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篇1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5.

[2]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越男,王立清.政府网站的构建与运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通信技术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笔者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广西;电子政务;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

我国政府从1999年开始推进政府信息化,短期内各级政府的网络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到2006年底,我国部委、省级、地市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90%。广西电子政务的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广西大部分的县或县级市,尚属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政府的电子化方面发展缓慢,制约了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因此,针对广西特别是其欠发达地区的特殊环境,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各级政府寻求一套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广西县级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

广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政府的重视促进了广西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备

覆盖全区的广西移动通信和广西联通通信网络为电子政务信息平台提供了有力的网络支撑。广西移动公司到2007年在网移动手机客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与2300多家企业合作建设了企业信息网;通过开展农村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使无线信号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广西联通通信网络也已实现了遍布全区各市、县、乡及发达村落和城市建筑物的深度覆盖,还将实现北部湾我国沿海的联通网络全海域覆盖。

(二)新经济背景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广西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处在东盟经济圈、泛珠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的三圈汇合地,具有多区域经济合作特征,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又被提上了国家的发展策略,这些都使广西具有很好的经济背景。新的经济背景给各级政府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经济的新要求,为此广西各级政府都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网络各地的产品信息,介绍地方法规政策,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撮合项目合作。

(三)示范性电子政务项目成绩突出

广西电子政务的建设已基本形成覆盖区、地市及县镇的三级网络,其中南宁、桂林、柳州三重点城市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玉林、贵港等其余地市的工作同样有相当的进步。

南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已接入全市12个县区及市属各委、办、局二级网站82个,全市98%的政务部门都已接入电子政务平台。2005年12月,玉林市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系统正式启动,其基于互联网建设“一站式”电子政务的模式,得到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关领导、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2005年8月宜州市德胜镇人民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系统工程启动。在经济欠发达的广西,这是首个乡镇级打造的“数字政

府”,对广西众多的乡镇开展电子政务有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

二、广西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的一些发达地区、一些重要的政府职能部门及一些电子政务的示范项目确实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但广西县及乡镇级的电子政务客观上存在的资金、安全、人员、观念等的影响,以下着重分析广西县及乡镇级电子政务所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网站功能不全,内容更新慢,利用率低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平台,我区县级政府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大部分都停留在最基础的信息浏览层次,真正在网上办事的较少,而网上监督互动更少。许多县级的政府网站成了政府的“名片”,仅有政府名称、具体地址、领导名称、部门设置、联系电话等,而且其内容很少更新。据调查广西各网站的网页,更新周期在一周以内的只有5.5%,而一个月以上才更新的约73.9%,网页的更新速度慢,不能发挥信息技术快捷高效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后广大群众也就不再登陆网站。我区政府网站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在于缺少特色服务功能,各政府网站格式、内容、风格一致,没有突出自己的城市特色。

(二)资金短缺,工业化程度低,影响电子政务良性发展

信息化发展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如果区域经济基础、人均收入水平达不到一定的水准,企业规模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信息化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广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而县级地方政府财政相当困难,要完全依靠财政经费搭建上千万数字化平台,购买十几万应用软件,以及支付昂贵的宽带月租费用等,都有很大的难度。资金短缺,工业化程度低,影响电子政务良性发展。

(三)人才的匮乏造成认识上、技术上的制约,使电子政务很难推广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借助各种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它对信息推广、应用具有很大的影响。欠发达地区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比如广西某县,人口40多万,而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几个人,多数还是专科毕业,这样的人才结构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另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缺乏最基本的掌握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能力,根本不会利用信息技术,也成为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的极大障碍。

三、广西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及策略

由于欠发达地区资金少、人才缺,因此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而应当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

(一)坚持以服务于“三农”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发展策略

电子政务的核心是为广大的公众提供优质、快速的服务,在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应当优先考虑为占绝大多数人口的“三农”服务。为此,作为直接服务于“三农”的县、镇级政府部门应当义不容辞,将电子政务确确实实地落实到乡下。目前全国许多地区都在电子政务服务于“三农”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海口市近年来在海南省率先推行电子农务建设,目前海口市已在23个乡镇开设电子农务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西部地区的各省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规划,2006年底甘肃省启动农业信息化工程,计划在5年时间内建成省、县、村三级农业信息化网络工程。“电子农务”策略在政府和农民之间、专家和农民之间架起了联络的纽带和桥梁,在农村生产和市场之间建立了快速通道,促进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电子政务为“三农”服务方面,我们还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先进经验,比如美国为了确保农民利益,美国农业部每个月都要对世界农产品的供求形势进行一次预测,提供涉及120多个国家、60多个品种的市场信息,囊括了主要农产品的全球数量、国内产量、供求情况、价格变化等情况,并在法定的日子里公布。加拿大联邦、省级政府农业部门设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无偿向农场主、乡村居民、农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等提供农业法规、政策、标准、灾害、经营管理及农产品供求趋势等信息服务。广西欠发达地区各县乡的电子政务应当借鉴各方的经验,坚持电子政务为“三农”服务的核心思想,将电子政务延伸到农村。

(二)建立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农村居民整体的文化相对薄弱,信息素养相对偏低,不明白电子政务究竟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不容易接受政府采用的电子政务的服务方式,因此我们不要指望建设好一个功能齐全的电子政务系统,等着农民去网上申报宅基地、网上投诉。县乡两级的电子政务应当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帮助农民“增收”,使农民能够从电子政务中得到实惠,逐步接受和使用电子政务。为此可以考虑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相结合的面对农村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将电子政务平台不仅建设成为政务的信息平台,而且建设成为农业交易平台。利用电子政务平台使农民获取准确、及时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使农民快速治富。例如北京市平谷区盛产大桃,当地政府建了一个桃乡网,大华山镇通过网上销售大桃达2000多万公斤,占全镇桃总产的57%,实现收入3200万元;而大兴区则建了大兴西瓜网,2005年实现网上销售30万公斤。

广西地处亚热带,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广西的水果、蔬菜、土特产等农业产品享誉全国,而目前农业产品的销售手段仍然比较传统和落后,仅靠举办“荔枝节”或“芒果节”等手段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带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是新经济环境下的有效手段。

(三)以一体化、集约化的思路建设电子政务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县乡级政府财政资金有限,所以县级电子政务的建设应避免各自为政的无序开发,而应该由区政府统一制定地区性电子政务规划,充分利用社会的最先进网络技术成果和已有的设施,取长补短,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既实现资源共享又能节省建设资金。对于我区县级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通过资源、信息和业务的集成,建立一个整合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主要思路如下:首先,对各县目前电子政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利用,集约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软硬件资源,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其重复利用率,杜绝闲置和浪费现象。例如对于绝大多数县来说,各个部门可共用一个服务器群和共同采购通信服务,而不需要单独添置服务器和相关安全措施。其次,考虑信息集中处理的方式,就是将各个部门、各个乡镇的政务信息动态及时地汇集到县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上,进行集中管理和开发,集中安全管理,共享应用,确保政务信息资源能够满足各个部门的工作需求。再次,业务集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缩短项目审批的时间,提高政府跨部门之间的办公效率,建立网上网下互动的业务处理机制。

(四)政策、资金倾斜,解决人才和技术问题

人才和技术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因素,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引进高级人才,技术落后,很难实施政务信息化建设。区政府要从资金、政策上对经济落后地区给与倾斜,例如将一些地区相对成熟的产品推荐或免费给基层政府使用,同时也可形成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一帮一”的对子,把成功经验和技术提供给落后地区,使他们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在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中,需要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队伍。欠发达地区政府可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是加强对本地公务员信息素质的培养,选择一些基本素质较为优秀的青年人到域外接受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资源收集、筛选、分析、重组的能力。

四、结束语

对于广西的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要与地区实际有机结合,以应用为先导,以服务三农为核心,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科学规划,在资金、技术、人才有限的情况下,尽快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推进广西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冰之.基层电子政务发展定位和模式的思考[J].信息化建设,2006(11).

2、杨兴凯,张笑楠.新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界,2007(2).

3、师宏睿.国外电子政务在农村的应用对我国的启示[J].宁夏党校学报,2007(6).

篇4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在我国,电子政务虽然起点比较低、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不平衡,但是可以预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几年将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信息中心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国内的厂商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通信技术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笔者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 电子政务系统;系统权限;短信平台;OA;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4-1285-03

E-Government System Intellectualized Module Brief Analysis Based on WEB

WANG Han-tao, WANG Xiao-ping, ZHAO Ling-l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 116034,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E-government system intellectualized module,draws out the necessity of intellectualized E-govern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by the E-govnernment concept,analyzes specifically the modules which intellectualized E-government system should have,elaborates simply the E-government system trend of development finally.

Key words: e-government system; system authority; short message platform; OA; equipment management

1 引言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形成一个精简、高效的政府运作模式[9]。由于Internet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政府正越来越多的使用基于WEB的商业模型来增强他们的服务传输[10]。这样电子政务系统应运而生。政府业务性工作居多,电子政务系统亦要求智能化实现。

2 电子政务系统简介

电子政务系统是政府工作部门业务性逻辑的电子化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及时准确地政务信息;推动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电子政务效能;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3电子政务系统智能化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模块

电子政务系统的智能化功能模块的设计需要达到以下目标:利用现代高新信息技术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在统一的WEB服务架构上建立一个灵活的、跨平台的能同时支持基本操作和决策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5],大体可分为一下四大模块:1)电子政务系统权限模块;2)电子政务系统的短信平台模块;3)电子政务系统的设备管理模块;4)电子政务系统的办公自动化(OA)管理平台模块。

如图1所示。

3.1 电子政务系统权限模块

电子政务系统对用户权限的控制就是管理用户对系统功能文件的使用权。决定某个用户可以访问的功能文件集合,电子政务系统权限关系到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涉及到许多保密信息,这些信息都在不同程度上关系到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地位,如果这些信息一旦失真或被内部人员、不怀好意人士、黑客和政治间谍窃取将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电子政务系统的权限问题尤为重要。

对用户的权限管理表现为对菜单的管理[3]。一般来讲,电子政务系统功能通过系统菜单来提供,系统菜单采用多级菜单结构 ,一般不超过3级。除第1级菜单外,2级、3级、……、N 级都与其上级菜单相关联,以便使页面呈现合理的菜单机构。菜单大体分为两类:系统功能菜单和用户功能菜单。

系统功能菜单是指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所有功能菜单也就是系统的所有功能。

用户功能菜单是指用户登录系统后,显示给用户供其使用的菜单也就是用户的权限。

系统功能菜单以及用户功能菜单均为树形结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系统的功能菜单以及结构存储在数据库表中,在用户登录时根据用户的权限来动态生成用户功能菜单,从而实现用户权限的控制。

电子政务系统的权限管理主要控制以下3者之间的关系:1)用户(user),拥有登录名和口令,能够登录到系统中的人员;2)角色(role),表示具有相同权限的一类用户;3)功能(function),页面能够完成的操作,通过菜单来提供。

一项功能可以授予多个角色,一个角色也可以具有多种功能;一个角色可以指派给多个用户,一个用户也可以具有多种角色。用户、角色、功能3者之间的实体关系模型如图2所示。

然后再将图2转化为关系模式,再将关系模式转化成关系表。

3.2 电子政务系统的短信平台模块

电子政务系统的短信平台是为了提高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降低办公成本,提供基于短信技术的集团群发、邮件提醒、群发、定制通知、日程提醒、信息订制、短信发送、双向互动、资料管理、费用统计等功能的移动平台,此平台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客服”。政务工作人员可通过该平台传达信息,更为快捷地处理日常公务。市民足不出户,通过短信就可了解自己所办理事项的受理、进展、办结等有关情况。

电子政务系统的短信平台可发送、接收移动、联通用户及小灵通用户的短信。如有必要,可发送彩信,更支持人性化管理。利用计算机简单的操作界面来收发手机短信,可实现短信的群发、分组发、定时发、号段循环发等,可在计算机上输入、导入发送短信内容,实现政府的诸如会议通知、政令传达、工作人员问候等具体应用。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作为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系统的短信输入、输出工具,如行政审批系统,可利用该系统将办理事项的受理、进展、办结等信息通知办事者;电子政务短信平台另一功能是,可用于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联系,可以快捷地将政府的会议通知以及其他日常工作,通过短信方式发送到符合条件的公务员手中,使他们能及时掌握有关信息,从而方便快捷地处理日常公务。短信平台可以大大方便各单位办公室的会议通知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日常联系,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单位和个人的通讯费用。

电子政务系统短信平台的功能及流程如图3所示。

3.3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备管理模块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备管理是对政府中的电子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的管理,是政府内部工作人员了解设备属性及运行情况的窗口。电子政务系统的设备管理模块流程如下:可将设备用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 照下来,然后用应用软件经过处理集成到电子政务系统当中,集成到电子政务系统当中的设备或以机房为单位,或以部门为单位显示在系统当中,然后点击这个设备,可知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的配置等等。用现在的J2EE技术[7]完全能够实现。过程大体如图4所示。

3.4 电子政务系统的办公自动化(OA)管理平台模块

电子政务系统的 OA[1] 管理平台是电子政务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是政府部门日常办公协作平台和企业内部基本通讯平台,实现可定制的工作流和多种形式的内容,使企业各种基于工作流程的应用,如:收文管理、公文管理、请假管理、工作计划管理、部室信息等。此外,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移动办公,实现业务的及时处理。

OA 管理平台模块应具备的功能模块大体如下。

系统设置:实现单位组织机构的建立,包括单位信息、职务信息、部门信息、岗位信息、人员信息、相关单位信息、发文类型、收文类型。

发文管理:实现网上发文的流转,具体包括:拟稿、核稿、会签、审核、核签、签发、复核、生成正式发文下发;实现在线编辑正文、附件;实现修改痕迹保留;自动生成主题词、自动生成文号、自动生成正式发文;处理单自动记录处理流程和处理意见;将文件自动分发到要发送的部门或人员;实现发文处理单的打印。

收文管理:对于其他单位的纸制来文[8],通过扫描成图片,然后插入word文档,形成与真实文件相仿的电子文件后手工进行收文登记;实现网上收文的流转,具体应包括:登记、拟办、批办、办理;处理单自动记录处理流程核处理意见;对于内部收文和外来收文实现各部门内部的二次批转;实现收文处理单的打印等。

个人邮件:实现单位内部邮件的互发、群发、转发、回复。

个人信息:实现部分工作常用的私人信息记录,具体包括:个人常用意见、个人文件夹、个人记事本等。

工作交办:实现可以文档表述并需要知道处理流程和结果的任意工作事务的请示或交办。

审批管理:实现网上合同审批、项目审批、经费审批等审批事项。

公告栏:随时公开性的文档或事情;控制范围。

新闻中心:实现单位新闻的与浏览;分类分用户管理。

电话本:记录和查询单位人员或其他公务电话。

讨论园地:给单位员工一个讨论学习的空间,可对发起的一个论题进行可分层次的回复。

电子政务系统的OA管理平台的部分应具备的模块如图5所示。

以上介绍的电子政务系统的OA管理平台的部分模块是平台应具备的主要模块。具体应用到的一个电子政务系统可根据具体的用户需求另外添加。

4 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趋势展望

对以服务为宗旨的电子政务的发展[6],智能化的电子政务系统是一种发展趋势,我国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在法制框架下运行的政府[4],也是对社会承担责任的政府,当然也应该是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这就预示着,服务于大众、服务于企业,或者服务与应用相结合的智能化电子政务系统将被创建,有更多有创意的电子政务系统将会诞生。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化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具备的主要模块。由于每一个具体的电子政务系统是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实现的。所以以上所列模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做适当的添加和修改。

参考文献:

[1] 熊曙初,罗毅辉.统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模型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4): 862-868.

[2] 孙书周,刘希玉.一种B/S结构电子政务系统权限管理方法[J].微机发展,2005,15(12): 50-52.

[3] 王军豪,彭岩.Hibernate+Struts+Spring 整合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2):1409-1416.

篇6

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愈来愈高,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也愈来愈快,然而法制法规对于电子政务发展的限制也愈来愈显明。譬如说,电子签名是否以及纸质签名拥有一样的法律效力等,就需要专门的法律去加以限制以及说明。

二信息维护的多重矛盾

对于于电子信息的维护,历来就没有特定的标准,这就致使在防护的进程中呈现了良多的矛盾,例如:防护不到位以及防护过度之间的矛盾;防护软件以及使用软件之间的矛盾;杀毒软件研发以及获得效果之间的矛盾等。跟着时期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电子政务的防护系统也要不断的进级;眼下,为了减少挪动设施对于电子政务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1般杜绝在系统上使用挪动设施,这确定会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用性带来必定的不便,这就又造成为了其安全性以及实用性之间的矛盾。

三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安全部系建设

三.一网络物理层面的安全保障

(文秘站:) 从这1层面来讲,网络物理隔离卡的研发业已经相对于完美,虽然其有良多不同的品种,然而其根据方面基本1致,都是凭仗脱离了TCP/IP协定的内网系统,在电子政务网络内部自成1个网络系统,以及互联网络断开连接,维护内网资料的相对于安全。除了了在内网以及外网之间进行隔离,在内网内部还要进行必定的隔离。

三.二网络利用层面的安全保障

三.二.一登录身份验证这是1种最简单的安全保障方式。依托对于用户名以及登录密码的设置,对于那些不相干的人员进行隔离。眼下,黑客的损坏能力逐步增添,简单的用户名以及密码很难限制那些别有居心的人员,所以,良多的电子政务网络都开始采取动态口令技术,对于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更详实的维护。

三.二.二使用权限矩阵电子政务系统是政府以及民众之间的交换平台,这就注定了走访这个系统的人员会有两种身份:系统管理者以及1般民众。对于这两类使用者咱们要区分对于待,给予他们不同的使用权限。系统管理者可以对于系统内的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了以及保护,对于总体资料进行必定的调剂;然而1般民众就只能对于信息进行阅读,不能做出任何的变动。

篇7

目前政府的电子化公共服务进展顺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政府通过网站提供公共服务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网站建设力度,政府网站普及率普遍上升。同时,各级各类政府网站具备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三大服务功能,政府的框架已经形成。以台商区为例,台商区政务网已将所有对公众公开的政策、政府动态以及政府发文的红头文件放上网供市民查阅。同时各个部门都在网上设了办事指南、在线办理业务,大大提高了行政办事能力。政务网的论坛也成为网民发表意见、建设、投诉、咨询的一个重要平台,起到了“官民互动”的桥梁作用。

二、基于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模式不断创新。除政府网站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区县级基层政府。以台商区为例,成立了12345平台,大胆探索公共服务。新成立的综治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管理。

三、电子政务与新农村建设结得更加紧密。各省市在涉农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整合已有资源建设服务体系、利用多种接入终端提高服务普及率方面取得了成绩。

但是,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已形成制约电子化公共服务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政府机构方面,社会公众方面和平台及建设者方面等三个方面:

一、在政府机构方面,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没有足够的认识,政府官员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观念上的误区。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会发现,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占据主要地位。公共服务基础条件薄弱,而且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均衡,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很大。

篇8

[关键词]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071-02

一、引言

电子政务是以政府体制为核心的一项系统信息时代带来的一次大变革,国家各级政府部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现在化数字技术将其各级政府部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整合到网络上,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透明的政府服务、树立起与社会公众互通有无的政府形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同时因电子政务产生的收益也可以减少腐败、提供透明度、促进政府服务更加便利化、增加政府收益或减少政府运行成本,这与传统信息管理模式化相比,电子政务使政府信息更透明,在信息管理方面更加便捷、高效、安全。

自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为提倡一个开明、高效、务实的政府形象,中国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给予高度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一批电子政务项目应时而生,有数据显示这些项目投资总额超过数百亿元。同时电子政务作为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高风险项目,电子政务的项目失败可能性也是非常巨大,据资料统计,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项目的失败率高达60%~-80%,即便像美国一样的发达国家其政府和工业部门的IT项目合格率也仅过半。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宏大的政府信息化系统工程,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以及网络架构技术和建设相应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要的配套硬件系统。这不仅仅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使用项目管理手段并需要长期建设维护的长期目标。在系统搭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系统工程人才和项目管理分析人才,在建设收尾阶段,还需要有一套严格的服务人员的培训方案,方方面面都需要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和完善。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

随着我国政府部门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投资大、历时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对政府影响的长期性和广泛性决定了项目的建设中必须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政府也较早的认识到电子政务标准在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提出了“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电子政务发展原则。在2002年1月,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这标志着我国的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启动。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介绍

一些国内的专家学者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做了一些深入的分析,不断思考和探究我国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新思路。专家指出通过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了系统分析,引进科学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方法,有望改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状况。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也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使电子政务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并且得到了相应的规范保障,期间各级政府网站建设也如火如荼,从中央到地方网站的建设,为公众提供了高效的电子化服务。我国电子政务体系也正在沿着最初的“二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设想稳步发展。“两网”即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办公业务资源网);“一站”是政府门户网站;“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自然系统、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十二金”是重要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的十二个业务系统。这种行使有效的法规体系,为社会公众、企业、政府及非盈利组织提供服务取得一定的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完善,软硬件设备投资逐步增加;2.经层规划与网站群建设提高政府网站建设水平;3.公民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利用率和满意度逐步提高。

(二)对国际电子政务经验的借鉴

根据联合国“2003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的调查,在173个成员国当中我国排74位,这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在推行电子政务方面走在比较前面的国家有加拿大、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多次在实行电子政务方面位居榜首,这与加拿大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的研究力量密切相关,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进步,已经位居亚洲第一位,美国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一直处于全球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者的行列,美国以高效,电子化运营的政府本身,加速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互的工作效率,为公众提供了高效的电子化服务。

(三)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

据相关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类行政资源信息共享水平较低,行政机关业务协同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各个行政机关的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还需要“一事一办”,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主要原因是各部门信息共享还不完善,缺乏权威的协调机构与有利的协调机制,从深层次看是政府决策部门对电子政务的认知还有待提高。二是没有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政府机关传统作风使其有意无意的忽视电子政务的建设的实质对象,忽视社会公众与企业的真实需求,而只是为了建设网站而建设网站,同时政府信息更新较慢,没有提供网上办事和咨询功能,最终政府网站变成政府面子工程。三是电子政务存在地区间、机构间的不平衡,比如在我国发展相对迅速的大中型一二线城市,由于网民的人数较多,政府网站利用率较高,促使该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较迅速,而一些农村地区和交为边远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不够,投入成本较大,并且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较低,导致电子政务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建设还远远不够。四是信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民众的个人重要信息容易泄露。五是电子政务建设存在只要结果,不注重过程,不注重项目成本与产出,造成行政资源浪费。

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是进一步发展的契机,解决好这些问题电子政务将会将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一要加快电子政务立法进程,从制度上保证电子政务的发展,实施的公开、安全、效率;二要树立社会公众与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要从信息平台到提供服务平台转变;三要促进集成整合,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协同办公能力;四要建立电子政务的考核机制;五要提供网站服务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问题;六要建立电子政务的安全机制,防止信息丢失。

电子政务肩负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以及推动整个社会化信息化的重要使命,目前看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政务改革现有的行政程序,充分运用信息手段,重视建设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致力于提供更加快捷的业务,方便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机制不好,资金,技术人才就会向更有利的国家地区转移,政府改革已经成为争夺世界资源的一种手段。如能抓住电子政务所带来的方法、手段、观念、体制等方面的新契机,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升我国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是我国政府在全球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关键。

篇9

关键词:电子政务 绩效评估 评估模式

自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撒切尔政府推行的雷纳评审和1993年美国白宫《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GPRA)以来,政府绩效评估已经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念和实践遍及世界各国。进入信息时代,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成为政府绩效评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评估实践和理论的评析,探讨国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的特点、经验与教训,为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一、国际社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回顾

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专业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都开展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和相关实践,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国内已经有很多文章对这些研究成果和实践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做赘述。下面仅就这些理论与实践进行简要总结。

⒈美国:“绩效参考模型”(PRM)

美国是最早倡导发展电子政务,也是最早推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国家。2002年,美国政府推出了电子政务联邦事业架构(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FEA),包括了与相关的五大类参考模型:绩效参考模型、业务参考模型、服务组件模型、数据参考模型以及技术参考模型。“绩效参考模型”是整个联邦事业架构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个模型,旨在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电子政务项目评估体系,主要由六大评估领域(Measurement Areas)构成,包括对任务和业务结果(Mission and Business Results)的评估、 对用户结果(Customer Results)的评估、对业务流程及活动(Process and Activities)的评估、对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评估、对技术(Technology)的评估以及对其他固定资本(Other Fixed Capital)的评估。

最近,美国问责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对过去几年推进的25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是美国的电子政务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为此,美国负责电子政务管理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近期提出,今后的注意力将逐渐从项目建设转移到项目的绩效和应用效果上,并且重新设计了项目的绩效评估体系。新的评估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指标:参与度、使用度和用户满意度(参见表1)。OMB将借鉴企业界的通行方法,采集数据用以建立各项目的绩效基准标杆,并向公众、政府部门等公布,经客观评估得出绩效评估结果。目前,首批使用新绩效评估体系进行绩效评估的有18个电子政务优先项目,包括福利援助资格在线审查、“一站式”娱乐服务、在线保税服务等项目,而其余7个电子政务优先项目和业务流程也将逐步开展这样的绩效评估。

⒉加拿大:“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估体系

加拿大是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成熟度非常高的国家,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连续多年被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评为全球第一。在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方面,加拿大政府主要着眼于用户的满意度和政府服务品质的提升,并认为应采取更为宽泛的评估方法,而不是仅评测网站服务的可用性,还应同时考虑到效益的提升以及对公民传递的价值。为此,加拿大财政部于2002年与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展开合作,并吸纳各政府部门广泛参与,以共同制定出一个“以结果为基础”(results-based)的评估体系。

⒊欧盟:基于电子欧洲战略的评估体系

欧盟从2000年开始制定“电子欧洲(eEurope)2002”计划,到2002年制定了“eEurope 2005”计划,都配合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测评指标。在制定以信息社会为目标的计划的同时,也配合制定实施了衡量eEurope发展的测评指标,包含多种指标,最主要的就是SIBIS(Statistical Indicators Benchmark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SIBIS主要针对在计划中所设定的目标来对应设计,最终用于评估政策的结果、有效性以及评估信息社会的发展水平。

⒋联合国:综合性的国家电子政务评估体系

联合国从2002年就开始推出以全球范围内共144个联合国成员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电子政务测评报告,其目的是通过树立标杆的办法引导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该报告从三个方面评估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一是分析各国政府网站提供的内容和一般公众最经常使用的在线服务情况;二是对各国IT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评价;三是评价人力资源能力。根据这些指标最后加权平均得出电子政务指数,从而对各国的电子政务环境(制度、人力、基础设施等各方面)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衡量。从2003年开始,联合国对于电子政务的测评主要根据两个指标:电子政务准备度(E-Government Readiness Index)指数以及电子参与指数(E-Participation Index)。2004年与2005年所使用的方法基本上与2003年相同,只是根据测评的结果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作出了不同的判断和发展指引。2004年,针对数字鸿沟以及国家之间差异的扩大,联合国提出如何缩小这种差异、共同面向机遇的途径和方法,2005年提出“全球E家”,基本上是2004年的延续。

⒌埃森哲:以“总体成熟度”考察政府网站绩效

埃森哲公司从2000年开始,连续六年追踪研究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最新动态,例行了6份电子政务年度测评报告。2000年,埃森哲第一次了全球电子政务年度测评报告,报告的主题为“梦想与现实”,该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想得要大、起步要小、扩展要快(Think big,Start small,Scale fast)”的电子政务发展理念。由于当时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埃森哲公司只提出了一套具有粗略框架的评价体系。到2005年,埃森哲的全球电子政务年度评估报告主题为“客户服务领导力――新期望,新体验”。该报告重点评价了政府在客户服务方面的进展如何,为此对前几年一直沿用的评估框架进行了较大修改,从以往的电子政务领导力转变为聚焦客户服务的领衔程度。2006年的报告《客户服务领导力――建立信任》,也明显反映了这种评估的导向和偏重。

⒍布朗大学:特性指标检测网站绩效

由学术机构进行的相关评测中较为有名的是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 公共政策中心,该中心在韦思特教授(Darrell M. West)的主持下从2001年开始连续5年对全球各国的主要政府网站进行数据采集和测评,所有样本数据均通过互联网上获取。其方法主要是采用一些特性指标检测网站的建设状况。

此外,印度政府也提出了“电子政务评估框架(EAF)”。该框架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子政务项目分别提供了包括总评、细评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并为模型的应用提供了详细的说明。该模型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量化的评价指标和办法。

还有许多咨询公司和研究机构(如TNS公司、Gartner公司、IBM电子政务研究院等)也对全球电子政务绩效进行了评估。

二、知名研究机构对当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的总结

⒈IBM政府事务研究中心:从技术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

IBM政府事务研究中心于2007年提出一份《评估电子政务绩效》(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E-Government)的研究报告,报告主要研究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其中州政府包括密西西比、弗吉尼亚、德克萨斯以及明尼苏达。

该报告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平行分成三个部分,即投入(Input)、产出(Output)和效果(Outcome),这也是目前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种划分方法。第二,报告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在导向上有两种评估体系,一个是技术导向型的评估,另一个是服务导向型的评估,而后者是今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IBM这份报告为我们研究和总结当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限于篇幅,下面仅以表格方式对研究报告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参见表2)。

⒉CTG: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突出公共价值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政府技术中心(CTG)是全球领先的电子政务专业研究机构,曾因在电子政务领域的杰出贡献被美国总统克林顿授予“政府创新奖”。CTG最近完成了一份电子政务绩效研究报告,报告名称为《政府IT投资回报分析:公共价值框架》(Advancing Return on Investment Analysis for Government IT:A Public Value Framework),报告认为目前的评估存在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对公共价值分析不完整,造成所考虑的公共回报的范围过于狭窄;二是缺乏从公众视角对政府IT投资如何产生价值的系统性关注;三是缺乏适于某特定背景与目标的政府IT投资的公共投入回报(Return on Investment,ROI)评估方法,现有的方法也能应对政府IT投资风险,但主要是从技术开发与实施的角度来看,涉及到公共投资受益者的风险应引起更多关注。

基于这样的分析,CTG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公共价值框架”(如图1所示),着重强调以公众的观点而不是政府的观点作为评估的基础。

该框架的策略在内容上看似简单,但在应用中却比较复杂:将政府所发生的事情(图1左侧的内容)与对公共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图1中间一列的内容)相联系,然后报告并应用该结论。左边的行动确定潜在的价值机制和产出目标。这些都与中间一列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影响和风险相关联。曲箭头表明实际上这个过程很少是线性的,需要反映和跟踪。整个报告提供了该示意图的详细解释,显示了这些行动之间的关联。

这个框架基于的原则是:政府IT投资的价值应该从它所服务的公众的视角来进行评估。基于这个原则确定了两个不同的但同等重要的公共价值:对公民传递的直接效益以及提升政府自身作为一种公共资产的价值。

该框架还确定了政府IT投资与公共价值相关联的基本方式。最简单的关联,就是直接嵌入服务传递流程中的IT投资以提高其对公民或官员的价值的方式来实现的。总价值可能是几个独立的测度的组合,比如成本节省、质量、提高信任。

框架以中等通用性的形式提出,就是为了使之得到最广泛的使用。每一个政府IT项目都有其自己的独特目标、价值取向以及利益相关者。所以框架能与测量方法、分析工具以及特定情境下的报告技巧相结合,用于规划和指导基于公共价值理念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报告对与该框架相关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评述,包括详细的评估过程的流程图、几种ROI模型和方法的概述,以及对分析和结果报告的建议等,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三、当前国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主要特点

⒈从发展阶段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

从总体上看,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大势所趋,是提高政务投入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从绩效评估工作本身的发展水平看,即使是在那些电子政务发展比较早、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也是在2000年后开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念和指标体系等都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完善,并没有形成一套“一统数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进展主要受制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政府改革推进的力度和方式。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政府绩效评估通常是各国推进政府改革的重要手段,因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推进的速度、方式从根本上取决于政府改革的需求拉动。二是信息技术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的衡量。如何衡量信息技术的贡献度,必须要有重要突破,在经济发展领域有著名的“索洛悖论”,在政治生活领域面临着难于界定和评价IT对公共价值的贡献等问题。

⒉从评估主体上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关注重点各有不同

如果以评估主体来划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分为内评估和外评估两种模式。前者是指由政府自身开展的评估,后者是政府以外的第三方组织、咨询机构以及学术机构开展的评估。

目前开展电子政务绩效外评估的主要是咨询公司和高校研究机构两类,埃森哲、TNS、Gartner等知名咨询公司都开展过类似的评估和研究,美国布朗大学、纽约州立大学CTG、世界市场研究中心(WMRC)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先后开展过电子政务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从评价的投入、产出和效果这三个环节看,外评估主要是针对产出进行评价,这主要是由于非政府研究和咨询机构无法获得准确有效的投入数据,也不可能对电子政务项目进行全程、全方位跟踪造成的。因此,外评估往往从较容易获取数据的政府网站入手,对各个国家进行综合排名。以联合国、埃森哲、布朗大学为代表,它们主要关注政府网站绩效。政府网站作为电了政务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如果把电子政务的中间流程假设为难以测评的“黑箱”,那么可以从易于量化的“产出”着手进行考核,并将此项考核结果看作整个流程的绩效,这是目前大多数国际机构进行此类电子政务评估时运用的原理。外评估的重大贡献在于引导电子政务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型”发展,但由于其自身体系的缺陷,外评估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与侧重政府网站分析、横向排名比较的政府外评估体系相比,政府内评估体系相对更为复杂,也更为全面;内评估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和效果三个环节;内评估带有明显的行政强制性,一般有法规和制度上的保障;由于内评估的评估过程和结果相对封闭,使用内评估的社会影响力不如外评估大。表3简要比较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两种评估方式。

⒊从发展趋势看,强调“效果”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

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开展较早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加拿大的经验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总体上朝简化指标和强调评价效果方面发展。加拿大政府认为需要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衡量电子政务实际应用效果,比如在政府网站建设方面,在线服务数量的多少并不意味着公民就能够顺利访问这些服务,而在线服务的复杂程度也并不意味着公民就喜欢和愿意使用。要认识到在线服务传递这种形式并不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部,它不过是政府进行电子服务传递的一种渠道;而且提供在线服务只是一个过渡过程,政府的目的不是“为上网而上网”,而是要最终提高政府的服务品质和让公民受益。为此,加拿大提出了包括“产出”、“结果”和“影响”3个一级、11个二级指标的“以结果为基础”的全面评估体系。美国政府最近也将评估重点从过程(Process)和产出(Output)转变到结果(Results)和收效(Outcomes),并将其电子政务原6大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改为3大领域,更加突出实际使用效果和用户满意度。IBM和CTG的研究成果也说明,更加注重服务导向和公共价值是下一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重点。

四、借鉴与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提出如下建议与思考。

⒈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保障体系

从国际经验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推进依赖于相对完善的外部制度环境,尤以美国2002年通过的《电子政务法》为标志。目前,美国已经构建了一套全球范围内最为全面和最具代表意义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进行,也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保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顺利推进,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制定、调整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拿大政府为保证政府网站建设的质量,在启动加拿大政府在线工程不久即推出了相关的标准规范和绩效考核办法。中国应逐步建立电子政务建设的法规体系,切实加强电子政务评估相关制度建设,加大对政府财政预算内支出的监管,完善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⒉建立科学完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框架

从国际趋势来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已从原来的仅重视技术或基础设施的评估转为对产出、结果与影响的全面关注。目前国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多是对政府网站的评估,这类评估主要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政府网站只是电子政务的一部分,网站绩效不能代表电子政务的整体绩效,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完全集中在政府网站上,是不完善的;二是当前对政府网站的评估主要是针对“产出”的评估,而不能对投入效率和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使得评价结果的可信性大打折扣。基于这两方面原因,当前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还很不完善。

笔者认为,全面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该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电子政务投入产出效率,包括电子政务的资金、人力、物力等投入,以及包括网络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体系等的产出,总体原则是成本控制;二是内部提升,包括组织流程优化、管理体制完善、人力资源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三是电子政务在公共领域产生的价值,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四是用户满意,包括服务成熟度、用户满意度、对政府信任度等。

⒊形成适应国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

从国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看,按照评估主体的不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有内评估和外评估之分,两者各有优势,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从美国、加拿大政府电子政务管理的实践看,应当以内评估为主,辅之以外评估,这样既能够保证评估的完整、全面和权威性,又能够动员社会力量,增强评估的开放性。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采取了以外评估为主的方式,只有个别省市采取了以内评估为主的方式。当前应该将内评估和外评估充分结合起来,今后逐步转向以内评估为主,外评估为辅的发展模式上来。内评估主要用以评估政府内部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和电子政务对政府产生的内部收益情况,外评估主要评估电子政务对社会产生的收益以及社会用户对电子政务的满意程度。

⒋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国际合作

通过国际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各评估体系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电子政务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电子政务实践。作为全球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创始者和领先者,美国和加拿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背后一整套的电子政务发展理论,比如成形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管理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政府预算常规程序的投资项目费用效益分析理论和方法,政府改革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相应的“服务型政府”理念,等等。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情况来看,这项工作推进所依赖的理论体系和指标设立过程中所依赖的价值观念都还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工作需要特别加强。

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非常重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应当走国际合作的道路。需要指出的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需要与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已经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支撑体系,他们开发的一些评估模式以及取得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参考,但绝不能照搬。中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必须根植于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土壤。否则,直接引进国外的模式或做法,要么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要么应用过程中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病症,或者是由于对国外制度背景研究不够透彻而产生潜在的副作用。我们在分析、借鉴国外经验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The 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Program Management Office. The Performance Reference Model Version 1.0: A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IT Performance[M].2003

[2] Peters R M, Janssen M, van Engers T M.Measuring e-Government Impact: Existing practices and shortcomings[C/OL]// Janssen M, Sol H G, Wagenaar R W.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 Vol. 60: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 2004, Delft, The Netherlands, October 25-27, 2004. [2007-06-25]. 省略/docs/peters/peters_janssen_vanengers_egov_meas-urement_2004.pdf

[3] Cresswell A M, Burke G B, Pardo T A.Advancing Return on Investment Analysis for Government IT:A Public Value Framework[R/OL]. Albany : Center for Technology in Government,2006. [2007-06-25].ctg.albany.edu/publications /reports/advancing_roi/advancing_roi.pdf

[4]Stowers G N L.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E-Government[R/OL]. IBM Center for The Business of Government,2004. [2007-06-25]. 省略/pdfs/8493_Stowers_Report.pdf

[5] 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 关于电子政务测评的国内外相关经验介绍及对比情况说明[EB/OL]. [2007-06-25]. 省略/cn/detail/detail.asp?NewsID=755

[6] 张成福,唐钧.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4⑸

[7] 李晓燕,孙晓娟. 国内外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及评估模式研究[J]. 商业经济,2006⑼

作者简介:

于施洋,男,1974年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处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在职博士生。研究专长为电子政务与政府治理创新、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规划。近年来致力于电子政务政策、管理研究,积极推动跨国合作,主持过多项部委级电子政务、信息化研究课题。

篇10

关键词:移动电子政务;政府;行政管理

一、移动电子政务的定义

移动电子政务是将数据传输技术采用无线通讯及移动计算技术在政府部门工作中及时使用,来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公务员工作效率与绩效,更好的为公众提供使得的服务。

二、移动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一)中国发展移动电子政务应用的充要性研究

1、制度分析:政务流程再造的需要

(1)政府移动办公的需要

我国政府机构庞大复杂,政府人员相对流动办公性较强,政府办公中常见的问题是领导或者重要人员不在工作岗位时,很多通过内部办公网络进行的工作就会出现“阶段性停止”。以固定网络为主要特色的电子政务网络与系统遇到了既无法实现移动接入与移动办公功能的困难。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可以加入移动电子政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需要

一个电信运营商要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通信服务”,为了使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更具有长远竞争力,在全球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全业务”电信服务商。同样要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为社会公众和政府工作人员自身提供一站式服务,仅依靠现有的固定电子政务网络是不够的,必须考虑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移动接入平台和移动电子政务服务模块的建设和运营。

(3)改变我国电子政务技术、运营模式等方面落后局面的需要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在技术构成、运营模式等方面基本上还是使用和借鉴国外的,整体上还较为落后。我国可以很好地利用目前全球移动电子政务方兴未艾的契机,通过在移动门电子政务上采用资源投入力度、投入时间领先的战略来实现跨越式超越。

2、环境分析:中国信息化发展现实的需要

(1)多元化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

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营中,要注重移动电子政务模块和功能的建设和规划。对社会公众和企业来说,移动电子政务也可以通过提供更为便利、快捷和多元化的电子政务接入方式和服务提供方式,来提高他们在使用电子政务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他们的使用效率,增强他们对电子政务的认可度。

(2)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在我国由于语言障碍、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广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原因,数字鸿沟现象也明显存在。随着移动电子政务的开展,所有公民都能够平等的享受到电子化公共服务,而不仅仅是现有的互联网用户。

(二)移动电子政务的应用形式

借助多样化的传输制式和网络协议,及各种协议标准的集成与无缝对接技术支持,根据对时延的不同要求,移动政务业务可分为会话型业务、交流式业务、交互式业务和后台业务,在为政府内部官员、外部的公众和企业服务的实际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视频会议和现场办公

移动流式多媒体业务可支持多方视频通话,实现视频会议、现场办公和远程协助。在政务处理某些特定情况(如公共突发事件处理)下,视频会议和现场办公系统可以同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数据交换,传达命令、反馈结果;

2、 移动政务门户

移动政务门户是一个集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是政府网站在移动门终端上的新形式,同电子政务一样包括信息服务、信息导航、网上办事、公众监督和个性化服务等内容。移动政务门户是政府信息、公众获得信息的主要载体和渠道。移动政务门户将政府服务进行整合与集成,公众只需一个入口便可得到覆盖面广的优质多元化公共服务,同政府进行更近距离的交流与互动式沟通。2.2.3 基于位置的服务

基于位置的服务是由移动通信网提供的一种增值业务,它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台的位置信息,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应用系统,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使用移动通信网的移动门政务应用可根据这种位置相关性,开展一系列与位置有关的服务。如跟踪服务、应急服务、导航服务等。

(三)移动电子政务应用中应着重注意问题

移动政务的顺利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移动通信技术和安全移动终端的支持,还要依靠针对政府自身业务特点进行的流程重组、机构变革、安全机制的建立健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1、机构变革和信息流整合

移动政务的首施首先应关注战略目标的实现、组织机构的变革、流程的重组和信息流的整合,最后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同电子政务一样,移动政务的核心是政务而非移动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简单地进行政府信息和提供法规政策的查询只是初级阶段的移动政务。进行组织机构变革和业务流程的重组是移动政务长远发展必不可少而且极其关键的一环,因此在移动门政务建设伊始就要进行统一规划,尽量减少、避免日后将会出现的重复建设和部门间信息孤岛的出现。

2、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是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由于移动终端和无线传输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实施移动政务应用时采用更严密的数据加密算法和安全性高的传输手段。

除了在通信技术上采取安全策略,移动政务的实施机构还应制定一系列的安全使用策略。因为为造成系统不安全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有很大比例,所以只有在移动政务实施的各个环节都非常具体的安全规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都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构建移动政务价值链

移动政务的实施不仅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支持,还需依靠移动计算技术、加密和数据保护等来确保移动政务的可用性。完整的移动政务价值链是移动政务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之一。

4、运营成本费用问题

移动政务的实施必须充分考虑一些人运营成本问题。移动通信费用与固定网络费用相对较高,政府要想推广移动办公和移动服务模式,就必须尽力降低政府内部公务通信成本。

5、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

移动政务的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移动政务将难行其道。所以应该加快移动政务法律的出台,尽快完善移动政务发展的标准和规范。

三、结束语

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内对移动电子政务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需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论作为指导,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移动通信技术、行政管理等各领域的因为素,制定移动政务发展的战略。(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于克达:浅谈移动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J],信息与电脑,2012(2),106-107.

[2] 贺佐成:试论电子政务协同的内涵与特征[J],现代情报,2006(7),210-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