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督方式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监督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监督方式

篇1

行政执法行为是一种以行政主体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当行政执法行为超越了法律、法规、规章等很可能就产生违法,就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需求,行政执法监督着力解决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执法不公、不严、不廉等突出问题,同样也需要有其监督的边界与方式、内容与原则。这样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一)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执法,行政执法行为系行政行为的一种类型,也就是行政主体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以此有别于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行政执法活动的前提是合法行政,所谓合法行政,指合法的行政执法,它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施行政管理职能,其合法性表现在:一是任何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进行;二是任何行政执法行为必须限定于法律规定内实施;三是任何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合法进行。只有行政执法行为在合治的情况下运行,群众才会真正地感受到行政执法行为是在阳光下运行。行政执法在执法活动中具有相对的单向性和强制性,且在执法过程中其行为范围呈现广泛性,在整个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某些优先性和自由裁量权的一些特征。由于行政执法所具有这些特性,导致其执法行为中对执法对象的财产权、人身权产生重大影响,对公共利益亦会产生一定的干预性,行政执法行是否合法合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提高行政执法的亲和力和公信力时,党和人民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联系起来,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由于,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行政执法机关利益追求的差异性,可能导致国家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发生偏差甚至扭曲,直接损害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与统一实施。所以,行政执法监督就要根据我国《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涉嫌犯罪的,通过查处行政执法工作人员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依照法律去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还可以对已经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政案件,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二)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原则

检察机关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对行政执法行为实施法律监督,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作用需要贯彻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司法规律原则。在现今的社会管理中,国家的行政执法行为在保障社会稳定和秩序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说明社会管理需要依法正确的使行政行为的需求。但是,从行政权的本质特征看,行政执法主体在维护公共利益时,其自身的行为无异也在发展、膨胀,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和法律规范,这种发展和膨胀必然会形成对行政执法对象的利益产生或多或少的侵害和威胁,导致产生行政主体的权力滥用。将这种关系延伸到行政执法层面,行政执法主体在行使行政权时所具有的扩张性容易引发一系列职务犯罪。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坚持司法规律原则,就是对行政权的制约,这既体现了中央对司法体制改革意见中强调的“完善法治就是要强化法律监督”的精神,也体现对完善监督体制的有益探索。

2.谦抑性的原则。行政执法监督的谦抑性原则,是指在检察机关在行政执法法律监督中对监督权应有的价值考量,在执行法律监督职能中,不能过分地追求对行政执法监督的权力,保持在行政执法监督中权力支出的适度跟进。行政执法监督欲达到理想的法律监督效果,须以法治原则为执法监督的主旨,以法治的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托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使行政执法公正廉洁与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相统一,坚持公平正义,以行政执法的法律监督为契机,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遭受损失。

3.制度保障原则。制度保障原则实际上是关于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权力结构的组成,而这些组成是通过双方签订必要的联系机制,建立必要执法信息共享,保障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知情权;完善检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着重在行政诉讼监督程序的启动、纠正行政执法过程的违法、执法行为实现缺陷的救济与惩处机制。制度保障原则还包括检察机关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对行政执法监督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超越职权,是否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规范行政执法监督行为,在制度上保障行政执法监督的合法性。

(三)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边界

1.监督对象。行政执法监督的对象,它包括具体的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区分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主要看其是否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具体行政行为针对不特定多人,可反复适用且不直接进入强制执行过程。而有关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非立法性的行政规范。在我国,抽象行政行为既包括国务院的行政立法,也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立法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为不同类型的抽象行政行为设计了不同的监督方式。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对抽象行政行为存在不同理解,同时由于法律仅规定了各部门的监督权限,却无相应的配套措施,我国远未建立起对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的有效机制。正是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职权、内容和程序等,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在这方面如不加以重视很容易发生行政行为的滥用。根据现存对抽象行政行为限定所产生的情形,其原由:一是法院的承受能力;二是我国宪法对抽象行政行为已经设有救济途径。但是,这两个理由都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由于具体行政行为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过多过滥,加之对其可诉性还有少数不同意见。检察监督显得更有必要,因为“法律的制定不是为了法律自身,而是通过法律的执行使其成为社会的约束”。

2.合理性监督。法律是国家意志的制度化。法律监督是为了监督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控制权力的异化而实现国家的意念。所以,所谓的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合理性监督合理和不合理,大凡是法律监督主体与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可能会存在于行政执法对象和执法裁量自由性等方面认识上的差异,这就是行政执法监督所及的监督边界的实质性问题。由于行政执法对象的适格和裁量的自由性形成的当事人与执法机关之间在认识上的差异,检察机关也就应该从理论和专业的角度向行政执法主体说理、析理、论理,力求做到释明合理性监督存在的必要。通过依法监督,彰显其行政执法的合理性,缺乏合理性依据的,检察机关应当行使行政执法监督权予以监督纠正。

3.有关特定行为的边界。这里所指的特定行为的边界,即行政“许可”“确认”行为监督的边界。法治社会在于如何合理地运用和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的问题。因为政府的行政执法机构不是超凡至圣的神造物,他们在执法行为中同样会有缺陷,也会犯错误。对于行政“许可”或“确认”的对象或内容基本属于专门领域,由于立法的滞后性,有些内容甚至存在瑕疵,对于这些行政“许可”或“确认”有违法定或规定程序,给相对当事人或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时,应当列入监督序列。在实践过程中,对法律、法规对程序有明确规定的应当遵照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依照比例原则,将不利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贯彻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说明理由、听取申辩。行政执法程序存在有违法律规定或以上原则的,检察机关应当行使监督权,从程序上保障执法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4.有关特殊对象的边界。所谓特殊对象是指不具有可诉性的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可以作为监督对象问题。可诉性的行政执法行为存在诉前、诉中和诉后监督的问题;而不具有可诉性的行为,尽管无法进行诉讼监督,对其程序,处理结果等仍然可以有效监督。所以,可诉与否仅仅是监督对象和监督时间的区分,并不决定是否监督的问题。事实上,不具有可诉性的执法行为,相当一部分在程序上和内容上可能存在不当甚至违法之处。抽象行政行为的滥用即是一例。如果对其程序和处理后果的正当与否、合理与否不进行有效的监督,势必会造成行政执法公信力的下降和人民群众的不满。值得注意的是,有少部分行政行为的依法是不可诉的,同时也是不受监督的,主要是国家行为、行政终局行为及合意等。

5.有关行政优先的边界。行政职权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先性,甚至对部分问题还有先决作用。这体现了行政效率,有其正当性基础,反映了行政法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行政是否具有优先权,范围何在;是否属于先决问题,需要前置程序预先处理这一前提性问题,一般是具有理论或法律上的依据的。检察监督的重心可以落实在行政执法是否恰当地运用了优先权,处理的是否属于行政先决问题,在程序上是否有不当或违法之处等。

6.有关监督范围的边界。监督范围的梳理总结与分析归纳对于框定行政执法监督范围和边界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权力都有边界,包括检察机关的检察权。检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权的设置、行使,同样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在法律规范的一定权限中依法行使检察监督的权力。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一方面是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这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对执法主体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二是对执法主体行为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通过审查,保证程序的公正与合法。另一方面是对行政执法实体进行监督。对于实体方面监督之目的为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质量和效果。检察机关在行使对行政执法监督前,自身必须了解和熟悉行政执法方面的现行决定和命令;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等相关性政策和法令。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能力的提高,才能面对具体或抽象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有效地法律监督,才能依法行使和履行检察职能。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绝大部分外部行政执法行为应当属于检察监督的对象和范围;对行政执法的内容监督上要体现谦抑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限监督;对于相对人或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行为要予以重点监督。

(四)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方式

1.监督程序。目前,我国法律尚无规定。各地在实践中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在进行探索。完善检察机关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启动监督程序,目的是保证在行政执法监督中有规范有序。,首先是行政执法对象向检察机关提出的申诉后,根据接到投诉或申诉的情况,检察机关相关部门加以初审和甄别,所反映的情况属于行政执法监督的职权范围,应当启动监督程序;若不属于行政执法监督的职权范围,应做好劝说工作,及时将反映情况转交相应的职权部门处理;其次,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发现案源,启动监督程序;再者,在行使监督中,检察机关对新发现的行政执法的违法情形时启动监督程序,及时监督行政执法行为。检察机关在履行行政执法监督时,还可以通过监督预防新的行政执法违法问题。

篇2

作为一名民行检察干警,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过程中发现,抗诉方式无疑是一种重要而且有力的监督方式;而在某些情况下适用非抗诉方式对人民法院的民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会更加灵活有效并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笔者结合民行工作实践,主要就民事案件非抗诉监督方式进行一些总结和探讨。

人民检察院适用非抗诉

监督方式的法律根据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民事判决提出抗诉,在《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而非抗诉监督方式却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但从大的原则和立法精神来看,人民检察院适用非抗诉监督方式是可以找到法律根据的。我国《宪法》在大的原则方面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检察机关对法院的民事、行政审判的法律监督权。而非抗诉监督方式作为监督形式的一种,在法律、司法实践中都应当是合法、有效的监督方式。因此,人民检察院适用非抗诉监督方式是可以找到原则性的法律根据的。这里所说的非抗诉监督方式主要有提出检察意见或检察建议、做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工作。

l.提出检察意见或检察建议。检察意见书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发现法院审判活动存在违法行为而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或建议的文书。由于检察意见书是一种比抗诉书更灵活、更直接的监督手段,也不必像抗诉那样由下级检察院向上级检察院提请抗诉,而是由同级检察院向同级法院发出。因此,近几年来,检察意见书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较多的运用,并且也取得了不少效果。

2.做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工作。民事诉讼案件经过法院判决之后,进入判决的执行阶段,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有和解的意愿,在法律上是允许不必执行法院判决改而执行和解协议的。《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体现了诉讼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如果双方当事人有和解的共同意愿,则这种和解的共同意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其法律地位应当是至高无上的。先前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在此种情况下便不再执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也有关于执行阶段当事人和解的具体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从这些规定可看出,双方当事人在执行阶段和解也是有法律根据的,因此人民检察院当然也就可以去做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工作。如果经人民检察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则其和解协议的效力应当是高于法院的判决或裁定的。

人民检察院适用非抗诉

监督方式的几种情况

l.人民检察院采取向法院发出检察意见书的情况有:当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在诉讼审判过程中,有实体上或程序上的错误,存在明显不合理或不合法,但根据“两法”规定又还不符合抗诉条件的,可以采取向法院发出检察意见书的形式进行监督。具体情形有:案件已由法院受理,正在或准备审结,发现其拟作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或不妥的;案件本应由法院受理而没有受理或案件不属法院管辖而受理,可能影响判决、裁定的;法院审理民事、经济案件在适用实体法和程序法存在不妥且又不利法律正确执行的;申诉人在执行阶段向检察院申诉,检察院审查后认为判决确有错误,如果法院执行完毕,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的。

2.人民检察院适用调解双方当事人的情形:主要是看该案件有无调解的基础和可能,比如一些存在程序违法或不太合理的民事判决,或者是双方当事人只是经济利益的冲突而没有太多积怨的民事纠纷,在双方都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人民检察院可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非抗诉监督方式在

民行检察工作中的积极意义

人民检察院采用抗诉方式对人民法院进行民事案件的监督,是一种直接、有效的监督方式,也会必然硬性地导致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对该案进行再审。但这种抗诉的方式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检、法两家对立,抗诉改判率不高或者抗诉再审后久拖不决等。毕竟抗诉是一种强硬的要求,这种强硬的方式对于法院来说是较难以接受的。基于此,人民检察院若能在适合采取非抗诉方式的情况下,采取较温和的、建议的方式诸如向法院发出检察意见书、纠正违法通知书或做当事人的和解工作来进行民事案件监督,则更有利于让法院接受检察机关的意见,也有利于错案得到及时纠正。

适用检察意见书的作用:

1.有利于及时纠正审判机关的错误判决或裁定。对于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案件,在其未作出判决、裁定前,发现可能有错误时,及时通过检察意见书,把问题解决在判决、裁定前。这样做能有效地防止错误判决、裁定的发生,减少负面影响,树立司法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

2.有利于提高检、法两家的办案效率。检察意见书不受抗诉审级的限制,与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法院同级或上级检察院均可提出。将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形式转化为法院内部监督形式,简化程序,缩短办案时间,既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又有利于检、法两家工作协调,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人民法院未作出判决、裁定前,发现可能有错误,提出检察意见书,促其纠正,不仅有利于防止错误判决、裁定的发生,而且在这个阶段提出,法院也容易接受,改正快,将矛盾解决在基层,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对一些不太适合采取抗诉方式的案件,采取检察机关出面做好当事人双方和解工作的方式有可能更能收到社会实效。前面已对民事申诉案件适用调解方式处理的法律依据进行了论述,应当说适用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申诉案件是有法律根据并且是行得通的。

人民检察院采取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申诉案件,有利于当事人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打官司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作出的决定。其实当事人双方都知道,打官司是一件既费时间又费精力更费金钱的事情。这么一件累人、烦人的事情,不是万不得已恐怕没有人愿意去做。在检察机关民行部门的调解下,如果当事人双方都能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采取公平合理、互谅互让的态度来重新处理该纠纷,从而达成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和解协议,这样就对双方都有好处,达到双赢的效果。

人民检察院采取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申诉案件,有利于解决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法院判决不服而到处申诉所留下的“后遗症”。以双方自愿和解的方式处理纠纷,则能让当事人双方都感到满意,从而有利于圆满地、永久地解决此民事纠纷。

人民检察院适用调解方式

处理民事申诉案件的可行性

许多民事诉讼都不会有全胜的赢家的。如果按照法院判决执行,双方当事人都有可能因打官司而受到或多或少的损失,而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坐下来共同协商解决,则有可能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和解协议,从而也避免了因打官司带来的损失。同时适用调解要求当事人双方的积怨不深,矛盾尚不尖锐,双方只是因为经济利益而诉诸法律,并没有因此太多的伤到感情和面子。或者是对于某些不太适合采取抗诉方式的案件,采取检察机关出面做好当事人双方和解工作的方式可能更能收到社会实效。如果民事申诉案件存在这些条件、情形,那么人民检察院在受理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申诉后,是有对双方进行调解的基础的。毕竟,许多官司都是一件两败俱伤没有赢家的纷争,仅仅是为了一时的意气而斗得你死我活并没有什么好处,若能化干戈为玉帛,促成双方当事人本着平等互利原则进行协商和解,则能达到双赢的结果。既然如此,当事人在双方都有利的情况下自然会考虑这种和解的因素。因此,经过判决之后再做当事人双方的和解工作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

此外,经过法院的终审判决,民事案件的申诉人对争取更大自身利益的希望已经不大,不能再抱侥幸心理来希望实现其最初的诉讼请求。另一方面,对于赢得利益较多的一方也面临着判决执行难的问题,若被执行人不配合法院的执行,其判决亦面临执行难的局面。因此,若能形成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和解协议,相信双方当事人是会同意并接受的。比如我们所办的曾某房产买卖申诉案。我院民行科认真审查了申诉材料,并到法院调阅案卷,发现该案的症结在于该公司未及时办理房产证而引起纠纷,后该公司也承诺能将房产证补办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有进行和解的基础,于是便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双方当事人也意识到和解能达到双赢的效果,对双方都有好处。虽然双方后来由于积怨过深而未达成和解,但我们却发现了民行工作中采取调解双方当事人的非抗诉形式,更能达到社会实效,更能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并且,在其他基层检察院已经有过多宗调解成功的案例,事实也说明了采取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申诉案件可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这些案例,我们看到了采取对当事人调解的方式来解决民行申诉案件是大有可为的,也是很值得去研究和总结的一个新领域,因此今后将继续进行这种非抗诉形式的深入探索。

非抗诉监督方式的立法完善

如前所述,人民检察院采取抗诉方式对民事案件进行监督,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规定;而非抗诉监督方式在法律大的原则方面只是抽象的概括,却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只有司法实践中得到运用。因此,完善非抗诉监督方式的立法在当前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重要的。也只有进一步完善非抗诉监督方式的立法,人民检察院才能对民事申诉案件进行更加灵活、有效、正确地进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才能有章可循地在具体操作程序下进行非抗诉方式的监督。

l.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运用检察意见书对人民法院进行监督的职权及其程序。

经过多年的民行检察实践,检察意见书已经产生一定的监督效果,并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作为监督方式的一种,检察意见书同抗诉书一样发挥着民事申诉案件的职能。只有积极行使检察建议权,才能与抗诉权形成一套完整的民事检察监督体系,以实现维护司法公正的目的。

2.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可以对民事申诉案件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篇3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 机关档案室 档案开放 制度建设

[分类号]G358

1、引 言

文件、档案的形成流转包括三个阶段:政府机关――机关档案室――档案馆,从这三个阶段的开放制度建设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的实施标志着档案开放制度建设的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也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这三个阶段当中,政府信息的形成阶段和归宿阶段的公开或者开放的制度建设渐趋完善,惟独中间流转阶段――机关档案室――仍为开放制度建设的“瓶颈”。笔者拟从法律依据、理论支撑两个方面论述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的可行性。

2、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的法律依据

2.1 法律依据的历史演变

从下面的法规条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法律依据的演变过程。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21条第2款规定:“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现行档案,主要供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不属于开放范围。对外提供利用需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档案法》第20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保存的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2条第5款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保存的尚未向档案馆移交的档案,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以及中国公民需要利用的,须经档案保存单位同意”。

・《条例》第13条规定:“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从上述法律依据的历史演变看出:《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法理意义表明,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现行档案,主要供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主要”这一限定词的言下之意是不排除对公民开放利用;换言之,机关档案室对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开放利用是原则;对外提供利用――即对公民开放是“例外”。因此,目前档案理论界有学者称“现行档案法规没有赋予机关档案室开放档案的职能”这一论点似有不妥之处,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法律法规在制度安排上从一开始就设计了机关档案室开放档案的职能,只不过相关法律法规设置了一些限制性条款;而且,这些限制性的条款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而越来越有利于开放:开放是原则,不开放是例外。《条例》颁布前后的档案开放方式有如下两种:

・在《条例》颁布前,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在开放方式有:依申请开放和不得开放。按照《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21条第2款的规定,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不属于开放范围,对外提供利用需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这一条款说明机关档案部门开放方式不是“主动开放”,而是“依申请开放”,只不过“依申请开放”必须履行“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的程序。《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的“依申请开放”的法定程序发展为只“须经档案保存单位同意”,程序进一步简化;而且,没有“不属于开放范围”的规定。《档案法实施办法》使机关保管的档案对外开放的大门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条例》颁布后,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在开放方式上有三种:主动开放、依申请开放和不得开放。《条例》虽然规定的是“政府信息”的公开,但是相关条款对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条例》第13条规定表明:开放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依申请开放”、“不得开放”;而是“主动开放”、“依申请开放”和“不得开放”3种方式,因为公开政府制作和获取的信息是政府的法定义务。

第二,《条例》第16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这一条的法理意义表明:从效益原则、服务原则和现有的基础看,机关档案室理所当然应承担“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的职责。

第三,《条例》第17条规定:“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这一条的法理意义可以解释为:①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至次年的6月30日止由政府信息的形成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公开;此后至移交进档案馆前由政府信息的保存单位――机关档案室――负责公开或开放。②行政机关“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其法理意义表明:自该政府信息获取之日起至次年的6月30日止,这时保存“获取”的政府信息的为政府职能部门,因而,该政府职能部门是该“获取”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主体;次年的6月30日后至移交进档案馆前,由于该“获取”的政府信息经过归档程序后,“保存”地点由政府职能部门演变为政府信息的保存单位――机关档案室,因而,机关档案室顺理成章地成为该“获取”的政府信息开放的义务服务主体。

2.2 法律依据的适用

2.2.1 开放机构的法律适用 《条例》第4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有法定权利“指定”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的机构。笔者认为,行使“指定”权利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5大具体职责,按照现行的政府信息形成、利用、归档的流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信息公开承办职责可分工为: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至次年的6月30日止由政府信息的形成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公开;自次年的6月30日后至移交进档案馆前由政府机关的政府信息的保存单位――机关档案室――负责开放。

・政府信息的形成机关――职能部门,除上述的承办职责外,结合其职能特点还要履行以下职责:维护和更新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本行政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

职责。

・政府信息的保管机关――机关档案室,除上述的承办职责外,结合其工作特点还要履行以下职责:组织编制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与职能部门一道维护和更新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完善政府机关档案数据库建设,确保对政府历史信息“主动开放”和“依申请开放”的顺利进行。

2.2.2 开放范围的法律适用

・主动开放档案的法律适用。①《条例》第9条、第10条、第11条、第12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1年之后进入机关档案室保存,仍然应该成为机关档案室主动开放的范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第5条第2款规定:“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第40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第6l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由此可以看出,机关档案室有义务向社会开放有关档案。《行政许可法》以上这些条款的法理意义表明:①一般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条例》虽未上升为法律,但某一特殊的或者具体的政府信息――有关行政许可的信息公开的立法,已经有法律高度的规范――《行政许可法》。②公开的程度比较深入。从相关的条款可以看出,不仅是行政许可结果信息的公开,而且有“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等从过程到结果、从规定到决定、从实施到监督检查的深度公开或开放。③《行政许可法》第61条第3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创造条件,实现与被许可人、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计算机档案系统互联,核查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这款说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等政府信息的公开,已经做到了实时维护和更新。

・依申请开放档案的法律适用。《档案法》第20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保存的档案――即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那么,按照“有关规定”指那些规定呢?笔者以为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条例》颁布前,“有关规定”指《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2条第5款的规定,具体而言,依申请开放利用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以及中国公民需要利用的,须履行“经档案保存单位同意”的程序;②《条例》颁布后,鉴于《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条例》均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行政法规,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条例》可以优先适用为这一“有关规定”,作为公众依申请开放机关档案室保存档案的法律依据。

・不得开放档案的法律适用。《行政许可法》第5条第2款规定:“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该条的法理意义表明:①不仅表明主动开放的有关行政许可的政府信息的法律适用,而且也明确了不得开放的有关行政许可的政府信息的法律适用――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不得开放;②尽管《行政许可法》规范的是特定的政府信息――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等,但是,它与《条例》的立法精神不谋而合。前者以法的高度调整的是特定的政府信息,后者以层级较低的行政法规却规范了较为广泛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条例》第2条)两者说明同一个道理:包括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政府信息在内的所有政府信息的开放是大势所趋。

3、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

与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有密切关系的理论依据有:文件开放与保密理论、档案双重价值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3.1 文件开放与保密理论的理论依据

文件开放与保密理论是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主动开放、依申请开放、不得开放”这一信息开放标准划分的理论依据。在现实制度构建时,必须注意:①不得开放的保密信息,并不是说对任何人均不能开放,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仅供特定范围内的档案利用者利用的档案;②《条例》第9条、第10条、第11条、第12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1年之后进入机关档案室保存,仍然应该成为机关档案室主动开放的范围;③按照《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除上述“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均属于“依申请开放”的范围。

3.2 档案双重价值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现实制度构建的理论依据

档案双重价值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思想有以下三方面:①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②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③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管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这一核心思想对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的现实制度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文件的整体运动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机关档案室档案的对外开放利用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关于整体性和系统性管理与利用中的重要一环。在政府信息开放的实践中必须尊重这种整体性、内在规律性及系统性原则,不要人为地割裂开放利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机关档案室保存档案的对外开放利用具有理论依据。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同时又揭示了文件运动的阶段变化,为文件的阶段式开放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1983年12月,谢伦伯格的著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在我国正式出版发行后,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的提法开始在我国档案学术界流行。文件双重价值理论的探讨转化为现实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为:1983年颁布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21条第2款的规定――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现行档案,主要供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不属于开放范围。对外提供利用需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客观而论,此时的理论探讨和现实法律规范是合乎当时的实践需要的。不过,经典理论“中国化”时,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

・第一价值主体理论的创新。谢伦伯格认为,文件的第一价值是文件对其形成机关的价值,它是文件的原始价值;文件的第二价值是文件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者的价值,又称从属价值或档案价值。不过,理论是与时俱进的。为此,有学者提出:“文件第一价值

的价值主体,既指文件的制作形成者,也指文件的原始接受者。也就是说,可以把谢伦伯格提出的‘文件首先对原形成机关具有原始价值’的命题,进一步发展为‘文件首先对原形成者和原接收者具有原始价值。’这种原始价值就是第一价值。这就是我们中国学者迄今为止对文件第一价值的认识。”这种认识为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也具有第二价值。在我国,第一价值的实现一般是在档案室阶段,而第二价值的实现主要是在档案馆阶段。这里所说的,第一价值的实现一般是在档案室阶段的“一般”,第二价值的实现主要是在档案馆阶段的“主要”为以后的理论创新留下了空间。“一般”的言下之意是还有“例外”;何况理论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例如,从《条例》第17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政府信息从来源看可以分为:“制作的”和“获取的”两类。因为,“获取的”信息对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而,机关档案室保存的“获取的”政府信息具有第二价值――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价值。

篇4

【摘要】

为了探讨成体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ADMSC)移植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可行性,从成年GFP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在体外分别以成肌和成内皮诱导体系诱导ADMSC的定向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进行鉴定;经尾静脉移植ADMSC到CTX肌肉损伤模型小鼠和mdx小鼠(DMD动物模型)体内,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供体细胞的分布和分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GFP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Flk1+MSC可以在体外分化为肌肉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移植后,可在损伤肌肉部位检测到GFP阳性的肌纤维、血管内皮细胞和肌肉干细胞;mdx小鼠移植后肌膜上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部分恢复,骨骼肌中心核肌纤维比例也大大降低。结论:ADMSC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供移植治疗DMD的干细胞,它不仅可以定向归巢到损伤的肌肉组织中,参与肌纤维重建,而且能改善组织供血,缓解DMD病征,同时部分供体细胞以干细胞形式存在,可以代替原来肌肉干细胞的功能,不断修复损伤的肌肉组织。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杜氏肌营养不良;干细胞移植

Mice Adipose Derived Flk1+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n Ameliorate Duchenne's Musclular Dystrophy in Mdx Mice for Their Multilineage Potential

Abstract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is a common Xlinked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widespread muscle damage that invariably leads to paralysis and death. There is currently no therapy for this disease. This study was pur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to use adul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 in the therapy of DMD. The Flk1+ MSCs were isolated from adipose tissue of adult GFP mice; the phenotype and cell cycle of MSCs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ADMSCs were directionally differentiated by myoblast and endotheliablast induction system in vitro and were identified by immumofluorecence staining and RTPCR; the ADMSC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CTXinjured mice model or mdx mice (DMD animal model) through tail vein; the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ADMSC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RTPCR respectively, and statis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k1+ ADMSCs could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myoblast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 After transplanted into CTXinjured mice model or mdx mice, GFPpositive cells could be detected in damaged muscle, and these donorderived cells were also positive for MHC, vWF, or Pax7. Flk1+ ADMSC transplantation also partly reconstituted the expression of dystrophin, and reduced the percentage of centronucleated myofibers in mdx mice. It is concluded that Flk1+ ADMSCs represent a possible tool for future cell therapy applications in DMD disease, as they can be delivered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of muscle homing. And Flk1+ ADMSCs also show the ability to contribute to muscle repair, improvement of blood supply and long term reconstitution of dystrophy muscle.

Key words

MSC;differentiation;DMD;transplantation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X性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由于DMD基因缺陷导致肌细胞膜上该基因编码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表达异常或缺失,从而引起肌膜形态和功能损害,致使肌纤维进行性变性坏死。当其肌肉干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肌肉卫星细胞)库的细胞不断调动而耗竭后,肌纤维发生不可逆的坏死,甚至消失,并为增生结缔组织所替代,最终导致死亡[1,2]。目前这种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具有多系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移植则为这种先天性疾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早期研究中用于移植的是成肌细胞(myoblast),它能有效参与宿主多核肌纤维的形成,但因其有较高的免疫源性,因而异体移植难以存活[2],而胚胎干细胞,肌肉来源的干细胞和边缘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则存在伦理和取材不易等问题[3-5]。

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具有三胚层的分化能力,并且具有来源丰富,免疫源性低等特点,可作为一种理想的供异基因移植的细胞[6,7]。以前的研究已经发现,骨髓或脂肪等组织来源的MSC可以在体外经诱导分化为肌肉细胞[8-10],为这类细胞用于体内移植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脂肪组织较骨髓更容易取材而且来源更为丰富,所以成体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在临床上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在AnneMarie Rodriguez等[11]的研究中发现,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Flk1阴性的多能干细胞(human multipotent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hMADS)原位移植mdx鼠(DMD模型鼠)后,可在移植部位检测到人特异dystrophin表达。

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从成体GFP转基因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Flk1+MSC,在体外证明其具有成肌和成内皮分化能力,并进一步在CTX肌肉损伤模型小鼠的细胞移植实验中证实Flk1+ ADMSC能归巢到损伤部位,参与肌纤维修复,同时采用mdx模型小鼠,发现Flk1+ ADMSC移植后,还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肌肉干细胞,并部分重建mdx鼠骨骼肌肌膜上dystrophin的表达,改善其特异性的病理指标。

材料和方法

动物

7至8周的C57BL/6小鼠购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7至8周的mdx(C57BL/10ScSn DMDmdx/J)小鼠和5至6周的GFP小鼠均引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由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提供[12]。

脂肪来源的MSC的分离并培养扩增

GFP小鼠断颈处死后,取其腹股沟脂肪垫,以DHank液清洗,剪碎后,以0.075% Ⅰ型胶原酶37℃消化1小时,之后用DHank液洗涤2遍以除去胶原酶。离心收集细胞,细胞按2×106/ml 的密度接种于含58% DMEM/F12 、40% MCDB201、2%胎牛血清(FCS)、10 ng/ml EGF、10 ng/ml PDGF、1×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insulintransferrinselenium,ITS)、1×亚油酸牛血清白蛋白(linoleic acidbovine serum albumin,LABSA)、50 μmol/L β巯基乙醇、2 mmol/L L谷氨酰胺、100 μg/ml 青霉素和100 U/ml 硫酸链霉素的培养液,37℃、5% CO2、95%湿度的培养箱培养。2天后换液,弃去未贴壁的细胞,以后每3天半量换液。当细胞达70%-80%汇合时,用0.25%胰酶(Gibco公司产品)常规消化,细胞按照1∶3 进行传代。

ADMSC的表型分析

0.25%胰酶消化细胞,每管细胞2×105,以4%多聚甲醛固定后,用含有0.1%叠氮钠和0.5% BSA的PBS洗2遍,加入FITC或PE标记的大鼠抗小鼠直标一抗,4℃孵育45分钟,用PBS洗2遍,用不含BSA的PBS重悬细胞,FACScan (Becton Dickinson公司产品)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31、CD34、CD44、CD45、CD105、Flk1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对抗体为抗胞内段的,细胞需以0.1%皂素破膜1小时,其余步骤与上述其他免疫表型分析方法相同。

细胞周期测定

1×106细胞用80%的冷乙醇4℃固定1小时,用PBS洗2遍,0.5 ml PBS重悬细胞,加终浓度为100 μg/ ml的RNase A,于37℃孵育30分钟。测定前10分钟加终浓度为5 μg/ ml的碘化丙锭(PI)染色, 流式细胞仪FACScan(Becton Dickinson公司产品),用汞灯488 nm 波长激发光激发。以ModiFit 软件(Becton Dickinson公司产品)分析细胞周期。

成肌诱导

参考Zuk等[10]的方法,2-3代ADMSC按1×105个细胞/孔接种于6孔板,以扩增培养液贴壁12小时后,换为含DMEM、2% FCS、5%马血清、50 μmol/L氢化可的松和100 μg/ml 青霉素及100 U/ml 硫酸链霉素的成肌诱导液培养。该诱导培养液每3天半量换液,诱导培养3周。C2C12细胞系购于中国医学科院学院细胞中心。

内皮诱导

24孔培养板用Matrigel (factor reduced,BD Bioscience公司产品)包被,按5×104个细胞/孔接种ADMSC。内皮诱导液为M199、2% FBS、50 ng/ml VEGF、10 ng/ml bFGF。诱导2-3天。光学显微镜下记录48小时内ADMSC的细胞形态变化过程。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成肌诱导4周后,细胞以4%多聚甲醛固定,用PBS清洗后以血清封闭,然后用小鼠抗MHC或vWF一抗(myosin heavy chain,1∶100)室温孵育1小时,PBS清洗后,再以TRITC标记的大鼠抗小鼠IgG二抗室温孵育30分钟。PBS清洗后用Hoechst 33342(Sigma公司产品)复染细胞核。荧光显微镜(Olympus公司中产品)下观察。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培养及诱导的细胞,以TRIzoL 试剂盒(购自Sangon 公司)提取总RNA,总RNA采用Superscript II (Gibco BRL公司产品)试剂盒反转录成cDNA。然后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检测成肌分化特异基因,如Myf5、MyoD、myogenin和myosin的表达,以及内皮特异基因,如CD31、CD34的表达,βactin作为内参衡量上述目的基因的表达量。PCR产物以1.5%的琼脂糖凝胶进行分离,溴化乙锭染色后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KODAK)下分析产物条带。

骨骼肌损伤模型和细胞移植

10 μmol/L浓度的cardiotoxin (CTX1, Sigma公司产品) 用PBS溶解后单点注射受体鼠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25 μl/TA[13]。CTX注射24小时后,5×105个ADMSC以25 μl PBS重悬后原位注射到同一TA肌肉,或者1×106个ADMSC以200 μl PBS重悬后经尾静脉移植。

组织免疫荧光双染

细胞移植后各时间点取TA肌肉,石蜡包埋后切片,切片脱蜡后以PBS清洗,用大鼠和山羊血清进行封闭,然后分别用小鼠抗MHC、dystrophin、vWF、laminin和Pax7一抗(1∶100)与山羊抗GFP一抗共同进行孵育,室温1小时。这些切片用PBS清洗后,再用TRITC标记的大鼠抗小鼠和FITC标记的兔抗山羊IgG二抗室温孵育30分钟。 PBS清洗后用Hoechst 33342(Sigma公司产品)复染细胞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

培养ADMSC的形态和表型

从GFP鼠中分离得到的ADMSC在原代培养中,有两类细胞,一类为成纤维细胞样,分散生长;另一类为内皮细胞样,呈多角形,紧密生长。经过传代,内皮样细胞逐渐减少,传至第2代时,基本消失,视野中都为梭形细胞(图1B)。流式表型分析,ADMSC高表达CD29、CD44、CD105和Flk1,而造血及内皮标志(CD31、CD34和CD45)为阴性, 并且其低表达MHCⅡ类分子(图1A)。细胞周期分析发现, 多数ADMSC都位于 G0/G1期(图1C),其流式表型和周期与骨髓来源的MSC类似[7]。

Figure 1. Characteristics of ADMSCs. A: phenotypes of ADMSCs. B: cell morphology of ADMSCs at the 3th passage (×200). C: cell cycle of ADMSCs.

Flk1+ADMSC在体外经诱导可分化为肌管细胞

Flk1+ADMSC用成肌诱导体系诱导培养1周后,部分细胞体积明显增粗,由原来的梭形变为胖杆妆(图2A),诱导2周后,个别细胞开始彼此融合,逐渐形成多核肌管样细胞。诱导3周时,MHC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部分细胞呈阳性(图2B,C)。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Flk1+ADMSC在成肌诱导过程中渐次表达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 MRFs)家族中Myf5,MyoD,myogenin和myosin等基因[14](图2D)。

MSC在体外经诱导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在成内皮诱导最初的12小时内,接种的细胞由圆形逐渐伸展成短梭形,由分散状态逐渐变成一些聚集的细胞群(图2E);第24小时,细胞簇变大,簇与簇之间连接,能够看到初步的网格状形成;48小时后,网格之间连线变细,由节点互相连接,形成网格样结构(图2F)。vWF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多数细胞呈阳性(图2G)。RTPCR显示分化后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1和CD34(图2H)。

Flk1+ADMSC可归巢到损伤肌肉并参与其修复

C57BL/6小鼠单腿以CTX致损24小时后,尾静脉移植GFP小鼠来源的Flk1+ ADMSC,分别于移植后24小时、7天和4周时取CTX损伤胫骨前肌(TA)和对照TA肌进行分析。 RTPCR分析显示,CTX损伤的TA于24小时起即可检测到GFP表达,而未损伤的对照TA至1个月仍未见GFP表达(图3A)。移植后4周,MHC免疫荧光双染,可见GFP/MHC双阳性的供体来源的肌纤维(图4A)。同时,我们还检测了其它组织中供体细胞的植入情况,仅在肺脏中检测到少量GFP阳性细胞(图3B),但这些细胞并不表达MHC。由此可见,Flk1+ ADMSC倾向于归巢至损伤肌肉部位,并且其成肌分化具有组织特异性。

Flk1+ADMSC可在宿主内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mdx鼠细胞移植后4周,可在血管样结构部位检测到一些GFP阳性细胞。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供体来源细胞的特性,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vWF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双染,可见GFP/vWF双阳性的供体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图4B)。Flk1+ ADMSC的成血管分化能力将有助于改善新生肌肉组织的供血情况。

Flk1+ADMSC可部分重建mdx鼠中dystrophin的表达并改善其病理特征

为了进一步探讨Flk1+ ADMSCs移植是否能纠正mdx鼠肌肉功能蛋白的表达缺陷,我们在移植后4周取TA肌肉进行dystrophin染色,发现其边缘核特征的dystrophin阳性的成熟肌纤维成簇存在,并且几乎所有这些肌纤维都是GFP阳性的(图5A)。在移植后3月仍可检测到许多GFP/dystrophin双阳性的肌纤维。

骨骼肌中以新生中心核肌纤维为主是DMD一个明显的病理特征,我们分别在移植后各时间点取mdx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A肌肉,统计中心核肌纤维比例,发现这两组的中心核比例在移植后2周没有明显差异,而在移植后4周和3个月时,实验组的中心核比例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

移植后部分Flk1+ADMSC以干细胞形式存在

植入的细胞能否补充mdx鼠肌肉的卫星细胞库将关系到细胞移植的长效性。在细胞移植后4周,我们取mdx鼠的TA肌肉进行检测,发现一些GFP阳性的供体来源单核细胞表达Pax7[15](图6A),它是肌肉卫星细胞的一个特异性标志,并且这些单核细胞位于肌纤维膜和laminin阳性的基膜之间(图6B),正好也与肌肉卫星细胞的特异组织定位相符[16]。

DMD作为一种性连锁的致死性肌病[1],传统的药物治疗无法从根本上纠正其基因表达缺陷,而基因治疗尚存在一系列困难[17],干细胞因其具有多系分化潜能,移植后可补充功能蛋白的表达缺陷,从而给患者的治愈带来新的希望。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主要考虑这几项因素:①是否有伦理上的限制;②细胞量能否满足临床需要;③移植细胞的免疫排斥问题;④移植后细胞植入是否具有组织特异性;⑤由于一般的组织损伤都非单一细胞受损,移植的细胞是否具有多系分化的能力;⑥细胞移植的疗效;⑦植入细胞是否能以干细胞形式存在,长期发挥作用。成体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不存在伦理问题,取材方便,来源丰富,容易扩增,免疫源性低,而且已经有多个实验室报道其具有多系分化能力,所以它是一种理想的供移植用的细胞。但是这种细胞植入是否具有靶向性?植入宿主体内后是否真的具有治疗效果呢?细胞移植是否具有长效性呢?

在实验中,我们从成体GFP小鼠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发现其流式表型与骨髓来源的MSC类似。而BMSC已被多个研究小组证实,能在体内外环境中分化为肌肉细胞并参与肌肉损伤的修复过程[18,19]。我们发现,在体外诱导环境下,Flk1+ ADMSC具有成肌和成血管内皮分化能力。在体内实验中,我们选择CTX肌肉损伤模型和mdx小鼠,以检验Flk1+ ADMSC是否能定向归巢、参与宿主肌肉损伤的修复,并减轻DMD的症状。我们利用CTX损伤的C57小鼠模型,尾静脉移植GFP小鼠来源的Flk1+ ADMSC,发现GFP阳性的供体细胞可以归巢到CTX损伤侧的肌肉中,并参与肌纤维的重建,而在未损伤侧的肌肉则没有分布[20],另外在肺脏中也检测到少量供体细胞存在,这可能是肺静脉的正常截留,但是肺里的供体细胞并不表达肌纤维标志(MHC),这说明Flk1+ADMSC在受体内的植入及分化具有组织和损伤环境特异性。但mdx小鼠尾静脉移植Flk1+ADMSC后,未经CTX损伤的TA肌肉中也检测到供体细胞的存在(数据没有显示),这可能是因为mdx鼠的肌肉本身就处于不断坏死和重建的循环过程,存在炎症环境,这就为Flk1+ADMSC的植入创造了条件。Torrente等[21]报道,mdx小鼠的血管内皮表达MAdCAM1,该分子可能介导供体细胞向炎症部位的归巢。Flk1+ADMSC向损伤肌肉组织的归巢能力就使得DMD的细胞治疗中,静脉输注可作为一种操作性更强,更为有效的移植手段。

本实验中,Flk1+ADMSC植入mdx鼠后,除参与宿主肌纤维的修复外,还有部分供体细胞分化为vWF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许多证据表明,Flk1是一个重要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标志[22,23],且在本实验室以前的研究中已经证实,Flk1阳性的脂肪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在移植到下肢缺血动物模型体内时,可在缺血部位分化成内皮细胞,从而为新生肌肉组织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给[24]。体外Flk1+ADMSC的成内皮诱导需要VEGF和bFGF等细胞因子作用,而在体内,有可能是营养不良肌肉所释放的环境刺激因子触发了其内皮分化,进而改善组织供血,改善局部微环境。

细胞移植后能否减轻DMD症状是评价干细胞治疗有效性的最主要标准。肌细胞膜上dystrophin的缺乏或结构变异,是DMD患者最主要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其缺陷会引起肌细胞膜形态结构异常,肌膜通透性及转运功能改变,致使肌细胞遭受破坏,为脂肪组织及纤维化组织所替代,所以如何纠正dystrophin在肌膜上的表达缺陷是根治本病的关键。本实验中Flk1+ADMSC植入后能部分重建mdx小鼠骨骼肌中功能性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并且这些dystrophin阳性的肌纤维具有成熟肌纤维的特征——具边缘核。骨骼肌以新生(非成熟)中心核肌纤维为主是DMD的一个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点,Flk1+ADMSCs植入后可显著减少mdx小鼠骨骼肌中中心核肌纤维的比例,这些数据都表明Flk1+ADMSC植入后能发挥治疗作用,有效改善DMD的特异病理指标。

DMD患者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其肌肉干细胞库随年龄增长而耗竭,从而导致了肌肉组织不可逆的变性坏死。它能否用肌肉的卫星细胞库来补充就成为干细胞治疗是否具有长期功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之前已有人报道,肌肉和骨髓来源的成体干细胞移植mdx小鼠后,可在宿主肌肉中检测到供体来源的肌肉干细胞[19]。我们的研究中发现,Flk1+ ADMSC移植后,一部分植入的供体细胞也以肌肉干细胞的形式存在于mdx小鼠的骨骼肌中。这些GFP阳性的外源细胞表达肌肉卫星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志Pax7[15],并且位于肌细胞膜与基膜之间,既通常认为的肌肉卫星细胞的特异组织定位[16]。这预示着,DMD患者进行Flk1+ ADMSCs移植后,部分供体细胞将以肌肉干细胞形式存在于患者体内,并能在后继的肌肉损伤中继续发挥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Flk1+ ADMSC是DMD的细胞治疗中一种理想的供体细胞,它不仅可以定向归巢到损伤的肌肉组织中,而且可以参与肌纤维修复,部分纠正功能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缺陷,同时部分供体细胞还以肌肉干细胞形式存在,可以补偿或代替宿主肌肉卫星细胞行使功能,不断修复进行性损伤的肌肉组织。

参考文献

1Hoffman EP,Brown RH Jr,Kunkel LM. Dystrophin:the protein product of the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locus. Cell,1987;51:919-928

2Cossu G,Mavilio F. Myogenic stem cells for the therapy of primary myopathies: wishful thinking or therapeutic perspective?J Clin Invest,2000;105:1669-1674

3Sampaolesi M,Torrente Y,Innocenzi A,et al. Cell therapy of alphasarcoglycan null dystrophic mice through intraarterial delivery of mesoangioblasts. Science,2003;301:487-492

4Torrente Y,Tremblay JP,Pisati F,et al. Intraarterial injection of musclederived CD34(+) Sca1(+) stem cells restores dystrophin in mdx mice. J Cell Biol,2001;152:335-348

5Asakura A,Seale P,GirgisGabardo A,et al. Myogenic specification of side population cells in skeletal muscle. J Cell Biol,2002;159:123-134

6Pittenger MF,Mackay AM,Beck SC,et al. Multilineage potential of adul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cience,1999;284(5411):143-147

7Fang B,Shi M,Liao L,et al. Multiorgan engraftment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by human fetal bone marrow Flk1+/CD31-/CD34- progenitors. J Hematother Stem Cell Res,2003;12:603-613

8Wakitani S,Saito T,Caplan AI. Myogenic cells derived from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posed to 5azacytidine. Muscle Nerve,1995;18:1417-1426

9Ferrari G,CusellaDe Angelis G,Coletta M,et al. Muscle regeneration by bone marrowderived myogenic progenitors. Science,1998;279(5356):1528-1530

10Zuk PA,Zhu M,Mizuno H,et al. Multilineage cells from human adipose tissue: implications for cellbased therapies. Tissue Eng,2001;7:211-228

11Rodriguez AM,Pisani D,Dechesne CA,et al. Transplantation of a multipotent cell population from human adipose tissue induces dystrophin expression in the immunocompetent mdx mouse. J Exp Med,2005;201:1397-1405

12Sicinski P,Geng Y,RyderCook AS,et al. The molecular basis of muscular dystrophy in the mdx mouse: a point mutation. Science,1989;244(4912):1578-1580

13Fukada S,MiyagoeSuzuki Y,Tsukihara H,et al. Muscle regeneration by reconstitution with bone marrow or fetal liver cells from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ene transgenic mice. J Cell Sci,2002;115:1285-1293

14Sabourin LA,Rudnicki MA. 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myogenesis. Clin Genet,2000;57:16-25

15Seale P,Sabourin LA,GirgisGabardo A,et al. Pax7 is required for the specification of myogenic satellite cells. Cell,2000;102:777-786

16LaBarge MA,Blau HM. Biological progression from adult bone marrow to mononucleate muscle stem cell to multinucleate muscle fiber in response to injury. Cell,2002;111:589-601

17Kakulas BA. Problems and potential for gene therapy in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Neuromuscul Disord,1997;7:319-324

18Saito T,Dennis JE,Lennon DP,et al. Myogenic expression of mesenchimal stem cells within myotubes of mdx mice in vitro and in vivo. Tissue Eng,1995;1:327-343

19Dezawa M,Ishikawa H,Itokazu Y,et al.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generate muscle cells and repair muscle degeneration. Science,2005;309(5732):314-317

20Santa Maria L,Rojas CV,Minguell JJ. Signals from damaged but not undamaged skeletal muscle induce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rat 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p Cell Res,2004;300:418-426

21Torrente Y,Camirand G,Pisati F,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putative pathway for the muscle homing of stem cells in a muscular dystrophy model. J Cell Biol,2003;162:511-520

22deVries C,Escobedo JA,Ueno H,et al. Th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a receptor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cience,1992;255(5047):989-991

篇5

摘要:近年网络监督成为行政监督的方式之一,网络监督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本文针对我国行政监督的现状,简要论述了网络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监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使用的普及,网络事件不断涌现,网络舆论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网络监督成为政府或人民大众实施监督权利的一种方法。

1网络监督的特点

1.1 网络监督具有范围广、速度快、限制少的优点

传统的监督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知情者有限,参与者有限,不能很全面的进行监督。而网络监督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平台,公众可以不受身份、地区的限制参与进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于网络的便利,公众可以和其他人沟通看法、交流思想。网络监督为公众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好的平台,社会主要价值观自然也就在公众的广泛交流中慢慢的体现出来。

1.2网络监督产生的舆论压力更大

由于网络平台的信息聚合力更大,参与群体更多、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单一的地区事件、部门事件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成为网民们的共同事件,公众皆知。随着事件的网络曝光,公众的密切关注和公众积极发表意见,对相关部门处理这类事件在时间、质量上的要求更高,相关部门处理这类事件时会更加的谨慎、缜密、快捷,更加公正客观地处理网络事件。这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处理、应对这类事情的压力、动力和能力。

1.3网络监督也存在不足之处

网络也是把“双刃剑”,网络监督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网上信息存在虚假性。网络在提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许多无效、虚假、甚至恶意的信息。二是泛滥的“人肉搜索”有可能演变成网络暴力,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其他权利。三是网络的匿名性的特点,使得一些人发言不负责任。四是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不健全,界定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2我国行政监督的现状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专设的行政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它属于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广义上是指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在当今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已成为世界潮流,加强与强化行政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可以分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可划分为专门监督和非专门监督。行政监督主体多元化、行政监督主体资格与行政主体资格具有共通性,监督内容广泛,体制内外监督统一。

3网络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

3.1有效推进行政监督的民主、公开、平等的进行

网络监督的前提是要求行政公开,公开才有公正。行政的民主化、公开化、法制化、科学化以及行政的高效、清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行政公开化就是要增强行政生活的清晰度和透明度,消除传统行政的封闭性和神秘色彩,消除程序上、技术上和地域上的限制,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通过网络更好地了解行政过程,更好地知政、议政和参政,实现各种民利。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匿名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征,民众更多地、更快地参与到监督活动中来,为公民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网络监督使行政监督公开化,举报信息可以以最快速度传递、反馈、互动,避免了传统行政监督的弊端。

3.2 有利于行政监督方法的创新

网络监督是行政监督方法的创新,网络监督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一切关注民生、关注国家的事情,总是会经过网络空间摆到各级政府的桌面上。对于这种“新”事物,各级政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恰当地应用。现代高科技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克服了传统沟通中的相互封锁、排斥等缺陷,可以让行政部门之间、行政部门与公众之间和公众自身之间保持经常联系,充分沟通,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便利条件互通情况联合行政,形成合力。本质上,网络监督是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行政问题,关注行政问题,形成行政监督。网络行政监督使得监督主体更为广泛和抽象,它扩大了行政主体的年龄、性别、甚至国别,最终拓宽了行政监督的视野,利于各行政监督机关第一时间获取资料、接受监督,协调配合。

3.3强化行政决策执行的监督,降低决策执行变形的发生率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执行变形情况是当前中国行政决策执行中的主要弊端,造成这些弊端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监督不力。

网络监督简化了监督信息反馈的传输渠道,以“秘密投票”的方式确保监督者敢于监督。现在的行政监督信息主要经过繁琐的行政流程输往决策层,监督者与决策者被人为阻隔。伴随着网络监督的开展,只要民众能拥有一个网络终端,便可以通过网络与行政首长进行直接“对话”。计算机网络对决策监督反馈环中的中间环节的替代,避免了反馈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失真。监督能否到位就只取决于监督者的意愿,而不会出现“拦路虎”,这无疑有利于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监督网络,规范、条理政府行为。网络上的监督反馈不会产生面对面的担忧和笔迹泄密的隐患,能更有效地保障监督者的利益,打消他们监督的顾虑。换言之,网络监督安全系数高,打击报复现象不易发生,为监督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3.4提高公民参与行政监督的能力

网络媒体是交流传播各种知识和社会信息之现代化工具,它具有广泛性、社会性、世界性等主要特征,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知识、了解政府行政活动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国来自于各行各业和社会各阶层的网民数量达2.98亿,网民可以随时、随地行使监督权力。在网络监督的过程中,公众也在相互交流信息和知识,积极传播社会正义、法律、公德、知识,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互补,在参与中提高素养。

随着网络监督的发展,一方面公众的监督意识会增强,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逐步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再次,网络监督培养公众参与监督的习惯,实现公众自我教育,使公众不断进步,并积累参与经验,做到依法监督、高效监督、科学监督、公开监督等。

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的监督形式,是行政监督与时俱进的创新。当然网络监督不能等同于制度建设,也有利有弊,我们要趋利避害,不断健全网络监督。

参考文献:

①彭和平编:《公共行政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②[英]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篇6

第一条为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结构合理、设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等国家七部委30号令)、《*省招标投标综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试行)》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监督管理职责分工

第三条州招标投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州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活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州招标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州招投标办)具体负责州招标投标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一)负责协调各县市、州政府各部门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关系;

(二)督促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履行招标投标的工作职责;

(三)受理有关招标投标问题投诉,并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

(四)负责全州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五)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州招投标办工作人员从州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抽调,受本单位委派,履行州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行政监督职能。

第四条州发改委在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对招标公告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二)参与州重点项目招标投标的资格预审、现场勘察、鉴定会议及开标评标活动,并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督检查;

(三)受理有关方面对招标投标违法行为的投诉,查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省招标投标综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的违法行为。

第五条州、县市发改、水利、交通、卫生、建设、财政、国土等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按照《*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试行)》的职责分工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承担以下监督职责:

(一)按照法定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办理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的行政许可事项;

(二)受理有关招标投标问题的投诉,并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向州招标投标办提出处理建议;

(三)依法对招标投标过程中泄露保密资料、泄露标底、串通投标、排斥招标等违法活动进行查处。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项目审批部门。

第六条州、县市行政监察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负责依法查处国有资产招标人、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等违法违纪行为。

第七条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中承担以下职责:

(一)负责对行政机关招标投标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定或者解释;

(二)依法对招标投标行为进行合法性认定;

(三)受理有关招标投标问题的投诉,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省行政执法条例》、《*省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对招标投标中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章招标投标操作规程

第八条招标投标活动必须严格按照《*省招标投标综合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招标机构应当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的规定承担招标事宜。招标人应当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的内容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招标文件应当明确规定评标时除价格以外的所有评标因素,以及如何将这些因素量化或据以进行评估。

第九条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履行审批(含核准、备案)手续的,其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应报项目审批部门核准。

项目审批部门应在核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后5个工作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通报。

第十条凡进入州招投标中心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或者招标机构必须在招标公告前,到州招投标中心进行招标项目进场交易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项目审批部门的审批文件和招标核准文件(不需要审批的除外);

(二)行业主管部门报建等核准文件(不需要核准的除外);

(三)资金落实证明材料;

(四)委托招标机构进行招标的,应提交招标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和招标委托书;

(五)其它有关材料。

招标人或者招标机构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第十一条凡是拟参加在州招投标中心交易的招标项目投标的,统一在州招投标中心报名。

第十二条招标人或招标机构在发出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的同时,应当向州招投标办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履行告知性备案手续。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日期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的收受人,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履行告知性备案手续。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对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内容进行审查,发现有与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定相违背的,应及时责成招标人或招标机构纠正。

第十三条资格预审可以采用强制性标准法或者综合评分法。

采用强制性标准法的,凡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潜在投标人,都允许参加投标。

采用综合评分法的,招标人应当在资格预审公告或资格预审文件中载明预审后允许参加投标的潜在投标人的数量范围,并按照得分高低选择潜在投标人,但不得少于7家;预审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在3家以上少于7家的,应全部选取。

禁止采取抽签、摇号等方式进行投标资格预审。

第十四条对潜在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条件和评审标准应当公开。对所有潜在投标人应当一视同仁,不得因行业、地域、所有制不同而加以歧视,也不得以获得本地区、本行业奖项或其他与履行合同无关的证明作为投标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

第十五条凡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有资金占主导地位的工程建设项目,原则上推行无标底招标和合理低价中标。招标人认为需要设标底的,其招标标底的编制必须在行政监督部门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直至开标。

第十六条评标之前需要清标的,清标与评标应当一次性连续完成,不能一次性连续完成的,清标结束后,投标文件和清标报告应当密封,并交由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员和州招投标中心工作人员保管。

第十七条对每项招标项目的开标评标活动,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派人参加现场监督,州招投标办认为必要时也可以派人现场监督,州招投标中心可以对整个开标评标活动现场进行录音摄像,录音摄像资料应当密封存档,并严格保密,有关执法监督部门因处理投诉和查处案件需要时,经州招投标办同意,可以查看。

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人员在监督活动中,应当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不得对具体的投标文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得向评标委员会成员施加影响,发表有倾向性的言论,不得非法干预评标活动,影响评标活动的进行。

进入评标现场的人员由州招投标中心实行登记发证制度,与评标活动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评标现场。

第十八条对评标专家评分的登分、汇总、计算结果,必须由州招投标中心工作人员复核,并经监督人员确认后,方可提交评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予以宣布。

第十九条评标结束后,评标活动的各种原始资料、投标文件正本、标底(设有标底的)等暂由州招投标中心密封保管,评标结果公示期结束后,全部退还给招标人或招标机构。

评标结束后招标人或者招标机构应当将评标结果书面通知州招投标中心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州招投标中心应及时将评标结果公示。评标结果公示期不少于5天。

第二十条评标结果公示期满后,若招标人未接到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暂不发出中标的通知,可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第二十一条招标人或者招标机构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15日之内应当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评标结束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应向州招投标中心提交基本归档资料,存档备查。应提交的基本归档资料目录由州招投标中心规定。

第二十三条按法律法规规定,中标无效需要重新招标的,必须按法定程序重新组织招标。

第四章执法监督管理规定

第二十四条全州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监督处理机制。

州招投标办和行政监督部门负责调查处理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举报或投诉,经核实,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确有违法行为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处理。在评标结果公示期内收到举报或投诉的,经州招投标办商有关部门统一意见后,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通知招标人暂不发出中标通知书。经核实,举报或投诉不影响中标效力的,原通知机关应立即通知招标人按原评标结果发出中标通知书。

举报或投诉的具体处理办法,按照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颁布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招标文件是招标投标活动中对招标投标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招标文件使用的概念和专业术语必须规范、准确,有特别规定的应在招标文件中载明。需要对招标文件中未注明的概念和专业术语进行解释的,必须以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国家公开出版的辞书、辞条的解释为依据。

第二十六条招标人设有标底的,其标底在评标时只能作为参考。如因标底误差范围超过±5%而在评标过程中失去参考价值时,则该标底不能作为评标的参考因素,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对编制标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但不得以标底失准为由改变评标结果。

禁止行政监督部门强行要求招标人编制标底。

第二十七条招标人在招标公告,发出招标邀请书后或者售出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后不得擅自终止招标。

第二十八条行政监督部门不得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及前置性招标投标备案审查许可事项。除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省政府规章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外,取消一切非法的行政许可、资质验证、注册登记等手续。

第二十九条严格禁止领导干部、行政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规插手和非法干预招标投标事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简化法定程序和规定的流程进行招标投标。

第三十条严格禁止以获得本地区、本系统奖项等歧视性要求作为评标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

第三十一条建筑企业、招标机构、工程造价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必须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不得存在任何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凡挂靠行政监督部门的建筑企业、招标机构、工程造价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一律不得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

严格禁止行政执法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指定招标机构、工程造价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中介服务业务。

第三十二条招标机构应当依法经营,正当竞争。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招标机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招标机构可以依法跨区域开展业务,任何部门均不得以登记备案等方式变相加以限制。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设立的认定招标机构资格的备案审查许可事项,一律无效。

第五章违法违规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任何单位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的,为招标人指定招标机构的,强制招标人委托招标机构办理招标事宜的,或者以其他方式干涉招标投标活动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个人利用职权进行前款违法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四条招标投标活动中有下列违法行为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纠正和处罚:

(一)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

(二)招标机构违法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

(三)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的,强制要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的,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的。

(四)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的,或者泄露标底的。

(五)招标人在招标公告、发出投标邀请书或者出售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后擅自终止招标的。

(六)招标人或者招标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未在指定的媒介招标公告的;

2、邀请招标不依法发出投标邀请书的;

3、自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少于5个工作日的;

4、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少于20日的;

5、应当公开招标而不公开招标的;

6、不具备招标条件而进行招标的;

7、应当履行核准手续而未履行的;

8、不按项目审批部门核准内容进行招标的;

9、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接收投标文件的;

10、投标人数量不符合法定要求不重新招标的。

(七)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

(八)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九)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违法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的。

(十)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评标委员会成员或者参加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向他人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的。

(十一)评标委员会成员在评标过程中擅离职守,影响评标程序正常进行,或者在评标过程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的。

(十二)评标过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1、使用招标文件没有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的;

2、评标标准和方法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投标人的内容,妨碍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且影响评标结果的;

3、应当回避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人参与评标的;

4、评标委员会的组建及人员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5、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在评标过程中有违法行为,且影响评标结果的。

(十三)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在所有投标被评标委员会否决后自行确定中标人的。

(十四)招标人不按规定期限确定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的,或者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改变中标结果的,无正当理由不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或者在签订合同时向中标人提出附加条件或者更改合同实质性内容的。

(十五)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的,违法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

(十六)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招标人、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或者招标人擅自提高履约保证金或强制要求中标人垫付中标项目建设资金的。

(十七)中标人不按照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行义务,情节严重的。

第三十五条行政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查处,并区别情况,通知其停止或自行纠正违法行为、撤销其违法下达的有关文书、予以通报批评、向行政监察机关提出对违法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建议:

(一)制定的文件含有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以及其他违法内容的;

(二)规范性文件在印发前不按照《*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州政发[2003]14号)的要求送同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的;

(三)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部门文件为依据实施前置性招标投标备案审查许可事项的;

(四)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的;

(五)对招标投标中的违法行为不依法、不及时予以查处的;

(六)不依法履行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监督职责的或利用执法之便,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的。

第三十六条行政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查处。

(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尚不构成犯罪的;

2、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4、依法应当根据招标结果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招标或者不根据招标结果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5、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或者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

(二)违反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强行要求招标人编制标底的;

2、以标底失准为由下达文件改变评标结果的;

3、违规插手和非法干预招标事务,改变或简化法定程序和规定的流程进行招标投标的;

4、以获得本地区、本系统奖项等歧视性要求作为评标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的;

5、未与建筑企业、招标机构、工程造价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或者存在隶属关系以及其他利益关系的;

6、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指定招标机构、工程造价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中介服务业务的;

篇7

该部分内容包括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和领导学。

(一)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的内涵

公共行政的本质公共行政在国家管理中的功能

2.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依据和属性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央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公共危机管理

3.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特性行政组织设置基本原则行政组织幅度与层级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政府组织与地方各级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编制管理

4.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

人事行政的主要内容人才资源开发我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队伍建设

5.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功能公共财政政策政府审计政府采购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6.行政绩效

行政执行行政成本电子政务行政绩效评估

7.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

依法行政行政责任主要特征行政责任追究行政伦理的内涵和范畴我国公务员行为规范

8.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特性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行政监督制度

9.行政改革与创新

行政改革的意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借鉴

(二)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公共政策的功能公共政策的分类

2.政策制定

政策制定的主体政策制定的原则政策制定的程序政策咨询政策分析方法

3.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的主体政策执行的程序和原则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

4.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的内涵和作用政策评价的组织形式政策评价的标准政策评价方法政策调整政策终止

(三)领导学

1.领导活动和领导理论

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理论的历史演变领导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2.领导的本质

领导的二重性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领导权力

3.领导者和领导群体

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领导群体结构和整体效能领导者的选拔任用

4.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的作用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我国的领导体制改革

5.领导决策

领导决策的要素和类型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领导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6.领导用人

领导用人的原则领导用人的方法

7.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8.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

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艺术

篇8

第一条县行政区域内依法必须进行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采矿权公开出让、国有和集体产权(股权)转让、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统一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一)必须招标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含房屋、水利、林业、交通、公路、桥梁、市政、园林、信息、装饰装修、消防、人防、供热、管线敷设、技改等),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项目有关的重要设备和材料等,依法分包的建设项目和所属的各项重点建设项目;

(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项目;

(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采矿权的公开出让;

(四)所有国有(集体)产权、股权转让;

(五)特种行业的经营权,城市占道经营权,法院判决物拍卖、罚没物拍卖,路桥和街道冠名权,大型户外广告经营权;

(六)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国家、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需政府重点监管的各类房屋拆迁工程的拆迁项目和规划、土地及工程的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招标;

(八)其他规定的社会公共资源交易事项。

第二条为做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管理工作,有关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县发改委、县工信委、县财政局、县城乡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公路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房管局、县卫生局、县监察局等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单位)要依法履行行业管理和监督职能,督促有关项目进场交易,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负责起草制定和执行招投标管理的行业性政策和规定;

(二)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相关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在进行相关资源交易活动时,应派员进驻交易现场实施监督;

(三)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投资评审制度,对财政性投资项目进行标前预算和工程结算及重大工程变更评审;

(四)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条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建设工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采矿权公开出让、国有和集体产权(股权)转让、政府采购等招标投标的集中交易场所。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设建设工程招投标组、土地交易组、政府采购组、国有产权交易组。具体履行以下职能:

(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相关进场交易的服务和场内监督办法;

(二)对进场交易的项目实行交易登记制度,签发交易成交备案,根据招标文件,统筹安排交易时间、场地,并按规定收取各类综合服务费;

(三)受理和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土资源、产权等项目的招标投标信息;

(四)服务和监督建筑工程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以及工程相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物资的招标投标业务;

(五)服务和监督县本级经营性土地使用权、采矿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业务;

(六)服务和监督县本级政府采购和国有非营利医疗机构药品、医疗设备等其它公共权益与服务的竞标交易业务;

(七)服务和监督县本级的国有、集体产权交易业务;

(八)负责监督招标投标各类专家库的随机抽取;

(九)服务和监督进场资格的核验;

(十)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设施安全、服务规范的场所,代收代退投标保证金;

(十一)收集、存贮和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法规和企业资料等各类信息;

(十二)及时向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送交易事项,为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条件,同时接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要求,建立公正开放、竞争有序、服务到位、监管有力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进场、管办分离,严守规则,全程监管”的运作模式。

(一)统一进场。即与招标投标相关的监督、中介、交易服务活动统一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交易平台上进行,各类招标投标的主体统一进场交易,相关行政监督部门统一进场行使各自职能;招标投标信息、招(中)标公告统一在指定媒体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同时。

(二)管办分离。即监督职能和市场服务职能分离,监督机构和市场服务机构分开设立。行政监督部门或其委托的招标投标监督机构负责制定有关规则,对规则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不直接参与招标投标的具体操作;招标人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依法组织开展交易活动;

(三)严守规则。即与招标投标活动相关的机构、岗位、程序,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与招标投标活动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中介服务机构、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招标投标活动相关的环节(招标申请、信息、投标报名、资格认定以及开标、评标、签约等),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和程序;

(四)全程监督。即各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招标投标过程的合法性和结果的公正性。

第五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建设工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采矿权公开出让、国有和集体产权(股权)转让、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交易,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交易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第六条所有应进场交易项目的报名受理、资格审查、交易文件(售)、评标委员会组建、开标、评标、挂牌、拍卖、竞价等招标投标及交易活动必须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项目的信息除按国家和省规定在媒体外,还应同时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第七条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监督采取场内监督、职能监督、专项监督、执纪执法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互为制约、监督有力的招标投标监督机制。

第八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协助各行政监督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投标人(竞买人、受让人)、投标担保机构、中介组织、评标专家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建立从业信誉档案及信用评价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第九条经项目审批部门核准的工程招标方式、批复的土地出让方案、审批的政府采购方式、批准的国有(集体)产权(股权)转让行为的条件,应同时抄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第十条依法必须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的项目,招标人(采购人、出让人、转让人)在招标(交易)公告前,将公告内容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后,在国家、省、市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等媒介的同时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第十一条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应当公开招标;其他工程可以实行邀请招标。

一、公开招标的数额标准: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项目50万元人民币或者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

(二)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四)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达到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货物和服务类项目;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开招标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只有少量几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二)受自然地域环境限制的;

(三)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

(四)拟公开招标的费用与项目的价值相比,不经济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

第十二条开标前,招标人应在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下,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

第十三条招标人(出让人、转让人、采购人等)或招标人委托的招标机构组织开标、评标、揭牌、拍卖时必须接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现场监督,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交易情况书面报告,同时抄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第十四条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采矿权公开出让、国有和集体产权(股权)转让、政府采购等交易活动过程中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之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现后,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报告,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予以制止,并依法给予处罚。

(一)应进场交易而未进场交易或规避进场交易的;

(二)依法必须进行公开招标而未进行公开招标的;

(三)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违反交易程序等有关规定的;

(四)在交易过程中有串标、围标、泄密等行为的;

(五)未按规定交易信息、缴纳保证金的;

(六)其他违反招标投标交易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十五条参与招标投标交易活动的招标人、投标人、招标机构及其他相关组织的人员违反国家、省、市有关招标投标交易法律法规规定的,由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国资、国土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部门(单位)在办理国有产权、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或受理招标情况备案时,凡涉及产权转让、土地出让和建设工程交易的,必须要求产权出让方(或受让方)或招标人提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具的项目进场交易确认单,方可办理或受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企业设立、变更登记时,凡涉及国有(集体)产权出让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必须要求企业提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具的项目进场交易确认单。监察机关在接受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告知时,必须要求招标人或出让人出具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项目进场告知单方可受理。

篇9

一、增强依法监督意识

2000年以后出台的相关文件,均对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即由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变为行政监督。各招投标监管机构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它不是为招标投标双方提供中介服务,而是行使行政监督职能。但在当前机构改革中,有的市政府把招标投标监管机构列为中介机构,这种做法应予以纠正。

建设部第89号令第十九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工程,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发出的同时,将招标文件报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主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即由原来的招投标管理机构对招标投标全过程的审查、审批、核准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备案管理。要认真研究招投标监管方式调整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由过去比较具体的业务操作转变到运用市场机制来规范市场、处理经济事务。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认真履行执法职责。

二、构建科学监督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是根据《招标投标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制定的极为重要的配套性文件,为招投标工作的管理直至了具体指导作用,为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明确了职责。但在实际监督执法中有的部门不严格按照国务其它有关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分工改造,出台带有明显部门色彩的政策规范,行政越权导致部门之间长期相互扯皮,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有的造成行政“不作为”的不正常现象,影响了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了监督交通的发挥。针对上述情况,四川省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开展《建立科学有效的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成立“招标投标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纪委,省监察厅内,统一组织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对全省工程建设项目,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工作监督,涉及全省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范性文件要征求“监委会”意见等。这一由“监委会”统一组织监督的招标投标监督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招标投标监管工作的一种新的尝试。这一机制的创新,将有利于强化对各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优化招标投标市场环境,为西部大开发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严格把握监督重点

招投标监管机构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地、守法、执法,提高依法监督能力,以法律为镜子,按建设程序办事,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更不错位,严把招标文件备案关、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关、中标通知发放关、中标后的跟踪管理关等“四关”。

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比较低

从相关调查得出,我国国有资产总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我国企业经营性质的国有资产的比例却不断减少,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占比重却持续上升。随着我国公用财政政策的不断健全,我国行政事业性质的国有资产总额会持续增长,因此,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很多资产闲置着没有投入使用,有一些资产甚至被私人占用,滋生了不少行为。在购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过程当中,所购进的资产有很多是用不上的,使得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由于缺乏对购买过程的有效监督,造成购买价格和市场价值出现偏差。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当中,资产得不到应有的运用,资产作用得不到充足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资产由于使用不当而提前报废,有得再花费大量资金购置,这些都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的体现。

2.需求与实际脱节,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

有的单位缺乏对国有资产购置预算编制足够的认识,编制预算没有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有的单位甚至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谎报数字,盲目、随意购置资产的现象也不时出现。没有有计划性的购置固定资产,而是为了获得购置经费而随意购置,采购报批审批手续不全。除此以外,有的单位处置资产时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没有将资产提前报由相关部门审批,在未经过科学评估的情况下随意处置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提前报废,对财政资金是一种极大浪费。处理固定资产的手续不健全,没有将购入、盘盈等增加资产记录在帐,造成国有资产管理配置陷入混乱。

3.资产管理行政监督不到位

我国国有资产实行三级管理模式(财政部门综合管理、事业单位详尽管理、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其中前两级通常难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真正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家底,以至于资产管理的行政监督难以实施起来,在具体的管理环节中行政监督不到位。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行政监督中切实可行的实施手段匮乏,部分监督环节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使得部分监督环节不到位;其次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惜以违规手段应付检查来规避行政监督。如小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记录不全面、甚至缺失无法查证现象并非少见,这给行政监督工作的落实造成很多困难,现实情况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随意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避开行政监督。

二、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措施

1.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率

政府应该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例如可以权责制,明确资产责任,将每份资产落手个人身上,由个人负责。我国政府目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虽有所进步,但是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科学预算,落实招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科学编制预算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高效的配置;切实执行招标制度能够有效的监督采购资产的过程,采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开源节流,避免滋生腐败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合理的、科学的预算,杜绝浮夸,杜绝攀比,结合实际需求完成预算,完成预算的编制时要对存量资产可用性情况加以参考,在科学预算的时候要以实用、节约与适用为原则。在资产采购过程中,缩减资产采购成本,对招标制度进行严格落实,使财政资金的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有效考核与监督预算与预算落实情况,尽量避免腐败现象出现。

3.从自身出发,全程管控,抓好内部监督审计环节

单位应从自身出发,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研究建立并持续健全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完成文件记录的编制,明确要求,形成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规必究。在资产的购置、使用以及处置等环节进行全程管控,将审批、记录、监督管理贯穿于全过程,通过不定期检查,抓好各个环节,完成好内部监督审计,完备国有资产管理的单位内控程序。

三、总结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为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提供保证,有利于建设政府廉洁奉公的形象与减少行政开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详尽梳理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管理欠缺行政监督、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资产的处置与购置规划匮乏三个方面,有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建设与健全招标制度、采购预算制度以及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更新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三项提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