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维权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消费维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笔者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维权状况,发现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消费能力的增强,大学生权益遭遇侵害的事件也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购买产品、兼职中介、求职就业等领域,不少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该如何通过正当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干脆忍气吞声。大学生消费权益的维护问题值得加以研究。
一、大学生消费权益受侵害的主要表现
调查发现,有约50%以上的大学生消费权益曾经受到过侵害,不知道是否受过侵害约30%,从未受到侵害只占不到20%。这表明大学生消费者也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也时常受到这样那样的侵害。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在电视购物方面的消费问题
电视购物主要采用名人进行宣传,随意夸大产品功效,虚假打折,号称价值昂贵的产品只需极低的价格就可以放心拿回家,一些媒体特别是省市级电视台大量滚动播出误导性广告,产品质量低劣,经营者设置种种退换障碍等手段骗取大学生消费者们的手续费、税费、活动费等钱款。比如,某大学生从电视广告上了解到某型号的手机,于是根据电视广告上的订购电话定购了一部某型号的手机,经过邮政快递收到发来的货,拆箱后却发现实际手机型号为另一种。之后拨通订购电话,被告知无法处理,拨打发货厂家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大学生追求新的消费形式,经常遭到侵害。
2.大学生相信网络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
经营者为达到引诱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目的而在网络的关于其商品或服务的不真实的信息内容,如夸大产品性能和功效、虚假价格、虚假服务承诺等。网上广告因其特殊性,相关部门难以进行审查和监管。而网络广告是网络消费者购物的主要依据,消费者的购物决定大多根据广告文字和图像进行判断而作出。消费者很难判别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其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大打折扣。如果消费者因误信网络虚假广告而购买了伪劣、假冒商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严重的还可能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3.经常有人大搞“中奖”活动,诱使大学生消费者上当
某大学生接到一个通知中奖10万元的短信,马上与短信提供的电话联系。对方称必须先提供卡号、身份证号以及银行卡密码,并要求中奖人在银行卡中存入2000元现金作为税款,才能汇奖金过来。该生心想银行卡在自己手中,应该没有问题的,便一一照办了。当天下午,苏某到银行查账,结果却发现卡内3000元已经被人取走,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于是他立即报警。经过警方调查,犯罪分子是在获得苏某卡号及密码后,通过网上转账方式把卡上资金盗走的。不法分子经常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告知大学生消费者们,已经中了某某公司的大奖,奖金或者贵重物品,而且有某地公证处的工作人员进行公证并帮助消费者办理。大学生消费者无法自己办理具体手续,一旦按照所谓“热线电话”进行咨询,不法分子就会利用种种骗局,要求消费者支付所谓的“中奖费”、“所得税”、“律师费”、“审计费”等。许多大学生消费者汇去款项后,不法分子立即销声匿迹,消费者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4.大学生兼职受侵害
已经成为近几年高校的流行时尚。80%以上的同学在校期间都做过兼职,有的甚至做两三份兼职。许多商家、公司也十分喜欢招用在校大学生,他们流动性强,省钱省力,工作效率也比较高。但是,有一些不法企业、公司利用大学生鉴别能力差、警惕性弱的特点,欺骗学生。某大学生在网上找到了一份为某公司设计问卷调查的兼职,公司承诺问卷设计好后支付报酬。当把设计好的问卷传给公司后就再无下文,打电话给负责人询问情况时,负责人却不再接听电话。据调查,大学生兼职时,许多公司以未发生劳动关系为由,拒绝签合同,并口头承诺兼职结束后再议报酬,但事后常常不会兑现。
5.经常利用低价欺骗大学生消费者们
某大学生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许多笔记本电脑低价出售。从网站上看,该公司很正规,不但有地址,而且还有公安部门的安全标志,于是禁不住诱惑按照上面的信息与对方进行了联系。最后黄某虽然低价购买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他购买到的笔记本电脑问题百出,甚至还不值所谓的“低价”呢。走在街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促销活动,打着打折、买一赠一、大削价的牌子,引来众多学生抢购,结果购买后没有任何发票、收据,商家也不提供售后服务。
二、大学生消费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商家故意设圈套,利用大学生年轻幼稚,采取夸大产品功能、低价销售、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诱骗大学生消费。二是由于大学生对国家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缺乏认识,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以致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三是大学生对消费者协会、工商物价局及其他维权的方式和渠道了解不足。四是消费心态,许多大学生自动放弃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权,因为消费的物品价值不大,太麻烦,白费力;不少在校的大学生都不是本地人,生活在外,凡事都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另外还有一些人维权失败甚至遭到恶意报复,也给他们留下了负面影响;还有,由于钱均来自父母,对小的损失大都怀有“无关痛痒”的心态。五是看别人如何行动,大学生每当出现侵害自身消费者权益的时候,大家往往不是自己主动去维护自身权益,而是等别的消费者也出现类似情况时,才看能不能一起解决。六是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社会经验缺乏,容易轻易相信他人。
三、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的建议
调查显示,当大学生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同学们的回答也很令人吃惊:约50%的同学选择了“算了,下次注意就是了”,约20%,的同学“束手无策”,“求助家长、老师”约5%,约25%的同学求助消协,另外,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学敢自己与商家理论。所以,维护大学生的消费权益还需要多方努力。
针对大学生消费过程中遇到的侵权问题,建议在消费过程中要选择品牌好、信誉高的商家,不要因为贪一时的小便宜引起日后的大麻烦;在购买产品前要看清产品说明书、质量承诺、维修卡之类的单据凭证,以防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旦发生产品质量问题,要及时与商家联系协商,还可以向消委会、工商局、律师及媒体求助。
对于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侵权事件,建议大学生兼职要守法在先,合法兼职,不能只为赚钱而不加选择;行使劳动关系前要先签署用工合同,写明劳动时间、报酬及计算方法,并且一定要以书面合同为依据;出现矛盾纠纷后,要及时向劳动监察等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而不要私下解决,必要时还可以请派出所出面解决。
建议国家完善相关法规,从制度上减少大学生消费受侵害的可能性。有必要针对电视购物、网络虚假广告等不正当引诱方式制订特殊规则,使广告的行为有法可依,加强对虚假广告的管理。
通过大学生自己的维护消费权益组织保护大学生消费。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维权办公室获悉,中国成立首个大学生消费维权咨询组织于2007年4月在北京大学成立。北京大学“大学生消费维权咨询中心”,主要职能是给大学生提供消费方面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咨询,并利用北京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以组织的形式,对大学生遇到的消费侵权问题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这种组织形式应该在全国推广。
扎实开展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抗逆能力,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法规等。
参考文献:
篇2
一、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的权益问题开始从社会走入了校园,而由于它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权益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了大学内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当前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却没有相应的得到加强,可以说维权二字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相当的陌生。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时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因此,增强广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针对于我们学院学生维权意识薄弱以及宣传工作的全面进行,我们部门决定以开班会的形式来加强大家的认识。
二、活动主题:
法制宣传靠大家 权益保障你我他
三、活动目的:
希望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可以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让他们树立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并懂得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活动时间:
3月6日—3月16日
五、活动对象:
音乐学院09、10级全体学生
六、活动经过:
1.“3.15”系列活动之主题讲座
每个班级都积极地参加了主题班会的开展,并针对于“维权”这个主题探讨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相关的一些事情。例如:a.有关企业或商家以“会员卡”、“贵宾卡”等形式骗取钱财、虚构原价、谎称优惠、降价、清仓等手段进行价格欺诈;b.关于学校校园网的网速问题,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度不满的情绪,每学期要交100元校园网费用,却得不到相应的网速服务,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退款的要求;c.有的班级提到学校饭堂问题,认为饭堂不应任意地变动价钱,有时所吃的饭菜里面还会有一些影响食欲的生物;d.关于学校热水供应的问题,大家也展开了相应的讨论。
2.“3.15”系列活动之图片展览。
这次的活动不但让我院学生加强了对消费维权的认识,普及了消费维权的相关知识,宣传了消费维权的法律保护,让学生有理必争、有法可依,真正运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保护自己。
而且进一步宣传了我们权益维护部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性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权维部,加强了我们部门的工作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推动了权维部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鼓舞了权维部的士气,我们期待明年的3.15活动更加辉煌,也期待在以后的工作上我们能有大的突破和创新。
篇3
虽然天气不是很好,但是活动还是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有力支持,在活动的几个小时内,数千名师生在宣传图片下驻足,了解维权案例和咨询维权知识,体现了作为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热情。
此次活动由学生会主办,学生权益中心承办,得到了西农大各界的好评与支持,学生权益中心作为西农大学生会权益维护的专属部门,担负起了“3.15”这个与权益息息相关节日的宣传工作。
活动所制作的宣传材料向西农大的师生们宣传了有关于消费维权的众多知识,让更多的师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权利,在消费活动中合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与此相关的图片展览活动也让师生们对“3.15”这个节日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个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此次活动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得益于学生权益中心对维权现状的清醒认识,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图片展览的活动形式也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的接受,当然此次活动所暴露出来的组织仓促,准备不足的情况也给学生会学生权益中心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将努力在下次活动中改正,使权益中心的活动越办越好,扩大我们影响力,进而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
篇4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大学生权利
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广泛施行,市场经济体制对个人利益 、自由、要求、主张的重视,高等教育的服务产出观在近几年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学 生消费者第一”的观念逐步引起高等学校和社会大众的思考和讨论。那么,基于高等教育服 务消费者视角的大学生应该享有哪些新的权利,值得深入研究。
一、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的特征
对高等教育服务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高等教育服务包括面向社会各领域的教育服务 和面向学生的服务,如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和网络资源服务,面向学 生的教学和学习服务、生活服务等;狭义的高等教育服务指面向学生的服务,特别是把教学 看成是服务。本文所论的高等教育服务是指“高等学校为满足大学生在知识、精神、心理发 展方面的需求,利用教育设施、设备、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特殊的非实物形 态的精神产品的活动”。可以将高等教育服务分为核心服务和辅助服务(或附加服务)。核 心服务是大学生在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教育教学 活动;辅助服务是为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的各种条件、环境和创设的各种活动,支撑核心服 务,围绕核心服务展开。高等教育产品作为特殊的服务产品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性,诸 如:社会受益和个人受益并存,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同在一体,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系统 要求与非标准化统一,等等。
高等教育服务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产出。在这种服务生产的同时,大学生作为支付了费用的消 费者享有了这种服务,于是就确立了大学生的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身份。基于高等教育服务 产品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状况,作为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的大学生表现出如下 身份特点:
1.对自身的消费需求和对象缺乏全面了解
在一般的服务消费活动中,消费者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消费内容的。但在高等教育服务 消 费中,大学生往往对自身的需求缺乏了解,自己适合读什么专业,适宜在什么方向发展,什 么样的服务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怎样的教学适合自身的长远发展,他们都缺乏成熟的考虑。 在进行实际消费时,学生对消费对象也难以了解。由于大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服务的信息渠道 少,高等教育服务有很强的不可感知性,使得学生不一定能买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服务。所以 经常遇到学生抱怨,不知道所学的东西有什么用,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总是处在茫然 中。他们总以选择最好的服务为标准,想选心目中的好大学、好专业,而实际上并不知道什 么是最好的。
2.消费能力处于弱势地位,不具有完全消费决策权
在高等教育服务消费中,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严格管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使得高等教 育服务消 费比一般的商品消费要人性化和弱利益性。尽管如此,消费者还是处于“弱势地位”,表现 为知识弱势、经济弱势、权力弱势、维护权利的能力和意识弱势。这些弱势使得大学生在消 费过程中缺乏消费决策机会,即使有机会,多数人也不善于决策。
3.抵御高等教育服务消费风险的能力不强
在高等教育服务消费中,大学生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选择学校和专业 不当,不 能顺利完成学业;遇到不合格的教学条件和教师,服务效果受损;服务项目或者教师的变更 ,耽误了时间,浪费了费用;几年的消费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习的效果难以评价, 有时意外事故出现对消费者不利的结果,甚至导致消费者在身体、健康、生命、精神等方面 遭受伤害。在这些消费风险中,有的是整体系统风险,给所有消费者都带来风险;有的是单 个的个人风险,个别人由于自己的因素导致不良后果。这些消费风险在收集消费信息、 作出 消费决定以及进行消费的各个阶段都是存在的。而产生风险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些风险是学 生 自己造成的,比如不顾自己的兴趣盲目选择热门专业;有些风险是学校管理人员或者老师的 不负责与过失引起的,比如学校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告诉学生真实情况或者故意给学生 误导,使学生盲目消费;有些风险是社会科技发展变化的快节奏和未来环境的不可预见性带 来的,学校和学生都难以避免,比如某些热门专业在几年之后变成滞销专业,学习的课程毕 业后基本不能用;有些风险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无形性和不可感知性导致的。正因为产生风险 的原因复杂多样,很多方面是消费者自己难以控制的。
4.与服务消费提供学校多重关系并存
高校与作为消费者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行政关系、管理关系、契约关系并存的多样化趋 势。这些关系反映在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身上,学生与学校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比重上升,学 校与学生的教育行政关系的比重下降。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服务员 与顾客的关系。因为教师除了上课外,还要倾注感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经营者与消费者 之间的关系要纯洁得多,复杂得多,不能单纯地通过商业行为中的固定规则来限定,收费也 只能弥补支出的一小部分,所以,学校与学生之间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但不能简单地看 作商业
性的关系。
二、 基于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视角的大学生权利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权利的内容可以简要地说成是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服务过程中,有资 格拥有、接受、要求的作为或不作为。寻求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的权利是为了大 学生更好地发展成长,为了满足权利主体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个体贪图享乐、为己私利的 欲望表现,必须是正当的、符合时代文明要求的、体现大学理想与精神的,并且是不损害大 学 运行秩序、不违背当代大学生道德的合理反映,源自争取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自由、正义与 效率的力量驱使。根据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的权利期待调查,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 办法》,以及大量教育行政法规和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门规章,采用权利推定的方法,笔者 认为基于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视角的大学生权利内容包括以下9项:
1.知情权。有权获取有关学习与生活的相关信息资料,有权请求公开特定的信息,有权知 晓所提供信息的对象、内容、目的、手段和价值。
2.选择权。有权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进行消费,有权对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 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年限)、学习资源等进行选择和决定。
3.参与管理权。有权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通过适当的途径,适度介入关系到消费 者切身利益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它不是简单的“反映情况”或 提出个人的看法与意见,而是一种刚性的权利主张。
4.消费条件权。有权要求服务提供方为消费者提供必须的消费条件;允许消费者合理利用 学校的条件;在消费者发生困难时,有权享有国家和学校的帮助,以获得完成学业的基本物 质条件。消费条件权表现为教育服务消费条件建设请求权、条件利用权和获得资助权,它是 消费者要求国家和高等学校采取积极主动措施予以保障的社会权。
5.损害求偿权。由于服务提供者的责任造成消费者在人身、财产、精神、学业方面的损害 时,消费者有权向学校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6.公平消费权。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服务,有权拒绝学校的强制交 易行为,使消费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7.维护尊严权。在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个人习惯、民族风俗得到尊重的权利。
8.消费知识获取权。有权获得关于高等教育服务消费和消费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包括服 务消费方式、消费者权利、维权机构、维权途径、消费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9.维权结社权。消费者可以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对高等教育服务进行 监督,协助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这9项权利一起构成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视角的大学生权利体系。它们都是对自由、正义、 效率追求的结果,是保证大学生获得符合要求的教育服务产品、维持消费公平和高效益、提 高服务消费质量的必要权利。这些权利贯穿消费的全过程,从消费前的知情、选择、条件请 求、消费教育,到消费中的知情、选择、参与、条件利用、获得资助、公平消费、维护尊严 、维权结社,到消费后的损害求偿,每一个权利都在不同方位、不同侧面维护着消费者的利 益。
基于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视角的大学生权利对不同类型的教育成本分担者,所享有的权利可 以呈现出差异。由国家全部负担教育成本(如军事院校)和由学生全部负担教育成本(如部 分民办高校)是成本分担的两个极端,它们的大学生消费权利与居于中间层次成本分担的大 学生消费权利在具体权利享有上可以有不同的限制。
三、 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权利的实现与救济
不能实现的权利不成其为真正的权利。要让权利人真正享有或行使权利,就要尽量保障权利 实 现过程中没有障碍,使得权利不受到侵犯和破坏。而目前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的权利实现还 存在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国家、学校的帮助,要求国家与学校积极承担义务;需要一 定的 手段、条件与方式;需要优化服务产品的生产、交换过程。要从法律保护、社会保护、自我 保护等方面探索权利顺利实现的具体措施。
1.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权利实现的条件
(1)合法设定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权利。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权利成为法律权利是其实现的逻辑起点。因为法律权利是在被社会成员 认可的基础上、进而由国家所确认的权利,是由国家强制力所保障的权利。法律外的权利仅 仅是被社会成员们确认的权利,得不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这种权利一旦被侵犯则难以得以 救济,侵犯权利者难以受到惩罚。而任何应有权利要成为法律权利,必须先通过法律(法规 、制度)确认,进行权利设定,依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用法律、法规、规章等形式将主体的 权利记录下来,成为具体、明确和肯定的合法规定。对于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的权利,有的 虽然已经在国家法律、部门法规或学校的相关规定与制度中有所体现,可以作为消费权 利保障的依据,但没有正式作为权利设定,没有以平等的消费观念来明确权利。因此,有必 要分析如何通过创建法律、法规或制度明确设定每个权利,使其成为法定权利。
(2)学校提供合格的高等教育服务生产条件。要想权利在服务消费过程中实实在在得到落实,必须有具体的条件与措施作保障。否则 ,权 利就是抽象的、虚假的、幻想的。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必须采取 措施保障高等教育服务生产的过程要素达到标准要求,重点是要保障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数量 ,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改善服务生产条件,优化服务生产过程管理,开发服务项目,加强服 务消费者的消费指导。
(3)发展高等教育服务中介组织。教育中介组织可以成为促进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权利实现的重要社会机构。教育中介组织在 一定范围与程度上可以代表社会和学生表达利益要求,以集体的名义参与并监督政府与学校 的教育活动,也可以参与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为学校的健康发展献计出力。具体到高等教 育服务消费者的服务方面,它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学校服务质量水平,通过对消费者满意度 调查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向学校反映,代表消费者对学校的服务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促进消费 者权利的实现。
(4)建立高等教育服务问责制。高等教育服务问责制是消费者个人和利益相关的社会机构监督高等教育服务提供者的一种制 度性手段,目的是为了促使服务提供者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节省生产成本、提供优 质服务,保障消费者权利的实现。这种制度建立的前提是高等学校应该对学生负责,投资者 和消费者可以对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高等学校进行责任追究,并由此而带来对被问责者的错 误或失误给予惩罚;问责行为是利益相关者对服务提供者的工作绩效进行核查,或者要求服 务提供者汇报、解释、说明有关情况;问责结果是对行动与效果都满意的给予奖励,对不作 为者、有过失者或过错作为者根据结果给予惩罚或要求赔偿。高等教育服务问责制的问责者 以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为主,也包括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如家长),还可以委托中介组织、 专业委员会或协会之类的组织进行问责;被问责者以高等学校为主,有的问题学校不能独立 负责的也可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问责;问责的内容包括:学校经济收支、经费使用的合理 性和合法性、学校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管理制度与制度执行、履行承诺 状况、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等等。高等教育服务问责制促进学校改进服务方式、提高高 等学校管理水平,控制权力滥用、防止管理中的错误和腐败,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的需求与 愿望,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知情权、参与管理权、公平交易权、消费条件权等权利 的实现。
(5)增强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的权利意识。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权利意识是大学生基于自己的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身份,对自己和同学 (或同等消费群体)的教育服务消费权利的认知、主张、要求、情感、态度、评价等方面的 观念,是大学生权利意识的组成部分。调查表明,当今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整体上还不足以支 撑起其作为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的权利享有,大学生对自己的利益和自由更加关心和重视, 消费者身份意识有所增强,但他们还不能比较完整地知道自己有哪些特别的权利, 在对权利的重视项目中,表现出对生活自由权利的过多重视,而对与学习、发展、消费有关 的权利认识和重视程度都不足。因此,要努力改进法律教育,提高管理者和教师的权利意识 ,发挥服务者的示范效应,让学生参与权利维护实践与讨论,通过讲法律与讲情理相结合, 讲理论与辨案例相结合,学习观察与自身实践相结合来增强大学生的权利意识。
2.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权利的救济
权利救济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划定权利与权力之间的界限,使遭受到伤害的权利得以补偿 与修复。根据有权利必有救济的法治原则,在提出权利主体应该享有某种权利的时候,就应 该同时考虑配置权利救济的途径、方法和程序,使权利一旦受到损害就能及时得到补偿和救 济。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者的权利救济,比一般权利的救济更为困难。因为高等教育服务消费 者的权利侵犯本身难以判断,不仅有消费之前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侵害,有生产过程中教学 质量低劣带来的侵害,也有消费管理中制度、行为带来的侵害,但这些侵害大都是“软侵害 ”,没有后果可以比较,难以用经济损失数值进行描述。有的侵害(如资助没有得到落实) 可以有表现形式,有的侵害(比如教师上课没有尽心准备照本宣科,尊严没有得到尊重、知 情权没有实现)则难以收集证据和进行书面刻画。在权利救济时,不能因为救济操作困难 而否认获得救济权本身的存在,不能因为看不到外表的伤害就不救济,既要对内隐的侵害加 以救济,也要对显现的侵害加以救济。
篇5
关键词:校园;厂商直销;法律纠纷;关系;监督途径
一、大学校园厂商直销的调查情况分析
(一)大学校园厂商直销在校园的现状
校园厂商直销在90年代开始流行,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在兴起,但是当时的物流、信誉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引发大学生与厂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据本文作者在校园对大学生消费者和校园厂商直销的15份问卷调查和10份访谈笔录得知,约有60%的大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有过受骗的经历;其中46%的大学生没有主动追究责任;66%的大学生在签订购买合同时草草看过或者认为合同款项和违约责任无关紧要;约有30%的大学生不了解合同的性质,很多大学生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其中有部分以金额涉及不多和怕麻烦选择了花钱买教训,还有小部分同学选择投诉或者法律咨询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由于很多厂商直销资格难以确定,大学生兼职常引发大学生之间矛盾冲突,而学校在监督方面职责不清,发挥作用甚小。
(二)主要问题
1.大学校园厂商直销所产生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很多问题单凭学生自身难以解决,其复杂性随着商业模式的混杂而难以理清其中关系,其中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1)直销厂商良莠不齐
①众多直销厂商是皮包公司,利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单纯,并以低廉的价格吸引眼球,形成价格欺诈,经常通过冒充学长学姐加以上门推销的方式,使新生放松心理戒备,从而实现其诈骗的目的。
②由于校园厂商直销门槛较低且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诸多厂家都是以小作坊,盗用或者套用大品牌的方式存在,通过各种广告推销,标注物美价廉,抢购从优的方式吸引大学生消费者,消费者很难通过主观判断辨清真假,往往发生购买商品质量低劣的情况,例如,电子产品U盘发生断裂,读取空间不足,小电器漏电、衣服起毛掉色、热水瓶掉底烫伤、移动硬盘烧坏等。
(2)签订合同极不规范
①为了提高效率,在很多厂商直销售过程中往往通过口头约定的形式订立合同,在出现合同纠纷或者侵权纠纷时,厂商直销态度恶劣,借口推脱责任,大学生消费者居于不利地位,很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在大学生消费者与厂商直销之间签订合同时,其书面合同往往是格式合同并且在篇尾经常标注,本合同最终解释权归该厂商所有。这使得消费者在法律上居于被动不利地位,在引起法律纠纷时,消费者难以据合同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3)校园人资格漏洞频出
①一些厂商根本不具有合法销售资格,则其任命的人表面上足以使大学生消费者相信其资格,比如苹果电脑直销,出国留学校园,往往涉及金额数目较大,在交付押金签订合同后人去楼空,携带资金潜逃,无权事件在大学校园中时常发生。
②在厂商直销过程中,常有假借推销的名义随意出入学生寝室,行盗窃之实,学生贵重物品时常丢失,据调查,校园中经常发生笔记本电脑失窃事件,每学期至少有三起以上。
③大学生校园往往几家以上的品牌,而且和厂商签订的合同一般为一年,这样引发了大量表见案件,商通过大量盖章的空白合同与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间订立合同关系,而后撤出,引发了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争端。
(4)大学校园监管机制缺乏
①纠纷发生前,学校对厂商校园一块视为校园外的事物,对于其设立和撤出都缺乏明确的标准,任其发展,大学生消费者的权益仅通过自身判断力,辨别商品的真伪,很难获得校方的帮助。
②纠纷发生后,维权成本过高是很多大学生消费者采取花钱买教训的重要原因,例如,大学生通过团购的方式订购寒假火车票服务,在交纳20元的订购费用后,常常因为火车票订购困难、“严打黄牛党”等情况,导致无法按时回家,而且无法收回其费用,因为时间紧张,往往产生“花钱买教训”的心理,放弃追讨费用。
2.问题成因
厂商直销纠纷产生的原因不仅仅局限在商的产品问题,随着销售模式的多样化和涉及人员的复杂化,主要问题成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签订合同缺乏审慎心理
①在选择直销时,通常是因为被商品的价格低廉所吸引,直接购物不便利或者校园是其熟悉同学时,匆忙下单,只有口头约定,没有签订具体的合同。
②在大学生消费者与厂商直销签订合同过程中没有仔细审核合同条款,往往忽视了一些对消费者非常不利的条款,在出现问题退换或者保修时,商据此不利条款不以理会。
(2)厂商直销纠纷是各方责任的综合
①大学生消费者的责任:在选择厂商直销,尤其是以上门推销的方式介绍商品时,没有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在工商部门网页上查询该厂家是否存在,尤其是大宗商品的销售资格,像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考证培训等。
②学校的责任:只将精力关注于日常教学、学生社团组织活动、校园安全保障等方面,欠缺对校园商家的监管力度,将其认定为社会有关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没有设立统一的进入门槛,统一采取外包的方式,成为受益者的同时忽略了其作为监管者的作用。
③厂商直销的责任:一般情况下直销由两类人构成,其一是专职商;其二是大学生兼职,第二种更为普遍,其特点是没有基础工资,而是依靠产品销售提成的方式作为回报,只有合同,按销售业绩提成。为了提高销售业绩,通过夸大宣传、联合排挤其他竞争对手等不正当的手段给校园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校园常常宣传网络包月套餐,限时套餐,校园此前统一定价,形成价格垄断。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一)防范机制
1.学校应当承担积极的监督角色,一则有利于维护校园环境,保障学生财产安全,二则有利于促进厂商直销这种商业模式的完善,提高师生在生活上的便利。
2.正规商家在厂商直销中的作用
例如北京澳加教育咨询公司针对高校制定了专门的澳加高校管理制度,本身通过制定公司条例的方法,明确权、责、利。不仅规范了本身的模式,对总、复的选择也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止关系的混杂而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也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法律维权意识
(1)针对大学生普遍缺乏的自身权益维护意识,可以由学校或者校团委组织开展消费权益保护的专题讲座、发宣传单的方式增强大学生维权意识和提高购物判断力,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
(2)另外,通过本校法律专业学生组成法律问题咨询小组,针对校园厂商直销常见问题总结报告,为大学校园购物监督条例的制定提供借鉴素材和法律依据。
(二)纠纷解决机制
1.协商机制
在建立纠纷解决机制之前首先要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尽量避免发生暴力冲突,如果在该处不能得到很好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通过了解厂商联系方式直接沟通,对该商品购买的数量、质量和售后服务全面了解,并协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调解机制
(1)通过由学校、厂商、学生代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之间协商成立专门的调解组织,可以设立在校园,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在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该组织直接找到厂商,对核心问题厘清,并出具调解书,这样更具有法律效力,也有利于挽回大学生消费者的损失。
(2)在厂商设立校园,其商品在校园的销售时,通过学生会及学生代表的监督,由其厂商在新设立银行户头上存入保证金,数额由其销售标的价值和厂商的规模而定,该保证金由学校设立专门账户进行管理,在厂商、学校、学生代表调解成功或认定厂商责任时支付,以尽快解决纠纷。
3.诉讼机制
(1)在大学厂商直销的商业模式中最为普遍的情况是涉及人数众多,而争议的标的额普遍较小,在涉及标的额较小的大多数情况下很少有同学注意索取保存凭单,只有销售记录,而这些销售记录常常没有印章而缺乏法律效力,而且校园人数过多,很难搜集相关证据,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在涉及诉讼,尤其是代表人诉讼时,应当采用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共同原则,只要有一人能证明其与有权人签订了有效地合同,即使其他的消费者证据欠缺,仍应该推断他们是交易的第三人,除非该厂商有相反的证据进行抗辩。
(2)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既有其有效地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诉讼往往是最具有执行力的,但作为大学生,通常没有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耗费。厂商有时也会通过“拉锯战”使调解胶着不前,最后的情况往往不了了之,本文作者提出一个建议,可以由本学校法学院学生将涉及交易同种类合同汇集起来,代为诉讼,一方面,由于数量众多,囊括金额积少成多,便于法院受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该法学院学生司法实践的水平。
三、结语
校园厂商直销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便利了大学生校园购物生活,但是也存在着众多问题亟待提供法律依据加以解决,对于大学生选择校园进行工作实践签订合同前,应当询问曾兼职或者正在兼职的同学,发生纠纷难以解决时,更要即时咨询父母、老师亦或者律师等专门的法律人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要轻易发生直接的冲突,以免出现损伤。并且需要社会、学校、学生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加以监督和管制,完善这种模式,通过借鉴各种先进法律理念加强立法监督强化权利救济机制,完善司法规制,同时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法律维权意识。(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魏振瀛.民法(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5.
[2]王泽鉴.债法原理(第一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82-284.
篇6
[关键词] 吉林市 大学生 消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近年来我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和学校数量明显增加。目前,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在校学生达到62845人,这对于吉林市的消费市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本文拟就吉林市大学生消费的结构、特点、影响和对策四个方面对此问题加以阐述。
一、吉林市大学生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消费结构转向多样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吉林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改变了过去消费支出单一地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转向了多样化的消费,尽管生活和学习消费仍然占支出的主要部分,但用于交往、娱乐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用于非基本生活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日渐增长势头。调查数据显示,迫于毕业后寻职的压力,近年来吉林市大学生在考研、考证方面的消费持续增长,海天考研培训在吉林市就被大学生热捧。人情交往也成了大学生们花费不菲的方面。老乡聚会、同学聚会、生日聚会是常事,得了奖学金、当选了干部要请客,恋爱的支出更是成了重要方面。上网消费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一般的学生宿舍都有电脑和网络。还有一点,由于吉林市的旅游景点相对较多,价格不高,为大学生们组织各种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这方面的花费比照其他地区也相应处在一个略偏高的水平。
2.消费结构不合理。首先是饮食消费达不到标准。饮食费用是大学生基本消费的重中之重,按照吉林市07的物价水平,保守估计每个学生每月也要消费300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但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接近四成的男生和超过七成的女生达不到这个标准。由于大学生的收入基本由家庭提供,总量有限,如果为了其他支出而在饮食方面克扣自己,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基本学习费用的下降。购买学习资料、用品的消费变化不大,甚至有下降趋势。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知识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怎么可能在这方面少支出甚至不支出呢?这是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另一重要表现。再次是交际消费大幅度增加,目前这个方面有畸形发展的态势。交际消费多了,会对家庭的正常消费产生较大影响。对学习也会有影响,社交太频繁,人会比较浮躁,难以认真投入到学习中去。
3.影响因素。一般说来,消费结构的变动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影响吉林市大学生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都在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娱乐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其次,虽然大学生的收入基本上依靠家庭,但是现在确实有很多大学生从勤工俭学、奖学金、贷款等方式获得了额外收入,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因素;再次,吉林市消费品价格水平相对不高,自然环境为旅游提供的便利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影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近年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改变,受消费主义影响,多数大学生产生了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等心理,这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结构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吉林市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以实用为优先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日趋实用化,在此观念指导下的大学生消费自然有一个与之相应的特征,就是以实用为消费的基本出发点。从吉林市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分析,不论是衣食住行等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还是考研、考证等学习消费,以及娱乐、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例如,从大学生们日常购买的书籍来看,大学生更倾向于实用类和娱乐类书籍,而非纯理论类的书籍。这明显地体现了大学生消费行为倾向的实用主义――或者是为了辅助学习,或者是为了休闲消遣。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实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特点。
2.从众性是大学生消费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其实,从大学生的本来目的来说,他们在消费中追求的是在实用基础上尽可能彰显时尚和个性。网络等新兴传媒使得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也更加容易为大学生所掌握,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消费行为存在模仿性。当某些大学生的时尚消费方式对其他大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刺激和诱导时,会使得其他大学生群起而效仿之,反而使得这种消费失去了个性化的特点。所以当漂染头发成了一种时尚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校园里发现无数个漂染了头发的女生;当横条纹袜流行的时候,校园里就多了许多的“斑马”。
3.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独立管理自己的消费,由于之前的自主消费经验少,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由于消费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比较盲目和感性的。例如,目前吉林市在校大学生中有拥有手机的人数在八成以上,但基于通信需要和较强的家庭经济负担能力前提而进行的理性消费不过半数。
三、吉林市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1.大学生消费对自身的影响。从身体健康角度上说,大学生主要在校内餐厅进食,但多数校内餐厅提供的饮食营养结构并不合理。即便如此,仍有相当多的学生为了节约开支以用于人情、娱乐消费而选择价格最低廉的饮食,长期如此必然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从心理健康角度上说,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会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理性的、节俭的、量入为出的消费方式必然会促进与之相应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而非理性的、攀比的、超前的消费理念也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并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2.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的影响。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为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在吉林市就读的大学生平均的消费支出受07年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达到12000元左右。城镇大学生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为29%。农村大学生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为96.6%。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的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但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仍然很大,这无疑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他们连自己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调查发现,有一成多的学生需要申请助学贷款才能完成学业。
3.大学生消费对吉林市经济发展的影响。2007年吉林市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总额约为7.54亿元,2007年吉林市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约为387亿元,考虑到387亿元中房地产、汽车等高档消费品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尽管吉林市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总额只占吉林市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的2%,但对于吉林市的日常社会消费来说,大学生消费已经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了。随着大学生消费的日益增加,它对吉林市的社会消费品消费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看看各个高校周围以饮食服务和服饰店、礼品店为主的繁荣的小商业圈,不难明了这个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消费能力的一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遵循理性、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首先,具有对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能力,根据自己现阶段的支付能力有计划合理地消费。其次,要有自制能力,不盲目攀比,不受“示范效应”的影响,不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第三,具有责任感和感恩之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消费行为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大学生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面对各种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虽然大学生维权现状并不容乐观,但在吉林市,大学生们已经积极参与到消费维权志愿团的活动中,并受到了社会的积极关注。
2.对于高校。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和思想管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引导他们良好的消费行为。应该将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引入到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课的主阵地作用;应当组织消费教育的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财商,如开出选修课,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等。其次要制定完善的保障制度,做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工作;同时完善奖学金制度和大学生贷款制度,合理地减免家庭贫困学生的费用,并组织各类勤工助学活动,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来源,减轻经济负担。
3.对于社会。大学生消费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整个社会消费中的各种问题的折射和投影。因此,我们首先要大力宣扬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在全社会倡导理性消费,反对奢靡和浪费,从而消弭大学生消费中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思想影响。同时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提供不同种类、价格和服务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全社会齐抓共管,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学生公寓“租户”的认知图式
1、思想:强烈的维权意识大学生在入住公寓前必须先签订相关协议书,这是物业管理规范操作的要求,同时作为乙方签字者的大学生有意无意地就有了“教育投资理念”在他们入住后,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强,对服务质量要求高,在公寓配套设施不齐全时,他们就会强烈地表达不满,会寻求相关法律进行维权。2、心理:交锋中融合(1)学习心理按照“在学生公寓学习”的行为选择分类,有两大类:一类学生认为不能或不应再公寓里学习,他们认为“学习应该在教室,课堂以外娱乐的可以在优先选择在宿舍”宿舍吵闹的环境不适宜他们安静学习;另一类学生选择在公寓中学习,他们更喜欢学生公寓舒适的环境,休息与学习同在,既保留集体生活模式,又提供了隐私空间。(2)社交心理当代大学生日益注重社交与处世。在我们的一份问卷调查中,84.5%的人认为社交与处世是个人成功的必备因素,47.3%的人认为同学之间交朋友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有34.2%认为同学有着善良狡诈区别并选择与善为友。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看重人际交往,在交友方面有自己的原则和思考。(3)消费心理当代大学生以生活消费为主,追求新潮时尚,享受型消费和人际消费趋势日渐明显。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与同龄人交往的渴求愈加强烈,伴随交往主动性和频率的增加,人际消费水涨船高。科技的进步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名牌衣饰等迈进学生视野,造就部分学生节俭意识淡漠,盲目攀比出手阔绰,享受型消费危机重重。(4)管理心理当代学生独立意识、个人意识强,喜欢自由随意,喜欢私立空间,不想“被人管”。厌恶“外”人随意进入自己的空间。3、行为:自我满足感浓厚大学生入住新型公寓,“租户”教育投资理念与消费观念的交融,让他们所期望的居住环境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自主和独立精神的逐步确立,敢于争取以自我为中心,少了些谦和,多了更多主体意识、利益意识、维权意识。在人际交往重,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行为特点日益彰显。新型公寓的住宿费较高,在学生理念中,似乎自己就是消费者,自己就有权要求满意的服务,但是,“学生”一称仍表明他们终究是教育对象,在完成学业同时,也应义务接受学校教育,树立正确合理的“三观”,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因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素养是公寓育人的重点。
对策及建议
作为学生公寓的工作者,代表的是学校老师,贯彻的是国家教育方针,传播的是学校教育理念,更要明确学生工作的宗旨“管理育人”。在此宗旨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寓管理者,要不断转换观念,创新新形势下的学生公寓工作,把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作为“公寓化”管理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对公寓学生的理解、尊重、信任、关怀,充分挖掘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公寓化”管理进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切实发挥公寓的“管理育人”功能。为此,必须切实转换管理思想,坚持“生本理念”,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学生个体,深入宿舍内部,了解他们需求,倾听他们呼声,把握他们规律,模拟他们角色,定期听取他们对公寓化管理的意见和要求,主动换位思考,站在他们视角考查和研究他们在公寓中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弥补软硬件缺憾,为公寓“租户”创造安全卫士、舒适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格塑造等方面与管理者产生潜移默化的认同,从而实现对彼此精神、性格、心灵的良好塑造,创造一种“安居乐学”、积极发展的公寓氛围。完善队伍建设,强化三育一体一栋公寓很难单纯地包含同一个院系的学生,有的公寓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甚至设计学院各个系部的学生,这就需要统筹安排,加强各系部学生工作的力度,为公寓辅导员和管理员的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做好学生管理、育人工作。为此,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五支管理队伍:公寓学生党员干部、公寓管理员、公寓辅导员、班主任、院系辅导员这五个队伍。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寓管理工作评价、考核体系,通过细化、量化五支队伍的工作职责,界定分工、明晰责任,加强他们的“职、责、权、利”意识,确保公寓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出效果,生活管理有规范、有层次、有深度,学生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有保证,有效果,公寓安保工作有措施、有机制、有保障。对直接接触学生的公寓辅导员要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状况。管理伴随着服务,以服务为本;管理伴随着教育,以教育为本;公寓物管人员同样必须强化“育人”理念,用亲情服务、周到服务来感化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使其成为学生的生活老师。总之,“公寓化”管理就要通过各方面的齐抓共管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和谐统一。创新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引领公寓生活制度的不断创新,可以规范公寓的管理秩序。科学、合理的制度不仅能成为一种文化,有效地管理学生,还有强大的引导功能。学校在创新管理体制时应注意其合理性,即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管理规律、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一方面明确规定学生的宿舍内务及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并以学生个人和宿舍集体为单位,按学期进行定量考评,将考评结果与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直接挂钩。另一方面从学生大一开始建立宿舍、年级、学校、社会、家庭的网络管理体系,吧思想教育、党团建设、心理辅导、生活学习辅导、文化建设、危机干预等做到公寓,切实加强对入住学生的教育管理。要保证各项制度的连贯、统一、一致,对各种制度涉及的人,都要服从制度,服从事理,以理服人,使制度对事不对人,达到“管理育人、和谐公寓”的目的。
作者:詹珅 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篇8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淘宝“双十一”
【中图分类号】B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88-2.5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网民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调查显示网络购物消费群体年龄在18~40岁,其中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网络购物群体,其特殊的社会处境及网上购物行为特征值得研究。以淘宝双十一为例,对大学生的网络购物的选择进行调查研究,人们的消费心理有受到从众心理,求廉心理,求便心理等多方面心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其中,网络商品的价格优势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而淘宝“双十一”正是对消费心理的一次成功运用,实现了销售量和口碑的双赢,据统计淘宝网全网当日总销售额高达191亿元。
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新群体,追寻方便快捷,价格低廉,新鲜刺激的购物方式,而网上商店琳琅满目,丰富多样,新奇独特极大地刺激着大学生的购物神经。他们通过网络购买服装,日用品,手机等等。网络购物可以基本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购物需求,更能满足他们追寻前卫,时尚,新鲜的购物风格。网上购物的种种优势让大学生对网上购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成为他们的购物新理念。因为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的先锋作用,企业应针对其喜好,应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把握好消费市场。
二、文献综述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从众现象是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是社会影响的主要形式。所谓的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网络购物中的从众,更多的是由于群体的隐含引导所导致的变化。其从众行为的本质,是个体受到社会某种影响之后产生的一种适应或反应。个体在收到群体的暗示或提示时,会被引导做出群体要求或期待的行为或情境作出一定的反应。从众行为作为个体处理与群体关系或与情境的关系的一种方式,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调节自我的反应、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重要心理机制。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和繁荣,不少学者就社交网站对消费者行为所带来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概括起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网络购物从众行为的影响的问题主要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购物的现象、内涵分析、运作方式;网络购物的购物模式,购物特点,购物优势劣势,发展趋势和展望;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个体之间的互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
网络购物的兴起带来了网络营销领域的新模式。网络团购的兴起带来了网络营销领域的新模式,备受众多学者关注。但是对于网络购物模式单一,用户不固定等现象,缺乏针对性研究,此外,与西方相比,中国消费者行为的一个显著差异是受群体的影响巨大。西方个人因素强,而中国社会的集体因素强,国人在消费中更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关注个人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目前并没有具体针对网络购物手中的从众行为的定量分析研究。因此,探索如果借助社交网络平台有效发展网络鼓舞食网络营销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网络购物网站能为网络购物提供精准、高聚合的人气,同时网络购物通过自强用户的互动性,从而为融合互为借鉴,互利共赢。
根据连续4年的《中国网络购物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淘宝网络购物用户市场份额一直处于第一位,其中淘宝“双11”活动是自2009开始兴起的全民购物狂欢活动。“双11”即指每年的11月11日,由于日期特殊,因此又被称为光棍节。而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额度。2012年“双11”购物狂欢节总销售额191亿,中国网民创新纪录。在电商连年的促销推动下,“11月11日”这个一度被戏称为“光棍节”的日子,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网购狂欢节”。“双11”购物狂欢节,是由淘宝自2009年发起的,2009年11月11日,淘宝网站当天销售额一亿元;2011年淘宝以及天猫销售业绩飙升到52亿元,其中天猫33.6亿元。2012年火爆场面更是超越去年,网购单日纪录再次刷新为天猫132亿、淘宝59亿,合计191亿。这个数字不仅是去年“双11”的三倍,更大幅超越了去年美国电子商务行业的最高纪录。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价值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我国的网络购物成几何数爆炸式增长。网购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营销学中不断的探讨虚拟社区中情感交流对于消费行为的促进作用,但却从未有媒介研究者从传播心理的角度,寻找社区成员情感交流与消费行为之间潜在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在传播心理的视角下寻找隐藏在网购型虚拟社区中的从众心理,并试图探讨这种从众心理转化为消费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希望通过分析网购营销手段对大学生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找出弊端,并尝试运用媒介素养理论提出解决的对策。
通过此次研究,网络购物网站应该意识到在网站营销上的重要性。不仅进行更好的合作而不仅仅是利用人际关系网络的广告宣传作用,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推出符合其自我形象及需求的商品。应该妥善地利用群体这一影响消费者心理的社会因素,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控,并以此来诱导消费者产生一定的消费行为,把我好消费市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深度访谈选取了三类有代表性网购消费者,一方面了解大学生基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了解大学生淘宝“双11”活动的参与度。采访对象如下:
对于问题一“您知道淘宝‘双11’活动吗?”王浩和潘炫辰知道,并早有关注,而张新禹完全不知道。在跟张新禹简单介绍淘宝“双11”活动后,他说自己有可能去看看,但是参不参与很难说。对于问题二“喜欢与同学朋友分享网购心得吗?会因为同学淘到好货而去淘宝吗?”王浩一般不太喜欢,但是很有可能会借鉴同学的经验去淘宝,而潘炫辰则很愿意与同学分享淘宝经验,是朋友身边的淘宝达人。张新禹是有需要才会购买,并且网购的次数很少,更愿意关顾实体店,并且认为淘宝网购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网络商品的复杂性、交互性反而会让我们在选择上犹豫不定,心里想买的与最终拍下商品的完全不一致,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与此同时,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6份,回收率90.66%,经过仔细的剔除检查后,得到有效问卷123份,有效率为82%。采取实地发放和网络投放的发放方式,发放地点主要在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图书馆和传媒科学学院220教室,网络投放通过腾讯QQ,人人网和新浪微博。抽样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调查问卷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用于作为本次研究的调节变量。第二部分为对淘宝“双11”活动的认知和参与度。第三部分是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书籍形成的量表,来了解网购用户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研究发现
根据有效调查问卷136份,按被测试者的性别、年级、学科和月生活费分布情况如下:
对潜在变量进行均值分析的结果如表四所示:
注:根据问卷设计情况,非常同意.同意.中立.反对.非常反对5个选项分别对应5.4.3.2.1分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特点突出。价位偏低与大学生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有关,首要要考虑价格因素。对品牌要求偏高,虽然价位低,但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促使对品牌要求与价格不成正比。、
五、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网络购物目的中,工作生活需要占比重最大,享受网购乐趣的心理因素也较重要。首先,网络购物能满足大学生的购买需要,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购买商品,低价是考虑的重要方面。其次,网络购物比传统购物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的空间,网络购物是一个娱乐,休闲放松的过程。网上商品的信息量大且信息更新速度快,大学生能够在购物站点上了解到最新的商品信息,主动筛选,自由选择。
要通过社会和家庭的引导,逐渐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学的消费习惯。花钱时需考虑家里的承受能力;要做好理财计划,制作开支记录。要结合父母每月所给的钱,计算每月吃饭和学习用品的费用,以及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网上消费。
提高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维权意识,降低维权成本在网络购物中大学生不仅要熟悉相应的过程,更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有些大学生对网络法律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并教授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手段,这对于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加强大学生自我权益的保护是有益的。
优化高校消费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变化着。为了构建节约型的和谐社会,我们也不断地在提出各种新的、更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绿色消费。既要了解网络购物的优点,又要对网络购物的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学习识别合法网站的知识,主动增强网络消费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交易时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的信息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Tokuro Matsao,Takayuki to,and Toramatsa Shintani.A VolumeDiscount-Based Allocation Mechanism in Group puter society,2005.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网络购物
一、本研究的思路及调查方式
1.本研究的思路
大学生群体作为富有创新性、接受能力强、年轻、学历高的网上购物消费群体,具有很强的研究代表性。而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生购物的影响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选择西宁地区的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三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运用EXCEL、SPASS软件对其网络购物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2.抽样调查方式及问卷回收情况
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中各随机抽取80名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3.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回收问卷234份,回收率约为97.5%。其中有效问卷232分,有效率为96.67%。
二、西部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特征
1.网购消费资金来源单一,消费有度,呈一定的保守性,并趋向成熟。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较为落后,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月可支配金额不多,主要集中在401元至500元之间;网络购物的频率不高,半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网购的比例为74.62%,而“中国调查网”的同项调查结果为24.7%;消费金额也不大,一年内每次购物平均消费金额不多于200元的比例为76.38%,而“中国调查网” 的同项调查结果为65.3%。可见,他们大多养成了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在网购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上落后于全国水平。同时,由于经济、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网购支付方式上很少选择分期付款或信用卡透支支付,采用过这两种方式付款的仅占33.66%,基本上仍是先积累后消费,消费习惯上呈现显著的保守性和低风险性。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财意识,消费意识开始趋向成熟。
2.追求个性时尚,突出自我
处于青春活跃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追求个性的形象,力求在消费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的与众不同,希望成为同龄人的焦点。因此十分渴望拥有个性化的商品,这也成为大学生网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鉴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限制,商品丰富程度低,更新换代的速度慢,个性创意化产品稀缺的现实,西部大学生对个性、新颖、有创意的产品的渴望程度更强,消费需求更为迫切。表6就反映出西部大学生网购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服装、数码、礼品饰品这些与时尚、个性、创意相关程度较高的商品种类上。表七反映出个性时尚是驱动他们网络购物的主要商品因素之一。
3.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
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是青年人典型的心理特征。即使是身处欠发达地区的西部,大学生也表现出了这一心理特质,他们对任何新事物、新知识都会感到新奇、渴望并大胆追求。面对网络购物,这一非传统的新颖的消费方式,他们敢于体验,敢于尝试。虽然西部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人数比例还没有占到绝大多数,仅占38.92%,远远低于“中国调查网”对全国大学生网购的调查结果64.0%,网购的消费金额还没达到较为可观的数量,但是基于青年人的心理特质,西部大学生网购的消费规模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情绪化消费,从众消费明显
一方面,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倾向、志趣爱好、人生追求等方面还不完全稳定,消费行为易受情绪及情感的支配。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信息传播水平、教育资源数量、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限制,大学生很难了解到权威真实的最新产品信息,接触到新产品的样品;学校也很少开设理财、消费方面的课程,大学生很难对产品是否具有适合价值作出准确的判断。由于这两方面原因的存在,相当一部分西部大学生在网购消费时,一方面以自己的个人喜好、好奇、莫名的感觉等因素作为购物驱动因素,另一方面以周围的人的消费行为和广告作为驱动因素,别人网购自己也跟着网购,广告作的越多越想买,盲目参与。表9反映出喜欢和好奇是驱动西部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重要情绪因素。表十反映出朋友同学的推荐和网络购物广告是驱动西部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
西部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受同龄人的影响较大,比较在意同龄人对自己所购商品的评价和看法,这就使自己的购买需求要去迎合他人的眼光,但是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一致性。
5.追求性价比,初步产生了理性消费的意识
表7还反映出西部大学生网购时价格是其最为关心的因素,然后在考虑个性和质量因素。
表11反映出产品对比快速是西部大学生网购时挑选商品较为重视的功能。
由于经济因素的存在,西部大学生在网购时首先关注价格,然后是质量和个性因素,他们既要物美价廉的商品,又要个性时尚的心理满足。因此,他们十分喜爱购物网站提供的产品搜索和对比功能,在综合价格、质量、个性化程度等因素后,作出购买决定。这些行为使他们在选择与购买商品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和理性。
6.有一定的风险感知能力,并自觉规避风险。
西部大学生可支配的消费金额少,每一笔消费在其眼中都很重要,更加注重消费安全,这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风险感知能力,特别是对经济风险、产品风险、服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最为强烈。在网购中,他们绝大多数都采用现今最为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商品的对价支付,而且具有更大的维权决心,更坚定的维权立场。
本文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是指网上交易的资金是否安全;产品风险主要是指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服务风险主要是指购物网站的功能是否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客户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是否及时有效;隐私风险主要是指个人的信息在网络传输中是否安全;心理风险主要是指个人是否会出现网购成瘾、上网成瘾等相关心理问题。
7.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
我国大多数的工业商品产地都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以数码产品、流行服饰、个性创意产品、高科技产品等为代表。处于西部地区的大学生,缺乏等待新商品进入西部市场的耐心,要想快速的购买和接触这些产品,成本最低,最为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网购。网购与传统的购物方式相比,可以更快的接触最新产品,降低物流成本,时间成本,导购成本,大大节约了消费者的金钱和时间。表11就反映出西部大学生把送货上门视为最重要的效率因素。
8.追求自由、轻松、独立的购物乐趣
大学生消费者文化水平高,在生活中重视精神的愉悦、自我的实现、情感的满足等高层次的需求和满足,希望在购物中随便看、随便选、保持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最大程度得到内心的满足。但是传统的购物方式中,消费者往往受到商家销售服务的干扰或妨碍,影响消费者独立选购的乐趣。身处西部的大学生平时在商场超市接触的商品种类有限,个性时尚的商品少,当他们在网络中浏览、挑选丰富个性的商品时,更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更渴望体验购物的乐趣。
三、西部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特征的经济启示
1.针对西部大学生的经济现状和追求时尚的心理特征,企业应注重开发低价、个性、时尚的产品
西部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高,但是对个性和时尚有着强烈的追求。企业应当在其所属消费层次的范围内开发各类时尚、个性、富有创意的产品,适应其消费需求和心理特征。虽然西部大学生较难接受较高的价位,但是再适合其经济状况的前提下,可以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销售量的增长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对西部大学生这一细分市场的放弃,必定会是企业的一大损失。
2.商家和物流企业应当增加西部地区物流投入,建立高效的西部物流网络
大多数商家和物流企业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对西部物流的投入并不积极,认为西部地区市场小,经济发达程度不高,对物流的需求不大。其实,正是由于物流水平较低的发展层次才限制了西部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扩大,西部物流网络不完善才使商品的流通不便,消费者难以买到自己想买的产品,限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西部大学生在网购过程中要等待更长的送货时间,特别是青海、、新建三个地区要等待更长的时间,这样就会给其带来不便和时间成本,打击其网购的积极性。因此,西部物流网络的完善必然会成为西部大学生网购消费和西部消费快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3.企业应尽量采用体验式营销,关注西部大学生的消费体验
由于西部大学生的经济状况较差,很难承受不必要的消费损失,更加关注消费风险,在购物和消费时往往谨慎小心,注重消费安全。商家采用体验式营销,会使他们更近更好的接触和了解产品,使其对产品有更清楚更全面的了解,放心购买。因此,商家应该将实体体验店和网络销售相结合,并开展试用推广活动,让西部大学生了解产品的优势和特质,安心购买。
4.企业应注重口碑营销,扩大群体效应
好产品和好口碑是相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不可偏废。好的口碑对产品的销售有时会起到关键作用。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信息传播水平和物流水平的限制,西部大学生对很多新兴产品难以做到快速准确的了解,而他们对广告又并不完全信任;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在乎同龄人的意见和看法。因此,企业应注重口碑营销,在西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赢取好口碑,这样便能在他们心中形成忠诚度,牢牢抓住这一细分市场。
5.企业应在网络销售中大量推广个性定制营销,针对西部大学生的需求销售产品。
西部大学生的多数时间花费在学习上,并且西部各高校的网络设施比不完善,上网不便是普遍现象,因此他们没有大量的时间和较好的条件去经常关注所需商品的行情。这就使得个性化营销的存在有了很大的必要性。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将自己所关注的产品种类、型号、价格、产地等信息进行设定,当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出现或行情变化时,商家就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通信方式通知消费者。这种个性定制营销打破了传统的被动营销的模式,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内容,通过高效快速的信息整合方式,向消费者推销他所需要的产品。个性定制营销作为新颖的营销方式,更易被西部大学生这样的年轻群体所接受,更易在网购中发挥巨大作用。
6.企业应做好售后服务,真诚的与消费者沟通
西部大学生的可支配消费金额较少,每次消费都对他们有着他人无法理解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对所购产品的合理要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所购不合格产品应及时得到更换。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真诚的沟通方式是一个企业重要的软实力。西部大学生面对不合格的产品和敷衍的售后服务往往更为反感和厌恶,他们坚定的维权立场,往往会对企业的声誉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做好售后服务,客户服务,既是对消费者的尊重,也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保障。
7.企业应当根据西部大学生这一细分市场,建立和推广特定品牌
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对维持消费者的忠实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没有适合西部大学生的品牌定位,所以他们在网购过程中不那么考虑品牌因素。他们最为看重的是商品的物美价廉,以此为首要标准对大量的商品进行比较选择,最终确定购买对象。如果有适合品牌的存在,他们在网购时就可以直接选购这一品牌,方便快捷,这样就逐渐培养出了品牌忠实度,产生了较为固定的消费群体。因此,企业根据西部大学生这一细分市场,建立和推广适合品牌,是占有这一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闫 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 [J].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5,(1) .
[2]杨云峰:网络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篇10
(赤峰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赤峰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大学生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通过调查发现,作为接受能力较强,消费观念较新的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并不乐观,将苏丹红和三聚氰胺认为是食品添加剂的学生占我们调查者总数的14.76%和19.18%,这提示我们应该增强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问卷调查;大学生;食品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14-04
1 引言
食品添加剂是可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日趋走入百姓的视野.2008年爆发的“三鹿事件”,2010年双汇的“瘦肉精”、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2012年,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染色剂焦糖色素被曝含有致癌物质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国内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热点话题此起彼伏,从明胶到荧光增白剂再到白酒塑化剂事件,广大消费者被来自不同渠道的声音吓得心惊胆战[1-4].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当、违规使用引起的.而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食品;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就不能被妥善的制作或保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最有朝气,最有活力的群体,更应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通过他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认识及观点的正确纠正,使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在社会中得以推广.因此本文先对食品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进行调研,然后在调研及大量文献[5-6]的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方法,以赤峰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根据其认知情况,进而提出一些措施加强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认知能力,增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降低其毒性作用,提高食用的安全性,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2 调研及问卷设计
2.1 被调查者的一般特征
调查者为赤峰学院一、二、三级在校大学生.
2.2 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上,大部分来源于前期的调研以及对已有文献的借鉴,另一部分是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的.本研究组在赤峰学院进行调研,大学生在小组成员的解释与指导下填写问卷,本研究组共发放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98份,问卷有效率为99%.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情况
本题主要是为了得到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了解多少.从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对食品添加剂了解一点的占了79.98%,占了被调查大学生的多数,而且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学生作为高知识群体,但是有些非化学专业的同学,认为食品添加剂是很专业的领域,感觉很陌生.
3.2 您曾通过哪些途径了解食品添加剂
本题是为了解大学生通过哪些途径认知食品添加剂的,从调查结果可见主要通过网络和新闻,其次是报纸这些途径认知食品添加剂的.其中通过网络资料的的大学生占36.5%,不过网络信息传播有时容易偏离事实,准确度相对较差,对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认知有一定弊端.
3.3 您认为食品添加剂都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吗?
该题选项中有21.42%的大学生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害,有54.25%的大学生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还有24.32%的大学生不确定,从这个选题分析可知,作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的群体,大多数还是相信现在的食品安全的,但是从这个题中也可知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还是不够全面.
3.4 在挑选食品时您会查看其中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吗?
27.5%的大学生不会查看食品包装上的食品添加剂的成分,45%的大学生选择了想不起来就不看,只有27.5%的大学生会在挑选食品的时候看食品添加剂的成分.而在包装上的对于营养成分的说明关注的更多.造成这一情况有多种原因.一者反应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及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还有待加强.二者,食品包装上对于成分标注的为食品制造者,有的制造商为了好卖产品,即使加了非法添加物,也不会明确标出来.三者,很多食品包装设计的食品添加剂字样太小,位置不明显,颜色太暗,难以引起购买者的关注.
3.5 您认为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是绿色食品吗?
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绿色食品是允许含有少量添加剂的,比如防腐剂.50.75%的大学生认为凡是有添加剂的食品都不是绿色食品,42.23%的认为不确定.只有7.02%的大学生认为是绿色食品,从这个选项也可知大多数学生对于绿色食品与食品添加剂的关系还不是太清楚.
3.6 您最担心的食品中化学成分引来的问题是什么?
本题是调查一下大学生最担心的食品中化学成分带来什么问题?发现只有32.3%的学生担心添加剂的过量,大部分关心的是加工不清洁或过期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学生还是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够关心,添加剂过量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还没有足够重视.
3.7 您认为凡是在“食品成分说明”中列出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绝对安全的?
本题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对于食品成分说明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信任度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只有13.1%的同学认为是绝对安全的,86.9%的同学不信任食品成分说明中的食品添加剂是绝对安全的,这可能与近年来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关.
3.8 您在阅读食品成分说明时,是否了解它们对人体的影响?
本题主要是调查一下大学生对于食品外包装中的食品成分说明的认知程度及其各成分对人体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只有27.3%的同学了解,72.7%的同学不了解,这说明大多数同学对于食品对自己身体的影响的关注度不够,还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
3.9 在不论合法或违法的前提条件下,您觉得下列哪些属于食品添加剂吗?(多选)
本题为多选题,我们采用柱状图来分析,该数据显示的是大学生所熟知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以及所占比例,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包括苏丹红和三聚氰胺在内的非法添加物赫然在目,其选择此的大学生占14.76%和19.18%,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有待提高.
3.10 近两年频发的食品添加剂安全事件对您的生活有影响吗?
本题主要调查食品添加剂对大学生的生活影响,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只有22.14%的人会特别反感人工成分较多的食物,而近三分之一的同学都觉得无影响,而45.19%的人会挑选时更注意成分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意识并不强烈,认为食品添加剂风险离自己很遥远.
3.11 您若使用了因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后头晕腹痛,多次维权无效,您会?
本题主要调查大学生的维权意识,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有维权意识的,只有16.93%的会自认倒霉.其实,只有消费者注重了维权,自身的合理要求才会被重视,自身的合法权益才会被保护.同时,36.97%的大学生会换种方式,向媒体曝光,不难看出,作为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认知和法律意识是值得鼓励的,换种方式,也是灵活机智处理事情的最佳方法,也能更有效的维护自身的权益.
3.12 您购买食品时看到:本品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字样,你相信吗?
本题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对标有“不含任何添加剂”字样食品包装的看法,此题既能反映大学生对相关食品包装的关注程度,也能反映大学生对我国食品厂商和管理部门的信任程度.结果显示,77.52%的大学生认为,即使标有“不含任何添加剂”,仍然不可信,只有4.01%的学生还是比较认可.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于食品厂商和管理部门的信任度较低.这是由于之前部分厂商制假贩假,作虚假宣传和监管部门监管松懈,造成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结果.
3.13 您认为现在各种疾病与食品添加剂有关吗?
本题主要是为了研究大学生对添加剂与疾病是否有关联的调查,调查显示,82.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关系,14.8%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关系,可以看出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已经很大,其原因绝大部分来自于近年来由于添加剂过量使用或超范围使用而造成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所以,让社会和公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问题,监督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科学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14 您觉得下列哪些是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多选)
本题主要是为了研究大学生对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其中26.95%的大学生认为焦糖色是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实质焦糖色是天然着色剂.而13.03%和18.54%的大学生所认为的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朱砂和蟾酥实质是禁用的天然原料.只有硫磺和赤藓红是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本题双选,无论是答错的还是不全的都是对本题不够深入和全面了解的结果.
3.15 人工制造的假鸡蛋主要成分是海藻酸钠,您认为它是:
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海藻酸钠的认识,它常被作为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粘合剂、上浆剂应用于食品、医疗、纺织、印染、造纸、日用化工等.虽然海藻酸钠可以食用,但假鸡蛋中的海藻酸钠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所以9.45%的大学生所认为的营养强化剂并不正确.而62.89%认为是增稠剂和27.66%认为是乳化剂是正确的,但要两者都选,否则就是片面认识,并没有扎实掌握知识.
3.16 您认为在婴儿食品中允许添加以下哪种食品添加剂:
本题主要是考察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程度.该题选项中,有21.6%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添加香精,16.7%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添加色素,61.7%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添加营养强化剂.实质上,近年来我国已经将微量的维生素、无机盐和氨基酸应用于儿童食品,而上述物质就是营养强化剂的一部分,所以营养强化剂是被允许加入婴儿奶粉的,61.7%的大学生是正确的.而香精在婴儿奶粉中已被我国卫生部禁止,色素长期使用会干扰儿童营养物质的吸收,两者不应该出现在婴儿奶粉中.所以,综上所述看,大部分学生食对品添加剂的应用认知还是正确的.
3.17 您认为绝大数经过生产包装好的食品都有食品添加剂吗?
本题主要了解大学生是否清楚绝大多数包装好的食品都有食品添加剂.其中,36.7%的大学生认为绝大多数经过包装好的食品都有食品添加剂,36.6%的大学生不确定,26.7%的大学生认为不是.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食品添加剂不够关心,另一方面也是有些食品厂商的不负责任造成的,在国家强调标明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下打“擦边球”,例如,丙酸钙后面根本不加备注,使不是专业的学生根本不清楚是否是添加剂,什么样的添加剂,厂商应在名称后括号备注,例,柠檬黄(着色剂).
4 调查结论
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并不全面深刻,同时存在错误认识,虽然还没到谈“添”色变,但也不容乐观.对于认为苏丹红和三聚氰胺属于食品添加剂的14.76%和19.18%的学生,提示要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促进学生增强对非法使用的添加物的识别和重视能力.而对于对食品添加剂有不理解和抵触情绪的学生,应加强学生的认知及其健康教育.同时,调查对象获取食品添加剂的途径主要为电视、报纸、网络和书刊,提示我们今后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宣传知识,详细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毒副作用,以及如何避免它的不良影响,避免学生对食品添加剂了解不深刻、不全面和不正确.
5 对食品厂商和监管部门的合理建议
5.1 作为厂商,一技术上要有必要才使用食品添加剂.二严格按照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限量使用和非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三添加剂字样设计要醒目,同时标明备注,以防止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
5.2 作为监管部门,一要提高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的重视程度,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自身的公信度.二要通过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杂质、宣传栏等宣传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知识,消除恐慌.三严厉打击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法添加物的厂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性,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静,孙宝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科学通报,2013,58(26):2619~2625.
〔2〕孙金沅,孙宝国.我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4):1~7.
〔3〕吴欢欢,黄雨薇,卓小强,黄倞朗.食品安全中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与危害[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307~308.
〔4〕徐亚南,张志强,于军,等.我国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21(3):215~219.