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09 16:0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美术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针对课程开设方面问题,不断加大学校支持力度
开展好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学校的关注和积极支持是关键的因素,因此,针对课程开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加大对美术鉴赏课的支持力度,在美术鉴赏课的开课问题上,要保证准时;在师资配备上,要保证加大投入,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在美术鉴赏资料的提供方面,学校要从网络、图书馆、与美术相关的各类活动等层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只有从整体做出恰当的改革和调整,做到全方位支持,才能激发学生上好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2.针对基础知识欠缺问题,提升基础课程教学实效
初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鉴于目前学生美术鉴赏知识较为欠缺,教师要结合实际加强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如美术相关的概念、分类等,让学生逐步从美术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初中美术鉴赏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动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美术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将改革创新放在首位,立足美术学科特点进行优化调整,致力于生动课堂打造,为学生美术素养提升创造良好条件。笔者在多年教学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吸纳更多信息融入美术课堂
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艺术的魅力,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信息融入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中,笔者借助于信息手段的帮助,将更多的艺术作品讯息融入课堂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知识面都得到了提升。在教学演示中,除了演示知名的陵墓雕塑、四大石窟的雕塑图像之外,还补充了西安兵马俑、山西乾陵、四川大足石刻、太原圣母殿彩塑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代雕塑精品,让学生在鉴赏中提高了艺术素养。在《苏州园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四大名园的图像,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的精美场景让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教学引导和互动的有效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变迁中的家园》教学中,多媒体资料的选择从所在的城市寻找,搜寻记忆中的老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从而视觉上感悟环境的变化,通过城市宣传片的播放,让学生感悟自己家园的变化。借助于教学辅助手段将更多的信息带入美术课堂,对活跃教学氛围等方面也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升能力
美术教学强调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亲自参与之中提升综合素养。笔者在美术教学中多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无论是在课堂演示还是课外练习环节,都尽可能要求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蓝白之美》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蓝印花布制作的过程,从起稿、刻制、上浆、染色、晾干直到完成作品,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环节的要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技巧,笔者将学生分成6人合作研究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套制作工具,按照教师的指导逐步进行制作,每一步的制作都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和精力进行,一起动手按照制作步骤操作,边探讨边动手边总结。虽然课堂时间比较有限,但是在课堂上进行了简要的指导和尝试之后,课外可以有较为丰富的时间去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在动手中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虽然制作的作品还显得略微稚嫩,但是对初中生而言已经是较为明显的进步了。
三、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美术学习不仅是欣赏和模仿的过程,更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艺术鉴赏和操作中放飞思想、大胆创新,迸发出艺术的火花,这是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重要条件。笔者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既要掌握要点又要有所突破,特别是要在自主设计与创作过程中提升设计能力与操作技巧。在《生活中的标志》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了标志的几种基本类型,有文字有图形也有形象,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步骤,从选题、构思、构图到定稿、着色,鼓励学生独立构思确定主题,进行标志的设计。每一个小组自主确定一个主题,全体成员进行讨论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从外形和特征进行联想,既要有形象的基础,又要有抽象的概念,有机组合形成标志的初稿,并进行形状与颜色的调整,创作出标志作品。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在学生集思广益、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不仅创作出了独树一帜的新颖作品,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美术教学
美术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教师要善于选择切入点将生活因素融入进去,抓住教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鉴赏和操作,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在《端午节》教学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回顾了端午节的由来、全国各地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创作出一些和端午习俗相关的美术作品,无论是彩绘作品、泥塑作品还是编制作品,都能够将艺术创作与端午习俗结合起来。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因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感到学习活动更加亲切,投入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明显提高。笔者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发掘与学生生活感知中的交集,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教学信息,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理解美术,提高综合素养。
五、组织课外活动满足探究欲望
完成了美术课堂教学任务之外,美术教师还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外活动是较为有效的方式。笔者结合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一方面,笔者组织学生针对教学中的一些趣味内容开展探索,在《仕女簪花》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按照古代所处的朝代进行服装的设计,然后结合设计的饰品,举办一场“梦回唐朝”的时装秀。这一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了他们课余生活中的一件趣事。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以及特长的发展,组织相应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艺术欣赏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各种艺术品展览,也可以针对学生美术特长培养需求,专门制定培养计划和开展培训活动,为学生的专业特长提供良好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教学改革推进的力度,积极投身其中并不断总结提高,真正体现教学改革对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美术 初中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由原来简单的理论学习发展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新的教育模式体现了更高的教育目标,也对初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该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转变教育思想,钻研教学方法,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美术教育在培育人格、塑造人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新课标与旧模式的冲突
新的初中《美术课程标准》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新课标改变以往以美术门类划分学习内容的方式而以学习活动的方式划分学习内容,这些改变虽然从课目的转变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伸展,但令美术教师迷茫的是,如果说按照以前的课目划分和教学模式,他们还能用规定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话,那么现在用老的课时模式让学生既要掌握造型又要学会表现,既要了解设计又要尝试应用,既要懂得欣赏又要展开评述,既要综合知识又要探索新知,恐怕最后每一个课目都会是半拉子工程,试想以现在初中普遍运行的每周1课时的美术课程安排,除去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哪有时间去体验和探索。因此,在中国应试教育尚处强势的教育体制面前,新课标的理想无疑是与现实冲突的弱者。
二、新课程对美术教师的新要求
1.提高人文素质
任何艺术活动的发生及其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如果我们抛开艺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作品影射的时代内容甚至艺术家本人的主客观条件,就事论事,就不可能准确地理解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如凡高的《向日葵》,如果不了解这位荷兰画家的强烈个性和坎坷的经历,是不可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对人的生命、对人的精神的追求的;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如果不了解德国法西斯屠杀无辜的格尔尼卡居民,以及毕加索当时的境遇,是不会了解作品的伟大象征意义的。初中美术教育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并能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文知识,使学生在文化情景的熏陶中认识美术。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应该主动转变以往的应试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和审美情趣。
2.提高专业技能
由于美术教育具有独特的“视觉艺术”性特征,所以它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没有高专业技能的美术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好的审美情趣和素质的,也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就目前大部分地区初中美术教育的情况来看,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较好,而问题大多出现在会不会“教”上,这主要是由于以往的高师教学中,过分关注美术技能教育而忽视教育技能教育所造成的。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在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面下功夫,从课堂导入、教师教态、板书设计、课程演示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地担负起初中美术教育的重任。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
1.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家庭、学生和学校的统一,其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当好参谋,因材施教,也要有不断探索、寻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个性。新课改要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我理解,自我发挥,培养人才的创新、实践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实践规划管理工作。创造力包含了知识、想象和评价的能力。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持久地重视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构建具有开放性的教学观,形成创新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途径。可以建立长期合作的教育实习基地,采用全方位的见习模式,使学生经常性地参与美术课外实践活动。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所以美术课教师应注重开发信息资源,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教学,较好的完成了有些通过讲授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变革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必须经过对艺术课程计划的研究、反思综合实施。美术教师要能领会它的精神并运用到教学中,紧跟时代的步伐,责无旁贷地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将自己融入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不断探索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综合运用先进的美术教育思想,使初中美术教育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3.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素质教育到今天的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美术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示出如何通过美术这个平台来塑造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的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确实,美术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相比其他学科,有着天然而独特的优势。通过实践我们完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阶段的绘画课教学都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创作,主要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在绘画中要使作品出色,就必须画自己的,画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虽然临摹得很好,作为教师还是要引导他们自己想,自己创造。这样慢慢通过作业,使学生的创新理念得以渐渐树立,并逐步实践,不断提高。
四、总结
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角色,教师对所授课目的掌握水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虽然当下初中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已有很大提高,而且大多都接受过专门培训,但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教师在本专业领域内会各有所长,而在我国大多数初中里,美术教师常常是一人负责一个年级,这种方式无论是针对新、旧教学内容都缺乏灵活性,“师源共享”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的。“师源共享”是指打破原来的年级负责制,根据教师的专长并结合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内容编排教师任课表,在考虑课时负担均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对师源进行优化配置,各年级的美术课教学由多名美术专业教师穿插任教,虽然这种方式未必能达到完全的取长补短,但在新课标倡导的校际师源共用思想难以落实的情况下能做到校内师源共享,最大限度使现有师源学有专攻、教有所长。
【参考文献】
[1] 胡知凡 主编. 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 刘芳. 美术教育课改革刍议[J]. 山西科技,2009(1).
[3] 范迎春. 关于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考[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11(2).
[4] 谌薇. 科学管理高师美术科研[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S1).
[5] 钟启泉.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美术;兴趣;策略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中。
一、充分挖掘校内教学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1)组织部分美术书画爱好者开展活动,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认真学习美术知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我根据学校自身现有的条件,充分利用专用美术教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校内教学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组织兴趣小组举办师生画展等各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美术专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开创更大的空间。比如,开设美术兴趣小组,使学生在兴趣小组的学习中,由兴趣体会到乐趣,由乐趣转化成志趣,这也正是兴趣小组活动所起的作用。组织美术兴趣小组,在校园艺术节期间举办校园师生美术作品展览,这样通过以点带面,不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对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2)美术教学要与平时的节日活动、校园活动相结合。美术课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就能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墙报是校园里每个班级进行学习宣传的常用方法,墙报制作涉及文字编辑、版面设计、花边、插图、文字抄写等综合内容,这些都是美术知识的具体运用。美术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进行图案设计、文字书写,运用多种多样的字体和颜色配置,将学生引到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校里的运动会、联欢会等文艺活动涉及到海报设计、队列编排、舞台设计、舞台化装、时装秀、面具头饰制作等多项内容,这与美术知识息息相关,通过参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作灵感。如学习《面具》一课时,我是安排在节日期间进行,尽可能多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带着娱乐的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活动,通过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对原始艺术的激烈探讨以及个性的充分展现,让学生自觉地运用美的创造法则和表现语言,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二、组建兴趣小组,通过小组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对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品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目前一切以中考应试为主的初中,如何开展好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呢?我认为:
(1) 美术课外兴趣小组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合理化、科学化。我们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初衷不是培养未来的画家、美术设计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及人格魅力,使他们在充实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接受审美教育。使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无限向往和追求的动力。在和其它学校美术老师交流时,都谈到一个很相同的现象:那就是学期初,报名参加学校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非常多,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到学期中的时候,能够坚持下来的同学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够规范、合理,且过于强调专业性,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期下来,每节兴趣小组课程都是静物铅笔素描和静物色彩等绘画基础内容,作为一个十四、五岁的还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初中生,能不感觉到枯燥、无味吗?所以说,在具体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不要过分追求专业性,我们应把握准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定位点。有的放矢地设置课程内容,多教授一些动手能力强、可操作性强,和他们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项目和课程。例如:卡片的制作、编织布艺的制作、卡通动漫画的设计制作等。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感受到在愉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如果我们把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演变为一种学习任务和负担,那么,他们当然就不会坚持下来,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学习任务。因此,我们应力求课程内容实用性,易操作性,使他们感受到参与这种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的心留住,只有这样,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才能持续地开展下去,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2) 在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招收人数和招收对象上要合理控制。很多人以为人越多说明学生的美术兴趣就越高,实则不然,通过多年的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教学,从中得出这样一条准则: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以20名左右学生配备一名教师为宜。因为参与人数太多,在管理、学习指导、心态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对学带来很大的阻碍,使得老师有些无暇顾及、力不从心的感觉油然而生,不利于后续活动持续开展。当然,在开始阶段报名人数肯定会超过预估设定人数,但是我们可以设置一周左右的观察期,熟悉、掌握这些学生的绘画特点和智能、艺商水平,为下一步控制人数,及针对性的培训留下第一手的资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初踊跃报名的学生当中,其实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三分钟”热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我们不难找到答案,因为这些年龄段的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期,他们对任何新生事物都存在极大的好奇性,心中都有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随着初初中习课程的增加,他们大部分感觉日常学习的枯燥乏味。尝试新鲜事物的欲望非常强烈,所以他们对于校园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随着好奇心理的逐渐消退,他们继续学习的心理动力也没有了,自然也就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在他们当中也有极少数能坚持到最后。这些同学往往在班级中其它学科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且在课余非常喜爱美术,完成课堂规定的作业后,他们也会自觉地画一些自己喜爱的绘画内容,像这些学生才是我们课外美术兴趣小组真正要招收的对象。这时有人会问:“这些好学生会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他业余爱好绘画,参与进来应是毫无悬念的,甚至有些学生宁愿报名参加社会上收费的美术培训班,但是话又说回来,他们未来并不想成为一名画家或设计家,对美术如此喜爱,完全来自于自身心理的强烈向往和需要,他们未来也不需要以美术为业,他们通过正常文化联考可以很轻松跨进重点高中的校门。这些学生既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文化基础,在美术学习中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非常强,培训效果非常显着,应是我们美术兴趣小组优先考虑的招收对象。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通过有趣的绘画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陶冶情操。让他们在绘画的天地里得到美的启迪。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对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64-01
美术教学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在农村,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学生对美术知识及其贫乏。如何提升农村美术教学呢?下面笔者浅谈农村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其一些对应策略,希望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家庭条件的制约
我国的大部分农村都是不富裕的,所以很多农村的学生从小就受到的教育就是走出农村。所以,他们在这种压力下,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他们所谓的读书,其中并不包括艺术类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对于他们将来报考大学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农村大多数学生都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全身心地去投入到课本教材的学习中。其实,他们有可能真的错了。现在的高校都需要学生均衡发展,如果学生只知道学习课本知识,而没有一点艺术细胞,那就成为了书呆子,这样的人是很难为社会做贡献的。
2、观念错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光是教师,还包括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都认为,美术不是主课,它只是一门副科,在升学过程中,并没有加到升学的分数当中,这是导致农村中学美术课没有得到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正是在这种应试教育及考试是学生唯一发展出路的错误观念的影响下,让学校、教师,还有家长甚至是学生都丧失了对初中美术教育的基本重视。美术教育被当作是“副科”,且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也正是这种惯性思维使很多学生从接触美术开始,美术学科就被家长灌输以“副科”的名号,即使有些学生十分喜欢美术,美术天分很高,也会被父母在“不务正业”的指责下“纠正”过来,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硬生生的剥离开来,从而形成了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
3、专业教师缺乏
农村教育因为资源和地域问题,很多教师都是身兼数职。美术专业教师缺乏,没有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由主科教员兼课。因为兼课教师根柢不具备兼任美术的素质,上美术课时,往往是让学生看一会美术书,放任学生胡乱地画上一会儿,便成为完成语、数、外的作业课了。
4、基本的教育设备不完善
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这就导致了相关课程的无法正常开设。很简单的例子,水彩课程在农村就很难实施。它的教学工作不同于素描,但是对素描有兴趣的学生却很少,因为在他们眼里,他们觉得素描不够绚丽。但是水彩教学就需要很多较贵的资料,颜料以及宣纸都是比较贵的教学材料,所以很多学校是不能够承担的。
二、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农村美术教学,首先就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摒弃美术是副科的思想,加大美术艺术对学生的熏陶。丰子恺曾经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管理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学生德、智、体等其他学科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学校及教育系统的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必须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类个性均衡发展的需要。
2、改善教学环境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是普遍现象,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力的充足,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具体到美术教育上,应该建设美术课专用教室,再增加一些现代化的教具及多媒体设备,给美术教学以基本的物质保障。如有条件,还可以给学生建立美术作品的展览室。学生作品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更能激发起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展览室也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确实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应制作一张简易的展览屏,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美术教学工作的发展
3、加强师资的培养力度
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4、要懂得“因地制宜”
农村美术教学中,很多学校都存在教育设备不足的情况,为此,作为一名教学,要学会“因地制宜”,为学生拓展一些“大自然”的设备。农村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就地取材。如笔者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将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如上《设计制作道具、服装》一课时,这课所需要的材料比较多,而且这些材料都离农村的学生又比较远,笔者就要尽量引导学生仔细寻找农村所特有的那些东西来替代课本上所需要的那些工具。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农村学校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美育,重视农村中学美术教育。让农村中学顺应时代的要求,把农村的孩子培养为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严 威.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篇6
关键词:素描;观察;构图;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28-01
素描是一种单颜色的绘画,即用一种颜色,通过深浅、浓淡的变化来表现客观物象的黑、白、灰关系,凸显物象的立体感。初中的素描课,不仅要让学生快乐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习快乐,只有在"快乐"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激情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够让他们在素描课中掌握好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
1.学会观察,掌握构图比例
构图是绘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掌握正确的构图方式,才能合理的表现物象的结构和比例,才能表现画面的主题。要想达到合理的、完美的构图,学生必须学会观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从大局入手,掌握绘画构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才能准确的表现物象的比例,才能让观者随着绘画者的构思去浏览画面。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第一课时: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这一课中,我为学生安排了静物写生的课题。在这一课题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系列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利用整体的观察方法,总结绘画的构图规律。学生通过整体观察法,发现绘画构图的共同特征就是画面在画纸的下边留的空间大,上边留的空间小,画面的左边和右边的空间基本上相同。总结了整体构图规律后,我们又利用整体观察法,确立了画面在哪种情况下是竖构图,哪种情况下是横构图。学生们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当摆放的静物,整体的高度比宽度长时,画面就采用竖构图,反之就采用横构图。利用整体观察法,我们随后又分析了画面构图的几种基本形式。学生在整体观察法的启发下,根据画面的情况,通过几条大线归纳出画面构图可分为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S形构图、四边形构图等等。整体观察法,让学生学会了构图知识。随后,我们又利用比较观察法让学生确定了物体本身的比例关系和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学会观察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合理把握整个画面,让学生在素描绘画中统观全局,合理安排画面的布局,不会出现构图不合理和比例失调的问题。素描绘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掌握素描的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情趣。
2.反复实践,体会造型规律
素描作品要求我们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光影的变化表现具体的物象。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反复的绘画实践中去摸索、去体会素描的造型规律,去掌握素描绘画的基本技法。在素描绘画中,只有反复的实践,才能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吸取经验,不断地进步。
3.放飞想象,凸显物象特征
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通过长期绘画培训的学生,他的想象能力会更加的具体而充满丰富的细节。在想象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胆的取舍,将平时绘画积累的信息量通过合理的构图,利用黑、白、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整体的空间感,凸显整个画面的特征,让素描绘画更具特色,更具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绘画素质。
在素描静物写生这一课中,当学生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掌握了绘画的知识和绘画技巧以后,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我们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想象写生。老师规定绘画范围,画面中有两块衬布(一块深颜色的,一块浅颜色的)、一个高脚杯、一个水果盘、有葡萄和一个瓷罐。针对这一题目,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合理安排画面的构图和画面布局。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素描知识和绘画技能,通过想象绘画,在考虑到静物的质感、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同时,还要考虑画面的整体效果,突出主体物,拉开画面的空间感。大部分学生在想像写生中,采用整体――局部――整w的方式进行物体的刻画,能够把握住画面中大的黑、白、灰关系,掌握住画面的虚实。在对物体进行局部刻画后,及时的回到整体调整中去,始终保持主体物的明确性并能够凸显物体的形象特征。
通过想象合理安排画面的构图,表现物体与物体之间大的黑、白、灰关系,正确的把握物象的特征,能够反映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和绘画及能,让老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和绘画指导,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素描创作中,想象写生能够让学生结合实践经验重构画面,从而凸显物象的特征。
从"根"入手,让学生在素描造型中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构图准则,把握画面的整体比例和大的黑、白、灰关系,在不断循序渐进和反复实践中,体会素描造型的规律,掌握素描的知识和绘画技能,改变他们眼高手低的绘画状态,能够得心应手的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并在想象的基础上,抓住物体的基本特征,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素描作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顶岗支教;实习生;教师技能;带队教师
顶岗支教实习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广为推行的实习模式,这一模式强化了实习教学环节,给予实习生更长的时间去基层实际教学,既能够给农村的实习学校带去一些最新的教学理念,也能够促进实习生的教学水平提高,为他们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基础。顶岗支教置换的教师接受两个月的脱岗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受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顶岗支教是师范院校、实习生、地方基础教育三赢的最佳方式。但顶岗支教毕竟是一种新兴的实习方式,在实习生培训和选派,实习生指导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不少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为了进一步改进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笔者在海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的协助下对2010年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设计
1.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便全面了解顶岗实习支教的实际情况。问卷发放面向2010年海南师大参加顶岗支教的全体实习生,共600多人,分布在17个市县,其中国培计划的实习生在海口、文昌、琼海3个市县实习,这些地方教育比较发达,其他如琼中、保亭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实习学校多在乡镇,少数在县城,学校学生规模、师资情况、教学水平之间差别较大,各校实习生人数等都各不相同。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顶岗支教实习生在驻校实习期间的教学实习情况,重点是教学实习的准备和备课的指导及课后反思。问卷的内容主要分为3个部分:基本信息、课堂教学情况、问题和建议。课堂教学情况部分共35道题,包括填空、单选和多选,主要是了解学生上课的课时数、课堂教学准备、指导、反思和实际效果、实习支教学校的支持力度及带队教师的听课情况。问题和建议部分希望学生对顶岗支教工作提些改进意见,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改进顶岗支教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帮助实习生改进教学,提高实习效果。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2010年参加顶岗支教的实习生,包括数学、化学、生物、物理、英语、音乐、文学、历史、体育、思政、美术、地理、计算机这13个专业的学生。总共520名学生,其中国培的有155名学生,双五百工程的有365名学生。
二、调查结果
.实习教学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收回504份有效问卷,其中属于国培计划的调查问卷147份,双五百工程的357份。由于调查是在顶岗支教返校后的第8学期进行,部分学生外出找工作而无法发放问卷,问卷发放的人数少于实际参加顶岗支教的总人数。
统计结果表明,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平均上课77.55节,每周9.01节。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平均听课17.14节,每周2.2节。其中听实习学校12.10节,听实习生5.04节。上课节数超过80节的有数学、语文、英语、美术、体育这5个专业,其中美术学生的平均上课节数最多,为89.35节。上课节数低于50节的只有音乐专业,平均每个实习生为49.54节课。其他专业的平均课时数在60-80节课之间。听课节数方面,高于20节的只有物理和英语两个专业,最少的是地理专业,为11.08节课。其他专业听课数在14-17节之间。
从数据来看,实习生每周上课的情况还是比较合理的,课时过少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实习生心思不放在教学上,课时太多的话又会带来较大的备课上课压力,不利于实习生总结自己的教学学习情况。语数外这3门是初中的主要课程,因此课时数也名列前茅,美术专业主要是由于实习学校美术老师很少,因此实习生下去之后自然要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
2.实习学校指导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约有70.43%的学生在备课时实习学校并没有安排专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约57.74%的学生的教案没有或者很少有指导教师进行审阅。66.06%的学生在上课前都没有进行过试讲,在试讲的学生中,有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来听的也只占到了49.40%。只有38.09%的学生回答经常有人来听课,其中是实习学校老师的占62.69%。地理专业实习生被指导的比例仅为2.08%,为所有专业中最低,在试讲方面,情况也非常相似,地理专业这项数据仅为4.17%。
总的看来,实习学校指导备课、试讲等工作的力度都有待加强。特别是对地理专业实习生的相关指导工作更是不足,更应该加以重视。据笔者了解,支教学校中地理专业毕业的地理老师很少,大部分是其他老师兼任的,同时地理在初中的受重视程度也不如语数外等学科,这就导致了我们地理专业的实习生下去之后,很难得到专业指导。
3.带队教师指导情况
篇8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可视图表表现发散性思维过程的工具,应用于广泛的认知功能领域,其将大脑产生的想法用颜色、曲线、符号、图片及关键词进行记录、加工,可以加强人们的思考和记忆。思维导图的制作具有艺术性,它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人们的艺术个性和创造个性。其特点是以中心图像或中心关键词为主要内容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成有分支的各大主题;大主题连接次主题并继续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分支由线条及关键图像或关键词组成,最终形成全面而整体的树状结构图。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发散性的特点,将其运用在高师美术生学习认知领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发散其思维的同时,启发其进行创造性的联想,衔接美术教育专业的实践训练,从而提升学生艺术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促进学生教学实践水平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高师美术生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意义
在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法,既能够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了解,又能够优化美术教学活动。思维导图能够将思考过程视觉化,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绘画基本功,使其在绘制与思考中激发发散性创意思维,充分调动其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目前,部分高师美术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理论知识学习缺少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只有面对符合其兴趣的事物上才会有较强的积极参与性。发掘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能够改变以往教学的枯燥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让学生从自我分析做起,改变学习的认知方式。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能够呈现美术生的绘画基础,其在绘制过程中通过关键词、图像、色彩、符号、线条等开启高师美术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想法以个性、生动的方式绘制在纸上,边想象边构建有趣味的思维图像,从而潜移默化地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思维导图教学法运用在课程开始时,有助于学生了解美术课程的学习目标,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教师化被动为主动地开展教学活动。
2.优化美术课程的教学
基于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其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被充分地应用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情分析等教学准备中。如,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开课前,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利于让学生对新课程和新知识建立初步的兴趣;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色彩知识、绘画基础等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可以从全局角度出发,合理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任务。思维导图对于思维过程的表现具有由主到次的层次感,在课程教学中对于知识点的呈现也可以由难到易地分解,这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课程接近尾声时,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总结与回顾,有助于学生加强技能性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之初与结束时融入思维导图,有助于优化美术教学活动,优化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便于教师从全局的角度统筹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师生进行课程回顾与总结。
3.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师范类美术专业以往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灌输,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就易于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思维导图作为开展发散思维活动的学习工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美术采风创作课程中,教师给出创作主题词“乌镇”,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和梳理乌镇的风土人情与所见所闻等。学生对主题词进行发散思考,分解出关于乌镇的若干个印象词和关键词,进而联想与分解,层次越丰富越好。在分解细化的同时,用简笔画标出相应的色块、线条、图像,加强思维导图的个性化表达。研究表明,色彩是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对乌镇的印象中提取3~4种颜色,将色彩表现作为逐级分支的分类工具,加强学生思考过程中对乌镇各种情景的记忆、分类、组织、分析,增强导图的趣味性、独特性、艺术性。学生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由懵懂到主动收集创作素材并运用技能技法进行创作;而结合创作思维导图,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便于根据学生的关注点实现因材施教。
三、高师美术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升的可行性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方式的调整,一些学生入校前往往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艺术培训,学习基础薄弱,积极性不高,加之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要想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势必会耗费时间,也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而在高师美术生的美术学习与职业能力比赛中,鼓励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创意思维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扬长避短,有利于提高美术师范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1.在常规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多是理实结合类课程,为了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体现技法技能,并能够体现美术作品的创意性,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开课之初以任务驱动方式将课程内容关键词导入课堂,引入思维导图概念进行示范,并教会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中心图像或关键词、大主题、次主题的表达方式和图像、色彩、线条等表现技巧。学生在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后,可以结合教师给定的关键词自主绘制、自主探索,也可以分组练习、合作探索。思维导图主题词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也可以是与课程有关的。学生在绘制完成后可以分组展示与分享,为进一步的创作或练习作铺垫。如,教师以“绘本”为主题词,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到书店或绘本馆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让其运用思维导图表现对绘本的认知,包括绘本类型、阅读对象、绘本内容、绘本的表现形式等,以思维导图的制作带动学生自主探究,进而为其想要设计出的绘本进行前期策划。有目的的前期策划有利于学生将绘本的概念性知识与认知融会贯通,提升创意思维能力,为后续的绘本绘制与创作、实践与练习打好理论基础,提升创作兴趣。
2.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往往以装饰画、儿童手工、基础图案等实践性强的内容为主。如何将网络、书籍中常见的绘画题材转化为带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则需要学生对所表现的主题进行系统化的思考与分析。在基础图案适合纹样的设计中,教师以“民间元素”作为关键词的黑白装饰画设计任务,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第一层次的思维发散,结合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进行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接着将思考结果结合色彩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画出主干、支干、图像,以此类推,在整个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层次中都要用到图形或者图案,用视觉化的符号代替文字,从而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及绘画表现能力,逐步以构建可视化图像的思维框架促进学生主动联想及思考与民间元素有关的资源。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展示,学生以自评、互评的方式展示对“民间元素”黑白装饰画思维导图的绘制,而后围绕思维导图进行黑白装饰画的草图设计。思维导图相对具体化的设计训练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细致分析问题,提升对装饰画表现的创新思维,最终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即为实践活动的解决方案,结合相应的表现形式将思维成果物化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在技能比赛中,训练思维方式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以赛促训有利于增强高师美术生的职业素质,而将思维导图运用在技能比赛训练中,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脉络,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其创新思维。师范生技能大赛是高校师范类专业含金量非常高,能体现学生适岗综合能力、对接岗位标准的技能性比赛,竞赛内容、相关考核、评价标准是由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教育专家结合教师职业能力共同制定的,因而对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效果、师资培养质量等具有较高水平的检验。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是提升高师美术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将思维导图融入技能大赛的备赛训练,有助于其从宏观上把握备赛内容,将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将专业知识进行迁移,融入教学设计。思维导图的逻辑分类结构可以帮助其厘清思路,将小学或中学美术教学中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相应教学策略,构建不同策略下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基于思维导图的辅助,高师美术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小学或初中美术教学法知识加以归类、梳理、分析,在教学实践训练中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从而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在职业技能备赛或比赛中,通过电子设备终端拓展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提高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表现。如,在梳理美术教学法的知识脉络时融入XMind思维导图、MindMaster思维导图等,以信息化手段进行思维导图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思维导图的使用效率,提升高师美术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无论是手绘思维导图还是使用信息化的思维导图,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训练。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可以促进美术师范生的人才培养,以赛促训反过来亦能够带动赛教融合。将基于思维导图的思维训练方式带入教学,能够在常规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扩大受益范围,提升高师美术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篇9
关键词:职业学校中的美术教育美术技能课程改革
中国现代教育中,初中高中大学教育是占教育中的主流,无论是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家长无疑对主流教育都投入的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和这些主流教育并存职业学校教育,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教兴国是我们的国策,富民强国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无论是制造业、商业还是服务业都离不开各自行业特有的技能,只有具备了高精的专业技能才能制造出高精的产品,才会有优质的服务。所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并且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教育部提出职业学校也必须开设艺术教育课程,作为艺术教育中占重要比例的美术教育在职业学校教育中也显得十分重要。在职业学校教育中,由于各类职业学校的性质,所针对的培养对象以及培养目的与普通中等学校不同,因此,职业学校中的美术教学与普通中等学校也有所区别。职业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必须与职业学校实际情况、与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相互结合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
那么,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领导、教师、学生重视美术教育
1.领导重视
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课程,其作用是独特的。那么将美术课程作为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公共课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目前职业学校除了美术专业外很少开美术课。上到教育部领导,下到学校领导,都应该重视职业教育中美术教育。近几年,全国上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很多职业学校(除艺术职业学校外)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校园,建设主流学科,但大多数的职业学校缺少艺术教学设备,特别是县级的职业学校,没有美术教师,连一件美术设备都没有,更不用说画室、多媒体教室了。领导方面,首先要思想上重视美术教育,不要认为美术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课程,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对职业学校学生开展美育教育势在必行。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开设专业的美术课程,完善美术教学设备,制定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美术教材,配备专业美术教师进行授课,提供给美术教师更大的平台进行教学发挥。
2.教师重视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到普通中学教课和到职业类学校教课,是完全不同的。面对的环境不同、面对的授课方式不同、面对的学生就更加不同了,很多美术教师来到职业学校,认为职业学校更重视主流课程的教学,自身就不很重视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备课、上课,随便胡弄一下学生。职业学校美术教师更应该深入地研究一下学生自身的特点,毕竟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学校学生本身的素质不同,要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授课计划,运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师应当要有很强的事业心、较广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坚实的技能技巧,同时,应懂得教育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还要经常地进行学习进修,以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提高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质量。
3.学生重视
长期以来,一些中小学只抓学生的文化成绩,没有开展过美术学科教育,有些学校却把这科课程当成了学生的自习或是玩的课程,这样导致现在很多高中生甚至有些大学生对中外传统文化艺术严重不知。很多职业学校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文化课都不重视,更何况是美术课程。这些学生的美术基础可以说是相当得弱,很多最基本的东西都完全不清楚或不了解。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处在14~18岁左右,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即青春期),属于心理未成熟时期。可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参与欲强,好胜心强,有冒险精神。由于职业中学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小,学生素质相对较差,所以如何引导消化学生的过剩精力是职业学校的一大难题。广泛开展学校美术教育,建立学生兴趣小组,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学生可以参与其中,也可以对美术方面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重视美术课程。
二、美术课程的改革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倡导课程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美术课程要如何进行改革呢?
1.美术课程培养目标
在职业学校中,不同类别的专业都可开设美术课或是美术欣赏课,课时的多少则可以根据专业而确定,这不是为了要培养专业美术家、书法家,而是为了让职校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美的熏陶,能具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从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艺术的教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天地中增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美术基础,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体验成功。如果某些职业学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开设了美术设计专业(如动画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那么就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使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可迅速成为设计、施工的一线技术人员。
2.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从来都不应该和普通教学手法和模式一样,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旧观念,本身就不适合美术教学。普通的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根据本校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就能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造型、音乐、录像、影视、范画、网络、讨论、表现、参观等方式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课中,变学生为“教师”,教师为台下的“学生”,以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现在是以学生自己备课,上课为主,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于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学习投入,兴趣浓厚,美术课成了学生非常期待、非常喜爱的课。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美术专长,增进职校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同时,使一些对美术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开创更大的空间。比如,可以开设一些美术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设成几个不同科目,使学生在兴趣小组的学习中,由兴趣体会到乐趣,由乐趣转化成志趣,这也正是兴趣小组活动所起的作用。对于开设美术设计的专业的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应从学生入学时就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要求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
3.美术教材的编写和运用
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教材始终是师生联系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媒介。课程改革中教材的选用和使用也尤为重要。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改革中都指定校本教材,即本校教师根据所教的专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自身特点来制定一本行之有效的教材来使用,教材运用要灵活,教材的分析目的要明确。不应只是对教材本身的分析,而是要对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分析;即如何使学生获得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及能力,通过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来分析教材。教材内容不局限于接受高层次的艺术熏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传授绘画的知识,职校的学习是技能的学习,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学到技能为重点。美术设计专业可以选用最为实用、案例典型的教材来进行使用,从案例中学习基础知识,也对基础知识的知识点的连贯性进行很好的总结和应用。
4.美术课程评价方式
职业学校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几个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A、B、C几个等级小组,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给予鼓励。如:作品有创新,色彩效果好,造型准确,制作精巧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在美术教学评价中,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群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们进行互评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行之有效的美术课程改革,能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使美术教学进行很好的贯彻。
三、师生积极参加美术设计方面技能大赛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两条平行轨道的制度设计,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一个高中学校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高考成绩,而一个职业学校的好坏,技能大赛的成绩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技能大赛是示范园,小小的赛场折射出育人理念的先进、指导教师的硬功、培养模式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技能大赛是交流平台,各地各校高手云集,展示、切磋、交流,与机器、与标准、与评委、与教师、与选手之间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场”,将原有的经验和新的交流收获融为一体,人更聪,技更高,示范性更强。尤其是开始动画设计和广告设计的职业学校来说,目前技能大赛由其比赛项目,学校就应该组织学生和老师积极参与,取得成绩是其次,相互交流学习更多的美术方面的知识,拓展视野,了解当前美术形式的发展,提高教师美术专业知识,增加学生兴趣和自信心才是关键。
四、美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
在职业学校中,大部分学校都开始了如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机械制造等学科。这些学科和美术也有大大小小的联系。如是艺术类职业学校那么各个学科中和美术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
美术学科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学科。美术所包括的范围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门类,它们都要应用数学知识、几何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譬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他既是画家,又是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在研究光学、色彩学上有突出的贡献。他曾有20余件发明,如降落伞、直升飞机、涡轮发动机、类似汽车上装的变速传动装置、幻灯机、透镜、机动锯、火炮、船体、船壳、旋转舞台等。他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力有机地结合,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米开朗基罗是画家、雕塑家,也是伟大的数学家、建筑家。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电子、机械、汽车等基础课程的时候,势必也用到美术的一些知识,比如机械制图中用到了透视,在广告设计、动画设计专业用到了书法中的仿宋体字,不但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还要运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完成美术教育在不同学科中的重要性和融合性。
参考文献:
1.张玮馨.《浅谈我在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中的几点认识》.杭州技师学院.2005年1月11日
篇10
关键词: 英美科学教育改革启示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进行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试点的省份和学校不断增多。然而,由于我国初中科学课程长期以分科为主,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一直占据主流,直至今日,全国范围内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分科科学课程的地区还是大多数,综合科学课程的普及仍然举步维艰,科学教育改革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对英美两国开展科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研究了这两个国家科学教育开展的情况特点,并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2.背景介绍
2.1我国教学改革和科学教育开展之回顾
我国在普通中学系统地开设理科课程,始于清政府颁发的“壬寅癸卯学制”。[1]20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初中理科教学一直在分科制与综合制之间动摇,但分科制占上风。解放后,由于受前苏联课程体系的影响,分科制一直占据统治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后,现代综合科学课程逐渐引起国内教育界的注意。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介绍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综合科学课程,也在局部地区进行了实验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股“综合科学课程热”。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3―9年级开设综合科学课程,随后制订了《3―9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在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东北师大附中、上海和浙江的初中综合理科改革试验。浙江省的《自然科学》课程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在一个省范围内使用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
2.2我国科学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尴尬
从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实施的情况来看,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一支综合科学骨干教师队伍,为繁荣我国综合科学课程作出了贡献。但由于综合科学课程在我国起步太晚,选择《科学》的试验区并不多,科学课程的实施相对来说还是缺少经验,初中《科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师资、教材、评价、社会理解和设备设施等重重困难,《科学》课程的推进步履维艰,甚至有些地区还走了回头路。
有研究者对综合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总结,认为综合科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确实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实验区普遍存在综合课教师跨原专业教学、负担过重的问题,教师的业务素养特别是非本专业的业务素养亟待提高。大多数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综合课程的需要,对教材缺乏整体性的把握。经费投入少,实验设备严重不足。[2]
3.英美科学教育开展的情况特点
3.1课程理念方面
在课程理念方面,英美非常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1.1英国
英国政府在2000年公布了面向新世纪的《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目标是促进学生精神的、道德的和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主要技能,如交流、使用数据和信息交流技术的能力;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如思维能力、专门技能、学习能力和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其基本理念是: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
3.1.2美国
美国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4]
3.2知识体系方面
在知识体系方面,英美都十分重视科学是发现自然规律或存在于事实中间的关系,将自然科学涉及的各个学科融合,注重消除学科壁垒加强学科联系,同时将生活和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主题也纳入其中。
3.2.1英国
英国的科学课程依然保持着知识体系的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和优势,同时充分发挥了各种情境在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中的特点和优势,又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和应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以英国索尔特高级化学课程为例,选用索尔特高级化学课程的学生,手中拥有3本教科书Chemical Storylines、Chemical Ideas、Activities。学生可以在Chemical Storylines和Chemical Ideas之间自由转换,尤其是Chemical Storylines中翔实的背景资料包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能源、药品、新材料、生物工程中的化学问题均有涉及。这种接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材料不但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Chemical Ideas中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适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理解所学的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5]
3.2.2美国
美国科学课程强调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活动。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发现自然规律或存在于事实中间的关系,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体是科学探究。[6]
3.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英美普遍重视观察与实验,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以学生研究与探究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努力获取知识并培养能力和习惯。
3.3.1英国
重视观察、实验,提倡以学生的研究与探究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国外教学方法改革的显著特点。英国十分注重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实验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实验的方法。在英国的科学课程学习计划中,不仅有全面而完整的实验教学内容,在其达成目标中更有具体而系统的规定。例如,明确规定了整个实验过程中的预测、观察、测量、比较、记录、分析、解释、评估等各个步骤和环节。
3.3.2美国
美国中学科学课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提倡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注重动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感官活动,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随意、幽默,教学中穿插科学故事,使用大量的身体语言。同时,教师还经常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科学教学情景,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学校科学教育实施“探究式教学法”,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方式进行学习,不是把现成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他们自己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订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来寻找问题的答案。[4]
3.4创新意识培养方面
在英美,中小学科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工具和图书资料的配备非常丰富,能充分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除了学校配备的各种教具外,教师通常还会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添加一些用来补充。例如,有些学校生物教室里,有饲养的蛇,有各种各样的鱼、蜥蜴、昆虫等(饲养这些动物的前提是要经过学校的认可)。在美国某中学,在物理实验室,学生可以拆卸和研究电视机、空调等各种电器的遥控器和学生计算器;在工艺美术课上,学做各种各样的首饰和工艺品,打制、淬火、镀膜工具和仪器样样齐全。[7]
3.5教材方面
在英美,科学课程所用的教材比较丰富,学校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教材普遍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将许多日常所见反映在教材中。教材的编排体系完全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生态学等学科知识作了很好的融合。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3.5.1英国
英国《国家科学课程》颁布后,出现一些新的理科课程方案。代表性的课程有:索尔特高级水平化学方案。
索尔特高级水平化学课程方案,强调化学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它旨在通过显示化学家所做的工作,描写目前正在出现并发展的边缘领域,以及扩大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的范围来增加化学的吸引力。索尔特高级化学课程含有Chemical Storylines、Chemical Ideas、Activities、Teachers’guide四本教学用书。Storyline主要以专题形式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真实情景,包括以下故事专题:生命的元素、燃料的发展、从矿物到元素、大气、聚合物的革命、药品里有什么、聚合物的设计、蛋白质工程、钢铁的故事、农业方面、颜料的研制、海洋、医药研制。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自然引入理解故事的化学知识和原理来达到对故事中章节的理解。学生以Storyline为主体教材学习化学,在涉及的主要化学概念、原理、活动时,标出Ideas和Activities中的相应章节。[8]全部课程方案的试教工作于1991年开始,并且已经在欧洲七国范围内推广。
3.5.2美国
目前美国中学科学教育主要有3套教材,《科学探索者》、《科学・技术・儿童》和《面向中学的科学技术概念》。美国科学教育教材的特点是:知识呈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突出最基本的概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教材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很多,在内容上则重视从比较宽广的背景中对科学的理解。以《科学探索者》为例:
《科学探索者》教材是根据美国第一部科学教育的国家标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NSES),针对21世纪人才培养计划而编写。教材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编写形式多样,包括有趣的话题、生活化的课文,以及各种探究性实验。该书在每册内容的安排上,以各种有趣的故事性话题开始,然后把系统的科学内容掺揉进去。[4]
4.英美两国经验对我国开展科学教育改革方面的启示
介绍和分析英美开展科学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考察和反思我国科学教育的实际状况,对我们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4.1坚持教学理念的更新
科学教育不单单是指科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近年英美科学课程标准和教育文件报告都要求科学课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科学课植根于生活之中。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善于提问,促进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合作活动达到构建自我。美国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动手操作、主动学习等能力方面颇有建树,对我国当前改革科学教学方式具有启示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对证据、逻辑和科学见解提出疑问的习惯的培养。
4.2学科知识的融合
课程的综合化几乎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潮流。在学科之间相互融合这方面,美国尤为突出。美国课程在内容的综合性上,主张软化或者排除僵死的学科界限,关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尽可能把各个学科知识融合贯穿在相关的情景和主题之中,这样,每一主题下自然地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我国的科学课程虽然也强调综合,但综合的程度还不够,并没有将各学科知识贯穿在一起,还是比较独立。每一单元知识还是以分科形式出现,所以我国在这方面仍需加强。
4.3教师原学科背景和跨学科培训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设置科学教育专业时间比较晚。例如在浙江省,初中科学课程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普遍展开,但高师院校中从2008年才有了第一批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这种现状导致目前任教的大多是像物理、化学、生物等单学科专业毕业的教师,因而教师普遍缺乏综合的专业训练,缺少系统而全面的科学知识储备,所以,完善在职教师培训机制、增强在职教师的科学教学能力也是推进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发展需要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方面,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已经作出了比较大的努力,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培训主要应围绕综合课的教学内容,补充教师所缺乏的其他理科知识及相应的科学实验方法,当然也包括学科的教学方法等。做好教师培训是我国综合科学教育改革取得应有成果的一个重要保证。
4.4让教师参与综合科学课程的开发
目前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发展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科学教师不理解、不接受综合科学课程,对研制出来的课程方案不了解。所以应该采取措施使教师接受综合科学课程、加深教师对科学课程方案的了解。根据索尔特化学课程在欧洲七国改编实施的经验,让科学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是比较有效的一个办法。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就会使教师非常了解综合科学课程方案的特点和要求,会知道具体应该如何实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等。这都会推进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
4.5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导向和保障。像英国索尔特高级化学课程,其多样的评价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索尔特高级化学课程的评价分为四个部分:①笔试试卷1:包含了一些需要较短答案的问题。②笔试试卷2:包含了一些需要较长答案的问题,试卷1和试卷2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理解和应用。笔试试卷中的相当一部分题目都设置在一定的化学情境中,这些情境包括了化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或化学家的工作等。③开卷考试:只包含一个问题。给学生提供某些资料,这些资料可能是科学文章,某些书籍中的节选或为开卷考试专门写成的一些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资料所考查的问题写一个800―1000字的报告,并要有50字左右的摘要,学生可以查阅其他书籍、资料,并要列出这些参考文献与资料。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与交流能力。④个人调查实践:学生自选一个感兴趣的实践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实践技能。[5]而我们对科学学科的学期评价,一般是以笔试的成绩为准,即使是对科学实验的技能有所评价,也主要采取笔试的方式。我们必须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的有效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潜能。考试的形式应多样化,在对科学知识目标进行评价的同时,也注重对交流技能、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实验过程、探究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等。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27.
[2]郝琦蕾.国内综合课程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2008,(3).
[3]胡献忠.新版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3):264.
[4]钱军,胡兴昌.中美中学科学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EB/OL].
[5]陈彦芬.索尔特(Salters’)高级化学课程述评[J].国外教育动态,2003,(7):24.
[6]周青,杨妙霞,杨辉祥.美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2005,(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