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政务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电子政务 信息化 策略 PMI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63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在线行政和服务,是在互联网或各种网络上建立的虚拟政府,既可以使公民、法人从电子化的渠道最大限度地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使政府行政信息化、规范化、网络化,最终实现政务“四化”。
一 电子政务目前的状况
纵观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电子政府”主要是集中在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以及政府信息和一些关键的政府服务上网。例如,在线教育、电子申办、电子报税、电子采购、电子支付、电子数据库及公共信息站等的应用。近年来,世界各国以调整政策法规和促进政府服务电子化为突破口,加快了“电子政府”的建设步伐。全球性的网络化、信息化进程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Internet技术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增长给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回顾我国政务信息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桌面字处理工具为典型的个人办公工具软件阶段,计算机应用提高了个人工作效率。(2)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以C/S体系结构应用为特征阶段,这一阶段基本实现了部门级的数据处理、公文处理等的自动化。(3)基于符合Internet/Intranet技术标准的平台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应用范围已从部门内部、部门之间扩展到行业/系统内部,乃至跨部委跨系统。
二 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实现低成本运行和高效率服务为目标的电子政务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和创新的热点,并逐渐形成了北美、欧洲地区在世界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领跑格局。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政府再造,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重组。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组”建立了一个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的“电子政府”,开辟了政府服务的新渠道。之后,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信息技术改革法》、《政府文书工作缩减法》,促进政府部门基本上实现全部服务电子化。同时,美国政府还开通了“第一政府”网站,加速了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实现了网上购买政府债券、竞标合同、纳税等网上交易。英国在“电子政府”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1999年英国政府推出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并对电子政务制定了明确目标:2005年,50%的政府服务实现电子化;2008年,100%的政府服务实现电子化。加拿大政府计划到2004年实现电子政府,政府的信息和服务将以因特网为主进行。据统计,加拿大在信息公开化和交流深度,政府网站的构成、用户的满意度等方面名列前茅。目前,加拿大是上网人数最多、上网费全球最低、全球联网率最高的国家。为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日本政府于1993年制定了“行政信息化推进计划”,以便充分利用行政信息、提高行政效率以及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于2000年又启动了“电子政府工程” 。韩国政府自1987年先后推动了“国家基本信息系统”计划,和“韩国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主要目标是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加速信息工业的发展,提高韩国国家竞争力,促进“国家基本信息系统”计划的发展。计划预定到2010年使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到2015年前应用高速高质的网络和内容充实的网络信息,将每一个家庭、学校、图书馆、医院及政府机关相互连结起来,促进信息的共享。
电子政务应用与一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既紧密相关,又在应用侧重点、用户群体以及采用的技术等方面都有所差异,总的来说,前者在用户的范畴上包含后者,电子政务是更广义上的政府办公自动化或者理解为“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所处理信息的载体大多是以文件、报表、信函、传真等形式出现,因此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典型的文档处理系统。这些区别于传统数据类型的信息,就是“非结构化数据”、“复合文档数据”或“对象数据”。 一般认为,关系数据库系统(如Oracle、DB/2、SQL Server、Foxpro等)适合传统数据类型(结构化信息)的表示和存储,但是对复合文档数据的处理并非能够完全表达信息和存储效率最高。因此,“文档数据库”或“对象存储”的概念就被引入数据库领域,其目标就是针对新出现的需求,高效率地表达和存储管理“复合文档数据”。 当然,传统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经常不可或缺的。
三 电子政务的未来趋势与憧憬
随着电子政务不断的推广和应用,为了从技术上革新保证信息安全的流通,需要在网络上建造一个与政府行政职能所对应信息权限访问方式,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技术能对各种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权限分配和集中审计。PMI授权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以资源管理为核心,将对资源的访问控制权统一交由授权机构进行管理。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在体系上可以分为三级,分别是信任源点SOA中心、属性权威机构AA中心和AA点。PMI授权方式以高度集中的方式管理用户和为用户授权,将授权管理功能从应用系统中分离出来,以独立和集中服务的方式面向整个网络。统一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授权管理服务。根据属性证书中签发的内容,安全平台可以依据资源访问的控制策略来控制用户的资源访问权限,应用系统可以依据其业务系统中的权限策略来控制用户在应用系统的权限。下面有两种授权模型委托模型、角色模型等。委托授权模型如图1所示,这个模型有:信任源点SOA、授权服务中心AA、授权服务点、终端用户。信任源点SOA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AA,通过向授权服务中心AA签发特殊类型的属性证书方式实施授权委托。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Intranet的重要应用必须能够与Internet相连接,包括电子邮件、Web等,这不仅沟通了机关内外的信息、对外宣传了机关单位,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供网络服务,实现电子商务与参与电子社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究其原因,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毕竟才刚刚开始,我国在信息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因而阻碍了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成熟、完善的电子政府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它还需要靠大量资金的投入来完成全部转变。
对于电子政务而言,信息安全是一个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信息安全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关系到接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积极采用安全技术、认真研究防范措施、预防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等安全问题,既要保障国家和政府安全,又要保护好公众和企业的隐私和相关信息,这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的关键。站在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新阶段的起点上,从宏观上把握电子政务发展的正确方向,从微观上落实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措施,是我们走向电子政务深化应用、全面推进这一新阶段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我们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今天这种论坛方式进行交流,不断深化我们的共识,又好又快地建设国家电子政务。
参考文献:
[1]《欧洲电子政务建设研究》.李章程;苏州大学;2005年
[2]《电子政府概论》.张锐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浅析》.余向东.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3.2
[4]《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王键.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5
篇2
关键词:电子政务 实验室 研究 山西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观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许多国家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电子政务为政府服务工作和了解民众意见等基本政务提供了重要通道,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最重要的科技保障。
1、国内外电子政务最新进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努力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针对本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制定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和措施,电子政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也日益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论述,明确了电子政务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要不断以需求为导向,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加大和其战略地位的快速提升,电子政务领域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带动了中国电子政务的科学长效发展。
电子政务实验室可以利用其在公共政策与管理方面的科研优势,加强对电子政务理论的深入研究,在概念、功能、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在实现方式上建立比较系统化的电子政务理论,用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中国电子政务的实践与创新。电子政务实验室通过攻克前沿技术难关,搭建各种实验模拟系统,可以为各级政府提供全面的电子政务网络解决方案。此外,电子政务实验室可以利用搭建的模拟系统,对干部职工进行培训,为干部职工系统的学习电子政务,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提供保证,从而培养一批精炼的电子政务专业队伍。
2、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电子政务是一个涉及政府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政府职能、组织结构、决策方式、管理行为、运行模式、工作流程,以及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因此,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开展电子政务理论研究、构建符合山西省实际的电子政务管理模型、开发具有示范效应的各类政务系统、进行电子政务人才培训,引领山西省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示范,从而为山西省的电子政务建设服务。
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是山西省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现代化和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方向,其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一个共识。忽略这一点,就会造成国家和政府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严重失误,也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政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以及公共行政的改革,是电子政务在一段时期内长期追求的目标。
建设电子政务实验室,有利于山西省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涉及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重要问题,需要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等软、硬件环境作为政府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所以,政府上网以及整个电子政务的实施需要采购大量的信息技术产品,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这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的重点由基础设施转向应用,用户对软件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我国的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而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也为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电子政务建设对信息产业的要求也主要体现在软件建设方面。对软件市场的需求主要有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软件;数据库、系统及网络管理软件是政务数据资源建设的关键和电子政务深入开展的保障;网络安全软件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基础设施,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防范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提高系统对信息安全保护、安全检测与监控、应急反应和灾难备份、恢复能力。电子政务对应用软件产品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办公软件、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业定制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型的管理软件等。
3、实验室建成后的效益
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将对电子政务涉及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内部网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系统、电子政务内网系统、电子政务外网系统等政府主要电子政务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模拟实验,必将大幅度提高山西省在电子政务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水平,降低政府办公的成本,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实验室研究人员将通过直接深入电子政务实践寻求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一方面,模拟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从事实验活动,接触政府核心机密网,了解政务运作程序,检测政务安全防御体系。另一方面,构建电子政务的整体框架,前瞻性运作电子政务模型,并以公民身份超前应用网上办事等功能,为电子政务提供新的需求,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和建立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可以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整合现有网资源,提高信息共享率;通过对联合办公模式和技术的研究,可以实现业务管理的一站式审批,大幅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通过网络和信息安全实验,可以进一步寻求保障政府信息系统的有效方法,寻找信息安全保障与降低建设成本的平衡点,避免电子政务的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9)开发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能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篇3
1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政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电子政务已成为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整体水平不高,距离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1.1电子政务基础水平不高
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DESA)近几年对192个成员国电子政务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就绪指数仅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3],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表1)。
1.2电子政务公众参与度不高
公众参与是政府网站体现民主、加强舆情引导的重要功能,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网站缺乏群众参与的互动和交流。国脉互联《2010年国务院组成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总报告》指出,中央部委网站的公众参与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各网站开辟了互动交流渠道,但由于互动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答复率较低等问题,公众参与效果较差。据UNDESA调查,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参与度2004年、2005年、2008年和2010年分别排名32、50、20和32位。在亚洲地区,落后于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图1)。
1.3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层次不高
据调查,我国的地市级网站中,通过网络提供的服务功能不到其职能的10%,没有一家能通过网络提供全程式服务。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0年报告显示[4],我国仅有不足0.3%的互联网用户使用过电子政务服务,这与我国电子政务服务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根据2010年UNDESA调查,我国政府网站在第三、四阶段(业务办理阶段和互联互通阶段)的得分远低于第一、二阶段(萌芽阶段和提升阶段)的得分,这表明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层次不高,与真正实现“在线办事”的目标存在很大差距(图2)。
2原因分析
联合国对我国电子政务基础水平、公众参与和在线服务的评估情况,反映出我国电子政务在社会治理理念、电子政务总体设计、建设实施和效果评估方面存在“四大误区”。
2.1治理理念上,“重管理,轻服务”
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和现有官僚科层的制度环境,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理念。政府对于公众处于强势地位,管制思想相当严重,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社会治理理念,影响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复杂程度增强,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快速增长,但我国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则与这种现实需求极不匹配。这种治理理念反映到我国电子政务工作中,就表现为不注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不论是国家推动的“金字”工程,还是各部门、各地方自主建设的业务应用系统,从投入规模、应用深度来看,电子政务更多关注社会监管功能,而不是公共服务功能。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例,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曾对2008年度省级政府和相关部委的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只有29.03%(9/31)的省份和15.79%(6/38)的部委被认定及格。此外,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往往带有选择性,针对性不强,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和公众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公众关注度很高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内容,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办事服务相对缺乏。
2.2总体设计上,“重电子化,轻业务变革”
在对电子政务进行总体设计时,重视电子政务的技术,忽略电子政务制度建设。这种做法往往是因为将电子政务当成了“以电子形态存在的政务”,因此在实践中只将现有的政务转化成“电子”的形态,忽视必要的组织结构调整和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在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时对制度障碍绕道而行,对应该简化的政府业务流程视而不见,信息共享仍然壁垒重重,政府业务流程仍然纷繁复杂,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变革的推进作用微乎其微。组织结构和政府业务流程缺陷是造成我国政务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的根本原因。据调查,2010年全国平均仅28.08%的政务部门向其他部门提供共享信息,31.01%的部门获得这些部门提供的信息,共享信息覆盖的职能业务仅占政府核心职能业务的34.5%。信息资源共享率低,导致了许多问题。
第一,信息重复采集,增加政府成本。许多部门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本可以采用其他部门已有的信息资源,却由于该信息未对外提供共享,这些部门就不得不通过自己的信息收集渠道独立地采集信息,这样重复采集的过程耗费人力财力,增加了政府成本。
第二,形成信息孤岛,业务无法协同。各部门不对外提供共享信息资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就永远是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部门之间也无法实现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这不仅降低政府服务效率,还给公众办事带来许多不便,降低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第三,难以拓展公共服务内容。一些公共服务必须要通过多个部门、地区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才能实现,否则就不可能提供这样的服务。例如,社保医保信息系统不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基本医疗保险信息不实现交换共享,就难以提供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的公共服务。
2.3建设实施上,“重硬件,轻软件”
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为公众提供实用的服务,给公众带来方便和实惠。但在实践过程中,电子政务建设通常被当成“政府形象工程”,由于硬件设施相对软件、信息资源更为显而易见。软件和信息资源的价值难以用肉眼来判断,不少政府部门热衷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基础设施,更好地“应付”评估和检查,而对软件、信息资源开发、系统运维不加重视。根据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统计,我国电子政务的采购额中硬件支出高达80%以上,而对于软件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相对较少。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导致软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失衡,呈现出高硬件投入、低软件投入的状态,巨资购来的硬件设施成为摆设,许多信息资源库未能有效开发和共享,大量应当成为信息资源的信息流失严重,可供共享的高质量信息资源并不多见,而信息资源不足就难以吸引用户使用信息网络,信息的流动和共享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库最终成为死库、空库,导致政府投资效益递减。
2.4效果评估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为了引导电子政务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和从事电子政务研究的机构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但是总体来看仍不成熟,很多地方政府将电子政务当成产业投资来进行评估,在实践中采取管理经济的手段来推进电子政务,过分强调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短期效益和直接效益,以衡量经济发展的方法来衡量电子政务的成效,忽略了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长期效益和间接效益,这种做法严重会低估了电子政务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社会效益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缺乏对社会公共服务便捷性、内容、范围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以某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核心指标体系为例,如表2所示,评估体系的主要考核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以及信息资源库建设等,涉及到便民服务的指标很少,只有服务对象满意度和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两个三级指标,至于如何让公众快捷准确得到服务以及提供个等深层次的考核内容则没有体现。此外,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过程中,以专业机构或专家根据评估标准打分或评价的方式,缺乏公众使用程度和满意度的实际调查,评估结果难以真实反映电子政务使用效果。
3发展思路
要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四个误区,必须准确认识电子政务的本质,了解当前电子政务所处的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府行政管理改革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新路子。
3.1电子政务本质上是一种新型政务形态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政务模式。推行电子政务的过程,并非将原有工作方式和内容与信息技术简单相加,而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政府组织结构变革和政务流程优化的过程中。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与政府管理创新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过程。由于政府管理体制必须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因此与政府管理体制相生相伴的电子政务一旦开始就永远没有结束[5]。在我国,电子政务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共同承担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电子政务促进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同时行政管理改革又支持电子政务发展,为电子政务营造必要的环境,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改革在互动中不断前进,共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因此,我国电子政务战略应充分结合行政管理改革战略,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改革结合越紧密,电子政务的效益就越好(图3)。
3.2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体制革新的攻坚阶段
根据前文论述可知,我国电子政务依赖于行政管理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必须加快行政管理改革。回顾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从最初提出建设“三金”工程,到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再到现在逐步深化应用,实际就是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为适应新形势而不断进行改革的过程。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已进入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深化应用为主过渡,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政务纵深发展的环境。横向上看,政府机构设置偏多、分设过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基于职能划分的政府组织结构与基于业务流程的电子政务不相适应。纵向上看,政府组织机构层次过多,信息沟通缓慢,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与电子政务对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要求不相适应。政府业务流程上,行政审批过多过滥,行政流程不合理,与电子政务简单、透明的业务流程要求不相适应。改变行政管理体制现状,是一个长期的多方利益博弈过程,我国电子政务已进入由行政管理改革驱动的攻坚阶段。
3.3必须统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管理改革
现阶段要求将行政管理改革作为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的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因此,应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组织结构设置创新,围绕任务或过程建立组织结构,削减组织层次,打破职能壁垒,使政府由纵向金字塔向横向扁平化发展,实现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任务为中心”转变。加快业务流程设计创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缩小行政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环节,将原来模糊的串联业务流程改变为清晰的并联的形态,提高流程效能,使政府向着规范、透明、服务、高效的方向发展,为电子政务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推动电子政务不断向前发展。
4对策建议
结合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以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改革融合推进为思路,实现电子政务向深化应用全面转型。现提出以下建议:4.1将政府业务流程优化作为首要突破口根据前文的论述可知,电子政务自始至终伴随着政府组织结构调整和政府业务流程优化。但是行政管理改革涉及政府组织机构调整和各方利益的重新分配的博弈,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的事情,因此行政管理改革是推行电子政务的难点,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相比较而言,政府流程优化对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变动较少,比行政管理改革容易着手,因此可将政务流程变革作为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突破口。例如,天津滨海新区以政务流程改革为抓手,整理和规范现行的业务流程,优化审批流程,使之明晰化、简单化,大力推行限期审批、联合审批等工作模式,使审批事项减少了46.7%,申请材料减少31.1%,办结用时缩减了27%[6]。政府业务流程优化,是当前推进电子政务可行、有效的手段,可以作为解决我国电子政务体制机制问题的首要突破口。
4.2创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管制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决定了我国电子政务“以政府为中心”的建设模式,电子政务职能多用于社会管理。然而,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电子政务向“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强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方便地获取信息、接受服务。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在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规划和设计时,要对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将需求最迫切的项目作为优先开展的服务项目。第二,在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将各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对需要跨地域、跨部门、跨层次的公共服务项目进行信息集成,构建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协同服务。第三,重点加强省级以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由于中央和行政级别比较高的政府主要以宏观调节、政策制定、决策指挥等为主,而行政级别相对比较低的政府更多是为社会提供直接的公共服务,因此对省级以下地方政府来说,要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的重点,放在为企业和社会与公众服务上来。
4.3明确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信息资源共享是电子政务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深化电子政务应用,要求信息资源实现广泛的共享。然而如前文所述,信息资源难于共享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基于职能的部门设置及其职能分割产生的利害关系,因此在政府体制难以变革的情况下,可从规范信息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入手。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通过立法规定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制定法律法规,对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加以规定:尽管政务信息资源由各部门采集和管理,但采集和管理的过程是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因此该政务信息资源属于政府和全社会,而不是属于某一政府部门。此外,需要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权、使用权,以及共享范围、信息安全保障作详细的规定,为信息资源共享奠定技术和法律法规基础。第二,建立信息共享经济补偿机制。尽管政务信息资源本身属于各级政府,但拥有信息资源的部门却因为信息采集、管理、维护等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因此有必要协调信息共享涉及的各个部门,共同建立一套信息共享经济补偿机制,由信息资源接收方给予信息资源供应方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有利于调动信息资源提供方的积极性,确保信息资源的持续共享。第三,通过信息资源共建推动信息共享。协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各部门,明确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开发、经营等权责,达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契约,形成长效机制。
4.4发挥绩效评估对公共服务的导向性作用
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改革关注的重点,如何将电子政务的服务导向性客观地反映到绩效评估体系中,对于衡量电子政务社会效益的整体水平、确保电子政务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或期望至关重要。全面发挥绩效评估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导向作用,应该做到:第一,在设计电子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时,其指导思想和原则、指标体系、操作方法和运行程序等都要充分考虑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第二,在建立电子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过程中,对于衡量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是否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改进了政府管理以及最大程度地方便了企业和公众等指标,应当加大评估考核的权重。第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必须科学准确地体现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尽可能地构造出反映我国政务发展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
4.5加强推进民生领域的电子政务应用
建设服务型政府,重点是加强社会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就要求电子政务发展中需加快推进民生领域的电子政务应用。第一,推进民生领域的电子政务应用应当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过程紧密结合。重点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服务,积极推进科研、文化、社区、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增加全社会的和谐度。第二,推进民生领域的电子政务应用应当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实惠,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方便获得各种信息,快速办理与政府部门相关的各种业务。第三,推进民生领域的电子政务应用要围绕政府部门业务联动。要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信息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建立起多层次、多类型、简洁实用的便民服务体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篇4
关键词: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 个性化服务 政务协同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的开展适应了未来信息社会对政府的要求。从各国发展经验看,电子政务已逐步从最初仅以提高政府效率、改善政府职能为核心的广泛改良运动,发展为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为核心、促进政府改进管理水平与转变政府职能的工具。当今世界,电子政务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显著特征――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2008年6月,下注册的政府域名总数发展到40831个[2]。部委网站的拥有率为96.1%,省级政府网站拥有率为96.9%,地市级政府网站拥有率为97.0%,县级政府网站拥有率为83.1%[3]。但我国电子政务整体水平并不高,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排名中,中国排名第65位。较之以美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早的各国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虽然促进了政府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但仍未达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目的。
二、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的效益来自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对现代的电子政务而言,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责,追求公共服务的质量,增强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无疑是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一直追求的最主要目标,也是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存在的核心理念。
按目标定位,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①降低行政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如人、财、物资源)与无形成本(时间以及其他隐性成本);
②在有限投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③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增进公众的满意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
“降低行政成本”只关心成本的节约,即只是停留在输入层面上;而“在有限投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关于输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追求产出与投入之比的最大化;“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增进公众的满意度”涉及产出或结果与工作目标的关系,要求政府不是为产出而产出,而是应当有益于政府目标与基本价值的实现。这3个阶段反映了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的功能
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是“以电子为手段,以服务为核心”而展开的,这种公共服务虽然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但并不是简单地把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搬到网上,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集成化功能,表现为公开政务信息、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网上互动参与以及业务集成处理等方面。
⒈公开政务信息
公开政务信息是指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通报信息、政务信息和共享,这些信息包括政府的业务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信息、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应用、政府事务最新进展公告、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信息、人民生活相关信息等。对于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而言,通过公开政务信息,有利于做到信息实时共享,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⒉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政府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或政府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同时政府还可以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心理倾向、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等来充分激励用户需求,促进用户有效检索和获取信息,促进用户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
⒊网上互动参与
网上互动参与是指政府通过在网上提供相关信息交换的途径,以满足用户交流信息、反馈信息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政府也需要了解民意、需要民众参与决策,以体现民主。
⒋协同业务处理
我国业务处理系统已基本建成,在运行过程中要利用好原有资源、集成原有的应用以协同处理业务。这种集成主要包括:用户界面的集成,即统一入口、统一界面,实现统一门户;功能层上的集成,即调用对方功能实现应用,也即依靠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功能集成;数据层上的集成,由公共服务数据支撑层来实现解决数据分布和异构问题。电子政务在集成政府的业务后,通过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为公众服务。
四、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的实现
⒈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框架
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框架主要由应用部分和数据分析部分构成。应用部分包括公众网应用系统和专网应用系统两个系统,它们之间进行逻辑隔离,相互通信;数据分析部分整合应用部分的数据资源,综合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进行分析,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高公众满意程度。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公众网应用系统”利用统一的门户面向公众服务,公众可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如呼叫中心、政府网站等,但仅需面对一个门户即可获取政府所有服务和资源;公众向政府提交的各类请求,通过“公众网应用系统”传入“专网应用系统”进行处理,政府利用“专网应用系统”对各类请求进行处理后又通过“政府公众系统”反馈给公众。数据分析部分整合公众数据中心的呼叫中心数据库、WEB数据库等数据资源以及协同政务数据中心的业务数据库、办公数据库等数据资源,建成数据仓库;并利用OLAP、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分析公众的网上行为和需求动态,获取公众的隐含的、有意义的信息和知识,及时把握公众需求和偏好的变化,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并据此调整服务的具体内容,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
⒉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的实现手段
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的实现必须贯穿以下3条主线:
⑴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就是满足公众需求,但是由于电子政务系统本身发展的阶段性、政府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机构设置等原因,部分人对建立电子政务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或理解不深刻,使“办公型政府”还没有完全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应创新和整合交互渠道,使公众无论通过呼叫中心、网站还是面对面的交流,都能保证得到一致、标准的服务,从而提高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质量;同时,以公众为中心设计行政程序、搭建互动平台,从改善服务的目的出发,以公众为中心来组织政府的公共服务,实现从职能型组织到流程型组织的过渡,使公众只需关注服务种类与提供服务的流程,以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
⑵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指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的服务模式。通过判断公众在使用政府各种服务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个性化需求,动态地组织各种信息、处理流程,提高公众办事效率,从而提高电子政务的性能。
政府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对公众信息的获取一般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方式。公众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定制服务,如服务内容、服务界面和服务方式等都是静态的;而政府通过实时地判断公众需求,为公众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即为动态的。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为:
①公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注册,登记个人信息,并进行相应的个性化服务定制;
②系统对公众个性化定制信息进行编码,作为用户静态特征存入公众数据中心的用户信息库;
③系统实时跟踪公众的浏览行为,分析其兴趣偏好,并将有关信息作为动态特征存入用户信息库;
④系统根据公众的静态特征与动态特征进行个性化需求分析,向公众主动提供服务;
⑤公众对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系统不断地跟踪公众访问行为,调整对公众需求特征的判断,通过门户网站逐步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
⑶整合信息资源协同电子政务
以服务公众为中心,通过计算机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来整合政府资源,重组政务流程,实现政府跨部门、机构、行业的协同工作,能更大程度地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公众满意度。
整合信息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协同,首先,应建立组织保障体系。通过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协调委员会、信息官联席会议等第三方解决跨部门鸿沟现象,使各部门之间有效地进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应实现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的规范化。在各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时,应配有一套管理数据库的制度,以保证数据库规范性使用;同时在实现信息交换时,也应配有数据交换标准体系,以保证信息交换准确进行。第三,通过流程再造优化工作流。业务流程的再造可以使协同工作流优化,如以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以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管理,取消不必要的环节等。将原有的业务规范整理清晰之后,才能引入计算机处理流程。
五、结语
随着电子政务发展的日益深入,以公众为中心,超越地域、时间和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已成为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任务。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的实现,能提高公众满意度,进而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万高.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进展[J].电子政务,2008(1):50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2008-8-20].省略nic.省略/uploadfiles/doc/2008/7/23/170424.doc
3.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6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EB/OL]. [2007-05-14]. mofcom.省略/subject/jxpg/index.shtml
4.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陈岚,女,1980年生,汉族,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通大学地方公共政策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
篇5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政府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243-01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及其优越性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世界银行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利,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由此可见,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高效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电子政务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就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政策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或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能力。
第三,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
第四,提高政府的竞争能力。电子政务改造并提升了政府的竞争力,网络时代的政府竞争力必然基于网络基础之上。
在我们看到电子政务这么多优点的同时,我们不能为其优越性所迷惑而不去注意其存在的缺陷。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电子轻服务
所谓“电子”,泛指技术手段的实现。所谓“政务”,泛指政务变革的实现。数年来,我国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设模式,建设的重心偏重于“电子”。突出的特点是:建设单位各自为政,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我国是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始阶段,对电子政务概念和内涵还缺乏全面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引用,政府处于被动位置,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必然。近几年,全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在“政务”的实现方面,遇到了主客观方面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与电子政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表明:尽管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都花了力气,并且许多单位自认为“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从用户方的调查却显示了相反的信息。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不同地区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作为首选项,有意思的是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此的反响比东部和中部更大。
(三)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根基不稳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被称为“沙滩上的电子政务”。对互联网上的我国电子政务站点进行进一步审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多数网站上,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占据主要位置。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机。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其他问题
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距离遥远,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此外,我国电信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电子政务立法滞后,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加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一)借鉴经验
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对我国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一,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得到国家高层的立法、资金和资源支持;第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综合发展,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政府的任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离开企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事关国家全局发展战略,应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出发,由国家组织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精英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积极实施。
(二)加强宣传吸引参与和互动
电子政务要真正发展,决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该万民联欢,共同参与。在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最好能够利用传统的报刊等媒体对电子政务广为宣传,让广大百姓了解电子政务,并接受电子政务,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电子政务实现自己的民利。同时,应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应用性,以更亲民、便民的形象吸引群众。
(三)电子政务不应排斥民众批评
网络本身只具有技术性价值,而应用网络技术建成的“电子政府”则意味着信息的公开透明,意味着政务效能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电子政府”利用网络技术的特有优势,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和自由的平台,以便公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建议意见以及监督政府行政,最终实现政府行政与民意的无缝对接。政府建立官方网站,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民众诉求并及时回应,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公民权利与增进公民福利。
(四)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既往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五)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平衡现有的各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推动电子政务的难点在利益的分割上,所以,没有综合性的权威部门根本无法实施真正的电子政务工程。必须由国务院设立专门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和管理机构则可先从部门之间协调开始,成立相关小组。
四、小结
加大电子政务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代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相信我国能够克服在电子政务方面遇到的困难,改善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之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篇6
关键字:新疆 电子政务 发展状况
随着20世纪60-7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再造主张的提出和信息化的兴起,电子政务应运而生,并且在20世纪末得到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作为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被视为传统政务的必然发展方向。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指政府部门机构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政府组织结构改革和工作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分隔的限制,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有利于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公众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本文以新疆为例,重点研究其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一、新疆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从总体上看,新疆的电子政务尚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据调查,新疆现已初步建立了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适时更新的政府网站。从电子政务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建立成熟、完善的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政府网站是必不可少的,是电子政务发展起步阶段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
(一)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
新疆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基本上处于建立内部通讯和信息平台的阶段,即实现了办公活动的无纸化和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将收发文处理以及文件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向工作流程自动化方式,实现了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移动办公。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普遍提高,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模式属于事物型办公系统。但是,政府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工作流程自动化,优化重组,综合事务处理与管理的自动化,通信功能的多极事务处理,管理和决策型办公系统还未完全实现。由于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又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加之政府机构改革不彻底,导致人员的新陈代谢和分流不畅通,这些元素都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二)建立政府门户网站
由新疆政府部门统一建立的门户网站界面友好,网页设计充分凸显了新疆的地方文化特色,成为宣传新疆、介绍新疆的权威性窗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网站导航清晰,链接全面,提供政府新闻、政务公告、政府文件、政务动态、法规规章等内容;设立问题咨询、意见调查反馈、主席信箱、网上投诉及查询投诉结果,为公众提供了快捷便利低成本的网上电子途径;提供办事指南、应急管理、各种政府表格下载、招商引资,包括网上办税、
考试咨询、网上报名、食品质量监督、质检局行政许可在内的网上服务。但是,政府网站建设的数量、规模和应用管理水平偏低,网站不为应用而建设,而只为建网而建设。虽然信息的更新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所提供的内容理论性强,缺乏实用性。网上办事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偏少,所涉及的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提供较全面的政府网上服务。对于公众的问题咨询,意见调查反馈,网上投诉的处理效率偏低,政府新闻的占据主要地位。
二、新疆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由于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疆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和电子政务本身所涵盖的广度和深度,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性、建设长期性、投资风险性、艰巨性和深刻性,新疆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而且部门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一)电子政务的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电子,轻政务、重技术,轻管理、重监管,轻服务的现象
首先,一些单位盲目的追求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而软件的设计思路却仍限于模仿传统手工做法,致使有高速列车却无高速通道,造成无米之炊。其次,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政务信息资源不能予以及时的公开,只局限于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的信息,忽视在线服务的作用。再次,当前多数电子政务的项目还是放在提高政府的监管职能上,公众服务项目并未摆在重要位置。政府发展电子政务不能只重视政府机构内部信息化,自我循环、自我封闭,忽视政府对企业、公民服务的信息化。
(二)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的认识
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全面地认识,对于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从主观上对电子政务的需求还不十分迫切,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其存在
的必要性和发展的趋势,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或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更没有提出电子政务“以公众为中心”的观念。同时,社会各阶层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和应用的程度不同,容易形成并扩大信息技术提供者和应用者之间的“数字鸿沟”。
(三)电子政务的建设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的现象
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技术、安全和管理标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战略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的冲突,致使在政府系统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继续维持高墙林立的状态,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各搞一套、自行其事、孤立实施、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由此,电子政府只能是更加封闭的政府,或者是低效率的政府。同时,在宏观层面上对政府及其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违背了电子政务发展与建设的目的,使其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对电子政务的投入不足
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不足,忽视制度建设、公职人员的能力建设和电子政务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网罗,致使办公自动化、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实施不到位。信息化需要巨大的投入,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种静止、孤立的层次上,单纯从成本概念去衡量产出效率,将很难作出果断的决策,由此还可能将一个前程远大的婴儿扼杀在摇篮之中。
(五)电子政府的建设存在信息资源没有有效的共享和整合的现象
由于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建设标准,利益冲突无法协调,相当一部分政府机构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庞杂,模式不统一,技术上存在不兼容的现象。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其结果必然是良莠纷呈、优劣并存、网络不通、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和整合,具有共享价值的信息资源得不到整体规划和建设,增加了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无序和盲目现象,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新疆有50多个厅局委办,15个地州市、80多个县市,如果以自身为主导进行建设,则本地网的数量为乘积关系,即有六万多个本地网,这对于政府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和一致性来讲,非常困难,从而形成网络分离、信息孤岛和信息分散。
另外,在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建设方面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律文件,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同时在应用上又缺乏有效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和长期运行的安全保障机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根本在于新疆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一是计算机普及率、网络普及率等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政府管理水平还较低,基层部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不规范、政策漏洞多、工作透明度差、人为因素多,增加了电子政务的实施难度。三是政府收入少,但财政支出项目很多,使有限的资金更加难以分配到信息化建设中来,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
三、加快建设新疆电子政务发展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电子政务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对策,加快新疆电子政务的发展,缩短同发达地区的差距。针对新疆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反复宣传、强调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的趋势。提高政府、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重要性的认识,纠正和破除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的各种错误的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认识。要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努力建立起一种有利于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文化,使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诸多方面共同参与、实施。要克服电子政务建设属于“技术拉动型”或“政府推动型”的认识误区,开展全民信息化教育活动,以社会各界所有忽视信息化和接触不到信息化的阶层为对象,对他们进行普及教育,使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
(二)全盘规划,统一标准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关乎现在,溯及长远。因此,在电子政务起步之际,急需尽快制定新疆电子政务的全盘规划。根据新疆地区自身的发展情况、国家政策和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期,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长远发展目标或一个期望实现的“电子政务“蓝图。制定相应的宏观规划、统一的发展政策和建设发展规则,吸取“.com泡沫”的教训,降低投资风险。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新疆地区的地方标准和政务的部门标准。构架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统一的信息化相关标准,按“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模式开展政府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管理工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现象。
(三)适用为上,借鉴合作
认真研究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从新疆地区的现实出发,牢固树立“以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促发展”的观念,强调电子政务的实用、适用、好用,强调与外部、与未来的兼容性、互通性。坚持从应用出发,把应用作为衡量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根本标准,根据应用需求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健康发展。新疆地处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按照“有用”的原则发展电子政务。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分阶段、分专业、分步骤来实施电子政务,突出核心业务,有选择、有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硬件系统建设要以“满足当前需要,适当前瞻”为原则,平衡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在应用开发中,要注重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四)增加投入,培养人才
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继续建立、改进和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重视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全员人才培养,重视教育培训,加强对公务员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专业培训。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网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务和政府业务流程的专业素质复合型人才。
(五)公众为主,注重资源
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社会信息中的70%以上实际都在政府的掌握之中。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要把政府为公众提供电子化服务作为优先实现的内容,以公众需要为目标,提供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服务。政府要把有用的信息拿出来,让它真正为社会公众所用,“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向全社会公开除保密以外的各种信息。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化要覆盖不同的人群,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要,缩小“数字鸿沟”。做好应用导向性政府网站,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布局和集中构建重要的信息资源库,开展以行政许可法为依据的网上审批。
电子政务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施政效率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政府部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必然选择,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况政务本身也在衍变、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不断暴露出来。再加上新疆地区目前现有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的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新疆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地方特色的电子政务。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电子政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2]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篇7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应用
一、前言
(1)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本身是一场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将有效的推动政府改革的进程,电子政务就是要通过政府工作流程的再造,政府机构组织的重组,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交互式网上协同办公。(2)电子政务包括三方面的含义。首先,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同时也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其次,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公共事务,或者为了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而快速处理公共部门内部的事务,这决定电子政务有着广泛的内容;第三,电子政务并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运行简单地搬上互联网,而是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更有利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3)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强调的是一个过程,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部门,政府在整个信息化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并要率先实现信息化,那么电子政务则是实行政府信息化的具体途径。政府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具体政务工作电子化的过程,也可以说,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一种手段。(4)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的一种管理手段。它强调的是政府内部在各类政务工作的处理方面要运用先进的设备,向无纸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而电子政务不仅强调政府的内部要实现信息化,更重要的是政府向社会、企业乃至公众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也要实行信息化。(5)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政府上网是1999年中国推动的“政府上网工程”形成的概念。政府上网在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利用因特网,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向公众信息,实现与企业、公众的信息沟通、交流,并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实现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不管是电子政务还是政府上网,都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某些电子化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政府网站才能进行,离开政府网站,政府就不可能向社会提供一个单一的窗口。而电子政务的含义要宽泛的多。除了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外,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信息传递等,也都属于电子政务的范畴。
二、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电子政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已开始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尤其是体制障碍、管理障碍等因素。国外建立电子化政府的目标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政府,则是在80年代就已开始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化政府发展较快的主要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家,且各个国家发展情况也有一定差距,其中,尤以美国发展最快,规模也最大。
三、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公务员的观念有待提高。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更高、更加规范等,这势必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是对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一个严格考验。我国社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低,包括电子商务发展也较缓慢,也在一定程序上制约电子政务的发展。因为政府信息化很难孤立地进行,离开企业、社会乃至个人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就将失去基础。信息安全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中的关键问题。与电子商务相比,电子政务对信息的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政府所掌握的信息中,有大量信息对国家的安全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四、电子政务“三网一库”的建设
电子政务具体的讲就是“三网一库”(二网一站一库)建设,“三网”是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内网),国务院办公厅与各地区、各部门联接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外网(一站)”是政府门户网站。“一库”办公业务与资源数据库。(1)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内网)。主要完成机关内部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业务的网上办理,为机关公务员提供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应急指挥等方面的信息支持与服务。(2)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专网是在内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上、下、左、右互联而成的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主要实现上下级之间、地区部门之间公文传输、信息交流等功能。专网是由多个局域网互联而成的广域网,两者在物理上是一套网络,是全国政府系统的内部办公业务网。(3)互联网(政府门户网站)。是指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搭建在因特网基础上的、面向社会大众的政府门站网站。同时也包括机关大楼布设的可以上国际互联网的网络。为保密和网络安全,这套网络与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是物理分隔的。(4)办公业务及资源数据库(一库)。一是公文处理。公文运转对政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公文处理主要是为公文的有效运转提供保证,实现公文签收、登记、分发、办文、归档、会签、发文等基本功能。二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通过电子邮件可以方便地起草、发送、浏览邮件并分类归档,实现各类信息在政府各部门及个人之间快速的传递。电子邮件的应用已成立一种协同工作的机制。更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依据不同工作流的处理流程,自动地将文档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递给下一处理人,通过文档的自动传递,实现复杂的工作流应用。电子邮件成为用户间交流知识,达到知识互通有无的良好工具。三是签报管理。签报是政府机关内部形成和使用的特殊文件,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管理,主要涉及拟稿、审核、签收、会签、拟办、签批、电子签名、交办、退稿、备查、提交归档、打印、销毁等环节;四是会议接待管理。为政府各种会议的组织和接待提供科学高效的管理:会议的准备、记录和查询,会议的通知、日程和会议纪要的形成;来宾的接送机(站)、住宿、活动日程等。五是信息资料管理。对原始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管理,具备刊物编辑、文摘与提要编写、刊号管理,以及刊物查询、统计、汇编等功能。六是领导活动日程安排。协调领导日常活动安排,检测并避免各种可能的冲突,提供有关人员日程安排查询。七是车辆管理。管理机关车辆使用的整个过程,从用车的申请、审批、通知,到派车、回车,用油、维修、车况,以及最后的单据存档、查询、统计等。八是国民经济动态数据库。建立经济发展各项指标、产品、产量及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库平台,相关单位部门定期进行更新,数据库对其进行汇总、分析,为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五、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方法
篇8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网络政府;发展;启示
1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1.1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政府电子网络构建做的比较好的,是美国、新加坡,还有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其中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公认做的比较好的,也最具代表性。美国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是1993年,由副总统戈尔提出一个国家资讯规划,国会通过了方案,提出到2003年10月,政府机构要逐步消除市场化办公,并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电子化的在线交易。为了推动政府信息化,美国在推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甚至通过总统命令这样一种形式来规范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比如1997年12月,克林顿了一条命令,要求政府的信息不是根据机构进行组织,而是根据用户可能寻找的服务,或者是信息的类型来组织,即政府要帮助公民一站式地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
在应用领域方面,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开始时,也不是全面出击,而是重点突出应用。但是这些应用是有选择的,在推动电子政务应用时,更多关注的是政府对社会、对企业的服务,对公众的信息服务。美国确认了重点应用:建立国际性的贸易资料系统。建立政府部门的电子邮寄系统。这是美国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最初确立的一些重点应用领域。
1.2欧盟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欧盟15个成员国目前绝大多数都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按照欧盟提出的目标,这15个国家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方面是统一步调的。他们提出在15个欧盟国家内部,重点或者部分推动20项几乎全部是面向社会的具体应用。具体来讲,有12项是面向社会成员个人的,有8项是面对企业的。而且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欧盟15个成员国大体都要能实现这20项应用,也就是说这20项具体应用都能在网上办理。通过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概况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化的力度,推动电子网络政府的建设,说到底他们的本意是要提高本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2当前我国发展电子政务存在的困难
从政府管理体系和机制方面看,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电子政务应用体系的构建受制于庞大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或者说,行政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构建的复杂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构建,绝不能过于简单,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这是因为政务管理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级政府都设了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职权,各自行使独立的权力,但是他们又绝不是孤立的一个系统,它要左右配合、上下连动,这是政务管理,政务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企业运作的重大差别。在美国,大体是自由市场经济,这个自由市场经济政府管理的模式总体是管理的比较间接,很少直接管理,而且各个政府部门的设置也比较粗放,不像我们机构设置的那么多,那么细化。美国是一种比较粗放的机构设置,我国相对的是一种细化的机构设置,在这样一个大布置的行政管理体系下构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②如何改变传统政府的政务管理流程和程序。我国的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现在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变这套传统政务流程是相当难的,而这个流程不改变,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不适合、不符合信息化的要求,所以政务信息化一个重要的要求是要对传统的政务流程进行重新构建,这是比较复杂,也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③如何改变公务人员的管理行为。公务人员在长期的传统政务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一种观念、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要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按照信息化的手段使他们的行为、观念能够适应电子网络政府要求,两者之间应该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如何改变公务人员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能够适应电子网络政府管理要求,重要的在于公务人员管理理念的转变,只在管理观念转变了,管理行为才会随之改变。
3西方电子政务发展得到的启发
吸取发达国家建设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构建电子网络政府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①要关注应用,首先在重点应用领域进行突破;②要立足服务,面向全社会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③要循序渐进,政府及各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府”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建设。
(1)国家要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重视的问题应是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技术标准,以此来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的发展。国家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努力贯彻落实。规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电子政务作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其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党政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的调整和协调。这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从而能够对全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强调技术标准的统一性以及在一定的整体规划下进行,并不意味着要简单地追求硬件设施的先进性,而是强调未来的可连接性和整体布局、应用的合理性,否则就可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偏离了方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
(2)建立功能完善的政府信息网络信息库。政府信息化实施的基本条件,是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整个社会所需要决策的数量越来越多,政府决策的负担越来越重。在信息社会中,政府更开放,公众的参与性更强,决策更趋科学合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检查更具体直接。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①要求政府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经济结构、信息系统及社会文明的其他特征相适应;②建一条能将所有部门连在一起并让它们协同工作的安全的政府内部网和中央数据库;③提供满足公民特殊需要的服务,公民能够从网上方便、安全地得到这些服务。
当电子网络政府逐步构建完成之后,政府的网上应用会越来越多,如此便会产生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在建立电子政府的初期,应对数据库的建立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要加强政府各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从而既能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又能互相连接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3)建立和维护功能强大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的建立关系到实际的应用,是发挥整个电子政府的功能的一个具体表现,在电子网络政府建设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一般应与数据库的建立同步或更早一点,但它也必须在信息数据库系统建立得比较完整之后才能发挥其作用。应用系统的范围较之数据库系统更为广泛,使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工作协调和内部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政府对城市和社会的管理工作水平真正上一个台阶。
电子网络政府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可能会影响整个政府存在的形态,这对于传统政务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过去、行政管理人员实际更多是一种管理职责,那么未来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公务人员逐步要成为一种知识管理的提供者。
参考文献
[1]胡小明.电子政务效益从何而来[J].天津科技,2005,(03).
篇9
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针对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1.网络安全域的划分和控制问题
很显然,安全与开放是矛盾的,这个在电子政务的应用中也同样存在且显得尤为重要。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涉及到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因此它需要绝对的安全。但是同时电子政务现在很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要为社会提供行政监管的渠道,二是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如社保医保、大量的公众咨询、投诉等等,它同时又需要一定程度的开放。因此如何合理地划分安全域,通俗地讲,能让老百姓看什么,不能让老百姓看什么,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一些单位采用VPN的形式进行某些业务操作,但是操作中WEB方式给公众浏览,这时就存在在网络拓扑中WEB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业务数据中心库应该摆在什么位置、如何利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合理划分这些域等等问题。
而同时前一阶段正是由于政府公开的信息中过分强调了“安全”这个问题,弱化了“开放”,导致了很多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不了多大的正面作用,甚至有负面作用的存在,如制作了一个网页以后无人定期进行维护导致与实际内容有所偏差,甚至有的是明显的错误等。在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情况下,一些部门为了迅速扭转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盲目地将一些信息公开化,导致了一些泄密事件的发生。
2.内部监控、审核问题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不同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对公网的利用率上。就像前面提到的电子政务模型中的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这一块,就基本是利用VPN等技术实现的专网。抛开公网的庞大黑客群体不谈,内部人员是否对网络进行恶意的操作和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单位网络本身的安全等级系数和防护能力。目前绝大部分单位都没有系统可以实时地对内部人员除个人隐私以外的各项具体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更不用谈对一些非法操作进行屏蔽和阻断了。
3.电子政务的信任体系问题
电子政务要做到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三方认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一定级别的第三方认证,才能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任体系。
目前比较流行的或者说使用比较广泛的就是PKI信任体系。它包括了密码算法的选择、CPS的制定、捆绑的安全强度等等,但是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这些都是基于电子商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毕竟是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PKI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应用到电子政务中来的话,虽然不能说是一团糟,但是它肯定会“水土不服”,出现问题将在所难免。
4.数字签名(签发)问题
在电子政务中,要真正实行无纸化办公,很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电子公文的流转,而在这之中,数字签名(签发)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原因在于这是使公文有效的必要条件。一旦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出现很多假文件、错文件,严重的将直接影响政府部门的正常运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数字签名系统不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能不能接受的问题,而且系统本身也都不是很完善。
篇10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A
面对电子政务建设中千头万绪的问题,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电子政务建设者,在现行行政体制下,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结合目前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政府电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样,我们将以上两个方面来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 各级政府电子政务主要问题
1.1 对电子政务及其发展认识不足,不够重视
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均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各级领导也普遍将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到抓住机遇,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服务的高度来认识。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存在观念上的误区: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互联网目的就达到了,而仅仅把电子政务当作传统政务的补充而已,这些都是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管理方式改进的结果。
1.2 电子政务发展理论研究滞后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有关围绕电子政务的研究理论多数是偏重于技术层面的,这种状况如果长远下去必将影响电子政务本身的发展。而电子政务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它的影响也将是全面深远的。可以说理论研究有些滞后电子政务实践,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于提高层次也就会成为必然。
1.3 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融合度不够
电子政务建设属一项利国利民的创新工程,“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但长期以来各地各级政府由于对信息技术了解有限,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在政府决策层面,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几乎是相互独立的两件事。
1.4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1.5 队伍建设滞后,信息化应用技能不高
任何信息化工程成效如何,关键在人。电子政务也不例外,如果没有人用或没有会应用的人,再好的应用系统也是形同虚设。相关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枯燥难懂,学过就忘,效果不明显,公务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2 云计算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整体上用10个字概括:整合、协同、互联、共享、重构。整合就是对已有的政务系统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整合。协同是重点实现业务的跨部门协同。互联就是克服条块分割、信息孤岛加快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就是在整合、互联、协同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共享水平。重构就是按照政府组织体系的调整重构一些重大综合应用项目。
2.1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顶层设计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根本,密切结合中心工作,积极推动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等优势,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支撑各部门应用发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推动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设计方向则是推动数据和业务系统与承载的技术环境分离,推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过程优化,推动建设完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2.2 我国的电子政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网络分离、部门分割、信息孤岛、信息分散、缺乏智能等。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指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要解决顶层互联互通协调不畅和纵向延伸边界不清的难题,并建议尽快组织制订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统一标准规范,加强顶层设计,国家统一标准规范应主要关注于全局性、涉及互联互通的标准。近年电子政务系统的快速推进,让各级政府机关投入巨资采购了大量硬件设备,建设了多个应用系统,但是普遍出现了设备资源利用率低、重复建设严重、信息系统运维难、人员成本和能源消耗巨大等问题,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运维成本成为各级政府机关最急迫的需求。
2.3 随着云计算在国内金融、能源、通信、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成功案例逐渐丰富,电子政务也找到了解决前述问题的突破口。作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云计算在电子政务领域逐步开始落地,进入实战阶段。如今已有上海、北京、青岛、西安等城市在电子政务云应用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丰硕成果。云计算是网络互联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模式的全新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发展的必然趋势。云计算通过动态易扩展的资源整合和按需供给的专业化应用服务交付模式,提供高效可靠、绿色节能、低成本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满足各种信息化的需求。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极大地满足了推动信息资源整合、促进政务资源共享的需求,能够帮助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并将对公共服务、民生服务的提高和改善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推广应用方面,从各地的规划部署中不难看出,电子政务也是云计算的应用重点之一,云计算在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骆珊,李波,周永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姬泊.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