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帮扶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帮扶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家上午好!
每次来到xx小学,都有不同的感受,总能看到石圳小学在发展,在进步。今天,我们在xx小学刚刚改造升级成功的运动场,举行简朴的双到扶贫帮扶活动暨XX年元旦综艺汇演。在此,我代表中心小学表示热烈地祝贺!这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大浪街道办事处的鼎力支持,离不开xx党委镇府、xx村两委、xx的高度重视,我提议: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这几年来,xx小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叶井源校长的带领下,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政策,克服了很多困难,创设了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教师安教乐教,学生好学上进,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尤其是在学校的硬件建设方面,更是得到了大浪街道办事处及xx村乡贤的大力帮助,充实了图书和教学电脑,安装了一个多媒体电教室,安装了路灯,完善了运动场,让我们看到了石圳小学日渐美丽的校园,让xx村的莘莘学子有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篇2
【关键词】广西高校 资助模式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06-02
随着高校学生资助资金额度的逐年增加,学生本人和社会对高校资助的育人功能的多方面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增加。以经济资助为主的传统的、单一的资助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广西区内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现状,结合部分高校的先进经验,探索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的现状
(一)资助工作理念较为单一。部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仍然以“按照国家要求‘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各种评选,按时、足额的发放资助金,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主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工作任务、岗位职责、职数配置等原因,对充分、有效发挥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重视程度和措施不够。
(二)资助工作内容较为单一。目前不少高校仍然是经济帮扶为主、相对简单的资助育人工作为辅。部分高校忽略了或者是忙于日常的经济帮扶工作而忽略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育人成才理念和措施,更多是注重或者停留在经济上的资助,对贫困学生在心理、学业、技能、人格、人际沟通和交往等方面的帮扶相对不足。
(三)资助无偿化较为普遍。目前,部分高校只重视无偿资助模式,而轻视有偿资助途径,给受助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少,不再组织受资助学生进行义务劳动或志愿服务等,使得部分学生在长期接受无偿资助时,逐渐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无法真正地自强自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甚至无法说出自己获得资助的具体项目名称、申请条件和资助金额,只知道填表、申请,等着资助金发放,不劳而获的思想和现状在学生中较为严重。
(四)能力开发资助模式正在得到尝试。随着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强,社会及学生对资助育人工作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强,近年来,不少高校也在逐步尝试着转变现有的资助工作模式,即从以经济资助为主转向经济资助与能力资助并举的模式,不断尝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育人成才理念。
二、广西部分高校贫困生能力开发的资助新模式
2013年,为了总结广西高校资助育人的经验,全面提升资助育人水平,广西教育厅面向全区高校开展了首届广西高等学校资助育人优秀项目评选活动,部分高校在探索贫困生资助新模式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得到充分展示。现以部分高校为例进行介绍。
(一)广西师范大学――金凤计划。“金凤计划”,全称“女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是2007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青年教师发起的公益项目,目的在于帮助校内的女大学生成为健康、独立、优雅、幸福的女性。该项目由“女大学生素养”系列课程、“金凤巢 梦想中心”、“金凤主题游学”三个核心公益品牌组成。参加“金凤计划”的女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大型的公益事业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在经历中成长,开阔眼界,不断提升自我,增强自信心。同时,“金凤计划”也是社会企业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充分融合的有力体现,资助资金的来源渠道得到有效拓宽。现在该项目已经成为广西关心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名公益品牌,先后被3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其先进事迹。该项目开展至今已经有超过300名女大学生从中受益,走向个人成长成才之路。
(二)桂林理工大学――勤工助学服务公司。桂林理工大学勤工助学服务公司属于市场运营,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在校学生,公司从经营、管理等各环节都是由学生自主管理。该公司开设有书店、文印店、咖啡屋、服务超市等,让学生独立经营,锻炼自我,同时开设如收银员技能竞赛等各种技能比拼大赛,让学生以赛促学,提升自我,这个项目主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且需要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或需要能力提升的学生群体,项目始终坚持“授人以渔”的工作理念,强化勤工助学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造血和育人功能,利用勤工助学平台服务同学,提高自我,不断完善勤工助学体系建设。
(三)广西大学――自强服务与学习中心。广西大学自强服务与学习中心是广西大学专门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费学习的培训基地,从成立至今已经成功培训一万多名学生。该中心通过开设计算机、艺术、礼仪、普通话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就业技能等多种培训班,对学生进行培训。上课时间均为周末,利用学院的研究生给在校生上课。培训结束后,组织结课仪式,让各个培训班级通过不同形式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把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从“保障性”资助到“发展性”资助的转变。
(四)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银雁计划。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银雁计划”将贫困生比喻成雏雁,以“引导―孵化―高飞―反哺”为项目理念,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为主线,以免费开展各种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为核心,将创业意识贯穿于整个项目中,从而实现“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双提升,最终让这只雏雁展翅高飞,受惠学生,反哺学校,感恩社会。该项目组织受资助的学生组建“校园文明监督岗”,主动劝阻校园内各种不文明行为净化校园环境,组织他们到社区、敬老院、博物馆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在贫困生中开展商务礼仪、办公设备维护、办公自动化、茶文化、古乐器文化、东盟文化等职业素养提升培训班;与培训机构和企业密切合作,定期开展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培训班、微软高级商务课程培训班、中级茶艺师培训班、点钞真假币识别培训班;邀请创业明星、励志明星、优秀企业家到校开展讲座或沙龙活动;向考证成功的贫困生发放考证补贴。项目实施至今,学员已经超过1000人次,逐步实现经济资助和能力资助全覆盖。
三、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从以上几所学校的注重以能力开发的资助模式来看,大多是围绕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通识技能等方面着手,通过强化或者专门化的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偏重对学生“发展性”的资助工作。可见,新形势下,高校应建立起以经济帮扶为基础、以意志磨砺为支撑、以提升能力为核心的立体式资助新模式,使扶困、励志和强能实现功能互补的有机结合。
(一)开展专业能力提升帮扶活动。专业能力是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一项专门性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同专业学生之间拥有最大区别度的地方。因此,高校在资助育人活动中应体现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教学系部、专业带头人对专业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拟订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计划,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多学、多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尤其对学业困难的学生而言,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意义更为重大。
(二)开展职业能力提升帮扶活动。各高校在开展能力帮扶工作的同时,需注意围绕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通识能力的提升和帮扶工作,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开展诸如办公自动化、社交礼仪、精神心理、舞蹈修身、演讲口才、普通话等通用职业素养的培训,以及职业资格认证、行业认证、专业技巧等职业技能的培训,帮助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职业通识能力,以便能更好、更快地适应职场需求。
(三)加强就业创业的实践能力。在国家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工作理念下,国家给予高校毕业生非常丰富的就业尤其是创新创业的资源。高校资助工作者应在这种背景下,充分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提供更多锻炼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参与式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创业机遇的敏感性。同时,加强对贫困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如开办专门的创业培训班、创业学院等,在贫困生中选拔一批有创造力、有主见的、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集中培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热情,在有条件且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扶持一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四)强化人文素质养成工程。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气质、修养和综合素质的综合,高校通过开展系列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将优秀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素养及人文综合素质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受教育和实践使这些优秀的品质内化成为自身的气质、性格、修养及处世风格,并通过这些内在的品质转化成职场所需的良好的职业素养。新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应加强如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修身教育,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培养,朝着专业技能扎实、道德情操高尚的社会人这个方向培养。
(五)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渗透着社会人所需的真善美,资助工作应重视并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注重把资助育人工作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联系,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通过展示、体验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掀起自觉学习、感受和体验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热潮,增强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善美的修为。
此外,高校应不断拓宽勤工助学岗位,坚持让受资助学生从事义务劳动,让学生感觉到获得资助是需要付出的,淡化无偿资助的理念。同时,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企业或校友基金会的影响力,既可以扩大资助金的来源渠道,增加受助面,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推送人才的模式,让资助与回报的形式更加灵活和丰富。总之,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改革与创新工作,还需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需要各学校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孙巍.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工作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2015(2)
[2]岑道权.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7)
篇3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困难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现如今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可能面临的问题
工作难找。工作难找、就业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普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一些大学生投出的一份份简历往往石沉大海,而每一次面试的失败无不考验着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才能找到工作一直困扰着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导致他们每天都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思想包袱过重。在很多大学生看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上了大学就意味着以后可以有个美好的未来。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一些大学生十年寒窗苦读却换不来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们无法和父母交代,他们害怕让父母失望,每一次父母的电话询问都会让他们“心虚”和难过,同时他们也更害怕会遭到周围亲朋好友的嘲笑,这会严重地刺伤他们的自尊心,种种这些问题都会让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背负着严重的思想负担。
容易对未来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在面对屡次的求职失败和无工作可找,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一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对未来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而这种情绪蔓延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对生活和做事的态度。这种不良情绪一般在短期内都很难消除,绝对不应小视,需要相关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及时做好情绪调整,积极乐观面对未来。
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机构的关心和帮扶,同样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注和帮扶
国家的关注和帮扶。国家的关注和帮扶对于有效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顺利就业至关重要。国家对于高校就业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早有关注,为了有效解决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009〕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39号)等,在政策和措施上予以了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帮扶。此外,国家又要求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和省市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协同推M高校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可以说,有了国家、政府的关注和帮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难的问题,也让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关心和关爱。
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机构的关心和帮扶,同样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注和帮扶。对于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光有国家的政策和措施是不够的,它需要地方各级政府的贯彻和落实,同样也需要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出台相应辅政策与措施,推动和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地方各级政府要争取把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纳入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困难群体帮扶体系,实施相应的援助项目在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要为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就业服务,此外,还要加强市场监管,为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营造公平、安全、有序的就业环境。可以说,地方各级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时它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可能对于推动和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让大学毕业生直接感受到福利。因此,推动和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
高校的帮扶与指导。高校要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管理和服务,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优质的就业管理和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群体,高校要建立就业困难学生信息库,根据类型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计划,要坚持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力争帮助多数就业困难学生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此外,高校还要设立专项经费作为经济困难家庭毕业生的求职补助,或对已成功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奖励。
另外,由于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普及化,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没有走出精英心态,“高不成、低不就”和“眼高手低”的状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高校要积极帮助大学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引导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理性认识,正确定位,先就业、后择业,或者通过继续深造增加就业砝码,等等。同时,高校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在就业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切实帮助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提升就业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还要积极开展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心理辅导工作,有效提高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信心,帮助他们缓解因就业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确立自信心,勇敢就业。最后,高校还应提高办学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积极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尽全力为大学毕业生求职创业创造条件。
社会各界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大学生要积极提升自身就业或创业能力
社会的关心和关爱。帮助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实现顺利就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爱。就实际情况而言,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作为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因此,作为社会各界而言,应给予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尽可能给他们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各企事业单位应该敞开怀抱公平地接纳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岗位和就业机会。对于有就业或创业培训意愿的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相关机构应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免费的职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帮助他们提升相应的就业或创业能力,鼓励和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或创业。
学生自身的努力。顺利实现就业离不开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自身的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转变就业观念是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实现顺利就业关键。在现如今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形势下,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要学会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要避开求职热门和热点地区,要勇于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去就业,到城乡基层或西部边远地区去就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创业,尤其是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多便利和优惠政策的前提下,自主创业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此外,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还应积极提升自身就业或创业能力,从入大学开始就要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各种机会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求职技能或创业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在求职过程中,尤其要找准自我定位,通过积极努力寻求各种渠道进行求职就业。
(作者分别为辽宁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辅导员;降级学生;难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43-01
降级学生是大学里的一类特殊人群,无需排查,降级学生必是自身存在很大问题的一类学生,他们应该是我们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但是,如何做好降级学生的帮扶引导工作,仍存在很大的困难。
一、降级学生的现状分析
导致学生降级的原因是很多的,比较典型的有:自制力缺乏、生活学习目标缺失、沉迷游戏、家庭情况复杂、精神障碍、性格缺陷等。特别是存在精神障碍或性格缺陷的降级学生,还随时有可能影响校园的安全稳定。
学生降级工作,一般从大二开始进行,对降级学生而言,降入低年级将使得他们作为一个陌生人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年级、新的班级、新的辅导员、新的同学、新的室友等,而处在这个环境中的同学是已经经过一两年的磨合,彼此相对熟悉的同学,降级学生从中很难找到归属感。另一方面,由于学籍异动,教学计划差异等原因,降级学生的课表与同年级同学存在较大差异,使得降级学生缺乏学习的“氛围”。
降级学生大部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又缺乏环境对其的正向影响,所以降级学生很容易在降级学习一段时间无明显效果后,自暴自弃,最终继续降级,甚至退学。
二、辅导员在降级学生帮扶工作上的难点
(一)管理困难
学生寝室的床位,一般是学生进校初期根据年级学生人数的情况紧凑分配的,降级学生属于中途临时加入某个年级,很难找到合适的床位,使降级学生能与同年级同班级的同学共同居住。这种情况使得辅导员在对降级学生的管理上存在很大困难,也不利于及时掌握降级学生动态并给予关注与帮扶。
(二)引导困难
降级学生自身的顽疾有时是根深蒂固的,辅导员在对他们进行引导时,很难通过常规的“目标管理”“正向激励”等手段进行,特别是精神上存在障碍的学生,辅导员更是感到无能为力。
(三)家长不配合
对于存在精神障碍,性格缺陷的学生,个别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目前的状况不理解不接受,不愿配合学校工作,希望更多通过辅导员给学生讲道理的方式对问题学生进行引导,逃避专业心理健康治疗。
三、针对降级学生的帮扶措施
(一)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
鉴于降级学生自身问题以及管理上的困难,高校辅导员有必要针对降级学生安排一对一的帮扶联系人。这个联系人一定是生活在降级学生周围,能随时关注到降级学生动态且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辅导员应要求该负责同学,定期汇报降级学生情况,如有无不假离校,旷课,异常行为等,以便针对性开展工作。
(二)定期与降级学生面谈
根据对降级学生的情况了解,辅导员应定期与降级学生面谈,鼓励学生尽快融入新的环境,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特别是每学期的期末复习阶段,辅导员应帮助降级学生制定复习计划,提醒学生认真复习,提高期末考试的通过率。
(三)保持与降级学生家长的沟通
辅导员应做好与降级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一方面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情况以及辅导员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共同帮助降级学生度过困境。
(四)及时寻求帮助
有时候降级学生的帮扶不是仅凭辅导员的力量就能完成,在辅导员对降级学生的帮扶工作受阻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专业手段的帮助。
(五)做好工作记录
降级学生别是存在精神障碍的学生属高危人群,辅导员应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在利用工作记录及时总结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合理地规避工作风险。
四、小结
高校的学生工作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抓住学生工作的重点,要点,难点。降级学生由于其情况的特殊性,应属于高校辅导员重点关注与帮扶的对象。虽然对降级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上存在很大的困难,辅导员应抓住该工作的特点,克服困难,力争使降级学生尽早走出人生的阴霾。
篇5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创业;帮扶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最早始于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此后,各所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但这些工作大多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毕业后创业的扶持作用较小,缺乏一定的延续性。
学生在校期间,高校从创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到创业资金、场地的提供,对其实行全方位的扶持和帮助,学生一旦毕业,学校的帮扶也随之停止。但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家庭不能够为其提供创业的启动资金,并且学生社会交际范围有限,没有可以依靠的人际关系网络,与政府机构、银行的联系则更少,这使很多好的创业想法无法实现。
如果在大学生毕业之后,高校能够继续保持对创业学生的帮助与扶持,会大大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会提升学生创业的层次。为此,高校可以从缓解创业大学生毕业后的心理压力、资金压力、家庭压力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院校创业者向社会创业者的过渡,最终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一、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赢得家长支持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一份与学历相适应的工作,诸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单位的工作。而家长所持的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处处受到制约,此外,如果没有家长对学生的支持,学生很难有动力坚持下去。在校期间,很多家长对学生的创业行为大多持有观望甚至鼓励的态度,认为在读书期间增加一些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对毕业后找工作有一定帮助,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如果不能够及时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家长就会给学生施加压力,从而中断学生的创业之路。
因此,在学生毕业之后的创业过程中,对学生家长观念的转变也是高校帮助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就与家长建立联系,畅通沟通的渠道。及时将国家和地方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向家长宣传,客观地分析创业对于学生发展的利与弊,将学生的想法与家长进行交流,逐步转变家长的观念,减轻创业学生来自家庭的压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例如:延长学生在校园中经营场所的使用时间;联系政府机构为学生提供医保、社保等,保障创业毕业生的基本生活。
二、做好创业学生心理辅导,实现随时“充电”
创业者需要具备创业心理素质,这种素质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但是,进入社会之后的创业毕业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多时候会产生消极情绪,对现有的生活状态或创业过程并不满意,此时必须要有适当的心理辅导和调适来调整其心理状态,使创业毕业生能够更好地从心理上认同创业、认同自己的创业行为。在这一调适过程中,高校可以在创业学生离校时,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将学校建成创业毕业生的心灵港湾。
此外,除了心理上的辅导和调试外,财务知识、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等内容都是创业毕业生所需的知识,学校可以随时为其提供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实现随时“充电”。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也能够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创业毕业生与在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完善目前的创业教育体系。
三、完善资金扶持制度,解决融资困难
为了解决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问题,各个高校联合政府,已经设立了各种创业基金,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成功。目前,高校设立创业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学校专项拨款、校友专项捐款、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捐款、基金支持项目的本金回收经费、基金追加投资的所得、创业基地的收益等其他合法性收入。
这些资金的扶持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活动,而对已毕业学生的扶持较少,同时由于各地政府对创业大学生的资金扶持政策有一定的限制,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处于高校和政府扶持之间的真空地带,无法得到及时的资金支持。因此,各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1.采用担保方式提供贷款
高校在创业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担保的方式为他们继续提供小额贷款,贷款的金额可以限制在5万以内,实行低息或免息,由学生家长或有稳定工作的其他亲友联合担保,同时也可发挥高校自身担保作用,通过向政府、银行担保,给创业毕业生提供一定贷款,同时将贷款的诚信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管理,从制度上加强资金的监管。
2.采用入股方式为创业毕业生注资
学校可以通过专业的项目评估,对较为成熟的创业项目,以入股的方式对创业毕业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安排创业教师以股东身份参与创业企业的管理和指导,帮助毕业生扩大经营规模,突破发展的瓶颈;在其创业盈利之后,也可以从中获得一定资金收益,从而增值高校创业基金,使创业基金能够良性循环。
四、搭建与政府沟通桥梁,解决实际困难
1.搭建政府与毕业生沟通的平台
各地对大学生创业已有不少优惠政策,诸如大学生办理营业执照实现一站式办理,对其减免税收、房租等,但由于创业学生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渠道较少,导致信息传导存在一定延误,不少学生即使在毕业之后仍不知道当地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当地政策发生变化时,已毕业学生无法及时获知,而学校却能够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在创业毕业生和政府之间应该做好政策宣传、意见反馈等工作,使好政策能够及时得到执行和应用。此外,高校还可与政府协调,建立创业政策宣传网站,实现创业信息的无障碍传导。
2.协助政府做好扶持政策衔接
在校期间,学校为有创业意向和已经实施创业计划的学生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诸如各种培训、相对宽松的管理制度、比较全面的扶持计划等等。一旦学生毕业,此类帮扶工作就转而由政府承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个空档期,即毕业学生还未正式在工商、税务等机构注册,或创业公司规模较小不符合相应要求时,就得不到政府扶持政策的覆盖。此时,高校可以进行适当的政策延续,实现创业帮扶的无缝衔接。
3.帮助政府做好扶持政策监管
对于各地政府而言,所要帮扶的创业项目较多,不仅仅限于大学毕业生。因此,对各项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的监管显得力不从心,加之对处于创业初期的毕业生不够了解,此时高校可以凭借其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帮助政府做好监管工作,进而逐步过渡到由政府来实施监控和管理。
五、搭建与合作企业沟通平台,实现深层帮扶
各所高校都有一批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这些企业或单位大多具备一定规模,在相应的行业中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客户资源、技术研发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果高校能够充分协调企业为创业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帮助,诸如市场开发的合作,企业管理的指导等,会使其获得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也能够减少创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对于很多处于创业初期阶段的大学生,尤其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而言,高校的这种后续帮扶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创业毕业生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逐步使企业规范化、正常化,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对于高校而言,这些是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延续,也是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深度创业扶持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帮扶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17―03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形成原因
就业困难的形成既有个人、家庭层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层面的因素。社会因素是指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形势等,这是宏观的,是学生、学校都无法轻易改变的。
1.个人、家庭层面
(1)个人层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城镇低保家庭、失业家庭以及偏远山区家庭。这样的成长背景下,学生主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几乎大学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教室―图书室―宿舍”,所有的精力几乎都用于学习相应的专业书本知识,而不太参加学校的社团、集体等活动,自身的沟通、组织等综合能力在大学期间都没有得到提高,毕业后还和高中生一样,只是个会学习、会考试的学生,缺少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又或是缺少实践、动手能力。第二类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进入大学与部分地区、部分家庭经济优越的同学住在一起进行接触后,发现贫富差距太大(如:有的同学一餐费用就是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或者发现不同的成长背景导致他们先天条件落后(如:有的同学从小学习乐器获得相应证书,或者高中毕业就已经取得雅思等成绩),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觉得社会不公、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课业敷衍了事,对学生社团活动没有热情,虚度四年的大学光阴,有的甚至没有达到学业的基本要求,由于挂科严重没有取得相应的毕业证、学位证。
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受到经济原因的限制,尤其是女大学生,在形象体貌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个人长期的积累导致他们中部分同学产生了自卑或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平时表现,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就业,而且在求职过程中直接影响他们的求职表现,最终导致就业困难。
(2)家庭层面
对于高校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在社会资源背景等方面,他们的社会关系能够加以利用的比较少。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地位都比较低,他们无法给予子女相关就业发展和信息渠道的帮助,使得这类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比较狭隘。此外,缺乏家庭经济的支持,导致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错失相应的培训机会,与其他人相比这方面能力有所缺失,失去一些需要投入较多求职成本的工作机会。
2.学校层面
(1)专业相关的实践内容较少
目前的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一纸文凭对用人单位已经没有吸引力,他们更看重的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实践性能力。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有效的环节就是学校开设的专业实践内容课程。然而,学校往往因为专业课实践学时太少,或者合作的实习单位少等原因,对这一环节的设置并没有那么丰富,所以才会出现本科生找工作反而没有专科生好找的情形。
(2)帮扶后置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职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在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之中不间断地锻炼和加强,因此,就业帮扶工作应该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培养全过程。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帮扶工作都是在毕业季通过校园招聘会的举办、招聘信息的、就业讲座的举办等来进行。这样开展的帮扶工作显然是滞后的,等到毕业的时候发现了家庭经济困难中的就业困难学生后再采取相应措施,一般都收效甚微,几乎不可能短时间取得好的成效。
二、学校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
1.做好基本的经济资助
经济困难是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它不但会直接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错失部分需要一定成本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机会,还会间接影响到这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学校通过“奖、助、贷、减、免、补、勤”这样的资助体系来做好基本的资助工作,尽可能覆盖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这样才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打好基础。
2.提高资助结构中勤工助学比重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带来的经济上的贫困差异,以及由于见得少、锻炼得少形成的能力差异。在传统资助方式上增加勤工俭学的比例,借用罗斯福“以工代赈”理念,高校中多设置些有技术含量的科研辅助岗位、行政管理辅助岗位,在工作成绩方面增加一定的奖金项目,吸引并从实际角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到高校各部门工作中来的同学,除了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减少经济压力,还能无形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积累,能形成正确的工作思考方式,形成成熟的社会职业认知感和责任心,这将是他们未来人生规划和发展中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尽管在社会上兼职也能获得报酬,但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在社会中饭店、娱乐场所打工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同时,通过这种资助方式也传递着“劳动光荣,按劳分配”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意识到通过积极参与劳动可以获得报酬,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改变。
3.设立就业资助资金
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由于一般学校和国家给予的补助都不会特别多,只能帮助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而毕业季找工作时期的花费比较多,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补助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找工作。比如正装补贴、求职交通补贴、培训补贴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影响。
4.构建长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帮扶机制
(1)人员配备方面
形成以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各院团委、班主任一起参与的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大学生帮扶队伍。由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各院团委开展相应的能力提升活动,提升就业困难学生的能力;由辅导员、班主任多和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大学生沟通交流,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能力。对于那些心理和能力特别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关注,对他们的短板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2)能力培养方面
在大一入学初就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档案,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中,利用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对每位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方向做测试,对学生成绩、综合能力做记录,对相应的职业能力做评估,找出差距,引导他们形成职业意识,确立职业目标。并引导他们多参加学校和社团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组织等综合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只会学习。在大三学年中随着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多设置些实验课、实习课,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可以开设丰富的第二课堂,如会计、CAD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以提升他们的综合就业竞争能力。在大四学年,进入毕业季,要重点培养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多种渠道,如网络、报纸、新媒体等收集各类就业创业信息。另外,还需要进行求职技巧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重点进行简历制作技巧、求职礼仪、面试技巧、就业政策介绍等内容。多创造机会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拓宽交际圈,增加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主动进行职业探索,对就业形势、职业态度、职业心理、职场经验等相关内容的生涯资讯进行学习了解。
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清晰明确的创业意识和坚定的创业信心,了解制订计划的重要性。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相关书籍的阅读,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方法,争取获得创业计划支持。
5.建立心理帮扶机制
心理影响着人们的内心想法和情绪,进而对人们的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所以要高度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建立心理帮扶机制。
(1)建立以学校心理指导中心、学院心理专项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三级联动机制。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心理帮扶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力量,在多开展常规的自强教育、自信教育、挫折教育、激励教育等内容的活动或者讲座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指导和服务,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中存在心理敏感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形成强大的心理支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生存在的自卑、“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问题,多进行沟通谈话,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教会他们相应的自我调节办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的正能量,提高他们的责任心、感恩心、宽容心、进取心,从而形成开拓性、耐挫性等人格素质。并及时干预负面情绪,缓解他们的敏感性和自卑心等负面情绪。积极关注,不仅关注学业成绩的提升,还要关注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肯定他们的进步,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合作等职业能力。
(3)利用好新媒体进行宣传。利用新媒体微信、微博等定期简短的“心灵鸡汤”等正能量信息,不断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开设微博、微信群、QQ 群等,为同学们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分享相关就业信息、实习信息。
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1.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在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是否完备、成绩是否优秀是许多企业在录取时候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所以在大学期间学好专业知识,有一个优异的毕业成绩是获得一份好工作的重要筹码。另外,国家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在找工作时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2.参加学校活动,提高综合竞争力
大学生活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学校社团活动。积极参加,融入到各种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工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心、沟通组织等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在就业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有些企业会更加看重这些方面的能力,在面试过程中这些能力的体现直接影响到能否成功就业。
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持久奋斗力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不断提高自己,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临到毕业时,使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都能达到岗位的要求。
4.充分认识自我,增强心理素质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可能会发现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一些成长环境优越的同学比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在大学四年中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而非产生自卑心理,或者只会怨天尤人。其次,在进入毕业季时,可能会发现找工作的时候与一些家庭背景深厚的同学比缺乏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基础。此时应当积极采取主动措施,认真学习基本的就业技巧,努力争取就业机会。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与前进,经济的新常态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伟大的民族梦、中国梦的实现更依赖于目前正在高校接受教育的莘莘学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正是莘莘学子中的一部分,如何培养好他们的就业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应当不断去探索实践和总结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他们培养为家庭、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9-11-23.
[2]刘特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8).
[3]冯云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
篇7
[关键词]创业服务体系 创业教育 高等院校
[作者简介]周军(1972- ),男,辽宁沈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建艺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学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43)刘晓辉(1973-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高职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1JY05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99-02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政府和高校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创业服务教育体系是扶持和推进大学生创业的有效平台,河北省政府与各高校、企业应合力创造条件,不断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服务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政府扶持、高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河北省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一、构建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服务体系
(一)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扶持体系
从2010年起,河北省开始实施“创业帮扶工程”,其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目标是:“3年引领2万名河北籍大学生实现创业;2011年,石家庄市人社局、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启动创业帮扶‘131工程’公益活动,免费为10000人进行创业培训,并帮扶3000人成功创业,带动10000人实现就业,其帮扶对象主要是有创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自活动启动以来,共对4212人进行了创业帮扶,已成功创业2653人,带动就业6178人”;“对有创业意愿的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孵化、开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此外还享受登记注册,减免税额,一次性创业补助,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2012年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重点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帮扶,帮扶高校毕业生237人,放贷2568万元”。
河北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落实各项大学生创业优惠及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软硬件服务与支持;鼓励和推进大学生创业,但仍有很多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的空间,如建立系统化的创业培训服务体系,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善大学生创业信贷融资机制等。
(二)构建创业服务网络平台
创业服务网站应由高校、政府、企业共同参与,学校提供相关的创业课程和教学资料,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关内容学习或查询信息;政府及时相关的创业政策和信息;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企业也可以通过创业计划书选择投资项目,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及加盟创业机会。
河北大学生创业网、河北青年就业创业网、河北省创业指导联盟网、河北科技新闻网等自创办以来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但是政府、企业、高校的合作还远远不够,网络信息社会化水平亟待加强,大学生还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扶持,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创业致富门路。
(三)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专项资金
为了发现、培养、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河北省将进一步加大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启动“河北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等,“针对大学生创新活动,河北省教育厅将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专项资助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项目、发明专利等。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各类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要向大学生免费开放,为大学生创新教育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河北省政府还应设立以政府出资为主、多方集资辅助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资金,每人申请额度为2~5万元,重点扶持支持具有创新思维、敢于创业的大学生创办科技型小企业,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难题。
二、构建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河北金融学院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确定了以“产、学、研”结合为支撑的创新创业特色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为加快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构建包括创新创业理论类、创新创业实务类等课程群,本科专业可选课程达40余门,专科专业可选课程近30门。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创建了平台化、学科化、模块化、体验化的“四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河北省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使很多大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转变。(1)创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理念模式的变革,并非鼓励学生人人都去自主创业,而是对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一些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2)创业教育体系不仅仅是开设几门创业课程,学生不能只靠课堂学习来掌握创业技能,它应由创业课程、创业讲坛、创业竞赛、创业实训等组成;但目前大多数河北省高校还没有统一的创业教育体系,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3)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估体系与评价机制是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构建高校创业服务中心
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应责成院长主管统筹,设立校一级的创业教育中心,在创业教育中心下,可设立创业教育研究所、创业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学生创业协会、创业沙龙等机构,强调机构的系统研究与科学规划,加强创业教育的管理与科研工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知识与技能保障。
河北省多数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多数由就业指导部门负责。创业中心旨在为高校学子提供近距离、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如开办讲座、创业咨询、企业调研、创业成果交流、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社团活动和创业计划、科技创新竞赛等系列活动,要打造创业中心的服务品牌,就要为大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创业指导与服务,形成系统化和可持续创业活动的局面。
(三)建立“导师制”创业工作室
创业工作室将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实践操作、教学互动融为一体,为具有创业潜质又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选派创业辅导导师,既有学校导师,又有企业导师。在导师辅导下,一是可以利用创业模拟软件的创业教育网络化平台,在网络上实施组建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经营环境、企业登记注册、尝试经营业务、创业管理等实践训练。2011年9月河北省启动了“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该项活动为高校引进了创业实训软件,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体验“网上当老板”。二是按照“虚拟公司”的形式组成团队,可采用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或科技竞赛创新的成果,企业导师创业实践的团队提供可行性分析、市场预测、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帮扶,学校导师为团队中每个学生分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角色与任务,完成撰写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工商登记注册、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通过参与创业工作室的仿真实践体验商业环境和创业行为,为同学们今后真正创业树立信心,奠定基础。
三、构建和完善创业实践体系
(一)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竞赛
“挑战杯”创业竞赛是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创业实践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各省与全国同步进行省级挑战杯比赛。2012年5月,第八届“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竞赛在河北联合大学落下帷幕,参赛作品内容丰富,涉猎的领域广泛,科技含量高,更具有投资价值,34件作品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多次荣获奖项,涌现了众多技术创意类、发明制作类创业作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届大学生创业竞赛参赛学校、参赛作品和人数超过以往,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的重要性。
河北省会石家庄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于2012年6月孕育而生,鼓励18~38周岁创业青年参赛,评出一等奖1名,奖励创业基金10万加20万贴息(低息)贷款;二等奖2名,奖励创业基金5万加8万贴息(低息)贷款等等。希望政府、社会、高校举办更多的创业竞赛,以弘扬创业精神,激励青年创业。
(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基地
河北省各地区纷纷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基地,河北省燕山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河北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全国第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根据政策,实习基地要求为大学生开设的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大学生创业基地具有教育、培训和实践功能,优势不仅仅在于提供免费场地和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和创业辅导,这是大学生创业者在起步阶段最需要的,如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者开展创业技术培训以及相关的科技技术服务支持等。
(三)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高校纷纷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推行以‘夯基础、筑基石、设基金、建基地、定基准’的‘5基’保障体系,着力培育、扶持、资助学生创业团队与优质项目,以创业活动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依托,以创业孵化园为载体,全力构建创业理念内化、创业素质培养、创业平台搭建、创业项目扶持的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此外,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共有七家市级定点创业孵化基地,据了解,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者以大学生为主,通过为期6~12个月的孵化,以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应变能力。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就政府而言,应加强政策推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善的扶持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除大学生“创业难”的束缚;就高校而言,应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就企业而言,提供人力、物力以及创业实践场地支持大学生创业,使更多大学生创立加盟企业,使企业越做越强。河北省政府以及各高校、企业应积极探索,加强沟通与协调,建设好大学生创业服务教育体系平台,努力推动和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高其伦.大学生搞创新将可获“基金”支持[N].河北青年报,2012-02-28.
[2]李国静,靳彦丽.大学生创业可先当“网络老板”[N].河北青年报,2011-09-16.
[3]李国静,姚宏印.石市去年发4亿多创业贷款,创历史新高[N].河北青年报,2012-01-11.
[4]刘素婷,杨国军,王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23).
篇8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落实面向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优待政策,拓宽帮扶形式,扩大帮扶规模,强化帮扶实效,充分发挥计划生育“三结合”在引导社会公共资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平台作用。
二、目标任务
全乡完成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户60户,其中新增帮扶户20户,联系户20户,帮带户20户,新建团结村帮扶基地,巩固富强村帮扶基地,新建基地要认真规划,选择当年无违法计划生育的村或几个组成片组成,基地范围内所有计划生育户都能享受相关的政策、项目、技术、物资、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和服务,因地制宜开展主导特色项目,进一步完善政策,扩大范围。
三、措施办法
(一)落实机构人员,成立以政府乡长为组长的“三结合”工作领导组,把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落实专人负责,确保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落实帮扶政策,制定帮扶优惠政策,明确优先、优惠、优待对象,计划生育户落实了避孕措施的都是享受优先、优惠、优待政策的对象。
(三)乡级各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对计划生育合格户都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独生子女户在子女入学、新批建房用地,计划生育“三结合”、各种项目、民生工程的发展等都要优先考虑,让他们优先享受党委政府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四)提升优质服务,深入帮扶户家中开展培训、指导,帮助“三结合”户制定生产发展规划,指导改房、改水,改造环境和生存条件,要进村入户为“三结合”户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咨询服务,切实解决好计生“三结合”户在生产、生活、经营计划生育优生优有方面遇到的实际和困难。
(五)独生子女户和享受计生奖扶的户参加农村新农合都享受财政补助。
(六)对计划生育家庭户和双女户考入高校本科以上的,凭学校录取通知书,乡政府给予500—1000元的补助。
(七)对落实计划生育绝育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政府给予本人和子女享受农村低保的待遇。
(八)乡每年组织开展1—2次“关爱女孩”行动,在春节和元旦期间组织对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困难户进行慰问。
(九)计划生育办公室对优先、优惠、优待的对象建立相应的台账,便于查询和落实政策。
篇9
[关键词]学业困难;形成原因;联合体系;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36-02
近年来,各高校招生人数的显著增长,“问题学生”的数目逐渐增多,为高校的育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所有“问题学生”当中,学业困难学生数量最多,也最容易形成,应受到重点关注。
学业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引起学习成绩下降,不能够按学校教学大纲规定完成学业,课程考试不及格且学分达不到一定数量,并因此影响毕业,甚至影响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正常发展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业完成、毕业去向、生涯规划均出现了很大困难。本文提出“CUP”的概念,即辅导员、教师、家长联合体系,总结概括出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几条路径。
一、学生学业困难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有效管理
在经历了竞争激烈的高考后,大学生们离开家乡,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不像高中生活一样,每天有家长、班主任陪伴在身边,时刻督促着自身的行为。在大学里,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亲手去践行、去体会,这就导致一些从来没有独立生活过的学生丧失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在其身上会接连出现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在学习中投机取巧、对课程丧失兴趣等现象,进而出现学业困难。
2.目标缺失、学习兴趣不足
三年的寒窗苦读是目的性极强的一段学习历程,大学生在进入学校伊始,脑海中还残留着高中时期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中,尝试去寻找学习目的,试图去弄明白是在为了什么而学习。而大学阶段的学习,专业性强,自由度高,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喜好,学习不同的科目。有些同学习惯于被牵着走,到了自己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无所适从,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所长,再加上自身的懒惰,盲目的跟随别人,一心想着早点“混”毕业。然而事实是,越想“混”却越不好“混”,这类学生大多会出现学业困难,课程分数都不高,挂科现象屡有产生,甚至对其顺利毕业、就业造成影响。
(二)客观原因
1.生源地教育水平差异的影响
高校招生计划富有多样性,虽然每年来到学校的新生主体仍然是参加过高考的统招生,但也有大量的预科转正、民族计划班学生。高校对民族生的学习,有相应的照顾措施,导致这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此外,高校学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或偏远山区,其生源地教育水平较差,尤其是在英语的教育上,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当地他们都属于很优秀的学生,但来到学校后,却容易跟不上课程进度,很难通过四、六级考试,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对其心理也造成了一定打击。因此,在民族生和生源地教育水平较差的学生中,容易出现学业困难。
2.优越家庭条件的影响
在各高校中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学生父母都尽其所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过多的溺爱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出现学业困难的学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他们缺乏学习动力,觉得只要能毕业,父母能帮上忙,回家就能有工作。最近几年,各大国企均逐步采用网络招聘模式,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这些有学业困难的生源,如果不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很有可能将被社会所淘汰。
二、发挥“CUP”作用帮扶学业困难学生
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是关乎学生命运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学生在学校的“第一负责人”,辅导员老师理应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但仅仅有辅导员老师一个群体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群体和学生家长的帮助,三方面构成“CUP”体系,即辅导员、教师、家长联合体系(Counsellor uniteProfessors&Parents),形成联动效应,全面而有效的帮助学业困难学生,争取早日让他们摆脱困难,健康成长。
(一)辅导员(Counsellor)为主体,全面负责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1.加强班风及宿舍文明建设
班级和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两个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班风好的班级,就业率、保研率都非常高;学习风气好的宿舍,大家齐头并进、相互扶持,经常会出现全部保研的现象。辅导员需要把班风和宿舍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来抓。班级和宿舍建设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成员的凝聚力、促进积极向上氛围的形成、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鼓励班级内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多帮助有学业困难的同学,形成“一帮一”、“多帮一”帮助体系,积极为有学业困难的同学创造学习空间,帮助和督促他们学习。
2.加强深度辅导,创新帮扶模式
深度辅导工作的要点在于“深度”两个字,这不是为了创新而出现的文字游戏,它需要辅导员在深度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科学有效的沟通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加强对学业困难大学生的深度辅导,要依据学业困难大学生的问题根源,运用科学的沟通方法和知识,有目的地对学生们进行学业上的深层次辅导,帮助他们找准问题根源,建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二)任课教师(Professors)高效而有针对性的助力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1.充分发挥班级导师的作用
为自然班配备班级导师,可以发挥专业教师在本科生培养上的优势,导师也可以在学习生活、科技创新、社会工作和人生规划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和帮扶。每学期,班级导师至少要与得到学业警告的学生进行一次深入交流,解答他们学习上的疑惑,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导师制”能有效的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导师可以将精力向学业困难学生身上转移,让这类学生感受到学校、学院对他们的深切关怀,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彻底改正不良习惯。
2.加强对课堂纪律的要求
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出勤率是养成与保持整个专业、班级学习风气的根本,如果任课教师能加强对课堂纪律的要求、经常在课堂上点名,会对有学业困难的学生产生一定震慑,有利于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辅导员更多应注意对这类学生的政策教育,让他们深刻体会出现学业困难对其完成学业以及未来就业的影响。将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有限精力合理利用,对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大有益处。
3.对学业困难学生予以关注
每学期结束后,辅导员老师会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按要求对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予以学业警告,对其他挂科比较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做到心中有数。在下一学期的课程开始之前,辅导员应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任课教师,教师在授课时应重点关注这些学生,对他们的学习予以督促。任课教师如果发现这些学生有逃课或迟到现象,也应联系辅导员对其进行及时批评,两方面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业困难。
(三)家长(Parents)予以适当关怀,配合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1.不可放手不管,加强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
有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大学,就应该独立自主,不应该过多的插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些家长一周甚至一个月都不与孩子有交流,孩子的学习出现了问题,学生家长完全不知。很多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寒暑假回家时,还有很多未通过的科目需要在假期继续学习,但学生家长并不知情,从而不能很好地起到督促作用,导致学生回到学校后无法通过补考,从而得到学业警告,形成学业困难。家长及时与辅导员沟通,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的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业困难遏制于萌芽之中。
2.不可过度溺爱,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篇10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_________以捐赠资金的方式,真诚与_________携手,共同为中国西部的贫困地区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
根据_________教育扶贫项目赞助方案,甲方愿意赞助_________元。该资金赞助的项目可由甲方命名。
_________作为教育扶贫项目的承办单位,认真承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以_________的工作作风,珍惜甲方的每一分爱心捐赠,使之在贫困地区发挥最大的效力。
甲方随时可以指导和监督乙方的教育扶贫工作,随时可以审计捐赠款的使用情况。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延伸阅读
2017年最新精准扶贫帮扶政策
易地搬迁扶贫
搬迁对象和规模:
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贫困发生率50%以上、50户以下的自然村寨优先实施整体搬迁。十三五时期我省的搬迁规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万人。
补助标准:
贵州省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实行差别化补助和奖励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非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人均奖励1.5万元。鳏寡孤独残(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三无人员)等特困户先由民政供养服务机构进行安置,民政供养服务机构不能安置的,再由政府根据家庭实际人口统一提供相应的安置房,免费居住,产权归政府所有。
建设标准:
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防止贫困农户因搬迁负债而影响脱贫,城镇安置的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农村安置的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每户住房面积根据家庭实际人口合理确定。
办理流程:
自愿申请搬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主管部门或实施单位公示搬迁户名单搬迁群众纳入年度实施计划下达年度资金计划搬迁群众享受补助资金。
教育精准扶贫
享受对象:
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
资助项目:
除执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外,贵州省增加以下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项目:
1.普通高中
(1)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
(2)免教科书费,标准为400元/生(3)免住宿费,标准为500元/生年。
2.中职学校(一、二年级)
(1)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
(2)免教科书费,标准为400元/生
(3)免住宿费,标准为500元/生年。
3.普通高校
(1)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
(2)免学费,标准为本科3830元/生年、专科(高职)3500元/生年。
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