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时间:2023-04-10 17:3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统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遵义市农业综合情况
遵义市地貌山地、丘陵为主,易于农耕的土地较少,主要分布于平坝与河谷地带,占全市总面积约6.5%左右,以大娄山为分界线,山南地区易耕土地相对集中而平坦,土质肥沃、阳光比较充足,易于农业的发展,而山北地区,农耕土地比较分散的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形起伏大,农耕比较的分散。近年来,遵义农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到2013年,遵义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27余亿元,同比增加6.5%。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例如。2013年夏粮产量为67.77万吨,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而秋粮的总产量只有192万吨,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主要的原因是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是在确定农业的总产量以后,知道主要的农作物占总产量的比重,然后确定该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即:
主要的农作物产量=总产量*比重【1】。
用两组变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来确定n个变量,挑选出其中对投入产出影响比较大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包括:农业用电量,各种化肥的使用量,塑料薄膜的使用量,机柴油的使用量(包括耕地与浇灌使用的柴油),有效的灌溉面积、种子的投入、机电排灌的消耗量以及旱涝保收等基本情况,而因变量是总产量。在确定因变量的前提下,以投入作为自变量,总产量的因变量以SPSS作为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在按照步骤对投入产出做模型分析,在消除共线性的影响以后,能够客观而合理的分析遵义市的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基本的情况,发现那些因素对遵义市的农业生产影响作用比较大。这对遵义市的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的意义。
本文的统计分析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SPSS模型对各个因变量与变量进行系统化的分析。
在遵义市农产品投入因素农业能源消耗与农业物质消耗,而遵义市农业产出主要有:稻谷、玉米、油菜籽、甘蔗、菜花、烟叶、蔬菜、茶叶与水果等。
三、回归模型分析
(一)排除不可抗力因素建立模型
在排除不可抗力因素以后建立遵义市的投入产出的假设模型的公式1为:
Y=β0+■βi+xi+ε
排除的不抗力因素包括:
一是区域内自然灾害的影响,即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大规模的泥石流等。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折旧与损耗排除在外,例如水利工程破损、修复等不算在内。
三是农产品的质量品质排除在外,例如优质的大米与次优的大米在价格上存在差异,而本研究不算此在内。
四是假设遵义市各地的农业生产力基本的相同,土地质量不存在差异。
五是假设数据能够真实的反应遵义市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二)重要的符号表示说明
J代表的是农产品的类型,xi代表的农产品投入系数,zij代表的是农产品的产量,αj代表的是农产品在农产品总产量的系数,yi代表的是遵义市模型中的农产品的总产量,而βb代表的是回归模型的常数,Bi是在模型中农产品投入的系数,ε表示误差的修正项,z代表的农产品实际的产量。
(三)建立模型
在建立基本模型的时候,根据投入与产出基本理论来确定,主要根据遵义市农产品产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在得出遵义市的农产品的产量与影响变量的回归模型,并且确定一定的关系以后,对遵义市农产品的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确定遵义市的农产品主要的成分,在确定各种农产品的权重系数以后,然后根据权重系数。变量与总产量的关系,得到公式2如下:
yi=■αjz
设主要的投入的变量因素为x,而产出的因变量为y,那么可以得到投入产出回归方程的公式3:
yi=β0+■βixi+εi,i=1,2,…n
(四)模型分析
1.主成分统计分析。根据遵义市的实际的生产的情况与数据的观察,本文选取稻谷、甘蔗、蔬菜与烟叶的产量作为主成分的分析,分别把稻谷、甘蔗、蔬菜与烟叶的产量设为z1、z2、z3、z4。然后对这四种产品做主成分的分析,然后确定各种农产品的权重系数,然后代入公式2通过spss软件的分析可以得到,然后可以得到公式1中变量α。
表1 变量α值的确定
表2 主元素分析
通过对遵义市的稻谷、甘蔗、蔬菜与烟叶的四种农作物的主成分的确定,我们可以得到主元素的值为0.793,符合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而四种农作物的权重α分别为稻谷(α1)=0.772、甘蔗(α2)=0.922,蔬菜(α3)=0.792,烟叶(α4)=0.595
由此可以得出遵义市农产品总产量为:
Zi=α1*x1+α2*x2+α3*x3+α4*x4
(五)相关性分析
对农业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为,化肥用量包括磷肥、氮肥、钾肥以及含有其他元素的复合肥;塑料薄膜包括地表覆盖的薄膜以及大棚使用增温的塑料,灌溉能源与农资的消耗等。鉴于农业用电量(x1),各种化肥的使用量(x2),塑料薄膜的使用量(x3),柴油的使用量(x4:包括耕地与浇灌使用的柴油),有效的灌溉面积(x5)、种子的投入(x6)、机电排灌的消耗量(x7)以及旱涝保收(x8)对农业的产量影响比较大,而其他的因素对农产品产量影响比较少,所以我们在相关性分析的时候,选取这几个因素作为因变量。
(六)回归分析
通过代入公式3我们会发现化肥的使用量、柴油的使用量与旱涝保收p值均在0.05以下,但是旱涝保收的p值为-0.036.这样的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不符合,所以在回归方程验证的时候把旱涝保收排除掉。而其他的因素,p数值过于大,与经济理论计算不符,所以还得进一步验证,首先取化肥的使用量、柴油的使用量做一次回归方程的验证。常数为59.203,而化肥的使用量系数为5.231,而柴油的使用量:1.302.由此得出回归方程为:y=59.203+5.231*x2 +1.302*x4。
(七)回归模型的验证
我们分别采用F模式、T模式与代入样本去验证。
1.F模式(统计量检验回归方程)验证。我们根据方程y=59.203+5.231*x2+1.302*x4,根据显著值为α=0.05,这是一般经济理论采用的数值,来确定临界值Fα,通过代入spss软件,得到F值为57.362,F值小于常数,说明该方程具有显著性。
2.T模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检验)。经过代入spss软件软件计算,得出化肥的使用量x2的T值为2.763而p值为0.0013,而柴油的使用量x4的T值为为1.8952,而p值为0.00108,均小于给定的p值,所以满足显著性的要求。
3.代入样本去验证。我们给定的数据代入方程,y=59.203+ 5.231*x2+1.302*x4,得出遵义市的农业总产量为992万吨,与实际1023吨相差左右31吨,误差非常的小,基本上符合要求。
四、结论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次的投入产出传统分析比较的合理与科学,也基本上反应遵义市农产品投入与产出的实际的情况。
遵义市在化肥使用方面:化肥的有效使用率为32%,而发达国家的化肥有效的使用率为60%,说明遵义化肥的有效的使用率的比较低。
在农业柴油的使用率方面:遵义农业柴油的营销使用率仅为42%,究其原因有遵义市土地比较的分散,不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加上在浇灌土地的时不科学,造成水与农业消耗的过重。其产生的后果有,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孔朝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农业投入产出统计模型建模方法的研究.
[2]孔朝莉,杨启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农业投入产出变量的主成分回归分析模型.
篇2
一、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5亿元,可比价增长2.8%,其中农业总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3.6%;林业产值1亿元,同比增长1.3%;牧业产值19.2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49.1亿元,增长1.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亿元,增长43.3%。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7亿元,90不变价增长2.8%。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1.夏粮生产呈“三增”的局面。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为121.19万亩,比去年增加了5.66万亩,增长4.9%;总产量为44.52万吨,比去年增加了2.73万吨,增长6.53%;亩产367.3公斤,比上年增加了5.5公斤,增长1.52%。今年夏粮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去年秋播时动手早、力度大、质量高。去年9、10月份我市雨水充足,土壤墒情好。小麦主播期集中在10月1日—10月10日,全市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集中播种,适期播种小麦面积占90%以上。这是今年小麦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同时小麦价格上涨也对农民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气候条件总体对夏粮生长有利。去年秋播以来,全市气温明显表现为冬前气温略高,春后气温偏低的特征,对小麦的前期生长比较有利。特别今年5月份降水量较大且比较均匀,有利于小麦灌浆,确保了小麦单产和总产的稳定。三是小麦品种布局合理,优质麦成为主栽品种。去年秋播,我市结合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实施,加大了优质高产良种的引进及推广力度,提高了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而且新品种抗病性强,全市没有发现较严重的小麦病虫害。四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上升,田间管理措施较为到位。尤其是针对小麦春后低温冻害、连阴雨湿害等不利天气条件,狠抓了灾后增施拔节孕穗肥及恢复肥、加强清沟理墒等田管措施。
2.畜牧业生产恢复增长。上半年,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良好,受畜禽产品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影响,养殖效益非常可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殖积极性。全市肉类总产量达5.54万吨、奶类总产量11.71万吨、禽蛋总产量5.46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7.2%、6.2%和7.4%。主要畜禽存出栏也都不同程度的恢复增长:6月末,牛存栏8.3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6%。其中奶牛6.2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8.9%;猪存栏62.1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5.7%。其中能繁殖的母猪7.61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9.5%;家禽存栏1176.36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0.3%。1—6月份,出栏肉猪54.91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7.1%;出栏牛1.47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9%;出栏羊7.03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2.8%;出栏家禽827.77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3.5%。
3.渔业生产增势强劲。今年以来,我市渔业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大洋捕捞、名优养殖、精深加工、港口海运全线突破。至6月底,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其中,海洋捕捞72.9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36.6万吨,同比增长3%;全市水产品总产值达到4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可比价)。
(三)农民现金收入和消费支出同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4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4%。增长的原因: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是农民增收的主导因素。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个体私营经济的繁荣,农民从企业得到的劳动报酬继续增加。1-6月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85元,同比增长11.3%,占人均现金收入的48%。其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1217元,同比增长12.3%;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239元,同比增长17%。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平稳增长,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证。随着农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增加。上半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730元,同比增长22.6%。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192元,同比增长20%,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部分。第二产业收入136元,同比增长49.7%;第三产业收入402元,同比增长22.7%。三是财产性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上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87元,同比增长36.4%。四是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41元,同比增长49%。
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促使生活消费支出显著提高。农民生活消费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上半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1950元,同比增长22.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人均571元,同比增长14.1%;衣着消费支出人均237元,同比增长10%;居住消费支出人均343元,同比增长了67.7%;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01元,同比增长21.5%;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211元,同比增长2%;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60元,同比增长55.5%。
(四)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今年,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市委、市政府继续贯彻国家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了支农力度。根据今年国家提高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标准,我市由去年的每亩29.5元提高到每亩49元。加上粮食直补每亩补贴15元,我市小麦平均每亩财政补贴资金达到64元,比上年增长44%,全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共兑付8954.35万元,兑付种植小麦113.06万亩,兑付农户39.56万户,均占全部应兑付任务的100%。种粮农民户均增加收入226元,同比增长89.9%。另外还积极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扶持资金9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筹措200万元,共1100万元对购机农户进行补贴,补贴资金较上年增长59.4%。补贴资金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合并发放,高效运行,保证了资金发放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确保补贴兑付工作顺利实施。
二、存在的几个问题
综观上半年,我市农业生产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年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资价格的高位运行,仍然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尽管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三补一免”等农村政策中得到了明显实惠,但受农资价格和农业生产服务性费用增加的影响,如化肥:碳氨上涨48%,尿素上涨15-18%,复合肥上涨50%;农药:杀虫剂上涨25-43%,杀菌剂上涨35-55%,除草剂上涨30-45%;农地膜上涨25-40%;柴油:自6月20日起,每吨提高1000元,最高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8%。由此导致了机耕、机播、机收等费用的增加,收割一亩小麦由去年的30—40元涨到今年的80—100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篇3
摘 要 农业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职能;有利于规范经费收支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加强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违法乱纪腐败行为等。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等诸多问题。本文对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搞好会计集中核算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农业系统 会计集中核算 利弊 对策
农业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一是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由于农业系统存在单位较多、账户较多,资金收支渠道较多等现实问题,容易出现监督缺位,用款随意性,甚至有违法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单位的资金账户,使其会计业务全部纳入中心统一核算,由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实行集中治理。二是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职能。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三是利于规范经费收支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有利于加强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违法乱纪腐败行为等并有良好的效果。但会计集中核算也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认识上的错误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进行,而具体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去执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财务科审核后才能报销。有些站所对此认识不够,不予配合,有的甚至想方设法设立自己独立支配的“小金库”。
(二)模式上的缺陷
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三)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
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单位按规定收费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与会计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会计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
(四)报账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有的二级单位将不熟悉会计业务、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没有会计上岗证的人员用作报账员,无法为单位合理、有效地筹集、使用资金提供合理建议,这样使得财务与会计的天然联系被割断,站所的财务活动由于不能得到会计人员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财政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效率被降低了。
(五)会计核算与单位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资产管理、账实核对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财务人员无法及时、全面了解和直接参与到二级单位的资产购置、费用支出、合同签订等经济活动中去,造成会计管理职能鞭长莫及,会计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管理情况无法掌握,也做不到定期清查、账实核对。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各站所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观念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在审核中发现原始凭证或支出项目不真实、不合法、不合理或有违反预算使用资金等情况,即使单位负责人签了字也有权拒绝支付。有的负责人误认为这是在削弱他们的权力,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从而在工作中出现抵触情绪,给财务工作增加了难度。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会计法》有关知识,增强其法制意识,明确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避免滥用权力;明了会计有义务、有权力协助核算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完善费用报销手续。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站所长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站所的财务管理工作负有法律责任,要结合本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应加强物资的管理,配备实物保管员,负责各类农用资产验收、入库、保管、领发。通过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单位法人负责制,为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奠定基础。
(三)加强财会队伍的素质教育
应切实抓紧报账会计的培训和教育,一方面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进一步的业务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其会计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应定期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严明执法。会计人员只有加强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保证工作质量。
(四)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加强监督,使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配合一致。强化会计监督,并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监督计划,可以请求内审协会对农业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
一、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分析
1.转型时期的特殊矛盾干扰了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就业选择。我国大学生就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但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了就业选择。普通农林高校由于生源原因,加之学科的特点,使得这种影响更加突出。农村大学生就业选择时普遍倾向“铁饭碗”;受城市化进程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的影响,农民对子女的“进城”期望热切,因为就业动机的限制,大学生就业行为容易偏离市场规律,造成供需错位。大学生在市场机制下的非市场行为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目前,尽管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但规范的市场交易习惯和行为没有形成。大学生的非市场行为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率。
(1)诚信缺失导致信任危机。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就业概念的重新界定,农林院校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成功率还是很高的,一般能达到85%左右,这说明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率还是较高的。然而由于对工作的性质和环境等期望偏高,毕业生违约、跳槽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产生高频率的“重复选择”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人才供需过程的信任危机,客观上提高了企业选人成本,从而出现了目前企业低薪招聘的普遍做法。一面是低薪招聘的企业如履薄冰,一面是要求高待遇的毕业生上下求索。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种非市场行为连续产生了系列的非市场反应,严重干扰了正常市场交易。
(2)能力单一造成劳动了需求价格期望偏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前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高、可塑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大学期间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针对就业市场的能力再造,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了同专业范围内能力趋同和单一的特点,尤其是缺乏“敬业精神”、 “沟通协调能力”和“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等非认知技能。这不符合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多样化要求。这种能力结构的缺失造成了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劳动力的一般价格普遍偏低。培养大学生的高投入与毕业后的低产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种供给方和需求方对劳动价格的期望落差影响了交易效率。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传播障碍破坏了竞争基本准则和秩序,使供需双方交易困难。进入市场前的自我评价体系以及客观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造成了大学生劳动力定价失真。对大学生来说,进入市场前,对自身能力、特长、潜力并没有科学的评价,对适合的职业也没有清晰地认识,就业盲目,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找”而不是“干”上,跳槽率高。从企业角度来说,好马要“赛”而不是“看”。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选择成本。
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破坏了竞争机制。市场信息不对称容易形成“二手车陷阱”、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大学生人才市场上招聘方无法准确区分人才的实际能力、特长、品质等等,加之人才素质良莠不齐的客观存在,造成企业对大学生劳动力的低水平模糊估价,形成大学生劳动力均衡价格较低,人才素质高低难以从价格体现,造成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了市场优胜劣汰法则。
3.作为“生产部门”的高校教育体制市场化改革缓慢,使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进大众化教育进程以来,招生、就业两个环节的市场化进程很快,而“生产”的环节市场化滞后。主要表现在: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模式为主导,尽管推行了学分制改革,但很多是换汤不换药,人才培养途径、环境和模式单一,实际上在出校门之前因为能力趋同就已经注定了“产品积压”的命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主要有三大主要矛盾:一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二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尚不完善之间的矛盾,三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是解除目前大学生就难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
二、对策分析
加快农林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市场型大学生人才培养。农林高校教育面向市场改革应该有三个立足点:一是促进大学生观念转变,二是促进人才多样化培养,三是知识、技能、品德培养与市场相结合。大学生的可塑性强,这也为高等学校培养市场型、知识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1.实现高等教育全程目标管理,实行个性化培养方案。首先,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专业、兴趣、特长等因素构建科学的能力培养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能力培养产品。大学生能力培养不能局限于学习能力,更应强化在此基础上的多样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要在保证培养基本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力培养途径,供其选择。其次,依据能力培养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分阶段目标管理,使其转变观念,早作准备,强化个性发展。
2.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大学生市场意识和品质。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大学生“软素质”因素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方面。在不断增强以知识、能力为主导的“硬素质”培养的前提下,要强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才的核心价值和品质,为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创造条件。
3.构建完善合理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加强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体现,是连接大学生与市场的主要信息渠道。在强化该体系就业指导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着重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工作以及就业市场的建设和拓展工作。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要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成为高等教育面向市场进行改革的有力保证
4.加强就业市场信息机制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破除企业难觅人才和人才难觅企业的双困局面的关键是使供需信息及时准确。在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的同时,应该重点构建客观的大学生能力信息评价和反馈机制,使企业及时准确地了解劳动力信息,合理定价,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
5.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积极合作,促进有效就业市场体系的形成。就业市场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在组织就业市场过程中各行其是,就业市场的分化现象严重。这不仅增加了组织者的负担,打消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降低了就业率。因此,加强三方的沟通与合作,通力构建协调的就业市场体系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述,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在于简单数量上的增多,主要是人才在质量上使就业市场机制产生障碍。因此,从长远来看,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从大学生自身能力塑造入手,配以完善的就业市场体系,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境。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建义.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应该解决的认识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75-77.
篇5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农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在有九亿农民的中国,只有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目前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为顺应国家改革发展方向,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贵阳市农业经济分析预测预警系统》应运而生。将为各级政府、涉农企业、投资者个人提供贵阳市各地农业经济指标、市场价格走势、趋势分析预测和各类农产品产量预警等信息。为政府宏观调控、农户规避市场风险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贵阳市农业经济分析预测预警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农业经济学原理人工智能化。通过智能分析预测、得出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趋势以及农产品预警等信息,可为政府、农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进人市场等提供决策依据。
2 系统简介
信息化是当前各行各业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不可避免要和信息化道路相结合。而信息化道路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互联网络,高效、快捷地获取或提供各种信息,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贵阳市农业经济分析预测预警系统》就是一个结合互联网络的资源共享平台。该系统通过广泛收集农作物信息、农产品种类、价格、市场等各种有关农业经济、市场的信息,依托现有的数据库、经济模型,加工、分析、预测、预警处理,并将各种分析结果以及处理后的信息及时地通过互联网络向各级政府部门、涉农企业和个人,从而达到以市场为依据,为政府、企业合个人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完善农村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3 系统结构与功能介绍
系统由,Ne酷合sQL开发完成。数据库系统和软件功能系统是整个系统的两大核心组成部分,系统的功能主要划分为市场信息管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信息预测、气象因子管理、预测预警管理、GIS接口,系统管理几个部分。在整体上,资料采集存储、分析预测和监测预警是整体功能中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
3.1 系统数据库
系统数据库主要包含:农业生态环境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宏观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产品质量标准数据库、农产品质量动态监测数据库、涉农企业信息数据库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库。这7大数据库为系统的分析预测预警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
3.2 分析系统
本系统是在市场研究专家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神经元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集成方法,分别对农产品市场、供求进行均衡分析;对农产品价格、成本、收益,土地资源利用率、收益率。资金利用率、收益率,劳动力的利用率、收益率等进行边际分析;对土地资源的竞争利用状况、资金资源的竞争利用状况、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利用状况、可替代农产品的市场替代状况、本土农产品和外来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情况进行博弈分析。通过系统分析得出本区域内农业经济运行的一些预测监测指标。
3.3 预测系统
在预测系统中。本系统的技术支持手段包括模型系统和专家系统,以及知识库和专用数据库等。同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测体系为主、贝叶斯动态预测体系为辅的双重预测体系,分别结合运用季节模型、回归模型、噪声模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人工神经元网络自动预测农产品经济指标,发出见顶或见底的信号,并给出相应的涨跌幅度,持续时间的预测结果以及其可信度概率。
3.4 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的相关指标的均衡分析,对比标准化的系统指标体系。对农业经济的整体运行状态和变化趋势作出判断和预警。使宏观管理部门和微观市场主体准确把握农业经济运行的脉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产品市场变动的特点和各种先行特征信息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运行的未来趋势做出超前判断,以便适时适度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调整。
预警指标标准化建设包括:总体状态描述指标;景气波动指标;政策效应指标;外部经济环境指标。
4 系统的主要数据模型
依托强大的数据库,丰富的资料,系统的数据模型,将所需数据结合参数系数。采用最小平方算法计算得出预警结果。
如:粮食的产量增长率计算模型:分别采用的数据有,估计参数,滞后一期人均收入增长率和滞后一期人均收入增长率3种数据,计算公式为:Y=C+A*X1+B*X2(Y:粮食产量增长率,C:估计参数,A:滞后一期人均收入增长率。B:滞后一期人均收入增长率,X1与X2为综合计算系数)蔬菜产量增长率计算模型:采用的数据有:估计参数、滞后两期的播种面积,滞后一期的化肥,滞后一期的化肥和滞后两起的农业机械总功率5种数据,计算公式为:Y=E-I-A*X1+B*X2+C?X3+D*X4(Y:蔬菜产量增长率,E:估计参数,A:滞后两期的播种面积,B:滞后一期的化肥。C:滞后一期的化肥,D:滞后两起的农业机械总功率。X1-X4位综合计算系数)
通过以上计算模型。可得到相应的产品的预警区间表。系统中将有对应的预警信号提示,如下表:
5 系统运行成果
《贵阳市农业经济预测预警系统》自2006年6月1日正式开始试运行,至目前为止,运行情况较为良好。预测正确率较高。能够基本反应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两年以来,该系统共计分析预测了4周市场价格信息。每期信息含有各个郊区(含小河区),三县一市的主要农产品市场及两城区内的万东、新路口、红边门、民生路4个市区内的大集贸市场,共计12个市场,加上全市市场平均及两城区市场平均分析共14个预测数据点。品种包括粮食类、油类、肉类、禽类、蛋类、水产类、蔬菜类等34种农产品。共分析预测了43316个市场价格信息情况。其中完全正确(预测值与实际值完全一致)的有16460个,占全部预测个数的38.00%;正确(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在10%内)的有17586个,占全部预测个数的40.60%;基本正确(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在10%至20%之间)的有5798个,占全部预测个数的13.39%;误差率较大(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在20%以上)的有3472个,占全部预测个数的8.02%。
全市平均价格是能更方便、客观地分析全市农产品价格走势情况。对于全市平均价格的分析预测(共计3264个预测值)情况表明,完全正确及正确(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在10%内)的有2920个,占预测总数的89.46%;误差率较大的仅有48个,占预测总数的1.47%。
6 总结
篇6
关键词:创新性能力;农业院校;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63-02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所具备的创新素质和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技能的综合体现[1]。创新能力是经济竞争的重中之重,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进步灵魂。[2]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是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核心和基本目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是创新教育体系的主干,在创新教育培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出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让创新能力培养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培育体系。
一、普通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培养现状
根据目前的研究生培养状况来看,旧有的高校研究生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学科专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体系还不完善,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开展。
1.研究生生源不足,缺乏优秀生源。因受学科与专业的偏见和影响,普通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分数偏低,生源不足,一般情况下,学校需要降分录取。在研究生的录取过程中,我国的研究生录取制度还是采用以考试成绩高低来决定学生录取与否的标准,这往往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创新能力的审核以及对综合素质的考察,这样就使得生源质量的好坏与否教师不得而知,同时对创新能力的考查也就忽略掉了。这种不太理想的考核录取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导师学术水平和投入精力参差不齐。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在教育研究生的过程中,应对本学科的前沿性问题进行熟练掌握,在教学中应突出学术的前沿性,对研究生的科研方法进行确认,合理的安排教学科研进度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与之相随的使命感[3]。但是有的导师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只顾忙于自己的科研课题,对学生培养采取放任的方式,缺乏责任心,缺乏学术指导,造成所培养的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够。还有部分导师科研项目较少,科研经费明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自己所带的研究生不能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和研究,只能“坐而论道”,缺少实践经验,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直接制约了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
3.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不合理。合理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与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及体系,同时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过多[4]。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严重不够,教学方式看重知识掌握的同时,忽略了研究生创造力及个性能力的培养,导致研究生缺乏批评和怀疑精神,教学手段单一,严重制约了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4.研究生学习创新主动性不强。对于部分研究生而言,希望尽快毕业,而不愿意过多地投入到付出时间过长、精力过多的创造性研究中去,进而放弃了研究[5]。还有一部分研究生没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专业基础较为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些研究生过分依赖于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缺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能很好地把握科研活动的基础规律,更不能进一步产生出创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观点。另外,以就业为目标,部分研究生只选择专业课程,相对缺少其他学科的指导,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综合能力低下,进而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6]
二、普通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对策
结合普通农业学校建设发展目标以及相应学科的自身特点,突出学科发展特色和定位。通过有效的研究,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配置,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及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并总结出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1.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积极倡导研究生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创新,鼓励研究生以独特的认知思维发展,倡导学术自由、独立思考的精神,很大程度上从整体上影响着研究生的创新能力。[7]通过自由宽松、和谐独立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营造开放式学术环境,突出研究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动发掘与思索问题,引导其形成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与判断力,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逻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协调发展,形成积极的问题意识,形成自主、宽松的学术创新氛围,树立学术上人人平等的理念,鼓励合理竞争,赋予研究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形成活跃的学术氛围,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8]
2.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对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按学科的相互承续关系和内在逻辑体系,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强化创新训练。在学科课程中,结合学生发展和学科特点,优化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布局和功能。开发跨学科课程与增加任选课程比重相结合,构建满足研究生个体需求的多元化课程体系。[9]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创新人格教育、渗透创新教育的内容,构建分层次模块化课程结构,逐渐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操作动手能力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
3.加强研究生的科研实践。从实践教学出发,对原有实践环节的整合,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建设集教学、实践和科研于一体的研究生创新基地,增设工程训练环节,突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具有包容性、开放性、鼓励性、自由和谐等特征的创新平台,为研究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形成一个开放、舒适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讨论,进而提高创新能力。探索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建设层次化实践教学平台,形成递进式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4.开展创新能力训练。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由“专业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组成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以单项模拟训练或综合模拟训练的方式,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获取创新创业的直接经验,认识创新创业的规律,把握创新创业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开放式创新训练基地,探索研究生创新学习机制,将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与科研方向及竞赛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支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5.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学观念,重点探索案例教学方法,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重点培养学生的研究风气、研究习惯以及研究方法,以增强专业技能与科学探索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基础。组成科研创新团队,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专题讲座、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突出实战经验的传授,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其培养机制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仅涉及教育中的某一个环节,同时还贯穿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整个培养过程,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思路,在研究生选拔机制、教学模式、培养过程等多个方面着力改革,将创新当作研究生教育的主导核心,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实践渗透到整个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顾万荣,马月璇,邹德堂,等.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教育研究,2013,(4):9-12.
[2]张军,李小昱,王为.试论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8,(1):75-77.
[3]王伟.导师队伍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131-133.
[4]樊兰.浅谈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8):26-27.
[5]曾红元.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4(3):42-44.
[6]刘超,衣淑娟,梁春英.面向现代化大农业的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电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7]崔海亭,彭培英.地方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
篇7
关键词:SPSS;T检验;相关;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10.9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4-0063-02
1 前言
在农业科学试验中,常常通过科学试验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需要通过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SPSS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在农业统计分析研究中,可以定量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科学决断提供依据[1]。文中使用SPSS17.0,结合两组谷物种子单位产量比对,确定平均产量的高低,比较两种谷物种子的优劣。通过苹果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数据资料的相关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2 实例分析
2.1 配对样本的T检验
为了比较两种谷物种子的优劣,选取10块土质不全相同的土地,并将每块土地分为面积相同的两部分,分别种植这两种种子,20小块土地的施肥与田间管理均相同(如表1)。
假定单位产量服从正态分布,检验两种种子的平均单位产量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上有无显著性差异[2]。根据问题,选择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样本均值之间是否有明显差别。
实验步骤:进入SPSS 17.0,将数据录入两组数据,定义变量类型为数值型变量,选择“分析”、“比较均值”、“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分析结果如下:种子1与种子2平均单位产量差的估计量为-2.6,p值为0.043,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可见两种种子的单位产量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种子2比种子1的平均单位产量要高。
2.2 相关性与回归方程
为了了解金红芽变苹果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测得10个金红芽变苹果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数据(见表5)。
试求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3]。
根据问题,选择简单相关分析,研究变量间相关程度,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步骤如下,进入SPSS 17.0,将数据录入两组数据,定义变量类型为数值型变量,选择“分析”、“相关”、“双变量”、“回归”、“线性”,结果如下(见表6、表7、表8)。
分析结果如下:在显著性水平0.05上,得到相关系数为0.724,显著相关。可见金红芽变苹果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相关关系为正向且相关性很强。
回归直线方程为:y=24.749 x+13.909
3 小结
SPSS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通过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统计分析研究,可以定量分析变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科学的研究提供切实可信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维忠,张甜.SPSS统计分析与行业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篇8
关键词: Excel软件 t检验方法 F检验
目前,各种统计软件如SAS、PSS、DPS等已广泛应用于科研数据处理的数理统计分析,但是这样的统计分析软件有的难以获得,有的操作繁琐,一般人难以掌握。Excel软件是一个技术先进、普及率高、使用方便的表格式数据综合管理和分析系统[1]。利用Excel软件中的分析工具,可以进行各种假设检验,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同时输出结果具有直观性。Excel直观易懂,对环境要求不高,具有基本的统计知识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均可顺利操作[2]。本文对用Excel对生物统计中将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加以介绍。
一、安装“分析工具库”
单击MicrosoftExcel中文版菜单栏中“工具”的“加载宏”命令,然后在“加载宏”对话框中选定“分析工具库”,再按“确定”钮,“数据分析”这一项就出现在工具菜单栏中。
二、两组数据分析
在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时存在三种情况:①这两组数据所属的总体方差已经知道,这时采用正态分布的U测验,这种情况在生产实践中较少。②两组数据的总体方差不知,但是两样本的方差相等,这时采用t测验。③两组数据的方差不知,而且两样本方差不等,采用近似的t检验。所以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就是判断两组数据所代表的总体方差是否相等,然后采用相应的t检验。Excel提供了这些方法。现以某农场不同苗的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测验两种密度下产量的差异性为例[3](表1)。
1.数据的F检验
第一步,以将数据成行输入Excel内(如表1)。
表1 两种密度稻田667m2产量(kg)
第二步:F检验方法。选择“工具”下拉菜单中的“数据分析”选项。出现“数据分析”对话框,在该对话框内有很多选项,寻找“F检验双样本方差”,然后按“确定”。出现新的对话框,将变量1和变量2输入相应的区域,在这个对话框内有“标志”选项,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调整相应的显著性水平。如果这项不选的话,在输入数据时只能选择原始数据,结果输出默认的是0.05水平。如果选中“标志”的话,在输入数据时必须把数据上方有处理名称的那行或空行一起选上,否则运算结果中数据会少一对观测值。输出区域可以任选到指定区域或新工作表或新工作簿。
第三步:检验结果判断。F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F-检验 双样本方差分析
其中“df”为自由度,“F”为第一组观察值的方差与第二组观察值方差的比值,“P(F
2.数据的t检验
点击工具栏“数据分析”后出现的对话框中的“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将表1数据输入,输出结果如表3。t检验判断存在双尾和单尾情况。本研究在试验前不知道究竟哪个产量会高,采用双尾测验结果。表中的“t Stat”为本例题计算的结果,“P(T
表3 t-检验: 双样本等方差假设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作两组数据检验的时候没有作F检验,那么选的t检验方法算出的结果有可能出问题,因为双样本等方差和双样本异方差算出的结果是有差异的。
F检验一般是把大的方差放在分母,小的为分子,F值都是大于1的[3]。在实际运算中如果选中的两列数据第一列方差小于第二列的,可以重新调整输入数据组的顺序,保证算出的数据与常规比较方法相同。
参考文献:
[1]霍志军,李菊艳,潘晓琳.Excel在农业生物统计分析中的应[J].用现代化农业,2003,(9):28-31.
[2]徐恒玉,张天伦,郭昊天.用Excel对农业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45-647.
篇9
负责人:张长生,该基金会理事长。
委托人:李全林,兰州精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甘肃省建四方企业发展公司,住所地: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185号。
法定代表人:关长弓,该公司经理。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甘肃省建筑工程材料公司,住所地: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中山林47号。
法定代表人:马安利,该公司经理。
上诉人兰州市西固区农村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农基会)为与被上评人甘肃省建四方企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公司)、甘肃省建筑工程材料公司(以下简称建筑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不服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2000)甘经初字第17号民事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叶小青担任审判长,审判员钱晓晨、王闯参加的合议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张锐华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农基会向原审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称,l998年10月26日至1999年9月28日间,农基会依约先后十次借给四方公司1685万元,四方公司和建筑公司分别用机动车、不动产作了抵押担保。因四方公司到期不还借款,农基会遂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四方公司返还借款1685万元及资金占用费334.6万元,并由建筑公司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另外,农基会于1997年6月由兰州市西固区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经营范国系项目咨询,吸收临时、中长期入股资金,办理借款业务,兴办经济实体等。1998年6月,兰州市西固区农业局为该农基会颁发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登记证”。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农基会是依法设立的为社区内农业、农民服务的资金互助组织,非金融机构,不得办理借款业务。1996年8月22日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专门就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本案原告农基会的批准设立、核定的经营范围及从事的借款业务,均违反上述文件的规定精神,其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应在政府的领导下妥善处理,不属于人民法院的收案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一款(四)项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三十九条之规定,该院以(2000)甘经初字第17号裁定,驳回原告农基会的起诉。
农基会不服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向本院上诉称: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农基会的起诉,所依据的1996年8月22日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与国务院〔1999〕3号文件《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定的精神不符,应依照《方案》和最高人民法院〔1995〕153号《关于涉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经济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的通知》(以下简称本院〔1995〕153号《通知》)的要求,及有关法律规定受理本案。本案被上诉人实际占用上诉人资金1685万元至今未予偿还,因上诉人无法兑付,使得4000多名储户集体上访,堵塞交通,严重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为此,请求法院依法裁判。两被上诉人均未答辩。
本院认为,本案系农基会作为债权人,为清理收回债权向借款人主张权利的民事案件。即使农基会违法经营,但其与借款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纠纷,亦属民事纠纷范畴,应属人民法院收案范围。因此,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本案不属于法院收案范围为由,驳回原告起诉不当。上诉人农基会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本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一百五十四条和本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裁定如下:
一撤销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2000)甘经初字第17号民事裁定。
篇10
关键词: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134-02
Abstract:Through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cluding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est, case teaching, train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reforming examination methods, to enabl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o eventually reach the goal of mastering the cours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and work.
Key words: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Teaching reform;Practice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将学习到如何正确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掌握基本的试验(调查)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食品科学研究中拟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并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由于该课程内容繁多,县理论性强、实践性要求较高,教师在教授本课程时会面临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与“学”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1]。针对本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训,笔者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提高《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 合理选用教材
2000年以前,国内食品院校较少开设统计学相关课程,因此相对来说合适的教材也少。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从2005年开始开设《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在选用了多种教材后,综合比较认为由王钦德、杨坚主编的《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最为合适。虽然该教材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单因素和双因素优化试验,需要额外补充相关内容;教材后面的软件介绍为SAS软件应用,相对于简单或实用性来说,应当介绍Excel和SPSS软件在统计学和试验设计中的应用等。但作为国家级优秀规划教材,其基本满足了本科阶段学生对全面、系统的专业统计知识学习要求[2],也为大多数高校所选用。
2 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在首次上课时通过列举本门课程在后续学习中、实际工作中、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后续课程中,经常穿插小故事或小典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是感到非常枯燥,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 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加深学生理解
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的理论、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3]。案例教学具有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具体化等特点,能将沉闷的学习环境变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有效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防止教师在讲授理论时过多推导理论公式等情况[2]。例如,假设检验是本门课程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红楼梦中贾宝玉和众多姐妹掷骰子的故事的分析[4],来说明曹雪芹对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少,通过这样一个经典名著中出现的实例,对小概率事件和假设检验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使学生很容易就对此产生深刻印象和有效理解。
4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其中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己通过文献检索找到熟悉的并使用了正交试验设计的科研论文,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然后在学生提交的文献中,以试验设计较好的论文从考核指标、试验因素确定、试验水平选取、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正交试验设计;部分文献中在试验设计中会存在或多或少问题,最后以这些文献为反面教材,详细指出在正交试验设计中容易忽略或易犯的错误。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教学分析,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具备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从而具备了初步的科研能力。
5 改革考核方式
由于本门课程公式较多,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员来说,主要是会使用本门课程作为一种工具,记忆过多的公式对学习本门课程的用处不大,且不用后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传统的闭卷考试并不适合作为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考试。而采用传统的开卷考试,会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放松,认为到时开卷考试容易,而在真正考试时却一筹莫展。因此,笔者采用半开卷考试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得到了学生及其他老师的普遍认可。半开卷考试就是允许学生带一张A4大小复习纸参加考试,可以允许学生在上面书写任何内容,使得学生不得不将课程内容浓缩在一张纸上,其在抄写一些例题的过程中将会得到思考,或者在考试中仿照例题完成试卷的内容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考试期间,只有在理解了复习纸上的例题才能将试卷上的试题完成。这样,学生将会在多个阶段学习本门课程,包括预习、课堂讲授、完成作业和复习、完成复习纸、考试时,最终使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本门课程。
6 结语
通过多年采用上述方式对《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实践后,目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反响很好。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门比较难教、难学的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多种途径最终达到了掌握这门课程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柄灿.《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设想[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11-213.
[2]付晓萍,范江平,李凌飞,等.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3,(24):32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