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9 16:0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噪声监测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B53 文献标识码:A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高铁交通的建设对地区的经济将生产显著的积极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不少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为了正确反映高铁交通环境噪声污染水平,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整个高铁环境噪声监测工的作中,需要建立细致严密、完备周到的监测方案,保证其结果的代表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1 监测依据
依据《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1990)、《铁路沿线环境噪声测量技术规定》(TB/T3050-2002)的要求,并结合高铁实际运行的特点进行监测。铁路边界噪声监测测量时段选择在上午,监测时间不小于1h,测量时段内车流密度不小于相应昼间的平均车流密度,通过的列车数量不小于6列;对于车流密度较低的线路(测量时段内通过的列车小于6列),可以分段测量列车通过时的暴露声级,计算昼间和夜间的等效声级,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eq -昼间或夜间的等效声级;n-昼间或夜间通过的列车数量;T-昼间或夜间的时间,单位为秒(s);LAE,i -昼间或夜间通过的第i列列车的暴露声级。
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是利用列车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插入损失值进行分析与评价。
2 监测实施方案
2.1 测量仪器
采用HB6288B、HS5670B型声级计,测量仪器均经检定合格,测量前后用检定过的ND9声源校正器进行校正。
2.2 测量人员
现场测量人员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3 监测点的选择
为准确测量高铁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影响,监测点选取要求具有代表性,且不能受到外界噪声干扰。此次监测选取的两监测点均为路堤路段,其中监测点A铁路沿线设置了绿化带,高铁沿线集中的敏感区段,设置有2.5~3.5m高的直立路堤吸声式声屏障,符合铁路降噪设置实际情况,且便于监测仪器设备的运输。
2.4 监测点的设置原则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点设置在铁路边界即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监测点分布在铁路一侧,有声屏障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60m处各设一监测点,无声屏障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设一监测点。监测点距铁路边沿无障碍物,所有仪器的传感器高度距地面1.5m。
2.5 噪声监测量值选择
监测点B为日常监测,监测1h等效声级。监测点A监测量值设为30s等效声级,因运行在该线路上的大部分列车是CRH2型,车速为250~300km/h,这种车是8辆编组,中间车长25m,两端的头车车长25.7m,列车总长度为201.4m。列车通过测点过程中可测时间约为30s,其中列车由远及近接近测量点的时间为12s左右,列车由近及远远离测点的过程为18s左右。
2.6 监测现场说明
选择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所有仪器的传感器加装风球。测试过程中无鸣笛,无突发非铁路噪声源干扰。测试时本底噪声为50dB(A)左右,同时记录每小时列车通过列数、测点与轨道之间的地面覆盖状况、树木、灌木、草地等。
3 监测结果
3.1 铁路沿线边界噪声监测
为了解掌握该线路所产生噪声大小及特点,2011年7月1日、2012年7月5日在监测点B开展铁路沿线边界噪声监测,距铁路外侧道中心线30m处设监测点,监测结果见表1。
分析表1可知,在2011年7月1日和2012年7月5日的两次检测结果中,1小时的等效等级别分别是61dB(A)、60dB(A),与现象的铁路边界噪音判定相关标准要求相符,即规定中明确指出,噪声的标准平均峰值(L10)应该是64dB(A)、63dB(A),而起平均中值(L50)和本底值(L90)则应分别是54dB(A)、53dB(A)和50dB(A)、51dB(A)。
3.2 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
在2012年9月28日于距离高速铁路噪音监测点A30m和60m的地方进行的有声屏障和无声屏障降低噪音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表2可知,列车在通过有声屏障和无声屏障时其Leq有较大的区别,也就是在有声屏障环境下通过的30s内其Leq是在71.9~76.1dB(A)这个范围之内,而在无声则是在80.8~90.6dB(A)这个范围内。两种不同情况的Leq最大值分别为81.5dB(A)和95.5dB(A)。另外,在无声屏障的60m地方列车通过时的Leq又是在72.1~86.4dB(A)这个范围内。并且无声屏障在距外侧轨道中心线大约30m的地方它的噪声最大降低值为4~8dB(A),而有声屏障降低值而为7~13dB(A)。
4 讨论
(1)由于我国目前针对高速铁路验收以及噪声评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规范政策出台,所以目前对这一方面内容的评价大多是依照铁路边界噪音的相关规定进行判定。这个规定内的判定标准一般是不把昼夜间的鸣笛现象考虑在内,不考虑最大声级Lmax,而只是将等效声级Leq看做最主要判定标准。但是,研究结果显示,高速铁路上产生的噪音中对居民产生最大影响的主要是来自最大声级Lmax,最大声级Lmax主要是对人们正常睡眠以及学习和工作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也就是说这个专门针对铁路边界噪音的规定标准不符合高速铁路噪声评价要求。
(2)一般而言,铁路噪声的评价本身就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而是具有综合性性质的工作,这一评价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铁路边界的噪声最大和最小限值,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居民聚集地的声音环境评价相关标准。也就是说,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检测结果低于铁路边界的噪声最大和最小限值,但是却超过居民聚集地的声音环境指标标准最大值的现象,也就是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对铁路边界噪音的相关测量以及判定标准是我国现在执行的、最为有限的一个标准。但是同样,针对居民区的声音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也是以确保居民区声音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而设计的标准。所以,也就是说,无论铁路边界噪音的最大标准值是多少,铁路边界实际的噪音值也不应该超过居民区的这个声音环境质量标准值。这两个标准值之间是有较大的不同,但是若两者能够较好的协调,那么将能够实现更好为人们服务的目的。
(3)高速铁路的的声音屏障降噪效果的评价量一般有两个,即昼夜连续A声级插入损失值以及列车通过时的稳定插入损失值。高速铁路之所以设置声音屏障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消除和减小列车运行产生的噪音。但是,当我们在这个屏障中使用昼夜连续A声级作为主要的评价量时,就会出现测量过程中有其他生源进入评价范围,影响插入损失值的问题。所以,相比较而言,使用列车运行时的声级插入损失值作为声音屏障的评价量则相对比较符合实际。本研究就使用列车运行计算评价量方式,实践结果显示,这种评价方式除了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噪声源影响的问题,同时又能够为测量人员创造良好的测量环境,提高测量效率。本测试在测试A声屏障降噪效果时,在不同的测试位置和距离均有明显差异,即在距离外车道中心线大约30m的地方测试结果是能够降低大约7~13dB(A)的噪音。而在路堤声屏障为3.5m高左右地位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地方能够降低大约3.6~6.5dB(A)噪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铁路周围有绿化带,所以将一部分噪音给隔离和消除。
结语
总之,进行高速铁路交通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环境噪声污染水平,从而为高速铁路环境噪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必须针对高速铁路的具体特点采取合理的环境噪声监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监测点位,正确选择监测仪器,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确定好监测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铁路交通环境噪声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和规律,为环境噪声治理提供科学的监测依据,从而保障铁路沿线居民的声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践环节;设计实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63-01
环境监测是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在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环境治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各高校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环境监测》的教学活动差异很大,近年来,许多高校教师就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改革尝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关注环境监测实践环节的改革。
现将我们在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整理,旨在与从事理工类高校环保教育教学的同仁们探讨。
一、我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历程
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1993年,次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单位。环境监测课程作为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以前,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总课时为60学时,其中实验课时为14学时;2003年之后,我校该课程教学学时压缩为50学时,实验课时不变。我们开发和完善了《环境监测多媒体课件》,理论教学学时虽有所减少,但由于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信息量大幅增加,有效授课时间反而增加了;与此同时,还增加了三周的教学实习的实践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系统性和主动性效果显著。
二、我校环境监测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
环境监测教学实验和教学实习等实践环节是整个环境监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该课程的特点,近几年,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规范实验教学管理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监测方案设计、化学分析能力和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为出发点,对环境监测实验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实验
我校实验环节安排了14个学时,7个实验。开展实验环节的目的有两个:首先,让学生熟练掌握监测实验中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纠正一些错误或者不规范的操作方法。如移液管、容量瓶、恒温加热台、水浴锅、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和高压灭菌锅等常规监测中常用的仪器;其次,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土壤环境中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并了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写出规范化的实验报告并能对结果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独立开展实习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实习
我校的环境监测教学实习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独立于环境监测课程。它作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有助于让学生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教学实验,它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求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实习开展的宗旨是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环境监测的整个环节,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实习过程中,每大组还安排2-3名硕士研究生加以协助。通常采取的流程为:根据每届学生人数将学生分为2-4个大组,开展水体、大气、噪声和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然后由5-6人组成小组,就选中的监测类型进行为期三周的监测实习工作。
我校教学实习选择的监测对象分为水体、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四类。考虑到交通便利程度和实际可操作性,一般就近选择监测环境。比如,水体我们常选择漓江或者小东江、桃花江等漓江的支流,也可以选择桂林市区连为一体的桂湖、榕湖、杉湖和木龙湖作为监测对象;大气环境主要选择校园或者居民区,取电等较为便利;噪声环境监测则将桂林市作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对象,选择中山路作为交通主干道监测对象。
教学实习的程序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实习动员和部署,主要内容包括人员分工和监测相关事宜介绍等;
其次为监测方案制定,学生在收集监测对象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带队进行现场勘查后制定监测采样方案。以湖泊水体监测为例,需要了解湖泊水体流向、污水入水口、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处等信息,为监测采样点的确定有据可依。监测方案除应包括布点位置、采样时间和采样路线外,还应包括监测过程所需工具、仪器器皿等装置的准备和监测项目的确定等方面;
第三,采样前的准备,主要包括常用玻璃器皿的准备和清洗、依据监测项目确定的试剂准备和试液的配置;
第四,采样与项目测试,这是监测实习的主体工作,比如河流水环境监测中,一般要求采集5-6批样品,每天一批,测试项目包括pH、水温、电导率、浊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等。
第五,数据整理和实习报告撰写,要求每小组原始数据共享,实习报告则须单独提交,字数不少于15000字。
最后为实结,由3-5位教师构成评委团,每小组随机抽1人进行实习报告总结陈述,回答评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加强环境监测实践环节教学的一点体会
本人任教环境监测课程已近十年了,环境监测技术日新月异,监测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因此教学内容也需要逐年更新。除此之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非常必要:刚开始,我校教学实习主要采取将学生派往市县级环境监测站参观,但学生的收获非常有限,慢慢地也就流于形式了。最近几年来,才逐步采用上述方式进行,从历届学生的反馈来看,由于学生独立全程参与监测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结果评价,即使部分同学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监测结果,但并不影响他们获得大量从书本上无从获取的知识和感受。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井影,赵素芬.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80-382.
篇3
关键词:噪声监测;校园;声级计;噪声评价
近年来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增长最迅速的改变自然环境的问题之一。过度的噪声会损害人的听力、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1]。国内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在噪声测量技术研究领域,特别是对噪声功率谱测量方法的研究还很少。学校校园是环境噪声敏感区域之一,过度的环境噪声会引起人的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效率降低,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持良好的校园声环境质量尤为重要。我校自动化工程学院在2015年已完成基本设施建设,校园新宿舍和学生二食堂建设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位于校区北部的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周边道路交通噪声、邻近单位生产噪声等。为了定量分析我校区的声环境质量,对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监测,根据国家标准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其分析结果和重要数据,可以为校园区其他建设设计提供声环境的科学指导,还可以为噪声污染研究提供更科学的基础数据和治理噪声污染的依据。
1噪声监测的标准
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为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和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两大标准。其中,《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但不适于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的影响;《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了营业性文化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边界噪声排放极限值和测量方法,适用于其产生噪声的管理、评价和控制。我们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规定的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对我院校园环境噪声采用定点测量方法进行监测。
2噪声监测点的设置和测量原理
根据校园内人员流动和环境噪声源的情况,在测量前期进行了人流数量与自然噪声的统计。根据初步统计的结果,在自动化工程学院园区内划分了9个监测区域,将测量点安排在不同功能区的最具代表性的测量点上。图1所示为噪声监测区域的划分。根据校园噪声基本特点,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Leq原理设计测量方案。等效连续A声级Leq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时间,当环境的起伏噪声M与一个稳定的连续噪声N具有相同的能量时,则N与M等效。其计算公式如下:Leq=L50+d2/60,d=L10—L90。式中:L10,L50,L90为累积百分声级。测量数据统计方法是[4]:将100个数据从大到小排列,第10个数为L10,第50个数为L50,第90个数据为L90。将每一次的测量数据顺序排列出,求出L10,L50,L90,等效声级Leq,再根据一整天的各次Leq值求出算术平均值,即为该区域的环境噪声评价量。
3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采用TES1350A和TES1353S声级计,两种声级计均符合GB3785和GB/T17181的规定[5],且声级计的基本参数相同,TES1353S声级计带有SD存储,可方便导出现场测量数据。测量前用声校准器对所用声级计进行校准[6]。选择慢档读数,每隔2s读一个瞬时噪声级数据(A计权),每次每点记录100个数据[7]。同时记录环境周边的主要噪声源和天气情况。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和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测量的天气要求为无雨雪、风力小于5级,风力在3~5级时必须加传声器防风罩。要求保持声级计的传声器膜片清洁。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噪声监测时段分为3个[9]:8:00~12:00,13:00~17:00,18:00~22:00。监测时间选定一周为一个周期,周一至周五进行测量。
4监测结果统计
选择了连续5天符合监测条件的监测数据(2016年10月10日至10月14日),对10个监测点的噪声数据进行了统计,并进行排列,选出各时间段的L10,L50,L90,计算出各点各时间段的Leq,并统计出各监测点的日均噪声值超标率,见表1所示。其余限于天气条件未做到连续五日的监测数据作为噪声环境描述的参考。
5监测结果分析
5.1评价方法
[10]学校园噪声的评价采用等效声级法,等效声级法即是把实地监测得到的Leq值与国家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对照,评价相应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对于超标数据进行相应统计。
5.2结果分析与评价
依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大学校园执行1类标准[11],昼间的环境噪声限值为55dB。由表1可见,自动化工程学院昼间食堂、学生公寓、施工区和运动区的环境噪声均有明显的超标,其中食堂和施工区的噪声污染最为严重。略有超标的区域是生活服务区和南校门。施工区因为有大型机动车辆在施工现场运行,还有挖土机等机械工作,因此该区域严重超出标准,超标率均介于26%~32%之间。食堂的超标率在10%和17%之间,该噪声主要是因为测量时学生集中就餐,人流量很大,噪声来自交谈声和3个收餐具窗口。运动区的超标率介于0.2%~3.6%,该区域包括足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其噪声来源于人群聚集和学生的体育运动及体育课时音响声等。生活服务区监测点所得数据,反映了该区域一定的人员交谈噪声,但超标率不大。学生公寓和南校门的环境噪声超标,主要是由于该区域靠近一条6车道公路,且进出车辆较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鸣笛声等造成此处的噪声污染[12],但总体上对学生的正常生活影响不大。教学区2由于有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总体噪声略大于同等条件下测得的教学区1的噪声值。绿化区总体噪声水平较低,这里主要人员活动是学生业余时间散步和复习功课,该区域与施工工地之间建有2.6m的临时围墙,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噪声影响不明显。
6结语
经过对学院10个监测点5天的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对自动化工程学院校园噪声做了初步的评价。整体上,学院噪声环境质量状况一般,教学区环境基本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要求。其他区域在有些时间段内严重超标,对师生有一定的影响。为改善学校声环境质量,提出以下方案。(1)控制污染源。针对施工区域,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施工,避开休息时间施工;通过安装减速带等方式,限制校内机动车的车速和禁止车辆鸣笛。(2)控制传播途径。由于学校周围三面均为道路,尤其学生公寓北侧的道路是6车道较宽的公路,车辆较多。应从长远着手加强校园周围绿化,增加植物层次可有效减缓噪声污染,从而改善校园声环境质量。(3)加大力度宣传噪声对人的危害性,增强全体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降低噪声污染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4)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宣传“轻声细语是美德”,加强对学生教育,营造良好的声环境,保障在校师生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高菲.张季平.噪声对健康的影响[J].生物学教学,2007(2):10-11.
[2]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4]王尚群,陈双燕.浅谈校园环境噪声的测量与分析[J].环境,2010(1):37,39.
[5]张绍栋,熊文波.环境噪声监测仪器选用中的几个问题[C].全国环境声学学术讨论会,2007.
[6]陈凡.一种数字式噪声测量系统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1(2):126-127.
[7]廉婕,马民涛,刘洁.北京典型区域声环境特征聚类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4):50-53.
[8]廉婕,马民涛,刘洁.指数平滑法在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研究中的应用[C].年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2012.
[9]吴文乐,郭斌,於志文.基于群智感知的城市噪声检测与时空规律分析[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4(4):638-643.
[10]王振艳,李兴山,刘国华.高校校园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13(1):98-101.
[11]马民涛,鲁鑫.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评价、预测现状分析[C].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2009.
篇4
【关键词】LBB;压水堆;泄漏监测;三代核电厂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LBB (Leak Before Break) Detection System in Third Generation PWR Nuclear Plant
JIANG Tian-zhi SHEN Feng YANG Dai-bo WANG Yin-li HUANG You-jun YUAN B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Reactor System Design Technology Laborator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Prov. 610041, China)
【Abstract】LBB (Leak-Before-Break) is an important analysis method for insuring the structur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nuclear reactor,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PWR. By using LBB technology, the complexity of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al of nuclear power plant is reduced, which improves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tion of LBB technology in the third generation PWR, and gives 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performance index of the leak detection systems based on LBB technology. 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a summary of the leak detection systems.
【Key words】LBB;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Leak detection system; Third generation nuclear power plant
0 引言
三代核电总体设计准则要求:对安全重要的结构、系统和部件必须被设计成能够承受正常运行、预期瞬态和假定事故工况的影响。当分析证明流体系统管道破裂的概率极低时,由于管道破裂引起的动力效应的影响可以不考虑[1]。
LBB(Leak Before Break)简称“破前漏”,其主要原理是在管道裂纹扩展到发生突然破裂的临界裂纹尺寸前,其泄漏量已大到可以监测出来,以提醒操作员进行及时修复,避免突然破裂的发生,从而在设计中可以不考虑管道破裂引起的动力效应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各种三代核电堆型都采用了LBB技术,该技术应用在管道上用来取消管道破裂动力效应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材料选择、分析、检查和泄漏监测。本文主要研究LBB泄漏监测系统在各种三代核电堆型中的应用情况。
1 泄漏监测方法介绍
1.1 泄漏的分类
核电厂的泄漏主要分为三大类,可识别泄漏、不可识别泄漏及系统间泄漏:
(1)可识别泄漏:流入收集系统的泄漏流,例如被收集和测量的从泵密封或者阀填料漏出的泄漏流;从已明确规定其位置并已明确识别的泄漏源进入安全壳内大气的泄漏,这种泄漏既不妨碍未确定泄漏探测系统的运行,也不是来自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的裂缝。
(2)不可识别泄漏:泄漏位置没有被发现,或虽已找到泄漏部位但其泄漏率仍是未确定的泄漏。
(3)系统间泄漏:泄漏发生在系统之间。
基于LBB技术的泄漏监测系统主要监测不可识别的泄漏并对其进行定位、定量分析,并产生相应的报警。
1.2 泄漏监测方法对比
各种泄漏监测方法见表1。表1对每种监测技术的泄漏监测灵敏度,泄漏量监测准确性及泄漏定位三个指标进行了分析,表中A代表如果设计合理该方法可广泛适用,B代表如果设计合理在部分范围可适用,C代表如果设计合理除了一些特定的泄漏一般不推荐使用。
从表1的对比分析中可知,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完全满足电厂泄漏监测灵敏度,泄漏量监测准确性及泄漏定位三个指标。目前,专用的LBB泄漏监测系统有基于声发射的泄漏监测方法和基于温湿度测量的泄漏监测方法。
1.2.1 基于温湿度测量的泄漏监测方法
基于温湿度测量的泄漏监测方法是基于管道泄漏后周围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变化来判断泄漏量,以及通过两个湿度探测器探测到湿度的变化率来判定其泄漏位置。在实际的电厂运行中,如果管道发生破裂其泄漏出来的液体或蒸汽将逐渐扩散到周围空间中,考虑到在泄漏点两边探测器距离泄漏点的距离不同,因此不同探测器的信号变化率会有所不同,在这个原理上可以确定泄漏量及泄漏位置。
1.2.2 基于声发射的泄漏监测方法
由于被测管道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力差,这样在管道出现泄漏时会产生噪声,该噪声的声波会改变管道周围声波场的分布,声波值(dB)的大小与探测器距离泄漏点的位置及泄漏量的大小成比例,ALMS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在被测管道或设备上布置相应规模的声波探测器用来确定泄漏的位置及泄漏量。
在ALMS系统中认为声波场在泄漏点附近的数值分布符合高斯分布,每个声发射噪声信号由两部分组成:来自泄漏点的噪声(UT)及背景噪声(UΦ):
噪声探头的信号将送往信号放大器转化为uV信号,通过以下的公式将采集到的uV信号转换为dB值:
M:转换后的dB数值。
转换后泄漏点的噪声值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上述公式须在相邻探测器噪声值持续增长至少3dB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该原则也是噪声探测器布置的重要原则。
从泄漏点到第一个探测器的距离由以下公式获得:
L:泄漏点到第一个探测器的距离
l1:两个噪声探测器之间的距离
a:噪声沿管道的衰减参数
U1T、U2T:噪声探测器1及噪声探测器2的平均信号
噪声探测器测得信号的强弱与泄漏量大小的关系如下:
G=kUγ
γ:根据泄漏口形式及其他情况,该值在1~2之间取值
G:泄漏量
2 国内外三代核电中LBB技术及LBB泄漏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2.1 AP1000 堆型
基本设计准则2和30分别对厂址周围自然灾害的防护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边界的泄漏质量及泄漏定位提出了要求。结合RG1.45[2],AP1000为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RCPB)泄漏监测提供一种适用的探测方法。
AP1000没有设置专用的LBB泄漏监测系统,通过其他系统的信息和报警,综合判断泄漏情况,以支持安全壳内高能管道LBB准则的应用。
RG1.45要求至少采用三种独立的方法对不可R别泄漏进行监测,AP1000采用了安全壳地坑液位监测,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装量平衡,安全壳大气辐射监测仪,安全壳压力、温度和湿度监测仪对不可识别泄漏进行探测。
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和其他设备泄漏到安全壳内的不可识别泄漏会冷凝并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地面疏水和其他疏水途径流入安全壳地坑。安全壳地坑液位传感器能够监测液位的变化,电厂数据显示和处理系统(DDS)根据传感器信号计算不可识别泄漏的泄漏总量和泄漏率(不可识别泄漏由总泄漏量减去可识别泄漏)。最小的可检测泄漏率是0.007m3/h(0.03gpm),如果泄漏率大于0.114m3/h(0.5gpm),则在主控制室中产生报警。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装量平衡可对0.030m3/h(0.13gpm)的泄漏进行监测;安全壳大气辐射监测仪可对0.114m3/h(0.5gpm)的泄漏进行监测;安全壳压力、温度和湿度监测仪可以用来帮助确定和定位泄漏,但不能用来确定泄漏量。综合上述系统的信息,AP1000能够对不可识别的泄漏进行定位定量监测,并产生相应的信息和报警。
2.2 VVER堆型
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采用了VVER堆型,在设计阶段,基于俄罗斯GAN批准的LBB准则,“破前漏”(LBB)准则被应用于一回路管道。俄罗斯导则中的方法与国际惯例普遍采用的方法相符。
为了满足“破前漏”(LBB)方案应用的要求,采用不同冷却剂泄漏检测的物理方法和原理来建立复杂泄漏监测系统。VVER堆型采用了两个专用的LBB泄漏监测系统:基于声发射的泄漏监测系统ALMS(Acoustic leak monitoring systems)和基于温湿度的泄漏监测系统HLMS(Humidity leak monitoring systems)。同时,通过与辐射监测系统的信息交互情况对泄漏进行综合分析。
ALMS系统能够对核反应堆装置一回路设备以及管道大于等于3.8升/分钟的泄漏进行定位定量判断。泄漏发生时信息延迟不超过3分钟,泄漏位置检测以及泄漏量的估算延迟不应超过10分钟。泄漏量估算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0%,泄漏位置检测的相对误差不超过已经检测到泄漏的相邻指示器之间区域长度的±50%。
HLMS系统能够对核反应堆装置一回路设备以及管道大于等于1升/分钟的泄漏进行定位定量判断。泄漏发生时信息延迟不超过3分钟,泄漏位置检测以及泄漏量的估算延迟不应超过10分钟。泄漏量估算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0%,泄漏位置检测的相对误差不超过已经检测到泄漏的相邻指示器之间区域长度的±50%。
辐射监测系统是机组仪表与控制系统的一部分,通过连续监测房间中惰性气体体积活度来实现冷却剂泄漏检测。当一回路中惰性气体体积活度取决于燃料棒包壳的表面污染时,灵敏度不小于3.8升/分钟。辐射监测系统能够保证检测到泄漏并可以将泄漏位置定位到各个房间。
2.3 “华龙1号”堆型
“华龙1号”在主管道和波动管上采用LBB技术,为保证该技术的实施,设置了专用的主管道和波动管LBB泄漏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声发射的泄漏监测方法,在机组正常运行工况的不同功率水平下和停堆工况下,监测主管道和波动管的密封性能,以便早期发现冷却剂的泄漏,并对泄漏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
主管道和波动管LBB泄漏监测系统能够对主管道和波动段大于等于3.8升/分钟的泄漏进行定位定量判断。泄漏发生时信息延迟不超过3分钟,泄漏位置检测以及泄漏量的估算延迟不应超过10分钟。泄漏量估算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0%,泄漏位置检测的相对误差不超过已经检测到泄漏的相邻指示器之间区域长度的±50%。
2.4 EPR堆型
EPR堆型在设计、设计论证、制造检查、在役监控等各个阶段采取预防措施,以强调不可能发生管道破裂及论证在整个电站寿期内一回路管道的完整性。泄漏监测系统能够在管道发生破口断裂(临界裂纹)之前探测到泄漏,从而保证“破前漏”(LBB)准则的实施。
在安全壳内,利用对湿度、冷凝装置中冷凝物流量和地坑液位的测量来探测泄漏率,可以探测到安全壳内部任何部位的泄漏。安全壳外部的蒸汽发生器管线泄漏依靠定期的巡视和泄漏探测系统实现检测。为了进行灵敏度分析,上述系统的最小可探测泄漏率至少要达到3.8升/分钟。
3 总述
通过以上分析,“破前漏”(LBB)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三代核电堆型中,不同堆型基于自身的技术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原理来实现LBB泄漏监测。在后续项目中,可参考各种技术的优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实现LBB泄漏监测。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长江航道;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2016年1月5日,同志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1]。长江航道整治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为核心理念予以落实,明确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在长江航道整治发展中的首要位置[2]。本文从环保效果的监测和检测方法入手,利用先进的监测、检测仪器和设备,以某航道整治工程为依托,对长江航道整治环保监测效果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可为今后的环保监测、检测工作提供帮助。
1实施方案
(1)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施工水域的pH值、水质浊度等参数进行测定。监测方法是在各施工水域进行水质采样,每月采样1~2次,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比对、分析。水质检测采用的仪器包括水质浊度仪、pH值测定仪等[3]。(2)大气环境监测2019年9~11月分别在当涂与无为预制场设置2个监测点位,2019年12月以后在曹姑洲心滩护岸上设置1个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为:PM2.5、PM10。PM2.5、PM10在施工时间段进行连续监测,每个监测点每日记录1~2次数据。(3)声环境监测2019年9~11月分别在当涂与无为预制场设置2个监测点位,2019年12月以后在曹姑洲心滩护岸上设置1个监测点位,另采用手持式噪声测定仪对施工船舶,施工机械集中的区域进行不定期、不定点监测。在施工时间段进行连续监测,每个监测点每日记录1~2次数据。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监测采用大气、噪声监测仪。
2结果与分析
2.1水环境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5个取样点的水体pH值在7.2~8.1之间,最大值为2019年9月23日在曹姑洲心滩测定值,最小值分别为2019年10月7日在心滩左缘护底带和2020年1月14日在曹姑洲测定值,所有数据均在6~9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范围内[4-5]。水体浑浊度在3~7之间,目测结果显示,水质较清。
2.2大气环境数据分析
当涂预制场,无为预制场,曹姑洲心滩3个监测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别如表2,表3,表4所示。由表可知,存在若干天PM2.5大于75μg/m3,PM10大于150μg/m3,大于环境质量空气标准规定要求[6]。提示预制场在进行拌和施工时,如果天气干燥,会产生轻微污染,应及时要求进行洒水降尘;其他工艺对大气无影响。此外,3个监测点PM2.5数值多数再35~75μg/m3之间,说明当地空气质量是良。
2.3声环境数据分析
当涂预制场,无为预制场,曹姑洲心滩三个监测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别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环境中监测的数据均低于70dB,小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界限[7]。说明当涂、无为预制场和曹姑洲心滩护岸现场施工中产生的噪声对环境没有影响。
3结语
(1)通过对现场抛石、抛框架水域水质pH值和混浊度的检测和分析,由于抛石施工对江底泥沙扰动,进行水上抛石时施工点附近水质会有少量混浊,但对取水口附近水质无影响。(2)通过对当涂、无为预制场和曹姑洲心滩护岸现场大气的监测和分析,预制场在进行拌和施工时,如果天气干燥,会产生轻微污染,应及时进行洒水降尘;其他工艺对大气无影响。(3)通过对当涂、无为预制场和曹姑洲心滩护岸现场噪声的监测和分析,施工中对噪声无影响。(4)施工现场环保数据的准确实时监测可为项目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前提。因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现场施工监理过程中越来越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施卫东.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J].中国科技产业,2021(3):40-41.
[2]季永月,陈吉龙,唐青青,等.基于知识图谱的长江流域内地表蒸散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21,1-13.
[3]李成,马龙星,郭海泉.信息化技术在河道监管工作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3):101-103.
[4]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2002.
[5]张远,林佳宁,王慧,等.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1):2523-2528.
[6]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2012.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 项目驱动教学法 应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吻合,企业需要的是生产一线高技能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职业素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课程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一个或多个项目,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贴近生产实际过程,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尽量满足市场需求。
《环境监测》在环境专业中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实际监测的能力。该课程理论知识烦琐,而招收对象是文理兼收,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良莠不齐,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排斥,对动手操作相对比较感兴趣。鉴于此原因,笔者引入了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实际案例作引导,讲授新的理论知识;再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完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基础与特点设计任务,在教学中引入问题、分析任务,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教学中,我们结合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土壤质量监测、噪声监测等课程内容设置项目,提供了汉江河流断面水样监测,校园景观湖水质监测,校园生活污水监测,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城市雾霾天气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等八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讨问题。
项目二:校园景观湖水质监测(6学时)
(一)项目综述:该项目是环境监测的核心技能之一。通过实施该项目使学生对校园景观湖水质监测的标准规范查阅、布点方法、结果表达与评价及过程质量控制等全面理解与掌握。该项目分为三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①湖水监测方案制定;
②湖水中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③湖水中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测定。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内容;掌握湖泊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预处理的方法;掌握地表水常规项目pH、色度、浊度、DO、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等项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了解水质监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根据监测目的,制定监测方案。根据相关规范、标准,选择测定方法;能正确测定相关指标;会正确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能正确处理数据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水质监测评价。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质量意识。
(三)教学内容:根据地表水环境监测相关规范、标准,选择测定方法;制定监测方案,布点、采样;水质监测(pH、色度、浊度、DO、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
(四)教学实施:明确任务;指导、组织、咨询;制定方案;分组采样、分析测试、制定报告;实施;检查评价。
(五)工作对象:湖泊水质(校园景观湖水)。
(六)条件工具:pH酸度计、浊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溶解氧测定仪、多媒体。
(七)工作方法:组织分工、查找信息、制定方案、分组采样、分析测试、监测报告、检查评价。
(八)劳动组织:采样分组,6人一组;测定,2人一组;角色,水环境监测工。
(九)工作成果:××水质监测报告。
(十)考核评价:项目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授完成项目的必备知识,分析重点和难点,详细耐心地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定监测分析方案;最后进行项目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三、教学效果
(一)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使得教师和学生两者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完成,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能力
教师必须熟悉专业知识和前沿的监测分析技术,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案例和项目,所以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了为社会企业服务的意识。
四、结论
项目驱动教学法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尽早形成职业能力。但项目驱动教学法如何发挥最大效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居晓琴.高职高专《网络数据库》项目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 2010(6):115-116.
篇7
1大气监测
大气特征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μm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采样点的布设,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在上风向和下风向布点监测。具体监测点位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米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米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煤矿矿区大气监测主要监测项目有颗粒物(TSP、PM10)、氮氧化物(NO2)、二氧化硫(SO2)。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其监测方法不同。
1.1颗粒物(TSP)监测常用重量法其原理是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截流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来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1.2氮氧化物(NO2)分析分析方法采用(HJ479—2009)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与吸收液的对氨基苯磺酸进行重氮化反应,再与N-1(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作用,生成粉红色的偶氮染料,在波长540nm处,测定吸光度。
1.3二氧化硫(SO2)分析分析方法采用(HJ482-2009)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化合物。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处进行测定。采样地点应该尽量开阔,避开锅炉和有车辆通过的道路。
1.4烃类监测煤矿矿区因为采矿溢出的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所以空气当中的烃类含量比较高。这些烃类不仅会给煤矿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也会成为温室气体污染环境。煤矿的矿井中一般设有瓦斯检测仪,可以监测煤矿当中的瓦斯浓度。瓦斯监测仪的数据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空气中烃类含量的动态。大气现状监测一般对烃类监测没做。由安全监督部门进行监控。小结:大气的环境要素受到气象影响比较大,特别是风向。因此监测应该在拟建项目主道风向的上风向选择污染较小大气污染物浓度稳定的背景监测点。而下风向监测点应该按照扇形布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要求来设置环境影响预测监测点。
2地表水监测矿区地表水一般是指矿区河流和湖泊水体。
2.1监测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布设应该在总体宏观上反映出矿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所以断面的选取应该要具有代表性,同时还要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对于流动水应该在拟建项目的污水排放口地上下游近处各设采样断面。河流长度10千米,应该在河流下游进行水中污染物消减监测断面。断面的位置应该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点。应该尽量再河段河床稳定、水流稳定不急处。对于湖泊,应该在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设置不同的监测点。可以应用网格法来进行均匀布设。采样点的深度应根据水体的深度确定。一般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指水面下0.5m处,水深不到0.5m时,在水深1/2处中层指1/2水深处。下层指河底以上0.5m处。
2.2样品的保存及运输凡是能够进行现场测定的项目,应该在现场进行测定。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内)盖盖紧。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损。箱子上应有“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应尽量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如分装在几个箱子内,则各箱内均应有同样的采样记录表。运输前应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运输时应有专门押运人员。水样交化验室时,应有交接手续。
3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指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一般矿区地下水受到煤矿生产工作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也是矿区主要工业和生活用水的来源。拟建项目对于地下水的影响预测监测必须要认真慎重对待。
3.1监测点布设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上。具体监测布点要详细了解拟建项目地址周围水线和地下水井口的分布。监测井应该是常年使用的民井和生产井。一般不专门开凿监测井。采样深度要在地下水水面下0.5m以下。对封闭的生产井可在抽水时从泵房出水管放水阀处采样,采样前应将抽水管中存水放净。对于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出水水流的中心采样。采集不自喷泉水时,将停滞在抽水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之后,再进行采样。
3.2样品的保存与运输采集水样后,立即往水样中加入保存剂,然后将水样容器瓶盖紧、密封,贴好标签,标签设计可以根据各站具体情况,一般应包括监测井号、采样日期和时间、监测项目、采样人等。样品运输:(1)不得将现场测定后的剩余水样作为实验室分析样品送往实验室。(2)水样装箱前应将水样容器内外盖盖紧,对装有水样的玻璃磨口瓶应用聚乙烯薄膜覆盖瓶口并用细绳将瓶塞与瓶颈系紧。(3)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尽量装在同一箱内,与采样记录逐件核对,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4)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或波纹纸板垫底和间隔防震。有盖的样品箱应有“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5)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照射,气温异常偏高或偏低时还应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3.3监测项目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建设项目行业污水特点、评价等级、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而确定。因为监测水样是密封保存,同时内部含有一些微生物,在密封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水样内的各种物质的监测准确性。所以应该尽可能的减少采样和检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凡能在现场测定的项目,均应在现场测定。①现场监测项目包括:水位、水量、水温、pH值、电导率、浑浊度、色、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指标,同时还应测定气温、描述天气状况和近期降水情况。②水位地下水水位监测是测量静水位埋藏深度和高程。水位监测井的起测处(井口固定点)和附近地面必须测定高度。可按SL58-93《水文普通测量规范》执行,按五等水准测量标准监测。手工法测水位时,用布卷尺、钢卷尺、测绳等测具测量井口固定点至地下水水面竖直距离两次,当连续两次静水位测量数值之差不大于±1cm/10m时,可将其均值作为监测数据。水位监测结果以米(m)为单位,记至小数点后两位。
3.4地下水监测方法地下水监测的成分较多,因此要求较高,所涉及的监测方法较多较复杂。具体监测各种污染物成分的方法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地下水监测的标准执行。
4矿井水的监测
煤炭开采和选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采煤废水和选煤废水。采煤废水: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到环境水体的煤矿矿井水或露天煤矿疏干水。选煤废水:在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工艺中,洗水不能形成闭路循环,需向环境排放的那部分废水。矿井水的监测严格按照《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执行。①采样:煤炭工业废水采样点应设置在排污单位废水处理设施排放口(有毒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按规定设置标志。采样口应设置废水计量装置,宜设置废水在线监测设备。②采样频率:采煤废水和选煤废水,每次采样应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每3h采样一次,每次监测至少采样3次。任何一次pH值测定值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范围,其他污染物浓度排放限值以测定均值计。
5噪声污染监测
环评噪声监测方案一般要根据拟建项目法定的厂界和建址周围的环境功能特征,在厂界周围布点监测。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工业区和生活区的噪声监测达标标准是不同的,所以噪声的监测要根据目标区域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对于噪声敏感点要多设几个位点进行监测。
篇8
论文摘要:本文按照一般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的工作流程,简要概述了在验收监测工作中总体负责验收监测的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并对各项职责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便项目负责人能够更好的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前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是环保竣工验收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是检验建设单位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作为总体负责验收监测工作的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能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以及采样、分析、质控和报告编写技术,从而才能圆满的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1收集资料
项目负责人接受验收项目后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处行业的特点,着手收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委托处理废水、固体(液体)废物的相关文件、合同以及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情况及其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等资料。项目负责人对所收集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研究,充分了解项目的工程概况、主要工艺过程、产排污状况及环保设施状况,同时还应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对项目建设提出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从而确定现场勘查的范围、顺序、路线、重点调查的项目、环境质量的监测内容和环境管理检查的项目等,为进行现场踏勘做好充分的准备。
2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是验收监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踏勘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建设项目概况
了解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情况、厂区周边居民分布及敏感点情况等。
2.2主要污染源
按照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逐项勘查主要污染源,内容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电磁辐射等污染源的产生情况、主要污染因子、排放量、处理情况、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口的规范化和相应指标、污染源在厂区平面布设中的具置及与相应敏感点的方位和距离等。
2.3环保设施
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现场勘查主要是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要求和行业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逐一检查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和措施的建设和落实情况。
2.4环保管理检查
环境保护检查主要是对建设项目在立项、环评、设计、建设、施工和投入试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各项规章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管理程序的非测试性工作的考核。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间和试生产阶段执行有关环保制度和规定的情况;
(2)环保设施的建设、竣工及运行情况;
(3)潜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情况;
(4)工业固(液)体废弃物处置和回收利用;
(5)生态恢复、绿化建设及植被保护情况;
(6)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办法或处理办法的落实情况;
(7)公众舆论调查;
(8)有关环境保护档案的检查;
(9)环保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的检查;
(10)清洁生产水平及管理水平等其他情况的检查。
2.5勘查意见
现场踏勘要认真仔细,对现场勘查中发现的在项目选址、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或未按环评批复意见履行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将勘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勘查意见报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3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写及审定
项目负责人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踏勘的情况编写验收监测方案,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验收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建设项目概况、验收监测内容等。
3.1总论
总论中主要简述建设项目的概况和验收监测任务的由来,对于分阶段验收的项目,对项目的总体情况和已经进行过的验收内容作简要叙述,同时,对验收监测的目的、验收监测依据以及验收监测工作技术程序等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3.2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中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和环保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环境保护敏感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结论、建议及相关批复的意见、评价标准与考核指标、监测期间对建设项目单位的要求等内容。
3.3验收监测内容
验收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工业固(液)体废物的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电磁辐射和振动等监测内容,厂区附近环境质量的监测内容,环境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的内容,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与监测内容,企业环保管理检查的内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内容等。
4组织现场调查与监测
项目负责人依据验收监测方案,即可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
在进行现场监测前,项目负责人首先要与建设单位联系,根据企业生产状况确定具体监测时间,同时要求建设单位确保生产负荷达到验收监测要求,并根据验收方案提供包括开孔、供电、搭建监测平台等监测条件。
在进行现场监测期间,项目负责人首先应组织监测人员按照验收监测方案的要求布设点位,进行现场监测。其次,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验收方案中制定的环境管理检查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实、确认。另外,还应对现场监测期间的企业生产状况、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等进行现场调查和巡视,对现场监测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和异常状况进行妥善处理,并做好现场记录和拍照。
5验收报告的编写及审核
验收监测报告在验收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现场工况、环保设施等现场调查的内容,对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环保设施的处理效率、环境管理意见的落实情况等做出评价,同时给出该建设项目验收监测的结论,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6资料存档
验收监测报告审核合格后,项目负责人需将所有现场监测和样品分析的原始记录、监测结果报告单、验收监测方案及报告等资料存档保存。
7结语
验收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监测机构体现技术监督和技术执法的重要一环。随着各项减排措施的落实,对验收监测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未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的内涵还会进一步扩展,在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决定验收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项目负责人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在验收监测过程中切实负起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高效、有序、保质保量的完成验收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魏山峰.关于验收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5):1-2.
[2] 刘方,敬红,滕恩江,唐亚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中的环保检查[J].中国环境监测,1995,15(1):10-11.
[3] 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时的环境管理检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36-41.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M].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
[5] 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M].北京:国务院,1998.
[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M].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
篇9
1.1深入现场调查环节
需要对建设工程的环保设施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以及对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时所采用的具体标准,明确环保设施排污口位置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要全面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内容检查排污口位置是否合格,排气筒高度满足要求与否,采样平台、排污口设计是否规范都必须全面调察。
1.2监测方案制定环节
需要根据环境工程的行业类别、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属性、排放污染物的具体种类以及污染物排放最终去向和相关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间进行全面的分析,除此之外,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监测项目的内容、监测采样时间、监测采样频率等等,都必须选择与之相符合的监测方法以及相应标准。
1.3依据监测方案深入现场,进行采样环节
需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环境工程污染的环节进行具体情况确定采样,在采样时间上必须遵循相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在采样频次必须依照标准进行,样品保存和运输必须严格参照规范执行。此外,环境监测站对环保设施进行验收监测时,监测人员使用的采样设备以及其它分析仪器,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
1.4实验室数据分析环节
实验室开展样品分析时,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在进行因子测试以及分析工作中,应当依照我国政府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进行,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应进行等效性和适用性检验,同时检验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当地政府颁布的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监测方法选择。
1.5数据处理以及监测
报告环节遵从的标准主要有国家颁布的《数字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进行,同时应当依照其它监测技术要求的标准以及规范进行数据处理。在监测报告中不得使用口语,必须是环境标准中的特有用语以及名词术语,这是监测报告中的基本要求。
2标准运用期间需要注意的项目
2.1高度重视标准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不断改变,在进行环境工程的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我国政府颁布的最新监测标准,及时的了解最新监测标准中所出现的新内容、新要求,监测机构及时更新并确认,使其确保监测与时俱进,杜绝使用过时的监测标准。如果出现疑问,监测机构必须通过权威网站查询以及咨询相关部门进行核实确认。
2.2标准要进行选择性的使用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监测对象污染性质的不同,制定与之相符合的监测方案,同时选择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标准,要根据国家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区别联系进行选择,针对已经制定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需要依照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监测。而对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里面所欠缺的相关标准,则应当依照国家标准进行监测。需要经过全面论证区分,使用综合标准或是行业标准,针对环境工程的行业性以及综合性,建议将行业标准作为首选,行业标准缺位的情况下,使用综合排放标准。对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大气、水质、噪声排放标准做到心知肚明。
2.3科学选择执行时间
相当一部分污染物排放标准检测过程中都应当依据新旧企业实施时间的不同进行监测,通常选择两个时间段,依据环评审批的具体时间进行监测(然而锅炉监测例外,其执行时段必须依据企业的安装时间来监测,不得依据其他标准),依据环保部门批准的建设环保设施项目报告书(表)作为监测指标。
3结语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终端;GIS定位;云平台
[DOI]10.13939/ki.zgsc.2015.46.095
1 引 言
本文主要研究:一是建设校园整体改造项目建设噪声自动化监管应用与示范工地;二是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噪声采集智能设备和大屏展示系统;三是建设面向公众和环保监管职能部门的云计算平台;四是建设基于GIS的实时展示平台,可以根据自动监测到的数据对建筑工地噪声监测点没有监测到的区域的声环境进行模拟,从而有助于减少设备数量。
2 自动化监管平台关键技术描述
第一,建立覆盖城区居民区建筑工地噪声自动化监管应用与示范,示范项目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完成自动监管关键技术研究,实现环境噪声状态通过数据采样装置经过数据虚拟化管理中心传输到数据中心。经过数据分析、统计、频谱分析、存储、录音处理、气象参数等处理后传送到建设工地噪声自动监管指挥中心,并且在建筑工地实现噪声数据实时展示,供周边居民监督。第二,组建物联网前端智能设备是系统的传感采集器,主要由噪声数据采样装置、无线通信传输模块、嵌入式Web接入端口、无线视频装置等模块构成。前端智能设备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工作。第三,组建环保职能部门的监管云平台。云平台主要包括:数据通信监管系统、核心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核心管理系统主要是由数据展示平台、监管平台、信息公众服务平台、标准数据接入平台组成。它是连接前端智能设备和数据处理中心的桥梁。数据处理中心主要是对前端智能噪声采集设备与数据处理中心的桥梁。数据中心主要具有对前端智能噪声采集设备的管理与控制;核心管理系统具有对所有采集到的噪声数据进行虚拟化管理的功能;数据交换平台根据云计算数据存储平台需求把数据保存到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第四,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入标准,例如,建筑公司噪声监测数据和统计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外,还具有空间属性。适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表达。本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接口,管理部门指挥中心GIS系统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数据接入接口整合建筑工地噪声数据,动态直观地显示每个噪声监测点的数据情况。
作为信息公众服务系统的对外展示的重要媒体资源,噪声自动化监管平台采用了Android和HTML5技术实现,终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自己居住区域的建筑工地噪声数据。
3 自动化监管平台设计及实现
本文基于成熟的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把工程管理的思想通过软件技术不断凝结在其应用系统中,让这些技术在噪声自动监管平台中得到真正的“落地”实现,从而弥补人力管理的不足,进一步完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噪声实时监管,监测数据具有普遍性;二是节省人力物力,系统操作具有简便性;三是噪声监测点通过ZigBee 无线网络可以部署多个前端智能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嵌入式Web接入端口实现与Internet的无缝对接,噪声数据完成从感知层到网络层,再从网络层接入到互联网;四是平台安装简便,全天候工作,通过数据通信监管系统完成不间断噪声数据感知;五是结合标准数据接入平成与异构系统的协作;六是采用云计算平台构建能够实现应用业务的高可用性,且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包括服务器投资、电力、冷却系统及UPS等基础架构投资。该平台具有更好的敏捷性和弹性,以适应噪声监测点部署数量高速发展的需要。系统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研究试验方法采用:一是选择自主研发的工地噪声采集前端智能设备,连入系统测试平台先在实验室调试,与手持式噪声测试系统对比调试,完成后按规范安装到工程项目上做现场测试,在系统组成过程中,传感器、网络传输单元提供FDK的外购件,而采集主板与内部算法是自主设计完成;二是建筑工地监测点的噪声事件(根据设置好的触发条件和触发时间定义),进行噪声事件录音,形成声音数据文件;三是视频监测建筑工地噪声监测情况;四是建立展示大屏,在线显示建筑工地噪声情况;五是通过噪声数据虚拟化管理中心进行远程设置、数据和系统状态查询、数据下载和分析工作。
图1 系统框架结构
本文将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完成覆盖城区居民区建筑工地噪声自动监管关键技术研究,实现环境噪声状态,通过数据采样装置经过噪声数据虚拟化管理中心传输到数据中心。经过数据分析、统计、频谱分析、存储、录音处理、气象参数等处理后传送到数据展示平台、监管平台、信息公众服务平台。物联网前端智能设备选用性价比合适的噪声传感器,通个嵌入式系统对采集数据做实时分析,为了方便扩大采集面,噪声传感器必须做成无线分布式系统,可以对施工工程现场进行24小时全面监测。开发一套适合建筑工地的噪声自动监管平台,整个系统的物理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物理结构
4 系统效益分析
4.1 社会效益
建筑工地环境噪声的监管是控制环境噪声和改善声环境质量的重要工作基础,是城市考核规范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准确、科学地掌握苏州市城区建筑工地环境噪声的现状、成因和变化趋势,根据《关于实施“说清环境质量、特殊污染物状况”行动计划的通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监〔2006〕4号文),以及《苏州市“说清环境质量、特殊污染物状况”行动计划》(苏州市环境保护局苏环计字〔2006〕5号文)的要求,苏州市制订了《苏州市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方案》,明确了环境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本文的研发和实施将为环境监管单位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采用连续自动噪声监测仪器,对环境噪声的质量进行噪声采集、处理、分析,并产生报告。为建筑工地周边居民提供了24小时全覆盖的噪声监管保障。给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又有发展的空间,同时企业又能对自己的噪声施工管理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手段,增加企业的环境竞争力。
4.2 经济效益
噪声自动化监管系统安装在居民区建筑工地上对施工噪声实时监测,一旦工地施工过程中噪声参数超出监测系统设置范围,就会以监控预警的方式发出实时报警,管理人员可及时督促作业人员降低施工噪声,该系统解决了在传统监测方式中人力占用严重、可靠度不够高、实时性较差等缺点,可有效减少监测费用,保证数据的实时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5 小 结
本文建立应用与示范工地,实现覆盖城区居民区建筑工地噪声自动化监管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建筑工地噪声自动连续监测。旨在通过项目的完成与实施最终实现苏州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环境噪声的在线自动监测,将噪声污染源的状态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而构成新型建筑工地环境噪声监管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坤,高赞.基于VC++实现串口通信的方法[J].信息化研究,2010(10): 52-54.
[2]王春柱.基于CAN 总线的电机控制器监控系统[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王彦民.Modbus/TCP 协议通信测试[J].信息技术,2012(11): 129-13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噪声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