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理论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美术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美术理论

篇1

(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被广大教师大加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过程,并不是教师一味地进行教学的灌输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学生应当占主导地位,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对信息的加工建构出自己的知识脉络。本文对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展开论述。

关键词 :建构主义;大学美术教学;实践意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67—02

收稿日期:2014—06—17

作者简介:于景宇(1979— ),男,吉林辉南人。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进行的一种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学习并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而是通过自主能动的过程进行选择加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不是主导作用,而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辅助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建构起知识框架和脉络,从而实现学习的现实意义。在这种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创造者、探索者的角色,而教师则扮演服务者、促进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协调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交互过程,让学习者能够及时更新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当新的信息与自己已有经验产生冲突的时候,能够通过消化理解或者顺应和改变来进行知识的建构,这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最大意义所在。下面将就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探讨其方法和意义。

一、建构主义理论倡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法

当今大学美术教师大部分都是受传统教育深刻影响的人群,虽然身处新的时代当中,接受着新的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洗礼,但是,让他们完全抛弃原有的观念而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授课还是很难实现的。传统的美术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书本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就是学生能够思考和学习的范围,课堂是围绕以应试技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展开的,往往是教师先示范如何进行绘画以及展示相关的技巧,然后由学生进行照搬、模仿。常常被提到的一个例子是:在美术技法课堂上,学生在临摹大卫石膏像,教师在学生中间不断巡视,如果发现某些学生不能按照其所教的方法和技法进行绘画,他就会亲自动手帮学生修改,而学生却得不到技法,还是按照自己的角度和观察方式进行绘画。这个例子常常作为失败的例子被提起,因为技法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学生自己动手熟练技法与进行绘画实践的时候,需要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并实现创造。由这个例子进一步来讲,如果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学生形体造型不准,那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所犯的一般性错误和思想认识上的偏颇进行统一讲解,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引导性的示范,再让学生动手修改。虽然学生可能没有办法做到修改一次就完全符合教师的要求和做出满意的形体造型及构图,但通过一次次的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方法与教师教给他们的新方法之间的碰撞,从而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技法,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技巧,实现形体造型的把握和绘画技巧的养成。这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现在的学生,换个方式来说,这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所以,美术教师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在绘画上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进行系统的总结,在课下研究并制订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在下节课上进行统一示范和更正。这种在实践过程中一边观察一边总结的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完全按照统一的、沿袭下来的框架和教案实施,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便不能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更改过来。每个班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和美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对于技法的理解非常快,而有的学生则要慢一些。而采用定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加强“生生交流”与“师生交流”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从属于学生的次要位置,教师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良好的引导和辅的指导,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教师只有营造出良好的沟通环境,才能便于了解学生当前阶段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和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是“交互性”,信息的互生协作和交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的两个重要因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或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等相互作用对于知识的建构和吸收具有更加实际和明显的作用及意义,相对于传统的学习者与物理知识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说,这样的有机交互环境更加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也更加有助于学习者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大学美术课堂也是一样,可以构筑一个气氛更加自由、轻松、愉悦的课堂,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分享其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既成为了信息的接受者,又成为了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三、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与调动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大学美术教学从根本上发生着变化。教条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引,美术教学更加回归本真,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渐回归到最初的重要地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人文学科所倡导的教学和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观察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各自不同的经验世界的影响之下,他们也具有不同的个性和风格,而这些特点有些很容易显露出来,有些则需要教师去加以引导和辅助,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和组织者,要尽量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设置不同的课题与命题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性,避免将学生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内,要打开学生的内心,使其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力。美术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一门艺术来说,实践往往比理论要重要得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美术课堂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创造发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尽早解决。

四、结语

大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宗旨是让学生学会美术的基本绘画技法以及理解美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进而通过恰当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所看、所想。大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从当今的时展来看,大学美术教育应当让学生得到一种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走出校园后依然能够进行学习,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任明.美术教学要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2]原陇军.美术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华章,2009(15).

[3]王大根.关于建立美术教学论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1998(4).

[4]方健葵.如何提高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情趣[J].黄梅戏艺术,2003(3).

篇2

【关键词】多媒体 大学数学 教学 运用

数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在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过渡中,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具体表现为:常量数学转变为变量数学、具体数学转变为概念化数学、就连最简单的具体描述也转变为严格的证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号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能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使学生的学生兴趣得以提高、让教学手段得以改变是老师现在面临的最艰巨的问题。

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它能通过计算机把动画、声音、图像、文本聚集起来并进行控制以及综合处理,该技术就是现在备受关注的多媒体技术。在现在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这也代表了教学媒体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这种方法不仅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营造活跃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多媒体有立体式的演示功能,它能把知识全方位、多变化、多视角、多层次的演绎出来,让学生看到新颖、生动形象的现象,让学生理解困难、抽象枯燥等弊端得以克服,弥补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足,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微积分时,老师可以利用动画图形把求极限的过程、定积分定义的分割过程以及旋转曲面和柱面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这样就能让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背景有所了解,比如集合理论“白马非马论”;模糊数学“秃子悖论”;在对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进行讲解时,就可以把牛顿、莱布尼兹的故事以及微积分的发现过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这不仅仅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还能让抽象复杂的数学简单明了化,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厚,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让课堂上的教学成果更显著。

二、将抽象复杂的数学形象化、促进在难点和重点两方面的突破

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时,无限细分的分割过程是非常抽象的,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只能在黑板上画出大概的图形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很难明白其中的难点和重点,若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就能使无线细分的分割过程完整的呈现出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矩形的面积之和与曲线下的区变梯形面积逐渐地接近,让学生轻松地了解抽象的、复杂的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多媒体的特点把很多的知识点、关键点、难点、理论、概念、习题、例题、标注、定理、注意事项、小结等制作在课件上,这样不仅仅节约了老师在课堂上的书写时间,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量,使课堂上的连贯性大大增强,从而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四、便于修改、储存,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因多媒体方便修改方便储存的特点,学习可以邀请知识丰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来制作CAI课件,把所有关键的、重要的知识点都详细的编著在里面,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完整、规范,提高经验不足老师、年轻的老师的教学水平。

五、多媒体的教学能使学生的课后练习趣味性更浓,加强课堂知识的巩固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播放相关的课件或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哪方面需要巩固、哪方面需要深入分析。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便性,编写比较有针对性的互动习题。在这些习题的设计上,可以略带一些娱乐性,这样不仅仅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以巩固,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提高教学成果的唯一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存在较多缺陷,但是也不能完全的摒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首先,注意黑板讲解与屏幕演示相结合。虽然说多媒体的教学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在讨论问题、评讲作业时黑板就是不能代替的,它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学到的知识并进行思维整理。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黑板讲解和屏幕演示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灌输式”教育,要明白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与学生有一定的交流,明白他们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适当调节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进度。

再次,应合理的把握教学节奏。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知识量大大的增加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的负面影响,因知识量的增加,使很多学生对知识不能完全的吸收,在多媒体的放映过程中,由于过快的放映速度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而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理解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珈玉.浅谈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

篇3

以下内容由凯程老师搜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山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计划”建设高校。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考研

一、山东大学美术学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01 中国画研究

02 油画艺术研究

03 书法史与书法理论

二、山东大学美术学考研考什么?

考研初试科目:

01-02方向: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72 中国美术史

884 外国美术史

03方向:

101 思想政治理论

第 1 页 共 1 页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70 书法史论

871 艺术概论

三、山东大学美术学考研参考书目有哪些?

山东大学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根据往年考研同学复习经验,推荐参考书目如下: 672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简史》(增订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884外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70书法史论:

《中国书法史》(多卷本),江苏教育出版社

871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四、山东大学美术学考研复试分数基本要求为多少?

山东大学美术学考研复试分数基本要求:总分310分,满分100分科目不低于45分,满分150分科目不低于85分。

五、山东大学美术学考研信息如何查询?

考研招生信息一般在八九月份出来,同学们可以到山东大学研究生官方网站或者相关考研网上查询。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一般来说变化不大,大家可以参考 第 2 页 共 2 页

往年的考研招生信息。

六、美术学考研名校

篇4

二十一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美术教育密不可分,因此怎样才能在学习美术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逐渐形成创新型思维是各高校都面临的重要议题,关乎学校未来的发展。本文首先讲解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随后以广西高校为例对怎样通过大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相关探讨,最后阐述了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影响。

关键词:

创新能力;美术教育;培养方案

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国家顺应时代潮流,在大学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如绘画技巧,美术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型思维,奠定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由此看来大学美术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还背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

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大学美术教育的第一步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型思维。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洋溢着感性的浪漫,又充斥着理性的光辉,它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二者相辅相成,平衡发展。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对于美术学习的感受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正如同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型思维。

二、大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各高校一直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主体本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广西高校为例,广西地处我国的西南部,经济教育相对发达地区较为落后,对与学生关于美术方面的教育也相对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综合素质较低,为响应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广西各高校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面临的是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大部分美术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不足,美术素养较低,课堂墨守成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甚至抹杀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不仅达不到美术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更不用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为此广西各高校开始整合其美术教育资源,重视现有的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可跨校聘请优秀的美术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引如家居设计,广告等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型思维;其次是广西各高校学生的普遍美术素质较低,基础较差,本应在中学掌握的知识,却因种种原因得不到较好的学习落实,并且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意识不到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性,为此广西各高校改变其原有的一成不变的老师讲述,学生听授的传统模式,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美术讲座,感受美术的魅力,采用多媒体体教学,将枯燥的美术学习课程变的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使学生足不出户欣赏到各国大师的艺术作品。学校还可以开展美术专题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学习的环境,从中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型思维;最后是广西各高校的美术课程与其他地区高校的课程无异,没有利用自身特色的美术文化资源,广西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壮族,苗族,瑶族,侗族,水族等四十四个少数民族,为此广西高校在开展美术课程的同时融合本地域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如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梯田和八角寨等,带领学生领略广西瑰丽的风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邀请民间艺人进入学生课堂,为学生开展讲座或表演,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广西文化,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感官及所学知识收集整理民间美术,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学美术教育应鼓励学生动用自身的感官感受,多看,多听,多想象,多动手,多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大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大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美术这门学科的发展进步,更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又是学生拥有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通过大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刻不容缓。然而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大学美术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大学将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如开展专题讲座,多媒体教学等,融入到美术教育中,不仅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使更多的人走入美术的殿堂,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创造出更好的美术作品,促进美术学科的发展进步。

四、结语

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黄金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谁掌握了创新型人才谁就站在发展的制高点上,大学美术教育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最终促进国家的发展进步。

作者:董馨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利.大学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才智,2015,07.

篇5

【关键词】大学;美术;地方特色;民族文化

一、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

我国各个地区的民间艺术反映除了不同地区和文化人们的传统文化,,地方传说,民族习俗等多项内容。总结所有的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有绘画,雕塑,特色服饰,传统工艺和建筑等多种内容组成。

因为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风俗习惯和情感认知以及群众气质有所差异,所以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品种和风格。比如说有些地区的雕塑,刻画艺术用于灯具和家俱的制造上,有的地方的年画和窗花的地方特色用于装饰用,地方特色文化和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各项庆祝活动,少数民族的节日,剪纸,民族歌舞等都能够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简单来说,地方特色是形成我国民间艺术的基础,地方特色发展成民间艺术,高校美术教育要结合地方特色内容才能更好的和民间艺术融合,由此实现自我提升。

二、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对大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最近几年我国各个地方的民间文化正在走向衰落,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民间艺术无人传承,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艺术特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审美要求。所以大学将现代化的美术教育和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相融合,能够公开并普及民间艺术的家坊和作坊式传承,还可以解决民间艺术的传播继承问题,最关键的是能够将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理念引入到高等学校的教学中来,继承并发扬,实现创新和发展,塑造新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大学的美术教育也会因为更多地方特色文化的加入,有更多的创作灵感,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大学美术教育当中引入地方特色文化,能够改善现今民间艺术的生存状况。很多年轻人受外来文化吸引,忽视了本土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地方特色文化,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感受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地方特色文化的地位

其次,社会环境发展要求大学美术教育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地方特色性文化能够影响一个地区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其精神文化精髓和支撑。现代化信息发展加速,文化特色发展滞后,很多民族文化还没被了解就已经消失。保护并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不仅能够保护艺术的多样性还能够传承本土文化,引导学生追求本土文化的渊源,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文化的传承。

再次,融合地方特色艺术文化能够强化学校办学。我国高校的教学培养目的就是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培养面向社会发展的具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大学教育要走区域化,多样化以及特色化的办学道路。各地方高校因为所处的不同的地理位置,都会接触并感受到很多民族文化特色的影响,应该利用自己教学和传播的教育优势,大量的了解掌握民间的特色艺术形式,承担历史众人,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美术资源,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进而培养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专业美术团队,这也是现在高校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

三、地方特色文化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合理安排民间特色文化课程。民间特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艺术价值高并且教育资源丰富,大学美术教育可以和地方特色和自然文化相融合寻求入手点。现在的大学美术教育,学生接触的更多的是西方的知识体系,对本民族内的文化和美术特点了解不够。大学美术教育中中可以将特色的地方文化艺术融合到其中,选择学校所在地区的特色资源,比如土陶,染织,刺绣,剪纸,木刻都可以融入到教育当中,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文化传承,达到教学提升。

其次,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在大学内融入民间特色文化不能只在表面的理论层次上进行,应该深入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要组织学生不断实践,实现发展,完成研究和创新。所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形态融合到课堂上。比如说云南的大学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云南漆艺的操作教学,将涂、裱、刮、磨、撒、堆、刻等传统技法介绍给学生;福建的学校可以将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带到课堂上,通过向学生具体的讲解,使其在掌握地方特色医术形态的同时,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更多的灵感和创新,实现艺术的发展。

再次,要加强实践考察活动。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到民间进行考察,了解地域文化,使学生欣赏并学习优秀的地方特色医术。可以通过录像等技术记录民间艺人的操作技术,访问老人对当地特色文化的了解,掌握地方艺术的历史。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并接近地方特色文化,还能够提升其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见识,提升学习兴趣。

四、结论

大学的美术教育除了要培养美术人才之外,还肩负着传承民族艺术,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要在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实现教育多方面发展的目的。在大学美术教育中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不仅能够促进教育发展,弘扬民族特色,还有利于学生个人文化和艺术素质的提升。

美术课程。

参考文献:

[1]威廉·F·派纳.解读课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26.

[2]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251.

[3]许宪生,许俊杰.福建漳州民间木版年画潜在市场分析[J].艺术市场,2006:122、120-123.

篇6

【关键词】师范院校 美术师范生 职前培养

在高校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时期,对如何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使其全方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作为西部地区,新疆也制定了长期的教育改革计划,而新疆师范院校责无旁贷地成为教师教育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美术师范生的培养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双语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美术师范生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对目前美术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美术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不够

从现状分析,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担任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师除了个别教师从事过中小学教育工作,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现状及新课程改革了解外,其他担任美术教育课程的大部分都是纯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更多是对专业技法的单一传授,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性质、内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学观、学习观等了解得不够。

2.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不尽合理

课程在学校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普遍重视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在美术课程性质中要体现人文性质、多元文化性、科学性,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前,新疆师范大学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美术教育专业共开设了30门课程,但主要以技法课程为主,专业理论课程较少,主要有中外美术史、课程与教学论、艺术概论等几门课程。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其他主要课程,如美术批评、美学、美术教育史、视觉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等尚未开设。

另外,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弱化了美术创作的教学过程。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一般是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学期进行,也就是所谓的毕业创作,在其他时间及课程教授过程中,没有美术创作环节,这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意识不高,使美术创作的实践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美术创作贯穿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教育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从儿童到成人从事不同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

3.美术“双语”教育基础薄弱

“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提高的重中之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民族班的学生在进校后先上一年的预科班,之后才正式进入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在本科四年的专业教育中,开设了专门的一学年144课时的专业汉语课程,其他专业课程的进行除了较少的民族教师用民汉双语进行授课外,汉族教师担任大部分课程,但在语言上几乎没有能用双语授课的汉族教师。民族班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预科班,双语基础相对较好,但是大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授课过程中,民族班学生对专业知识还是不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而汉语言班,从2011年也开始了民族语言课程的学习,一方面由于课时量少,另一方面,汉语言班不像民族班有一年的预科系统学习,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同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又没有民族语言等级考试的规定,在进入岗位时也没有语言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其课程结束后,汗语言班水平只达到会用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的水平,使美术“双语”教育出现一边倒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4.高校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单一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的是否实现的一种手段。现代美术教学评价除了为学生学习结果做评价外,还注重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其评价的反馈功能、调节和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而在当前高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主要运用终结性的评价形式,即在一门课程结束后,按作业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单一性的评价形式无形之中导致学生单一的美术评价观,不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多样性美术评价观的要求。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加强师范院校美术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中小学教师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体系,如果高校教师不关心和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就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去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从事基础教育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鉴于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师范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笔者认为,担任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师应系统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件与指导精神,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首先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以及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和特点。其次,在理论层面的基础上,还应分批组织教师不定期到中小学进行了解,对其教学情况、教学环境及新课程与高校教学的适应性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亲身感受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现场。不仅是从理论层面,还要从实践层面加深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2.深化高校课程体系,凸显美术教育的师范性特征

深入到高校教学实际,我们会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脱离基础美术教育的情况较严重,课堂上很难听到关于中小学美术的话语,听到的大多是如何画好画的问题,在教材里极少看到涉及基础美术教育的内容,看到的大多是国画、油画等“纯艺术”的内容。

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看到,美术教育的师范性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在现有基础上补充美术批评、美学、审美心理学、视觉心理学、美术教育史及美术创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审美能力,建立批判反思精神,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体悟和掌握相关的技巧与手法,提高对美术的敏感性。

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整个教学目标的实施效益,也是师范生素质整体提高的有效途径,要根据多学科美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课程设置就要遵守循序渐进与综合汇通的原则上,凸显美术教育师范性特征。

3.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汉族教师及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积极性

提高“双语”教育,一是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师资队伍建设,并吸收兼通维吾尔语的汉族教师,其次,强化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的意识,为学生营造民族语言的使用环境,例如,可以开展维吾尔语角,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第三,维吾尔语学习不能仅仅体现在专门的维吾尔语课程中,要在所有课程以及整个教育阶段都应有所体现,应扩大学习范围,除了学习基础专业词汇外,更多是让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在走上有“双语”教学需要的中小学岗位后,可以更快地融入当地文化,更好地与当地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和有利于专业的发展。最后,可以借鉴民族语言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各种形式和有效体制对讲汉语言的学生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

4.加强高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传统美术教学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今天我们的评价更应侧重素质教育的精神,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美术学科的独特属性,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与创造性特征。因此,我们的评价应依据这一学科特征,采用相对量化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评价合情合理。评价不能仅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单一评价,要让学生学会评价教师的教学,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并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自评、互评,可以学会学习和自我

教育。

欧美一些国家,在教师培养上要求职前学生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描述一件艺术作品中的形式要素,评价不同美术团体的作用,能对美术作品写评论性的文章,能找出和识别美术评论的作用,评价多种审美价值,也就是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促进教师自身主动发展,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评价观,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总之,美术师范生培养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从纵的方面看,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奠定,以及教学、实习、科研等构建,是实现师范生培养的总体目标;从横的方面看,校内合理的教育类课程安排、基本功培养和校外的教学实习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才能有效促进美术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注:本文为“新疆师范大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研究课题资金资助,项目编号:XSJY(S)2012015]

参考文献:

[1]藤守尧.美国艺术教育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余洋,马晴.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篇7

1959 年出生,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

>> 心如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流动性拐点与股市见底 房价拐点初现或仍未见底 开发商与中介同迎洗牌 楼市见底期? 何时见底 地产:未见底 生猪市场见底? 危机初步见底 错误不见底 经济见底了吗? 糟糕不见底 股市仍未见底 宏观经济见底之争 电信业难言见底 房市见底?不靠谱! 耐心等待市场见底 见底确定,复苏待定 中国:仍未见底 勿将反弹作见底 H股未见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心同野鹤与尘远 诗似冰壶见底清 心同野鹤与尘远 诗似冰壶见底清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潘呈杰 王守娟")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鲁晓波

1959 年出生,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

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设计产业联盟理事长。 《鹤步清风》 《鹤韵》 上海世博会湖南馆设计图

30余年艺术生涯,跨越实用美术、信息艺术设计、中国画、艺术理论和美术教育等诸多门类,以其丰沛的艺术激情与扎实的理论根基纵横捭阖于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绘画与设计的张力语境之中,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在永不满足中融会贯通、与时俱进。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鲁晓波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实干又淳朴的当代美术教育的泰山挑夫。

融会贯通 学以致用

众所周知,鲁晓波先生首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其次又是一位设计大师和画家。同时身兼数职在艺术圈里其实并不少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老院长张仃先生,主持了当时国内非常著名的机场壁画和一系列重大的工程项目;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堪称人民的艺术家。他们在专注于工艺美术和设计人才培养的同时,在绘画艺术上同样获得了非凡的成就。

鲁晓波先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参与社会实践,就是设计与艺术创作。学校的职能大约可以分为四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的承传和创新。作为教师,这其中的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涉猎,就鲁晓波而言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是放在教学和科研上的。

鲁晓波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把教学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研究上,就会缺乏第一手的实践设计经验,获得的知识也会很快落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教师能够参与到设计实践的第一线,在实践中获得新鲜知识的同时也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同学生一起进行研究,进行探索,这对教育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作为一名教师或者学者,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对自己的设计实践也是有帮助的。对学术方面的研究,对专业领域知识的积累,同年轻学生的交流和碰撞,都可以成为设计实践中创意和灵感的源泉,在认知一个社会问题或者参与一个工程项目的时候,会具备更丰厚的文化内涵,更严谨的研究分析,这对于完成一个设计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设计师、画家这几个身份对鲁晓波先生而言并不是矛盾的,他们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样的治学精神同样被鲁晓波运用到教学工作当中。就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设计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强项,但是设计学的发展始终有赖于传统艺术的滋养,无论是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时期还是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时期,鲁晓波先生认为,始终要把传统艺术作为丰富人文情怀和艺术修养的重要基础,高举着艺术和科学融合的这面旗帜,承传传统文化的同时面向未来,走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院校。

鹤鸣九皋 声闻于野

任何一种媒介的功能都在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传播思想、传播文明、传播美的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媒介工具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今天,我们的传播媒介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比如说互联网,大大加快了我们信息传播的速度,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面对新媒体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鲁晓波认为,新媒体有新媒体的优势和特色,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自身的一种价值和人生品位,就像当我们闲暇时光,捧一本书,优雅地在阳光下阅读时,这种美好的体验和浏览网页的那种感受是不同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艺术的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交互艺术、多媒体艺术孕育而生,它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表现途径,是最能体现这个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创新,但同时,也不能忘记新媒体艺术并不能简单地代替传统艺术。鲁晓波表示:“我个人比较喜欢经典的传统绘画艺术形式。”

提到先生的绘画作品就不得不提到“鹤”。鲁晓波先生早在留学德国期间便开始画鹤,出于对绘画的热爱、对鹤的高洁品质的向往,鲁晓波先生经常利用很有限的工作之余去湿地观察、写生鹤,有时为了观察鹤群会冒着严寒彻夜守候,既有镜头的捕捉,又有画笔的写生,积攒了大量鹤的写生资料。他笔下的鹤或轻歌曼舞,或宁静安详,或腾空飞翔,既有西方艺术的写实写动又有中国艺术的求虚求静,既有他作为设计师的巧妙的 “经营”又有传统绘画的音韵与气韵。西汉文学家扬雄讲:“书,心画也。”若有机会走近画鹤的鲁晓波先生,就能感受到先生身上儒雅、沉静的文人气息。“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画如其人,鹤如其人。

当我问及先生为何总是对鹤“情有独钟”的时候,先生回答道:“当我见到野生丹顶鹤的时候,它动作举止的优雅和翩翩起舞时的仪态万千,让我深受感染;除了它呈现的那种美的姿态以外,它还象征着纯洁和高尚的美德,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鹤也有长寿、高洁之意。在我深入了解鹤的过程中,我发现,鹤在当今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很理想,我们现在想要观察到鹤,拍到鹤必须要到一个生态环境很美好的地方去,所以对鹤情有独钟也是因为自己的一个情怀,就是希望能通过画鹤,表达我对自然生态的一种向往和对目前环境问题的一些思考,希望以此唤醒更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在鲁晓波的艺术生涯中,设计是他的专业,教师是一种职责,绘画却仿若是内心雪藏的一种情结。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发得愈加深厚。对一名艺术家来说,无论是创造还是教授,其自身的情怀和修养都是坚实的基础。在很多问题上,单纯依靠科学无法带来满意的效果,先生则认为如果科学能与艺术携手一道,更会构建出理想的世界和未来。“如今,虽然我专注绘画时间有限,但我很珍惜自己有这样的情结和创作冲动。我想,这就是一个人对理想的执着吧。”

篇8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 引导 培养 能力 基础

“教育”的本义是“引导”。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与手段来塑造可视的形象,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中国高校美术教育,因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因此美术教育应该具有不同的教育模式。

一、本土性:民族美术与高校课堂

本土美术是文化的传统基因,亦是延续本土文化的文化资源。我国有56个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不同区域的民间美术承载着富有本土特色的观念形态与文化资源,区域性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的民间美术资源,重视与本土文化结合。高校美术教育要发展中国本土民族语言及审美,才可构成本土性的美术教育本土语境。

上世纪初期,中国高校美术教育主要参照了西方艺术传统教育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有些高校出现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教学模式的矛盾,因此纷纷调整其课程结构。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应适当开设本土传统文化艺术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在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研究与发展方面,中央美术学院具先导意识,创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在2002年召开了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不仅发展了科学研究,同时聘请民间美术艺人进课堂,如陕北剪纸、环县皮影、天津泥人张泥塑、武强年画、朱仙镇年画、山西面塑等民间美术进入课程教学。所以,高校教育体系是现代教育体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导入传统的文化活态基因,它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得以传承,也使学生在传统文化语境中让现代性与传统性互相融合,这种课程模式体现了高校对文化传承的责任,也给民间美术注入了鲜活的文化资源。

二、实验性:艺术的非规则性

艺术具有非规则性,不同于科学的秩序性,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性精神。美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其自身的魅力非常独特。大学美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应该具有高等美术教育的特点。不能仅仅将教学过程视为知识的熟练过程,教师不能停留于技艺的传授,更应该超越技巧的学习,导引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需要发展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学应超越框定的模式与风格,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探索和研究中发挥艺术技巧的关键。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尤其需要重视对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毕竟,开拓想象力是美术教育学科特点的需要。

大学美术教育创作课尤其需要提高课程设置比重,同时,需要建立正确的创作课观念,充分培养学生主体性。艺术具有不同于科学知识的特点,艺术需要创意,需要作品的唯一与独特性体现。艺术是非规则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具有实验性。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独创性与实验性,是艺术家想象的外化。审美判断力是美术专业学生具备的基本艺术素养,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创造精神。因此,在多种课程中,应贯穿学生审美判断力的培养,在技法课与理论课中贯穿美感的培养与艺术精神的领悟。审美判断力的丰富、想象力的开拓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学科要求。同时,培养学生技法,亦是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艺术态度与精神表现。

三、实践性:艺术为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艺术走进生活。学生只有深入到生活的实践中去,通过艺术与日常生活的链接,丰富艺术体验,丰富艺术感知力,才能拓展艺术实践能力。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实践性,重视课堂的内外结合。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于世界的思考与情感的反映,视觉艺术是文化的视觉呈现,艺术创作是思想物化活动,具有精神性与实践性。因此,必要的实践能力对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不竭的源泉。高校美术教育应重视艺术考察课程、展览观摩课程、外出写生课程、专家专题讲座等,由此,在实践中,学生的创作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如,采取多种实践模式,开拓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社团活动这类鲜活的艺术教育模式可促进艺术的生活性,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关注社会生活情景,使其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链接并发生关联,最终在作品中得到真实的再现与转化。

此外,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教学与研究以及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在专业教师的主导下,教学与研究及实践相互辅助。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美术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工作室模式可以迅速地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工作室模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创作热情,培养他们具备将抽象的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实现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实现知识的实质价值。

四、人文性:人文精神积淀

绘画是具有自有秩序的存在样态,是艺术家思维的再现,也是艺术家对生活世界的情感外化。美术是一种非语言的视觉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美术学具有其独立的研究范畴,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因此是人文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美术专业课程,同时应赋予学生艺术家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要导入跨专业知识,艺术之间具有相互合作性。

高校美术教育除了素描、色彩等技术基础课程,还需要培养学生素养的人文课程,艺术理论、美术史论以及美学等相关课程需要加大课程教学的力度。传统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素描、色彩、速写;国画、油画;透视学、构图学、解剖学;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书法与篆刻、工艺美术设计、创作、摄影、计算机辅助绘画等。现代社会正是从文字文化转型为图形文化时期,从而进入了视觉传达社会。视觉艺术的样态发生转型,不仅有油画、水墨、水粉、水彩、版画等手工图像绘画,同时产生了新媒体艺术。因此,当代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结构及课时比例需要科学分配,同时,需要在基础课中设置重点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可开拓新型的文化类课程及系列讲座,如美术批评、国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相关人文课程。在开设美术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设置相关的人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与精神导向,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敏锐度及高尚的文化品格。总之,高校美术并非单一的技能训练,应将美术教育建立在关于“美”的哲学体系之下,培养学生高度的美学内涵及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W・F康纳尔.20世纪世界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易英.学院的黄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4]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M].杨成寅,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网民的主体,经过调查研究得知,许多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会看电影、电视。因此,如果在大学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影视教育资源,想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会大大提高美术欣赏的教学质量,使这门学科更加丰富多彩。如何将这一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真正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每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新教育体制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影视教育资源的优势

网络在社会和人民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其中包络数字电视、手机上网等,大学生这一集体势必会紧跟时代的潮流。经调查显示,约有六成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会选择看电影、电视。影视艺术,作为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传播形式,它对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审美修养的优化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优秀的影视作品能为大学生带来教育和鼓舞上的启迪,使大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真、善、美,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感情和理想追求。美术欣赏课上引用优秀的影视作品还会使学生对审美和艺术进行重新定位,达到新的高度,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杜绝那些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如果没有正确认真的影视教育引导,学生则可能不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而会觉得热闹、激烈的电影就是优秀影视作品,对于那些经典的不那么刺激的好片子漠不关心,而且国外进口大片的不断涌入,使学生纷纷追捧,盲目的崇拜。因此,可以说影视教育资源的应用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就大学生美术欣赏课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热情,将优秀的影视资源的优势发挥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二、影视资源与大学美术欣赏课的结合

美术欣赏课是大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任,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对美术欣赏这门学科普遍存在抵触的心理,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善这一现象的前提,了解学生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与美术欣赏课结合起来,就可以使这一枯燥学科变得丰富多彩。影视资源的介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中,最主要的过程就是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挖掘出美术元素,比如构图、意境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分析,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欣赏水平。

电影艺术创作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以形写神是最常用的方法,对学生讲授以形写神的要领及欣赏时,教师可以播放优秀的以形写神电影作品片段,比如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中男主人公在船头紧紧拥抱着女主人公迎着海风张开臂膀的片段,该片段为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和震撼力,根本就在于电影中的画面和语义调动起了观众的情感。引用这类影片,为学生呈现一个生动的以形写神的片段,使学生感受到电影创作艺术的无线魅力。

电影作品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展现矛盾冲突方面会使用构图这一美术元素。为学生展示具有构图运用典范的优秀电影作品,使构图这一美术欣赏元素在学生心中生动形象、根深蒂固。优秀的作品如希区柯克导演的《精神病患者》等,通过此类作品为学生展示震撼的情节之余,锻炼学生美术欣赏的能力。

电影作品中所谓的意境就是创作者能够将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剧情中的人物命运以及所创造的景物环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情与景密切融合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对观众的影响十分深远,会使观众产生较深的情感,从而引发联想和回味,对电影意境的挖掘和理解,可以大大改善学生的审美观点。为观众创造优秀的意境电影作品有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等。

三、运用影视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一)影视资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影视教育资源的宗旨是为美术欣赏教学服务,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应该切合教学主题和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影视作品。脱离教学主题,使学生觉得美术欣赏课就是看电影课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教师不应一味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忽略教学的目的。教师选择影视材料必须要切合教材的内容,而且以经典影片为主,将教学的目标和趣味性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优化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

(二)符合大学生实际生活。影视教学资源的选择要求,不仅要考虑到影片的思想、艺术是否可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能引起广泛关注的“大片”。例如,在对学生讲授电影作品色彩内容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时,可以引用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红高粱》等。学生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影视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教师要格外的重视。

(三)适度运用影视资源。始终明确影视教学资源只是辅助教学手段,切不可过多的引用影视资源,这样反而会影响美术欣赏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最直观、最简单的媒体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影视教学资源的实效性,使得影视教育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四、影视资源在大学美术欣赏课的优化策略

(一)创建影视资料库。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很多课题都可以使用影视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根据课题的不同内容整理起来,建立影视资料库。这个工作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且非常复杂,不仅需要长期的积累,还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和整理,但这是这一教学体制优化的必要过程,建设全面有序的影视资料库可以为美术欣赏教学的发展提供便利。

(二)制作教学课件。有效的利用影视教学资源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影片,教师在选择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使用这种教学手段,要将影视资源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为根本,否则会影响整个教学,进一步影响学生对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影视教学资源的使用时机可以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选择,没有固定的时间和限制,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提问然后使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找到答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影视片段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分析,还可以布置观影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欣赏电影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但无论选择何时使用,都要以解决教学问题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为目的。

(四)课后的讨论总结。影视教育资源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还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完善的应用策略,所以学生课后的谈论和总结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对影视教育资源的利用进行优化和改良,并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10

关键词:半身像素描 造型能力 现代艺术 综合能力

人物半身像素描写生教学是高校美术师范生素描基础训练的延续与提升,同时也是高校素描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有着丰富而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在满足学生对于素描问题深度探索的同时,还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积累和拓展自己的造型经验,并且实现了从基础训练模式向艺术创作模式的重要观念性的转变。由于大部分师范生以后从事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对于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训练的重点应有其独特的教学理念。

一、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应高度重视造型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多元化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师范生的绘画观念总是向绘画专业的学生看齐,对于造型能力较为轻视,有些学生甚至认为造型能力的欠缺是自己绘画特色的一种体现。这种对于艺术的肤浅理解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但使师范生在自己艺术的道路上走了不少的弯路,还给其未来的教学工作无形中造成了许多障碍。对于这些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言,艺术造型上的欠缺是其他任何能力所不能弥补的,因为中小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对教师的造型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以,对于造型能力重新给予高度重视,应是美术师范教育专业鲜明的特色之一。

有效解决师范生造型能力欠缺的主要途径就是素描教学,在素描教学中人物教学占有很大比例,半身像教学又是人物教学的基础学科。因此,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应重新确立其主导地位。

二、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人物素描教学及色彩人物教学的基础。在四年制高校美术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一般是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它上承素描头像教学、下启色彩半身像教学,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课程。学生如果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的造型和深入刻画能力无法深入,那么后面的全身像教学将无从谈起。因此可以说,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在师范生的专业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造型能力的缺陷一直是师范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由于在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中,学生所接受的造型训练的时间有限,加上一些师范生本身的绘画基础相对较弱。人物绘画相对于静物画来说,对学生在造型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师范生在人物绘画造型把握方面出现的问题就较多。因此在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中,解决学生造型能力是课程的重中之重。

三、在素描半身像教学中提高师范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经过头像素描教学训练后的学生,对于人物头部的比例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对于其他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前,应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上身骨骼、肌肉的解剖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之前对于人物绘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人物素描来说,人物的运动虽然有衣服的掩盖,但身体内部的基本体块结构以及相互的牵引变化却是表现人物半身像的基本依据。

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人体解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重点提高学生的造型表达能力。半身像的课堂教学应区别于画班式的训练模式,学生的作业应长期与短期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深入刻画的能力,同时能够防止学生丧失对绘画对象的新鲜感受。

此外,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除了要解决课堂本身造型能力的培养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对于现代艺术的片面理解的这种普遍现象,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欣赏现代艺术家各个时期的作品,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现代艺术,更深切地体会到造型能力的培养是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这一点也是素描半身像教学对学生“隐性能力”的一种培养。例如,我们熟知的立体派大师毕加索,他早期的绘画体现出了对于造型能力很好的掌控性。他的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都是以写实绘画为主的,在1905年创作的成名作《拿烟斗的男孩》也是以写实手法为主的一幅作品。这幅画使毕加索在艺术界站稳脚跟,并逐步开始了他的立体主义时期。教师可以从毕加索或其他现代艺术家的不同时期的半身像作品入手,使学生理解造型对于半身像教学乃至于整个绘画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应以课堂写生为主,还应配合课后的速写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且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短这一不利因素。学生在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应掌握人体骨骼与形体的关系,以及人体肌肉与结构的联系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人物色彩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专业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化,师范教育的基础性趋势日益明显,对师范生的造型能力及对现代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美术教师在培养美术师范生造型能力的同时,更需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分析绘画作品的能力。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一个具有复合性的教学课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师范生的绘画水平,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和努力,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而且对于培养师范生的综合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学礼.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谢秀.全国高师美术教育实习优秀教案选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