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猪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放养猪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小户散养。农村中很少有大规模的养猪场,很多都呈小户散养的模式;2.大规模养猪场污染问题较为严重;3.传统的养殖模式,未利用和引进新的技术;4.对疫病防治缺乏足够的技术。
二、提高生猪养殖技术
1.简易技术措施
1.1对生猪实行保护性养殖。在养猪场周围栽植蔬果、冬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以遮荫降温,在夏秋季给猪场提供一个相对凉爽环境,在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或者封闭式圈,这样在一年四季猪场的环境温度都比较恒定,会减少疫病的发生几率,提高生猪质量。
1.2推行高密度养殖生猪。高密度饲养生猪,不仅可以节省场地费用,降低成本,而且生猪失去活动场地,就会吃饱则睡,导致长肉加快,增重快,降低饲养费用
1.3抓住合适时机出栏。各类猪达标体重:二元猪70公斤、内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国PIC猪105公斤,在达标体重这段时间出栏比较合适。在此之后,生猪体重日增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若不足体重出栏,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此外,生猪市场价格高时,体重相对越重越好;价格低时以体重轻些为好,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
1.4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选择品质优良的猪种,肉质好,出肉率高,推广杂交猪种育猪。
1.5采用“倒喂法”养猪。在小猪到中猪阶段,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饲养为主,配用必要的饲料添加剂和少量青、绿饲料。从中猪到出栏期,适当减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饲料,这种方式既可以缩短猪的饲养周期,又可以充分利用大量青、粗饲料资源,从而有效地节约了精饲料用量,使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饲养管理
猪种哺乳仔猪要控制好温度和相对湿度,保持空气新鲜干净。乳猪应该设有保温箱或保温室,并在分娩栏内安装护仔栏。控制开食日期的把握与补料的应用时间。小猪的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产仔数和育成头数的关键性措施。现代研究表明,只有当断奶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不会造成显著影响,而且产房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猪场才能实现最大产量。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利用强度,缩短母猪繁殖的时间间隔,增加母猪的年产窝数;可以降低对饲料消耗。小猪早期断奶,对母猪来说可减轻失重,节省饲料的用量;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母猪哺乳情况下,猪仔对饲料的利用是通过母猪将饲料转化为乳汁后再利用;早期断奶还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率。压死和下痢是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猪种和小猪早期分离,可以避免母猪压死小猪,降低小猪传染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机会。
3.卫生防疫
猪场内要注意卫生与消毒,保持清洁和通风,每天清扫猪场除粪,定期在通道内用消毒剂消毒,既要防止外来的疫病,更要要防止粪便污染传播疾病,还要按照相关规定程序注射疫苗。主动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的免疫监测、疫病监测和监督检查。生猪养殖场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免疫接种并结合其他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平时经常观察猪群采食、排粪情况及精神状态,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免疫时所有的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疫苗做到严格现用现配,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作无害化处理,随时监测养猪场的疫病情况,怀疑有发病时,应尽快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将病料送达指定的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确诊。
4.生猪养殖条件,养殖时所用饲料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生长阶段,配制不同的饲料,各种营养物质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混合,使营养平衡,全面得到满足,并提高饲料转化,避免造成浪费,影响小猪生长。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杨树蛀干天牛;虫情监测;检疫;林业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79-01
杨树蛀干天牛是为害杨树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具有抗性强、天敌少、防治困难等特点。因此,防治杨树蛀干天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杨树蛀干天牛危害具有毁灭性、隐蔽性,故在杨树蛀干天牛防治过程中要将长效措施(预防性措施)和短效措施(歼灭性措施)相结合,掌握杨树蛀干天牛的种群动态信息,采取综合防治杨树蛀干天牛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生产中常用的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加强虫情监测
根据杨树蛀干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监测工作宜在每年的4、7、10月进行。在4、10月,主要监测树干上有无侵入孔、羽化孔、产卵刻槽、排木丝等比较明显的危害症状;在7月,除了观察上述特征外,还要重点观察树冠、树干、林分内有无天牛成虫[2-3]。将公路、铁路、城区等宜发生天牛危害的地区作为普点。普查方法可采用专业队伍普查和群众普查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有奖举报制度,要经常性地开展监测工作。
2严把检疫关
木材、苗木调运可以远距离地传播杨树蛀干天牛,在无天牛危害区形成新的发生基地,这是天牛疫情远距离扩散的主要途径。因此,应在天牛发生区和保护区间设立流动检疫哨卡或检疫检查站,严禁携带杨树蛀干天牛的木材和苗木出境,建立严格的检疫控制制度,对控制杨树蛀干天牛疫情扩散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林业防治措施
3.1清除虫源
在11月至翌年2月(即避开天牛成虫羽化期),对新疫点、新发生区的虫害木和受害严重、单株虫口密度大、木材已失去利用价值的虫害木进行彻底清除,并对清除的虫害木进行严格的灭虫处理。灭虫处理采用熏蒸法,即将虫害木剥皮后堆放整齐,用磷化铝片剂30 g/m3,用塑料薄膜覆盖,熏蒸7~10 d [4]。对柳树等萌芽能力强的树木,由于天牛主要在上部危害,可以将有天牛的树干上部截下后进行灭虫处理。
3.2改造纯林林分结构,营造混交林
对现有的杨树纯林林分结构,要结合虫害木清理和杨树资源的正常利用,逐步改造成多树种的混交林林分结构。选用松、杉、柏类(如油松、雪松、水杉、柳杉、侧柏、圆柏等)、泡桐、臭椿、国槐、刺槐、苦楝、杜仲、白蜡、毛白杨、新疆杨、中林106杨、中林107杨、天演速生杨、经济林树种(如枣、梨、杏、桃、苹果、枸杞等)等免疫、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的抗性。
3.3加强树木管理,设置饵树
对树木及时进行修枝,可以有效减轻天牛对树木的危害;在立地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利用伐根嫁接毛白杨,一般四至五年生胸径可达10~15 cm,可以提高林分恢复更新速度;以5~7年为1个轮伐期,培育小径材,定期皆伐利用,可有效防止天牛危害;要加强对疫区内有虫树木、无虫树木的管理,防止树木随意丢失,以避免造成天牛疫情的人为扩散蔓延;造林时设置10%~20%的饵树,可以确保目的树种成林成材。饵树以糖槭(复叶槭)、大关杨等天牛喜食树种为宜。
4生物与人工防治措施
一是虫生真菌中以白僵菌的应用最为有效。白僵菌剂型以高孢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白僵菌高孢粉与西维因粉剂混用(1∶5);可于4月初至7月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的14:00―20:00,用白僵菌菌液含菌量1.6亿孢子/mL,加0.01%吐温80,再加入低浓度触杀性农药,喷雾、涂干、注孔,10 d 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二是可引种接种花绒寄予甲和斯氏线虫防治杨树蛀干天牛。华绒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 (Fairmaire)]是天牛蛹期和幼虫期的寄生性天敌,华绒寄甲卵对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swainsoni(Hope)]幼虫的自然寄生率平均达到29%。三是在片林中悬挂朽木段。此法可以招引大斑啄木鸟,从而达到防治效果。四是人工防治。可于7―8月人工捕捉成虫,8―10月和2―4月人工砸卵(产卵部位上方0.5 cm处)。
5化学防治措施
5.1幼虫期
一是毒枝法。可用枝条蘸灭害灵2倍液、2.5%溴氰菊酯粉10倍液,或甲敌粉等药液(粉剂可先蘸水,再蘸药粉),或以麦秆蘸40%叶散蝉粉、甲敌粉、灭害灵粉、甲六粉、2.5%溴氰菊酯粉等插入虫孔防治树干内大幼虫,此法实用、经济、方便、易推广。二是内吸法。将40%氧化乐果乳油、40%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60% 3911乳油、50%久效磷乳油注入树体,可防治树干上部杨树蛀干天牛幼虫[5]。三是毒签法。防治大幼虫可采用灭害灵粉、甲敌粉、2.5%溴氰菊酯粉触杀毒签,或磷化锌熏蒸毒签,乳胶保护膜可延长毒签贮藏期和有效期。四是注孔法。高浓度药液注射入虫孔可防治树干内大幼虫。五是喷孔法。用5%来福灵乳油、2.5%功夫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倍液、25%菊乐合脂乳油、40%久效磷羊毛脂1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40%乐果乳油50倍液以机动或背负式喷雾器喷干或涂干,可防治皮下幼虫。六是堵孔法。可用磷化铝片剂(1/16~1/8片)堵虫孔后以泥封口。
5.2成虫期
一是药环法,用药液在树干上喷环,可使用50%敌敌畏乳油+柴油、5.7%百树德乳油+柴油,或2.5%功夫乳油+柴油(药油比1∶10);二是毒圈法,在害虫产卵部位用西维因毒棒,或溴氰菊酯毒棒涂2 cm宽的毒圈;三是喷雾防治,可在成虫羽化期利用绿色威雷400倍液进行树冠、树干喷雾,一次喷药残效期可达60 d以上,1年喷1~2次即可,连续防治4~5年,可基本控制天牛危害;四是涂干法,在直径6~15 cm的树干上喷涂对水的5%西维因粉剂。
6参考文献
[1] 李英楠,于秀伟.杨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1(4):74.
[2] 王娟,陈茂康,杨胜全,等.豫西地区杨树有害昆虫及植食螨类发生种类记述―鞘翅目[J].陕西农业科学,2011(3):167-169.
[3] 丁鑫,沈植国,李永成,等.郑州市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种类及危害现状调查[J].河南农业科学,2011(6):100-102.
篇3
论文摘要 针对杨树主要害虫,如天牛、杨小舟蛾和草履蚧的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方法。
杨树是世界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发展杨树生产,不但能为这些地区提供大量的工业用材和生活用材,而且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杨树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害虫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现将杨树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天牛
天牛幼虫蛀食主干、枝条和根茎,轻则造成木材质量下降,重则树干风折,甚至全株枯死,丧失利用价值。
1.1捕杀成虫
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害杨树的天牛主要有2种:一是云斑天牛,其成虫体黑有光泽,每一鞘翅上有白色细花斑近20个,1年发生1代。成虫5月下旬出现,5月底至6月初为产卵盛期;二是桑天牛,6~7月成虫大量发生,有趋光性,夜间成虫出洞产卵。掌握其产卵期,就可以用木棍敲打树木,震落成虫并捕杀。
1.2捶击产卵处
云斑天牛的卵一般多产在离地面2m以内的树皮上,产卵伤痕圆形、椭圆形或月芽形,产卵处常有泡沫状或呈湿状。桑天牛产卵刻槽高度一般在距地面1~6m处,产卵处上部树皮多被咬成乱麻状,枝条细的则四周咬成环状伤痕。掌握产卵及危害特征后,可在巡捕天牛成虫时,用一小木锤或铁锤,在产卵伤痕处轻击数下,即可击破卵粒或击杀刚孵出不久的幼虫;或用刀把树皮连卵一齐刮下,刀口深达木质部,刮除后,外涂保护剂;也可用铁丝钩杀幼虫。
1.3堵塞虫孔
天牛幼虫蛀入木质部后,稍加留意即可发现皮部的虫孔,下部排粪孔有木屑及粪便排出,上部通气孔多带灰色伤流,只要全部堵塞虫孔,幼虫就会窒息而死。堵塞虫孔方法有:一是就地取树枝,按虫孔的大小削桩,用小木桩将所有大小蛀孔塞满塞紧;二是用粘性强的泥土堵孔,分层用木锤顶入塞满塞紧;三是用布条或棉球沾上挥发性强的农药塞入蛀孔,后用粘泥封闭蛀孔,效果最好。
1.4树干灌药
在发现树枝有新鲜虫粪排出的地方,在最后1个排粪孔处,用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25%溴氯菊酯3 000倍液灌注虫孔内,处理3d后,继续检查1次,如仍有虫粪排出,再加处理。灌注药液的工具可用兽用注射器,或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取下,喷杆头上可装上特别的尖喷头,打足压力,将尖头对准最下一个新鲜排粪孔将药注入,并在孔中插入一小枝干,以防洞中幼虫上爬。
1.5熏杀幼虫
毒签成分:磷化锌3%、草酸9%、阿拉伯胶粉56%、水32%。将胶水混合成2份(加热溶化),冷至80℃时,在一份内加入磷化锌,另一份加入草酸,用竹签在磷化锌中蘸药冷却阴干后,再蘸草酸胶液,遇水即产生毒气。
1.6树干涂毒
选择粘性强的泥土加水拌成泥浆,再加入敌敌畏或辛硫磷药50倍液。搅拌均匀后涂刷2m以下树干至基部,可有效阻止天牛咬伤树皮产卵,并能抑制已产卵的幼虫孵化。涂刷时间:5月中旬1次,7月中旬1次。
2杨小舟蛾
杨小舟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年发生5~6代,以蛹在干基周围的枯枝落叶和地表土层内越冬,以幼虫啃食杨树叶片,可造成大面积杨树树叶被食殆尽,严重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死亡。
2.1人工灭蛹
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为盛期;5月下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中旬为盛期;第2代成虫出现7月上中旬;第3代成虫出现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产卵,孵化为第5代幼虫,发育早的第5代蛹能羽化发生第6代。在蛹没有羽化前,将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表土层清除,可杀灭虫蛹,减少虫蛹基数。
2.2树干注药
幼虫孵化前至幼虫初期,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打孔的个数依据树干的粗细而定,胸径20cm以下的打2~3个孔,20~30cm的打3~4个孔,每孔内注药液6~8mL,药剂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如久效磷等。
2.3喷雾
在幼树危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菊酯类农药。
此外,可推广应用抗虫转基因杨树。
3草履蚧
草履蚧成虫、若虫在嫩枝、幼芽等处吸食汁液,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枯死。
3.1诱杀雌虫
草履蚧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基部附近的土壤中越冬,翌年1月下旬开始孵化。若虫孵化后,暂时停居在卵囊中,随着温度上升,在温暖的晴天开始出土上树,以3月上中旬上树较多。若虫上树时间多集中于10~14时,沿树干爬上嫩枝、幼芽吸食汁液,以4月为害最为严重。雌虫为害至5月下旬开始下树,钻入树干周围5~7cm深的土内或石块下,分泌白色絮状卵囊,将卵产于其中越夏、越冬。在5月雌成虫下树入土产卵前,在树干基部周围挖环形坑,坑内压实,并放些土块,再在上面覆盖些树叶,诱杀产卵雌虫。
3.2人工捕杀
用扫帚刷杀雌虫;或在8~10月挖除土中白色卵囊;或在早春初龄若虫出土上树为害前,在树干基部涂粘虫胶带。粘虫胶可用废重机油1L,松香150g,另加少许蜡加热搅拌配成;也可用棉籽油脚或生产脂肪酸剩下的废料加沥青熬制成油沥清粘虫液。胶环带以13~17cm宽为宜,涂胶后要定期检查,除去粘着的草履蚧,并加涂粘虫胶,以防干涸失效。
3.3药剂防治
篇4
[关键词] 德阳市 梨树 病虫害 种类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06-02
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国内栽培的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产我国。我国梨树栽培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梨树是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最为普遍的一种果树,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德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了经济林木的发展比例,梨树栽植面积已达7572.7hm2,栽培品种主要有金花梨、苍溪梨、黄金梨、翠冠梨、皇冠梨、早美酥、丰水梨等数十个品种,产量突破30000 t,成为德阳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管理水平粗放,肥水条件不足,品种老化,大小年结果现象突出,梨果产量逐年呈下降趋势,更为严重的是病虫害猖獗,造成部分梨树死亡和有花无果,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德阳市农村经济发展。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乡土果树品种,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我们针对梨树病虫害危害严重的现状,组织科技人员对德阳市的梨树主要病虫害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就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提出了建议,报告如下。
一、 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德阳市梨树主要病虫害有: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梨虎、梨实蜂、梨茎蜂、梨二叉蚜、梨黄粉蚜、梨网蝽、大蓑蛾、天幕毛虫、桃小食心虫、梨黑星病、梨锈病、梨轮纹病、梨褐斑病。
1.主要害虫
1.1梨大食心虫(Myelois perivorella Matsunua),鳞翅目,螟蛾科,又名斑螟蛾,俗称“吊死鬼”、“黑钻眼”。幼虫为害梨芽,主要是花芽;也为害梨果,主要是幼果。
1.2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又名东方果蛀蛾、桃折心虫,俗称蛀虫。以幼虫蛀食梨、桃、苹果的果实和桃树的新梢。
1.3梨虎(Rhynchites coreamus Kono),鞘翅目,象甲科,又名朝鲜梨象甲、梨实象甲、梨果象甲。主要为害梨,亦可为害其它蔷薇科植物。成虫、幼虫都为害,成虫取食嫩芽,啃食果皮果肉,造成果面粗糙,俗称“麻脸梨”;并于产卵前咬伤产卵果的果柄,造成落果。幼虫于果内蛀食,使被害果皱缩或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对梨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梨树重要害虫之一。
1.4梨实蜂(Hoplocampa pyricola Rohwer),膜翅目,叶蜂科,又名梨实叶蜂、梨实锯蜂、钻蜂。俗称花钻子、螫梨蜂。此虫为害梨,在花萼上产卵,小果受害,造成早期落果。
1.5梨茎蜂(Janus piri Okamoto et Muramatsu),膜翅目,茎蜂科,又名梨梢茎蜂、梨茎锯蜂,俗称折梢虫、剪头虫。是梨树春梢的重要害虫,成虫产卵为害春梢,受害严重的果园,满园断梢累累,影响树势和产量。
1.6梨二叉蚜(Toxoptera piricola Matsumura),同翅目,蚜科,又名梨蚜、梨腻虫、卷叶蚜。成虫、若虫都可为害,群集芽、叶、嫩梢和茎上吸食汁液,致使被害叶卷成筒状,早期脱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
1.7梨黄粉蚜(Cinacium iaksuinse Kishida),同翅目,蚜科,又名黄粉虫,俗名膏药顶。成虫、若虫均群集在果实的萼洼部位吸食汁液,被害部不久变为褐色或黑色,故称“膏药顶”。
1.8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半翅目,网蝽科,又名梨花网蝽、梨军配虫,俗名花编虫。成虫和若虫皆栖居于寄主叶片背面刺吸为害。被害叶正面形成苍白斑点,导致叶片早期脱落,影响树势和产量。
1.9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鳞翅目,蓑蛾科,又名大袋蛾。幼虫取食叶片,老熟幼虫在护囊里挂在树枝上越冬。
1.10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lsky),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天幕枯叶蛾、梅毛虫,俗名“顶针虫”。幼虫为害嫩梢、新叶及叶片,严重时可以将整株树的叶片食尽,影响树势和产量。
1.11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鳞翅目,果蛀蛾科,又名“桃小”。主要为害果实,被害果形成畸形果,影响品质和产量,是蔷薇科和鼠李科植物的重要害虫。
2.主要病害
2.1梨黑星病(Venturia pirina Aderh),又名疮痂病,为害果实、果柄、叶片和新梢,受害部位形成黑斑,引起梨树早期落叶,果实畸形,品质和产量下降,同时病树第二年结果减少,影响产量甚烈。
2.2梨锈病(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又名赤星病,为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也能为害幼果,引起叶片早枯,幼果畸形、早落,影响产量很大。
2.3梨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又名瘤皮病,主要为害枝干及果实,其次为叶片。引起早期落叶,影响产量。
2.4梨褐斑病(Mycosphaerella sentina Schroter),又名斑枯病、白星病,仅为害叶片,病叶后期外缘褐色,中间褪呈灰白色,密生黑色小点。引起大量落叶,影响树势和产量。
篇5
关键词:杨树;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53-2
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和吉林省农田防护林、枯死树更新改造工程的开展和实施,杨树栽植面积特别是新植幼林面积迅速扩大,杨树病害发生面积逐年加大,为害严重,不但影响了造林绿化的成果和进度,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制约杨树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将吉林省白城地区杨树人工林主要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期望能给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1 杨树烂皮病(腐烂病)
杨树烂皮病是杨树主要干部病害之一,在白城地区均有分布。是防护林、用材林、退耕还林地和城乡绿化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个别年份可引起大片林木死亡。2006年,白城地区杨树烂皮病普遍发生,严重地块苗木枯死率近100%。对镇赉、通榆、大安和松原地区乾安4县(市)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新植林地成片枯死总面积为3911.41亩,占造林地总面积的13.2%。
1.1 症状
干腐型:病斑多发生在主干分杈处和大枝、树干上。发病初期,光皮树种在患部透出褐色或灰褐色水浸状病斑,微隆起,病健交界处明显;粗皮树种病斑不明显。当树势衰弱、空气湿度大时,病组织迅速坏死,变软腐烂。手压病组织有褐色液体流出,有酒糟气味,以后病组织失水干缩下陷。患部树皮的韧皮部或内皮层呈褐色或灰褐色,糟烂如麻。病斑沿树干纵横方向发展。当病斑绕树1周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出现枯枝、焦梢等症状。
枯梢型:病斑多发生在1-2年生幼树主干或大树枝条上,初期病部暗灰色,不呈水浸状,使病斑以上枝条枯死,此时病斑皮层外部呈枯黄色,相继出现散生小黑点,韧皮部变为黑褐色,易与木质部脱离。
1.2 发病规律
在白城地区该病于4月份发生,5、6月为发病盛期,7月后病势渐趋缓和,至9月停止发展。
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腐烂菌在苗木中带菌率很高,当出现干旱、水涝、日灼、冻害等恶劣条件时,病害便迅速发生,造成巨大损失。
1.3 防治方法
1.3.1 伐除病树 对病斑横向长度超过树干周长一半的,应该及时伐除病树。
1.3.2 病树防治 对病斑较小树,可刮破病斑并用毛刷涂以10%碱水,或40%艾苏美特(福美砷)50倍液、10%菌清10倍液防治。
1.3.3 病树清除 秋冬季节清除病树、病枝,一律烧毁。春夏季节随时检查,发现病株、病枝,及时清除。
1.3.4 倒茬、消毒 老苗圃或蔬菜地后改的苗圃容易发生此病。发现此病后应换地倒茬,栽植杨柳以外的其他树种。如无地可换,育苗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和杨树插穗消毒。
1.3.5 多树种搭配 在更新、造林时,要实行多树种、多品种的合理搭配,提倡营造混交林。要种植一些具有免疫能力、抗性强的树种,增加林分的多样性和抗性。
1.3.6 改善林内卫生条件 改善林内卫生条件,推广森林健康新理念,增强林子自身抵抗各种病虫害的能力。
2 水泡型溃疡病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是威胁杨树造林成活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我国杨树上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枝干病害。现已遍及国内许多省市,危害60多杨树品种。据近几年调查发现,该病在白城地区发生普遍而严重。许多杨树幼龄片林、行道树发病严重,染病率达半数以上,严重林分100%植株受侵染。染病树木轻者导致生长衰弱、材积生长量下降、重者可使全株枯死。
2.1 症状
病菌入侵后在干部皮孔周围出现病斑,初期水泡状,圆形,直径1厘米左右,其中充满淡褐色液体。在5-6月,这些水泡会自行破裂,流出液体,病斑干瘪下陷,皮层变褐色腐烂,当病斑干枯后,出现黑色小点。11月初在老病斑处出现大黑点。
2.2 发病规律
11月底以前病菌侵入树干,个别苗木出现病斑,次年春4月底大面积出现病斑,受害部位明显。该病在白城地区于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月末至6月为发病高峰期。7-8月份病势减弱,9月份再次发展,10月份停止发展。病害发生呈现春-夏,夏-秋两个几乎是间断的高峰期。春季发病高峰是上年秋季侵染(病菌具潜伏侵染特性)而不是当年春季侵染的结果。春季造林时,初定植幼树上的新病斑也是先年在苗圃感染所致。
2.3 发生原因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发病原因病害发生与气候变化有关,如冬季温暖,早春气温回升快,病害发生较早。春季温度变化大,发病较严重。在发病期间,阴雨连绵可导致病斑大量出现。 造林或育苗密度大,空气湿度高,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2.4 防治方法
2.4.1 严格检疫 严禁带病苗木出圃,对插条可用80%好意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200-300倍液浸24h(小时)消毒。
2.4.2 选择抗病树种 可选育树皮粗糙的黑杨派或黑杨派间的杂交种栽植。
2.4.3 育苗密度不应过大 每1/15公顷(1亩)不宜超过3000株。留干苗不宜超过1000株,培育壮苗大苗。
2.4.4 浇水 苗圃地越冬前浇1遍水,以增强苗木抗病力。
2.4.5 除去病株 发现病株,及时除去,以减少侵染来源。
2.4.6 冬季苗木出圃前喷1次1%波尔多液或400倍多菌灵。
2.4.7 幼树护理 幼树栽植后及时浇水、培土,养护根系。
2.4.8 防治溃疡病 用1波美度石硫合剂涂干,可有效防治溃疡病。在发病期,当苗木发病时,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涂抹患部。涂前将患部划破,隔15d病可再涂药1次。
3 杨树灰斑病
本病可危害幼苗、幼林到成林,以苗期被害严重,常造成肿茎和多顶苗,导致育苗失败。该病在寄主不同部位表现为不同症状。在叶部为灰斑病,在顶梢为黑梢病,也叫黑脖子病,在茎干皮部则产生肿茎溃疡病。
3.1 症状
灰斑型:病叶最初生出水渍状斑,很快变为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病斑周围为褐色。后期在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
黑斑型:在雨后或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多从叶子尖端或边缘发生,迅速发展成大块坏死性病斑,在病斑上产生黑绿色霉层。
枯梢型:病菌侵染后导致嫩梢变黑枯死,而病部以上部分的枝叶为绿色,但很快死亡变黑,病梢常弯曲下垂或由此处折断,老乡称为“黑脖子”。
肿茎溃疡型:在苗木的茎干皮部,开始产生椭圆形褐色病斑,长度1-4cm,后失水下陷变黑,病斑中央渐变白色,出现黑绿色小点。随着树木生长和病斑发展,病部肿大,纵向开裂,露出变红色的木质部。
3.2 发病规律
该病在白城地区发生普遍,危害多种杨树品种,但以黑杨派及青杨派的杂交种易感病,其中以其中以小×黑、小青×黑和北京605最易感病。黑杨派、白杨派及其杂交种发病轻或不发病。6月初-6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为流行盛期,9月上旬终止。
3.3 防治方法
种苗不要过密,当叶片密集时,要适当间苗,或打去3-5片底叶,以通风降湿;苗圃周围大树下的萌条要及时除掉,以免病菌大量繁殖。培育幼苗的苗床应远离大苗区;6月末开始喷药防治,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10%双效灵100倍液,15d(天)喷1次,共3-4次,均可收到较好防治效果。
4 杨树黑斑病
杨苗黑斑病是世界性的杨树幼苗叶部病害,也是我国北方杨树的大害,它不仅可以引起早期落叶,还能造成育苗失败。在白城地区危害较重,1961年白城地区杨苗因受该病危害,损失达70%以上。
该病危害多种杨树的叶片和叶柄。某些杨树嫩梢和果穗也能感病。使罹病叶片提早1-2个月脱落,严重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在嫩梢上产生的溃疡斑,严重时形成枯梢。树木连年受害,可导致树势衰弱,为溃疡病、烂皮病(腐烂病)等次期性病害的发生创造条件。
4.1 症状
叶面和叶背都产生许多近圆形黑褐色病斑。叶斑初期为针刺状发亮的小点,后扩大为近圆形黑褐色病斑。空气潮湿时,在黑斑病的病斑上产生1至多个乳白色小点,当病斑数量多时,可连成不规则斑块,使全叶变黑枯死。在嫩梢上病斑初为梭形,黑褐色,后隆起,出现略带红色的孢子盘。嫩梢木质化后,病斑中间开裂成溃疡斑。
4.2 发病规律
该病在白城地区均有发生,危害杨树苗木、幼树叶片。通常在6月末幼苗长出3-4枚叶片时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9-10月为末期。苗圃处于低洼或排水不良地区,苗木密度大发病重;重茬病情严重。重茬次数越多发病越重。雨多发病重。
4.3 防治方法
加强苗圃管理。应选用抗病品种育苗,苗圃地应避免连作或避免将苗圃设在感病植株附近,可有计划地换茬育苗,种子带菌可用8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处理;合理密植、及时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及时清扫林内落叶,以减少病源;于5月中旬至7月初每隔半月喷1次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进行药物预防及防治。发病期间,苗圃和成林用200倍波尔多液或85%代森锰锌250倍液喷洒,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也可在6月上旬喷40%多菌灵800倍液,或25%百菌清600至800倍液防治。
5 杨树破腹病
杨树破腹病是对杨树速生丰产林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造林后三四年开始发病,发病期主要在早春3月份。首次发病症状为树干阳面20-50cm高度树皮发生纵裂,树皮失水,形成层死亡。夏季,死亡的树皮腐烂,形成伤口,两侧的愈伤组织逐年向伤口愈合,表现出不同症状,树皮开裂后,腐朽菌及各种杂菌侵入木质部,使木材腐朽,造成严重损失。
5.1 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树干西南面及南面,树干纵向开裂,裂缝深达表皮层、内皮层、甚至木质部。裂口处可延长达数米。破腹病可导致树木产生逐年加长的裂口,无愈伤组织;有的在裂口处产生新的愈伤组织,年复一年向两侧发展,中间露出木质部。导致木质部变色、变质、局部腐朽。常伴随烂皮病,加速树木衰弱,易造成风折。
5.2 防治方法
篇6
1、选用抗病、耐病丰产一代杂种,如齐达利、迪利奥、迪芬尼、美粉宝石等。
2、种子药剂处理,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小时,捞出沥干,再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分钟,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再继续常温水浸种。或将种子用肥皂水搓洗,捞出沥干后,再在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2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继续常温水浸种。
3、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4、喷洒3%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每亩制剂40~50毫升预防蚜虫。5、发病初期喷洒抗毒剂1号水剂200~300倍液,或1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含量33.3~50克。
二、早疫病
1、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
2、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再在常温水中继续浸种。
3、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含量25~50克,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含量170~240克,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含量103~462克,或波尔多液(1:1石灰:硫酸铜)稀释200倍喷雾。
三、晚疫病
1、选用抗病品种,如倍盈、金迪920,73-516等。
2、实行3年以上轮作。
3、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
4、发病初期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每亩制剂100~120克,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每亩制剂200~250克喷洒,或用72.2%霜霉威水剂500倍液灌根,穴灌药液250毫升。
四、叶霉病
1、选用抗病品种,如佳粉18号、粉鹤518、07春展14号。
2、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
3、发病初期摘除病老叶,深埋或销毁。
4、加强管理,适时通风,浇水后及时放风排湿,防止叶面结露。
5、发病前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每亩用药250克,密闭熏3小时后开棚。发病后喷洒2%春雷霉素液剂每亩有效成分含量2.8~3.5克,或50%多·硫(多菌灵·硫磺)悬浮剂每亩制剂70~80毫升,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含量25~37.5克。
五、灰霉病
1、加强通风管理,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
2、发病初期控制浇水,浇水后注意放风。
3、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病枝,销毁或深埋。
4、结果期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含量37.5~50克,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含量37.5~50克。
六、根结线虫病
1、选择抗病品种,如粉鹤518、拉比、雷蒙等。
2、与耐根结线虫病的葱蒜类蔬菜实行2~3年轮作。
3、选用大田土育苗,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
4、定植前病地每亩施入30~50千克液氨,施后覆膜数日,揭膜7天后定植。
5、发病初期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浇施。
七、蚜虫
1、用黄板诱杀有翅蚜。
2、喷洒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每亩制剂40~50克,或0.3%印楝素乳油每亩制剂40~60克。
八、烟青虫、棉铃虫
1、卵高峰后3~4天和6~8天喷洒苏云金杆菌乳剂每亩制剂100~120毫升,连喷2次。
2、在孵化盛期至2龄盛期,喷洒20%除虫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九、白粉虱
1、用黄板诱杀成虫。
2、培育无虫苗,要防止随苗将白粉虱带入温室。消灭前茬和温室周围的虫源。
篇7
关键词杨树;害虫;发生;防治技术;豫西地区
1形态特征鉴别
1.1卷蛾科(Tortricidae)
(1)杨小卷叶蛾(Gypsonoma minutana Hubner)。成虫为小型的蛾子。体长5 mm,翅展12 mm。前翅茶褐色,翅面有黑褐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横波状纹及斑点,翅中部有一条较宽的灰白色波状横带。后翅灰褐色。卵圆球形。幼虫体较短粗,灰白色,老熟时体长6 mm。头淡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两侧下缘各有2个黑点。胸足灰黑色。体节上的毛片浅褐色,上生白色细毛,腹部第5节背面透过皮层可见到2个椭圆形褐色斑块。蛹褐色,长6 mm。
(2)苹褐卷叶蛾(Pandemis heparana Deni & Schiffermuller)。成虫黄褐色,体长8~10 mm,翅展18~25 mm。前翅褐色,基部斑纹浓褐色,中部有1条自前缘伸向后缘的浓褐色宽横带,上窄下宽,横带内缘中部凸出,外缘弯曲,超前缘外端半圆形斑浓褐色。各斑纹边缘有深色细线[1]。后翅灰褐色。卵扁椭圆形,长径0.9 mm,短径0.7 mm。卵排列成鱼鳞状卵块。末龄幼虫体长18~20 mm,头壳近似方形,淡绿色。前胸背板绿色,大多数个体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1个黑斑。虫体深绿色稍带白色,毛片色稍淡。臀栉4~5根。蛹长11~12 mm,全体淡褐色,唯胸部腹面绿色。腹部背面各节有2横排刺突。
1.2潜蛾科(Lyonetiidae)
(1)国槐潜叶蛾(Phyllonoryc Teracucilla Mn)。成虫体长2 mm左右,翅展6 mm左右,全体银白色,有光泽,前翅顶端有星状金纹。卵圆形,黄白色。幼虫体长5 mm左右,黄白色。蛹长2 mm左右,锥形,胸背黑褐色,腹部黄色。茧丝质白色,两端各伸出2根丝带,附着叶背、树皮或建筑物上。
(2)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chiffer)。成虫体长3~4 mm,翅展8~9 mm。体腹面及足银白色。头顶有1丛竖立的银白色毛;触角银白色,其基部形成大的“眼罩”。前翅银白色,近端部有4条褐色纹,l~2条、3~4条之间呈淡黄色,2~3条之间为银白色,臀角上有1个黑色斑纹,斑纹中间有银色凸起,缘毛前半部褐色,后半部银白色;后翅披针形,银白色,缘毛极长[2]。卵扁圆形,长0.3 mm,暗灰色,表面具网眼状刻纹。老熟幼虫体长6.5 mm,体扁平,黄白色。头部及胴部每节侧方生有长毛3根。前胸背板乳白色。体节明显,腹部第3节最大,后方各节逐渐缩小。蛹浅黄色,梭形,长3 mm,藏于白色丝茧内。
1.3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
(1)杨银叶潜蛾(Phyllocnistis s aligna Zeller)。成虫体纤细,体长3.5 mm左右,翅展6~8 mm。全体银白色,头顶平滑;复眼黑色,椭圆形;触角着生于复眼内侧上方,梗节大而宽,密被银白色鳞片,其他各节暗色;下唇须较长,3节。中足胜节具长短不等的端距1对,后足脏节外侧生有稀疏的长毛,并具中距及端距各1对,中距着生于近基部1/3处。前翅中央有2条褐色纵纹,其间呈金黄色。上面纵纹的外方有1条源出于前缘的短纹;下方纵纹的末端有1条向前弯曲的褐色弧形纹。前线角的内方有2条斜纹,在外侧缘斜纹的下方有1个三角形的黑色斑纹,斑纹的下侧尚有1条向后缘弯曲的斜纹,其内方呈现金黄色,并由此向外发出放射状的缘毛[3]。后翅窄长,先端尖细,缘毛细长,呈灰白色。腹部腹面可见6节。雌绒腹部肥大,雄蛾腹部尖细。卵灰白色,扁椭圆形,长0.3 mm,宽0.2 mm。幼虫浅黄色,体表光滑,足退化,头及胸部扁平,体节明显,以中胸及腹部第3节最大,向后渐次缩小。头部窄小,口器向前方突出,褐色;触角3节,其后方各有微小褐色单眼2个。腹部第8、9节侧方各生1个突起,腹部末端分成二叉。老熟幼虫体长6 mm。蛹细小,长3.5 mm左右,淡褐色。头顶有1个向后方弯曲的褐色钩,其侧方各有1个突起。腹部末端两侧有1对突起,各腹节侧方有长毛1根。
2发生规律
2.1卷蛾科(Tortricidae)
(1)杨小卷叶蛾(Gypsonoma minutana Hubner)。1年发生4代,以幼龄幼虫在树皮缝隙中结茧过冬。翌年杨树萌发时,幼虫开始危害,5月中旬成虫羽化。以第2代幼虫危害最重,由于世代重叠,各虫期不整齐,直到9月上旬仍有成虫出现,最后一代幼虫危害至10月底,即在树皮缝隙中结灰白色茧越冬。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叶面,单粒,散产。幼虫孵化后吐丝将2片叶粘结在一起,啃食表皮呈网状,常几片叶连缀在一起,形成一小撮叶。幼虫极为活跃,受惊即弹跃逃脱。老熟幼虫在叶片粘结处吐丝结白色丝茧化蛹。
(2)苹褐卷叶蛾(Pandemis heparana Deni & Schiffermuller)。1年发生3代。以幼龄幼虫结白色丝茧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初至下旬羽化,第1代7月中旬至8月上旬羽化,第2代8月下旬至9月中旬羽化。幼龄幼虫于10月上旬开始越冬。
2.2潜蛾科(Lyonetiidae)
(1)国槐潜叶蛾(Phyllonoryc Teracucilla Mn)。1年发生3代,以包在茧内的蛹在树枝、树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过冬。翌年4月底至5月初(中龄国槐刚全部展叶)成虫羽化,晴天无风的午后,多在槐树周围飞翔,把卵散产在叶片上。5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孵化,钻入叶肉内取食,受害部位初为稍弯曲潜道,后呈灰褐色斑块。6月上旬幼虫老熟爬出叶肉,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在叶背或枝干上作茧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化危害。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3代幼虫孵化危害。10月老熟幼虫吐丝下垂,飘到树枝、树干或附近建筑物上,作茧化蛹过冬。
(2)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chaffer)。1年发生4代,以蛹在树干皮缝等处的“H”形白色薄茧内越冬。成虫趋光,产卵于叶面主、侧脉2边,数粒成行[4]。幼虫孵出后从卵底咬孔潜蛀叶内蛀食叶肉,常有多条幼虫同时蛀食,蛀道扩大连成一片,叶面呈现大的黑斑块。老熟幼虫在叶背结茧,但越冬茧则多在树干缝隙、疤痕等处,少数在叶片上;树干光滑的幼树树干则很少被结茧。
2.3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
该科主要有杨银叶潜蛾(Phyllocnistis s aligna Zeller),其在河南生活史不详。
3危害症状
(1)卷蛾科(Tortricidae)。幼虫孵化后吐丝将2片叶粘结在一起,啃食表皮呈网状,常几片叶连缀在一起,形成一小撮叶。
(2)潜蛾科(Lyonetiidae)。以幼虫在叶片表皮下潜食叶肉,使叶片出现蛇形斑,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削弱树势。严重时整株叶片枯萎,早期脱落。
(3)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以幼虫危害,初孵幼虫潜入叶片食害叶肉,被害叶片留有弯曲的虫道,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整个叶片仅留叶皮及叶脉。
4防治方法
4.1 卷蛾科(Tortricidae)
一是农业防治。树木休眠期彻底刮除树体粗皮、翘皮、剪锯口周围死皮,消灭越冬幼虫;二是诱杀防治。树冠内挂糖醋液诱盆诱集成虫,配液用糖∶酒∶醋∶水为1∶1∶4∶16配制;三是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发生期隔株或隔行放蜂,每代放蜂3~4次,间隔5 d,每株放有效蜂1 000~2 000头。四是药剂防治。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及第1代卵孵化盛期后是施药的关键时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48%乐斯本乳油、25%喹硫磷、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功夫、2.5%敌杀死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3 000~3 5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 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 500倍液,以及其他菊酯类杀虫剂或菊酯与有机磷复配剂。
4.2潜蛾科(Lyonetiidae)
一是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栽培,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二是在越冬成虫羽化前,及时清除落叶。成虫发生期及时网捕成虫。大树干涂白防治树皮下越冬蛹。三是灯光诱杀。利用成虫有趋性,进行灯光诱杀。四是化学防治。成虫活动期,或虫斑出现盛期以前喷洒50%杀螟松乳油2 000~3 000倍液、2.5%溴氰菊酯5 000~8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500~2 000倍液。
4.3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
一是保护和利用天敌。二是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提高抵抗力。及时清理落叶等废弃物,集体烧毁,减少虫害。三是化学防治。春季成虫发生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500~2 000倍液。
5参考文献
[1] 姚立新.辽阳地区杨树害虫种类调查、发生原因及主要害虫防治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03(4):39-41.
[2] 董艳桐,史海东,李庆军.哈尔滨地区杨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J].林业科技,2002(4):30-31.
篇8
中
>> 杀猪久了就像猪 巴马原生态养生食物――巴马香猪 三都生态养殖大闸蟹技术探讨 石屏县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大闸蟹生态水域环境调查”科技实践活动设计 猪的生态养殖技术 猪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庞中华:养生就像练硬笔书法 生态养殖技术在山区池塘大闸蟹中的要点探讨 大闸蟹家谱 大闸蟹“触电” 大闸蟹驾到 最爱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 家居生态与养生 平衡阴阳 生态养生 “猪―沼―橡胶”能源生态模式浅析 果园生态放养巴马香猪技术 猪―沼―牧草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生态课程涵养生态素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养生态猪就像养大闸蟹 养生态猪就像养大闸蟹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翔")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口述/九鼎农业投资部投资总监刘贵进
中国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生态猪”品牌,但是国内的“生态猪”养殖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是“生态”是否名副其实。我个人理解的“生态猪”是类似于野猪这种纯粹的、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品种,在养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人工产品,比如饲料、兽药、疫苗等。在当前的养殖环境和经济效益比下,这种养殖模式很难成功,原因在于猪的品种、生长周期等因素。如果纯粹自然放养,生长周期要超过两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是规模化养殖的4倍,价格方面也要更高。据我了解,国内很多打着“生态猪”招牌的企业,其实还是采用规模化养殖的手段,只是中间部分环节做到了“生态”养殖。
第二是市场需求问题。由于“生态猪”产品价格高,短期内难以被普通大众接受。我曾在北京某大型超市观察过某品牌的生态猪销售,一天的销量不会超过1/4头猪,更多的销售依靠礼品或走团购渠道。
第三是经济效益问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下,“生态猪”企业能否盈利?
总的说来,国内的“生态猪”养殖还处于萌芽状态,一方面要依靠企业自身探索商业模式,找到真正的“生态猪”养殖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时间培育市场,让消费者接受。这两方面也是“生态猪”养殖企业的主要障碍,在短期内突破难度较大。
“生态猪”概念激发了很多小创业者的热情,但从长远来看,一定不是小规模散户占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小规模散户正在逐渐退出养猪行业,相比较养猪而言,很多其他工作的经济效益比更高;二是小规模散户更难控制质量,国家很难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如饲料质量、兽药疫苗、瘦肉精等,回顾一下三聚氰胺的案例就可以理解了。所以,“生态猪”将来一定是大企业做,而不是小规模散户。
至于所谓山地放养,从我接触“生态猪”养殖企业的情况来看,也不是主流的方式。其中极少规模的“生态猪”拿出来放养,成为品牌宣传、旅游观光的手段。甚至有的公司就采用规模化的养殖方式,与普通商品猪没有差别,猪达到出栏体重后,再到山上放养一段时间。这与阳澄湖大闸蟹的所谓“洗澡”是一样的,纯粹为了宣传。
在销售环节,“生态猪”如果走批发渠道,利润率就会很低,得不到品牌溢价,养殖户基本上会选择走零售渠道。零售渠道又分为两类:自建门店和商超。以东北的两家企业为例,大连溜达猪主要是自建门店,门店的选择区域是农贸市场和靠近生活小区的位置,方便招揽顾客;吉林精气神主要走商超渠道,合作伙伴有家乐福、沃尔玛等。除了传统零售渠道,团购和网购,如礼品采购等,也是销售的重要途径。
当前,国内“生态猪”企业的盈利障碍在于两点。一是产品属于小众市场,价位高,顾客群体少,每年只在固定的节假日才有销售高峰;二是销售成本高,以商超为例,进场费、促销费等环节大概要占到30%左右,“生态猪”的毛利虽然高,但净利并不一定高,很多企业还没达到稳定的盈利水平。
篇9
水产养殖的方式主要有静水土池塘养殖、微流水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水库和湖泊放养以及稻田养殖等,养殖产量以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方式最高,产量可达100公斤/m3以上,静水土池塘产量一般7.5吨/公顷左右。集约化高密度的网箱、流水和工厂化养殖为什么产量高?主要是因为单位水体放养密度高,养殖环境优越,养殖品种优良,投入饲料营养全面。为了提高静水土池塘单位水体的产量,我们可以借鉴集约化养殖方式的条件,设法提高静水池塘的放养密度,营造优越的水环境,选择优良的品种,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
二、水产养殖对象生长存活的关键
1.环境:无论何种养殖方式,要使养殖对象存活,就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水产养殖对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质和水温。
①水质:水产养殖对象必须依赖水来生存,它不仅要在水中栖居,还要在水中生活,呼吸水中的溶解氧,而且还要在水中排泄代谢物。因此,要使养殖对象能存活,更好的生长,就必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维持一个良好的水质条件,主要是设法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中的养殖对象代谢物,溶解氧和养殖对象的生长呈正相关,而代谢物和养殖对象的生长负相关。
②水温:水产养殖对象几乎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和水温有着很大关系,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水温的降低而降低,养殖对象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和水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养殖对象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其新陈代谢的能力越强,生长就越快。因此在水产养殖活动中,在养殖对象的适温范围内,要设法提高水温,加快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
2.营养:养殖对象要存活、要生长,就必须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是营养。由于养殖对象的不同,它们对营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自然条件下,鲢、鳙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鳜、鲈以水生昆虫和小型鱼类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我们就要根据养殖对象来选择最适宜的饲料,尽量达到养殖对象的最佳营养要求,这样,才能维持养殖对象的最快生长需要,在具体养殖生产中,不仅要让养殖对象吃饱,还要让它吃好,养殖对象摄食的饲料要最大可能来长肉。
3.品种:我国地域广阔,南北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自然条件下,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土著品种,因此,我们在具体养殖过程中,不仅要选择生长、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还要考虑选择品种对环境的适宜性,还要考虑养殖对象的市场情况,更重要的是在确定了要养殖的品种后,必须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场家的苗种。
进行静水土池塘养殖,首先要选择一个优良的适宜本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的品种;然后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营造一个优良的水环境,具体就是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中的代谢物,在养殖品种的适温范围内尽量提高水温;再次,要投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最后选择一个最佳时机捕捞销售养殖的产品。
三、提高静水土池塘产量的关键进行静水土池塘养殖,选择优良优质的苗种,营造优越的水环境,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这样,就使每个养殖个体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产量要求的是群体的生长量,要提高养殖产量,就必须提高放养量,加大投放密度。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环境优越,水温适宜、营养充足,在一定范围内,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因此,加大放养密度是静水土池塘养殖产量提高的关键。
四、静水土池塘高产增收的措施
1.池塘选择:面积0.33公顷以上,池塘可以加注水1~1.5米,渗漏小、淤泥少,进、排水方便,有电力保障。
2.机械的准备:每0.33公顷配备自动投饵机一台,1.5千瓦增氧机一台,并配备相应的发电机。
3.池塘的清整:投放苗种之前将池塘水排干,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维修好进、排水系统,整理好电路,设置好增氧机和投饵机。
4.注水:将维护和设置搞好后就可以给池塘注水,尽量选择干净水源,进水口设置筛网,防止野杂鱼进入。
5.放养:注水达到50厘米深就可以投放苗种,商品鱼养殖主养的吃食鱼放养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至少应在15000尾/公顷以上,规格80~150克/尾,每公顷可搭配规格为150克~300克/尾的3000尾鲢和1500尾鳙。放养时间选择秋末或春初(水温10℃左右)。
6.饲料: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加工饲料,必须使配方达到营养全面。没有加工条件的,选择购买正规厂家的成品饲料。
五、静水土池塘高产池塘的管理技术
1.苗种投放技术: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同一品种的规格力求一致。夏花放养量45万~75万尾/公顷,并适当搭配鲢、鳙夏花,投放鱼苗前十天清塘,然后注水到50厘米,每公顷施有机肥7.5吨,力争投放鱼苗时达到枝角类高峰前期,投放鱼苗时进行缓苗处理。商品鱼养殖,投放主养品种规格在80~150克/尾,密度15000尾/公顷以上,放养前5天清塘,然后注水到50厘米,不施有机肥,放养时用食盐水在捆箱中浸浴消毒。
2.生态调温技术:鱼是变温动物,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新陈代谢快,生长也就越快。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早晨水温较低,下午水温较高,如何使太阳出来尽快提高水温,这就是在具体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单位面积内,水越深,存水量就多,提高同样的水温需要的热量就越多,在同一热源的条件下,持续的时间就要长。在自然条件下,池塘的水温和气温有着很大关系,另外和光照有关系,在同一面积情况下,池塘水越浅,太阳出来气温逐渐升高,水温上升就快,而池塘水越深,水厣仙就慢,因此水温和水深呈负相关。因此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灵活掌握,在养殖前期,即每年的春末和夏初,水深可保持在50~80厘米,到了夏末,水深可保持在1~1.5米,这样可以达到最佳利用气温和太阳调节水温的效果。另外,在春末和夏初,刚投放的苗种重量较少,池塘单位载鱼量也不是很大,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鱼不断增长,水也逐渐加深,单位面积载鱼量增大,而单位水体的载鱼量还是没有增加。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前期切忌水深超过1米,水深水温升高慢,鱼类生长就慢,如果水较浅,水温升高快,延长了鱼的最佳生长时间,从而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3.生物调水技术:池塘中生活着许多微生物,它们分解鱼类的粪便,将有机质变为无机质,给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提供营养,浮游植物不仅生产氧气,还是滤食性鱼类的饵料。为了加快这个有益的过程,要定期(每10~15天)给池塘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并在饲料中添加有益菌类,最大限度的减少鱼类代谢产物的存在。
4.机械增氧技术:静水土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在自然条件下一是靠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另外是水中的浮游植物生产。而静水土池塘要高产,就必须用增氧机来机械增氧,增氧机的具体开启办法是:晴天每天中午12:00~15:00开启,晚上22:00开启到早晨太阳出来;阴雨天24小时开启。
5.自动投喂技术:配置自动投饵机,根据池塘存鱼的总存量,确定全天总投喂量,分配每次的投饲量,调整好投饵机,每次投饲时间在30~40分钟,每日投喂2~4次,投喂量根据水温按鱼体重的2%~5%投喂。商品鱼养殖,投放密度比常规大,开始就可以使用自动投饵机驯化,先少量长时间投喂,待鱼全部上浮摄食后正常投喂;鱼苗养殖,投放密度是常规的许多倍,下塘后,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很快就被鱼苗吃光,先采用人工的办法在投喂点投放少量饲料,等有大量鱼苗摄食时开始使用自动投饵机驯化,方法和商品鱼养殖用自动投饵机驯化一样。
篇10
1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04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3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五是加强与“川农”、“西南大学”、“省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生猪产业的科研基地,构筑**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天泉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成为中国第二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系统的生猪养殖场。
- 上一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
- 下一篇:班子问题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