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购意见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中采购意见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

篇1

一、实施主要材料集中采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众所周知,由于原材料所占成本在整个施工成本构成中约占70%,而主要材料在全部原材料成本中占近三分之二,所以材料供应管理是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降低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对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实现主要材料集中采购,可有效降低材料采购、流转、耗用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实现主要材料集中采购,可以减轻各分公司资金周转压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更可以在资金流范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实现主要材料集中采购,以严格的科学管理程序实现有效控制,能够达到保障材料分供方的可靠性及可追溯性的目的,可以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有效杜绝工程中出现使用混乱、假冒、伪劣的不合格材料现象,维护“远鹏”品牌,在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实施集中采购能有效避免在原材料采购中的体制外运作,真正落实建设领域反腐倡廉的各项要求,使“三重一大”制度真正得到落实,可以防止因出项工程建设方面的腐败影响公司的整体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实施主要材料集中采购的主要作用

1、“大蓄水池”的调节作用。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在成本与利润占比中,原材料是影响利润的主要一环,对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松紧程度,往往会左右整个项目成本的高低。并最终决定项目效益的大小。公司材料部行使集中采购权,以集中以后的数量优势,充分体现价格优势,所赚取的材差利润将成为公司的“蓄水池”。随着时间的推移,“蓄水池”由小变大,就会逐步发挥越来越重要和突出的调控作用。材料采购资金就由这个大蓄水池来调控。在施工过程中将不再出现“等米下锅”的现象,这一点在去年公司的项目实施中已经得到证实,实践证明实施主要材料集中采购是切实可行的,它所具有的调节资金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2、抗风险作用。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原材料价格较不稳定。有时会出现材料价格说涨就涨的局面,我们靠原来订的合同价根本买不到材料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引起业主方不满意;而且外包民工等料待工,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还会引发一些不稳定情况。材料公司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确保项目部施工生产不断不乱,平稳地度过了去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作用。

3、支撑作用。集中采购形成的数量优势使材料分公司结识了一大批大型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双方在诚信的基础上,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这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原材料集中采购市场促使我们与多家材料供应企业建立和培育了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强支撑作用。

三、公司实施材料集中采购的的运作形式和主要特点

公司通过成立材料部,组建材料分公司,搭建了集中采购的平台。在与各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合作中将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较为科学合理的报价程序。具体操作中由分公司及各项目部根据投标项目及业主要求,向材料分公司提出常用材料询价单;由材料部列明市场最高价、最低价以及市场价格变动趋势预测,并提出对策方案;各分公司及办事处根据投标项目总体情况确定报价,并签订委托书,由材料部统一招标采购。这种操作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专业化程度高。材料部在各种物资材料采购供应、设备租赁、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将按照重要、次要物资的供应等级进行专业化分工。由材料分公司统一采购、统一供应,对工期、安全、质量、成本有重要影响的物资材料,发挥公司整体优势优先予以保证。这种专业化运作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能减少采购人员的数量,降低人员成本,节省采购费用。

2、综合性能力强。物资供应的专业化,提高了本企业承包大型和高等级建设项目的综合能力,材料公司为公司承包的项目提供可靠的主要材料的组织供应,使项目施工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搞好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工程的优质高效。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主要是价格、质量、信誉的竞争,物资报价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中标率,报价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供应能力与综合实力,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材料分公司所特有的综合实力也必将使我们在工程招投标中更有底气,将会成为我们抢占市场先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效益提升快。项目的效益是有形资产,企业的综合实力是无形资产,这二笔资产是公司效益的主要源泉。降低、控制住材料采购成本,就基本上控制住了项目成本。物资供应的专业化,形成了稳定的供货渠道,保证了工程合同的履行,统一经营、批量采购、集中订货会使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占领企业内部市场,盘活了现有资产,充分发挥了公司的潜能;集中供应,杜构了层层储备,为公司合理配置物资资源创造条件;由于实行集中采购,定货量大,实行招投标机制,采购单价就能大幅度的降低,这几方面因素将大大促进企业效益的快速提升。

四、在实施原材料的集中采购中需解决的问题和工作要求

篇2

材料的造型指材料特有的点、线、面、体的形态。[1]物质世界的材料本身的造型多种多样。材料形态包括材料物体自身的轮廓、形状或结构,材料形态也指材料作用于艺术作品,组织出新的三维体态。形状在运用于三维上,可能涉及一个正面的或负面丰富多变的空间。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作为一个集合的点、线、面、体的构成的综合形态,通过重复、均衡、突变、疏密、发射等构成方法,使材料本身的物性被放大,甚至变异及延展多义,所以材料的形态要素会隐含新的语义,构成一个整体的视觉语境。正是由于材料组合可以形成新的不同的视觉语境,各材料形态之间的距离、疏密、开合、高低等因素会随着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传递出一种材料独特的感知维度。对于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的形体,可以从形与体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材料之形

材料的形主要是指材料的形态和表现,是材料存在的概念和特征表述,会在人们的意识中建立清晰的形的概念,它们都是对事物表象特征的一种描述。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是以自身独特的生存形态及存在环境来显示其存在而区别于其他物质。正是由于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形态和表述不同,人们才能建立完善的认知系统。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也是如此,它首先是以形的概念来构建,是以自然形或者抽象形作为造型思维的出发点,并给设计作品风格和所蕴涵的精神基调以明确的界定。由于不同特征的形具有不同的精神和情感内涵,如造型中的几何形具有冷静、理性和分析的精神特征,曲线形则具有柔美、感性的特征,而有机形象征着生命的成长过程,具有时间的延时性和历时性的自然特征。所以形的特征表述,直接关系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基调。

(二)材料之体

材料之体是指占据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物质的空间形态,按几何学定义,材料的体是面的移动轨迹,又可称为多个面的集合。在物质世界中一切物态都是存在于一定的体积之间,艺术设计中材料是以形和体来传达精神内涵的,是以有着体感和量感的具体物质形式占据空间来传情达意的。形与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形的精神内涵或者作品主题是依附于物质的体来表现,反过来体的量感变化和体积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形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及情感精神。总之艺术设计中的材料是形与体的结合,是具有三维空间属性的物质存在。自然界中万物都是以各自不同的形体特征呈现的,它们的形体的表象因素是由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产生的。艺术设计中材料的引用不仅具有物体材料的外在特征,同时还包含有因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积累和历史积淀所赋予的地域、时代和民族的文化因素。[2]

二、现代艺术设计中材料的语言

(一)材料的质感

质感指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化学属性在视觉上的呈现,在造型艺术中则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方法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4]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土、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料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视觉质感有赖于人的具体视觉经验。形状、色彩的感觉外在而强烈,而视觉质感则含蓄、微妙而模糊。通过质感的制作可以丰富视觉的表情,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二)材料的肌理

有机形态是强调内力变化的形态。在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呈现出独特美学特质。肌理在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而且还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材料的表面肌理是它的外貌特征,这些特征是为了能强化视觉和触觉的初始感受,对于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作品而言,肌理是视觉上最初的“物化”体验,这种产生于材料的“物化”体验对于作品的完成有着方向性的物质暗示作用,艺术设计作品会沿着这一方面增加它的精神高度和语言深度,通常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艺术情感。[6]

(三)材料的色彩

自然界中的千姿百态的物质材料由于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不同,对于光线照射而产生的不同的波长反射和折射光,从而形成自然界丰富美丽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人对色彩的视觉感受是最强烈的,人们对自然物质材料色彩的认识和应用从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彩就内化为人们内心的概念和认知。色彩在三维的现成物的运用规律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其色彩运用不仅只有审美标准,还必然包含文化意义、思想观念、材质美感和空间造型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并且材料的颜色在不同的空间、光线和角度下会产生一定的色彩变化,甚至会使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甚至使观者融入到作品本身,与作品产生一种互动的新关系。[3]材料色彩在现代设计里主要指运用材料本身的质地进行艺术表现,不同质的自然物以及不同颜色的现成物,材料色彩与材料造型是相互呼应的两个概念,现成物进入现代设计作品并综合常规设计材料形成新的艺术语言体系,因此对不同质的色彩现成物和颜料本体之间所构成的色彩关素的认识尤显必要。材料作为现成物的自身特有的色彩在设计艺术作品中被重视,是现代设计理念对自然本真的回归。自然物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缓慢的改变,合理的把握和使用会在视觉效果上因时间的张力而给观者带来极大的意外和震撼,如对一块破旧风化的木板可直接呈现出沧桑、粗犷的时间感和历史感。艺术设计中的材料应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改变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而材料中的质感、肌理、色彩有极强的时代烙印,它所体现的审美也具有时代感。因此设计师对于材料中的质感、肌理、色彩运用选择更多,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也会更复杂,需要综合的考虑材料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与作品所要传达的内涵相关联。

三、现代艺术设计中材料的构建

对材料作视觉本体语言研究时,必须注意材料本身的形式感,因为在我们将材料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来解析时,就不能忽略材料本身的形式节律,把材料本身的形式感纳入设计作品的整体视觉中来。形式感是材料构成语汇的重要特征,突出自然,强调表现,采用抽象和意象语言,重“似与不似之间”。

(一)强化材料本身存在的秩序化、格律化的视觉或触觉因素

程式化是材料形式感的重要方法,在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中,经过变形处理后的加法与减法通常被纳入某种范式之中,对不同材料的组合适用不同的程式,如重复、交集、辐射、散布等。重复最常用的图式是同一图案的对称分布。交集则是用多种材料构成的纹样,通过反复、排叠、辐射等程式构成一种复杂、变化丰富的装饰效果,集中体现材料的节奏感、秩序感和韵律感。

(二)重构材料作为主题相关的独特的形式语汇

设计师在使用材料时,要更多的关注设计作品的主题,以及材料与主题的呼应关系,一切设计理念均要赋之于实体性材料之中,运用材料展现出设计的内涵。在当代设计艺术的实验中,设计师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材料的开发与研究,倾向于发挥材料语言,以材料的不同形态语言作为呈现的方式,不断追求材料本体语言的分化与重新构成,选用并保留原有几何形态的材质构成艺术造型便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取材多样化是材料语汇的重要表征,由于综合材料的种类繁杂,材料的使用并没有限制,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合成的新材料不断出现,它们具有独特的反射折射等物理形态,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可积极探索新的材料。在当今跨界的设计作品中,既包括单一的材料运用,又包括复合的材料组合。不管选用何种材料,基本的原则是要每一种材料都能呈现出本源性的基本形态,让这种自然的形态产生形式上的对比以凸显材料的物性特征。大多数情形下不同形态的材质处于混合运用的状态,对于设计师的创作而言,研究不同形态的形态材料的综合构造,探寻各种造型元素的特点,将其物性挖掘出来,置于设计主题的统一风格下,才能充分表达综合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的魅力。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 集中采购;基层央行;建议

近年来,为切实规范集中采购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基层人民银行对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保障基层央行职责的有效履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当前基层央行在集中采购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亟需进一步改进。

一、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采购人员专业性不强,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集中采购是一项面向市场、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采购相关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基层人民银行能按照有关要求成立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建立评审专业人员库,但集中采购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专业评审人才匮乏,对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采购项目评审把握不准,影响了评审工作质量,难以满足采购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以某市中心支行评审人员库为例,集中采购评审人员库共有评审人员30人,其中中级专业职称26人、高级专业职称4人,高级专业职称人数占评审人员总数的133%。从专业技术职务上看,经济师27人、工程师2人、会计师1人,工程师仅占评审人员总数的67%。在无外聘专家参与评审工作的情况下,评审人员都为兼职,大多未经过集中采购评审工作专业培训。目前一般的集中采购人员对采购物品的性能、质量、技术指标、功能等不熟悉,特别是缺乏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的专业知识,导致评审工作出现评审人员打分难或简单应付现象。

从另一方面来看,集中采购人员在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时,对招投标、合同条款、谈判技巧、市场调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较少,仅凭普通社会经验谈判,再加上采购额度小,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导致多数采购价格在供应商的报价下浮10%范围之内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购效率。

(二)采购活动中还没真正实现“管采分离”

基层人民银行虽然成立了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但由于受到机构编制、采购规模和次数的限制,尚未建立独立的集中采购实施部门。以某市中心支行为例,后勤服务中心和科技科是集中采购活动的实施部门,科技科负责电子设备类项目的采购,后勤服务中心负责除电子设备类以外项目的采购。在实际工作中设在会计财务部门的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身兼采购组织和日常管理的双重任务,在实际工作中难免顾此失彼,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独立性、监督的有效性难以体现,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采分离”。

(三)集中采购年度计划缺乏准确性,操作性不强。

根据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的要求,集中采购应当依法完整编制采购预算。在实际工作中,集中采购的数量和金额与年度采购计划有很大的偏差,主要原因有下三点:一是人民银行实行部门预算,预算指标下达较晚且不可突破,部门预算和批复指标存在偏差;二是项目需求部门不能按规定要求及时向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上报集中采购需求表,致使部分采购项目未能纳入采购计划,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计划追加减,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某市中心支行集中采购4次,其中两次是通过计划追加形成;三是集中采购周期长、程序繁多,难以满足临时性采购需求,只能通过计划追加的方式纳入集中采购管理。

四)采购信息方式单一

从目前集中采购工作实际看,缺少信息的网络平台,据了解,即使是公开招标也仅限于本地的媒体公开发表,通过其他采购方式进行的采购单位信息仅在本单位张榜公示,未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方式,导致集中采购相关信息透明度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中采购的效率。

五)集中采购供应商信息偏少

基层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实施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所掌握的供应商信息、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多局限于本地区和本行业,有时候会出现由于参与供应商不够集中采购规定的个数,不得不放弃采购或者重新启动采购流程采购,降低了采购的效率。目前的集中采购以地市中心支行为单位,人民银行各地市中心支行之间缺乏供应商信息的互相沟通,不能很好地发挥兄弟中支已经中标供应商的作用,无形中增加了采购的成本,降低了采购效率。

六)集中采购方式单一

《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规定,集中采购的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等五种,由于金额限制,目前地市中心支行的集中采购没有采取公开招标进行,大多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如某市中心支行2011年开展了10次集中采购,根据采购方式划分,询价采购方式占60%,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占40%。2012年开展了3次集中采购,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占67%。

七)监督部门职责不清削弱了监督效能的发挥

根据总行《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内审部门负责对采购过程、制度执行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采购人员行为的监督和查处,看似管理严格,实则具体执行时,由于缺少具体实施办法造成了无据可依,降低了监督的有效性。

二、基层央行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提升集中采购队伍综合素质

集中采购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参加采购人员既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程,还要有一定的采购专业知识。首先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责任心强、素质高、能吃苦的采购队伍。其次提高现有采购人员整体素质。一方面,可以采取上级行培训、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加强集中采购政策、程序、过程、管理的培训,使采购人员熟悉采购流程,成为集中采购工作的行家里手,促进采购工作规范化和采购质量的提高。其次要加强对采购人员业务技巧、谈判技能的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再次要对采购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法规法纪和警示教育,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全面促进廉政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组织架构

基层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的决策作用,建立独立的集中采购部门,使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财权与事权彻底分离。确保组织机构之间、参与采购活动的人员之间既要相互协作,又要相互制约,以分解权利,真正实现管采分离,从源头上切断商业贿赂的触角,压缩和减少权利寻租空间。

(三)建立集中采购部门协作机制

基层行应出台具体制度,要求各部门要按时向采购实施部门报送采购需求,对逾期未报送采购需求或者临时增加的采购计划的,原则上不予安排集中采购或者推迟到下一季度采购,有效降低计划临时追加的风险,提高采购计划的严肃性。

四)建立省级供应商信息平台

对于已在兄弟中心支行中标的供应商,可在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内公开,其他地市中心支行如有同样的需求,可以优先选择已中标的供应商,或邀请该类供应商参与投标,尽量降低采购的风险,提高采购效率。

五)明确“中国金融集中采购网”、“省府采购网”的地位。建议上级行明确地市中支可以利用“中国金融集中采购网”、“省府采购网”,集中采购需求信息,提高集中采购的公开性,提高供应商的参与程度。

六)优化集中采购方式

根据基层人民银行采购工作特点,建议实行“抓大放小”的采购模式,对基建维修、批量办公设备等金额较大、易出现腐败行为的采购项目,应严格实施集中采购。而对于采购数量少、金额小、时间要求紧的采购项目灵活选取采购方式,可采取协议供货采购或分散采购方式,既可缩短采购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少采购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议郑州中支在全省范围内对除计算机、打印机以外的电子设备供应商、车辆保险、加油、发行库务用品托盘、装款袋、捆钞绳、铅封等)进行一次集中采购,地市中支在中标的供应商范围内进行按协议供货,减少地市中支的采购压力,提高采购的效益,有效节约资金。

篇4

1.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相对于其它一些企业来说必然具备着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的存在导致国有企业在采购管理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进而导致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采购管理的质量,其中主要表现在统一性、规范性和考核等三个方面。

1.1统一性差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都具备自身的管理制度,其中对于采购管理来说也具备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但是这些制度具体来说都指向了具体的采购操作层次,在一些较高层次的统一性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欠缺,其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一般都是一些较为大型的集团企业,其涉及到了很多的分公司,对于这些子公司之间的采购统一性的规定并不是十分完善,没有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质量;(2)另外一方面则是在分公司或者子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协调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生产部和采购部之间存在着交流不畅等问题影响着采购的合理性,进而导致了采购工作可能出现一些失误影响着企业的采购管理。

1.2规范性差

针对现有的我国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来说因为其制定和实施的经验较少,所以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规范性上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完善,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中对于相关采购过程的具体操作规定不够详尽,而仅仅是对于采购办法进行了泛泛规定,这就导致了具体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在采购管理的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此外,在当前国有企业信息化规范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采购管理的效果,不仅不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还对于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1.3考核办法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份问题就是考核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国有企业当前对于采购人员进行考核都是采用领导决定制度,一切都是由领导对于采购人员进行评价考核,决定采购人员的工作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来看是不合理的,甚至会因为对于领导缺少必要的监督导致出现现象,进而影响考核的公平性,最终影响到国有企业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采购管理质量低下,所以说,考核办法问题也是当前困扰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

2.提高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现状,我们必须进行详尽的分析,然后制定出对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办法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质量,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加强监督。一般说来,国有企业进行采购都是事先制定好相应的采购计划,然后再按照相应的采购计划进行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切实保障采购的有效性和质量,我们就必须加强整个环节的监督工作,不仅仅要在采购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加强对于计划制定的监督和控制,确保采购计划的合理性,避免采购过程中的浪费,还应该加强在具体采购过程中对于具体采购人员的监督,对于采购计划中的物品数量、种类等进行详细监管,避免采购人员的失误,加强采购质量。

2.2审查申报价格。在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针对采购价格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我们也必须加强对于采购物品申报价格的审查力度,尤其是针对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来说,更应该加强对于市场中采购物品的报价审查力度,确保申报价格的合理性,减少国有企业的损失,具体来说,可以针对市场具体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采购物品的具体价格,然后汇总成采购物资审价表以供采购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

2.3审查采购合同。合同的签订是国有企业采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为了确保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质量,我们应该加强对于采购合同的监管和审查,加强对于采购合同的管理和审查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并且能够明确采购资金的去向,确保国有企业的采购工作能够有据可查,进而提高了采购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4检查采购物资质量。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针对整个的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所以,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于具体采购物资质量的监督和审查,确保采购物资的可用性。具体来说,加强采购物资质量的审查不仅仅能够有效地避免国有企业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减少因为物资质量问题产生的浪费现象,还能够有效的对于整个的采购过程进行监督,避免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甚至是的现象。

2.5审查采购票据。对于国有企业采购行为的管理应该重点加强对于资金的审查和监管,这是一个核心内容,对于资金的审查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物资报价的审查上,更应该加强对于采购过程中所有票据的审查,这些票据因为内容过于繁杂,所以一般较难进行管理,具体所来,我们需要审查的票据主要包括检验报告单、运费单据、入库单以及购货发票等,只有把这些所有的票据都进行详细的审查才能够真正的确保国有企业采购资金的有效利用,进而做好采购管理工作。

2.6审查会计信息。对于采购管理中相关资金的审查还应该包括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审查,会计师是国有企业采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员,也是和采购资金联系最为紧密的一员,加强对于会计信息的审核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采购资金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加强对于会计信息的审查还能够有效规范整个国有企业的资金运转,避免一些相关人员的违规行为出现,保障采购过程总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结语

篇5

【关键词】集中采购 存在问题 可行性建议

一、引言

随着“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当下,以集中采购为主要方式的现代采购模式被更多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主要的采购模式。集中采购实行的各环节分离管理模式,公开采购、集体决策的方式,对集中采购的相关部门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腐败,同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集中采购制度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

集中采购可以规范基层央行的采购行为,节约成本,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但因为集中采购程序繁琐复杂,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一项采购需要好多个环节,而且对资料的认定和收集要求很细,采购档案管理较为严格,加上采购时间较长,有的年初上报需求,接近年底才能到货,难以适应基层央行现实需求和紧急采购需要。因此,有些基层行在采购时不愿采用集中采购,而以各种原由为借口进行自行采购,没有认真落实集中采购制度。

(二)参与集中采购的数量小,占比低

据对某县支行财务支出状况的调查发现:该支行2015年公用经费及项目经费支出总计为80余万元,而参加集中采购的支出不足10万元,集中采购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仅不到12.5%;具体采购项目大多为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子设备,像净水机、彩电、办公家俱等大件耐用办公设备及低值易耗品等日常使用多、开支频繁的项目则未纳入集中采购范围,集中采购支出范围小、占财务支出的比重较低。

(三)集中采购缺乏协调配合,监督管理不到位

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建立“财权与事权分离、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内控机制,会计财务部门是集中采购的财权部门、后勤或有关部门是集中采购的事权部门,两者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都应当接受内审、监察部门的依法监督。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集中采购工作组织协调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采购预算、执行、使用上的不连接。如事权部门根据使用部门提出需求申请编制需求计划时不考虑或较少考虑财务预算,将各种需求不分轻重缓急全部列入计划,而支行的各项财务开支要受预算指标的限制,有时急需物品反而得不到满足。再如由于基层行没有建立健全集中采购监督机制,采购部门又缺乏与内审、监察部门的有效沟通,使得集中采购监督的职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岗位设置不合理,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要求,采购单位成立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管事委员会由办公、会计财务、法律事务、集中采购中心、科技、后勤、纪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且要明确岗位分工、职责权限,建立申请立项、审批、采购、验收和付款环节相互制约。但由于基层行人员少,从事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是从行内各个岗位临时调整而来的的兼职人员,不能完全满足采购管理办法规定的岗位设置要求,且这些参与人员只注重日常业务操作,平时不注意对集中采购相关业务知识、政策制度的学习掌握,对有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甚少,难以满足采购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到了基层行集中采购工作的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集中采购对于基层央行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活动,关系着基层央行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我们需要切实加强集中采购管理,让采购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现对加强基层央行集中采购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健全制度体系,确保采购制度有效执行

目前出台的有关集中采购的办法比较笼统,难以有效指导基层行集中采购的日常操作,且采购程序比较繁琐。因此,一是要梳理细化完善现有的采购制度、管理办法。基层行要根据现有的集中采购法规制度,结合基层行实际情况,制定简便易行的操作规程,科学灵活的操作流程,提高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对一些特殊的采购项目,通过申请上报等一系列流程,获得自行采购的权限,并承诺采购后按上级行要求进行及时备案,随时接受上级行检查监督。这样既能满足对采购项目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又符合基层央行的工作实际需求;二是要规范集中采购程序。在具体执行中要对集中采购的组织管理、方式、程序、监督检查、处罚措施等作出具体规定,对各种采购方式、业务流程、招标文件、采购合同文本、验收意见书等主要文档格式予以规范,达到内容全面、规范统一,便于基层央行在具体执行中有章可循。

(二)扩大集中采购范围,提高集中采购比重

基层行应充分认识到集中采购的优越性和重要性,逐步拓宽集中采购范围、增加集中采购项目,积极探索提高集中采购资金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一是逐步扩大采购范围。从电子设备集中采购,扩大到大额耐用办公设备集中采购,并逐步向小额物品采购发展,不断拓宽集中采购的范围和领域、采购品种和项目,提高集中采购支出在财务支出中的比重。其次,制定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和方法。对电子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实行集中采购;对金额较小但需求量较大的低值易耗品实行定点批量采购;如遇到年初没有纳入采购预算,但又临时急需的物品,则采取自主采购,并实行备案制。最后,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建立基层人民银行系统统一的采购信息网络,实现基层行根据需求自主选择订货,由此缩短采购时间,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三)统筹协调配合,加强监督管理

各基层央行要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对相关部门集中采购信息的沟通交流,建立集中采购协调配合、监督制约以及信息共享机制。一是需求部门要与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在采购计划编制时就充分考虑财务预算指标的约束,要按照“先急后缓”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购置业务急需设备;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应以实际的采购需求为依据编制财务预算,在预算前要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实际需求,防止财务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减少集中采购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效益。二是逐步完善集中采购监督体系,坚持内部管理与监督审计齐抓共管的原则,既做到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又充分发挥监察、内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集中采购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篇6

关键词:平衡计分法;医院;财务人员;构建;绩效考核;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卫生体制也得到了深入的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医学模式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变。知识经济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直接给各大医院带来了挑战,要求医院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改革,从战略上的需要出发找到医院自己的医疗重点。医院在现在的社会和经济状况下要积极寻找适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和改革方案,制定有效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平透明的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进行严谨的考核,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以便实现医院自身的竞争优势并获得人民的认可和信任。平衡计分法就是医院在对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中常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已经成为医院的战略性绩效管理工具,有利于医院制定良好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为医院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推动现代医院管理的发展进程。

平衡计分法具有独特的定义,它是一种组织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办法,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由戴维・诺顿和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两人于20世纪90年代共同提出。平衡计分法主要以信息作为基础,由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运营情况和财务工作者的学习指标四个重要指标构成,对企业的绩效驱动因素进行较为系统和整体的分析,然后采用多维度方法对指标评价因素进行平衡。该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财务衡量绩效方法,不再仅仅是采用单一的指标对绩效进行考核,而是在财务指标上加入了相应的客户因素、内部经营和员工学习成长等未来驱动因素,并对这四个主要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简而言之,平衡计分法就是制定各个财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考核标准,然后对其实际工作进行打分,以便实现量化的标准。这将更加科学而且合乎实际的对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估,为医院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水平和实现医院具体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医院对财务工作者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

医院财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一般不相同,而且各个财务部门之间的岗位职责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容易对医院财务工作的成果进行量化,这也就直接加大了对财务工作者的绩效考核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因此在对医院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和不足。

(一)绩效评价的整体性不强

通常情况下,绩效评价更多的只是反映了某个科室或者个人的目标取向,比如综合目标责任制和年终考核等,缺少能够全面反映医院组织目标的考核方法。而且较多的医院的控制手段就是调节科室的奖金和年终奖金额度,并没有对科室的整体运作做出应有的评价。有时候在考核过程中没有掌握绩效考核管理的核心,没有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的作用。

(二)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具有主观性

一些医院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规定方面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性,多采用主观赋权的办法,没有对客观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忽视了客观赋权办法,不够重视因子评价法和相关系数法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医院在绩效考核工作中没有严谨的态度,对工作进行量化评价时只是当做填表游戏,机械的填入绩效评价分数,完全不能激发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对财务人员绩效考核趋于平均化和简单化

财务人员的工作成果通常不易被量化,而且财务人员工作的强度也无法按照明确的标准进行考证。财务工作不同与其他的工作,其对财务人员的压力较大,要求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及其细心和有责任感,因此对医院内部的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难度较大。这也就会导致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为了避免困难和复杂,通常采取平均化和简单化处理,导致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质量下降,效率不高,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医院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以及绩效考核工作的量化标准的探讨

根据以上医院财务部门绩效考核中存在不具有量化标准的问题,以下将对财务各个部门设置的岗位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建立量化标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出纳岗位职责及其量化标准

出纳岗位通常设有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两个不同的岗位。现金出纳必须要严格实行医院规定好的现金管理制度,不能随意更改或者怠慢遵守,现金出纳需要核对各个科室上报的报销单据和费用与实际是否相符,保证单据费用与实际发生的具体情况相符。现金出纳要负责医院的门诊收取的费用和住院处发生的现金业务的处理工作,要严格的保证医院的现金业务,并按照医院或者银行的具体要求将医院的现金转入银行存储。现金出纳还要核对医院现有的备用金额,保证医院的现金流动性和安全性,并对医院的应收款项进行核对和管理,及时进行催收,保证医院有序的运转。同时出纳要做好日常的工作,做好相应的现金日记账。现金出纳的考核指标有现金安全性、现金管理制度的遵守情况、借款管理和服务质量及态度等,在对现金出纳进行绩效考核时可对以上的指标进行打分,然后将分数汇总,以便达到对现金出纳进行的量化标准考核。

银行出纳需要对银行的收支业务负责,每个月都要严格的编制相应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还要及时的对医院的未达账项进行核查并积极与银行进行核对,找到未达账项的原因。银行出纳还要编制资金日报表,并想银行报送资金日报表,及时查出与银行现金日报表差异之处并找出原因,以免给医院后期财务工作添加麻烦。银行出纳还要及时核对并管理借出和借入的支票,及时对预付款项进行结算,并要积极与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进行沟通。对银行出纳进行绩效考核需要的指标有支票管理是否得当、银行账务核对情况、日记账管理质量、服务态度和质量、银行出纳的出勤情况是否符合医院规定,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对以上指标进行打分对其工作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科学严谨的考核。

(二)收入会计岗位的职责和量化标准

医院的收入会计需要对医院的收入十分熟悉,并能够熟练掌握医疗款项的结算流程,以便保证工作的高效率。收入会计工作者要对医院发生的各项收入进行及时的处理,要将该收入准确真实的反映在会计科目之中,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做到账实相符,账单相符。要严谨对待医院票据并及时进行审核,对医院的未结款项进行有效的处理并跟踪,做到账款两清。在绩效考核中可以观察账务处理质量、医疗款清算、收据管理质量、收入会计人员的出勤情况和其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分数,达到量化的目的。

(三)支出会计的职责和量化标准

支出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医院规定的报销手续和流程,对票据进行严格细心的审核,保证单据的金额和用途等实质性内容的一致性,并且支出会计人员要及时审查票据,并对票据进行管理和登记,要做到支出款项的明确性和用途的清晰性,要积极做好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结算工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支出会计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指标通常有现金支付和银行支付手续质量、账务处理的质量和效率、票据管理工作的质量、出勤情况和工作服务质量等,可以根据以上指标对支出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科学的量化,进行对其进行绩效考核。

(四)工资会计人员的职责和量化标准分析

工资会计人员需要严格保证全院职工的工资的定时发放,保证全院职工的工资金额和奖金金额要与现实应得金额相符,要做到准确和真实,避免出现误差而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工资会计人员要对职工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并积极学习国家相应的政策,比如要全面了解国家个人所得税和住房公积金等,要对职工的个人所得税等进行及时的申报和缴纳,并及时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工资会计岗位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有工资奖金发放的质量、账务处理质量、工资奖金档案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和工资会计人员的出勤工作情况等,可以根据以上的职责对绩效考核标准进行构建,以便对其绩效进行量化分析。

(五)主管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量化标准的分析

主管会计需要认真核对医院的库存物资,包括药品和设备等材料,要严格对其进行核查和管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对账,做到账实相符。主管会计工作者还要根据会计信息准确的制定并提供各类会计报表,在会计期间内要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详细的记录,要对债权债务进行准确的登记和及时的管理。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及时整理会计档案工作,定期对收费部门进行检查,并监督收费部门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要积极协助财务主管部门进行财务预算和结算等工作,做好财务控制管理。对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可以从以下指标入手:财务报告是否及时或者是否可靠、账务处理的质量和效率的高低、会计档案管理的清晰程度和质量、主管会计人员工作的态度和质量、主管会计人员的出勤情况是否符合医院的规定等。在绩效考核中,可以根据上述指标对主管会计人员实际工作质量进行衡量和量化,以便得出真实可靠的考核成绩。

(六)稽核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量化标准的分析

稽核会计人员主要工作是要对医院内部的会计系统账务进行审核和核查,保证会计系统账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医院的良好运行和发展。稽核会计人员要严格监督财务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要对内部会计最基础的工作负责和对其进行监督,并为会计岗位技术的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机会。稽核会计人员要明确清晰的制定稽核会计工作计划和方案,并对账务审核结果进行整理,并按时报告账务审核结果,还要及时对会计法规和政策的改变做出放映,要积极学习和研究新的会计法规和政策,并为医院的会计工作质量的改进和效率提高提出建议和意见。稽核会计岗位绩效考核的标准有账务审核的及时性、撰写审核报告的质量、稽核会计人员作出提议的质量、学习和指导情况、服务的态度和质量的高低、稽核会计人员的出勤情况,绩效考核可以从以上的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量化,以便做好绩效考核的后续工作。

在对以上各个财务工作部门和岗位进行了绩效考核的量化工作之后,按照各个指标重要性的不同规定不同的分数,总分实行百分制。在得到各个财务工作岗位的分数之后要再加上医院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该科室的绩效,求出总和,该绩效之和就是财务岗位工作的实际绩效成果。

四、平衡计分法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在医院的绩效考核中应用平衡计分法有利于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可以相对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绩效考核原则,填补了原来的绩效考核相对平均和考核简单化的缺陷与不足,充分考虑了绩效考核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健全了绩效考核体系,从而有效的达到了绩效考核促进财务工作人员积极性的目的。同时,平衡计分法的应用更是对医院目标管理的一种深化和发展,它将医院的前景与工作人员目标的制定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平衡计分法给予了每个财务工作者不同的工作目标,并给予了各个财务工作者清晰明确的考核标准,使得财务工作者能够了解工作的重点,有利于员工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积极工作。医院财务工作者的各个分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医院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平衡计分法是医院目标管理的重要条件,为医院的良好发展和高校运作提供了重要作用。

五、结语

平衡计分法虽然是为公司而设计的,但是也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平衡计分法是一套科学全面的理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医院在实行平衡计分法时要根据医院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应用,要严谨的分析财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并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考核标准和指标,不断的完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以便为医院的良好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基础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编写组.医院财务制度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于洪.哈佛财务管理制度全集[M].2卷.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757-758.

[3]彭顺秀,郑洁,陈君华,等.“平衡记分卡”在手术室奖金分配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5,5(2):70-71.

篇7

关键词:高校后勤 物资采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94-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投入大幅提高,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的保障项目、数量和品种也随之增加,导致后勤采购需求旺盛,采购量也迅猛上升。高校后勤的物资采购具有品种杂、形式多、次数频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规范物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何使物资采购做到科学、合理,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笔者结合所在高校的一些做法,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讨。

一、当前后勤物资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购人员专业水平欠缺。由于后勤物资集中采购所涉及范围广,专业知识比较繁杂,客观上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采购队伍,实践中采购人员由于职业局限,没有能力对一些非常专业的要求做出判断,采购人员的能力素质无法全面适应采购形势发展的需要。

2.采购计划性不强,下达计划不规范。个别部门视采购需求为权利的象征,不按规定编报采购计划;采购计划中物资技术指标不能明确,比较含糊,给采购工作带来困扰,一些工作程序预案形同虚设,采购规模小,数量少,频率高,计划期短,加大了采购成本,影响采购效果。

3.高校后勤市场复杂多样,价格波动大。由于缺乏一个可靠的价格咨询平台,采购人员在商品价格信息上,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办事,容易造成价格失真。

4.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在采购管理工作中,原有的进销存软件已无法适应目前采购的形势,易造成账务核算准确率低,核算周期长,严重影响后勤采购的会计核算。

5.采购方式缺乏创新。在高校后勤采购中,选择性招标是现在的主要方式,难以实现采购不同的物资使用不同的采购方式,而不断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实现高校后勤利益最大化,服务满意最大化,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根本宗旨。

二、高校后勤物资采购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后勤物资采购是国家政府采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后勤采购工作必须坚持“形式合格、程序规范、内容合法、公开透明”的原则,即坚持所有信息披露、、合同要约和承诺等形式合格无歧义;坚持走规范的采购程序,不越、跨范围采购;坚持从合法供应商中采购合法的商品;坚持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定价会议、网络平台等形式和手段达到公开透明的目的,构建“保供、保质、保价”的新型采购体系,做好精准采购,以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

三、规范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的对策建议

1.加强采购人员管理,提高思想业务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和采购效率的重要保证,高校后勤物资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采购部门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和政策水平,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构建廉洁采供,阳光采购;组织人员参加专业系统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使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济知识,熟悉采购物品市场行情与相关技术规范,具备一定的管理、沟通、协调能力,懂得采购技巧,善于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购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规范物资采购,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2.推动和完善规范的物资采购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后勤物资采购管理的基础与前提,是防止损失和浪费、保障供应的有效途径。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采购计划编制管理工作,要对采购物资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做出全面的要求,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购计划的编制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高校后勤根本属性——保障性。编制的采购计划要能满足后勤工作中每个环节的生产、销售及保障服务的需要,要求品种齐全、足量供给。采购计划要留有余地,不同的节假日、不同的季节,要分层次分类掌握。如对水、电等关键材料留有余量,时间留有余地,对于餐饮保障就要及时掌握就餐对象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防止脱节或浪费现象发生,保障后勤机器的正常运转。

第二,坚持高校后勤管理精准属性——安全性。采购计划的编制,要充分了解市场供求情况,保证质量技术指标等要求均能在采购中得以实现,而且要明确是否有经费预算及经费的来源。

第三,坚持高校后勤生产企业属性——经济性。编制计划既要充分考虑采购规模效益,进行不同行业或部门同类物资的整合,在有效的保质期内,适当扩大当期采购数量,争取优惠价格,降低采购成本;又要充分考虑市场价格对成本的影响。在保证满足各种需求的前提下,适当控制当期采购物资(主要是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品种的采购数量,或寻求价格较低的可替代的品种,以保持成本相对稳定。如大灶饮食、主要维修材料方面尤为明显。

3.严格物资采购价格管理。物资采购价格管理是物资采购管理的重点,而建立严格的物资采购定价机制是加强物资采购价格管理的关键。

篇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服务体系为目的,全面实施勤工俭学在思想观念、工作重点和机构职能上的战略转变,以校园经济和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为载体,搭建推进素质教育的平台,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保证,切实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深化改革,加强服务,处理好服务与创收的关系,与各科室紧密配合,努力使勤工俭学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二、目标任务

1、继续强化精细管理,做好为学校的服务工作,实现教育市场的新拓展。搞好教学用簿本、纸张的供应。切实配足、配齐学生用作业本。做到发放及时,服务到位。

学生着装坚持服务为主,育人为主,加强学生着装前后的教育,提高育人效益;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要求,保证服装质量。要本着学生及家长自觉、自愿的原则,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确保这项工作不出问题。

2、加强对教育用品集中采购供应的管理,严格执行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根据需要、迅速及时、保证质量”的要求,严格执行“大宗物品招标采购、贵重物品慎重采购、日常用品精心采购”的原则,做好学校办公用品及部分学生用品的供应工作,确保物品供应主渠道的畅通无阻。

3、加强对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深入学校,及时了解学校后勤管理的情况,提高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

三、工作重点

本着“服务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做好学生作业本的配备及学生着装工作,在搞好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前提下,加强对教育用品集中采购供应的管理,同时,较好地体现经济效益。加强对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后勤工作的职能,努力为教育教学搞好服务。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展开工作。

2、加强本科室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对后勤服务中心的管理,对采购的物品要强化“质优”意识,通过采取招投标、联系厂方、征求学校意见建议等形式,保证供应物品的质量。同时,加强采购物品信息的反馈,便于学校了解情况,及时结算。对需要的物品要提前订购,以便于及时组织货源,搞好服务。严格学校自购物品的审批制度。

4、努力做好勤工俭学工作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师生及全社会对勤工俭学的认识。

篇9

关键词:满意度;测评;党群互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5(C)-0048-02

广大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走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确保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和各类考核评价工作中,适时组织对党委支部和机关进行满意度测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党委支部决策的科学性和群众落实的主动性,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为促进党委支部自身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新时期党建工作科学实施满意度测评的重大意义

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党建科学化和扩大党内民主的要求,提出要“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各个党委支部在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中,要进一步认识到,用好满意度测评机制,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更是党委支部自身完善提高的内在需求。

一是践行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各级党委支部来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工作中充分尊重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群众企盼作为第一信号,始终关注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组织满意度测评就是将群众的真实愿望和呼声传导到党委机关的重要方法,是心系基层、情牵群众、眼睛向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重要举措。

二是发扬根本作风的集中体现。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党的政治工作的根本作风和方法是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通过组织满意度测评,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党委工作成效的“风向标”,体现的就是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心连心的良好作风。

三是促进党建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党建科学化包含理论建设、制度建设、方法建设等层面,主线是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形成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反腐败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通过广泛开展满意度测评,提高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对五个方面的建设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委决策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提高。

四是提高领导素质的管用方法。领导干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方面面。满意度测评就是一面难得的镜子,通过满意度测评反映出的情况,各级领导能够对照具体项目,反躬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在某方面存在的“短板”,自觉加强学习锻炼,取长补短、固强补弱,确保能力有效提升,素质更加全面,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满意度测评在新形势下党群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以“群众认不认同、满不满意、需不需要、赞成不赞成”为标准,科学设项、在评价指标上体现“民意性”,扩大范围、在参评对象上体现“广泛性”,合理分析、在结果运用上体现“科学性”,在党委决策、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进行满意度测评,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党委机关认真进行答复或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满意度测评机制为新形势下如何扎实有效的开展党群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增强了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广泛组织满意度测评虽然主要依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创先争优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等活动和任务进行,但涉及面非常广,基本涵盖了各个层面各项工作,在不断完善后,形成了覆盖面非常广的网状测评结构,不仅是大项工作,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细节问题也能在测评中反映出来,群众提出意见建议的范围越来越广,提出的问题有的也比较深刻和尖锐,从目前看,满意度测评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拓展,可以说是林林总总、包罗万象,逐渐成为党委机关工作开展成效的“度量衡”和各级领导干部干好本职的“紧箍咒”,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不再是大而空的口号,已然成为各级自觉的意识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是集思广益,促进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了决策质量。各级党委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每次重大决策前都注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同时进行不可行性论证。在执行过程中适时组织满意度测评,认真分析测评结果,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类整理,通过满意度反馈情况及时修正决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能调整的立即调整,需要进一步论证的通过党委常委下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进一步征求意见。在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集中大多数同志的正确意见,科学分析论证,反复衡量比较,形成比较成熟的决策,不断提高了决策质量。

三是密切了党群关系,构建了和谐环境。通过适时组织满意度测评,既保障了基层群众对单位各项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拓宽了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又可以使党委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避免因信息阻塞而导致矛盾发生和情绪对立,增强了群众对党委机关信任感和认同度。对测评中群众提出的具体意见建议,党委机关都能逐条及时给予答复,并在网上公布,让群众感受到党委的真诚态度,群众在测评中也能积极建言献策、畅所欲言,党委机关和基层群众通过这个平台相互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关系日趋融洽。

四是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了作风。组织满意度测评实际上是一个发动群众反映问题、督促机关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测评时群众提出意见建议,让问题“无处藏身”,问题提出后,党委责成机关科学制定整改方案,拉出清单,分工到部门、明确到人、落实到天,对整改方案党委严格把关,按照近、中、远期目标,坚持不具体的不过关、没明确时限的不过关、没有责任到人的不过关,注重从群众最急需的、群众最关注的、自身能办到的入手,加大整改力度,能量化的不抽象,能具体的不模糊,实打实的进行整改,有效防止了拖沓的办事作风。从群众对机关的测评看,尽管个别科室满意度有起伏,但总体对机关作风的满意度逐步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五是强化群众监督,促进了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靠制度约束,二靠群众监督,我们注意抓制度落实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把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执行制度的每一个环节都公之于众,真正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措施公开化,实施阳光操作,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干部任用、工程建设和经费使用等问题,制定出台了诸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若干措施(试行)》、《经费报销规定》、《工程建设中廉政监督(暂行)办法》和大宗物质集中采购措施等一系列相关措施,相关情况及时进行公示,让敏感问题不再敏感,适时对廉政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反映出的情况查清原因,向群众公开说明情况,毫不隐瞒。群众普遍反映风气正了,大家心气顺了,干劲也更足了。

三、在党群互动中广泛开展满意度测评得到的几点启示

实践证明,满意度测评机制对推动工作、促进党的建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持之以恒地下去,对测评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如如何保证长效化的问题、意见建议怎么样落实好等,都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启发新的思维,以发挥测评更大的作用。从目前各级组织测评的实际看,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也带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是要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满意度测评是个“易碎品”,上去不容易,下来很容易。不能盲目乐观,而是应保持更多的清醒和冷静,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要想让让满意度持续上升或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测评就不能想起来就测一下,想不起来就不测,而是要保持经常性,用制度来保证。还有怎么测,测什么的问题,要进行规范,做到测评目的直截了当,力求广开言路促工作;测评内容正视矛盾,力戒蜻蜓点水不深入;测评范围覆盖每个层次,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测评过程严格组织,力求真评实测不虚假;测评结果注重转化,力求指导决策赢军心,防止热一阵冷一阵,随意性大的问题。

二是要与相关制度配套衔接。要使满意度测评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光靠测评本身还不行,必须有相应的措施保证。比如和干部选拔任用要挂起钩来,把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选拔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衡量、监督、改进干部选拔作用工作,让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同志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要和问责制衔接起来,对测评中反映的问题,必须问责到人,不能就事论事,问题的解决方法、途径和效果要经得起检查和检验,不能对群众指出的问题避重就轻、敷衍塞责;要和党委常委议事规则结合起来,提交常委会讨论的重要事项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调阅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把群众满意度情况作为做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是党建模式要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发挥满意的测评机制的作用是促进党建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但也不是万能的,比如每年组织的次数有限,一般不过几次,不能实时反映基层群众对党委机关的工作满意度,另外,每次参评人员只能是部分群众,不能完全反映满意度的全貌,有时会有失偏颇。因此要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党建模式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特点,比如利用好网络平台实现实时的交流沟通,结合创先争优“一诺三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等,都是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益尝试,相信积极探索实践党建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手段,一定能促进党建科学化不断提升到新水平。

作者单位:长沙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刘江等译.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8.

[2].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N].光明日报,1998.06.20(第一版).

[3]黄洪钟,姚新胜,周仲荣.满意度原理研究与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控制与决策,2003;18(6):641―645,650.

篇10

关键词:物资采购,监督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s gradual consummation, material procurement activities increasingly" sunshine", but in the material can really meet the production needs but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 Heavy use light supervision", is too dependent on material procurement personnel own ideological and moral influence, while ignoring the regulatory system to restrict action, many supervisory management system only stay in the text, while ign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work. Therefore, for the enterprise to reduce the operational cos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material procurement and supply problems puts forward some strengthening material procurement supervision measures.

Key words: material procure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方面要降低材料成本,一方面要保证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只有我们以企为家,认真真真、诚诚恳恳的工作,就能够在保证生产供给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实现企业控制材料成本的管理目标。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采购管理人员的有效保护措施。因此,这一制度的建设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企业物资采购监督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常意义上讲,企业物资采购主要是指企业对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类物资器材的购买、管理等方面的行为,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其包含内容不仅仅如此,还应有对采购物资的保管、使用等内容。但由于企业一直在物资采购方面重购买、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和监督工作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2 物资采购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

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价格偏高、短斤少两及质量低下等问题,有的是因为物资采购人员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不高,或者是责任心不强、把控不严等原因造成的,也有部分是采购人员为了私己利益而同供应商串通一气,、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行为,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上级部门或建设单位干预采购、对采购部门施加影响造成的。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和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控制不严,监督执行不到位,物资采购业务不规范造成的。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监督管理,将有效预防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偏差,提高物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3 企业物资采购库存管理有弊端

物资采购活动是一个连续的企业活动,不能仅将其看作是物资的购买这一单一的工作,更应当将物资采购后的运输、保管、分发等工作纳入到物资采购的整体活动范畴之中。但在现实的工作中,往往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往往将注意力放在的物资采购的单一阶段上,忽视了对采购物资产品的使用、保管、分配等方面的内容,而由于石化企业工作涉及范围广,情况变化快,因此,往往某些物资采购计划与现实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而如何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使采购的物资发挥最大的效能,才是物资采购活动的重要目的,而现实中企业只是依据计划编制进行落实,并没有进一步核实现实的情况需要,往往出现一些急需的单位无法使用, 不急需的单位则存在不少库存的现象,给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带来不利的影响。

4 提高企业物资采购监督与管理质量的意见建议

4.1 大力提倡集中采购模式下的物资采购活动

集中采购是大型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一项重要转变,是企业物资采购活动的发展趋势,这种将“无计划随意采购”变为“预算约束内采购”、“多个人跑市场”变为“专业人员为主跑市场”、“各个部门搞采购”变为“专业机构为主搞采购”、“依靠人的监督”变为“依靠程序监督”的转变能够建立统一管理、分工明确、有效监督、顺畅高效的采购管理体系。具体来讲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统一招标采购。由企业决策部门牵头,全面了解各部门需求情况,直接面向生产厂家招标,减少流通环节。采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比价采购,优中选廉。二是统一购销价格。同实行统一的质量要求和采购价格、销售价格,同时将相关信息在网络和企业内部进行公布,主动接受监督。三是统一直接配送。供货合同要规定供货商责任,对供货不及时、质量和数量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明确处罚办法,并有相应的应急配套措施保证物资及时供应,维护监所安全稳定。四是统一支付。由企业总部出具的物资采购中标通知书、采购合同、采购物资验收报告和原始发票,各部门或分公司对总部相关费用进行统一支付。

4.2 大力加强物资采购制度建设

全面落实相关物资采购制度的落实。一是要对各企业提出的采购计划进行认真核实,确保采购计划的合理科学,物资采购部门要对上报的计划进行现场核实,多方了解调查,同时采取备案登记等方式,长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避免出现误报、乱报等现象的发生;二是要多方协调形成合力。理顺采购管理关系,完善采购运行机制,扩大集中采购范围,夯实采购建设基础,加强采购工作指导,统筹调度、配置、使用各种采购保障资源,使采购管理的筹划、组织实施、绩效考评、监督管理等,做到“不缺位”、“不越位”,防止动作程序上的脱节,搞好工作的衔接,形成最大整体合力,保证采购工作顺畅高效运转。三是要加强对采购物资的使用情况的跟踪登记,加强对物资的管理。特别是对已经采购的物资,从管理、保管、使用方面加强登记备案,提高物资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4.3 大力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

物资采购不仅仅要求采购人员具有过硬的思想,更需要掌握丰富的经验,能够熟悉企业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从人员选拔、使用、培训方面加大力度,让其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从而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注重在企业一线人员的选拔,将那些熟悉企业生产实际、了解企业所需的人员充实到企业物资采购活动中,提高物资采购的针对性。同时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制度落实、奖惩措施等方式,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高质量。

5 加强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的几个重点制度

建立良好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必须有一套完善、严密的运作体系和运作程序。因此要建立以下制度:

1、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管理制度。招标采购的最大特点就是程序的规范性、厂家的竞争性。招标过程中,必须成立各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机构,使招标行为正常运转,以保证招标的公开、公正、公平,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好防止暗箱操作。

2、集中采购制度。集中采购是堵塞采购过程中各种漏洞的重要体制保证,它不仅可以增强议价能力、减低采购成本,而且可以实施专业化采购、规范化管理,减少效益流失和腐败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物资采购的监督检查机制。在规范物资采购内部运行机制的同时,也应加强外部的监督机制。建立对重大物资采购业务定期开展审计制度,通过审计督查物资需求计划的提报、采购渠道的选择、价格确定等重点环节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情况,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结语:物资采购供应作为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管理活动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互协调,规范操作,共同监督,确保采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切实实现物资采购保供与创效的最终目的,真正地服务施工、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文新.浅谈企业的物资采购的成本管理[J].民营科技,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