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

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城市的规模和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对电力供应的依赖也日益增强,城市生产能源、生活保障、通讯等都离不开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的供电是城市稳定的重要因素。现代城市电网规模较大、结构复杂、联络广泛,电力突发事件具有危险源多、次生灾害多、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一旦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电网极易受到影响,造成供电中断,给城市功能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此,研究提升供电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3年前,我国对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灾害管理方面。2003年的抗击“非典”,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等问题,应急处置能力还较弱。“非典”之后,国家下决心全面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2006年国务院《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国家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给出框架和依据。国家电监会、国家安监总局也分别对电力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演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国家规定和要求,南方电网公司2007年《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2008年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14个专项应急预案,框定了南网公司系统的应急管理模式。

严格依从于南网公司的应急管理模式,玉溪供电局经过两年多建设,基本建立了以应急预案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及应急运转机制为主体的应急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影响及提升供电局应急处置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应急指挥系统运转效率、应急培训及演练的广度与深度。

2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探索和思考

2.1改善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可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目前南方电网公司系统的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类。不同种类的应急预案,其编制目的和作用也不相同。提高三类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可从系统层、操作层、执行层三个层面分别提升供电局应急处置能力。

2.1.1 综合预案的编制应系统、全面。

综合应急预案是针对供电局整体,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共性方式、方法、原则的说明,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纲领文件。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应充分理解国家、行业、上级单位对应急管理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充分分析本单位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风险及应急资源情况,对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与处置的通用流程等作详细说明,从源头对本单位应急管理体系构筑总体框架。所谓“纲举目张”,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对全局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具有牵引和奠基作用。

2.1.2 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具体、明确。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较为典型的突发事件(如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事故、自然灾害等),明确其应急程序和具体的应急行动方案,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骨干文件。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应突出“专项”,即专业性。在依从于综合预案的前提下,专项应急预案应从本专业出发,深度分析对应的突发事件风险及内部可调用资源、外部可联动资源,拟定明确、具体的处置流程及措施。专项应急预案按专业对综合应急预案提供支撑,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专项应急预案应可直接作为应急指挥机构的行动指南和操作脚本。

2.1.3 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应简洁、明了。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文件。突发事件现场作为应急处置的“第一地点”,是最直接的信息源和处理终端。综合预案的框架构思、专项预案的骨干支撑,都需要在现场处置方案得到落实。同时突发事件现场又是最需要快速反应的场所,及时、正确的第一时间处理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意义十分重大——以触电人身事故为例,伤员触电后实施急救的黄金时间仅仅只有几分钟,只有现场迅速正确处置,才可能挽救生命。因此,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必须突出简洁、明了的特点,依从于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以最少的文字描述最重要的流程和信息——如详细行动步骤及顺序、信息报送方式及渠道、注意事项及特殊要求等,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图表形式具体体现并张贴,以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

2.2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效率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根本保障。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应急处置的作用,就如同大脑和神经系统对于人体的作用,是根本因素。笔者认为,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流运转、判断与决策、资源调配、指令执行与反馈,其中信息流运转联络其他三个要素(见图1)。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效率,关键在于信息的高速、准确流转。

图1 应急指挥系统运转过程

2.2.1 应急指挥机构应明确、唯一。

应急指挥机构是大脑。多个应急指挥机构并存,必将导致多头指挥,指令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将互相排斥或交叉,造成信息混乱,直接影响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

实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供电局应明确突发事件所对应的应急响应级别,并对应于每一个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唯一的组织机构履行指挥职责。响应级别及指挥机构的确定和对应,应在管理标准或应急预案中具体给出,并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协调和统一,确保规范性和一致性。如: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关系和区别、各自的职责和指挥权限等,应给予明确描述。

2.2.2 信息接口和信息通道应明确、唯一。

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信息报送、指令传达的要求是快和准。从国家到行业,再到南网公司,各级应急管理机构都对下级报送信息的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信息流转快速准确,必须明确各信息接口和信息通道,在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中应明确信息报送对象联系方式、时限、内容要求等内容。同时,为了减少事发现场和下级单位信息报送工作量,信息通道宜唯一,或尽量避免辐射式报送。如,在信息报送要求未整合的情况下,若变电站现场发生一起设备事故,当值负责人在组织现场处置的同时,还需分别向调度、生技、安监、变电管理所等部门报送信息,短时间内信息报送量过高,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2.2.3 应组建强大的信息处理组,避免信息堵塞。

应急工作组是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部分。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过程中,工作组的数量和种类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信息流“处理泵”的信息处理组,应是必不可少且应强化组建的。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处理组承担信息接收、统计、分析、汇总、及上报等工作,是信息流运转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信息工作组配给资源不足或运行不畅,势必造成应急处置过程中大量信息无序流转或堵塞,甚至出现错误支持信息提供给决策层,导致错误决策。

考虑到上述因素,信息处理组不应临时组建。应在专项预案中明确信息处理组的固定人员(包括B角)、职责、工作流程,并实现表单化。通过日常演练磨合,充分准备,应急处置时才能做到高效快捷。

2.2.4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为指挥系统运转增效提供强力支持。

网络和视频系统的广泛运用,可极大提升信息流转频率和实效。主动运用南方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减少对下级单位信息索取,亦可大大减少信息流量,增加流转效率。在日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除注重信息化硬件平台建设外,还应加强运用能力培训,使信息化手段能够真正为系统运转增效服务。

2.3普遍、深入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可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基础环境。

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的概念,实际上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针对应急预案、应急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大型工机具使用方法、生命自救互救的学习,可称为应急培训,示范性、检验性应急演练,也可作为应急培训。两者目的都是促进应急相关人员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熟悉、对应急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

2.3.1 宜采用“普遍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

我们企业的应急队伍和应急专家组都是基于生产技术和管理骨干建立起来的,成员并非专业应急抢险人员,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一支“24小时待命”等待抢险任务的应急队伍。鉴于日常生产工作地点的离散性以及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可预知,要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最快速度派遣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就必须做到各专业部门随时能够派遣熟悉应急管理的技术人员到位。因此,针对“固定名单”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应采用“普遍培训、重点培养”方式,对几乎所有员工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对其中的骨干组织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此种方式对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有较大支持。

2.3.2 培训和演练应关注深度,务求实效。

员工的应急意识、知识、技能,以及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熟悉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员工应急意识、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盲目和浅尝辄止的培训和演练,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未必有效,反而可能有害。因此,培训和演练的实效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提高培训和演练的实效,关键有二:一是要有的放矢。要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分解制定培训、演练计划,分批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逐步实现目标;二是要闭环管理、持续改进。针对每次培训和演练认真总结分析,查找问题,逐一落实解决,拟定下阶段改进方向。

3 结束语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电力企业推进实施时间并不长,国家对于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正处在在发展中。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于提升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的研究和探索也才刚刚开始,借此文对现有的一些经验和实践进行总结,今后将更加注重应急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6

篇2

为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增强全社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区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区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巩固、提升、精细化”的总体要求,使应急预案更加完备、可操作性强,应急队伍熟练掌握救援技能,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的基本程序,检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现场处置能力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推进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今年各单位至少要开展一次以上的应急预案演练,演练要有针对性,确保达到演练的目标。

一是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准备情况,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补充。

三是提高指挥组织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应急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的应急执行处置能力,锻炼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演练队伍的技能和素质。

四是加强应急联动,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人员职责任务,理顺部门协调联动关系,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五是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应对能力。通过演练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各镇(办)的总体应急预案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掌握预案内容,检验预案的科学性、规范化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本单位应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整体工作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准备,明确目的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确保应急演练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掌握相关技能,了解应急机制和管理体制,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的基本程序,检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现场处置能力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评价应急准备状态。

(二)全面实施,检验能力

1、检验应急响应的能力。演练单位要根据应急演练的目的和类别,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事件信息的研判工作,并按照分级响应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及时决策,制定抢险救援方案,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实施指挥救援,及时做好事件的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2、检验现场救援的能力。演练单位按照不同的演练目的、演练形式、演练内容和演练方法,全方位、多角度考虑可能出现和发生的问题,注重问题设置的综合化和复杂化,检验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出现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全面提高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3、检验应急联动的能力。应急演练由预案编制单位牵头,其他相关单位予以协助。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要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成立专项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做到指挥机构、救援队伍,通信指挥、交通疏导、医疗救护、治安管理等协同配合,做到统一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参与演练各单位的应急联动、协同配合能力。

4、检验应急保障的能力。演练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应急演练的人员保障、财力保障、场地保障、应急物资和器材保障、通信保障及安全保障等应急保障工作,确保应急演练活动顺利开展。

(三)总结经验,提升水平

演练活动结束后,演练部门和单位要进行演练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适时修订、完善预案相关内容,整改存在问题,不断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及时将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评估报告和图像资料等报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篇3

【关键词】 演练 协同 方法 模式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电力应急工作的要求,深刻吸取国内外大面积停电事件教训,检验和完善《重庆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重要保电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等各项预案,有效落实电网风险防控措施,提高重庆各级政府、电网企业及社会用电单位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协调联动能力,近四来,重庆市电力公司联合市政府应急办、各区县政府和相关重要客户单位,分片区开展大面积停电应急联合演练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极具实际操作价值的“331”大型综合应急演练模式【3-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基层、基本功;3-建立公司与基层单位(包括单位与单位)之间、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公司与电力客户之间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1-建立完善一套演练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应急演练工作有效开展。本篇从演练课题确立、联合组织机构建立、脚本方案编写、技术方案优化创新、演练形式创新、演练评估等各方面,对演练的变革与管理做出了详细介绍,为更好的开展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提供了经验。

一、准备阶段

1.1 设立演练课题

以建立“各级政府-供电企业-电力客户”三方联动机制为目标,最大范围发动各级相关政府和重要(高危)客户,开展大面积停电应急联合演练。

1.2 市电力公司应急办牵头,各相关基层对口衔接各级政府部门、参演客户,并达成一致共识,确定各具体参演单位

为达到演练效果,提升社会单位和公众应对突发电力公共事件的意识和紧急状况的处置能力,演练需尽可能大范围的组织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参与。因此,要依托演练相关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基层供电单位,对口衔接、协调当地重要(高危)客户和大型社区,为演练提供场地和人员等,积极配合参与演练。

1.3 成立联合演练工作机构,抽调相关参演单位人员集中办公

为有效开展演练各项筹备工作,协调组织联合演练涉及的政府部门、电力客户和相关基层供电企业等参演单位成立演练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按照演练重点内容的不同,工作小组下设不同的专业组,一般分为演练策划组、社会联动组、综合信息组、新闻宣传组、技术支持组、编导摄制组、电网调度组、专家评估组等8个小组。

1.4 编制演练方案、脚本

根据演练目的、相关应急预案和应达到的演练目标,制定演练方案,方案中明确演练主办、承办、参演单位、组织机构和职责、计划演练时间、演练地点、演练故障设置、演练流程和工作推进计划等。

根据演练方案,对各实演点和演练主会场技术条件进行实地了解,以充分结合各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实际情况和展示公司责任央企形象为原则,对演练情景事件进行总体设计,按照演练主会场屏幕布置、模拟事件发展顺序编制演练总脚本。

二、实施阶段

2.1 制定与实施演练技术方案

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日常演练中应率先尝试和实践不

同地域、不同行业现场与演练指挥部音视频信息的互联互通。

1)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之间

利用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实现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与各区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传输,同时通过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音视频传输。

2)公司和各区县单位之间

利用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市电力公司与各区县供电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传输。

3)公司与市政府人防应急指挥平台之间

利用社会公共通信网络(光纤通道),实现市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与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区县供电企业与区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互联互通。

4)电力演练现场与公司之间

利用公司应急移动指挥系统(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各现场同步演练点与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语音、图像、数据传输。

5)其他演练现场与政府人防之间

利用市政府人防系统应急指挥车无线数字图像传输系统和现场语音对讲系统实现其他演练现场与指挥车之间的语音、图像传输。

最终实现在演练主会场有效汇集来自市电力公司、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各基层供电单位、各区县应急指挥平台、各现场演练点的音视频信息,为指挥部快速各类应急指令创造了条件。

2.2 开展分步演练、专题片制作等

大型综合实战演练,会邀请相关的观摩嘉宾和领导,为更好的让来宾了解演练情况、突出演练重点、展示企业风采。需制作一段时长在5分钟内的宣传短片,用于正式演练开始阶段,能让观摩人员更加直观的感受演练。

为在有效时间内,更好的展示演练各环节,达到以演带练的目的,突出演练的联动性、生动性与立体感,丰富演练内容,在同步演练前,需要提前组织部分单位开展分步演练,拍摄记录演练全过程。在同步演练的过程中,穿插分步演练画面,能更好、更全面的检验和展示演练全过程。同时,利用开展分步演练的机会,邀请经信委、安监局、电监办工作人员对客户供电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大型社区居民客户进行停电宣传,增强公众危机意识与协同应对能力。

2.3 组织同步预演并完善细节

演练的成败关键很大程度在于演练过程是否流畅、自然。同步预演是为保证万无一失开展正式演练的重要环节,同步预演细节的磨合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主会场内后台操作人员的音视频信号切换、主会场联络人员与各分会场以及现场实演点联络人员的协作配合;二是同步演练现场参演人员的演练过程以及与主会场演练指令的配合;三是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电力应急指挥平台、现场移动指挥平台的融合运转。只有做到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才能将演练办出水平、取得实效。

2.4 与参演单位共同拟定邀请观摩人员名单

成功举办一场高规格演练,离不开参演各方领导的重视和相关上级单位、部门的指导,为很好的向上级领导汇报、展示演练取得的成效,正式演练时应邀请主要参演单位的上级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观摩演练,熟悉应急业务,建立各方联络机制,发现问题,找准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三、总结评估阶段

3.1 演练评估、总结

演练方案明确了演练评估专家组组长和人员,通常由政府或上级单位应急管理专家担任,通过对演练从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参与,能够对演练效果、取得的成效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演练评估应根据演练科目设置情况,事前制定演练评估标准,用于对演练全过程进行评估。演练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演练工作总结,进一步明确不足,找准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4

关键词:北斗;定位;短报文;应急通信

中图分类号: U285.24 文献标识码:A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我国此前已成功发射了十六颗北斗导航,已具备向我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初始服务的条件,2013年可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服务,到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1.1 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其原理是采用三球交汇测星原理进行定位,以两颗卫星为球心,两球心至用户的距离为半径,可画出两个球面。另一个球面是以地心为球心,画出以用户所在位置点至地心的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三个球面的交会点即为用户的位置。

1.2 主要功能

(1)快速定位。系统能够覆盖我国全部国土,无通信盲区,为服务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接近GPS。

(2)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可提供群组呼通信及广播,数据存储备份,数据实时查询下载,数据多点分发等北斗增值服务功能。

(3)精密授时。精度最高达10—20纳秒(双向)。

2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现状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行规模迅速发展,高速铁路运营范围已逐渐由经济发达地区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伴随着列车时速的提高,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关注程度也不断加强,对可能的险情发生后的快速处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应急通信系统已同数调系统一样成为高速铁路的基础通信设施。

2.1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

铁路应急通信按铁道部、铁路局两级应急指挥中心组成系统,系统由应急指挥中心设备、传输网络、接入设备三部分构成。

应急通信中心设备应包括应急中心通信主设备、卫星接入设备、应急指挥台、应急操作台、应急值班台、应急中心音/视频终端和网管终端。

应急通信现场设备应包括事故现场应急接入设备、传输通道设备、终端设备等。原则上每200km配置1套应急通信现场接入设备。

2.2 系统功能

应急通信系统应能提供事故现场至应急中心之间多路语音通信、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实时传送、显示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话音通信包括应急中心之间、中心与现场之间、现场内部的单呼与组呼。图像功能应能同时支持H.264和MPEG-4编码的视频,能实现视频的转发、分发功能;系统应提供现场无线摄像功能;支持实现现场应急抢险会议的功能。

2.3 使用现状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在多次应急抢险中,为迅速恢复行车秩序,减小经济损失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已经上线运行的各个厂家的应急通信设备来说都存在一个盲点:在其他领域的应急通信系统中已广泛采用的GPS定位、导航设施和GIS并没有在铁路应急通信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铁路行业的应急通信技术体制中也没有相关内容的体现。

如果在应急通信人员和抢险救灾人员在奔赴应急抢险现场的过程中就能够把行进方位、路线实时发回到应急指挥中心的显示大屏上,而且能够实时把路上人员组织情况、救援物资、车辆分布情况等相关的信息在不依靠其它公共网络的情况下发送到指挥中心,同时指挥中心也能够把欲下达的指令、气象信息、正在酝酿的抢险措施等随时掌握的信息在队伍行进的过程中实时发送到应急通信和抢险人员,无疑对应急通信和抢险过程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北斗系统在铁路应急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动人数的猛增和各种物资资源不平衡的分布对我国铁路运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铁路的安全运行也显得至关重要。“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不受其他国家的控制,是可靠性较高的导航系统。这就更增大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铁路应急通信中应用的可能性。

可考虑在原有铁路应急通信系统中增加对北斗导航模块独特功能的应用,完善原有应急通信功能,实现事故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调度中心间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应急信息的实时传递,并据此制订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铁路应急通信技术规范。

4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于铁路应急通信的设想

4.1 整体解决方案

铁路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增加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导航、短报文通信功能,由北斗系统、应急中心的指挥型用户机以及短报文指挥调度和GIS系统软件、应急现场的北斗手持式用户机、车载式用户机和内置于现场应急接入设备的双模导航模块三大部分组成。

在铁路应急通信现场,为相关应急通信人员配备成熟的单兵设备、车载设备,为参与现场抢险的救援车配备车载机,完成对现场单兵人员和应急抢险车辆的定位、导航和短信应急通信功能的增强。在现场应急接入设备中内置北斗导航模块,完成现场设备对定位功能和短信收发功能的增加。

在应急中心通信设备上,通过配置基于北斗导航的指挥型用户机设备,并在应急指挥台上开发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具有定位、导航功能的GIS软件和SMS短报文指挥调度等软件模块,也可以结合原有的应急通信有线、无线、3G、卫星等传输网络来完成应急现场与应急中心一体的应急定位、导航功能,以及北斗导航系统所独有的短信息实时调度功能。

4.2 系统功能

(1)短报文指挥调度功能

基于北斗通信功能的短报文指挥调度界面,显示所属各用户终端上传的短报文信息,并对单个用户或用户群下发指挥调度信息及其他通播信息。可实现点对点通信、组播通信、实时短信接收、通信查询功能、预置电文等功能。

(2)应急GIS信息平台功能

应急中心在原有通信平台之外建立基于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应急GIS信息平台,通信平台和GIS信息平台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共同为现场抢险救援工作保驾护航。GIS平台可显示应急救援现场详细地图、救援人员、救援车辆等分布信息;根可据应急现场需要生成导航路径;可根据北斗终端的定位信息显示不同报警状态;可实现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查看等功能;可具有距离量算功能等。

结语

随着铁路应急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系列技术规范要求的出台,以及铁路安全保障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铁路应急通信网络是必然的趋势。针对铁路应急通信的特点,开发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铁路应急通信网络,可极大的提高应急指挥的灵活性,提升应急现场的处理能力。

篇5

关键词:应急指挥;三网融合;保证安全;降低损失

近年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公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危害,如果应对不利,往往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及时、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害,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研发的系列应急平台解决方案,以数字化预案为基础,具备综合协调、临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调度指挥、应急培训演练等诸多符合应用管理业务需求的功能集,能够帮助应急指挥部门建立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截至目前,该系列应急平台已经在中央八部委以及江西、安徽、江苏等五个省市的重要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应用平台、指挥调度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和大量行业综合应急解决方案,为国家及时、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新指挥手段 改变传统应急指挥方式

众所周知,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应急指挥工作往往就是与时间赛跑,以实现及时有效地援救,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但是,传统应急指挥是以被动式的响应为主,通过人工报警等手段启动应急预案,总是难以在第一时间掌握事故情况,无法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援。尤其一些紧急性更高的突发事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救援,往往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单一化、被动式的应急响应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应急指挥业务发展的需要,亟待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

结合应急指挥的现状及需求,国家级信息领导厂商航天信息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业务积累,以软硬相结合的公共安全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实践化预案技术为支撑,从应急平台体系顶层设计入手,紧密结合应急管理业务,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应用平台、指挥调度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和大量行业综合应急解决方案。应急指挥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可视通信交流方式,具备直观、快速、信息量大等优点,可以有效加快突发事件的信息传达及沟通效率,极大地提高决策速度,从而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援。

预案数字化 应急全盘智能管理

应急指挥工程在我国尚属新兴行业,通过应急平台建设,主要解决提供或者提升信息汇聚、信息整合、信息共享、信息展现分析、快速反应等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对于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国际先进的应急指挥手段。

航天信息研发的应急应用平台以数字化预案为核心,提供强大的应急业务管理和应急智能决策能力,实现了应急业务过程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信息与总结评估等功能。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预案模型能够全盘调出应急所需的基础数据和应用服务,使应急预案贯穿于整个应急管理流程中,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应急管理各个阶段的作用。

三网融合 实时高效调度指挥

应急指挥是一个覆盖面广、涉及多部门协同的工作,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现场各类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为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传统应急指挥过程中,指挥中心对事件现场的实时情况掌握较少,往往无法及时获取现场的视频画面;同时,分散于不同地点的领导、专家、应急队伍之间,只能通过手机、对讲机、视频会议等通信手段进行沟通,而难以进行统一的会商,导致整个指挥调度工作效率低下。

航天信息研发的三网融合指挥调度平台通过现有的有线网、无线网、卫星网三大网的有机融合,对综合语音平台、综合视频平台进行资源调度,达到不同网系间的语音互通和视频数据资源要素的共享,实现了音视频资源的 “一网联通”和“一键调度”,为应急平台的指挥通信、数据传输和共享、远程会商与协调、图像接入等多种调度业务功能提供全面保障,使各级指挥决策人员能够真正做到“看得见、听得到、调得出”。这一高效、协同、可视化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全面的感知、智能的预警与统一接警、高效的会商与决策、快速的处置与善后,做到快速协调跨部门资源,高效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和影响。

服务八部五省 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航天信息应急平台系列解决方案已经在国务院办公厅总值班室、国家核应急响应系统、国家民政部减灾中心、国家环保部环境卫星减灾中心、中央党校应急指挥仿真实验室、江西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安徽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北京奥运安保周界安全项目等多个重要区域或项目中成功应用,系统运行稳定,成效良好,并曾荣获中国应急管理信息化技术创新奖。

篇6

【关键词】电力应急通信;短波通信;应用

1 引言

云南是灾害频发、灾害覆盖面广、受灾损失严重的省份之一,自然灾害造成的电网故障不可避免。2008年年初,南方地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使云南电网遭受了严重破坏,灾害不仅损坏了电网一次设施,同时也造成电力骨干通信电路的中断,公网通信也由于断电而无法正常使用。由于现场缺少必要的应急通信工具,使得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调度工作和电网的抢修恢复工作开展困难。因此,建立电力应急通信系统是很有必要性的。

2 短波通信介绍

2.1 短波原理介绍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无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m到0.75mm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短波的波长为100m到10m,频率为1.6~30MHz。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地波和天波2种。

短波通信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天波。天波是由天线向高空辐射的电磁波遇到大气电离层折射后返回地面的无线电波。电离层是指从距地面大约60~2000km处于电离状态的高空大气层,只对短波波段的电磁波产生反射作用。电离层分为D,E,F1和F2四层。D层高60~90km,白天可反射2~9MHz的频率;E层高85~150km,这一层对短波的反射作用较小;F层对短波的反射作用最大,分为F1和F2两层,F1层高150―200km,只在日间起作用,F2层的高度大于200km,是F层的主体,日问、夜间都支持短波传播。电离层的浓度对工作频率的影响很大,浓度高时反射的频率高,浓度低时反射的频率低。电离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即电密度)来表示。电离层的高度和浓度随地区、季节、时间、太阳黑子活动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要想取得较好的短波通信效果,除了有先进的短波设备外,必须采用合适的频率。

2.2 特点及比较

与卫星通信、数字集群等通信方式相比,无线电短波通信有着许多显著的优点:短波通信不需要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建设和维护费用低且运行成本低;设备简单,可以使用固定基站进行定点通信,也可便携背负或装入车辆实现移动通信;电路调度容易,临时组网方便快捷,灵活性强;抗毁能力强,体积小,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上述优点是短波通信被长期保留、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同时,短波通信也存在着些明显的缺点:可供使用的频段窄,通信容量小,只适合语音、低速数据及图片的传输;短波的天波信道是变参信道,信号传输稳定性差,电台的操作需要一定的经验与技巧;大气和工业无线电噪声干扰严重。

与群体间的任意通信,传输距离以基站建设覆盖范围而定。

2.3 组网介绍及站址选择

云南作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损失严重等特点。云南北部的昭通、曲靖、丽江、迪庆地区冬季温度较低,是冰雪灾害发生重点区域,中部的昆明、楚雄、玉溪地区常年气温起伏不大,不易发生冰雪灾害;南部的红河、文山、普洱、版纳、临沧、保山、德宏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雨量丰富,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并伴有山体滑坡现象。怒江地区由于海拔落差较大,河谷热带气候及常年积雪的雪山多种气候并存,洪涝及冰雪灾害发生概率较大。

(1)在昆明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曲靖作为备用应急指挥中心,分别配置125W固定电台,以指挥中心为中心点,覆盖整个云南省域范围(约39万平方公里)。

(2)在昭通、丽江、临沧、文山4个地区分别配置125W车载短波电台,覆盖中心台无法覆盖到的地区。

(3)根据受灾情况,在受灾指数高的地区酌情配置20W背负台。在昆明、昭通、大理、楚雄、临沧、德宏、普洱版纳、红河配置10套背负台,确保受灾现场到指挥中心的通信畅通。

(4)分别在昆明、曲靖、昭通、丽江配置有/无线转接器,实现由受灾现场短波系统就近转入行政交换专网,确保受灾现场与指挥中心的互通。

(5)云南省范围内任意地区受灾,最多将通过两跳就能进入指挥中心。第一跳由受灾地区直接接入指挥中心,或由受灾地区接入就近的车载电台;第二条由车载电台接入指挥中心,此时有两种方式可选,可通过无线对无线接入,也可以通过无线对有线接入指挥中心。

(6)当语音通话质量无法保证时,通过发送短信或传输图片或文件的方式,及时进行应急现场情况沟通。

通过以上分析,就以昆明作为短波应急通信中心,按照最远覆盖距离1000km和200km分别画圆,如图所示。200km远的距离基本覆盖了: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州、曲靖市、红河州。在这五个州市,使用20W的背负台就能够与指挥中心取得联系。超过200km覆盖的地区有:昭通市、大理市、丽江市、怒江州、迪庆州、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文山州。考虑分别在丽江市、临沧市、昭通市、文山州设置125W移动车载台。

3 通信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

云南电网移动指挥平台包括1台应急通信车和1台应急指挥车。应急通信车和指挥车采用1+1的建设模式,构建电力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现场指挥中心,通过3G、海事卫星、短波通信等方式,与云南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组成前方、后方应急指挥通信网。

3.1 应急通信车

应急通信车主要是配备各类应急通信设备,在应急指挥现场承担与外界通信功能。应急通信车应同时实现与指挥中心,及与应急指挥车的双向话音和数据通信。应急通信车按照功能主要划分为通信系统、音视频系统、辅助系统三个系统。

(1)通信系统:包括移动通信接入系统(3G)、短波通信接入系统、无线接入系统、海事卫星接入系统、无线接入系统(AP)、统一通信平台等。

(2)音视频系统:包括音频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等。

(3)辅助系统:包括供配电系统、办公系统、照明系统等。

(4)其他:通信终端设备、两车互联、车辆改装、备品备件等。

3.2应急指挥车

应急指挥车主要是在应急指挥现场起到会议功能,是与应急通信车配合使用的。因此,主要功能包括通信系统、音视频系统、辅助系统三部分。可实现应急指挥车与应急通信车之间的高速双向数据传输。

(1)通信系统:包括统一通信平台、语音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等。

(2)音视频系统:包括音频系统、电视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等。

(3)辅助系统:包括供配电系统、办公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

(4)其他:通信终端设备、两车互联、车辆改装、备品备件等。

4 结语

通信应急指挥系统有效结合利用有线通信系统、3G无线接入系统、短波通信系统、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语音通信系统、导航定位系统和综合语音调度平台等系统,大大增强了突发事件等各类突发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全方位保障了应急通信的机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升了云南电网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更加有力的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沈琪琪,生.短波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2]胡中豫.现代短波通信[M].北京:国防科技出版社,2003.

篇7

一、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应急救援通信体系主要针对有重大影响的突发灾害事件而言。随着世界性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重大特大恶性灾害事故及突发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消防部队担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是一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的现役部队,具有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优势,我国的灾害救助基本是以消防为主体服务于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消防救援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要在国家应急救援机制的规范下发挥其特有的威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要求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措施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况掌握快,二是投入警力快,三是采取措施快。因此加快应急通信指挥体系建设,提高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消防应急救援组织混乱,通信不畅通

由于突发事件、重特大火灾扑救和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参加的警力较多,有的还涉及到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在指挥调度上,由于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还未形成,由于应急响应不统一,指挥层次不清晰,通信指挥系统不规范,极易造成指挥权交接和指挥命令传达上的混乱。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应急演练,社会相关力量协同作战调集难、指挥难,部门间直接、有效的综合作战体系不能及时形成,各部门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应急救援任务中容易出现通信不畅通等问题。

2.2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手段滞后,器材配置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虽然消防通信装备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实际情况看,通信装备的配备仍有欠缺,配备通信器材与《公安移动通信网基本级》、《公安移动通信网警用自动级规范(GA176-1998)》等有关规范仍有差距,造成频率使用不规范,通信距离有限,在救援现场不能通过电台进行协同通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灭火救援统一指挥的效率,且现有的常规通信手段因保养不善、质量不高、设备老化,影响功能发挥。在现场应急通信上,主要依靠无线常规通信对讲机和少有的卫星电话,覆盖范围小,缺乏数字化、智能化的集群通信设备,缺乏图像传输、会商、定位设备。

三、加强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用分层指挥、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方式保障通信体系顺畅

解决消防应急救援层次和组织混乱比较好的做法是将参战人员根据分工划分成不同的组,指挥部通过电台指挥到各组负责人,各组内部再通过另外的通话组向下指挥,逐级分组、分层指挥。在信道不够或信号不好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常规通信与集群通信互补的通信方式。指挥部通过固定电台对外联络,向下通过常规单频通信。采用分层通信,单频与集群相结合的通信方式,从而有效地解决350兆信号覆盖率,确保战斗任务中通信体系的畅通。

3.2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目前消防通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消防通信的建设应打破传统观念,推广使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通信网络。依托公安PDT警用数字集群及LTE宽窄带融合专网建设,进行实时图像和语音传输,构建数字化智能平台。同时,卫星技术来保障大范围、高带宽的实时通信问题等。实现应急现场机动化、移动化网络的快速建立,提升通话质量和精准化、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

3.3加强灭火救援通信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篇8

森林火灾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总结

近年来,xx区生态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人居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截止xx年底,该区林地面积达到13万亩。林地面积的快速增长、林内堆积物的增多、林村混合以及市民森林防火意识淡薄,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入秋以来天气干燥少雨,风干物燥,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目前正值“清剿火患”战役打响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区森林防火应急处置队伍的自救和扑救能力,锻炼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协调作战的技能,确保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能充分利用周密的扑火方案、先进的扑火装备,提高对突发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x月x日下午,xx区林业站在xx镇黄渡生态园举办“xx年森林防火培训和应急演练”。市绿化市容局林业处、区绿化局、安亭镇农委、安全办等有关领导及各镇林业站、各养护社一线工作人员共7多人参加了演习观摩。

随着“现场点火”的一声令下,森林防火现场应急演练拉开了序幕。巡查员上报、指挥中心迅速落实、扑火队员着防火服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疏散人群、查看火情、铺水管、架水泵、操工具、灭火,整个扑火演练顺序流程清晰,扑火人员紧张有序。随后,消防人员演示了干粉灭火器、灭火毯等扑火注意事项,手把手教会工作人员灭火水袋的链接、收紧、甩出等要领。最后专业人员对今年下发的灭火器、水泵、油锯、割灌机等器械的使用和维护进行了现场培训。养护人员们在专业人员的示范下,纷纷要求亲自体验,使用灭火器、灭火毯,发动水泵,操作风力灭火器等,掌握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整个培训演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与会人员体验了整个防火应急处置的过程,也深深感受到了应急处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后该区将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扑救专业队伍建设,并要求各镇、相关单位务必要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责任落到实处,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强化督促检查,做好扑火救灾的各项应急准备,确保森林防火工作不出问题。

森林火灾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总结

1、扑火演练及培训总结

一、参加培训的各村扑火队及护林员配合协作,服从命令,参演热情高。

本次培训共有我镇10个村的村级扑火队及护林员参加,各支队伍能够准时参加,按照演练方案,提前做好参加演练的各项准备工作。演习过程中,各扑火队不畏天气炎热,不畏山场陡峭,不畏火险重重,各负其责,勇敢作战,实战气氛热烈。演习中,镇村干部及扑火队同心协力,共同奋斗,服从命令,服从指挥,体现较高的整体指挥与作战协调程序水平。结束后有些老同志都累得坐在地上喘粗气;每个队员脸上包着毛巾,在指挥员的安排下分几个组轮翻扑打火势,为了防止风大引起跑火,一队特地卡住退路,一队猛打,动作迅猛、作风顽强、训练有素,随队采访的记者都围着抓拍他们的镜头。有些当过兵的护林员说,真没想到我们的扑火队员命令意识这么强。

二、注重宣传报道,达到示范与教育警示作用。

这次演习我们邀请了各村委会成员、镇一般干部、党政领导及各村村民代表、小组长。当晚镇广电站报道演习情况,演练的影响面很大,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宣传,展示了我镇组织处置应急森林火灾事故与各村队伍协同作战的程序与过程,同时,结合向社会宣传森林防火与安全防范知识,为保护我镇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取得积极的`示范与教育警示作用。

2、演练存在的问题

一、演练现场的信息收集与任务区分应加强。

由于现场指挥员在演练前对地形地貌的信息收集不够全面,对联合演练各队伍的特点与任务的区分不够详息,为此,对演练山场火势的蔓延趋势与指挥联合扑救预见性不够,局面控制较为被动。表现在演练前的任务区分过于形式化,指挥员与队伍缺乏紧密联动;指挥对山场的地形地貌、风力风向等重要的自然因子解读不清,队伍的具体任务区域不够明确,队伍负责的任务轻重差别大,且相互支援调度不够及时;有的队伍在演练中与指挥员失去联系;各中队指挥员没能及时的向总指挥员报告火场情况,特别是遇到困难时,报告请求支援不及时,进攻与防御节奏掌握不好,简单停留在打打停停、不行撤出等战术,导致在实战中会出现遗误战机;各中队的小组编队在演练中没有实际发挥作用,大队伍作战不能很好贯彻小区域作战的战术,中队指挥员不能很好针对火情调整战术与合理分工;如何运用优势兵力,重点突击和分组单个击破的战术在演练中也没很好得到运用。

二、火场引路员的作用不明显。

在陌生的地形里扑救森林火灾,引路员的作用非常关键,由于引路员对地形等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会增加对火场局面判断的准确性,在请求支援、何时撤退、选择撤出路线等方面也是具有实际作用。这次演练的地形不是很复杂,引路员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有的只忙着协助扑火,引路员的职责与作用又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必须提升我们的指挥员和消防队员在实战中如何发挥引路员作用的管理水平。

三、使用扑火工具不熟练规范。

缺乏对不同的火势、风势、植被类型的变化合理使用各种扑火工具的能力水平,应该加强对队员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的知识培训。

3、加强森林消防工作的意见

一是加强各级指挥员的训练,重点提高指挥素质。

要求指挥员口齿要清晰,遇事要沉着,指挥要果断,分工要合理,实战中要灵活地处置各种情况,与火场指挥部要保持紧密联系,服从命令,服从指挥,严格纪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克服犹柔寡断,减少遗误战机。

二是加强扑火队员的体能训练。

各扑火队平时要注重加强锻炼,提高队员的体能,才能有充沛的体能完成扑火任务。各村不仅在火险重要期需要待岗练兵,平时也可以通过举行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增强体能。练兵千日强素质,用兵一时才打赢。

三是各村要增加队伍消防器材装备,提高合理使用森林消防器材能力。

参加演练仅仅是各村的扑火队及护林员,实战中的不定性很多,有的队伍消防器材装备简陋,应急时会严重缺少,影响扑救。要求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与要求,配足备齐各类森林消防器材装备。要针对演练中对部分扑火工具的使用效果进行比较总结,重点从扑救效果入手,开展培训与训练,努力提高机能,充分发挥队伍的作战能力。

四是继续加大森林消防工作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在镇级宣传的基础上,与市电视台、市晚报社、海峡都市报社等新闻媒体协作,坚持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使全镇人民都提高森林防火的自觉性与责任感,为我镇的森林消防再上新台阶而努力。

森林火灾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总结

根据《xx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森林防火应急通信实战演练的通知》文件要求,为确保森林火灾火场应急通信系统稳定,火灾扑救信息传输畅通。20xx年xx月xx日上午10时,广安市、区林业局在枣山镇三圣村三组联合开展了森林防火应急通信实战演练。按照演练方案,区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火警后,区森林火灾应急中队30余人立即携带风力灭火机、3号工具、砍刀等灭火工具和5G网络视频传输系统赶赴火场。根据现场火情,区森林火灾应急中队采取“阻、打、清”相结合,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仅用40分钟就将森林大火扑灭。在扑火的过程中,利用5G网络视频传输系统,将现场火情和扑火过程同步传输到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通过此次应急演练,现将取得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总结预案演练活动经验

这次应急演练活动是我区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方面的大练兵,总体看是成功的、圆满的。具体体现在:

(一)领导重视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应急演练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先决因素。领导充分认识预案演练活动的重要意义,对这次应急演练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亲临预案演练现场。

(二)准备充分

市林业局与我局、枣山镇自20xx年xx月以来就着手筹备这次应急演练活动,组织起草了《xx区20xx年森林火灾应急演练活动实施方案》,演练场地进行了精心布置,提前一个星期进行了预演。在准备阶段,召开了多次会议,共同商议应急演练活动开展的具体事宜。

(三)演练到位

参与这次预案演练活动的枣山镇、区森林火灾应急中队在事故情况报告、应急反应速度及现场应急处理等方面均基本上达到了有关应急预案要求,达到检验应点工作机制是否完善,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援是否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否协调一致的目的。

二、演练存在的问题

在认真总结预案演练活动经验的同时,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记录不够详细。

主要表现为当天值班人员没有记录接到电话的具体时间,只记录了当天的日期,没有准确到几时几分;没有记录值班人员对信息报告的处置情 况;信息报告的内容,值班人在整理记录时过于简单,没有进一步核实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

分析:一是演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关准备工作不足;二是经验不足,平时尚未形成简要明了、准确记录的习惯;三是由于演习演练值班人员比较紧张,第一时间内只想将报告的情况尽快向上报,没来得及详细询问。

(二)扑火设备较落后。

一是风力灭火机属国产型,过于笨重,当扑火队员携带风力灭火机登山赶到火场后,体力已消耗殆尽,战斗能力大大降低;并且国产型风力灭火机在扑火过程中故障率高,难以发挥风力灭火机在扑救森林火灾时的主力作用。

二是森林火灾阻断工具落后,在需要开设防火隔离带时,主要依靠砍刀等简陋工具,速度慢、效率低,缺少油锯、割灌机等高速有效的先进工具。

(三)群众配合不够。

篇9

1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

常见的应急通信指挥车一般采用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图像采集、处理和传输技术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组成一个功能较为完备的移动指挥中心.该系统在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如地震救援)中机动灵活、快速反应,把现场情况通过车载卫星系统传送到远程指挥中心,实现现场与指挥中枢之间的远程图像监控、语音调度和数据查询等,使得指挥中枢决策人员如临其境,及时获取现场信息,保证了决策的准确性.为实现事件现场与远程指挥中心联动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这种应急通信指挥车通常被称为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

2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通信指挥车

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通信指挥车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有所不同,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典型的事故场景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应用场景不尽相同.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主要用于地震救援、科学考察等没有基础通信网络可以利用的情况.因此它的远程通信主要依靠卫星链路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则不同,这里我们把毁灭性地震造成的灾害排除在外,而将典型的救援场景设定为在轨道交通地下隧道中发生列车脱轨、相撞、火灾和爆炸等突发事件时的紧急救援.这也是轨道交通最困难的救援场景.假设当事故发生时,应急通信指挥车迅速开赴现场,停靠在事故发生隧道的相邻地下车站的出入口,通过单兵背负的音视频信号采集设备将现场情况发回应急通信指挥车,并由指挥车上传至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不同的是:此时不必使用成本高昂的卫星通信.

因为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必定存在各个移动通信运营商网络信号的良好覆盖.因此借助3G公网实现现场音、视频信息的上传及指挥中心调度指令的下达是一个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

要求车载通信系统的制式及设备与轨道交通原有的通信系统相互兼容,实现互联互通,这也是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不同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当地铁隧道发生事故时,其相邻车站的通信设备有可能并未毁坏,这种情况下应急通信指挥车就可以通过光缆迅速便捷地接入轨道交通专用传输系统从而实现与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传输.

此外,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采用800MHz频段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各车站设两载频基站,能够提供一个控制信道和7个通话信道.当隧道中发生事故时,相邻车站基站即使还能正常工作,也没有能力承载因事故救援而突发的巨大话务量.因此,要求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配备车载TE-TRA基站,至少以单站集群的方式来补充原系统信道的不足(视车载TETRA基站与原系统设备的兼容程度,有可能通过专用传输系统提供的传输通道接入原轨道交通TETRA交换控制中心,从而提供更多的系统功能),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原有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使其在应急救援中尽可能发挥作用.尤其是重庆轨道交通警用无线通信也纳入800MHz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为警用通信设置专门的虚拟用户群组)的情况下,让既有的TE-TRA终端设备可以在应急救援中加入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信系统构成与功能及技术指标

能够满足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功能需求的应急通信指挥车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系统由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设备和车载设备两部分组成.其中车载设备又分为5个子系统:视频通信、公网/专网通信接入、TETRA数字集群通信、广播及供电子系统.

1系统功能

1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设备

应急指挥中心设备应能通过有线和无线链路与应急通信指挥车之间实现语音、图像、数据通信.可动态监控现场情况,指挥和部署各种救援力量.中心的设备由可视化调度设备、解码单元、综合控制管理平台(含软件)及用户终端组成,应能实现与轨道交通控制中心既有专用电话系统及视频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应急指挥中心设备采用平台化理念进行设计,内部结构实现层次化、模块化和标准化.系统软件采用NGN体系架构,具有高度可靠性、良好兼容性和灵活的扩展能力.

2应急通信指挥车车载设备

1)视频通信子系统.系统由单兵摄像机、发射机和接收机,车载3G视频服务器、硬盘录像机、头枕显示器及野战光缆等组成.系统通过单兵摄像机实时采集现场图像并经单兵发射机采用无线(COFDM)方式传到接收机.为保证单兵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可靠的无线通信,本方案采用野战光缆将接收机引至现场附近区域,野战光缆另一端连接车载3G视频服务器.接收机将视频图像信息上传至应急通信指挥车存储和显示,并经编码压缩后通过3G公网发送到应急指挥中心.接收机与应急通信指挥车间除具备视频传输功能外,还可以进行话音通信.

2)公网/专网通信接入子系统.应急通信指挥车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传输通道主要依靠3G无线公网.通过车载3G视频服务器,除能将现场实时图像上传至应急指挥中心外,还能与应急指挥中心建立语音通话,确保应急指挥中心对现场的指挥调度.车载3G无线视频服务器选用双网多卡无线视频服务器.采用多信道捆绑技术、网络编码自适应技术等,支持双向语音传输,支持高清图片的实时抓拍,支持本地音、视频实时存储,支持GPS轨迹定位,可解决超远距离图像传输.在邻近地铁车站通信设施正常时,可通过野战光缆,直接将车载通信网络接入到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网络中,实现与应急指挥中心、各车站之间的语音、数据和视频通信.

3)TETRA数字集群通信子系统.应急通信指挥车配备具有单节点工作能力的便携式800MHz频段TETRA数字集群基站,可为指挥车及周边的TETRA终端提供无线调度通信服务.该基站兼容地铁既有的TETRA数字集群终端,无论事故隧道相邻车站的TETRA基站是否损坏,均可使用野战光缆将车载基站提供施主信号的便携式光纤直放站部署在事故隧道口或隧道中.在相邻车站基站损坏的情况下,为事故现场的TETRA终端提供TETRA入网通信的条件;在相邻车站基站未损坏的情况下,可以扩充信道数量,提高呼叫的接通率,改善服务质量.当应急通信指挥车车载TETRA基站与原轨道交通TETRA系统达到最理想的兼容状态(同一厂商生产的设备并采用相同的软件版本)且事故隧道相邻车站的专用通信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传输通道将车载TETRA基站接入原轨道交通TETRA中心交换控制设备,以提供更加完备的系统功能.

4)广播子系统.系统主要由功放、喇叭和有线话筒等组成.可将车上所有音源根据需要在车内和车外播放,还可实现车内监听、车外广播.

5)供电子系统.为保证应急通信指挥车在复杂条件下的可靠供电,采用市电、取力发电机、UPS逆变等3种供电方式.各种供电方式都要求进行电源净化和稳压处理.供电系统应具有防雷击功能、漏电保护功能.同时还具有过、欠压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确保电源系统和用电设备的安全.市电供电拥有最高优先级.供电系统除为应急通信指挥车供电外,还应配备便携式发电机,为无线视频接收机、光纤直放站远端机等前端设备供电.

3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3.1通信指挥车与指挥中心间的视频传输本方案利用移动通信公网作为应急通信指挥车与应急中心之间视频图像的主要传输途径.因此其传输质量指标主要依赖公网的服务质量指标.此外,本方案选用的3G视频服务器采用双通道集群捆绑技术、网络带宽自适应技术和H.264+视频压缩编码优化技术,可以提升传输通道的带宽并根据网络参数的变化自动调整视频帧率(最高可达25帧/s),使数据流控技术更适合低带宽网络传输专业的图像,色彩还原度高.其具体指标如下.

1)视频输入:1路~4路(可选同传);传输分辨率:D1,PAL制704@576;NTSC制704@480;Hafe-D1,PAL制704@288;NTSC制704@240;CIF,PAL制352@288;NTSC制320@240.

2)帧率:CIF帧率1~25帧/s可调(实际帧率视3G网络状况而定).

3)码率:码率可调,视3G网络带宽而定(支持EVDO、WCDMA通信模式);典型码率420kbps左右(2路CDMA2000带宽情况下);典型码率700kbps左右(2路WCDMA带宽情况下);自动调整图像组(GOP)长度,自适应网络带宽.

3.2视频图像采集终端与指挥车端接收机之间的视频传输传输方式:采用双向IP型TDMA-OFDM全双工体制;数据速率:1~315Mbit/s(视调制方式而定);接收门限电平:灵敏度-97dBm(10-6BER@8MHz信道宽度);工作频率:325MHz;信道带宽:8MHz;OFDM子载波数:4096;调制方式:QPSK/16QAM;视频接口:1路复合视频(PAL制);音频接口:1路音频输入/输出.

3.3TETRA数字集群通信子系统本方案车载TETRA数字集群通信子系统从系统功能到技术指标,与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通常采用的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并无本质区别.且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在业界早已成为常识,因此这里不再赘述.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设备选型时一定要考虑与原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设备达到最深层次的兼容.

2无线移动视频传输采用的关键技术

本方案在无线移动视频传输中采用了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ded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COFDM)技术.COFDM是目前世界最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分配到传输速率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进行传输.COFDM技术属于多载波调制技术,它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使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以相互重叠,从而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COFDM技术使用了自适应调制,根据信道条件的好坏来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COFDM还采用了功率控制和自适应调制相协调的工作方式.信道好的时候,发射功率不变,可以增强调制方式,或者在低调制方式时降低发射功率.由于这种技术具有在杂波干扰下传送信号的能力,因此常被利用在容易受外界干扰或者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的传输介质中.它的实用价值就在于支持突破视距限制的应用,是一种对无线电频率资源充分利用的技术,可以对噪声和干扰有很好的免疫力,绕射和穿透遮挡物是COFDM技术的核心,其在无线图像传输方面的应用有以下独特的优势:

1)卓越的/绕射0与/穿透0能力,使得其适合在非可视和有阻挡的环境中实现无线图像的实时稳定传输,受环境影响小。

2)适合于高速移动中进行实时图像的无线传输.可在车辆、船舶和直升机等平台上使用,传输可靠性高.

3)传输带宽高,适合高码流、高画质的音、视频传输,图像码流一般可大于4Mbps.接收后的图像质量接近DVD画质,完全可以满足接收端后期音、视频分析、存储和编辑等具体要求.

4)在复杂电磁环境中,COFDM具备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其抗多径干扰、窄带干扰及信号波形间干扰性能优越.通过各个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

本方案的特点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通信系统有如下特点:

1)采用公众移动通信地面网络作为应急通信指挥车与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视频信号的传输链路,使得应急救援中通信系统的使用成本大为降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均采用昂贵的卫星通信链路).

2)应急通信指挥车通信系统与原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高度有机兼容与结合.

3)将视频图像采集上传至指挥车环节进行了简化和改进(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系统的视频图像采集终端与车载接收机之间通过中继接力的方式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其缺点是系统组网复杂,可靠性稍逊).本方案采用野战光缆将车载接收机向事发现场尽可能前移,减少中间环节,增加通信可靠性.

4)车载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增加便携式光纤直放站,通过野战光缆将光纤直放站快速布设于事故现场附近,实现车载基站射频覆盖范围的扩展,为轨道交通公安干警以及与应急救援密切相关的人员提供通信支持.

篇10

[关键词]消防 大数据 指挥中心

中图分类号:TN9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293-02

引言

消防指挥中心是消防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中枢,是灭火、应急救援与社会救助的调度平台,是辅助领导指挥处置紧急事务的中枢神经。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公共服务不断加强和消防工作职能日益拓展,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任务急剧增加,强度和难度日益加大。面对形势和任务,如何充分应用消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消防部队内部和外部数据整合到一起,利用大数据深入挖掘各种有效信息,打造现代化的公安消防应急指挥中心,以满足灭火应急救援现实斗争的需要,改善消防社会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消防指挥中心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1 接警出动量逐年上升

近年来,全国消防部队接警出动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由单一火灾扑救为主转变为包含火灾扑救和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建筑坍塌、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爆炸的救援工作,水旱灾害、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处置,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群众遇险溺水、取马蜂窝、取钥匙、为民送水等社会紧急事件的处置等大量灭火救援和社会救助任务。

1.2 灾害事故类型复杂多样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地下建筑和石油化工、天然气生产运输业不断发展,加之极端气候日益频繁,各类灾害事故、自然灾害频发高发。近几年来相继发生4.12兰州市自来水局部苯含量超标事件的居民生活饮用水运送任务,8.4兰州兰石化170万吨重催装置泄露事故,9.19兰州天泰汽配城仓库火灾,10.15兰州七里河区天缘建材市场火灾等多起典型突发的灾害事故,灭火和应急救援、救助工作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等特点。

1.3 公众期待越来越高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日益深入,群众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在当前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条件下,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不仅要“动作快”,更要“救得好”。否则,消防指挥中心作为接警调度的第一环节,极容易陷入媒体的“风口浪尖”,稍有不慎就容易使消防部队处于“救援不力”的问责窘境。

2 当前消防指挥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消防指挥中心主要承担警情受理、力量调派、初战指挥、辅助决策、信息处理、舆情监控、战备督导和值班管理等业务职能,但受实际工作人员少、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灾害事故现场信息获取手段单一,综合数据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弱等因素制约,导致消防指挥中心综合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当前,消防指挥中心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 信息收集不到位,整体职能定位“低”

一是指挥功能不明显。有的官兵片面地认为指挥中心的职责就是接警和调车,其他的都是全勤指挥部的工作,“重调度、轻指挥”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指挥中心前期调度指挥和辅助决策功能的拓展和应用,人为造成接警调车与全勤指挥部到场指挥两个环节之间的“指挥真空”,对灭火救援行动后续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二是协调能力不明显。在接警环节缺少对灾害事故真实情况信息获取手段,无法积极主动的分析和预判灾害现场的发展状况,超前调度应急办、医疗、电力、供水、燃气等社会专业救援力量配合消防开展现场处置。三是参谋作用不明显。当前,消防指挥中心信息搜集、综合、分析、上报功能弱化,信息及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工作不全面,很多重要的灾害处置信息和舆情反馈信息,往往依靠全勤指挥部信息助理或办公室文秘人员来完成,对于信息整理和上报工作要么回避、要么推诿、要么应付,缺乏第一时间整理上报重要信息,供上级决策参考的综合能力和主动意识,很容易在重大敏感问题上造成被动。此外,舆情监控职能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专业技术不到位,人员组成“弱”

一是任职经历亟待丰富。很多从事调度指挥岗位的官兵,缺少基层经历,很多调度员以前就是中队的接警员,一线灭火救援的经历很少,对车辆器材装备一知半解。走上调度岗位后,很多人对车辆器材装备的种类、性能、参数等要素,都是通过突击背记的方式去了解、认知和掌握,缺少“知行合一”的融炼,存在认知与实际不符的现象,为调度指挥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时效性带来了隐忧。二是人员编制亟待增加。面对日益拓展的工作职能,指挥中心无接警调度员编制,任务重、编制少,加上人员休假、培训、出差等因素,使现有调度指挥和值班处警体系很难固定和深化。三是综合能力亟待提高。很多官兵的思想认识仍然停留在接警调度口齿伶俐、表达清楚、记录准确、汇报及时的基本层面上,认为指挥中心的主要业务就是接电话、走水源、记街路,自我定位就是“传声筒”、“活地图”,很少有人从新形势、新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自觉、主动地培养和提升信息研判能力、综合协作能力、警情分析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这也是很多同志虽然从事综合岗位,但却缺乏综合能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2.3 数据整理不到位,内、外数据集成“差”

一是目前指挥中心各类基础数据来源主要依靠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受数据采集范围、更新时限及不同业务部门规范要求不同等因素的制约,数据来源单一,数据更新不够有效及时,对接警调度及灭火救援实战造成一定影响。二是内、外部数据集成共享不到位。目前,全国大部分指挥中心能够共享的社会外部信息资源主要为公安系统的道路监控图像信息,社会辅助救援资源、地理图像信息、社会单位信息及共用通信网络资源的共享还不到位,发生大型灾害事故需要联动处置时,主要依靠电话联系,方法单一,效率较低。

3 加强消防指挥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

消防部队是一支箭在弦上、弹在枪膛、时刻待发的战斗部队,值班处警是灭火救援工作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如果对这支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用快、准、强三个字来形容的话,那么值班处警工作就应该是最快、最准、最强。值班处警,是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成败的关键。调度指挥人员能否准确、快速、科学处理好每次警情,事关社会安全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消防部队保障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用的发挥。只有紧紧抓住接警调度、科技支撑、训练创新、服务保障和业务拓展等5个环节,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出消防指挥中心的中枢作用,为牢牢把握初战制胜的主动权奠定坚实基础。

3.1 接警调度要到位

一是完善调度指挥专业机制。深入调研本地区灾害事故的类型和特点,收集整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需求的灾害事故等级调度制度,对火灾和各类抢险救援事故进行分级,对各级灾害事故所需力量进行定量标注,编制下发《等级调度指挥规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勤指挥体系和接警调度机制。二是力量编程要合理。对所属全部人员、车辆、装备器材等资源进行统计整理,针对各类灾害事故类型对灭火救援力量科学进行编队和分组,并按区域划分灭火救援小组,实现一键式调度,缩短接警调度所用时间,增加调度力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科技支撑要到位

一是将指挥中心与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和重大危险源单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使指挥中心可以更高效的掌握火灾现场情况。二是将公安“天网”监控系统和交警的路况监控系统与消防指挥中心进行互联对接,实现从接警出动、途中行驶、到场处置的实时监控,为初战指挥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建立支队灭火救援微信群,通过微信、3G手机等通信手段,与报警人、起火单位及时取得联系,在首战力量到场前从报警人和起火单位获得火灾现场各类信息的视频、音频信息,并第一时间通过支队微信群发送到各级指挥员的手机上,便于各级指挥员掌握现场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四是为各执勤车辆配备平板电脑,将辖区水源、道路、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信息全部录入其中,并通过3G或4G网络实现同步传输、资源共享。

3.3 训练创新要到位

一是拓展业务训练。参照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消防指挥中心建设的先进理念,不断拓展指挥中心业务练兵内容,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开展公文写作、信息报送、急救常识、器材装备熟悉操作、舆情监控、信息化应用等培训科目,提高指挥中心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开展心理训练。对接警调度员开展心理学、逻辑学、统筹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接警调度工作的精准性。三是丰富趣味训练。通过采取开发消防水源和城市街路拼图,制作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参数性能卡片,开发由各类消防车模型、建筑物、构筑物、化工装置模型组成的消防战旗或消防沙盘等措施,随机设定复杂多变的现场情况,进行初战指挥调度日常训练和模拟演练,让参训人员直观形象的了解模拟灾害现场的总体情况,利于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养成。同时,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便于参训人员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培养放射性思维,以训练方式的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转变。

3.4 保障措施要到位

一是在指挥中心选人、用人上给予政策倾斜,优秀人才可以由指挥中心优先选调,并适当在干部晋职晋衔、士兵学车、入党考学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增加岗位货币性补贴,激发岗位的竞争力和官兵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梯次培养机制,大力加强后备人才的培育工作;定期开展典型战例点评和业务研讨,及时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适时组织指挥中心骨干外出学习、考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三是采取经常性考核的方式,对接警调度岗位人员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对不适合继续工作的予以调整,使队伍时刻保持高效、严谨的工作状态。

3.5 业务拓展要到位

一是加强执勤备战的督导检查。指挥中心要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点名系统和车辆GPS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切实加大对基层单位的管控力度,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通过视频点名、监控录像、车辆定位等措施,随时抽查各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人员、车辆在岗在位情况,切实督促各基层单位加大部队管理和执勤备战工作力度。二是加强灭火救援现场的督导检查。对所有执勤车辆安装车载GPS装置,实时掌控各参战车辆的行车轨迹、停放位置、灭火剂载量、加水时间等动态参数,对于消极怠战、加水时间过长、拖延到场时间的,支队将以此为依据,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切实保证火场纪律。三是加强队伍管理的提示提醒。以短信、电话、电子邮件、舆情专报等形式,向上级领导和基层指挥员通报执勤备战、队伍管理、上级督查检查等工作动态,为部队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 冯立杰,罗慧,崔立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04.

[2] 杨翼z,张利华,黄宝荣,李颖明.?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自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1006-3862(2010)11-01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