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监测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质量监测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监测样本来自31家医院及516家卫生室的治疗室、手术室、产房、供应室、口腔科及病房,具体项目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消毒剂、灭菌物品、紫外线灯、压力灭菌器以及医护人员手表面。
1.2 监测方法:紫外线灯、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测定和评价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及《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室内空气、消毒剂、医疗器械、灭菌物品、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的采样,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班标准(GB15982―1995)》、《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2 监测效果
2.1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共采集118份标本,合格93份,合格率为78.8%,按医院级别统计县级及系统医院39份,合格39份,合格率为100%,乡级医院78份,合格53份,合格率为67.9%,合格率低.
2.2 医护人员手消毒质量:共采样667份,合格570份,合格率为85.4%
2.3 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共采样179份,合格176份,合格率为98.3%。
2.4 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及原液浓度:测定染菌量的标本668份,合格630份,合格率为94.3%,测定浓度的标本共668份,合格631份,合格率为94.4%。
2.5 医疗用品消毒与灭菌质量:共采集各类医疗用品229份,合格181份,合格率为79.0%。
2.6 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共检测174支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合格174支,合格率为100%。
2.7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质量:共监测38台,合格38台,合格率为100.%
2.8 透析液消毒质量;共采样8份,合格8份,合格率为100%。2.9医院污水消毒质量;一个季度一次,全年四次共采样品8份,合格0份,合格率为0%。
3 讨论
今年对31家医院,516家卫生室的9个方面,共采样2759份,进行4204个项目监测,共合格份数2497份,合格率为91.1%,其中以室内空气质量及医务人员手表面、医疗用品、医院污水合格率较低,而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较高。
院内感染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和监督管理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年初根据徐州市疾控的要求,县卫生局下发了沛卫法监[2010]4号《县卫生局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级医疗单位都提高了认识,健全组织制度,完善自我检测体系,在接受监测时都充分作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所以今年的监测结果较为满意,特别是在物体表面、灭菌物品,消毒剂的使用方面尤为突出,但我们要客观地对待监测结果,因为监测只是一个点值评估,日常性管理才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针对今年的监测,对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空气质量和医护人员手表面、医疗用品及医院污水合格率低,作如下原因分析:
3.1 室内空气质量 医疗机构属公共场所,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是影响环境空气合格率的重要因素,乡级医院特别是村卫生室,由于基础条件薄弱,管理不善,医护人员卫生意识差,同样也制约着消毒质量的提高,如消毒设备的配置比较落后,大量村卫生室紫外线灯在损坏或报废后不能及时更换,各乡镇卫生院手术室、产房、紫外线灯配备比较理想外,其余各高危科室未能普遍使用紫外线灯,另外,也有许多灯管悬挂高度不合理,未定期擦拭、保洁,无使用记录,存在过期服役现象。
3.2 医护人员手表面 医护人员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不强,诊前诊后手消毒方法不规范,减少洗手步骤,洗手时间短。洗手消毒设施配备不到位,有的医院洗手肥皂长期存放在潮湿环境,容易繁殖细菌,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医护人员手表面合格率偏低的原因。
篇2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江苏徐州 221200
[摘要] 目的 探究HBsAg定量检测在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方法 该研究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月在该院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予HBsAg消除20例作研究组,未予HBsAg消除32例作对照组,均进行干扰素派罗欣治疗,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时间HBsAg、HBV DNA和ALT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HBsAg指标,与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明显下降,且研究组停药24周、48周HBsAg指标为阴性,研究组停药24周、48周HBsAg指标表现为阴性,但对照组停药24周、48周HBsAg指标(320±317)IU/mL、(201±196)IU/mL表现低水平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sAg指标,会随治疗时间变化,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HBsAg;定量检测;派罗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179-03
[作者简介] 汤力(1972-),男,江苏睢宁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和慢性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指的是感染乙型的肝炎病毒超过半年,且病毒并没有彻底清除,体内相关乙肝病毒的潜伏或造成肝炎的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厌食、腹胀以及严重乏力等,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健康。为进一步掌握HBsAg定量检测在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该研究主要对2008年5月—2012年1月在该院予干扰素派罗欣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HBsAg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在该院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8±8.46)岁,平均病程(3.2±1.6)年;研究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39±8.52)岁,平均病程(3.4±1.7)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与相关《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标准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均经过CT、超声等检查的临床确诊[1]。
1.3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应用干扰素派罗欣禁忌症;没有应用免疫调节剂;没有予以抗病毒治疗。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脏等内科疾病;甲丙丁等病毒感染;合并药物性、代谢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的肝脏;原发性的肝癌;精神和心理疾病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2]。
1.4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180 ug派罗欣(PEG-IFNa-2b)的皮下注射,每周进行一次,共计疗程48周,定期测量患者HBsAg、HBV DNA和ALT指标变化。将5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予HBsAg消除20例作研究组,未予HBsAg消除32例作对照组。
1.4.1 HBsAg指标测定患者均予以不同时间点的 HBsAg指标测定,仪器选择Roche Cobase 601的电化学的发光免疫相关分析系统(ECLIA),并选择相关配套的原装试剂,检出的最低限度小于0.05 IU/mL3]。
1.4.2 HBV DNA和ALT指标测定患者均予以不同时间点的血清HBV DNA和ALT指标测定,其中血清HBV DNA的测定,仪器选择美国的ABI 7000 PCR型,试剂均经过上海科华生产,其中最低的检出限小于103copies/mL。血清ALT生化指标测定,仪器选择Beckman Couiter DXC800型全自动的生化相关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正常的参考范围低于40 U/L[4]。
1.5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24周、48周,以及停药24周、48周的机体HBsAg、HBV DNA和ALT指标变化情况。
1.6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19.0软件包统计,计量资料应用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表示。
2 结果
2.1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点的HBsAg变化情况
两组HBsAg指标治疗前分别为(6295±2047)IU/mL、(7084±1085)IU/mL治疗后12周(3712±1220)IU/mL、(4025±1526) IU/mL、24周(1084±418) IU/mL、( 2783±1436) IU/mL和48周(47±12)IU/mL、(1127±1022)IU/mL出现明显下降,研究组停药24周、48周HBsAg指标表现为阴性,但对照组停药24周、48周HBsAg指标(320±317)IU/mL、(201±196)IU/mL表现低水平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点的HBV DNA和ALT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治疗前HBV DNA和ALT指标,与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出现明显下降(P<0.05);且HBV DNA和ALT指标停药后24周两组分别(0.3±0.1)(103copies/ml)、(3.1±0.1)(103copies/mL)和(30.1±2.4)U/L、(33.6±3.5)U/L和48周(0.3±0.1)(103copies/mL)、(3.2±0.2)(103copies/mL)和(33.2±1.6)U/L、(32.3±3.2)U/L均呈现低水平表达;同时两组不同时间点HBV DNA和ALT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依据现行慢性的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患者出现完全的应答以后再予24周治疗后可停用干扰素,但是患者在干扰素停用以后可出现部分患者复况,特别核苷类的药物较明显[5]。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可能和肝细胞核内共价闭合环状的DNA没有完全清除相关,也可能和不同个体病毒对药物敏感性差异具有相关性[6]。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相关HBsAg和HBV DNA定量检测的文献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均没有的定论[7]。在郝志强等研究中,得出血清HBsAg和HBV DNA具有总体相关性,但HBsAg在不同状态的患者血清中HBeAg不同患者的血清内HBsAg的滴数和HBV DNA相关性具有明显差异,因此表明HBsAg的定量检测作临床指标的预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8]。两组HBsAg指标治疗后12周(3712±1220)IU/mL、(4025±1526) IU/mL、24周(1084±418)IU/mL、(2783±1436)IU/mL和48周(47±12)IU/mL、(1127±1022)IU/mL相比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研究组停药24周、48周HBsAg指标表现为阴性,但对照组停药24周、48周HBsAg指标(320±317)IU/mL、(201±196)IU/mL表现低水平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周方满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进而有效证实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可行性[9]。
同时,该研究中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和ALT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治疗前HBV DNA和ALT指标,与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出现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且HBV DNA和ALT指标停药后24周两组分别(0.3±0.1)(103copies/mL)、(3.1±0.1)(103copies/mL)和(30.1±2.4)U/L、(33.6±3.5)U/L和48周(0.3±0.1)(103copies/mL)、(3.2±0.2)(103copies/mL)和(33.2±1.6)U/L、(32.3±3.2)U/L均呈现低水平表达;同时两组不同时间点HBV DNA和ALT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文献的结果相符合,进而表明HBV DNA和ALT指标随着患者干扰素治疗时间的变化情况。关于HBsAg定量检测在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深入价值,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和验证。
综上所述,对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BsAg指标,会随患者治疗时间产生变化,HBsAg定量检测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预测指标,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
参考文献]
[1]东立.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肝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13,27(5):345-348.
[2]张秋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M与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1,31(1):431-435.
[3]吕迎霞.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罕见模式分析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3(14):261-263.
[4]邓良准.HBV-DNA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7(1):281-283.
[5]王晓英.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HBVcccDNA与血清HBV DNA及其标志物相关性的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19(8):518-520.
[6]李传杰.干扰素治疗成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09,32(4):375-378.
[7]丁丽敏.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7(30):537-539.
[8]郝志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sAg定量水平的变化[J].江苏医药,2013,32(19):712-714.
篇3
[关键词]医疗机构;消毒;监测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c)-0156-03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Xigang District of Dalian City during 2012-2016
MA Yun-qiang ZHAN Yang
Xig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Dalian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effect of monitoring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in Xigang district,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institutions,prevent and control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 Statistical method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monitoring result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in Xigang district from January 2012 to April 2016.Results From January 2012 to April 2016,a total of 1638 samples were dectected,the total qualified rate of all samples was 94.6%.Qualified rate of 2012,2013,2014,2015,2016 was 91.5%,98.8%,99.5%,95.7%,91.3%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Medical institution;Disinfection;Monitor医疗机构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场所。医院消毒是预防院内感染、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关键举措[1],在我国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级人事的高度关注。定期开展消毒质量检测工作,可以促进医疗消毒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2],以便及时查找出医院消毒工作的薄弱点和疏漏点,把医院感染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同时探索更合理的消毒效果。回顾性分析西岗区医疗机构2012年1月~2016年4月的监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监测对象
辖区内全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部分一级医院,其他医疗单位(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个体诊所等单位)、10家以上口腔诊疗机构。
1.2监测项目
细菌总数(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嗜热性脂肪杆菌芽胞(压力灭菌器),真菌和需厌氧菌(无菌包检验),粪大肠菌群、沙门菌和志贺菌(污水)。
1.3监测方法
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3],压力灭菌器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367-2012》,无菌包检验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污水依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2012~2016年监测结果的比较
2012~2016年共监测样品数量为1638份,合格1550份,合格率为94.6%。其中以2014年合格率为最高为99.5%,2012年(91.5%)和2016年(91.3%)检测结果基本相同。各年度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5,P
2.2各年度不同项目合格情况的比较
各个年度在医护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压力灭菌器、无菌包检测、污水、消毒剂、消毒内镜检测项目分析中,其中合格率最高为消毒剂与消毒内镜检测,均为100.0%,医护人员手、空气、无菌包检测和污水各年度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不同项目检测结果的比较
不同检测项目中以消毒剂和消毒内镜检测合格率最高为100.0%,污水检测合格率最低为88.6%,其余项目检测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分别为物体表面(99.3%)、压力灭菌器(96.0%)、空气(94.9%)、无菌包检测(93.2%)、医护人员手(89.9%)。不同项目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54,P
2.4不同级别监测单位检测结果的比较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以三级医院检测合格率最高为92.3%,口腔机构检测合格率最低为31.2%,其余监测单位检测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其他医疗单位(除口腔)。不同级别监测单位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34,P
3论
医院消毒质量监测可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消毒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4],因此是评价控制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指标[5]。本文通过2012~2016年辖区内医疗机构全面覆盖的消毒监测结果中得到提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监测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大型医疗机构比较重视消毒工作,消毒监测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医疗单位及口腔诊所。大型医疗机构在工作中不断健全完善消毒各个环节,加强对消毒的监督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消毒水平。在其他医疗单位及口腔机构很难达到高消毒水平,尤其是在监测口腔机构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①缺乏良好的消毒观念和意识,同时相关的知识比较缺乏,导致对消毒工作的不重视[6],将消毒工作流于形式;②相关技术水平的匮乏,部分诊所并没有空气消毒与高压灭菌的设备等[7];③消毒规模有限,操作时未能按照正规操作实践;④重利益,轻管理。因此,在其他医疗机构及口腔机构的消毒工作有待规范[8]。
医院内感染一般通过医护人员、医疗器械、空气等传播而引起交叉感染。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对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果提示,医护人员手和污水在消毒效果上较其他指标要差。因而医疗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卫生消毒宣传的力度,完善消毒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9],特别要加强医务人员消毒知识与消毒技术的培训,规范医护人员的洗手要求,配备和完善消毒设施和用品并保证规范正确使用、正常运转[10-11]。在处理污水方面要加强管理,针对监测中暴露的问题,采取质量控制,制订医疗用水使用中个环节的清洗和消毒规范[12],以防水中病原微生物对环境和生态以及人身造成二次污染。
消毒是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很重要的举措。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各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13],预防并控制院内的交叉感染,提高消毒灭菌效果,各医院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全面开展消毒监测,并把此项工作更加规范制度化,促进卫生事业得以全面健康发展[14-15]。
[参考文献]
[1]冯丽梅,罗世武.2009-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3):374-375.
[2]周淑萍,许晨耘,柯雅娟,等.海南省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现状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0):1231-1233.
[3]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2012.
[4]钟艳,方英,刘育兰,等.2015年株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10):791-792.
[5]谭学筠,李大兴,肖伦,等.2010-2012年重庆市九龙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6):460-463.
[6]李峰,陈胤忠,殷俊.盐城市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3):242-243.
[7]徐丹,陈玉凤,董毅.2009-2012年大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69-70.
[8]苗晓红.2012-2014年绥芬河市牙科诊所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6):19-20.
[9]李英.内蒙古鄂尔多斯某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J].中国消毒杂志,2014,31(10):1127-1128.
[10]郭永吉.2014 年山西省岚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0):1085-1086.
[11]曹沛沛,张彦宁,高丽,等.2012-2013年大连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J].预防医学论坛,2014,20(12):926-927.
[12]陈玉凤,徐丹,侯君,等.2009-2013年大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14(3):251-253.
[13]张焯俊,古国平,郑少敏,等.2011-2013年东莞市厚街镇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检测结果分析[J].医疗动物防制,2015, 31(3):292-294.
[14]姜健康,闫青芳,肖亮.2009-2012年聊城市市辖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效果[J].预防医学论坛,2014,20(1):45-46.
篇4
租赁器械的管理与处理,至今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及质量监测等技术规范。因此,租赁器械的管理与质量监管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消毒供应专业面临着的新挑战。租赁手术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这些手术器械在不同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且这类器械结构复杂精细,种类繁多,个性化强,租赁公司业务对器械清洗、检查、包装、灭菌知识缺乏,难以保证这类器械的清洗、功能检查不到位、包装质量、灭菌质量,是直接影响手术患者术中安全和导致手术感染的巨大隐患。我科于2013年12月开始对租赁手术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现将管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对368套骨科租赁器械进行清洗、包装、灭菌、监测、追溯,其中急诊器械 124 件,124件第五类化学指示卡显示合格,合格率100%,368件生物监测均为阴性,合格率100%。
1.1医院制定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管理的规范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各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对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审证、验证、采购、使用通知、器械接收、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确认监测合格、使用记录、质量追溯管理等相关内容与工作流程,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手术医生、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应加强联系,共同规范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流程,相互配合,各尽其职。
2.1择期手术要求厂家提前24小时(急诊手术则应在使用前至少3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以确保能完成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灭菌后效果监测等需要的时间,做到灭菌监测合格放行等相关管理制度。由供应室与供应商共同核对相关信息,应书面文件交接,填写外来器械交接单,交接单内容包括:病人信息、手术名称、手术医生、手术时间、供应商信息、送达时间,器械及植入物数量、器械功能完好性等。双方签字确认,特殊器械由厂家提供各项清洗、质检、功能检查、灭菌等相关参数。
2.2规范器械清洗流程:器械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质量的前提,消毒供应室应严格进行清洗消毒,因此我们制定了租赁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清洗流程指引,先将器械进行分类,然后按器械清洗流程进行清洗,结构复杂的器械必须进行手工清洗,有锈迹的器械必须进行除锈,清洗完毕后,由科室质检员用放大镜和杰力测试纸测试清洗效果,并记录保存。
2.3在包装方面:由于租赁手术器械数量比较多,我科使用手术器械专用器械盒,器械盒底部垫吸水巾,加外包装保持密闭。每套手术器械单包装的体积与重量的要求。按照规定,在常规灭菌的条件下,器械盒重量不超过7公斤,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数量多的手术器械应使用多个器械盒。根据手术需要,将器械进行分包,包内按要求放置第五类化学指示卡,将该卡放置于器械盒的角落或至少是两个对角或最隐蔽以及最难灭菌的部位。包外贴化学指示标签,并注明科室、器械种类、手术医师、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打包、清洗、灭菌人员姓名,以利追溯,并在同一锅次内放置标准包,内放置快速生物指示剂和第五类化学指示卡,交由消毒员灭菌、灭菌结束后,取出标准包,打开取出第五类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剂,第五类化学指示卡合格,急诊手术可提前放行,生物指示剂夹碎后放入监测,三个半小时后看结果,结果合格后放行,急诊手术,生物监测不合格,应通知手术医师。
2.4建立租赁器械的灭菌后发放管理制度
租赁手术器械和植入物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对每批次的灭菌过程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在灭菌结束后由双人负责核对灭菌器的物理参数图及监测灭菌过程的化学指示标签的结果 。2.5追溯管理:由于植入物手术后一年内发生的感染均属医院感染,建立追溯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厂家名称、器械名称、清洗质量监测结果、包装人员、灭菌器编号记锅次、灭菌起止时间、灭菌者、灭菌指示剂、机显、对照指示剂、监测结果、监测者、提前放行标示、患者住院号。并形成文件记录保留,作为内部质量控制和举证使用。
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必须严格制定并落实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租赁手术器械的接受、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和追溯等每个环节,才能杜绝发生医院感染,保证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11-01
从科学上来认识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性,乃是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入和解决的。供应室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1]。供应室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依据消毒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去除和杀灭病原微生物。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总结如下。
1建筑要求布局合理
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为免除消毒灭菌器材的污染,应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整个工作流程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高压蒸汽供应要充足、方便。通风采光要良好。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人员知识的提高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随着消毒供应室专业的快速发展,先进设备的成套引进,新技术的广泛开展,这一切都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3管理要求
3.1严格执行部颁《医院工作制度》、《消毒管理办法》有关供应室管理的规定。健全岗位责任制、物品洗涤、包装、灭菌、存放、质量监测、物资管理等制度。
3.2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无菌观念,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2],熟悉各种器械、备品的性能、消毒方法和洗涤操作技术,做到供应物品的适用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3质量控制由护士长或质量监督员负责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并对供应的无菌医疗用品进行定期定量质量监测。
4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把好洗涤质量关,清洗是消毒灭菌的重要步骤,关系到消毒灭菌质量,因此,整个洗涤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洗涤程序。严把包装质量关,严格包装质量,要求做到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操作者姓名等清晰可见。规范无菌物品的贮存和运送,灭菌后的物品要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湿包或有明显水渍则不能使用。无菌物品存放在洁净室内并规范分类按顺序摆放,标志明显。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的风险管理,设专人管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验收、贮存、发放,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按产品的有效期先后顺序进行发放,定期清点,防止产品积压、过期失效,对包装不规范、破损、失效、霉变的物品应杜绝发放。
5掌握正确的灭菌方法,做好灭菌效果监测
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强化安全意识消毒员管理专职消毒员须持证上岗。
自2003年4月1日起实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每锅次进行监测,蒸馏水每周进行质量监测。蒸馏水储存时间不超过24h,对各种监测做好记录并保存资料。
6供应室现状与转变
医院供应室通过验收达标,在建筑布局设备等方面均能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随着一次性物品的普遍使用,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移,从繁忙的4步清洗操作转为以满足临床需要为宗旨,保证消毒灭菌质量为核心。
7小结
医院感染率的高低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3]。医院供应室的职能是负责收集和接受可重复使用器材、敷料和其它物件,并进行清洗、灭菌和保存,再发放至医院各医疗部门[4]。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灭菌系统中具备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部门,是无菌物品供应周转的物流中心,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科室。为能适应医院的发展需求,建立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将科室自备物品收回,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包装、灭菌和发放,进行专业化管理,这一理念和模式在消毒供应领域已逐渐形成共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的改变、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引进、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必须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使工作由程序化到规范化,杜绝盲目和随意性操作,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防范。这就要求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素质,必须不断学习和提升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党海丰.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J].当代医学,2009,15(34):189.
[2]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98-1399.
篇6
[关键词]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51-03
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而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重要手段[1],为防止院内感染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提高全区各医疗单位消毒水平。白云区疾控中心于2011~2012年连续2年对全区22间区级以上和镇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医疗消毒监测,监测结果的分析如下。
1 监测内容与方法
1.1 项目
病房、治疗室、候诊室等的环境空气;治疗操作台、治疗车、床单、被套、患者穿换的衣服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表面;无菌物品;医院经处理后的污水;压力蒸汽灭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线灯强度。
1.2 监测对象
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局管理属下的22间区级以上和镇级以下的医疗机构。
1.3 采用检测的方法及评价标准
依据GB15982-2010《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8466-2005《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要求》。
2 结果
3 讨论
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局管理属的下22间区级以上和镇级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两年的检测结果分析,2012年消毒效果总合格率比2011年提高,空气细菌含菌量合格率提高,但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项目呈现有所下降;县(区)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比街镇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高(97.08%/92.39%),特别是紫外线强度消毒效果(80.33%/56.10%)、灭菌医疗用品(100%/94.44%),原因:(1)街镇医疗机构消毒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一些医务人员对使用紫外线灯消毒不够重视,对紫外线灯的安装位置、间距、高度、照射时间、照射剂量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2)街镇级以下医疗机构无菌物品合格率比区级医疗机构无菌物品合格率低,与镇级以下医疗机构负责人对医疗物品的无菌观念不够强有关,对采购的医疗器械物品没有严格把关,没有到具备三证(产品合格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厂家购买,导致伪劣产品混入医疗市场,成为院内感染事故发生以及传染病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2],危害广大患者的健康。
2012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区医疗机构大部分消毒监测项目合格率比较高,除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只有66.43%外,各类监测对象的合格率都达到了93.15%以上,各项监测总合格率由2011年的90.51提高到94.66%,比2011年提高了4.66%。原因主要是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监督监测工作[3]和加强了医务人员消毒技术的业务培训,使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更加重视医疗卫生的消毒工作和更加配合消毒监测工作。本次检测结果体现了我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合格率逐年提高,消毒灭菌工作逐渐规范。本次调查中,压力蒸气灭菌效果、医院污水处理的合格率均达到100%,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也比较高,达到99.20%、99.61%、99.72%,原因可能为: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对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督导、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医疗机构对消毒工作加强管理,对污水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排放;医务人员消毒意识提高,对医疗用品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较强,对洗手方法时间和步骤都比较熟悉[4],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能严格按照“洗手七步法”的规范要求洗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使用消毒液,对治疗车、治疗操作台、病床、被套、衣服等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有关。
虽然白云区疾控中心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均加强了消毒效果监测工作,但部分医疗机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消毒灭菌制度未落实,医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无菌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2)2011年与2012年紫外线灯强度消毒效果均较低,其原因是一些医务人员对紫外线灯的使用维护不够重视,对紫外线灯的安装位置、间距、高度、照射时间、照射剂量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有些紫外线灯沾满灰尘,紫外线灯要定期使用乙醇擦拭灯管,适当控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5],甚至有个别单位使用紫外线灯消毒记录不完整。
4 建议
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落实消毒灭菌制度,认真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毒、灭菌、切实保证消毒效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和消毒灭菌技术指导[6],提高医疗队伍人员的素质;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把医疗机构的准入关及医疗机构的年审关,严格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考核,对医疗机构进行不定期监督管理,把消毒效果监测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抽查和指导,做到监督监测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预防和控制内部感染的发生,保护医患人群的健康[7]。
[参考文献]
[1] 权永芬.滨州市滨城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97-2398.
[2] 黄振宇,李雯钦,朱奕,等.深圳市宝安区2011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7):1027-1029.
[3] 龚,陈在耀,罗信昌,等.三明市2008~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4):62-63.
[4] 周应育,赵炜哲,吴传业,等.2010~2011年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卫生质量现状调查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04-705.
[5] 邓冬云,杨启,李婉婷.2006~2010年度佛山市禅城区各级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2,28(8):980-981.
[6] 王向娜,瞿虹.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4):56-57.
篇7
【关键词】 医疗单位;消毒质量;合格率;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51-01
医源性感染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其主要是因为医疗单位消毒工作不彻底[1]。因此,严格的消毒灭菌对于预防医源性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淄川区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我们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我区的3处区级医院,11处乡镇卫生院和6处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和厂、矿保健站等三级医疗机构单位的治疗室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器械表面、医护人员的手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调查,其中治疗室空气合格率为67.3%,医护人员的手合格率为96.0%,医疗器材表面合格率为93.3 %,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97.5 %;结论:三级医疗单位消毒效果监测空气合格率较低,村卫生所级细菌污染最严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区的3处区级医院,11处乡镇卫生院和6处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和厂、矿保健站等三级医疗机构单位医院共20所。于区级医院的手术室、供应室、治疗室、新生儿室等设立监测点,乡镇医院的供应室、治疗室设立监测点,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和厂、矿保健站的治疗室设立监测点重点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材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等项目。监测时间为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此时间段内多次取样,以了解全面的消毒质量信息。
1.2 检查方法 严格按照卫生部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规定要求进行采样和检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执行,要求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达III类标准及以上,且未检测出致病菌则为合格;医疗器材与相关用品表面需无菌为合格;医护人员的手需达到IV级及以上且未检测出致病菌为合格;消毒液中细菌总数小于100cfu/ml且无致病菌为合格[2]。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卡方1.61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并将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中,以便于日后查阅与分析。
2 结 果
2.1 抽样结果 本文选取的20所医疗单位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共采集样本700份,其中空气质量监测样本共获得150份,医护人员的手样本共200份,医疗器材与相关用品表面样本共150份,消毒液样本共200份。
2.2 监测合格率 根据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本区医疗单位的医疗器材表面、医护人员手以及消毒液的合格率较高,均达90%以上,而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具体数据,见表1。
2.3 不同级别医疗单位差异性 根据本文监测结果显示,本文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49例样本中,有2例来自区级医院,有17例来自乡镇卫生院,有30例来自村级处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和厂、矿保健站,村级占61.2%,医护人员手不合格的8例样本中,有2例来自乡镇卫生院,有6例来自处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和厂、矿保健站,村级占75.0%,医疗器材表面卫生不合格的10例样本中,有2例来自乡镇卫生院,有8例来自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和厂、矿保健站,村级占80.0%,消毒液不合格的5例样本中,有1例来自乡镇卫生院,有4例来自处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和厂、矿保健站,村级占80.0%。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也导致院内感染的几率与日俱增。院内感染的诱因有多种,而医疗单位消毒质量不达标则为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3]。我国对于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有严格的要求,但由于各级医疗单位具体实施情况不同,导致其消毒质量偶有不合格发生[4]。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监测项目中,医疗单位室内空气质量的合格率最低,仅为67.3%。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医院是患各种类型疾病的人聚集与流动的场所,因此即使频繁地进行消毒,也难以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存在,且大多数医疗单位对于空气质量的消毒与控制缺乏相关意识,消毒工作执行较为不规范[5],尤其是村级卫生所污染最严重,这于消毒观念淡漠,普遍存在诊所、治疗室不分,缺少紫外线灯等空气消毒设施及消毒方法不正规等因素有关。检测中发现,有的紫外线消毒灯的安装高度和位置不合理,由于没有自测能力,不能定期检查和更换灯管,更有甚者,使用的是工业用紫外线灯,紫外线强度只有38μw/cm2。有此可见,有必要提高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对医用紫外线消毒灯的标准要求、使用规范的认识,并加大对紫外线灯强度监测力度,对超过使用期限以及不合格灯管及时更换,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医护人员手、医疗器材及相关物品表面、消毒液的合格率均较高,主要原因与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密切相关。医护人员手不合格的8例样本中,有2例来自乡镇卫生院,有6例来自处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和厂、矿保健站,村级占75.0%,是因为工作人员较少,工作较忙的时候就忽视了。消毒液不合格的5例样本中,有1例来自乡镇卫生院,有4例来自处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和厂、矿保健站,村级占80.0%。主要是因为消毒液放置时间过长,消毒液容器不加盖,且更换消毒液时不清洗消毒,配置比例不当,没有按照要求的浓度配置,造成其合格率较低。因此在进行消毒液的配置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比例进行稀释,对于放置时间过长的消毒液应及时更换;医疗器材表面卫生不合格的10例样本中,有2例来自乡镇卫生院,有8例来自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和厂、矿保健站,村级占80.0%,与医疗器材表面使用频繁造成污染有关,是造成交叉感染的极大隐患。医疗器材应做到定期消毒,一次性用品应随用随换;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勤洗手,保证手部的清洁与卫生。由本文研究结果还可以看出,村级医疗单位与乡镇级、区级医疗单位相比,其消毒质量较差,原因在于村级医疗单位经费有限,设备落后,且对于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个体诊所为节约成本,购买使用价格最低廉的紫外线灯等医疗设备和消毒设施,加之患者数量相对较少,消毒频率低,医护人员也相对缺乏消毒知识与经验,导致其消毒质量不过关。
综上所述,对于医疗单位的消毒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各级医疗单位应该制定院内感染控制的相关制度和实施措施,制定目标责任制,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认真确实落实到每一步;对于医护人员应定期培训,提高消毒意识和消毒技术水平,对于落后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提高消毒设施的先进性。通过严格把控医疗单位消毒工作,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生权,梅华,许德政,等.2000-2002年湘西自治州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1):146-147.
[2] 卞永霖.南平区延平区2002-2003年城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1(1):623-624.
[3] 徐飞宇.通州区2000年度医疗单位消毒质量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治,2001,17(8):421-422.
篇8
1 调查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年我市360个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的监督文书及消毒质量监测报告。
1.2 监测内容 ①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及材料;②使用中的消毒剂、器械浸泡液;③接触血液的医疗器械;④物体表面;⑤医护人员的手。
2 结果
全年共监测各类样品1351份,合格546份,合格率为40.4%。具体数据见表1。
3 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①布局不合理,基本卫生条件差。多数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设在自己家中,是由自家房屋改造而成。这些诊所从布局上讲内部多数不合理,部分诊所诊断、治疗、注射、药房同处一室,室内清洁区和污染区不分;从管理上讲室内空气没有定期消毒,物品未定点放置,无菌物品与杂物混放,使用后的物品没有定期消毒灭菌或更换,使用后的污染物品没有及时焚烧处理;从设施上讲没有必要的流水洗手设备,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②消毒制度和记录不完善。部分村级、个体卫生所无消毒制度及具体的消毒记录;
③消毒基础知识缺乏,对消毒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很多地方防保站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不进行有关消毒卫生知识的培训,导致很多村医不了解相关的操作方法和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
④选用消毒方法不当。部分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医务人员在日常消毒工作中不能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一些一般诊疗用品(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通常不进行任何消毒而重复使用;使用无孔饭盒对棉签和棉球进行灭菌;以上均可因消毒不彻底而导致疾病的传播;
⑤消毒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阻力大。作为国家对医疗行业的监督、监测,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卫生行政单位,现在必须通过收取监测费等方式增加收入,维持日常工作,难免有为收费而监督的行为。
篇9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 022150
[摘要]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及物品召回管理预案的实施,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及应急能力。方法 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合理基础设置管理,建立指控制度,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和素质培养,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技术本领,加强慎独责任心。结果 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管理追溯召回制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预案可循,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建立科学有效质最控制管理体系是确保无菌物品质景的重要的保障,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的全面体现。
[关健词]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103-0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消毒灭菌系统中具备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科室,是再生无菌物品供应周转物流中心,是临床医疗服务的保障部门,只有充分保证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提高医疗护理质最对控制医院感染起着重要决定性作用,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要求,对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及召回制度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时都能够预案可循,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主动处理各类问题并总结了经验积累工作上不足,避免以后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1基础设施管理
I.1建筑设施要求规范化
消毒供应中心布局要规范化,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 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建筑布局应该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的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及灭菌区、无菌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来回穿梭,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工作区域天花板、墙壁应无裂缝,不落尘,便于清洁和消毒,三个区域均要安置空气消毒器,固定时间紫外线照射2 h消毒,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拖地2次,无菌间每日空气培养一次,无菌物品的培养实验、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灭菌等生物监测每周1次以上,必须达到合格要求,合格率100%,无菌柜距离地面20 cm、距离天花板50 cm、距墙面5 cm。
1.2 器械设备正确使用及维护
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的医疗消毒器械由医疗工程科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及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积极配合检修人员沟通协调、同时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前提下定期检查各项电、气、管、线及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建立设备维修保养并妥善保管。
2建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
2.1 建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管理质量及患者的安危,工作稍疏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医院的感染热度反应的发生,因此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建立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2.2实施质量管理的工作时做好工作的基本
2.2.1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每月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制定细致培训计划,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不仅要有扎实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牢固消毒灭菌概念和基础技能,要加强掌握医院无菌知识,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岗位职责、使培训人员能够正确并掌握各项操作规程及职业安全防护的方法,是提高理论水平保证工作质量顺利完成。
2.2.2严格把好质量关 医院购入一次性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灭菌,由国家批准医医疗用品,三证必须齐全,由护士长和科主任亲自进行验收,并由专业人员管理发放,签名并登记后资料保存。
2.2.3 加强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 对压力蒸汽严格监测,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第一锅进行B-D实验,生物监测每月一次,并做好记录,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负责灭菌器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严格保证各种记录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确保消毒灭菌的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植入物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2.2.4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各个区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遵守标准防护原则,认真实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能够有效防范工作缺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2.2.5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 主要包括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发放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无菌物品质量的供应,因此,只有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才能做到有章可循,保证各个环节质量。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标准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主要有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沟通协调制度: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监测制度:物品召回制度:质量追溯制度;设备保养维修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手术器械使用前后查对制度;下收下送制度:停水停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制度:各区工作制度等等。
2.2.6严格把好质量关 去污区工作人员认真核对回收物品数目,品名、按物品种类分类、清点、要求做到三查四对做好登记,清洗后的器械,进入包装间有检测员认真检查各类器械;器具性能和清洗质量,主要检查器械的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污渍血渍水垢等残留物和锈斑,器械功能是否完好,关节是否灵活,螺丝的松紧度;配件的完好性;锐利器械的刃度:针器类有无钩;管腔类器械是否清洁通畅无损毁等,对尖锐或精密器械有效防护,做好安全保护套防止锐利器械刺伤,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害。
2.2.7建立信息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体现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技术以扩展到消毒供应中心,WEI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内涵,使医院在工作中整体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促使消毒供应中心向专业化、系统化管理模式发展,医院计算机与消毒供应中心网络管理系统连接后,又为消毒供应中心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改变了由原来手工操作繁琐效率低工作程序,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与其他科室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搭建信息平台后为工作带来了便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8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按工作区的要求规范着装,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针刺、切割等意外损伤以及血液、体液、经皮肤粘膜感染的疾病应引起广泛重视,每次操作前均应戴双侧手套,在清点和污染物品时需要戴防护面罩,穿防渗漏围裙和胶鞋,防止操作时溅到了皮肤、口腔、眼内,各种设备定期保养及时维修,集中清洗,灭菌、减少噪音污染,工作间宽敞便于空气流通,必要时应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及降温设备,回收各种锐利器械时应注意防止刺伤,各种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利物品不能用手直接取,尽量减少直接刺伤皮肤的机会,一旦发生损伤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伤口,注射免疫制剂,报告感染科并定期跟踪检查。
2.2.9加强对无菌区储存的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物品存储原则,由专人负责及发放。进入无菌区时要着装整齐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在接收发放无菌包时要执行三查四对制度即存时查,放时查,发时查:对数量,对品名,对日期,对科室,灭菌后的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色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物品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洗手后手消毒,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无菌物品存储有效期达到环境的温度,湿度规定时对使用纺织类的材料包装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 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为7 d,使用无纺布及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无菌物品为6个月。凡发出的无菌包即使末使用也一律不得再放回该区,严禁一切未灭菌的物品进入该区。各类常规物品和抢救物品应保持一定的基数,认真清点及时补充保证灭菌物品质量和数量,保持随时供应。
2.2.10无菌物品发放管理 无菌物品存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有效性,植入及植入性的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灭菌及失效日期等,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物品紧急召回管理
3.1建立召回物品的重要性
消毒供应中心对供应的灭菌物品种类、数量应有去向并登记,如果一旦科室疑似灭菌物品时,科室负责人立即与临床科室沟通,听取意见、综合分析: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估内容形成书面化、记录要真实,必要时向相关上级部门汇报。
3.2 召回制度管理的流程
①发出物品中一旦发现化学、生物监测不合格必须立即全部召回自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的所有灭茵物品并迅速查找原因,重新处理。
②若临床使用同一时间处理的灭菌物品出现多个感染病例,提出疑问时应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的所有灭菌物品,查找原因、重新处理、再次进行相应的监测。
③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灭菌物品合格后无卤物品方可发放。
④检查灭菌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各种可能性,出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紧急措施中心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此物品。
⑤对使用了生物监测物品不合格的病人建立档案进行跟踪观察。
⑥质量监测员随时收集内部、外部的质量意见、建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
⑦对该事件进行处理和总结查找缺陷的原因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4讨论
建立和完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是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当消毒供应中心物品产生不良事件时无非是设备故障和人为的失误两大主要原因。设备原因只要专业人员认真做到常规监测和维修、保护合理使用设备、尽可能使各种医疗设备使用时间延长,降低医院成本的损耗,使设备相对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人为因素,建立科学有效质量管理制度能够避免人为操作不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当出现问题时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认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因此满足临床科室的各种需求,使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加大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
参考文献]
[1] 曹静,温丽红,陈蓉华,等.供应室质量控制及物品应急召回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262-5263.
[2] 邓素梅,陈娟.基层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实施中遇到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9):403.
[3] 喻船丽,朱娟,叶庆,等.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中物品召回模块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516,526.
[4] 郑淑明,蒋慧红,姜友芬.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24-225,228.
[5] 冉琼玲.细节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6):177,179.
篇10
1.1一般资料
本院供应室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开展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选取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为(28.12±4.71)岁。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供应室未开展质量控制管理时期的工作人员共计20例作为对照,包括7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为(28.93±5.38)岁。对两组工作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展开对比研究。
1.2方法
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开展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2.1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
[4]消毒隔离制度是医院供应室确保灭菌物品能够达到标准的重要保障,供应室要对以往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严格规范各项消毒隔离操作流程,对标准规范和责任进行明确,如不同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应遵循的操作流程,工作人员交接班制度、高压灭菌器应用维修制度、无菌物品质量监测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制度等。要求每位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制度内容牢固掌握并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消毒技术制度。同时,制度要随着医院的实际需要变化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1.2.2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加强对其培训和管理不可或缺。定期组织各区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丰富其消毒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使其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提升操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同时开展对自我保护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的同时避免自身受到感染[5]。增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其责任感,在工作人员之间开展广泛的相互监督机制,对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监督[6]。
1.2.3加强对消毒、灭菌的监测
加强对供应室消毒、灭菌的监测,保证高压灭菌质量过关,确保灭菌物品达到合格标准。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对结果进行记录,做到有据可循。(1)每天更换消毒液,做到现配现用,监测消毒液的配制浓度,每月抽样进行污染菌监测。(2)每周一次监测灭菌柜,脉动真空灭菌器使用前应先进行BD试验。加强对外来器械的监测和消毒。(3)每月监测一次操作台、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加强空气监测,无菌物品的无菌试验结果应该为阴性。(4)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情况的监测[7]。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供应室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仅有1例,原因是器械未彻底消毒,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开展质量控制管理前发生4例院内感染,原因分别为器械未彻底消毒3例,灭菌不规范1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0%。经比较,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供应室是将全院可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械和无菌物品进行回收、消毒、包装、灭菌及发放等工作的重要科室,供应室的每个环节对于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在供应室开展护理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消毒技术,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安全保障,可显著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使患者享受到更安全放心、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8]。
作者:马凤芝 单位:内蒙古一机医院
参考文献
[1]夏虹.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177-178.
[2]张献珍.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5):207.
[3]苏晶静.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可行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224-225.
[4]刘惠.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03):152,155.
[5]郭蕾,吴迪.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管理与流程环节控制[J].医疗装备,2013,26(10):32-33.
[6]谢齐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0):1300-130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