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术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美术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健词:模仿再现 主观表现 标准多样化 过程化 生活化
现代美术是指从19世纪下半叶的后印象派到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美术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今被称为后现代美术阶段,而在后印象派以前的艺术就是传统艺术。
西方的传统美术,是理性精神指导下建立在模仿写实基础上的艺术。它是西方工业社会到来之前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9世纪下半叶,西方的哲学思想、工业技术、科学、生存环境、传播媒介等各个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使艺美术也随着潮流而逐步摆脱了传统美术观念的束缚。它以反叛传统美术为起点,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 同传统美术相比较,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表现
西方传统美术的基础就是模仿再现真实的客观对象。这种观念起源于古希腊,作为美学体系,则确立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完善了真实的概念,以透视、解剖、明暗等科学法则充实了再现客观对象,描写真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模仿客观对象确立为传统美术不可动摇的基础,一直延续了几百年。
随着科学技术在19世纪的迅猛发展,传统艺术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照相术的发明和普及对模仿写实的艺术构成了强烈的冲击,艺术家感到震撼和危机,纷纷寻找新的出路。而东方艺术的适时传入,让西方艺术家大开眼界,认识到非写实的、平面感的、表现性的绘画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们奉为经典的模仿艺术仅仅是众多的艺术观之一。于是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画家开始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到了20世纪,这种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出现,他们或者着力于表现强烈的自我心灵感受,或者强调于潜意识的客观描绘,把过去传统写实的审美标准放到了并非那么重要的位置,充分表明了现代美术表现心灵真实的特征。
二、美的标准出现多样化
传统西方美术的基础和标准是模仿客观现实世界。人们在两千多年的艺术史中,逐步建立起一种统一的、绝对的美的标准,这就是真实和优美,对人们的审美影响极为深远的结果。
无论艺术家采用什么样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作品都是具象的,统一于现实世界的,尽管期间不断涌现浪漫派、写实派、印象派等多种美术流派,但写实仍然是它们不可动摇的基础。宏观地看,由于写实这一至高无上的模式的影响,这些美术流派在美术变革历程中的变化微乎其微。以塞尚为首的后印象派开始着眼于主观精神的表现,他们发现主观感受变化无穷,只用真实优美的客观形象是远远不能表达的。客观真实固然感人,但心灵的真实更具感染力。优美使人愉悦,丑陋同样使人震撼。
三、现代美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识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这种理性精神已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各种非理性的、精神分析说都纷纷向它挑战。现代精神下产生的艺术观念大大拓展,人们不再拘泥于模仿现实,而在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领域积极地探索和创造。人们认识到,美术中最有价值的不是它的技巧和内容,而在于不断发现和创新,艺术体现的是现代社会的创造性思维。美术的历史本身就是在创造和发现中前进的,只不过由于历史的条件局限,19世纪以前的美术进展缓慢,基本上都是美术风格上的变化,对于艺术的表现形式始终缺乏本质的变革。而美术史的前进过程就是在否定已有风格基础上进行的,新奇又有创造性的东西备受人们关注。正是这种创新的特性,毕加索把人体肢解,并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组合,结合非洲黑人的木刻艺术,把观赏者带入一种全新的创新境界。而后来的艺术家则更是前进了一大步,他们摈弃了传统艺术技巧、绘画方法和工具材料,积极发挥主动性,大胆开拓新的媒介领域,打破了美术与美术、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开辟了现代美术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四、现代艺术过程化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里,生产力低下,生活范围狭窄,人们总是醉心于永恒的基业、永恒的关系。在这种仅仅能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社会,人们尤其看重的是结果,却从不看重过程。基于此,传统艺术也只注重最后的作品,对于创作的过程并不怎么关心。
而在现代社会里,生产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短暂性、新奇性和多样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特点。短暂和新奇与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因为过程意味着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就像人类对生命和生活本身的认识一样,生命的价值并不在死后产生,而在出生到死亡这一变化过程中蕴含。人活着的时候,不断有很多的目的和追求,一旦死亡,一切目的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追求生命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同样,艺术家更看重艺术的创作过程及过程中所得到的感受和体验,而把结果看成是次要的东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流行于美国的行动画派,以及后来的行为艺术等都是在这一现代艺术观念中产生的。
五、现代艺术生活化
在传统艺术的观念中,艺术和生活被视为两个不同的范畴,普遍认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具有非功利性的特点,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而生活是人们的现实存在,属于物质范畴。在传统社会中,一部分人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艺术活动,其他人则从事物质创造。这种划分长期以来占据了人们的头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准则,但这种划分割裂了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现代社会应当是更完善、更高级的社会。现代社会的人也应该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完善的人。生活本身就可以是艺术。这种“艺术就是生活本身”的观念在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中追随者众多。他们认为,生活是生命过程的体现,生命过程就是不断追求,不断满足,再不断追求,以求新的满足的过程。在这种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人们体会着种种微妙感受,这才是生活的终极目标。而艺术的本质同样是对生活中前所未有的事物进行创造和发现,艺术不应当是对现有的美的事物的模仿。既然生活与艺术的本质都在于不断地创造和发现,那么如果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从中创造和发现前所未有的事物,生活本身其实也就成为了艺术。于是,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有的艺术家开始从生活环境和工业产品中选取物品和素材,这就是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肯定,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关注,对现代生活的直接反映。它是艺术走向生活这一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抽象艺术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思潮。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2.
[2]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5.
篇2
关键词:美术信息资源库选择与利用
美术信息资源利用之意义
由于现代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美术信息资源,促使现代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由知识技能的讲解者、传授者变成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①现代的美术教学不应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教师个体的水平是有限的,而应充分利用美术信息资源,用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探索艺术。“历史上一切美术家的创作,无一例外都包含着曾经看到的或向之学习过的其他美术作品的模仿或转义。也正是通过这种对潜在图式信息的转义,显现出他们的作品自身的独特性。”②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充分利用优秀的美术信息进行教学,等于是把大师请进了教室,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代世界所有著名的教育家,都无一例外地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辩证统一的产物。不管是哪一种思维方式,都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知道大量的“同”,没有大量的“同”的美术信息,思维便是无源之水。“我们如果把人的大脑比喻为一棵大树,人的思维、感受、想象等活动促使‘树枝衍生’,树枝越多与其他‘树枝’接触的机会越多,产生的交叉点也就越多。每一个接触点都可以产生变化,新的想法就会层出不穷。人类的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就是依照这种模式进行思维活动的。”③学生视野开阔,见多识广,思维就会活跃,创造能力就会提高。美术教师应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在美术信息的海洋里收集信息之精华,建立属于自己的美术信息资源库,并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来说,这样的美术信息是最实用、最方便、最有效的美术信息资源。
美术信息资源库之含义
“美术信息是建立在美术的基本特征之上的一种信息形式,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这种形象是以图像符号的形式显现出来,因此,形象或符号是美术信息区别于其他事物信息的基本特征。”④美术信息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有关绘画、雕刻、工艺、设计、书法、篆刻及现代媒体艺术等门类的原作、图片及影像资料。美术信息资源库可分为美术作品原作库、美术作品印刷图片库、数码——美术图像库。美术作品原作库包括名家原作、民间美术作品原作、教师范画、学生优秀作业等。美术作品印刷图片库包括仿真印刷的美术作品,以及各种美术书刊中的美术作品。数码——美术图像库就是教师通过数码相机拍摄、电脑扫描、网络下载、购买收藏等多种手段所收集的,并以电脑形式储存或播放的美术信息资源,它包括美术作品的图像以及美术方面的音像制品等。美术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利用原则
美术教师作为美术信息的传授者,不但掌握着传授的工具和手段,而且决定着符号形式和内容的取舍选择,决定着美术信息传播的效果。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随时将对教学有用的优秀美术信息资源收集起来,并对其分类整理,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个人的美术教学信息资源库。美术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利用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对象选择不同的美术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地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选择美术信息,还要根据不同课程及学生选择适宜的信息量。
经典型原则:经典型原则是指美术教师要选择和利用学术水平高、权威性强的美术信息资源,建立美术信息资源库。教师首先在信息的来源上把关,由国家学术权威部门或机构举办的展览、出版的书刊及电子出版物等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美术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美术课堂教学所用的信息量与之相比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慧眼识珠,选择最佳的美术信息用于教学。
系统性原则:美术信息资源库的建立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一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对收集的美术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不断补充完善,使资源库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代表性原则:教师应选择同类美术信息中最典型的美术信息建库并用于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说明某个问题或观点时,可选择一幅或一组特征最明确,最具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就是在美术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上要注意内容、题材、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多样性。美术图像的选择除静态的图片外,还可结合动态的图像,甚至文字及声音的综合运用。教学时,要尽量注意美术信息的风格、形式及品类的多样性。
时代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利用最新的美术资源进行建库和教学。时代在不断发展,艺术要求不断地创新,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每天都在创造数以万计的新的优秀美术作品。作为教师,始终要带领学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地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接受新的观点,要经常不断地更新美术信息资源,使教师的美术信息资源库不断完善,不断丰富。
注释:
①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33页
②罗一平主编《中外美术信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03页
篇3
所谓现代学校制度,是指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构建学校法人制度以确立学校主体地位,以学校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其中,以人为本是前提,学校法人主体地位是关键。由此可见,现代学校制度中,强调学校的法人制度以及政校分离。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承认学校拥有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二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学校依法享有对学校的管理权,在校内管理、经费使用、教育组织和人事分配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对国家和出资者以及受教育者承担责任。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征
对基本特征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主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依据对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认为现代学校制度是对传统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它应该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校分开、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二是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应具有多元、开放和包容的特点,因此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就是教育法制化、民主化、开放化的过程。由此可以概括出现代学校制度最基本的三大特征:一是依法自主经营的学校制度,包括学校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政府职能与学校职能的分离、国家权利与学校法人权利的分离、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内容。二是科学、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包括校本机制和人本原则,以及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专家治校、以教学为中心、允许学生自主择校等内容。三是家庭、学校、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包括社区、家长、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学习型社区等内容。
三、现代学校制度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1、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需要。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体现整个社会文明和国家整体力量。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扩大办学自,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中学校自不够,家长、社会参与度有限等问题,现代学校制度的理念和实践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包括高职院校改革、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改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尝试途径。
2、我国所处时代背景的要求。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的共识,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和学者不断思考和研究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改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也必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这为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了时代背景。
3、家长、社会的关注和需要。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接受教育的程度与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逐渐成为决定人们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由此更加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全社会的关注,他们的意见开始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这就使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变为一种可能。而现代学校制度中强调多元参与、多方管理,也为这种关注和需要提供了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认识的加深,终身教育观念被人们逐渐认同,建立学习化社会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于是各地开展了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也开始走进社区,社会也开始更加关注并参与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也意识到只有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被社会接受,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现代学校制度的出现正适应了目前的需求,成为职业院校体制改革的首选目标。所以说在这样广泛的基础上推行现代学校制度有很大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沈佩琼,刘学昶.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通讯,2007,(2)。
[2]张宽政.高职学院现代学校制度及根本原则[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艾克柔.与时俱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3,(11)。
篇4
关键词:博物馆 陈列设计 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于增长历史和文物知识,而逐步转向以休闲和观光为主。因此,博物馆作为丰富藏品的信息集散地,应重观众对这些信息的感受。时代对博物馆提出的新要求,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应当把教育、展示和娱乐三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博物馆这个文化和科学的古老殿堂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充实和改变自身的职能,重新展现出它新的职能,重新定位它在社会服务中的坐标。
博物馆陈列设计属于觉传达设计的范畴,它从立体、平面、环境和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实物、音响、图片、色彩等多种听语言,广泛追求觉传达设计的目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把陈列设计定义为“根据陈列主题要求,在陈列目标的指导下,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总体要求和艺术风格,并运用各种科技和艺术手段组合各种陈列品的工作。”现代陈列设计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具有自己的基本要求和专业特征。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特征
博物馆陈列设计与“纯美术”的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要设计的是一个集教育、汇集、审美和信息制造、传播于一体的综合展示系统。这一设计过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双重思维的特征
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双重思维的特征,二者,既矛盾又统一。形象化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最基本特征,如果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不能从形象感官上打动受众,那么即使展览对象具有很深的内涵,也无法被受众接受。然而,形象化的特征只是做到了陈列设计的第一步,在绚烂多彩的形象展示的背后是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文化链条。因此,博物馆陈列设计要想深刻的影响受众,在做到充分形象化的基础上,还要挖掘展览品内在的逻辑联系。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多维性的特征
博物馆陈列任务十分庞杂,涉及学科知识及其广泛。从不同的角度,对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博物馆进行陈列时,必须考虑其多维性特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抓住其主要任务和基本矛盾。
《三)、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综合艺术的特征
首先,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时间是博物馆展品陈列要考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其次,博物馆展品的觉形状是展品的外在特征,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要首先考虑展品以何种觉形象展示出来。第三,博物馆展品陈列设计还具有影像艺术的特征。博物馆的展品是在一定光线中展出的,因此造型艺术必然带有影像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综合特征并不是独立分离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要求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面向社会展示藏品,是把文字的内容方案变成形象的陈列展示内容的一种展览形式。在整个筹展过程中,陈列设计是系统的、整体的、目标明确和充满创意的。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总体要求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总体要求,是以建筑场地为出发点,以陈列内容和展品为对象,是对陈列内容和形式的总体构思和全面规划,以保证陈列艺术形式的完整统一。陈列内容决定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陈列艺术设计应根据陈列内容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展品的艺术形态和特色,使其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和谐,才会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一个成功的陈列设计,应该具有独创性,突破传统的陈列思维模式,并且做到个性鲜明,主题突出,创造出合理的空间环境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内容和理念要求
陈列设计大体分为陈列艺术设计和陈列大纲编写两大部分。陈列大纲是陈列主题的具体体现,是主题条目按时间顺序、逻辑关系、地域方位具体排列穿插使其成一个形象的剧本的过程。陈列大纲编写,主要是对陈列内容的结构处理,是内容编辑阶段的中心工作。陈列艺术设计,涉及范围包括陈列设施、展品放置、展厅环境和参观路线。陈列内容设计主要是考虑陈列主题的提炼、陈列目标的设定、陈列信息的传播,以及与观众的交流互动;陈列艺术设计也注意到陈列目标和陈列主题的价值判断,力求用色彩、空间、形象来表达展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力图用觉传播手段来表达陈列深层次的情感和态度。
陈列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之一,是衡量博物馆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展示历史遗存和研究成果的窗口。现代博物馆的理念也正从“以物为本”朝着“以人为本”发生时代性的转变。过去博物馆的工作是以藏品的研究为重点,以藏品为核心,而现代博物馆的一切中心是观众,如何用古老的收藏讲述最现代的故事”是博物馆服务社会、面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注重展览效果、努力创办精品展览的今天,那些题材类同、没有特色、缺乏创意、布置平淡的展览已经无法吸引观众。
参考文献:
【1】朱琳.博物馆陈列的美学特征和教育途径[J].中国博物馆.1989年04期
【2】沈柏春.论博物馆陈列设计与观众的因素[J].中国博物馆.1990年03期
【3】陈开宇.尊重传统 继承创新――浅谈中国地质博物馆陈列特点[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C].2005年
篇5
随着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第一条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可见,视觉文化是一种新的全球性文化现象和时代背景,它对高中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然而,现在许多中小学校仍在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美术教学被列为“副科”而不被重视。其实,美术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的过程,它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心理素质及多种智能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达国家重视想象力、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把美术教育当作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当作训练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最有效的课程。因此,我国的美术教育应引起重视。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高中艺术欣赏课程(美术欣赏与音乐欣赏),广大美术教师对教学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长足的进展。在教学中通过启发、诱导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整体观察、分析、概括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美术课的独特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素描课中,可以指导学生先用眼睛观察,抓住物体的基本特征,再用手去触摸物体的形状,找到物体的细微变化。通过从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认真观察世界,感受万物的美丽,同时也锻炼了灵巧的双手。美术教学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其绘画基础、个人兴趣等因素因材施教,将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融进教学过程中。
美术教学可采用“以情带技”的教学方法,如下图所示。
篇6
关键词:正方体;角度;水平线;垂直线
立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是最简单的基本形体,许多艺术家都觉得,所有形体都是由这些形体构成,或是由这些形体的局部所组成的;立方体是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它具有六个方向体面,构成了立方体的空间限量,它几乎可以概括物质世界一切具有三度空间立体物的最基本特征。特别是正方体,既涵盖了立方体的所有特点,更具有其特殊性。
所以对立方体写生方法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现有的教科书及资料都在这个环节上一带而过。本文着重对正方体石膏模型的写生方法进行探究,以体现出学习素描最重要的一点,即培养一种把任何物体都看作是简单几何形体的习惯。
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设计素描》,就要求在最初几周课程中,将立方体作为基本的素描对象。
以下是本人结合数年素描教学经验,归纳总结的一些心得,目的在于为初学者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并作为现有教科书的补充,更渴望与同行们进行切磋。
我们以正方体石膏模型放置在假定的水平面上,并以低于视平线为前提条件来进行分析。
(1)(特例)只看到正方体一个面的情况,看不到侧面与上下底面,即视平线在正方体上下底面之间,正方体上下边保持水平,左右边保持垂直,其表现为正方形,极难表现正方体的立体效果。
(2)(特例)当看到两个面时,立方体特征开始呈现。
(3)看到左侧面时,正面底边从正、侧分界线起向右上方倾斜。看到右侧面时,正面底边从正、侧分界线起向左上方倾斜。
(4)A面小于B面 C面大于D面
(5)将BA、CA分别与经过A点的水平线所构成的角度角a、角b进行比较。
(6)BC与水平线进行比较后可知点B、点C的高低(特例)当两侧面宽度相同的特定观察角度时,点B、点C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7)AD与AE进行比较,即角DAC与直角BAC的45度切角EAC相比较。
(8)原本90度的角在多数情况下,都大于或小于90度,但不会大于180度。
(9)一般不表现过高视点的情况,即点A低于点B,同时这也是检验正常视角下造型的依据。
(10)将DA向上延长,比较AD与FG的关系,从而确定面ABCD与AEHD的大小。
在讲解以上十项的同时,要求初学者掌握水平线、垂直线、水平面、视平线、视中线以及基本透视的知识内容,从而达到正确理解与准确描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匡鹏智.素描几何体专题[M].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8):550.
[2] 张恒国.素描基础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2362.
[3] 沈玉佩.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6):95100.
篇7
学生缺乏理解对象。事物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要对事物深刻理解。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都是在光线作用下的外部表现,学生无法透过现象理解事物的本质。要想把事物画得惟妙惟肖,必须深刻了解事物,研究其内在结构。有的学生面对模特儿,没有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对象,研究事物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单纯地画出事物,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很大地影响了素描画的表现效果。
2高考美术辅导中的素描教学方法
(1)培养高考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在现代高考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要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画面着手,只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不要求学生追求多样性。常见的素描绘画以黑白画为主,它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素描。二是采用明暗法来进行物象表现。三是使用线面法来进行物象表现。在高考美术教学中,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理解和掌握绘画手法的重要性,集中精力学习。
(2)增强高考学生的应试能力。根据我国的教育体制,我国高中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都是以高考试卷的表现来体现的,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试卷中,要强调试卷整体的简练、强烈、饱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与能力要求,帮助和指导学生备考。
(3)要求高考学生掌握素描的方法和技能。教师要针对高考美术的要求,有目的、有方向的展开系统性的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够练就用笔法来表现事物的技巧。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素描艺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观察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外在表现,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观察是纯粹感性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效冲破对物象形式和结构的束缚,单纯地感性认知。
2)注重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学生的表现能力可在高考作品中展现出来,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素描水平。在高考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首先让学生学会捕捉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如可以通过线的长度画出人物的整体轮廓,再就是让学生根据人物衣服处理进行排线,以此来表现对象的整体感觉,最后要让学生能够赋予视觉上的事物情感,将素描作品表达得淋漓尽致。在高考备考中加强素描训练,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表达,更好地认识事物。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高考备考中,培养学生准确的造型能力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根据素描的特点,准确、生动的造型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高考成绩中占15%~20%的比重。因此,教师平时要进行具体、大量、系统的素描训练,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熟练掌握有效的造型方法,如两点一线或三点定位法,并能灵活运用在实际的素描中。在素描写生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素描基本技能,能够学会找出中间点来准确判断素描作品的比例关系,从而快速地确定其他位置。由此看来在高考备考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4)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培养学生调整画面的能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协调能力,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微小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高考素描教学中善于学习、思考,让学生明白高考素描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水平。
(4)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为了素描画能够给人舒服的感觉,就要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以便学生在画轮廓的时候,能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赋予观察时得到的具体感受,在画纸上采用直线画出对象的整体特征,更好地捕捉事物正确的特点,用类似几何形状的方法去认识事物,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到事物的最基本特征,为进行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篇8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当代价值;发展方向
尽管工艺美术教育建立在十分重要的传承基础上,但在很多方面,它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征和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实际上,本文对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发展方向的研究遵循了一个重要的工艺美术发展逻辑,这种艺术发展逻辑已经成为指导人们认识和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现实理论基础,成为人们正视和看待不同类型艺术发展的一个共性问题。这个基本逻辑就是社会逻辑,即艺术发展受制于社会进步和文明前进,传统时代的艺术在与现代艺术的冲突和融合中最终像社会发展一样,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形式。社会出现了新的特征,工艺美术也出现了新的特征,简单地说就是传统的工艺手法逐渐回归并应用在现代的物质和材料上,这种结合给工艺美术打造了一个新的美术精神世界,让工匠精神与现代化发展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我们认为,这就是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需要把握的,也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1试论工匠精神与现代化发展中的社会精神
是传统还是回归,在不同的文化场合和艺术境地,我们总是要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却忽视了在整个现代化发展的时代基础上这些思想层面的内容是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实际上,越来越真实的现代化也让社会各个层面的真实度有所提高,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以及对整个文化艺术的认识都在不断地提升之中。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学科艺术在传统艺术中逐渐被抛离,而真正需要崛起的艺术形式却成了旧艺术的替代品。但是万物皆有始,不论现代工艺以何种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我们都能从它的各种表现形式中发现它过去的样子和原始的影子,这种逻辑我们称之为艺术的基因。本章节我们所需要谈及的工匠精神与现代化发展中的社会精神正是我们所提到的基因问题。工艺美术是在反复创造和熟练度加深的基础上,从传统手工发展到现代机器等工艺制造的一种艺术体现。这里面有太多我们需要引起注意的发展历程,这是艺术的历史,同时也呈现出艺术自身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炼出的最为重要的艺术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从细致和卓越的手工艺制造中体现出来的综合工艺。工匠精神的精髓是创造,本质是熟练,特点是手工。尽管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手工早已与传统手工艺不是一个概念了,但我们依然能够认识到现代手工艺的工匠精神,即便那已经从纯粹的人类力量变为借助机器手段,却依然不能掩盖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工匠精神。这是我们在谈论工艺美术教育之前应该认识和尊重的事实,这个事实不以市场或者其他的意志所转移,它的基础是社会精神,是艺术精神,是不可被逆转的历史轨迹。正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共识是努力向前看,不断地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变迁,整个世界都实现了现代化,这个共识是人类共同体的伟大进步。
2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
正如上文阐述和提及的这个基本概念一样,从教育的基本职能上来说,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就是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内容,就是在让人们学习现代工艺美术的同时,知道现代工艺美术是如何来的,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工艺美术中存在的卓越的工匠精神。工艺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享的过程,传承就是在这两道程序之后,一个最为重要的教育方式,达到持续发展和不断积累发展的目的。那么在工艺美术教育中的当代价值又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实际上工艺美术教育可以简单分为基础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但是工艺美术多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所以实践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然而实践教育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那么整个工艺美术教育就会失去了基础,变为空中楼阁。所以,我们说当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教育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不仅要知道如何动手,更要知道为什么动手,要明白工艺的传承,并且最为重要的是不断理解和把握工匠精神,让其得以延续。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与传统工艺美术师徒教育中当年的价值是一致的。当代价值与当年价值既是针对当年说的,也是针对当代说的。当代也好,当年也罢,我们都是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传承工艺美术的时代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只有达到了传承的目的才能体现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
3工艺美术教育发展方向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学习者,每当谈及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心中便感到十分遗憾,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工艺美术学习的方向。传统工艺美术可以说没有得到完整的传承。尽管现在看上去,中国工艺美术依然还是有模有样的,但是遥想当年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传统工艺最终被新时代所摒弃,因为现代化是西方的现代化,尽管我们说这种现代化可能最终会和东方文化殊途同归,但是在由谁引领这种现代化的问题上,却体现出对东方文化的种种不公平,东方文明仅仅剩下了民族文化的特征。当代工艺美术实际上应该叫西方工艺美术,工艺简单地说就是机械化大生产后的产物,我们了解的是工艺大科目下的种种工艺分解。在工艺美术中,我们似乎一直在接受和传承新的工业,尽管这种工艺属于全世界,不应该有你我之分,但我们还是不禁要问一句,我们的传统工艺去哪儿了?所以,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重新延续对传统工艺的传承,衔接好现代的、西方的、传统的与近代的工艺,让我们的工艺融入新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把传统的工艺基因注入到新的工艺体系中去。即便最终变了样,但却能够不断地延续下去。这就是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要不断地努力,恢复中国的匠人精神和传统工艺美术的辉煌。同时,当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追根溯源,不断地寻找我们的基因归处,不断地提升我们对工艺美术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控能力。只有明晰艺术的价值取向,了解工艺美术的发展实际和传统本质,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不能够仅仅依靠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内容来限定工艺美术价值的内涵,应该明确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工艺美术当中的传承因子,要实事求是,不能牵强附会。
4结论
回顾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和价值取向,未来工艺美术的发展任重道远。尽管现代工艺美术揉杂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各种历史基础,但实际上它依然是在西方工艺发展技艺为主的前提下奠定了现代化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打破这种壁垒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倚重工艺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立新.中国工艺美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近年来工艺美术研究热点问题透视[J].艺术百家,2008:33-35.
[2]行间.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J].装饰,2009:43.
篇9
【关键词】地域文化;研究分析;应用要点;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16-01
随着当前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在人群的居住环境上,当前观念的不断改变已经使得传统的表面上的美观追求逐渐成为过去式,更多地转变为对室内装饰设计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的追求。在我国,地域文化有着相当关键的意义,而在室内设计中很好地融入地域文化的相关思想观念,实现对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益的增强,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应当很好地在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之中全面融入地域文化的思想观念,更好地对工作提出相关理念,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模式的革新。
一、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分析
明确地域文化以及室内设计工作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设计工作不断整改的关键点。室内设计工作主要通过对现代化美学观点的使用,很好地将装饰材料的应用和整个建筑的室内布局形式等进行巧妙的结合,并且以此为基础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舒适的环境,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地域文化应当是一个地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文化,是当前现代化室内装饰设计思想以及相关创意的根本性来源,同时也是创新工作的核心原则。在当前对地域文化的应用过程之中不仅应当注重地域形势的特征,同时还应当注重不同区域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条件等等。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上述地域文化与相关设计思想进行巧妙的结合,使得设计工作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应有的内涵和思想。总的来讲在地域文化的应用过程之中,其不仅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体现出更多的精华,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融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充分地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室内设计形式。
二、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当前室内设计的多个细节和多个环节之中均有着重要的展现。首先地域文化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室内设计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好地体现出人文的基本特征,真正意义上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室内环境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加美好的感受,这一点是当前人性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此外,通过地域文化的应用,还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之中展现出更多的美感和思想情感。总的来讲,地域文化的展现应当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应当是随着不同区域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文化。所以还应当注重其中的创新,注重二者之间的融合,以更好地展现出现代化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理念。
三、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融合
地域的风俗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构成了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每一个地区的风俗都是不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对当地风俗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这样能够让我们设计的室内环境更加具有亲和力,无论是外来的旅游者还是当地的居民,都会对室内设计所营造的温馨氛围感到满足。
对地域文化的融合是我们创新的根本,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前提下,结合当代人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将这些文化安排在房屋建筑当中,这是一个亮点。我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设计不仅要通过图案与颜色来展示,还要着重强调一些软装饰所能够营造的环境氛围。例如云南丽江的茶马云南的小饰品,通过将这些小物品的点缀更能凸显设计的独特性。
四、结语
地域文化在当前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室内设计过程之中很好地融入地域文化的相关思想观念,实现对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益的增强,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本文对在当前室内设计之中如何巧妙融入地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基本的工作现状等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今后的工作理念以及核心的思想原则等进行细致的分析,旨在更好地实现相关设计质量的提升,为更好地发扬我国地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鄢然,刘小洋.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J].美术大观,2009,(6):112.
[2]兴,杨林林.浅析室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191-192.
篇10
摘要:美术创作总有其挥之不去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基调。现代主义电影美学呈现出多元的趋势,几乎每位电影艺术大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他们的影片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都深刻体现出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的巨大影响。可见地域文化对于美术创作深刻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某个历史环境下的艺术发展和艺术形态表现手法。
关键词:美术创作;现代主义电影美学;多元;西方现代哲学;地域特征
一、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主义美学思潮
西方文学艺术中的现代主义美学思潮,开始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流派繁多,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黑色幽默等。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就当是的社会环境来看,在不到30年间,相继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空前的动荡和浩劫。人们沉浸在极端空虚、困惑和烦恼的精神世界。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正是在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这种巨大裂痕中产生出来的。
就其思想根源来说,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流派,尤其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酒神”精神和超人哲学等,为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思潮提供了哲学基础,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美学思潮。这股非理性主义思潮广泛渗透在西方生活。文学艺术和一切思想文化领域之中。从总体上讲,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的基本倾向,暴露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阴暗面,是对这个社会丧失自我的不满和抗议,是对西方世界中人们的孤寂和苦闷的心情的宣泄。
现代主义第一次进入电影,主要是指20世纪20年代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的先锋派电影运动,这场运动持续十年左右,在无声电影时期通过向绘画、音乐和文学等传统艺术门类学习,寻找电影的表现形式,以追求“绘画电影”、“纯电影”和“主观电影”。努力为电影在艺术领域中争取一席之地。从2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实验电影,则是以美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商业电影,这类电影没有传统的故事情节,主要表现风格集中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从艺术实质上来讲,堪称有声电影时代的先锋派电影。
无论什么时代,人总是生存于一个特定的空间和地域,不可能漂浮在空中。这个地域的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都对人们的意识有着直接的作用。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塑造着这一地域人的特殊的意识形态。正是在西方艺术美学思潮的来袭下,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便应运而生了。
二、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的美学倾向
“新浪潮”电影主要是指以法国年轻导演戈达尔、特吕弗、雷维特、夏布鲁尔等人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拍摄的影片,这批影片敢于打破传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由于在影片题材和表现技法方面的类似性而被认为构成了一个电影流派。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的“左岸派”,因为成员都住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而得名。这批成员中,一类是长期从事电影创作的导演如雷乃和瓦尔达等人,另一类则是以文学创作为主的编剧如格里叶和杜拉等人。“左岸派”电影也同样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敢于向传统挑战,与“新浪潮”有相似之处。
第一,法国“新浪潮”电影与“左岸派”电影均以反传统为标记。他们反对法国电影界的讲话状态,要求废除从戏剧借鉴来的编剧理论,摒弃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制片制度,抛弃得到公认的商业化成功模式,代之以一种具有鲜明个人化风格的创作方式。这一创新潮流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把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影片带入商业化,使现代主义思潮从此真正在世界影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第二,“新浪潮”与“左岸派”都十分强调突出个人风格。这批年轻的导演大胆提出了将电影变为个人化艺术的主张,他们认为影片应成为个人作品,导演应该在影片中体现出个人的风格,表现出自己对世界、人生、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诸多方面的见解与感受。世界美术同世界文学一样,是一种人类超越自身、超越个性、超越时空的努力。是一种纯粹的、理想的艺术形式。
第三,“新浪潮”和“左岸派”电影大胆革新电影语言,对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浪潮”和“左岸派”在电影形式和电影语言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展开。
三、现代主义电影创作题材中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给人们的各种事物现象,艺术家都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予以表现。电影的创作也有着其自身的文化积淀以及地域性。现代主义电影流派的艺术创作在题材的选择上,也不可能摆脱自己生存的那片孕育他的地域文化对其深刻的影响。
欧洲现代派电影强调表现作者“自我”来源于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世界观上的唯我主义色彩。西方现代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被认识的,只有人的自我感觉、情绪状态才是真实的。帕格森的“直觉主义”主张艺术家凭“直觉”去表现心灵状态,萨特认为文艺正是表现自我作为本体存在的最适当方式,弗洛伊德情调艺术应当表现潜意识中未得到满足的本能和欲望。以上的这些非理性主义的美学观,使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中的“自我表现”说得到了新的理论武装,强调以深奥的隐喻、离奇的想象、飘忽不定的联系、扭曲变形的象征来表现“自我”他们追求的不是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模仿,而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
例如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费里尼,于1962年摄制的影片《八部半》,就是一部充满作者“自我”主观一时的影片。他个人认为,他是通过对自己创作生涯的回顾,来叙述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并且通过影片中人物经历的精神危机,来表现处于危机中的普通人。萨杜认为:“《八部半》是一部吐露内心隐秘的作品,很似虚构的自传,情节繁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混乱,却安排的颇具匠心。”
无论什么时代,这个地域的特定历史文化都对人的性格、心理起着直接的作用。现代电影反映了西方社会动荡变化中的重重危机和矛盾,深刻地揭示出这个社会被扭曲和异化的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在技术文明与精神危机的两极分化下,形成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对立与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刻的揭示了其社会认知的主流意识形态,反映了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人文思想。
可见,地域文化是深深影响着艺术创作的根源,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意识,给予人们在美术创作中深刻的地域性特征。也给予某个特定时代与众不同的标签。(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李群
参考文献:
[1][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2][美]斯坦利·梭罗门.《电影的观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版
[3][美]罗伯特·艾伦与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版
[4]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