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热点范文

时间:2023-03-25 15:5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九热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五、“锁眼”照相侦察卫星

为了调查伊朗核问题,美国使用了最先进的侦察卫星,将多颗KH-11、KH-12“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调集到伊朗上空,“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近地点265 km,远地点650 km,这些照相侦察卫星上装有先进的CCD数字照相机,能够分辨出地面上0.1 m大小的目标,并自动地将照片传递给地面接收站及指挥中心.如果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相等,那么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与卫星沿圆轨道运动的周期相同,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估算这些“锁眼”侦察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地球半径R=6400 km,取10m/s2.

六、黑洞研究的新成果

《北京科技报》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天文小组,对黑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上,关于黑洞的知识,我们从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著的《时间简史》一书中已经有所了解,已知物体从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第二宇宙速

(1)逃逸速度大于真空中光速的天体称作黑洞,设某黑洞的质量等于太阳的质量M日=2.0×1030kg,求它的可能的最大半径;

(2)在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内,物质的平均密度为1.0×10-27kg/m3,如果我们的宇宙是这样一个均匀的大球体,其密度使得它的逃逸速度大于光在真空的速度c,因此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宇宙,问宇宙的半径至少为多少光年?(1光年=9.5×1015m)

七、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对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贡献的三名科学家.激光的产生机理如下: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如果在入射光子的电磁场的影响下,引起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同时在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这种辐射叫受激辐射,原子发生受激辐射时,发出的光子的频率、发射方向等,都跟入射光子完全一样,这样使光得到加强,这就是激光产生的机理.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发生受激辐射时,产生激光的原子的总能量En、电子的电势能EP电子的速率u和电子运动的周期T的变化关系是( )

A.En减小,EP增大 B.En减小,EP减小

C.u减小,T增大 D.u增大,T减小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有不少与诺贝尔奖有关的试题,体现了近年高考的一个新趋向:与最新科技相联系,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例中的受激辐射本质上仍是原子跃迁问题.

八、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全国铁路于今年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铁路部门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以确保列车安全,改善旅行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铁道部第五次进行铁路大提速后,京九线上长沙到广州市依然未能实现大提速,主要是此路段线上弯道太多,改造工程太大,铁路弯道的内外侧铁轨往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火车,以恒定的速率在水平面内沿一段半径为R的圆弧道转弯,如图1所示,已知内外铁轨的倾角为a,求:

(1)列车的速率uE0为多大时,才能使车轮对铁轨的侧压力正好为零?

(2)如果火车的实际速率u≠u0,则铁轨施于车轮一个平行于斜面的侧压力F,试求出其大小。

(3)如果不改变内外轨间的倾角而强行提速,车轮将对铁道的――产生侧向挤压而造成事故。

(3)当υ>υ0。时,火车所需的向心力要增加,外轨必须提供侧压力以增加向心力,故车轮施加的侧压力作用于外轨。

九、激光致冷技术

微型纳米级研究领域接连突破,被列为2005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之一,在纳米技术中需要移动或修补原子,必须使在不停地做热运动(速率约为几百米每秒)的原子几乎静止下来且能在一个小的空间区域内停留一段时间,为此而发明了“激光致冷”技术,若把原子和入射光子分别类比为一辆小车和一个小球,则“激光致冷”与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一侧固定一轻弹簧),以如图4所示速度υ0。水平向右运动,一个动量大小为P、质量可以忽略的小球水平向左射入小车并压缩弹簧至最短,接着被锁定一段时间T,再解除锁定使小球以大小相同的动量p水平向右弹出,紧接着不断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小车停下来,设地面和车厢均光滑,除锁定时间T外,不计小球在小车上运动和弹簧压缩、伸长时间,求:

(1)小球第一次入射后再弹出时,小车速度大小和这一过程中小车动能的减少量。

篇2

1、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方法提供生活用热水的电器,按加热方式分为快热式和贮水式两种。

2、快热式电热水器是一种可以通过电子加热元器件来快速加热流水,并且能通过电路控制水温、流速、功率等,使水温达到适合人体洗浴的温度的热水器。即开即热,无须等待,通常在数秒内可以启动加热。

3、储水式电热水器是指将水加热的固定式器具,它可长期或临时储存热水,并装有控制或限制水温的装置。家庭常用储水式电热水器,其安装方便,价格不高,但需加热较长时间,达到一定温度后方可使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空间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07-2

0 引言

依靠海滩、海岸、海水等各种滨海资源而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就是滨海度假旅游,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强身健体、消磨闲暇时间和公务休闲。欧洲是滨海度假旅游的发源地,地中海沿岸的度假胜地在20世纪初成为了世界级著名的滨海旅游中心。而度假酒店在滨海旅游中心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休闲服务,并且突出了其中某一方面的重点,打造出了品牌效应,例如优美的自然环境或独特的设计主题等。热带滨海度假酒店无论走向哪种路线,其主要目的都是利用资源来创造环境,保证人们的度假生活能够丰富多彩。

1 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构成因素

1.1 环境因素

热带滨海度假酒店是一种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度假酒店,在对热带滨海度假酒店进行设计时,环境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度假酒店中主要空间的朝向和布局是靠环境因素来决定的,它引导了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全盘设计。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能够保证度假酒店在市场中的地位,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度假酒店的持续发展,所以环境因素是度假酒店项目开发中关键的一点。选择大海这种自然环境依托,能够有效将消费者吸引到度假酒店旅游度假。在热带滨海地区,海景是非常显著的环境因素,大海的潮起潮落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度假生活中最漂亮的图景。除了这些直接的自然资源,环境因素还包括严重影响人们度假出行的气候因素,也就是当地的气温、湿度等因素。

1.2 人文因素

度假酒店的发展逐渐突出了自身的个性化,只有拥有一定的品味,才能满足这种性格的要求。个性化到底来源于何处,不同领域的人都在不停地探索,度假酒店的设计也最大程度的将个性化作为发展的亮点,引起游客们的注意[1]。在人们成熟到一定的程度时,会有度假的需求,继续成熟下去则会产生文化的需求,而人们的需求使酒店设计更加努力、用心地去挖掘文化的潜质,将曾经的光耀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给游客,让游客对此酒店印象深刻。

1.3 功能因素

大部分的热带滨海度假酒店都有着非常优越的气候优势和环境资源,由于这些资源和优势,也应时而生了很多建筑空间。室内外空间的连续性是处于热带地区建筑空间的自身特色,空间流通和室内阴凉是它最重视的两点,大部分底层室内公共空间都选择了大面积的玻璃折扇门,这种折扇门在闭合之后,就是一道封闭式的屏障,但视线还是能够流通,在开启之后,室内外空间就能够畅通无阻。美景资源在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设计中会有最大程度的利用,不管是采取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都会完全发挥资源的作用,使度假酒店的档次和品味有效地提升。在建筑空间组织设计和规划前期,会以奇特的景观作为引导者,将这个理念在整个度假酒店的设计中贯穿,使宝贵的资源和重要的空间可以进行没有障碍的交流。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核心价值就是海景,只有在酒店中突出海景,才能将酒店的核心价值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并充分地发挥资源的利用价值,使游客能够在酒店的任何一个地点欣赏美丽海景。

2 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空间特征

2.1 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空间发展

20世纪中叶是滨海度假酒店的兴起时期,它开始兴起的起点就是全世界各个港口的衰败,所以在滨海度假酒店刚刚盛行的时期,也背负了复兴港口的重要责任。而滨海度假酒店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渐渐在全世界蔓延深入,它的版图从地中海、黑海沿岸逐渐扩大,蔓延到了美国各个滨海城市和亚洲和东欧的沿海城市,而我国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在海南三亚亚龙湾建立了真正的热带滨海度假酒店,虽然我国度假酒店的兴建相比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但因自然海景的独特优势,使这个度假酒店的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地区的相关发展,并成为了我国标志性的产业[2]。

2.2 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空间特征

自然作用对任何空间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就是天时和地利两种,这两种因素互相交织,对空间产生影响,形成的空间形式都各自有各自的特征。美丽的海景和适宜的气候直接决定了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空间设计,并体现出了它特有的空间特征。

2.2.1 海景标志

一望无际的海景是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标志,在对内外部空间进行设计时要多加引导,尽量使人们的视线都在海景上,在比较重要的景观序列和空间序列中形成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景观轴线,人们只要移几步,就能看到美丽的海景,使人们拥有宝贵的体验和经历。

2.2.2 空间气候

人们最理想的度假胜地需要具有四季如夏的气候,在夏季度假旺季时,虽然白天气候温度较高,但若是利用建筑主体的设计和挑檐构件做好遮阳设施,就可以使室内空间不在空调环境之下,实现自然通风,使用可以拆卸的大型折叠门,能够有效地保证空气流通。

3 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空间模式设计

3.1 热带滨海度假酒店外部空间模式设计

总平面规划设计、建筑立面造型设计和景观空间配套设计就是热带滨海度假酒店外部空间模式设计中最主要的三个部分。在总平面规划设计当中,要综合考虑场地环境因素。在度假酒店的设计前期,场地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个时期中,建筑师需要根据所有情况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并可行的总体计划方案。环境优势在总平面规划设计中也是非常必要考虑的,所谓的环境优势就是景观和地形,度假酒店的成败就在于设计和景观能否很好地融合。在度假酒店设计中,标新立异是很重要的一点,与众不同的度假酒店是人们心中的追求,建筑立面造型的设计要使酒店能够在众多度假酒店中脱颖而出,带给游客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还需要有生机盎然的景观围绕才能凸显建筑的灵性[3]。很多度假酒店倡导景观先行的设计理念,对于和自然的互动十分地重视。所以景观空间配套设计对于度假酒店的总体设计也十分地重要。

3.2 热带滨海度假酒店内部空间模式设计

在热带滨海度假酒店内部空间模式设计中,有公共区域空间模式设计、客房区域空间模式设计、后台区域空间模式设计和交通区域空间模式设计四个部分。在公共区域空间模式设计中,需要贯穿对海景的利用和空间的亲水性,将海景景观作为核心空间序列。客房区域空间模式设计是度假酒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景仍然是客房设计需要围绕的中心,无论是卫生间、阳台还是卧室的设计都要朝向景观中心开放。相比普通城市型酒店的后台设施,度假酒店的后台区域空间模式与其没有较多的差别,集中布置、相对封闭是后台区域空间模式设计的关键,但对于大部分分散式度假酒店产生的垃圾和所有后勤设施就需要进行特殊的考虑,远离群众视线也是它的设计重点[4]。很多度假酒店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格局的设计之后,酒店的交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交通区域空间模式的设计上,设计大堂与客房的联系时要与交通系统整合,将后勤流线、景观休闲流线、服务流线等进行整体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功能需求,还要协调融合造型因素、自然因素和景观因素,才能打造独具特色的度假酒店。

4 结语

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以各种各样独特新颖的形式在人们眼前展现。对于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空间模式的设计,要加强与海景的融合,以海景为度假酒店总体设计的核心,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度假酒店。

参 考 文 献

[1] 王兴田,许志钦.重新审视建筑的“本质”――关于度假酒店设计的“在地”思考[J].城市建筑,2012(04).

[2] 刘琦,曹丹青.三亚万丽度假酒店[J].城市建筑,2012(04).

篇4

星期天来了,小虎立即着手实验。

一、 实验器材

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三组,每组电阻中R1>R2,电流表两只,滑动变阻器一个,火柴一盒。

二、 实验步骤

(一)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1. 按照下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值;

2.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读数I,记下电阻值R1、R2,记下两根火柴棒被电阻点燃的时间t1、t2;

3. 断开开关,换上一组新的电阻和火柴棒,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使得电流表读数等于I,记下电阻值R1、R2,记下两根火柴棒被电阻点燃的时间t1′、t2′;

4. 断开开关,换上一组新的电阻和火柴棒,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使得电流表读数等于I,记下电阻值R1、R2,记下两根火柴棒被电阻点燃的时间t1″、t2″;

5. 将数据填入下表(实际数据略),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热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有关,电压越大,电热越多。

(二)探究电热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1. 按照下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值;

2.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读数I1、I2,记下两根火柴棒被电阻点燃的时间t1、t2;

3. 断开开关,换上新的火柴棒,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读数I1′、I2′,记下两根火柴棒被电阻点燃的时间t1′、t2′;

4. 断开开关,换上新的火柴棒,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读数I1″、I2″,记下两根火柴棒被电阻点燃的时间t1″、t2″;

5. 将数据填入下表(实际数据略),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在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热与电阻中的电流有关,电流越大,电热越多。

三、 实验思考

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就可以知道。一壶水,同样的加热器加热5分钟和加热10分钟,显然是不一样的,前者水温明显低于后者,说明前者电热明显小于后者。即在电压和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热与加热的时间有关,时间越长,电热越多。

篇5

关键词:物流管理;研究热点;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25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物流管理一直是实践领域和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经济管理到机械工业、数学和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横跨人文社科到理工科学诸多细分领域,涉及现代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国际物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和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优化等众多研究主题。目前,对物流管理的研究状况纷繁复杂,到了亟须梳理与总结的阶段。虽然有少数定性和定量的文献综述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但仍难以从海量的物流管理研究文献中廓清该领域的研究全貌。鉴于此,本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梳理和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可视化的形式将国内近10年物流管理研究概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在共词分析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构建关键词节点和网络,以网络图谱形式揭示研究主题的热点[1]。

1.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5—2014年核心期刊物流管理论文的高频关键词作为分析载体,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高级检索系统,检索题名或关键词“物流管理”,时间范围为2005—2014年,来源期刊为核心期刊,操作时间为2015年6月9日,检索得到926篇期刊论文,共包含4207个关键词,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

2数据处理

2.1高频关键词选取

为了保证期刊论文关键词的有效性,我们对所获得的4207个关键词进行预处理。首先,将相同或类似的关键词进行去重、合并,如将“中小型企业”汇总到“中小企业”,将“RFID技术”“射频识别”和“无线射频识别”汇总到“RFID”,将“供应链管理”汇总到“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汇总到“人才培养”,将“逆向物流管理”汇总到“逆向物流”,“物流人才”汇总到“物流管理人才”,将“高职”汇总到“高职院校”等;其次,删除没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如“理念”“措施”“实现”“现状”“建议”“探索”等,将关键词简化为2161个。在这些关键词中,本文选择出现大于等于8次的关键词,共45个,占全部关键词2.08%,频次占全部关键词频次的43.71%,将这些关键词作为确定物流管理研究热点的基础,如表1所示。

2.2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

基于表1所示的高频关键词,利用相关软件,对45个关键词进行两两共词检索,并统计其在926篇文章中同时出现的频率,构成了一个45×45的共词矩阵。由于原始数据之间共词频率差异较大,本文运用Ochiia系数方法[2]将共词矩阵转换为相关矩阵,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此不做描述。鉴于共词矩阵中的0值过多会导致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统计时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因此,用1与相关矩阵数据进行相减,得到表示两个关键词的相异矩阵(部分数据如表2所示)。

2.3社会网络分析

本部分内容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原理,将表2所示的关键词共词矩阵导入Ucinet软件,绘制成社会网络图谱,该图为已进行中心性分析得到的图(见图1)。(1)密度。网络密度体现了网络图中各节点之间的密切程度,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网络联系越紧密。图1的网络密度为0.7192,标准方差为2.7878,表明在物流管理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集聚性。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除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只与GPS有连接外,其他词与靠近中间词之间的连线较多。(2)点度中心度。点度中心度的绝对值大小表示某个关键词与网络中其他词共同出现的频率,频率越高,越有可能是主题研究中的热点[3]。分析显示,供应链、高职院校、逆向物流、物流管理专业、第三方物流等的点度中心度较高,这反映了物流供应链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数据挖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物流、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这几方面研究较薄弱,研究应该更加深入。(3)中间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节点对整个网络中资源的控制程度[4]。网络的中间中心度为49.81%,其中,供应链、GPS、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逆向物流、物联网和RFID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说明这些关键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中,RFID、物联网、GPS、仓储管理、应急物流和绿色物流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但是点度中心度较低,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关注的焦点。

3研究热点主题探讨

3.1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这一研究主题主要包含“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10个关键词,这些热点词反映了学者们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的重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专业目标定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其中,实践性教学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表明现阶段我国高职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趋向于实践性和创新性。

3.2物流供应链

从社会分析网络图谱可以看出,供应链处于中心的位置,且中心度较高,说明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是近10年来物流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该主题包含“供应链”“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ERP”等高频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是目前企业获取竞争力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随着供应链管理快速发展,物流外包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5]。在物流外包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兴起并不断引起学者和业界关注,成为此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3.3中小企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小企业、农产品、管理模式、信息系统、优化、物流配送这几个关键词。由于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效的物流管理模式和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中小企业、农产品至关重要,可以使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但是现实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煤炭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各种问题,如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低等,因此未来关于这一方面研究空间还很大。

3.4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包括“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逆向物流”和“循环经济”,其中包含3个研究热点: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发展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再制造、再循环与再使用是绿色物流与逆向物流共有的内容[6]。两者的不同在于绿色物流强调所有物流活动尤其是正向物流对环境的影响[7]。

3.5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是由“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成本”“信息化”“企业物流”和“物流作业”6个研究角度构成。反映了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广泛用于物流管理,现代物流呈现出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化等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提高了物流企业服务的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6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包含“应急物流”“物流系统”“物联网”“电子标签”和“RFID”4个关键词。应急物流提出的目的是追求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将损失及不利影响缩小到最小[8],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物流系统至关重要,而物联网技术(RFID、GPS、GIS3)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应急物流中信息化偏低导致的物资配送缓慢、配送车辆路径不合理、物资跟踪丢失等问题,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的效率。

3.7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只与一个高频关键词GPS有连线,从网络分析中可以看出,该知识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远离网络核心,说明它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不同于其他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如李一波介绍了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杨宝森通过XML软件技术构建了跨组织、跨部门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10];张文建介绍了基于B/S模式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关键技术[11]。

4结语

本文以2005—2014年CNKI收录的物流管理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方法,描绘出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热点研究方面:供应链、GPS、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逆向物流、物联网和RFID等关键词对其他关键词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影响力,是这一阶段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供应链是联结这些热点最重要的桥梁。在研究趋势的预测方面,有的高频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较少,也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物流管理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目前,国内物流管理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物流供应链、绿色物流、现代物流、应急物流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管理。其中,供应链、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和物联网居于核心地带,与环绕周围的其他的主题一起构成我国物流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

参考文献

[1]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6):65-75.

[3]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9):46-49.

[4]朱庆华,李行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179-183.

[5]周永祥.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6]RogersDS,Tibben-LembkeR.AnExaminationofReverseLogisticsPractices[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2001,22(2):129-148.

[7]DeBritoMP,DekkerR.Aframeworkforreverselogistics[R].ERIMReportSeriesResearchinManagement,ERS-2003-045-LIS,2003.

[8]王宗喜.大力推进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4):37-39.

[9]李一波,张志勇.基于GPS和GIS的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冶金自动化,2005(5):11-15.

[10]杨宝森,刘鲁.基于XML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6):26-27.

篇6

[关键词]热电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1引言

我国已开始向工业化社会转型,从目前整体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热电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将其纳入长远战略规划的程序中来,更没有对其重要性有彻底认知。随着社会对热电需求的增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应运而生。

2我国热电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方面

热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渗入到日常经营的每一个方面,概括讲主要可以从资金监管、成本控制、销售收入管理和利润分配四个角度探讨。这四方面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也没有先后排名,每一项都关乎企业发展,都直接与企业运营状态挂钩。第一,资金监管主要包括资金使用情况管理、项目投资收益管理、筹资渠道管理和方式创新、资产结构管理等方面。主要目的在于维持企业日常资金需求,保证合理增资,逐渐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为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保证。第二,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成本的规划与监管。热电企业的生产特点为前期投入巨大,尤其是耗材方面需要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与之配合,否则极易出现成本负荷大,企业最后亏损的情况。对成本的有效掌控不仅能够节约资金,使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还能够侧面保证企业生产销售的合规、合理和科学状态,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企业规模。第三,销售收入的管理与控制是会计角度对主营收入的管理。主要是对热电企业产品销售盈利的监管。做好该方面的监控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样化收入,以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第四,利润分配的管理。合理科学的利润分配能够保障企业正常运转,保障股东权利,提高企业在市场的声誉,也能够促进利润提升,与上述三个方面形成良好配合,对整个财务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我国热电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且执行力度弱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有较为明确的规章程序,但处理起来实则复杂多变,因此企业要提高财管工作效率,必须制定责任到人的流程,也需要严格执行。目前我国热电企业中,多数财管人员工作集中在材料收集整理、编制财务报表、核算财务费用等方面,没有真正站到管理高度去处理业务,没有对数据归档分类、形成对业绩、成本、销售和利润控制的分类材料;也没有进行合理预算控制与战略规划的辅助财务计划。因此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无法完成推动企业战略发展,也没有扮演信息提供者的角色。

3.2成本控制的力度薄弱

热电企业的生产成本开支巨大,对耗材和能源的使用必须要制订明晰的计划,管理机制要灵活多样,对存货要心中有数且能够合理管理。只有做到有效控制成本输出,才能促进企业利润增加,为企业增资扩大势力提高良好前提保障。另外,很多热电企业需要的设备在实际管理没有采用授权审批制度进行合理控制,因此在使用中发生的各种维护维修费用过高,报废年限也没有统一管理,这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阻碍企业有利发展。

4完善我国热电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措施与建议

4.1引入精细化管理概念,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

前文已经提到精细化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较为领先和有效的概念,尤其对于热电企业这种在生产过程中成本开支大、资金周转需要严格把控、筹资渠道多样的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够从根本解决现存弊端。可以认为,精细化管理具体到每项工作的具体流程,严格到每个项目的每个步骤,可以保障热电企业经营能力的提高,促进利润收入增加,节约开支,避免无用支出。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并不复杂,但要求从细节入手,从细节建立,明确责任到人,对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工作都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设立配套奖罚措施,以促进制度能够顺利执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还要求逐步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动态规范化工作流程,不仅从实际操作中有据可循,还要在监督方面给予标准化的参考与比量,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具体到基层热电企业,可以将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分解为四项基本内容,即:保障企业运营资金周转、控制和降低生产与融资成本、严格把控投资渠道确定投资收益有效、实现管理手段多样化。

4.2预算管理制度需要加强

目前热电企业的预算管理显然与企业需要相脱节,建立目标明确的指标体系并严格执行,能够对热电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对产业链中其他关联起到监督作用。具体来说,企业应当增加对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监督工作,逐步引入集控制、决策和信息收集与提供融为一体的新型财务管理制度,以预算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推行更为全面的财务管理。在保证传统意义的预算制度前提下,明确动态管理重要性,强化财务部门职能,这样结合内部控制可以更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与流动,能够极大降低成本实现利润增加。

4.3完善组织结构,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热电企业在日常运营维护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虽然一般企业能够配备相关计划财务和安全生产经营体制,但实际中往往缺少细节专业工作的配合。第一,在设备维修、原料管理等方面,都应当设置专人负责,在该方面做好财务管理的细节处理和控制,从而不疏漏任何成本支出点,这一点也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相匹配。第二,对计划财务部门的职工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及时吸收新概念运用新方法,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财务工作的分析决策、控制保障和规范执行能力,更加有效实行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也可以促进其合规办公,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适应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和战略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支意识超前、执行有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财务工作队伍。第三,要求开展综合管理。即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相关职工的综合能力,在财务工作的决策、控制和执行过程中可以统观大局,创造性开展与处理事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4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现代财务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处理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证工作流程规范、手段科学合理且提供各种翔实的财务管理内容指导,这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前期工作开展投入成本,引入数据分析设备和相关人才,建立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按照模块对财管工作细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

4.5强化内部控制力度

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并对其具体执行情况进行合理监督,能够覆盖企业的边角。在热电企业中,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权力约束,能够独立开展审查工作,对运营进行分析跟踪、对绩效进行合理评价、对授权审批进行有效控制等。通过本文分析可以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热电企业发展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关乎企业未来动向,也是资金支持与保证、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有效途径。因此,热电企业应当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在长期发展中提高对其关注程度和建设力度,注重信息化建设并引入先进设备、软件与人才,培养一支执行力高、工作创新性强且规范合理的财务管理队伍,建立能够真正辅助企业壮大实力的财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李珍.热电企业财务管理之我见———以某公司为例[J].中国外资,2008(12).

[2]李伟.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规避浅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0(3).

[3]向美英.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8).

[4]黄俊.谈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8).

篇7

引言法伦理学,作为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如今,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学界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研究对象以及价值立场等基本范畴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①,渐趋形成诸多研究热点。就此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此来大致勾勒出学科研究近三十年的发展轨迹,同时审视问题,直面困境,展望未来,于此,应该不只是学科理论研究的自觉,更重要的是以期在此基础之上,全面审视学科的基本命题,恰当地评价学科对现实问题的回应能力。

一、关于学科的名称、性质与地位

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对学科名称、性质与地位的确立与认同,事关学科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同时,也是标识并坚守自身研究阵地的首要命题。就法伦理学而言,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更需直面它。

(一)名称的源与流自1984年“法学伦理学”名称诞生以来,曾出现过“法律伦理学、制度伦理学、法制伦理学、伦理法、社会主义法伦理学”等诸多流变形式。无论名称各异,实为只是研究的视角不同而已。因为从研究成果的内容来看,无论是探讨当下法律制度的正义价值诉求与道德品性、还是追溯我国古代法律的固有伦理属性,抑或是为了突出学科的交叉之特性,甚至也并不排除研究者为了从自身理论研究的需要(如以示区别等)出发,而为此冠于多样的名称,但始终没有改变学科以“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为理论特质的基本属性,名称的流变经过近三十年的论争,在学科名称上,学界基本趋向统一的称谓:法伦理学。其间,无论论证的视角存在何种殊异,还是理论内容结构上存在多大的不同,但至少在形式上学科名称的统一,让学科研究阵营犹如一支获得了统一番号的战斗部队,客观上为学科研究起到了统一思想、树立旗帜的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维系学科研究的“第一推动力”。

(二)学科性质(派生来源学科)相对于学科名称而言,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上,学界的共识已成:法伦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1],只是存在“边缘交叉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分歧。不过,在学科派生来源学科上,学界观点各异。主流观点认为学科是法学与伦理学交叉形成。不过在主流之中,仍存在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法学与伦理学两门学科交叉不只是形成了法伦理学,而是“法律伦理学和伦理法学两门学科”,而且认为“‘伦理法学’的侧重点是法学,它是研究伦理现象中的法律问题,如伦理关系中的法定因素等;‘法律伦理学’虽然涉及这些问题,但其侧重点是法律现象中的伦理道德间题,诸如法的伦理蕴含等。”。主流观点之外,有人认为,虽可以将“法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或法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从学科交叉角度而言,应该把“法伦理学”视为法学与伦理学(哲学)的一个交叉学科。[2]另外,有人认为在确立学科性质与地位的问题上,应超越法学与伦理学或者哲学学科的限制,因为客观上存在这样的困难:“在知识和学科高度分化的时代,而法学和伦理学分属于各自相对独立、封闭的体系内,加之从事法伦理学研究需要具备充分的法学和哲学的知识”,故应超越学科的限制,法伦理学应属于“一门跨越哲学和法学的新兴的交叉学科”[3]。可见,虽法伦理学属于一门交叉学科的学界共识已成,但在其派生来源学科问题上分歧犹在。这是因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研究对象的固有特性之所在,更何况是“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整体性研究态势增强,各学科之间的碰撞对话与交互共生,呈现出一幅各科知识的网状勾连图景。[4]”因此,对于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出现不同的观点,完全在情理之中。不过,学界的共识,若从国家学科、专业部类规范的层面,仍值得甄别。据1997年国家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来看,伦理学属于一级学科哲学部类下的二级学科,而法学与哲学同属于一级学科层次,因此,学科由法学与伦理学交叉形成则存在此种错位:法学(一级学科)与伦理学(二级学科)在学科分类层面上不具有同等学科层次。尤其是国家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学科的分类采取了大学科的分类模式,取消了既往关于一级和二级学科的划分,增强了学科的包容量,此举更是为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拓展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虽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倡导大学科的分类模式与导向,但伦理学属于哲学学科部类下的子学科以及法学与哲学同属同一学科层次的客观现实并没有改变,因此,上述错位并未因此而消除。交叉学科不仅仅只是一个学科概念,更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回顾学科的发展进程,无论是学科研究范畴与价值立场、学科的理论资源,还是理论范式与核心概念,几乎都指向法理学与伦理学,因此,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应定位于此,而非其他,如此,才能符合国家学科、专业部类的规范,同时也可疏解学科交叉错位的尴尬。

(三)学科地位与归属法伦理学派生学科来源问题不仅衍生出交叉错位的尴尬,同样也面临着学科的身份归属问题。因为学科地位与派生来源学科并不是两个问题,而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次。学界在学科是伦理学研究之下的应用伦理学研究,还是法学研究的分支学科上,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学科应归入法学(法哲学)研究范畴之列,属于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法哲学、法社会学等交叉学科并列[5]。因为“作为跨学科研究而言,就学科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而言,应将法伦理学归入法学范畴。”相反,有人认为法伦理学应归入伦理学的研究领域[2]。因为“法律伦理学应是应用伦理学的范畴,如同经济伦理一样,法律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法律现象中的道德问题,其落脚点应在道德而非法律上。[6](P106)”所以,它既是广义的应用伦理学,又是狭义的应用伦理学[7]。客观而言,如果从研究队伍的专业学科背景以及研究平台来看(详述内容见后),现实则是法学界关注得少,伦理学学者关注得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学科至少成为了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热点,而非法学的。可见,在学科归属问题上,非常明显地存在学科研究“定疆划界”的阵地意识。如果“我们并不相信有什么智慧能够被垄断,也不相信什么知识领域是专门保留给拥有特定学位的研究者的”![8]那么,学科归属于法学也好,伦理学也罢,这并不影响其存在的客观意义。学科交叉正确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创造性地进行学科间话语的迁移,即将一门或多门学科的学术话语,作为引领性或导向性的理性成果,向新的研究领域移植过去或嫁接过来,以解释研究中的新现象,并由此建构新体系[9],而不只简单的停留在“归谁所有”的初级命题的争论上,因为无论是从学科研究的孰先孰后的事实来看,还是从研究队伍的专业学科背景以及研究平台而言,都无法清楚地确定学科属于哪一个学科固有的领地,其本身就是学科科际整合的产物,具有交叉性、共融性与双栖型。如果局限于学科研究的阵地意识,对于学科的未来发展有害无益。毋庸讳言,法伦理学正是在学界关于学科名称、性质与地位的论争进程中,以一门交叉学科应有的姿态,稳步地向前开拓自身的研究进程及其领域,不断拓展法理学与伦理学的研究空间和方向。#p#分页标题#e#

二、关于学科的研究对象

一般一门学科是通过明晰研究对象来确立学科地位,形成自身的研究范式。因此,具有清晰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法伦理学而言,研究对象的确立则显得必要与紧迫。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学界的共识。但仍然存在对“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理解的多维面相。

一是“道德决定论”:对法律进行道德反思与批判。认为学科研究立法和执法过程中的各种道德难题,其基本视角则是将“伦理道德”作为“判官”,将法律进行“道德审判”,借此表达内心完美地道德愿景。如果将学科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法律进行道德的合法性论证和批判这一视点上,未免有失偏颇,而且一味将法律送上伦理道德的“审判席”,这不是法伦理学的“初衷与本意”,也缩小了学科的研究范围。因为“法伦理学不应当简单的理解为是以伦理学来研究法律现象或以法学方法来研究伦理学;它本身就是一种伦理学研究,同时也是一种法学研究[10](P180)。

二是“形而上论”:坚持道德与法律的哲学之向度,突出法律的人性价值。认为学科应该从处于最高层次的关于法与道德的哲学思考出发,逐步向下延伸,将与之相关的各项研究收归旗下,最终形成一个专门以法与道德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将现实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难题悉数纳入学科研究的视域范围之内。从而将学科定位于“研究法治的人性内涵与价值的学问。”

三是“实用论”。干脆搁置不谈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样态,认为如果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而来定义学科,则将“致病因子”植入学科躯体之中,促使学科成为一门“带病的学科”,因此,权当学科的研究作为一种思潮,拟走一条“先思想、后学科”[11]的实用主义的研究之路。

四是“以今释古、返本开新论”。从扬弃传统道德诸多观念的前提出发,在改造人们对道德的作用过分依赖的基础上,以期能够从中提炼出契合当下法治建设的道德因子。认为“在伦理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上,应该首先用法律筛选和分析伦理道德而不是相反,因此,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现实存在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模式。”[12]虽然,因为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模糊性导致了理论研究视点的多样化,但在学界关于学科研究对象的探讨中,仍然大致可以提炼出三类命题: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两者的实践困境。且经由此的论争,将研究的触角延伸至法理学与伦理学的纵深层次,以一门交叉学科的姿态放大了两门学科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困惑。凸显这样的基本问题:两门学科在探讨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何种异同,此其一;其二,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模糊了两门学科在法律与道德问题上作力的边界,更是暴露出“法律是什么”以及“何谓伦理与道德”等一系列的元命题。

然而,在人文社科研究视野之下,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亚于“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学科将其揽入怀中倍加呵护,其实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视阈中历经几千年的“共生、分离与融合”之进程,至今仍仁者见仁。但是,如果学科将此拒之门外,那么,其作为的空间又何在?此其一;其二,如果将自身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此,则必将面临着与法理学与伦理学研究争夺阵地之嫌,为此,又“强迫”自身必须在该两门学科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然而,基于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模糊与复杂性,又难以有所作为,所以,在此问题上,学界还只能在法理学与伦理学研究的领地中徘徊,进行重复性的工作,这已经成为学科研究必须突破的最大瓶颈。

三、关于学科研究的价值

学科研究的价值实际则是宣示立场与使命担当,否则将导致学科研究将是一种“无地自容”而“无所作为”的结局。从学科三十年的发展进程来看,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成就并汇聚了诸多问题集群,尤其是法治建设向纵深层面的探索与实践,更是为法学与伦理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其中,如何解决在法治建设中所建构的制度体系之正当性基础,则是需要法学界贡献理论支撑的课题之一,但客观上,法学研究所建构的话语系统及其自身被贴上了“拿来主义”的标签。因为“中国法学没有自己的问题,它的‘问题’是翻译来的;它不具备对‘法律是什么’与‘为什么要遵守法律’等法学元命题进行追问的能力,……它主动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语境割袍断义,成了离家出走的流浪儿童”[15]。所以,我们所拥有的不是“法学”,而是关于西方法学的知识[14](P6)。如此,法学研究变成了一场“没有中国主体性”的“西方法学知识贩卖运动”,为此急需“送法下乡”去发掘“本土资源”,建构中国法学研究的主体性。那么,如何消除法学研究中的“拿来主义”标签,凸显“中国主体性意识”,与自身文化传统相契合。因此,在这一背景之下,学科研究始终追求这样一个价值取向:寻求法律等制度体系的道德内涵与文化支撑,向某些法律所蕴含的道德困境发出质疑之声,突出“中国主体性意识”。于此之下,学科的价值与意义渐趋清晰。虽步调一致,目标明确,但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与视角。姿态之一,从整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高度上,认为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人类法律文化和科学体系的发展迫切需要全面系统地研究道德与法律这一永恒的主题;第二、学科研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选择和现实的呼唤。[15]该观点得到了积极响应,成为学界的主流声音,一直是学科研究价值立场,所以有学者认为学科的最大使命就在于对法律的道德批判。“因为现实法治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法治并不是规则的简单罗列,法治的制度设计离不开对人与人性的认识与思考。[16]”所以需要从宏观上弱化法律的强制性,如何使法律更加深刻体现人性,使法律具有充分的伦理基础,所以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学说,属于人学。”与此相反的姿态之二,认为学科的价值与使命并不在于对法律制度体系的道德审视与道德建构的努力,而是“探讨道德改造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我国新时期的立法活动和执法活动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法理渊源和基础性法律原则。”可见,虽然学科责无旁贷地举起了“法律的道德批判”大旗,以期从文化传统中为当下的法治建设寻找一种“中国主体性要素”,但是,学界关于学科研究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之主流工作仍然停留在为法律制度体系提供伦理道德论证的层次上,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这是否又是一次搬运甚至是“偷运”传统法理学的命题———法律的正当性和认同———的无效劳动?所以,学科是否存在自身的价值立场,是继续沿着“为法律寻找伦理道德性论证”的既有之路前行,为此提供“增量知识”,还是“知识变量”?这又是学界需要直面的一大困境。#p#分页标题#e#

四、关于研究队伍与平台

一门学科的发展、成熟并能够持续的展现回应现实的能力,至少需要满足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学科研究平台,如稳定的学术机构、适宜的学术交流机制与平台等;二是具备良好地人才培养与保障体制。如果说学科的理论体系以及研究范畴、概念以及范式是学科的价值体系与交流沟通的媒介,那么,研究队伍与研究平台则是前述范畴的“蓝图设计师与施工队”及其“安身立命栖息之地”。目前,在研究者学科专业知识背景上,具有法学专业学科知识的研究者约占46%,哲学约占17%,伦理学约占30%,其他如社会学、思想政治等约占17%,如果从哲学大学科部类来看,也只有37%左右,与法学类的仍然相差17%左右,由此,可以确证学科研究“法学学者关注得多,伦理学学者关注得少”的事实。如果此种趋势发展下去,那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此种发展倾向与忧虑:“学科研究将沦为理论法学的一个分支,使得伦理学者在有关法律领域的道德问题上渐渐失语”,也必将稀释自身交叉学科的身份内涵。为此,有学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法学知识更具有专业性,没有经过法学训练的伦理学者难以深入地理解法学知识、使用法学语言。[17]”另外,从学术交流运行机制与研究平台搭建情况来看,出现了相反的现象:伦理学学科搭建的学术交流机制持续性好、研究平台多,稳定性强。从统计的数据上来看,就研究平台而言,持续进行学科研究的平台多“栖身”于伦理学学科研究平台之下,如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这些研究平台的研究人员通过撰写专著、或者通过招收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位论文,对学科的研究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关切。而对学科研究的法学学科研究平台或机构,目前为止,只有于西南政法大学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与江西农业大学边缘法学研究中心两个。

从学术交流来看,自2000年6月开始至今每年一次的全国应用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均或多或少的就学科研究的问题进行学术交流、沟通与对话,集思广益探讨相关研究范畴,这种稳定的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无疑对学科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学术研究中的总结、回顾和展望上,目前,仅有的7篇学科研究综述的撰写者也多来自于具有哲学(伦理学)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的学者,而非法学。显见,法学学者虽然较哲学(伦理学)学者关注的多,但是往往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也没用相应的研究平台(机构)给予必要的支撑,更没有相应的学术交流机制和形式保障;而哲学(伦理学)学者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平台以及对学科发展的总结与展望的研究意愿,但也许是囿于学科专业知识的特点,对法学的知识领域缺乏必要的、深度地关注与消化,哲学(伦理学)学者关注的视角却往往只是停留在“对法律的道德批判”层次上,这对于具有交叉、共融性的学科研究而言,未免不是一种遗憾。作为交叉学科研究,学科需要的是法理学与伦理学研究者相互间良性的沟通与交流。因此,需要具有多学科尤其是法理学与伦理学知识背景的人才队伍,而现实则是在沟通上明显存在障碍,造成了研究过程中各说各话、互不通约的局面,从而不能很好地将诸多问题转化为学科自身的研究话题。所以,从学科的发展基础来看,学科的研究平台、学术交流机制以及研究队伍不免令人忧虑。客观上,学科研究呈现出了一幅“方向不清、号召力不强、学科队伍层差次不齐”的图景,尤其是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仍然是可欲而不可求的事实,也难怪有学者的慨叹“这是一门带病的学科!”

五、关于学科的研究范畴、概念与范式

概念与范畴的形成,则是生成学科科学研究范式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科学研究的缘起与开展离不开系列概念、范畴以及范式的集成和运用。因为这是一门学科研究成熟程度的显著标志。更为重要的是,它支配着研究者看待问题的视角、研究的行为以及解释资料的方法[18]。因此,作为交叉学科研究的法伦理学,必然也必须形成自己的概念系统、研究范畴及其范式。然而,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学界就学科的研究范畴、概念以及范式所作的探索与贡献,不客气的说,并未达到自觉并有所作为的层次,所做的仍然是“搬运和嫁接”其派生来源学科相关内容的工作,虽提出了诸如“问题范式、理想范式与实践范式”以及“权利或正义应该作为核心范畴”等观点,但是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如果与法理学和伦理学一样也以权利、正义为核心范畴,那么,学科的独立性就会受到实质性的威胁,因为“权利与正义”等范畴已经是法理学与伦理学学科的核心范畴。如果学科将它们作为自身研究的核心概念,然而学界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过,学界的努力,的确为学科的研究范畴、概念以及范式的形成提供了多视角、多层次的努力方向与空间,客观上,也初步确立了审视道德与法律关系的“世界观”,形成了学科研究可以共享的“价值追求与信仰”。然而,如果与其派生学科法理学以及伦理学相比较而言,实际上,并没有产生新的学科概念与范畴,更谈不上新的研究范式。

六、关于中外法伦理思想

对于中外法伦理思想的关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兴奋点和增长点,期望藉此来建构学科体系、提炼学科研究范畴以及确立研究范式,并不断拓展研究空间。目前而言,关注中外法伦理学思想的视角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对特定人物学术思想的解析,来探讨学科研究的相关命题;二是借助于“伦理法”的研究范式来反思和批判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相关社会现象以及法律制度。关于特定人物的法伦理思想研究。一般而言,对单一人物学术思想的管窥,往往受人物所处时代的局限,同时更深深地受制于其知识储备以及主观偏好,因此,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往往只是某种思想理论的某个碎片和横断面,而不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对此,学界的研究成果明显的具有这种倾向。无论研究对象在学术思想史上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比如马克思、富勒与哈特,也无论他的思想获得了学界的极大认同和赞赏,比如德沃金和王安石、以及理论体系构建的如何完美,比如黑格尔,毫无疑问始终都无法消除此种倾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对象是否正如研究者所述:都有丰富的法伦理思想,这是否是论者所贴的一个“装饰性的标签”?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因此,对特定人物法伦理思想的研究和阐释,客观上只是学科研究的一项“知识增量工作”而非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变量努力”。#p#分页标题#e#

关于“伦理法”的研究视角。传统往往可以为当下提供一种隐性的合法性支撑。因此,学科经由“伦理法”之进路来解读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经验性的支撑点与“思想酵母”,如此,不仅可以为学科的合法性提供必要的辩护,而且试图开辟一条“返本开新”重新赋予传统文化新意蕴之路。为此,学界在近三十年的研究中,贡献出数量客观的研究成果。其切入点主要体现为两种:

一是以“伦理法”作为预设的理论前提,来反思和批判以“儒家或法家”为代表的“礼法”思想。其特点是以“伦理法”为切入点对中国宗法社会体制进行考察。站在同情理解传统文化的立场上,认为“这或许是克服当前学界的一种悲观主义意绪和盲目乐观的‘法学惰性’,以一种历史真实的并且真正亲切的态度深入传统文化内核的理论研究姿态!”[19]满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忧虑之心试图唤醒身陷“西方知识图景”中的学者群,为何忘却了具有“文化生态合理性、社会生态合理性以及现代意义的儒家伦理法”。[20]然而,与此针锋相对的是,认为以儒家为精神价值内涵的宗法思想将“泛道德主义同君权至上、皇权神圣的国家主义与重血缘家族情结结合在一起,……忽视人的正当需要和权利,漠视人的尊严和人格,更与民主平等精神相悖,导致权对法的吞噬、情对法的销融,形成官本位、讲身份等级的恶果”![21]客观地讲,作为在特定历史背景之下形成的国家治式———“礼入法、法尊礼”甚至“礼即法”的传统,我们只能将它置于其依存的历史境遇中进行忠实的理解,而不能随意地进行“时空置换”并穿越历史的区隔与当下来一番“对号入座”,并“以今批古”。因此,无论是同情也好,批判也罢,其实殊途同归:传统,不能盲从,更不能割裂!

二是诠释原典,以此来挖掘已经预设的理论内容,比如对封建伦理法的代表之作《唐律疏议》的解读。与第一种倾向不同的是,在诠释原典过程中,均是表现出一种积极肯定的姿态,而非相反,认为只要吸取、转化原典中的思想或许能“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22]。不可否认,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必要的法伦理思想元素,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是学科研究的路径之一,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仍然存在可以商榷的问题。

问题之一,研究的准确定位。将研究的视点置于传统文化领域之中,必然面临如何定位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无论是同情式的姿态,还是反思批判,均在这样一个理论假设与定位———传统文化孕育出了内容丰富的法伦理思想———下进行。那么,传统文化中是否蕴含着丰富的法伦理学思想元素,这个命题本身就需要认真的审视。

问题之二,解读与转化问题。对文化原典思想的研究,大多采用解读的方式,而解读存在诸多层级:一是“实谓层”即原典(作者)实际说了什么;二是“意谓层”,即原典(作者)想说什么;三是“蕴谓层”,即原典(作者)可能说什么;四是“当谓层”,即原典(作者)本应该说什么;五是“创谓层”,即为转化或活化原有思想,我必须创造性的表达什么。[23]解读的层级要求实际上需要原典解读者与原典及其作者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和互动,由此进入“照着讲”、“学着讲”、“接着讲”,然后“自己讲”的良性通道,才能真正达致思想活化的预期目标。不过,目前学界的脚步仍然停留在原典之中,因此,转化传统文化中的法伦理思想元素仍然任重而道远。

问题之三,“伦理法”的定性。如果将“伦理法”确定为一个规范意义上严格的学术概念,那么,必须明确其价值意蕴和研究对象。就目前的研究倾向而言,大多从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的“礼法合一”以及“宗法伦理性”特质来确信并运用这一概念审视包含儒家伦理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这样的确证与应用的逻辑是否恰当,是否关切“伦理的法”与“伦理化的法”及其与“伦理法”之间的异同,及其在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中的演变轨迹:先秦(孕育与展开)———汉唐(抽象性发展)———宋明理学(原初儒家直至辩证综合),此期间是否是“伦理法”以一贯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这些理论命题却是“伦理法”无法回避的。余论学科研究即将跨越三十年,虽未成为一种“显学”,但也不再是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士”,其不仅以一门交叉学科姿态拓展并延伸了法理学与伦理学的研究疆域,而且也逐渐构筑并精心经营着自身的研究阵地。尤其是在伦理学研究范式之中,可与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三驾马车”———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学并驾齐驱,成为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引擎与推力之一。

篇8

关键词:体育学;标引关键词;体育学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2-0020-05

对于体育学研究的热点分析,切入点、角度很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从论著的被引情况人手。本文对体育学研究的热点分析是利用收录的各类体育学论文标引的关键词为素材进行的,这也是以往研究学者很少或几乎没有开展过的研究设计。 2000至2004年间,CSSCI共收录体育学论文标引的各类关键词11487个次,这些关键词几乎涉及到体育学所有方面。通过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我们可以分析体育学各研究对象被关注的程度,一般情况下,关注度越高(关键词被标引的次数越多),该关键词所涉及的主题就越可能是一个研究热点。

由于体育学论文的关键词专指度过于宽泛,难以借助其考察研究热点,如果将这类关键词和同类关键词结合考虑时,就能使这些关键词的专指度变得相对集中,成为了我们能利用的素材。因此,我们将体育学论文标引28次以上的前100个关键词进行归类梳理,通过归并从而得到以下6大类关键词词汇:即体育教学、竞技运动、、社会体育、体育基础学、传统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然后,再对这6大类关键词进行专指度的精提炼,从而又得到了本文以下分析的各类研究热点信息。

1 体育教学类关键词分析

在选用被标引排序前100位的关键词中,体育教学类关键词大约占20%,但在CSSCI收录的全部体育学论文关键词中体育教学类关键词占了更大的份额。下面的一组体育教学的关键词恰好反映了当今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的主题内容(见表1)。

体育教学包括中小学、高中和大学所有层次的体育教学。在这些关键词中,有几个是特指大学体育的,其他都是泛指。这些关键词较集中反映了课程、教法、能力、素质、体质、健康、教师和教改等方面。从体育教学的实践来看,这些方面也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先就“课程”而言,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课程设计科学、合理,针对性就强,教学对象就会有兴趣。这样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在科技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课程设计和改革是教育者研究的主题。

“教学方法”确切地说是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门道、措施、程序等。一种科学、合理的教法能让教学活动事半功倍,但这种教法需传授者去研究、探索。体育教学是一种较特殊的教学,因此,更需要体育教师、体育机能或知识传播者对教法进行研究,这也是“教学方法”为什么能成为被标引频繁的原因所在。可以预言,“教学方法”将是体育学永久的研究热点。

“能力、素质、体质和健康”这4个方面应属体育教学的效果指标。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通过教学获得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素质、体质,成为一名健康合格的人才。培养健康人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探讨如何培养健康合格人才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这些方面研究会吸引诸多体育教育人士的关注,也是这些词被较多标引的原因。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需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水平是关键。因此,在体育教学研究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一直都没被冷落过。至于“教改”,前面所涉及的诸多体育学的研究问题其实都是以教改为主题的,是体育改革的方方面面。教学研究为教改服务,教改是教育发展的宏观说法。综上所述,被体育教学研究的关键词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客观状况,也说明了人们对体育教学的关注程度。

2竞技运动类关键词分析

与竞技运动相关的关键词见表2。这些关键词较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研究倾向:第一种研究倾向是5项竞技运动项目(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竞技体操)成为体育学研究热点,与我国目前体育的现状是吻合的,其中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较好的运动成绩,如乒乓球、排球和体操,也有较好运动基础和出现优秀选手的篮球和田径项目,田径有刘翔的突出表现,篮球则以姚明加入NBA作为杰出代表,而且这两个项目也是我国开展较为普及、有一定基础和运动成绩的项目。因此,这5项运动作为关键词被广泛标引,作为体育竞技运动研究热门课题是可以接受的。第二种研究的倾向是竞技运动中的两个主角――运动员和教练员。他们是竞技运动最主要的实施者。运动员更为重要,他是运动成绩和名次的直接创造者。对于运动员的培养,要涉及到选材、技术练习、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战术意识和临场比赛经验等方面。这些环节都需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的共同研究和实施。故运动员和教练员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关注的人物是可以理解的。第三种研究倾向是科学训练的技术与方法。它包括能力培养、心理训练和高原训练等。这些环节是科学训练、获得优异成绩和名次所不可缺少的手段。竞技运动是一种极限运动。目前运动纪录在不断提高,几乎到了人的能力极限。高水平体育比赛已到了非常完美的境界,很难分出高低。微小的细节就能决定比赛的胜负。因此,如何来挖掘人的运动潜力和培养综合能力是放在各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面前的首要课题。

3社会体育类关键词分析

在利用体育学研究被标引关键词来分析哪些是研究热点时,在对社会体育的被标引关键词作数量统计时就发现了2000―2004年间社会体育的发展势头强劲。在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都有了长足进步的同时,社会体育随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而得到重视,并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下面一组关于社会体育关键词的统计结果可说明这种看法(见表3)。

这类关键词数量多、出现频率高,说明社会体育的研究不仅仅是政府强调、百姓热衷,学术界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从关键词分析,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涉及社会的各种体育现象、体育制度,譬如:大众体育、职业体育、体育经济等等。表中排序在前的11个关键词主要涉及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关键词又反映了4个方面的发展。即:宏观发展、文化发展、人才发展和学科发展。尽管这种分析带有文字的直意和推断的主观性,但却客观地反映了社会体育研究的现状。

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受本国社会和世界大社会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体育改革的目标与思路。具体为:体育要在观念层次、操作层次和行为层次上有大的转变。1993年又确定了90年代到21世纪体育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在此之后的一个阶段,许多体育社会学专家、学者讨论了实施对策,尤其是体育行政体制的改革。他们还讨论了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协会制,如何将体育面向市场。这一切对于中国体育改革的“弄潮儿们”是一个新课题。“有中国特色的协会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实现。这种变革需社会各级的合作。因此,这类研究从那时起至今仍是社会体育的研究热点。随着体育的市场化,对体育产业、体育消贵、体育经济和体育市场的研究应运而生。体育要适应市场,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市场也瞄准了体育,再加上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新要求,又催生了大众体育。如何组织和开展群众体育?如何建立群众体育的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这些问题又列入了社会体育的研究行列。社会体育的研究内容也在无意中被扩大了。

4体育学基础研究关键词分析

在被标引排序前100名关键词中,有些涉及到体育基础学研究,但主要以学科名出现,如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由于它们专指度低,因此我们难以对此作深入的研究。故只对这些相关词作宏观分析。我们从所有出现频率在28次以上的关键词只挑取到6个相关关键词(见表4)。

尽管基础学科研究的关键词不多,但却反映了基础学科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这6个关键词实际上代表了6个学科,它们分别是: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管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理论。从应用的角度看,这6个学科适用而非常广,尤其是对于科学训练、竞技运动特别重要。在竞技运动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在进一步加强科学训练的理论研究中,这些基础学科必定会涉及、热门,因而也是基础学科关键词为什么会被频繁标引的原因。_f以肯定,对这些基础学科的研究一定会经久不衰。其实,如果我们把被标引关键词扩大到300个,就会发现涉及基础学科的关键词出现的就很多了,如运动保健学、运动统计学、社会体育学、体育法学等。可见体育基础研究是体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

5传统体育研究关键词分析

在被标引排序前100名的关键词中,还有一组传统体育方面的关键词(见表5)。虽然它们所占份额不多,但也是被关注的热点之一,说明传统体育在体育学热点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传统体育是东方四大传统体育(中国传统体育、印度传统体育、日本传统体育、伊斯兰传统体育)中最丰要的一种。东方传统体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粹。最近20年,西方体育在小断吸纳东方体育的营养部分,尤其是中国传统体育中的精神文化和传统文化部分。中国的处世之道(即传统的道德观)和养生之道(即传统的健康观)在日益吸引着世界大众体育的目光。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两点也是国人对传统体育祟拜的内容、尽管在近代中国传统体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和西方体育的冲击,发展有些衰弱,但中国传统体育的精粹是无法让人们忘怀的。在传统文化被中国人重新审视和关注的今天,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在复苏。近十几年来,亚洲地区的体育运动都将中国武术项目列入其中。中国也正在积极争取把武术列入奥运比赛项目。这一系列发展举措都是源于中国传统体育的魅力,同时也是人们为继承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所做的努力。

表5中的统计数字可以反映中国传统体育研究的现状和受关注的程度。在2000年至2004年这五年内,对该方面的研究虽然与其他体育领域研究相比是有些差距,但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就这6种关键词被标引量而言,2000年是48篇次,到了2004年则上升到了105篇次。5年问被标引篇次增长了一倍多、客观量化数据证实了中国传统体育研究在复苏、并趋于热门。通过这些数椐还可以看出,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关于中国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中国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

6奥运类关键词分析

在体育学被标引排序前100名的关键词中,还有一组以研究奥运为主题的关键词(见表6)。

从表6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如果把这一组词合计起来,它们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应该说以奥运为主题的研究在我国没申办奥运会之前是廖廖无几的。自第一次申办时起,该类研究和介绍就明显地增多。在申办成功之后,与奥运有关的研究不仅量增多,而且也成为了热点研究。关键词被标引排序列前也就说明这一点。

篇9

【关键词】电气;设备;发热;原因;措施;研究

引言

电气设备的发热问题指的是电气设备和进行连接的母线及电缆间某些工作点所产生的热量远远大于其散热能力。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及个人用户对于供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用电负荷的增长使得相关电气设备在防止电力事故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电气设备中的发热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对于一些老旧电气设备和大载流电气设备而言,这种发热问题更为棘手。因此,预防和解决电气设备的发热问题在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1、电气设备中常见的发热问题

1.1涡流发热

涡流发热现象主要是由涡流损耗诱发的,而涡流损耗的现象广泛存在于电气设备中(例如变电站中的变压器的铁损),铁损包括磁性材料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以及剩余损耗,这种损耗对于变压器这类交流电气设备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危害,首先是磁滞损耗,铁磁材料作为磁介质,在一定励磁磁场下产生的固有损耗,也就是在电能转换磁能过程中会产生损耗,直接造成变压器等交流电气设备额外的功率损失,此外,磁通发生交变时发生涡流损耗,铁芯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呈旋涡状,导致线圈的温度升高发热。这种涡流损耗也会发生在其他一些电气设备中(如穿墙套管等)。在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中,其工作电流可以达到KA的数量级,这些电流产生磁通也会较大,从而发生涡流损耗的现象,发出的极大的热量长期作用于密封式的穿墙套管上,会导致穿墙套管过热而损坏。

1.2隔离开关运行发热

在电气设备中存在的各种隔离开关中,通常都会发现这些开关的在运行过程中发热部分基本都集中在隔离开关与导线连接点处,同时发热量也很大,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到这个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1)户外安装的隔离开关,其导线会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位移,这样很容易导致负责连接的螺栓松动,从而使得导线的有效接触面积大幅减小,根据导体电阻公式推得,导线在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大,这样显然会造成发热;(2)隔离开关和导线之间的连接点在工作的过程中长期暴露在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蒸汽、灰尘以及某些活泼气体影响,同时也伴有水分侵蚀,这样就会在连接件的接触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增大氧化处的电阻,工作时有大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大量的热;(3)不理想的工作环境或是环境污染会使得隔离开关上的连接部件锈蚀,从而导致这些开关失去应有的弹性,甚至断裂,这直接会造成接触部位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1.3电阻损耗发热

由焦耳定律可知,通有电流导体的所产生的热量为:,其中Q为产生的热量,I为导体上通过的电流有效值,R为导体的电阻值,t为时间。从焦耳定律可以得出,当电阻上有电流流过时,就会产生发热的现象,这种由电流流过电阻产生的发热通常出现在载流电气设备中(例如导流体及导流体相互之间较大的连接点电阻会导致电流流过时产生大量的热)。

1.4导线线夹发热

防止导线线夹发热现象的发生在一个方面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从焦耳定律来讲,一般导线线夹发热都是因为电阻增大,常见的导线线夹电阻增大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1)线夹的连接紧固螺栓松动,从而导致电气接触面接触不紧,局部甚至未接触,造成电阻增大;(2)线夹接触面的氧化问题,导线线夹一般由铝材制成,铝制材料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然氧化,高温会加速氧化反应的速度,因而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这样就引起了整个接触电阻的增大。此外,电力线路输送功率的不稳定、环境温度波动会造成导线线夹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及其他因素会使得电气接触不良,使得空气流入促进氧化;(3)导线线夹引流板的发热,会使得其温度一定程度的升高,引流板变形,导致接触不紧的面积进一步增大;(4)在进行导线的连接工作时,没有及时对线夹和导线清洁和涂抹电力复合脂,同时如果复合脂的密闭性不佳,也会造成由于潮湿造成的导线氧化,增大接触电阻而发热;(5)某些导线线夹的结构在设计上不合理,容易导致线夹处发生涡流损耗而发热。

2、电气设备发热的预防措施

2.1风冷法

风冷法一般而言就是使用强行排风从而实现对于电气设备的降温。在实际中常用的强行排风降温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1)在开关柜后部的上下别安装风扇设备,同时在开关柜内设有温控器,其温度值预先进行设定,当开关柜内的温度达到这个设定值时,便启动风扇进行强行排风降温;(2)上面方法的基础上,额外在保护回路中设置一个电流继电器,同样预先设定有电流数值,当运行的电流大小大于等于这个数值时,启动电流继电器和风扇排风降温。

2.2接触面处理

预防电气设备中的发热问题,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把导线之间的接触面进行高质量的处理。对于接头的接触面,如果其严重不平,可以通过锉刀把将接触面不平处及毛刺锉掉,从而使得整个接触面平整光洁。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处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母线在加工后的截面减少,对于氧化膜可以使用钢丝刷将其去除,通过辅有乙醇或丙酮的棉纱把接触表面擦拭干净。

2.3红外热成像

红外热像仪具有无需制冷、工作寿命长等特点。仪器内部的各种参数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电气传输补偿模型,并且能够自动修正各种测量误差。红外热像仪器使用板卡完成热图数字记录的记录工作,一般而言每张卡可以存储高达1000张热图,同时还允许相关的用户对系统的硬件进行设置。红外热像仪器具备高级的镜头自动校准和识别功能,内置滤光片工作人员可以极其方便地对红外热图像进行点、线以及区域热图分析。具体工程中的应用表明红外热像仪器在检测电气设备的外部故障和内部问题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检修方法相比,利用这个仪器可以实现非接触、不解体、非破坏以及不停电检修,大大提高整个电气设备的维护效率。

3、结束语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一些电气设备发热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相关经验,提出了电气设备的发热问题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由发热问题造成的电气设备事故,进而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董桂云.银川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特点分析[J].青海电力,2001(1)

篇10

一、 工程概况

基本气象:深圳市各季(45年的资楼统计)的平均天数、气温如下:

二、热量计算与机组选型

1、酒店热水用水量计算:

客房:184床X200L/床.天=36.8吨

员人:150人X80L/人.天=12吨

水疗:100人次X120L/人次=12吨

餐饮区:742人.次X20L/人.次=14.8吨

员工餐厅: 150人.次X10L/人.次=1.5吨

会议: 128人.次X3L/人.次=0.38吨

总用水量为:36.8+12+12+14.8+1.5+0.38=77.48吨,以80吨计。

1)热量计算:

A、根据确定的用热水量即可得出80T冷水从10℃(以冬季平均工况计按5℃,自来水温度10℃左右)温升到60℃时共需要的热量为:

Q=C•M•T=80×1000×(60-10)=4000000Kcal

C-------水的比热容,1Kcal/kg•℃

M-------水的质量,kg

T------温升,℃

B、根据确定的用热水量即可得出80T冷水从15℃(以春秋季平均工况计,自来水温度15℃左右)温升到55℃时共需要的热量为:

Q=C•M•T=80×1000×(55-15)=3200000Kcal

C-------水的比热容,1Kcal/kg•℃

M-------水的质量,kg

T------温升,℃

C、根据确定的用热水量即可得出80T冷水从25℃(以夏季平均工况计,自来水温度25℃左右)温升到45℃时共需要的热量为:

Q=C•M•T=80×1000×(45-25)=1200000Kcal

C-------水的比热容,1Kcal/kg•℃

M-------水的质量,kg

T------温升,℃

三、供热系统运行费用对比及核算(全年入住率按60%比较)

三、造价成本

一、燃气锅炉热水机组造价:

二、空气源热水机组造价:

两设备价格相差为:555,000-271,000=284,000元

结论:热泵设计寿命为15年,每年维护保养两次,每台按800元一次,每年保养费为14400元,平均设备材料费用为1万元。能效比衰减为10年后80%,则每年平均能效为原设计的90%,则每年的平均费用为100,649/90%=111,832元,每年实际运行费用为111,832+ (9X800X2+10000) =136,232元,比用燃气节省费用为:248,673-136,232 =112,441元,十年时间内运行费用为:10X112,441=1,124,410元,扣除设备差价为:1,124,410-284,000=840,4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