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培训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政务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政务培训

篇1

针对本区目前进行的各镇国家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大兴区人事局与承担本次培训任务的北京市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大兴分校、大兴区瀛海成人学校两个办学单位共同创办了《培训简报》,并于2003年4月3日印发了第一期。《培训简报》的目的在于宣传贯彻上级有关电子政务培训的精神、表扬在这次培训中的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交流学习经验和通报培训情况,将培训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他们的学习精神带动和感染着每一个人

学员们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年龄越大的学员学习计算机越是困难,很多人自动结成互助对子,年轻的帮助年老的,基础好的帮助基础差的。有些学员不会拼音。向采育镇负责人周俊孝自己印制了数张拼音表,发给单位的其他学员,他们就这样对照着拼音表在键盘上“摸索”。老师布置的操作题,他们要花费别人双倍的时间才能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们的操作手法已熟练了许多。魏善庄镇学员范福奎已48岁,身体又不好,可是他几乎每次都是早来晚归,尽可能多的增加上机操作的机会,如此勤恳的学习精神着实让人敬佩。黄村镇的刘淑玲、桂景山,还有长子营的贾连营等人,他们都是单位的领导,平时的事情也较多,实在需要请假,上课后总会主动找到班主任,虚心请教,把耽误的课程补上。这种浓浓的学习气氛带动和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个人,促使大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灜海培训班的学员两个班共有54人,来自青云店、灜海、旧宫、亦庄四个镇。年龄大的学员,如49岁的王喜增,早来晚归,坚持全勤。年轻学员决心大,34的崔海英代表亦庄镇表示“这次电子政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努力掌握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做一个合格的公务员”。目前,这个班已有27位学员将学习重点复制到软盘上,带回家去练习。特别是灜海镇的王喜增,为了回家能够自学,花了5000多元购买了一台计算机在家练习操作技术。此外,学员们还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方法互教互学,努力学好每一个模块。

礼贤镇的学员在平时工作中大部分都没有用过计算机,为了搞好这次培训,提高学习效率,镇党委、镇政府和镇组织部都非常重视这次培训,他们在每个班上都安排一个计算机基础好的学员来帮助基础差的学员。刘冰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他指导该镇其他五位学员如何操作,谁有问题都及时向他请教。一次,有位学员的电脑和教师机联不上了,为了不影响教学,他主动让出自己的机器并很快解除了电脑故障。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他们互帮互学,学习成效非常明显。女学员郑俊华已经41岁了,以前很少接触计算机。这次她认真听课,老师安排的操作她反复练习,还利用课后时间向老师仔细询问,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直到全部掌握了才离开教室。

应当引起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一期电子政务培训开学以来,不少学员都谈到:我们能够有这样坐下来学习的机会,真是很不容易。为此,广大学员以极大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培训当中,使电子政务培训从一开始就有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为第一期和今后三期的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我们通过了解也发现一些不足,应当引起各镇的注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零起点学员必须提前学习,提前进入角色。所谓零起点的学员是指对计算机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包括忘记或没学过汉语拼音)的人员。据调查,这些学员在第一期培训中占到四分之一左右,虽然他们在学习中十分刻苦,但由于基础较差,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有些学员已经力不从心,差距越来越大。对于这些,区人事局和有关人员在培训前已经有所估计,并且在《关于各镇国家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集中学习和自学课时安排的通知》中指出:“这些同志一定要在集中学习之前,先行一步进行学习,尽可能从零起点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对此,请各镇组织部对本镇今后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一次摸底,要对零起点人员提出要求,不管参加哪期培训,都应当从现在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键盘,熟悉汉语拼音。只有在集中学习之前尽可能的多学一些,才能在集中学习期间跟得上,不吃力。为了加强集中学习之前对零起点学员的辅导,建议各镇可以以镇为单位,采取自学、互学、集中辅导等方法,强化学前辅导。如果缺乏教师人才,请镇组织部提前与区人事局培训科联系,我们将尽可能的安排老师下乡服务。

篇2

[关键词] 巴彦淖尔市; 电子政务; 人才队伍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57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93- 02

电子政务人才队伍,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巴彦淖尔市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思考。

1 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中缺少复合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和政务工作经验,既能跟踪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又能够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这类复合型人才是非常缺乏的,一方面是现在的学校没有设置相应的专业,还没有系统地培养出这一类人才,只是把电子政务人才培养归于信息化等专业中,所以这类人才只能是在工作岗位上加以培养。另一方面,懂得管理、政务的人员需要多年的工作经验才能很好地培养出来,但这一类人员又不是专门学习信息技术的,专门学习信息技术的人员多数都在与信息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发挥专业特长,没有很好的机会在管理、政务方面学习、工作和培养。而位于的巴彦淖尔市,又需要一些在上述复合型人才的技能中再加上懂得蒙语的人员,就目前来看,这样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1.2 专业技术人员不稳定

按照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各个单位、部门要有负责电子政务工作的科室,没有科室的至少要有懂电子政务的专业工作人员。从巴彦淖尔市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单位没能达到上述要求,有的是负责其他工作的科室附带的开展电子政务工作;有的只有一两个懂计算机的从事其他政务工作的人员,兼职负责电子政务方面的工作;有的甚至没有一个懂电子政务的人员,出现问题要联系设备供货商和电脑公司来解决;有的直接雇佣临时的人员来处理问题。出现这些情况主要因为:①单位领导层不够重视电子政务工作,认为只要购置了软硬件设备,工作人员会使用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了; ② 单位人员编制制定时没有考虑电子政务方面的技术人员,现在想要,再申请编制很难,只能雇用临时的人员来工作; ③ 在购置电子政务软硬件设备时,供货商为了能够中标,附带条件就是提供后期的技术服务,使单位有了依靠,认为有问题直接让供货商来负责,不需要单位再有专人来负责了。

1.3 人才培训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巴彦淖尔市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存在着培训机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课程标准不统一,设置不规范的问题,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比如,培训对象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和方法不好确定;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普通公务人员的培训选用同样的教材,一起进行培训;将大部分学时分配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与巴彦淖尔市电子政务实际情况没有很好地结合等问题。这显然偏离了培训要求和实际需要,如此往复将会形成以计算机培训代替电子政务培训的局面,达不到应有效果,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其次,巴彦淖尔市的电子政务培训尚未实现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实施,因此电子政务培训,从内容、标准和效果上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 解决途径

2.1 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对于广大高校,特别是有公共管理硕士授予权的高校,应该承担起培养我国电子政务复合型人才的责任。将管理、政务、信息技术科学地整合在一起,成立一个新的专业,内蒙古的高校还可以将蒙语也整合进去,培养更适合内蒙古地区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已进入政府电子政务领域的管理人员,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逐步整合现有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立政府首席信息官 (CIO) 职位,然后对这类人员进行在职培训,组织他们参加由国家指定部门设立的专业培训班,集中起来进行授课、案例分析与考察学习。学习结束后,由国家权威部门组织考试,学习合格的,颁发结业证书或资格证,持证上岗,就和法官必须有律师资格证一样,没证的将不能担任政府CIO。这样,复合型人才才能较快地培养起来并走到相应的岗位上。

2.2 规范电子政务专业技术人员身份

首先,应将电子政务管理纳入政府内部管理序列,即把电子政务管理工作视为政府内部事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和明确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身份。进而再逐步打破现有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中公务员身份、事业单位聘用制身份以及临时聘用身份并存的混乱局面,建立以公务员身份为主、少量临时聘用人员为辅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管理体制。这样的制度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① 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大趋势。电子政务项目外包是国际电子政务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正逐步朝此方向发展,这必然会缩减现有各级政府和部门信息中心中庞大技术人员队伍的存在空间。② 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的职责。从应用角度看,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政府信息化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这种职责不仅要求这支队伍本身有较高的素质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权威性,以保证其管理职能的行使,而权威性的基本保障方式就是其具备公务员身份。

2.3 结合地区实际和人员分类进行培训工作

结合巴彦淖尔市电子政务实际,按照人才队伍的分类,培训工作在内容、形式、课程设置上应有区别。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使他们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理念、网络和安全体系建设知识,自觉运用电子政务网了解信息、办理公文、指导工作、决策事项,通过培训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使管理人员真正成为电子政务的使用者和推动者。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应通过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网络建设、运行管理、应用开发和信息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保障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的正常运行,使其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电子政务最新的应用发展和实践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对于普通公务人员,则应把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办公能力培训上,主要培训桌面系统应用、OA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平台应用等操作技能,使他们能熟练运用电子政务开展各项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县级政府 电子政务 问题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2、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

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县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时因不能进行统一规划协调,造成了信息化建设的盲目与分散,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原则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只从解决本机构内部的需求出发考虑技术的应用。这必然导致各级部门之间、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不能联通、科技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出现信息孤岛和自动化孤岛,造成盲目建设项目,浪费大量资源的后果。如有些政府部门为了增加政绩,建立自己的电子政务系统,部门之间恶性竞争政绩、表现政绩,各部门设立自己专门的内网,造成同楼办公不同网的局面,为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2.2 电子政务相关基础设施仍较落后

电子政务及社会各种信息化系统得以运行的根基是各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效果的好坏。当前县级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网络普及率及相关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在全国来看还是处于低水平。

2.3 县级政府部门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电子政务的建设与运行需要大量各类型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因此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成为了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系统从开发到应用再到运行、维护都需要相关的技术人才。而县级政府部门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尤其是缺乏既熟悉政府业务流程,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部分县级以下地区不仅没有懂技术又有政务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连低端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员都还缺少,政府信息化难以推进。从整体来看,当前县级各级政府的公务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不足,虽然接受过一定的公务员管理能力的培训,但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却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自身具备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公务员比例相当低。政府内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十分欠缺,甚至有些人对常用的工具软件都不会操作。还有些政府部门因领导的教育背景和年龄因素,观念滞后十分缺乏信息化意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重视,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部门对电子政务的态度和能力,部门的信息化人才缺乏,导致出现部门内计算机数量充足但缺乏甚至没有掌握技术并能够处理技术问题的人员,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若有故障将陷入窘境无法运行的现象,更谈不上要建设电子政务。

3、县级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对策

3.1 从整体协调建立电子政务统一平台

首先是政府部门内部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需改变当前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设置过多的情况,做到一项职能由一个职能机构管理,机构不重叠及业务不重复。其次是跨部门业务流程的优化,要优化跨越多个政府部门边界的行政业务流程,需把涉及处理同一项业务的若干部门整合到一个业务流程上,使完成该项业务处理所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各机构人员、各个功能环节、各种资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流程,打破部门界限和部门鸿沟,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环境,一个窗口对外,在总结传统办公体系缺陷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传统行政办公向“一站式”网络虚拟办公的方向转化,解决前台“窗口”受理与其后台本部处理之间的互动互联的问题,解决各个窗口部门之间的互动互联与资源共享问题,实现县级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业务的协同。

3.2 合理有效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

县级政府要按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合理安排,选择适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的方案进行建设,不能盲目投资或重复投资造成浪费。要充分利用公共政务资源,整合电子政务网络。政府还应当扩大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联系与合作,各自明确分工和责任,尽可能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资源,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共同努力,共同搭建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扩大应用电子政务的试点范围,获取更广泛的用户反馈,对系统进行不断的调试,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为适宜的服务方式,降低建设成本。对政府信息化基础交换平台要不断完善,将政务资源进行大规模整合,对于工作网的横向建设应力度不断加强,尽快实现各部门全接入电子政务运行网,促使跨部门的数据交流和共享更为便捷,节省其他信息交流平台的投入资金。

3.3 加强政府工作人员能力培训和人才引进

县级政府应加强电子政务相关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及培训,从领导开始自上而下开展以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政府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培养他们熟练应用、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注重信息观念的培养,使政府工作人员强烈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源和财富。同时,应制定有效的培训制度及培训大纲,编制实用又高质量的培训教材,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纳入各级或各类组织机构的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政府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等级考试制度,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相关内容纳入公务员业务考核范畴。使政府工作人员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及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由单一型工作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飞跃式发展。

4、结语

县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建设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各部门须充分根据自身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在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下立足当地去提高政府管理绩效以及社会服务水平,建设过程须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地冒进,遵循事物发展要求,逐步地完善区域内电子政务的应用,逐步深化政府的转型。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能力素质;管理体制;电子政务效益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78-01

任何一个现代化系统的建设和效益的发挥,人的因素都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同样如此,因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建设效益的正常发挥。所以一定要认识到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发展电子政务是我国提高政府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与手段,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所在。

首先,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电子政务目标。我国政府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下迎来了新的机遇,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管理必须更加公开、透明和快捷才足以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网络的运用表现在政府职能工作上主要是提升政府形象、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改进政府工作方式。所以电子政务工作为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深化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但包括电子政务建设的理念,而且还包括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这两个方面都获得了突破才能使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理念要求树立全新的政务环境思想,这样才能更加明确政府部门在服务对象方面明确的方向。所以说电子政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做得好,才能更加推动电子政务政府服务工作,并能有效地深化电子政务建设。

再次。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发挥电子政务效益。电子政务系统要想真正发挥效益,有效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项边建设、边应用的业务化运行工程电子政务平台一旦建立,需要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来对系统的建设和业务化运行进行规范。要针对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数据格式、安全体系、网络联结、信息上载、软件功能、人员培训、硬件升级更新等等建立相应的制度,才能保障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使系统得以持续业务化运转,并在实际应用中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而这些都需要一大批既懂电子政务运作规律,又具备行政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来实现。二、加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能力素质是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对于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人才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合格的电子政务人才较少,电子政务人才结合不合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我国现行电子政务系统调查显示,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组织优化工作少,线下工作程序复制多;另外还有电子政务管理者与建设开发者存在知识和能力不平衡现象。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人才的能力素质,还要保证电子政务人才是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力求使电子政务人才能够在素质结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结构等多个方面都上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改革管理体制是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

现阶段,我国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人才管理体制与现实还存在着一些矛盾,首先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之间拥有某种身份界限。电子政务领导者他们是公务员身份,而政府所属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则属于事业编制。因为身份不同所以对于实现政务与电子之间的融合时受到严格制约;其次电子政务负责人的组织地位不高。政府部门下属的信息中心属于事业单位性质,所以他们的组织地位与业务发展不同步。

根据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从对现在的管理体制改革人手,从而使改革后的管理体制更加有益于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另外,对于电子政务人才在专业管理体制上要突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者定位,以及在政府内部的交流和互动。

(三)强化教育培训是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篇5

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盟电子政务建设于1999年起步,由盟统计局网络中心指定专人负责,当年建成兴安盟行政公署局域网。2000年开通“兴安盟门户”网站。2002年,兴安盟成立了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计网络中心),部分旗县市也相继成立了电子政务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从2003年起,兴安盟委党校负责全盟电子政务培训工作。2008年全盟政务专网已连接各县市、盟直各部门。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盟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管理机构进一步得到健全,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专网建设不断完善,公文无纸化传输等一批重点业务系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各项应用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势态,带动了全盟各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做法

1.定位明确,不断完善和丰富政府网站内容

我盟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府形象,为人民群众、企业和社会服务的窗口,不断完善网站结构,优化栏目设置,努力实现政务公开。目前,网站日访问量已由开通初的几人次增加到目前的近千人次,总访问量已突破两万人次。我盟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宣传推介兴安盟、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公共事务处理、打造服务法治政府的重要渠道。

一是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我盟政府网站先后经过多次改版,现已开设了绿色兴安、领导之窗、政府文件、盟长信箱、人事任免等20多个动态栏目,累计政务信息、各类新闻近万篇。在政府网站建设中,及时将政府出台的政策、规范性文件、人事任免等权威信息,政府各部门职责、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完成情况,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和重大决策事项等,在网上,定期推出专栏和专题,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提高了政府工作透明度。

二是建立政府门户网站信息采集与机制。为保证政府网站及时稳定的信息来源,盟信息化办公室与兴安日报社、兴安盟电视台等媒体建立合作机制,明确分工,将网站信息搜集工作落实到人,要求每天在第一时间将文字和视频新闻传至盟政府网站,实现政府网站与报纸、电视等媒体同步信息。同时,还与盟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信息科合作,由两办每日提供经审核、采编整理的政务信息,由盟信息化办公室统一组织,使我盟政府网站成为全盟具有权威性的综合信息平台。

三是整合资源,实现政府与旗县市、部门和企业相互链接。目前,全盟六个旗县市已全部建立政府网站,并注册了独立的政府网站域名,一些盟直部门在盟政府网站上建立了政务公开网站。

四是设立“盟长信箱”,建立政府与群众的互动渠道。自从盟行署网站开通“盟长信箱”栏目,栏目设立以来,每日收到大量投诉及群众来信,三个月来办复率达90%以上。

2.加大电子政务应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搭建政务专网平台。目前,各旗县市、盟直各部门全部通过专线、30D+B线路、电话拨号实现与盟政府联网,进入专网网站登录不同的业务子系统。盟党委、盟行署和纪检委的政务信息报送采集全部通过政府专网进行,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报送的时效性明显提高。

3.强化培训,有力地带动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推广应用

我盟始终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把对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的重点。

一是建成了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在盟委、盟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10月,我盟建成了兴安盟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兴安盟委党校),培训中心教学面积200余平方米,教学计算机60台,网络系统接入了盟政府内外网光纤,为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注重实际编写教材。根据我盟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实际,经过盟信息化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努力,编印了《电子政务培训教程》、《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等实用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受到各级领导和参训人员的好评。

三是积极拓展培训面,开展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网站建设、计算机网络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

4.积极协调,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监督指导力度

一是加强对各旗县市、各部门的监督指导。在政府网站建设中,我们要求各部门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政务公开网站的建设工作,指定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网站日常更新、维护管理工作。积极协调各旗县市解决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派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定期到度县市和部门开展调研和检查,组织全盟各旗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到信息化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使我盟政府网站群建设和公文无纸化传输等重点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二是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领导重视是做好电子政务关键,在工作中,我们遇到问题及时请示汇报,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赢得了领导对电子政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近几年来,行署领导常务会议专题解决了盟信息化办公室人员编制、机构和经费等方面的困难,从而加强了信息化办公室的技术力量。

我盟电子政务建设的体会

回顾我盟近年来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大力支持,是搞好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我盟领导历来十分重视电子政务建设,我盟专门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盟信息化办公室作为具体办事机构,明确了工作责任,健全了工作机制。盟行署常务会议多次专门听取自治盟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要求各部门和单位提高对电子政务工作的认识,落实各项措施,解决人员编制,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确保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实施。

2.健全工作机制,是搞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盟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协调工作由盟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并负责工程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同时,还成立了盟网络中心和较稳定的技术人员,各旗县市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全盟形成了责任明确、相互配合、层层负责、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我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规范化运作。

3.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骤实施,是搞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措施

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电子政务工作中,我们本着需求主导的原则,重点抓了政务专网、视频会议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的建设和应用,搞好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电子政务建设。同时,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共享,我们对全盟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标准,并按照轻重缓急,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篇6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发现要想真正的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关键,技术手段非常重要。我国现拥有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我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有待提高虽然政府很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有的单位自认为已经“基本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而事实并不是那样。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与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不同民众有着不同的想法,普遍认为“开发应用方面发展落后,满足不了各单位及民众的要求,作为重点选项,电子政务应用层次并不高,基础不牢固。通过我们对互联网上电子政务网的观察会发现,大多数互联网网站上,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信息和政府的最新新闻占据主要位置。

网上办公等能为广大民众带来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确实不多。于是,有些网站在开始特别红火,到后来信息沉旧更新缓慢最终倒闭;一些网站很快便成为人们遗忘的角落,基本没有了用户点击率,出现了网站缺乏维护、沉旧等现象。

网络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影响电子政务还有一个特点是比较虚拟,这是由互联网的特点所决定的。政府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子政务工作中,通常会疏于人际交往,政府工作人员和民众似乎没有面对面的接触,直接接触的只是电脑,而人们这时就常常忘记了他们也是和人进行交往。如:现在正兴起的在城市道路、公共场所安装的“电子眼”监控系统,虽然在某些程度上改善了城市交通的违规行为,降低了犯罪率,但这种所谓的“电子眼”的做法也对老百姓的隐私权和其他方面的权利造成了侵犯,对其人性化和管理化的背离也是显而易见的。

电子政务不是简简单单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如组织结构、人事等方面协调的问题等。因此,政府要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电子政务的重视,制定切实有效的可行方案。

加强宣传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和互动要想电子政务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绝不能孤芳自赏,而应顺应广大网民及大众,使大家共同参与并高度重视。在大力发展政府网站建设的同时,政府各部门应做好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如:媒体、报刊、电视、广播等对电子政务进行有益的宣传工作,让广大老百姓了解并真正对电子政务感兴趣,能够接受电子政务,并且能够接受电子政务为广大民众带来的方便,让更多的民众感兴趣参与到其中来,献言献策,通过电子政务实现自己的民利。

各部门的发展,同时也涉及到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要想真正实现电子政务,其关键点在于协调各行业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所以,在政府统一管理下的综合性的职能部门才能实现真正的电子政务。必须是政府出面设立专业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管理。“各地的信息化办”是目前比较合适的领导机构,要充分发挥各地信息化办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进行各级政府、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培训很必要。

篇7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创新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的、规范的、透明的、全方位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之后,它不仅意味着政府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和公开化,还意味着政府要通过网络来管理其公共管理事务。

从组成上来看,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有:

1.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这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技术优化和网络优化。

2.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政府的各个部门信息资源可以做到共享,实现多部门网上联合办公,比传统办事效率要高得多、信息含量也要大得多。有助于节约资源、有效共享,从而达到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3.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政府的各个部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公众服务,及时听取公众的反馈,及时传递信息。体现了整个政府的高效与便捷。

从应用形式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电子采购、电子招标、电子邮递、电子资料库、电子公文系统、电子税务、电子身份认证及网上福利支付等多种形式。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电子政务经过了十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也沉淀下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制约中国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电子政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首先,推动电子政府建设的原动力不足。中国的电子政务是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大趋势下,由政府自主提出建立的。作为电子政务应用的主体――公务员和服务对象都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客观上造成了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不足。其次,对信息化的片面认识或误解。许多人把政府管理信息化当作一项纯技术性工作来对待,认为给了钱、给了人,事情就可以办成。而事实上,政府管理信息化是一场改革,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一场革命。没有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无法触动,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再次,“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数据,重建设轻使用”的认识误区。他们在设备选型和网络构筑上肯下功夫,肯花大钱,却没有用心地去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和使用不同步的问题长期存在而得不到解决。

2.管理中的不规范现象十分严重

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实施过程复杂,必须统筹规划并且有制度保障。当前各地的信息系统,很多是行政领导凭主管意愿进行决策,由不同的网络公司依据各自标准开发,系统之间缺乏统一标准,形成了众多分散、相互封闭的信息资源系统,难以有效实现信息共享。

3.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政府管理信息化需要法律和法规来加以保障,而当前中国信息化法制建设比较滞后,严重制约了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4.人员素质问题影响应用质量

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实效性、安全性和长期性,以及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分析、维护的复杂性,客观上需要一批即懂业务又懂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公务员适时进行在线维护,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故障。当前各部门这类人才严重缺乏,信息工作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更多人才宁愿去大企业工作从而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1.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突出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位置

一方面,需要认识到电子政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创新体系的支撑;另一方面,要拓展队电子政务的视觉空间,以更富战略的眼光来把握电子政务建设,立足于技术运用与管理变革相结合的高度,来认识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新观念、建立新法规、开创新局面,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能力和作用,变革政府运行的机制,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有机互动。

2.加强整体规划

制订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并有计划的分步骤逐一实施。注重从整体上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且具有个性化的贴心服务,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与信息畅通、信息互换,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实现对社会公众更好的“一站式服务”。

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政务,就是空谈,我们必须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着力解决资金、政策保障等各方面的问题,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信息基础设施是互联网联结的基本条件,是电子政务系统与公众联系的通道,要集中资源加快进行高速、大容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供语音、图像、多媒体、数据传输等业务,为电子政务和其他各种信息应用提供优良的通信基础。

4.加快电子政务法制化进程

发展电子政务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立法先行。要与时俱进,及时修改现行法律、法规当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进行必要的约束,同时依据法律有力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

5.加大对公务员信息化的培训力度

一是培养各级政府行政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把电子政务及其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二是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和使用;三是加强普通公务员实际操作的培训教育。通过多层次、有计划地培训使全体公务员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维护国家利益、改善公共服务。

总值,电子政府是政府改革的必经之路,在网络载体上实现对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电子政府,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树立各级政府新形象,使各级政府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对于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对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正兴,戚鲁:《电子政务原理与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1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概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被提上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调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实现的整体效应必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997年7月1日,克林顿总统颁布了联邦政府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确立了联邦政府政策的基本框架,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中,联邦政府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和建议。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原则包括因特网发展是市场驱动的所以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买卖并达成合法协议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政府必须参与时政府参与的目标应该是支持和创造一种可以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为商业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政府必须深化对因特网的特性的认识从而对现有的一些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重新进行审议、修改或者废止、打破网上交易的法律框架的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促进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表现为互动关系,经过研究发现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2“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启示

2.1做好灾备方案,确保信息安全

经济社会中存在大量数据,WestWorld公司的报告指出,在每500个数据中心中就有1个每年要经历一次灾难。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数据,数字信息是源头活水。刘家真教授提出了制定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必须考虑管理者的责任和办公自动化网络上运行的电子消息必须作为凭证加以管理。刘家真教授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面临的风险,根据国情提出文献的档案数据宜采用同城异地备份与远端异地储存其离线备份的灾备方案,并对远端异地离线灾备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可持续运作提出了建议。刘家真教授还深入研究了更新与迁移在档案保护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更新与迁移可能带来的档案内容信息损失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规避这类风险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对于信息的更新与迁移过程中的丢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刘家真教授指出,“保护数字文献的关键在于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性,为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还提出了3M策略:数字媒体的选择与维护、科学管理以及技术迁移。”因此,要建立信息安全平台,保护网上政务资源。搭建安全支撑平台和安全应用支撑平台。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与保护必须放在第一位,数据丢失了,或者被删改了,起不到应有作用,甚至会起到负作用。

2.2政府市场联动,强化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公务员及社会公众日益紧迫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必须强化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要引入市场机制、把握好电子政务的市场定位、确立客户关系管理和赢利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尤其要让第三部门、企业集团甚至民间组织加入,让他们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之一。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巨大工程,短期的规划是注重解决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制订中长远规划,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建造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模型,熟练掌握电子政务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几种主要方式和内容,间接影响至少要考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效益,直接影响应考虑到电子政务对政府、相关企业及咨询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好坏标准要交给市场而不是政府,这样政府才能牢牢抓住主动权。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电子政务推进标准化必须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为电子政务标准选择正确的类型、级别与形式就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在标准类型归属、标准级别划定与标准形式确定方面的特殊要求,正确选择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类型、级别与形式。2.3协同政务建设,攻克关键技术

政务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个环节,要从行政决策组织、行政决策活动、行政执行组织、行政执行活动、行政监督组织、行政监督活动、公务员培训等几个方面探讨电子政务的协同发展以降低行政成本的机理。如公务员的部分培训内容可以在网上进行降低培训成本。

降低政务成本要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协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自身运作能力的强化,协同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组织实现职能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整合、流程整合,最终实现政务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提高。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必须设计好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国产软硬件的相对不成熟,在集成时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在现有的国产软硬件的基础上,要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形成一套真正运行稳定、切实可行的国产软硬件的集成应用方案,确保应用国产的关键技术。

知识产权和隐私的保护技术急需攻克并同步更新。应当从提高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意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者道德,以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方面来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我国知识产权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和国外比较差不多。国外知识产权类网站的开发者主要是国际协会或组织,行政管理网站占据主要地位。我国是以中央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带动地方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设,实现各知识产权信息库的资源共享。要保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权利人享有合法权利。

2.4依法管理政务,制度职能创新

电子政务呼唤新的管理理念。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电子政务的全过程,要运用信息时代的人本思维重塑政府管理模式,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实际上是要达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新的制度平衡。

电子政务始终要以依法行政为大前提。电子政务立法的宗旨应当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办公效率。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本质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公平、透明、和谐的环境。电子政务要立法。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模式、立法层次、立法效力等。电子政务的运行必须在法律监督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必须基于信息法律的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建设法制社会。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的流程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发展应完善:与政务信息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电子政务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而且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各级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提供了现实条件。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工具。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各部门网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要重点解决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引入IT治理的思想,对电子政务中实施IT治理,找到实现电子政务制度与技术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5高效优质服务、狠抓绩效评估

我国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已在各级政府和部门中逐渐开展起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大发展。

电子政务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正在成为现代政府运作的主要方式,成为政府更好的实现其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后,电子政务能否真正取得预期的成效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巨大的资金投后,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相距甚远。究其原因,缺乏与电子政务运行特点相符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要形成我国自己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可以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提倡综合应用模式,突破产出层次。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突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战略选择,同时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的进程,做好战略规划。从政府网站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政务业务系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稳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家真.数据丢失的风险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4,(01).

[2]刘家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要求[J].档案管理,1999,(01).

[3]刘家真,倪丽娟.创建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灾备基地的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6,(04).

[4]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J].北京档案,2005,(10).

[5]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

[6]李纲,彦.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平台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1).

篇9

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世界银行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利,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高效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电子政务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就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政策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或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能力。

第三,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

第四,提高政府的竞争能力。电子政务改造并提升了政府的竞争力,网络时代的政府竞争力必然基于网络基础之上。

第五,开辟公众对政府的批评渠道。政府官员可以及时并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这样可以广开言路,促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交流。

在我们看到电子政务这么多优点的同时,我们不能为其优越性所迷惑而不去注意其存在的缺陷。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突出问题是重电子轻服务

国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所谓“电子”主要是指技术手段的实现。所谓“政务”主要是指政务变革的实现。多年来。主要采取的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设模式,建设的重心偏重于“电子”突出的特点是建设单位各自为政,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国是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初始阶段,对电子政务概念和内涵还缺乏全面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引用,政府处于被动位置,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必然。近几年,全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在政务”实现方面,遇到主客观方面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与电子政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践我发现,实现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基本能够保证建设需求,技术手段的实现并不困难,而难点是政务”方面的实现。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型”建设模式已经显现出问题和弊端,因为拥有的技术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绩效。

(二)我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表明:尽管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都花了力气,并且许多单位自认为“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从用户方的调查却显示了相反的信息。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不同地区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作为首选项,有意思的是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此的反响比东部和中部更大。也就是说,尽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远远低于东、中部,但被调查者中有更高比例的西部人认为电子政务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

(三)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被称为“沙滩上的电子政务”。对互联网上的我国电子政务站点进行进一步审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多数网站上,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占据主要位置。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机。于是,这些网站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很快便成为遗忘的角落,用户访问量少,网站缺乏维护,造成电子政务投资的浪费。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其他问题

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距离遥远,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此外,我国电信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电子政务立法滞后,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如何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一)借鉴先进经验

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得到国家高层的立法、资金和资源支持;第二,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对我国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一。电子政务的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综合发展,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政府的任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离开企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事关国家全局发展战略,应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出发,由国家组织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精英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积极实施;第四,电子政务的实施应与国家当前的各项改革措施紧密配合,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面对未来发展需要。

(二)加强宣传

电子政务要真正发展,决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该万民联欢,共同参与。在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最好能够利用传统的报刊等媒体对电子政务广为宣传,让广大百姓了解电子政务,并接受电子政务,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电子政务实现自己的民利。同时,应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应用性,以更亲民、便民的形象吸引群众。

(三)主动接受民众批评

网络本身只具有技术性价值,而应用网络技术建成的“电子政府”则意味着信息的公开透明,意味着政务效能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电子政府”利用网络技术的特有优势,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和自由的平台,以便公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建议意见以及监督政府行政,最终实现政府行政与民意的无缝对接。政府建立官方网站,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民众诉求并及时回应,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公民权利与增进公民福利。

(四)完善法律法规

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既往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五)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平衡现有的各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推动电子政务的难点在利益的分割上,所以,没有综合性的权威部门根本无法实施真正的电子政务工程。必须由国务院设立专门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和管理机构则可先从部门之间协调开始,成立相关小组。

(六)加强电子政务培训

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因此,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睫,特别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

篇10

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改革;双向;影响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3402

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务处理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21世纪,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电子政务的作用,尝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政务流程管理,从而提高行政绩效,更好地体现政府的价值。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近期改革的着力点,十六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政府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改革催生了电子政务这一新型模式的诞生,也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影响其发展方向。而反过来,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会对行政改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行政改革的历程。

1电子政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就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来进行的。其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通过优化重组政府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的方式,达到两个主要目的:加强内部协调与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与传统的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具有扁平化、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率、亲公民等特点。

在社会各方面高速发达的今天,这样一种新型的政务模式意义重大:通过互联网处理政务,降低了办公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公开化,与社会公众紧密结合,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加强政府的亲民性;流程自动化,提高了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理性和品质;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等。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各级政府普遍实现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动,政府办事效率提高,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公共服务的质量也有了大幅地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像相关政策法规和保障机制不完善,难以保证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网站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注重形式等等,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脱节。行政改革是政府对内部体制和政府-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行政改革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尤其是在21实际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电子政务为主的一系列“科技”政治元素将会对行政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加速其进程,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相反,行政改革很大程度上也要求加快对电子政务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因此,只有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完善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体系,使其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2行政改革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集中归纳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其中,“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政务公开”等内容体现了党对政府工作高效化、民主化、公开化的要求。而一句话说来,政府的职能定位直接决定了电子政务实施的方向和内容。目前行政改革的趋势将会对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建设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2.1转移电子政务地理空间重心

“十二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此对应的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重心向基层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和省直管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得到普及和推广,但在偏远地区或基层的乡、镇、村,电子政务建设才刚起步,政府网站的信息不足,难以真正发挥效用。因此,新时期的行政改革会推动电子政务地理中心向县、乡、镇等基层地区、偏远地区转移,例如重视地方政府网站的建设,开展相关培训会;建立相关制度、法规来保障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监督和安全;建立固定的服务点,为百姓提供了解政府网络信息的渠道等等。从而使得电子政务在基层能得到完备的建设,城乡一体化,效能最大化。

2.2完善电子政务重点工作效能

“十二五”关于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行政效率。这就要求电子政务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应完善其重点工作的效能,合理规划政务的流程处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和标准化,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都能得到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确保实施。

关键是,行政改革不能仅仅给出一个大体的要求,而应为如何提高电子政务的效能做出具体的指导方针。例如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网站管理经验,与我国实际结合,提高行政效率;可以建立相关培训机构,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可以健全相关监督机制,及时找出电子政务处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

2.3加强电子政务公众服务意识

聚焦民生,强化公共服务是“十二五”期间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同时也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目前利用电子政务加强公众服务以取得一定成果,国家政务外网平台基本建成,税务、海关、财政、公检法、社会保障等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已实现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覆盖。

当然,在公众服务这方面,还有许多待加强的地方。电子政务相关网站的信息应保证公开化、及时化,确保民众第一时间能了解到最新的政策;政府应加强网络途径为民众和企业提供行政服务,加快向电子政府转型;电子政务不能仅仅作为政府信息的平台,而应扮演一个“沟通平台”的角色,民众的诉求应该被听取、接受和反馈,行政人员应密切和群众的联系,加强沟通,接受监督。

3电子政务对行政改革的影响

行政改革催生了电子政务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决定了其发展和作用方向。同样,电子政务的不断革新和完善也会对行政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3.1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

电子政务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处理政务,运动科学的现代决策方法,迅速、准确地选出最佳方案,从而提高决策水平。电子政务的应用使得办公趋于自动化和信息化、传统的政务信息交流方式不仅耗时,也易造成人员冗杂,而电子政务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不仅可以保证政令的时效性、准确性,还能大幅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这里的行政成本并不仅仅指行政经费,还包括人员成本、时间成本等。电子政务的推行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精简人员,减少人员成本;政务公开,行政从简,可以避免因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行政经费;另外,高效、精简的运行程序还能大大减少行政流程的时间,避免造成宝贵时间的浪费。

3.2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

过去的一项普通业务流程可能需要多人制定,多人执行,整个过程下来,必然会造成效率低下、旁生错节的情况。而电子政务能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即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规范和重组。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在网络上实施,能跨越部门、职能的界限,精简政府机构,解决职能交叉等问题,让公众满意。

一些政府部门的网站上必然汇集了大量信息资源,既包括政府的政策信息,也包括民众的反馈信息,而电子政务能使得这些信息得到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闲置等弊端。整合后的信息能作为政府工作的参考,实现政府与个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既提高了办公效率,也为公众提供了信息服务。

3.3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

电子政务的推行对转变政府职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使政府结构完成由传统金字塔式结构向网络状水平式结构转变,由手工政府、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是政府职能与时俱进的表现,网络是的水平结构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减少行政误差,而向电子政府转变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电子政务的推行同样有利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传统的行政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时代需求,一种新型的电子政府需尽快建立。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互联网为只要特征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上,政府通过网络行政,而公众通过网络参政,有利于促进“官”对“民”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加强官民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为行政改革提供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

3.4扩大公众参与,加强有效监督

行政改革的目的说到底还是为了实现政务公开,尊重人民的权力,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电子政务的推行,可以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让政策、信息能及时地让民众获知。同时,民众可以政府网站等平台表达自己意见,参与决策过程,使得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得到保障。

另外,民众参与决策,有利于让政府及时了解到社情民意,加强与民众的沟通,这样同样会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信息网络化、公开化使得权力的行使过程得到监督,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而政务工作受到监督,就能够更好地集中民智,改进政府工作,也是行政改革能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4结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所以,行政改革和电子政务不可能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行政改革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产生引导性作用,而电子政务反过来也会对行政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尽管我国目前的行政改革正在进行,电子政务系统也未完全建立,但只要我们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信我国的行政改革在电子政务的推动下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庆魁,彭渝.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EB/OL].http://,20090905.

[2]蒋崇亮.中国基层电子政务大有可为[EB/OL].http://.cn,20120312.

[3]苏波.协同合作,开创电子政务建设新思路[EB/OL].http://.cn,201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