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开展案卷评查工作的部门
凡是具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给付、行政确认等行政执法职能的县直、驻县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和依法接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组织,都应当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各行政执法机关配合,县政府法制办具体组织实施。
二、案卷评查范围
有关行政执法单位自年10月1日以来所形成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给付和行政确认等行政执法案卷列入本次评查范围。
三、评查原则和标准
1、程序与实体并重原则。既要评查行政执法行为程序的正当性,又要评查行政执法行为实体的合法性与适当性。通过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保证实体公平、公正。
2、整改提高、注重实效原则。通过评查,梳理出行政执法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整改提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
3、评查标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可参考附件1、2制定本部门的评查标准,其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由有关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评查标准。
四、评查工作安排
1、自查自评阶段。6月15日至7月10日,县法制办、监察局、司法局、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对各行政执法部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活动情况进行了检查,摸清了各单位行政执法案卷的基本情况,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下发了整改反馈意见。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前期检查的要求,认真查缺补漏,要对本部门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自评,对照案卷评查标准逐项计分。
2、重点抽查阶段。县政府法制办应结合前期案卷检查情况,于10月上旬左右组织人员对行政执法案卷相对不规范的单位进行一次重点抽查,主要抽查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卷。
五、有关要求
1、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将其作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手段,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评查标准,明确责任和时限,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专门工作机构,确保本单位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
篇2
摘要 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实践,分析了县级农业行政执法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监督并确保依法行政、突出重点并强化源头监管等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县级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行政执法体系中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已进入一个重要时期,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1县级农业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绝大多数专职执法人员原来从事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业法律、法规系统学习时间较少,缺乏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知识及相关的执法技能,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执法人员不善执法和不敢执法的现象。
1.2管理相对人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舆论氛围不浓
在市场检查过程中,管理相对人受到处罚时,往往以不懂法、不知法为由,推卸责任,逃避处罚,干扰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在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或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3农业行政执法机构的性质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目前,县级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属于行政机关的比例不高,均是按“不增编制、理顺体系”的办法组建起来的,属事业性质,农业行政执法分散于各个基层单位。有的没有解决农业执法办案经费,农业行政执法没有专项经费保障,导致执法手段落后,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和实施处罚困难。缺乏相应的配套和保障,以致于影响了执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4行政执法面临的难点
农业行政执法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相对人、执法人和行政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不同,导致执法难,难执法。有些由于认识不到位,行政执法难以放到应有位置,执法中取证难,处罚决定难以实施,执法机构履职无法独立完成,干扰因素多,法律法规未能有效落实;在少数地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日趋严重,管理机构重标识、轻质检,重处罚、轻管理,重外地、轻本地产品现象普遍存在。
2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2.1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将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执法职能统一起来,单立机构,专司执法工作,单独行使职能;把农业行政执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人头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和执法办案经费,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清政廉洁、秉公执法、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2.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管理相对人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只有努力学法,真正懂法,才能守法。法制宣传教育要建立一些长期有效的制度。使普及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标语、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全社会依法治农氛围的形成。
2.3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通过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管理制度、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重大案件审批、查处、备案制度、执法过错和错案追究制度。做到制度到位,责任到人。依靠制度,强化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做到主体合法、依据合法、行为合法、程序合法。
2.4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依法行政
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是加强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明确执法机构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向全社会公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投诉电话,接受管理相对人的监督,接受人大的监督检查,接受司法机关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纠正本位主义和地方及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消除执法中的腐败现象。
篇3
档案局规范行政执法专项整治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我局行政执法行为,全力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着力解决影响我县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根据铜鼓县推进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规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我局围绕着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不公正、执法不严格、执法不公开、执法不文明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就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执法行为不规范
一是不能经常性、定期化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档案行政执法的最高目标是常态化、定期化,而现实工作中,距离这个目标相差甚远。二是执法人员不够。目前我局有执行证的人员只有一名,根据档案执法检查的相关要求,必须具备执法检查资格的二人或者二人以上持执法证到现场才能执法检查。三是执法流于形式。对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违规行为纠正情况没有进行跟踪检查,直至符合规定。
2、执法不公正
一是不敢执法。缘于档案部门弱势,执法人员缺乏自信,不敢碰硬;二是不愿执法。很多时候即使发现了档案违规的问题,要么是查处不了,要么是《档案法》缺乏刚性,查处了也是不疼不痒,不了了之;三是不会执法。主要是执法程序不正确、执法文书不规范、遇到难题处理不了,不一而足;四是人情执法。档案是弱势单位,而被执法单位则往往是实权单位,碍于实际情况,怕得罪人,执法人员不能硬起手腕,做到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人情大于法理,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多时候最多是下发“整改通知书”完事。
3、执法不严格
档案执法检查,主要是听执法对接单位领导汇报后,然后在档案室内走走瞧瞧,指出档案存在的问题,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执法,往往是“雾里看花”,对档案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到位等,出于多种原因,即便发现了也很难给予惩处,顶多是下发个“整改通知书”,根本达不到档案行政执法的目的和意义。
4、执法不公开
没有严格执行档案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一是没有公示档案行政执法依据;二是没有公示档案行政执法程序;三是没有公示档案行政执法主体权力和档案行政执法对象的义务;四是没有对档案执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进行公示。
5、执法不文明
这方面不存在问题。
二、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局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档,做好档案行政执法工作,首要问题是解决好档案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灵活有效方式,扩大档案法制宣传范围和覆盖面,加强档案法制宣传力度,使档案法制意识尽快深入人心,防止因法制意识淡薄造成不知法、不懂法而违法的现象发生。在宣传形式上要突破思维,转变观念、创新载体,加大普及性宣传,力争使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干部职工都能了解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知道档案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载体都不可比拟的。通过加强对档案工作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教育,为依法治档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建立健全机制 切实规范执法。建立健全各种有效机制,是规范执法的关键。一要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制。对档案行政执法施行统一领导、严格监督、科学指导。二要建立全面完备的工作机制。档案行政执法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的工作,而且涉及面广、牵涉单位多。所以,务必严谨认真,做到有头有尾。实施执法之前一定要有计划、有方案;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形成科学处理意见;执法结束后要进行总结、通报,并注意整理归档。三要建立执法问责机制。要严格落实档案执法责任制,执法人员要保持高度责任意识和职能意识,谁执法谁负责,谁负责谁担责,出了问题板子要打到具体人身上,确保档案执法合理、适当、规范、高效。
3、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水平。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配齐配强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一个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至少要有1人持有“档案行政监督证”、3人持有“档案行政执法证”,这样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开展。以这个标准衡量,目前,我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执法队伍需要补充新鲜血液。其次要提高业务水平。可通过组织培训、岗位练兵、参观交流等多种途径,在提高法律法规理论水平的同时,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努力使每个档案执法者都成为一名会执法、能执法、善执法的执法能手。最后要加强执法保障。要切实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档案行政执法积极支持,解决必要的办案经费,配备必需的办公设备,以及交通、通讯等工具,使档案执法工作信息灵、行动快、效率高。
4、加大执法力度 实现常态执法。加大执法力度,要求档案执法一要严、二要多。“严”主要是指程序严、查处严,通过严格规范执法,发现问题不讲情面、坚决查处。我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多年来之所以没有查处档案违法案例,关键就是“严”得不够。“多”主要是指增加频率、扩大覆盖面,档案行政执法最高目标是实现执法常态化,就目前实际情况,实现常态化还不现实,但我们要积极向常态化过渡,在“多”字上下功夫。
篇4
一、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规范情况。
1、我局是法定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拥有法定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经县人民政府审核颁发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资格证在我局(综合执法机构)林政稽查大队公开悬挂,使行政相对人充分了解我局的行政执法范围和执法依据。
2、对局属派出机构,严格以《行政处罚法》和林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依据进行依法委托,并且制作委托书,明确委托范围和委托权限,杜绝“乱委托”现象,以确保不出现越权执法现象。
(二)行政处罚规范情况。
1、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处罚管辖权受理、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对不属我局查处的行政处罚案件及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及时移送,杜绝越权处罚,以罚代刑现象。
2、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程序,所有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由执法机构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情况下,依据现行有效的法律依据及《省林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法制机构对案件的违法事实、证据材料、行为定性、处罚依据、裁量标准及执法程序进行审查后,再经领导或集体讨论决定后由执法机构制作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再凭决定书编号由财务部门出具罚没收据。
3、严格按照《市行政执法案卷制作规范》及《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制作管理规定》的要求制作、整理归档林业行政处罚案卷。
(三)行政强制行为方面实施情况
林业行政机关执法实务中涉及的行政强制主要有暂扣形式的行政强制措施和代履行形式的强制执行措施,因暂扣这一形式的行政措施是《森林法实施条例》这部行政法规设定的,而《森林法》等上位法未作明确,因此我局在执法中普遍采用证据保全的做法,目前也还未执行过代履行这一行政措施,因此未出现强制不当引发投诉和。至目前为止,我局行政执法行为也未发生因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被认定为违法的情况。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经过对自查自纠和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梳理,我局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作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工作不够到位。还有些部门、企业和群众对林业部门的职责、建设成果了解不深,对林业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整个社会主动参与林业建设的意识还不够强。
(二)部分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执法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掌握不够,不能够独立开展好各项执法工作。目前,一部分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林业行政执法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或看法。从内部看,个别工作人员对林业行政执法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时对执法工作的支持配合尚不够默契。
(三)案卷文书制作有的不够规范。自查中也发现了极少部分案卷文书制作不够规范、自由裁量权的实施不够规范等问题。
我局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执法人员对涉林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
篇5
论文关键词 自由裁量权 必要性 滥用 控制
一、概述
治安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首先要解决到底何为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自由作出行政决定的权力。这是在普遍且客观存在于行政机关以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中的,并且他们的职权是由法律法规授予的。如此逻辑,治安管理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则是公安机关在查处治安违法行为中在已规定的范围或幅度内酌定选择治安案件调查处理行为方式和作出公安行政处罚或措施决定的权力。
二、治安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
(一)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发展,社会治安情况也出现了新局面
许多新问题新案例直接导致了公安机关在治安行政处罚权的实施中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也就相应地要求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根据案件的实际特殊情形,加上自己的合理判断,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灵活便捷处理,这就是自由裁量的体现。
(二)高效率也是行政活动保持生命力的需要
授予治安行政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力,能够使其在遇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时及时高效地处理问题,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自由裁量权的恰当适用能够起到提高治安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并提升行政执法水平的作用。治安机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量多复杂,因此自由裁量权的合理存在和恰当适用是提高公安机关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现实要求。
(三)从法律本身而言
纸上的法律只能做出一些制度性原则性的较固定规定,人们已经制定出的法律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法律发展完善的速度不可能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完全一致,法律发展与完善的脚步永远也追不上社会的变化发展。因为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它总是会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内在局限性,而且法律的局限性是客观真实且势必长期存在的,这也就使得自由裁量权在行政活动中有存在的必要性。
治安行政执法活动要求执法人员和机关遇到现实问题时,必须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法律要求的正义精神,并结合理性的判断因事制宜地加以灵活处理,切实做到“相同情况相同处理,不同情况不同处理”,这是治安行政机关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要求原则之一。这一工作原则就要求治安机关必须拥有一定幅度的自由裁量权。给予行政机关以自由活动的幅度,在问题中可以做出有选择的措施,有利于行政机关根据不同人不同的事件做出有针对性的正确管理。
三、治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的问题
目前,治安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治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恰当不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最突出的问题。滥用治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行政执法人员与当事人可能存在着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战友等亲密友好关系,也可能是与当事人发生过冲突,互相有敌对关系,这些都可能导致的自由裁量权被滥用;此外,由于行政执法人员当中个体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素质等种种因素存在差异,个别道德素质差、法律观念不强、违背工作纪律的工作人员往往也会导致自由裁量权被滥用。
(二)治安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这里的显失公正是指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治安处罚时明显违反行政法所规定的公正、合理和比例原则的具体要求,而是造成明显的不公正、不合理。即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活动中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不恰当地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治安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超过了法律允许存在“误差”的合理范围。治安行政处罚的显失公正,实质是对自由裁量权的误用和乱用。
(三)治安执法人员拖延履行职责
由于相关的法律规范对公安机关及工作人员履行法定职责期限的规定不明确,因而何时履行法定职责,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可以自由裁量。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任务恪守职责,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履行职责,而不是因为任何不正当理由而任意拖延其履行法定职责的期限。这严重违背了行政法对治安管理活动要求的效率原则,。
在现实的治安行政管理活动中,治安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遭遇的问题很多,但是最频繁最典型的问题还是对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下面则主要针对治安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滥用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性措施作出探讨。
四、治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措施
滥用治安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在生活中通常表现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时十分随便随意,常常是相同情况不同处理,不同情况相同对待,从而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敌对情绪,造成广大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配合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正常执法活动,这使得社会生活中行政违法行为数量增加,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不仅如此,滥用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极易滋生腐败,助长特权思想,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虽然说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问题,在客观生活中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正处于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刻阶段。不过,正是因为行政处罚活动中自由裁量权容易被滥用,所以必须对这种自由裁量权进行控制。对治安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控制,笔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主观方面对自由裁量权进行控制
1.在思想文化方面
对所有在职的治安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行政知识水平和行政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想要真正较好地控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问题,必须要有应对各种各样行政处罚问题的能力,要有足够的能力能妥善处理好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能力的拥有与提高只能通过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治安行政执法的主体通过主观上不断地学习,提高工作水平,才能有效地将客观上正确行使治安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
2.在道德素质方面
对所有的行政工作人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所有行政工作人员的公平正义等法律精神,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纪律精神,使他们树立公平执法和国家公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的观念。此外,还要增强所有行政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培养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精神。让他们必须明确他们被赋予的这些权力是来自于广大人民的,他们应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造福于社会。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来就是国家公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二)从客观方面对自由裁量权进行控制
1.建立和完善治安管理执法活动中的回避制度
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体系中虽然已经规定了回避制,但该制度目前在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应用状况良好,而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应用并不理想。该制度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如果与该活动有利害关系,就应当回避。
2.建立和完善治安行政执法责任制
对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处理的治安管理处罚活动,应有相应的记录,对于存在瑕疵和错误的处罚行为要由该执法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这种责任的承担应强调现实可操作性。
3.强化司法审查制度
将使用自由裁量权处理的治安行政处罚行为纳入司法轨道。在具体实施中即要求治安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告知相对人拥有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权、提起诉讼等权利,使被执法人的权利具有可救济性,并且应当确立司法途径的解决才是最终解决的管理原则。
4.建立和完善治安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一方面要强调监督主体的多样性,要来自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代表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监督主体不仅要包括党和国家机关,还要包括社会团体、基层群众等能够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心声的主体。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监督的力度。对被发现滥用治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工作人员严厉惩罚,对认真履行监督义务作出有效监督活动的人员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
5.完善立法
在立法层面,要严格控制法律条文中的“弹性”规定,立法者应综合考虑治安行政执法活动所可能遇到的实际操作问题,从而尽可能具体、准确地作出明文规定,以降低法律条文规定内容的可浮动性。
篇6
关键词:行政执法;问题;解决对策
工商局是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工作部门,其多项职责都涉及到行政执法方面的工作。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主力军,也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工商局承担着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概括起来说,工商局在把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和做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执法环境的日益变化和法律法规的滞后等问题,工商局的行政执法的工作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行政执法遇到的问题
(一)执法范围模糊不清
尽管有关的规章制度或者法规法条中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中的各部门的职责予以了明确的界定,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一些领域问题难免会涉及两个部门之间甚至于多个部门之间的交叉甚至于空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总是会出现新的问题和任务,而这个新问题看似之前就有了规定,但到底属于哪个部门管又或者不属于哪个部门,这时候却又模棱两可了。这就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出现:(1)造成部门之间工作任务的推诿,导致行政管理相对人无处可寻求救济途径;(2)造成部门之间的管辖的争议;(3)即便协商好了由哪个部门具体来管辖,却因为范围的不明确导致行政相对管理人怀疑和质询,又或者导致执法部门人员工作的畏首畏尾。
(二)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力弱
由于中国行政体制的根深蒂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有时仍是逃不开地方政府的干预。人们貌似形成了一种"有事找政府,有事找法院"的观念,却很少会找工商局来解决纠纷问题。但是不得不说,即便有的人找工商局来寻求救济途径,工商局行政执法部门却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执法手段匮乏,执法手段的单一导致一些强制性行政措施难于实施,这就使工商执法的力度大大减弱。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因为各种问题导致行政执法人员"不敢""不能",有时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也会导致行政相对管理人的"无理取闹",这样的境况自然会导致工商局作用的减弱。
(三)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水平的不齐
近几年工商局新人的数量越来越少,坚持在岗位的多是富有经验的"老员工",而"老员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慢,因此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他们仍然采用原来经验和方法去工作。殊不知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老方法越来越容易被质疑甚至于不被接受。另一方面也有许多被调入的人员,但他们从来没有接触到过这种工作,不熟悉法律法规,不知道怎么与人"打交道",因此,这一部分人在办案过程中往往问题不断。这就会导致许多人开始不信任工商局的能力,对其执法的权威自然也就会置之不理或者发起挑战,导致工商局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矛盾不断升级。
二、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立法的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了。许多工商局的执法工作人员在面对具体的现实问题的时候,受到滞后的法律法规的束缚根本不敢突破。即便是要求执法部门要解放思想,执法人员仍是会担心是否要承担责任的问题或者考虑他们的做法是否会侵犯行政管理相对的具体权益而不敢大展拳脚。因此,领导的讲话和政府的文件这时候却比法律法规的效力还要高,执法工作人员往往会把领导的讲话和指示当成"圣旨"去执行和实践,这种做法无疑又会对法律的权威造成了相当的破坏。
(二)公众的法律意识的落后
尽管经过社会普法力度的加大和一些法制频道的推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但是这也仅限于对部分国家机关能力的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意识以渐入人心,但是由于社会公众对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了解甚少,以致于对工商行政执法不理解、不支持,必然造成工商执法难度大。同时在加上地方政府本位主义的干预,有些地方政府大局观念淡薄,只顾局部,不顾全局;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在错误观念的指导下,面对社会公众的请求却会越权帮忙解决问题,规避法律,这也就导致了人们有问题还是只会找政府的风气一直盛行,这无疑对工商局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三)传统执法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在公民法律意识逐步提高以及整个市场的飞速变化的今天,工商局的行政执法方式并没有跟进时代的步伐和潮流做出及时的变化和发展,业务能力的停止和执法方式的落后使得行政执法的权威日益受到挑战。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加大了推进依法行政的难度。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工作人员应对能力有限,对法律法规的不熟悉,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只好采用习惯的传统方法执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效能和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针对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强化普法宣传,加深社会公众对工商局职能的了解,明确社会公众向工商局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已经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即便法律意识提高了,也仅仅止于皮毛。因此必须要加强宣传工作,明确工商局的职能,明确其能行政执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地位和权力,让社会公众对其产生信任感,在发生问题的时候能够想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敢于找工商局来帮助解决争议,这无疑会增加工商局行政执法的机会,也会更有力有效的解决更多的争议,为法院,为政府减轻工作负担,真正的发挥起工商局的职责。
(二)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减少并杜绝地方政府主义的干涉,谋求政府理解和支持。如上所述,行政管理相对人往往是因为工商局"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转身寻求政府的帮忙。工商行政执法工作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但是这种干涉无疑是只注重了眼前利益,考虑到要为人民服务而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会混淆了工商局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责,也会使人们淡忘了生活中还有工商行政管理局这样的一个机构。因此要减少地方政府的干涉,明确有的事情就是要找工商局,而工商局的有些执法工作有时也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帮助社会公众解决困难,既要明确职责,又要互相配合。
(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因为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空白,会导致行政执法人员无法可依,甚至于即便有法律条文明摆着,也不敢大展拳脚,反而要反复的寻求上级领导的指示,而这又会导致出现指示比法律的效力还要高的现象的出现。因此要杜绝这种现象,必须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及时立法。
(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提高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就必须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一是一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帮助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考核的方式来进行检验;二是要增强工商行政管理单位对招录人员的吸引力,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放宽政策,提高待遇,这样工商局就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面对新的问题和困境。同时要严把行政执法队伍进人关,针对不同的执法岗位,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层次提出不同要求,努力改善和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知识结构。
近年来,全国工商体制改革成果卓著,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也以此为契机,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但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工商行政执法办案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大努力,加强改革,提高工商局行政执法工作的能力,使其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工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及依法行政工作制度[EB/OL].道客巴巴.
[2]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EB/OL].道客巴巴.
[3]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豆丁网.
篇7
一、执法业务范围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市人民政府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工作部门。负责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等有关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制定*市地方工商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组织、指导、协调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工作。依法履行对*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实施对商标、广告、合同、公平交易行为的监管,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监管等职能工作。全市系统现有行政执法人员*人,全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在编公务员,没有委托有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执法人员中*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为法律专业毕业。
二、推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的主要做法
*市工商系统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工作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以来,市工商局多次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规范工商执法行为的综合性法律法规,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某省省行政执法条例》、《*市执法责任制工作条例》等,还包括《公司法》、《商标法》、《广告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专门法律知识培训。培训由市局、分局、工商所三级工商机关分级组织,全市工商系统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具体指导,市局法规处负责公共和专门法律知识的命题,全市系统统一组织执法人员资格考试。
(二)审核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统一执法证件管理。按照《某省省行政执法条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统一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证件的通知》和省工商局的规定,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经过相关法律知识和业务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没有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工商系统执法人员同时还要具备三个条件:
*.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在编公务员;
*.经行政执法资格培训考核合格;
*.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办理执法证人员范围是:经各工商分局初审,市工商局批准,符合规定条件,从事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为方便管理相对人识别执法人员的身份,增强行政执法的严肃性,保证执法主体合法,经审核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合格,报省工商局统一核发了《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证》。
(三)规范执法证件使用,对于因机构改革调整等因素,基层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变更或者调整的情况,市局法规处负责对新增执法人员进行审核,报省工商局考核发证;对调整到其它执法岗位的人员,及时换发证件;对执法违法的人员要及时收回证件,取消其执法资格。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做到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落实执法公示制度,统一公示栏设置,将执法人员姓名、照片、胸牌号公示于各级工商机关办事大厅,方便行政相对人进行监督,将行政执法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
三、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制度成效显著
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前,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执法人员资格不明确;二是执法证件不统一;三是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在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成效是:
(一)清理了行政执法人员,纯洁了执法队伍,从源头上规范行政执法。通过审查,清理了大量不符合行政执法要求,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人员,确认具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
(二)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上岗前要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执法违法现象大大地减少了。
(三)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的实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执法人员的认同。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能够依法抵制无证执法行为的发生,增强了的执法威严,提高了执法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改善。近*年来,这项制度在工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老百姓中深入人心,从源头上规范了行政执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四、行政执法队伍管理的做法、经验
(一)细化绩效目标,完善目标管理。围绕部门职能,科学设置工作目标;围绕岗位职责,科学设置个人绩效指标。将处室与分局的工作目标进行捆绑考核,上下联动;按照公务员考核规定要求,将个人绩效目标考核结果与个人待遇挂钩,作为干部职工使用、奖惩、培训以及调整职务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目标。通过狠抓绩效目标管理制度,鞭策了后进、激励了先进。
(二)强化执法监督,全程规范执法行为。全市系统局严格按照落实执法责任制要求,制定了《*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确立了同级监督原则,建立健全了工商所、分局、市局三级执法监督网络,每年不间断地开展常规案卷评查、执法检查和专项效能监察,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强化内部监督,将违法执法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达到严格规范执法,积极预防违法的目的,市局还成立了执法监察队,除队长相对固定外,队员定期从各基层所抽调轮换,为执法监察队专门配备了录音、录像设备和汽车,通过明察暗访,对全系统每一个所的所务工作、执法情况进行不间断地巡查。
(三)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巩固执法责任制成果。根据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兑现奖惩,是强化政府责任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我局严明纪律抓查处,制定了《*市工商机关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不断加大过错责任追究的力度,使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度有明显提高,违法执法行为有明显减少,执法形象有明显改善。具体做法是:
一是针对工商行政执法的实际,突出追究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实施追究。抓住群众举报、媒体曝光、上级点名以及社会影响较大、危害后果较严重等各类违法执法行为从快追究;对行政许可工作中的严重违法行为从重追究;对行政收费和行政处罚工作中的违法执法行为从严追究。
二是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和经济处罚并用,严格追究手段。在实施追究时,不仅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同时还对违规的执法人员进行组织处理;不仅追究当事人,还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追究相关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凸显出过错责任追究的效果。从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以来,全系统共追究违法执法案件*件,处理责任人*人,其中开除*人,开除留用*人,撤职*人,降级*人,记大过*人,记过*人,行政警告*人,调离工作岗位*人,待岗处理和通报批评、责令检查、扣发奖金*人。通过真追实究,进一步教育了各级领导和执法人员,一个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已逐步形成。
三是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追究相结合,强化领导的责任意识。我们将行政机关执法状况的好坏作为评价其全面工作和主要负责人政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中,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对发生的行政执法过错,做到对当事人和相关领导干部一并追究。近几年来,全系统共追究对违法执法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包括分局局长*人,分局副局长*人,科所长*人。四是发挥过错责任追究的警示作用,举一反三开展纠错。对执法过错实施责任追究后,及时通报在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要求全系统举一反三,定措施,堵漏洞,为全系统广大执法人员敲响了警钟,达到处理一案教育和规范一片的效果,努力从源头上防止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
五、推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以及加强执法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初次取得执法资格,实行统一考试制度,时间周期过长;二是执法资格考试属于综合性考试,对于工商行政众多执法门类而言,专业性不够强,岗位特点不突出;三是一次性赋予执法资格,执法证件未设置有效期限,执法资格管理多流于形式;四是执法队伍中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是阻碍规范高效执法的主要因素之一。
篇8
【关键词】航道;执法;问题;对策
航道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运赖以存在的基础,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为了保障航道畅通和航运安全,充分发挥水上交通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明确航道管理职能,但在航道行政执法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航道行政管理职能的发挥。本文就内河航道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阐述。
一.内河航道行政执法的任务
(一)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总则第三条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保护在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下,开发利用航道,发展水运事业。因此,航道行政执法要服从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总体需要,在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前提下,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挖掘水资源在水运方面的潜力,发挥水运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为航运单位船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航道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保障航道的畅通,并为水运提供一个优良发展环境。航道行政管理机构所进行的行政执法、航道建设、疏浚、整治、渠化以及航标设置等等工作都是为航道畅通提供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依法行政、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等理念成为航道管理的另一个重要课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在依法管理的基础上主动地为相对人提供各种周到服务。
(三)发挥航道在交通运输中的基础作用。水运作为古老的交通运输,在当今仍然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其优点在于运力大、成本低、事故少、建设占地省、综合利用价值高等诸多优点。航道行政管理就是要努力改善航道通航条件,提高水运效率,降低水运成本,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二.航道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效力层次低,执法依据仍显不足。目前航道行政执法工作所依据的最高规格航道的专业法规是《航道管理条例》、《航标条例》。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新的交通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这两个条例已经明显滞后,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下航道管理的需要。首先,从航道法律规范的内容来看有明显的滞后,部分现行法规条款严重滞后于依法治航的进程。其次,由于水运体制的变化,加上年代已久的航道法律规范,在执行上,加大了行政执法的难度。第三,新的法规出台后与现行法规部分条款之间存在矛盾、相互抵触导致航道管理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第四、航道专业法律法规格规层次比较低,给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二)航道管理机构执法主体资格、管理体制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影响执法质量。航道管理机构一般是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置,在航道行政执法模式上,具有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虽然具备了航道执法主体资格,但在隶属管辖体制上,地方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交通厅、局)是其主管部门。尽管有关航道管理法律规范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都必须带头宣传航道法规,保护航道及其设施不受侵占和破坏。但是出于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需要,有些地方政府在有意无意之中,对一些违反航道管理法规的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甚至变相地纵容支持,尤其是《航道网规划》不能得到落实,严重制约航道可持续发展。
(三)行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资金缺口大,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目前,在航道行政执法工作中,行政执法队伍力量明显不足。以江苏省为例,全省通航河流1910条,通航里程23907.5KM,其中6级以上干线航道达3906KM,3级以上的高等级航道780KM。作为航道行政执法一线单位的县(县级市)一级航道管理站通常只设立一个航政航标股具体负责全县(县级市)的航道行政执法工作。一般定员为4-6人(实际上有的单位只有2-3人),配备一艘小艇。而江苏省的每个县(县级市)几乎都有数十条航道,里程几百公里,多的甚至达一千多公里。乡镇没有延伸管理网络,违法案件的查处全靠上航巡查和群众举报。由于执法力量及经费严重不足,在巡航过程中只能优先保证干线航道巡查,致使部分低等级的航道巡查频率不够,给航道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此外,航道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也导致了航道行政执法效率低下。
(四)法制宣传力度不够,行政相对人法制观念淡薄和利益驱动引发大量违法行为。航道法制宣传是航道行政执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经费紧张等原因,航道法制宣传工作难以辐射。同时,如果违法者从违法行为中获得的利益大于受惩罚损失的利益,他们就会甘愿冒被处罚的风险而违法。以至于大量的违法行为无减有增。
三、解决内河航道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加快航道立法,推进依法治航进程。我国现有的航道专业法律规范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航道科学发展和依法治航的需要。当务之急应该加快航道立法步骤,尽早出台《航道法》,提高航道专业法律规范层次,加强地方航道立法,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修订不能完全适应航道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废止过时的法律法规,形成多层次的航道法律规范体系,使航道行政执法有法可依。
(二)改革航道行政管理模式,强化航道管理部门执法地位。当前,加强航道行政执法工作,强化航道行政执法地位,对航道行政执法模式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明确航道行政管理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在航道行政立法中应当依据我国航道管理的实际情况,授权航道管理机构航道行政管理权,确立航道管理机构的航道执法主体地位。其次要根据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做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深化航道管理机构内部改革,剥离其内部企业性质的航道工程单位和下属企业。强化行政执法职能,逐步完成航道管理机构进入国家行政机关序列的过程,从而使航道管理机构真正地成为独立航道行政执法主体。
(三)理顺航道管理体制,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对航道管理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航道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经济和水运事业发展的要求。各省航道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水上执法部门多、职能交叉等引发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理顺航道管理体制,设立统一和完整的航道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交通部设立航道局,统一管理全国航道,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强有力的、稳定的专职航道管理机关,实行省以下垂直领导,这样就可以有效遏止基层地方政府地方保护主义对航道行政管理的干扰,使航道行政执法工作独立有序地进行,从而使航道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保护。同时,基层地方政府的领导也应该充分尊重航道行政法律法规的神圣尊严,克服地方利益、局部利益的困扰,为航道行政管理保驾护航。
篇9
关键词:政府服务外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新公共管理主义;委托理论
伴随上海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数量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市容管理要求。上海尝试将一部分辅工作外包给企业来实施。这种方式可以突破人员编制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执法力量,有着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
(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概念
传统观念认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主要针对的是对于占道经营这一类的影响市容环境卫生所进行的执法行为,如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事项日益丰富,目前已涵盖了市容、工商、交通、水务、规划土地、燃气等部门的执法事项。
(二)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从公共管理领域来说:委托的主体有三个即公民、政府、企业。公民是初始的委托人;政府具有双重的身份:其一,它是公民的人;其二,它也是企业的委托人,直接与企业签订协议;企业作为末端的人,就其事项依据协议对政府负责。
二、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现状
(一)上海市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原因
上海市目前常住人口有2400万人。而全市的城管执法队员仅仅只有三千多人,即每万人约配置1.25名执法队员,远远低于参公后制定的每一万人配置三名执法队员的标准,执法力量明显不足。
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员的招录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来进行,招录新的队员所需的流程长、增加的人数也有限,而通过执法服务外包既可以约行政成本又能够大量增加人手;另一方面,国外通过设置专门的马路集市和夜市的方式解决流动摊贩合法化的问题。我国也尝试借鉴国外经验,于2009年了《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就是要使流动商贩的存在合法化。实践中如深圳市的南门一坊步行街、浦东的昌里路小吃街等逐步解决了区域内流动商贩合法性的问题;如流动摊贩的合法性问题得以解决,现在大量招录的城管队员今后将会面临分流的问题。
(二)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研究所需的一些数据敏感难以取得,故以浦东新区某中队为例,通过对某镇辖区内的管理对象以及聘用的特保队员分别设计和发放了共150份问卷,发现在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 执法服务外包超越权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委托实施。而暂扣当事人的经营物品及工具这时一项典型的行政强制措施,但是,在对管理对象发放的问卷中显示,高达90.5%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在无正式队员在场的情况下被员暂扣过物品,详见表1。
2. 执法服务外包不规范
在实施执法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存在特保队员工作懒散的现象如:着装不规范、驾驶单位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甚至还有对当事人有辱骂殴打等行为。在对某中队的居民发放的问卷中显示,有47.4%的受访者看到过特保队员在执行任务时有偷懒、着装不规范、言语粗鲁等现象,详见表2。
3. 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对象维权困难
相当一部分管理对象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向谁维权。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正规渠道去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是困难重重,甚至在维权成功后遭遇到了报复。
4. 特保队员缺乏职业认同感
特保队员的职业本身并不被人们认可,甚至相当一部分的特保队员对自身的工作也缺乏职业认同感。调查中有62%的队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成就感,54%的队员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 从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人员素质不高
在对某中队从事这份职业的特保队员的调查中发现有48%的特保队员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他们所面对的管理对象本身文化素质也不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口角甚至会发生暴力冲突,详见表3。
2. 城市管理行政执服务外包的考核奖惩机制不科学
对于执法服务外包的考核主要针对的是执法服务外包的效果,如在道路上有摊位,相关责任人则会被扣发一定数额的奖金。许多特保队员为了不被处罚不得不采取一些不太文明的手段甚至是越权将经营工具及物品暂扣。
3.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中的监管不到位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对于自己所雇佣的特保队员采用何种手段达到市容整洁的效果以及特保队员外出执行任务时的自身形象并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政府部门又疏于对这方面事务的监管以致于造成了特保队员们的形象欠佳、越权、甚至是用暴力和收受贿赂等现象的产生。
4. 责任主体不明确
管理相对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到底向谁追究责任,这在与安保公司签订的合同中并没有体现。在实践中,管理对象在维权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政府和企业之间互相推诿扯皮而导致维权困难。
(四)问题产生的后果
1. 影响政府形象,有损政府的公信力
若继续对不规范的行为放任不管,最终损害的还是政府的形象;尤其一些地方酿成了影响恶劣的暴力事件时,政府总以一句这是“临时工”来推脱责任,更是有损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2. 增加行政成本
中国的法治社会建设进程正在加快,民众的法治意识也日益增强。为了暴力事件付出的行政诉讼费用、医疗赔偿费用等都会大量增加行政的成本。
3. 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的合法性产生质疑
对于执法服务外包企业工作人员的越权、不规范的行为不加以制止,甚至一定程度上放任此现象的存在最终将会导致对整个行政执法服务外包政策的合法性产生质疑。
三、完善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对策
(一)问题导向的解决方案
1. 梳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事项
对于只能由行政机关自己实施的事项绝不外包,已经被外包出去的如暂扣当事人物品及经营工具这类事项要及时回收。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继续扩大执法服务外包的范围,如信息采集、派发等可探索实施外包。
2. 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行政机关先行赔付机制
特保队员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暴力伤人、损坏当事人财物的问题,由行政机关先行对当事人进行赔付。在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再向具体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3. 畅通渠道,加强对执法服务外包的监管
依据委托理论,公民对实施执法服务外包的企业无法突破合同的相对性对其行使解除合同、要求企业改进服务质量等权力,但是公民可以通过政府这个中间人来行使此项权力;畅通表达的渠道,通过投诉热线、网站、信箱、接待来访来倾听民意;将对特保队员日常表现的考核交由直接管理和接触他们的一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员来进行;借助高新技术如执法记录仪、GPS定位系统等加强对特保队员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
4. 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将考核指标的制定更多着眼于队员的巡查率、劝阻率、上报率及工作形象上。对于擅自暂扣当事人物品的不当行为要作出相应的惩罚;对于出现暴力伤人事件的,不仅要处罚特保队员,当暴力事件达到一定数目时,要更换承接执法服务外包的企业。
(二)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1. 整合资源,将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
首先,不仅仅只有城市管理领域存在执法服务外包,工商、安监、公安等部门都有一部分的日常巡查事项外包给企业实施。对于这些外包事项可以探索由街道或镇政府统一牵头,由一家公司统一实施。
其次,社区志愿者也是网格化管理中重要的一环节,对于一些劝导的工作,可由社区志愿者协助实施,也可以协助监督执法服务外包企业的工作表现。
2. 引入高新技术、实施智慧管理
通过大数据筛选精确配置执法力量,在情况复杂的区域多配置力量,在环境相对较好的区域少配置人员,避免聘用过多的人员浪费行政资源;利用街面摄像头、考勤机、执法记录仪等实施智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3. 促进公众参与实施广义的外包
政府部门将某项职能交由第三方来实施称之为外包,那么,从广义上讲公众也可以作为第三方的主体,承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外包。其一,是上文提到的通过网格中的志愿者实施一部分的劝导和宣传的职能;其二,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对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效果进行评价;其三,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公众意见。
四、结语
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可以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执法效率,在未来也可以避免人员分流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使得公众对于执法服务外包的政策产生质疑。本文尝试通过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与面向未来的方法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但是毕竟国内外对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的研究不多,在研究的深度上有局限性;由于问题本身比较敏感,可供研究的数据也有限,研究所需的数据主要基于本人供职的单位的情况,在研究的深度广度上有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宋刚.复杂科学性视野下的城市三维管理结构[J].城市发展研究,2010(14).
[2]刘有贵,蒋年云.委托理论评述[J].学术界,2016(01).
[3]贾茵.行政规划法视野下的都市更新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6.
[4]黄耿志,李天娇,薛德升.包容还是新的排斥?――城市流动摊贩空间引导效应与规划研究[J]. 规划师,2012(08).
[5]张国平,章灿钢.城市流动摊贩管理: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实现条件[J].晋阳学刊,2008(05).
篇10
关键词:档案行政管理;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行政执法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其中,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它要求执法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执法必严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档案法制建设的关键,执法必严就是要严格执法。档案行政管理要做到依法行政,重点是严格执法。
1 严格执法的意义
1.1 严格执法是维护档案法律权威的需要。《档案法》是规范我国档案事业最高效力的法律,它的精神实质是保护和利用档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权益,维护正义和公平。那么,严格执行《档案法》以及所有关于档案事务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仅维护了《档案法》的权威,而且,保障了正义和公平不受破坏。如果不严格执法,就无法维护档案法律的权威。
1.2 严格执法是档案法制建设的需要。档案行政管理要走向依法行政,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就必须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有两层意义:一是执法的严格性;二是惩罚的严厉性。虽然,严厉的惩罚对于那些严重档案违法行为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执法对违法者的威慑力更主要的是在于执法的严格性。一方面,执法要严明、严格、严肃,另一方面,不得超权、越权执法,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任何档案行政执法行为都必须根据法的规定来进行,这是档案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如果执法不严或执法不规范,建立完善档案法制就是空话。
1.3 严格执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在向多元化发展,档案工作也向多样化发展,从而使原来旧体制下依靠命令和政策来调节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因而,只有运用法律,公平公正地加以调节、引导和管理,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的档案事务和问题。这是时展的客观需要。
2 严格执法的含义
严格就是认真、不放松的意思。执法,也称“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1]“严格执法”,按照字面意思,就是认真、不放松地执行法律,这尽管是严格执法的基本内容,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严格执法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2.1 执法的合法性。合法性要求执法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强调依法办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执法时做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不得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有法律的授权,超出授权的范围就是越权,越权则无效。执法的合法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合法,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只能是享有执法权限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并且,也只能依法行使执法权,在职权范围内司其职;二是程序合法,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只有严格执行法定程序,才会有正确的执法;三是内容合法,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必须严格认真地按照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依实体法之规定做出处理,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2.2 执法的正确性。正确性就是要求执法结果的正确,处理正确是执法公正的体现。执法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执行法律法规时,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掌握法律法规标准时不走样,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要做到执法的正确,就要求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对发生的违法行为勇于纠正并依法处理,不搞关系执法、人情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切以法律作为唯一的标准和尺度,而不是唯“长官”意志。
2.3 执法的及时性。及时性是严格执法的重要措施,只有及时执法才能将严格执法落到实处。严格执法要求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合法、正确的前提下,做到及时执法,将档案违法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需要立案查处的,要及时立案,及时办案,及时结案。执法的各个环节都要遵守法律规定的时限,决不能拖而不办,审而不决。
2.4 执法的严肃性。严肃性要求敬畏法律,郑重严谨地执行法律。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档案违法行为,必须依照档案法律的规定严格执法,不能掺杂档案执法人员个人的意愿,既要维护档案法律的尊严,维护党和国家的档案权益,又要严格遵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格执法,落实到位,不留空白,不越权、不、不消极执法。所有管理档案事务实施的档案执法行政行为都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绝不允许有任何超越法律规定的“乱作为”、“滥作为”和“不作为”现象。
3 档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档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大都认为主要是外部问题,如庄澍虹认为:一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不确定;二是档案法规体系不完善;三是现有档案法规体系不够科学及执法人员素质偏低;四是长期的政治管理模式造成了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不强,普遍对档案行政执法活动不认可、不支持。[2]笔者认为,档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外部问题不是主要的问题,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的问题才是主要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
3.1 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不清楚法定的职责和行政权限而“不作为”。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自身的法定职责和行政权限究竟有多少,涉及的面有多宽不是很清楚。致使该实施的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沒有去实施,从而形成不严格执法的“不作为”现象。其一,对各行各业专业或业务档案事务的档案行政执法基本是空白。“据不完全统计,就全国而言,‘建国’以来,仅标题中,涉及‘档案’的法律法规规章就有241部;而全文中,涉及‘档案’的法律法规规章更是多达4621部。” [3]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各行各业的档案事务,其中,许多都是民生和专业档案的范畴。这些法律法规既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的依据,也是档案行政执法内容。但是,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其二,对个人保管的档案行政执法监管工作几乎是空白。许多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个人保存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从未做过调查摸底或登记备案工作,对其内容、数量、价值、保管情况一概不知。至于对因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采取代为保管、收购或者征购措施,对其在流转中的捐赠、买卖和出境的监控管理,几乎都是空白。其三,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负有对同级档案馆和下级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进行档案行政执法监督、行政监督检查和查处档案违法案件的职责。但是,这方面的档案行政执法也几乎是空白。
3.2 档案行政执法流于形式。一些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不是“运动”式,就是“蜻蜓点水”式,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基本上流于形式。有的是“档案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对档案执法检查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或“出于档案行政部门人员过少,在执法检查时对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单位和部门不能及时监督。无人抓监督,无人抓落实,也就无法追究责任”。[4]有的是“平时执法检查过于注重表面形式,不看效果;仅停留在检查,不追查结果;一味追求面广量大的执法检查,不能从档案管理部门本身的总体执法能力出发搞好工作”。[5]档案行政执法成了走过场。
3.3 档案行政执法定位不明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档案行政管理转到依法行政的法制轨道上,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由计划经济时代指令性的业务指导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依法行政为主的管理模式。但是,“那种几十年一贯制所形成的习惯性工作方法和思维定势,仍然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左右着档案行政管理,无形中,制约了档案法制建设的进程”。[6]从而致使一些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档案行政执法定位不明,强调“行政执法是业务指导的保障”[7]“档案执法检查需要以档案业务指导为基础,档案业务指导需要档案执法检查做保障”。[8]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口头和表面上,沒有把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定位在依法行政的以档案行政执法为主上,而使档案行政执法的职能沦为摆设。
3.4 档案行政执法概念不清晰,致使档案行政执法行为过窄。行政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执法,是行政主体为贯彻、执行法规而采取的一切行政行为,既包括行政主体为贯彻、执行法规,而制定的不针对具体人和事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即抽象行政行为,也包括行政主体依法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直接采取的削弱权利、加重义务的行政处理行为,即具体行政行为,还包括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行政行为”。[9]然而,许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对档案行政执法做狭义的理解,也就是开展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和查处档案违法案件而已。对于诸如档案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处罚等档案行政执法行为,不是不开展实施就是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实施。
3.5 档案行政执法对违法现象制止不力。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诸如档案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不按规定整理归档、保管安全隐患多等违法现象,其中,大都够不上立案查处,多是需要限期整改或给予行政处罚的。然而,一些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由于碍于亲戚、朋友、同学等的情面,或是面对所谓“强势”部门,或是工作中有求于的部门,或是其他种种原因,致使对于这些违法现象该给予行政处罚的基本不处罚,限期整改的也是期限一拖再拖,结果是“限期整改成为空口惩罚,违法行为依然继续”。[10]对于一些需要立案查处的,则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民不告官不究”的做法,生怕因为查处一起违法案件影响一个地区档案工作的大好局面。结果是既损害了档案法律的权威,又助长了违法“气焰”,使档案法规更难贯彻,也加大了档案行政执法的难度。
4 加强档案行政执法的措施
4.1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模式,走依法行政之路。档案行政执法中存在种种问题,其主要原因或者说根本原因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沒有转变管理职能,沒有实行依法行政,沒有实现由档案业务指导为主管理模式向以档案行政执法为主管理模式的转变。转变档案行政管理模式,首先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要转变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把管理思想转变到依法行政为核心上,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档案行政执法上。其次,必须明确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只能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凡是超越法律规定的行政权力都是非法和无效的。自觉地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职责的划分、行使的范围、运行的程序等都要严格依法。最后,将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到依法行政上。也就是说,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主要核心职能是档案行政执法。面对各种档案事务,要运用一切档案行政执法方法,履行档案法律赋予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实施档案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管理好档案法定范围内的档案事务,保障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4.2 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依法行政意识。要大力加强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的法制学习教育,通过法制学习教育,切实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领导的依法行政意识,巩固依法治档理念,用依法行政的思想指导整个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提高档案行政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加强档案法制观念,用执法必严的理念来约束档案行政管理的权力,将严格依法行政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档案行政管理的具体行政行为之中。
4.3 厘清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内部职能。按照行政权力法定化的要求,档案业务指导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的职能,已经“寿终正寝”,不再是合法的行政职能,代之的是依法行政的档案行政执法职能。档案业务指导的职能如果说还残存的话,它已经缩小弱化为档案行政指导。如何履行档案行政执法职能,并将其落到实处,合理配置行政资源、明确行政职能是关键。在目前情况下,法规科(股)应负责行政执法监督(包括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的行政执法监督、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等)、查处违法案件,实施档案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业务指导科(股)应更名“监督科(股)”或“监督指导科(股)”,负责实施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对于档案行政指导职能,必须有清楚的认识。档案行政指导是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必须坚持合法、准确的原则,不能把档案行政指导变成档案行政误导,如果产生误导,造成行政相对人受损害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4 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档案行政执法。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必须严格按档案法律的规定,履行法定的职能,实施档案法律,坚持严格档案行政执法,坚决维护档案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一要严格执行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管理档案事业。二要严格执行程序法的规定来进行档案行政管理,所有管理档案事务实施的档案执法行政行为都要遵循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法,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规定的档案执法行政行为而形成违法“乱作为”。三要依照所有涉及档案事务的法律法规规定,管理档案事务。要严格执法,落实到位,不留空白。既不能有任何超越涉及档案事务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来进行档案行政执法而形成“滥作为”,也不得置这些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于不顾不执法而形成违法“不作为”。
4.5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档案行政执法队伍。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要抓好档案执法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加强法律业务知识培训,使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熟练掌握档案法律法规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强化档案依法行政的理念,不断提高档案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注:本文为2011年度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档案执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2011-R-06。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baike.省略/view/21519.htm.
[2]庄澍虹.档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档案,2006(3).
[3]吴雁平.1987年~2010年档案执法实践回顾与思考[J].档案管理,2011(4).
[4][10]齐晶.试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5]姚震,董非.档案执法中的障碍性因素[J].档案与建设,2002(5).
[6]杨益群.档案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行政[J].档案与建设,2002(1).
[7]曹永霞.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J]. 山东档案,1999(5).
[8]许亚南,王涛,贾丽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执法检查[J].黑龙江档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