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2:2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知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知识论文

篇1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农业知识产权还存在保护机制的标准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对称等问题,这就导致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下降,对中国农业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到位。因此,我们仍然要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研究,更大限度地保护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及农民的农业知识产权。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不足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中国对外贸易越来越多,中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农业科研人员及农民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比较薄弱,人们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这一概念还知之不多。在中国科研领域中对农业科技科研的重视不够,很多人认为农业科研成果就应当无偿提供给社会,人们头脑中根本就没有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知识产权这一概念,因此虽然在农业科研领域成果很多,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正是我国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轻视,导致近年来我国许多农业科研成果被国外轻易窃取,致使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调动不够由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人们对于农业知识产权的界限划分不是特别清晰,并且当前我国在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当中不太重视农业科技人员应当依法通过发明创造获取正当的物质利益,与科研投入成本相比,农业科研人员通过专利制度等方面获得的物质收益并不算高,知识产权保护并没调动起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的积极性。虽然有些农业科研成果应获得物质奖励已经在法律法规中得到了确认,但是在现实当中由于资金不到位、程序复杂等诸多因素存在造成奖励很难得到落实,这也导致农业科研人员申报农业知识产权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农业科研人员即使有新的发明创造,也不愿意去主动申请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甚至有些农业科研工作者根本就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把自己的农业科技发明直接无偿让别人使用。在大多数市场经济中经济交易中,这样的现象司空见惯。

(三)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不够打击农业知识产权侵权问题需要许多相关部门的配合,这就增大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因此,有时农业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判定难以定论,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这就导致农业知识侵权成本不大。低成本的侵权高收益的牟利使农业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时有发生,这与中国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不够有关。打击力度不力削弱了我国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农业知识产权侵权者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四)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尽完善首先,中国目前农产品商标保护法的立法不尽完善。当前中国农产品商标的立法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因此政府对市场中的农产品商标难以很好地进行监管。并且农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对假冒商标的行为打击力度不大,致使市场上假冒农产品商标的事件时有发生。其次,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前中国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典。很多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法条散落于《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当中,这样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并且在一些法条当中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甚至出现了许许多多矛盾的地方,致使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这就不利于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制定完整的体系化的农业知识产权法典势在必行。最后,农产品地理标志立法存在一定问题。目前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在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冲突。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着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把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种注册商标,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申请注册。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对农业地理标志登记注册,从而获得使用权。因此两者注册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中国亟待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立法。

(五)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中国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制仍然有许多不完善,农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比较多,管理存在交叉项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强,国内农业知识产权流出国外的现象频频发生,中国农业知识产权的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在当下就显得相当必要,并且在农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当中,应当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维护农业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正当权益,以此充分调动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

二、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之策

(一)增强人们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如果人们对农业知识产权这一概念了解不够,那么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提高人们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是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条件。在当今这个新传媒时代,我们应当运用多种媒体工具,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地宣传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和重要性。一方面应该通过多种大众传媒宣传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让人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农业知识产权这一概念,熟悉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人们知道应该通过何种手段维护自己农业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农业科研部门以及农业科技企业人员的农业知识产权的普及。运用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农业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的农业科研人员及农业生产者真正产生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二)完善奖惩机制,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由于当前中国农业知识产权的创新奖励机制并不完善,在农业知识产权的创新与保护当中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构建并完善中国农业知识产权评价体系成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明确农业知识产权的归属,明确农业知识产权的主体成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规范的重点。依法规范农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职权,切实保障农业科研人员的正当权益。依法明确农业知识产权的奖惩机制,保证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艰辛劳动获得的知识产权成果能够得到应有奖励,并且加大对农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完善的机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加大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增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保障农业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有效地保护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一方面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严格执法,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合,加大执法力度,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提高人们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程度,帮助人们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完善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近年来虽然中国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方面有了很大的完善,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对于农业知识产权的范围和重点并不明确,并且一些法律不太符合当前我国农业知识保护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法律的制定当中更应该注意农业知识产权为农业科研工作人员带来的经济利益,保证农业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加大农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应当进一步完善农业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加大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提高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运行效率,缩短申报时间,提高农业知识产权审批效率,并且通过法律法规强化奖惩机制,推动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发展。

篇2

论文关键词:棚室草莓常见六病的防治

 

棚室种植草莓,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加强对病害的综合防治,是实现棚室草莓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

一、叶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萼片。在叶片上先形成紫褐色、周缘不明显、不规则的斑点,继而扩大成3~4毫米长的不规则病斑,一叶上如果发生多个病斑,全叶呈暗色,进而呈黄褐色并枯死。在病斑中有散生小黑点。果梗和叶柄上病斑黑褐色,最初呈斑点状,后扩大成条状。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10天后再喷1次,或每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克加水75公斤喷雾。

二、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花、果、果梗、叶柄和匍匐茎。叶片受害,初期叶背出现薄霜状白粉,以后扩展至全株,随着病势加剧,叶片上卷呈汤匙状;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不能完全开花;果实染病,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不膨大,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防治对策:在发病初期,及时用粉锈宁2500~4000倍液防治2~3次,采收后全园割叶,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

三、灰霉病

主要为害花朵、花瓣、果实和叶片论文开题报告。在果实上,从果基近萼片处开始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渐渐变褐,形成褐色长形病斑,后期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烂;花受害时,花瓣变褐色农业论文,干枯;果梗、叶柄受害时,初期变褐色,后长出灰霉,最后腐烂干枯,严重影响产量。防治对策:现蕾到开花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速克灵800~1000倍液等喷雾。在多雨季节,可用“一熏灵”烟熏剂熏蒸防治,隔10~15天熏蒸1次。

四、根腐病

受害植株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最后枯死。防治对策: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移栽。

五、黄萎病

感病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该病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变狭小,呈舟形,叶片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防治对策:实行轮作,严格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已发病植株必须拔除烧毁。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杀菌。

六、病毒病

染病植株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小叶叶缘锯齿尖锐,心叶有黄化;开花提早,果实变小,产量下降;匍匐茎抽生数减少。防治对策:选用无病毒苗,2~3年轮换1次无病毒苗,同时加强蚜虫防治。

特别提示: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农业防治。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加强肥培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倡轮作,选用无病毒苗,棚四周开好排水深沟,保证雨停沟干,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老叶和病果等。

篇3

农民货币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高度相关,是制约农业保险需求大小的主要因素。在货币收入达到或超过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临界值后,才可能产生农业保险需求。农民收入和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回归关系。以X表示农业保险的需求量,Y表示农民的收入,r表示样本的相关系数,可以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1]

两者的相关系数

该方程的数学解释是:当r=0时,说明X与Y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0<|r|<1时,X与Y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当|r|≥0.8时,X与Y间高度相关;当|r|=1时,X与Y间完全线性相关。

农业保险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对称的矛盾。商业性保险机构中真正涉足农业保险领域的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少数几家,但也只是对部分风险相对比较小的农业项目开展了保险,而对重大灾害性的农业保险还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造成了农业保险供给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对保险需求的矛盾。

此外,法律法规建设缺位也是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瓶颈。我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是,我国至今也没有制定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及相关的行政法规。法律法规建设的缺位,极大地影响了农业保险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二、突破瓶颈的探索--制度模式的选择

实践表明,目前对于农业保险的多数险种来说,纯商业化经营的路是走不通的。有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政府主办、政府设立相关机构从事经营的模式[2]。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村保障制度的建立大多出现在社会发展到以工养农的阶段。我国以工业反哺农业才刚刚开始,由于农业人口比例巨大,国家财力无法独自承担反哺重任。

而有的学者则倾向于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3]。相互保险是指参加保险的成员之间相互提供保险,其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将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身份合一,其优势在于低成本、低价格,可以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但是承保范围狭小、风险相对集中,由于保险基金规模有限,难于应付较大灾害。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尝试建立另一种较为可行的经营模式,即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基本设想是:在中央设立“中国农业保险公司”,允许商业性保险公司申请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中国农业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再保险。这种模式,相对而言,比较适宜我国农村的分散经营现状,而且在政府惠农政策倾斜下,商业性保险公司有兴趣凭借人才和实力上的优势,加快农业保险的研究和制度创新。

三、突破瓶颈的关键--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职能

在探索农业保险发展的道路上应坚持立法先行的原则。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通过立法来增加政府干预农业保险能力,如日本的《农业灾害补偿法》、美国的《联邦作物保险法》等[4]。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法一直缺位。国家应加紧农业保险立法,为保障农业保险的发展形成长期制度保证。

政府应尽快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具体做法如下:①建立全国性体系;②完善区域性体系;③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体系应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应从最基本的农产品生产做起,逐步扩展到高成本的优质农产品的保障;从指定险的险种到一切险的险种;从保障成本再到保障收入;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由点到面,滚动发展。

政府还应建立农业保险的利益补偿机制。一般分为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两种。税收优惠方面,对农业保险免征一切税赋是许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5]。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在对所有农险业务免征营业税的同时,进一步减免所得税,;亦可以对投保人的保险费用减免税赋。财政补贴方面,可以直接对投保人的保险费用进行补贴,也可以对保险公司提供管理费用补贴,对农业保险经营者的超额赔付和亏损给予补贴,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

四、结论

尽快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应在政府的主导下,以政策推动为着力点,形成良性互动,尽快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多层次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切实为帮助农民、扶持生产、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2~58.

[2]李军.农业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67~109.

[3]冯文丽.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J],北京:金融研究,2004(4):129~134.

[4]孙立明.农业保险的发展实践与理论反思-世界经验的比较与启示[J],北京:经济科学,2003(4):53~64.

[5]MahulO.OptimumCropInsuranceunderJointYieldandPriceRisk[J],JournalofRiskInsurance,2000(3):109~122.

篇4

论文关键词:131300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动植物诊所

 

目前已知草莓病毒多达数十种,其中我国草莓病毒病主要有四种,即草莓斑驳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现介绍如下:

一、草莓斑驳病毒病

草莓斑驳病毒病该病毒主要危害叶片。

1、症状

此病单独侵染时在栽培品种上不表现任何症状。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后,则出现退绿、黄边、植株矮化、浆果小而少等综合症状。

2、发病规律

主要发生在育苗期间,由蚜虫进行传播。据世界报道有十多种传播蚜虫,主要有草莓钉毛蚜、托马斯毛管蚜和小管蚜。

3、防治方法

⑴清理园地。及时摘除病虫叶和老叶,烧掉挖坑埋上。

⑵生产上最好栽植无病毒苗。防治对策喷药防蚜,用1000倍除虫菊酯防治,此病传染率可减少到15.4%。在发病期间用代森锌400~600倍,代森锰400~600倍,70%甲基托布律1000倍,50%多菌灵1000倍喷洒。

二、草莓镶脉病毒病

该病毒侵染后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抽生匍匐茎少,品质和产量下降。与草莓皱缩病毒混合侵染后为害更为严重。

1、症状

此病单独侵染没有症状出现,但对草莓生长结果有影响。卷叶。小叶向背面反卷,植株矮化。镶脉。在发病初期,病叶沿主脉及次脉产生褪绿条斑之后,形成黄色条纹和条斑。坏死。在成熟叶片上网脉变黑或坏死,叶脉组织退绿或坏死。

2、发病规律

该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兔丝子也传播,不是汁液传染。有10多种蚜虫进行传播。其中有草莓钉毛蚜,托马斯毛管蚜等。

3、防治方法

⑴及时拔除病株。

⑵及时防治蚜虫,增加病毒的再侵染。

⑶活期更新草莓种类,采用抗病种类cssci期刊目录。

⑷可用太阳能消毒土壤。

⑸防止与易感病毒病的茄科作物轮作和间作。

三、草莓皱叶病毒病

该病毒为害植株和叶片。在草莓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病毒,植株受害后,严重降低生长势和产量。

1、症状

品种感病后,叶片畸形,叶退绿斑,叶脉出现小的不规则状褪绿斑及坏死斑。叶脉褪绿及透明。幼叶生长不对称,扭曲及皱缩,小叶黄化农业论文,叶柄缩短,叶变小。与其他病毒混合侵染时,草莓产量大幅度下降。

2、发病规律。该病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终生带病毒,并在体内繁殖。

3、防治方法

⑴拔除病株。

⑵及时防治蚜虫,增加病毒的再侵染。

⑶活期更新草莓种类,采用抗病种类。

⑷可用太阳能消毒土壤。

⑸防止与易感病毒病的茄科作物轮作和间作。

四、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病

该病由蚜虫传播,主要为害植株和叶片。

1、症状

幼叶褪绿斑驳,叶片边缘失绿或卷曲呈杯状,成熟产生坏死条斑或叶脉坏死,扭曲,整个叶枯死。

2、防治方法

利用无病毒苗;防治传播媒介蚜虫;土壤消毒;及时拔出病株和侵染源;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土壤消毒有助于防治病毒病,消毒方法:用氯化苦熏蒸法。在定植前,地温达10℃以上时,用氯化苦处理。做法是在地面上打孔,深度1.5厘米的孔穴,孔距为25×25厘米。第1次灌注土壤每穴用氯化苦2~2.5毫升;如土壤经过多次用过氯化苦,则每穴灌4~5毫升。灌药后马上覆盖土,地面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10~15天,去除薄膜,将土壤翻1~2次,使药充分发挥作用,15天后可进行定植。该药有毒性,使用时要注意。太阳处理。草莓采收后,将植株全拔除,翻地并浇水,然后整平,在7~8月35℃以上高温时,用透明塑料覆盖,密封15~20天,经太阳照晒达消毒目的。处理土壤保持不干不湿,适合湿度为宜。

篇5

论文关键词:北京地区葡萄白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葡萄白腐病是为害葡萄果穗的最重要病害,我国葡萄各产区、无论是鲜食还是酿酒品种都易发生。从近成熟期至采收期开始发病,脱落的病穗、病粒布满地面,烂果穗悬挂架面,损失严重。北京地区6月下旬田间初见病穗或病粒,以后发生日见增多,从7月下旬至采摘期病穗呈直线上升态势;篱架栽培葡萄,果穗越近地面,发病越早,以后向架面上部发展;发生严重葡萄园产量减少60%~70%。近几年来,通过对葡萄白腐病调查研究和药剂防治试验,明确了该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并形成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能为生产实践中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为害症状

1.1 果穗 穗轴、小穗轴被害后呈浅褐色、水渍状腐烂,整个果穗或部份小穗最终脱落。果粒被害初呈淡褐色软腐,4~5天后果粒表面布满灰白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病粒易脱落。落花后不久的幼穗幼果也可被害、成干枯状,此种表现出现在大风及雹害后。

1.2 新梢 新梢表面长满灰白色小点(分生孢子器)长度达20~30cm,或更长。后期病部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为乱麻状,整个枝条死亡。北京地区此种表现多在8~9月份出现。

1.3 叶片 部份或全叶变色,略显同心环纹,上面散生灰白色粒点(分生孢子器),病叶干枯后破裂。叶片症状北京地区在进入8月后可见。

2 病菌

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学名为:Coniothyrium diplodiella。果粒表面上的灰白色小点是病菌分生孢子器。此菌腐生能力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

3 侵染循环

3.1 初侵染

散落在地表和土壤中的病菌包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是次年的最主要初侵染源。葡萄园土壤从地表至20cm土层的越冬病菌数量占总数量的70%~80%。病枝上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作为初侵染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3.2 传播 分生孢子主要经降雨溅散传播,混在微小土粒上的孢子也能随风传到果穗、叶片、新梢上杂志网。

3.3 侵入与发病

病菌经伤口侵入,伤口多为不能辨识的微小伤口,大伤口(雹伤)更易侵入。分生孢子萌发需要营养物质农业论文,果穗进入着色期后,易满足孢子萌发所需营养。潜育期短,病菌侵入至果粒表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只需1天左右,3~4天后全果表面长满分生孢子器(7~8月)。

3.4 再侵染 病部长出的分生孢子器遇降雨条件释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无论小雨、大雨都可完成再侵染,7~8月份再侵染次数多。

4 病害诱发因素

4.1 降雨、风 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暴风雨易对果穗、枝梢、叶片造成小伤口,为病菌传播、侵入提供了条件;

4.2 土质、地势、杂草、修剪 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杂草多、夏剪不良、雨季排水差造成田间高湿环境,利于病菌侵染;

4.3 霜霉病 霜霉病发生重的葡萄园可加重白腐病发生。

5 病害特点

5.1 致病菌腐生性极强,病菌数量大;

5.2 初侵染源主要是土壤中的越冬病菌,枝条上越冬病菌同样侵染;

5.3 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

5.4 从果粒着色期至成熟期大量发生。

6 防治措施

本病害防治有难度,要采取农业栽培措施在内的多种措施联合控制,单纯依靠农药很难凑效。

6.1 果穗套袋 套袋期间可基本避免病菌传到果穗,北京地区应在6月15~20日完成。不套袋园在架下覆盖黑色地膜,植株两边各覆膜60~90cm,覆膜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土壤内病菌孢子借风雨上传。覆膜应在葡萄花后7~10天内完成。

6.2 清除田间菌源 生长季节及时将出现的病穗、病果粒、病叶、病梢清理;秋后将病残余清理干净;冬剪时注意将病枝剪除。上述病残余远离果园处理。

6.3 改进栽培 春天葡萄出土上架时,枝蔓均匀分布在架面上,对近地面的果枝进行吊绑,提高结果部位;及时夏剪,改善通风透光,控制杂草、雨季加强排水,降低湿度。

6.4 认真防治霜霉病 按防治霜霉病要求,将花前形成的叶片必须保护好,提高植株对白腐病菌的抗性。

6.5 药剂防治

果穗套袋前对果穗细致喷药1次,杀灭果穗表面的白腐病菌,此时用药能能兼治葡萄炭疽病;在果穗解袋后立即喷药1次,控制白腐病、炭疽病。药剂选择:60%百泰1500倍液、50%翠贝4000倍液、10%世高2000倍液、40%福星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