着头皮又来到该工程工地,却见不到建设单位的人了,就连施工单位也以工地安全为由不让慕鹏等人在现场查看,并且对水政监察队员们视若不见,照常施工。

屡屡受到如此冷遇,水政监察队员们却束手无策。“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监督检查,不能直接处罚,唯一能显示一点执法权力的就是下达一张现场处理通知书,但也经常不被人家当回事。”慕鹏感叹道。

天水水土保持治理监督局管辖的渭河上,自2008年3月开始兴建天定高速公路10座跨河大桥,天水水政监察支队曾多次前往督促建设单位办理河道建设项目许可手续,可是建设单位甘肃省交通厅拒不办理,天水水政监察支队眼睁睁地瞧着这些大桥建成通车了,对一直没有办理许可手续的建设单位却无可奈何。

在如此的尴尬中,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水政水资源工作者们,依然不辱使命,负重前行。

在黄河流域省(区)近7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和黄河上中游3616公里黄河干流及2400公里主要支流这么广袤的地区上,他们始终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哪里有违章案情、哪里有水事纠纷、哪里有突发性事件,无论距离有多远,道路多难走,时间有多紧迫,他们都要“打起背包就出发”,有时紧张得甚至连背包都来不及打就要上路,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开展执法行动。

绥德水政监察支队几个人每一年要巡查15次左右,跑上6万公里的路程。用绥德水土保持治理监督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绥德水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张金慧的话说,“每年都要绕地球跑一圈儿多!”一年中,他们大致10个月在巡查途中。管辖河道最长的,要数天水水政监察支队,他们管辖的黄河干流河道长达2481公里,支流湟水和渭河1595公里,总长度超过了4000公里,涉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4个省区,这些地方他们每年至少也得跑个七八趟。

篇8

[关键词]水资源水权东平湖管理

由平湖水库是黄河下游运用机遇最大的分滞洪区,也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的自然滞洪区,同时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过黄河的调蓄水库和山东省西水东调工程的水源地,正向李国英主任所讲的东平湖是黄河下游防洪和水资源利用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棋子,是黄河下游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的一项战略工程。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将开工建设之际,认真分析研究东平湖水资源的管理问题,对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和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意义重大。

1东平湖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1东平湖水资源概况。东平湖位于黄河右岸由宽变窄的过渡段上,大汶河汇流入黄处。库区总面积627km2,其中老湖区209km2,设计蓄洪水位46m,近期蓄洪水位保证44m争取44.5m,老湖常年积水面积124km2,蓄量约1.65亿m3,多年平均水位40.25m,水面面积近20万亩。本地区水资源主要包括大汶河来水、可引用的黄河水、南水北调调来的长江水等。

1.1.1大汶河水资源。大汶河是山东黄河最大的支流,也是东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根据水文资料统计,大汶河水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来水量年际和年内丰枯变化大。入湖水量多年(1952~1999)平均为10.77亿m3,最大为1964年的60.73亿m3,最小为1989年的0。其中7~10月份平均为6.10亿m3,其它月份为1.66亿m3。(2)来水量呈现递减趋势。近年来,汶河上游加快了整治步伐,加大了地表径流拦蓄措施,扩大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来水明显减少,春季减少尤甚。据统计,1952~1960年平均来水量为14.70亿m3,1961~1970年平均来水量为17.49亿m3,1971~1980年平均来水量为9.30亿m3,1981~1989年平均来水量为3.31亿m3,1990~1999年平均来水量为8.70亿m3。进入80年代枯水期,汶河春季不断出现长期干河断流的现象,尤其是从1988年10月至1990年5月,创连续20个月未发生径流的记录。

1.1.2黄河水资源存在断流与弃水并存的现象。据水文资料统计,1950~1999年黄河平均每年入海水量344亿m3,其中非汛期入海水量为133亿m3。其中:1950~1959年平均每年入海水量480亿m3,非汛期入海水量181亿m3;1960~1969年平均每年入海水量501亿m3,非汛期入海水量210亿m3;1970~1979年平均每年入水量311亿m3,非汛期入海水量124亿m3;1980~1989年平均每年入海水量286亿m3,非汛期入海水量96亿m3;1990~1999年平均每年入海水量142亿m3,非汛期入海水量54亿m3。因此,利用东平湖水库可供调蓄的黄河水量是有保证的。

1.1.3南水北调水量。根据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通过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第一期工程过黄河规划规模为200m3/s,31.1亿m3/年;2020年水平过黄河规划规模为400m3/s,80.1亿m3/年;过黄河最终规划规模为700m3/s,130亿m3/年。根据调整后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供水区规划报告》,2010年山东需调引江水30亿m3,通过东平湖调节由西水东调工程向胶东送水10~12亿m3,2010年后黄河以北的聊城、德州两市可利用江水5亿m3。

1.2东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整体上看东平湖地区属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但由于种种原因东平湖目前仍没有摆脱只考虑防洪而不能适当调蓄的单一运用方式,再加上来水量时间上分布不均、引湖开发利用设施配套差、湖水水质较差等因素,东平湖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仍较低,多年平均引湖水量只有0.66亿m3左右。

2黄河主管部门对东平湖水资源管理现状及主要依据

2.1黄河主管部门管理现状。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水利部《关于授予黄河水利委员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等下发后,根据统一部署,东平湖管理局自1994年下半年起组织开展了东平湖(含大清河戴村坝以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普查及取水许可登记工作,1995年7月对其4个地表取水口和360个地下取水口发放了取水许可证;并于2000年6月份由黄委对地表水和生活、工业用地下水取水口换发了取水许可证。根据水利部《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每年都认真组织开展了取水许可证年度审验和取用水统计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对取水人的取水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2.2黄河主管部门管理的主要依据。(1)东平湖滞洪区包括新湖区和老湖区两部分,是分滞黄河洪水、接纳汶河洪水,控制艾山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M3/S,确保山东黄河防洪安全的关键工程。老湖区不仅分滞黄河洪水,而且接纳汶河洪水,调蓄南水北调水量,运用机遇高,防汛任务重。因此,确保分滞黄河洪水和蓄滞汶河洪水安全是东平湖老湖的首要任务,在此前提下,才能进行综合开发、蓄水兴利,发挥工程最大效益。东平湖水库和水资源只有由黄河部门实施统一管理,南水北调东线经过东平湖调蓄由黄河部门牵头管理才能在确保黄河和汶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把防汛和利用水库调蓄兴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东平湖,适时增蓄汶河来水和调蓄黄河丰水,以减少高成本的南水北调水量,节约资金,对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国家南水北调、山东西水东调和产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2)水利部《关于授予黄河水利委员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明确规定: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干流及其重要跨省区支流的取水许可实行全额管理或限额管理,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对沿黄各省区的黄河取水实行总量控制;在黄河干流托克托(头道拐水文站基本断面)以下(含河口区)……东平湖滞洪区(含大清河)范围内的取水,应到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取水登记,领取取水许可证,其中已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登记过的,应到黄河水利委员会换领取水许可证。(3)水利部《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

定:流域机构是实施本办法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按取水许可分级审批权限,负责对管理范围内的取水实施监督管理。(4)《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第25条明确规定: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或扩大排污口,应当征得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同意等。

3东平湖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管理权交叉,给水资源统一管理设置了障碍。水利部(1994)197号《关于授予黄河水利委员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东平湖滞洪区(含大清河)内的取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实行全额管理,受理、审核取水许可(预)申请,发放取水许可证。因此,黄河水利委员会东平湖管理局是东平湖水资源的主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水行政主管职能。1995、2000年由黄委会审批发放了取水许可证,初步实现了对东平湖水资源的权属管理。

东平湖滞洪区的行政管理权分属于东平、梁山、汶上三县,其中老湖区隶属于东平县,东平县设有东平湖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开发东平湖水产资源、旅游资源,实施东平湖综合开发战略。地方政府虽然不管护水工程,但为了地方利益却一直在大力无偿开发水资源功能,产生了诸多矛盾。如2001年8月份,当东平湖水位回落到43M高程之时,黄委会根据全河水资源管理的实际,要求关闸蓄水,保留5.4亿M3的储量,以备黄河水量不足之用,但当地政府却坚持尽快退水还田,当地群众也聚众阻拦,至使黄委指令难以实施,使有限的水资源白白流失。

3.2现有水法关于水资源的流域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定不明确,影响了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效能。黄河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国家仅在水利部三定方案中,授权其在黄河流域内及其他相关地区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而缺乏最具权威的《水法》授权,法律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水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征收水资源费,而《水法》实施13年后的今天,流域机构还没有征收水资源费的法律依据和标准,尚未开征黄河水资源费,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和体现。

3.3东平湖水污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排入东平湖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量多年平均达1亿多立方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流入东平湖,使东平湖水质日趋恶化。东平湖水多数流入黄河或被当地群众取用,加剧了黄河污染,危及库区及沿湖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水产养殖。近几年,黄河部门加大了水质监测力度和监督管理力度,配合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关停了部分排污严重的企业,但东平湖水污染仍十分严重,水质一般位于Ⅲ~Ⅳ类之间。东平湖管理局作为东平湖水库和水资源的主管机关,上级仅仅赋予了其对水质的监督权,对向东平湖排污的单位和个人无权直接采取强制措施,加之戴村坝以上的大汶河隶属于沿河的县、市、区管理,给大汶河、大清河和东平湖的防污、治污增加了难度。

3.4东平湖水库调蓄能力不足,影响了其调蓄水资源效能的充分发挥。东平湖是确保山东黄河防洪安全的一张王牌,是黄河下游防洪、水资源利用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一个棋子,同时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向胶东、天津、北京等地送水的调水平台,对东平湖蓄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老湖常积水面积一般保持在20万亩左右,相应蓄水量只有1.65亿M3左右,愈来愈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3.5水资源管理方式落后,监督管理不及时,影响了水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多年来,由于黄河主管部门对水的资源管理认识不到位,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对水的资源管理和湖产品、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力度小,东平湖水资源统一管理尚末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管理方式仅维持在粗放管理层面上,缺乏生机和创新,管理效益非常差。

4东平湖水资源管理初步设想

随着水权水市场的建立,要以水权理论为指导,研究解决东平湖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让东平湖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1由水利部出台专门《东平湖水资源管理办法》,依法规范东平湖水资源的资源管理和开发使用管理行为。

4.2认真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严格取水许可证的发放、审核,建立取用水管理工作体系,完善取水许可制度。

4.3建立东平湖水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专职执法队伍,对东平湖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管理,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制定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制度,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充分发挥东平湖水资源、湖产资源、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

4.4采取有效措施,增大水储备能力,发挥东平湖多种功能。东平湖水库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但防洪运有一定的时限性和机遇性,在较长时期内是以蓄水为主。要充分发挥东平湖的蓄水功能,解决好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4.5利用“四五”普法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水法规宣传,加大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水资源短缺现状,树立节水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水法制意识,营造节水型社会大环境。

4.6为适应市水北调对水质的要求(Ⅲ类以上标准),要认真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和河道管理条例,加大对入湖(河)排污口的建前审查和日常监督、排污达标控制和总量控制管理。

篇9

今年防汛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总体要求是:在规定的防洪标准内,水库不跨坝,主要防洪河道不决口,平原洼地、沟河排水畅通,城镇保安全,交通干线正常运行,对超标准洪水有安排,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一)湖水库防汛

湖水库防汛工作要严格执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即将下发的《2015年汛期大中型水库调度运用计划及洪防洪任务》,沿水库大坝的有关乡镇和村委要把防汛任务落实到坝段,责任到人,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要全力抢护主坝,保证大坝安全。沿大坝防浪墙的路口,也是防守重点,必须派人负责看守,需要时及时堵复。湖西移民区要做好度汛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在遇到超标准洪水时,要有多种抢险安置措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河道防汛

要求在规定的防洪标准内,堤防不决口,遇超标准洪水要加强抢护,并坚决落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的《县关于对超标准洪水处置措施的预案》,当湖水库水位上涨威胁大坝安全时,按规定采取分洪措施,在翟湾扒口分洪、右岸魏家渠扒口分洪,要按照上级防汛部门的要求落实预案,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各有关乡镇要加强管理和维修,涵闸启闭机要加强养护,全程试车;对堤防裂缝漏洞等险工隐患,也要组织人员进行填补;对堤身单薄、标准不够的险堤段,要抓紧时间组织劳力修复治理,确保安全度汛。

(三)干渠防汛

上述两镇要妥善处理好灌溉和排水的矛盾,进入汛期所有闸门要全部开启退水,每个退水闸都必须固定专人管理,确保安全度汛。

(四)面上排涝

面上沟河要保证排水畅通,做到设计标准内不成灾,超标准降雨及时排除,所有排涝涵闸,要保证及时启闭;对岗丘地带的塘、堰、坝排水口、溢洪道,要认真检查维修,落实度汛措施。田间沟河上的路坝要及时拆除,达到排水畅通。一些较大沟河的节制闸要养护检修试车,并派专人看管,汛期要敞开泄水,保证涝水及时排出。

(五)城镇防汛

城区的防汛工作,由街道和县住建局负责,要制定出城镇防汛工作方案。汛前要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疏通和搞好调配。下水道和排涝涵闸要及时检修,保证设计标准内降雨不成灾。对一些低洼居民区、仓库和重点企业,在遭遇大雨、暴雨时,要扩大排水出路或组织提排,保证能源、交通、生活等重要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具体工作

(一)抓紧度汛工程检查、修复,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和行业防汛主管单位要进行全面自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组织全面的监督检查。防汛检查主要内容是:组织、机构、度汛方案、防洪工程、物资、河道清障、通讯预警、防汛信息和水情测报等方面准备情况。汛前各有关部门要组织重点检查。水利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河道、堰坝、涵闸等工程设施进行检查;街道办及住建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城镇内沟河、下水道、泵站、涵闸等工程设施进行检查;交通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桥涵、路基、站场等工程设施进行检查;商贸企业、学校、医院等主管部门要组织人员对企业、学校、医院自身和防洪设施认真进行检查。要针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限期逐项落实,并把检查、处理结果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各乡镇(街道)要组织力量对所辖范围内的河道堤防、涵闸、塘堰坝等防洪除涝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查清险工位置、数量。所有涵闸都要检修试车,保证启闭机灵活,做到万无一失。对检查出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力争汛前全部完工。对确有实际困难一时难以处理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保证安全度汛。

(二)抓紧完成防汛应急工程和病险处理,确保工作质量。

各乡镇(街道)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计划完成防汛应急建设任务。要集中力量做好堤防基础、险工险段和病险涵闸的加固处理,水利部门要加强质量监督检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对汛前完成确有困难的工程,要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发改、财政部门要将工程除险资金及早优先安排到位,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把资金管好、用好。

(三)抓紧清除河道阻水障碍和工程管理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做好排涝工作。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本辖区的河道阻水障碍要进一步明确清障责任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限期组织清除,坚决杜绝修建新的违章建筑。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河道、水库管理范围内进行开发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都必须按照《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市河道采砂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对河道采砂要严格管理,按照批准的范围、作业方式等要求进行开采,严防因采砂导致或扩大堤防险情。各乡镇(街道)要加强低洼地区的排涝工作,抓紧组织群众,利用汛前有限时间疏通沟河,整修桥涵,拆除堵坝、路埂,清除沟河阻水植物。城镇要做好排水系统清淤和阻水障碍清除工作,保证城区排水畅通。

(四)认真落实防御超标准洪水措施。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县防汛调度方案和超标准洪水处置措施,结合本地实际,做出具体安排。要加强对重点险工险闸的防守和行、分洪区群众的宣传教育、安全转移工作。一旦分洪,做到临危不乱,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转移撤退,尽可能减少洪涝损失。

(五)组织防汛抢险队伍,划分防区,落实责任制。

沿湖大坝及防洪河道的乡镇(街道)要在自己的防区内划分工段,具体落实到责任人。要以民兵为骨干,组成防汛抢险队伍,实行定领导、定任务、定人员、定工具,汛前搞好编队,并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演练,提高实战能力。遇险时,要保证“拉得出、抢得上、守得住”。

(六)积极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供应工作。

防汛抢险所需梢秸料、草袋、化纤袋、木桩等,以群众就地取材为主,国家重点储备为辅。群众储备的稍秸料、纺织袋采取“号料登记,备而不集”的办法,以备急用。县水利局要加强防汛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行专人专帐专库管理。动用国家储备的防汛物资,必须经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同意,并报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严禁随意挪用,以保证重点险工险闸抗洪抢险需要。

(七)做好气象、水文测报和通讯联络工作。

气象、水文部门要及时提供雨情、水情预报,尤其要做好短期天气形势变化趋势的预测和水库河道洪水预报,遇特殊情况随时报告。电信、移动等通讯部门要对通讯设备进行检修,汛期日夜值班,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汛情、雨情及时传递。必要时,防汛通信可与通信、移动、电力、气象、公安等部门通讯联网。广播电视部门,要确保电视收播,根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令随时向公众汛情和调度命令。

(八)做好灾害统计和减灾效益分析工作。

各级防办要高度重视洪涝灾害统计和减灾效益分析工作,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做到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与民政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统一口径,严防乱报、错报或弄虚作假。要加强统计、评估队伍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的要求评估、分析减灾效益。

三、主要措施

(一)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

实行行政首长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是搞好防汛工作的关键。《防洪法》明确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一定要抓早、抓实、抓好,做到有备无患,全面落实领导、队伍、方案、物资等各项责任制,特别要按照《防洪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国家防总关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职责》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针对有关乡镇(街道)和部门人事调整后领导班子成员变化较大的情况,要尽快调整、充实防汛指挥机构,保证防汛指挥调度正常运转。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大、中型河道、堰、塘、坝等防洪工程的分管防区及工程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和救灾分工,切实履行自已的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二)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参与。

防汛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的通知》(防指[2015]1号)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抓好防汛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防汛指挥部要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实施对整体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现场指挥和检查督促。发改、财政部门要按照县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做好有关计划、资金的编制和落实工作。水利、防汛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综合协调,统筹研究防汛工作;要加强内部队伍和工作职能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汛期要加强防汛值班,严格值班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分析、通报雨情、水情、汛情及工情变化,为各级领导指挥防汛抢险当好参谋。气象部门要做好天气形势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提供天气预报。电力部门要加强电力调度,保障防汛机构、防洪工程、防汛通信以及防洪抢险的电力供应。电讯部门要为防汛通信提供优先便利条件,保障防汛信息畅通。交通部门要为防汛安排好运力,保障抢险人员、物资及撤离人员的运输。民政部门要做好灾民的生活安排和因灾倒塌民房的重建工作。卫生部门要做好抢险现场抢险队员的及时救护,组织好对灾区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公安部门要搞好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及时侦破盗窃、破坏防洪工程和通信、水文设施等方面的案件,维护防汛抗洪秩序,与共青团、武警共同做好人防工作。保险部门要做好防洪保险和灾后理赔工作。新闻宣传部门要宣传国家防汛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防汛工作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加强对防汛抗洪工作的报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防汛作为全社会的大事,按照各自的职责,真正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主动完成任务。在紧急调度,特别是涉及部门利益时,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坚决执行抗洪抢险指令。

(三)建立健全防汛督查组织。

为把各项防汛责任制和安全度汛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防洪安全,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必须进一步加大防汛工作督查监督力度,建立健全防汛督查监督机制。

1、督查组织。县领导按照防汛责任分工和防汛工作职责对各乡镇(街道)的防汛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在认真履行自身防汛职责的同时,按照分工对有关乡镇(街道)的防汛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对各乡镇(街道)防汛准备工作、防汛物资储备、责任制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督促检查。

2、督查内容。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落实情况;分管范围内行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履行防汛职责情况;国家防汛法规、政策及上级防汛指令贯彻执行情况;防汛宣传发动、队伍组织和实战训练情况,工程防护、物料筹集、预案制订等防汛准备工作开展情况;重点防洪工程、水毁工程建设情况;巡堤查险、工程抢险、河道清障、迁安救护等重大防汛措施的落实情况。

篇10

第二条取水许可实行分级审批。水利部或其授权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许可申请的权限,按《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执行;其它取水许可申请分级审批权限,由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条利用水工程或者机械捍水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称申请人),除按《办法》规定不需要申请或者免于申请取水许可的情形外,都应当向取水口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利部授权的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取水许可申请。

在水利部授权流域管理机构实施全额管理的河道、湖泊内取水(含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地下水),由流域管理机构或其委托的机构受理取水许可预申请、取水许可申请。流域管理机构在审查或者审批时,应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在水利部授权流域管理机构实施限额管理的河道、湖泊内限额以上的取水(含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地下水),由取水口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取水许可预申请、取水可申请,并提出审核意见后报流域管理机构,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审批取水许可申请、发放取水许可证;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建设项目的取水,由水利部或其授权的流域管理机构受理并审查其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审批取水许可申请。

前款以外的取水,由取水口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取水许可预申请、取水许可申请,审查取水许可预申请和审批取水许可申请、发放取水许可证。

第四条国家、集体、个人兴办水工程或者利用机械提水设施的,其主办者为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取水许可申请的申请人;联合兴办的,由其协商推举的人为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取水许可申请的申请人。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请或者重新申请取水许可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即国家现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下同)前,向受理机关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

不列入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取水工程,可直接向受理机关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第六条申请人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按规定填写的取水许可预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的简要说明;

(三)取水工程取水量保证程度的分析报告;

(四)取水水源已开发利用状况及水源动态的分析报告;

(五)当取水许可预申请的标的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它文件;

(六)取水和退水对水环境影响的分析报告。

需要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应附具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

联合兴办取水工程取水的,还应附具由联合兴办人出具的取水申请人委托书。

第七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受理机关应在接到取水许可预申请之日起15天内通知申请人补正:

(一)预申请书内容填注不明的;

(二)应提交的文件不完备的;

(三)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申请人应在接到补正通知之日直30天内补正,逾期不补正的,其取水许可预申请无效。

第八条受理机关受理取水许可预申请后,按规定的审查权限审查;需由上级审批机关审查的,应逐级审核上报,由具有审查权的审批机关审查。

第九条经审查同意的取水许可预申请,其取水量额度供建设项目立项使用。取水许可预申请自审查同意之日起一年内建设项目未立项的,预申请失效,由原审批机关取消其已审查同意的取水量额度。

第十条建设项目此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持设计任务书等有关批准文件向受理机关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第十一条申请人提出取水许可申请,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按规定填写的取水许可申请书;

(二)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的简要说明;

(三)新建、改建、扩建的取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取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五)取水许可申请的标的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它文件。

联合兴办取水工程以水的,还应附具由联合兴办人出具的取水申请人委托书。

前款(一)、(二)、(三)、(四)项中的有关文件报告,应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出具审批文件。

不需要经过取水许可预申请的取水,申请人可以只提交前款(一)、(三)、(五)项规定的文件。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机关应在接到取水许可申请之日起15天内,通知申请人补正:

(一)申请书内容填注不明的;

(二)应提交的文件不完备的;

(三)与取水许可预申请取水标的不符的;

(四)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申请人应在接到补正通知之日起30天内补正,逾期不补正的,其取水许可申请无效。

第十三条受理机关受理取水许可申请书后,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需要由上级审批机关审批的,应逐级审核上报,由具有审批权限的审批机关审批。

由水利部或者其授权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批的取水许可申请,受理机关应在收到取水许可申请或者补正的取水许可申请之日起30天内(对急需取水的在15天内)上报水利部或者其授权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批。

第十四条利用多种水源的,申请人应向受理机关一并提出取水许可申请。如其各种水源的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权限不同,审批机关应根据各自的权限进行审批,并由其中最高一级审批机关发放取水许可证。

第十五条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取水许可申请需要由有关部门签署审核意见的,受理机关应告知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持取水许可预申请书或者取水许可申请书到有关部门办理审核手续。

第十六条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取水可申请与第三者发生争议或者诉讼时,受理机关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待争议或者诉讼终止后重新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取水许可申请。

第十七条审批机关应在受理取水许可申请或者补正的取水许可申请之日起60天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对急需取水的,应当在30天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审批机关在审查取水许可申请完毕后,应将批准或者不批准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对审批机关不批准取水许可申请的决定,申请人可以向审批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60天内作出复议决定。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十九条取用地表水的取水工程经审批机关审查批准后,申请人方可动工兴建;取水工程竣工后,经审批机关核验合格,发给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条地下水取水许可申请经审批机关审查批准后,申请人方可凿井;井成后,申请人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资料,经核定取水量后,由审批机关发给取水许可证:

(一)成井地区的平面布置图;

(二)单井的实际井深、井径和剖面图;

(三)单井的测试水量和水质化验报告;

(四)取水设备性能和计量装置情况;

(五)其它有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经批准的取水许可预申请书、取水许可申请书、取水许可证,审批机关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到审批机关领取。

第二十二条取水许可持证人需要调整取水量的,必须按照本规定的审批程序重新办理取水许可申请,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在取水许可证变更记录中注明。

第二十三条取水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不超过5年。取水许可证期满前90天内,取水许可持证人应持取水许可证等有关文件到原批准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审批机关办理更换取水许可证手续,否则取水许可证期满后自行失效。

第二十四条取水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各一件。正本由取水申请人持有,副本由审批机关或者其委托的监督管理机关备存。

第二十五条审批机关应建立取水许可登记簿,并定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