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监测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监测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余立峰:这只是学生体质下降的表现行为之一,但是这个现象的成因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学校体育。国家对学校体育不可谓不重视,而现实中落实却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锻炼时间缺乏,体育课时、课外活动时间被文化课挤占的局面很难改观。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综合治理,单靠体育课程改革,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力度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中国教师》:近日,国家多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每位学生都要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若持续三年学生体质下降,其地区和学校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将会被“一票否决”。您怎样看待这一举措?您认为这将为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余立峰:在当前形势下,这一措施不容置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前提是能够严格执行,用“真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肯定会有效果的。但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因为对学生体质的重视而改善体育教学现状,学校可能会从关注体育竞赛结果转向体育课堂教学情况,从而促进体育教师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如果检查公布的方式方法不科学合理的话,如检查结果简单排名,将会导致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简单缩小化,教师出于检查的压力而将体育课的内容无限缩小,仅把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几个项目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这种现象在体育纳入中考考试体系以后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已经存在,长此以往将对体育教学改革带来很大困难,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将很难改变。
《中国教师》:《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这意味着体育科目或将进入高考评价体系,您认为是否可行?
余立峰:在高考不进行彻底改革的情况下,体育进入高考评价体系,将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实体育进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没有操作性,关键还是观念和监督体系完善问题。只要提供合适的项目内容和标准,学校或区域内自行考试,验伪制度跟进,做到公开透明,实施体育学业考试完全有可能。有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进入高考,会增加学生负担,请问增加学生身体练习的负担不好吗?学生现在负担重的不是身体练习而是学业负担。因此通过高考这个“指挥棒”来促使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至少在当下是可行的。
《中国教师》: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一直是衡量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您认为怎样的教学评价能更好地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开展、更适合学生的健康发展?
余立峰: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内容很多,维度也很多,其中学生学习结果是最重要的部分。而目前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基本上停留在体能方面,而且也只有学生体能情况评价工具比较成熟,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也基本上是以“体能论英雄”,对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水平的评价几乎没有。虽然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结果也会按照自己的经验或者一些主观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但是并没有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那样有比较成熟的、统一性的评价工具,也没有进行成绩的上报和监督。因此,学生体育运动技术学习结果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大力建设健全运动技术教学结果的质量监测制度,将是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开展、有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教师》:一线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运动的技术?
余立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停留在使用练习方法阶段,要对“练习方法”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技术掌握需要反复练习才有效果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非常突出,现实中实际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技术掌握需要,因此,我们只有在尽量多安排练习次数的基础上,重视、加大“练习方法”的教与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明白有哪些方法可以促进技术的掌握,以及这些方法在课外自主练习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这点也符合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修改要求,即“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练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基础。由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知识目标中是不是应该对练习方法学习多少、使用要求、注意点有相应的描述。
《中国教师》:2011年版课标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您认为应该怎样做好教师课标培训工作?
余立峰:我建议专家、教研人员多去寻找、培育与课标理念相对应的教学案例,特别是片段案例。一线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感性,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论对应的直观行为的培训,不论教育理念有多好,都应该结合行为表现,这样教师们才更容易理解理念,提高培训成效。
篇2
近年来,服装的功能性愈来愈受到重视,尤其是各种贴身衣物、宝宝服装的要求更高,抗菌服装、抑菌纺织品等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是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和商家各种夸大宣传,普通消费者真的是看花了眼,不知道该怎么去挑选抗菌产品。据报道,有些消费者购买的抗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皮肤瘙痒、过敏等问题,留下了安全隐患。
这些打着高科技标签的抗菌功能服装质量是否靠谱?抗菌功能服装如何挑选和检测?本期邀请纺织品检测专家、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上海市缺陷消费品召回技术专家谭玉静来解读抗菌/抑菌功能纺织品的质量及检测。
1.纺织品服装的抗菌和抑菌功能有什么不同?能否简单介绍市场上常见的抗菌/抑菌的纺织品服装的作用原理?
抗菌是一个泛指名词,包括灭菌、杀菌、消毒、抑菌、防霉、防腐等。具体是指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是杀菌和抑菌的统称。抑菌是指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抑制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活性,使之繁殖能力降低或抵制繁殖的过程。简单地说,纺织品服装的抗菌功能是使用各种抗菌手段,从源头上抵制纺织品服装上细菌的滋生,而纺织品服装的抑菌功能主要是从过程中着手,预设在已经有了细菌滋生的情况下,采用物理、化学手段以抑制细菌的繁殖及活性。抗菌涵盖抑菌的概念,抑菌功能是抗菌功能的一类。
目前市场上标称具有抗菌/抑菌功能的纺织品服装不胜枚举。简单地说,其抗菌/抑菌的作用原理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抗菌剂引入纤维表面及内部,使其在纤维上不易脱落,并通过纤维内部平衡扩散,从而使纺织品具有持久的抗菌效果。具体来说,一些纺织品原料本身具有抗菌性能,被称之为天然抗菌纤维,例如甲壳胺纤维、亚麻、苎麻、竹纤维等;当然,在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纤维是没有抗菌效果的,要使其制成的服装具有抗菌性能就需要在纺丝或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菌剂。
2.据您了解,抗菌/抑菌服装的检测依据的标准有哪些?重要的质量指标?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性测试和定量测试两大类,其中以定量测试最为重要。
目前,最为常用的定性测试方法主要有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E 晕圈法、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15《纤维制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定性测试方法的关键指标即为抑菌圈的宽度。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扩散性强,抑菌区宽;扩散性弱,抑菌区窄。以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为例,该标准要求当抑菌圈宽度≥1mm时,评价为“效果好”。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转移法、转印法以及振荡法。主要标准有FZ/T 73023―2006附录D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2部分:吸收法》和GB/T 20944.3―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以及GB/T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ISO 13629.1―2012《纺织品的抗真菌活性测试 第1部分:荧光法》、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抗菌效果》中的吸收法和细菌转印法等。
在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中,抑菌率则是对测试样品抗菌效果最为直接的表达。
3.抗菌功能服装的检测有哪些技术难点?有什么注意事项?
目前来看,抗菌功能服装的检测存在的技术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检测人员要求高。由于抗菌测试对于人员操作条件的要求极为严苛,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出现杂菌、重现性不佳、准确度不高等问题而导致试验失败。因此,CNAS-CL0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要求实验室从事纺织品微生物检测的关键检测人员应至少具有微生物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的学历,或者具有10年以上微生物检测工作经历。所以实验室须通过参加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或使用标准菌株等方法客观评估检测人员的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评估。当使用一种非经常使用的方法或技术时,在检测前必须确认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
(2)对检测环境的要求较高。由于纺织品微生物检测涉及的菌种多为条件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这些菌种如果保存不当,就可能相互污染,不仅会使实验室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对试验人员带来健康损伤,因此,抗菌实验室应建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实验室的建设应符合“单方向工作流程”原则,应根据具体检测活动(检测种类、数量、定性以及定量等),有效分隔不相容的业务活动,如纺织品抗菌检测和一般的微生物检测要分开,真菌检测和细菌检测要有效隔离。从而在源头上将交叉污染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3)标准问题。目前,国内、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纺织品抗菌测试方法涵盖了细菌、真菌、螨虫等诸多微生物,但是在日常实际检测中,也逐渐凸显出了一些缺陷,尤其是在测试纺织品抗菌性能时,试验结果往往存在标准对照样增长值过低、不易计数、测试周期较长、重现性不高等问题。而且,由于不同标准在产品试验条件、试验菌量、结果判定等方面不同,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抗菌检测体系,推动抗菌纺织品行业健康发展。
4.抗菌功能服装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哪些?对企业来说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质量?按照标准规定,抗菌功能衣物的标识应该是怎样的?对消费者及经销商来说,如何辨别抗菌功能服装的真假好坏?
目前,抗菌功能服装最常见的质量问题有:
(1)抗菌剂的广谱高效问题。细菌、真菌和霉菌具有不同的细胞结构,因此单一抗菌基团的抗菌整理剂很难具备广谱抗菌的作用。
(2)抗菌效果的耐久性不够。一是抗菌整理剂本身没有和纤维结合,不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二是抗菌剂与常用的洗涤剂发生反应,失去抗菌作用。
(3)溶出安全性和抗菌整理剂残留问题。根据纤维和抗菌剂的种类不同,抗菌纺织品可分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抗菌纺织品。单从物理性能来看,溶出型的产品抗菌物质会缓慢溶出从而达到抗菌作用,抗菌效果虽好但会将织物内的细菌和皮肤上细菌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杀死,容易造成皮肤表面微生物微生态的不平衡,并且抗菌剂也可能从人体的汗毛孔侵入皮肤和血管,连续长时间使用有可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并产生耐药性。
生产企业应当积极排查产品风险的源头、改进生产工艺,避免问题产品的出现;警示相关企业重视抗菌服装的抑菌率,杜绝炒作概念,欺骗消费者。
篇3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RNA;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经血液传播,是目前引起输血后肝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原体。丙型肝炎能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其感染慢性化占75%~85%,且慢性丙型肝炎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1]。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告病例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由于目前尚无针对HCV的有效疫苗可供临床使用,因此对于丙肝感染的及早检出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阻断其在易感人群间的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HCV核心抗原(HCV-cAg)可以缩短丙肝感染检测窗口期,提高感染检出率的报道[2-3]。本文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阳性患者血清中HCV-cAg、HCV-RNA来探讨HCV-cAg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7例HCV-Ab阳性血清标本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61例,年龄16~68岁,平均39.7岁。所有标本均空腹抽取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经HCV-Ab检测阳性,选取S/CO>3.0标本,于-20℃冰箱保存备测。
1.2 仪器与试剂 HCV-cAg酶免试剂盒购自湖南康润药物有限公司,仪器为意大利亚特斯全自动酶免分析仪;HCV-RNA试剂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为厦门安普利公司荧光定量PCR检测仪;HCV-Ab试剂为雅培公司原装试剂,仪器为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
1.3检测方法 HCV-cAg采用ELISA方法;HCV-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HCV-Ab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HCV-cAg与HCV-R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137例HCV-Ab阳性标本中,HCV-cAg阳性标本52例,HCV-RNA阳性标本55例,两种检验方法通过比较Kappa检验结果(P
2.2 HCV-cAg与HCV-RNA阳性检出率比较137例HCV-Ab阳性标本中,HCV-RNA阳性检出率为40.15%(55/137)大于HCV-cAg阳性检出率37.96%(52/137),HCV-cAg与HCV-RNA阳性检出率相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571,P>0.05)。
2.3 HCV-RNA阳性标本中HCV-RNA拷贝数与HCV-cAg吸光度(OD值)之间的相关性55例HCV-RNA阳性标本中HCV-RNA拷贝数对数值与HCV-cAgOD均值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882,P
3 讨论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是丙肝病毒颗粒的结构蛋白,是导致丙型肝炎体液免疫的重要蛋白,在各亚型丙型肝炎病毒中高度保守,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核心抗原非常稳定,是比较理想的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4-5]。
篇4
【摘要】 目的 探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 调查在SARS流行时,不同人群获取相关知识的情况和接受信息的途径。结果 在相关知识的了解上,对SARS病原学、其传播途径和管理类别的掌握达80%左右,对使用何种消毒剂知晓率仅有573%,能够服从良好卫生习惯的比例仅有467%,特别是服务业仅有32%的人能够遵守预防SARS的行为习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与其他文化程度相比,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低。接受信息的途径以电视、社区宣传、报刊杂志为主,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信息的途径比较分散。结论 在SARS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文化程度低者、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行业人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
【关键词】 SARS; 社区; 健康教育
Study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Policy in City Community from SARS Investigation
WANG Nanping,
GUO Xiu.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Medical College of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ommunity . Methods During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epidemic period, the knowledge about SARS and the approaches which the people get from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respondents knew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SARS well. But only 573% of them knew how to use the disinfectant to SARS,467% could obey the health behavior,but for service workers, the rate was only 32%. The people with primary educational level had the lowest percentage of awareness. Most of the People get knowledge of SARS mainly from television, community education, newspaper and magazine. But nonlocal workers get the knowledge of SARS from more dispersive ways. Conclusions Health education is important in controlling the severe public health events(SPHE). But the poor educated people, service workers and nonlocal workers should be pay more attentions on health education when the SPHE occurs.
【Key words】 SARS; City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2003年6月SARS流行期间,对宜昌市西陵和伍家岗2个区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居民对SARS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个人行为及接受途径,探讨在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宜昌市2个区内分别抽取2个居委会,共抽取4个居委会。在每个居委会中抽取若干个楼栋的18岁以上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共抽取1 856人,回收问卷1 787份,回收率963%。其中男性886人(占496%) ,女性901人(占504%)。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SARS基本知识、传播途径、主要症状、预防措施、战胜疾病的信心等。调查由经过培训的医学院高年级本科生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执行。
13 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SARS认知情况
主要包括病原知识(SARS病原体特性)、传播途径、消毒剂使用、传染病管理类别、遵守卫生习惯及保持情况。按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
总体上看,除了对消毒剂使用知晓率仅有573%,能够遵守卫生习惯(指保持室内通风、不去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使用口罩等)的人仅有513%外,其余各项回答正确率均接近或达到80%。回答正确的比例在性别之间无差异(P>005)。但在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的人群之间有差异,分别见表1、表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与其他文化程度相比,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的仅有50%左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按职业分类,干部、职员和工人回答的正确率较高,达80%以上,而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人员、退休人员和个体经营者回答正确率低,分别有2项问题回答正确率为各人群中最低;城市家庭妇女及其他人员回答的正确率为两者之间,也分别有2项问题回答正确率不到50%。而在能遵守卫生习惯的人群中,95%以上都能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表1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回答相关问题的正确率
22 知识获取途径
221 不同性别的人群获取知识途径的情况 总体上看,不同性别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有277%的人主要从电视上获取知识信息,依次有237%、230%、101%、91%、64%的人认为获取的知识信息分别主要来自社区宣传、报刊杂志、单位宣传、亲戚朋友、网络。
222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电视、社区宣传、报纸杂志是居民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相比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来说,随着文化程度下降,对电视和社区宣传的依赖有增加趋势,选择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的比例降低。 表2 不同职业人群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表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获得知识的途径比较表4 不同职业人群获得知识的途径比较
223 不同职业人群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 表4可见,除了外来务工人员之外,不同职业人群以电视为获取相关知识信息主要途径的比例最高。主要以电视、社区宣传、报纸杂志为主要信息来源。其他途径的比例较低。外来务工人员选择报刊杂志的比例为最高,其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分散。
3 讨论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于2002年11月在广东佛山首例发生后,疫情在我国20多个省市迅速蔓延,并波及全球十几个国家[1]。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被战胜。在这场战斗中,健康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调查显示:尽管对SARS病原体的来源一开始并不清楚,但人们对病原体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还是比较高,说明健康教育及时,效果良好。在使用何种消毒剂的回答正确率及执行文明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比例却不尽人意,这可能与宜昌市发病病例较少,人们怀有侥幸心理有关[2,3]。同时也说明,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4]。特别是服务业人员卫生习惯服从率仅达320%,说明服务业人员素质尚有待提高。在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发生时,服务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疾病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应作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另外,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对相关知识了解远远低于其他人群,回答正确率仅500%左右,这与许珊丹等[5]报道一致。
从获取知识的途径看,电视、社区宣传和报刊杂志具有明显的优势,累计有744%的人主要从这里获得相关信息;从单位宣传、亲朋好友和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相对较少。文化程度越高,对电视的依赖降低,而文化程度越低,由电视获取信息的比例越高。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其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分散。因此,在电视普及的今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充分利用电视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报刊杂志和社区针对性的宣传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网络是重要的健康宣教补充途径,其作用与网络的普及和使用有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全体居民共同面对,而在制定健康教育的方案中,要特别关注服务行业人群、文化程度低下人群、外来务工人群的健康教育,给他们提供喜闻乐见的宣教方式和开展健康教育的场所,加强这些薄弱环节,堵住健康教育的漏洞,在今天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环境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瑜,张险峰,袁方玉,等湖北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各类检测方式的成本效益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4):47.
[2]张顺祥,蒋丽娟,张启文,等传媒引导和公众互动对SARS预防控制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403405.
[3]黄利鸣、祝开荣、丁文柏,等宜昌市9例SARS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2004,23(3):306307.
篇5
【关键词】 丙肝; 丙肝病毒; 抗原; 抗体; 价值
丙肝属于临床比较严重的疾病,加上丙肝病毒有高度变异性[1-4],但是疫苗的研究在短期则难以突破,预后效果不佳[5],为此加强其早期诊断就十分关键,对预防其病毒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丙肝诊断中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的诊断价值,本院展开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本院接诊的疑似丙肝或丙肝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均经丙肝病毒核心抗体(HCV-Ab)检测为阳性[6],入选时间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同期接待的病毒筛查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5~72岁,平均(48.9±10.4)岁。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15~75岁,平均(48.7±10.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对象均抽取血清标本,均进行HCV-Ab和HCV-cAg检测,同时检出阳性者采取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HCV-Ab检测采取HCV-Ab ELISA试剂盒(京万泰生物公司)处理,HCV-cAg检测采取HCV-cAg ELISA试剂盒(湖南景达基因公司)处理,HCV-RNA检测采取丙肝病毒PCR检测试剂盒(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处理,均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说明书进行[7-9]。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对照组HCV-Ab检测均为阴性,而HCV-cAg检测显示阳性2例,经RT-RNA证实1例为阳性;研究组HCV-cAg检出阳性20例,RT-RNA证实阳性24例,诊断符合率为83.33%,见表1。
3 讨论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世界性传染疾病,若不及时处理极易进展为肝癌。从全球流行病学报告来看,肝癌发病率中等的地区,多为丙肝所致,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慢性肝病发生主要和HCV感染相关[10]。此外,输血后丙肝引发的医疗纠纷也逐年上升,而且受血次数越多则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越高,若患者身体免疫能力较差,则更容易引发丙型肝炎感染。基于此,临床认为早期检出与确诊并加强防治丙型肝炎感染则成为当前主要的课题。
本院针对接诊的疑似丙肝或丙肝(均经丙肝病毒核心抗体检测为阳性)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病毒筛查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均进行HCV-Ab和HCV-cAg检测,同时检出阳性者采取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结果显示对照组HCV-Ab检测均为阴性,经HCV-cAg检测显示有2例阳性,经RT-RNA证实1例为阳性,可见误诊1例;研究组HCV-cAg检出阳性20例,RT-RNA证实阳性24例,诊断符合率为83.33%。
近几年对于HCV感染诊断依旧以ELISA 法检测HCV抗体为主,这种处理方式尽管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存在缺陷,比如HCV基因重组抗原的质量与各个抗原片段包被间的比例不同,而不同厂家采取的试剂灵敏度与特异性也各不相同;HCV-Ab有明显窗口期,均值70 d,而抗-HCV阴性无法排除携带HCV者,同时具备传染可能[11]。RT-RNA属于敏感的检测方式,可在暴露后1~2周被检出,而在一些HCV感染后恢复期人群中,抗HCV可能会降到检测下限以下,这样就导致抗体检测效果不佳,而HCV-RNA检测则是唯一证据[12]。此外,HCV核心抗原则是感染者体内最早出现的感染标志物,基本和HCV-RNA一起出现,为此采取单克隆抗体制备的ELISA试剂对血清HCV病毒核心抗原进行检测,可保证抗原抗体能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智斌,谭太昌,王蓉,等.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在丙肝病毒感染诊断中的作用研究[J].西部医学,2010,22(7):1315-1316.
[2]胡芳.抗体ELISA检测联合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在丙肝治疗中的意义[J].中外医疗,2014,17(25):185-186.
[3]刘胜林.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检测在诊断丙肝中的意义[J].继续医学教育,2014,9(4):44-46.
[4]阮光萍,姚翔,王桂华,等.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HCV核心抗原的检测[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0):2995-2996.
[5]索凤霜,李萍燕,康熙雄,等.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丙肝病毒抗体检测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4):624-625.
[6]岳颖,刘祥朝,靳飞,等.丙肝病毒抗体与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9):255.
[7]赵晓薇,张利,丁喜玉,等.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丙肝病毒抗体检测的比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61-62.
[8]齐颖,刘宏阳,邵伟成,等.酶联免疫法测定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抗体的联合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65-66.
[9]李军.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临床应用研究[J].甘肃科技,2012,28(18):155-156.
[10]曹兴华,赵迎春.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5):175-176.
[11]曹军皓,黄前川.丙肝病毒核心总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2):108-109,114.
篇6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态度;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807.4;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2-0114-05
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加大了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政策的重视和执行力度。管理学对于政策执行的研究表明:“公共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在相当程度上则取决于政策适用主体的态度”[1]。已有研究对阳光体育政策的态度做出了研究[2],而《标准》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体育政策,研究表明,影响《标准》测试结果的主客观因素是有无准备活动、不同测试顺序以及学生对测试的态度和认知水平,以上对《标准》测试结果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所以从《标准》政策的适用主体――学生的态度方面进行研究很有必要。美国心理学会和牛津大学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性别”是指个体在生理、荷尔蒙、基因等因素上的特征,一是它涉及男女之间身体和生理上的差异;二是社会角色的差异;三是男女心理上的差异,包括认知、情绪、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4]。因此,本研究提出针对大学生《标准》政策的态度的研究,分析大学生对《标准》政策态度的性别差异,引导大学生对《标准》政策的态度处于一种积极有利的状态,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标准》政策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丰富《标准》政策的研究领域,为研究大学生的《标准》政策态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20所高校的大学生2 4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 112份,有效率为88%,其中男生1 037人,占49.1%,女生1 075人,占50.9%;大一学生543人,占25.7%,大二学生562人,占26.6%,大三学生520人,占24.6%,大四学生487人,占23.1%。
1.2 测量工具
通过质性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并在陕西省西安市三所高校进行预调查。最后经过课题组讨论形成正式的全国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含三个维度:《标准》政策认知,满意度(反感情绪、文件内容、实施结果、实施过程)和行为倾向(锻炼、逃避、失范、努力)三部分。而《标准》政策认知维度进一步细分为:政策认同(必要性、合理性、重要性、可行性),实施认同(实施情况、教师认真、过程管理、教学配合、测试安排、人性化、重视程度)和效果认同(身体健康、锻炼意识、负面体验、结果公平)三部分。调查问卷设计了23道题目,所有题目采用Likert 5级量度,从“同意-较为同意-不确定-较不同意-不同意”,通过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态度越强烈。
1.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统计使用SPSS19.0软件,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男女生对《标准》态度的现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生对《标准》态度的差异,分析其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政策认知的性别差异
学生对《标准》政策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解定义为《标准》政策的认知。从表1的统计结果看:男女生在《标准》政策的认知总分上差异极其显著(P
行为成分是个体对某事物或某项活动做出特定反应的倾向,行为倾向成分,是个体作出行为之前所保持的一种准备状态。从表3的统计结果看:男女生在《标准》政策的行为倾向上差异极其显著(P
3 讨论
3.1 男女大学生《标准》政策态度差异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组成,心理学对态度的三个成分定义为:认知成分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情感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持有的好恶情感,也就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内心体验;行为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行为反应[6-7]。基于态度的心理学定义,我们把学生对《标准》政策的态度定义为学生对《标准》政策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包括学生对《标准》政策的重要性与目的的认识、较为持久的情感、参加《标准》政策活动的倾向等。男女生在《标准》政策的认知和行为倾向两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且女生得分值总体比男生高;男女生在《标准》政策的满意度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对《标准》政策的态度在各个维度指标上总体得分较高,介于“较为同意-同意”之间,且高于男生,但是唯独在学校的重视程度(奖惩力度)和锻炼行为2个指标上得分最低,女生得分低于男生;其次是男女生在过程管理、结果公平和反感情绪3个指标上得分也相对较低。女生对《标准》政策的反感情绪较高,锻炼的行为比男生差,表现出极高的逃避、失范行为,但同时又表现出很强的努力行为倾向。态度的三要素一般情况是协调一致的,但从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存在两组反差,一是女生对《标准》政策认知度较高,但是满意度较差,尤其是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具有较高的逃避和失范行为,却又表现出更强的努力行为。产生这种不协调的心理态度,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同时也会影响女生对《标准》政策的参与与执行。
3.2 男女大学生《标准》政策态度成因
我们分析原因,首先受文化性别影响,现代社会对女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女生具备果断、独立、外向、冒险和挑战等男性性格特征,女生比男生在对待事物方面表现的更为努力和认真。女性在接受管理、服从和从众的心理比男性强,女生对教师(权威)的态度多表现为服从与认同,因而她们更关注学习成绩结果,在选择上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而男生恰恰相反,倾向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较多[8]。因此,女生在测试中会尽力按要求完成测试。其次受生理性别的影响,女性一般具有细心、耐心、较强自尊心和认真等品质,她们会高度重视并且积极认真对待每年的测试,调查结果表明有的女大学生认为体质测试是考试的一种[9],可见女生对测试非常重视。由于生理期的影响,女生在请假和补测中更能感受到老师的态度,同时也是补测的受益者,因此对实施过程中人性化的认知比男生高。最后,由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比男生少[10],在测试中会产生深刻的不良身体体验,造成对《标准》政策的逆反心理。正如调查中一位女生的心声“自从大学入学以来,体质测试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惯例,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包括我自己,都是痛苦的梦魇。当然痛苦的根源是我们自身体质不佳和缺乏锻炼,体质测试让这个不良生活习惯的恶劣影响在短期内无限放大,让我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自身体质的下降,却无法在长期上给予我们有效督促”。因此,女生希望能有好的措施激励自己积极锻炼,提高自身的素质,减少测试中的负面体验,提高对测试的满意度,公平、准确地反馈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
长期以来,我们对男生的身心特点定位为勇敢、果断、竞争、坚强和理智并能控制自己情感,不轻易放弃努力的目标等,这种观念也可能影响男生对政策的认同、情感及行为做出较为理性的认知判断。男性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所学到的行为举止与交际方式是与其性别相适应的,从而形成了“男动女静”的性格特征,这种特征使得男生比女生具有较高的锻炼行为,在测试中的不良身体体验也就相对较轻,逃避、失范的行为会减少。从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发现,一味地扩大女生的体育理论研究,很少从男性特征去关注体育运动中的男性,造成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扩大化或者极端化。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往往会造成对男生的不平等,男性中的素质较差等弱势群体和女性群体联合起来将会形成对体育权力及其体育文化抵制[11]。上述原因也有可能导致男女生对《标准》政策态度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认为男人比女人更喜欢得到肯定,经常称赞他们,给予一点小奖励,更让男人做事更有积极性。从男生对政策的人性化认同也可以证明,男生非常希望和女生一样有更多的补测机会,并且对测试结果表示非常的不公。90后大学生是自我矛盾的集中体现,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趋利避害思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化[12],所以渴望建立政策的激励制度,来提高自己的锻炼行为,改善对政策的不良情绪。
3.3 改善大学生《标准》政策态度的对策
《标准》政策的内容有待于完善。大学生对政策内容的不满主要源于测试项目的不够合理,不够人性化,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同,提出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测试的项目设置和标准体系[13]。男女生项目之间不平衡,如男生的引体向上测试难度远大于女生的仰卧起坐测试,由于学生接触该项目的时间不同,导致项目的练习时间不同,加之选测项目中,不同项目测试目的不完全一致,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同一素质[14]。特别是针对男女生心肺耐力的1 000 m和800米,都是令学生较为担心的项目,可以采用诸如台阶测验等替换项目进行,但是一定要对测试仪器进行校对。从测试结果看,男女生的《标准》成绩具有很大差异,女生的优秀率要高于男生,而良好等级标准要低于男生,因此,当前的男女生测试标准有待调整。
作为《标准》政策的执行主体―教师,在测试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中要尽到责任。教师在《标准》实施过程管理中要认真、严格、公平。首先,教师在测试前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讲解测试要求及测试方法,动员学生要保持积极的测试态度等。其次,测试标准要一致,比如跳远,到底是在沙坑还是在平地测试,都要有统一规定,如果不同班级之间采取的形式不同,可能会给一些同学留下遗憾,同时也会造成成绩的不公平。最后,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有些同学因病因事不能准时参加测试,或者测试不及格,要男女平等为大家提供较多的补测机会,为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测试建立一道心理的保障,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体育锻炼机会。在测试中多关心素质较差的学生,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测试方法,减少身体的负面体验,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标准》政策的适用主体―学生,要从主客观上增强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主观上,大学生要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不但要有健全的头脑,还必须具有强健的气魄,同时必须意识到体育运动在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和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将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更精彩的人生。客观上,开设极具特色的运动项目及理论课、体育鉴赏课、运动医学与保健科等,掌握体育运动的最新动态,大胆尝试一些新的体育运动项目,满足大学生追求时尚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与挑战,同时提高体育选修课的学分,让学生克服无利不起早的观念,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针对女生,开展符合女生锻炼动机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街舞、形体舞蹈、瑜伽和爵士等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上课使用的音乐一定要新颖、流行,比如女生的舞蹈课,要不断推出新的舞蹈套路,让学生体验目前最流行的舞蹈元素及时尚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从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女生的身体素质。
4 结论与建议
4.1 女生除了对重视程度的认知低于男生外,其余对《标准》政策的认知指标均高于男生;男女生对过程管理、重视程度和结果公平三个指标的认知相对较低。学校应该建立有效地奖惩制度,尤其对女生的奖惩制度要比男生更具吸引力,同时要加强对测试过程(方法、要求和执法尺度等)的严格管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4.2 男女生对《标准》政策的满意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反感情绪指标上男女生得分也相对较低,说明男女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学校不仅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而且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养成平时锻炼的好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改善学生在测试当中的不良身体反应。
4.3 女生的锻炼行为较男生更差,容易出现逃避和失范(可能作弊)的行为倾向,但是由于《标准》政策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女生在测试中比男生表现得更加努力。教师要加大在测试前对女生的心理关注,尤其是对素质较差的女生多一份关心,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素质状况和近期身体状况,给予鼓励和对应的测试方案,让她们减少心理障碍,增加测试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刘伟忠.政策适用主体及其政策态度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7(4):41-45.
[2]陈善平,刘丽萍,张中江,等.学校体育政策态度扎根理论:基于阳光体育的质性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5):414-419.
[3]张宗国.影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主客观因素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86-91.
[4]卢勤,黄丽珊.大学生人格维度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370-373.
[5]王路遥,华琦,吕克琦.从女大学生健身现状探讨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98-100.
[6]万明钢,刘显翠,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24.
[7]肖旭,编著.社会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223.
[8]孙康宜.耶鲁・性别与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李瑞,但雪莲.体质测试视角下促进女大学生健康研究[J].四川体育科技,2011(3):146-149.
[10]张中江,陈善平,潘秀刚.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2009(9):50-52.
[11]张宪丽.西方体育社会学中的男性气质研究[J].体育科学,2011(6):67-73.
[12]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111-114.
篇7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检测
梅毒是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由于其具有传染性且危害性大,因此对梅毒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1]。目前最常用的是有三种[2]。近年来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是兴起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我院研究了其检测效果,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同时使用TPPA法与CMI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门诊或住院部病人260例,其中男128例,女132例;年龄为0~82岁,平均年龄(45±19)岁。
1.2主要仪器和试剂
日本富士瑞必欧株氏会社提供的TPPA试验试剂盒;美国雅培I2000及配套SyphilisTP CMIA诊断试剂。
1.3方法
患者空腹8h以上,常规皮肤消毒,取静脉血3ml,37℃温育30min,4000r/min离心10min,严格按照TPPA、美国雅培I2000及Syphilis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梅毒和判断结果。CMIA结果>1. 00S/CO为阳性。
S/CO=标本化学发光反应物的相对光单位(RLU)/cut off RLU。CMIA 从测试到结果判读均为仪器全自动完成,仪器内置的判断标准抗-TP的S/CO≥1. 0,提示有反应性。TPPA按试剂说明书肉眼判读结果,反应孔4 中细胞沉积在孔中央呈光滑纽扣状为阴性,反应孔4出现凝集呈不规则沉积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两种方法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用以TPPA法为标准对照试验,评价CMIA法计算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两方法的符合率。
2结果
2.1采用CMIA法与TPPA法检测260例病人的梅毒阳性检出率
在260例病人中,CMIA法检测出42例阳性,检出率为16.2%,而TPPA法检测出38例阳性,阳性率检出率为14.6%,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CMIA法与TPPA法梅毒检测结果方法例数阳性阴性阳性率CMIA2604221816.2%TPPA2603822214.6%
2.2以TPPA为标准对照方法
检测CMIA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CMIA( a/a+c)法敏感性100%,特异性(d/b+d)98.2%,阳性预测值(a/a+b)90.5%,阴性预测值(d/c+d)100%。见表2。
表2CMIA法的几项预测值TPPA法+-CMIA法+38(a)4(b)-0(c)218(d)
2.3以TPPA为对比方法,评价CMIA法
CMIA法与TPPA法对梅毒检测的符合率为98.7%(a+d/a+b+c+d)。
3讨论
梅毒是由感染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是皮肤黏膜受累,晚期可累及重要器官。梅毒的主要传染源是人,大部分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极少数人可经输血感染。人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产生多种抗体,主要有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有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梅毒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很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对梅毒早期进行有效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大约经过3周的潜伏期,在感染部位发生硬下疳,之后5~15 d在血清中可检出梅毒特异性抗体。
目前有研究报道临床上常用于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有: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胶体金法、梅毒抗体蛋白印记法等[4]。各种方法各有优劣,有过许多相关研究来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的优良[5,6]。近年来许多研究已将其所介绍的梅毒诊断方法列为“金标准”,但其结果仍存在质疑,且许多方法不易保存,无法进行相关验证性措施及批量筛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顺应医学的发展,在大批量筛选试验中脱颖而出,已经应用于临床的许多疾病的检测中,其中包括梅毒等疾病[7]。同时也有学者研究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应用评价,认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敏感性优于临床常用的TPPA,且具有结果客观、易分析、重复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个别假阳性和钩状效应,因此应结合TPPA及临床资料来确诊[8]。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用于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也在逐步走近临床上,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了其应用评价[8],我院也进行了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用于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探讨研究,评价其临床可实用性,结果在260例病人中,CMIA法检测出42例阳性,检出率为16.2%,而TPPA法检测出38例阳性,阳性率检出率为14.6%,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为标准对照方法,检测CMIA法敏感性100%,特异性98.2%,阳性预测值90.5%,阴性预测值100%,CMIA法与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符合率为98.7%。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梅毒螺旋体胶凝试验的检出率相当,特异性也较高,可以结合TPPA及临床资料用于梅毒的确诊,在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薄春敏,张静,俞琼炎,等.梅毒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63-2364.
[2]卢秋维.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0):1034-1037.
[3]李丹,崔巍,高伟.血清中梅毒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3):321-324.
[4]马开富,刘胜武.梅毒血清学诊断实验方法研究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3-66.
[5]周建芳.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6):2036-2037.
[6]解拥军.4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086-1087.
[7]朱竑,王金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临床应用进展.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5):424-428.
篇8
一、基本情况
医院,是一所于年9月建立的由个人筹资48万元合伙经营的综合性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位于城大道号,现有业务用房平方米,职工人,设置病床张。
放射科设置于医院综合业务楼二楼右侧,从事放射工作用房三间,共计70平方米,分别设有照射诊断室(40平方米)、工作人员操作室和值班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医师1人,主管技师1,技士2人;主要设备和设施有:北京万东frk302-1·200ma·光诊断机1台(属于ⅲ类射线装置),cr1台,阅片灯箱1个,微机1台、打印机1台。
二、防护设施
(一)环境安全防护:照射室墙壁屏蔽厚度为30厘米钡沙砖混墙。辐射监测点三个,分别是放射操作人员观察窗、病人出入门和操作人员出入门。放射操作人员操作观察窗为120080020的铅玻璃,病人出入门为50毫米不锈钢铅门,放射操作人员出入门为木铅门。
(二)辐射防护设备:大号铅衣1件、大号铅围脖1条、大号铅手套1双、中号铅眼镜1架。
(三)辐射监测设备:oslnlight个人胸章剂量计5个、辐射监测仪1台。
三、管理措施
(一)健全管理组织。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成立了以医院法人代表同志为组长、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副院长同志为副组长、放射科主任和工作人员、同志为成员的“放射性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内部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组织对含射线装置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回收,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检查放射机器设备及其场所环境,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
(二)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射科线机操作规则》、《北京万东专用透视机操作规程及维护措施》、《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放射科事件报告制度》、《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责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放射科应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三)应急处置。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制定了《发生放射线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以院长同志为组长、副院长同志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等。
四、日常管理。
1.为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放射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并承诺我院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市环保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培训。
2.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和检定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正常运行。2010年6月德阳市同佳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医用光机周围环境-γ辐射课题率监测”,2010年7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对“x、γ环境水平剂量率仪”进行检定合格,分别报告了监测结果和检定结果,出具了监测报告和检定证书。
3.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一是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二是工作人员上岗必须佩戴个人胸章剂量计,并定期由蓝道尔个人剂量监测室进行检测。
4.环境监测,购置安装辐射监测仪,建立日常监测台帐。
篇9
内部管理
围绕中心工作,要及时、准确、全面提供信息;建立健全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事务管理,减少接待开支;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组织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意识,加强作风效能建设。
卫生应急
继续做好卫生应急工作,将工作做扎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计划在上、下半年各举办一期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急能力工作培训,提高我县卫生应急工作的应对和处置能力。开展多部门协作和联防联控工作,加强与教育、广电、农林及媒体等部门的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定期举办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卫生应急工作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和完善传染病方面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1-2次相关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建立信息报告网络,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设定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规定时限内赶赴现场,核实情况,同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重点传染病防治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相关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计划上、下半年各开展1次培训。
2、深入开展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和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发热和肠道门诊工作制度,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2015年准备开展2-3次督导。
3、重点关注手足口病疫情,尤其是幼托机构聚集性病例疫情,及时开展调查核实,认真落实防控措施。
4、加强外环境监测工作,5-10月份继续对易受污染的水源、食品等开展霍乱弧菌监测。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1、指导各医疗机构完善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和制度,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能力和水平。
2、每季度开展一次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工作,对报告质量合格和不合格单位,实施通报、奖惩等制度。
3、加强传染病报卡浏览、审核、上报工作,按月编写疫情分析报表。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限内规范、完整填写网络报卡。
4、对各医疗单位,网络直报人员卡片填写情况进行指导并调查。
艾滋病防治
继续深入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的防治政策,按照省、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制定我县艾防工作年度计划。在艾滋病病人救治和感染者管理、高危行为干预、重点人群宣传教育、自愿咨询检测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在我县的传播和蔓延。具体如下:
1、完成省卫生厅下发的全年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完成2015艾滋病民生工程。
2、扩大检测力度,对MSM人群,吸毒人群的干预,做好各VCT点性病网络报告核查。
3、积极参加省、市人员培训,做好12.1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活动。
结核病防治
完成卫生厅下发的全年度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及门诊日常工作;完成结核病民生工程;进一步关注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疟疾防治
根据要求开展中央财政补助疟疾防治项目工作。计划于4月份开展中央补助疟疾项目工作启动会和培训班,上、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工作督导。
碘缺乏病防治
按照县级消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要求,做好省级考核验收工作;制定我县2015年度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方案并实施,维持我县继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健康教育
围绕健康素养宣传、烟草控制和重点疾病防治等开展各类疾病、各类场所的宣传教育工作。
1、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开发制作宣传折页、手册、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材料,统一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栏。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参与健康教育督导和培训。
2、开展健康素养巡讲活动,持续深入宣传普及合理用药、烟草控制和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3、继续做好县电视台《卫生与健康》专题栏目。
4、参与开展各种卫生主题日活动,如3.24结核病宣传日,4.25预防接种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5.31世界无烟日、12.1艾滋病宣传日,三下乡活动和全县科技宣传周活动等。
免疫规划
进一步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强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规范预防接种行为,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免疫规划项目;加强流动儿童常规免疫工作,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强化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落实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保持脊髓灰质炎、乙肝、麻疹等疾病监测系统正常运转和高敏感性,进一步完善乙脑、流脑监测系统;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常规免疫监测计算机网络报告。
工作指标
1.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适龄儿童全程合格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
2.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全县范围内,适龄儿童全程合格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
3.麻疹病例监测各项指标达到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
4.完成麻疹疫苗查漏补种任务,完成上级指定的其他强化免疫任务。
5.完成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查验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主要工作和措施
1、积极开发领导层,促进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免疫规划工作重视和支持。
2、加大疫苗接种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提供受种对象积极参与和支持预防接种工作。
3、提高免疫规划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加大接种人员补助经费使用督导力度,建立有效的奖惩和激励机制,提高接种人员工作积极性。
4、稳定基层免疫规划工作队伍,加大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知识培训。
5、加强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功能,提高各种疫苗合格接种率,重点加强:流动儿童管理、麻疹监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免疫水平监测、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功能延伸和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等工作,促进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切实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够建和谐社会。
检验检测
1.重点做好全县各水厂生活饮用水检测工作。
2.做好结核门诊痰检、HIV筛查、健康体检和职业体检、狂犬疫苗接种人员的抗体检测、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外环境霍乱监测、疟原虫血检、碘盐监测等日常检测工作。
3.做好每月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采集工作、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土壤中铅镉和蛔虫卵监测(该项目预计在10月份开展)、省质监局及省市疾控中心组织的盲样考核、肠道腹泻病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应急检测工作。
篇10
一、认真执行国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制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完善我县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规章制度。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组织制定全县传染病监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目标任务指标,加强落实
1、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1)一旦发现霍乱病人,对霍乱确诊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带菌者数、死亡人数、疫点疫区检索、疫情进展和控制等情况实行日报制度,并按要求填写霍乱个案调查表和个案基本信息表,由县疾控中心每日报告至市疾控中心。
(2)县疾控中心负责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咽拭子标本采集,并按照要求及时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标本检测。要求监测病例平均每月不少于5份,全年不少于60份。
2、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
收集辖区内AFP病例报告,按规定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开展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及病例随访工作;负责辖区内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负责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AFP监测的培训;对辖区内病例监测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评价监测质量,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监测工作情况。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5份。
3.麻疹监测
负责具体实施麻疹监测工作;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录入;负责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收集、采集和运送;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开展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对本辖区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反馈;对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辖区内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30份。
4、流脑监测
做好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的报告工作,开展聚集性疫情现场调查处置,按要求采集、保存和运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标本。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1份。
5、乙脑监测
对报告的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主动搜索,负责病例标本的收集、运送工作,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并按时上报。具体开展医疗机构乙脑病例主动监测和疫苗接种率监测,协助开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等工作。培训指导医疗机构和辖区内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1份。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
1、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利用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各种宣传日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重点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