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科技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林业科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随着林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我市林业发展自身的结构矛盾和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林分生产力低,生态稳定性差,重大灾害(现阶段主要是松材线虫病和森林火灾)发生严重,困难造林地多,林特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加工增值不高,产业链不长,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滞后,产品不太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市林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实施现代林特业发展科技专项,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制约我市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实现林特产业的技术跨越,转变林业增长方式,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生态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市“十一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部署要求,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提升优势林特产品产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组织实施一批林业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和推广一批制约我市林业生态安全与林特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推进我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的持续发展,为我市林业跨越式发展和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基本建成适应现代林特业发展,体制完善、机制灵活、支撑有力的林业科技支撑体系,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成果转化和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对现代林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林特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林特产品质量安全显著改善,林特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林农收入显著增加。在特色果树、茶叶、林业生态工程、花卉种苗、竹子、森林重大灾害控制等6大领域突破10-15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自主育成5-6个林特优良品种,建成5个高标准的林特良种示范园,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林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研究领域
(一)重点研究领域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1.优势果树良种选育与产业化配套技术
杨梅、南方蜜梨等优势果树资源的保存、利用与优质、早熟、丰产、多抗优势新品种选育技术;设施栽培与数字化栽培技术;重大病虫害及安全生产技术;采后保鲜、贮运技术及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2.竹类安全优质高效栽培与加工利用技术
竹林低产林改造和可持续经营技术;笋竹两用林生态型高产高效技术;竹林病虫害生物防治综合配套技术;竹林的覆盖增温新材料、新方法;竹笋品质改良技术;竹笋保鲜加工新技术;工艺竹材培育技术;竹材集成工艺板材开发。
3.茶良种选育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
白化茶新品种育成与良种产业化技术体系;茶叶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管理技术;低值茶鲜叶资源增值产业化技术;春茶低温侵害防御技术;茶综合利用开发技术。
4.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
优质、抗逆、抗病虫、多用途优良花卉新品种的引进驯化及良种选育技术;红枫、杜鹃、樱花等我市优势花卉品种的改良和创新技术;乡土树种的选优、驯化及繁殖与生态应用技术;名贵、稀有花卉品种的快繁与工厂化生产技术,大规格容器苗培育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及定向栽培技术。
5.森林生态体系高效构建与效能评价技术
常绿阔叶林的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及困难立地特殊造林技术;以立地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为基础的生态公益林造林与经营技术;抗逆性植物材料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和低效能防护林改造复壮技术;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全程动态监测与效益评价技术。
6.重大森林灾害的预警及防控关键技术
“3S”技术在林火预报、林火监测中的应用;森林火灾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对林火蔓延的影响及扑灭技术;生物防火树种的选择及生物防火林带的配置技术;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应急防治和综合控制技术。
(二)中试、示范、转化及产业化
1.优势果树良种选育与产业化配套技术
重点推广杨梅、柑桔等水果良种及配套技术;南方蜜梨、葡萄等的设施栽培技术、套袋技术;柑桔完熟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技术;产后保鲜与贮运技术。
2.竹类安全优质高效栽培与加工利用技术
重点推广毛竹笋用林肥水喷滴灌技术;竹笋有机化栽培技术;观赏竹培育技术;竹林覆盖技术;竹材集成工艺板材开发。
3.茶良种选育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
重点推广“黄金芽”、“千年雪”等*本地珍稀白化茶及其它茶树良种;引进推广新型高效肥料、生物农药;加快全程信息管理系统在茶叶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4.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
重点推广已引进成功的红枫、杜鹃、樱花、乡土树种等特色树种良种及配套栽培、繁育技术;生态公益林造林容器苗的工厂化培育技术;花卉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
5.森林生态体系高效构建与效能评价技术
重点推广针叶林人工促进改造技术;新农村景观设计与环境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绿化示范技术。
6.重大森林灾害的预警及防控关键技术
重点推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控制技术;松树树干注射剂及其它高效农药新剂型的引进与应用技术。
四、重点项目
围绕专项目标与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按照“支撑和引领”相结合的原则,未来5年,着力组织启动12个重点林业科技项目。
1.主要林特鲜活产品物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杨梅、水蜜桃、竹笋等鲜活林特产品物流品质综合评判体系构建及适宜中长途贮运的水果品种筛选;贮运鲜活林特产品适宜采收成熟度的确定;采后鲜活林特产品物流冷链体系建立;物流品质的维持与营养保健功能的挖掘;以采后鲜活林特产品预冷和物流冷链体系为核心的产业化示范与应用;从基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物流技术标准制定。
预期目标:制定杨梅、水蜜桃、竹笋等鲜活林特产品采后物流冷链操作规程或技术标准;建立物流品质综合评判体系;鲜活林特产品安全贮藏保鲜期、冷藏运输时限、目的地货架寿命显著提高,流通损耗明显减少;货架期内产品保持良好的物流品质和商品性;建立集成技术产业化示范点;申请国家专利2-3项,全市鲜活林特产品物流水平总体上明显提高。
2.水果设施栽培及数字化精准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根据水果栽培设施的结构及其对树体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品质和商品性形成的影响规律,树体代谢对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需求,以及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开发适合本地的水果栽培设施及结构;水果设施精细和精确栽培技术,水果设施栽培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栽培地土壤、气候、水分等环境参数的自动获取、无线传输和数据解析技术,建立基于生产过程的模拟模型和融合反馈机制。应用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达到水果的数字化精确栽培、优质高效的目的。
预期目标:提出优化的水果设施栽培模式及数字化模型;研发1套设施果园环境参数自动获取与处理设备;提出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的精准栽培技术,并提供配套的栽培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1套;建立2-3个设施栽培示范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申请专利1—2项。
3.优势果树良种选育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开展杨梅、水蜜桃、柑桔、金柑、葡萄等优势水果良种选育及品种区域适应性研究;进行现有同类水果品种的品质指标比较分析和分子指纹图谱构建及资源评价;筛选优质、适于鲜食、加工及设施栽培的专用或兼用优势水果新品种;研究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与生产技术规范,制定技术质量标准,并建立良种示范基地。
预期目标:通过目标选种及引种,每类水果集中20-30个优良单株或品种,建立1个品种试验基地,5-6个品种适应性区域试验点;构建主要品种(单株)重要品质性状的分子指纹图谱;每类水果选育出1-2个具有不同优良生产性状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单株),并通过省级农作物品种审(认)定或林木良种审定;建立500亩示范基地;制订配套生产技术规范或技术质量标准。
4.茶叶生产全程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研制与应用
研究内容:以“3S”技术、网络和质量检测等手段,建立茶叶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产中农药和肥料等施用、茶叶质量及商品流通去向跟踪等监控体系,包括茶叶产地编码系统、田间数据库以及基于WebGIS的茶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准确地评价茶叶质量安全状况,追溯问题源头,开展预警预报,及时提供优化质量安全的改进措施和技术方案。
预期目标:建立*白化茶、望海茶、瀑布仙茗、东海龙舌等主要品牌3-5个代表性生产单位(组织)基地的茶叶安全生产数据库等基本信息系统;提出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完成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专题图;依据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制订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评价、控制等全程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开发出茶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和开展技术咨询,覆盖全市茶叶产区50%以上;提供茶叶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使用说明书和技术总结报告;提供茶叶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和环境质量评价专题图;申报国家软件著作权2项。
5.全季型珍稀白化茶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开展全季白化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形态特征鉴定、白化机理等研究;选育春、夏、秋三季(全年)均能生产品质优异名优茶的白化茶优势种;研究优势品种的育苗与栽培技术;产品加工与品质提升技术;建立优势种高效栽培与繁育基地,推进名优茶机械化采摘。
预期目标:育成1-2个以全季白化、综合优势明显的新品种;申报1项专利;建成集母本园、苗圃、示范园于一体的种质基地50亩,推广生产面积1000亩以上,争取获得省级新品种认定或新品种保护。
6.沿海防护林体系高效构建与效益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沿海防护林立地类型调查与评价,筛选适合防护林建设的高抗逆性植物新品种,研究新品种苗高效培育技术,防护林高效节本营建技术,优化防护林的植物配置模式,形成高效的防护林基干林带,建立防护林效益评价体系。
预期目标:摸清我市沿海地区基干林带和一线海塘的立地类型与林地生产力现状;建立沿海防护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方案;引进筛选出适于沿海不同立地类型造林的植物50种以上,其中初选先锋植物15种;选育出高抗逆性耐盐抗风植物新品种5-6个;营造不同类型的试验示范林500亩以上,辐射推广5000亩,成本降低30%以上,造林保存率达85%以上。
7.特色花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市特色花卉植物产业面临的特色品种不特、优势品种不优、品种结构单一老化、生产栽培效益下降、品种知识产权缺乏等新问题,开展红枫、杜鹃、樱花、乡土树种等特色花卉和草本花卉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与种质库建设;研究特色花卉品种资源保育技术,良种的扩繁技术,良种壮苗促成培育技术,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及生态利用技术。
预期目标:收集保存我市特色名优木本观赏植物和草本观赏植物150种,营建遗传种质保存圃及观赏园300亩;育成优良特色花卉新品种10个以上,申报知识产权5项以上;研制一套集特色花卉良种扩繁、苗木培育、病虫害综合治理、生态利用技术于一体的技术体系,提出驯化、保育、筛选及高效选育技术3项以上;制定各种栽培标准、规范等3项以上;建立种苗培育示范基地3-5处,面积500亩,辐射推广5000亩。
8.森林火灾的预警和防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市森林燃烧的可能性以及发生森林大火的潜在危险性大大增加的实际,研究森林火灾与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地形地貌等的相互关系及防控技术,包括气候条件与森林火灾的相互关系及季节变化规律,植被类型与森林火灾的相互关系,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对林火蔓延的影响及扑灭技术,生物防火树种的选择及生物防火林带的配置技术的研究。
预期目标: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气候条件与森林火灾的相互关系及季节变化规律;用数据阐明不同植被类型、林分结构与引发森林火灾的相互关系,并提供相应的布控防范技术方案;提供林火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的蔓延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扑灭技术方案;筛选优良防火树种10个以上,生物防火林带配置模式5种以上,营造生物防火示范林带20公里。
9.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低质低效林分区域分布、立地条件和植被现状调查与评价;不同类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植被类型、不同经营目的)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树种选择及优化配置模式;不同类型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改良林分的质量、效益评价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预期目标:提出低质低效林分的分类和评价标准;提出不同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技术规程和标准;筛选出适宜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改造、不同经营目的应用的造林树种50种;建立不同类型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示范林6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提出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后的质量、效益评价体系与可持续经营策略
10.高抗逆性植物资源的引进、选育与生态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市台风、洪涝、干旱、工业污染等灾害频发,给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实际,开展耐盐碱、耐水湿、耐干旱瘠薄、抗风、抗化学污染等高抗性植物材料的引进、选育及驯化技术研究;进行高抗性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抗逆潜力与生态安全的评价;开发高抗逆植物材料种质的保存、扩繁和生态应用技术,并建成种质繁育和生态应用示范基地。
预期目标:引进高抗逆植物材料50种,筛选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质高抗植物材料20种;营建遗传种质保存圃及采穗圃30hm2;掌握各引进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抗逆潜力与生态安全性;总结一整套高抗逆植物材料的扩繁与生态应用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的生态应用示范林1000亩。
11.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外来有害生物和本土爆发性有害生物对我市森林生态安全、林特产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严重威胁,研究生态林、经济林、景观风景林、园林苗圃等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监测、灾变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研究灾变规律和内在机制,寄主-病原-环境的互作关系,以及生物、物理、信息素、营林及化学减药等综合安全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危害,营造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维护森林健康,促进森林各种效益的持续发挥。
预期目标:揭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及其灾变规律和内在机制,建立预测预报体系和应急防控体系;建立天敌、环境等自然因子对林业重要有害生物的控制模式及效果评价体系;通过综合采用物理、生物、信息素、营林、化学等手段,确立一整套控制当地林业重要有害生物的安全防治技术体系和技术平台;选育一批具有较强抗性的林特物种新品种(新品系)。
12.竹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我市大面积分布的竹林综合经营效益较低的实际,研究不同立地条件竹林经营措施与优化模式;竹林空间高效复合利用技术;不同经营目标竹林的笋、材利用优化结构模式;大径工艺竹材定向培育技术;废弃竹材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基于竹林可持续经营的肥料、水分、光照、土壤及有害生物等的优化控制技术;竹笋品质改良技术;竹笋保鲜技术。
预期目标:提出不同立地条件竹林的经营措施与优化模式2-3种;竹林空间利用率提高30%以上;提出不同经营目标竹林的笋、材利用优化结构新模式;总结一套大径工艺竹材定向培育技术;研制1-2种废弃竹材资源化利用技术;提出一套竹林可持续经营的肥料、水分、光照、土壤及有害生物等的优化控制技术;建成高效经营技术示范竹林500亩,竹林生产力较传统经营技术提高15%;竹笋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鲜笋保鲜期延长5-7天。申报国家专利1-2项。
五、创新平台建设
以支撑科技发展、改善创新环境、提升研发水平为目标,加快构建适合我市现代林特业发展需求和资源高效共享的林业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
1.加快建设林业工程技术中心
积极推进涉林类的大专院校、科研推广机构与农业产业基地的产学研结合,鼓励林业企业、产业基地与国内外林业科研院校、推广机构开展科技合作,积极以理事制、股份制的方式,联合创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以面向林业生产和林业生态安全为目标,致力于林业应用类技术开发与服务的林业科技研发机构。重点建成市林特科技、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两大工程技术中心。
2.组织创建林特种质资源中心
创建林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林特种质资源中心,整合、保护我市现有各类林特品种资源,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不断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进一步优化我市林特品种结构,提高我市林业生态功能效益,提升林特产业档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林特种质资源中心将根据全市林特产业区域布局和品种资源分布现状,在全市各林特主导产业区建立杨梅、柑桔、水蜜桃、蜜梨、白化茶、观赏植物等六大种质资源库。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
由市科技局和市林业局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领导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协调处理专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林业部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要积极参与专项的实施,实行市县联动、部门互动,共同组织实施专项中的重大、重点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制订,各项目的组织评审、咨询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推荐与遴选,指导监督重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开展项目的中期评估和绩效考核。专项中明确的重点项目在组织方式上实行课题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以择优委托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2.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全社会对林业科技的投入,着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市科技三项经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林业发展相关的专项资金等经费将作相应安排,支持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林业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本地区开展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树立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思想意识,加强企业对本专项的科技投入,凡参加承担本专项实施的示范企业,要求企业科技投入经费不低于财政科技投入的经费。
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将《*市现代林特业及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实施与人才使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林业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及各类研发人才,增强我市林业技术力量,力争形成200名以上从事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推广的林业技术骨干队伍。
篇2
关键词:现代林业 高等林业教育 林业经济管理 学科建设
伴着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的材料技术在林业中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促使着林业在发展的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尤为突出的就是生产力的提升,同时在林业的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方面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些方面的进步带动着林业迈向了现代化阶段。为了更好的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生产要素的增长和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利用率的提高。所以,在加大建设林业管理学科,进行创新理论实践指导,加大培养在林业方面的高素质实业人才,都具有重大意义。剖析现代化林业建设的实质意义,对现代化林业建设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分析,针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林业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进步的方案策略。
一、现代化林业建设的本质含义
随着现代化林业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广泛应用,结合在长期发展中的不均衡性等特征,我们将现代林业的含义定义为:在现代社会深入的了解森林演变规律的情况下,以互相了解社会经济体系和森林生态环境体系的基础下,现代科学普遍应用进行生产、应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系。来提高整体的林地生产力高度,提高民众参与度和认知生态文明知识的程度;并且创办科学的现代林业发展体系和有效的利益分配制度,达到在利用森林资源来满足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程序。
从林业的地位功能、经营理念。发展的源动力、发展的环境上来讲,与过去的林业相比较,现代林业建设发生了很多变化。主要取决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在此基础上,保护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并以完善的生态环境体制与发达的体制目标来达到林业的长足快速的发展则是林业产业的重中之重。
二、林业经济管理完善的体系保障建设和侧重点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着压力,主要是由于快速发展和变更的林业经济活动内容、形式和程序的变化。所以,一个完整的工程体系必须具有主要的工作重点,且利用这个系统有重点的开展工作加强保护措施。
(一)林业管理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
培养优秀的林业人才,加强教育。主要是依据发展要求,在以培养先进的林业人才为主的前提下,对人才制定发展方向;在教程的整合别注意对经济学和实际方法论知识的普及,侧重培养人才的思辨和研究能力;注重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学习。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学习中,侧重与林业有关联的现代管理经济和政策的理论学习,构建起一个关于林业管理、政策、经济基础、森林资源、林业社会学、生态经济学的整体框架,为以后的林业理论研究课程做铺垫。同时结合国内前沿热门研究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讨论,依据本源特色做出整体的规划格局;加强学术交流和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一批有学科教研能力的且在林业方面具有影响力的人才,加强国内外林业人才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注重引进国际上的前眼睛里理论思想,以此来提升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领域的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
(二)林业管理保障体系如何建设
在开展培养优秀人才和加强学术教育的重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加强建设和完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制,有力的保障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对于现代化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来说,加大创新力度,培养创新意识,将教学内容和现代林业建设实际相结合,加大培养出一批符合现代化林业建设要求的,具有很高林业时间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加强推进全面建设,提高人才服务现代林业实践的技能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对于现代林业教研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高层领导非常注重现代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进程,已经把对现代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学习列为了国家非常重要的学术学科研究,同时也得到了教研体制建设方的大力支持。但是,现代林业经济的社会地位而言,只有北京林业大学唯一一所高等院校进入了国家大力培养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高校,这还是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真正需求。面临着各种困境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制建设,还应需要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去克服困难。所以,身为现代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员科教人员,更应该持续认真专研且始终致力于为林业建设做贡献的科研工作中去。
三、结束语
在现代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大时代背景下,只有把握住林业建设中的特点及属性的基础上,将学科应用到经济学的范畴中去,努力加强培养一批有利于现代林业建设的实干人才,努力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与合作,汲取国内外最先进的林业建设教学体制和科学研究意见,来促进我国现代化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长足发展,使我国现代化林业建设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谢屹,温亚利,刘俊昌.试论现代林业建设背景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 2012.(01)
[2]徐寿军.我校首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隆重开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05)
篇3
(1)现代林业从业人员科技创新意识薄弱,对科技支持的资金投入有限,科研人员队伍素质不高,科研成果正逐年下降,且有些科技成果不能转化应用于林业生产,成果转化率低。传统的林业经营中的科技投入比较少,长期形成了放任式管理,“靠天吃饭”的理念,林业产业普遍忽视科技对林业的作用。近几年由于科技不断发展和发挥作用,部分林业工作者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仍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真正应用于实践,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
(2)林业科技发展与市场结合度比较低。我国林业以传统的初级产品为主,林业生产没有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的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林业产业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已经有所改善,部分地区也正在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并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但林业的科技改革发展仍比较缓慢,林业科技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能满足需要。林业产品以单一的工艺,简单的产品为主,林业产品加工和针对市场的研究服务仍没有改善,为林业服务的意识不强。现代林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中,应把科技创新作为林业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只有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并融入企业的生产才可以提高林业企业的竞争力,将林业技术转化为林业产业。
2促进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1)培养、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林业发展和生态改善都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领导和群众都应转变传统观念,重视科技发展对林业产业的重要作用,将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多组织学习普及科技对林业的重要作用,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接受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
(2)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储备,建立科研系统,完善科研体制。现代林业要与科技相结合实现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聘请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之前的科技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专业的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有待提高。因此要建立林业科研系统,多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与林业的生产发展中。
(3)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发展现代林业科技。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决定,林业发展要受到国家政策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目前政府干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且可持续发展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使现代林业发展重视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充分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林业旅游业,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发展经济。现代林业发展还应结合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以市场需要为方向,生产有需要的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以资金再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篇4
关键词:林业生产 问题 措施
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够最大限度拓展林业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产业链条长,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包括木材在内的大量物质服务,在促进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决定林业资源的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林产品林业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林产品巨大的供给缺口,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现代林业产业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要坚持生态建设与优化产业布局,同步进行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区域优势明显,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林业产业基地,推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林业生产也需要技术水平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林业资源发展的产业。
一、林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困难
1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质量下降,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 3.9%森林蓄积量不足,人均蓄积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多年来对森林过量采伐使大木材比例大大减少,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没有得到保障,过分限制了林业经营权,导致林地收益的利益冲突。造成了林农无法获取应有的林地收益,剥夺了林木产权主体的正当合法的财产权利。林业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控制,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
2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许多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逐渐明晰,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参与林业经营的积极性。但在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相应的森林资源评估、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在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方面有很大的难度。
3林业经济管理意识淡薄。在林业致富的问题上认识不足,集体林权改革要激励广大林农积极从事林业生产,不断增长对林业生态环境的需要,以促进集体林权改革顺利推进。林业激励政策要以改善林农生活为中心,以林农收入提高为目标,确保按照改革目标进行林业生产。应充分考虑营林业和其他产业内外部环境的差距。投入大而不愿进行投资发展林业。林业龙头企业没有的状况,示范带头作用没有显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林农对政策的稳定性感到怀疑,地方集体林区的产权界定不清晰,林农收益得不到保障,对集体产权不清晰的状况进行改革。
4林业技术推广应用有待加强。现代林业离不开先进技术。林农传统管理方式与技术跟不上现代林业发展需要。产权不清晰,边界模糊,不但使林业经济缺乏约束力,而且使产权交易无法发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林权制度在法律和经济运行过程中无法实现清晰。集体林产权存在林权边界不清,使得交易主体难以产生交易。林业管理部门与林业技术无法促进林业科技发展,需要林业管理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林农技术培训基地,为林农技术提高创造必要条件。
二、加快发展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1建立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是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必然性选择。选择现代林业产业的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现代林业产业是实现林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经济模式,当前林业具有市场竞争力差,科技含量低等的特点。建立现代林业产业模式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林业产业除市场竞争力差,科技含量低等特点外,在建立的现代林业产业模式中加入科技的投入,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科技增收加大林业技术普及推广力度,林农加强新造林抚育管理,确保存活率。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积极推进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建立起适应林业市场经济发展的林业科技管理体制。对林业科学研究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要给予重奖。建立林业科技示范点完善林业科技开发。同时必须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力度,使得林业建设有保障,林业经济依靠科技兴林,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同时引进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和资金,提高我国林业科学技术水平巩固林改改革成果,林改政策和林业法规,完善现代林业产业的建设,完善林业发展体系,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步伐。
3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产权安排必须在长期中得以清晰。由于营林周期相对比较长,这就要求承包契约必须在长期是可信的,林区产权的安排在长期中必须是清晰的。如果无法保证其未来产权的清晰,也就无法确保其未来收益的稳定,激励前提不存在,显然,激励机制无法产生效果。在这一前提下,制定的政策应满足激励的两个条件:第一,确保林农收益,让林农明晰产权是确保林农收益,但营林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影响,建立合法有序的产权交易市场,让林农可以选择合适的承包对象进行林权流转。充分发挥林业在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作用。重点支持农民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林业领域。增强林业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建立病虫害防控机制,加大对林业承包生产的支持,让让林农切实进行林业维持生态平衡。
4重视林业基础研究,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林业,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抓好林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密切林业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紧密结合,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深化市场机制对林业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建立起适应林业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灵活的林业科技管理体制。对林业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重奖。健全林业经营制度,引导各地林业部门不断推进和实施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术,形成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人居环境,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晓玲;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篇5
[关键词]国有林区;现代林业;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84-01
天保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有林区的建设,随着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以及主体功能区建设,使得林区森林资源逐渐减少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014起,国有林区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进入了全面保护的新阶段,进而充分发挥天然林作为生态屏障的环境保护作用。此项政策的实施,逐渐从注重森林的经济效益向注重生态效率的方向转变,同时生态林业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从目前国有林区的现状来看,发展现代林业是一个选择趋势,因此,黑龙江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具有现状必然性。国有林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上,社会服务上以及生态建设上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持续的木材供应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到生态功能区建设,从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到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森工企业改革,在不断变化的道路上,现代林业建设是国有林区建设与发展的一个趋势,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
一、现代林业基本内容
现代林业就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1.林业生态化
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在注重林业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林业的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化即林业不再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逐渐重视生态建设,重视林业对生态环境的建设。
2.林业产业化
林业产业的发展是现代林业的关键。林业作为一项产业包括第一产业即营林业,包括木材的培育及种植,木材、竹材的采运等;第二产业即木材加工制造业,包括木材的加工制造;第三产业即森林社会服务业,包括森林旅游、森林生态服务等。建设现代林业时一定要充分发挥林业在三大产业中的作用。
3.林业社会化
社会林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点。林业发挥着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林业是一项产业同时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在生态建设、美化环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林业的社会化水平是目前林业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4.林业旅游化
林业旅游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突破口。目前,在林业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处于薄弱地位。在现代林业建设中,抓住林业旅游这个突破口来发展林业,既能保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能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林区建设。
5.林业科技化
林业科技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张建国对现代林业的内涵界定中可以看出,现代林业林业要以科技为动力,即把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是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动力和力量源泉。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带动林区发展、选择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
二、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的建议
现代林业建设是未来国有林区发展的一个趋势与方向,因此,国有林区的发展战略选择上应该以现代林业理论为基础,拥有现代林业的思想,运用现代林业的方法和模式来促进国有林区的发展。
1.现代经营管理思想
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一直是林区发展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国有林区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以及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如何科学合理的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应该秉承现代的经营管理思想,即根据林区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进行战略规划,以林区职工为中心进行的人本管理理念,建立由下至上的等级管理制度等,通过运用现代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及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选择,奠定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
2.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处于可采森林资源减少,企业经济危困以及沉重的社会包袱等严峻形势,因此,森工企业进行改革是改变局势的一种选择,即采取政企分开、企事分开的方法,使得森工企业按照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运营,其最重要的是选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有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及制度化管理模式。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森工企业应该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基础,根据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森工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3.现代林业战略体系构建
构建现代林业战略体系,即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生态体系以及林业科技体系。构建林业产业体系,即以目前的三大体系为主,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稳定培育第三产业,尤其是木材的精深加工、森林旅游以及森林社会服务等项目的展开,创建具有区域品牌价值的主导产业等。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即充分发挥国有林区的生态价值,达到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共进。构建林业科技体系,即以先进的适宜林区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发展动力,促进国有林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巧峰.关于推进山西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山西林业,2009,09:5-6.
[2] 高锡林.关于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7,08:17-18.
[3] 张建国.论现代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1997,04:1-8.
篇6
1广西现代林业发展现状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概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边界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从广西的地势条件看,其地处我国云贵高原边界,山区、丘陵地势较多,形成了很多高原的地理格局,为广西林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旅游产业看,广西拥有丰富的园林景观资源,无论是平原地区的园林建筑,还是山地、丘陵的森林资源都极为丰富,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对广西现代林业科技发展情况的研究。
1.2广西现代林业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1.2.1科技实力不足,影响林业生产技术
就广西林业发展来说,技术不足是其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广西地处我国南部边界,离中心发展区域较远,整体经济水平、科技实力和人才储备量并不足。技术能力是贯彻现代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而推动技术建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经济和人才的支持。由此证明,广西开展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2.2林业开展经济结构存在不合理,亟待优化
林业尽管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应加以控制,但这种控制并不证明要对林业整体发展实施国家垄断。目前,广西在开展林业生产中过度依靠国家设置的林场完成林业生产,这种结构是不科学的。从我国东北地区林业经济结构发展看,其重视当地农民的树苗培育,推动大规模集体化林业种植,不仅解决了该地区农民经济问题,也推动林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通过国家监管还能保障生态效益实现,这些都是广西林业经济结构优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1.2.3林业生产模式过于传统,缺少市场引导
正如上文所述,我国目前林业生产模式过于传统,多数是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管理,缺少竞争意识和商业化思维,由此直接导致我国林业生产规模、模式和技术停步不前,其根源都在于缺少推动林业生产的推动力。对于林业生产的推动力来说,市场化发展趋势无疑是主要推动力。通过将林业生产模式向市场化引导,能够有效推动广西林业生产中的技术缺失、对林业生产发展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也能落实我国关于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推动现代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凭借科技推动林业生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推动林业生产不仅能提升林业生产中的技术性,更能在高科技的保护下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完善林业生产科技,要求能够坚持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在林业产业中的地位,及时革新林业产业在科技领域位置。通过提升科技能有效解决林业产业生产脱节委托,保障经济效益实现,提升市场占有率以及生态效益的保护。
2.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要求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将林业作为主要发展产业,同时结合农业实现综合性发展,加快提升林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确保通过林业种植、农业育苗等技术结合,提升林区内经济有序发展,保障规模扩大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成地区优质林地。
2.3推动林业生产模式改革
上文针对目前广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已经进行阐述,明确在发展中应当注重对现代林业模式的建立,推动林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提升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相关人员对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认识,深化林业生产模式的改革。在市场化作用下,能够提升林业产业经济效益,继而确保林业产业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基于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建立,确保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当前尽管法律法规经过多次修改,但依然存在一些缺失不完善的地方,林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缺失。我国林业相关法律目前只要求私人不得随意砍伐树木,但针对可持续发展、在砍伐中的生态环境、砍伐后的树苗种植都没有涉猎,直接导致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形同虚设,缺少实质含义。
3结语
篇7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林业发展;影响
【引言】:技术创新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环境下林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推进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林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现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作用。
1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1.1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林业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林业产业与国外林业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些林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管理和发展模式,技术含量低,投入高、回报率低,经济效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收益不稳定,大大打击了他们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而通过大量的技术创新,提高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可以节省投入,减小林业资源对各种不利因素的敏感性,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收益,从而提高林业产业从业者的积极性,保持我国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1.2林业技术发展促进林业建设的自我调整发展
林业技术发展能够实现林业建设的自我调整发展,即在林业建设完成之后,通过适宜的林业技术,林业建设能够逐步形成自我的生态体系以及自我的独立环境,能够在不断发展中自我成长以及自我调整,实现林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坚实化。同时,林业技术发展能够保证林业建设的科学化、高效化,将不同种类的林业建设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为提升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作出相应的贡献。
1.3促进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技术创新对于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促进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方式具有比较多的问题。比如:采用粗放型的生产发展方式、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对于未来的林业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缺乏林业生产发展专业化人才,一些地区林业生产缺乏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林业的未来发展。所以,必须要进行林业技术的创新,形成集约化的发展思路,全面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4林业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先进林业产业体系的建立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而传统林业经营模式一直都是粗放型,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存在问题,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随着科技进步,林业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通过建设林业产业系统,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改变产业结构,完善制度,依靠林业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以便更好推动现代林业发展。
2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展策略研究
2.1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的产业结构,主要体现在品种上。传统品种经过多年的繁殖,将会逐步出现退化、生命力减弱、抗逆性降低,因而必须及时培育新品种。当前我国的林业生产中仍然以传统品种为主,这也是影响科技对我国林业贡献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我国对林业新品种的需求极为迫切。而新品种的培育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性工作,只有林业技术创新,才能及时培育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林业结构。
2.2足够的资金投入
林业技术创新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如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购买先进的监测、控制设备,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等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虽然当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日益艰难。但是,由于采用传统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林业企业目前也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导致一些林业企业不愿意投入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创新。而政府部门由于一直对于林业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财政资金对于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一直较小。在后续的林业技术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林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融资,保持为林业技术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
2.3加强林业技术创新队伍的建设
林业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进行林业技术的创新,而要想进行创新,就需要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只有提升林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够促进林业的发展。在提高林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根据林业技术人员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有目的专业化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林业技术氛围。同进还可以通过与高校进行联合办学来培养专业的林业创新技术人员,进面为林业科技创新打下基础。
2.4打破林业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已经遇到瓶颈,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的林业经营模式仍以粗犷式为主,难以精确控制林业经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导致林业生产效率较低、产出不高。二是受到科技水平的影响,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经营中的科技含量不高,对于病虫害防治、幼苗成活率、授粉率等控制力度不强。只有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实现林业的精细化经营,即在林业管理中要使用数字化、自动化、精准化管理设备,对林园的水分、温度、养料、日照进行直观的测量,准确把握并分析出此阶段作物所需的外部环境及肥料供给,并给出合理化意见,对所缺或过剩的元素进行调节,使林木管理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处理。另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应用,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水平,减小病虫害对林木带来的损害,通过合理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提高幼苗成活率及授粉率等,促进林业的发展。
结束语
林业技术创新是必由之路,需要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需要管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加大对于林业产品的管理,科学合理进行生产。除此以外,研究人员应当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念,理论与实践并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不断创新推恿忠挡品的发展,开创新型品种,不断更新换代,提高产品产量及性能,缩短生产周期,改良现今林业行业的市场环境,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篇8
>> 基于我国农林业特点的视角分析林业管理改革措施 我国生态经济与林业实践分析 基于发展学基本原理的我国林业生态化探讨 新时期我国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分析 对我国生态林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刍议林业生态工程在我国的发展 基于公共管理理论的我国林业公平发展探讨 提升我国灾害管理能力的思考 林业生态发展的新途径分析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途径分析 我国高校生态德育的实施途径初探 汶川地震灾害对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启示 分析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 论我国林业资源的变迁原因分析 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现状及改良策略 我国林业风险管理及林业保险研究 基于和谐论的林业企业和谐化 我国林业转型及其途径浅析 发展生态林业是舟曲防治泥石流灾害的途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9] 张国庆.系统法学与我国生态法制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58-159.
[20] 张国庆.标准学[EB/OL].(2011-07-08)[2014-03-11].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8390,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9416.
[21] 张国庆.发展学[EB/OL].(2013-07-14)[2014-03-11].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39086,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quickforward=1&id=707994.
[22] 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EB/OL].(2013-03-27)[2014-03-11].http:///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 13fnh5bllmra3.attach,http:///home.php?mod=space& uid=3344&do=blog&id=674444.
[23]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03-313.
[24]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0-193.
[25]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8-29.
[26] 廖红兵,董世绫,段学涛,等.吉安市林业灾害及其灾后重建[J].江西林业科技,2008(3):40-43.
[27] 胡安玲.林业灾害的防治措施探析[J].吉林农业,2012(1):134.
[28] 王恩利.我国的林业灾害现状与防治[J].北京农业,2013(27):48.
篇9
1现代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的关系
森林与林地等资源是林业资源的核心,它们在水土保护、大气保护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林业资源的多样性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自然屏障作用。现代林业生产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林业资源,因为林业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人类来说,森林不仅是重要的环境资源,更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性物质保障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速度,但是,人类在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所需的资源还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现代林业生产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采取各种措施,杜绝乱砍乱伐森林,防止不同物种的基因材料受到损坏,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现代林业生产的原则,就是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自然生态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林业建设,在保护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业不仅承担着湿地保护、森林建设、荒漠改善等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更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显然,传统林业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生态建设的要求,现代生态建设是以生态文化为先锋,在创造物质成果的同时,创造生态成果,并不断丰富生态文化成果,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态文化体系,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弘扬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可见,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2林业生产中林业保护策略
2.1科学实施生态采伐策略。所谓生态采伐指的是在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对森林进行有计划、有节制的采伐。生态采伐设计主要涵盖了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林分、景观和对自然干扰的模仿。关于林分水平方面,应当全方位考虑林木的树种、产量和生态多样性的组合、树种搭配、林地生产、水分、养分及能量的交换过程等内容,使得森林被采伐后仍然能够维持正常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景观水平方面,应最大限度的将采伐过程模拟自然景观。模仿自然干扰方面,需要模仿森林在生长中所会遇到的自然灾害等现象,并通过外力干扰来帮助森林成长。2.2加强森林防火及病虫害的预防。森林一旦遭遇火灾的侵害,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恢复,所以必须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应当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防火策略,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制,狠抓火源管理,切实将森林防火工作落实下去。因此,要提高森林的自控制,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以从根本上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基本原则,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林木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数据分析,将森林质量变化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形成能够为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参考价值的信息。2.3优化科技手段以促进林业发展。知识时代的经济发展,无不与科学技术运用密切相关。现代林业生产的基点,是在林业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以提高与优化林业资源利用率,以此来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提高森林保护意识的前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是实现林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对林业科技理论的研究工作,加强对林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与系统培训,通过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的林业产品,以提高现代林业生产的发展层次,使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走上健康、协调发展的道路。
3结语
现代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之是相辅相成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显得重要。在保护林业资源的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林业产品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云波.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的关系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4):193.
[2]孟凡成.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谈[J].南方农业,2016,10(3):105-106.
[3]舒清态.东北过伐林区森林景观生态采伐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4]赵文海,赵淑苹,潘保原.浅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4):142-145.
篇10
关键词:林业推广; 问题对策
要想改进和提高林业生产力,就要大力的推广立业技术,从而使林业技术得到快速传播。与此同时,立业生产力也得到快速发展,林农收入也会就此而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我国要想更好地发展现代化林业产业,一定要大力度提高林业科技的传播,使其成果得到更好的转化,并提高林业工程中科技的含量。这样才能对建设林业产业起到较大的作用。
1林业技术推广的核心
林业技术推广还在符合我国目前科技技术的前提下,将新的林业科学技术和科学技能以及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传授给林农(林业生产、经营者),使其学会在现代化技术的辅佐下,更有效率地生产、经营。林业科技的推广是促进现代化的林业科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林业产业仍属落后行业,祖国广大林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都不相适应,林农的文化意识落后,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方式,因此,为了改善这种与现代社会不相同步的局面必须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运用现代化技术和形式,消除陈旧的、落后的经营观念。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林业科技其在不同程度上还具有着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点特征。第一点,林业产业的本事就具有着较为明显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深入看来,就非竞争性的特点表现:新增他人参与林业科技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或很低;其次,新科技推广的目的是使其尽快地在林业生产中普及应用;而非排他性来说,还表现在如下几点:
1)林业产业中大多数的林产品都具有着自然再生的属性,这一点使其具有排他性;
2)林业产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其所有生产过程都在野外进行,这个特殊的生产方式使林业科技工作的保密性得不到确保;
3)还有一些林业科技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外部效应,像对于害虫、病虫的防治技术。
2 当前我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解决好技术项目试验示范过程的管理问题
一些好的技术项目都是通过试验示范后才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因此,在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过程中做好管理尤为必要。一是试验地的管理,主要是育苗造林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管理。技术推广部门和林业场圃要分别选好示范基地、试验地,做好试验地的规划设计、试验地的记录,防止时间久了由于管理人员的更换到山上连试验地都找不到的情况发生。同时要配备专人进行管护,防止人畜破坏。一些地方曾经因为管理不善致使本来很好技术项目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以至无法推广。二是试验过程的调查观测管理,主要是对试验地要定期进行观测、调查统计,掌握第一手资料。有些试验单位虽然将新技术新成果在选定的地域上进行试验了,但是对试验的效果却不进行观测和统计,因此在推广时也就没有说服力,大规模大范围的推广也就很难进行。三是新技术新成果的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的过程要建立档案,既要规范技术档案,又要做好试验过程的总结,以便今后查阅。建立科技推广经费投入的有效机制,除了林业部门按规定正常投入外,还要广辟投入渠道,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从而保证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林农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就目前来说,我国教育事业虽然经过大力的改革逐步趋于完善,但是相对于林区的教育情况而言,形势不容乐观,教育处于落后阶段,林农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对于新科技、新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发展。除此之外,林区的经济水平也普遍较差,条件较好的林农为数不多,由于收入的低下,导致多数林农缺乏林业科技的投资资本。在运用对林农教育、培训、引入新技术示范等手段下来指导和帮助林农接受新科技从而使林农具备现代化个人素质,增加经济生产效益,这是一项具有着长期性、系统性的艰难任务。
2.3 解决好应用单位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掌握问题
林业新技术新成果本身的科技含量都很高,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应用单位不掌握好这些技术要求就很难在应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科技威力。林业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单位不仅要掌握其技术的理论原理,而且要掌握其应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推广实践中有些单位不是按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认为林业工作是粗线条的,差一不二就行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本来很严格的要求变得粗放了。
2.4 林业推广方式要完善
现在关于林业推广普遍都是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相应的处理方法。但是当今我国林农在推广林业方面的时候,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顾及林业项目在别的方面的条,因此造成了我国林业推广不能够正常的发展。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损失。所以林农不愿意接受国家出台的林业推广政策。成为林业推广的一大难题。
2.6当今我国林业推广方面的资金还不够充足。
林业推广不仅需要林农们的劳动力,还需要经济方面的充足。在研究林业推广项目的过程中,资金缺乏已经成为了林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经费的缺乏,导致这方面的推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引起严重的慢待心里。总是感觉没有资金,自己在努力也是白费的。所以他们会把这份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和精神上不能够很好的看待这份工作,从而致使林业推广出现阻碍,不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
2.7 推广部门能力不足
我国在林业科技推广的工作中,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不到位,尤其是一些基层的推广机构、部门人员,多数存在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如,一些林业推广技术人员大多数都是科班出身,在林业技术的专业上可以说是“具有专业的知识素养”,但是对其他方面却不了解或了解甚少,知识结构框架过于“死板”与林业结构的变化不能相适应,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推广人员对于林农的知识普及、观念更新全方面指导。
3 对于林业科技推广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3.1 加强乡镇一级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推广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在林业科技推广中,乡镇的推广体系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他们才是与林农进行交涉、沟通最近的人,因此,务必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乡镇林业推广体系。尤其是一些山区、平原、丘陵地区,需要大力着手建立林业科技推广站,并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落实县镇推广机构的事业经费和专项科技推广经费,逐步提高推广服务机构的工作条件。
3.2 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鼓励研究开发林业实用技术
对于林业使用技术的研发要多给予鼓励并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倡导乡镇地区使用现代化技术和科技成果,强化基层林业推广站实用技术推广职能。要列出林业科技发展专项经费,用于科技推广、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奖励等。
3.3 以专业合作组织为平台,加强人才培养
国家需重视对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加大对其实际业务培训的力度,需对他们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新理论普及,鼓励他们“再学习”来丰富自己,报效国家,如鼓励其参加成人教育考试、自学考试等再受教育的学习。
3.4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可以通过三个产业来叙述:第一产业-农业,建立市场导向型的新型林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占领市场,建设新型林业;第二产业-工业,形成深加工的林业产品。促进林业产品加工工艺的更新,使林业产品向高层次、深加工的方向转变,增加林业产品的附加值;第三产业,在林业的生态效益上开发林业的经济效益。森林,给人类提供源源不断了氧气、丰富的山区产品、净化人的灵魂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林业科技成果的转换是一个非常深远且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满足提高了林农的文化素质,还必须加强政策导向以及基层的整体环境建设,才能使林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
- 下一篇:行政监督的方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